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2024-08-24

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精选15篇)

1.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一

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渐渐地,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变得越发重要。然而,一小部分人却仍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另一些呢,则连自己有犯罪行为都不知道。

前两天,我见朋友有一款联想电子游戏机,便向他将游戏机借了过来。星期六,我正好在家写作业。突然,我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几秒钟的平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我家的门一阵摇晃,紧接着门开了,我看见一名四年级学生走了进来。他看见了我,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连忙神色慌张的跑掉了。到了第二天,游戏机就离奇的失踪了。又过了两天,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忽然想起:会不会是他?之后,我将这个想法对妈妈说了一下,她也十分同意。于是,便马上让村上的老师打了个电话给他的班主任。一天之后,班主任将被他偷去的游戏机还了回来。

本来,我们是想将他送去警察局。但经过多番考虑,妈妈决定为了不影响他以后的前程,此事决口不提。在此,我也要提醒妈妈:即使不将他送去警察局,也应送进教育局接受教育。像您这样一味的纵容他,而不对他实行教育,他的前途也不见得有多好。所以,做人应公私分明,也许你觉得是好事,但其他人也不会都像你这样想。

还有一次,爸爸发现一个酗酒闹事,好意前去阻拦,却被打破了头。因为都是同村一场,顾及两人的交情,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是,我就不赞同大人的观点,情面固然重要,但至少也应该让他知道,他已经触犯了法律。

同时,我也衷心希望,一旦相互之间发生争执,千万不要手脚相拼,兵戎相见。有不能直接解决的事,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如果你打伤了人,不仅有理说不清,说不定还会被判恶意伤人。作为小学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法律来保护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吧!

2.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二

76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的思想方法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 在人文科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能够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 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能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一、文学中的数学

我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有着种种联系, 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 或者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 既提高了文学修养, 又学会了解题, 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南阳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

取二川, 排八阵, 六出七擒, 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 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 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副对联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个数字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 真是意义深远, 结构奇巧。

又如,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曾经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 广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 在他的画上题了一首诗:

归来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石食。

诗人似乎只是对当时的官场和社会的贪污腐化发表了议论, 完全没有涉及到画的主题。其实, 如果我们把诗中的数字按顺序写下:1, 1, 3, 4, 5, 6, 7, 8, 在用运算关系把它们连起来, 便可以得出1+1+34+56+78=100这个等式, 将“百”字含而不漏的藏在诗中, 可谓精彩。这里还蕴含着一个数学问题, 即把一个正整数分解为若干个正整数之和, 这在数论中称之为正整数的拆分。整数分拆是数学中十分活跃的一个分支。

还有这样一首著名的回文诗《晚秋即景》:

烟霞映水碧迢迢, 暮色秋声一雁遥。

前岑落辉残照晚, 边城古树冷潇潇。

把这首诗倒过来念便成了:

潇潇冷树古城边, 晚照残辉落岑前。

遥雁一声秋色暮, 迢迢碧水映霞烟。

在数学中也有一种现象叫“回文素数”, 这种数如果把各位数码完全倒过来写, 仍然是素数。如13和31, 17和71, 113和311, 347和743, 769和967等都是回文素数。此外,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等都非常喜爱和擅长数学。可见文学和数学可以“相映成趣”。

二、艺术中的数学

音乐与数学的联系相当悠久。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可以说是音乐理论的一位始祖, 他阐明了单弦的调和乐音与单弦弦长之间的关系;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有一部著作名为《音乐概论》;天文学家开普勒从音乐与行星运动之间寻找对应关系;而莱布尼兹更直接地把音乐与数学联系起来, 这也是后来出现的用数学结构分析音乐的一位思想先驱;杰出的数学家欧拉对铃的声音的研究导出了复杂的四阶偏微分方程。他还在18世纪3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理论, 出版了一部叫作《建立在确切的谐振原理基础上的音乐理论的新颖研究》的著作。此外, 泰勒、拉格朗日、约翰伯努利、傅立叶、亥姆霍兹、薛定谔等著名的科学家都研究过音乐。很多人对音乐的爱好保持了终生。

绘画艺术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是有目共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 而且是著名的数学家。如何在画布上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三维景象, 这是个困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一大难题。达·芬奇找到了一套全新的数学透视理论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雕刻具有一种简洁质朴的美。不管是什么样的雕塑, 其制造工艺都涉及到数学原理。维、空间、重心、对称、几何对象和补集都是在雕塑家进行创作时起作用的数学概念。空间思维在雕塑家的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例如,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古希腊艺术家米隆的《掷铁饼者》的重心都在雕塑品内部。达芬奇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先经过数学分析然后进行创作的。R·P·弗格森运用传统雕塑、计算机和数学方程创造出了像《野球》和《带有十字形帽和向量场的克莱茵瓶》这样的作品。因此发现数学模型可以兼用作艺术模型, 就不令人奇怪了。雕刻的图像结构是稳定的、静态的, 能够给人以宁静之美。正如精炼的数学形式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一样。

建筑、装饰设计与几何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千百年来, 数学已成为设计和构图的基本工具。它既是建筑设计的规划方法, 也是减少试验、消除技术差错的手段。埃及、墨西哥和犹加敦金字塔构造中石头的形状、大小、重量、排列等计算工作, 需要依靠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面积、体积以及估算等数学知识;秘鲁麦加皮克楚高原图案的整齐和均匀, 没有几何学知识的规划是不可能达到的。从古至今, 建筑师们不断研究数学、力学原理和不同材料所能支持的构造, 终于使自己能够自由地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设计。

三、数学与哲学

再例如, 在对待无限的观点问题上, 自古以来就有两大哲学流派, 一派持实无限观点, 另一派持潜无限观点。在数学家的行列中, 毕达哥拉斯、牛顿、莱布尼兹、康托尔、罗素、希尔伯特等都坚持实无限, 柯西、魏尔斯特拉斯、克罗内克、布劳威尔、庞加莱等都坚持潜无限。这两种观点像是一个矛盾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初等数学是关于有限的科学, 高等数学则以无限为研究对象。希尔伯特曾经说:从来就没有任何问题像无限那样, 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感情;没有任何观念能像无限那样, 曾如此卓有成效地鼓励着人们的理智;也没有任何概念像无限那样, 是如此迫切地需要加以澄清。在数学史上曾有过三次危机, 而这三次危机都与无限的概念以及人们对无限的理解有关。实际上, 数学是一种从具象中产生抽象的科学, 其中就包含了通过有限把握无限的这种认识成分。

四、经济中的数学

数学也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数学与经济学真正联系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1838年, 数学家拉普拉斯和泊松的学生古诺发表了一本名为《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的经济学著作。198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德布罗于1959年发表了他的著作《价值理论, 经济均衡的一种公理化分析》, 标志着运用数学公理化方法的数学经济学的诞生。埃奇沃思用抽象的数学来刻画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 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叫做《数学心理学》。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而他是以数学家的身份开始其学术研究的, 他曾出版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本数学著作《概率论》。

经济学讨论“最优化”问题, 对经济学来说, 更重要的不是各自的最优, 而是相互间的对策。利用一系列新的数学工具, 如凸集理论、不动点理论等, 形成了在经济学中一系列与微分学不同的数学方法。

为了刻画不同的经济模型, 需要涉及到更多的数学概念。现代经济学发展已经几乎囊括所有数学领域, 从而经典的数学分析工具、微分拓扑、代数拓扑、偏微分方程等等都能用得上。使得数学与经济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总之,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大学生人文素养中, 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追寻历史足迹, 传承数学文化, 激发创新的个性精神。使得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自然的语言成为人的一种修养。数学提供的不只是精确性和逻辑性, 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模式, 而是各种思维的艺术。大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其数学教育的价值首先应当从人的发展方向去衡量。因此,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让数学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让这种人文之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6-8.

[2]贾晓峰等.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与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工科数学, 2000 (2) :79-82.

3.知识的作文素材 篇三

因为当今人类已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资源,谁就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知识产权制度,就是保护知识资源的法律制度。

那“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知识产权”就是对智力劳动的果实依法合法的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惩罚和收益的权利。再简单点说,就是使用法律的手段来占有知识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抄袭作文、制作和贩卖盗版光碟、仿造正版手机、窃取电脑游戏等,这些行为全都是侵犯了知识产权,都是不劳而获的行为。

每当我看见人们在购买盗版光碟时,真的很想去阻止他们,因为这也是用实际行动在维护知识产权嘛!问起人们为什么购买盗版光碟,他们的理由是:因为盗版光碟便宜呗!我甚至还听说为了使盗版光碟播放得更加舒畅,从而生产了一种“纠错碟机”。知道这些事之后,我仔细想了,觉得真的很可笑!这样做不就是间接地、甚至是直接地纵容盗版商家继续去侵犯知识产权吗?那样,盗版光碟在“纠错碟机”的支持下就更加有市场了!那么,卖正版光碟的商家,岂不是被贩卖盗版光碟的商家抢走了应有利润?这是极其得不道德的,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未经他人允许之下,转载或窃取别人成果的现象十分之多呢!例如:我们班有的同学,因为懒惰,不想自己开动脑筋,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就完全照抄别人的文章,这种行为十分的可耻!在某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有位同学偷看了同桌的答案,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其实文章和答案都属于智力劳动成果啊!这两位同学的行为都侵犯了知识产权!真是既害人,又害己!

4.知识理论论据素材 篇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知识是精神的食粮。——柏拉图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卢克莱修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完善。——高尔基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5.知识就是一切作文素材 篇五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让学生感动一生的名人故事》。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名人,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出名,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能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创造。

人民英雄方志敏把敌人精心策划的三次“庆祝大会”变成了革命宣传大会。大物理学家牛顿通过苹果树下的思考,发现地球有吸引力。发明家鲁班通过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杰出的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因为买不起纸,就用芭蕉和木板来练字。众所周知的司马光砸缸救伙伴……

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一件坏事,只要动动脑筋,往往就会变成好事。我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过年时,我和好朋友正在玩烟火,可不小心火居然爆到了我的衣服上。我心里可难受了,因为又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也不能发脾气。回到家,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还命令我以后不准玩烟火。可骂归骂,这件新衣服难道就这样报销了吗?还是妈妈聪明,从另外的旧布上剪下一朵美丽的花,把它贴在小洞上。呀,妈妈简直就是神仙了!这件新衣服比原来的还要漂亮了呢。

6.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六

一、职业教育知识的选择———基于社会需求的知识选择观

1. 知识的理解。

知识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 有着深刻的内涵, 学者们或将知识区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 (伽达默尔) ;或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如何做的知识、熟悉的知识、从别人那里间接得到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杜威) ;也有学者将知识定义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波兰尼) 。知识的性质不同, 其类型会有多样性的差异, 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2. 职业教育知识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知识的特殊性在于课程内容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同工作任务的直接相关, 学习者最终能实现学校学习同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 职业教育知识的社会需求对于这类知识的性质有着限定, 同样也有着分化。然而, 由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仍将在我国占主体地位”, [1]使职业教育违背了能力本位的理念, 无法满足“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必须改变传统知识观, 确立基于社会需求的知识观, 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学习观。“一切真正的知识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 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就是说, ‘认知活动’不是单纯地吸收知识或是消极地接受知识, 而应当是一种活动”[2]。职业教育知识应该包含有波兰尼的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在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 默会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于显性知识, 默会知识不是书本知识, 而是物化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里, 依赖个体在实践中摸索、领悟及同行于实践中的探讨和切磋来获得的。作为获取显性知识的“向导”, 默会知识贯穿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比美国为2000年后教育的社会目标制订的系列报告, 可以看出, 美国教育对知识的认识己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已不仅仅对学生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我国的教育仍然过多地关注学生获取显性知识的能力, 所营造的获取显性知识的途径也较默会知识的途径多。鉴于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 要使学生在掌握显性知识的同时, 还要突出默会知识的习得, 这是因为职业世界绝不仅仅需要书本知识。[3]只有各种知识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形成一个动态关系时, 方可称之为工作过程知识, 而默会知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有必要将默会知识纳入学校的知识体系, 并给予总够的重视。

二、职业教育知识的学习组织

对知识的不同认识, 反映在教学上, 就是如何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以及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1.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组织。

在职业教育知识学习过程中, 人们习惯于将知识窄化为显性的学科知识, 采用统一的标准, 追求一种普适的知识学习、认知法则, 通过概念辨析、逻辑推理等思维加工或符号化知识的学习间接地认识和了解事物及其运行规律, 而不是借助与实际事物或对象的直接接触去了解、认识和把握对象。学生在这种刻板的标准化、模式化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无形中变成了知识的搬家, 知识以“客体”的形式储存在学习者头脑中。然而,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4]在于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去适应、更新和创造生活。知识的学习应遵从“了解、巩固、应用”的顺序, 以“应用”为目标和前提对知识加以审视, 以应用的态度了解知识, 结合情境巩固知识。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来选择、组织学习, 才能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并最终形成能力。就职业教育知识而言, 其特性在于职业中的应用。如果以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组织学生通过见习、实训等方式先获取感性认识, 然后再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之后的理论学习与见习实训同样要做到交替进行, 这样就能够有效克服知识“客体化”的弊端。因此, 职业教育知识学习要同其应用的情境结合才能学到应有的“知识”。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组织。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有一种普遍的趋势, 那就是低估了默会知识的范围和重要性。”[5]职业教育知识隐含于实际工作中, 既包括诸如程序化知识等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 还包括相关的隐性知识, 即物化于工作过程中和产品与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工作过程知识。这些知识难以被模仿、复制和传递, 但是对于工作过程却是至关重要的, 既是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也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与源泉。因此, “在编制职业教育课程时, 就应当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技术知识。也只有按照这一模式来组织课程内容, 才能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6]职业院校要有效开展默会知识学习与显性知识学习, 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 以任务为导向, 强调默会知识的习得, 使基于实践和工作过程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理论学习要服从、服务于默会知识学习, 以更好地实现默会知识的转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知识的情境化建构。

知识的情境性是指知识以应用为目的, 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和运用等活动或行为的发生需要有实践情境的支撑, 同时又受实践情境的影响与制约的性质和特征。职业教育中, 要使学生有效习得默会知识, 应以情境理论作为指导, 构建基于现实岗位活动情境的职业教育情境, 为学生创设获取工作过程知识的必要情境条件。

就职业教育知识的情境性而言, 其内涵可以理解为: (1) 知识的意在情境。知识源于实践, 产生于实践的情境, 通过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提炼、概括而来。 (2) 知识的理在情境。知识总是在特定情境中的学习,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有情境的支撑, 同时情境又会影响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3) 知识的质在情境。作为间接经验且具有普遍性的知识, 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是潜在的, 需要在人、世界、知识三者的交互中体现出来, 而这就是情境。换句话说, 知识对人的发展的潜在意义要转化为现实的意义, 必须首先关注知识的情境性。 (4) 知识的用在情境。脱离具体情境的知识学习易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 即“人们刻意记忆时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 但这种知识却不能被自发地用来解决问题。”[7]因此, 职业教育知识同情境结合是学生学习职业教育知识的理想途径。学习必须从实际工作环境的社会情境中产生, 通过“实习场”、“学习共同体”以及“学徒制”等多种情境化学习途径, 使学生在自然情境的社会互动之中进行观察、模仿、演练和实践, 了解学习的目的与应用, 理解工作的相关性, 构建反映概念、事实与问题情境之间的关联网络;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并清晰表达不同任务之间的共同原理, 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应用;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及小组问题求解等认知活动将复杂的认知过程外显化, 以促进自我修正和自我监控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8]。

三、职业教育知识学习的获得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真实应用的情境及学习任务, 强调协作磋商等社会交互作用, 强调学生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 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和问题解决。这种基于任务完成、情境构建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论也构成了职业教育学习论的基础。

1. 基于问题和任务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规范把教学或学习视为知识传递的过程, 教学被窄化为知识囤积和技能训练。而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教学, 强调学生必须自觉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合作, 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中, 借助集体的力量设法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问题解决学习”, 包括确定问题、明确术语、探究策略、实施策略、观察效果五个阶段。问题解决学习要循序渐进, 要为学生提供经验表征的框架以及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示范,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推理, 从而构建和发展相关的问题解决技能。学生要主动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活动, 关注该领域的知识更新和发展动向, 深刻体会所学的内容——工作过程知识。职业教育教学始于专项能力的培养, 结束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这既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也是职业教育评估的依据和标准。

2. 基于情境的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情境认知研究的兴起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复兴, 情境因素成为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 强调学习所处的情境应是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境, 拥有认知意义, 并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及已有的认知经验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和整合知识。将该观点运用到职业教育中, 就是要创设相应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完成类化迁移与整合[9], 最终形成职业能力, 实现学习岗位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3. 基于合作的学习。

无论是乔纳森和兰德, 还是学习理论与活动理论的研究者, 都主张教师的作用是进行澄清, 是引导, 是推动学生努力去做, 而学生的学习是自觉主动地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建构, 这种自觉的学习和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和彼此依赖的, 存在有规律的相互反馈。由此, 在职业教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基于合作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磋商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可以反映学生的困惑、障碍和矛盾, 也能够展示学生的智慧、特性与创新。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被赋予对于困境的所用权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所有权, 并行使这一权力。同时, 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情境时, 小组内部需要相互合作, 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在其最近发展区内操作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这对学生智力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有助于不停顿地把学生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 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在合作探究教学中, 实践和知识获得是相互支持的,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中心, 使得教学活动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一是要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彰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将问题推向学生, 问题是进步的障碍, 也是进步的阶梯;三是把钥匙交给学生。这里的钥匙指的是学习方法, 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合作探究过程是一个人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 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4, (1) :21.

[2]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J].教育研究, 2006, (5) :21.

[3]刘德恩.知识论视野的职教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2) :77.

[4]王道俊, 王汉斓.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203.

[5]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吉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教育研究版) , 2003, (8) :23.

[6]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吉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教育研究版) , 2003, (8) :24.

[7]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拍系列[M].王文静, 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9.

[8]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7.高考作文素材:知识经济 篇七

但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人才问题。目前,上海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超过千分之二,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意人才的匮乏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培养有利于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的人才,如何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成了“创意人才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话题。

[点拨]知识经济下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人才短缺,充分说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平衡。

8.复习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素材 篇八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9.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九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在斯宾塞著名的“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之后还存在一个更能引起争议性的问题:“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文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递系统”,它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斗争以及妥协的产物。它们是由那些有着特定利益取向的特定的人所酝酿、设计和完成的。它们的出版是在市场、资源、权力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之下进行的。文本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是那些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团体之间斗争的结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教师和学生。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47页

19世纪在蓬勃的工业革命背景下,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设问,认为基于完满生活的课程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教育: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知识在斯宾塞看来就是科学。尽管斯宾塞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推动社会发展这一最大的现实。但在阿普尔看来,“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个答案依然是去情境化的,它遮盖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谁的知识最有价值”。阿普尔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孤立自足的,即便在日常琐事之中,我们也与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果本着弗莱雷似的关心,你就会发现现行的课程是“我们”的知识而不是“他们”的知识。而这个所谓的“我们”就是由右翼保守主义者建立起的基础广泛的“新联盟”,其中包括四类人:第一类是新自由主义者;第二类人是新保守主义者;第三类人是白人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第四类人是由新的技术型中产阶级的一支所构成。

阿普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右翼保守主义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常识”来麻痹人们,他分析了“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核心是政治控制和自由市场的双管齐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努力营造一种真正的“有机的意识形态”,并不着痕迹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创建新的“国家全民意志”。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金钱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融通了各种人群,成功瓦解了各式各样的团体,如不同种族、不同取向、不同阶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宗教,人们都被牢牢系在金钱这条准绳之上,而是否成功则被归因为一个人是否聪明、勤奋、努力。阿普尔引用了菲斯克对知识产生的描述:知识不是中性的,而是权力的社会分配。一方面,统治阶级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对其有利的知识系统,并为这种知识体系披上五彩斑斓的外衣。使之看起来像是“公正无私”的,传递给被压迫的阶级。另一方面,这种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就成为了“真理”,麻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右翼保守主义就是为知识裹上了一层“常识”的糖浆,选择、简化和浓缩了现实,使之成为官方知识,并借助“第一频道”等媒体扩散到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就其使学生的头脑变得简单,而这种头脑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恰好是市场经济中盲目消费者的“良好品质”,无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除了媒体,教科书则更加直接地塑造了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上利益的驱动都使出版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教科书所营造的依然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充满了谎言、矛盾和断裂,按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的话说起来就是充斥着“特洛伊木马”,僵化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阿普尔提到,人们回应文本有三种方式,即统治型、谈判型和反抗型。统治型即全盘接受,谈判型则对其中某个特定问题或环节有所质疑,但最终跟随总体思路和趋势,而反抗型则是保持一种活跃多维的批判性思考,始终对文本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基于阶级、性别、宗教等待来进行积极的阅读。如果说教科书本身已经是问题重重,再加上古板的教学方式,那么只能生成愚钝、单一的头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阿普尔认为教师和学生也参与到了制造和复制官方知识之中,后面我们将提到的就是教学的问题。

手推车上的教学

为了理解这个论断,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过程,将其定位为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这种劳动过程与在生产线、家里或办公室里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有这些不同,但是现在影响到广义工作的压力正日益降临到教学上。在广义的社会学文献中,赋予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标签是“劳动的退化”。这种退化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安排所给予我们的“礼物”。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122页

在阿普尔看来,我们的教学也正处于危机之中,原因就在于教师自主权的丧失。阿普尔将之形象地比喻为“手推车上”的课程,也就是说,教师只需要从手推车上拿现成的课程就可以了。“谁在从事教学工作”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在书中,阿普尔类比了泰勒的管理模型。泰勒的管理诀窍在于复杂工作的精密化,不断将整体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组成部分,这就区分了设计者和操作者。操作者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技能就可能完成任务,不需要知晓“是什么”“为什么”,只需要明白“怎么做”就可以了,这被阿普尔称之为“孕育与生成的分离”。教师在心中没有整体的图景,因此只能机械地按照教科书或者教学参考书来做,也因为缺乏育人的蓝图,以及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师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教育应该收获什么”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就很难在课程情境之中生成即时性的智慧。然而,这恰恰是教育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在具体的某一地点、某一时刻,针对某个特殊的孩子的某一特定的阶段做出的最佳教育教学行为。

而且久而久之,教师会因为满足于机械的步骤和操作而让自己的思考能力渐渐降低,失去计划和控制自己工作的能力,这点在女性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是妇女,而行政人员大多数是男性。而这个问题和“工作强度”相关,“工作强度”可以压垮教师,在标准化考试的重压下,课程变得计划性、系统性越来越强,密集的课程让时间成为稀缺物,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因为每一天的任务都必须在当天完成,有相对应的作业要完成,课程是连续性的,今天不讲完明天很难接上,再加上还有阶段性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任务,课间的时间也被一摞摞的作业、一项项的比赛,还有学生之间的矛盾处理给占据了,而且对于女性教师而言,回到家里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在等着她,大多数女性教师等于实际上都从事着两份固定的工作,因此根本没有时间来休整。用书中的一个教师的话来说,首要的任务是“找个应付每一天的方法”,因此“被教学”甚至可以说是教师们主动选择的,他们希望有现成的材料和可循的步骤、方法,缺乏创新的兴趣。有多少教师愿意额外思考那些并不迫在眉睫、可做可不做的育人和课程问题?阿普尔并不责备女教师们,而且还给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他说这是这些女教师们“面对客观现实的复杂情况的一种应对的策略”。然而同时,这也是导致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控制权时,很容易感到厌倦。

重构课程与教学

我并不认为课程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运用理性化的模式进行解决的技术问题。跟随从杜威到休伯纳等教育家的足迹,我认为,课程是在特定的环境设计之下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将课程视为一种“事情”、一个教学大纲或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得到重组的、象征性的、物质的和人文的环境。如果要使这个设计的过程在社会和个人的层面上都是完全敏感的,那么它不仅应该是技术性的,也应该是美学、伦理和政治价值的。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146页

阿普尔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富有官方色彩的课程与教学,这种课程与教学带着强烈的政治倾向,从而使教学沦为一种技术,由教师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学生。而在阿普尔看来,课程与教学本质是一个美学问题,它更像是画画而不是造桥,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生成的,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而造桥则因为有事先设计好的蓝图,因此不具有对情境的敏感性。

事实上,阿普尔本人也曾尝试将他的这种理念贯穿于他自己的实践之中。在书中,他提到自己曾经到过一所学校,在他试教的那个班上有22个女孩子,14~17岁不等,大多是有色人种,这些女孩们都劣迹斑斑。在右翼保守主义营造的教育体系之中,她们被贬低为与大家不同的异类,正是她们的不适应导致她们选择了反叛,她们看似不羁的外表掩饰不住她们的迷茫、脆弱和幼稚。阿普尔给这些女孩们播放了两部由著名加拿大电影制作人Norman McLaren拍摄的作品以及其他学生们做的作品,随后发给她们制作电影的材料,请她们动手制作一部自己的电影。这些女孩子显然被这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吸引了,她们跃跃欲试,选择了“学校”这一主题进行电影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每个人都真心地投入,并互相合作,最后展示了成果。阿普尔惊讶于女孩们表现出来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女孩们甚至兴致勃勃地主动准备下一次活动的内容。正是在她们自己的课程中,她们开始萌发自信、热情,发现自己的兴趣、天赋和资源。然而,校方对这次教学的反馈居然是“看似激发了姑娘们的积极性,使她们暂时摆脱了困境,但是她们更需要的是补习阅读课和技能课”,于是,阿普尔只能告诉孩子们一切都结束了,女孩们感到气愤,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的表情再度出现在她们稚嫩的脸上,这一切也让阿普尔备感沮丧。但是五年后,他收到了一张贺卡,这正是这个班上的一个叫罗曼娜的女孩给他写的,她告诉阿普尔这一节课对她的人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让她成为了一名广告艺术家。这让阿普尔重新燃起了希望,正是非官方的这些知识让罗曼娜感到了学习的意义,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影响。

在书中,阿普尔还提及了他所在的威斯康星大学的星期五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他们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泰国、波多黎各、爱尔兰、以色列、多米尼加、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他们中有本校的教师、教师协会的组织者、研究生、访问学者;他们中有的是女权主义者,有的是新兴民主主义国家的教育领导人,还有的是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因此,每次星期五研讨会都让阿普尔十分兴奋,带着性别、社团、阶级、文化的差异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阿普尔称之为“无中心的统一”,即研讨会对固定的中心保持着警惕,比如白人、男人和英语这些极可能成为中心的要素,而是在尊重关心的基础上,充分搅动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思想,将边缘化的声音亮出来,不同的话语在研讨会中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它们来自四面八方,相互交叉,形成了多重的焦点,同时又基于具有普适性的人类价值和意义达成互相的理解和升华。阿普尔还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起初,研讨会常常布置由成员们推荐的阅读材料,从一开始的书本到薄薄的文章,最后大家干脆有时什么也不读,把时间充分留给成员们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大家认为这样的学习更有意义。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课程与教育政策研究专家,在当代世界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政策研究界声誉日隆,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50位教育学者之一,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副主席。他与保罗·弗莱雷、亨利·A·吉鲁、麦克拉伦等被视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但阿普尔从来不愿将自己纳入所谓的“批判教育学”中,而宁愿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称为“批判的教育研究”。在他看来,批判的教育研究不仅是批判取向的,更应该是实践取向的。他强调教育研究不能脱离具体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特异的文化政治背景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及研究者的立场。

10.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十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

栖(qī)

(2)难写的字

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

正zhēnɡ(正月)zhènɡ(正好)铺pù(店铺)pū(铺盖)咽yàn(咽唾沫)yān(咽喉)yè(呜咽)

脏zānɡ(脏水)zànɡ(心脏)纤xiān(纤细)qiàn(纤夫)脉mò(脉脉)mài(脉搏)

撒sǎ(播撒)sā(撒网)散sǎn(松散)sàn(解散)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万不得已

必定 光景 截然不同 燃放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2)近义词

气象~景象 开张~开业 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 充足~充分 规矩~规则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合拢~合并 沸腾~欢腾

预备~准备 搅和~搅拌 浓稠~黏稠

松劲~松弛 反抗~抗拒 奇怪~稀奇

猜想~估计 惊异~惊诧 结果~结局

承认~认同 糊糊涂涂~稀里糊涂

有声无力~有气无力 日暮~黄昏 迢迢~遥远

皎皎~洁白 终日~成天 泣涕~眼泪

盈盈~清澈 咆哮~怒吼 涉水~蹚水

吞噬~吞没 发誓~起誓 雄浑~雄壮

布施~施舍 鼻祖~始祖 神秘~秘密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 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别无所求~一无所求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3)反义词

间断➝连续 热闹➝冷清 娴熟➝笨拙

充足➝缺乏 团圆➝离散 美好➝丑陋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合拢➝分散 沸腾➝冷却

浓稠➝稀疏 松劲➝鼓劲 反抗➝顺从

奇怪➝普通 惊异➝镇定 承认➝否认

糊糊涂涂➝明明白白 有声无力➝精神百倍

无➝有 寒➝暖 清➝浊

浅➝深 湿➝干 明➝暗 结束➝开始

神秘➝平常 威严➝和蔼 柔顺➝坚硬

压抑➝轻松 朴实➝华丽 敦厚➝狡猾

缓慢➝快速 一无所有➝富可敌国

身无分文➝腰缠万贯 别无所求➝贪得无厌

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 进进出出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干干净净 舒舒服服

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

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 人云亦云 出尔反尔

心服口服 将计就计 以讹传讹 种瓜得瓜

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

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 称帝称王 半饥半饱

假仁假义 再接再厉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

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 贻笑大方 谈笑风生

千金一笑 不苟言笑 眉开眼笑 啼笑皆非

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 怡然自得 无拘无束

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 身无分文

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 身无长物 不名一钱

赤贫如洗 家徒四壁

⑦量词

一件大事 一种广告 一种感觉 一部戏 一座桥 一阵哄堂大笑

⑧动词

贴对联 贴年画

⑨修饰词

色如翡翠的泡蒜 美好的姿态 娴熟的技能 各形各色的纸灯 甜甜腻腻的感觉 叹气似的沸腾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蒜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泡蒜的色彩,让人一看就能产生食欲。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雅鲁藏布江的激流比作脱缰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湍急和环境的恶劣。

考试点睛

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2.排比句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有名的老铺挂出的四种样式的花灯,以此来说明几百盏灯“各形各色”。

3.拟人句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锅中的粥发出的声音当作人在叹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妈妈熬煮腊八粥的情景。

4.反问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这个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地点明了藏戏的特点之一——戴着面具演出。

5.精彩句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花生仁儿被煮掉了外皮和锅巴围在锅边的情景,突出地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诱人。

三、考试热点

1.《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第7~11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腊八粥》一课,八儿等粥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常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古诗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

4.《藏戏》一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第一单元作文,常以“✕✕的风俗”的形式,要求写某个传统节日或某地的一种风俗。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各具特色的民居》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写中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中国民居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1.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十一

一、多音字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曲qū(弯曲)qǔ(歌曲)扒bā(扒土)pá(扒手)

二、近义词

空隙~间隙 痕迹~印迹

可惜~惋惜

慎重~谨慎 柔弱~脆弱 研究~钻研

逐渐~渐渐 牢固~坚固 隐蔽~隐藏

简朴~朴素 疲劳~疲倦 宽敞~宽阔

搜索~搜寻 倾斜~歪斜 平坦~平缓

三、反义词

舒服→难受 逐渐→陡然 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隐蔽→暴露

简单→复杂

慎重→轻率 温和→暴躁 柔弱→刚强

倾斜→笔直 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

简朴→奢华 清洁→肮脏 干燥→湿润

四、词语归类

1.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

高高兴兴 大大方方

2.含有“引”字的词语:引人注意

引人入胜 引以为戒 引人瞩目

3.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极目远眺 察言观色 洞若观火 目不斜视

五、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比喻形象生动。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句话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表达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

(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2.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把蟋蟀比作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设问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做铺垫。

六、阅读

推荐篇目 叶圣陶《牵牛花》

12.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9月选取我院 (二级医院) 保洁人员15名作为试验组, 另选取附近二级医院保洁人员15名作为对照组。30名保洁人员中男11名, 女19名;年龄40~65岁, 中位年龄55.1岁;工作年限≤1年的3名, 1~5年的17名, ≥5年10名;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12名, 初中18名。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其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对照组进行常规讲解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并发放医疗废物知识小册进行健康教育, 于2个月后再次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其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从医疗废物分类、标记、收集、一般法律法规、自我防护等方面进行比较。发放问卷30份, 回收30份, 回收率1000.0%。

2 结果

2.1 医疗废物知晓情况

试验组对医疗废物知识知晓率为100.0% (15/15) 高于对照组的53.3% (8/1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自我防护知识

试验组自我防护知识知晓率为100.0% (15/15) 高于对照组的66.7% (10/1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一般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2], 如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置高于对医疗废物标记及含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与保洁人员平时做的工作就是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有关, 而对医疗废物的分类主要由医务人员处理, 保洁人员接触不多有关, 故认知水平低。本调查示经健康教育后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知识明显提高, 特别是按常规方法讲解后发放小册, 其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无1例完全不知晓。常规方法讲解虽然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知识标记及含义、分类、处置、相关法律知识有所提高, 但仍然有部分人没掌握, 不知晓。这可能与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 综合素质差, 主动求学性弱有关。

健康教育前保洁人员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 能正确处理率低, 不戴口罩、不戴手套、认为工作没危险人员多。说明保洁人员不懂职业防护。特别是学历低年龄大的人员。本调查示, 健康教育后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认识提高, 戴口罩手套人员增多被锐器损伤发生率降低, 能正确处理率升高。特别是按常规方法讲解后再发放宣传手册, 其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高于常规方法讲解组。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 需要每位员工参与, 制定严格的保洁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对保洁人员做好岗前培训, 作好健康教育, 有助于提高其医疗废物标记认识及含义、正确的对医疗垃圾分类处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更有助于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及自我防护技能, 减少医院内感染[3]。健康教育方法有很多, 但因为保洁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自主求学能力差, 按常规讲解宣传所取得效果更好, 所以每位保洁人员都需要专职人员帮助其培训巩固知识, 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使保洁人员在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寇琼, 郭金凤.医院感染控制中保洁工的管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 (2) :92-94.

[2] 何艳红, 张翠红.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24) :104.

13.教育的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三

回溯人类发展史,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为生存,我们不得不竞争。我们的祖先为求得一餐饱腹,一席之地,与其他物种竞争,厮杀得你死我活,这是动物本能的竞争;我们的先祖也为求得更多的土地、人口、财富,互相竞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人性贪婪的竞争。因竞争,我们生存至今,也因竞争,我们一路纷争不断,硝烟四起。正如某电影台词所言:“有人,就会有江湖。”有人,自然就会有竞争。

但总有一些先哲在竞争中反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何以为人?人又何为?我们以人的身份竞争了几千年,终于在这星球上求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求得了绝对的生存空间,江海湖泊、阳光空气、飞禽走兽,皆为我所用。我们是竞争的胜利者,但同时也是失败者。物种灭绝,生态失衡;伐木毁林,土地沙化;贪吃野味,病毒横行。竞争本是为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但蓦然回首,我们却发现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土地沙化了,无地可耕;水被污染了,无水可喝;就连空气也阴霾了,呼吸困难。印度“圣雄”甘地曾说过:“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饱每个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在竞争面前被无限的扩张,扩张到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以致反伤自身。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每一个你我他都是这个蔚蓝星球上的一员,我们在这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会竞争。但如果竞争就只是意味着打败他、杀死他、灭绝他,显然是落后而愚蠢的。竞争源于动物本能,但人又绝不仅仅是动物,我们会思考,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我们对竞争的认识。竞争其实更是一种自我超越的途径,一种趋向和谐、平衡的手段。通过竞争,我们发现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学习他人,借鉴他人,实现自我的超越。通过竞争,我们更会去寻找达成和谐、平衡的手段,实现共赢。须知,这个世界不只是你我他的单独个体,而是一个完整的我们。

14.高考作文素材:知识经济 篇十四

2、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3、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毛泽东

4、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

5、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歌德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6、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

7、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8、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9、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培根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2、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

13、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马戈

14、自然赐给了我们知识的种子,而不是知识的本身。——寒涅卡

15、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爱默生

16、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17、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华罗庚

15.健康教育的知识素材 篇十五

一、健康教育知识与分析

(一) 《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课标》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本研究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做了统计, 具体各水平段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水平段的升高, 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从难度上来看, 有一定的递进性, 如, 就饮食和营养方面, 水平一提出了应了解饮食卫生;而水平二提出了食品卫生和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知识;水平三需要了解的是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水平四则是需要学生掌握营养、睡眠、吸烟、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总的看来, 难度上是在逐步增加;此外, 还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 从水平三开始让学生逐步接触关于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等相关的知识。

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 也体现了要求明确, 难度逐步提高。如水平一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了解完成任务的方法;而到了水平二提升为体育活动中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的方法;水平三的要求是, 在比较困难的体育活动中表现自信和克服困难勇气的方法;水平四是积极应对各种困难, 并果断作出决策的方法。看起来都是“方法”问题, 但是, 从要求上已经体现出了难度在逐渐升高,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 达到既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又能够懂得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方法, 更能够提高学生应对和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

(二) 《标准》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标准》在健康知识教育方面, 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 (《标准》尚未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整合为一体) 分别对水平五、水平六进行了统计, 具体内容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从表2不难看出, 作为高中阶段的水平五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 社会适应方面也包含一部分内容。与《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相比, 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知识呈现出如下特点:

1.内容选择更加广泛且难度加大

如《标准》中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等。

2.反映出了与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的衔接性

如各个水平段都提出了有关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 且各水平段难易梯度较为明显, 水平一是“饮食卫生常识”;水平二是“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水平三是“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水平四是“营养、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水平五是“食物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

3.充分体现出了注重保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如提出了“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计划制订方法”的教学要求。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专门设立的健康教育拓展内容

如, 对于水平六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提出“艾滋病和性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等一些健康教育内容建议。

二、健康教育知识的分类

从对《课标》和《标准》的梳理发现, 尽管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对健康教育提出了对应的教学要求, 但是, 这些健康教育知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由于知识类别不同, 教学的切入方式就会有一定的区别, 为了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下面先对健康教育知识从运动技能关联度、所处的水平阶段进行归类。

(一) 从运动技能关联度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健康教育的知识有的与所教运动技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有的呈现出的是间接关系, 还有的与运动技能项目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因此, 将健康教育知识划分为与运动技能直接关联类内容、间接关联类内容和缺乏关联类内容。其中, 直接关联类内容是指关联程度很高, 就是学习运动技能本身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 如学习篮球运动时, 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传接球时预防“手指挫伤等运动损伤预防”的知识与方法。间接关联类内容是与运动技能学习不是直接相关, 但有一定的间接关系, 如健康教育中的“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等内容, 学生掌握该类知识会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缺乏关联类内容是与运动技能学习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 而是独立于运动技能学习之外的一类知识, 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 与运动技能未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但作为健康教育类知识需要传授。

(二) 从不同的水平阶段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无论是《课标》还是《标准》都将年级进行了整合, 将学生按照水平段进行了划分, 即水平一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 水平二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 水平三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 水平四相当于初中一、二、三年级, 水平五相当于高中一、二、三年级。这样, 健康教育知识也固然按照水平段划分为五个水平, 即水平一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三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四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五健康教育知识。其中, 水平五健康教育还作为七大系列中的一个系列内容要求专门分配课程进行传授。各水平段在健康教育内容维度上有一定的一致性, 如有身体健康方面的营养类知识、损伤类知识、疾病类知识等。也存在明显的循序渐进性, 内容难易程度随着水平段的不同而逐步增加。

(三) 从几大学习的方面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课标》将各水平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标准》还是五大学习领域, 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各自独立的, 没有将其合并。这样, 健康教育知识类型划分的时候, 就可以按照这些学习方面进行划分, 将其归纳为身体健康类、心理健康类和社会适应类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同时, 这样的划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其中, 身体健康类是比较重要和全面的, 既包含一般的卫生常识, 还包含营养、饮食等健康知识, 还有关于运动性伤病的防治知识, 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等。心理健康类大都集中于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锻炼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还有类似与学生生长发育时期的性心理教育等。社会适应类既包含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合作交往等内容, 又包含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后, 如何保持稳定和积极情绪的方法等内容的健康教育, 以及在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道德行为的方法等。除此之外, 还有更多的划分方式, 本研究基于对课堂教学的引导, 仅分析了以上三种分类方式。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若干现象

(一) 健康教育课时不明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除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还需要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堂, 既作为一种理论传授的方式集中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便于学生更好地、更系统地掌握, 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如开展营养与健康关系的专题讲座,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专题讲座等。但是, 从当前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上, 很多学校未能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 或未能对健康教育开展专门的讲座活动。甚至高中阶段明确提出了健康教育系列的情况下, 很多学校也未能具体按照规定认真落实。这样就很难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面而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也难以引起学生对健康的充分关注, 或者因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难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为此, 加强和确保健康教育课时十分必要。

(二) 健康教育知识渗透不及时

无论是与运动技能有直接关联的健康教育内容, 还是有间接关联的内容, 在体育课堂上都要注重渗透该类知识。这样能够更科学地学习运动技能, 同时, 还能够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的有效性。就目前的体育课堂而言, 在观察中发现, 有些必要的健康教育渗透时机, 有些教师尚未充分把握, 如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阶段, 未能联系到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学习而传授相应的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 学生甚至做准备活动的目的都不够明确, 只是被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各项练习活动。在主教材部分运动技能学习的时候, 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甚至有些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的损伤, 还未能向学生传授该损伤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结果就会导致学生对运动性伤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即知道运动中受伤了, 是什么伤, 但不知道为何受的伤, 更不知道如何预防。还有就是对于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 有些体型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完成某项技术的时候较为吃力, 教师就需要对如何减肥保持良好的体型进行引导, 但是, 很多情况下, 一些教师会视而不见等等, 这些未能及时抓住教育时机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 要首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出一定转变。

(三) 评价缺乏

目前除了健康教育有待完善, 在健康教育评价方面更为缺乏, 尤其是尚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如有的开展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由于缺乏对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及时评价, 就难以了解到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有效与否。除此之外, 由于课堂上未能及时跟进对体育课上所渗透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因此, 就很难了解到学生是否听了, 是否听明白了, 是否在活动中能够运用了。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评价、单元评价, 甚至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评价中注重健康教育评价都很有必要。

四、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有效策略

从直接关联性内容的传授、间接关联性内容的传授和缺乏关联性内容的传授三个方面重点讨论一下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 直接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对于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教育知识, 在传授的时候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1.吃透教材, 充分挖掘运动技能本身显性或隐性的运动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特点, 认真学习相关的运动性伤病特点, 从而找到预防措施。

3.找准时机, 直接关联类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授时机有前、中、后三个时机,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灵活判断和渗透。既可以在准备活动部分事先提及, 也可以在某项运动技能学习之前事先告知学生哪些损伤有可能在练习该项技能的时候容易发生。还有就是在学习或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提醒, 要能够确保姿势动作正确, 否则很容易发生某种损伤。再者就是运动损伤发生以后, 或练习结束以后还要再次强调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知识 (尤其是运动性疾病) 。如夏季的体育课, 如果天气十分炎热, 就要在学习运动技能的时候, 除了传授相关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 还要能够对中暑、晕厥等的防治方法向学生介绍, 便于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确保体育课安全有效。

(二) 间接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对于具有与运动技能学习有着间接关联性的内容, 这类知识的传授可以采取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灵活多变, 既要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把握健康教育的内容的不同, 又要能够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特点而有所区分, 不能一刀切、大一统地进行健康教育, 如每一个季节都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 要能够在不同季节时期的体育课上有所渗透。另外,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体型、素质基础、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不同, 因此, 间接关联类健康知识内容的取舍也各有不同, 如, 有肥胖学生甚至肥胖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要能够针对肥胖生如何保持良好的体型, 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2.注意关联, 该类健康教育在实施的时候, 要能够把握好时机, 以及与课堂的关联, 不能孤立地或与本课学习无任何关联地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 这样很容易造成因学生不愿听讲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一定要能够找到与本次课的关联点, 如肥胖生的关联讲述营养饮食知识、与器械运动的关联讲述心理健康知识、与合作学习的关联讲述社会适应内容等等。

3.点到为止, 这类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授, 不可占据时间过长, 内容太多。因为, 毕竟该类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最直接的关联性, 根据需要和条件适当进行知识传授, 因此, 要把握好“度”, 做到主次分明, 确保体育课堂教学主要目标的达成。

(三) 缺乏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 并非仅仅限制在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内容, 从大健康观来看, 尤其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界定, 那些缺乏关联性但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影响的内容依然不能忽视, 如水平一中的口腔等个人日常卫生;水平二的近视眼预防等, 都是有必要向学生传授的, 不仅要让他们了解知识, 有的还需要掌握正确方法。但这类内容很难与运动技能学习相融合, 也难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 因此, 就需要开展专门的讲座, 可利用不良天气 (如雾霾、雨雪等) 进行讲授, 要能够确保课时不被挤占, 还要能够借机向学生集中传授相关知识和方法。具体传授的方式, 既可以知识讲述, 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育特点, 选择开展某种室内活动, 在活动中将该类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还可以播放相关录像材料, 让学生通过观看、讨论等掌握该类健康知识。即让学生能够在听中学、看中学、说中学和做中学, 形式多样才能消除枯燥乏味, 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调动, 从而提高该类内容教学的有效性。

五、健康教育评价建议

(一) 及时提问法

体育课堂上要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 不仅要把握传授的时机和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还要能够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问, 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完整性。这对于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效果检验尤为重要, 如当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之前, 先向学生讲述传接球的时候, 因手型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手指挫伤。这种口头的一过性的传授, 有的学生并未思想集中或认真听讲, 因此, 需要在讲解完之后, 根据现场学生的听讲情况, 及时做出引导性提问, 看学生对该项损伤的了解情况。还可以在学生开始练习之前, 或教师在示范动作之前, 强化该项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可以引导性提问学生如果手型不正确会发生何种损伤, 以强化记忆, 并引起重视。这样的及时提问, 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二) 精细观察法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的状态, 动作的规范性、认真程度、是否掌握了练习的方法等内容外, 还要能够对课堂上所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实效性进行判断。因此,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精准细致地观察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听讲效果和执行情况等。在讲述的时候, 要能够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 在指导学生练习的环节要能够观察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把握情况。如观察学生练习传接球时的手型, 是否做到了接球的时候手指不能正对来球方向;体操器械课上是否有学生在杠上打闹等。不但要做到观察的精确和细致, 准确判断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执行情况, 而且, 还要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做到及时的反馈和正确引导, 甚至还要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教法, 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三) 活动设置法

采用活动测评的方式完成测评工作, 所设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要能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尤其是情景的选择要恰当, 不可出现低龄化等现象。如小学低年级即水平一学生的活动测评, 要尽量生动、形象, 并以人、动物为主要对象创造情景。小学中高年级即水平二、三学段的学生的活动测评形式, 可以选择与食品、植物等相对静止物体作为测评的直观教具。而水平四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因此,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作出抽象的表达, 就已达到活动测评的目的。如水平一可以通过设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创编测评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情景。

(四) 纸笔测试法

1.纸笔测试内容确定要聚焦

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测评, 通过纸笔的方式要测评什么, 测评内容是完全依照教什么, 测什么?还是从《课标》中随机选择?实际上,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知识类试题, 可以遵照学什么测什么的测评思路, 而对于能力应用型试题的确定,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课标》等的目标要求灵活把握。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不可回避, 纸笔测评的内容确定要精准, 即试题陈述精确, 不易产生歧义, 还要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水平。过难过易或模棱两可的测评试题都难以达到测评的目的。

2.纸笔测评组织方式要简便

纸笔测评的组织方式要简单便捷, 不可过于复杂。但究竟该如何简便?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把握?从测评的次数上来看, 就一学年而言, 测评次数要尽量少, 1~2次为适宜。最好不要伴随单元测评, 而是要以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为时间节点, 组织学生进行纸笔测评。从每次测评的时间长度来看, 一次测评的时间要尽量短, 10分钟以内完成较为理想, 因为,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权重, 毕竟在整个体育成绩考核中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从测评题型的设计上来看, 纸笔测评的题型要尽量采取客观性试题的方式, 因为主观性试题不但在作答的时候费时, 而且, 在评价的时候也难以评判, 五花八门的答案很难进行比较。从测评地点的选择来看, 纸笔测评的地点要能够尽量选择室内, 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 体育室外课堂学生不便于携带纸笔、更不便于书写, 因此, 纸笔测评工作选择教室内更便于操作。从评价的角度来看, 除了以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方式来区分成绩优劣外, 最好能够以十分或百分的形式, 并按照纸笔测试的权重核算出最后分值, 便于与体育其他方面的成绩整合。

3.纸笔测评结果反馈要及时

纸笔测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测评, 一方面了解教师要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 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 便于找准加强学习的知识点;还有一方面通过及时反馈, 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哪些知识适合于专题讲座?哪些知识更适合于与体育课堂上渗透?以及该如何开展专题讲座和有效渗透?因此, 需要打破过去传统的, 将纸笔测试仅仅看作是一项测试工作, 测出分数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和做法。当然, 纸笔测评结果的反馈有多种方式, 可以采取教室内与其他学科成绩一样公开张贴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成绩, 还了解自己在全班同学中,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所处的位置;也可以采取像其他学科讲评试卷的方式, 带领学生逐一对试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查找问题的根源, 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采取将测评试卷发给学生, 以作业方式完成错题更正。当然, 还有一种方式, 就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的方式, 集体中每一个人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更正, 并举一反三, 将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一并拓展性学习。

上一篇:幼儿教师演讲稿:我是一片绿叶下一篇:优秀作文:老师不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