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2024-11-26

《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一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在计算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如何让枯燥的计算题充满活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计算类教学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标签,学生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反复强调但仍有学生不会计算,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痛苦。因此,如何上好计算课成为了我的困扰。上个学期我们创新街基地校便以计算类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渐渐发现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法与算理之间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很庆幸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亲临指导,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将针对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作以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表内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依据,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已经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根据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教育观,在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地位之后,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学前调查。对班上随机抽取的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家长或课外班辅导能计算出正确答案168,但对算理并不清楚,竖式的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对于给出的电子图,并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对教材进行了研读。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经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可见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加入了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并在练习十中安排了相应的习题,教材的用意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用书。书中明确指出在教学笔算的时候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因此点子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点子图,我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饿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书中对电子图的一些解释也为我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首先要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学生借助估算的知识来分析12X14大约是多少,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同时也渗透了准确计算的方法。接着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尝试准确计算结果,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出与笔算一致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分布计算的形式写成竖式,并对照着点子图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也渗透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思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点在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结果和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如何对齐,因此,我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加深了,点子图将“冰冷”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深层次融合,让学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当然,在课堂中为了加深对点子图的理解,花费的时间较多,感觉竖式的规范书写没有练习到位,课下仍要继续规范,这也是本节课的一点遗憾。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应该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年级的教学应多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注重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复习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先出示了一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会议旧知,然后在进行改编题目,明确本节课的主要解决问题,同时与旧知联系起来,使新知识与旧知能沟通好,从而为下面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运用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经历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3、梳理思路,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通过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他人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为数学的交流做准备,并通过交流书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4、整理成果,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明白了要解决两位数呈两位数只要通过正确的分拆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以前的知识,从而可以解决问题。然后在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明确只有在正确的分拆方法基础上,还要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拆,才能有助于计算,才能使计算更方便、更灵活。

5、随堂小考,巩固新知

通过随堂小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检测学习情况,明确下课后的任务。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相应的练习。

6、回顾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的分拆,选择一个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上的灯柱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在设计本堂课时都比较注重练习的强度和层次性,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作业设计方面重新设计了一份星级挑战题,分三个层次。由于这堂课的重难点是计算顺序,为突破这一难点,巩固算理,第一个星级作业我设计了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算法,特别是对学习较弱的学生。二星级作业是请学生写出每个笔算乘法中两个积分别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算理,为以后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三星级作业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优点:

1、复习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铺垫,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去学习,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不足之处:

1、列竖式计算中,有易错点没有突破。

在列竖式计算中,出现了个位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现象,说明对竖式的算理理解不够透彻,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数字要与十位对齐,并且末尾的0不用写的原因说不清楚,表达不出来。也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

由于突发状况的发生,错误题的纠正,和学生说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练习等等,使得前面时间用的较多,导致后面练习没有跟上,学生对竖式计算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巧。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习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但是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关联。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3.《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三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由全镇各校都在开展气象知识学习的情况入手,以气象局的叔叔来我校开展气象知识讲座为情境,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能坐下吗?”其实就是要将座位数和人数作比较。]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但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

(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积极参与,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全面参与意识。]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350人到底能不能坐下呢?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层层递进的认知环节,逐步形成了估算策略,从而让学生实现从多样化到最优化的过渡。]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这样做是从本课的教学重点出发,在巩固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本节课的的教学目标。]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这本书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你认为李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12×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本题练习设计和例题教学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选择估算方法,有效提高估算能力,掌握估算的策略。]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估算的应用能力,还让孩子们在估算中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育升华。]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这样设计促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思想。]

四:说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18×22≈

18×22≈40018×22≈44018×22≈360

(20)(20)(20)(20)

卡通头像卡通头像卡通头像

4.《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四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在里面看书、买书的同学真不少!有一套《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特别受少儿朋友的喜爱(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请问,买5本需要多少元?

生:24×5=120(元)师:那么,如果买10本呢? 生:24×10=240(元)师:请交流一下算法。生: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师:(出示课本的主题图)一套12本,小丽买了一套,该怎样计算需要的钱呢? 生:2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会是多少?

生1:我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所以24×12的积大约会200。生2:我只把12看成10来进行估计的,大约是240。

师:同学们的估算能力都很强!那么,究竟24×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请每位小朋友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先参考课本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把12拆成3×4,先算24×3=72,再算72×4=288。生2:还可以把12拆成2×6,先算24×2=48,再算48×6=288。

师:真聪明,这样就把新知识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了!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生3:我是把先算24×10=240,再算24×2=48,最后把240与48加起来得到288!师:能说说每一步分别算的是什么吗?

生3:“24×2=48”是算出2本书的价钱,“24×10=240”是算出10本书的价钱,240+48就是算出12本书的价钱!

师: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

生4: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先算4×2„„(该生讲不太清楚竖式过程。)师:这个竖式有些新鲜!请问,这里的48、24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生4:48是24乘2得到的,24是24乘1得到的!

师:为什么列竖式计算时第二个积的末尾数要与十位数对齐? 生5:因为它表示240呀!如果4写在个位上上变成24了。

生6:因为第二个积表示10本书的价钱,24×10=240,所以把4写在十位上,那么这里的24就表示24个10了。

生7:这里的24就是竖式上面“1×14”得到的积,因为这个1表示10,所以这个24就表示240,列竖式时省略了个位上的“0”。

师:原来是这样!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生7:书上看的!

师:阅读课文,获取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师:为什么列竖式时要把两次乘积分上下两层写? 生8:因为这两个乘积的意思不同,48表示两本书的价钱,师:对分两层写表示的意思很容易让人理解,而且过程也很清楚。(随着学生的算法介绍,教师相应予以板书)

师:真不简单!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我们居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计算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生1:我喜欢笔算,非常简便。生2:我觉得竖式比较好,容易算对。

生3:我喜欢第(1)种方法,因为它比较容易弄懂!

师: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那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23×13吧!(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结果其中两位同学用竖式计算,另外一位同学用上面的第(2)种方法计算。然后,教师请这三位学生代表阐述算法,并请同样选择该算法计算的同学举手

示意。师生共同发现,原来全班同学用的都是这两种算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计算“23×13”时选用的算法明显比“24×12”要统一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计算,而不去选择连乘的方法计算呢?

生:因为连乘的方法这里用不来!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把因数13拆成两个数相乘的样子,就会有余数了!不能拆的!师: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的确,连乘的方法有局限性,当题目数据不能拆成两数之积的形式时,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而另外两种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计算。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法(1)横式与方法(2)竖式之间的联系:横式中的“24×2=48”相当竖式中的第一部分积“48”;横式中的“24×10”相当于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24”。对于横式和竖式中的这种联系,教师用“连线”方式在板书中表现出来。然后追问:“那么,为什么竖式里还是写24呢?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这个“24”表示的是24个10)

师: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两种算法的内在联系,又为了使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同时,把课题板书补充完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的笔算)而且,随着计算学习的不断深入,竖式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练习1.看谁都能算对。

23×13 33×31 22×14 11×25 2.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两个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1)阶梯教室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4排,最多能邀请多少名同学来听课?(2)观光缆车 31元/人;旋转木马 15元/人;极速火车 23元/人,11人玩这些游乐项目分别要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同学有什么样的建议? 生1: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5.《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五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我们要会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估算判断正误。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位学生一份作业纸。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整堂课始终贯穿去电影院这一情境,设计色彩鲜明的学生喜爱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因为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了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今天,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经过设计而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垂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问题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然后带着小朋友去电影院玩遇到数学问题让他们想办法解决,讨论,这时我设计了几道比赛题: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说口算过程);同时设计了环保节约用水;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针对前面复习旧知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算理,

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接着我对学生竖式格式的书写进行了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强调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生活问题和游戏中,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身边问题的活动经验并在玩乐中进行巩固。而且练习又具有一定的坡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儿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尝试练习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巩固练习

3、加深练习:

4、延伸练习: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合部分。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6.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六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7.《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七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  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过程方法 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 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运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 1.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4.手段 先学后教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7×23 = ____(盆)   估算  竖式计算 27≈30 2 7  2  3 23≈20  × 2 3    ×  2  7 30≈20 8 1 1  6  1    5 4    4  6 6 2 1 6  2  1   达标检测: 必做题: 1.估一估。算一算:   2 3  4 6  1 3 2 8 × 4 6  ×  6 7  ×  4 6 ×  3 4   2.先估算。在计算 28 × 44=  33 × 29= 14 × 18= 18 × 62=   29 × 43=31 × 25= 选做题: 24×15÷8 43×18-547   148-618÷6   14×(25+4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乐节日到了,小区花园里,花坛非常美丽。 <出示文中花坛图>请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取重点进行板书。)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保护环境”花坛一共一用了多少盆花?   (1)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板书: 27×23=  (盆) (3)为什么这样列式?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们先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一下:  27×23大约等于多少?   27×23的结果要比600怎么样?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适时引导、纠正)   2 7  2 3 × 2 3 × 2 7   8  1 1 6 1 5 4   4 6 6 2  1 6 2 1 (二)你会列竖式解决两位数乘两为数了吗? (教师巡视,并做适当引导)展示学生的做法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1.计算: 3 4  4 6  1 5 2 3 × 2 8 × 1 3  ×  6 7 ×4 6   2.先估算,再计算: 18×14  48×22 44×28  81×12   四、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补充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这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如果满十就向前进位,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若满十也向前进位,然后把两次乘得数加起来。  

 

8.《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八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1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的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 1

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9.《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传统教材总把笔算划为独立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到计算的熟练。而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这一要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教学设计中,从解决问题导入。我们从四个班乘车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二(1)与二(2)和二(3)与二(4)可合乘一辆车,那你还有什么不同的乘车方法?怎样列式?可以得出另一个算式:36+35。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上的文本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在学生理解算理后,看能否解决前面的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笔算,改变了原来从枯燥的算式到算式,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学。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二、把笔算、口算、估算教学融为一体,比较中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两位数加、减两位的笔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笔算时,我把口算、笔算与估算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先猜测一下36+35可能是几,当学生猜测是71时,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这时出现有用口算的:①36+30=66,66+5=71;②30+30=60,6+5=11,60+11=71。……还有列竖式的,不过没有进位点,估计是先口算后再写上去的。这时,正是引导学生学习笔算的最佳时节。我就问:那么笔算到底该怎么算?……,当有同学出现“611”时,马上有学生反驳,刚才口算是71,不可能是“611”,从而认识到进的“1”不能写在横线下。教师从中指出:为了不忘记进上来的“1”可在线上点上进位点。这样把几种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学会笔算,也大大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三、借助小棒操作,理解笔算算理

当提出用笔算,个位加个位6+5超过10怎么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小棒的操作过程揭示其进位的.方法,把11根扎成一捆,3捆加3捆再加1捆得7捆,所以是71。并在竖式上将进位的过程表示出来,由此学生真真理解“为什么要进”和“怎样进”的问题,从而明确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四、练习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素养。

在练习设计时,我们针对部分学生易混淆的进位与不进位,设计了填得数十位上是几的专项训练和你也来出几题今天学的题型考考你的同桌,既巩固所知识,又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计比较灵活的题,如思考题,照顾互学有余力的同学。

课后学生作业反馈大多数学生计算正确较好,但因课堂上教师说了一句“为了不忘记,点上进位点”,大部分学生没有点。可正因为没有点,学生的错误也出现在此。因此,以后在上新课(学生刚接触),教师的课堂用语还应考虑周全,应指出今天我们还刚学,为了不忘记进上来的“1”,应该都写上,这样也许会提高那些后进生的正确率。

10.《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十

一. 口算下面各题。

45×10=

23×20=

44×10=

15×30=

43×30=

55×20=

17×30=

66×10=

240×20=

450×20=

二、判断题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填空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甲数×乙数=乙数(乙数不等于0,)那么甲数是()。

3、27个64是(),22的25倍是()

4、25乘一个两位数的,积最大是(),最小是()

5、25×18的积的末尾有()个0, 74×16的积的最高位是()位。

6、25×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4×25的积的最高位是()位。

7、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8、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9、水果店运进25千克梨,再运进()千克梨,总质量正好是原来的4倍。

10、水果店运进250千克梨,再运进()千克梨,总质量正好是原来的4倍。

11、余老师每分钟可打字64个,一份900字的作文,他打了13分钟后还剩()个字没有打。

12、余老师每分钟可打字69个,一份900字的作文,15分钟他可以多打()个字。

13、有4800个零件,8个工人花了5天时间加工完成,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加工()个。

14、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分成3组,每组6队,一共有360人参加比赛,平均每个队有()人。

15、两位数乘两位数,()要对齐,从()位算起。

16、每筒羽毛球12个,13筒羽毛球有几个?列竖式计算: 1 2 ×1 3 3 6-----------表示()筒羽毛球共()个 列式:()×()=()1 2-----------表示()筒羽毛球共()个 列式:()×()=()1 5 6-----------表示羽毛球的总个数

列式()+()=()

四、用竖式计算。

24×23=

58×32=

27×56=

45×25=

58×85=

731÷7=

47×65=

56×68=

59×46=

77×38=

五、脱式计算

579+32×16

356+42÷3

46×58=

950÷9=

63×45=

76×95=

45×27=

84÷3×42

×24-286

824÷8=

37×93= 25×57=

68×78= 55×68=

53×87= 36=

85×66= 53×64=

83×19=

(603-578)×39

57×(84÷6)

56×

468+24×40

125÷5×39

300-8×25

125×8+231

六、解决问题

1、一辆车平均每天运货26吨,5辆这样的货车6月份(30天)一共可以运走货物多少吨?

2、一辆车平均每天运货38吨,5辆这样的货车7月份(31天)一共可以运走货物多少吨?

3、小明原来有183元,爸爸每个月给他35元,到年底时,他一共有多少钱?

4、爸爸每个月给小明15元,到年底时,他用掉了104元,他还剩多少钱?

5、芮老师带着1200元钱去商店买东西,买12本英语书用去了508元,她打算再买14本英语词典(每本售价:50元),带的钱够吗?

6、芮老师带着1800元钱去商店买东西,买12本英语书用去了604元,她打算再买14本英语词典(每本售价:50元),带的钱够吗?

7、每瓶钙片有48片,服用方法及服用量:成人每日2次,每次1片:儿童按成人服用量的一半服用。

(1)4个儿童6天一共服用了多少片?

(2)一瓶这种钙片,4个成人一起吃,最多可以吃多少天?

8、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沿着学校跑道跑2圈。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9、.小丽有192张照片,正好放满了2本相册。每页放了4张照片,每本相册有多少页?

10、.一个西瓜大棚有8垄,每垄种35棵,每棵结2个西瓜。一共结多少个西瓜?

11、.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12、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13、儿童剧场每天演出3场,昨天和今天共售出954张票。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14.希望小学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共有800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几本书?

15.5只猩猩一个星期(7天)吃了350千克水果,每只猩猩每天平均吃多少千克水果?

16、.一辆出租车一个星期(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上一篇:学校行政办公室标语下一篇:班级管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