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精选11篇)
1.美丽乡村建设发言 篇一
某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发言
夯实基础
统筹推进
加快建设秀美和谐美丽乡村
**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辖8镇2乡,有行政村83个,自然屯539个,全县幅员面积399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近年来,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结合省、市有关要求和我县实际,我县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县委30件实事予以重点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整洁行动”,全县镇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抓统筹谋划,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统筹考虑发展水平、村民需要等因素,有效衔接全县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专题推进。在深入推进“乡村整洁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委全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2019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嫩泰高速沿线5个示范村和10个重点打造的样板村,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的原则进行专题研究、专题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分步实施。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和乡镇村屯实际情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按照
**市“1+5”文明带建设安排部署,明确每年建设任务,持续推进,逐年深入,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有形象,久久为功,最终把每个村屯都建设成村容整洁、和谐有序、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三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全县乡镇村屯的实际情况,突出农村特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期盼、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必要的公共设施配套上下功夫,逐步改善农村面貌。
(二)抓综合整治,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整合上级涉农项抓住“总开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无知即无畏、无畏即无惧,我们分析官员腐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是观念和思维出现了问题和偏差。观念的和思维是行动的“总开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先决条件,也是有序预防腐败问题的重要方法,更是反腐败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了核心、点出了关键。
二、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少数党员干部的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反腐倡廉作了高度的慨括和阐述,提出了总体要求:一是深刻阐述了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二是深刻阐述了反腐倡廉的基本形势与总体思路;三是深刻阐述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需要做好的一些重要的具体工作。这都有力地说明了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把反腐倡廉工作抓紧抓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的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
二、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已。特别是参观了惠城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了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展板和廉政书画展,通过实地参观,使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因此,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的警示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考验。
三、通过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而顺应
形势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让廉政之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人、利己、利家、利社会!
篇二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又把反腐倡廉建设个性是中央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透过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反腐倡廉的工作精神和中央领导近期对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指示,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才能葆住纯洁本色,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身体力行,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信念。正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修心。纵观任何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无不是放松了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所致。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放下了对三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不良信念。
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我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大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自身工作,大力提高自我约
束潜力和自我警省潜力,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潜力。
二是以案为鉴,廉洁自律。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观看了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思想受到极大震撼。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权力非药,却能迷醉心魂;利欲无牙,却能吞噬理想;金钱无手,却能推人堕落。为此,务必强化自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我敲醒警钟,要明白自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风肃纪的螺丝要越拧越牢,拒腐防变的发条要越上越紧。
作为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首先要模范遵守集团各项规章制度,并理解方方面面的监督和批评,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身体力行自觉理解党组织和群众监督检查;其次,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勤俭办一切事情;再次,要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红线,在工作中以至自我的生活中,努力克服奢靡之风,思想上必须要有清醒认识,行动上要时刻做到公私分明;最后,要规范程序,按程序办事,公开透明。带头,在资产处置可行性
论证、审计、评估、审批、定价、决
策等环节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内控制度,确保行为合法、程序合规、结果适宜。
三是多做实事,乐于奉献。要办好一个成功的企业,每个职工都应具有奉献精神,每一名职工也期望企业的发展,自我有不断的长进,并视之为自我的理想和信念。因此要激发职工自觉的工作热情,让职工在自我的岗位上不断的释放出自我的创新潜力。我们每个人要用心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潜力,敬业爱岗,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我,真诚的对待他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中商集团在大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如何“再造发展”的问题。历史赋予我们机会,作为中层干部,我们有职责、有义务、也自信有潜力为集团的发展发挥中坚力量。这就要求既要有充满激情,更要真抓实干。学会换位思考和理性思考,为中商集团的“再造”多出主意、出好主意,我们义不容辞;克服畏难心理和懈怠情绪,为中商集团的“发展”多出力气、出大力气,我们责无旁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商集团的“辉煌”多出汗、出大汗,我们义无反顾。
2.美丽乡村建设发言 篇二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民居、民生、民俗特点突出,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 兼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行政村。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包括什么?
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 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
·村庄规划
规定了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系统规划要求。
·村庄建设
规定了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生态环境
规定了水、土、气等环境质量要求, 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 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 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
·经济发展
规定了美丽乡村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要求。
·公共服务
规定了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乡风文明
提出了弘扬文明风尚、开展文明建设、提升文明素养的要求。
·基层组织
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长效管理
规定了制定标准体系、拓宽村级财源、强化公众参与、建立管护机制等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 依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应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
近三年内无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较大 (Ⅲ级) 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数据
《指南》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了21项量化指标。从今以后, “美丽乡村”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拥有了一套量化指标明确的国家标准。
路面硬化率达100%;
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
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0%以上;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达70%以上;
平原林草覆盖率达20%以上;
山区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
丘陵林草覆盖率达50%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70%以上, 卫生公厕拥有率不低于1座/600户;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大于60平方米;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 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
3.“美丽乡村”建设安阳持续推进 篇三
本刊讯 从安阳市文明办获悉,近两年,安阳市强力推进“清洁家园行动”,积极谋划,强化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454余万元,在全市展开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中,安阳市着力抓点、带线、促面,做到点上靓丽、线上出彩、面上洁净,梯次推进清洁家园全覆盖,力争达到保洁范围全面覆盖、设施设备全面到位、日常管理全面加强。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环境保洁、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洁机制,根据乡镇、村庄分布情况及经济状况,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对“乡村清洁工程”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定期督导检查,对上报台账每月一汇总、一通报,每季一考核、一排名,对落后乡镇下发督办通知单,确保工作进度。
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454余万元,出动人力15.9万人次,出动机械车辆7061台次,清理垃圾3.26亿千克;新增绿化面积110.5万平方米,粉刷墙壁230.2万平方米,涂白树木19万株;通自来水2.2万户,硬化道路1686千米,安路灯2503盏,新建、整修下水道32000米;建成游园文化广场18处,建成农村超市8个。全市农村环卫队伍共聘用保洁人员4298余人,新建垃圾中转站28个、垃圾场(点)739个,公厕29座,垃圾池6067个,配置垃圾桶984个,新购垃圾清运车辆2779辆。
4.美丽乡村建设发言 篇四
乡村振兴集产业发展、社会繁荣、环境宜居、文化复兴、人气集聚、组织建设完善等内容于一体,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实践领域,有着自己的振兴路径。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要找准产业,重点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态、更智慧的农业;其次应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针对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新工业、互联网、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等新业态,但应注意不要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业。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活乡村力量,培养新乡贤。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顺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机遇,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和村集体、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予式的帮助,要把乡村人的利益考虑好,多培养乡村能人,多给予政策支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把“老乡”的思维方式摸透弄清楚,遵循他们的思路去引导,自下而上,上下联动,从而激活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
注重乡村乡土性,保留原始风貌,复兴乡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不同于建设美丽城市,要坚持村要像村。在乡村建造中,需要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保存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留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并运用现代手段,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场所。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思想,提高意识,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
在我们农村,有着这样的说法: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是否真正当好一个基层的干部,在群众的心里自然都有一杆秤,是否真正的俯下身子为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千方百计找出路,改变乡村面貌。这在群众心中也是不言而喻的。乡村干部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手持农业发展大计,手握乡村振兴大权,责任重大,绝对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要把自己与乡村的命运连紧紧的连在一起。
5.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篇五
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实有耕地12,910亩。集体积累已达到450万元,早已步入全县经济强村行列。几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3年以来,农乐村先后获得“县级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经济,求真务实
1994年5月,农乐村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当时摆在支部一斑人面前最大难题就是一个“穷”字!老百姓只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年年种大豆、玉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而且村里还背有50多万元高息抬款的债务包袱。
面临“山重水复”的现状,村党支部一斑人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经过反复研究,村党支部确定了“理财、治乱、抓经济”的工作思路。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关键放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在村级费用管理上,坚持一只笔理财。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不该批的坚决不批,彻底清理了乱批条子、乱赊帐、乱用工、乱派车的不正当现象;在村级集体资源管理上,加大了黑地清查力度。对村里每个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详细丈量,同时,治理了乱开荒、乱挖沙石和乱种地等违法现象。由于支部一斑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回了多年不上帐的黑地1100亩,没收私开荒地400余亩。几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从1999年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大菇娘基地,并为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苗圃两处,总面积430亩,五年来,实现纯收入23。5万元。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每年可节省植树资金15,000余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中心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村党支部一斑人深深意识到,光靠单一的种植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牧业并举的路子。因此村党支部大力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户发展奶牛业。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农乐村被县委确定为奶牛基点村。一方面,发动 党员干部带头养牛搞示范。通过他们的带动,使大部分农户纷纷走上养牛致富路。另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几年来,共为农户解决奶牛贷款280万元,并组织群众到安达、哈尔滨等地帮助购进优质奶牛208头。截 至目前,全村奶牛存栏达到456头,日交商品奶3.1吨。二是“要致富,搞劳务”,村支部组织并培训了多余劳动力,搞劳务输出,近几年来,共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38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村党支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更是班子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带队伍,勤政为民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只勤政为民、群众拥护的队伍。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常说:“虽然我们村已经没有外债了,但和牧业乡镇的兄弟村相比,我们已落后一大截儿,再不加快步伐,只能越落越远。群众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干部必须受点累,要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去年秋季,青贮搞收贮大会战,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村委会主任邱贵良带领着全班人马在青贮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一铺炕,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建起了忠厚乡第一个青贮公司。
他们不光是领着群众发展生产,还带头维护群众的利益,处处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好事、解决难事。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出门难、买牛难的问题,多次由村里出钱派人领着农民到海拉尔、双城购牛;为支持群众养牛,他们多次把信用社的同志请到家门口,为农民办贷款;村里几年来还多次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仅今年新 学期开学,就拿出4千元,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的实际,村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农户家门,说出心里话,帮想发家路,搭好致富桥”,每次村干部入户都带笔记本,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求,能当面答复和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反馈给支部,由组织协调解决。再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区活动,即掌握好一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个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实用技术学得好,勤劳致富干得好,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目标,从而带动出了一支勤政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两手抓,创建世纪文明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村支部着重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他们就像过日子的家长一样,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还得干点啥?”这几年,村支部决定把“还得干点啥”纳入工作日程。2001年4月,农乐村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通过了农乐村历史上最完备、最现代、也最能体现农乐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的村规民约。村党支部还趁热打铁,积极开展了争创“十星级的”文明户、“五好家庭” 活动。通过定期评比、请乡领导为高星级户挂牌添星和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共有“十星级”文明户67户,“五好家庭”86户。村支部善于用民主的、法律的、人性的手段处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村上设立了“民事小法庭”,有事都到村上解决。几年来,打架斗饿殴的、游手好闲的、婆媳不和的、虐待老人的基本没有了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没有了,计划生育过去在农乐村是老大难问题,现在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全村共有60多户只有一个女孩并且符合生育二胎标准的,妇女主任手头的生育指标一大把,却没有一个要指标的。
“扫干净屋子,才能招待客人”,是农乐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村域环境,过去,农乐村的村屯路同其他村比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死角死面。今年6月,为了达到文明村标准,村支部研究决定:家家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自建门前桥,公共路段由村上负责,有弯取直,有坑添平,统一垫沙子。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共整修道路7条,4,500延长米,现在下雨天也可以穿着拖鞋上街了。每年春天,村上都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在新整修路两旁栽花种草,在红花绿草的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是来到农村。村支部还在 2000年制定了“农乐村绿化五年实施纲要”。不但在成块农田边上栽上杨树,还在村屯主干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柳。自2000年以来,全村共植树56,000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
6.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篇六
养老休闲度假文化区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休养服务,也将成为病后康复疗养基地,实现理疗、康复、美容、养生、度假一站式服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事业济发展、社会 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建制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社区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981
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188 镇规划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CECS 285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村庄规划...3 1.1 内容
1.2 要求2 村庄建设
2.1 房屋建筑.3 2.2 生活设施
2.3 生产设施...4 3 产业发展
3.1 经济指标 5 3.2 产业经营
.5 3.3 就业服务
.5 4 公共服务4.1 医疗卫生.6 4.2 农村教育
4.3 社会保障
4.4 公共安全
4.5 便民服务.6 5 文体建设5.1 文体设施...6 5.2 文体活动.7 5.3 文化传承.7 6 乡风文明
.7 6.1 弘扬文明风尚6.2 开展文明创建
6.3 提升文明素养
7 生态环境.7 7.1 环境整治
.7 7.2 生态治理
.8 7.3 资源利用
8 基层组织..9 9 长效管理...9 9.1 制定标准体系
9.2 拓宽村级财源
9.3 强化公众参与
9.4 建立管护机制.9 10 术语和定义.9 10.1 9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10 10.210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10 10.3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10 10.4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10 村庄规划 1.1 内容 根据乡村的不同类型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容基本涵盖村庄基本情况、建设概况、规划总则、总体目标与布局、村庄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规划保障措施。1.2 要求 1.2.1 编制规划 应深入实地调查保障农民参与、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1.2.2 规划布局 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居住、商贸、休闲、生产等功能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村落处理好山形、水体、道路、建筑的关系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盲目改变道路、不盲目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1.2.3 土地利用 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原则上不新增村庄工业用地应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用于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2 村庄建设 2.1 房屋建筑 2.1.1 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图样塑造乡村建筑风格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注重与环境协调对传统村落、名镇名村应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原始性。2.1.2 推进危房改造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水塔、室外空调等设施的安装。具体整治要求见DBJ/T 13-179-2013。2.1.3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应符合规划要求门牌设置应符合DB35/T XXXX《楼牌门牌编号规范》要求。2.1.4 村庄宣传栏、广告牌、灯箱、店招等设置应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2.1.5 农村户厕卫生符合GB 19379要求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2.2 生活设施 2.2.1 道路 2.2.1.1 主要道路建设应符合DB35/T 740的要求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2.2.1.2 支路、巷路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原路线型及两侧建筑物的间距为绿化、美化、亮化提供足够的距离同时宜逐步硬化建设用料就地取材。2.2.2 桥梁 2.2.2.1 应安全美观体现地域风格使用当地天然材料重视古桥保护。2.2.2.2 通车桥梁应做到路桥同宽与道路衔接线形顺畅并通过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对桥梁进行维护、改造。2.2.2.3 人行桥梁改造建设形式应因地制宜确保安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头应设置车障及标志。2.2.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应设置宽2.00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m。2.2.3 给排水 2.2.3.1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2.2.3.2 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2.2.3.3 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宜采用明沟或管道铺设方式妥善处理雨水排放不应出现雨水倒灌农宅和建筑物的现象。2.2.3.4 村庄污水采用就近纳管、小型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等方式参照《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2.2.3.5 污水处理系统应落实专人负责运行和维护落实相关运行维护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挥。2.2.4 供电 2.2.4.1 应结合农村电网改造供电保证率达99%以上。2.2.4.2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现象。2.2.4.3 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路灯维护到位、使用正常并优先选用节能灯具。2.2.5 通信 电视、电话、网络等通信服务设施齐全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行政村在新建集中区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2.3 生产设施 2.3.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要求的区域可按GB/T 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2.3.2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农田水利规划应符合SL 462的要求。2.3.3 区域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 50201和GB 50288的要求。2.3.4 完善排灌系统增强防灾能力灌排工程布置合理、配套完善区域内骨干灌溉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达到100%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田间灌排分渠沟渠及放水口配套完整。3 产业发展3.1 经济指标 3.1.1 村级集体组织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其开展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3.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农村的平均水平。3.2 产业经营 3.2.1 总则 产业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优势、现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深入发掘和利用地域资源充分认识地域资源与产业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培育特色品牌促进当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努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3.2.2 农业 3.2.2.1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庭院经济。3.2.2.2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2.2.3 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3.2.2.4 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应用现代生产方式引导渔业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通过控制捕捞强度、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捕捞业。3.2.2.5 发展林业经济开发林下经济重点推进林竹等种养业的设施化、集约化。3.2.2.6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3.2.3 工业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经济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为原则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等乡村生态工业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禁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3.2.4 服务业 3.2.4.1 生活性服务业 3.2.4.1.1 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发展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家庭旅馆鼓励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民宿。3.2.4.1.2 发展餐饮、养老家政、商业零售、美容美发、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商业零售店经营按GB/T 28840的要求进行规范。3.2.4.2 生产性服务业 3.2.4.2.1 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房屋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3.2.4.2.2 培育文化产业加大对手工制作、乡间小吃、特色餐饮和伴手礼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文化品牌。3.3 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引导村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5%。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 公共服务 4.1 医疗卫生 4.1.1 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建制村外都应建有符合《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面积60 m2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所、站。4.1.2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定期随访。4.1.3 应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4.2 农村教育 4.2.1 按照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设有幼儿教育点的村庄应具有与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4.2.2 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高于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3 社会保障 4.3.1 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均达95%以上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3.2 鼓励建设农村敬老院或老人日托中心鼓励按DB35/T 1367要求开展养老护理服务。4.4 公共安全 4.4.1 有完善的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响应机制健全应按GB 50445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气象防灾减灾整治及避灾疏散整治位于地震重点建设防御区、台风多发区的村应按MZ/T050的要求设立和管理避灾场所应按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时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4.4.2 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改造、消防安全管理按照GB 50039的要求执行。4.4.3 农村用电安全事项应符合DL 493的要求。4.4.4 治安管理制度健全设立村级综治协管员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刑事案件年发生率低于3‰达到“平安村居”标准。4.5 便民服务 4.5.1 建有具备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业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劳动保障、救助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推行标准化管理。4.5.2 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位。5 文体建设 5.1 文体设施 5.1.1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图书室、科普园地、读报栏、村广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各活动室按需定期开放书刊的选用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年更新率达10%。5.1.2 建设体育活动场所配备门球场、气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5.2 文体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体育比赛、广场舞等全村范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5.3 文化传承 5.3.1 加强对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古路、古树、古文物等的保护和抢救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5.3.2 加强对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立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管护措施有力管护良好。5.3.3 有条件的村庄通过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并在公共场所长廊、展示馆、文化墙予以展示。5.3.4 注重传统乡土文化的培育与利用结合乡土风情包括农耕、生态、民俗、民居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6 乡风文明 6.1 弘扬文明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邻里关系和谐对外来人员态度友善无赌博现象,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6.2 开展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文明户和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文明户创建率达60%美丽家庭创建率达50%。
6.3 提升文明素养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7 生态环境 7.1 环境整治 7.1.1 环境质量 7.1.1.1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应达到GB 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沿海乡村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符合GB 3097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1.2 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 3095、GB 3096、GB 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 环境卫生 7.1.2.1 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7.1.2.2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圾及时清运。7.1.2.3 应建立日常保洁、责任包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7.1.2.4 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应配置公共厕所合理配建水冲式公厕。7.1.2.5 公共厕所日常管理应保持卫生干净厕位及地面、墙面及时冲洗无臭味、无蚊蝇。7.1.2.6 农家庭院禽畜圈养、净化有序、无垃圾脏物。7.1.3 环境绿化 7.1.3.1 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进行绿化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1.3.2 中心村建成区宜有乡村公园或休闲绿地。7.1.3.3 村庄绿化应坚持多种树少种草、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树种达70%以上。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且兼顾经济和景观效果具体乡村绿化技术要求见DB35/T 1426。7.2 生态治理 7.2.1 河道湖塘保护 7.2.1.1 按GB 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沟渠、水塘保持清洁、水流通畅无黑臭无垃圾、水葫芦、动物尸体等漂浮物无侵占河道行为。现有污水排放口应进行截污整治河沟塘整治率达100%。7.2.1.2 河道湖塘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建水边步道、亲水平台等岸边宜种植喜水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无废弃物、吊挂物、杂草等安全警示标牌应醒目、整洁、美观。7.2.2 生态修复 7.2.2.1 对水土流失村域进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7.2.2.2 规范取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开展交通干线两侧“青山挂白”治理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青山挂白”治理率达95%以上。7.2.2.3 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农田质量及土壤肥力。7.2.3 污染防治 村域内应对工业源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控制。7.3 资源利用 7.3.1 应减少使用木、竹、草等传统能源提高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达80%以上。7.3.2 有机垃圾宜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行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7.3.3 散户养殖的畜禽粪便应排入沼气池或化粪池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发酵、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干躁造粒、有机复肥施用等技术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7.3.4 提倡选用耐老化、低毒性或无毒性、可降解的农膜回收利用棚膜、地膜。7.3.5 提倡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饲料化、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8 基层组织 8.1.1 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采取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档案管理。8.1.2 社区志愿组织、老年协会、经济合作社等社区组织发展完善参与社会管理作用明显。8.1.3 打造“四个一”农村党建综合体即一网便民服务网、一室多功能活动室、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栏成果展示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8.1.4 建立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村级工会、团组织、妇联、科协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建设群团组织服务站建立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科技工作者“三级一站式”维权岗。9 长效管理 9.1 制定标准体系 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并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会议、标语、科普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9.2 拓宽村级财源 9.2.1 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实施一个以上常年增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美丽乡村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9.2.2 采取村集体筹措、政策补助等方式拓宽长效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引导侨资和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9.3 强化公众参与 9.3.1 依托“世纪之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动态及乡村旅游资源、商务、农事、防控、民生、村务管理等信息。9.3.2 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高于90%。9.4 建立管护机制 9.4.1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推行“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农户包干”的常态管护机制。建立“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考评见《美丽乡村考评规范》。10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0.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民居、民生、民俗特点突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兼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行政村。10.2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蓄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10.3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10.4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 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10.5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11 基本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应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近三年内无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较大Ⅲ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
公司在北京和瑞典的基地致力于核医学影像设备和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派特(PET-CT)、磁共振派特(PET-MR)、闪烁分层摄影仪(DS)、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电子直线加速器(LA45)、放射治疗计划和医用机器人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其中PET-MR产品及机器人影像定位系统为全球第一家研发成功并率先用于临床,来自于瑞典公司技术的DS和LA45产品在传统放疗基础上,集分子水平的个性化放射治疗、放射性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填补了国际空白,全球独家经营。
公司凭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的综合医疗和资金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型医疗设备生产、销售、租赁一体化服务模式。
同时公司凭借先进的国际医疗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成功管理着上海、广州、济南、无锡等多家大型医院。
7.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 篇七
培训共安排了7个专题讲座、2次现场教学以及1次小组研讨。培训内容全面, 师资雄厚, 从政治形势、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到农村治理, 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理清思路, 纠正观念, 使我们开拓视野、找到了差距, 并且见识到了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的精彩和北京老宋瓜王的创意。
经过此次培训, 大家对新常态下的句容市农民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尽快把句容市农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明事理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刻不容缓。目前句容市已形成优质粮油和特色蔬菜为主导, 应时鲜果、优质茶叶、花木草业、特种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2014年句容统计年鉴显示, 句容农牧渔业从业人员8.03万, 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6.52万。全市农业人口数量45.40万, 耕地面积5.92万hm2;高效农业面积3.79万hm2;认证的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个数为335个, 认定面积占比达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0.20%, 根据句容市的实际情况, 以后的培训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农业必须转型
传统农业是种养模式, 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现代农业不仅解决温饱问题, 还要解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这就要求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农业产业链, 即科技创新、原料的生产和获取、产品的加工和制造、仓储和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售后服务。现代农业转型的第一部分就是要研究食品、市场、人,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课程设计要开辟新领域, 重视二、三产业课程设计, 把方方面面的科技资源引到句容, 做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2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对十三五时期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是地、人、物。首先土地流转要稳定, 要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然后形成多元新型经营主体, 最后形成农产品。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刻不容缓, 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句容的家庭农场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的培训重点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 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农民合作社培训关键是要提高其质量, 抓规范、抓创新;要培训引领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培训鼓励成立农业社会服务化组织。我们要把国家保障政策及时地传给农民, 引导有志青年、大学生村官加入到职业农民队伍, 总结经验, 建立健全农民扶持政策。
3 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201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由“四化”同步到“五化”协同, 增加“绿色化”,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转型要求从注重产量到注重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 那就要求农业生产节肥、节水、节药、节地、节能。我国未来的最大创新是绿色创新, 最大的变革是绿色变革。目前我国氮肥效率及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50%左右, 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农药利用率仅有35%左右, 其余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 造成生态环境的有机污染。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17日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 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据环保部门估算, 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 200万t,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那么如何改进呢?首先技术改进 (如测土配方技术) 、然后系统优化 (发展生态农业) 、最后制度设计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今后的培训任重道远, 培训内容由以前单纯的种养技术培训逐步转化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主的培训。
4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
目前我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大, 利用率低, 50%地下水硝酸盐超标, 大面积耕地受污染,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此, 我们要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信息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 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提升传统农业,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环节, 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 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中, 农业信息化在中枢决策、网络连接、农用设施和现代化流通方式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
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现在是句容农业发展的软肋, 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不高是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短板所在。带动大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智慧农业技术产品来提升我市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5 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尊祖宗、讲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这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体现, 现在的农村面临着人为拆迁、自然消失、文化丧失。传统道德与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监督功能弱化、民俗失去载体、地方知识与农村手工艺丧失。农民的大本营还在农村, 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80%, 还有超过1/3的农民生活在农村, 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 无处寄放的乡愁。城镇化是趋势但千万不能否定美丽乡村。句容, 离生态很近, 离都市不远,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 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把乡村建设成有利于生产的乡村、适合生活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有文化的乡村及和谐的乡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事业无止境、需求不停在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有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凝聚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对一些超前理念更是难以接受, 所以我们的培训要调查摸底, 明确遴选培训对象标准, 创新培育模式。围绕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 将实训教学安排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围绕主导产业, 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园、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训基地, 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 既要培训专业知识, 又要注重公共知识基础知识。注重引导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队伍将有助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有益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有利于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培训工作深感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通过全面、扎实、创新等培训, 为句容的现代农业建设尽早迈上新台阶而尽微薄之力。
6 建议
6.1句容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农业产业链, 即科技创新、原料的生产和获取、产品的加工和制造、仓储和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售后服务。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
6.2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句容绿水青山,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地方, 现代农业转型要求从注重产量到注重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 那就要求农业生产节肥、节水、节药、节地、节能。
8.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靓丽五头 篇八
五头镇地处秦岭余脉新安县东部,南邻涧水,北倚邙山,总人口超过6万,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发展沃土。近年来,五头镇党委、镇政府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新型农业富民兴镇
五头镇是农业大镇。近年,该镇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趋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目前已形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分散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其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广泛分布在养殖、种植、苗木、旅游观光等领域。
以五正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养殖业,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带动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
种植业形成了大洼、马头、独树3个樱桃种植专业村,辐射带动全镇17个村发展樱桃种植2万余亩;形成了以洛阳宝贞观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无公害万亩蔬菜基地,除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外,还可带动农民劳务收入。此外,新安县锦心樱桃园、新安县红樱桃园、新安县海达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良核桃种植业、洛阳绿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玫瑰种植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农资供应、技术服务、销售一体化的一条龙服务,也都成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基地。
该镇还积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五头镇借助千年樱桃沟和万亩无公害樱桃的独特资源,强力开发新安樱桃沟,成功举办4届新安樱桃节,形成了以林山溪谷农家乐和金马山庄为代表的乡村观光游企业,正在沿金水河建设洛阳宝贞观园农业综合开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着力打造中国樱桃之乡和城市近郊休闲观光的首选地。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名片”
不仅要让村民致富有门路,还要让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舒心。五头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五头镇地处豫西丘陵浅山区,水源成为制约村民生产生活的瓶颈。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该镇投入资金850余万元新建、修复了一批水库、水塘、机井、渠道等设施;筹资250余万元实施的寺上、北沟、独树等村和3所中小学的安全饮水项目已经投用,涉及梁村、河北、马头、大洼等9个村的安全饮水项目正在加快施工。
农村电网改造不断升级。投资1500万元的35千伏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21个村的电网改造,为企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
农村路网架构不断完善。五头镇投入财政补贴资金2500余万元,新修通组通户道路35公里,完成镇区新老街干道的维修工程、汛期水毁道路等。
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五头镇中心社区8栋住宅楼已交付使用,整合包沟、胡沟、亮坪、寺上4个行政村的舜王万人社区和城镇西社区都正在加紧建设。
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成效显著。五头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主干道两侧及各村的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彻底清理、清运;加强重点地段日常垃圾清运,对郭五路、五大路、磁五仓路沿线80余个垃圾池日产日清;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各村按5‰的比例成立卫生保洁队伍,负责各村日常保洁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垃圾池40个,购置垃圾箱200余个等。此外,该镇还强化督促检查,镇政府和各村、各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头镇耕地面积6万余亩,禁烧任务非常繁重。近年,该镇立足镇情积极主动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今年,该镇没有发生大面积秸秆焚烧的现象。连霍高速公路贯穿该镇9个行政村,两侧全部是丘陵山地。今年以来,该镇对高速公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树木的补植补栽,对磁五仓公路、郭五路等主干道、村道两侧各10米进行廊道绿化,种植常绿树大叶女贞近5.5万株、杨树近8.3万株,发展樱桃种植3000亩、核桃种植2000亩,成为五头镇一张崭新的“生态名片”。
依托综合优势,争创文明乡镇
美丽乡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推动五头镇发展增添新的强劲动力。
目前,五头镇工业项目集中区正迅速崛起,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余家。2013年全镇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5亿元,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不久的将来,五头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将吸引来更多客商。
今年,五头镇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强化乡风文明培训与引导,以成功创建市级文明乡镇为契机,争创省级文明乡镇。
采访中,镇党委书记刘保卫表示,建设美丽乡村远不是刷刷墙、盖盖楼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建设农民喜爱的有山有水的美好环境、和谐家园。
9.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篇九
曾经的千里堤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芦苇乱堆乱放,私搭乱建随处可见,就像一块污垢粘在了华北明珠上,玷污了白洋淀的美誉。自李广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镇村干部下大力度,集中力量治理千里堤,共清运垃圾4860方,清除苇垛162个,拆除临建89处,搬迁大型煤场2个;修建人行步道1680米,种植金鸡菊、地被菊、紫花玉簪等花木65万株,建成小型游园6个,修建亲水平台3个,建成公厕5座。做到高低错落,四季有花,打造千品绿带,极大改善千里堤环境,同时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空闲地建设
1.村内游园建设。在李广二村流转两户村民宅基,拆除破旧民房2处,占地200平米,建设村内游园1个,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堤口游园建设。拆除堤口北侧四间旧房,清理深5米、占地300余平米的垃圾坑,填埋土方,种植花木,建成具有小型高尔夫球场风格的小游园。
3.时间树广场建设。清理堤口南侧深5米、占地200余平米的垃圾坑,埋填土方,修建花池,种植花木,地面铺装大理石,刻上了李广村的大事件,告诫村民时刻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民居改造及街道美化
1.街道美化。修葺街道墙体并粉刷美化,墙体美化以灰白色调为主,在保留水乡民居特色元素的基础上,体现白洋淀、李广特色。改造李广段单侧2000米,后道南侧1200米,老街主街两侧约623米,完成工程总量为20万平方米。
2.打造民俗街一条。对老村主街(623米),加固有历史和文化特点的危房、古建筑,重新修建门口台阶113处,挂瓦300延米,修建女儿墙300延米。明年,将对主街临街门楼进行改造,凸显淀边民俗文化,体现古韵特色。
四、后道旅游路建设 一年前的李广后道,只是一条宽两三米的土路,地面坑洼不平,千沟万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民居一侧私搭乱建、侵街占道严重;淀边垃圾成山,臭气熏天。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们按照旅游路建设的要求,清理垃圾8000余方;拆除民居一侧有碍观瞻的违建、围墙、土台子36处;后道南侧修建景观墙880米,拱门16个;拓宽后道护坡4米;河道清淤880米。明年,将用毛石加固护坡880米,并修建长880米、宽1.8米的人行步道,种植宽1米、长880米的绿篱。建成后的李广后道不仅为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方便,而且将成为李广旅游的又一景点。
五、综合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在一村大码头、千里堤以北流转53亩土地,买土填方5万方,建设体现李广文化的西汉风格旅游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兼做村民行政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一部分兼做村民活动广场,一部分兼做集贸市场。
六、李广雕塑广场建设
村民活动广场南侧三角地带曾经是一个深8米,占地1000余平米的垃圾坑,坑边有一间出售白灰的板房,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美丽乡村建设中,拆除了小板房,清运了垃圾,填平了垃圾坑,建起了雕塑广场,树立了李广将军雕像,成为村内地标建筑。
七、美丽中国·魅力任丘
10.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篇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三农”重点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枣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安排,建委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到2015年实现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要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35%的其它保留存要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二、乡村环境整治标准
为全面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从2014年2月在枣园街道驻地及村庄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全面达到以下标准。
(一)街道驻地村更加靓丽。街道驻地村达到相应的创卫标准,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整体环境良好,无乱打乱建、乱挖乱排、乱占乱用、违章建筑、圈地经营等现象;重点绿化节点植被完整,管理精细,景观效果较好。
(二)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内外无“三大堆”(垃圾堆、柴草堆、土石堆)和违章建筑堵道环村现象,无占道经营行为,主要街道平整、排水畅通,沿街建筑整洁,无影响观瞻的破旧建筑;垃圾收集设施齐全,室外活动场所干净,沿街物品摆放规整,各类杆线架设有序。
(三)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村内外绿化体系完备;无生活和生产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河道、水库、池塘水体清澈;规模畜禽
1养殖场布局合理,畜禽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有序放置,农业生产废弃物全面清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
(四)农家庭院更加洁净。庭院及房前屋后环境良好,家用物件摆放整齐,树木植被美观,无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现象。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农户比重增加,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
三、乡村环境整治重点
(一)启动街道驻地创卫工作。重点是拆除建成区内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私搭乱接建筑,清除垃圾废墟和白色污染,维护公用设施和绿化设施,整治各类管线及广告牌匾,清理墙角杆底、绿篱树坑、门前屋顶、建筑阳台及检查井、排污井内的废弃物、悬挂物、完善并及时清洗环卫设施,刷新大街小巷两侧污损陈旧建筑立面,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取缔废品收购站(点),禁止畜禽养殖行为,为村(居)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行动树立样板。
(二)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整治主要道路两侧乱搭设施、占道经营以及圈地建设沙场、废旧塑料生产经营行为,整治沿路广告牌匾,整理路面路肩,清理道路两侧绿化带、排水沟内的垃圾柴草及池塘和河道水面上的漂浮物,清理废弃建筑物和违规经营设施。搞好重点绿化节点的整理,清除节点周边的落叶杂草、垃圾杂物,取缔违规经营活动,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三)改善村容村貌。集中清理村(居)内及周边区域的生
活垃圾、建筑渣土,彻底消除沿街、沿路、沿河、环村堆放现象。合理规划柴堆、粪堆、土石堆摆放区。集中整治侵占街道、文体广场等公共空间摆放农机具、摆摊经营行为;集中整治电信、电力、广播电视等各类管线,及时清除影响安全的废弃管线;整修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等群众休闲娱乐设施,维修疏通供水、排水管网;集中清除房屋墙壁和电线杆上的违章小广告、陈旧过时的标语口号,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建设道德文化墙。
(四)净化农家庭院。集中清除农家庭院和房前屋后各类垃圾及弃之不用的物件,有序摆放农机具等生产生活用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卫生厕所改造,搞好庭院绿化美化,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五)整理农田面貌。整理归并、定点堆垛农田内的柴草、秸秆,清除农田林网、田埂地点、沟渠路边的枯枝落叶、杂草杂物、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杂草行为。组织捡拾农田内废弃的化肥袋、农药瓶等生产废弃物,对畜禽粪便、群众丢弃的农产品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定点处理散落农田内的建筑渣土。对机井房、配电室、线杆等设施上的非法广告进行集中清理。
11.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建设 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郭世松,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和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123;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11-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由农业部发起、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个性、记住游子乡愁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和有效形式。
党中央非常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出批示,强调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创建。
一、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1.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状态
乡村作为一个与城市相对应、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社会单元,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着眼点和归宿必然是把人的需求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环境、资源和人的发展问题,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以人为本,以乡村为单元,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得到最大实现,从而满足人的需求,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正是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文化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更加凸显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它强调的是生态与人、文化与人以及生态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以说是建设文化中的生态,也可以说是建设生态中的文化。文化生态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状态,生态是美丽乡村的载体和外显,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和精髓,也是美丽乡村创建最重要的功能。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不仅仅表现为人的文化追求、文化活动、文化涵养,而且表现在生态环境的文化取向、文化价值、文化品牌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2. 文化生态建设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作为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自然景观的外部展现,正彰显着一个乡村生态单元的独特审美与个性品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欢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彰显文化生态价值,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目前,我国各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文化生态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文化生态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盲目模仿城市、大拆大建、“被上楼”、千村一面等等,失去了乡村应有的特色与文化。美丽乡村创建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态环境、文化生活、人文精神的需求,更是与乡村的历史传承、人文风格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差距。
3.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是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文化是一个乡村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乡村与乡村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美丽乡村创建的基因和灵魂。可以这样讲,一个缺乏文化个性的乡村,纵然经济再富裕,也不可能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乡村;一个没有文化韵味的乡村,纵然生态环境再漂亮,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建设,既是美丽乡村创建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巨大的精神物质财富和重要保障力量。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一个有文化生态价值的乡村,是美丽乡村的自然符号与文化个性,总是孕育着一种散发着历史和地域荣光的文化与文明。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首先在于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理念,彰显乡土文化价值,向人们传递强烈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使人们认同、感动和赞叹,使乡村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活力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让人们留住历史的根脉,记得住乡愁。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还在于通过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明示范村、休闲旅游度假村等多种方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媒体报道,江西省婺源县因文化而生动、因生态而美丽,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该县旅游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国率先扛起了乡村旅游大旗,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婺源各类旅游从业人员8万多人,全县农民从旅游发展中人均收益每年增收达1500元。
二、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特点
1. 注重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
文化生态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而是注重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既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态资源的文化建设,人与历史关系中人文资源的文化建设,也包括人与伦理关系中社会资源的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求在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展示良好的外部环境形象入手,从乡村固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包括青草荷塘、古道夕阳、绿地广场、石碑雕塑、建筑陈设、村规民约等)着力,追求美丽乡村文化生态的价值和品牌。说到底,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建设一个充满文化元素的生态世界,打造一个充满生态活力的文化业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彰显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传承美丽乡村的人文历史、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安吉县,就是一个“以文化推进生态立县”的典型。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一个拥有70%的森林覆盖率和百万亩竹林的生态资源大县,安吉从2013年初开始,按照“文化高地、精神家园”的定位,在26座地域文化展示馆基础上,发动当地农民自发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涉及孝文化、商埠文化、移民文化、畲民文化、书画文化等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已成为展示乡村文化和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乡村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传播地。农耕文化作为我国从未间断和撕裂的一种文化,它的根深深扎在每一座宗庙祠堂、每一首童谣歌赋、每一片乡野土地。乡村民间遗产与景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文化寄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文化支持。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保护好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尊重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挖掘传承乡村文化的根脉,发扬光大历史文化的精髓,使农村永远不要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让生态文化植根于亿万农民的“乡愁”记忆之中,努力营造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良性氛围,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永嘉县让传统文化、古村落和生态乡村环境成为“特色竞争力”,为美丽乡村创建积累了宝贵经验。苍坡村凭借古建筑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展馆,大力宣传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曲文化等传统文化,促进了当地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3. 注重形成鲜明的乡村个性特征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发展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乡村景观风格和个性特征。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固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让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环境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并且形成文化生态乡村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是立足这种个性特征,有效防止外来强势文化、低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同化、污染与冲淡,从而保持乡村“文化植被”的生态平衡,增强文化生态自信,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文明与进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依托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了一份“江宁样本”。如江宁街道黄龙岘村发展成为特色茶文化休闲旅游“第一村”;杨柳村发挥历史文化名村优势,发展成为乡村休闲度假基地;汤岗村发挥汤山旅游优势,建设温泉文化特色乡村等,都是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范例。
三、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相统一。传承乡土中国的文化血脉,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与功能设计,而且是整个乡村个性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要着眼于文化生态的视角,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功能。大到乡村标志性建筑、绿化广场、空间走道、田园风光的总体风格,小到具体文化设施,如雕塑、小亭、绿径、橱窗,乃至村名、楼名、路名、桥名等,都要做好文化生态规划,并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和谐、统一。
要合理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美丽乡村文化生态规划,肩负着统筹安排乡村空间及土地资源、彰显乡村个性特征、提升乡村文化品位的使命。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民族有民族的风韵。要立足于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与经济水平,合理地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将农耕、孝廉、儒学、书画、饮食、休闲、养生、太极、民俗等文化要素融合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内涵和品质。
2. 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要善于化“无形”为“有形”。美丽乡村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应该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范,是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所在。要赋予美丽乡村创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从乡村的山水、田园、屋宇、道路、花木等入手,塑造乡村的文化生态形象,将“无声”的乡村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到“有形”的自然环境和物质设施中来。
要彰显乡村建设的个性与特色。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要按照“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而立、因村而异,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乃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决不能盲目模仿城市,照搬照抄,更不能“千村一面”,泯灭个性。
3. 传承历史,记住“乡愁”
要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每一个乡村都有一部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和荣光。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开掘、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把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要保护和修复完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民俗价值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古建筑、古民居及其生态环境,尽可能修旧如旧,保持原貌,避免大拆大建,让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以物化的形式凝固在乡村生态景观之中。
要营造“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乡愁”是游子对乡土的一份依恋,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历史烙印。美丽乡村创建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通过打造“乡愁记忆工程”,着重保护和利用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尊重乡村历史传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加大文化艺人的培养力度。要因地制宜建设村史室和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料。要强化文化传播、教化功能,适时开展民俗表演和节庆活动,形成乡村文化生活的常态化。
4. 借景造势,打造品牌
要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文化生态价值的彰显,不仅是一个乡村生态形象的宣传,而且是人文精神的展示。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要充分用好名村、名山、名水、名桥、名园、名亭、名宅、名人等文化生态资源,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旅游大篷车”、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亮点,彰显文化生态价值。
要打造乡村文化生态品牌。围绕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方向,找到文化生态建设的结合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各个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进行精准定位,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要注重“点、线、面”结合,着眼长远,打造精品,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要做实美丽乡村品牌与内涵,利用人物品牌、历史品牌、文化品牌、自然品牌等,做深做精做透经营乡村文章,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放大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办公室.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R].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
[2] 周遐光.旅游文化融合,打造“婺源模式”[N].学习时报,2015-01-05.
[3] “中国美丽乡村”浙江安吉文化品牌扫描:镌刻在青山秀水间的记忆[N].中国文化报,2014-03-13.
[4] 美丽乡村,打造美丽浙江的生动实践[N].浙江日报,2014-08-08.
[5] 紫金草.美丽乡村美在文化特色[J].名镇世界,2014,(4).
【美丽乡村建设发言】推荐阅读:
美丽乡村发言稿09-26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纪实07-07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07-16
村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07-24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例08-16
北街村美丽乡村建设施工合同10-13
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考核评分办法10-14
美丽乡村建设要在“美、富、和”上下功夫06-19
第三小学“美丽乡村校园”建设实施方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