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精选8篇)
1.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篇一
发改委前三个季度主要工作汇报
前三个季度,发改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前9个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08亿元,增速达到12.4%,增速居全市末位。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13亿元,增速达到19.7%,增速居全市第六位。
二、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2010年全县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54.0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1.73亿元。截止9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投资36.04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86.4%,比8月底增长20.6个百分点。其中已完工项目66个,在建项目53个,未开工项目11个。
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17个,总投资19730万元,其中政策性资金9921.9万元。
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今年共实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81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271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464万元,占总投资量的41%。
三、规划工作稳步开展
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按照领导组要求,我委对“十二五”规划体系进行了分工,划分主体功能区规划2项、行业综合规划9项、专项子规划35项,并分解到各有关单位,目前各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我委在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总体纲要,并请省发改委有关领导进行了指正。下步还要征求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请人大、政协,予以指正。
我委已经完成了“十二五”项目库的第二次修订,目前正在结合各行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第三次修订,及时调整、完善项目库,为我县“十二五”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快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开展近日,我委联合13家联审联批部门在产业集聚区组织召开了第三批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联审联批工作会议,对准备入驻的30余家企业进行了预审,提出了预审意见。
五、持续加大工业企业服务力度
今年,我委共筛选河南##冷藏汽车、##冷藏汽车、天源脱硫石膏、##葡萄酒新厂等13个项目申报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筛选中泉路桥、##电器二期、金湖波水泥、科农食品等19个项目申报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目前均已上报至省发改委,申报的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投资建设,补充完善各项手续。其中,我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
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项目获得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中央补助资金560万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专用汽车、##冷藏汽车有限公司年产3000辆冷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年产20万冷柜、民安建材有限公司年产4亿块蒸压砖、中泉路桥有限公司年产400台起重机械、君启起重有限公司年产400台起重机械、天成路桥有限公司年产100台起重机械等7个工业项目被纳入省“双千工程”实施。积极配合##电厂做好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项目的前期手续尽早报批,并纳入省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我委按照省发改委有关通知精神,将河南##冷藏汽车有限公司、##电器有限公司、##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作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申报至省发改委。
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到位情况差。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重点项目筹措资金困难,贷款难现象并存。二是大项目少。过亿元的项目少,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仅为20%,仅高于#县。三是土地供应成为影响项目开工的主要因素,产业集聚区用地有限,企业征地手续报批周期较长。四是项目开工前的拆迁、清障、补偿等工作与群众协调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按期施工。五是基本建设程序多,周期长。
下步计划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好2010年的国民经济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便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经济发展合理化建议。在总结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提交县人大讨论通过。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政策性资金争取等方面搞好专题调研,供领导参考。
2、按照省市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把“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报送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四大家及相关部门,认真做好与省、市各行业部门的对接与修编。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投资领域,与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结合,加快“十二五”项目库建设,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超前谋划出一批符合民权实际、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不断修订完善项目库建设,对入库管理的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争取多纳入国家和省、市项目计划盘子,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强化项目建设动态管理。认真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五项机制”,健全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三项制度”,促进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适时召开项目建设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项目建设信息监测,继续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强化项目稽查管理。对每一个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倒排工期,合理安排建设节点,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动实施,研究解决阻碍建设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重点督查建设手续是否完备,建
设进度是否能够按节点完成,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标。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重点督促前期工作推进,建设手续加快办理,建设程序加快开展,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成。同时,按照以工业为主、基础建设为辅的原则,从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筛选好、论证好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当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确保纳入省市重点管理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完成。
4、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根据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向和中央扩大内需的若干政策,做好政策性资金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工作,重点做好2011年国家扩内需项目资金和节能减排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对已上报政策性资金项目,继续组织有关单位搞好赴省进京衔接工作,争取都能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并得到上级批复,对已争取到的政策性资金项目,进一步盯紧,加快项目完成,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同时,搞好项目信息发布工作和全县政策性资金项目考核认定工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5、组织好、实施好2009、2010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工作,做好迎接省市以工代赈办对我县以工代赈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6、会同统计局,争取完成市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7、深入推进“联审联批”工作,严把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加强督促督导,做好企业建设项目的核准备案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2.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篇二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 7月1日,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审议通过了《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2008年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安排部门分工》。为落实国务院上述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等12项重大举措,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为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完成并公布了去年各省份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综合评价考核工作。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了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 近期也将汇总公布。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 有关部门将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
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我国将落实《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继续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 在重点行业和领域, 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今年我国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今年我国将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结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经验, 抓好第二批9 6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1 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指导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支持一批重点项目。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 推动国家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加大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此外,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法规和标准,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 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尽快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行政法规。还将制订、修订12个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制订《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提高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国家标准。
下半年将继续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3.发改委“吻”增长 篇三
从4月份开始,发改委核批项目的速度不断加快,月均有近300个项目获批,像5月21日和6月11日,每天公布的批复项目高达近百个。这一现象很快引发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热议。虽然发改委相关人士已经在第一时间澄清“项目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都经历了很长的前期研究论证过程,刚好到这个时间段才获批的”,但这不能阻止人们把近期糟糕的经济数据和这些举动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公布了5月份相关经济数据,其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创23个月新低;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4%,已是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创2009年12月份以来的新低:反应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同时,反应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且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虽然有外贸增速回升、CPI增速降幅超预期等积极因素,但其余数据无不确认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此外,有关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普遍低于一季度的8.1%,或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市场从央行在此之前超出市场预期的降息举措就已经嗅到了其中隐含的信息。
而此前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的目的,被业内公认为是为了减缓经济下行的速度,控制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为“稳增长”发力。但市场却因此生出了更多期待——“2.0版4万亿刺激计划”被媒体热炒。
但实际上,相关决策部门和业内专家在心里都门清儿,像2008年底那样规模的刺激计划不可能再次出现,“4万亿2.0时代”只能是幻影。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跟2008年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2008年末,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在内忧外因的情况,国家出台了总额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而各地为配合中央投资,也信誓旦旦地许下了数目惊人的配套金额。
两年过后,在总结4万亿刺激计划的效果时,4万亿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举措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乎成为再典型不过的总结陈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4万亿资金配套的巨额货币投放也让中国的老百姓随后尝到了高通胀的苦头,而直到现在,虽然CPI的增幅已然回落,但经过几年增长后的物价基数之高,已经让人难以承受。另外,各地政府为筹措配套资金,导致地方性债务一年高过一年,高额地方债务不仅为中国经济埋下隐患,也让更多后续的刺激措施难以为继;此外,对房地产政策的放松,不论是房地产企业资本金比例的下调,还是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优惠等措施,都在拉动经济增长之余,导致房价高居不下,经济严重依赖房地产业,进一步增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长期的高通胀让老百姓对物价不堪重负,进一步降低了消费的欲望,对于提振内需来说极为不利。与此同时,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在这种趋势中不断上涨,这让中国赖以生存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即便跟周边亚洲国家相比都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并非周期性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结构性问题。
此次发改委紧锣密鼓地审批项目,引发了业内关于进一步加大产能过剩的担忧。好在,从近期审批通过的项目来看,虽然也不乏钢铁等相对过剩的产业,但还是有很多项目集中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以及与医改相关的医疗领域以及水利等民生领域,虽然加快审批的初衷是为了更快地扭转经济下行的压力,但这些投资审批明显是结合了很多长期调结构的目标在里面。如果这种理念保持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始终,那么对于调控的效果也可以投诸更多期待。
另外,不论是刺激资金,还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最终要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的资金流向了本就不甚成熟的金融市场或者其他渠道,投机行为横生,则对实体经济的复苏更为不利。此外,对企业的减税措施应该力度大一些,更大一些,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濒临死亡的企业在最后关口活下来,才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源头所在。
4.发改委行政审批股工作总结 篇四
一、着力强化窗口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程序简、审批快、时间短、服务优”的要求,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认真梳理了审批流程,推出并践行“四个零”和“六个不让”的服务标准。“四个零”: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和行政审批行为,沟通零距离、审批流程零障碍、办件质量零差错和行政行为零投诉。“六个不让”:不让资料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业主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一次能办完的事跑两次;不让不正之风在我身上发生;不让窗口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害。
二、着力业务提速提质。
确保审批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审批效率,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做了四种优质服务。“超前预审制”,在服务对象编制项目报告阶段主动提前介入预审;在房地产备案项目上承诺并践行了“一日备案制”;在核准项目上坚守“五日核准制”,审批时限由原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受理即办制”,对资料齐全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随到随办。同时,积极简化审批程序。
三、着力服务多措并举。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理念,把服务对象由原来接受“审查”的从属地位变成享受“服务”的主体地位。推出“三个清”办理,即咨询服务一次说清、所需材料一次讲清、登记手续一次办清。严格履行“一窗式”便民措施,推出五项服务制度,即:首问负责制度、一次告知制度、公开承诺制度、紧急事项的延时服务制度、主动与重大项目对接制度。
四、着力强化窗口职能 。
窗口积极与委机关联系沟通,涉及到相关政策的项目审批,与相关业务股室联系咨询,给予服务对象以最好的服务,确保项目审批信息畅通。在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审批依据以及审批时限、服务创新等各种问题上,积极与中心窗口办沟通探讨,确保审批工作有序推进。窗口还积极与环保、建设局、工商等相关窗口协调沟通,确保在项目审批工作中有效联动。
五、着力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公开和公告。
5.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篇五
报
2011年发改委信息公开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制度》和《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制度的通知》要求,现将2010市发改委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如下。
一、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力抓好信息公开组织机构建设。市发改委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配置。设立有经济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孟昌全面负责,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统筹负责,由经济
信息中心负责人牵头,各职能科室积极配合,抓好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一是完善了《防城港市发改委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示试行办法》、《防城港市发改委机关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做好本委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修编、修订和更新工作,明确有关要求。二是完善保密审查机制,坚持上网信息要经委领导审批,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把好涉密信息保密关。三是落实配套制度。完善了《市发改委机关服务窗口岗位职责》、《防城港市经济信息网更新维护制度》等配套制度,促进我委信息公开工作。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信息公开工作能力。2010年,我委多次组织公务员学习《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制度》等文件精神,加强专题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依法公开水平,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各项工作。此外,另指定一名委领导为本委的新闻发言人,并积极参加全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规范信息发布程序,提高信息公开时效,推动完善政务信息发布协调、申请受理机制。
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部门职责抓好全市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及项目前期等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行政权限公开工作,抓好项目备案、核准工作,各项工作中能公开的信息,及时在我委门户网站予以公布,同时积极参与全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推广工作。不断规范建设好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公开栏目、政务网站、办事指南等,重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务交流平台的应用,提供多链接的信息服务,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二、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中心工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联合审批。一是今年组织召开全市项目联合审批会11次,共受理项目审批、咨询等事项397
项,总投资1932亿元。其中,现场办结271项,占68%;现场承诺会后办结60项,占15%;现场答复咨询52项,占13%;承诺会后答复14项,占4%。通过全市项目联合审批活动,有效促进了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类等一批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积极参加自治区联合集中审批活动。2010年,我市先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联合集中审批活动4次,中央商务区、中越界河整治工程、230万吨镍合金项目等一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得到及时批复核准,大力推进了重大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
在项目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举行公开论证。对重大和重点项目,在项目可研、初设阶段均采取公开论证,我们提前告知业主要委托有资质的编制单位编制项目的可研、初设;我委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组织专家召开项目可研、初设评审会。项目评审会除了邀
请专家以外,根据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还邀请项目所在地的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财政部门以及项目业主、编制单位等相关部门参会。会议纪要和专家意见在会上当场表决100%举手通过才能正式印发。会议纪要和专家意见由评审中心印发到我委及业主单位、参会单位、编制单位。我委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报告要求编制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的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修改后我委才对项目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进行审批。对于已通过评审的重大项目,我们还在本委信息网站、发改信息期刊等形式公开。2010年经我委审批的可研报告61项,初步设计49项。
公开政府投资资金的计划使用情况。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有国家资金、自治区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对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我们都严格把关资金使用,在项目审批文中均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的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筹措方式。对于国家资金和自治
区资金。主要是由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的投资计划,我委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投资计划,通过文件形式及时向项目所在地的发改部门、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转发项目投资计划,并要求项目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2010年经我委转发下达国家及自治区资金亿元。http://
加强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公示的相关要求,以及《防城港市发改委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示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委对审批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通过防城港市经济信息网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目标及项目功能、总投资及资金来源、负责审批项目的主办科室名称、邮政地址和电子邮箱,以
及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等8方面的内容。2010年,我委已向社会公示了三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上,分别为企沙盐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二、三期工程。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公开的主要内容。2010年,防城港市发展和改革委主动公开政务信息378条,其中涉及我市经济社会热点新闻类95条,重点项目类26条,项目审批核准类38条,发展改革工作动态类176条,调研文集类6条,政策法规类16条,其他类21条。
公开形式。对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本委主要采取网上公开的形式。本委受理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和信函、传真。联系方式见网站首页。另外采取多渠道公开信息,如选择重要的信息报市政府办、市政务办予以公开。
四、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没有接
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六、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情况
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网站软硬件建设力度不够,制约着政务公开的信息化步伐。
改进措施
一是按照《条例》和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优化网站配置,扩展系统功能,保障政府信息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
6.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篇六
一、第一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重点项目:全市确定的55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良好,一季度已开工46个,开工率83.6%,高于同期1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
2、资金争取:上报争取上级资金项目28个,拟争取上级资金4200万元。
3、专业园区建设:八个专业园区全部通过长葛市初评,其中胶印版材、卫生陶瓷、人造板材、电瓷电气发展规划已通过许昌市评审。大周产业集聚区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月份有望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
4、体制改革:肉禽蛋公司第二次拍卖正在酝酿中;公疗医院内部股份已募集完毕;会堂改制已进入全面调查摸底阶段。新天地药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省证监局已对券商下达了通知。
5、产业提升:完成了金汇维德、天宏金属等需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不锈钢加工项目的备案工作,实施了12个不锈钢板带、铝箔加工等产业提升项目;促成了长海不锈钢与北科大等高等院校合作。
6、节能降耗:组织了各乡镇办、重点耗能企业对2010年的节能工作开展了自查。
7、经济运行调节调控:加大了电力、天然气、供热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制定了《长葛市2011年有序用电方案》,确保了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的供给。
8、天然气、通信光缆改线:新区天然气改线正在施工,西气东输二线正在清点附属物;通信光缆西线正在施工,东线已签订协议。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个别项目虽然已开工建设,但在当前施工黄金期并没有形成施工高潮,造成工程进展缓慢。二是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仍然突出,制约了项目的开工建设,影响了项目进度。三是企业周边环境影响项目进度,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第二季度安排
1、继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调控,确保各种生产要素的正常供应。
2、继续落实各种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积极帮助专业园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协调与许昌发改委的衔接,力争4月份全部通过许昌评审。
4、在搞好再生金属产业提升的基础上,会同相关局委做好其它8个产业的提升工作。
5、认真研究国家、省专项资金投向,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
6、加快医疗体制及公用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新天地药业上市工作,做好上市后备队企业的管理工作。
7、认真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圆满完成。
7.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篇七
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 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有利于积累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分类指导的工作经验, 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
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 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降低碳排放强度, 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 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 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 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 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 加强能力建设, 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试点地区要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 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 推广使用低碳产品, 弘扬低碳生活理念, 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入选试点地区须在8月底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低碳试点实施方案报批, 在获批后展开工作。
8.各地新任发改委主任 篇八
男,汉族,1960年10月出生,山东莱芜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8.02~1979.12 济宁商业学校统计专业学习;
1979.12~1984.02 山东省工商局市场管理处办事员;
1984.02~1987.03 山东省工商局团委副书记、基层教育处副科长;
1987.03~1988.08 山东省工商局办公室主任科员;
1988.08~1990.03 山东省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
1990.03~1997.11 山东省工商局办公室主任(1993.06~1993.08参加美国加州商学院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培训;1993.09~1994.02山东省委党校第4期中青班学习);
1997.11~2000.08 山东省工商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1995.09~1998.0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学习);
2000.08~2006.12 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5.09~2006.01中央党校半年制中青班第4期学习);
2006.12~2007.03 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7.03~2011.01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2006.03~2008.01中央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11.01~2011.02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1.02~2013.02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3.03~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姜有为任吉林省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吉林农安人, 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5.09~1989.07 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
1989.07~1999.02 吉化公司有机合成厂技术员、厂长办公室生产秘书、调度处副处长、苯乙烯车间副主任、副厂长等;
1999.02~1999.05 吉化集团生产安全技术部副部长;
1999.05~2000.12 吉林省吉林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0.12~2004.04 吉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4.04~2005.07 吉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3.06~2004.0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5.07~2006.07 吉林省白山市副市长(2005.09~2007.04兼白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2006.07~2008.01 吉林省白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7.04~2008.01兼市行政学院院长);
2008.01~2009.02 吉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政府副秘书长(兼);
2009.02~2009.03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省政府副秘书长(兼);
2009.03~2010.07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2008.04兼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理事会主任);
2010.07~2011.06 吉林省辽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1.06~2013.03 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
2013.03~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乐成任湖北省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湖北监利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学士学位。
1980.09~1984.07 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习;
1984.07~1996.12 荆门市沙洋机械厂技术员、技术科长、副厂长、厂长;
1996.12~1998.02 荆门市机械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1998.02~1999.12 荆门市机械冶金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9.12~2000.07 湖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0.07~2002.01 湖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2.01~2003.09 荆门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2003.07~2003.09 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组织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在美学习);
2003.09~2007.01 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2007.01~2008.02 荆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2008.02~2008.03 宜昌市委副书记;
2008.03~2013.03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2013.03~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张建东任北京市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河北乐亭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副教授。
1979.09~1983.08 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光学系学生;
nlc202309040806
1983.08~1989.08 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光学系团总支书记、团委研究生工委书记、团委副书记(1984.09~1986.09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取得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9.08~1991.05 北京理工大学团委书记;
1991.05~1994.10 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中专部部长;
1994.10~1995.12 北京市高教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995.12~2000.10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0.10~2002.04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
2002.04~2004.05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2002.09~2005.07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4.05~2006.10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局级);
2006.10~2007.09 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区长;
2007.09~2008.11 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国家体育场运行团体主任;
2008.11~2011.07 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2011.07~ 2013.02 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
2013.02~ 北京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春林任新疆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四川德阳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学博士。
1982.09~1986.08 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习;
1986.08~1989.11 新疆塔城地委办公室干部;
1989.11~1993.04 新疆塔城地委办公室副科级秘书;
1993.04~1993.12 新疆塔城地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
1993.12~1994.07 新疆塔城地委经济工作部副部长(副处级);
1994.07~1994.12 新疆沙湾县委副书记;
1994.12~1998.01 新疆沙湾县委副书记、兼沙湾县乡镇企业委员会党委书记;
1998.01~1998.09 新疆塔城地委副秘书长;
1998.09~2000.07 新疆塔城地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2000.07~2000.12 新疆塔城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2000.12~2006.06 新疆自治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2004.12~2005.03在美国伍德伯瑞大学新疆党政干部中长期出国培训班学习);
2006.06~2011.01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副州长(2004.09~2007.06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11.01~2013.03 新疆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2013.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方玮峰任陕西省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6年6月生,河南禹州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法学学士。
1985.09~1989.08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学习;
1989.08~1990.09 北京市平谷县黄松峪乡、县纪委挂职锻炼;
1990.09~1994.05 中纪委第六、第九纪检室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4.05~1996.06 中纪委干部室中央国家机关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6.06~1997.11 中纪委机关团委书记(副处级);
1997.11~2000.07 中纪委办公厅副处级检查员、监察员、领导秘书;
2000.07~2001.10 中纪委办公厅正处级检查员、监察员;
2001.10~2003.11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2003.11~2004.03 陕西省咸阳市市长助理;
2004.03~2004.04 咸阳市委常委;
2004.04~2006.11 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6.11~2008.02 咸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8.02~2008.03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2008.03~2011.12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12~2013.02 安康市委书记。
2013.02~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主任。
吴海昆任青海省发改委主任
男,汉族,1960年11月生,河南密县人,1977年09月参加工作,1986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1977.09~1979.11 青海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知青;
1979.11~1981.05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工商管理所干部;
1981.05~1982.0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生产组干部;
1982.02~1985.0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统计局干部;
1985.09~1987.06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干部专修科学习;
1987.06~1988.03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统计局干部;
1988.03~1990.0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统计局综合科副科长;
1990.02~1992.0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劳动人事局副科级干部;
1992.02~1995.04 青海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5.04~1995.09 青海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1995.09~1998.12 青海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处副处长;
1998.12~2000.12 青海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处处长(1997.08~1999.12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0.12~2002.11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副州长;
2002.11~2007.11 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
2007.11~2008.1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副州长;
2008.12~2011.01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11.01~2013.02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省招商局局长;
2013.02~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发改委依法行政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乡镇安监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08-06
市财政局依法行政的工作汇报09-06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10-02
市城管局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汇报11-03
依法行政情况汇报07-16
财政局依法行政汇报材料07-06
粮食依法行政工作计划12-05
个人依法行政工作总结12-14
全市城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要点08-20
2022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