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语录

2024-10-11

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语录

1.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语录 篇一

读奥勒留的《沉思录》心得体会

近期,我又静下心来,与久违的墨香进行了亲密接触。在朋友的推荐下,习读了斯多葛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的《沉思录》。据说,这是温家宝总理看了一百遍的书,我很好奇温总理到底受了什么启发可以让他读此书百遍而不厌。这本书是作者在当皇帝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写下的有关哲学的只言片语,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就是众多生僻名词与抽象概念的集合体。它们飘渺,无力,跟日常生活隔了不止一个指间的距离。当我打开《沉思录》,当那些沉静朴实的文字映入眼帘的时候,脑中上紧的发条忽然很自然地放松了下来——阅读重新成为了一种自由穿越时空与书中灵魂对话的载体。

关于本性。勒留说:“没有人能阻止你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因为这是神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也决不可能被其他任何一个人损害,因为我们是同类,同类天生是要合作的,如果同类之间自相憎恨,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把快乐作为善追求,把痛苦作为恶避免的人亦是犯了不敬之罪。”快乐痛苦都是人的本性,要顺着本性生活才是真正的乐天安命。每个人自出生就有自己的本性,冥冥中自有安排。孔子也说要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要按照本性生活,不做违心的事。爱你所做,做你所爱。我们知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何其难也,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些东西,舍弃一些东西,违背一些东西。这看似简单的“随 1

心所欲”真的没有想象中简单。但是孔子还认为,天性不好还是可以用后天来弥补的:“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说我们是靠自己修身养性的,古之圣人无不是通过自我的逐步完善而达到万人敬仰的。在《大学》里他也说道:致知必先格物,然后诚其意,然后正其心,然后修其身,然后齐家,最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养性呢?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格物开始,一步一步的渐入佳境。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和后天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开的,所以要多向有德行的人问道,学习那些高尚的品德,伟大的思想,不朽的灵魂,使自己成为完人,即“止于至善”。

关于追求。《沉思录》里有这样一句关于追求的话:“不要老想着你没有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了《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两个种田人,一个人在田里辛勤劳作,汗流浃背,另一个却躲在大树下乘凉喝茶。那个勤劳的农夫就问另一个:你不劳作怎么能丰收赚钱呢?另一个反问道:你这么辛苦赚钱是为了什么呢?他说:是为了过上安逸的日子,在炎热的夏天再也不用劳作,可以躺在树荫下休息。然后那个休息的人就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了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一定有那个智慧的农夫的豁达,而是一心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似乎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可是谁又真正明白你所热爱的东西才是你真正能够拥有的东西呢?胡适说过:一个人在闲暇的时候做什么往往决定了他的前途。因为闲暇时的行为往

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好,那么他所热爱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关于心灵。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变得异常的安静,特别是读到这句话: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看到这里我长长地叹了口气,曾几何时我的梦想就是到山林里过恬淡的生活。那里的风很轻,树很绿,天很蓝,人仿佛可以融化在自然里。就像《霍元甲》中的农民们一样,凉风习习的时候,大家一起抬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心灵会沉淀,思想会超脱,什么事情都能放下。《中庸》里说“反求诸其身”,就是反观自己的内心。李敖在演讲时也说到其实自由主义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反求诸己,自己想通了,回归心灵了,那其实你也就自由了。我们很多时候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个让心灵沉淀的环境而已。《列子》里有个故事:有个人十分健忘,他老婆就到处寻医,最后终于找到了医生将他的病治好,但是他的脾气却从此变得非常暴躁。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过了不久我就会忘掉,但是现在每件事情都记在脑子里,忘也忘不了,脾气就变得暴躁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才深切地明白为什么海子愿意去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用心生活,忘记烦恼,回归心灵。所以我心情烦躁的时候,会去听音乐。它能让心变得很安静,很惬意,可以想到很多事情,关于理想,关于人生,关于无尽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然后心就澄明了,自然而然地像风吹过后的湖水,慢慢趋于平静。

关于幸福。尼采说:“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他说对了一点,幸福本来就是很主观的,正如奥勒留说的:“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自卑女孩的故事。说有个女孩从小非常自卑,以至于不敢出门。有一次过年她上街买东西,在一个饰品店里发现一个很漂亮的发簪,她戴上之后惊喜地发现她变得好漂亮,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么漂亮过。她高兴地冲到街上,仿佛整个世界的人都在看着她,欣赏她的美丽。这时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忘在店里了,于是她匆忙往回走。到店门口的时侯有个老爷爷拦住她说:“终于等到你了,这么漂亮的发簪掉了,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找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原来幸福是可以控制的,不幸福只是自己对自己套上的枷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像你自己要求的那样快乐。所以,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这些先哲的思想在很多时候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唯有哲学。奥勒留说:“属于身体的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那么一个人靠什么指引呢?唯有哲学。”这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问题是关于人生宇宙的终极问题,而这些问题永远不会过时。什么是永恒?身体会腐朽,名声会被人忘记,唯有思想亘古流传。为什么古之贤人可以做到万人敬仰,因为这种精神力量是伟大的,所以它超越千万年而经久不衰,反而愈发光彩夺目。

而指引这些的,唯有哲学。正像译者说的:“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有会需要读他的时候。两千年前有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必定有人会去读它。”不得不说,我受到了一次哲学的洗礼,一次关于心灵的叩问,一次终极的人生关怀。

读完以后我大概明白了温总理学到了什么:坦然面对。不管是在哈佛大学还是在剑桥大学,温总理在演讲过程中都遭到了藏独学生的打断和抗议,但是他每次都表现地极其镇定,极其风度,极其威严。我相信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温总理的这种气质所感染,那是一种领袖的气质,一种外化内不化的深厚内力。他犹如一个武林高手,任敌人如何出招,我自岿然不动,毫不畏惧。内有千钧凭吞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啊!孔子说,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勇敢:一个人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这是渔夫之勇。一个人在陆地行走不避猛虎,这是猎人之勇。而一个在白刃相交于前,能视死若生,这是烈士之勇。临大难而不惧,这叫圣人之勇。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心中有镇定的勇敢,这就是圣人的勇敢。温总理用行动诠释了孔子眼中的圣人之勇,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相信这其中有《沉思录》的影响,因为那穿过浩瀚宇宙无穷无尽的时空所传来的哲学的精神在指引着他。

读人生,读生活,读哲学,这就是我一点关于《沉思录》的心得。

【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语录】推荐阅读: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08-30

上一篇:努力的你是最美的中学生励志演讲稿下一篇: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