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精选10篇)
1.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一
201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逍遥游》的相关选段,完成2-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
3.下列语句中,并非表现一方在笑另一方的句子是()(3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之二虫又何知!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鹏徙南冥”的寓言,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B.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作者显然都持否定态度。
C.庄子对宋荣子、列子等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做到“逍遥游”。
D.庄子认为真正能做到“逍遥游”的,只有至人、神人和圣人,他们才能像鲲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二
一、试卷的特点
1.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高校选拔新生的命题原则,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全省参加考试人数23371人, 全卷平均分44.55分, 最高分89分。90-80分数段的人数为19人, 79-70分数段的人数为467人, 69-60分数段的人数为2519人。及格率为12.9%。60-45分数段的人数为8517人, 45-30分数段的人数为8599人, 29分以下分数段的人数为3114人。
2. 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力度, 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全卷有三处涉及了这一热点问题。如:21题就考查二战后美日关系, 27题考查了抗日战争中的文化统一战线, 31题考查《旧金山和约》。28题用意在于广泛借鉴, 吸收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29题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能体现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3. 试卷注重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考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历史试题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势。非选择题部分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对所预设的问题根据材料提供的史实, 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概括、说明、分析、理解、比较等。如选择题第2、3、5、9、13、15、16、19、20、21、24题为“反映”类, 第6、12、18、22题为“表明”类, 第10、14、21、2 3 题为结果、作用类, 第8、25题为原因类。非选择题第26、2 7、28、29、30、31、32、33题主要考查特点、原因 (背景、历史条件) 、影响 (作用) 等, 尤其侧重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两大能力。
4. 命题角度贴合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首先, 表现为材料的呈现不采用全文言文材料, 没有出现晦涩的长篇外文翻译材料。其次, 设问充分体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结合, 所有的历史主观题, 几乎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字样, 说明今年高考题较之往年更注重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的结合, 让学生在理解与思考方面不觉突然与陌生。其三, 设问的关键词比较明确,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答, 减少了审题理解的模糊性和难度。今年的历史高考题关键词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一谓语用词有“概括”、“简析”、“指出”、“说明”, 二宾语用词有“背景”、“原因”、“历史条件”、“影响”、“特点”、“历史作用”、“变化”、“影响因素”。体现了历史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更贴合了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
5. 试卷的不足。 (1) 试卷内容的设计上看, 整张试卷都是文字材料, 材料呈现形式单一。 (2) 没有体现海南特色的试题。
二、考生答题情况
1. 客观题考生得分情况。
2. 必答题26、27、28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本次评卷通过评分细则的制定和各题组长的努力, 基本界定全抄材料和摘抄材料的区别, 评分尺度的把握比较准确, 使考生的得分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2) 问题的设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背景) 、影响、概括特点, 学生无理解障碍, 容易作答。 (3) 27、28题只要恰当地摘抄材料就可以获得4-5分。 (4) 26题比27、28题平均分稍低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有部分文言文, 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3. 选修题29、30、31、32、33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选择33题作答的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29题。说明更多的考生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 摆脱教师讲授的固有模块, 懂得“趋利避害”, 理性思考, 独立判断。 (2) 从各题平均分来看, 32、33题得分最高。主要原因是32、33题第一个设问为“根据材料作答”, 直接从材料可以找到4、5分, 其他选修题目两个设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命题人在选修模块试题部分, 企图实现形式和难度上基本保持一致的意图还尚未达到。 (3) 29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文材料呈现, 结果平均分之低出乎意料, 经过分析发现该题是所有选修题当中唯一没有办法直接从材料找到得分点的。其次学生思维层次较为单一所致。 (4) 30题平均分最低是意料之中。原因是相对于中国史, 学生认为世界史更难掌握。其次从该题问题设置看, 第一问历史条件要求学生的思维跨度要大, 第二问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设问比较拗口, 学生审题不到位, 解题乏力。 (5) 31题平均分为近几年以来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得分最高的一次。主要原因是第一问可以从材料中完整地得出答案。
三、从学生答题情况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时间错乱, 史实混淆, 概念模糊。
2.对材料没有任何加工和整理, 照搬材料原句来撞分的情况比较严重。3.思路单一, 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特点类、影响类答题时, 单纯从一个角度写三四点, 不会考虑从其他角度作答, 答案普遍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感。
四、教学策略建议
1. 教学中要降低难度, 提高灵活度。注重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的长期积累和培养。
2. 针对历史卷中出现的关键词, 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3. 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呈现材料的历史大背景, 尤其是时代的主要矛盾, 高屋建瓴地审视材料, 学会用比较史观、整体史观去分析运用。
4. 培养学生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逻辑思维能力。
涉及背景、原因、特点等考查项目, 一定要在平时的高三复习课堂上专题专练。高考仅有90分钟, 但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师要注重平时严格细致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训练, 注意纠正学生在主观答题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并告知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如: (1) 忌脱离材料与时代特征, 天马行空式地空发议论; (2) 忌挂一漏万, 宜点到为止; (3) 贯彻论从史出的原则, 答史实比空发议论更有得分力; (4) 有意识地模仿和记忆关于背景、原因、作用、影响、特征的概括性词句、动词。体会其层次和逻辑关系; (5) 学会抄材料:要摘抄而不是整段抄, 找标点、分层、写序列号, 最好对材料有稍微地变化或调换位置; (6) 强调答题规范:提示语、序列号, 重要答题要点写前面, 补充要点写在后面。
5. 对学生而言, 背书不是万能的, 不背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该背的还是要背。
五、对命题者的一点建议
3.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篇三
本次月考时间在水平测试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是历史必修三所讲述的最后的一部分内容,以后我们将进入复习阶段,而对于月考进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运用力,以便我今后的水平测试做好更好的准备。
试卷概述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共计90分钟,100分。其中选择题25道50分,材料分析题四道出自平时我们所强调的重点知识。具体分析 选择题,第5题,本题的主要古文表述,但是其实际的内容为就是关于向西方学习的问题,有多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而且在后面的材料题中有明确的表述,以后要教会学生多细心;10题,学生的出现错误比较多,关于新文化运动,课本上知识简单的题了一些,而我带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在时间上他还分前期和后期的概念,以致学生不能理解提问的是什么。12 本题考查学生大的历史观,是规律的考查,可能由于平时太注意对于细节知识的讲解所以,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答案。20题也是考查学生的综合总结能了,学生没有平时的基础,所以要在今后进行重点练习。25 题对于根本原因这样的表述,一定要明确体现在当时最主要的矛盾上,有的选项也许是原因但不一定是根本原因这一点学生一定要记住。材料分析,第一题需要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能够通过材料二,联想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情况,在联想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不能孤立的来分析问题。第二题本题为古文形式,但是,并没有一定要读懂得必要,只要掌握其中的重点部分,所以要教会学生要掌握重点,而且在一个不重要的部分其实也表现出了当时的时间,可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所以要注意给学生提醒要注意对于细节的把握。
4.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四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第一次月考和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为了了解近一段以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搞好下一个阶段的历史教学,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
本次历史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考得比较细,题型和卷面设计都比较灵活,整个试题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答题能力要求相结合,充分体现文科特点。要求学生要有较深的文学基础,能读懂材料并善于分析材料,本次考试试题就以内容主要考古代中国的文化,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各家文化特点和内涵。试卷选择题难度偏大,材料题较容易回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8班平均分数73分,9班平均分66分,10班平均60分,11班平均55分。各班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成绩差距也较大。最高分95分,90分以上人数较少。火箭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85分之间,重点班学生60—70分的较多,两个普通班成绩高分段人数较少,大多数在50—70分之间,也有少部分学生在50分以下的。学生选择题成绩较低,材料题得分率高。
(一)客观题分析
1、由卷面来看,其中5、10、13、16题错误率较高,因为这些题重点考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主要问题是学生阅读材料不够认真或是不能准确有效的提取信息导致题目做错。
2、错得最多的是19、23、24题,65%,因为学生缺乏对变式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与平时所学内容有所改变就不能准确分析所给答案。
3、同时第22和26题错得也多,22题是材料中给出答案了,由“舟师”两字可以知道是航海方面的,但学生不够仔细,没有从简单的材料中得出信息,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26题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1、第31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个别学生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
(2)应变能力差,练习册中我们也做了一道相同的题目,只是样子变了,问法不同,同样的内容就有些同学反应不过来。
2、第32题:(1)阅读能力差,对所给图表材料读不懂。例如问道在10世纪到19世纪,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的特点,很多学生答不出来。(2)行文答卷欠规范,缺乏答题技巧。主要表现在: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
二是答案远远超过题目要求,在一点上答了很多内容,而其它要点则不答; 三是不分点作答,前后内容不对应,四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三、应对措施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的基础,教学中要重视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发展进程。文科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中要强调记笔记、看书,适当地加强试题训练。
2、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整理。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前后知识,国与国的历史知识的比较归纳,看同一问题在不同国家是怎样处理的。加强学生纵横思维能力的培养。
5.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五
襄阳四中
荆州中学
宜昌一中
龙泉中学
四校
2014~2015学下学期期中联考
命题人:襄阳四中 施红军 李厚刚 审题人: 龙泉中学 孔苹莉 本试题卷共6页,二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高 二
历 史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农业经济在卜辞中地位重要
2、春秋时代的车战,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更是少数。到战国时期,七雄中一半已各有“带甲百万”以上,征战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常例。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战国时期各国矛盾更为尖锐、战争频繁 B.战国时期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甲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乙学派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据此,下列主张属于甲学派的是()A.“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肎‟”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人经常写错别字 C.纸的应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D.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5、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
B.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的赋税制度
D.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6、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曰:“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程颐()A.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B.荒淫无度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7、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孝宗曾任命徐恪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明朝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
B.明朝皇帝丧失了对官员的任免权 C.徐恪淡泊名利,无意为官
D.明朝政治制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8、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赋役征银所致
D.封建剥削沉重
9、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10、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缺乏理性精神
11、“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2、《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13、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刊登了明星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结合时代背景,对以上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推动了中国人饮食的变化 ③时值民族工业的春天,中国企业以广告的形式扩大销路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4、土地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承认由农民组织的农会代替劣绅所包办的农会,并设置了一些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机构,还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复兴农村。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国民政府开始为对抗日本侵略做准备 B.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相抗衡 C.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发生了转变 D.国民政府贯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15、抗战时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发回美国的报告提到,“就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而言,共产党人是愿意合作的。但是一味支持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而把共产党人排除在外,将会促进不统一,而且后果将会是悲惨的”。从这则材料可以得出()
A.美国已经放弃了支持国民政府的政策 B.美国决定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 C.美国已经部分预见到战后中国的政局 D.美国决定帮助国民党夺取政权 16、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7、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交,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被形容为“在一块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下列有关中法建交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美、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C.西欧走向联合,欧共体成立
B.中、法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美国在西方联盟中实行霸权统治
18、下图为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②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③④ D.②④
19、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日勤三省,夜惕四知”一词最为接近的是()A.“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B.“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D.“认识你自己”
2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王权结束
B.责任内阁制形成
D.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21、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最佳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C.总统权力较大
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D.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22、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美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 C.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D.斯科普斯言论造成了美国宗教信仰的缺失
23、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B.《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24、马克思、恩格斯评价某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进步性体现在()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25、“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最能表明()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试图坚持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1952年底)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战争的文章非常多,如《冀中的地道斗争》、《抗美援朝》、《乌龙山剿匪记》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钢铁产量的突破,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材料三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 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均选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分析该时期所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8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3分)(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中得到的启示。(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观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世界的重要视角……鸦片战争后西方世界的突兀出现对中国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人们对西方了解日益增多,“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成为国人认识世界的有效话语通道……如王韬认为西方各国“几有与中国鼎立之势,而有似春秋战国时之列国”。彭玉麟指出:“当今日之时势,强邻日逼,俨然成战国之局,虽孔孟复生,亦不能不因时而变矣。”中国人向有以史鉴今的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争雄世界的形势,自然使得中国人想到了春秋战国。王尔敏解释道:“将19世纪世界和春秋战国比较,乃反映一种新的国际意识,自然地放下中国中心观念,以古史的镜子,重新思考中国所面对的新世界。……从这种历史比较,以至于古代邦交经验的参考引用,却正是由中国中心的国际观念转变为对等国际观念的一个天然的有效通道。”……甲午战争、庚子一役将中国仅存的一丝文化优越感冲刷殆尽,人们彻底从“中国中心观”中醒来,试图用西方政治学说认识世界。
——任云仙《晚清中国国际秩序观念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材料中提到的“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文官制度改革后英国官员选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9分)2014~2015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25 DDCCB ADCDA
DBACC
DCBDD DABBD
26、(1)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巩固政权的斗争。(2分,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2分,任答一点即可)
外交: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2分)
(2)特点:取消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事政治方面的文章比较多;乡土教材的比重大;报道经济建设成就;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精神的教育。(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
背景: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开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上山下乡运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增加经济类型的文学作品;爱情题材进入语文教材;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科学,关注自然;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3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4)启示:教材(语文课本)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从教材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从教材中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应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答两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背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西文化的交流;洋务运动的开展。(2分)
观点: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天下中心的地位,甚至沦为了列强瓜分的对象。(4分)
评价:该学说继承了以史鉴今的文化传统;虽然还残留部分的中国中心倾向;但挑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表明了中国人对世界局势认识的加深。(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8、(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基础逐渐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原有文官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6.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六
高二历史(理科)试题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将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卷答题栏内。
1.春秋时期,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倡清静无为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 D.三教合归儒
3.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南宋理学家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4.“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民主思想
B.儒家“仁政”思想
D.人民主权思想 C.民本思想
5.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A.《神曲》 C.《哈姆雷特》 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B.《十日谈》 D.《九十五条论纲》 6.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
7.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8.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是,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9、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
A.武则天 B.李清照 C.王昭君 D.曹雪芹
10.中国画又被称为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历代画家创作出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右图属于
A.山水画
B.风俗画
C.人物画 D.文人画
11.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12.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解释他的新的科学成果时,曾开玩笑说:“万有引力可无法对坠入爱河的人负责。”他的成果可能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13.打破“神创论”,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不存在的学说是
A.血液循环论 B.细胞学说 C.生物进化论
D.牛顿力学 14.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孔子改制考》 1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 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6.下列思想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含义一致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凯恩斯主义 17.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
20.1959年,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被称 为“难忘的1959年”。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基础在
A.科技
B.教育
C.经济
D.创新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其特点是
A.想象瑰丽,手法夸张 C.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 23.下列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的是
A.大卫的《马拉之死》
C.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D.莫奈的《日出•印象》
B.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D.推崇理性,歌颂君主专制
24.“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
A.约翰·斯特劳斯 B.柴可夫斯基 C.威尔
三、探究题:1小题,10分。
27.材料一: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的名言
材料二: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1)牛顿在经典力学领域所拾到的“光滑美丽的石子”有哪些?(4分)(2)相对论是谁提出的?(2分)
(3)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4分)
四、材料解析题:2小题,共30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9分)(3)以上材料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高二历史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6分)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5分)
7.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学的***,首先感谢xx二中和各位同仁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刚才几位老师都就这次考试做了分析,分析的很准确,很科学,下面我就这次考试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本次数学试卷,以教材基础、紧扣教学大纲,题目难度不大,与近年来的中考基本一致,知识点较多,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符合三维教学目标,题目结构科学合理,难易试题交替出现,题目没有拖沓冗长难懂的语句,降低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给人清新的感觉,体现素质教育特色,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体现《新课标》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是一份优质的、难得的中考模拟试卷,再次感谢xx二中数学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份试卷。
一、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为选择题10小题(10*4=40)、第二填空题4题(5*4=20)、第三解答题9题(4*8+10*2+12*2+14=90),与中考一致,题目大多是常见题型,学生做起来很顺手,题目难易交替出现,符合出题原则,有利于学生答题,除了选择题第9题、第10题、填空题的14题、解答题21题、22题难度大些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本次我校最高分146分,120分以上的有近20人,参考人数的占17%,与中考相差不大。这份试卷的亮点很多,下面分别从这份试卷里选两个亮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 试卷亮点
1、部分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这份试卷最大的特点是:试卷中的试题处处体现源于教材而又高与教材。如选择题第4题增长率问题、第18题关于三角形相似的问题、第20题函数问题等教材里都有原型,有的就是原题,有的原题改编的如:第21题概率问题其实就是课本例题改编的,就连压轴题23题看似很难,其实是课本二次函数章节复习里的试题加以改编和创新。由此可见,今后复习时教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特别是与高中有联系的内容更要格外重视,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思考,不能把教材丢在一边,而只做习题、模拟试卷,我以前有时为了偷懒,忽略了这一点。
2、个别新题型的出现---作图题
像平移、对称、旋转、位似作图、网格纸中的图形变换问题,因为它能充分考查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2009年和2010年中考时都考这部分内容,本次试卷的第19题就考查了图形变换问题中的平移、旋转、位似等。如第 22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画图题,本题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引出四边形的内心、外心的定义,先看大家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再升华考查学生的迁移的能力,画出含有内心和外心的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平时练习较少,所以失分较多,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分,我们近100左右的学生只有两个全对的,所以这部分内容更应该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建议同学们现在把铅笔拿出来,直尺掏出来,圆规转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弥补这一得分软肋,若平时不加强训练,考场上画图就欠熟练,难以得高分。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这份试卷从学生答题来看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审题不清直接答题,像选择题的第4题,有的同学没有看清题目,把第一季度看成3月份,而导致错选,如解答题16题学生忘记精确度而失分,压轴题23题有的学生没有看清是累积利润与利润的关系而失分,事后后悔不已,已无济于事。
2、答题不规范、跨步较大、语言不准确、字迹潦草。
3、画图时没有用铅笔,试卷涂抹,不整洁。
4、关于常见题学生做起来顺手,遇到创新题时学生不敢尝试、不愿尝试,感到很棘手,缺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如:第22题的第二问学生失分严重,做对的占参考的人数比为2%,这部分内容应该引起重视。
四、复习建议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1、仔细研究2011年考纲和近年来安徽中考题,模拟考试应以各省中考题为主,因为省题毕竟由专家组命题,经得起推敲。
2、平时模拟考试时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书写工整,必要的过程与步骤必不可少,每周认真做两份试卷老师详改。
3、复习时加强双基训练,夯实基础,尤其是教材不能丢,这次考试很多试题来源于教材,重视数学语言书面表达,扎扎实实搞好复习,不要过分拔高。
4、对教学中的软肋补缺补差,如二次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图形变换、动手操作题等。
5、加强对学生信心的培养,消除对中考数学的恐惧。
以上是我对这份试卷以及接下来的复习建议给出了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请见谅!谢谢!
(以下备用)
8.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八
高二文科历史(问卷)
时量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分封制也称封建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或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2、下列选项中,不是描述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的是()A“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B“伯玉姊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C“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D“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有()
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4、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国之人,不准回籍。”两位皇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官府垄断贸易 C闭关锁国D打压商人
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B戊戌变法的兴起
C洋务运动的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①轮船招商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京师大学堂④开平煤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
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李大钊等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8、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力
9、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但是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该本质区别是()
A两者的地位不同B颁布的机关不同
C两者的性质不同D两者的作用不同
10、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1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不起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的局面结束于()
A 1952年B 1954年C1956年D1957年
12、某个时期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农民“创出”水稻和高粱杂交的办法;有的省份则实验出了亩产65217公斤的水稻„„此类科学“奇迹”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文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
13、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产品因质量差而引起美国家庭抵制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14、中新网2009年6月11日电,中国五矿集团11日正式宣布,完成对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的收购,这也是目前为止,央企在国外收购的首个百分之百股权的在产项目。这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
A“引进来”战略B“走出去”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
15、《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说明此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不鼓励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6、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辟蹊径
17、在美洲,哥伦布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许多地方都以他的名字命名。据统计,仅在美国,以哥伦布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就有30多座。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为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打开了大门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C第一次把美洲和欧亚大陆联系起来D极大地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8、《泰晤士报》把某个国家命名为“有君主的共和国”,称它搞出了一套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即议会政府。在威斯敏斯特会议上,这套新的行政管理方法被称为“议会之母”。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其原因是()
A《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达尔文的进化论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C达尔文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达尔文的理论改变了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20、“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此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君权神授遭到否定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C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D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1、某传单上写道:“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B巴黎公社期间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22、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些情节,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曾对妻子许下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23、“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美国著名记者杰拉尔德·约翰逊之所以这样高度评价罗斯福,从经济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
A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B罗斯福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恢复发展起来 C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使美国大发横财
D罗斯福当政期间,美国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2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
2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速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②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③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5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
了那些改革措施?(7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约》)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
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
三、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
材料二 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八条:天皇为保持公共安全或避免灾厄可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发布代替法律之敕令。此
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应公布其将失去效力。……
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政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在任用官员上,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规定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它们依据的原
则。(10分)
(3)从《维新政体书》到《日本帝国宪法》,其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
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
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的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3分)(2)材料二中的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4分)(3)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4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什么?(4分)
姓益
阳市第十号七学中学二○一○年上级学期班期末考试答卷号 考密封 线内 答题无效
号场考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0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7分2)4分3)4分
27、(1)4分
(2)10分
(3)6分
28、(1)3分
(2)4分
(3)4分
(4)4分
((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BCA6-10 DCACB11-15 BDCBD 16-20 BCADB21-25 CABDC
二、材料题
26、(1)问题: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5分
(2)说明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4分(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7、(1)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4分
(2)材料一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依据:封建等级
制度或特权原则。
材料二规定: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可担任文武官员。
依据: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原则。10分
(3)变化的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
斗争的结果。6分
28、(1)目的: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
3分
(2)对英国有利。因为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自治领),可由此掌握国联的支配
权。4分
(3)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达到,以及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
失败。4分
(4)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4分
5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
1-5 CBBCA6-10 DCACB11-15 BDCBD 16-20 BCADB21-25 CABDC
四、材料题
26、(1)问题: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5分
(2)说明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4分(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7、(1)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4分
(2)材料一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依据:封建等级
制度或特权原则。
材料二规定: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可担任文武官员。
依据: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原则。10分
(3)变化的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
斗争的结果。6分
28、(1)目的: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
3分
(2)对英国有利。因为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自治领),可由此掌握国联的支配
权。4分
(3)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达到,以及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
失败。4分
(4)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4分
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1-5 CBBCA6-10 DCACB11-15 BDCBD 16-20 BCADB21-25 CABDC
六、材料题
26、(1)问题: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5分
(2)说明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4分(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7、(1)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4分
(2)材料一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依据:封建等级
制度或特权原则。
材料二规定: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可担任文武官员。
依据: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原则。10分
(3)变化的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
斗争的结果。6分
28、(1)目的: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
3分
(2)对英国有利。因为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自治领),可由此掌握国联的支配
权。4分
(3)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达到,以及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
失败。4分
(4)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4分
6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七、选择题
1-5 CBBCA6-10 DCACB11-15 BDCBD 16-20 BCADB21-25 CABDC
八、材料题
26、(1)问题: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5分
(2)说明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4分(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7、(1)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4分
(2)材料一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依据:封建等级
制度或特权原则。
材料二规定: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可担任文武官员。
依据: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原则。10分
(3)变化的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
斗争的结果。6分
28、(1)目的: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3
分
(2)对英国有利。因为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自治领),可由此掌握国联的支配
权。4分
(3)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达到,以及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
失败。4分
9.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九
一、选择题
1、创立了著名的落体定律的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斯蒂芬 D、爱因斯坦
2、牛顿力学体系的重要特征
①以实验为基础②以数学为表达形式③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④可以用物理学精确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牛顿提出的定律有
①惯性定律②加速度的比例定律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④万有引力定律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4、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加速度定律 C、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D、相对论的提出
5、《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6、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惯性定律 B、加速度定律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7、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著名的量子概念,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是在
A、17世纪末 B、1687年 C、19世纪 D、19
8、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的是
A、亚里士多德的发现及其研究研究方法B、伽利略的发现及其科学研究方法
C、爱因斯坦的发现及其科学研究方法 D、普朗克的发现及其研究方法
9、对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B、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C、前者完全否定了后者 D、后者完全否定了前者
10、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的是
A、牛顿力学 B、量子力学 C、相对论力学 D、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11.19世纪末在物理学领域出现的的所谓“物理学危机”说明( )
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②经典力学并不是什么“经典”,并不科学
③ 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不正确的 ④物理学将面临一场重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是指( )
A.它否定了“地球中心说” B.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
C.“日心说”是绝对科学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摧毁了教会的信条
13. 中新社台北20四月十九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一百周年。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
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下图反映了伽利略被教会审判的情景,不久他被判处终身监禁,1983年罗马梵蒂冈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据此回答,正确的是( )
①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
②《天体运行论》一书摧毁了教会的信条
③《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④罗马教皇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日心学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 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
C.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D.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科学家的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末曾发现呢?”
——牛顿临终遗言
材料二: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材料三: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们知道“秘决A=X+Y+Z”带给爱因斯坦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伟大成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普朗克老师对他的告诫”,近乎完美的经典物理学存在什么局限性?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觉得这三位科学家能给你什么启示和动力?
17.阅读下列相关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和感悟。
材料一: 爱因斯坦在1905年6月和9月发表了两篇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论文,被誉为具有改变历史进程的深远意义,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全新概念,这一年被称为物理学的“奇迹之年”。为了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以及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第58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材料二: 50年后的今天,蓬松浓密的白发和垂下的胡须仍然是爱因斯坦独有的天才标志。这位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西方文明史中只有牛顿、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爱因斯坦用于还以事物真相的思想和方法为电脑、卫星、电信、激光、电视、核能和原子弹的问世作出了贡献。爱因斯坦是位漫画式的人物:他不会开车,喜欢从普林斯顿的办公室走回家,他喜欢边走边拿雨伞在铁篱围墙上一格一格划过,错过一格就从头再来过。在这些孤寂的时刻,爱因斯坦沉浸在对宇宙“永恒之谜”的思考之中。
——《爱因斯坦智慧无人匹敌》华盛顿时报
材料三: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北京在出席“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时表示“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16.(1)①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相对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2)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物理学似乎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②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没有涉及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
(3)①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②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只要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就能有所成就。
10.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 篇十
高二历史(必修)
第Ⅰ卷(客观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课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文,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如何治理国家,两人的回答如右图。你认为小明和小文的阐述分别对应的思想家派系是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外儒内法
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对此有异议的会是
A.孟子 B.苏格拉底 C.陆九渊 D.荀子 5.右图是海峡两岸分别发行的邮票。它们共同关注的技术传入欧洲后直接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加快了封建制的解体 C.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科学复兴 6.“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7.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见道学先生(指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四书五经是万世之至论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
8.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求科学之真 D.读圣贤书
9.“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0.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 B.李斯 C.怀素 D.柳公权
11.下图为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出作者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风情画
12.“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13.“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14.梁启超说:“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反映他
A.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B.用西方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主张兴民权、行法治 D.倡导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 15.史家徐中约说:“使一个国家变的强大与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为了使人们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翻译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和政府分权等理论。”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梁启超 D.严复
16.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 C.小农经济 D.封建军阀
17.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8.李大钊曾在文中激情地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赞颂的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中国五四运动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为此,他提出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20.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1.“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该文应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C.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新时期重视教育的举措的有
①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④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新全球史》载:“他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年轻时,他就钻研了希腊科学家的思想,然而,最终他决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人而不是自然界的事务上”。文中的“他”主张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美德即知识” D.对任职者提供津贴
27.“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
A.智者运动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 C.欧洲的中世纪 D.启蒙运动时期
28.卢梭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文中所说的“镣铐”是指
A.君权神授思想 B.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C.封建专制制度 D.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29.“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最早如此强调的可能是
A.普罗泰戈拉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30.某部著作中说:“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这部著作最可能是
A.《论法的精神》 B.《九十五条论纲》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即选A,错误即选B。3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2.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33.鲁迅是20世纪亚洲杰出的文学家,其代表作《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
34.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5.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他们怀疑神灵,尖锐地批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挑战权威。
第Ⅱ卷(主观题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10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1分)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主张为什么会得到汉武帝的重视?(3分)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被称为“再生”的理由,指出材料二中“艺术和知识的创新”的核心思想,说明文艺复兴的性质。(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1分)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在欧洲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四、问答题
38.(10分)“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正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深刻反省才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的一次次社会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动如是哉?”“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执掌形势,可谓奇书。”材料中的“魏君”在“奇书”中阐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
(2)康有为曾向皇帝进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实际上反映了康有为的哪一核心主张?(1分)
(3)陈独秀曾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天滔天大罪。”这里的“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指的是什么?(1分)陈独秀等人以此为口号掀起的运动有何意义?(2分)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有哪些?(2分)它产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分)
(5)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1分)
高二历史(必修)答案
1-10
DADDC CADCC 11-20 CDCCD
ADBDD
21-30 DADAA CBCBC
31-35 ABBBB
36.(10分)
(1)关键:诚信(取信于民)。(1分)(2)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原因: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
(3)深化: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从世界本原的角度阐释伦理纲常(或答“以理为核心”,或答“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2分)
表现: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1分)(4)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强调工商皆本。(3分)
37.(10分)
(1)理由: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或答“人性”)。(1分)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1分)(2)观点:信仰得救。(1分)
运动:宗教改革。(1分)(3)理论旗帜:理性。(1分)
主要学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任答3点得3分)
(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分)
38.(10分)
(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2)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
(3)民主、科学。(1分,若答错或颠倒不得分)
意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任答2点得2分)
(4)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影响: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5)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分)
【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分析】推荐阅读: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11-08
整体报告: 2010-2011高二四校联考质量分析09-12
高二历史教案优秀07-23
高二历史午练08-19
高二年历史方法10-15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06-30
高二历史的学习原则06-19
高二历史月考题二汇总07-20
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07-04
高二历史改革迫在眉睫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