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精选8篇)
1.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一
理想信念教育期末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2.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A.枪指挥党 B.党指挥枪 C.民主集中制 D.党的集体领导
3.()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4.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A.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B.规定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C.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5.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A.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的利益 C.工人阶级 D.国家
6.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经济建设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阶级斗争 D.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批判了“两个凡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9.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在党的()。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五大
1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理论体系。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D.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人民内部矛盾
1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社会和谐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共同富裕 D.公有制
1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 C.建设和发展 D.市场经济 14.()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 B.改革 C.开放 D.民主
1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国梦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 B.突出政治建设 C.坚持以人为本 D.集中统一领导
18.()是党的安身立命、执政兴国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A.宪法 B.党章
C.党的纪律 D.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9.党的廉洁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
A.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时 B.组织制度和组织活动中
C.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活动中 D.营利活动
2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是在党的()。A.二大 B.三大 C.四大 D.七大
21.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发挥首脑作用、决定作用、统领作用的是()。A.党的中央组织 B.党的地方组织 C.党的基础组织 D.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2.()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A.纪律建设 B.作风建设 C.组织建设 D.制度建设 2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起。
A.党内政治生活 B.党的政治纪律 C.党的纪律 D.党的优良传统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5.()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A.政府立场 B.法制立场 C.阶级立场 D.人民立场
26.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和优良传统。
A.密切联系群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7.在党长期执政的态势下,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A.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加强自身建设
28.密切党群关系最根本的是把()放在最高位置。A.人民利益 B.党的执政安全 C.国家的利益 D.国家的安全
29.()是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第一首选的考虑,是思想上贴近群众的第一步。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国家利益 D.党的形象
30.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把()的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A.人民群众 B.国家 C.共产党 D.单位
31.“无为而不为”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2.沂蒙精神的本质()。A.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B.艰苦奋斗 C.自力更生 D.军民融合
33.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自觉用()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A.宪法 B.党章 C.法律 D.习俗
3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的科学发展观。
A.以人为本 B.以发展为本 C.以经济为本 D.以民主为本
35.()已内化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A.自力更生 B.艰苦奋斗 C.爱国主义 D.改革开放 36.()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敬业 B.诚信 C.合作 D.创新
37.()既是个人道德的基石,又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A.诚信 B.敬业 C.忠诚 D.友善 38.()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文化支撑。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国梦
C.中国精神
D.爱国主义
39.()道法自然的辩证法则重心是指“法自然”。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40.()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A.尊师重教
B.厚德载物
C.自强不息
D.诚实守信 41.中华传统文化认为最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是()。A.自省
B.宗教
C.重行
D.居敬
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体现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凸显的是()的意识。
A.改造自然
B.环境保护 C.仁者爱人
D.自强不息
4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灵魂和命脉是()。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44.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与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
A.基层民主 B.协商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5.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A.党的政治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思想建设
4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李大钊
47.把实现和维护()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社会稳定 B.党的领导 C.各民族团结
D.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48.()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9.党的()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50.党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A.改善民生 B.经济发展 C.发展民主 D.公共设施
52.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恢复经济 B.技术革命 C.阶级斗争 D.改革开放 5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5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A.党的领导 B.民主制度 C.统一战线 D.政治协商制度 5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A.作风建设 B.社会建设 C.民族振兴 D.国家富强
56.党的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官僚主义。
A.形式主义 B.主观主义 C.经验主义 D.党八股 57.(),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A.经济发展 B.创新能力 C.人心向背 D.人才问题
58.()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9.1949年3月5日,党的()在西柏坡召开。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60.党的()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初步加以理论阐述。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A.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 B.革命必胜的信念 C.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即(),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自力更生的作风
3.1942年2月,在全党展开了以()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整顿党风
4.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来及时告诫全党。“两个务必”是指()。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务必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务必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6.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党要代表()的“三个代表”思想。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先进阶级的发展方向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有机统一。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民主政治
8.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A.利用自然 B.尊重自然 C.顺应自然 D.保护自然 9.以下属于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的是()。A.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B.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C.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D.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10.在中国历史上,仁者爱人思想格外备受关注,就在于其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是()的重要准则,另一方面,是()的行为指南。
A.个人立身处世、道德修养 B.社会治理国家、推行仁政 C.个人安身立命 D.社会安定
11.艰苦奋斗,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现在,有的同志对艰苦奋斗,是有说法没做法,有想法没办法,有意识没行动,艰苦奋斗的观念有所弱化。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A.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B.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本的是站稳群众立场 C.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贵在勤俭节约
D.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保持昂扬的斗志。12.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就要()。A.尊崇党章
B.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 C.不折不扣抓好制度落实 D.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13.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的制度安排。A.适当自由裁量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必担责 D.滥权必追责
14.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A.政治立场 B.政治方向 C.政治行为 D.政治言论
15.总书记在山东视察结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习总书记的讲话道出了沂蒙精神的本质()。
A.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
B.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铁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而无私奉献的具体体现 C.沂蒙精神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先进精神、人民爱党爱军真挚精神的交融
D.沂蒙精神在本质上是党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是党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国、敬业、诚信、勤俭
17.干部的党内生活作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B.信奉党内民主与党内平等
C.着力构建党内民主和谐的生活氛围与人际关系 D.践行“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18.全党、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执政的过程中坚决做到为民执政,不打折扣地坚持(),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A.权为民所赋 B.权为民所用 C.情为民所系 D.利为民所谋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包括()。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砥砺品德、修炼人格的价值引领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财富
20.()和()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内容。A.民族精神
B.民族文化
C.民族利益
D.民族团结 21.尊师重道的实质是()。
A.尊敬老师 B.尊重人才 C.重视知识 D.重视教育
22.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尊师重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的惜才尚贤的品性,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A.仁者爱人
B.好学乐知
C.重道尚善
D.求知解惑 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是我们克服时代难题的强大思想力量。
A.坚忍不拔 B.勇于进取 C.勤俭节约 D.艰苦奋斗 24.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历史沉淀的结晶,具有核心价值属性,概括起来有()。
A.自强 B.仁义 C.爱国 D.和合 25.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的战略布局。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7.有关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概念内涵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共产党党章在地位上属于党内“宪法”
B.中国共产党党章主要规定我们党“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是党安身立命的基石
C.中国共产党党章由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组织修订、监督实施,在党规党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
D.对于中国共产党党章,任何其它的党规党法都不能与之相抵触、否则就自动失效,任何党组织、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坚决贯彻、切实维护之。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三位一体构成的。A.道路
B.理论体系
C.制度
D.国家
29.从纵向组织体系看,中国共产党是三级组织体系,即()。A.党的中央组织 B.地方组织
C.基层组织 D.农村(社区)党支部
30.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C.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
1.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2.()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
3.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6.()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8.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层面,《准则》以()为核心,围绕从政、用权、修身、齐家等四个方面,提出公仆本色、根本利益、道德境界、良好家风的实践路径。
9.坚持()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
10.在党的纪律中()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11.党的思想作风的核心是党的()问题。12.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是要坚持()。1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1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完善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精神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简答题
1.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2.如何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3.新时代如何践行毛泽东思想?
4.基层干部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6.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7.如何自觉做到为民执政? 8.简述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9.如何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
五、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论述如何继承、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
2.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弘扬沂蒙精神。
3.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农村基层干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6.B 7.D 8.A 9.C 10.A 11.B 12.A 13.B 14.A 15.D 16.A 17.A 18.B 19.C 20.D 21.A 22.A 23.A 24.A 25.D 26.A 27.A 28.A 29.A 30.A 31.C 32.A 33.B 34.A 35.C 36.A 37.A 38.A 39.B 40.C 41.A 42.B 43.A 44.B 45.A 46.A 47.D 48.A 49.C 50.B 51.A 52.B 53.B 54.A 55.A 56.A 57.C 58.A 59.D 6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 4.AC 5.ABC 6.ABC 7.ABC 8.BCD 9.ABD 10.AB 11.BCD 12.ABC 13.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 21.ABCD 22.BC 23.AB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 29.ABC 30.ABCD
三、填空题
1.井冈山 2.群众路线 3.党章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发展生产力 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马克思主义 8.廉洁 9.民主集中制 10.政治 11.思想路线 1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3.发展 14.宪法 15.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四、简答题
1.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写出其中五条即可满分)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2.如何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首先就要尊崇党章;
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就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
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就要不折不扣抓好制度落实。3.新时代如何践行毛泽东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 要走好群众路线; 要坚持独立自主。
4.基层干部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教育教化,从基层工作做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思想的魅力; 弘扬民族精神,推进传统文化发展;
以中国梦为统领,在凝心聚力上做“文章”;
顺应继承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转换上寻找突破口。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6.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高扬思想旗帜,筑牢政治坚定清醒的理论根基; 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用好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 弘扬优良学风,增强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自觉。7.如何自觉做到为民执政?
必须在执政的过程中坚决做到为民执政,不打折扣地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8.简述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更意味着全社会文明行为的普及和提高,既包括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面变革。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9.如何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
学习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推动工作。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与人民在一起,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三,牢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判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赢扶贫攻坚战,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四,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论述如何继承、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
答案要点:
(一)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三)自觉做到为民执政
全党、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执政的过程中坚决做到为民执政,不打折扣地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弘扬沂蒙精神。答案要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进一步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进一步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
进一步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内生动力。
3.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农村基层干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要点:科学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于心; 牢记公仆身份,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 摒弃私心杂念,敢于担当; 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高尚道德情操; 坚持言行一致,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二
一.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
价值观
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
态度
激励
态度三阶段说
团体
非正式团体
团体士气
意见沟通
团体凝聚力
从众行为
决策
领导与领导者
管理与管理者
人际关系理论
领导的素质
领导的影响力
组织
学校组织
二.复习大纲:
1.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独特性。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目的、任务。
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
4.了解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各阶段大约时间、代表性人物和主要特点)
5.一般了解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各阶段大约时间和最主要特点)
6.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九大方面的主要内容)7.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主要核心观点)
8.了解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管理思想的要点。9.掌握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类别的涵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10.了解社会知觉的错觉,重点掌握前五种错觉。
11.掌握个体气质、性格和能力差异与管理之间的关系。12.掌握价值观的含义及其作用。
13.一般了解西方主要的经营管理价值观(三大经营管理价值观。)14.掌握态度的“三阶段说”理论主要观点。
15.掌握激励概念及其实质(广义、狭义的激励概念内涵)16.了解激励的不同模式(重点掌握第一、二种模式图)。17.掌握激励的作用。
18.了解行为修正激励论及其在管理中应用的最主要观点。
19.比较并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阿尔得夫的ERG需要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20.掌握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意义。
21.掌握熊川武的“全面激励论”的主要观点。
22.了解俞文钊的“同步激励论”的主要内涵(公式涵义)。23.掌握团体士气与工作(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用图说明)24.掌握人际意见沟通的特点(用图说明)25.掌握个体决策与团体决策的异同。26.了解团体结构。
27.了解人际沟通的方式,掌握单向、双向沟通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28.掌握人际间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传言)的主要网络型式及其主要特点(用图说明)
29.掌握个体的心理冲突(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30.掌握解决团体之间冲突的三种常用方法。31.掌握人际间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掌握领导和领导者、管理和管理者的区别与联系。33.掌握领导的基本功能,了解领导者的角色功能。
34.了解领导(作风)方式的类型及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35.掌握领导的影响力及其构成。
36.比较并掌握领导的古典(传统)素质理论与现代素质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应用价值)。
37.掌握领导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俄亥俄模式、管理方格图理论)38.掌握卡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应用价值)。39.掌握勒温、利克特的领导作风(方式)理论的主要观点。40.了解豪斯的“道路-目标”及费德勒德权变模型。41.掌握组织概念(传统组织观及现代组织观)。42.掌握组织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43.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及其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2.技术与环境)44.了解学校组织的管理结构与职权结构。
45.一般了解不同组织理论和模型的主要观点(古典的、新古典的及现代的组织理论)。
三、考试试卷题型:
3.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三
考试题型:判断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00分钟,闭卷。
第一章 绪论
信息是什么?
第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信息就是一组具有意义的事实或数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和认识后的再现
物质,能量,信息 运动变化产生信息
信息是不确定性、概率性、熵、认识论、决策依据、客观存在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依附性、可识别性、可转换性、可存贮性、可转换性、共享性、可再生性、知识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信息的载体:
1、表意型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形体、表情等
2、无形的承载型物质载体,如声波、电磁波、网络等
3、有形的承载型物质载体,如甲骨、简牍、纸张、磁带、光盘等
信息的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信息的类型:
1、按信息产生的来源进行分类: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2、按信息的性质分类:语法信息、语意信息、语用信息
3、按信息产生的先后及其加工深度分类: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4、按信息产生或针对的时间来分:,历史信息、现实信息、未来信息
5、按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动态信息、静态信息
6、按人对信息的感知方式分类: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7、其它方式分类
卫生信息管理学的相关概念:
1、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se):信息资源狭义上仅指信息内容本身,但广义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2、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不统一,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等
3、卫生信息管理学的定义:卫生信息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信息管理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其学科基础是医药卫生,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
卫生信息是整个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信息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专业性和专用性;
2、公益性;
3、不对称性
医疗健康大数据(了解):医疗健康大数据涵盖人类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医疗健康大数据除了呈现大数据四V特性,外还具有长期保存性、不完整性、时间性等特征。
大健康(了解):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十三五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的123456指的是:(上课强调要掌握的)1个大数据中心;2个融合:云大物移技术的融合及技术与应用的融合;
3个转变:由技术驱动向需求引领转变,由系统平台向集成平台转变,由传统医疗向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转变;4项原则: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模式创新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与规范并重,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5项重点:平台、标准、安全、法律法规、人才;6大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给、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我国卫生信息化的未来:卫生信息化发展路径:电子化(电脑化)、网络化(联网、通讯、手机、远程)、信息化(统计、分析、决策、挖掘、利用),智能化(智能决策、物联网)
思考题:
1、卫生信息技术有哪些?
①计算机技术:纳米微电子技术、CPU多核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
②网络技术:Pv6核心路由器、物联网、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网)③数据库技术:云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C/S数据库系统
④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⑤虚拟现实技术:医学图像可视化、医学图像分割、动态模型、虚拟人体 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通信技术、智智能计算机技术(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动文摘、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
2、卫生信息系统有哪些?
①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疫情和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②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 ③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远程医疗系统、药事管理信息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 ④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3、卫生信息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①卫生信息收集与组织、标准:收集方法,收集技术,组织模式。卫生标准类型、数据库技术 ②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交流模式、传播交流技术
③卫生信信息分析与决策利用:传统统计、多元统计、现代智智能统计、卫生管理运筹学、卫生决策支持系统 ④卫生信息服务与评价利用:文献检索、卫生信息咨询服务、卫生信息网络服务、评价方法
⑤卫生信息保障:卫生信息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伦理保障、其他保障
第二章 卫生信息采集与组织
卫生信息源的内涵:信息采集是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活动,这些获取的信息来源被称为信息源,即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采集的原则:目的性、价值性、系统性、及时性、科学性
信息采集技术:自动采集技术、网络信息采集工具、统一信息采集平台
思考题:(老师PPT)
1、卫生信息如何采集?
2、卫生信息如何组织?
3、卫生信息标准有哪些?
4、卫生信息收集与计算机技术如何结合?
5、五卫生信息组织语句数据库技术如何结合?
第三章卫生信息交流
卫生信息交流的基本要素:
①信源{ Source,S)指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也称信信息的传递者和发送者。不是信息传递的中继站,如图书馆等。
②信道(channel,C)也称媒介(medium,M),传递卫生信息的中介或通道,如图书馆、邮政、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系统等
③信宿(recelver,R):指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是信息传递者或发送者的作用对象,SR双向回流可以转换。④信息(informatior,1):传播交流的实质内容
⑤符号(sign.S):卫生信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如语言、文字、数字、信物、旗语、计算机语言、手势、表情等
⑥反馈(feedback,F):反应或回应,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选择、识别和接受能动性的具体体现。⑦环境(environment,E):也称为噪声,指影响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外在因素,卫生信息交流的经典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申农-弗农模式
3、施拉姆模式
4、门泽尔-米哈伊诺夫模式
5、马莱兹克模式
卫生信息交流的专业模式:
①牛场大藏津田良成的典型标本模式 ②穆尔的医患信息交流模式 ③贝梅尔-穆森的诊疗循环模式 ④基于证据的诊疗决策模式
卫生信息交流的网络模式:
①网络信息交流流的一般模式: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②网络学术信息交流模式
第四章 卫生信息分析
卫生信息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动态数据分析
2、数据关联分析
3、数据分类与聚合
4、时间序列分析法
常用的卫生决策方法:(老师的ppt)
1、判断分析决策法
2、人工神经网络法
3、AHP层次分析法
4、循证卫生决策法
卫生信息分析的应用:
1、症状监测;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五章 卫生信息需求与服务
信息用户的类型:(考个选择题)
1、按用户研究的目的划分:核心用户、一般用户、借阅用户、咨询用户、中介用户、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
2、按用户所需信息的话特征划分:文献信息用户、语言信息用户、电子信息用户、技术信息用户、生产信息用户、贸易信息用户、战术信息用户、战略信息用户
3、按用户的自然属性划分:初级用户、中级用户、高级用户、老年用户、中年用户、青年用户、少年用户、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用户。
4、按用户的实践活动划分: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自然科学用户、社会科学用户
卫生信息网络服务的类型:
1、信息检索服务
2、信息流通服务
3、信息咨询服务
4、资源建设与导航服务
5、用户培训服务
信息需求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来自老师的ppt)
1、穆斯定律
2、齐普夫最小努力原则
3、马太效应
4、罗宾汉效应
5、信息吸收极限定律
典型卫生信息网络服务方式:
1、搜索引擎服务:谷歌、百度
2、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即时通信、视频会议、在线信息互送(微信、QQ)
3、门户网站:腾讯、新浪、网易、搜狐
4、信息推送服务:RSS
5、社交网络:SNS网站,Facebook、微信
6、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用户健康信息咨询
思考题:
1、卫生信息需求有哪些?
2、卫生信息服务有哪些? 讨论题
1、头脑风暴,卫生信息服务与创业
2、辩论,开放期刊免费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第六章 卫生信息技术
卫生信息的种类:计算机PC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
卫生信息系统技术:卫生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括:(老师PPT,上课提到可能选择题)
1、PC技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软件包括应用软件,word、excel、ppt和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程序管理
2、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网站设计;局域网、广域网;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及展望
3、数据库技术:excel、Access、Epidate、VF、SQL、Orical
4、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draw和CAI:几何画板、Powerpoint、Athorware、Chemwindow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上课提到可能选择题)
网络硬件和软件(来自老师的ppt,上课提到可能选择题)
网络硬件:计算机、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网关、中继器、Modem等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认证拔号软件、浏览器、驱动程序等 LAN的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 WAN的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生命周期法;
2、快速原型法
卫生信息系统应用:
1、移动医疗信息系统;
2、医学专家系统 第七章 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
第八章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思考题:
一、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根据老师PPT)
思路:依照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对于公卫卫生信息化建设来说,健康档案案是核心,区域平台是支撑,信息标准是基础,业务系统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保障健康档案“数出有源”的前提条件。
1、“打好三个基础”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信息标准、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2、“建好三级平台”是指:纵向到底一五级网络、三级平台:一是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建好地(市)、省、国家。二是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立连接乡镇、县区、地市、省、国家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横向到边一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连接各部门。
3、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是指:“人人拥有医疗保险”,即整合各种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即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普及基本医疗服务”,即完善社区与医疗临床信息系统;“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即完善药品器械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加强医疗卫生监督”,即完善卫生监督信息系统;“整合卫生管理平台”,即完善医药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 ①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②疫情和突发事件监测信息系统 ③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④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⑤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⑥其他功能
三、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
1、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
2、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
3、儿童健康体检信息系统
4、体弱儿童管理信息系统
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6、婚前保健服务信息系统
7、孕产期保健与高危管理信息系统
8、妇女病普查服务信息系统
9、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
10、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信息系统
11、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系统
12、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电子健康档案的概念: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她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生命为主线,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也是一个连续,综合,个体化的健康信息记录的资料库
电子健康档案组成:
第十章 医院信息系统(掌握英文缩写,可能直接出名词解释)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概念: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的管理以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组成:
1、数字化收费收费挂号
2、数字化诊疗
3、数字化护理
4、数字化医技管理
5、数字化药物管理
6、电子病历管理
7、远程医疗
8、数字化手术麻醉
9、数字化体检管理
10、数字化医疗监督
11、数字化后勤管理
12、数字化惠民服务
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概念: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建立的用于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的信息系统,其作用是帮助医护人员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电子病历系统(EMRS)的概念: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门诊、住院病人(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以及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的特点:
1、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实现病例标准化
2、传输速度快
3、共享性好
4、储存容量大
5、使用方便
6、成本低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第十一章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三网合一
第十二章 其他卫生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简称E-government,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政府转变创新行动,政府通过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面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
电子政务的子系统:
1、知识管理系统
2、内部办公平台
3、协同办公务平台
4、门户系统
卫生电子政务:卫生电子政务(health E-government)是卫生行政组织在其公共管理和对外服务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部门组织机构和行政流程的优化重组,建立高效、廉洁、公平、便民的卫生行政运行模式,提升卫生行政部门的效率和效能。
其他卫生信息系统:药品管理目录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文献管理系统
讨论题: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应包含哪些硬件、软件、功能、信息技术?
第十三章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
第十四章 卫生信息工作保障体系
4.2022年小学生寒假期末评语 篇四
2. 在父母眼里你是一个自觉懂事的好孩子;在同学眼里你是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成绩优秀的同学;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位做事认真,有责任心的好学生。老师希望你能积极地融入集体,快乐地在学校里生活,在紧张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 你是一个品行兼优的好孩子,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学习认真主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思维开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处事还是不够大胆主动,果断自信。愿来年能看到一个新的你!
4. “摄象机”只具记录功能,而老师除了具有“摄象机”般的双眼外,还有一个“分析”功能强大的大脑,对你也做过全面分析,结论是:聪明好学的你其他方面都好,就是缺乏持之以恒和勤奋进取的精神。老师希望你拥有它们并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含义!
5. 从你那忽闪的不太大的眼睛看,你也是一个要好的孩子。上学不迟到,友爱同学。但由于基础差,成绩不理想。希望你上课听讲再认真一些,作业完成得再好一些。努力从今天开始,成功从“零”开始。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吧?
6. 你是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是你的美德。你的成绩一般,学习上需要多努力,愿你在平时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令大家满意的成绩!
7. 你忽闪着一双聪颖、智慧的眼睛,全部同学都默默地把你作为榜样。你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诚恳。老师想,如果你能主动与同学们交往,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更加完美!愿你不断锤炼自己,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 你是一个聪明、活泼、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课堂上有你响亮清脆的回答,课后有你关心集体的身影。作为一个体育委员,你非常尽责。记得那次队列训练吗?尽管没能获得名次,但老师知道你们努力了。送你一句话“奋斗未必成功,但成功肯定属于奋斗者”,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
9. 作为班长,你从来没有号令群雄的架势,却博得大家的全力支持,真是“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班上的领头雁,老师的好助手,老师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你在各方面都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那样,同学们会更加佩服你,老师会更加信任你!
10. 你是一个顽皮好动的小男孩,上课时,很难做到静心地坐在那里听讲;课间,你“生龙活虎”,喜动“干戈”。其实,你挺能干,也挺可爱的。如果你能把你的聪明用在学习上,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有错及时改正,相信你会进步的!
11. 你言语不多,总是笑嘻嘻的。学习上你也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印象;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字迹清楚;老师希望你今后能大胆发言,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充分挖掘潜力,勤学好问,给自己多创造一些机会,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
5.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五
一、选择题
1.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生理变化()
①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 ②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③使我们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④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激烈变化的时期,为愉快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
①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坦然接受这些变化 ②尽量少跟他人接触,以免暴露缺点 ③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④避开父母、老师,和同龄人探讨问题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下图情形分别反映了中学生的哪些心理现象()
我的秘密
独立
①不喜欢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 ②依赖心理
③好奇心理 ④“成人意识”增强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时常迷茫烦恼,有时甚至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现在请你静心思考,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变也会造成心理上的波动
②正确看待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坚持正确的男女同学交往原则 ③青春期要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求助他人、培养兴趣等方式来调控心理矛盾 ④青春期的我们已经完全独立,不再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也在发生巨变。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为此,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关注我们的身体之外还要()
①发展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②培养我们的批判精神 ③开发我们的创造创新潜能 ④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典故或做法体现青春的创造的是()
①司马光砸缸 ②自编自演节目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 ③妈妈过去把日记写在本子上,我却把日记和心事写进电脑里 ④经常做好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某中学组织同学外出野餐。第一天,老师让男女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第二天,老师让男女同学合席而餐,则出现了另一番情景: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范。这正是心理学所谓的“异性效应”。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男生和女生在性格上是有差异的B.与异性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
C.与异性交往使我们受到约束,不自由
D.与异性交往可以增强自己的性别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8.明明和芳芳是同桌,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相互推荐学习资料和书籍,使双方的成绩进步很快,芳芳原来沉默寡言的性格也变得豁达开朗了。这说明()
①男女同学各自拥有自己的性别优势 ②男女同学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共同进步 ③男女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④男女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唯一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青涩的少年时光,同学之间的感情纯洁而美好,偶尔,也会遇到来自异性同学特别的关爱和问询。此时的你,可以选择的回复有()
①我不想让小船过早地搁浅,请收回你炽热的目光 ②失去我,你不等于失去一切,请原谅我的沉默不语
③请把我连同你青春的心事,尘封在那记忆的深处 ④载不动的是你的款款深情,从此以后你我是路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下列对爱情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
B.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
C.爱情不需要物质基础
D.爱情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11、七年级同学小林,每天睡前都要静思5分钟。这表明,他能够通过
来端正自己的行为。()
A.自我观察
B.自我反省
C.相互比较
D.学会咨询
12、托尔斯泰青年时期曾经有一段放浪形骸的经历:赌博、借债、鬼混,后来,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完全丧失了一个人的尊严,于是,他深刻地反省,找出自己的性格弱点,并自我磨炼,终于成为一代文豪,这说明()
A.自强的人勇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C.战胜性格弱点是自强的唯一途径
D.改变性格才能获得成功
13、某学校举行学生“告别小皇帝,争做家庭小能手”厨艺展示大赛,小选手们自己动手采买、清洗、摘切、烹饪,做出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这一活动的举办()
A.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立自强、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B.使青少年对父母更加依赖
C.使青少年更加独立,不需要任何人帮助
D.使青少年承担所有的社会责任
14、李珊同学,是某校七年级(5)班班长。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大家的知心朋友;她认真学习、勇于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竞选班长时,李珊向全班同学保证:“担任班长,我能行”。这是她()的表现。
A.自负
B.自强
C.自夸
D.自信
15、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5亿人,手机已成为青少年上网方式的首选。但青少年在利用手机网络拓宽视野、与人交往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纷繁复杂、网友真假难辨的困扰。青少年在使用手机网络时,应做到()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追求各种情趣,谨防上当受骗
C.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交友
D.汲取有益信息,提高辨别能力
16、不良诱惑是可以战胜的。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拒绝不良诱惑。下列初中生的行为正确的是()
A.小仲通宵达旦上网聊天
B.小涂和陌生人去酒吧酗酒
C.小果利用休闲时间在家练毛笔字
D.小明中考作弊
17、“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下面格言和这首英格兰民谣蕴含道理相同的是()
①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众人拾柴火焰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青春的心就如一块田地,如果你不在上面种花朵,那里就会长满杂草。”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青春的美丽需要我们辛勤地耕耘才能获得
B.青春的幸福是伴随着青春自然而来的,不需要我们的付出
C.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丽的D.长满杂草的青春也同样美丽
19.年轻人面对艰难困苦,不要轻言放弃,要自信自强,坚持到最后。就像大地里的一颗种子,要努力地生根、发芽、长叶……总会有所收获。对自信自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④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青春有格,这里的“格”主要指的是()
①见贤思齐 ②行己有耻 ③独善其身 ④止于至善
21.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B.“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D.“止于至善”只要求“独善其身”,不要求“兼济天下”
22.“世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才是最美的服装。”这句话说明()
A.注重外表的人都能够知耻
B.知廉耻、懂荣辱能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C.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优雅
D.知耻与注重外表是对立的二、非选择题
23、七年级(1)班班主任王老师收到班上一位女同学的信,信中说:“我与班上的一位男生很谈得来。他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进步很快。我从来没有得到这样可贵的帮助,所以我很佩服他,课间经常和他讨论问题,相互借阅书籍,彼此收获都很大。没想到却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误解,家长知道后也横加干涉,不允许我们交往。为此,我痛苦极了。我们真的错了吗?”
(1)如果你是王老师,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
(2)如果你是这个班上的同学,会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两位异性同学间的交往?
(3)如果你是这位女同学,是否会因此断绝和那位男同学的交往?你会怎样做?
24.小林因为交友不慎,被一帮贪玩的同学影响了学习。当父亲看到他的考试成绩后,紧皱着眉头,大口大口抽烟。父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但小林能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父亲的伤心和失望。正是这种眼神促使小林改变自己,又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使小林改变自己?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小林是如何改变自己的?
答案
1-5CBDBB
6-10ACABC
11-15BAADD
16-20CAAAD
21-22DB23、(1)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给这位女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在班上开展以男女同学的友谊为主题的班会,使大家认识到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并建立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是符合这一年龄段身心发展特征的。男女同学之间建立友谊,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对于自身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同学们在交往时要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慎重对待,理智处理青春期的情感。还要使大家认识到对他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做法是错误的。
(2)如果我是这个班上的同学,我认为这两位异性同学的交往是正常的。我会坦然地以平常心态来对待,不造谣生事,并且我也会以恰当的方式和异性同学进行交往。
(3)提示:可以选择不同答案,只要能答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23、(1)父亲的眼神使小林有了知耻之心,知道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促使自己做出改变。
6.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六
针对本班学生专业分流后的学习成绩水平比较集中,学生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节俭,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从入学伊始,就提出了团结,互助,共进,共勉的班风口号。针对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形成谈话督促长效机制。
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班委成员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信息搜集工作,各种重要通知发放工作,督促同学配合学校管理。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0_年9月份开学伊始,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团结了班级同学。与此同时,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同学们之间的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
利用多种机会与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通过经常下寝室,进课堂等方法,深入了解每一位同学,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中学习拔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其工作和学习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可;对于对专业没有兴趣的,打算换专业的学生,耐心疏导,讲明道理,帮助他认识到认真学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7.期末复习题——《土木工程材料》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增大材料的孔隙率,那么其抗冻性能将()。
A.不变
B.提高
C.降低
D.不一定
2.孔隙率增大,材料的()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3.以下四种材料中属于憎水材料的是()。
A.花岗岩
B.钢材
C.石油沥青
D.混凝土
4.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吸声作用且吸声系数不小于()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B.C.D.0.4
5.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A.塑性
B.弹性
C.冲击韧性
D.硬度
6.选择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材料时,要选择以下()。
A.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
B.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
C.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
D.具有良好硬度的材料
7.两只钢种,假设甲钢=乙钢,那么甲钢的塑性()乙钢的塑性。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确定
8.下面四种岩石中,耐火性最差的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9.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比拟高的是()。
A.B.C.D.10.水泥安定性是指()。
A.温度变化时,胀缩能力的大小
B.冰冻时,抗冻能力的大小
C.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
D.拌和物中保水能力的大小
11.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28d水化热最大的是()。
A.B.C.D.12.坍落度所表示的混凝土的性质为()。
A.强度
B.粘聚性
C.保水性
D.流动性
13.为配制高强混凝土,参加以下()外加剂为宜。
A.早强剂
B.减水剂
C.缓凝剂
D.速凝剂
14.理论上,木材强度最高的是()。
A.顺纹抗拉强度
B.顺纹抗压强度
C.横纹抗压强度
D.横纹抗拉强度
15.按热性能分,以下()属于热塑性树脂。
A.聚氯乙烯
B.聚丙稀
C.聚酯
D.聚氯乙烯+聚丙稀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性质中属于根本物理性质的有()。
A.硬度
B.耐蚀性
C.密度
D.耐水性
2.材料在吸水后,将使材料的()性能增强。
A.耐久性
B.密度
C.表观密度
D.导热系数
3.从组成上看,()导热系数最大,()导热系数最小。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材料
D.不一定
4.钢的化学成分除铁﹑碳外,还含有其它元素,以下元素中()属于有害杂质。
A.磷
B.锰
C.硫
D.氧
5.反映钢材工艺性能的指标包括()。
A.抗拉强度
B.冷弯强度
C.焊接性能
D.硬度
6.石膏制品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其原因是()。
A.火灾时二水硫酸钙脱水,外表形成水膜
B.石膏吸水率大
C.石膏制品孔隙率大
D.石膏制品导热率低
7.鉴别过火砖和欠火砖的常用方法是()。
A.根据砖的强度
B.根据砖的颜色深浅
C.根据砖的外形尺寸
D.根据砖的打击声音
8.花岗岩具有以下()特点。
A.耐磨性好
B.耐久性高
C.耐酸性好
D.耐火性好
9.利用煤矸石和粉媒灰等工业废渣烧砖,可以()。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大片良田粘土
C.节省大量燃料煤
D.大幅提高产量
10.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如下()特性。
A.强度增长快,并能持续长期增长,故宜用于抢修工程
B.水化热高,且集中在早期放出
C.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D.抗硫酸盐腐蚀的能力强
11.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2.以下()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A.抗渗性
B.抗冻性
C.抗腐蚀性
D.和易性
13.木材含水率变化对()两种强度影响较大。
A.顺纹抗压强度
B.顺纹抗拉强度
C.抗弯强度
D.顺纹抗剪强度
14.在下面4中塑料中,常用来制作建筑用给排水管及卫生洁具的塑料是()。
A.聚氯乙烯〔PVC〕
B.聚乙烯〔PE〕
C.聚丙烯〔PP〕
D.聚苯乙烯〔PS〕
1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有()。
A.软化点
B.流值
C.空隙率
D.稳定度
三、判断题
1.导热系数愈小,那么材料的绝热性能愈好。
()
2.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其密度都大于其体积密度。
()
3.含粗大孔隙的材料,吸水率较低。
()
4.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
5.屈强比愈小,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愈大,结构的平安性愈高。
()
6.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到达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
7.承受冲击与振动荷载作用的结构需选择脆性材料。
()
8.钢材是各向异性材料。
()
9.钢材的韧性随温度降低而下降。
()
10.所有钢材都会出现屈服现象。
()
11.碳素钢中含碳量越高,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
12.大理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
()
13.大理石宜用于室外装饰。
()
14.欠火石灰与过火石灰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
()
15.红砖在氧化气氛中烧得,青砖在复原气氛中烧得。
()
16.两种砂子的级配相同,那么二者的细度模数也一定相同。
()
17.两种砂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也一定相同。
()
18.石膏浆体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实际上是碳化作用。
()
19.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
20.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
2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可以降级使用。
()
22.水泥的凝结时间不合格,可以降级使用。
()
23.硅酸盐水泥抗冻性好,因此其特别适用于冬季施工。
()
24.对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水量。
()
25.木材的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
()
26.真菌在木材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具备适当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条件。
()
27.软化点小的沥青,其抗老化较好。
()
28.有机玻璃是将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玻璃复合得到得材料。
()
29.塑料的特点是刚度差,容易变形。
()
30.夏季高温时的抗剪强度缺乏和冬季低温时的抗变形能力过差,是引起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产生破坏的重要原因。
()
四、问答题
1.材料的密度、表现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之间有何关系?
2.简述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3.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保温性?
4.试从建筑石膏的主要特性分析其用途。
5.矿渣水泥,普通水泥及快硬硅酸盐水泥中石膏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或凝结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入的适量石膏不会引起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而硅酸盐水泥石处在硫酸盐溶液中时那么会造成腐蚀?
8.什么是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响?对混凝土有什么危害?
9.对普通砼的要求有哪些?
10.什么是砼的和易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11.什么是混凝土的恒用水量法那么?
12.改善砼粘聚性、保水性的措施有哪些?
13.什么是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14.普通水泥混凝土为什么有着广泛的应用?
15.试述普通混凝土四种组成材料的作用。
16.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晶体组织与其性能间的关系。
17.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有哪些?规律怎样?
18.石膏制品有哪些特点?
19.石灰具有哪些特点?
20.生产水泥时掺石膏的目的是什么?其掺量大小受何因素影响?
21.简述混凝土中掺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果.22.影响混凝土强度测试值的因素。
五、计算题
1.质量为3.4kg,容积为10L的容量筒装满绝干石子后的总质量为18.4kg。假设向筒内注入水,待石子吸水饱和后,为注满此筒功注入水4.27kg。将上述吸水饱和的石子擦干外表后称得总质量为18.6kg〔含筒重〕。求该石子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开口孔隙率。
2.某岩石在气干、绝干、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2
MPa、178
MPa、168
MPa。该岩石可否用于水下工程。
3.现有一批砂样欲配制水泥混凝土,经筛分试验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级配的三个参数、找出级配要求范围,并评定该砂的工程适应性。
筛孔尺寸〔〕
筛底
存留量〔〕
130
120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率〔〕
级配范围要求〔〕
10090
10075
9050
5930
308
_
4.某工程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要求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该施工单位无任何历史统计资料〔〕。〔15分〕
〔1〕假设水泥品种为,实测其强度为,粗骨料为碎石。请初步确定混凝土水灰比。
8.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C)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
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
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
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
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
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
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
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C)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
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C)
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
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
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
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
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
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
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
A.立法技术水平 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
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
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 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
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
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
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
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
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
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
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
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
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
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
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
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
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
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
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
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
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
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
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
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
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
C.法律是一
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
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
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
成文法。
2、法学产生的前提之一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职业 法学家集团。
3、每一法律规范由和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4、法的要素包括
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部分。
5、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
肯定性 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6、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
规范性 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
7、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
氏族。
8、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制定了两个具有宪法性的法律,即1689年的《
权利法案
》和1700年的《王位继承法》
10.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11.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
法律后果 两个部分构成。
12、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和
概念 三个部分。
13、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
授权性 规则、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14、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
否定性 法律后果。
15、原始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是
习惯。
16、法国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的立法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法典是《
法国民法典
》
17、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
非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效力。
18、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
社会主义法。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制定了两个具有宪法性的法律,即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0年的《
王位继承法
》。
20.人民民主专政 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
21.根据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划分为
成文法 和习惯法两个部分构成。
22、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
确定性 规则、委托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23、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规范性作用和
社会 作用之分。
24、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 和社会主义法。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普通法和
衡平法。
26、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理论法学
和应用法学。
27、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人是
亚里士多德。
28、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
法律行为。
29、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
自然法
学派。
30.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
渊源。
31.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亚里士多德。
32、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国家检察机关。
33、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叫做
法学体系。
34、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是
民法(或大陆)
法系。
3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 的平等。
36、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制定和
认可。
37、法学产生的条件之一是
立法
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
38、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命令性规则和
禁止性 规则。
39、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
普通法 和衡平法。
40.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1.狭义的法律是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的。
42、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古罗马(法)。
43、根据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实体法和
程序法。
44、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叫做
立法体制。
4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
法制(或法治)
经济。
46、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目标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7、“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古代思想家
孟子
提出的。
48、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
准用性 规则。
49、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 和概念三个部分。
50.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物质生活条件。
5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
法学。
52、法律推理中的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
类比
推理。
53、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通常讲的“
法制国家
”改为“法治国家”。
54、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命令性 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55、我国法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遵循的准则之一是“
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
56、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
应用法学。
57、罗马法学家
乌尔比安
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
58、“法治”是与“
人治
”对称的。
59、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和
行政处分
三种方式。
60.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 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四、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法的连续性:同一个政权制定的新法与旧法之间在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方面应保持一定的继承关系或一定的连贯性。
3、法的渊源
: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是法的一种形式。
4、法律实效: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5、立法体制: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
6.法律意识: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7、法的稳定性:法在颁布生效以后,它的效力要维持适当的时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8、立法程序: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和步骤。
9、军事法规: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法的执行: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法的制定: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12、习惯法:国家虽认可其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合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13、权利: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14、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15.法律汇编: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16、地方性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7、法律清理: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18、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19、学理解释:一般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多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
20.立法技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治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的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
21.制定法: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22、法律编纂: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新新的规范,修改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法典。
23、义务: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的人,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24、司法解释: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25.法律制裁: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6.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组织条例和单行条例。
27、部门法: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8、法定解释: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29、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
30.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
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
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答: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
答、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
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
答、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
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
答、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
答: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
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
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
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
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答: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答: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
17.法的适用的特点
答: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
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由五个构成因素:
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1分)
2、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1分)
3、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1分)
4、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1分)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1分)
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答: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分)
分类:物、精神财富和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3分)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答:1、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确认(1.5分)
2、科技活动引起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1.5分)
3、参加国际科技经济的竞争与合作需要法律的保障(1.5分)
4、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可能造成的社会危机需要法律加以防治(1.5分)
21.法的执行的特点
答:1、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法的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5分)
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4、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1.5分)
22、立法的特征
答:1、是一项国家机关的活动,是同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活动(1.5分)
2、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专门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1.5分)
3、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1.5分)
4、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1.5分)
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答:1、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1分)
立法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分)
立法应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1分)
2、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1分)
法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保障其顺利实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1分)法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答: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
30、法的价值的特征
答:法的价值的特征: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论述题
1、论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答: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
2、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答: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
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法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
4、如何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
答: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
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
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
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
总体印象(1分)
5、阶级社会的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论述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差别
答、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
7、法律效果与法律实效的概念及联系与区别
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
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
8、部门法的概念和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
9、论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
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
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如何实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
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
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论述影响法律实施的各种因素
答: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
12、论述我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区别
答: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
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
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
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
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
13、论述当代中国法的形式
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
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
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
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
国际条约。(2分)
其他法的形式。
14、试论西方法学或法理学的历史发展道路
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
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
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
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
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行走在广州街头,突然被派出所收容,20日在广州市收容救急站被殴打致死。其被收容依据的法规是1982年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该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影响经济发展为由,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运用法的价值(选择)理论,结合孙志刚案对该行政法规的合理性进行法理分析。
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
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
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
【2022年学校管理期末复习材料】推荐阅读:
2022年学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材料11-07
2022-10月份学校工作汇报材料08-15
2022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09-12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要点 (更新)07-25
工程管理期末考试 复习(单选)09-13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判断题09-22
2022年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方案06-16
2022年学校财务处年终工作总结08-28
2022年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09-17
2022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