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2024-10-13

星光灿烂教学设计(精选8篇)

1.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篇一

关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星光灿烂》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星光灿烂》一课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喜欢上美术课,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

《星光灿烂》一课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喜欢上美术课,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喜欢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对于学习折纸有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于凸折线和凹折线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制作纸浮雕“星”还是有一点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本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引导观察法。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本节课我们总体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方法——掌握规律——创造表现——评价迁移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我们首先设计了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星空,尽情感受星空的美丽。使学生产生创作愿望后,同时出示课题、示范作品,介绍浮雕这一知识点,激发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兴趣。

(二)发现方法

接着我们设计了发现方法这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们先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识图,进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尝试折叠纸浮雕的方法。再请出小老师演示折叠的方法,进行交流,发现凸折和凹折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规律

基本的折叠方法学会后,其余的星星造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因此,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示范作品以摘星星的方式发到各个小组,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这个规律。并对照折纸图介绍自己发现的变化方法。

(四)创造表现

这时每个学生手中至少都有一件完成的作品了。因为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创造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创造表现的环节中,我们不强求制作出与书中方法不同的星星,但是要以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在折叠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设计,制作出一个折叠浮雕星星。

(五)评价迁移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课标也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因此,在评价迁移环节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内交流评价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选出小组中制作巧妙、精美的作品展示到集体的星空中。

总之,本节课力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掌握折叠的方法和技巧,体验美术课的快乐。

2.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篇二

1. 跟祖父学诗

萧红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 全凭口头传诵, 祖父念一句, 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 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 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 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 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 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 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 我略微笑了一会功夫, 过不了多久, 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 母亲吓唬我, 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 你这不叫念诗, 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 若不让我叫, 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 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 我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 换一个不好, 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 我很喜欢, 我一念到第二句, “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 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 实在是好, 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 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 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 越念越有趣味。

还当客人来了, 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 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 只是点头说好。

后来读新诗, 一定要先讲的, 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 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 说是两个鸟, 于是不喜欢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第3章, 标题为编者张祖庆老师所加。)

2.《时来运转》作者高尔泰。

3.《捉蟋蟀》作者沈从文。 (第2、3篇选文的内容简介见“选文缘由”)

选文缘由

义务教育课标版第10册第2单元, 是童年主题的文本。这单元课文, 选文精彩, 童趣盎然, 深受儿童喜爱。叙写儿童生活的文本, 往往契合童年的精神, 最能引发儿童的共鸣。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先生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 将“顽童”文学作品, 列为其中一大母题, 是深有道理的。因此, 这样的文字赢得儿童喜爱, 就顺理成章。

这几年, 我在日常教学中, 尝试实践“基于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亦即不打乱教材编排, 根据单元的主题, 选择合适的文本, 进行群文阅读。这样的阅读实践, 较好地处理了教材文本和拓展文本的关系。因此, 在备这一单元课文的时候, 我有意识地寻找合适的“童年母题”文本, 用以群文阅读。

近年来,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 不时见诸报端。确实, 让儿童接触更多第一流的经典文本, 在第一流的文字中浸泡, 是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一项修炼。既然要选择与“童年母题”相关的经典文本, 就要从名家作品中去寻找。恰好, 我编过《小学生萧红读本》, 读本里就有大量“童年母题”文本。于是, 《跟祖父学诗》就成了首选。后来, 陆续在张学青老师编的《小学生沈从文读本》、高尔泰先生的散文集《寻找家园》中, 找到了《捉蟋蟀》《时来运转》这两个精彩文本, 于是, 群文组合完毕。

《跟祖父学诗》主要讲作者跟祖父学诗, 祖父教我念诗, 我就大声地喊, 祖父也不会骂我。《时来运转》主要讲作者小时候原本不太喜欢学课本里的东西, 常常逃学到后山读课外书, 后来来了一位新的教导主任, 他倡导学生读课外书, “我”就时来运转。《捉蟋蟀》主要讲“我”捉了两只蟋蟀, 很兴奋, 跑到木匠那里斗蟋蟀。每次, “我”都输给了老木匠, 但乐此不疲。

三篇文字, 语言清新幽默, 童趣烂漫, 情感真挚, 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田野芬芳, 是儿童学习如何描写童年生活的精彩范本。同时, 不同时代的作家, 童年生活各具特色, 又是对孩子们进行比较式群文阅读的好文本。

至于这三个文本如何呈现, 群文阅读如何与传统的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的模式区别开来, 读者可以从课堂实录和李祖文老师的点评中窥见一斑。限于篇幅, 此处不再赘述。

课例呈现

板块一:我选择我喜欢

师:今天这节课, 我们尝试着一节课阅读四篇文章。预习的时候大家拿到了这三篇文章———

幻灯出示:

师:这三篇文章, 你最喜欢哪一篇?

生:我最喜欢的是《跟祖父学诗》, 因为《跟祖父学诗》里面的一句话非常能体现萧红的可爱。

生:我喜欢《时来运转》, 因为这个题目很新颖, 很吸引我, 我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时来运转的。

生:我喜欢高尔泰的《时来运转》, 因为我和高尔泰一样喜欢看书。

生:我喜欢《捉蟋蟀》, 因为我也喜欢捉蟋蟀, 我要看看作者是怎么捉的。

师:喜欢一篇文章的理由可以是多样的:或许喜欢作者, 或许题目吸引人, 或许里面内容跟你的生活经验有关, 或许就因为好玩。

师:这节课, 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自己喜欢的文章——— (出示重读小贴士)

1. 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在最有意思的地方简单批注。

3. 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个问号。

(选择相同文章的学生, 就近组成新的学习小组———学生静静地默读, 读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正在重读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渗透:把握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 想想主要人物有谁, 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再用自己的话串起来, 就能说清写人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说来听听, 分享快乐

师:下面, 就让我们聊聊这三篇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出示:

(一) 分享《跟祖父学诗》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 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 说是两个鸟, 于是不喜欢了。”读了这几句话, 我感觉到作者的幼稚。

师:你为什么从中读出了她的幼稚呢?

生:因为作者误将会飞的黄鹂当作可以吃的黄梨了, 真好玩。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关注到了?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她很幼稚、可爱, 只有鸟可以鸣叫的, 黄梨是不可以鸣叫的, 但她还是把“黄鹂”当成了“黄梨”。

师:嗯, 小孩子老想着吃。你上来, 我跟你一起表演一下。我们看着屏幕表演。 (问被叫上来的学生) 你觉得我应该当什么?

生:你来当黄鹂鸟。 (众笑)

师:就叫我来演只鸟啊? (生笑)

生:你来当祖父, 我来当萧红。

师: (老师扶着生的肩膀) 孙女儿, 我们一起来念诗吧: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大声)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声)

师 (问全班) :她这样念, 对不对?

生 (群体) :不对, 应该喊出来的。因为文章里面说我是“扯着嗓子喊”。

师:孙女, 我们来念诗吧: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大声)

生 (大声喊) :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喊的时候要脑袋朝上。“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 (脑袋朝上大声喊) :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 (扯着嗓子喊) :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 (扯着嗓子喊) :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孙女儿, 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黄梨很好吃。

师:哎哟, 傻丫头, 这是会飞的“黄鹂”, 不是吃的“黄梨”, 你还喜欢吗?

生:不喜欢了 (观众笑) 。

师:你可真贪吃啊!你看, 黄鹂正停在树上叫呢。 (师口技, 学黄鹂鸟叫;师生鼓掌, 大笑。)

师:你看, 这样一读一表演, 我们就读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有些课文啊, 演一演, 就觉得更有意思了。继续交流。

生:“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 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我觉得这里很好笑。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我来当祖父, 你们来当萧红。“重重叠叠上楼台———”

生:重重叠叠上楼台。

师:嗓子最大的都是萧红。再来:重重叠叠上楼台———

生:重重叠叠上楼台 (大声喊)

师:几度呼童扫不开。

生: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啥?我没有听清。

生: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我有点耳背, 没有听清楚, 你再读。

生: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哟!隔壁大伯来啦, 闺女, 你给大伯背一下诗。

生:重重叠叠上楼台……

师:背得好, 背得好!

生齐:重重叠叠上楼台……

师:同学们, 你看, 这文字中的天真烂漫, 童真童趣, 跃然纸上, 多么有意思啊!这就是文章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文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地方?

(师生围绕着“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这个问题, 展开对话, 理解祖父的慈爱与宽容。讨论过程略。)

师:是的, 祖父就是以培养“我”的学习兴趣为主, 怎么有兴趣怎么来。祖父就这样, 以玩的方式, 把一颗颗文学的种子埋到了萧红的心里。

(二) 分享《时来运转》

师:接下来, 我们分享《时来运转》。哪位同学来说说?三个同学一起上来当小老师, 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 (老师坐在下面当学生) 我和同学们坐在下面认真听, 可以有争论, 可以有补充。 (对其中一位学生) 你当主持人怎么样?老师给你们当助教。

生1:我觉得“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非常好玩。

师:为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说读书的时候不要死板地读。

师:不要只读什么书?

生1:不要只读课本, 要读更多的课本以外的书。

生2:“我一个学期看了多少课外书, 乖乖, 还有数字。我努力克制自己, 别让嘴巴嘻开来, 嘻开来就会咧到耳朵跟前, 那多不雅。”这句话, 很幽默。我喜欢。

生3:他希望他能像隐身人一样, 无形无影。因为他觉得, 这才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

师:写出了他那种羞愧又希望自由自在看书的心情。我看见你把鸟窝里看书的那一段也画出来了 (对生2说) , 请你读一读那一段话。

出示整段文字:

躺在鸟窝里看书, 是大快乐。沿着一行一行的文字, 我从铁铸的现实中逃遁而去。大考小考班主任成绩单全没了, 有的是海阔天空万水千山: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 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不同的书是不同的世界, 五光十色。也不是毫无选择, 比方说, 喜欢《安徒生童话》, 不喜欢《格林童话》。喜欢《水浒传》里的大碗酒大块肉, 不喜欢《红楼梦》里那种小碗莲子粥还吃不下, 只吃半碗的娇娇气。喜欢泰戈尔的散文诗, 不喜欢他的小说。不喜欢就不看, 翻翻就还掉去。

生2:我最喜欢“躺在鸟窝里看书, 是大快乐……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

师:这段文字确实比较难读, 听张老师来读一遍 (读幻灯片的蓝色字体) 。这段话, 读起来有点像说相声的味道, 我们来试试看。开始。

(生齐读)

师:同学们, 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文字, 你还要学会推测。你觉得高尔泰躲在榛莽丛中读书, 有可能读的是什么书?从字面去大胆推测。

生:可能是古代的神话故事。我从“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看出。

生:我觉得他有可能还会读《百科全书》, 从“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可以推测。

生: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读科幻小说。

生:我觉得他有可能是读《西游记》。

师:看来作者确实读了很多的书。但是他没有明着说, 而是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他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这就是表达上独特的魅力。一起再读这句话。

(生再次齐读这句话)

师:这几句话除了写出读的书多之外, 还写出了什么?

生:很喜欢读书。

生:作者很享受读书的过程, 简直就是在天堂啊。

生:我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不同的书是不同的世界, 五光十色。也不是毫无选择, 比方说, 喜欢《安徒生童话》, 不喜欢《格林童话》。喜欢《水浒传》里的大碗酒大块肉, 不喜欢《红楼梦》里那种小碗莲子粥还吃不下, 只吃半碗的娇娇气。喜欢泰戈尔的散文诗, 不喜欢他的小说。不喜欢就不看, 翻翻就还掉去。”

师:这是高尔泰自己的喜好,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如果你们也在这个鸟巢里, 你喜欢读什么?不喜欢读什么?

生1:我喜欢看漫画, 不喜欢看小说。

生2:我喜欢读科幻小说, 不喜欢读漫画。

师:谁来具体说说你喜欢读哪一本书?

生3:我不喜欢课本那种书, 喜欢课外书。

师:张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不过没办法, 要考试啊。 (生笑) 当然课本里也有一些好的东西, 不能一棍子打死。

生:我喜欢读《西游记》, 不喜欢读《红楼梦》。

师:这篇文章, 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生:什么是“时来运转”?

师:你们说什么叫“时来运转”?

生:就是好运气来了。以前, 高尔泰是差生, 挨骂、挨罚。后来呢?来了个教导主任, 倡导多读课外书, 他就成了班级里的明星了。这就叫作“时来运转”。

(三) 分享《捉蟋蟀》

(限于篇幅, 此文的交流过程此处从略。大致是师生围绕着即兴生成的“老木匠是不是一个‘老狐狸’, 我是不是一个小‘呆瓜’”这个辩论话题展开。感受沈从文《捉蟋蟀》一文的童心童趣。)

板块三:不同的童年, 同样的童趣

师:刚才, 我们花了半节课时间, 分享了这三篇有意思的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下面, 我们就来好好研究这三篇文章的异同点。出示学习单。

学习任务:细读《跟祖父学诗》《时来运转》《捉蟋蟀》, 发现异同。

1.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

2.三篇文章有哪些不同点?

(独立学习 ———小组分享———全班交流)

经过五六分钟的交流, 学生找出了这样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三篇文章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2. 每篇文章中的小男孩或小女孩都有些傻气, 且傻得可爱;

3. 作者都是选取很有意思的事情来写童年生活;

4.作者对童年的生活, 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不同点:

1.《跟祖父学诗》和《捉蟋蟀》都是用对话推进故事情节, 而《时来运转》是通过前后对比写的。

2.《捉蟋蟀》和《时来运转》都是讲作者喜欢到大自然中玩, 而《跟祖父学诗》写的是在屋子里发生的事。

3.《时来运转》有些冷幽默, 而《跟祖父学诗》《时来运转》有很温暖很明朗的幽默。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三位作家, 写的都是美好的童年生活, 抒发的感情都特别真挚, 读起来也特别有童趣。当然, 不同的作者, 生活体验不同, 写作方法也是不同的。还有一点, 我要补充说明:《跟祖父学诗》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这是自传体小说, 不能完全把文中的“我”等同于萧红。其他两位作者, 写的是散文。散文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这点, 大家今后在阅读时, 要特别注意。

板块四:文字里住着灿烂童年

师:同学们, 这节课, 我们走进了三位作家童年的生活。你更向往或更羡慕谁的童年生活?

生:我向往萧红的学诗, 因为她小时候学诗时声音再怎么高、怎么大, 祖父也不会责怪她。

生:我比较羡慕沈从文。因为我从小到大就喜欢小动物。现在在咱们城市里一般见不到蟋蟀了。

生:我比较向往高尔泰的童年, 因为我们现在都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书。

师:因为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不让你们输在起跑线上。你们不是在上辅导班, 就是在去上辅导班的路上。 (生笑) 假如这些作者现在都还活着, 你觉得他们会羡慕我们的生活吗?

生:羡慕。因为他们小时候不能上学, 我们能上学。

生:我觉得他们会羡慕, 因为他们买不起电脑。

师:电脑的功能可不单是玩游戏。鼠标一点, 大千世界, 尽在眼前。

生:我想会羡慕我们, 因为他们现在老了, 再也不可能有童年时光。

生:我觉得他们可能不羡慕, 因为他们的小时候是自由自在的。

师:同学们, 我想说的是, 任何时代的童年, 都有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任何时代的童年, 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我们把不快乐过滤掉, 把快乐留在文字里, 那么我们说, 我们的童年就住在了文字里。

屏幕出示文字:

“童心在, 童年永在。”

师:最后我们来分享一篇我很熟悉的人写的文章。

两个水鬼

三十年前, 我们村有两个“水鬼”。一个老“水鬼”, 一个小“水鬼”, 小的管老的叫爷爷。

老水鬼成天泡在水里。捉虾、捉泥鳅;钓鱼、钓黄鳝;摸蚌、摸螺蛳……有水的地方, 就有老水鬼。有老水鬼的地方, 就有小水鬼。两个水鬼, 常常早上出门, 晚上回家。

村口的池塘里, 有很多虾。老水鬼常常带着小水鬼到池塘里摸虾。一个猛子, 老水鬼扎进了池塘, 小水鬼也不甘示弱, 快跑着, 向池塘冲去。“扑通”一声, 小炮弹一样, 炸入水中, 水花四溅。河中心的老水鬼, 冲着小水鬼笑, 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摸虾了。老水鬼爱往水草丛中钻;小水鬼呢, 提着竹篓, 影子一样, 跟在老水鬼屁股后。老水鬼从草丛中摸来虾, 一只又一只;小水鬼的竹篓里, 活蹦乱跳的虾, 一只又一只。

老水鬼把虾放进嘴里, 嚼呀嚼, 嚼得津津有味。小水鬼也把虾放进嘴里, 嚼呀———“哎呀!真难吃!”老水鬼咯咯直笑。小水鬼向老水鬼泼水, 却把自己泼的满头满脸。老水鬼哈哈大笑, 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淡淡伤感的背景音乐响起)

几年后, 老水鬼再也不下水了。小水鬼, 再也没时间下水了。

再过几年, 老水鬼永远的走了。小水鬼离家越来越远了。

每次回家, 小水鬼总要坐在池塘边, 发一会儿呆。

小水鬼, 就是我。

(文章前半部分, 学生会心微笑;后半部分, 学生眼睛里有淡淡的泪痕。)

师:你们可能猜出来了, 这篇文章中的“小水鬼”, 就是小时候的张老师, “老水鬼”呢, 就是张老师的爷爷。爷爷陪伴我度过了温暖的童年时光。而今, 爷爷不在了, 我把这段往事写成了文章, 于是, 温暖的童年啊, 就住在了我的文字里。期待着大家也写出更多有意思的童年生活, 那么, 多年以后, 你的童年也就住在了文字里。

下课!

教学评析

李祖文:选择, “主题式”教学的生命

看到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再读到他的教学实录, 不由得让我想起最近几年小语界风起云涌的各种“主题式”教学 (在这里暂且允许我将单元主题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以及群文阅读模式等归总为“主题式”教学) , 也让我不由得想起这类教学目前通行的“以文带文”等课堂教学模式。

从单篇教学到多篇教学, 时间是恒定的, 但内容含量却增加了很多。因为这些元素, 常态方式下的效果与我们所期望的价值似有背道而驰的倾向。而张老师的这个设计与实际教学, 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也给我另一个启示:或许“选择”就是“主题式教学”的生命。

一、为什么要选择

我们先从这节课教学现场的开端来看:

生:我最喜欢的是《跟祖父学诗》, 因为《跟祖父学诗》里面的一句话非常能体现萧红的可爱。

生:我喜欢《时来运转》, 因为这个题目很新颖, 很吸引我, 我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时来运转的。

生:我喜欢《捉蟋蟀》, 因为我也喜欢捉蟋蟀, 我要看看作者是怎么捉的。

孩子在教学现场的第一反应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考量的, 如果我们说要从“儿童本位”出发, 就应该重视孩子对于文本的这种反应。因为孩子对于不同的文本喜好不同, 因而在常态的“单篇教学”中, 会出现部分孩子兴趣缺失与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提供给孩子多个选择, 就是照顾孩子喜好的不同, 最大程度保护孩子对于文本的兴趣, 最大程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张老师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孩子们的表现也已经做了很好的证明。

二、如何选择

因为信息量的增大, 但又受制于时间、空间等元素, 所以这种“主题式教学”的选择尤其重要。如何选择?选择的着眼点放到何处?张老师的这节课放在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童年, 同样的童趣”, 从这一点出发, 选择不同作家笔下的对于自己童年生活描绘的文章, 他甚至将描绘自己童年的文章一同摆放了出来。如果将目标仅仅定位在这样的基础上, 难免又会落入到“内容主题”的窠臼之中, 而他的第四版块教学“文字里住着童年”的梳理统整, 就将整个教学体现出“主题式教学”的未来趋势———来源于学生的选择, 又提升学生的选择, 从而透视出这类教学方式的“选择基准点”———尊重选择, 高于选择。

三、如何处理选择

张老师的这种方式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文本的不同, 不同的孩子阅读的程度也不同, 因而如何处理这些选择, 是这种方式教学的一个极大的难点。在教学现场, 张老师采取“同文本交流”与“异文本交流”两种方式, 在方式上也特别注意两种方式的递进, 这是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的。同时将孩子们交流的焦点汇聚到“最有意思”的角度。这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处理选择的方式, 可以在同话题下极短时间之内让孩子们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经验。这样的处理方式, 也让我们看到“主题式教学”的未来:三篇可以阅读, 五篇、七篇甚至更多的文本都可以在这样的时间内呈现。

3.《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三

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先进手段,拓展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本课由文化了解入手,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

a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重点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教学资源及环境

教师利用PPT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教学策略

采取“提问-辩难”来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对自己的思考负责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主体参与”的策略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着手,主动参与,努力实践,让学生在运动中主动高效地获取“有活力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短片:播放《奥运八分钟》短片。

教师引导:在短片中,古老的中国,5000年的历史沉淀如大江奔腾入海一般喷薄而出,让我们意犹未尽,但八分钟时间展示的内容毕竟有限,如果再给你一分钟,你会向世界展示哪些中国文化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在片中所看到的中华文化的元素,大胆设想再加一分钟将要展示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漫步在中华文化的殿堂。

探究主题一:中国文化 博大精深

◆ 活动1:文化长廊

学生课前自愿结成学习小组,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查找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有个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中华文化的距离,从内容上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各尽所能,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信息共享,生生互动。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内容充实、取材广泛、样式精美,课堂上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很高。

小结: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活动2:畅所欲言

多媒体展示:Flash展示《2008年奥运会奖牌介绍》。

活动目的:以学生关注的奥运奖牌为切入点,感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现在浓厚的民族特色,从更深的层次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过程:学生讲述2008年奥运会奖牌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对弘扬中国文化有什么启示。

小结:我们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奥运奖牌的成功正是因为奖牌很好地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载体,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很好地诠释了现代奥运精神,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通过奥运会这个全世界的人们共同的盛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华灿烂的文化,弘扬了我们的文化。

探究主题二:中华文化的特点

◆ 活动3: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的配乐诗《乡愁》

活动目的:在当今时代与世界的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文化谈其影响,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利用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师创造的情境一步步升华,也由此引起了他们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活动过程:欣赏配乐诗,融入情境,交流感受,思考为什么台湾人民和祖国人民心连心。教师作补充,结合上一活动中小组研究的过程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将学生的体会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加以概括。

小结:一脉相承的文化,使大陆和台湾人民心心相通,这正是文化的力量,因为台湾人民的根在大陆,台湾人民文化的根在大陆,正是这种全民族认同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量、动员力量和鼓励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探究主题三:中华美德 代代传承

◆ 活动4:亲近传统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伦理道德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活动过程:多媒体展示:展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亲近传统》中介绍的《百家讲坛》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片段。学生讨论思考:“百家讲坛为什么会深入人心?”结合自身经验谈体会:“你已经继承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还有哪些是仍然需要努力去学习和继承的?”

小结:感受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灿烂的华夏文明穿越了五千年的沧桑。

◆ 活动5: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活动目的: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美德,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从主观到客观来看待问题。

活动过程:

第一,讲出三个历史故事反映的传统美德,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白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第二,列举感动中国的人物例子。

第三,面对开放的时代中的中华文化,我们如何做?

小结: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继承、发扬、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课下拓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地位高,影响深远,已经引起了许多外国朋友的兴趣。因此,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许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届时也会有很多外国友人来到长春观光游览。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志愿者,你将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长春?

活动过程:

第一,设计一段导游词,介绍长春的文化特色。

第二,同学合作,搜集资料,介绍长春的文化特色,并制作成幻灯片,展现给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认识转化为行为,使信念上升为信仰,人人争做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于是,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学科整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灿烂文化的广博精深,重点理解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自发地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这一目标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讨论、思考中顺利完成预期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达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设置思维冲突,诱发思维碰撞,诱导学习动机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注意设置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如果给《奥运八分钟》加一分钟,你会向世界展示哪些中国文化?于丹的《论语解读》为什么会红遍祖国大江南北?面对开放的时代中的中华文化,我们如何做?这样的思维冲突的情境,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

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特别是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如播放Flash 《2008年奥运会奖牌介绍》,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以自己直观感受来体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再次从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继承中华文化的热情,这时,再适时播放焦点访谈《亲近传统》片段,让学生从身边实际感受传统美德穿越沧桑,懂得传统美德代代传承的重要意义。将传统美德与八荣八耻相联系,贴近生活,最后,通过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图片,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课的一些不足和改进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未必是手段越多效果越好,不要让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没有区别。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更多的思考权、活动权交给学生。在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符合必要性、创新性、实效性三项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4.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和《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的教学,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有关史料,指导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史料的学习本法。通过寻找宋元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宋元辉煌科技成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毕N、沈括、郭守敬等历史人物发明创造活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隋唐时期,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那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也用了很大的发展,攀上了古代科技发展新的高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伟大发明,还涌现出沈括、郭守敬这样的杰出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文化的科技殿堂,去感受一下科技的巨大魅力和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请问:最初的印刷方式是什么?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我国的雕版印刷也进一步发展,人们印制了大量精美的书籍。但是,雕版印刷也有许多弊端和不足。想一想,雕版印刷都有哪些不便之处呢?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对,雕版印刷是死的,如何变“死”为“活”呢?北宋平民毕升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让同学来说一说泥活字的制作经过,如何用它来印刷书籍呢?好,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毕升之后,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又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

活字印刷术以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印刷吗?我国的印刷事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了,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制书籍。现在,一本10多万字的书,从组稿、排版、到出版仅用四五天时间,比过去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利用磁石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以后人们又采用水浮法等技术制成了指南针。让同学说一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情况。南宋时航海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出行,指南针也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它是由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火药的有关内容概括为:唐朝中期有记载,唐朝末年用军事,宋元时期大发展,阿拉伯人传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宋元时期是四大发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四大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四、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著《梦溪笔谈》

(简介沈括的生平)沈括是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研究。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沈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沈括晚年,举毕生所学,著成《梦溪笔谈》一书,书中保留了我国古代大量有极高科技价值的.成果,有许多成果是沈括的创见。正是由于沈括在我国科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在沈括之后,宋元之际,我国又涌现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2)郭守敬――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

(简介郭守敬的生平。)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最大成就是编写了《授时历》。《授时历》把一年分为365.2425天,与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仅差26秒,比现行公历的确立要早约3。如此精确的历法,郭守敬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与制定历法的关系)要制定出精确的历法必须要对天象的变化进行细致、精确的观测。为此,郭守敬曾制造了近20种天文仪器,又主持了元朝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正是有了大量准确的观测结果,郭守敬才编写出《授时历》这样的历法。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反思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教学反思

针对宋元科技史这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我决定采取多种形式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涉及文化的部分都表现出了不感兴趣的状态,有些学生甚至一上课就睡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将本课的导入设计成为图片导入法,通过观看一些烟花的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烟花和什么东西有关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和火药有关,这样就直接切入了本节课的内容。

在引入活字印刷术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雕版印刷的主要内容,然后播放视频《四大发明》中有关印刷术的内容,由于视频中对于印刷术这种工艺介绍的十分生动详细,学生们都能够极为认真的观看,观看完毕后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比较全面。

6.《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篇六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案例的选择时能够注重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特色、人文性特点,如采用了“感动心灵的人物――本”支教的素材,通过设计层层设问,引导同学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谈认识,并及时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提升了思想境界,激发了其学习先进人物,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学生已经自己得出结论了。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其接纳。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少部分学生反映有时讲得较快,由于选取的素材较多,老师便急忙处理,而一些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讨论时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7.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手实验,演示实验,自主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明确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既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性,又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性。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中体验到动手的乐趣,而且能够在小小的操作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严谨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可以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挖掘实验资源,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一、做好课本上的活动探究实验

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做的探究实验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些实验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做实验,要开足开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实验前,让学生主动阅读,学会获取信息,预习实验。

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如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的常规科学探究方法是什么,等等。

2. 实验操作时,要让学生独立实验,学会解决问题。

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尝试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去帮忙,可以在一边引导,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完成实验的操作,获取数据。

3. 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要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讨论,学会与人合作。

只有在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中,学生自己才能获得灵感,激起思维的火花。

4.

在数据的处理中要让学生总结归纳,学会分析得出结论。

5. 实验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自评反思,学会监控调节。

对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新的可探究的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物理探究的一般方法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实施自主教学的前提是要恰当地把握自主的度,自主但不放任,自主但不随意,自主不等同于自学。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创造机会,运用策略,引领学生边探究边思考,不断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探究使用杠杆平衡条件时,可先去探究使用杠杆时,所用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本实验步骤的目的,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动力大小与阻力、阻力臂、动力臂的大小都有关系,再让学生去猜想动力与三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什么。最后再用两边挂钩码的方法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从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把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

演示实验中,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和自己实验是不同的。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主要是观察和思考。一些演示实验能见度比较差,学生观察不到就会容易开小差。所以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如把筷子斜插在水中,如果教师演示,则能观察到现象的学生很少,一晃而过周游一圈也浪费时间,还不如分组,在边讲边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同的,但用语言又描述不出,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简图的方法来表述。

如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去测干电池的电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尝试用水果电池引入,让学生知道水果也能作为电源来提供电压,那么这个水果电池能提供多大的电压呢?如何测量电压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这套器材不仅可以练习用电压表去测水果的电池的电压,还可以利用这些器材去探究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把形象直观又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

老师演示实验给学生一种作秀的感觉,甚至有时学生会认为是在造假。不妨把一些形象直观又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演示,既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如惯性实验中的打鸡蛋,实验操作简单,但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可以先告诉学生操作技巧,再让学生来尝试。上台的学生表现出又兴奋又紧张,下面的学生既期待着想象中的实验现象,又希望看到一些失败的精彩,整个学习场地的气氛顿时就调动起来了。又如一滴酒精的威力演示实验,实验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操作得当问题并不是很大。如果让学生来操作,一定更刺激,这些学生很可能终生难忘。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可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学生在课外根据问题有目的地自揣、自读、反复思考、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如设计一个调光台灯,整个这一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盏调光台灯的设计展开的,如何改变调光台灯中的电流,所需的电源电压是多大,如何计算电路中的限流电阻大小,如果保证调光台灯的安全工作,等等。

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自主设计实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给学生一缕阳光,相信他们的笑容就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卫光, 孙鹏总主编.中小学主体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70-71.

[3]顾纯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10.

[4]彭钢, 蔡守龙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8.创新让文言文教学迎来灿烂的春天 篇八

一、文言文授课方式陈旧,多采用串讲

文言文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带领学生结合着教参进行疏通译文。本来学生对文言文就不感兴趣,教师再照本宣科,学生就更加厌倦文言文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策略让文言文教学不枯燥乏味,让学生愿意学习,从而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笔者就是以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据粗略统计,短短45分钟,学生读的次数就有10次之多,课堂活跃,学习气氛融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文言文教学内容不够宽泛

事实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意撷取一些简易而又有阅读价值的文言文作为课内教学的辅助教材,比如,《山海经》《世说新语》《论语》等等,都可以从中挑出一些好文章来,让学生阅读。而不必局限于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的反复记忆和背诵。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本中推荐的名著阅读《水浒传》《西游记》就有很多学生读不懂,读不下去,还有很多学生只能读这些名著的青少年版。究其原因,还是文言文底子薄,没有形成语感,对一些基本的词语掌握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着手改进。

1.增加朗读训练,读出文言文的音韵之美

老师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使师生、生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求美”的氛围中共同走进古典文化,让学生长期在古典文言文的浸润下潜移默化地成长。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有很多都是短小精悍、内容精美的文章,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古文中的典范,这些文章语言精练,文质兼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句式整齐,整句和散句结合,具有一定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教师如果能从文言文的朗读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妙处,那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值得一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文言文变成有声音的文章,让学生在读中品味、鉴赏和体会文言文蕴味。

2.落实字词的积累,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古文教学,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量无疑是重点。学生没有大量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想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是空谈。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不延伸到课外,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有很多古典名著,如,《岳飞全传》《杨家将》《呼家将》《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古文观止》等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形成。

3.把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教学融为一体

其实,文言文虽然短小,但值得玩味的字句还是很多的,比如在教《小石潭记》中,在体会写景之妙时,作者就用了十八个“清”组成的词语,来概括文中所描写的各种景物的特点,这样使教学内容紧凑,又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文用词的精当。文言文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结合诗歌来阅读,又可以当成散文来赏析,还可以当成议论文来讲解,所以教师只有把握住主要内容,才能使文言文的教学更丰富多彩。

文言文的时代已经远去,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文言文近乎半门外语,我们在弱语境下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智慧引导。教师只有通过严谨的治学、丰实的资料、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想,通过以上方式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其能够主动学习。这只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总结的一些简单问题对策,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且行且善,文言教学也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上一篇:10kV 配电线路故障率的分析及防范措施下一篇:技术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