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19

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0篇)

1.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建筑钢结构焊接分析]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焊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阐述了高强钢焊接、低温焊接和厚钢板焊接施工方面的主要工艺,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结构;

焊接;

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wel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high-strength steel welding, cold welding and thick steel plate welding these main construction processes, 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welding;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x)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钢结构施工中,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施工材料,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我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且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建筑钢结构焊接方面的的工艺以及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近些年新的焊接技术不断的被创造和使用到工程施工中去,不仅为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带来了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而且实现了钢结构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钢结构在建筑方面的质量保证,钢结构的焊接水平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操作过程,对钢结构焊接工艺进行详细的论述。高强钢焊接的施工工艺 1.1 焊接材料的选择及匹配 1.1.1 强匹配。强节点弱杆件,即与母材规定的最低标准相比,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在强度、韧性、塑性等方面要明显高于标准;

并且焊接接头位置的各种基本的性能指标至少要与母材料规定的最低标准相匹配;

1.1.2 焊缝的塑性。在进行厚板焊接时,应该根据厚度效应后的强度来选择适当的焊材,通常当节点的拘束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在1/4 板厚以后选择强度稍低的焊材;

1.1.3 满足冲击韧性的要求。对焊材韧性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好韧性的焊材能够使焊缝以及热影响区的韧性满足钢结构的规定标准。比如在焊接无裂纹钢种的时候,可以选取低 H 或者超低 H 的焊接材料,同时在钢板厚度低于50mm 或者温度在0℃以上的时候,可以不对钢结构进行预热。这一方法的明显优势就是它的力学指标突出,尤其是在区强比的冲击性能方面更显优越;

1.2 高强钢焊接性能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建筑施工主要采取的评价方法有:碳当量计算评定法;

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评定法;

插销试验临界断裂应力评定法 1.3 确定最低预热温度的常用方法 1.3.1 通过裂纹实验来进行控制,即通过进行斜 Y 坡口试样抗裂方面的试验对最低的预热温度进行确认;

1.3.2 通过硬度控制预热温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一定碳含量的钢材,其不同板厚 T形接头角焊缝热影响区硬度达到 350HV 对应的冷却速度(540℃时),查表确定焊接线能量;

1.3.3 根据裂纹敏感指数、板厚范围、拘束度等级、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确定最低预热温度;

1.3.4 根据接头热输入、冷却时间和钢材的特定曲线□确定最低预热温度;

1.4 对焊接质量的控制方法;

1.4.1 对热输入以及冷却速度进行控制。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焊接时的电压、电流以及焊接时的焊接速度和熔敷金属在800℃~500℃区间内的冷却时间的控制,进而完成焊接质量的控制;

1.4.2 对焊缝中各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必要的控制,主要是指碳、硫、磷、氢、氧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选择质量优越的低氢焊接材料外,还要求操作人员拥有较好的操作手法,从而对熔池金属进行很好的保护;

1.4.3 应力与变形控制。选用高能量密度、低热输入的焊接方法,如气体保护焊;

用小线能量,多层多道焊接;

减小焊接坡口的角度和间隙,减少熔敷金属填充量;

采用对称坡口,对称、轮流施焊;

长焊缝应分段退焊或多人同时施焊;

用跳焊法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

在进行高强钢的焊接作业时,应从钢材料自身的强化机理以及供货时的所处特征出发,全面考察各项性能的指标要求,从而选择适合的焊材以及评价焊接质量的试验方法。最后得到适合于生产的焊接工艺,起到相应的指导生产的要求。在进行这一钢材的焊接时,为了避免其产生冷裂现象,应该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为了出现接头弱化的现象,焊接时应该对层间温度以及焊接线能量进行较为严格的筛选和控制。总的原则还是应该在较低的成本下,尽可能完成高质量的焊接任务。低温焊接时的施工工艺 2.1 焊接材料的选取 由于是在低温环境中进行焊接作业,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焊接任务,应该尽量选取氢含量较低的焊接材料,并且对焊接材料进行必要的烘焙以及保温措施。

2.2 焊接前的防护措施 为了达到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可以在进行焊接作业的地方构建相应的保护房,从而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如果条件不允许构建防护房,也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起到防护热量损失的作用。在进行一些气体保护焊接操作时,气瓶也要进行必要的保温措施。

2.3 对焊接质量的控制 2.3.1 预热和层间温度。相比较于常温条件下的焊接预热,低温焊接时的预热温度要稍高,并且需要预热的区域范围较大,通常情况下是焊接点周围大于等于两倍钢厚度的范围,并且这一范围不小于 100mm。焊接层的温度通常要高于预热温度,或者是不低于相应规定中的最低温度 20℃,二者之间取较高温度者;

2.3.2 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尽量使用窄摆幅,多层多道焊,严格控制层间温度;

2.3.3 焊接后热及保温。焊接后及时对焊接接头进行后热保温处理。利于扩散氢气的逸出,防止因冷速过快而引起的冷裂纹,同时适当的后热温度还可以适当降低预热温度;

厚钢板焊接技术 3.1 建筑钢结构中厚钢板得到最大的使用,大量钢结构工程采用厚钢板,促进了厚钢板焊接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用钢的范围。

3.2 厚钢板焊接的关键是防止由于焊接而产生的裂纹和减少变形,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

3.2.1 选用合理的坡口形式。如尽量选用双 u 或 X 坡口,如果只能单面焊接,应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采用小角度、窄间隙坡口,以减小焊接收缩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3.2.2 合理的预热和层间温度;

3.2.3 后热和保温处理;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就通过焊接来完成,焊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论是在物理、化学、冶金,还是在电子、计算机等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被发现和使用,作为主要的钢结构连接技术——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建筑钢结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建筑领域一半以上的钢结构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必要的焊接处理加工,由此可见,为了实现钢结构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钢结构在建筑方面的质量保证,不断提高钢结构的焊接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姚晋勇.论钢结构焊接现场施工工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x,17(13).[2] 徐鹏毅.钢结构焊接现场施工工艺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x(10).[3] 景明勇;

大跨度空间钢管结构的设计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x年 [4] 谭晓明.浅谈钢结构焊接安装施工工艺.中华民居,x(11).

2.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焊接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焊接已在许多工业部门的金属结构制造中几乎全部取代铆接。课程设计是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的必要阶段。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焊接方向的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 是学生学习完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焊接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 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目前国内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选题和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如重庆科技学院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和实施进行了教学改革。佳木斯大学则将焊接结构的课程设计选题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满足企业对焊接工程师的需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对焊接专业进行改革, 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融入到本科教学中, 培养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的本科毕业生, 受到了企业的欢迎。随即南京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大学、抚顺石油大学等30多所院校都积极地开展了在校学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工作。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另外, 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中还增加了“焊接生产及应用”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 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 培训教材的各部分内容都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并且将相关行业的主要标准穿插其中, 进而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过程中, 除了理论培训外, 还有60学时的动手实践环节。该培训环节是基于国际最新ISO标准条件下的实训练习, 包含了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焊接工艺方法。总之, 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了竞争力。

我校1992年成立焊接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焊接人才, 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焊接专业一贯坚持的办学准则, 为此焊接专业除理论和实验课程外, 还设置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课程联系生产实际的机会。但由于受时间、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课程设计环节对标准规范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期望通过该项改革, 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对标准和规范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不管是焊接结构课程设计还是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其实都是对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应用。比如设计压力容器时, 应用的就是从GB到JB再到HG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由于历史原因, 我校任课老师多为学院派, 对工厂里规范和标准的应用缺乏充分的认识, 所以对标准和规范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这就直接导致了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 很多时候不是按照标准和规范来规范指导, 错失了教会学生学习标准和规范并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本文即针对这些不足, 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改善教学效果。

三、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往不重视标准和规范情况, 本次教学改革确定一切以标准和规范为导向, 教育学生尽早学习和应用标准和规范。焊接结构的设计, 大到整体尺寸的计算, 小到一个螺栓的选择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教导学生如何应用一整套标准体系, 以及标准之间的涵盖关系。焊接工艺、焊评、焊考也都有相应的标准, 对学生灌输一种思想, 将来的工作就是吃透标准和应用标准。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智力资源, 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 所以做好师资队伍规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院《焊接结构课程设计》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为提高自己对标准和法规的理解, 在学校的支持下, 去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践, 东方钛业安排了具有多年设计经验的王达理工程师, 对两名实习教师进行专人辅导, 模拟企业接到合同到设计完成的整个过程。在此期间两位老师在工程师的指导下, 完成了一台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学会了熟练运用SW6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并编制了SW6软件的学习课件, 并决定以后进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运用SW6软件。根据GB150和GB151等压力容器行业的标准法规, 选定了换热器的关键部件, 确定了关键尺寸, 按照设计草图在CAD上画出了正规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通过亲自动手设计、绘图, 发现了原来在教学中存在的装配图不规范、零件图不完整等问题, 并打算在未来的工作中逐一纠正。

四、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涉及标准

根据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我校焊接专业教师制订书面的计划, 并编制合适的课程设计指导书, 推荐合适的参考资料。自2012年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尝试, 至今已经在整个焊接专业推广了该方法。具体做法为两个课设使用同一个题目, 主要为压力容器类题目, 如球罐、卧罐、立罐、换热器等。焊接结构课设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部分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和GB150.1~GB150.4-2011《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2337-2011《钢制球型储罐》、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JB/T4734-2002《铝制焊接容器》等标准进行。计算过程也由原来的手算改为采用工厂通用软件SW6进行计算。焊接结构设计除强度计算外还包括焊接坡口的选择、焊缝的标注两部分。坡口设计采用的标准为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和GB/T985.2-2008《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焊缝的标注标准为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分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制定和焊工考试三部分。焊接工艺评定的标准为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6-2011《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焊接工艺制定标准为NB/T47014-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8.1-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采购通则》、NB/T47018.2-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NB/T47018.3-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钢焊丝和填充焊丝》、NB/T47018.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埋弧焊钢焊丝和焊剂》、NB/T47018.5-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5部分:堆焊用不锈钢焊带和焊剂》。焊工考试的标准为TSG Z2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五、收获与体会

焊接专业是材料、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 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则是焊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标准和法规重视不足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进行实践。促进了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培养了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专业人才, 弥补了当前本科生“通才”教育的不足, 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缓解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时间来检验,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出现的问题, 课程改革以来, 不仅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 教师也通过不断学习, 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相信本次课改可为其他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方洪渊.焊接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J].焊接, 2002, 12 (5) :16-18.

[3]闰久春, 吴林.加入WTO以后中国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焊接, 2004, 13 (9) :26-28.

[4]邹家生, 蒋成禹.老专业新办的问题与对策——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1) :87-89.

[5]陈少平, 王文先, 孟庆森, 张红霞.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4 (4) :79-81.

[6]初雅杰, 王章忠, 吴梦陵.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焊接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0) :42-44.

[7]曹永胜, 吕迎, 张敬强, 庄明辉.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华章, 2010, (1) :92-93.

3.焊接结构生产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三

关键词:焊接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分类号】TG457-4

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焊接结构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起重运输、船舶桥梁、核动力设备、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结构具有减轻质量、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的优势,现代金属结构正在不断扩大焊接结构的应用范围。焊接结构生产是高职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主导思想做好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学校打下扎实的焊接结构生产基本理论知识,达到焊接结构生产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获得焊接中级工证书。

1.焊接结构教学内容改革

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结构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内容为依据,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理论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焊接结构理论知识。在我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调研分析确定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焊接及相关行业的设计、操作、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教学内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以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模仿能力强)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模块:焊接结构基本知识、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控制、焊接结构生产工艺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生产组织和管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理论够用,突出少而精,力争做到易懂,好学。

2.焊接结构教学方法改革

焊接结构生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的专业课程,不同的行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方法时多种多样的,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等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1)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项目的开发上,结合具体产品,基于生产过程组织内容,将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设置在相应的教学项目中,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板板对接焊,梁柱的焊接,焊接小车和压力容器作为载体,使项目难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任务驱动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用任务将教学内容加以贯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实践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布置任务:任务应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点,任务的设计与实际生产过程挂钩。设计任务要有简单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完成任务的步骤不受限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创新空间。

设计任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好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布置任务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划分,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体目标细分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制作,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任务。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明确,最后设计出综合的项目制作。

2)分析问题:任务驱动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的独立的完成,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布置任务后,应适当的进行巡视并介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相互交流意见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总结交流。教师 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效果,同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3)”教学做”合一。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打下基础。课堂教学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以焊接实训基地上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小组为团队,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教学成果。

3.教学评价

(1)焊接结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

教学质量评估即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改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就是要改革专业课程一理论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增加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比例,同时建立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改变以理论考试定成绩的考核办法,形成多元化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包括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等。考核方式由个体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三部分组成,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它评价主体为辅的机制,建立与工作岗位和能力匹配的焊接结构课程试题库。考虑到工作岗位需求,课程的试题库题目以中级焊工考试题库为主,兼顾高级焊工和技师考试题库。

(2)教学效果评价

在明确的任务引导下,通过主动的探究过程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思维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技能。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创造了互帮互助,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骆敏.“焊接结构生产”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3,(1)

[2]冯雷.多媒体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探讨[J].教育技术,2012,(11)

4.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箱形井架是一种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外国引进到国内的一种大型金属焊接结构,由于其相比于我国较为传统的焊接结构有着具有许多良好的优势,一经引进便被国内许多的煤矿建设企业的设计人员和决策人员表示赞赏,并且快速将其深入研究透彻,而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略微的调整,最后便被大范围地投入使用,即使到了现在,箱形井架的焊接结构也依然是现代化煤矿的标志性建筑结构。但是这种金属焊接结构虽说已经投入使用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是金属焊接的失效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并且由于金属焊接失效而造成的灾难性事故也不在少数,金属焊接失效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煤矿建设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必须对金属焊接失效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案,才能够保证箱形井架焊接工艺对煤矿建设企业带来的正面作用。

1 导致箱形井架失效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要想避免和预防箱形井架由于焊接失效或是制作工艺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就必须要先对造成箱形井架失效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后再提出相应的基础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导致箱形井架失效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金属结构设计、金属材料的选择以及制造和安装的工艺与质量水平。 而在这三种影响因素当中,金属结构的设计和焊接是最常出现,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箱形井架结构失效的问题大多都与金属结构焊接的特殊热加工工艺息息相关。

在制作工艺方面会造成箱形井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裂纹。而裂纹则又细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指在金属材料当中有某一个部分存在缺陷以及裂纹,其二是指在箱形井架结构的焊接过程当中出现的焊接裂纹或其他焊接缺陷,其三则是指箱形井架在天轮长期受到升降罐笼的循环,因为交变载荷的作用导致箱形井架的焊接缝隙被不断拉伸和压缩,从而出现了疲劳裂纹和应力腐蚀裂纹。

而导致箱形井架失效的原因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焊接裂纹以及其他的焊接缺陷而导致箱形井架结构焊接失效;而其二则是由于金属材料经受到反复的焊接热循环和由于焊接应力而出现焊接变形,从而导致金属材料的材质性能骤降,并且与产品的尺寸出现了偏差,以至于产品的质量十分不理想。以上两种情况都很可能会导致箱形井架结构焊接失效,最终甚至会引起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2 相应的`技术措施

2.1 遵守国家现行的标准

首先,箱形井架的焊接必须要遵守国家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并且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合理选择金属材料,最好是以韧性高的为优先选择,这样便能够确保箱形井架在建设完成后有着较高的脆断抗性。并且焊接缝隙的布置必须具备较高的合理性,切忌焊缝过密或是使用十字焊缝,这些都可能导致焊缝之间的距离布置存在问题。而且在厚度以及截面出现变化的部分需要尽量使用圆滑过渡,切忌出现大量的拐角和死角这类应力容易集中的部分,同时还要注意不可在箱形井架的主焊缝和高应力部分焊接其他的附件,这对于箱形井架的结构十分不利。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强度核算的时候需要保证箱形井架的安全系数是过关的,并且最好使用应力集中最小的对接接头,确保母材和焊缝之间的过渡足够平缓。

2.2 制作工艺的质量水平

在箱形井架的制作工艺方面,最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够保障箱形井架的质量水平,并且必须有严格的施工工艺规范,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要求,确保焊接材料和母材有着较高的匹配程度,并且在焊接完成后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中最需要严格把控的便是材料以及焊材的代用制度,必须要确保有着较高的可焊性,否则一旦出现焊接缺陷,便会直接影响到箱形井架的质量,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性事故。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方法以及工艺参数的合理性,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装配焊接工作,确保接头形式的合理性,这样便能够有效减少焊接残留下来的应力。

3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根据上文对箱形井架焊接失效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箱形井架焊接失效大多都是因为在材料材质的选择方面、设计方面以及焊接工艺方面没有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应规范、标准以及准则来进行,从而导致箱形井架结构的焊接失效,引起重大的灾难性事故,直接危及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所以对于煤矿建设企业来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提高箱形井架的焊接强度,不断的增加箱形井架的寿命周期,最大程度的保障箱形井架的竖立足够具有安全性,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的、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凯,王青峰,刘吉斌,黄治军,王玉涛.WQ-1高韧性埋弧焊丝焊缝金属强韧性的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4-7.

[2]谢伟东,李影,陈兆东.FA-B200数控镗铣加工中心焊接结构立柱工艺性分析及焊接[J].机械工人,1996(09):9-10.

[3]王克楠.X金属溶接(《轻金属焊接构造协会会刊》)2012年第1-11期(50卷)要目[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3(06):33-37.

[4]张新安,范建立.爆破法消除岔管焊接应力在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09):67-70+58.

[5]屈岳波,曹彬,王梁,张伯奇,吴健栋,蔡志鹏,潘际銮.窄间隙埋弧焊接头熔合区弱化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403:305-308.

[6]黄张豪,李林.TOFD技术在瀑布沟电站蜗壳焊缝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09,3202:38-40+67.

★ flash与数据库的连接

★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 铁路工程施工队建设与管控探讨论文

★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 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的论文

★ 论文的基本结构范文

★ 物质结构理论文

★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求职信

★ 非智力因素与小学外语教学

5.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第一节

船体钢材的焊接性

焊接性的试验目的:为了评定焊接结构的可靠性,是否存在气孔、夹渣、裂纹等;焊缝及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时效、耐磨、耐热及耐酸性等耐久性。

一、船用碳素钢的焊接性

船体外板用钢材一般使用优质低合金钢,内结构可用普通低合金碳素钢。内河船舶普遍采用优质碳素钢因含碳量较低,焊接性能较好。无需采取特殊措施。

二、船用低合金钢的焊接

船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也较好,不需采取特殊措施。但选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焊接时可能出现焊接缺陷,可用工艺措施控制焊接缺陷的产生。

第二节 船体结构焊接工艺基本原则

一、焊接程序的一般原则

选择并严格执行焊接程序可减小结构变形和内应力。一般原则:

1、外板、甲板对接缝:

1错开板缝:先横向焊,后纵向焊; ○2平列板缝:先纵向焊,后横向焊。○

2、同时存在对接缝和角焊缝:先焊对接缝,后焊角焊缝。

3、整体或分段建造时:从结构中央向左右、前后对称焊接。

4、有对称中心线的构件:双数焊工对称焊。

5、手工电弧焊长缝:分段退焊或分中分段退焊。

6、同时存在单层焊缝和多层焊缝:先焊多层,后焊单层。多层焊各层方向相反,接头错开。

7、分段或总段外板纵缝及纵向构件与外板的角焊缝两端200-300mm:先不焊,以利于船台装配时对接。

8、内结构靠近总段大接缝一边的角焊缝:在大接缝焊接后再焊。

9、应力较大的大接缝:焊接过程不能中断,应连续完成。

10、分段中的焊接缺陷应在上船台前修补,不应在船台上进行。

二、焊接材料使用范围的规定

重要船体构件和部件应采用碱性低氢焊条(使用直流焊机):

1用低合金钢建造的所有船体焊缝;

○2用碳素钢建造的船体大合拢环形对接

○焊缝和桁材对接焊缝;

3船壳冰带区的端接缝和边接缝;

○4船长大于90m的舷顶列板与强力甲板

○在船中0.5L区域内的角接焊缝;

5桅杆、吊杆、吊艇架及其受力构件;

○6拖钩架;

○7主机座及其相连接的构件;

○8艏柱、艉柱、艉轴架。

三、角接焊缝端部加强焊的规定

间断焊和单面连续焊的角焊缝:应在端部一定长度进行双面连续焊。

1组合桁材、强横梁、强肋骨的腹板与

○面板在肋板区域内应为双面连续焊。2桁材、肋板、强横梁、强肋骨的端部

○加强焊长度不小于腹板的高度,间断的旁桁材端部可适当减小。3纵骨切断处端部的加强长度不小于一

○个肋骨间距。

4骨材端部削斜时,加强长度不小于削

○斜长度;端部焊接固定时,加强长度不小于骨材高度。

5与肋板连接的肋骨、横梁、扶强材端

○部,在肋板范围内,一面应连续焊,另一面端部包角焊,长度不小于骨材高度,且不小于75mm 6各种构件的切口、切角、开孔的端部

○包角焊长度:

板厚>12mm ≮75mm

板厚≤12mm ≮50mm 7各种构件对接接头的两侧应有一段对

○称的角焊缝,其长度不小于75mm。

第三节

船体焊接工艺

一、整体造船的焊接工艺

1先焊纵横构架对接焊缝,后焊外板、○甲板的对接焊缝,最后焊接构架与外板和甲板的角焊缝。

2外板的对接焊缝,○先焊船内一面,外面用碳弧气刨挑根后焊接。甲板先仰焊,挑根后平焊(可用埋弧焊)。

3外板、甲板对接焊缝焊接程序:

错开板缝—先立焊,后横焊;

平列板缝—先横焊,后立焊。

(138页图8-3)

4船艏外板接缝最后焊。图8-4

○5全部焊缝焊接次序:

○船中往左右,中部往艏艉,由下往上焊接。

二、分段建造的焊接工艺

1、甲板分段的焊接

甲板分段—由甲板板、横梁、强横梁、甲板纵骨、纵桁、舱口围板组成。一般在胎架上反装焊接。

1甲板板的焊接:可以先在平台上平

○焊,再上胎架定位,装配横梁和桁材。可采用焊条焊,最好采用埋弧焊。焊接程序根据排板情况,以应力最小的原则焊接。艏甲板焊接如图8-5。

2甲板分段的焊接:

○139页4条供参考。

2、舷侧分段的焊接

舷侧分段—由舷侧外板、舷顶列板、肋骨、舷侧纵桁等组成。有时带有甲板小分段和舱壁小分段。根据曲率情况可在平台焊接或用胎架焊接。但焊接程序和方法相同。

装焊程序—拼外板→开坡口→焊接→ 构架划线→构架安装→焊接→划分段轮廓线、检查水线、定位肋骨线→割胎→离胎、翻身→碳弧气刨开坡口→封底焊→矫正变形→完工测量。

焊接工艺:140页4条

3、双层底分段的焊接

双层底分段—由船底外板、内底板、肋板、中桁材、旁桁材、纵骨等组成。可用正造或反造。

1反造焊接工艺:以内底板为基面,○由骨架控制船底外板的线型。

装焊程序—开坡口→内底板拼板→焊接→构件划线→构件安装→焊接→矫正构架变形→修正构件底部线型→装船底外板→焊接外板缝和部分角焊缝→割胎、翻身→碳弧气刨开坡口→外板封底焊及外板与构件的角焊缝。焊接工艺:141页7条

2正造焊接工艺:○以船体外板为基面,由胎架控制分段外板线型的工艺方法。

装焊程序—开坡口→船底外板拼板→焊接→构架划线→构架安装→焊接→矫正构架变形→修顺构架高度→装内底板→部分角焊缝焊接→离胎、翻身→焊接内底板上结构的角焊缝同时进行外板缝封底焊→矫正变形→完工测量。

焊接工艺:142页7条

4、艉总段的焊接

艉总段—由艉柱、甲板、船侧外板、船底外板、隔舱壁和内部构架等组成。可以整体建造,也可以分段建造(起重能力不够)。

倒装建造装焊程序—甲板铺板→构架划线→装肋骨框架和纵横结构→装舷边外板(企口板)→焊接以上结构与甲板的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角焊缝→装舵套管、舷侧纵桁、半壁和艉柱等→焊接→装船底外板→焊接→装“满挡板”→焊接“满挡板”板缝与结构→离胎、翻身。

倒装建造焊接工艺:143-144页10条

5、平面分段总装的焊接

分段总装:先在平台上装配焊接成平面分段,再上船台(或船坞)总装成总段。

焊接工艺:144页6条

6、舱口的焊接

舱口—由于在甲板上开了装货的舱口,采取的加强措施。其结构主要由舱口围板(包括加强结构)和肘板等组成。

制作及焊接工艺:145页5条

7、主机座的焊接

主机座—船舶动力系统(柴油机、齿轮箱)的安装基础。承受主机重量和动负荷,焊接质量要求很高

预制装焊程序—在平台上划出主机座中心线以及纵桁、横隔板和横肘板的安装线→按线铺装预制的T形基座纵桁和横隔板,定位焊于平台上→装横肘板并定位→焊接→拆除定位焊→翻身→矫正变形→测量。

焊接工艺:146页5条

8、艉柱手工电弧焊接

艉柱—艉柱是安装艉轴导管和舵杆支承(单机)的重要构件,一般用铸钢件。其形状复杂,厚度大,尺度大,需要分段铸造再焊接成一体。焊接要求定位准确、变形小、应力小。常用25号铸钢(ZG25)

施工工艺:包括焊前准备和焊接。146-148页

三、船台焊接工艺

船台大合拢—各分段装焊完成后,需在船台上(或船坞中)进行合拢,完成船体建造工程。大合拢的关键工序是环形接缝的装焊工作,也是船舶建造最关键、最复杂的工序,其装配和焊接质量对船体强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焊前准备

148页5条

2、焊接程序

148页3条

第四节

船体结构的高效与高能束焊接

一、高效焊接

高效焊接—效率高于常规手工焊接方法的焊接方法。如埋弧自动焊、下行焊条焊、重力焊、CO2气体保护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的寸垫焊等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焊接效率,而且能提高造船质量、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

高效焊的种类:150页表8-2 高效焊的适用范围:152页表8-3 我国焊接工艺与国外同行的差距:153页,供参考。

二、激光焊接

激光焊接—是利用能量极度集中的激光束(<0.1mm)进行焊接或切割的新工艺。在德国政府和德国多家研究所、企业的支持下,我国也以开始研究和使用这一新工艺。

第五节

分段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船体分段焊接的主要施工文件,各典型分段均应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是用于指导生产、准备设备、生产管理和控制进度的依据。

一、基础知识

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使其变成产品的过程。焊接结构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依次排列组合而成。

2、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 ○地点一次完成的工作。造船工序有放样、划线、下料……。其顺序称工艺线路。

2工位:工序的组成部分。工件在设 ○备上的每一个工作位置。图8-35 3工步:焊件、设备、工具、工艺规 ○范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完成的工作。

二、工艺规程的作用

工艺规程—将工艺路线中的各项工作,以工序为单位,按一定格式写成的技术文件。

作用—工艺规程是施工技术要求、工时定额、材料选用和消耗定额、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设备选用等方面的技术依据。一旦确定,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三、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1、编制原则

要求:安全、质量、成本、生产率。1技术先进

○2经济合理

○3技术可行

○4良好的劳动条件

2、主要内容

内容:工艺要求、焊接规格、焊接程序、质量检验要求等。158页

3、编制步骤 1技术准备

○2分析研究

○3拟定施工方案和工艺程序

○4文件编制

6.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摘要:薄板钢结构变形的控制成为制作的重点与难点,为控制其变形量与减少安装的困难,本文结合钢结构焊接变形的基础理论与钢平台焊接的实践经验,从节点设计、焊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面总结了平台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保证了平台钢结构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薄板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措施;施工管理

薄板钢结构构件在钢结构建筑中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可以用作设备辅助平台、厂房参观走廊平台等。薄板钢结构制作过程中,由于板厚过小,在下料,拼接,制作,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而最为主要的尤其是焊接变形,钢结构中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接作业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在薄板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如何从下料(节点设计)、拼接(焊接工艺)和制作(施工管理)、运输方面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最大程度的减小变形,从而保证薄板钢结构的工程质量。

1薄板钢结构下料尺寸的控制

下料是钢结构加工制作的源头,下料的质量控制管理直接关系到后续加工装配制作的质量。在薄板钢结构的下料尺寸制作时,焊接间隙与排版是主要问题,因此在下料排版的过程中,要与下料班组协调沟通,在合理利用材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拼接焊缝,合理安排焊缝位置与焊缝间隙。由于薄板板厚偏小,板材下料气割过后会受热产生变形,因此气割完成后必须机械校正并报检经确认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源头上保证薄板材料的平整度,为后续拼装、焊接提供良好的保障。

2薄板钢结构焊接工艺方法

根据现场制作经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对于薄板钢结构的制作,可安排焊工在焊前加筋板将焊件固定,后再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增加焊件的刚性,从而达到焊接变形量的减少,保证装配的.几何尺寸。同时施焊前需检查装配尺寸,由技术员统一对焊工进行焊接技术交底,使用直径小的焊条对焊件进行定位焊,能增加焊件刚性,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焊接量的变形。焊接前班组自检员需对固定装置,焊条型号,以及气割渣等杂物清理状况加强检查。

薄板钢结构焊接工艺和普通焊接工艺基本一样,要保证工艺措施的执行力度,首要保证焊工对焊接工艺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焊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严格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

(1)先施焊短焊缝部分,再施焊长焊缝部位,可以采用间断焊接的方式分段退焊,从薄板内部往外部进行焊接。

(2)安排多名焊工均布对称施焊,需同时进行。同时均布对称施焊,这样可以防止由于不对称受热引起应力集中而引起板子变形、起鼓,对称受热,受力均匀,应力相抵消,故板子变形不明显。

(3)指导焊工用气保焊与半自动切割机结合施焊。由于薄板面积比较大,焊缝长度长,平面度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经改进的半自动焊接小车施焊,能保证焊缝外形质量好,焊缝大小、直线度良好,对提高焊接质量有很大帮助。

3焊接后校正措施

3.1机械校正

机械校正法是利用机械的作用矫正结构焊接后变形,一般采用滚床前后两次进行滚压,滚压过后,应力消除能达到80%,变形量能得到很大的矫正。

3.2火焰校正

火焰校正法是通过对变形构件伸长部分金属进行火焰集中加热,冷却后,焊接构件部分金属获得不可逆的塑性变形使整个变形得到校正。此时需严格控制加热区的温度,温度控制在600℃-800℃之间。

3.3手工校正

手工校正法是通过大锤施加作用力于平台板变形处。大锤需控制力度,切不可用力过猛,锤击过渡导致变形更加严重,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在焊接过程中沿焊缝进行锤击,使集中在焊缝周边的应力得以扩散。

4过程监督,奖罚结合

在施焊和校正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其施焊、校正方案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良好。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对于薄板构件制作较优的工段可以组织其他工段与其沟通学习,并给于适当的奖励与表彰,对于制作较差的工段给予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5构件运输的保护措施

构件出场装车卸载的过程中,要严查对薄板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到位,防止在吊装的过程中构件被挂钩部位扭曲变形,选择合适的吊装挂钩点。另外制作胎具笼子,把构件统一堆放在笼子里,减少吊钩直接接触构件的次数,从而达到避免多次倒运导致薄板构件变形。

6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采取的综合管理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到位,对薄板焊接的应力和变形能有效地控制。在车间实际生产过程中,需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修改,让质量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对薄板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管理的分析讨论,质量的管理是对过程的控制,质量管理的重点应在于以预防质量事故,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案及措施。

参考文献:

[1]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主编.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S].

[2]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主编.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S].

[3]陈景斌.薄板焊接工艺分析[J].赤子,(13).

7.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工业的发展目标是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尤其是要在大力发展信息化、高新技术的前提下, 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焊接是目前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一项材料加工技术, 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未来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众所周知, 当前机械制造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高素质实践技术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职业类院校的肩上, 如何培养大批能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焊接专业人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 诸多学校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高职焊接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中, 就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实施教学。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一般可以按照“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评估总结”这5个环节进行, 学生们用一个完整的方法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置的“工作项目”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同时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中相对独立的工作意见和看法, 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教学评价。

为加强高职焊接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真正体现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 在项目教学中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授课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授课中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进来, 并将参与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最后将各小组完成项目的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选好项目教学载体, 项目教学载体既要符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需求, 又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同时要能使学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更扎实的专业技巧、更熟练的专业技能, 职业素养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高职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思路

(一) 关注企业主流产品, 了解实际工作情境

学校应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的就业情况, 关注当前企业焊接工作所用到的耗材、设备等主流产品, 发掘课程教学要素与工作岗位间有效的切入点。从职业岗位着手, 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进而总结形成符合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等。将上述内容与具体的工作项目、任务对接, 对典型的企业产品进行分析、设计、改造, 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岗位, 最终形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创设“真实”的职业岗位教学环境。

(二) 引入行业标准,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是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焊接专业来说, 为了寻求更好的技能培养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焊接专业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按照焊接行业的特点, 焊接作业岗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掌握基本焊接操作技能, 能够按照行业规范进行焊接作业操作;2.熟悉并掌握相关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 能够按照作业要求合理选择焊接材料, 并能按照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焊机的维护保养;3.掌握相关的质量检测理论知识, 能对焊接产品进行质量评定;4.了解焊接生产作业的流程, 能对焊接生产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5.能掌握基础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通过年度安全培训考核。在项目教学流程中设计与实际工作产品相近的教学载体, 能充分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于焊接实践操作中, 开拓学生的职业发展观、磨砺学生良好的从业心理素养, 有效缩短校内教学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三) 关注职业岗位认证, 将职业技能考证融入项目教学载体中

近年来, 企业发展国际化、规范化, 企业用人用工也逐渐规范, 这就意味着, 由行业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地位和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入证。因此, 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证模式引入课程项目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 也是符合行业和社会的主流发展的。例如, 在焊接检测课程教学中, 在现行的实训教学中引入焊接检测资格证书的考证理念, 在“产品”的设计中有目的地设计某些缺陷于工件中, 对工件进行编号标记。在课程实训环节考核中, 模拟实际检测证书考证的氛围, 对学生的真实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既可从教学角度发现学生操作技能的薄弱点, 又能将社会化职业资格考证的过程、要求贯穿于实习训练的整个过程,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化考试的自信心。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融入课程项目教学载体中, 一方面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实践任务变得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 也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应考的综合心理素质。

三、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研究实例

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一方面是来源于企业真实的产品或项目, 另一方面则是选择已完成或技术上已成熟的校企合作横向课题。通过了解企业产品或项目研究的一般流程, 改进或除去其中的某些环节, 再通过归纳、整合等方法提炼出适合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化改造一般流程。企业真实的产品或项目有利于建立学生与产品、教师与项目、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 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焊接检测课程无损检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为例, 产品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在校内课程教学中, 将企业产品进行再设计, 转换成项目课程教学载体, 可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中典型工作产品的特征, 熟悉常用的焊接方法、工艺、工作环境, 了解施焊方法、设备与焊接缺陷间的联系。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中, 大型的实际产品是无法进入到课堂教学的, 应首先对实际产品进行筛选, 找寻能融合各类常见焊接方法、位置的典型构件, 再结合校内实训条件进行改进、再设计, 将其转换为项目课程教学中能应用的教学载体———“产品”。以无损检测为例, 其项目教学载体与实践任务如表1所示。

四、结语

笔者在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就业情况的前提下, 立足实际工作岗位, 对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设计、应用, 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于课程教学实践中, 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流程中积极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证, 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了项目操作流程, 增强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马天凤.焊接专业定位及特色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

[2]刘鹏, 张元彬, 孙德明, 景财年, 罗辉.焊接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 (3) .

[3]郝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4]张贵.浅谈“引产入校”与焊接专业的发展[J].论坛, 2013 (1) .

[5]祝常红, 彭坚, 李昌.以产品为教学载体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

[6]黄燕, 雷鸣.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载体的设计[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8.焊接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焊接质量检测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44-01

《焊接质量检测》课程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工程结构中,在施工生产中焊接质量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实际生产联系非常紧密。该课程理论知识多,操作性强,仅靠课堂讲授学生根本无法了解焊接结构实际的检测过程、不会编写焊缝检验工艺卡、不能操作检验设备,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1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焊接质量检测》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焊接技术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的学生从事焊接质检员的岗位。质检员是一个机构的质量代表,质检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焊接质检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解释所有的焊接图纸和技术条件,检查焊材的采购单,根据采购技术条件,检查到货和鉴定;根据特殊要求,检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调查母材的缺陷和偏差;检查焊材一、二级库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检查使用的设备及仪表的情况;检查焊接接头的制备情况,坡口尺寸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检查焊接接头的组对及拼装情况;确认所采用的焊接工艺是否经过批准;验证焊工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焊工执行工艺的情况;检查焊缝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填写质量记录。选择焊接试验方法及评定试验结果;填写焊缝无损检测委托单;保存记录;准备报告。焊接检验必须从焊前各项准备、焊接中的检验和焊后对焊缝的检验各个环节严格的进行。该课程实践性强,联系生产紧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造成很多学校在教授《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导致很多同学只会纸上谈兵到实际工作岗位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1本书用5年甚至10年,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行业需求的知识严重脱节;更新教学新内容缓慢,有的学校自己老师闭门造车不走出去看一看不培训不学习新知识,导致教授的很多知识都过时了或者根本没法应用。

2 改革措施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毕业生回访和定向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焊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同度并不高,尤其是《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由于操作性强,非常需要和真实生产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焊接质量检测》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虽然老师对教学内容讲的很详细但由于学生层次与教学时间的局限,理论不能讲透彻,即使有时候加一些实训环节,但是也是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工程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结果,在课程结束后不会编写焊缝检验工艺卡、不能操作检验设备的学生大有人在。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强化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焊接质量检测》课程应基于职业岗位(焊接质检员)分析和(焊接质检员)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以真实的(焊接质检员)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典型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联系。

(2)依托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是开滦办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企业作为依托,把企业的生产一线建成学生的实训基地,积极完善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主管企业调拨的设备设施和投入的资金拓展和更新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派学生和老师去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学校的焊接检测实验室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并且和多个矿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确保《焊接质量检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同时聘请外校企业焊接质量检测的高技能人才(工程师,专家,技术能手)定期亲临学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工作岗位上现场指导学生焊接、检验操作,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校自2012年来与松下焊机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在学校冠名挂牌,为冠名班级在校学习期间提供奖学金,必要的实验、测试仪器和实训工作服,学校在教学中增加开设与合作企业所议定的教学内容,并加大实验实训和在校内实习流水线上的仿真操作的力度。校内教学结束后,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实际就业。由于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信合作的基础上,就业方向明确,企业参与度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实用模式。更好的在教学中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由于合作愉快我校又先后派遣学生到松下焊机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企业将学生分配在生产线的整机装配、整机测试、焊接质检等多个岗位。并享受相应的实习工资与福利,实习期满后学生返回学校,继续接受余下的课程学习。由于采取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现场中,学到了真正的技能,领略了企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学生角色和“准员工”角色的相互转换,促进了学生在返校继续学习中,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增强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解认识过程。

3 结语

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焊接质量检测》课程教学模式有许多创新点。首先,它是以焊接质检员的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焊接质量检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利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的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楚庄,韩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焊接检验课程改革[J].新乡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5):476-478.

[2]高安芹,牟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71-72.

9.《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篇九

Data Structure 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性质/类别: 必修课 / 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 48 学时(另实验16学时)/ 4 学分

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用计算机解决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非数值信息处理问题时所用的各种组织数据的方法、存储数据结构的方法以及在各种结构上执行操作的算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表示、运算方法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应用,培养、训练学生选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编写质量高、风格好的应用程序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3 学时)1.主要内容:

(1)介绍什么是数据结构;

(2)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以及数据结构的定义、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理解)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

(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4)算法和算法分析: 算法的概念、算法设计的要求以及算法效率的度量。2.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2)掌握数据结构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术语;(3)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与实现方法;(4)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并掌握度量其效率的基本方法。3.自学内容:

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

(二)线性表(6 学时)1.主要内容:

(1)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相关概念:数据项、记录、文件等;(2)线性表顺序存储表示和基本操作的实现;(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4)稀疏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表示和加法的实现。2.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和插入、删除、查找等实现算法;

(3)熟练掌握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三种链表的表示,以及单链表的查找、插入、删除、创建等实现算法。

3.自学内容:

静态链表。

(三)栈和队列(5 学时)1.主要内容:

(1)栈和队列的结构特性和抽象数据类型定义;(2)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和实现;(3)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表示和实现;(4)栈和队列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基本要求

(1)掌握栈和队列两种抽象数据类型的特点;

(2)掌握栈的两种存储表示和实现,特别注意栈满栈空的条件;(3)掌握队列的两种存储表示和实现,特别注意队满队空的条件;(4)了解递归算法与栈的关系。3.自学内容:

链栈,离散事件模拟

(四)串(3 学时)1.主要内容:

(1)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2)串的表示和实现: 定长顺序存储结构和堆分配存储结构;(3)串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其应用;(4)串的模式匹配操作。2.基本要求

(1)熟悉串的一些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基本操作实现串的其它操作;(2)掌握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3)掌握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4)掌握串的简单模式匹配算法,理解KMP算法。3.自学内容:

串操作的应用实例。

(五)数组和广义表(4 学时)1.主要内容:

(1)数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其顺序表示和实现;(2)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3)广义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存储结构。2.基本要求

(1)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2)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

(3)熟悉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结构下的一般转置和快速转置算法;了解十字链表等存储结构;

(4)掌握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取表头表尾操作,及其存储表示方法。3.自学内容:

采用十字链表存储结构创建稀疏矩阵。

(六)树和二叉树(10 学时)1.主要内容:

(1)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基本术语;

(2)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定义、遍历及线索化二叉树;

(5)树的存储结构、树和森林的遍历以及与二叉树的转换;(6)Huffman树及其应用。2.基本要求

(1)掌握树型结构的特点和基本术语;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了解相应的证明方法;

(3)了解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熟练掌握二叉链表存储结构;(4)熟练掌握二叉树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和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能灵活运用遍历算法实现二叉树的其他操作;

(5)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线索化过程,以及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上找结点的前驱与后继的方法;

(6)熟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特点,掌握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方法;(7)了解Huffman树的特性,掌握建立Huffman树和Huffman编码的方法。3.自学内容:

先序、后序遍历二叉树非递归算法,层次遍历二叉树算法。

(七)图(9 学时)1.主要内容:(1)图的定义和术语;

(2)图的四种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3)图的两种遍历策略: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4)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

(5)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6)最短路径问题。2.基本要求

(1)熟悉图的定义和术语;

(2)了解图的存储结构,熟练掌握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表示;(3)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4)掌握无向连通带权图的最小生成树求解算法;

(5)了解有向无环图、AOV网、AOE网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熟悉拓扑排序算法和关键路径算法;

(6)熟悉两种最短路径问题求解算法。3.自学内容:

树的先根遍历算法与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比较;

树的层次遍历算法与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比较。

(八)查找(4 学时)1.主要内容:

(1)查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静态查找表: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顺序表查找;(3)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4)哈希表。2.基本要求

(1)了解查找的作用,熟悉相关术语;

(2)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顺序表查找;(3)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特性、构造和查找方法;

(4)熟练掌握哈希表的构造方法,特别是哈希函数和处理冲突方法的选取;(5)通过分析等概率下的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各种查找方法的效率。3.自学内容:

平衡二叉树。

(九)内部排序(4 学时)1.主要内容:

(1)排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3)交换排序: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4)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5)归并排序:二路归并排序;(6)基数排序:链式基数排序;(7)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2.基本要求

(1)了解排序作用,熟悉相关术语;

(2)掌握多种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特点和排序过程,分析它们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和稳定性。

3.自学内容:

二路插入排序、表插入排序和树形选择排序。

四、教学安排建议

1.作业练习 完成每章的教学后进行布置习题,使用教材配套的《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尽量选择基础的并且加注了标记的题,应注重于精,而不要求多。要求积极独立完成所布置的习题,建议安排至少六次。

2.案例分析

可参考选择以下一些案例:(1)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2)表达式求值问题(3)交通咨询系统,等。3.专题研讨

可参考选择以下一些:(1)最小生成树问题(2)航班信息查询与检索系统,(3)内部排序算法比较,等。

4.实验安排

为了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加深对概念及所学知识的理解,灵活、牢固掌握教材内容,提高程序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环节的安排非常重要。

建议实验安排为八次,共16学时,分别如下:

实验1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实现(2学时)

实验2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实现(2学时)

实验3 栈的算法实现(2学时)

实验4 队列的算法实现(2学时)

实验5 串类型及操作(2学时)

实验6 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2学时)

实验7 图的建立与遍历(2学时)

实验8 查找与排序(2学时)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如:学生情况及学时情况等),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

1.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的结构分包括: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10%和实验20%,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120分钟,卷面分满分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者,本课程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2.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课堂表现10%: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提问,如果缺课课时达到本课程教学时数的1/3,则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作业10%:根据上交次数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实验20%:根据各次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成绩进行评定。

期末考试60%: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线性表、栈与队列、串、数组与广义表、树与二叉树、图、查找和内部排序。其中,线性表、二叉树、图、查找和内部排序内容为考核的重点。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先行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

后续课程:《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2012.5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2012.5 2.参考书:

[1] 许卓群,张乃孝,杨冬青,唐世渭,《数据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徐孝凯,《数据结构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 陈文博,朱青,《数据结构与算法》,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 李云清,杨庆红,揭安全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杨秀金主编,《数据结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6] 李廉治,姜文清,郭福顺,《数据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7] Aho A V, Hopcroft J E, Ullman J D.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1983

[8] Baron R J, Shapiro L G.Data Structur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80

[9] Esakov J, Weiss T.Data Structures: An Advanced Approach Using C.Prentice-Hall, Inc.,1989

10.《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

Data Structure A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72

编写年月:2003年7月

笔:高学军、刘科峰、李小英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课程打下了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能训练。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4.5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 绪论(4学时)

理解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数据结构上施加的运算及其实现。掌握简单的算法分析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类型等概念术语的确定含义;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算法的方法。

第2章 线性表(10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线性表的定义及其运算。理解顺序表和链表的定义、组织形式、结构特征和类型说明,掌握在这两种表上实现的插入、删除和按值查找的算法。了解循环链表、双向(循环)链表的结构特点和在其上施加的插入、删除等操作。掌握稀疏多项式在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定义、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各种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在线性表的两类存储结构(顺序的和链式的)上实现基本操作;稀疏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表示和加法的实现。

第3章 栈和队列(6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栈和队列的定义、特征及在其上所定义的基本运算。掌握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对栈和队列所施加的基本运算的实现。熟练掌握循环队列和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算法,尤其是队满和队空的描述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栈的表示和实现;栈的应用;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链队列;循环队列。第4章 串(4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熟悉串的七种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这些基本操作来实现串的其它各种操作的方法。熟练掌握在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串的各种操作的方法。掌握串的堆存储结构以及在其上实现串操作的基本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串的数据类型定义;串的三种存储表示:定长顺序存储结构、块链存储结构和堆分配存储结构;串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其应用;

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6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了解稀疏矩阵的两种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领会以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时进行矩阵运算采用的处理方法。掌握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储表示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数组的类型定义和表示方式;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及运算的实现;广义表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和广义表的操作。

第6章 树和二叉树(12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深刻理解树的定义、性质及其存储方法,熟练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方式、结点结构和类型定义,并能画出给定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结构示意图;理解并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并能写出该三种遍历的算法;会完成树、森林与二叉树间的相互转换;理解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并能对给定的数据集合构造出哈夫曼树。

本章知识点为: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和线索化以及遍历算法的各种描述形式;树和森林的定义、存储结构、与二叉树的转换、遍历;树的多种应用。

第7章 图(12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术语,掌握图的两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和广度优先搜索遍历)的算法思想、步骤,并能列出在两种存储结构上按上述两种遍历算法得到的序列;理解最小生成树的概念,能按Prim算法构造最小生成树;了解并掌握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的算法思想。

本章知识点为: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四种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图的两种遍历策略: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图的连通性:连通分量和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两类求最短路径问题的解法。

第8章 查找(10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了解查找的基本思想及查找成功和不成功的概念,掌握在顺序表、有序表、索引表、散列表等上的查找方法和算法,并能求出相应的平均查找长度。

本章知识点为:讨论查找表(包括静态查找表和动态查找表)的各种实现方法:顺序表、有序表、树表和哈希表;平均查找长度的讨论。

第9章 内部排序(8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了解排序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步骤及算法。

本章知识点为:讨论比较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特点、排序过程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在每类排序方法中,又从简单方法入手,重点讨论性能先进的高效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及有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程。在传授知识原理的前提下,配合实际应用例子,由浅入深善于诱导,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下,转化到主动索取知识的状态中来,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四)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每章都布置一定数量课外作业。

(五)实验

用C语言或C++语言完成一些算法设计题。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30%,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严蔚敏 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 严蔚敏 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4 [3] Willan Ford,Willian Topp.Data Structures with C++.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 Adivision Simon & Schuster Company,1996(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关于写作技巧介绍下一篇:作文教学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