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24-06-16

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精选11篇)

1.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一

乐质技监函„2009‟1号

海南省乐东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报送乐东县2009年产品质量状况报告的函

乐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现将《乐东县2009年产品质量状况报告》予以函送,请审核。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乐东县2009年产品质量状况报告

2009年乐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局的直接领导和乐东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以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源头抓质量和食品监管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总体质量状况

2008年,乐东质监局共对全县46家生产和经营企业生产的标准橡胶、爆竹、月饼、果味饮料、花生油、米酒、纯净水等8个品种70批次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查。经检验,产品合格63批,不合格7批,产品抽检合格率90%,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合格产品包括月饼、胶合板和标准橡胶等。其余情况如下表:

三、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和企业存在的问题

被检验确认为不合格的7批产品中,不合格为月饼4批次,花生油1批次,胶合板1批次,标准橡胶1批次。

在4个抽检不合格的月饼中,分别为菌落总数、霉菌计数和过氧化值不合格。今年的产品抽样质量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针对抽样不合格项,我局执法人员向企业提出了整改方案,并督促企业整改。

通过对我县企业产品质量的分析对比和我局日常监督管理中反映出的情况表明,全地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受企业自身能力和市场的影响,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条件差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

(二)是小作坊监管难度大。镇、农场等农村食品小作坊无证加工现象还存在,限定区域销售严格监管也存在较大难度。小作坊监管做到既要解决就业生计的大问题,又要管好存在的安全隐患,难度较大。

(三)我县企业产品的整体情况是简易产品多,科技含量低,就地产销多,异地经销少,且生产设备简陋,能耗高、效率低,有的甚至是淘汰设备。有的既无管理方法、各项规章制度,也无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而是凭经验式的管理进行生产。没有检测手段和相应的控制手段,仅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产品的定期监督检验,达不到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的目的,致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有关质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是导致产品质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将有效地从人的因素上把好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

(二)引导企业逐步增加检验检测设备。近年来,我县具有自检能力的生产企业逐年增加,但仍有大部分企业没有检测设备,无法对每批产品质量进行确认。因此,只有不断引导企业增加自检设备,才能有效地确保产品每批合格出厂。

(三)继续加大对生产加工企业的抽检和巡查力度。引导企

业增加自检设备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此同时,必须加大对企业产品的抽检和巡查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工艺,改善生产环境,不断提高产品抽查合格率。

(四)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实施重点监管。今后将加大对月饼、纯净水、花生油、炮竹等质量不稳定的产品进行重点监管和重点巡查帮扶,帮助企业查找产品不合格原因,研究制定纠正措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杜绝产品质量不稳定项目重复不合格。

主题词:经济管理产品质量函

(共印10份)

2.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二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自2013年1月开始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展监测和评价,2016年6月评价结果如下:

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0%。其中,厦门、惠州和南宁等14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昆明、贵阳和肇庆等32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杭州、上海和徐州等20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衡水、郑州和唐山等8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位城市依次是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太原、廊坊、衡水、北京和天津(并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1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海口、厦门、深圳、江门、舟山、惠州、南宁和丽水。

主要污染物状况

2016年6月,74个城市PM2.5、PM10、SO2浓度同比、环比均下降;NO2浓度同比持平、环比下降;CO日均值无超标,平均超标率同比、环比均持平;O3超标率同比、环比均升高。其中:

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11μg/m³~70μg/m³,平均浓度为33μg/m³,同比下降13.2%,环比下降15.4%。

PM10月均浓度范围为20μg/m³~118μg/m³,平均浓度为59μg/m³,同比下降15.7%,环比下降24.4%。

SO2月均浓度范围为5μg/m³~38μg/m³,平均浓度为14μg/m³,同比下降6.7%,环比下降12.5%。

NO2月均浓度范围为14μg/m³~52μg/m³,平均浓度为30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下降9.1%。

CO日均值无超标,同比、环比均持平。

3.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三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概述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定义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特点

一、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二、主要因素

第三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第二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8-2024年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三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中国城镇化率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第三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概况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预测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现况分析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分析

二、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第三节 影响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供需的主要因素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供需现状

二、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四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所属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所属行业分析

一、企业数量分析

二、资产规模分析

三、利润规模分析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所属行业运营效益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偿债能力分析

三、运营能力分析

四、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区域市场情况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需求地域分布结构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重点区域市场消费情况分析

一、华东地区

二、中南地区

三、华北地区

四、西部地区

第三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渠道格局 第四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渠道形式 第五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渠道要素对比

第六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经济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竞争展望分析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二、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展望分析

三、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17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主要企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_(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义博通信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深圳市京凯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上海海希工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章 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供需预测分析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供给预测分析

二、通讯设备器材行业需求预测分析

第三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九章 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发展关键要素分析

一、需求条件

二、支援与相关产业

三、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规划

二、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策略

三、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成功之道

第十章 2018-2024年中国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前景

二、投资热点

三、投资区域

四、投资吸引力分析

第二节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政策/体制风险分析

三、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通讯设备器材行业投资建议 第一节 目标群体建议(应用领域)第二节 投资区域建议 第三节 销售渠道建议

第四节 资本并购重组运作模式建议 第五节 企业经营管理建议 部分

4.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四

【发布文号】厅质监字[2005]439号 【发布日期】2005-12-08 【生效日期】2005-1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2005年公路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厅质监字[2005]4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现将《2005年公路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认真研究当前影响公路建设质量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一步细化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水平。

附件: 2005年公路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办公厅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5.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五

我国肉类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肉类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类进口肉数量大幅增长,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15-2024) 》称, 未来十年我国猪肉进口将由2014年的50万吨提高到2024年的100万吨左右, 增加一倍。而国内猪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

2013~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法国。美国进口猪肉占全国进口量20%左右, 为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为何这几年我国进口猪肉的数量一直在增加?首先, 近几年国家持续执行临储政策, 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过高的粮食价格, 导致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 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3.15~3.4元/千克。而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仅为2~2.1元/千克。与此同时, 和其他战略性农产品不同, 中国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 加上巨大的成本差价, 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很多专家都说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不是进口猪肉引起的, 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但它应该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 而且对市场也并不是一点影响没有。当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时候, 进口猪肉的增加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上进口猪肉与国内猪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生猪市场的价格会被进一步抑制, 对生猪市场的的冲击不是一点半点。而猪源紧缺的情况下, 进口猪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上的猪肉空缺, 缓解了猪源紧张的情况, 但同时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会平抑猪价的高峰, 也许以后的猪市场高价越来越难了, 即使有高价, 也会昙花一现, 因为进口肉就像一个调节市场高价的蓄水池, 而且这个量很大。这对养猪行业的利润是个沉重的打击。

6.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六

涞公路平改立工程 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1、公路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天津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扩能改造京福支公路、津涞公路平改立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津涞公路平改立工程位于津涞公路K9+100处,现状为周芦铁路与津涞公路平交道口,起点K0+000位于现状津涞公路与周芦铁路交口西侧730m,然后沿津涞公路向东延伸1.5km,过周芦铁路、辛老路、津海路,终点为K1+537.180。修筑长度为1002米,其中地道箱体纳入西南环线铁路主线工程中,本标段津涞支公路U型槽工程在地下常水位以下部分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封闭防水结构。具体段落为K0+495-K0+875,全长360m(不包括箱体)。

2、质量现状分析评价

2016年上半年,主要工程量为U型槽支护桩及止水帷幕工程。

U型槽支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为水泥搅拌桩。(1)施工过程中涉及钢筋原材、钢筋加工后成品、水泥、石子、商品混凝土等材料需要进行试验,我们对混凝土搅拌站的资质、生产能力、业绩等进行考察;对进场使用的材料提出明确要求并按规定项目和频率进行检测控制;监督按第三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生产混合料;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等控制各生产过程。

经检测,钢筋原材、钢筋加工后成品、水泥、石子、商品混凝土、止水带、防水涂料等材料的各项指标及成型后检测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U型槽支护桩工程及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钻孔、钢筋笼加工及吊装、混凝土灌注、水泥搅拌桩施工等施工控制。监督开展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执行“首件制”的各项规定,全程旁站“首件”施工过程,监督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实施,及时检验,总结推广。

经检测,U型槽支护桩工程及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合格。

3、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实际工程管理之中存在技术方案交底未交到具体操作人员,流于形式,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标准化施工的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深,对标准化施工工艺细节把握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不稳定。

4、下一步工作意见

7.2012年柑橘产销状况分析 篇七

一、柑橘生产面积及产量现状

我市2012年柑橘生产面积约为120万亩,较2011年增长了3.1%,预计总产量约为125万吨,与2011年相比较产量增加了3.5%。

从全国来看今年柑橘产量总体上出现回复性减产,相比去年,今年是小年,预计全国柑橘产量同比减产15%左右。

二、柑橘销售市场现状

1、柑橘生产发展状况

柑橘是怀化传统的栽培水果之一,怀化农户的房前屋后,历来有栽植柑橘的习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集中连片,成规模地开发平缓丘坡建设柑橘生产基地。品种主要是冰糖橙、脐橙、椪柑、血橙等地方品种。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户只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柑橘,自食为主,少量馈赠亲友和集市销售,商品效率低。尔后,随着柑橘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和产量的迅速增加,大量柑橘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而倍受消费者欢迎,1995年以前,除满足怀化市民的消费需求外,还大量运销东北三省、内蒙古和俄罗斯、东欧等地。如1995年仅怀化市柑橘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外销柑橘3500吨,其中销往东北三省2000吨,销给俄罗斯1500吨。1997年全国柑橘大增产,出现品种结构性的产品过剩,柑橘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导致大量中热温州蜜橘积压腐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跌入低谷、走进困境。1999年柑橘持续大增产,再次出现“卖橘难”,不少温州蜜橘因无销路而烂在树上,橘农损失惨重。仍以怀化市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例:2000年外销柑橘仅600吨,仅为1995年外销量的13.3%。其中销往东北三省300吨,俄罗斯300吨。在2002至2006年的5年中销往东北、上海等

外销、市、区的柑橘共计2900吨,平均每年只有580吨,而销往俄罗斯等国外时常的柑橘产品为零,根本无法打入国际市场。

2、价格情况

怀化市柑橘主要品种卫蜜橘、椪柑、脐橙、冰糖橙、血橙,目前已采摘的主要是蜜橘,价格较低,在0.3-0.4元/斤。预计冰糖橙约为1.2-1.4元/斤,脐橙价格约为0.6-0.7元/斤,椪柑价格在0.45元/斤左右,血橙价格较为受欢迎,价格在2元/斤左右,在经过精心包装加工后,价格大约为3元/斤。截至目前为止蜜橘销售量大约过半。

3、柑橘卖难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水果“农民难买,市民难买”和水果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一)市场客观方面

(1)产销衔接不畅。产销信息渠道不通畅,买家不能及时知道生产的数量,质量的信息,卖家不能及时与需要的买家联系;(2)物流成本过高。产地与主要销售地距离较远,运费和过路费高。(3)中间环节过多。批发费、零售费、摊位费、管理费,层层加价使得水果零售价格水涨船高。

(二)自身主观原因

(1)品种结构失调。由于我市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很多果农所种植的品种任然是老品种,忽视了橙类、柚类的优良品种的合理搭配。同时由于没有建设柑橘优良品种母本园和采穗圃、各地繁殖柑橘嫁接苗时,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原有中熟品种尾张的枝条做接穗,早熟特早熟品种很少。因此,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扩建的柑橘商品生产基地栽植的柑橘90%以上都是温州蜜橘、橙类、柚类和其他宽皮橘类的优良品种栽植面积的80%以上,在面对日益先进科技所研发出的新品种失去了竞争优势。因增产不增收而一直放弃管理,柑橘树势衰败,橘园杂草、灌木丛生、已无产量可言。

(2)培育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下降。一是柑橘栽植以后,多数果农连年持续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料、果肉酸而且淡,口感不佳。二是蚧壳虫、锈壁虱、红蜘蛛等虫害严重,没有及时防治,影响果品外观质量。果品因内质与外观欠佳而不受消费者欢迎、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和降低商品价值。使果品在买方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3)受天气影响。今年雨水较多,使得柑橘外地商客来本地收购的人员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我是柑橘的销售。

(4)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品牌。怀化市的绝大部分柑橘生产基地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模式下,按照“个体开发为主,谁开发,谁收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也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开发种植的,但统一栽植以后,又将其分解到户农承包经营。这种分户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在当时对推动柑橘生产发展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式的种植方式的弊端自盖凸现,主要是技术推广难,管理规范难,形成品牌难,占领市场难。其结果是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竞争能力低,经济效益低。

(5)产后处理滞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产后处理设备和技术,柑橘统摘统放、统货混装、不往处理直接投放市场,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自然不愁销路,而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种混装果品将失去竞争能力而被挤出市场,因此在市场调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保鲜,高标注册,广告促销等严重滞后的状况下,即使是好的产品也难找到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三、发挥优势,开拓市场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怀化区是怀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物流中心,是湖南的“西大门”和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边陲地区的商贸中

心与物资集散地,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东向西移”的“桥头堡”和重庆市的出海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拓展柑橘销售市场极为有利。

2、自然资源丰富,怀化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气候,近20年来,年均气温都在17度以上,极端高温38.5度,极端低温—5.4度,年降雨量

1100~1700MM,年日照时数1486小时,无霜期307天。境内土壤为紫色砂岩、板页岩、石灰岩、砂岩和河流冲积物等母质天岩发育形成,土层深厚流松、多呈微耐性反映,为发展优质和柑橘生产提供了运道的气候和主地条件。

3、交通通信发达。湘黔、枝柳、渝怀3条铁路G320、G209两条国道和上端高建公路均在境内交汇,西去40公里的芷江机场已复修通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扭曲,为柑橘鲜果及时运往全国大中城市占领销售市场减少积压损失促进了极为便利的运输条件。同时国家8纵8横首干光缆呼此线和福航贵成线呈“十字型”在城内交汇,通讯设备日臻完善,商品信息传递快捷,可为怀化柑橘及时抢占国内外市场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4、市场辐射广阔,怀化市是火车拖来的新城市,也是邻近五省(市、区)边陲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物院中心,市场容量大、流通快。城市迅速扩建,人口不断聚增。怀化柑橘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同时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已有多个个果菜专业批发市场,并在全国大中城中建立了水果销售网络,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高速交通工具,将优质柑橘鲜果及时运往全国大中城市和打入国际市场。

(二)开拓对策

1、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恢复发展柑橘生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积极研究市场,解决好市场需求对柑橘生产发展的制约。

2、搞好橘园流转,扩大规模经营,现行以户为户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很难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加工和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季节性强的技

术措施难以及时到位,技改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将橘园向柑橘专业户集中,推动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自愿主动转让现有橘园和宜果的土地承包权,使橘园相对集中有利于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行统一技术改造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果品档次和品牌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果品质量标准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目的。

3、推广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期望在市场上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是消费者的一般心理。对消费量弹性很大的柑橘产品尤为突出,价廉多吃,价昂少吃是一般规律,因其毕竟不同于粮食和食盐非吃不可。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价廉就成为争取消费者,抢占销售市场的决定因素。

8.202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八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11月19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和《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的规定,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橡胶及塑料机械、木工机械、金属切削机械、防水涂料、厨房家具、卫浴家具、器具耦合器、输变电设备及产品、铝型材及铝合金型材、人造板等10种产品进行了定期监督检验,现将检验结果予以公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责成相关地级以上市质监局(包括深圳市场监管局、顺德区市场安全管理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次定期监督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9.山东省饮料质量状况分析 篇九

1 山东省饮料行业概况

山东饮料生产企业有1000余家, 产销量位于国内前列, 但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既有“可口可乐”、“百事”、“娃哈哈”、“蒙牛”、“伊利”、“达利园”、“康师傅”、“银鹭”、“今麦郎”等全国知名品牌的生产工厂, 也有很多产销量低、质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型企业, 有些甚至为作坊式小厂。

近些年山东省饮料行业发展非常迅猛, 以占饮料行业绝大部分的软饮料为例, 山东省的软饮料产量近3年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2010年产量位于广东、河南、浙江之后, 列全国第四。详情见表1。

2 检验数据来源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0~2012年连续对全省饮料组织实施了3次省监督检验, 通过对饮料生产企业的实地检查、抽样检测, 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并将相关信息于其网站公告。

注:数据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商情报网;产量单位为万吨;比例指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

3 结果分析

2010~2012年山东省组织实施的3次饮料省监督检验情况见表2。

山东省饮料3次省监督检验抽查率均不足70%;抽样合格率大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即便实物质量合格率最高的2012年也仅达到86.2%, 提升空间仍很大。

3.1 不同规模企业抽查结果统计

按照企业规模统计, 总体而言, 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更稳定, 合格率较高, 三次饮料抽检中大型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小型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情况有待提升, 但其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3.2 不同类别饮料抽查情况分析

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规定, 饮料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瓶 (桶) 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 (汽水) 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各类型饮料的抽检情况见表4。

分析表4中的数据, 茶饮料、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实物质量合格率较高, 碳酸饮料、其他饮料、饮用水的实物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 尤其是占据饮料行业最大比例的饮用水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实物质量合格率最高的2012年也仅在80.1%, 这与相当一部分饮用水产自质控能力较差的小型企业有关。

3.3 不合格项目分析

2010~2012年山东省饮料监督检验中检验项目包括:标签, 感官指标, 微生物指标, 食品添加剂, 铅、砷、铜等重金属, 三氯甲烷、游离氯、耗氧量、电导率、矿物元素、p H值等饮用水的质量指标, 以及碳酸饮料、果汁及蔬菜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等的质量指标, 如总酸、蛋白质含量、果汁含量、二氧化碳气容量、脂肪、可溶性固形物等。

按照检验项目分析, 山东省饮料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指标、标签、饮用水的矿物元素及其他理化指标。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检出率指某项目不合格样品数占有对应指标要求的样品总数的比例) 。

3.3.1 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是最大问题

由表5可以看出, 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是饮料抽检中最主要的质量问题, 其中尤以桶装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状况最严重, 不合格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微生物指标主要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环境, 是反映食品在生产中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造成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杀菌消毒不彻底, 或者生产环境卫生控制不严。

3.3.2 标签不合格情况较多

标签不合格比例较高, 三次饮料监督检验中有5.6%~9.5%的样品标签不合格, 主要涉及问题包括配料 (含食品添加剂) 标示、执行标准、产地、贮存条件等标注不符合标准要求。标签不合格说明部分企业可能未对此严格要求, 对相关标准并未仔细研究和贯彻。

3.3.3 饮用水不合格项目较多

饮用水不合格情况较严重, 不合格项目较多。饮用水中的矿泉水、山泉水、矿物质水等对矿物质元素有限量要求, 例如偏硅酸、锶、镁、锂、钠、钾、钙等, 三次监督检验中有3.6%至8.6%的上述几类饮用水的矿物元素指标不合格。饮用水的其他指标, 如耗氧量、溴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余氯、电导率、氯化物、p H值、氟化物等超标比例也较高, 上述项目不合格的饮用水数量占所抽检饮用水总批次数的4.0%~11.6%。

3.3.4 食品添加剂问题减少

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明显减少。由于近年来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直采取高压治理态势, 食品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滥用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山东省在2010~2012年的饮料监督抽查中检测的添加剂包括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等防腐剂, 合成着色剂, 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 三次抽检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情况明显减少, 其中2011年未检出添加剂超标情况, 2012年仅发现3批次饮料添加剂超标。

4 建议与对策

针对山东省饮料行业实际发展状况和监督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强对全省饮料行业的监管

加强监管力度不是空话、套话, 需要真正落到实处。山东省对饮料的监管一直保持了较大力度, 整个饮料行业的质量安全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但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 饮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山东饮料监督检验结果分析, 发现其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 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全省饮料行业, 尤其是小型企业的监管力度。小型饮料生产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受利益驱动采用劣质原料或放松质量控制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事实也证明小型企业产品的合格率低于大中型企业, 因此有必要对其加强监管, 并进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检测技术或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或帮助。

4.2 推进行业整合, 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

山东省饮料市场被几大全国知名品牌和地方品牌把控, 但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仍然占有相当一部分市场, 全省饮料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三次监督检验中因企业停产、季节性生产等原因导致抽查率不足70%, 也说明很多企业 (多为小型企业) 运行状况并不正常, 可以尝试对其进行产业整合, 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 这将有效提高其质量安全状况, 啤酒行业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例证。

4.3 加强惩处力度, 改善监管形式

有些食品企业的产品有多次不合格情况, 虽然经过整改处理, 整改后也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 但后续的抽检中再次出现质量问题, 说明这些企业可能存在人为放松质量控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情况, 对待此类问题企业应该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加大其违法成本, 增加对不重视食品安全、心存侥幸的不良食品企业的威慑力。

10.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模版] 篇十

主题:产品质量控制

标题:2011年1月-2012年2月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生存,为了实现企业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2010年年初我司引入新的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体系推行之初,我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事先预防、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截止2012年2月底,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在顾客投诉方面,年初接到一起不合格产品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售后服务,及时得到了解决,顾客比较满意。

从原辅材料的入厂到成品出厂都严格按体系标准执行,在各工序之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定了监督人员,对特殊过程的人员及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定,对过程加强了信息反馈机制,使各个过程持续受控进行。

自从执行了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我公司的产品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未发生过一次严重质量事故,而且比体系执行以前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各项指标均有很大改观。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总体产品质量情况如下:

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结果:

1、采购部:物资供货及时率100%

2、仓储部:交货及时准确率100%

3、品质部:出厂产品合格率 100%

顾客满意度>85分

产品质量与前年同期相比,产品交付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充分证明了我公司的质量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过程检测合格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拟再增加两名检验人员,加强过程检测。

通过对供方的调查,我们对供方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为延续监控合格供方的供货业绩,我们设计了《合格供方质量评价表》,每月统计各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有效监控了原物料的及时性和合格率。2011.1-2012.2物料供货及时率均为100%。前年在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通过比较各部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保留了比较好的合格供方,比如苏州禾昌、宁波华彩等。

从以上措施和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本公司所建立的供方控制方法是适宜的,有效的,有利于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及时性。

车间操作人员、相关检验人员均能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工艺卡》、《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认真做好生产记录、工艺巡检记录和检验记录,车间现场采用区域划分和挂生产标识相结合的办,严格区分不同型号产品以及产品在不同阶段所处的状态,确保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

对所有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培

训计划,并付诸于有效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产品出厂的漏检率明显降低。

通过我品质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司2011.1-2012.1产品质量状况比较稳定,就汽车件产品而言:

a)原材料检验

检验总批次为13,合格率为100%;

b)过程检验

生产总数为 33496,不良数为77,合格率为99.77% ;

c)出厂检验

出厂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85分。

由此可见,我司所建立的对过程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也是适合我司运作的。

总之,通过TS-16949质量体系的推行,规范了质量管理,提高了全员的质量意识,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部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对实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有效的跟进;原材料检验只能通过目测及验证法,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持续改进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事先预防的意识不强;防错措施做得还不够到位等。后续我们将更加努力,首先要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对TS-16949标准、质量手册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深刻领会其思想和精神。其次,要认真贯彻其“事先预防、持续改进”的思想,做到“一切行动按程序”;再次,我们要购买先进的检测仪

器设备,强化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最后我们要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做好“5S”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的程序文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11.广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篇十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

按照广西自然环境、地貌、经济发展程度、农村类型等因素和实际条件, 逐年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布设监测点位, 涉及13个市71个村庄。其中, 2011年选择南宁、桂林、玉林、百色、贺州等5市的5个村庄;2012年选南宁、桂林、贵港、玉林、梧州5市的23个村庄;2013年选南宁、桂林、北海、防城港、玉林5市的25个村庄;2014年在南宁、桂林、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等7个市的18个村庄。根据实际条件和能力在各个村庄布设适当数量的监测点位。

1.2 监测项目和方法

监测项目:4年间均监测了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均为监测污染物日平均值。

监测频次:每年被选测的村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监测1次共2次;有条件的村庄每个季度监测1次共4次。每次连续监测5 d。

监测方法:采取手工监测, 均按《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手工监测:SO2、NO2每天进行不少于18 h的采样, PM10每天进行不少于12 h的采样。

分析方法:SO2采用《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NO2采用《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PM10采用《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和方法

对SO2、NO2和PM10等单项污染物日平均值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及修改单进行评价, 标准值分别为:SO2150μg/m3, NO2120μg/m3, PM10150μg/m3。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物含量和超标情况

总体上看, 广西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物含量总体上较低 (表1) , 除SO2无超标外, 其他2种污染物均有超标现象, NO2总体超标率为0.14%, PM10为1.86%, 总体超标率为2.00%, 即总体达标率为98.0%。从年度超标情况看, 2011年超标情况较重, 2012年次之, 2013和2014年SO2、NO2和PM10没有超标现象见表2。从各指标年度变化情况看, NO2和PM10有逐年下降趋势, 说明空气质量在过去4年中越来越好 (图1、图2、图3) 。

2.2 农村环境空气污染成因分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 (修改稿》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划分农村类型。广西共监测了生态型、种植型、养殖型、旅游型和其他类型等5种类型, 其中种植型和其他类型村庄环境空气有超标情况出现, 超标率分别为3.04%和20.0% (表3) 。出现超标现象的村庄在过去4年中一共有5个 (表4) , 超标原因为村镇企业采石场石材厂生产产生的粉尘、容易产生粉尘的挖掘机施工、建筑工地施工, 交通道路的扬尘, 村庄的垃圾焚烧也可能对污染有一定贡献。

总体上看, 广西村庄空气质量相对优良, 达标率为98.0%, 这与广西植被覆盖率高, 雨水充沛等自然条件因素有关。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以2012年为例, 全国村庄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0%, 中国西北部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8.9%, 农村空气质量超标情况相对较重, 主要超标项目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其主要原因与当地植被覆盖率低、雨量偏少和风沙频繁等自然条件有关, 同时也与露天矿产开采、锅炉燃烧、地面扬尘等人为因素有关[1]。

3 结论

广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8%, 空气质量良好。在极少数地区存在一定空气污染现象, 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吸入性颗粒 (PM10) 和二氧化氮 (NO2) 。造成少数地区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村庄大气污染型村镇企业、周边污染源排放废气、村庄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等所带来的污染。

4 建议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主要整治废气污染型村镇企业、道路及施工工地扬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 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监督意识, 引导民众积极抵制损害农村环境质量的违法排污行为, 改善当地农村环境质量。

摘要:为了掌握广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在2011年至2014年间, 采用手工监测及自动监测方法, 监测和评价了广西13市71个村庄的环境空气情况。结果显示:广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8%, 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吸入性颗粒 (PM10) 和二氧化氮 (NO2) , 两者的超标率和浓度值均呈现逐年降低。造成少数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村庄大气污染型村镇企业、周边污染源排放废气, 村庄建筑工地扬尘, 以及道路扬尘等所带来的污染。

关键词:广西农村,空气质量,污染因子,污染成因

参考文献

[1]朱志胜, 刘丽, 王晓斐.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J].世界环境, 2013 (5) :54-55.

[2]吴淼媛, 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J].环境, 2012 (S2) :12-14.

[3]陈文胜, 王文强.农村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对湘南某镇的个案考察[J].湖南社会科学, 2007 (4) :122-125.

[4]冯静, 董君, 陶红蕾.浅析当前农村环境空气监测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5) :194-195.

[5]焦宝玉, 陈建文, 廖乾邑, 等.四川省农村环境空气污染源分布及其对自动监测点位设置影响的研究[J].四川环境, 2011, 30 (6) :57-62.

[6]廖岳华, 罗岳平, 赵晓军.关于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思考与实践[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3) :74-79.

[7]张铁亮, 刘凤枝, 李玉浸, 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 21 (6) :1-4.

[8]李永亮, 李健.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敖其村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4 (5) :51-52.

上一篇:《学习的好伙伴》教案下一篇:原创纯手打:团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