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技巧:高分的申论文章(精选14篇)
1.高分技巧:高分的申论文章 篇一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才能活起来,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例:
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的往下落。
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
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
第五要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如:
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2.高分技巧:高分的申论文章 篇二
一要考场上有一个好的写作心态。有些考生作文时唯恐写不完, 略作思考便慌忙提笔, 一挥而就, 这样的作文难以做到文质兼美。实践证明:初中毕业生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面对话题, 成功的心态便是自信。镇定自信, 才会激情投入, 激活思维, 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要一个清爽的文面。中考阅卷时间紧, 任务重, 适值酷暑, 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 文面整洁, 本身就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为此, 考生既要写快, 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美观, 也要尽最大努力, 切记字体要匀称, 字不能太小, 也不能占满格, 更不能出格。
三要一个明确的中心。“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材料中, 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 让此观点统摄全文, 不少考生文体不分, 只是简单地拼凑字数, 废话过多, 中心不突出, 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为“四不像”文章。
四要一个精彩的题目。“题好一半文”。如果允许自拟题目, 考生就不应该放弃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机会。题目角度宁小勿大, 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含蓄、优美、力求让阅卷者“一见钟情”。可用修辞手法拟题, 移用诗词句人题。或反弹琵琶, 题目体现创新;或设置悬念, 让题目引人入胜等等。
五要一个亮丽的开头。古人行文讲究“凤头”, 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可采取的方式有: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写景状物, 演染气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抒情议论, 奠定基调等。切忌开头云缠雾绕, 洋洋洒洒几百字后, 仍不见内容与话题有关。
六要一个新颖的形式。考场作文, 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一个匠心独具的形式, 也会让阅卷者眼睛一亮, 对眼前的作文增添几分好感。比如, 可以采用题记, 揭示文章主旨;可以使用小标题, 使内容简洁醒目;可以抒写书信, 以情动人;还可以镜头回放, 再现生活等等。
形式创新, 贵在“得体”, 考生要选用自己最娴熟的一种形式, 切不可滥用, 否则文不对体, 会弄巧成拙。
七要一个优美的片段。集中笔力, 写好一个片段, 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写记叙文片段, 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如景物烘托, 白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手法, 同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写议论文片段, 可用典型的论证方法层层论证, 环环相扣;写散文片段, 可旁征博引, 让思维纵横驰骋, 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八要一个完美的结尾。结尾是考生的最后“亮相”, 考生要讲究艺术, 让阅卷者完成最好印象的“定格”。简便易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照应开头, 凸显主题;总结全文, 画龙点睛;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考场上的高分作文, 应具备哪些临场技巧呢?笔者认为有三:
一、捕捉灵感和开头的技巧。
灵感往往呈跳跃性、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当灵感突发于考场时, 如果不及时捕捉, 灵感就会消逝, 以后再冥思苦想, 一时半刻也难以记起, 特别在考场特定的紧张氛围中, 越急就越打不开思路。因此, 当灵感出现时, 我们应立即捕捉, 并速记备用。捕捉灵感不必用完整的语句, 只要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特别的符号将点滴灵感火速记下即可。准确捕捉灵感并向纵深开掘, 就常常能化难为易, 并迅速打开写作思路。针对捕捉的灵感进行联想选材, 把映在头脑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条理化, 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中考作文。
一篇文章,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开头一段话。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 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开头好比乐曲定调, 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开头应尽力写得新颖些、别致些。
二、分段和写好中间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说白了就是多分段。有的学生爱写三段文章, “穿鞋戴帽中间一大套 (一大段) ”, 显得拖沓、冗长, 成绩肯定受影响。中间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 略写的是一段, 详写的内容再分为二三段, 并用恰当的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进行起承转合, 便会给人以脉络分明之感, 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调整思路。
另外, 当你的文章以精练取胜而显得文字不足时, 多分几段可以增加篇幅。一般说来, 考查一篇文章的总字数, 是不考虑每段后面的空格的, 因此, 在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时, 多分段不失为明智之举, 例如, 可将人物之间的对话分段的方式来排布等。总而言之, 多分段不仅可以弥补字数不足, 还可以收到利于阅卷的奇妙效果, 使阅卷老师很轻松地把握你文章的思想内容及结构。
被喻为“猪肚”的文章中间如何写得浩荡而精彩呢?其实, 绝非通篇精美, 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 靠的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段。名家名篇尚且如此, 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的特定环境里, 用个把小时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因此, 写好中间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字看似短, 但“磁力”大, 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平时上课时老师津津乐道, 我们自己感到文章写得妙的不都往往是一些精彩片段或细节吗?那么, 我们将片段写精彩不同样会受到好评吗?
三、控制字数和意外情况应变的技巧。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 作文有字数的限制, 才能较客观地反映出考生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从而有明确的标准。控制不好字数, 使作文字数不符合要求, 不仅会被直接扣分;同时会给阅卷老师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 因而会大幅度地降低分率。而且字数过少或过多, 作文的内容、中心、结构、语言等势必受到影响, 评分时可能各项都会因此而降低, 作文想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 作文控制字数小看不得。
要控制好作文字数, 构思时就必须把握住内容的要点, 将这些要点加以分析比较, 确定好行文详略, 对次要的材料略写, 对重要的材料详写。接着进一步具体考虑, 根据字数要求, 全文大体分几段来写, 每一段大体安排写多少字等。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 初中生最头痛的往往是字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下面几个小技巧也许能使你的难题迎刃而解: (1) 增加细节描写, 这样的处理往往还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增加抒情和议论的成分, 多写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还会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充分的体现。 (3) 增加所叙事情的数量, 当写一件事感到文字数量不足时, 就可以根据作文要求考虑写两三件事。如果是议论文的话, 可以增加论据, 或从另一下角度深入一层论述点。 (4) 增加对照的成份,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存在, 将某些对照的事情添写进来, 往往会使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出。 (5) 多分自然段。
3.浅谈数学得高分的技巧 篇三
近年高考数学命题的中心是数学思想方法,考试命题有四个基本点:①在基础中考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②在综合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三道大题中。③在应用中考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会出现一二道大众数学的题目,在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④在新型题中考能力。这“四考能力”,围绕的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二、题型特点
1.选择题
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绝不标新立异。
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从形式上看,许多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思辨性强: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分开进行的,而是有分有合,将它辩证统一起来。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數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解法多样化:与其他学科相比,“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数学选择题,由于它有备选项,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有相当大的提示性,为解题活动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有利于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
2.填空题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提示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正确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正确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填上,考查方法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若填空题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开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它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3.解答题
解答题与填空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在解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力求简炼、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填空题要丰富得多。解答题的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
三、如何突破130分
由于,基础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快法和巧法,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和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第二段是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不到40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6分。首先,应在“三难”题中夺得12~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再努力争取。这是根据试卷的深层结构做出的最佳解题策略。
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道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后“三难”题中的容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还要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志在必得。在复习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较好那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前三道大题得满分。然后,再提高解答“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得分在20~30分之间。这样,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分,向145分冲刺。
四、从现在做起
在平时做题当中一定要求自己选择填空一分钟一道题。用数学思想方法高速解答选择填空题。
4.考场作文的十大高分技巧 篇四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是最大的,但许多考生在语文作文上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如何在考试中使自己的作文取得高分呢?以下归纳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十个技巧:
考场作文技巧一:首先作文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文章也是如此。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保持卷面整洁、字体美观、标点正确。这样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赏心悦目,感情上自然会多打你几分。
考场作文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又显得繁琐了。一般情况下,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开头结尾各一段,中间三、四段。)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考场作文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考场作文技巧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或补充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掌握一些常见的拟题技巧,比如:借用诗词法、修辞法、附加法、悬念法、符号法等。(在这里我总结了一首拟题歌谣: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作文要想好,佳题不可少;增删最方便,引用更奇妙;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考场作文时考生应灵活地的运用这些技巧。二是考生在考试前应翻阅一些优秀作文书,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考场作文技巧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同时考生应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所说的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重申题目,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总之,在考场应试作文中,一个美丽的开头和有力的结尾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往往能得到高分。
考场作文技巧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考场作文技巧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 “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而记叙文忘记了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考场作文技巧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考场作文技巧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小升初作文要求都不低于500-6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考场作文技巧十:心理素质最重要,充满信心很必要
笑对考试,充满信心。这是在战略上取胜的一大法宝,临场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实力和水平的发挥,尤其是平时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对作文有一定的恐惧状态,绝大部分人对作文都有畏难情绪,还没有考试前怕写不出、写不好,带着这样的包袱进考场,必然对考生作文能力的发挥以及在构思行文中造成心理压力,导致随意开头,快速行文,草草收尾,仅仅满足填满格子。因此,考生应树立必胜的信心,认识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没有信心,等于未曾交战就自行解除了精神武装。
5.高考英语口语高分的技巧 篇五
1.总结话题
由于常用英语口语的话题性非常广泛,所以当小伙伴们找到了相关的地道表达后,应该学会进行归类,以话题的形式去背诵每一个句子,这样才能够加大这些表达的相关性。
2.不忘复习
句型的背诵同词汇背诵的含义是一致的,一定要学会反复的记忆。只有在能够信口拈来的情况下,才会有自信把这些句子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
3.适当听写
6.高中英语写作高分技巧 篇六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应试 高分技巧
中国自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这就对中国人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考试试题中的英语写作为25分,占整个试卷分值(150分)的1/6。这个部分既是学生容易得分又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因此,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英语写作步骤的同时,掌握英语写作的高分技巧显得更有必要。
首先,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审不清主题,就有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因此,审好题是英语写作得高分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提纲是文章的基本框架,是执笔行文时的依据,提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写文章之前列一个提纲是个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不但可以使杂乱无章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而且可以紧扣文章主题不跑题。再次,确定好文章中心后,列好提纲,方可动笔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如果仅仅局限在把内容交代清楚上,只选用一些普通的、平淡的或者一律使用简单句平铺直叙,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要想把文章写得优美,耐人寻味,有深度,就要尝试使用一些高级词汇或复杂句型,凸显文章的亮点,给文章增添色彩。
1.尽量在英语写作中使用一些高级词汇、词组、习语等。
We saw (witnessed) an accident yeaterday.
I have no money (can’t afford) to buy it.
2.既求达又求雅已经成为高考书面表达的高分评判依据之一。
要避免单调、呆板的句子,尽量丰富、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句式,尤其经典句型力求多记忆、多运用。句式灵活多变使文章生动、活泼、流畅,更能够体现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
①使用复合句:I hope that kind of activity will continue in the future. (宾语从句)
As a student,I’m strongly for the activity because it is very meaningful and helpful. (状语从句)
The activity,which is intended to promote friendship and encourage economy,is highly praised and support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ur school. (定语从句)
②使用it句型:It is said that one third of the graduates of this university haven’t found a job so far.
It is necessary for you lock the car when you do not use it.
③使用倒装句、强调句、虚拟语气等: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hope to make improvements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It was what the headmaster said at the meeting that really surprised us.
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 advice,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should have done.
④使用独立主格结构、分词结构、动名词、不定式:The football math (being) over,crowds of people poured out into the street.(独立主格结构)
Tom’s being late for school made the teacher angry. (动名词短语作定语)
3.恰到好处使用一些过渡性词汇。
语句间的连接词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上下连贯,自然流畅。语言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内部的内容之间的因果、递进、并列等的关系上。过渡性词汇主要以连词为主,同时有很多副词和介词短语,我们平时要熟记并运用好这些过渡词。
①表示时间的过渡性词语:first, then, next, finally; 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ast, at pres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end, at last; recently, after a while, at first, all of a sudden.
②表示空间的过渡性词语:on the right/left; on one side of... on the other side of; at the foot/top/end of; in the middle/center of; in front of; at the back of; next to.
③表示递进的过渡性词语:what’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besides; in addition to; to make things worse; still; also; not only...but also...; even; as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worst of all; especially; in particular.
④表示解释说明的过渡性词语: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 this/that case, in fact, actually, personally, and so on.
⑤表示并列转折关系的过渡性词语:and, or, but, yet, however, while,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despite, in spite of, after all, instead of .
⑥表示条件关系的过渡性词语:as(so)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ss, once.
⑦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性词语:because, because of; for, now that; thanks to...; due to...; as a result(of); one reason is that ..., another reason is that; for one reason, for another reason; therefore; so; thus
⑧表示让步关系的过渡性词语:as, even if, even though, whether... or...
⑨表示强调的过渡语:indeed, surely, certainly, no doubt, without any doubt, truly, obviously, above all.
⑩表示概括归纳的过渡性词语:in a word, in short, generally speaking, as far as I know, as we know, on the whole.
4.对原文进行一定的修改。
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除了准确的遣词造句、严谨布局外,文章的修改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文章写好后,要经过反复修改润色,才能够措辞准确,句子流畅,布局严谨,因此,修改文章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修改文章时要做到六看:看体裁和格式是否正确,看要点是否齐全,看时态是否一致,看主谓是否一致,看人称是否一致,看句子结构是否完整。
5.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
高考英语写作是人工阅卷,整洁的卷面、漂亮的书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是一篇文章得高分的前提。所以,我们在英文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字母大小写随意,字迹潦草不清,卷面乱涂乱画,随意抄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等,这些会导致低分情况出现。
7.申论高分技巧 篇七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准确、贴切;②简洁、明快;③新颖、醒目;④生动、活泼,引人注目。一言以蔽之,准确凝练,新美隽永。即文题应当作到紧扣话题、简洁新颖、文采斐然、含蓄隽永,要能高度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让人读题思义、醒目启心,在咀嚼、品味、欣赏中基本猜测、领悟到文章的主旨,进而急切地读完全文。文题要像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文章的最前面,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启发性。
那么,取一个好的标题有什么技巧吗?
(1)否定的方法:如XX年4月山东公务员试题的论证题目可以写成:“不能让网络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XX年3月河北公务员试题可以写成:“不要把商业贿赂当成市场经济的必然”。
(2)设问。例如河南XX年5月试题的题目可以写成:“洋垃圾还能危害我们有多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写成:“经济发展岂能竭泽而渔?”
(3)隐喻。商业贿赂领域的执法不严可以写成:“高压线如果不通电,就是一般电线”;XX年国家公务员试题的题目“命脉”就是隐喻。
正所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取好一个标题,对于申论考试可以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考生能够注意这个问题。
问题一: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当前,考生普遍存在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的现象。所谓阅读太“沉重”是指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时,同时兼顾阅读材料、把握逻辑关系、抓取作答要点、加工整理要点,考生一心多用,思维活动压力很大,最终导致这三项工作都没有做好。反映在答卷上,就是考生总有要点遗漏的现象。突破技巧:考生如果依然存在要点有遗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阅读不规范导致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阅读流程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首先,审题,抓取题目中的作答对象,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过程,阅读给定材料是为作答题目服务,材料当中包含全部的要点,没有问题意识的阅读时盲目、抓不住重点的。第二,阅读给定材料时,思考所读内容与作答题目的关系,根据作答题目的对象勾划相关字句。第三,读完一则材料,及时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写明该则材料的观点,一个自然段可能反映不出一个要点,但一则材料足够反映出一个或若干个要点,因此把握要点要以每一则材料为单位进行,对并列枚举要标记数字区分。第四,读完全部给定材料,根据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列举的要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逻辑关系对看清整个材料的脉络以及题目作答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考试大纲做出的明确要求。考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阅读给定材料,可以保证要点抓取不会出现遗漏。问题二:归纳概括不到位,错把描述当概括归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背后的道理,这背后的道理可能是操作层面的,可能是制度层面的,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可能是政府角度的,可能是企业角度的,可能是个人角度的,只有归结到“道理”的层面才算归纳概括到位。很多考生只是在描述,比如:为什么污染?很多考生的回答是企业排污。这样的回答没有归结到企业的利益驱动的意识层面上来,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必然是不得分的。突破技巧:归纳概括能力是考察考生的提炼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那么考生在作答申论时,必须区分出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括。概括是一种归纳思维,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在加工整理过程中,脑子里要绷住一根弦:不能单纯把给定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如果仅仅描述原因、影响、对策,这还远远达不到归纳概括的高度。但有的材料意在说理,可能已经把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讲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才能直接专用原文中的字句。问题三:答题思路不规范,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尤其以二、三小题最为明显很多考生一意孤行,看到哪里写哪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答思路很混乱,答卷上总是“一团”文字,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清楚。其实考生心里对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白的,只是表达不通顺。这主要是考生答题缺乏思路所致,没有一个正常的逻辑顺序贯穿于整个答案当中。作答混乱的后果是阅卷人没有耐心评判考生的最后结果,虽然要点都有,虽然归纳概括准确,但分数依然不高。只有思路清晰,考生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阅卷人才能把答案看明白。突破技巧:正确的思路无非是围绕把问题说清楚展开的。只要是分析问题,那首先肯定是说出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最后谈相关的对策举措,这样才是完整的。因此,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在提对策的问题中,不管是写宣传纲要还是内容要点,不能瞎拼乱凑,首先分析一下对策所要针对的大环境,也就是对策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一下对策的目的,再接着列举一下当前的一些问题,最后列举出相关对策,这就好像打靶的过程,只有先树立起靶子,把枪端正好方向,才能准确的命中目标。所以对策类问题的回答思路是“背景、目的、问题、对策”。问题四:提出的对策质量不高,处理不好对策的细节到现在,很多考生提出对策的能力依然很差,有以下几个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一、没有从政府立场出发。针对治理污染问题,有考生提出意见:企业自觉安装治污设施。这样的作答没有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标准的表述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安装治污设施,监管好企业的排污情况。
二、对策没有针对性。对策应当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不能信口开河,偷梁换柱。有的考生在考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背景,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时脱离材料,对策很漂亮,但没有和给定材料相结合的地方。
三、对策不具备可行性。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支持的对策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法律、人伦的基本要求,不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比如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有的考生回答:建议合理分配全球的粮食,这样的对策就缺乏可行性。有可行性的对策可以是:政策扶持,科技支持,生产安全,节约用粮。
四、对策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是考生当前最普遍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能大概列举出几条对策,但是对策的内容却很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作答不深刻,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针对此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提出四大突破技巧:一、政府立场的处理。如果要点指向了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主体,考生也要从政府立场出发,利用政府的引导、鼓励、支持、监管等手段提出对策。
二、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一定是针对问题展开的,而问题一定是给定材料中所阐述的,因此保证对策的针对性就必须首先保证对策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样的对策针对性才强。
三、可行性的处理。对策的可行性需要保证对策具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四个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对策如同空中楼阁。
8.中考作文高分技巧 篇八
在中考的作文考试中,经常有一些同学,在文章中出现偏题离题的情况,或是重点不够突出,主题不鲜明。
其实,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不太会点题。懂得文章如何点题,可以时刻提醒你要围绕主题来写文章。巧妙的点题,可以让文章的内容浑然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独得高分。
什么是点题?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名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为“文眼”,是全文的主题体现处。
为什么要点题?
巧妙的点题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议论抒情句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在哪点题?怎么点题?
位置1:首尾点题
开头是作文的重头戏,考生要开门见山,开篇便点明题义。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肯定也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卒章显“题”,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中考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首尾点题的。
因此,在考场作文上,一定要在开头就将文章的主题明确点出来,不能铺垫过长,更不能长篇大论,半天不进入正题。考场作文的开头,在完成点题和吸引读者兴趣的任务下,越简短越好。
在文章结尾处,也要用一句话或者关键的几个词将文章的主题再次强调出来,但是注意,点题的句子和词语一定要切合文章内容,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位置2:点题的几个语句在文中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出现
比如,一篇《幸福无处不在》的文章,点题的`段落如下:
学校里,幸福无处不在。
大街上,幸福无处不在。
住宅区里,幸福无处不在。
位置3:点题的语句在文章中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
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出现了以小标题链接文章内容的形式,显得结构新颖别致,也是博得阅卷老师好感的一个利器。
位置4:点题语句出现在每段的段首位置
除了可以首尾点题外,在文章中间醒目处同样可以点题: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而且非常引人注目,让人印象深刻,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点题需要反复多次出现,给老师留下深刻的映象。
点题的两大技巧:
1.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
命题作文则主要点标题或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
2.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
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9.浅谈书面表达得高分技巧 篇九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零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3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44
要使自己的文章有亮点,吸引阅卷教师,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应具备4个特点:1.内容完整,层次分明;2.词汇丰富句式多变;3.巧妙串联,流畅自然;4.蠢错无迹,卷面整洁。针对以上特点,特提出我的写作建议—避免7种错误语法。
一、主谓混用
英语中的谓语动词受主语的影响,必须和主语保持人称的一致。学生很多情况下会依附汉语思维, 在英语写作中不会考虑主语和动词的关系。
例如,(1)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2)I goes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纠误:句(1)中 The majority of + 复数名词” 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此处likes应改为like。 句(2) 中I 是第一人称,在一般现在时中谓语动词goes 应该为go.
二、没有被动意识
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特别重要,考生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忽略用被动语态。我们在汉语里也会用到被动式,但和英语中的写作方式大相径庭。
(1)Our teacher said,“light traveled faster than sound.”
(2)New bikes must keep inside.
正确的句子
(1)Our teacher said, “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2)New bikes must be kept inside.
纠错:句(1)中引号的内容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句(2)中谓语应用被动语态。
三、句子不完整
很多考生写出的句子没有谓语动词,或是使用非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也有考生写出的句子没有主语。其实,最基本的英语句子也要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只有祈使句可不带主语,但必须有谓语动词。
如:We should consider what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应加上is), 再如:A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pproaching(应改为approaches), w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nervous.
四、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多见于把形容词当谓语动词用,把动词当名词用,把连词和介词混用,混淆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等。
如:I (应加上am) fond of reading English books in my spare time, 再如:Play (应改为Playing) basketball is very important.
五、不能牢记固定搭配
关于介词短语的搭配、固定用法等考生出错最多。有些考生在记单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搭配。
(×)He suggested to play games with him.
(×)My teacher explained me the result very carefully.
(√)He suggested playing games with him.
(√)My teacher explained to me the result very carefully.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考生的英语习惯在很大情况下受其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从头到尾之间翻译,并没有把这些特殊动词记好。
六、非谓语动词错误
由于考生对非谓语动词的理解不清楚,对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的用法没有掌握,不会正确分析句子成分,所以经常把非谓语动词当做谓语动词来用。他们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我们只能用一个谓语动词,所以导致写作中出现不少错误。
(×)After school I have a lot of work do.
(×)I get down to write my composition.
(√)After school 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
(√) I get down to write my composition.
纠误:句(1)中有谓语动词have, 此处应有不定式短语to do作后置定语。 句(2) 中get down to to 为介词要用ing形式 。
七、代词的错误
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疑问代词等,考生要注意代词的各人称之间和单复数之间的误用。
(×)We do not like she.
(×)His mobile phone is the same as me.
(×)The lights in our class are lighter than that of other classes.
(√)We do not like her.
(√)His mobile phone is the same as mine.
(√)The lights in our class a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lasses.
总而言之,书面表达在整张试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避免这些常见错误,我们会在写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的。
10.小考作文高分技巧 篇十
要切合文章内容。如下面姚宗元同学的作文,标题是《“姥姥,我是坐火车来的”》,“坐火车来”包容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使文题一致,十分准确。
其次要具体
切忌华而不实。姚宗元同学的作文以“我”说的一句话作标题,显得特别亲切,而且又十分具体,可以说作文的全部感情都浓缩在这一句子中了。
第三要新颖
能够引人人胜。用对话作标题很少见,现在姚宗元同学用这一句口语作标题,使人觉得题目新颖,先声夺人。
第四要简洁
11.中考作文高分五大技巧 篇十一
中考作文高分五大技巧
第一,字迹潦草,卷面零乱,随意改动,难以辨认。
人常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脸面。字是评卷老师对你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作文的分值大小起关键作用。通过字能看出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及作文态度:书写一笔一画,字迹清晰明了,说明你态度端正,性格稳重;丢撇撂点,一笔大草,表面上看似乎能让你的豪情挥洒自如,难以分辨的致命弱点无形中使你与近在咫尺的作文高分无缘相认!
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字迹在这时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表达。你想想看,一个穿戴邋遢,外表不洁,别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分是会大打折扣!试想想看,评卷老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要对作文做出评判,工整的字体,清晰的卷面无疑是你获得高分的第一法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字就是脸面,就是你给评卷老师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就是你的印象分!作文时不用着急,多用上几分钟时间尽量把字迹写工整、写清楚,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我想是不难做到!愿秀丽的字体,整洁的卷面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获得高分!
第二,写好题目,擦亮窗户。
题目是作文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评卷老师看到你那双晶莹剔透、神奇睿智富有个性的眼睛,就是为你的作文镶上一双魅力四射、炯炯有神的慧眼——即给作文起一个寓意深刻、引人入胜,新颖别致、对比强烈的好题目,以此来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给人以清新凉爽、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你赢得高分创造必要的条件。
譬如:A、发人深思,风格迥然展现现代中学生活与感受的题目:《无法跟往事干杯》、《深陷E网》、《把自己亮在暗处》、《带着微笑出发》、《让快乐走进心灵》、《收藏风度》、《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反省是成功的垫脚石》、《别把爱心藏起来》、《点亮心灯》、《人间何处无风景》、《我是“丑女”我怕谁》、《寻找“心灵消费”》、《宽容过度是纵容》、《孙悟空下岗记》、《让心灵晒太阳》、《心背叛了眼睛„„》、《丈量情绪》、《给心情放个假》、《拨掉心中的杂草》、《花谢花又开》、《退一步海阔天空》、《为生命喝彩!》
B、用引入别致的小标题开头,串联起来,彰显主题,突出中心。如:《带着微笑出发:老屋的微笑;国旗的微笑;淡茶的微笑》;《心中的彩虹:13岁编织白色的梦;14岁释放绿色的青春;15岁放飞橙色的梦》、《青春没有规则:镜头一青春的笑容;镜头二青春的泪水;镜头三青春的语言》、《碧海蓝天夜夜心:嫦娥;玉兔;后羿;天蓬;八戒》、《水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在文章开头用“题记”方式,将作文精华或中心主题提炼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记住这一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天:记忆中,汗滴里有痛的声音„„——题记》、《成长的脚印:路是人走出来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不管是清晰的、模糊的,还是歪歪扭扭的。——题记》。D、《相逢: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落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题记》E、《枫桥夜泊:在心灵的深处,在梦的他乡,我和张继相逢了。失意的两个人漂泊在他乡的夜色中,不再孤寂。——题记》。F、《守望:风中雨中永远有父亲默默的守望——题记》。G、《生命·阳光:生命毕竟离不开阳光,纵然有蓬勃的生命力,纵然有细致的呵护——题记》。
另外还可用巧设悬念、妙用标点,转换意境等用法让你的文题满眼皆春,举目芳菲。如:《墙,推到了就是桥》、《搭起生命之桥》、《守住你精神家园的大门》、《理解串起你、我、他》。《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诚信,你的金矿》、《“理”直“气”不“壮”》、《100分,我恨你!》、《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生活——网?网!》
此外,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借用唐诗宋词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运用名种手法增加你文题的光鲜度、亮点度、醒目度、思考度,打动评卷老师的心扉,赢得他的青睐,取得较高的分值。
第三,明确读者对象,抒发真情实感。
由于考场作文对象的单一性与特殊性(评卷老师既是读者又是评判者),所以同学们在作文时就一定要根据评卷老师的身份、喜好、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立意,挖掘主题,选择材料,推敲词句。最主要是用自己的真话实话与评卷老师促膝谈心,倾心交流,搭建心灵之桥,沟通之路,以心换心,以诚相待,用“心”的文字与评卷老师面对面真诚谈话,只有说真话道实情才能赢得诚心,让评卷老师在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你的坦荡真诚、朴实谦虚、诚肯可爱,诚实可亲。
方法是:
选材上,有理有据,联系实际,实话直说不拐弯,倾诉内心真情,流露生活感受,蕴人生哲理,揭生命真谛;如《真好!没有非典的日子》、《今夜星光灿烂》、《不该凋谢的花朵》、《我的农民兄弟》、《拿什么奉献你,我的孩子》。
主题上,扬善弃恶,扶危济困,团结和谐,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体现以人为本,凸出社会关怀;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心灵之约》、《用友善把心注满》、《父亲的唢呐》。
语言上,巧用修辞,讲究押韵,词句鲜活,涵时代特色;
如“梨花一枝春带雨、春色满园关不住”;
生命就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
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伤感。
但绝不能为了讨好巴结评卷老师,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虚话,杜绝阿谀奉承,自我吹捧。第四,良好开头,精彩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穿靴戴帽、豹头凤尾说的都是作文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一个提炼赏心悦目、光艳灿烂,能紧紧地吸引评卷老师眼球的开头,是你赢得高分的必备巧招。
一般常有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式的排比、博古通今形象生动的比喻,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心灵的震撼。
开头举例: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精彩一幕》)。
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
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有 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信是什么》)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
微笑就是忠诚;微笑就是自信;微笑就是无私;微笑就是爱国;微笑就是高尚;微笑就是执着;微笑就是善良;微笑就是感恩;微笑就是和谐;微笑就是大义。《带着微笑出发》。
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结尾,教人思绪万千,令人流连忘返。能粘住评卷老师的眼光,提高作文的含金量,提升分值的密度,无形中为赢得高分埋下了伏笔。
结尾例举:
1、在压力的海洋中成长着,我们不能因失败而放弃,或许成功就在前头。“路在脚下,马不停蹄”,生活只肯善待那些永不言败的人!《感觉生活》。
2、我想:人生就是一首无言的歌。这如歌的人生刚刚奏响第一个音符,我便明白以后的旋律要靠自己来弹唱。感谢音乐,它诠释了人生,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人生如歌》。
3、“感动中国“2006人物都带着微笑出发,登上了人品与精神的巅峰。”在他们身后,千千万万攀登者也都带着那样的微笑,从新的起点出发,奋然前行。其中的一个,就是我„„《带着微笑出发》。
4、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像我一样,拥有无边的快乐与幸福《让快乐走进心灵》。
5、正气,是满腔热血的真爱„„正气,是高驻崖头的松柏„„正气,是亘古不失的节操„„《正气——生命的真谛》。
6、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唯愿能带着笑靥,走在茫茫人生路;看天上云卷云舒,望云端日出日落!《笑在人生路》。
7、珍惜一个个永不重复的今天,把握由一个个今天串联起来的有限的今生,我们的生命才会充实而丰盈。《把握有限的今生》
8、我爱我自己,爱这生活。原来爱与被爱,就是幸福。《我要的幸福》
9、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温暖了心田。父爱,无言。《家事》
10、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在我感到恐惧时那同样惊慌的眼神。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等我一同吃饭时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天天牵挂我的眼神。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感情!《重读母爱》
11、携一缕接受的阳光,系一丝付出的绸带,整理行装,踏上实现自我的道路„„《播种·丰收》
12、“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谁说的?怎么那样熟悉?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泪,但我们坚信中国人将相信眼泪!《水祭》
13、有时候,桥是一股清泉,欢乐地叮咚作响;有时候,桥是一片枯萎的落叶,寂寞地咽咽哭泣。听吧,这是桥在欢唱,这是桥在哀吟。《桥魂》
14、可见,人生做点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敢正视。朋友们,正视人生的错误吧,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人生应该做点错事》
15、这样一群老实的农民,一辈子守望看那贫瘠的土地,一辈子守望着那贫苦的生活,一辈子守望着那“神圣”的祖训,一辈子守望着那看不着的规矩,就这样一辈子守望着,守望着„„《家中有“喜”》
16、其实,相逢就是一首歌!《相逢如歌》
17、三个姿势,我看到了中国,看到了中国人的三种精神:自信、稳重、渴望幸福!《从姿势看中国》
18、父爱如茶,半点清新半点浓郁,透人心脾!《父爱如茶》
19、汉字,与你相逢是我一生的美丽,那相逢的每一个瞬间都将成为我守候一生的绚丽!《与你相逢的美丽》。
20,夜,睡着,爱醒着。《夜》。
21、老师,就永远地宽容我们吧!我们的行为是有所反复的,不能以为我们犯了错误就不宽容了!《宽容我们一些吧》。
第五,写够字数,保证及格。
中考评卷中,会对作文按照等级分成:优秀、优良、合格、不及格四等。只要没有大的政治思想错误,文体符合,字数写够,一般情况下评卷老师都会给你及格分。
评卷时发现,部分同学因作文题难或因材料匮乏等原因,只写个开头或草草收文,把大片的“国土”闲
12.高分技巧:高分的申论文章 篇十二
一、读题、审题,读题要慢、准、审题要细
第一步读设问,第二步读题干,即看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带着具体的问题读材料,注意读题的过程中要一字一字的认真的、准确的、慢慢的读,审题要细、准。一般情况下问题的呈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一是文字表述型,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答案就是原材料,但是要注意略作变通。
例如:(2011年陕西省模拟)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设问: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解读:照刚才老师的提示方法,同学们会有这样的答案:
①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科技文化,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变化。(1分)
②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正确的答案:唐朝时期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西藏的开发。(2分)
作答的关键环节是:文成公主入藏的交往由点看大隐含的是唐政府与西藏的交往。即我们常讲的大问题小切口。个人→国家→人类社会
例1: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第21题:
①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2分)
审题细节:首先第一步判断这是考查瓦特的相关知识;第二步,要思考经济发展和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有怎样的关系,要第一时间想到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时间想到由一台蒸汽机到多台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普及和推广,这必然会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答案: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以柱状图、曲线图、漫画、表格等为载体的材料试题,首先要看图形中数据的最大、最小变化点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其次就是部分呈现的变化特征,更要注意是既有升、降、升的综合变化。最后若是带有文字叙述型的数据图标试题需注意前后数据量的变化,例如:(2011·山东聊城)第16题: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对1950年与1952年对比发现,变化量最大的是地主、富农的土地占有比例明显减少,将近6倍的减少,结合所学知识,究其原因就是A项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排除法B、C、D三个选项所呈现的时间与题干不吻合,故选A。
答题技巧:抓变化最明显的关键数据,通过数据回归历史事件背景。
(3)带有文字叙述的材料试题,并且对部分文字用着重号做了强调,这种类型的试题一定要注意着重号文字所包含的表面与隐性信息,直接与间接方面的信息,其答案往往就隐含在着重号文字的信息中。
例如:(2011陕西中考15题)“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材料中“奇书”是指(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工开物》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解析:这道试题不是很难,但是中考后我第一时间与学生交流得知,接近90﹪的学生不会作答,原因是考场速查资料中没有,教材中亦没有现成直接的答案。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判断才能回答正确。
答题技巧:
方法一:读题干,注意罗列甚远之国这六个字,言外之意就是说此书的内容介绍的是很远很远国家的事情,这时选项锁定在A、C、D三个选项,但是若选A便于材料中的“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的意思不吻合。D选项于“方今急边防”的大意不吻合,故排除法选C。
方法二:其实注意研究标点符号的特点及作用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省略号后面的文字内容就是作者要强调的核心思想。如……方今急边防,这时第一反应就应想到此书肯定是与国防有关联的,请抓住国防两个关键字,在四个选项中唯有C项合适。
(4)注意细节及步骤:
第一、要对问题设问的关键词进行圈划;
第二、按照设问中的关键词再在题干材料中圈划相应的关键词、语句。
第三、如果是以柱状图、曲线图、漫画、表格等为载体的试题,大家务必需注意三点:①读图名称②读图例③读图注解 注意:要特别注意柱状图、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最大、最小点,这个特定点所对应的年代、特征、原因、影响,但要注意的是图形中的年代或时间所对应的肯定是重大历史事件;漫画必然是考查其时代寓意。
二、答题——答题速度要快,需注意以下技巧
(一)看分值多少答题,即1分的答案,一般是学过的某个事件的名称或时代的特征等。2分,一般答2—3句话,3分一般答3—4句话。
(二)有时设问项特别强调,答案不得照抄原文,反过来也就是说,答案就是原文,这时只需要我们把原材料的语言做一适当的变通、或翻译就可以了。
三、查题——查题,就是说全部试题答完之后,在剩下的时间内我们该干什么?以我多次监考的发现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较好的利用起来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试题比较简单,学生提前完成。
2、为了试卷的整体完成,对部分较难题,随便写个答案以满足心理的自我安慰。
3、考试时间的心理压力,总感觉时间紧张,故会匆忙完成。
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1、对有十足把握的、确信是正确的试题答案,在检查环节就不用再检查了,反之要认真的检查。尤其是考点速查上没有的,就需要细心谨慎的在查验。
2、根据离考试结束的时间综合考虑,尽可能做到对部分把握度不太大、自由发挥的答案,做到从新读题、审题、答题。
3、检查是否有漏题,或做的不完整的试题。
4、检查书写是否整洁、美观、条例清晰等。
5、检查是否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名称的字写错或不完整等。
6、检查答题卡上的答案顺序是否与试卷上的顺序一致。
综上述轮,中考考场的细节完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分数的高低,细节决定成败。
13.德语考试作文高分技巧 篇十三
1)被动式。(主宾要区分,特别是阴、复的第四格,不容易区分主宾)
2)不定式:绝对的一大亮点!分为带zu和不带zu两种。
其中不带zu的不定式有:lernen&lehren,hoeren&sehen,helfen(帮着“一起” 做)&heissen(此时是命令的意思),lassen,gehenreitenfahren,bleiben(后面可以接:liegen/stehen/sitzen/leben/haften.kleben),spueren&fuehlen
带zu的不定式在写作上则是一个亮点!!当主从句的主语相同时,便可以将从句改写为带zu的不定式.z.B:Sie ist gluecklich,dass sie den herrlich Mann geheiratet hat.将后面的从句中的dass和主语sie 删去,将变位动词改为带zu的不定式。即:den herrlich Mann geheiratet zu haben.从句改写为带zu的不定式在考试中是一大加分点,请大家注意啊!
3)虚拟式:一虚二虚那无可动摇的地位啊!!
如果想讲话说得委婉一些的话,二虚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考DSH成才的人们则必须熟练掌握虚拟式。考DaF开溜的嘛,虚拟式不掌握也罢。听说读几乎涉及不到,写背个两句也就够啦。我们的准备时间有限,还是先紧着重要的复习为主啊!
4)从句:同英语一样,从句的地位永远大于简单句。
14.申论高分技巧 篇十四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关键在于:读题要快,注意力要集中,抓住重点。
特别是快速读题,至关重要,平时高效率,考试省时间。第一题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
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
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
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这里提醒平时一定要多读多积累,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么学会快速阅读与快速记忆就非常重要,这里推荐一个本人用过的强大软件要的直接复制地址到地址栏回车 jint.cn/d452-2566-14778qiangren.html),练上30个小时就够了!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
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
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
(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尾(假定四川省考):
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
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
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
再一次的强调,学会快速阅读、快速记忆非常重要,这是一切的基础。下面是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
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
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
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
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
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
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
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
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前面的)。
“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
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节能减排方面:
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
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
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
大段经典表述
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把重点内容记住,如果时间不够用,那么学习一下快速阅读与快速记忆,这里推荐一个本人用过的强大软件要的直接复制地址到地址栏回车 jint.cn/d452-2566-14778qiangren.html),练上30个小时就够了!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神了。
时间安排
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时间非常宝贵,能够利用读题与组织答题的思路的过程节省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经典的表述。若时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
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草书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
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
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
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
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川省,你怎样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
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
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是所谓专家学者的操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
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
真正应该看什么? 下面推荐党报是最好的读物。
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再次强调多读,然后提炼重点。不读就不知道,不记也不行,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就是用我上面推荐的速读记忆培训软件,本人亲自受益,无用不会推荐!南方周末
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
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 “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
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
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置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高分技巧:高分的申论文章】推荐阅读:
高考数学高分技巧03-05
关于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建议07-06
托福口语取得高分的三个小技巧11-07
英语四级完形填空高分的技巧12-18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攻略技巧07-16
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技巧08-18
2023中考英语作文高分技巧11-11
雅思听力高分技巧总结02-08
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技巧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