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信息技术融合

2024-10-09

《雪绒花》信息技术融合(精选14篇)

1.《雪绒花》信息技术融合 篇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之我见

摘 要: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问题

措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完美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因此,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带来的高效优化作用。在我近几年的观察中,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还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奢华与时髦来吸引学生,这都在理解上偏离了我们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近几年的观察中,有些教师不想动手动脑,从网上直接下载视频课件,不管是否合适就使用了,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课堂,教龄偏大的教师却不愿使用,这是对使用新技术缺乏信心的表现;再次,课堂结束后,对课堂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反思,弥补缺漏的情况很少,这是教师自我提高意识的不足。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技术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操作技能不足,不能和谐流畅地操作教学软件,因此,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深度融合背景强大,将信息技术能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最高可以高攀到十八大报告的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低点呢,国家的《2010-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近十年的《教育信息化纲要》,以及教育部部长的讲话,都将信息技术推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可深度融合和以前的整合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名词而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还得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说起——

有两种教学方式很流行,一种叫“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另一种叫“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多了,让学生思考得少了,就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得少了,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布置的方向研究问题,就是“学生为主导”了么?非也!后者学生是做了很多,但学生做的一切,依然是教师在调控着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采取的教学方式(讲授型、自主探究型等)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听课、探究、动手操作)。所以,原本就没有什么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夸张点说:所有课堂的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安排下进行的。

那么教师如何安排学习呢?整合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前文已经说过,无非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学生也用。融合阶段怎么办,怎么用?原本我也迷惑,只是想起了几个人。每一个人,都带给我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不同的思考。

1.可汗学院和反转课堂

头一个让我想起的人,是一位老外,我们不认识,没吃过饭没喝过酒也没见过面。他叫萨尔曼•可汗(Khan Academy),孟加拉裔美国人。以前有亲戚找他给孩子补课,他就把要讲的东西在白板上演示出来,利用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发到网上,给亲戚的孩子看。那边小孩在线学习。时间长了,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就有了“可汗学院”。现在越做越火,百度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相关资料。

我们学校的新白板有录制功能,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可汗和他的可汗学院。老师把重点难点录制下来发送到网络上,这一点,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孩子在回家之后,在没能完全消化当天知识的时候,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上网翻看老师课堂即时录制的重难点视频。从课上,到课后;从课上接受知识,到课后的知识再现。我爸妈都是教师,从小家里不缺老师。但是很多孩子的家长辅导不了孩子,他们怎么办?是不是,有了电子白板的录制功能,有了网络,就有了一个有力的解决途径呢?

我想起的第二个人,是市电化教育馆燕馆长。他曾经为我们详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一些关键点,其中有一点就是:融合是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课前,有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课中,有运用设备和技术授课、学习;课后,有相关教学内容的支持和服务。

国内教育界现在有个新的流行词,叫做“反转课堂”,也叫“翻转课堂”。其实和可汗学院是一样的。都是把要讲的内容录制下来,并提出相关问题,尤其是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提前看,上课可以直接研讨。效果相当好。

2.微课

网络的通讯工具有很多,QQ之后是QQ空间,博客在这个时候也悄然兴起。博客如何兴起的,怎么进入中国的,暂且不谈。单说博客是个好东西——它改变了以往的言说方式。在博客中,每个人都是作者,每个人又都是读者。不需要谁的授权和许可,就能自由自在地交流。好东西总能被人注意,博客迅速地进入学校。晋城师范附小、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相继要求开通班级博客,提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这样一个空间平台。这恐怕是早起的深度融合的萌芽吧?

博客之后又出现了微博。这个更火,语言短小精悍,字数有限制,传递迅速。而且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教科院蒋鸣和教授等科研单位和学者相继开通博客,我只要加个关注,就能了解专家们平时关注的东西。微博好啊,它能让我足不出户就了解教育技术的前沿问题。掌握教育技术的前沿问题,也就站在了队伍的前头。微博方兴未艾呢,微信又出来了。同时,各种“微”字的世界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研评方式——微课。短小精悍的微课,只演示教学中最给力的那一部分,如何解决重难点的那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学水平,最能让其他同行学习的那一部分。现在百度一下,会查到很多微课,例如:http://dasai.cnweike.cn/?c=main&a=siteIndex。

以往评课,有这么几种方式:1.现场赛课,专家讲评。2.录课,送审,专家择优,发布上网大家看。3.本地讲课,通过摄像头远程直播,同行网上研讨。现在多了微课这么一个新东西,怎么办呢?微课是授课教师把自己一节课中最给力的部分上传到网络上,各种评论可以停留在网路上。读者一访问,看到的就是录像课的精华部分。

3.慕课(MOOC)

“慕课”这个词,是我从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的讲话稿里看到的(2013北大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上的主题发言)。仔细搜索一番,暂将“慕课”理解为:没有围墙的,随时可以学习的大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尚未推广。但我有理由相信,国家、省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中,会启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那么这里能否建议一下:每个地区开通个类似“慕课”的平台,定期让学生听名师免费讲座。名师轮流坐庄也可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三、设备和技术如何使用

1.日常应用。比如科学课在黑板上投出草履虫的图片,这个以往的挂图没有什么区别。某些基层教师,在语文课上,用电子白板展示生字的写法,还用动画演示了笔顺。我个人认为,这不如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效果好。

纵观最近二十年,我们的课堂里有哪些改变?电视、电脑、液晶屏、触摸电视、白板„„。有哪些没变?黑板、桌椅、布局、教室„„。有哪些丢失了?板书„„板书越来越少了。一味追求信息技术手段,却少了那份教师的个人魅力。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我并不特别反对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只是在交流的时候,这个不应该作为课程的两点——这不是解决问题重难点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2.无可替代的运用。山西省实验中学有一位语文教师叫曾经讲过一节课《林黛玉进贾府》。课堂上展示了王熙凤那肆无忌惮的笑。高中学生很难体会到王熙凤的笑,所以他先让学生尽情想象,而后播放83版《红楼梦》片段,将王熙凤的笑相展示给学生看,可谓之信息技术用到了家。

举一个电子白板的例子。地理老师讲澳大利亚,讲撒哈拉沙漠。用电子白板调出卫星地图,给大家看真实的地理情况,进行讲解。有位中原街中学的地理老师,用网络上的卫星地图和学生一起追踪台风。每天观察台风动向,然后记录。这样既有真实,又有实时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不到。至于效果,不言而喻。

再举一个液晶触摸电视的例子。这是我们燕馆长给大家讲的:把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没来得及展示的作品存在网络空间,让学生放学后可以继续浏览。即时资源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总结一下:一节课,或者一个内容。如果抽掉技术,什么都不剩了,那就是深度融合了。在边远偏穷,师资力量不足的地方,以及城市中缺少专职教师不开的课(音乐、美术)的地方,能运用远程视频开通一门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3.需要尤其注意的是:适时运用!媒体的作用,是要解决学生靠思维和想象无法理解的那些内容。能理解的,就可用可不用了。尤其是需要想象的地方。

媒体是可以限制思维的。比如,看完电视剧《天龙八部》,满脑子的萧峰形象荟萃成屏幕上的主角。关掉电视重拾小说,阅读文字的时候,脑子里的萧峰形象依然是屏幕上的主角。挥之不去。什么时候把电视剧忘差不多,什么时候脑子里才恢复自己的武侠世界。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等,法院最终判决迫使该州修改了教育保护法。看看,保护想象力是多么重要的事。

开发学生思维很重要。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就不用媒体。必须用媒体的,一定要让学生先充分想象,再展示媒体。

四、空间和资源的应用是不是只能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目前我能知道的深度融合方法,就是以技术为基础,网络空间与资源配合,在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全方位服务。那么,深度融合是不是只能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教育工作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教师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以在网络空间进行。研究过程中的统计,更要依赖于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冯广源 王鑫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现状、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3]徐立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雪绒花》信息技术融合 篇二

那么,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写作创新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呢?

一.备——储存素材的感性渠道

信息技术, 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采集信息容易、存储内容海量、索引输出快捷, 能够为课堂教学减负。作文教学设计中, 将这一因素考量进去, 不仅能创设特定的情境, 更能丰富原本单一的相关信息。如在作文教学“状物写景、托物言志”一节课, 《心中花开》是教者自拟的文题。教者做了以下的提示, 因了花开, 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但不同的个体喜好不一, 你可以观察身边的花儿, 关注它的“打苞、含蕾、初绽、怒放”的过程, 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情感触发点, 捕捉瞬间的美好, 也可以取材群花的妖娆……而一些只知道名称的花, 或是只匆匆一瞥却印象极深的, 可以借助网络信息, 搜取相关信息, 文字的、图片的、不同情境下或静态、或动态的, 为自己的写作储存素材。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ppt, 有了感性的印象极深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再从多角度思考花开与“心灵”的链接, 可以是想到与之品行相似的人, 悟到珍惜生命可贵的“理”, 更深层的人性 (虽卑微却高贵、虽弱小却顽强、虽貌丑却心善) 之美。

生一:“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不敢确信———那是向日葵花田。仿佛是被谁用手指蘸上颜料随意涂抹出来的。大片大片的金色在视野所及之处渲染开来。天空的边缘被向 日葵淡色的光芒给染透, 干净的天蓝中透着点光泽, 花田给人一种被魔法包围的感觉, 细小的尘埃粒子浮旋在周围, 给人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如一幅油画梦幻般的真实。”当我伸出手, “慢慢划过一片花瓣。很柔软, 如幼鸟略显丰满的羽翼, 又如为谁敞开的心房, 却不是玫瑰的娇嫩, 而是恰到好处的有着坚强, 墨绿色的叶片无一不透着清新的气息, 颜色如同从水里一把捞出来般的新鲜, 只要看着就能让内心的世界如同泛着青色般, 给人以镇静的错觉。指尖停留在光滑的粗茎上, 感触着极细极浅的纹路, 带着向日葵的经历, 一同被我触碰。”有风穿过时, “向日葵的茎叶泛着微许的薄荷色, 我仿佛听到了向日葵的歌唱, 耳畔却只有风的低吟。看着天空因向日葵的晃动而产生了老旧电影的错觉, 不禁笑自己的念旧。但那抹金仿佛氤氲了光芒, 与天蓝沾染在一起, 意外的融洽, 似乎是蓝色中也有着光芒在静谧地流转。听着花瓣相互磨擦的音调, 如同在唱一曲古老的歌谣, 肃穆而庄严。”闭上眼, “仍是一片金色占据整个脑海, 是无数个向日葵花盘在转动, 转出比以往更清澈更柔和更纯粹的色彩, 有着澄明的琉璃光芒。”

读到这样的文字, 有谁能够想到, 这是一个仅从一次画展、一场生态园参观后, 看过一幅向日葵图片为之震撼的孩子的习作呢?

在社团活动中, 孩子这样提及自己的写作体验:不熟悉的题材, 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氛围, 将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感知, 融入自身的生活感受, 轻嗅葵花籽的香气, 并网络模拟出向日葵各样的姿态和情状, 再创新加工成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文字。因为世界很大, 我很微小, 不能接触到所有的东西, 而我,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获取我想要的精粹的生活蓝本:直观感受, 加上网络现有的素材, 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 才是创作的第一要素。置身于自己设定的写作生态园, 写作成就感才会积聚灵气。

二.练——炼化素材的完善途径

新课程强调, 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 尊重学生并发挥其主体地位, 很是重要。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 就是化抽象为形象, 化单调为多样, 以不一的形式呈现在面前。而它的虚拟性和模拟能力, 更为作文教学平添了羽翼。在教学“叙事写人具体生动”一节课中, 《挚爱》的文题。教者从不同的角度提示:清晨浅眠, 耳畔是“好鸟相鸣, 鹦嘤成韵”, 耳鼓里满是愉悦的天籁之声; 漫步乡野, 极目所见,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的闲适与恬淡, 浸润到“城市人”的骨子里;“翰墨留神纵天性”的恣肆泼墨;棋室斗间的博藏世界;鼎沸尘嚣, 阳光, 花开, 草盛, 麦香;静享人生, 情美, 演绎哲思光华;性灵, 惟余一阕清歌;爱的极致, 是“只要我活着, 便要歌唱”。 (雪莱)

生二:在练笔《挚爱乡村晨曲》中, 在乡村小道旁, 成群的鸭、鹅, 真个似法国的绅士, 前行在香榭丽大道上, 一板一眼的;地里的庄稼, 当轻柔的风儿拂过, 都爆出了嫩黄的叶芽儿……

鲜活的文字, 不仅是朴实贴近生活的话语, 亦是生动源于活泼的词语, 更是形象适度夸张的词语。为写出这样的片段, 该生运用计算机网络, 搜索相关虚拟的三维模拟场景, 设置特定的“种子发芽”的模拟场, 观摩并定格了种芽的成长蜕变的瞬间, 最后选定“爆”字, 展现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不仅体验其鼓胀的过程, 更多的是感受“爆”的力度, 切实领会后, 巧妙运用文字, 体现其中的意蕴, 让它灵活地再现生活。

生三:在练笔《挚爱那船头的风景》中, 坐上手摇船时, “船左右摇晃着, 河里洁白的水花不时跃上面颊, 用手拭去, 留下一片清爽。船肆意地摆动, 仿佛要把骨头都摇酥了,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闲适的摇, 对于久居城市的我已是莫大的享受。我注意到替我们摇船的人。船娘着一套蓝印花布的褂子, 头顶一只竹编的斗笠, 耳垂上两只金耳环在阳光的亲睐下熠熠发亮, 少说也约莫有五六十的光景, 但粗糙的脸上并没有半点老态。船娘竟大方的开了腔。她继续极富节奏地划着橹, 再咳咳地清了清嗓子, ‘里下河, 水来涨, 百里好风光……’我望着她, 望着四围葱郁的菖蒲, 听着她的歌声, 听着风吹的悸动, 刹那间, 我似乎觉得这人、这音、这景、这情, 完美地交汇在一起, 合奏成自然真实的旋律。”

丰盈的文字, 巧用恰到好处的比喻, 丰富文字的活力;动感翩飞的体验, 衍生文字的魅力;更有细致入神的动作、简笔勾勒的肖像, 引发文字的张力。这是溱湖风光写意图, 当记忆的影像不再清晰, 只要将当时的场景再现, 让孩子置身其中, 漫游畅想, 就能让菖蒲叶独特的味道、天水合一的佳境、拥有真实的面孔, 拥有世间最纯朴的乡音的船娘展示在脑海中的“屏幕”。这样互动、和谐的写作教学环节, 自然演绎着生态文字的魅力。

三.悟——提升素材的丰厚沉淀

惟有将网络的形象性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结合, 将信息性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理念相呼应, 才能不断在积累素材和炼化素材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素材的内涵, 揭示其丰厚的沉淀。在教学“意境深远, 豹尾靓姿”的一节课中, 《点点滴滴都是爱》的文题。教者在备思路导引时提示:母亲的一句叮咛, 老师的一个眼神, 朋友的一声问候, 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也是我们走出风雨, 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如何才能做到憬悟独到, 聚焦主旨呢?让孩子们在写作中, 自然衍生出“失落时, 因了一句关切的话语, 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捡拾起生命的馨香;欢欣时, 因了一个动情的眼神, 能感知到成长路上人性的美好, 记住生命的多味;风雨中, 因了一个关怀的动作: 拍肩、抚摸、牵手……能感悟到周遭人文 的厚重 , 升华出生 命的华彩。”

生四:在习作中, “爱, 就这样传递着流泻, 真诚但无私, 豁达但柔软。

路遥的《人生》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 但往往至关重要的就那么一条。’我想, 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路, 一路有爱, 一路花香。弟弟、父亲、汉子我眼中爱的携带者, 但他们终究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过客, 真正陪伴自己的是他们的爱:就像是窖藏几十年的酒, 越品越香;就像是深埋几千年的琥珀, 越久越别致;就像是屹立几万年的胡杨, 亘古永恒……

爱是点滴, 爱无处不在, 爱因了有爱的人而生。点点滴滴都是爱, 爱不需要修饰, 你觉得是爱, 它就是, 坚守它。”

厚实的文字, 是在动态形象的描写后, 细致动情的画面后, 真实张扬的细节后, 孩子在交流信息的平台上, 筛选个性化的富含哲思的话语, 深入思考、逐一提炼、渐次升腾后的憬悟, 这样的运作后, 文字自会厚实引人。新课程指出,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言为心声, 只要能独立思考, 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尽情表达, 可以说是生态的思想“涅槃”, 自会彰显不同的境界。

3.融合信息技术领域的“金麒麟” 篇三

果敢与智慧兼具,沉着和细腻并存,善于统筹资源,精通“融合”战术,这就是薛嘉麟,通软联合总裁,用他独创的“融合通信”平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不仅给数十家大型央企带来一场信息管理革命,也使他经营的通软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迅速成长为融合通信企业的后起之秀。2007年在中国EIM的竞争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通软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一举占据了11%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腾讯的58%、IBM的15%和微软的12%。一家小规模的公司是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融合信息,融合通信,融合协同”,薛嘉麟的“融合术”,让人很容易想起中国传说中的吉祥物麒麟:集天地精华于一体,汇万千尊宠于一身。

知识改变命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潮,这股潮流改变了许多中国人原有的观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使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开放起来,越来越觉得追求物质财富是当务之急,甚至包括很多青年学生也被卷入这股潮流中,他们中很多人尤其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纷纷中途辍学,跑到开放城市开始了一种叫做“打工”的新生活。

在江苏,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南通市自然因自身的工业魅力而吸引了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脸上写满青春,洋溢着蓬勃朝气。在这样一种热闹的“打工”氛围中,在身边的同龄人都开始赚钱的诱惑下,能潜心学习的人,应属于有坚定信念和远大目标之人,否则要做到岿然不动实属不易。18岁的薛嘉麟并不认为在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技术和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放弃学业去赚钱是一种理智和长远的选择,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他坚信: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知识。于是,当时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考大学,而且是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北京邮电大学,因为在中国,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通信专业是最棒的,而自己从小养成的兴趣就是信息通信。

说到这一兴趣爱好,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在薛嘉麟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搬弄”家里的收音机、电话机等无线电器,搞一些小发明,自制手电筒,将不会“说话”的收音机整得服服贴贴,后来这个人上了一所著名大学的无线电专业,后来做了工程师,现在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这个人就是比他大四岁的姐姐。尽管薛嘉麟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很拔尖,但是在江苏这个高考录取分数线超高的省份,1992年,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和清华大学持平,最后,薛嘉麟被素有“南方小清华”之称的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录取。

薛嘉麟的朋友说,他是一个目标性非常强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目标,不管付出多大努力也要达到,虽然当年高考与北京邮电大学失之交臂,但是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一直在为考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而准备。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后,很多单位向薛嘉麟伸出了橄榄枝,当时南通市邮电局的局长对他说:“我们随时欢迎你加入!”最终薛嘉麟放弃了南通市邮电局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接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多年的理想一朝成现实,那一刻,薛嘉麟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那张青春的脸上再次洋溢着略显稚气的微笑。

在读研究生期间,薛嘉麟曾在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实时股票交易系统”中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系统设计,系统平台与安全机制的规划。在项目“重庆市话网光缆监测系统”中担任主要软件工程师,负责主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在项目“原邮电部人事管理系统”中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在项目“台湾省移动通信网管系统”中担任主要软件工程师,负责信息采集与更新模块的开发。3年后,薛嘉麟拿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硕士学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流利的英语水平,他的命运再次被刷新,可以挑选的工作单位更多。这次给他伸出橄榄枝的单位从实力和前景方面都远非3年前的单位能比,像华为公司和贝尔实验室都给他发出聘用书。

有人说,人的命运就在于对一些事情的选择,如果能在关键的几次选择上富有远见,命运将会是另一番风景。在华为公司和贝尔实验室的选择上,薛嘉麟确实遇到了人生的一道难题,论实力和声誉,两家单位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但是考虑到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薛嘉麟还是决定去貝尔实验室。在贝尔实验室,薛嘉麟在大型固定电信网网管项目“CONNECTVU-APX”研发部门先后担任高级开发工程师、高级系统工程师,负责程控交换机管理配置系统的通信模块编程、客户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以及售前客户支持,并曾为台湾中华电信,山东电信以及中国联通提供产品CONNECTVU-APX的售前技术支持工作。2001年进入瞬联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担任高级技术顾问,负责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 IVI技术引进与推广工作。2002年加入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先后一直为高端企业用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同时也是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与实施的主要牵头者。薛嘉麟曾于2002年赴美国朗讯全球研发中心进修一年。2005年6月,在清华大学现代研发技术高级研修班结业。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多年不断的学习积累,为他从事IT企业领导工作提供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充分的知识准备。作为中关村科技软件新一代掌门人,薛嘉麟承袭了创业前辈所树立的锐意创新,目标远大的发展理念,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带领新的管理团队及全体员工,更加理性设计,扎实前进,力争将公司建成杰出的门户软件供应商和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商,将公司核心产品打造成中国门户平台第一品牌。

GoCom:站稳后要做商务平台

2007年,在中国EIM的竞争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通软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举占据了11%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腾讯的58%、IBM的15%和微软的12%。一家不到30人的小规模的公司是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

距离观察不难发现,这个“11%”几乎都是由制造和政府行业的用户贡献的。按行业属性来看,这两个行业是具备信息化需求的典型行业,而通软联合为何会具备这样的特点呢?这要说到通软联合的两位重要人物——总裁薛嘉麟和副总裁王磊,后者在2004年带领一个创业团队做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而后成立公司;前者于2007年初空降到该公司,并且和通软联合最大的合作伙伴慧点科技有着密切关系,而做OA的慧点科技正是IBM亚洲最大的合作伙伴,在电子政务领域扎根极深,IBM ND平台全年70%的出货量来自于慧点科技。

“了解央字头企业的需求、安全性是我们与跨国企业抗衡的杀手锏,定制化服务、与OA企业合作以及破釜沉舟的态度是我们优于腾讯的地方。”薛嘉麟这样总结通软联合的成功。正是市场出现了这样的空隙,才使得本土企业有了茁壮成长的机会。确实,小企业的灵活多变、服务周到是其竞争的一个优势,神华集团正是因此放弃IBM而选择了本土企业的EIM。

“当我们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转向与商务有关的方向。”王磊兴奋地谈论企业“熬出头”后的前景,“腾讯不认识它的每一个客户,而我却清楚用户的具体信息;QQ用户大多是消费游戏和QQ秀的孩子,而企业用户都是需要定机票、定餐厅的白领。可见,我们的销售优势很大。”赛迪顾问认为,通软联合是2007年度最具潜力的EIM企业,这家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企业也刚升级至自己的GoCom5.0产品。GoCom5.0拥有4大特点:

1、GoCom将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集成了视频、语音、数据业务,将不同网络中的数据相互转化,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一套工作协同、信息融合的专业平台。

2、GoCom集成了包括文本会话、文件传输、座机、手机、传真、短信收发、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多种沟通方式以及最全面的通讯手段,使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使用多种设备随时处理不同系统中的消息,有效保证用户促进工作协同,提升沟通效率,降低通讯费用,响应速度大大提升。

3、GoCom可以与各种数据平台(OA、ERP、CRM、CMS、Mail、工作流、物流系统)和电信平台(VOIP、SMS、FAX、TTS、电话会议、一号通)进行结合,让这些平台可以协同工作,并对这些平台进行消息提醒。

4、GoCom统一内部网、因特网、移动网和电话网的优势,支持在PC、手机、PDA、SIP电话等终端上处理业务,和系统无缝结合,从而实现业务在各种终端和各种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企业协同工作,问题迎刃而解。

和很多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一样,通软联合在企业发展初期也遇到很多困难。在一次向某大公司推销自己产品时,客户问公司融合通信系统的承载限制是多少,公司的副总裁王磊说可以承载800;结果客户告诉告诉王总,他们没有800人的项目;王总马上高兴地说那就没问题了,我们的系统肯定能承载;可客户蹦出的最后一句话却让王总非常尴尬并深受刺激——“我们公司最少的项目也有1500人”。要知道通软那时的产品连承载800的能力都没有,王总说的800还是为了表现公司系统的能力有所虚报。受到打击的通软开始组织技术人员全力改进自己的产品。今天当我问到GoCom5.0的承载能力是多少时,薛总信心十足:“GoCom5.0现在没有承载限制!”并告诉我GoCom5.0的特点就在“级联”,而且成本只是IBM同等产品的30%,这就为通软联合的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通软联合虽然是在2006年初才正式成立,但公司在2004年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和自主产品。“可以说公司是较早的察觉到了融合通信这个市场的潜力,公司的发展也是非常理智的,不会是简单的市场投机。几年来公司的主打产品‘GoCom融合信息平台’也经过了几代的更新逐渐走向完善,现在已经发展到了GoCom5.0,计划明年还将发布更新的GoCom6.0,以后还会推出更多的融合通信产品。所以,通软联合会在融合通信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或许以后会丰富现有的商业模式,如从现在的销售产品、承接项目向以后的公众服务形式转变,这些在公司将来发展过程中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有一点不会变,通软联合会一直定位于专门提供融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薛嘉麟认为,“2008年将是我们性命攸关的一年,腾讯只给了我们一年的时间。腾讯由于各种原因正在减持EIM领域的投入,这给了通软联合迎头赶上的机会。让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刻、使用任何一种消息设备都能访问任何一种应用和信息是通软联合追求的伟大使命。”

融合通信企业的出路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些移动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这也表明中国通信行业还是有竞争力的。这也为国内融合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薛嘉麟谈到融合通信企业的未来,露出自信的微笑。

其实,融合通信行业真正发展是这两年的事,很多企业对此还在持观望态度,真正投入到其中的确实不多,而且用户对相关产品也处在一个认知和接受的阶段。所以,我国融合通信行业现在其实还处在一个培育市场的阶段,算是刚刚起步。根据赛迪最新发布的《2007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相对于个人即时通讯市场的饱和现状,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还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达到了2.7亿元,企业终端用户达到了1392万。预计2007年企业IM市场的规模将有更大的增长。所以,只要拿出有说服力的产品,并且在以后发展中找准方向,融合通信市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不可否认,中国软件行业与世界顶级软件大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融合通信行业也不例外。所以,中国融合通信企业要想在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上抓住真正的机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通软联合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经过几年的市场考察,我们发现虽然像IBM这样的国外大企业也都在中国涉足融合通信行业,但他们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并不顺利,应用面也很窄。由于IBM等大公司做出来的产品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是针对国际大环境设计生产的,其功能设计对中国企业来讲并不完全适用;在遇到企业实际需要问题时,由于需要一层层上报,他们的调整周期也比较长。不利于相互沟通。所以他们的产品对国内企业来说适用性并不强,只是在中国的国外企业中才有应用。那么,像通软联合这种刚刚涉足融合通信的企业就要看准这个突破点,生产出适合中国企业应用的产品。”

通软联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通软联合开发的“GoCom融合信息平台”系列产品正是充分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生产出适合中国企业自身的融合通信产品,这也使通软联合的产品受到运营商和合作伙伴的广泛兴趣。现在通软联合已发展了30多家代理和20多家合作伙伴;代理已基本遍及到国内所有省级城市,合作伙伴中也不乏太极、神州数码、中科软、中软、慧点、领航等一批知名企业。而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中,除了IBM、微软、腾讯等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外,通软联合也以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一种吉祥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并居四灵之首位,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

2007年11月27日,通軟联合公司正式签约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薛嘉麟正将融合通信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篇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验1: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让丰富的其它多学科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使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出一条新路子

讲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一般都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去整合、服务其它学科,可以反过来用,让其它学科知识来整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来学。举一个例子:在学习DreamWeaver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我们以探索“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真实来源为主题,制作一个成语学习网站。对这个成语的一般解释,是指廉颇背上背着荆棘去请罪,但现在有一些新的解释,不是这样,而是手抱着荆棘。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马上去搜索、查询、咨询老师、讨论,想得到合理解释,最后以“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拓展出非常多的成语典故、历史事实、古文字知识等等,还有同学用Flash或Photoshop软件模拟这个成语的场景,效果非常好。网页内涵丰富,关键是把语文、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网页、图片处理的学习中,学生至始至终兴趣高,创作热情高涨,作品成果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感受到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甜头”。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融合进其它学科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学生有成就感,提升了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得到了品味提升和内涵的丰富。

经验2:我校在开展中小学班级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机器人教育、3D设计与打印尝试学科的融合,取得很好的研究效果

我校在开展的《基于创新课程实验室的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实践中,我们坚持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能力风暴”机器人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操作设备。同时配置了乐高机器人、智慧天下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求异,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深度”动起手来,本学期,在给学生讲授基本搭建、基本传动的知识时,我们邀请物理老师进入课堂,给学生分析力的关系与原理,搭建的优化设计等知识,让学生把每个问题尽量弄清楚,搞透彻。物理与机器人的融合,使我们的创新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了创新课程内容,学生轻松掌握关键的、难点知识。在今年机器人比赛中我们取得多个特等、一等奖,这就是机器人教育走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最好体现。

5.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篇五

——浅谈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快速占领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并随之生根开花,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也将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科原有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是而形成了更生动、更形象、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中的难点,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呢,这就需要两者有机地融合,这里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具体来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融合?融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信息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会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

具体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我们就要来看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构成要数。一般来说有六要素,首先当然是备课,其次是上课、批改作业、考察、评价和辅导。知道了构成的要素我们还需要知道为了达到这六要素的目标我们必须做哪些事情,我们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更好地为我们的六要素进行服务。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合理性应从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更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那么信息技术的特点有哪些呢?(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3)功能的强大化;畅言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和白板蕴含了诸如标注、聚焦、拍照、幕布、拖动、画图、直接获取资源等等功能,几乎囊括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部所需。(4)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阃的限制。(5)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那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是什么呢?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入与入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3)教育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率和能力完全取决于学生对兴趣的大小。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是集图像、声音、颜色、文字为一体,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创设一个更生动更有趣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这一缺陷,使静态的知识载体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帘子一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可以像流水一般呈现出一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

如:在执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猴王出世》如果单纯地利用文本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还是一篇原著,里面有一些拗口又很难理解的字词及句子。但是《西游记》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爱不释手的一部电视剧,于是我上网下载了西游记的主题歌视频和动画片主题曲的视屏,分别用在开课和结课的时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真正把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和直观、形象之中,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难点内容往往教师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引导、去讲解,但教学效果常常不够理想。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还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由深入浅的帮助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笋芽儿》,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由笋芽到竹子的变化过程,“笋芽”和“竹子”之间存在的关系,大部分的同学是弄不清楚的。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单凭老师的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分解教学中所遇到的难点。在上课之前,我先制作了笋芽变化成竹子的几张复合片。上课时,先出现几棵在湿润的泥土中快活的生长着的笋芽,让学生来观察它们的样子,然后再出现几棵刚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接着再出现几棵全部钻出地面的笋芽,让学生再观察它们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覆盖上几棵长大的竹子,让学生看一看竹子是什么样子。

通过学生对笋芽和竹子的观察、分析、比较,学生找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竹子”是由“笋芽”变化而来的,明白了笋芽和竹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笋芽变成竹子的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更具体、更清楚、更完整的展现给学生,这样即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

再如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字隽美,结构简单,只要抓住“家家户户、都”等几个关键词和句子就能让这篇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这在PPT中需要制作,但在电子白板只需要利用聚焦和标注的功能就能使这些词语和句子完整地展现出来,既节约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又更直观和形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能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写字教学时低年级的重中之重,但平时的写字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写拼音和组词,一个一个地把生字教给学生,这样速度慢且枯燥无味,但如果能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把生字做成动画,或是在白板中进行画词,再利用白板中的资源把所要学的生字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拼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大大增强,从而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白板中的田字格,将生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将写规范字的思维和画面牢牢地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搜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赞美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再如如《黄河魂》一文,只凭教师口头说教,学生难以领会到黄河那惊心动魄的磅礴气势。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黄河魂》一文的录像资料,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许多游人在黄河岸边走着,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哗……哗……,轰……轰……的巨响,好似浪涛声,又好似松涛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从声音上领略到黄河那惊心动魄的磅礴气势。眼见为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展现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鉴赏到了祖国山河的自然美。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让学生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根据课文需要选用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美,让学生积极地接受语言美的教育。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去品尝美。文字投影制作非常简单,操作也很方便,效果显而易见。

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如果干巴巴地读根本读不出这段文字的韵味,这时如果配上音乐和画面,那对学生的视觉和神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学生进入了花的世界花的意境,他朗读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了。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学生习作锦上添花。平时我们可以把学生游戏、玩耍、活动、演出的各个方面排成照片和视频,在习作时,大家集体观看这些照片和视频,既观察别人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又观察自己的活动表现,写不下去时还可以返回仔细揣摩,这样学生带着快乐很快就能把这次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自己的面前。

6.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 篇六

麟游县西街小学 李小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ASP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将D列的数值设计为“E1/B1”,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在B列和E列中填上相应的数据,D列则自动算出扩大或缩小的倍数。通过动手让学生自己找到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7.语文课应和信息技术大融合 篇七

信息技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不是附带的、强加的、可有可无的,而是和语文学科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和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并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到了课堂之外。美国一个9岁的小学生就可以写一篇关于中国诗歌的学习论文,主要是平时得到了信息采集和整理方面的锻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确实觉察到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我们教学改革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和便利,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

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亲密接触,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对于北方孩子来说,对海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只是听说而已,从未见过,很难想象。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带着大家去看大海,看一看美丽的南国风光,看一看迷人的海底世界,富饶的物产尽收眼底,不用文字说明,有的学生也能如数家珍似地把西沙群岛的“富饶”二字描绘得淋漓尽致,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像真的走进了海底天堂。这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第一,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课前布置好预习,提出问题,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课外搜集相关的材料。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前,可以让学生们搜集有关风景区的画面,桂林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民风民俗等相关信息。

第二,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通过收集、整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第三,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地发布给同学们,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

三、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如教学《长征》一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上网搜索查寻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资料;(2)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长征》一诗;(3)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4)自制幻灯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教学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相互合作也使他们更加深了对长征的意义了解。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的个体行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亲密接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然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忘记,语文课仍然姓“语”,语文这门学科不管是读、还是写,学生认知的是一篇篇鲜活的文章。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不管他用何种课型、何种媒体,他都必须以文章的内容为基础,去揭示文章的本质,也就是一篇篇课文的魂,使学生从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通过情感的熏陶,使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得到净化,得到洗礼。

更应注意的是,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因此,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8.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之路 篇八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兼故。如果能创情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取信息。在新时期的可改之际,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使其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并能充分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口、耳、目、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创设宽松的和谐的习作情境。激发其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技能。从而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习作情境

在远程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新时期的“学生想要好好學习习作的愿望,是跟他乐观的感知世界分不开的。”若习作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可融视、听于一体,把声、形、光、动态安排在同一屏幕上,化静为动,将远化为近,活化习作指导,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习作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效果。如在教学《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一习作课时,我先用相机把校园内具有特色的主要景物拍下来。如“朴实大方的校门”“永垂千古、名流千秋的名人画像”“绿草如茵的花园”“四季常青的塔柏”“生动有趣的课间活动”“奇妙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等等;再用扫描仪把这些照片输入电脑,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然后配上黄书记谱写的优美动听“校歌”,教师则适时适度地给予解说。教学前,解说运用多媒体远程计算机(电脑)把这些视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其鲜活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的刺激下学生对我们美丽的校园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了解,此时,他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其强烈的写作欲望被激起了。为下一步的选择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习作基础。

二、接力现代网络,丰富作文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学校的作文课上,由于受到其生活范围、感知水平和表象积累的影响,面对习作题目即使是天天看,时时想,也常常因熟视无睹而感到提笔忘字无话可说,难以下笔习作。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按作文写作目的要求,给新时期学生提供丰富而形象逼真的习作练笔资料,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维,其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解决了。如在教学“写你(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及远程资源相结合,为新时期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资源。有的从其书刊中找到各种小动物。如:“小狗、小猫、鸽子,鹅……”的图片和文字简介,有的直接从远程资源中选择下载,并复制或扫描进计算机(电脑)中;有用摄像机拍下的家庭小动物生活片段及录下一些小动物生活习性的镜头,并汇集制成多媒体作文素材课件。引导学生依据这些活生生的画面、对白、文字简介进行写作训练,并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喜欢的选择直接感兴趣的一种来仔细观察后,再下笔行文小练笔,在写作时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文章内容也丰富充实了。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愉悦中喜获写作素材,还打开作文源泉的闸门。

三、选择信息技术,指导写作方法

作文指导课上,学生面对生动有趣而丰富的题材,却常常无所适从,有点像“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只能咬着笔头苦苦思索,感觉下笔似磐石,这从而造成了新时期学生习作兴趣不强,写作水平不高的现象,这些缘故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如果能运用远程现代教育技术或自制声音、文字、图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课件来正确地辅导其写作的话,就能指导好学生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的作文,其效果甚佳,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教学“观察一处秋天景色”时,我把自己写的一篇“下水作文”《秋天的田野》制作课件,并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边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现的田野秋色边诵读相应的语句,从“晴朗的天空——空旷的原野——金黄的稻田——忙碌的人群”,教师在一边引读一边巧加点拨,并抓住此图景指导他们怎么选择观察点,选取观察角度,选用观察顺序及写作方法。此时学生渐渐地清楚了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按“空间顺序、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静到动”来进行描写的。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电脑)把这一写作方法逐步按顺序用字幕展现出来,并用上“闪烁”的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便趁热打铁给予启发诱导学生模仿“下水作文”的写作方法下笔练习,由于刚才在教学时巧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清楚地呈现了秋日的田野的观察顺序和习作的写作方法,学生只要稍加联系自己的实际习作就有话可说,行笔的语言便如流水了……

四、运用多种媒体,引导学生评改昨闻

当前,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中,能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将被动化为主动习作,在实作感知中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法可循,这在训练新时期学生自己主动习作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习作教学时,我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片段和典型的“病例”集存起来,并加以编写加工。然后在习作辅导课上,通过电视(电影)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起来评说。“那个词语搭配是否恰当。那个语句通顺了没有?那个标点使用正确与否?那么,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只要经过大家一致讨论同意,教师便即可直接用键盘打字展现在屏幕上订正,并用红色标示,提醒同学们加以对比;如果大家一致认为词句运用得准确生动的,并在语句文字下面画上波浪线以表正确;要是发现作文的篇章结构不合情理的,也可以请学生直接动笔修改。这样当场训练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讨论、评议、修改;再次让生讨论,再评议,再修改。因此,逐步自我完善,这不仅强化了习作课堂反馈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直接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喜悦,同时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了学生自己主动写作文的目的。激发了学生自能习作兴趣,锻炼培养了新时期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巧妙应用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育,让学生开阔视野,触景生情地感悟视频图文并茂的习作源泉,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激趣,培养、锤炼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9.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篇九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0.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心得 篇十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我兴奋不已地来到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感觉自己十分幸运,能有此机会欣赏、学习各省市优秀教师的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和微课四种课型的精彩课例。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各位教师的指导,我带来的研讨课《春天在哪里》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整整两天的大赛,可以说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是一场让我不断反思琢磨的头脑风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正在这里得以践行。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钟绍春等众教授专家的引领下正在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信息教育整合的教改中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环境下,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方法与途径、教学支撑资源与软件建设方法,是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这次参赛,能够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研究教学,注重实效,是一次跨越地域限制,穿越时间距离的交流平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广东省叶敏校长带来的研讨课,不论如何反复推敲都是别有一番深蕴。她的《友善篇》让我更深地领悟到什么是信息整合课,什么时候该整合,怎样整合等,可谓惊喜连连,为教学提供了新的着手角度。又如同行的张皓老师带来的《巧算间隔数》一课,创设了寻宝团的故事情境,将寻宝路上的所见所闻设置成了四个微视频资源,利用电子书包的人机交互功能,创设个性化、片段化的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设计借助“手”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资源,以故事情境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使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间隔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真是醍醐灌顶。可以看出大赛致力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现代优秀中小学教师,提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水平,并非是为了创新而堆叠多种信息技术,而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紧紧抓牢、抓准信息整合点,在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开辟出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能突破难点的、更能解决重点的信息整合点。此次大赛,给了我莫大启发,我发现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课程知识,而是一个需要交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需要“打好配合”,而信息技术整合恰好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教师多种方式、形式创造氛围、不断引领,学生能够及时给出反馈才是关键。而信息与教学的融合,正是这有效的“钥匙”,特别对于解决疑难知识不易理解、个性化学习难以落实、情趣相投的合作学习建立存在困难、课堂中不能实时获得学生学习状况、学习兴趣激活存在困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思路更清晰明朗。正如钟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教学模式、改造学习方式,提出要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学习的“理想课堂”模式,并系统分析为了实现“理想课堂”信息技术如何破解存在的瓶颈问题,指出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何时需要引入信息技术。钟教授还针对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阐述了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思路与方法。

11.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3-0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将得到不断的改善,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这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使他们有更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術如何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如我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从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打开窗户、拔算盘珠、观光索道、升降电梯等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兴趣盎然,在这个基础上,再过渡到图形平移的教学上,我把这些图形平移的全过程都制作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对这些图形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二、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并可将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加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非常重要。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寓加法的含义于动画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动态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并在一起是多少的运算。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数学化的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教学,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快、更准地把握知识的实质,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或无限延长,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运用计算机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认识时间”教学中,我将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制作成课件,一幅幅情景图展示在学生面前,如起床时间、上学时间、午餐时间,放学时间、睡觉时间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准确说出做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我们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体验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融合在一起,以丰富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 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去实践、去执行。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不太会用信息技术, 大多数教师只会利用幻灯片实施教学, 很少利用动画技术与交互特性。这些教师往往将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搬到幻灯片上, 这不仅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也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更有教师会从网上直接下载现成的课件, 顺着别人的思路教学, 极大地影响了个人教学质量。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不准确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在一起, 重点就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化。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当, 会让课堂教学画蛇添足, 教学效果无法体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利用信息技术而利用信息技术, 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求, 也忽视了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切入过早, 会影响小学生的形象认知效果, 切入过晚,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难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得不到重视

从教育部门来讲, 有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相融合的相关指导性文件还有待完善。教育部门提出的小学数学课程信息化要求过于笼统, 不利于学校落实。小学校园本身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意识也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效果。一直以来,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崇尚传统的教学模式, 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 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的重视力度不足, 会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方法

(一) 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无论是教育部门, 还是学校本身, 都应当关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出台正式文件, 明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结合的细则, 才能让各个学校的管理者与数学教育工作者了解如何去落实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是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重要方法。学校管理者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突破升学率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诸多限制, 将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转变个人角色, 通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引导小学生找到高效的学习工具,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者, 而不是控制者。除此之外, 学校管理者要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探讨, 共同发现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让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创设教学情境

任何知识的学习, 都需要相关情境的支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情境去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会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在知识呈现方面具有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传播形象性与生动性特点, 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丰富, 让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比如在讲解“位置与顺序”知识时,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情境创设的素材, 利用信息技术去展示一些音频与视频教学资源, 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关于位置与顺序,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这三类位置与顺序关系, 利用课堂真实情境与多媒体技术呈现出的多种情境实施教学, 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座位展示位置与顺序, 更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呈现一组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 像喜羊羊、美羊羊等, 让学生说出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位置与顺序。这样的情境能够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去播放一小段视频, 随机暂停, 让小学生选择画面中的一样东西说出位置或顺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自由度与趣味性。

(三)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解决重难点问题

解决重难点问题, 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带去多种感官刺激,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 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更能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停留。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讲, 某些类型的应用题很难题解。利用信息技术简化抽象的数学应用问题, 将题目中的文字与真实的图片结合在一起, 能够让小学生少走思维弯路, 促进解题效率的提高。像在讲解相遇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画图功能, 与小学生一起将题目中的条件转变成为计算机屏幕中的图, 用不同的形状表示甲、乙双方, 更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让应用题动起来, 解决思维难点。

13.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融合 篇十三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迅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正快速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也走上了教育信息化之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突破“物理难学”这一历史性问题,成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10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窍门。但受制于各?N客观条件,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比较完美地完成各种实验是难以实现的。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使得这一难题得以突破。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物理课堂,做好各种实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呢?

一、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演示实验

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先通过大屏幕讲解或者演示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能有效便捷地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实验的内容。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受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例如,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等。而如果借以计算机的帮助,用摄像机把演示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重放、慢放或者放大,甚至是模拟实验现象的关键部分,并依据需要,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或者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给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成熟,在教育教学中也迅速运用起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实验仪器的结构进行自由拆分;对实验原理进行动态分析具有模拟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辅助教学效果。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滑动变阻器的线圈、接线柱、滑片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原理、接法、作用是教学重点。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信息技术软件,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用软件模拟实验,并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用导线连成实物电路。当开关闭合,导线中通过电流部分由灰色变成红色,尤其是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通过电流部分的导线长度也随之改变,效果就更明显。

通过对“模拟”实验的分析、总结、归纳,很快地突破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引起电流改变的教学重点、难点,真实地“模拟”了实验现象。因为在实际的实验中,电流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去想象。这种抽象的知识信息,增加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而用电脑软件进行实验的“模拟”,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信息,很快地突破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引起电流改变的教学重点、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依托多媒体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有一些实验现象在课堂中是不容易演示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利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学生就会问到: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在课堂上是不能演示的,教师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对于云、雾、雨、露、霜、雪、冰雹、雾淞等这些自然现象,在课堂中很难直接观察到。可以利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影片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用自己家里的DV或数码相机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感到困惑的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将视频集中起来在班级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以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及,至少可以鼓励他提出一些创意想法――不管是别出心裁还是异想天开的想法,都会使学生受益,教师都应该鼓励。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进入物理课堂,这本身就是创新,对原来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任何创新的前提都是对现状的一种突破,而任何突破的前提都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流、互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欠缺的品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

参考文献:

14.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融合 篇十四

单位:

电话:

邮箱:

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融合罗定市泗纶镇中心小学 李鑫灿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时代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能够不断地完善课堂结构,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着显著的效果,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学科;课堂;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在我省粤北地区的小学课堂教学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课堂上泛用滥用信息技术,同样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有点舍本逐末,在此我就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本文的论点进行研究。

一、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弥补资源缺陷

在我市粤北部分偏远山区的小学学校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学校学习资源以及科学实验设备都远远比不上城区学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以往很多欠发达地区小学的科学课课堂教学都是采用传统老旧的授知方式,也就是刻板的——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听、记的授知方式。这种授知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实践的机会。科学中提到的实验课、操作课根本无从谈起,几乎都是由通过课本的插图以及文字说明而去想象其中的操作,因此这样教学环境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啊!

而随着我国经济起飞,科技发展;各地偏远地区小学学习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信息教育技术的不断引入,并逐渐开始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而小学科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也充分显示出来。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实验、操作等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呈现能使得课堂更加多元化,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显著的效果。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突破课堂实验条件的局限性,而且还能不断地提升课堂实验的效率,使教学实验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直观而又多元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中也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习研究,认真地去认知收获学习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想着怎么样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呈现更多元化,使得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为生动、有趣知识传递给学生吸收。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呢?教师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转换成的动听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呈现给学习,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形象地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方便教师讲授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很轻松,真是一举多得。

三、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

不仅仅是小学科学课程,其它的小学各学科课程基本每一节课内容都相关教学内容重点与教学难点。而体现一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也是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掌握程度,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才算的上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更是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突破,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以学为主的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意识。理想的教学计划是好事,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时很多教师就显得有点束手无措了,因为这些知识以常规的教学手段授知以小学生理解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更直观、简明、生动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能更容易地突出教学重难点,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提升学生的科学课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是多元化的,在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科学问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课上册《云的观测》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关于云层的资料并将所查阅到的内容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对于自己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还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自然就会积极性大增,踊跃参与进来。在此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这样一来,一些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学生也不至于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竞赛机制,这样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这样的授知方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不断提升了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名著的读后感英文版下一篇:春酒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