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2024-07-03

感受英语课堂魅力(11篇)

1.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篇一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学习心得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新兵,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这短暂但却丰富的学习中,十七位资深老师的课堂让我得到了受用良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接下来就参加此次的培训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有幸亲临的十七堂课,堂堂精彩纷呈。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堂课上那动情的朗读声,使我在这朗读声中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在此我重点谈谈个人对朗读教学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一、教师的读,引情入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罗才军老师动情地朗读,立刻将学生带入了伯牙与子期相遇时兴奋难自抑的情感中,使得学生也抒发出“吾有子期,终生不再孤也”的真挚情感。又随着他低沉地朗读声,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伯牙绝弦的悲苦与凄凉。他的这一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的课件渲染,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只是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利用起伏有致的声音,将轻重、缓急、高低处理的恰如其分,将最兴奋与悲凉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课堂上如同师生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而他的课末引读更是尤为精彩,不仅回忆巩固了整篇文章内容,还强化主题升华了情感。一唱三叹,在反复诵读中,升华了情感,使《伯牙绝弦》这曲知己的赞歌深入人心,更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悠久。我想他的课堂会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因为课堂充满了语文的魅力。

二、学生的读,悟文达意

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都首先引导学生与课文直接接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文花老师《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她在初读上花了很长时间,她让学生读准每个音节,读通每个句子,并及时给他们纠正,真正做到了在初读中感知文本。

每堂课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室都有意识地将朗读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紧密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情境,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与文本的对话,达到理解语言内涵的目标。例如,教学《小

兵张嘎》一课,郭蕾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小嘎子的机智勇敢,先请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小嘎子的认识,并进一步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最后,让学生再次通过朗读把自己独特的体会读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在感悟体验中提高了朗读的水平,而且也在朗读中加深了自己的感悟体验,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感受了嘎子的形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入境入情地读,用心用意地读,读出智慧,读出感动,读出语文的魅力。这次的每堂课都发人深省,我在其中收益颇多,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语文课堂教学,这门艺术还需要认真的去体会,在体会中成长。

2.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篇二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言,魅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在阅读教学中凸显语言的魅力, 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 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此次, 我就以《语言的魅力》一课的阅读教学课例来具体阐述。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行乞的盲老人木牌上添加了几个字, 帮助老人行乞的事, 说明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 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 我选择让学生抓住文中重词、句、段, 朗读理解、感悟文本内涵。

我以语言的魅力为突破点, 按照:“寻找有魅力的语言——感受有魅力的语言——学说有魅力的语言”的思路进行教学。

一、在阅读教学中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课前, 我引导学生背诵春天的诗句, 使学生既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又感受到语言的另一个魅力, 那就是有魅力的语言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此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语言的魅力》, 并相机指导“魅”的写法, 提醒学生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 第七笔竖弯钩要写得稍长些, 要托住里面的未字。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本节课, 我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以教师的范写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潜移默化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接下来, 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对课文逐段分析的方法, 而是直奔重点: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 学生很快找到了:“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然后我紧扣语言文字, 抓住关键词句, 让学生默读静思, 找出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语句品读感悟, 这样就避免了过于琐碎的提问, 肢解课文的分析,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整体性很强。而当学生汇报行人的表现时, 我抓住关键词“无动于衷”, 让学生参与板书, 重点指导“衷”字的写法和用法, 提醒孩子注意这是一个形声字, 利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声旁、形旁及演变过程, 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做到了字不离词, 用咬文嚼字的方法理解巧妙地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透过“无动于衷”这个词, 学生的朗读既表现出对行人的指责, 又表达了对盲老人的同情。这以点代面的指导, 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与层次, 使学生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及相关语句体会的方法。

二、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有魅力的语言

承接上一环节教学, 我通过对比, 凸显语言的魅力, 并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于是, 我带领学生直入课文第六自然段, 寻找语言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我设计的思路是, 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通过谈画面、播放春天的图片, 学生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中。

此环节, 以读为本,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陶醉再读描写春天的语句。利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学生潜心会文的默读、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并请学生评价我们读得有何不同, 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殊读法, 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朗读技巧的指导;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背诵, 在情感与技巧的指导基础上, 调动学生当堂背诵的兴趣, 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桥”, 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 体现朗读指导的梯度与扎实。积累和内化了的语言,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学生情趣盎然。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 我便范读引领:“是的, 春天是美好的, 那蓝天白云, 那绿树红花, 那莺歌燕舞, 那流水人家, 怎么不叫人陶醉呢?”紧接着,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 感受盲老人的世界。借由刚才的情感铺垫, 我使用引读法, 指导学生感悟品析:“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中心句:

当衣着华丽的绅士在欣赏蓝天白云时, 盲老人叹息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贵妇人欣赏绿树红花时, 盲老人心酸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我们小朋友在欣赏莺歌燕舞时, 盲老人失望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感受流水人家时, 盲老人绝望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鲜明的的对比, 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盲老人的处境悲惨, 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此情感基础上, 我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把自己当作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及来来往往的行人, 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 将自己深切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语言和精神在同构中获得新生, 学生们背诵此段也就水到渠成。

随即, 我出示 (课件)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 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就在于它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句式, 学生们有感而发, 感悟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学生的感悟得到了提升, 思维品质得到了锻炼, 语言魅力所在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说有魅力的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 引导学生迁移阅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中, 伦纳德老师对自卑残疾的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感悟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令人心生温暖、终身难忘。随即, 巧妙地进行课后习题的处理, 再指导让学生像诗人一样, 用上“可是”说一句有魅力的语言。老师由扶到放, 由仿到创, 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在拓展迁移时, 老师引导学生用有魅力的语言, 联系生活为水管旁、草坪边、花坛边说、写提示牌, 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切实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透过课文这扇窗户, 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从而激励学生博览群书、锤炼语言。

总之,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有魅力的语言而展开, 体会它的魅力所在, 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魅力语言, 让课堂真实、朴实、扎实, 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2]朱作仁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篇三

合理选取情境素材,创设生活课堂

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在教学平均数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体育课上,让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跳绳比赛,并记下每个同学的成绩。上数学课时,按小组来评出名次,前三组每组都是8人,第四组是7人。学生们开始提议,把每个同学的跳绳成绩加起来,哪个组的总数多,哪个组就胜利,这个提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了第四组的反对,他们觉得这样对他们组不公平,他们组人少。问题就在情境中产生了,如何在人数不一样的时候,比较整体的水平呢?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探索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整体的水平。学生体验了平均数的产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教师仅仅通过创设一个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情景,就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用这个方法解决生活中其它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到了学习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视开展操作活动,创设实践课堂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此,操作活动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教学《分草莓》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体验除法竖式抽象过程的活动。老师说:“有15个草莓,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通过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可以放3盘;用3个5相加得15,可以放3盘;从15中减去3个5得0,可以放3盘;也有的同学列出除法算式,这时让学生用15个圆片摆一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讲出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要分的,分成了几份,哪些是分掉的,有没有剩余。整个过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思路就会非常清晰,最后教师再总结出竖式的写法。这样通过操作,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悬念课堂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心与感兴趣开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制造悬念,诱发孩子的好奇心,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请学生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测出每个内角的度数,上课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学生每次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回答的准确无误。学生吃惊了,好奇心和疑问由此产生了:“我们的三角形每个都不一样,老师没有见到,为什么每次都猜得这么准确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有的把3个角撕下来,重新拼在一起,有的把3个角的度数都加了起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了这个结论,学生很快揭穿了“老师总能猜对的秘密”。悬念引领着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遵循儿童特点,创设游戏课堂

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活动,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趣味性的活动之中,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复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感到非常的厌倦,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编青蛙儿歌游戏。先做了9个青蛙的头饰,戴在孩子的头上,让青蛙一只一只的上场,其他同学按青蛙的数目说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气氛立刻热烈起来了,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编儿歌的游戏中来,不知不觉地复习了乘法口诀。

数学处处充满美,但这种美是潜在的美,需要教师努力地挖掘。作为数学教师,要真诚地牵着孩子的手,与他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去领略数学的美,升华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奥秘的兴趣。

4.徜徉于学习情境,感受于课堂魅力 篇四

执笔人 王宇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新提起呢?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它符合学生爱好新奇、喜欢有趣事物的这种心理特点,以及符合学生甴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情境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学生徜徉于这种学习情境之中,视野已不禁锢在教室里,而是放眼于大千世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境,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活力与魅力所在,使学生爱学,使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学习知识与享受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1、结合实例,理解学习情境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世相。以文章为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领悟其意境情感,领会其构思技巧,并使之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小学生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对人生体验不深刻,但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所以要把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我联系国际政治形势,这样创设了情境:列举当时国际上的一些争端,是在一定范围内民族关系恶化的反映。想象一下那里的战火,那里百姓的灾难,民族之间的纷争给人民造成多么大痛苦,难道不应该很好地珍视民族之间的团结吗?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把课文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贴近,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其课堂学习的魅力所在!

2、运用“实物”,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很多同学见过爬山虎,但并未仔细观察过,书上写的“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究竟指那个位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很难理解,于是课前,我特意采了些爬山虎,分别发给每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实物,看看,读读,指指,说说,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指哪个位置,作者为什么说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借助“图画”,深入学习情境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深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通过绘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蕴的理解,利用美术手段促进语文教学。这也是把美术课请进语文课堂、进行科学渗透的新尝试。譬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一诗中,学生对京口、瓜州、钟山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与作者思乡有什么关系?学生弄不清楚,如果老师通过边画图,边解释,使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了这三个地方的位置关系以及诗所描写的长江两岸的美丽春色。又如老舍的《草原》也可以采用这种绘画形式进行教学,如课文第一段关于草原美景的描写。不过这次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美景自已来画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草原的美景。当然学生在画之前必须充分读课文,明确景物的位置、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还要善于运用绘画技法,生动形象的把景物摹写出来。事实证明,这种学科渗透教学甚佳,真可谓一举两得。

4、播放“乐曲”,渲染学习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伟大的天然之声。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激发起联想与想象的活力。通过“乐曲”来渲染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听过这种罕见的声音。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5、“角色”表演,体验学习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角色的位置上深入体验,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把课文内容“复活”到眼前。例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满足学生一吐为快的愿望,更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人物的品质,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习《晏子使楚》第一课时后,我组织学生把这一课写成了小剧本,上了一节活动课。课前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排练,再次上课时,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场景和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了活灵活现的表演。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人物、分析人物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6、巧用“课件”,展示学习情境

上述创设情境的方法都可以用课件展示。课件是对上述创设情境的综合反映。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手段用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是最方便快捷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运用者、课程的构建者。课堂教学应该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境界里,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徜徉于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易”、“趣”、“活”,适应学生的精神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其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教与学策略暨学习者分析研究成果

5.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篇五

————参加第19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11月14日-----16日,我和其他四位同事共同参加了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1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是第一次在现场聆听和观摩教育大家的课堂教学,原来亲临现场感受名师们的风采是这样满满的幸福感。同时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下面就谈谈本次学习的一些体会。

这次观摩研讨会,上课的孩子们都来自无锡南长街小学。在课堂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质疑的精神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又在想我们的孩子怎么就和他们差那么远呢?听了贲友林老师和刘松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报告后,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问题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老师自己。贲友林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年、月、日》,在贲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前通过做“小研究”的形式,先自己整理收集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然后再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孩子们沉浸在交流中一阵阵掌声显示出孩子们对同伴的认可。而这时贲老师已经退到孩子们的身后,只是在关键的时刻进行点拨和引导。

在课后的报告中贲老师说道:“课堂不是给听课老师看的,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课堂的风景不在老师这儿,而在学生那儿。”我想贲老师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贲老师还提到了,现在他的教学是轻松的,这次的的倾听让我了解到贲老师是怎么让自己轻松下来的。贲老师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布置作业,自己批改,而老师只是问一问:“还有谁没交作业”就可以了。但是我想,在这轻松的背后,贲老师是怎么的地去用心付出,才成就了这样独立、自主地学生啊!

说到课堂气氛,我更喜欢刘松老师和“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了。刘老师和张老师对《认识百分数》进行了同课异构,同样的课题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精彩。张齐华老师以他独特的幽默风格让我们也看的回味无穷,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根本无法阻挡。喜欢他上的课,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提问,爱上学习。整堂课都是在这样的欢声笑语的气氛中,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的就结束了一堂课。而看似不像课堂的一堂课,并没有因为教师的随意玩笑而混乱,也没有因为以学生为本而混乱,反而,整堂课依旧是在张老师的控制之下。他轻松幽默的课堂语言,让孩子们带着真实的思维走进课堂,让数学教学变得如此简单······刘松老师课中,刘老师用极富艺术感染力,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理解,表达百分数的含义、意义、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课后,刘老师还作了报告《百分数意义教学的对比研究》,他用轻松的语言,生活为例向在场的所有观众展示了他的教学研究,深深地记得他的教学感悟“教学要有针对性”,“给予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

真的很幸运能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名师风采,领略名师课堂精华。我想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看完了精彩,要怎么去像他们学习?不是照搬名师们的课堂,而是要学习名师们专研的劲,学习他们爱学生的心,学习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反思的态度。

6.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篇六

(分值:120分时间,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21680084】

A.想一想“车同轨”“书同文”,就能明白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而当普通话已经轻车..熟路时,人们又开始关心方言的命运。..B.青年学生向父母要钱买奢侈品的现象愈来愈突出,而且大有过江之鲫之势。这种校园奢侈风狂飙,绝不是无独有偶的。....C.在《文选》里,在《玉台新咏》里,在《文苑英华》里,我们太习惯于在某些指定的遗址里观光受教,一咏三叹。....D.若说有一处地方,轻舟竹筏、马嘶猿啼、水墨诗情、满纸烟霞,令千古文人叹之赞....之的话,便只有三峡了。

【解析】 C项,一咏三叹: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A项,用错对象。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B项,不合语境。无独有偶: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D项,用错对象。烟霞满纸:是指像“烟霞”一样美好的诗文、图画。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回乡过年是一次温暖的旅程,当不少漂泊者把房价压力、职场纷扰等抛在脑后,却发现梦中的故乡已恍如隔世,从而生发出“故乡去哪儿了”。

B.“保护消费者权益”尽管一直被人挂在嘴边,但现实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仍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规定与维权难题在衔接中存在空档。

C.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请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以我手写我心”,注意细心观察,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就行了。

D.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成立环保综合督查机制,适时拓展综合督查工作。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故乡去哪儿了”后添加“的感慨”。C项,不合逻辑。“切忌”和“不要”保留其一即可。D项,搭配不当。应为“建立„„的机制”或“成立„„的机构”。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乐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一体,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和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乐教观是传统乐教理想价值中最核心的部 分,它在人性和万物相通的根源处奠基,在根本处立足,对我们这个一切分割、片断化的时代,具有永恒的魅力。

①它把“乐”提高到一种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看待 ②它源于文明早期巫术时代的文化世界

③认为理想的“乐”应该体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有节有序、和谐统一 ④这个维度,一方面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 ⑤宗教维度是乐教最原初的意义与功能 ⑥是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天人合一”的观念 A.⑤②④⑥①③

C.⑤④⑥②①③

B.④⑥①③⑤② D.④⑥⑤②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回答这类问题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①题干的具体内容。这段话介绍了“乐教”问题,说“乐教”有着不同的“侧面和维度”。②供选的六句话表达的意思。题目中给出的六句话主要介绍了乐教的意义、功能等。③题干中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答案】 A 4.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导学号:21680085】

《八骏图》(见下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①________,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②________。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③________,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④________,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A.墨色浓淡有致

B.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 C.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 D.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处总写马的态势,应当选B;②处是运用技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应当选D;③处根据“晕染”“墨色的韵味”等应当选A;④处根据“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应当选C。

【答案】 ①B ②D ③A ④C

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痹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唐兴无有也。居光德里,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因题曰“德星堂”。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21680086】

A.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B.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C.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D.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注意相似句式,根据语意断句。本 题“昨日得之”与“今日失之”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句意完整,其前应断开,排除B项。

【答案】 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田猎、游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

【答案】 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21680087】

A.崔郾任吏部员外郎时,拟吏公允精当。崔郾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吏部员外郎,每次拟定官吏,都是亲自确定标准,对官员的褒扬、废黜都很准确,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

B.崔郾任翰林侍讲学士时,委婉劝皇上读书。崔郾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入朝拜谢,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皇上对自己没问崔郾问题很惭愧,表示随后就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C.崔郾担任虢州观察使时,关心民生问题。皇帝下令百姓要把粟米缴纳到太仓,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崔郾就在支流建立粮仓收受百姓的粟米,然后使用漕运,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很高兴。

D.崔郾在虢、鄂为官时,为政十分注重变化。崔郾认为陕地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用宽容的政策;他认为鄂州土地肥沃,百姓剽悍,又加上此地有夷人风俗,就用重罚来治理这个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错误,原文有“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意思是陛下半年来没有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答案】 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导学号:21680088】

(1)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崔郾和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分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方便阅览。

(2)官吏不能养活自己,怎能有时间体恤百姓?我无法一个人治理好地方,怎能使百姓富足?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姿态仪表壮美,人们一看见他就会钦慕他,但不敢与他亲近。考中进士科,屡经升迁任吏部员外郎,部下属吏不敢欺骗他,每次拟定官吏,他都亲自掌握标准,褒奖废黜公允精当,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多次迁任谏议大夫。穆宗即位,沉浸于游玩打猎,放纵饮酒,天已大亮还不能临朝处理政务。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劳,拥有广大的四海,万国的民众,天下是治是乱,都系于陛下一人身上。自山以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又失去。举目西望各个营垒,距离宗庙才十舍远近,百姓憔悴,没有积蓄。希望陛下亲自临朝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幸福。”皇帝深表感谢,升任他为给事中。

敬宗继承皇位,拜授崔郾为翰林侍讲学士,他入朝谢恩说:“陛下使臣任侍讲学士,半年过去了,没问过一次经书的义理。臣下没有功劳,对不住圣上您的厚恩。”皇帝惭愧地说:“我稍有时间即刻向你请教。”高釴恰好在旁边,趁机接过话头说:“陛下乐意请教却没有时间咨询,天下的人不知道陛下有接近儒士的意思。”皇帝内疚道歉,赐给他们锦、币一类的财物。崔郾和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分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方便阅览。

崔郾升任为礼部侍郎,后出京城外任虢州观察使。先前,上供朝廷的财物缺乏,就削掉官吏的俸禄来资助进献,一年大概有八十万钱。崔郾说:“官吏不能养活自己,怎能有时间体恤百姓?我无法一个人治理好地方,怎能使百姓富足?”当即以官府日常费用代替上供的缺额。皇帝又下诏将赋税的粟米缴纳到太仓,一年有数万石,百姓苦于缴纳,还要拉上车子送到河地一带。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设置粮仓收受粟米,由运输通道而装入漕运之船。百姓高兴,不再有转运的辛劳。改任鄂、岳等州的观察使。自从蔡州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常苦于战争,江湖一带盗贼盛行。崔郾修造铠甲兵器,制作战船,穷追紧随,上下千里,一年之间盗贼全部被捕获、平息。升任检校礼部尚书,在任上去世。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德。

崔郾不积蓄财物,一有剩余就周济给亲友故旧,替他们治办婚丧大事。他居家和悦,不训斥子弟,但子弟们都能自我教化。他居住的地方低矮潮湿漏雨,没有走廊,到了雨湿泥烂时,客人大都穿着木屐站在外面。他治理虢州十分宽松,时间过了一个月也没有鞭笞过一个人。等到他到鄂州任官时,则施用严法重罚,对犯罪一概不予宽免。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陕地土地贫瘠而百姓穷苦,我抚慰他们还怕来不及,唯恐打扰了他们;鄂地土地肥沃 而百姓剽悍,夹杂有夷人风俗,不用威严就不能治理。所以说为政贵在知道变化。”听到这话的人无不佩服。

崔家四代的缌麻之亲都同吃同住,崔郾兄弟六人都官至三品,这是建唐以来没有的情况。他们一家居住在光德里,房屋构造简单,宣宗知道后感慨地说:“一家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可以作为士族效法的榜样啊。”因而题名叫“德星堂”。后来京兆人就把光德里称为“德星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9分)

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可是想不到,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

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同样,他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学习进步很快。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 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他父亲的宽恕。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小施特劳斯积极响应,站到了起义者一边。他穿起革命近卫军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他还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等作品,鼓舞人心。战争末期,为鼓舞士气,振作人民精神,他谱写了一首赞美祖国山河的大合唱歌曲《蓝色的多瑙河》。作品在初次与听众见面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不久,小施特劳斯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他把《蓝色的多瑙河》改编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首演,这成了这届博览会一大轰动事件。

五年后,美国以十万美元的特高报酬邀请小约翰,那一次他在波士顿指挥了十四场音乐会,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每场观众多达十万人,演奏者多达两万人,有一百多名副指挥用望远镜注视着他,协助他指挥。连演奏的开始都是用大炮的轰鸣来宣告的。演出轰动了全美国。小施特劳斯曾说过:“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1899年 6月3日早上伟大的音乐家死于肺病。享年74岁。他给世界留下来大量作品。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蝙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轻歌剧。他在音乐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永远怀念。

(选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有删节)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施特劳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想长大后做个音乐家,但是父亲却不愿意让他学习音乐,只有母亲支持他,并希望他将来超过父亲。

B.小施特劳斯在首场音乐会上,因听众的一再要求,他把圆舞曲《理性的诗篇》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表现了听众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

C.维也纳革命时期,小约翰以音乐支持革命,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鼓舞人心,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蓝色的多瑙河》等。

D.赫希作为老施特劳斯的经纪人,组织人去小约翰的音乐会上捣乱,但他却为小约翰的演出鼓掌欢呼起来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对老约翰并不忠实。

E.小施特劳斯在音乐领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吉普赛男爵》《蝙蝠》《母亲的心》等大量作品,至今令人怀念。

【解析】 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B项,“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文中没有根据,属于无中生有。C项,《蓝色的多 瑙河》不是革命的标题音乐。D项,“对老约翰并不忠实”概括错误。他忠实于老约翰,但他首先忠实的是艺术。

【答案】 AE 10.小施特劳斯在演奏《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时,为什么听众们会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6分)

【导学号:216800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首先表达了对音乐家父亲的敬意。②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他又加入了一种柔情蜜意,表达对父亲的理解、祈求以及希望得到宽恕的复杂情感。③观众从他的演奏中,逐渐明白了这段乐曲所表达的深厚情感,被他的真城以及演奏技巧和音乐才华所感动。

11.小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请概括他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坚持理想,永不放弃。不管父亲如何阻止他学习音乐,他都能够克服困难,坚持继续梦想。②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伟大成就。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指挥了很多大型音乐会,获得轰动。③对家人至情至义。对母亲的爱戴感激和对父亲的理解尊敬让人感动。④富有正义感。在维也纳革命期间,他不仅上街指挥,而且创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品。

12.小施特劳斯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源于多种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外部环境的熏陶感染: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加之优美的风景,华丽的建筑等等,都给小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②家庭的熏陶影响:音乐之家的影响,使他热爱音乐,父亲的反对给了他耿直倔强的个性,父亲的成功也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母亲的支持给了他支持的温暖和信心,特有的家庭环境促使他成长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③由于环境的影响,小约翰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也要当音乐家。④小约翰靠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音乐,组建乐队;靠自己的卓越才华和勤奋创作,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 ①莫,莫非。

13.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导学号:216800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分析事物形象的题目,要抓住物象的具体特点概括作答,并且要将物象所蕴含的感情阐释出来。

【答案】 上片描写了一个喜欢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14.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抒情的艺术手法,要关注“杜宇”这一特殊的文学形象,该词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冷的情味。

【答案】 ①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借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5.根据文中画线句作相应仿写。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关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________,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展开顺势思维,由屈原、刘禹锡可想到类似文人,然后嵌入相应作品即可。

【答案】(示例):①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②老舍笔下的茶馆 ③沈从文笔下的古城 ④寄托着自己心酸的诉求和希望或寄予着自己内敛的宽容和修为

16.请从贝多芬、曹雪芹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③60~100字。

【导学号:21680091】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①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②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③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7.下面是我国的“海洋宣传日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句子通顺,语意简明,寓意明确。

【导学号:216800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标志外轮廓包含着字母“C”和“O”的造型,是China和Ocean的开头字母。标志体现出中国海洋事业面向世界,腾飞发展的想象,又呈现出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内涵;表达了和谐稳定、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前景。

【答案】 图标由海浪、海鹅、地球组成。翻腾的海浪代表着海洋,寓意着海洋宣传日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飞翔的海鸥,寓意不断超越发展,预示着中国的海洋事业将获得新的腾飞;地球,寓意海群宣传日同步世界海洋日,中国的海洋宣传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保护海洋也就是保护地球。

四、写作训练(5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请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以“无需太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写这类作文的突破点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立意。从材料内容看,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关怀和关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尤其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说,在你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有时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审题,仅仅到这里还是不行的!材料后面的省略号,就是对材料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可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对材料进行更全面、更具体的解读。如:当我们在屡受挫折时,拥有一颗进取的心,当我们在危难坎坷中,拥有一颗责任的心,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都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这样,材料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的思想境界就更高。

7.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篇七

一、注重调动情感因素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用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用特殊的教学智慧倾倒学生, 用特别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是拉近师生关系、缩短师生距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法宝。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 但它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原动力和调节功能, 是智力活动的情感动力系统。因此, 为了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教师必须没有选择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必须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正视个体差异) , 以深情地投入唤起学生“要学、乐学”的真情回报。师生间和谐、民主、相敬如宾 (而不是相敬如冰) 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张弛有度, 兴趣盎然。数学是枯燥的, 但如果我们能有效营造情感氛围, 数学学习也能充满趣味, 富有韵味, 值得回味。

二、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

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在课堂教学。然而,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个多变的过程。因为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呈螺旋式的上升便是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1.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界的同仁一致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 会把学习看成内心满足, 不是当负担。”可见, 提高课堂效率要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 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 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 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讲等比数列求和时, 我引入故事来创设情境:一个穷人到富人那儿借钱, 原以为吝啬的富人不可能将钱借给穷人, 可谁知这次富人一口答应, 只是借还款方式特别:富人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 连续借30天;第一天穷人还富人1分钱, 以后每天所还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 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觉得很划算。你能用数学的思维告诉穷人他真的很划算吗?问题一出, 学生兴趣盎然, 为后面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 在讲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内容时, 我从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游戏入手, 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归纳迅速猜价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分析主持人“高了”、“低了”的依据,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何才能更快地猜中商品的预定价格。通过比较得出最快地竞猜方法———二分法。通过游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就在身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2. 在选择研究性课题方面。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增加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等内容, 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那些结合生活实践、社会热点之类的研究性课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带着兴趣出发, 效率可想而知。如在节能建筑逐渐推广的今天, 太阳能热水器日益普及, 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等知识测算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热水器安放的倾斜角的相应变化, 可使正午时阳光直射热水器, 从而取得最大热效率?根据你的研究你可以向热水器安装人员提何建议?足球运动员射门时的角度、球速与守门员扑球时的移动速度有何关系?如何才能将球射入球门?足球运动员在何处射门最好 (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性课题,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提升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浓厚兴趣。

3.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

教学不仅让学生继承, 还要让学生去创造。精彩的语言、恰当的教法、明晰的课堂指令, 是扩大视野、发展思维、鼓励创造的必要途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推敲课堂教学的尝试层次,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阶梯。因此, 我们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来设计教学, 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 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 鼓励他们求异创新。

4. 在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研究、探索习惯一旦养成, 学生便能摒弃唯命是从, 墨守成规的不良学习习惯。我们只有充分相信学生, 才能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 才能激励学生释放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总之, 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教师只要潜心研究教学策略, 活化学习过程, 既给知识, 又给“钥匙”, 就能创造、提升令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蕊.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5)

[2]李腾勇.如何顺利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J].科技信息.2009. (23)

8.让学生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 篇八

【关键词】高效课堂 ; 尊重学生 ; 学会放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65-02

《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

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结果的反应。”高效课堂是实现课堂改革的一个关键,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

一、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新型的教师应以“放下”的心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舍得“放下”,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尊重学生,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

一个教师如果能以和蔼可亲的表情,风趣幽默地与学生沟通,就能增加亲和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或甜甜地笑、或肯定地笑、或鼓励地笑、或欣赏地笑面对学生,在老师的丰富的笑容中,学生找到了自信,看到了鼓励,感到了欣赏,从而更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喜欢学习,而且是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教师专业发展,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教学是实践的艺术,教师只有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教学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才能挖掘自身专业成长的源泉,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合理分配知识点和技能要领,把握好“三精”,即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主料”和“辅料”,精心剪裁,又善于“三提”,即擎领提纲、归纳提炼、综合提升;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寓雅于俗,又勇于点石成金,旁征博引,使课堂熠熠生辉。

三、放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该如何放手?我就自己所经历的,谈谈老师在高效课堂中的“放手(问题)”。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即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我经常实施“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己预习几分钟(视教学内容而定),然后给出一些重点单词,短语;接着让学生找出本课的重点,请学生来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打造高效课堂,,还要有处理课堂教学节奏的高超艺术。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如果一堂课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言,又松散、凌乱、飘浮,那么,学生给教师最直接的回报就只有趴桌沉睡了。因此,要大力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好序幕、过场、高潮、尾声,尽量做到高潮迭起、悬念丛生,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教师讲课要有“音乐感”,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加快语速以及声音忽高忽低的讲解,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不断的惊奇和惊喜。

所以,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让学生动起来,也让课堂活了起来。高效教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相互学习中心的开放的课堂。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让学生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段改玲 《放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现代阅读

[2]许珂 《高效课堂中教师该如何放手》

9.作文:感受科技魅力 篇九

今天,我们石横镇中心小学记者团的小记者们一起参观了科技大篷车进石横中学科普作品展,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下午一进校门,辅导员李玲老师就带领我们小记者向着石横中学出发了。在路上,我们都好奇地问李老师:“去中学干什么?”李老师告诉我们是泰安市科技大篷车开进了农村,开到了我们家门口啦!我们都欢呼雀跃,一路上想象着科技作品展会是怎样的呢?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中学操场上。等了二十多分钟,展览终于开始了,我们都兴奋地跑来跑去,看看这瞧瞧那,展品太多了,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李老师赶紧叫住我们,组织我们从北面开始一一观赏。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雅各布天梯”,这是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故事:雅各布做梦沿着登天的梯子取得了“圣火”,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之为雅各布天梯。它由变压器、羊角形的电极等部分组成,传送数十万伏的高压,产生小火花,像在爬梯子,真是一道奇观。后来我们又看到了伯努利悬浮球、离心现象—变形球环、磁力线演示、滚出直线、动物的视觉、电影动画原理等。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至于原理嘛,我似懂非懂,就不一一介绍啦!

转了一圈,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无皮鼓”和“光学转盘”了,听了这两个名字,你也许有些疑惑吧!嘻嘻,我来告诉你吧!“无皮鼓”就是两面都没有皮的鼓,它虽然没有鼓皮,当你用手作出敲击的动作时,却能听到响亮的鼓声随之传出。是不是很神奇呢?鼓声究竟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原来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无皮鼓工作的。我们争相玩乐,都像在表演魔术!

“光学转盘”则是一张圆圆的塑料板做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纹,你如果一直盯着转动的圆盘,一会儿就会感到晕乎乎的,它的原理就很简单了,是根据视觉暂留现象设计的,与电影放映时,产生的画面效果的原理是一样的哟!

10.感受诗歌的魅力 篇十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神灭而美丽的字眼。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我结识了它——“诗歌”。那月夜下诵读《唐诗三百首》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小时候喜爱诗歌,确切的说是钟爱背诗。每当一首诗脱口而出时,总能听到大人们的赞许声,眼见小朋友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心里便对李白,杜甫,王昌龄充满了感恩。即使我并不理解,但我爱诗——一个孩子纯粹的骄傲,诗歌曾带给我荣誉。从泰戈尔开始,原来是个不一定非要如此整齐,才明白原来不只有唐代才盛产诗人。《园丁集》《新月集》,泰戈尔的简约教会我深刻,而他飞扬的文字让我真正学会感受。还记得那首诗:

“哪儿有一种执著,超过岸对海的痴情——以同一种姿势环抱大海。”

我为他精妙的设计而折服,各位那份执著,那份静默着的深沉的永恒所打动。于是我开始认识莎士比亚,认识席勒,认识普希金,试着读懂《欢乐颂》,读懂《船长》,更试着去发现美,去汲取思想,去感受,去成长……席勒的《欢乐颂》可以让长期浸在忧郁中,为面包而贱价出卖作品的贝多芬动容,在黑夜里汲取到阳光的温暖,用一曲《欢乐颂》唤醒了整个维也纳沉睡的心。这难道不应归功于诗歌的魅力?因为成长,诗歌带给我的不再是骄傲,荣誉,而是充满洞察力的双眸和一颗日益丰富的心。事实上,我并不清楚,是成长让我懂得诗歌,还是因为诗歌,我成长……

诗的韵味教会我欣赏,诗的意境教会我妄想,诗的含蓄教会我深刻,诗的永恒教会我呵护……他唯独没有教会我创作。只是因为在我心里那是一片“处女地”,不容办点玷污。直到我读了名人传记。毕加索酷爱作诗,而他的文字不曾为人所接受,人们的评价是:画你的画去吧!而米开朗基罗由于一生工作于教皇的枷锁下,他的诗歌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他们都不曾放弃过诗歌创作,因为挚爱,也因为那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一封邮给生活也寄给自己的信件。在发现原来诗歌也是一种随性的艺术而非诗人的特权。于是,我开始尝试创作,不介意指责,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最深刻的体验:“那是天空的音符”,真正的诗歌并非这首《雪》而是那天空的精灵。于是是个不再只是平铺的纸页,美的载体和随性的艺术,他不再抽象,因为它是立体的,是斑斓的,依旧美丽而神秘。

11.感受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篇十一

【摘要】语言具有生活化、信息化、情理化、散文化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锤炼教学用语,努力开拓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魅力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是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锤炼教学用语,努力开掘语言的魅力。通过反思这些年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其不凡的魅力:

一、语言生活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所运用的手段之一——语言也应该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语言生活化是要求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具有现代生活的词汇,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思维方式,适应现代化知识的结构体系。让现代生活在语文课堂中得到集中的体现,这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年轻人的接受心理是相呼应的,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的观念也是相吻合的。语言贴近生活,是为了让学生打破那种语文就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惯有概念和心理定势,从而逐步实现课堂生活化和生活课堂化。

二、语言信息化。语言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对信息的搜集、编码、整合、再生和传输的能力。课堂语言信息化实际是要求表达的清楚性和准确性,即让人有所知。语言不清楚,类似信息的传输出现乱码,这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语言清晰,就要求教师必须说好普通话,尽力克服方言,注意说话的速度和力度。准确就是要求表达具有可信度,不要发生歧义,更不要发生知识性错误,要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只有先做到准确与清晰,学生才有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更高层次审美享受的可能。

三、语言情理化。情理化是指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既要讲究情趣,也要追求理趣。只有情理交融、情理相生,才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悟。语文注重感性思维,小品、快板、幽默、相声、朗诵、演讲等各种语言艺术的注入可以使课堂生辉,佳联、格言、典故、诗词、俗语、方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的引进也可以让课堂添彩。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讲究情趣,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激情的投入。激情要求把握一个度,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抑扬顿挫、情随文动。教学语言应因文而异,因情而生,绝不是一个调唱到底。

上一篇:综合教案下载下一篇:电视台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