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精选6篇)
1.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一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播放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图片、视频。)
师:刚才同学年看到的是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场面,你有什么话要与大家交流。
师:从建国六十庆典的场面我们感受的了新中国的富强,那你们想知道新中国成立时的庆典会有什么样的场面吗?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走进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师:(板书: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是一个生字,下面这一横要两边出头。伸出手,跟我写一遍。
师:“典”在这是什么意思? 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生:盛大。
师:那“开国大典”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包括的场面和写作顺序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在书的空白处。
师:巡视学生读课文,做批注。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养成用笔记录的好习惯。也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刚才经过老师的提示,大部分同学都把自己概括的内容写在书边,用笔把你脑海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叫做“批注法”它能加深我们对于读书内容的理解,提高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师:现在谁来说,课文记述了哪些场面?并说说他的位置。
师:这些就是开国大典所有的场面,我们拿出一分钟时间,按照课文描写顺序给这些场面排序。并写到练习本上。生:排序。
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排。谁愿意?。师:给大家介绍你排的顺序。生:首先是群众入场,然后主席登台、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最后是阅兵和群众游行。(给梁家铭)
师:在这么短时间里,咱班的同学就把这么多的场面理清了顺序,你们的阅读能力可真强。老师还有个有关阅读问题想考考大家。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呢? 生:事情发展顺序。
师:你知识掌握的可真扎实,(板书:事情发展顺序。)
师:还考不住你们了,我还有问题。谁能根据这些关键词,并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场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出示: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阅兵——游行——典礼结束)
三、精读课文,学习主席登台,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场面学习。1)主席登台
师:现在我们对开国大典的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比较长,今天这堂课我们只能先取部分场面进行学习。下面我们就选取主席登台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场面去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主席登台这一段,思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师:什么叫排山倒海?
生:能把山推动,能把海翻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师: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师:这些人的目光是怎样投向主席台? 生:一齐。
师:怎么做才叫做一齐。生:同时。
师:为什么会有排山倒海的掌声,人们的目光为什么瞬间同时投向主席台?生:因为毛主席出现了。
师:这包含人民群众对主席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热爱。
师:你是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排山倒海,一齐。师:我们通过这两个词感受到人们对主席的热爱。这种学习方法就是通过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师:人民为什么会热爱毛主席呢?
生:因为他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黑暗的旧社会,成立新中国。师:我们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师生唱。师:此时你觉得,毛主席是什么样的人? 生:大救星。摆脱了旧社会。
生:领导我们向前进。带领我们成立新中国。生:爱我们人民。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师:你的心中对毛主席充满怎样的感情? 师:一起说。生:热爱。
师:读吧,再读读这段文字,把你们的感情注入文字当中。师:谁想来读读这段话?
师:你读的时候充满怎样的感情?生:热爱。你要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生:排山倒海,一齐。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两个词语?生:重读。师:试着再来一遍。生:读。
师:这才体现出你对主席的热爱,我们要将感情注入到文字当中。还有谁愿意赞颂我们伟大领袖?
师:你真有朗读的天赋,如果你多加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播音员。主席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带领我们向前进。让我们一起读。
师: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掌声,我看到了三十万人那整齐的目光,我的领袖走上了主席台,他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2)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师:下面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七段。思考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不要忘记我刚才学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师:这时人们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
师:你从哪个关键词感受到的。
生:一齐,三十万人同时欢呼,表明他们的激动。师:还有哪个词能体现人们的激动? 生:欢跃。师:三十万人一齐欢跃是何等壮观的场面,我们欣赏一下。(播放主席宣布的视频)师:为什么会激动? 生:新中国成立了。
师:在新中国成立这前我们过的是日子? 生:吃不饱饭,师:对啊,我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被外国人称作东亚病夫,就连我们皇家园林都被烧毁。(出图片——播放园明园)
师: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激动了吗? 生:不会再被外国人欺负。生:我们不会被称作东亚病夫了。生: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师:对啊,在这一刻,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可你们想过没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知道有谁? 生: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在长征中牺牲的同志。师:让我回顾那难忘的时刻
师:解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播放视频。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新中国的成立,生: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这里读书。
师:曾经的苦难铭记在我们心头,英雄的血肉换来了今天幸福。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翻身得解放,叫人怎么能不激动万分呢?
师:读吧,好好休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不要忘记将感情注入文字。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受尽欺凌的中国人那一刻终于扬眉吐气了,东方睡狮在那一刻苏醒了。
师:这样的场面我们怎能忘记,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心?历史定格在那一瞬间,我们一起来背背这一段。师:谁能背了。生:背根据关键词背。
四、总结升华。
师:这堂课我们跟随课文,走进开国大典,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生:三十多万人。
师:在这些人中谁是课文重点描写的呢? 生:毛主席。
师: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板书:点面结合),师:三十万人是其中的? 生:面。师:毛主席是?生:点。
师:现在谁能根据老师黑板上的内容说说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会了用批注法来读书。生:我学会了用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生:了解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师:理清了大典进展的过程,重点学习主席登台,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两个场景。学习了批注法和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读词语我们要清爽干脆,读句子要将带着自己的感情。这些法方法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让我们面对生疏的文章时得心应手。
五、作业:学习了这堂课,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同学们课后通过问卷星写出来。
2.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二
当前, 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 语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上逐渐趋于准确、理性和科学。但如何体现语文学科教育的双重性——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 并落实在操作层面, 仍然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聆听了福建省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鲸》一课后, 笔者被她化育于无形的语言训练所深深折服。
一、立足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文化
上课伊始,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了鲸, 让学生把“腭、肺、肚、胎、鳍”几个生字写在鲸的相应部位上。其中一名学生写错了“肺”字, 右半部分写成了“市”, 教师并没有指责学生写错了, 而是引导学生:“‘︱’ (竖) 相当于总气管, 承担着运输气体的任务。”学生立刻恍然大悟:“上下同气, 呼吸顺利。”接着林老师领着学生齐读了两遍“上下同气, 呼吸顺利”。经过这样一番学习经历, 她的学生以后肯定再也不会写错“肺”字了。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腭、肺、肚、胎”在鲸身体上的部位, 又水到渠成地渗透了汉字识字方法:“肉月旁”;既帮助学生记住了“肺”的写法, 又使得他们深入地理解了字义。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魅力。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空洞说教, 她从汉字本身的特点——音、形、义的统一体——出发, 从汉字自身结构中蕴藏的文化因素出发, 在教学中挖掘这种丰富的文化因子, 让学生在轻松却又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悟成长。这就是最深刻、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汉字就是爱祖国。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也获得了民族文化的浸润, 语言训练中天然地蕴含了人文性。
二、立足语言, 领悟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 在语言运用上, 特别强调准确和简明。学习说明文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密。
但是如何让将枯燥乏味的说明文课上得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如何在轻松欢乐中演绎出浓浓的语文味?林莘老师是下了大功夫的。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特点——很大, 形容鲸的大, 有很多词, 你还能用哪些词形容?
(学生纷纷说:庞然大物、非常大、无比大……)
师:反正一个字, 大、大、大!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其实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都在说鲸大, 用各种办法写鲸大。再读读书,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它要是张开嘴, 人站在它的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 还显得很宽敞。
师:孩子们, 如果让你们四个人去鲸的嘴里看书, 你们想去吗?
生:想去。
师:那鲸要是合上嘴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
(学生笑)
师:所以我是不会让你们白白送命的, 也舍不得让你们去, 我心疼, 作者也不会同意的, 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要是。
师:看出不是真的去, 而是假的去, 用的是……
生:假设。
师:假设不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但用在这里给人以想象, 非常富有情趣。
生: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有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你们发现这个句子的特点了吗?
生:有许多数字。
师:你们把这些数字拎出来。
生:“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
师:数字, 数字, 还是数字!面对这些数字, 你想说什么?
生:作者想用数字让我们感觉到鲸的大。
(板书:列数字)
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 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 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 即课文“怎么说”。但是理解并不是主要目标,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林老师抓住说明文的特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上。纵观这一教学过程, 教师并没有刻意指出文中出现的各种说明方法, 而是巧妙地创设了各种形式的对话情境——假设学生坐在鲸的嘴里看书、拎数字串等,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明白了原来鲸的嘴里不能去, 作者是用假设的方法饶有趣味地说明鲸的大, 数字串则能让读者准确地感受到鲸的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 亲身体会到灵活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并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过程, 使语言训练、方法渗透、情感调动融为一体。
(投影出示一段话, 与原文对比, 丢了4个词)
师:请读读这段话, 发现了什么?
(四名学生分别说出丢掉了“很长很长”“整个”“完全”“渐渐”4个词)
师:去掉这些词语句子也完整、通顺, 但是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绝对不能去掉?
生:“渐渐”不能去掉, 用上“渐渐”才能感觉到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变, 而不是一下子。
生:“完全”不能去掉, 去掉了就不能知道后肢一点儿影子都找不到了, 小脚丫、脚指甲也都不见了。
生:用上“整个”就能表示从头到尾, 每个部位。
师:是啊!开始我们认为这些词好像是可有可无的, 后来经过仔细地读、认真地揣摩, 却发现这些词一个也不能少!为什么?
生:用上这些词, 句子表达得更加准确了。
(板书:语言表达准确)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出示这段话, 在重点词语上加上着重号, 让学生说说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用处, 好在哪里, 然后教师领着学生逐词揣摩、比较、感悟。但林老师没有这样做, 她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 看似不经意地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去掉这些词语句子也完整、通顺, 但是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绝对不能去掉?”这一环节, 妙就妙在这个“最”字, 小学生争强好胜, 都希望自己选的词成为班级之最, 结果学生思维积极、发言踊跃, 讨论的最终结果是都重要, 自然而然地说明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仍立足语言文字“整个、很长很长、渐渐、完全”, 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等认识活动中, 进一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与科学性。
三、立足语言, 开启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教师把学生分为齿鲸队和须鲸队)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4—7自然段, “须鲸”们把描写须鲸的句子画下来, “齿鲸”们也画下描写齿鲸的句子, 用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己的绝技, 等会儿才能“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圈画、批注)
师:我是本场辩论赛的主持人兼裁判, 辩论前有三点要求:1.双方应有根有据, 即根据课文内容, 不可胡言乱语。2.在强调自己优势的同时, 可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辩论。3.同伴陈述后, 请为队员呐喊助威。
(学生辩论, 但辩论内容始终围绕“凶猛”这一鲸的性情, 并且开始信马由缰)
师 (打断学生的辩论) :第一, 话题没有充分展开。第二, 要紧紧围绕课文内容。
(学生继续辩论, 辩论内容转向了鲸的“食物”)
师 (再次打断) :齿鲸们、须鲸们, 你们能抓住课文语言辩论很好, 但是难道你们忘了喷水啊、睡眠啊、孩子啊……”
(学生继续辩论, 很激烈)
3.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三
篇一:
读了《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之后,文中那庄严,雄伟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分,久久不能忘怀。
这篇课文主要讲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在天安门广场的主席台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盛况。那天下午,嘹亮的国歌响起,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我的心也跳动起来。是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句话呀!那一刻是所有中国人民都无法忘怀的。因为,我们终于不再弱小,我们也是被世界所认可的人了,我们站起来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了,有海军,陆军,空军等等,加上群众的欢呼声,那阵势如排山倒海般让人激动不已。我不禁为此而感到震撼我深深的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祖国之所以能得到解放,都是靠这些伟大的力量,靠战士的奋勇抗战。由此我联想到抗美援朝时期,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赴朝作战,为了世界的和平、祖国的安宁,战士们浴血奋战,迫使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了字。中国志愿军成功地把美帝国主义赶了回去。我们人民的力量多强大啊!
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靠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才得来的。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有用之人,来报效祖国,报答那些曾为中国解放、富强而奋斗的战士!
篇二: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我不禁大声的骂到:“死畜生!不要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也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又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 5 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
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4.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四
文章出自:http://bbs.fzsxw.com 福州升学论坛是福州最专业的小初高教育家长交流平台,由福州老师和妈妈免费提供最全面实时的小升初政策、试题、备考攻略、重点中学、中考资料、高考真题等信息资源
难忘的一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总结全文。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5.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五
理县杂谷脑小学 朱静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表达了新中国诞生时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课文含有特定情感,并且离学生生活和经历较远。为了让学生真切体验课文情感,经过认真钻研教材后,我决定“抓重点”教学:重点分析“典礼仪式”这个大场面,重点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和“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话,同时通过抓住中心词句感受新中国成立带给人民的欢欣鼓舞和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体验课文情感,发展各项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咬文嚼字,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感受课文情感的能力 抓关键词句感受课文情感,重点体现在精读“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的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从理解表面意思到探寻内在情意,体悟文字中的深刻情思,将能大大提高对课文情感的感受和理解。为此,我紧扣文中的5个“一齐”、“排山倒海”等词引导学生对这些蕴涵强烈情感的词语进行层层剥笋式的品读,在反复咀嚼品味中感受人们的热情洋溢和激情澎湃。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和“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话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形式多样的朗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朗读贯穿始终。我采取了自由朗读,个别读,示范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等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读,在读中品味文字,在读中关注表达,在读中感悟情感。在分析课文第七自然段时,形式多样的朗读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语感强烈,朗读时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有情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也读出了自己的想象与思考。
三、抓住场面描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文在场面描写上极具特色,紧紧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展现出场面的盛大和隆重。为了让学生掌握描写场面的方法,在重点分析第七自然段时,我创设出三种情景,分别是:当这庄严而雄伟的宣告传到城市时,当这庄严而雄伟的宣告传到农村时,当这庄严而雄伟的宣告传到学校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场面,这项融思维、表达于一体的语文活动,可以促成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言语、思维与情感同构共生。不仅巩固练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同时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做到及时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由于紧张出现了一些口误。在以后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6.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2、引导学生认识“藉、霸”2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等词语。
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教学难点:
理解8、9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夫人天窗竟是孩童时代的作者最美好的记忆。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窗吗?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茅盾的童年时代,看看那里究竟藏着孩童怎样纯真的梦想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快速回答
什么是天窗?它是什么样子的?
3、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4、汇报交流
天窗的由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5、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并针对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1、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思考:慰藉是什么意思?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
二、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纪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进一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在你最无聊、最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福建省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册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推荐阅读:
福建省莆田市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10-31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政治试卷09-22
【中考原题】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06-16
福建省九地市质检语文06-26
2022福建省质检语文答案07-13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07-17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考中学语文真题10-01
福建高考语文12-03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07-22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