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温暖的记叙文

2024-06-30

高中温暖的记叙文(18篇)

1.高中温暖的记叙文 篇一

微风吹过草尖,风也轻轻,草也青青,摇曳的姿态,经年如是,那段温暖的时光,只留下那车辙划过的痕迹

一个普通的夏夜,我们都安静的坐着,没有说话我能听见你打着悲伤节拍的心跳,却听不见这里整树的蝉鸣。终于你抬起头来,像个小孩子一样朝我喊道:“上了初中以后,你不能有比我还要好的朋友!”

我不顾你浮夸的语气中的认真,止不住大笑,于是下一秒我便开始一边抵挡你的攻击一边在心里悄悄答应你刚刚的要求。“休战休战”我笑得没力气了,“走,我请你吃好吃的。”我难得大方的说到。于是下一秒你便换上一副标准可爱的美少女表情,拉起我向不远处跑去那条熟悉的街道。

还未到店门口,你便松开了我的手,自己便加速跑进去,等我走进店里,你已经挑好了一袋子的零食,依旧可爱的看着我,出了那家店,我们一边吃一边慵懒地挪着脚步,完全不像原来那样“风驰电掣”

正当我打开新的一包零食时,突然你不知何时停下脚步,站在了那条弯弯曲曲的鹅卵石钱。“走,我们再走一遍吧。”你的眼睛里闪动着光芒和我刚才请你吃东西时的一模一样,我的大脑还在犹豫,可是手却已经和你一样,在脱鞋子了

踏上去的第一步,那种钻心的痛便让我们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可是,我们好像被妖魔控制了一般,玩起了小时候的比赛,一起向路的尽头飞奔。于是普通的夜晚充满了我们诡异的尖叫声。

最终,我以绝对的优势赢了你,和从前一样,骄傲的站在终点,看你眼里含着泪花,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的眼里也有泪水。

过去,那时的天空好像总是挂满了笑脸,我们共同度过了哪纯真,温暖,美好自由的时光。那温暖的时光,让我无比的想念。

那温暖的时光高中作文记叙文

2.高中温暖的记叙文 篇二

一、在记叙中渗透理性,彰显思辨色彩

身边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归纳和筛选,就会从纷繁芜杂和肤浅琐碎的生活中被提取出来,从而提升记叙的思想层次,使之更具味道。

高考作文《他们》,远远不是平常老师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结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和有些比较凌乱、琐碎的记叙文章相比,这种充满理性概述的文章比较少见,不仅大气且有一定的理性高度,同时又不失感性,一些细节的描写让人读来不觉得枯燥,颇具文采,这种能力是很多考生所不具备的。作者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相当丰富,并将这些素材灵活地串起来,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可见作者平时的积累相当广博。这篇满分作文看起来是心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随笔,但却是作者长期观察得出的人生感悟,也是“90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表现,更体现了“90后”的价值观。尽管文章的社会力量也许很微不足道,但作者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文章骨子里所蕴含的敏锐而深邃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积淀历史文化,提升文章品位

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胆驾驭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材料,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开头这样写道: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的丰富而精深的历史知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而惊叹。文章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选用了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可见这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果作者没有充分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平时不用心观察思考历史,那么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作。

三、融入内心体验,拓展记叙文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泛泛而谈,而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起来肯定会让人感觉乏味,令人生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知晓人世的年轻人。生活在高中生的内心中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高考作文《站在她的门口》这样写道: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明目张胆地站在她庭院的门口—那个让我景仰崇拜、才华绝代、楚楚动人的奇女子的门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庭院门口,我一眼就望见并认出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整,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一读便知,作者写的是李清照。文章文笔细腻而深刻,情感表达含蓄而隽永。可见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怎会有如此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呢?因而,加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文中,记叙文也能深刻、灵动、感人肺腑,打动阅卷人的心,达成共鸣,赢得高分。

3.略论高中记叙文教学的策略 篇三

一、高中记叙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度时期以来,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它的内部规律完整和准确的认识,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又少了与之适应的科学、系统的理论引导,形成了一系列缺陷。

1.强调技能训练,缺乏内心真情的流露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模仿,记忆和练习作文,加强记忆和理解一些词、句,并弄清之间的联系,以便记忆比较多的词语句子和使用的环境,把握阅卷教师最喜爱的作文样式。其实这样的训练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品质和情感价值观等内在品质。受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只是把写作当成一些词语实用技巧的重现,只是对一些范文的仿制实操,如此写出的记叙文难免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少个性特征和感情色彩的作文,学生记叙文水平提高当然无从谈起。

2.忽视修改,造成教师的辛苦劳动被搁置一边

作文教学中,“修改”“评价”及“反馈”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只是抓住了对学生作文遣词造句的修饰和对作文的教师打分环节,甚至将“评价”和“反馈”环节当作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是否负责的表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通宵达旦地进行作文批改,学生只是瞥一眼分数等级和批语即束之高阁。这样的写作过程被人为割断,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的大量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无异于无效劳动和学生的评价反思以及提高方面未能收到半点教学效果。

3.记叙文写作教学工具化、文字技能化

教师心目中把记叙文写作当成“工具”,算做文字技巧,缺少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对学生学习的人文体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忽视,急于求成的对学生进行应付考试训练。有的甚至是写出的作文评语含糊不清,空泛简单,不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更没有展开论述,连主次和重点也分不清,对评改只是流于形式,只按高考成绩标准马马虎虎的打分,还是抓传统写作教学理念,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

二、改进高中记叙文教学的对策措施

高中教学记叙文应对学生写作前熟悉生活进行引导,丰富他们的生活,且在写作以后将修改,讲评放到这个活动的整体中。通过这整个过程的互动沟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采用情景引发学生的写作热诚

教师要把握学生们随时随地的课内外活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将他们的兴趣朝着和特定对象交流方向导引,完成情感升华的过程。朱自清曾与他的父亲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闹翻,不理睬他的父亲几年。父亲和儿子后来之间长期冷战,还是经历了人生磨难的父亲后来主动的和儿子沟通,写信给他的儿子,我没事,但严重的手臂疼痛,举筷握笔,颇有很多不便,可能离大去之期不远啦!当此时,朱自清无限悲伤,心中想起年轻的父亲做过的很多大事,到了老时却颓唐的境况,想起失业和失去母亲后父亲对他的安慰,想起父亲在繁忙中仍要送我上火车、火车开启前又艰难的爬上月台给我买橘子父亲老态的背影,情不能已,泪雨滂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背影》。这样的分析和述说打动了学生的情思,教师这时候就应该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你的父母给了你那些感动呢,写下来吧。

2.用智力激励法调动师生间的相互启发

写作课程使用智力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之间讨论和对话,更容易达成彼此间的理解,更能拨动对方的心弦。许多教师在作文课堂实行写作素材报告会,这就是给学生以思路启发、探索的好方法。该报告会能够调动学生的日常积聚,互相启发、学习和相互促进,使学生心胸开阔,防止作文相似。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灵感。老师出题后,可以用简捷,活泼灵动的语言进行一些点拨,让学生找到思维的途径,学生们的灵感也就会得以激发,然后用一些别处得来的材料来印证、补充,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写出好文章。

3.详略得当的材料安排

记叙文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一一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等待”这篇作文,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等待父亲开车接自己放学回家为主要内容,开头答应父亲开车来接和最后父亲接到自己略写,详细写在等待的四十分钟过程中担心父亲出事的焦急心情,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法,描绘细致生动,虽平淡,但感情真挚,行文自然流畅,详略得当。

4.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写作线索意识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安排线索。线索是为中心服务的,如果把线索和材料比作一条项链的话,那么线索为丝线,材料就是珍珠了,把他们连起来就就是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写作中,线索串起来,文章就会有明确的中心,有井然的条理,有清晰的脉络。在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获得灵感。如课文《荷花淀》以几个妇女送夫、探夫、遇夫、学夫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全文,为人物活动线;《荷塘月色》是以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的情感发展变化来组织材料,为情感线;《项链》《霞》,以贯穿始终的“项链”“霞”来组织材料,为物线法。

【结 语】

4.心灵的温暖记叙文 篇四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稚嫩的我,学着你的样子,模糊的发出“ma,ma”的声音。而此刻的你如同吃了蜜一样微笑着,仿佛是那清晨的第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你红红的嘴唇。

时光从我玩耍间溜走,不觉间到了迈入学堂的那一刻。我搂着母亲你的腰你半蹲着拥抱着我,红彤彤的小脸蛋紧贴了在一起,只想这样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而你却咬了咬牙,闭着眼把我推开。朦胧的眼睛抚弄着我的发梢,又随之划落在我的鼻尖,轻揉着我的小嘴。“孩子,你要长大了!”你浓重的鼻音混着沙哑的话语声,涩涩地说道。僵硬的小脸硬生生的挤出了一个微笑。如那正午的烈阳,拨开层层云朵,驱使着我的步伐,一步二步,回头望去,母亲依旧笑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我变得叛逆,凡事都大嚷大叫,见面就与你顶嘴,而每次不管是我的任性,还是我的骄傲。你总是不计前嫌,给予我熟悉的微笑。如下沉的夕阳碰到山顶的梭线,喷出满天红霞,醒悟了我的心灵。

5.心灵的温暖记叙文 篇五

那年,我背着母亲用十几种碎布拼凑缝制的花书包,带着对学校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盼走进那座破烂不堪的校园,斑驳的院墙,露天的教室,最前面一张唯一的桌子算作讲桌,我们则趴在用泥巴垒起的台子上横着的一段木板上,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迷茫的望着前方。

教室的门轻轻的被推开,进来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我在心里猜测,她,一定就是我们的老师。浅蓝色的上衣,虽然残旧但遮挡不住玲珑的身姿,灰色的长裤,一双黑色的手工浅口布鞋,最惹人注目的是那美丽的麻花辫子,长长的,黑黑的,油油的,长过衣衫,直垂到腿弯,一走路,两根辫子就随着步伐而前后的摆动,油亮的黑泛着浅浅的香。只一眼,我便喜欢上了这位有着大辫子的女子。

她微笑着向我们介绍,她姓陈,以后大家就叫她陈老师,她将代我们这个班的全部课程,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认真听课。那时候,小小的我们根本不懂得用自己的掌声来欢迎这位美丽的老师,只是在心里默默的笑着,为自己鼓劲,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

我个子矮小,被老师排在第一排坐。总和老师离的很近,近得可以嗅到她身上散发的香气。不讲课的时候,她会坐到我的身旁,看着我写字,老师说,我写的字最好看,干净,有力。于是,我更认真的一笔一划的去写。每次,我的作业都是“优”。那时候,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回到家问父亲,父亲说,那是最好的意思。

生性胆怯的我总不敢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自己第一个就想到了问题的答案。陈老师经过一段观察后,在一次提问的时候点了我的名字,虽然我并没举手。我怯怯地站起来,脸红红的,心一个劲的乱跳,原本滚瓜烂熟的答案,这一回竟然忘得一干二净,越是紧张,越是想不起,我开始恨老师让我出丑,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陈老师走过来,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是不是太紧张了?我点了点头,眼泪瞬间滑落。老师掏出自己的手帕,为我擦去泪水,老师的手帕很柔,很香。她对我说,不是老师想为难你,而是想看到优秀的你可以做得更好,你是很棒的,不信,让大家都听听你回答的问题。不知怎么回事,那一刻,那些答案居然又重新回到我的脑海里,看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我终于第一次在班里回答问题,虽然声音很小,但我很完整的回答完毕。老师笑了,浅浅的酒窝,很好看。

那次以后,我不在那么拘谨,老师提问的时候,望着老师赞许的目光和甜甜的笑容,心变得不再害怕,而是用心思索整个问题的完美答案。于是,我开始可以大胆的举手,可以大声的回答问题,也可以进出办公室为同学们抱送作业。老师总夸我像变了一个人。

多年以后,每每想起,总有一些感动在心底,假若没有陈老师的鼓励,也许我永远躲在胆怯的阴影里。心灵的历程里,就会留下那段时光的寒凉。那时候很小,不会表达对老师的谢意。直到那年,我有幸和这位亲爱的老师在同一个学校共处一个办公室,我终于对她说出了感谢,感觉心里的温暖一直荡漾着。而陈老师却笑着说,这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责任。

于是,我记住了,我也像陈老师一样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再后来,我嫁到陈老师的村子里,陈老师说,按辈份,我还要称呼你,我脱口而出,那不行,你永远是我的老师,永远的!陈老师笑了,布满皱纹的脸像盛开着的菊花!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一本本带有画面的小人书,父亲给我买的那些小本本都让我翻得面目全非。对文字的偏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知道每每捧起一本书,就专心致志的去看,会忘了一切。也许,我每次的作文都写得不错就源于我喜欢看书的原因。

初二那年,教我们语文的是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姓刘,高挑的身材,浑厚的嗓音,能把每一篇课文讲的活色生香。那时,我的作文就写的还行,每一次我的作文刘老师都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并给与一定的评价。半学期过后,刘老师在我的作文本里留下品论:“你的字和作文在全班女生中是第一流的,我希望你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让自己的文字走出去……”

我一直没敢回答刘老师的话,总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与卑微,忐忑好久,终于找到刘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说,我对自己的字根本就没有一点信心,我害怕写的不行,投稿不成遭同学笑话。刘老师鼓励我说,凡事开头难,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谁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不要害怕失败,有失败才会有成长。那次谈话以后,刘老师以书信的形式给我写了好多励志的名言,并附有当地报纸和电台的联系地址。

于是,我尝试着投稿,虽然好多次都如石沉大海,但是每每想到刘老师亲切的话语,温暖的鼓励,我就会再次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那篇《紫色的风铃》在当地报纸被打印成铅字给我寄回样本时,我心里溢满甜蜜的喜悦和对刘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后来,由于其他原因我退学了,但是,那几年我一直在刘老师的鼓励中没有间断过的写字,陆续的好多篇文字在广播电台和报纸上发表,收到许多文友的信函,也和电台的两位姐姐成了好姐妹,又被村小学聘为五年级语文教师。感谢有你,在我生命里温暖的走过,让我留下丰厚的人生印记!

6.温暖的阳光记叙文 篇六

外面阴雨密布,天地一片灰暗,是白日,却笼上了一层愁云,可谓是“薄雾浓云愁永昼”啊!又是新的学期,我低着头,遮着面,胆怯地走进新班级,独自坐在了窗边的一个位置,然后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恐惧,生怕别人注意到我。这时一个女孩儿踏着欢快的步子走进教室,脚下溢着春风。迎面扑来难以抵挡的温暖,让我不由自主的用眼睛的余光扫射了她:红润的脸庞,黑葡萄似的眼睛,一条漂亮的马尾辫,似春天里的迎春花充满朝气。她站在门口环视了一下整个教室,然后径直朝我身边的空位子走过来,我慌乱的用书遮住脸,心里不停地“怦怦”跳着。

“哈,新同学,以后我们就是同桌了,还望多多关照呀!”她的笑容荡漾开来,如熹微晨光。外面的云儿褪去了些许,露出了太阳的半边脸,阳光射在我身边的窗户上,映着周围的树叶,教室里一下子生机盎然,香苞翠晕。她的话是这样的温暖,滋润了我龟裂的心田,我点了点头,表示友好。这几年来,我在班级里一直非常自卑,因为自己脸上那些异常丑陋的痘痘,从来没有一位同学愿与我交谈。

她的这一缕阳光让我敞开了心扉,愿意尝试着与她交流,渐渐的,我们开始无所不谈,与她相伴的日子里,如白虹贯日,花儿竞相开放,团团簇簇拥立在枝头,含着春风和微笑。她知道了我内向的原因,若无所思的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了一个小盒子,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毓,我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你的痘痘,这是专门祛除它的药膏,是一位中医的秘方呢,试试吧,咱不用自卑,你也并不丑陋,你像花儿一样美丽!”她的笑容又溢开了。阳光从云层一跃而出,光芒四射,散射出七彩光辉,一缕一缕的点染人间繁花似锦,一笔一笔令大地异彩流韵。是友情的治愈,后来痘痘神奇般地消失了,我和她一起手拉着手走向温暖的阳光……

7.高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篇七

下面是江苏省某重点中学2011年高三第二学期一次模考试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很多, 一直以不同的形式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形形色色的人对这些底层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请以“向小人物致敬”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按照道理, 题目既不难也没有特点, 但是调查的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以这次调查的两个普通班为例。121人参加考试, 写记叙文的58人, 议论文的22人, 其他文体的40人。其中有人开头写记叙文后来慢慢演变成议论文, 更有的开头和结尾是记叙, 中间文体不清楚, 夹杂着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比比皆是。写记叙文的同学有的根本不知道文体怎么写, 单凭着初中的记叙基础在虎头蛇尾、胡诌八扯, 其内容有的荒谬离奇、瞎编乱造、立意粗浅, 一眼看到结尾等等。考场上的记叙文更是很少有人触摸, 能得到高分的记叙文则属于凤毛麟角。

笔者认为, 高中记叙文写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体不符合要求。许多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 根本就不看要求, 直接动笔, 结果记叙文不像记叙文, 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弄成个“四不像”。 (2) 一味记叙, 不善于描写。往往, 满纸都是对一件事情的概述, 像是铺叙一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介绍, 没有任何的描写, 更不会把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去解决矛盾, 他们的文章像是皱巴巴的大枣、歪三邪四地横在那里。 (3) 文章缺少一波三折。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可是, 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滞留在初中式的直来直往中, 情节极为简单。整篇文章平淡无奇, 味同嚼蜡。

二、根据现状析原因

我们都知道, 考场上如果能把记叙文写得美妙如花, 那么文章肯定能得到高分。但是往往考生喜欢选择议论文体来写,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平均分值作祟, 考生力求稳当。江苏省的作文分值是70分, 考生只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及格的分数, 在一个小时内要写出800字的文章, 审题构思的时间微乎其微, 这势必要求考生要稳、快、好。所以, 从这个方面权衡利益, 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能很好地切合角度, 熟练运用议论手法就能在作文中取得立足之地。即便分数不是很高, 但是很稳当保险, 如果文笔再好一点, 思维再活跃一点, 那么分数就会保持在中等偏上。而记叙文, 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复杂的构思不论, 单是细腻的描写足够让考生挖空心思。

(2) 选材角度的新颖性决定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选材需要积极向上、新颖创意。记叙文在表达主题上更曲折委婉。记叙文对情感的要求非常严格, 要求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文章要透露作者真实的情感取向。但是我们的考生往往不喜欢看书搜集资料, 所以在考场上只能胡编乱造一些莫须有的情节来凑足自己的字江苏徐州●苗晓丽

数。于是出现了“离婚年”“外婆去世年”“雨中医院”等等老套的没有新意的作文来。所以, 这样就增加了记叙文的难度, 在考场上就很少有人愿意写记叙文。

(3) 命题的要求自由性造成学生选择的偏颇性。高考作文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作文要求文体自选, 这样学生自然都偏向容易拿分的文体。更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暗含着文体的要求, 暗示学生的写作偏向议论性等。比如2006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暗示着要考生写议论文。再比如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就直接要求文体是议论文。

(4) 目前的作文教学的偏颇性也造成记叙文的低潮。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九年级一直要求学生写记叙文, 这种文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可是有些老师在分数的屈从下并不重视。老师在教学记叙文的时候, 也比较难讲解。因为一篇真正的好的记叙文会涉及各个方面, 从结构、选材、语言到裁剪等都得需要认真处理仔细分开, 它们是相互偎依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到全局。不说结构的复杂性, 也不说选材的繁多性, 更不说叙述的间接性, 单是语言就可以讲上一个学期的。从这个角度而言, 大部分教师还是愿意教学议论文的。议论文的结构极其简单, 要不是总分总, 就是分分总, 要不是并列就是递进。师傅教什么徒弟跟着学什么。进行记叙文的教学, 是一定要引起每个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了。

三、记叙文的应对策略

李渔认为写剧本就像剪裁衣服一样, 最初把完整的全部剪碎, 接着再把破碎的拼成凑成整体, 这种破碎容易, 凑成难的问题全部在于针线缜密的缝制。这就充分而形象地说出了记叙文选材方面的烦琐和构思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 就要把原本的生活进行支离破碎地分开然后缝合, 找出文章的灵魂, 而仅仅这项工作就极其烦琐和精细。所以, 学生不选择记叙文就理所当然了, 那么加强记叙文的教学和训练已经势在必行了。

(1) 提高记叙文在高中阶段的地位。最近几年江苏的高考作文已经渐渐趋向了记叙文, 能够加大对记叙文的考查力度, 那么在高中的教学中就会加大记叙文的训练力度。

(2) 从平时琐碎的生活角度, 挖掘深刻的题意。学生写教师, 就一定写备课到深夜, 辅导学生的孜孜不倦;写母亲就写雨天背我去医院等;写友情就写两个人吵架再和好等诸如此类的。如何避免这种陈年老套的文章?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去积累, 深刻挖掘生活的韵味。考生要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从自己最熟悉场景来捕捉人生的意义和亮点, 文章的亮点和深刻的意蕴就表露无遗了。

(3) 写记叙文善于反弹琵琶, 视角独特。合理利用记叙的方式, 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序是我们最常用的, 可是按照顺序写出来的文章好似记流水账, 特别容易让作文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但是记叙文就要能引起读者的悬念和兴趣, 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美丽的语言, 所以考生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记叙文的记叙方式, 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使情节跌宕起伏、韵味无情。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更要善于使用描写、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抑扬顿挫等手法。下笔的时候, 可以多角度想想能否设个悬念、能否奏出高音和低音?能否在结尾上出人意料等。这样就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眼球, 就可以得到高分。

(4)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力。一篇记叙文的好坏在于描写的成功与否。所以说,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就是向高分挑战。我曾经讲过《让描写为文章增色》讲座, 笔者认为描写能力的训练扩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虽说“我手写我口”, 对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 有的放矢地给予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 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必要的仿写

课本是最好的教科书, 课本中的课文篇篇都是精华。选对了有代表性的范文, 让学生模仿这些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 写起来会觉得更容易, 更轻松。《荷花》一课, 语言优美, 段落清晰, 层次分明, 既有具体观察描写, 又有丰富的联想, 既有比喻, 又有拟人, 还有排比, 既有看到的, 又有听到的, 还有想到的, 是一篇经典的写花的上乘之作。教师在帮助学生理出文章的脉络之后, 可以就地取材, 让学生观察班级窗台上的花。将花放在讲桌上, 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 并模仿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描写花开的几种姿态。原句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二三片花瓣, 有的花瓣儿全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仿写, 并可加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可能这样描写仙鹤:仙鹤开花红似火, 有的花瓣全展开了, 像正待起飞的仙鹤,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像一对对飞倦了的仙鹤, 停在深绿色的叶子上, 暂时休息,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羞羞答答地低着头, 仿佛是一个个胆怯的小姑娘, 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

有人会说, 仿写太机械了,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都有了模式和框框, 这样的作文看起来严谨, 有条理, 但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千人一面, 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其实模仿就像学生写大字临帖、描红一样, 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关键是老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文章, 让他们觉得学有榜样, 而且能立竿见影, 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由此及彼, 从中学习变换一些手法, 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如写完仙鹤开花后, 让学生们回家观察其他的花再写一篇, 写完小白鼠再去写什么小猫、小狗、小兔的, 整体的结构不会跑, 更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语言。

二、作文游戏化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 要让孩子在玩中有心, 玩中亲身体味出乐趣。这比从任何作文辅导材料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更亲切、更容易下笔。

园地中, 有一篇习作是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哪些本领, 是怎样学会的, 并将学习本领的过程和体会写下来。这样回忆性的文章, 学生大多已经淡忘, 再回想起来, 也已经是支离破碎, 写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体育组的铁环———遛铁环。现在的孩子却从来没有玩过, 就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本领教给学生们。“老师要教你们玩一个老师和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玩

写最为有力。比如, 我经常给学生一首诗让其扩写, 先是一句一句扩写并且限定字数, 在字眼上要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把整首诗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上下足工夫, 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扩写的乐趣。我要求学生要学会反弹琵琶, 别人写等待亲人、等待友情、等待录取通知书等, 我要求他们写等待一种心情、一种结果、一种气质等等。那么, 这样的一篇文章就是比较优秀的文章。

(5) 训练记叙文的详略。详细的就要不惜笔墨, 大笔宕开, 仔细铺陈。相反, 要求略的时候就要删繁就简、惜墨如金。所以, 一的一个游戏, 你们想玩吗?”学生们必定兴奋起来, 纷纷猜测。把全体学生领到操场上, 先给学生们做示范, 教他们怎样玩。孩子们兴奋至极, 一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由不会到会, 到玩出各种花样, 亲自领略, 体验了学本领的过程, 并真切地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的力量。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都学会了遛铁环, 个个脸上会带着满足的笑, 满头大汗地回到了教室。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尽情地交流自己学习的过程, 是自己琢磨会的, 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的, 之后, 再面向全班交流。刚做的饭菜比剩饭剩菜自然要香得多了, 所以学生们发言踊跃, 出口成章。听听同学写的开头, 就知道他有多高兴了:嘿嘿,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样新本领, 那就是遛铁环!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将自己开始时的笨拙, 虚心的求救, 到后来的驾轻就熟真实地写出来, 一篇文章就轻轻松松完成了。别以为孩子们光玩了, 他们也知道学一样本领不容易, 结尾就会情不自禁地感慨到:今天, 玩铁环让我知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熟能生巧的道理。通过玩铁环, 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样, 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坚持即时性

孩子们不喜欢回忆, 他们喜欢生活在当下, 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容易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孩子善于捕捉生活, 注意细节, 加以引导, 就能使他们写出不错的文章。课前问问同学们最近天气情况, 同学们畅所欲言, 顺势给孩子们出一个题目:老天爷变脸了, 孩子们看到题目就跃跃欲试, 洋洋洒洒, 三四百字, 一挥而就。生活处处皆学问, 捕捉生活, 还要善于看到生活的表面之外更深更远的东西,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正常的天气, 环境的变化, 和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活中你该怎样做?这样的练习还可以写《今天老师不在》《看电影的途中》, 等等。长此以往, 孩子就会练就一双捕捉生活的眼睛, 那么手中的笔就会轻松。

四、坚持记日记

任何一门学问的学成都是艰苦的, 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经过艰苦的锻炼, 本事才会学到手。不能要求学生们每篇日记都要记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但要要求他们养成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每周最少2篇, 多则不限, 有时是我帮他们寻找素材, 有时是他们自己寻找, 有话多说, 无话少说。作文的提高单靠写作文不够, 还要坚持记日记, 没有量变, 谈不上质变。日记其实就是作文。如同一条小船, 有这样两支桨划, 便可以划得顺利, 也可以划得更远!

总之,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有了兴趣, 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那时, 学生们一定会说:“作文, 我喜欢!”

(辽宁省瓦房店市新启小学)

篇优质的记叙文, 既要做到语言有魅力, 也要做到内容详略得当。这种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需要来做, 反之, 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我在训练文章详略的时候, 往往采取多次训练的手法, 每写一篇文章就训练同一项内容, 这能很好地强化详略意识, 从而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8.浅谈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情境教学 篇八

近期详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念,感触颇深。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都始终是无法长大的孩子,可是包括我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却用年龄生生地把高中生排除在孩子之外,于是一切与孩子相关的特征都被抹煞和忽略了,而重视抽象忽视真实的情境再现,就是其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写出好的记叙文就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作文的情境教学法就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写作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已经虚幻的东西具体地再现出来。而演示教学法就是要用所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再现昔日的情境。当然这应该是经过后期处理了的、优化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再现情境:

一、利用各种摄影工具,随见随记

现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照相或摄影设备,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走出去采风。比如开展景物写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乡间,到野外,到一切有风景的地方记录下最宝贵的镜头。当然只有镜头还不够,最好能随手记下当时的感受与感悟;而开展人物写作时,我们则可以让学生根据事先预定好的人物,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相似的更多人物,经过整合,来丰富人物形象,让其更加饱满。无论是托尔斯泰的“卡列尼娜”还是鲁迅的“阿Q”,哪一个形象不是多个活生生的各类人物的综合呢?他们之所以丰富,恐怕也就是源于此吧。高考越来越鼓励学生在记叙文中塑造形象复杂的人物,这种方法应该是很实用的。

二、利用集体记忆,充实写作画面

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作文有时也是需要集体智慧的。情境再现有时就是这样,每个人的记忆力、记忆范围或记忆的着重点都是不同的,这既为我们的写作留下了障碍,也为我们的集体写作留下了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发挥小组集体创作的功能。让学生围绕某一情境进行集体的情境再现,这样一来无论是写亲人还是朋友,无论是写环卫工人还是武警战士,相信形象都不是单一的了,而人物所承载的意义肯定也会大不一样。

三、利用记忆碎片,发挥想象合理拼接,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并不都是全景式的,有很多都是片段,单独拿出来意义都不是很大。而我们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置于某一情境中,然后发挥集体的想象或联想,把一个个片段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合理地拼接起来,让画面更加丰富,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更加饱满。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利用借景物来抒情或某种哲思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然后通过画面、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把曾经抽象的记忆找回来,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能写的阶段,至于其中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把选择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的同学分成一组,集中他们共同的记忆和智慧,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盈,意义更加深刻。

四、利用实物演示教学法,指导学生写出“有情有义”的作文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一般的演示教学法只限于把一些简单的图片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直观的效果,却很难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而实物演示教学法是鼓励我们老师大胆地把学生带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春看青草,夏观花;秋收庄稼,冬赏雪。如此带着某种写作目的去感受生活,想写不出好的作文都是不可能的了。

我们教师一旦认为高中生是大人了,抽象的记忆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大于感性思维,再让我们的学生写出有生活、有情调、有着深刻意蕴的作文就很难了。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永葆一颗赤子之心,利用情境教学法,让我们始终置身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写出“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优秀作品。

9.被忽略的温暖记叙文 篇九

我因感冒去做推拿的时候,刚推了不一会儿的时间,给我推拿的那位阿姨忽然接到了一个急电。听着阿姨手机里传出的一阵喧闹,一阵哭喊声,看着阿姨脸上忽一阵紧缩眉头,忽一阵慨叹之声,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生疑问。等那位阿姨打完电话之后,姥爷和那位推拿的叔叔就迫不及待地问那位阿姨:“怎么了,你们家里出了什么事了吗?”那位阿姨长叹一声:“哎,对呀,我在家里排行老大,我小妹的孩子去了他姨妈家,只因他的哥哥没和他一起玩,他就生了气,便要了一元钱,说是要坐公交车回家,可现在天都快黑了,还没回家,也不知道上哪去了!哎呀!这个孩子!”姥爷也嘟嚷着:“哎,这个孩子,上哪去了,真是急死人了!”……

他们在那儿喋喋不休地谈着,我在床上躺着,心里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呀!那哥哥只因一时的不高兴,就离家出了走,也不管他家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安全,结果给他的家人们造成了非常之大的麻烦。哎,他可能也不是离家出走,说不定是到哪里去玩了,他也不跟家人说一声,忽略了家人的感觉,让他的家人担了惊,受了怕。

《弟子规》上说: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做儿女的千万要记住,不要忽略家人的感受,否则,会让爸爸妈妈很担心的。

10.温暖的时刻记叙文作文 篇十

记忆中您的背影是温暖的,您的双手是温暖的,您的话语是温暖和您的表情在别人看来或听来是严肃的,但在我看来而是严肃中带有温暖的。

还记得那天晚上,天气暗沉,坐在教室里的我有种担心和恐惧,凶恶的闪电无情地把天空劈成两半而我的心也因此被劈成两半。此时此刻的我是多么的希望您能够站在我的教室门口用那慈祥的眼神温暖我,安慰我不要害怕,告诉我有你的存在,可是在我一次次的向外看去,却一直没有您那温暖的背影,此时的我正在无声的哭泣而你在哪呢?我开始抱怨抱怨您没能来,抱怨您没有在我最害怕的是可用那温暖的眼神看着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同学们都被他们的父母接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寂寞害怕的坐在教室里面

心中一直期盼着您的到来,邮过去了好久,我哭累了睡着了,睡梦中我看见了您的背影,当我正要叫你时,您却消失了,消失在这场大雨中,正在我喊着,一整熟悉度额声音在呼唤着我,是您吗?我缓缓地睁开眼睛,老师是你,我又想四处望去依然没有看到你的身影,我又在一次的失望了,我一遍遍的问着老师您在哪?此时的我还是希望你站在教师口看着我,可是你没有还是每年能等到您来

你的父母因为有点急事无法过来了,老师送你回去吧!

一阵失望后,我有一度的开始抱怨起来,什么事比我这个女儿还要重要的呢!我又开始哭泣了,坐在老师的车上,心中一直无法平静从一开始的抱怨到了担心,担心他们出事,担心他们到了家门口我有也没回的下了车,连声谢谢!老师再见的话都没有急冲冲的跑上了六楼,开了。在我眼前的是餐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桌上还留了一张小字条往上面写着:晨,妈妈帮你少了你最爱吃的菜到家了赶快吃,你的外公出了点事妈妈必须去一趟所以没能来接你别生妈妈得气顿时我嚎啕大哭,一丝丝的温暖涌上心头,热腾腾的菜,香喷喷的,我的心中十分温暖,我开始为我一开始的抱怨感到惭愧,妈妈您是如此爱我,可我却这么不懂事,居然还抱怨您,我真笨,我是个大笨蛋。

11.高中温暖的记叙文 篇十一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不管初中还是高中,写作教学应是中学生写作成长的序列,是有规划的表达交流设计。然而现实是,记叙文写作在高中得不到足够重视。有的老师认为高中以训练议论文写作为主,只会在高一上学期进行记叙文写作指导。另一角度,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缺乏真实的教学对话,注重先方法指导,再学生习作,后老师批改与评价。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处在一种无意识之中,于是记叙文写作能力反而比初中生差,才会有文章低幼化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呢?从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的层面看,应该着手构建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的动态教学对话。

一、传统课堂教学对话与记叙文写作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也重视师生对话,但大多属于静态对话教学,老师围绕自己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呈现一个个静态文本,学生被动地接受着有关信息。学生的课堂思维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基本做法就是范文示例、方法小结、学法指导、学以致用。在这样一个流程中,学生静态地接受着有关写作的信息,但让他们动手写作时,仍然举步维艰,既用不了方法,也找不到写作的感觉。写作课堂对话的目标应该注重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写作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的才能把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露出来,否则只能是“为情造文”。

(一)师生课堂地位的失衡导致对话的无效。笔者想还是先回到这个问题上——课堂是谁的?答案是明确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里,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具有平等的地位。然而,现在有的课堂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后的反思都体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例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在老师的预设下进行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现成的问题寻找答案。这种对话教学,学生能够思考但不一定能发现新的问题,或者学生能作出一些很浅显的回答,但不利于深入思考。结果是课堂教学对话因为师生地位的不平衡而收效甚微。

(二)对话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是肤浅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内容是,教师备课是根据对学生知识现状的预估进行设计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有种隔膜感,老师的讲解很难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经常会在仓促的思考中得出答案,有时教师总认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差,其实有的问题真的为难学生了。在记叙文写作中,对话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但这种对话方式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情感,没有心灵的共鸣,所以学生下笔就觉得无话可说了。

此外,传统教学对话的评价趋于简单化,教师喜欢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走,但经常是事与愿违——不合拍。学生在对话中因为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得到老师满意的答案,老师的评价要么模棱两可,要么不表态。这种态度会影响到学生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又成了教师一言堂了。

二、动态教学对话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这就是说,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这对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作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无疑是首要任务,学生在课堂上若能做到心灵舞动、情感飞扬,诉诸笔端时就能处处感人、笔笔精彩。动态教学对话目标就在于构建记叙文教学中师生心灵的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对话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动态教学对话,只有掌握了这一对话方式才能用之于课堂。动态教学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模式,在这种形态中,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个真实的教学过程。要认清动态教学对话,必须与假教学对话区分开来。新课改背景下,出现了一些场面热闹、轰轰烈烈的课堂对话,但是对话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师生之间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不能达成相互的理解。这种对话实质上是对白式交流,很难在对话教学中让师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一)课堂要进行对话先要理顺师生关系,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是进行动态教学对话的必要前提。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分配直接关系到课堂形态,在以知识传输为主体的课堂里,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也导致师生地位的失衡,从而压制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为了释放学生的真情,自由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这种平等地位的确立,无疑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因此,笔者这里要说的平等,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代替教师直接预估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什么,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上出一堂学生想听的课,否则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了。二是课堂上的平等。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对话,是动态的生成,而不是简单依据课前预设进行的呈现。什么才叫动态生成呢?“动”是强调师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专利,学生也要成为课堂对话的发起者,老师也应成为问题讨论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官,学生要成为问题的终结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课后反思的平等。学生的反思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教师的反思是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提高。

(二)记叙文写作动态教学对话的核心是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敢于说真话,诉真情。这一点正好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实情感。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从学生层面看,一方面,处在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都会有种羞涩感,自我意识增强,不愿意把真话随意在大众面前表露;另一方面,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没有经过生活历练的学生是缺乏这种勇气的。因为真话、真情是用心灵与他人的交流,正如巴金先生所说“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先生的《小狗包弟》是他敢于讲真话的范本。

从教师教学层面看,现在的写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严重背离,教师的教学被考试指挥棒所牵制,追求获得一个好分数的功利主义影响着学生作文指导。大家都追求着一种缺失真情的“文学的调子”,用花哨的语言“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获取了不少好的分数。这种现状必然导致学生写作目标的扭曲,违背记叙文写作本应该反映真实生活、抒写真实感情的功能。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时,运用动态教学对话就可以使写作立足于触动学生心灵的人和事,这样会慢慢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心声的勇气。

动态教学对话实现以心换心,真正心灵的交流。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开启者,对话的组织者,要主动摒弃以往的自我模式,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放手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与人分享自己喜怒哀乐的勇气。学生要在对话中立足,要敢于担当,主动去发现对话的话题,学生的准备决定了课堂对话的质量,学生的阅历影响到对话的深入。

总之,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动态教学对话,不仅仅是改变了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束缚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解决办法。写文章就如说话,能把话说好,诉诸笔端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能在写作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讲真话、诉真情的好习惯,那么高中生写出的记叙文就会让你觉得形象生动、情感动人,最终摆脱那种“为情造文”的陋习。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课堂观察,编号:FJJKXB13-112)

12.高中生如何写好写景记叙文 篇十二

一、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

写景记叙文, 写景不是目的, 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传达人生感悟。因此, 在写景记叙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来进行描写, 或者赋予景物以丰富或特定的含义, 以此来达到传情的目的。如在《别样的灿烂》一文中, 作者对选取的景物就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刚刚立冬, 可初冬的寒意早已笼罩下来, 原本在秋天里怒放的桂花也败了, 唯有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还奋力占着枝头, 没有落下。我捧着一杯热茶站在院子里, 用手去拨弄着星星点点, 很快便在地上落了一圈, 显得毫无生机。我看着地上的桂花, 在茶水泛出的雾气中思绪飞远。

文章开头, 作者就选取了“毫无生机”的“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落在地上一圈的败落之花, 这景物本身既是自然客观现象, 也有着别样的含义, 在文章结尾作者是如此揭示的:

我被手中已经微凉的茶水拉回了思绪, 看着地上那凋败的花朵, 又想到那一地的嫩黄, 那条摇曳的黄腰带, 渐觉出其中不一样的灿烂。正是因为时间之长, 那满树盛放之花我已记不太清, 可这落地之花, 那微酸之香我还清晰记得, 就是因为这种别样的震撼, 别样的灿烂吧。我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 一同呷这最后一抹微酸和最后一抹别样的灿烂。

在作者心中, 所看到的“满树盛放之花”已经记不清, 却始终对这“落地之花”、“微酸之香”记忆深刻, 这种对比就是为了揭示败落之花那种别样的灿烂, 让读者悟出其中深意, 而不单纯以景物观之。

二、寻找特定内涵的环境

写景记叙文还是以记叙为主, 写景为辅助, 文中还是有着具体的事件脉络。对于景物的描写, 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必须借助叙述、描写, 为其寻找一个特定的展示环境, 这个环境往往对景物特定内涵有着非常直接的映衬作用, 使得景物内涵更加凸显。如文中为所写桂花, 描绘了这样的环境:

有一年, 也是深秋, 我随父母去某一游览区游览, 因时间之长早已记不清了。但那里也有这么一园的桂树, 密密地栽在山路的两旁, 树大叶茂, 果真有种遮蔽天日的感觉。树上开了满满的嫩黄, 一簇一簇的花聚在枝头, 相互拥着随风摇摆, 我沿着青石板的盘山小路上山, 竟有一种落日暮微的感觉。后来飘起了小雨, 雨不大, 却细而密, 凉意顿生。雨水打在桂花树叶上, 响声织成一片, 有些许雨水从繁茂的枝桠间漏下, 滴在石板路上, 竟相映成韵了。我的视线下移, 猛然间发现不知何时我的脚下已经被桂花铺就了一条嫩黄的花毯, 薄薄一层。

在写败落的桂花时, 作者在记叙中添加了“深秋”、“山路”、“小雨”、“青石板”,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使得“败落的桂花”在雨水嘀嗒在青石板的山路上的韵律映衬下, 如铺在地上的薄薄一层嫩黄的花毯, 显得格外美丽、灿烂、辉煌, 这样就使得本该是衰败之花那样的动人、那样的美丽, 可以说环境的映衬很到位。

三、描摹带有寄寓的特征

写景记叙文中的景往往寄寓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因此在描写时, 需要借助描摹其中的特征来自然地展示其中蕴含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 可以对景物实写, 以细节来传递其中内涵;也可以对景物虚写, 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赋予景物更加现实的意义。文中作者二法兼用, 这样写道:

我低下头仔细地看着地上的花, 有许多已经被人踩得失了花形, 扁扁地压在地上, 和着雨水都有些泥泞之感, 但很快便被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瓣重新覆盖, 将一切污迹全部掩去, 直到完全消失于天地之中, 连一抔护花的黄土都无法化作。

这一段是实写, 作者对落到地上的桂花进行了客观描写, 从形态特征上写出桂花的败落与受践踏的命运, 接着是虚写, 作者对桂花香味进行揣测与思考:

但当我再探下身子时发现, 它们还有花香!是的, 尽管早已躺在地上, 但还有花香在诉说它们的存在。它们不像还长在枝头的花那么招摇, 那么灿烂, 它们只是用花香, 那有点微酸的花香表现自己, 也许, 它们在怀念曾经的灿烂, 也许它们已经淡忘枝头的美丽, 但它们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一样, 有着同样高洁的情操。

作者以拟人手法来代替桂花揣测落地后的内心, 联想到梅花, 赋予了落地桂花如梅花一样的高洁情操, 这样就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揭示出来了, 只要情操高洁、情怀阔大, 即使沉沦泥土, 也可以别样的灿烂, 值得尊敬。

四、抒发合乎现实的感悟

写景记叙文中的写景, 最终还是为了抒发人生感悟而服务的。但是在抒发感悟时, 一方面要合乎现实, 不能无限度拔高;另一方面, 要将景物所表达的内涵与抒发的现实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如文中, 作者是如此联系现实进行感悟的:

当我登上山顶, 坐在亭中向下看, 刹那间就被震撼, 何止是香!这些躺在路上的花早已成为这个游览区另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俯视之时, 已没有了破败的痕迹, 只见一条绵延的黄腰带盘在山间, 在雨水的浇灌下, 氤氲的水汽中显出朦胧之美, 充斥到鼻下的香气中, 那种酝酿之后的微酸是那么容易捕捉, 它们不再只是连护花黄土都不如的落花, 而是不输于盛放之花的别样之花。就像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 也许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在意, 可是每当社会需要他们时, 地震、水灾、雪灾……一张张汇款单、一涓涓善流、一颗颗爱心都涌向了需要的人、需要的地方, 他们不也正是这灿烂的别样之花么?

作者巧妙地将败落的桂花聚集一起, 形成靓丽风景线, 散发芳香的景物特征, 联系到在灾难中底层平凡的劳动者汇聚爱心、无私奉献的现实上来, 对别样的灿烂作出了合乎现实的感悟, 自然而深刻。

13.生活中的温暖-记叙文 篇十三

地铁到站了,车门缓缓打开,我急忙挤上了地铁,我的视线扫来扫去,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空座,我径直穿过一节节车厢,看到的都是座无虚席的盛况,甚至有的`青年、中年人还厚着脸皮坐在爱心专座上,我一边在心中默默腹诽着这些厚颜无耻的人,一边继续找座位。

“呼——”我长长的松了口气,‘这人也太多了吧!’我在默默想着。

地铁又到站了,车门又一次打开,又有许多人涌了进来。我一眼就注意到了一位看起来饱禁风霜的老奶奶,她满头银发,脸上布满皱纹,身躯佝偻,拄着拐杖努力在车厢中站稳。忽然,她的目光被一处角落吸引住了,“现在的年轻人啊……哎。”她摇了摇头,皱起眉毛,脸上的皱纹似乎也挤成了一团。她一手拄着柺杖,一手拉着扶手,摇晃着努力站直身体。

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一位看起来不过二十几岁光景的年轻女子正厚着脸皮坐在爱心专座上,即使看到了老奶奶,也没有起来让座,而是一副心安理得的模样,安安稳稳的坐在座位上。我心中默默腹诽:“真是厚颜无耻。”正当我还在犹豫着要不要让座时,一位看起来面带倦色,胡子拉碴,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的中年大叔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老人家,您坐我的位子吧。”老奶奶看着他十分疲惫,风尘仆仆的样子,估计也有些过意不去,说:“那怎么行,我也快到了。还是你坐吧。”“老人家,我还有一两站就到啦。您坐,您坐。”那位大叔说。“那就谢谢你了。”老奶奶说完,就坐下了。

又过了几站,老奶奶就下车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也下车了,然而那位大叔却还站在地铁上。我的心底淌过一阵暖流。

14.温暖的旅程600字记叙文 篇十四

记得小学时候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出去游玩,可是因为我考试没有考好,妈妈临时改变了主意,让我待在家里好好复习,我只好认命,心有不甘的我也只能先把气压住,回到了我的房间。

回到房间,我在抽屉中的翻找我藏起来的课外书,可怎么都找不到。我急得满头大汗,每个抽屉都找了几遍,最后干脆把抽屉中所有的东西全拿出来,在一堆东西中东翻西找,可就是找不到。

这时,妈妈拿着那本书站在门前,跟我说:“你是不是在找这个?”我一看正是我要找的那本书,就跑到妈妈面前拿那书,妈妈把我拦住,怒目圆睁:“谁让你在考试前看着东西的?”我反驳道:“不是说不能随便进我房间的吗?”妈妈顿时语塞,支支吾吾的说不清原因。

我一把把门关上,打上反锁,冲到床前,一屁股坐了下去,心中愤愤不平,凭什么妈妈可以不守信用?不带我出去玩就算了,还随便进我房间。你可以,我就不能在考试前看书吗?越想越生气,我对着门外怒吼:“以后的事不要你管!”

坐在床上久了,我也渐渐冷静下来,怒火也慢慢散了,我不禁反思:“妈妈进我房间,是为了了解我最近的状况,妈妈不让我在考试前看课外书,是想让我考取好成绩,妈妈考试后不让我出去玩,是想让我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妈妈天天为我的学习生活去奔波,整天不辞辛劳地上班,回家后也顾不上休息,还为我们做家务,在手机上学做菜,为我做营养早餐。妈妈那样一个瘦小的女子,我已经多次听她向爸爸抱怨太累,可她从不向我说。可我竟……”

15.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十五

一.立足生活的典型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根本。典型生动的素材不是照抄照搬、机械模仿。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及细腻的情感体验。它是生活的浓缩,是艺术思维的原型。一篇好的记叙文,典型的材料拥有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变化紧凑的文章情节、至真至纯的生活情感。

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中,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从而更好地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在《我的高三生活》作文练笔中,很多学生就立足自己,写出了较生动幽默、意味深长的文章。如:

上了高三,也便迎来了“计划生活”的时代,一切事情都在计划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计划起床,计划睡觉的时间,计划吃饭,计划在哪吃饭,计划今天吃什么……

甚至连上厕所也成了高三计划生活的头等大事。

整栋教学楼,人多,厕所少,供不应求,多次出现“买方市场抢货”的局面。每天,在离早自习下课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欲上厕所的同学便“蠢蠢欲动”,停下口中的嚼词,悄悄地拿出饭卡,装好够量的卫生纸,拎好吃饭用的工具(放在厕所门口),紧张地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此时心无杂念,只有——上厕所。

“叮铃……”铃声刚一传出,一同学箭一般地身影便“嗖”地冲出,飞快地穿过人群,还不时地喊出“让一让,让一让”,那冲劲,不比跑饭次,老远便看见三楼数人向厕所冲去,厕所大概已满,不行,改变路线,于是“噌噌噌”向二楼冲去,二楼理科班多,女生少,嘿!高兴地跑到二楼厕所,不料人亦满,不行,继续前进,于是,开足马力,奔向一楼,还好,一楼仅剩一空位,高兴地一脚跳上去,今天的大事解决了。

二.精炼独到的鲜活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枝叶。鲜活的语言能让文章雅趣怡人、情真撼人,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净化。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最易犯叙述罗列、罗嗦重复的毛病,文章往往只是简单地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没有选择、没有重点地一叙到底,枯燥而幼稚化。记叙文语言的精彩独到、简洁精练是教学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人与事的独到见解,思想深刻了,行文便会深刻。

如学生作文《回忆初中的年华》中有这样一段话:

初中的日子很单调,我们没有春游,不看电影,听话而且坚韧。到了初三,很多女孩子忍痛剪掉了长发,男孩子们放弃了最喜欢的篮球,我们做很多的模拟试卷,在殚精竭虑中虔诚地期许着自己的未来……想一想人生的离别太多了,人和事终会变成那难以言说的眷念,于是我们学会坚强,没有眼泪,只有一丝丝藏在心中的伤感。

十六七岁的高一学生学生能写出语言如此精炼的文字,诚是难得。

三.细腻精巧的艺术构思

构思是文章结构情节安排的关键。细腻精巧的构思可以丰富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之于记叙文,则要精巧地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紧密联系,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典型烘托的环境中,放大生活原型,寻找典型,精密地组织构思,顺应叙事内容的发展,才会使文章引人入胜,更具可读性。

若写树叶落地之景,可写“素秋中的那片叶,再也经不住风的摇曳,在最后的挣扎中脱离它的母体,不情愿地于空中翻了几个筋斗,贴在近处的池水面”,进而引出后面的情节,便比单单写其“飘落”到地上要生动形象得多。

曹文轩曾指导小学生如何将“小男孩看柿子”一事扩展成几百字的作文:一个小男孩,家门口有棵柿子树,柿子树上有两个红通通的大柿子,小男孩每天所做的事就是看着这两个柿子,等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回来后吃。有一天,来了两只黑乌鸦,一只叼一个柿子飞走了。小男孩气愤极了,跟着后面追,追着追着,前面出现一片小树林,乌鸦钻进树林,很快就见了。小男孩失望极了,正沮丧之时,小男孩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原来有一片大大的柿子林,树上满是红通通的大柿子。

短短一百余字,就已一波三折。若我们写作记叙文都能如此,文章的艺术性便强多了。

当然,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但若能做到此三点,艺术与笔力便基本具备了。尽管每年高考之后,教师、专家都反复强调“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文体意识”,但记叙文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不断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发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翱翔在属于他们的天空。

16.有一种记忆叫温暖-温暖记叙文 篇十六

我清楚得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寒风瑟瑟,我缩了缩身子,将衣服裹得更紧了一些,书包沉重得像是要把我压垮。

“卖红薯嘞!卖红薯嘞!”街上有个小摊,桌子上摆着很多香喷喷的烤红薯,阵阵香甜诱人的味道从那边传来。我忍不住吸了一口,脚不受控制向那边跑去。待我反应过来,我已站在小摊面前。摊主笑眯眯地问我:“小娃娃,要烤红薯吗?”“一个就好了,谢谢!”我红了一张脸,小声说道。“拿着,一个烤红薯,刚出炉的,香甜热乎着呢!”

我接了过来,手在兜里摸索许久,没有!又想起我今天出门没有带钱,我整个人都僵住了。看着摊主疑惑的眼神,我宭的整张脸像火烧般的红。我的唇颤抖了一会,结结巴巴地说着:“我……我没有带钱,我……我还是不要了!”话落,我不舍的眼神黏在红薯上,狠了狠心,挪开视线,将它放回去。

摊主愣了一下,看着我沉重的大书包,又看了看我不住轻颤的身子,最后又看了看我不舍的眼神,叹了口气,将烤红薯塞进我手心,说:“吃吧,不收你钱!你们这些学生也不容易……”我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抬起头,愣愣地看他:“可是……”他爽朗地笑笑,露出一口大白牙,说:“没事,一个烤红薯而已,也用不了多少钱,你吃吧!”

我鼻子酸了,眼圈也红了,我吸了吸鼻子,撕掉外皮,双手捧着它,一口一口吃了起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热乎乎的。

17.温暖的记叙文400字 篇十七

使我感动的事很多,可我并不为一件漂亮衣服而感动,不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感动,不为金钱而感动,唯有那点滴真情令我感动。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事。一天,我急冲冲地赶回教室去做课前准备。突然,不知是什么东西把我绊倒了。我顿时感觉膝盖像针扎似的疼。我试着站起来,但觉得膝盖更疼了,怎么也撑不起来。大滴的汗珠从额头滑下,我的眼圈也不争气地红了了。一边的几个男生看我坐在地上,肆无忌惮地嘲笑我。我感到很无助,只能蹩过头不去理会他们,希望能有一位老师正好走过来扶我一把。

正在这时,一群女生从小阳台上朝我跑来。“她们是来帮我吗?”正想着,她们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让我们来扶你起来吧。”董沫晗真诚地对我说。其他人也抢着来扶我。突然,一阵钻心的疼使我皱起了眉头。她们看见我的表情,显得更加小心了,索性把我从走廊抬到了教室,再轻轻地把我放在座位上。我想:要不是她们帮助我,把我扶到位置上来,我可能还在走廊上试着站起来。她们围着我真切地看着我,黄楚琳小心地绾起我的裤腿,看见上面有血迹,连忙让另一个的同学拿来干净的餐巾纸,细细地替我擦去上面的血。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放下卷起的裤子,示意她们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去。

下课了,她们又围到了我的身边,和我说着开心的事。我被她们快乐的气氛感染了,渐渐地溶入到她们的话题。我们说笑着,我感觉腿不那么疼了,露出了笑脸。张维儿鼓励我走几步试试。我扶着桌子走了几步,她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温暖,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只是几个极小的动作,但它却无处不在。同学们的关爱温暖着我,我也要把我的关爱带给需要的朋友,让大家都被温暖包围着,让世界充满暖暖温情。

温暖

—— 风雪中的身影

当老师托起明天的太阳,一股暖流将在我心中荡漾;当同学用炽热的心帮我之时,几颗火星将在我心中闪耀;当爸爸妈妈无私的爱关心我之时,熊熊烈火将在我心中燃烧!在人们将来到XX年之时,冷酷的冬天给了南方人民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

那个世界,到处都是白雪。这场大雪之大,五十年一遇,这场大雪之广,遍及长江之南!就是这场冰雪灾害,带给了人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水泥路上,结起了二、三厘米厚的冰,小草和树木的叶面上,都穿上了厚厚的冰衣,连直径不到一厘米的电线也结了直径四、五厘米的冰。

随着气温越来越冷,电线上的冰越结越厚。那时,正在看电视的我只听见“咔嚓”一声——停电了!停电了,家中的取暖设备——空调、电炉,简直都成了摆设,没有了任何作用。

停了七天电了,可上天依然没有同情之意——天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因为,如果天不晴,电工叔叔们就无法维修线路,就不会有电。我忧虑地看着外面,看看这五十年一遇的雪景。

这时,一个“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大约一米七几的个子,肩上背了一个鼓鼓的包,难道他要去旅行?不,这样的鬼天气他怎么去呢?走近一看,原来是曹伯伯,他的包上写着“湖南电力”的字样!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他是去山上维修线路吗?没错,他是去维修线路!看着曹伯伯的样子,爸爸立刻招呼他到家里来坐。刚坐下来,他便抽起一支烟,说“我们这里一根一万伏的电线被冰压断了,你们放心,这几天,我们会加紧抢修的!”

XX年初,虽然老天没能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太阳,但电工们冒风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足以像温暖的太阳一般,这股暖流,足以洋溢在人们心中

温暖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它使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那一次,奶奶带我去超市,超市外那沉重的大门挡住了我们,奶奶用尽力气,可那门丝毫不动,就在我与奶奶万般无奈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阿姨,她微笑地对着我们,那种微笑没有丝毫的歧视,却显得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阿姨两手按在门前,两脚跨开,上身向前倾倒,一用力,门终于被打开了,她两手撑着门,直到我和奶奶进去了才肯放手,奶奶亲切地对她说:“同志,真谢谢啊!”阿姨依然笑着说:“不用谢了,这是我应该做的。”那当然你自己也要进来,只是顺便带了我们一程而已,我心中想道,可是,我错了,当我和奶奶走在二楼楼梯时,透过玻璃,偶然地看见了那位阿姨没买什么东西,却走出了超市,我心头怦然一震,难道她是因为我和奶奶不能进超市,才以她进超市的理由帮我们推开那沉重的大门的吗?

一瞬间,我似乎,似乎懂得了什么道理,可又无法形容它,难道为别人奉献很快乐?温暖,也许,它只是人人都会读,都会写的两个字,但仅仅这两个字却满满占据了我的心灵。现在,我对温暖又产生了怀疑,它不是写在纸上的两个字,而是会深深刻在心底深处的两个字。

18.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十八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 点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40

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途径。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够使记叙文成为学生、教师爱写爱教的文体。

一、学生学的方面

1.生活学习的积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万千世界的林林总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但学生除了学校、家庭之外,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往往是缺失的。这就需要学生做生活的有意人、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体悟身边的事,欣赏身边的景,留意身边的物,这些也是课外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课外阅读的积累

生活是直接经验的来源,阅读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是间接经验,写作要积累多方面的素材,当然包括间接经验。记叙文写作与阅读不可分割。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言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他指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欲作好文,必多读书。

3.名家名篇的摘录、品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阅读的内容就会淡化,再次翻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效的摘抄积累可以加深阅读的记忆,强化经典片段的感受。摘抄记录应该跟随着阅读的过程。字、词、句、段、篇不同类型的摘抄,人、物、景、事不同内容的摘抄,对于学生的写作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摘抄中品悟人物塑造的多样方法,把握事件安排的不同方法,品悟景物描写对作品的不同作用,把握事物对于作品的主题展现的不同作用,品悟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对于作品的巨大意义,品悟炼字妙句的无尽魅力。这些摘抄是学生写作的宝贵财富,貌似费时费力,但意义不可忽视。

二、教师教的方面

1.培养教学激情

充沛的教学激情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学生沉睡的情知,感染学生的细腻情感,使课堂充满感染力。教师或深情或慷慨或清新或幽默的教学激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2.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点拨

记叙文写作分为写人类记叙文、写事类记叙文、写景状物类记叙文。下面以写人类记叙文为例,探讨有效点拨的方法。

(1)记叙文题目拟定的点拨。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文章的一个亮点。怎样设置一个引人注目的好题目是记叙文写作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拟题时恰当地引用、化用,多用修辞、多个语气词可以达到情感的融入,达到未成文章先有情的效果,逆向思维引用其他学科知识等,这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2)记叙文细节描写的点拨。细节描写使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学生都能掌握常见的方法,比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关键是在写作实践时运用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联想想象、慢动作、电影特写镜头这些方法需要及时在课堂中通过活动、事例来强化。

(3)增加文采、充实内容的点拨。语言优美,文采飞扬,内容充实的文章往往能获得教师的青睐。增加语言文学性的方法学生一般也能总结出来,无非是修辞的大量运用,引用名言名句等,但是运用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可以用添加翻译法来实现。比如:“他的脸上长了几颗青春痘。”对这句话进行翻译添加:“他的脸四四方方,规整得像被修过一样,长了几颗青春痘,撒在方正的脸上,就好像几粒豆子在田地里跃出了土壤,一下子就生动了起来。”对想写的一句话,及时加以修饰就可以提升文采。

(4)记叙文人物、事件的选择点拨。记叙文人物、事件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高下。比如有的学生一写老师就是认真、负责的,一写妈妈就是深情或啰嗦的,一写高尚人物就写清洁工,一写同学就写双方的矛盾,必然结尾是再也没见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鲜明的人物和新颖的事件。

(5)记叙文谋篇布局的点拨。谋篇布局,应该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就胸有成竹,有首尾呼应,有欲扬先抑,有线索串联,有前后对比,有倒叙设疑,有由物及人等。记叙文往往有一人二三片段,或者一事二三人物,或者一物一人一事结合这几种常见类型。学生需要确认这篇文章是写人为主还是记事为主,就可以选用恰当的结构来进行构思文章。

当然,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系统和点还有很多,比如怎样写物写景、记事的技巧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课堂点拨、总结、补充,课后还要加以及时有效的练笔来强化,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上一篇: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下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