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规章制度(共11篇)(共11篇)
1.种植业规章制度 篇一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和中亚热带气候, 少部分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南方亚热带区” (即除温带气候区外的南方其余地区, 下同) 热量条件好, 适于水稻、玉米、薯类、小麦、油菜、蚕豆及各类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 可实行一年二熟制或“旱三熟”制。南方亚热带区天气多变, 气象灾害种类较多, 且发生频率高。
1 南方地区发展多熟制的潜力和制约因素
1.1 发展潜力
多熟种植是巧妙利用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段形成的时间、空间、营养、耐性等生态特性的差异, 构成两种以上作物的复合群体, 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土地上集约高效地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耕作制度[2]。由于多熟复合群体具有延长生长季节, 增加光合时间;提高种植密度, 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 有利于透光并增加光截获量等特点, 在开发农作制的高产潜力上有很大优势。
1.2 制约因素
发展多熟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气象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病虫害以及劳动力转移等。因不同模式涉及的作物种类不同, 故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
多熟模式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秋季阴雨容易造成水稻收获期延迟, 秋季作物播栽困难;冬春季冻害会对小春作物的生长不利, 春季的大风等恶劣天气容易造成设施蔬菜大棚的毁损等。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是“春菜—水稻—秋冬菜”和“水稻—泽泻小麦”, 因两者的商品率较大, 过度发展容易造成市场过剩, 价格降低。病虫害对“水稻—马铃薯/油菜”和“春菜—水稻—秋冬菜”影响最大, 同一种植模式长期连作造成土壤病害加重, 其中黄瓜的枯萎病, 茄科作物的晚疫病在实际生产中最为常见。和两熟模式相比, 多熟模式的劳动力投入较多,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会影响用工量大的种植模式的发展。
南方亚热带区人多地少一直是制约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西南地区为例, 从2008年底统计数据来看, 该区人均耕地仅 (0.75×667) m2, 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警戒线, 是全国人均水平的56.38%[3]。
2 南方地区的多熟种植模式
南方地区“粮经并重, 追求效益”的种植业结构初步形成。“小麦/玉米/大豆”模式从2000年开始发展, 逐渐取代原有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农民开始应用油菜、蚕豆等作物来替代小麦。由于稻草还田免耕技术以及畜牧业的发展, 稻草还田免耕覆盖种植马铃薯、“中稻一多花黑麦草”等模式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
汤永禄等根据各模式涉及的作物种类不同, 将成都平原多熟模式分为稳粮增效型和稳粮高效型2种类型[4]。在成都平原, 以水稻为核心, 种植模式有:春菜—水稻—秋冬菜, 水稻—马铃薯/油菜, 小麦 (油菜) —水稻—秋菜, 水稻—泽泻/小麦 (油菜) [5]。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探索了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 经长期研究认为,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提高水稻产量。25年总计50季稻谷产量表明, 该模式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农作制增幅26.4%[6]。
云南省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 海拔高差悬殊大,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适合发展多熟制, 形成立体农业。大理州气象局张玉华对当地的多熟制作了气候区划探索, 将各地气候细分为温热区、温暖区、温凉区、冷凉区4个区。认为适合宾川县的旱地模式是: (1) 早蚕豆—早玉米—晚玉米, 1年3熟; (2) 小麦—烤烟—秋大豆—蔬菜—烤烟, 2年5熟。适合宾川县的水田模式是: (1) 早蚕豆 (油菜、秋马铃薯) —早玉米—水稻, 1年3熟; (2) 小麦—水稻—蔬菜—早玉米—水稻, 2年5熟。适合南涧县的模式是: (1) 冬马铃薯—青玉米 (西瓜、番茄、青菜) —水稻, 1年3熟; (2) 白菜—番茄—水稻, 1年3熟; (3) 花菜—西瓜—辣椒, 1年3熟。适合弥渡县的旱地模式是: (1) 早熟大蒜—叶菜类—玉米 (烤烟、地膜芋头) , 1年3熟; (2) 小麦—烤烟—马铃薯 (蔬菜) , 1年3熟; (3) 早熟大蒜—马铃薯—玉米—蔬菜, 1年4熟。适合弥渡县的水田模式是: (1) 早熟大蒜—玉米—水稻, 1年3熟[7]。
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苏跃等将榕江县的稻田多熟制划分为以发展粮食为主的和粮经型的。其中粮经型稻田多熟制的“油菜—瓜类—水稻”已有多年种植历史, 成为车江坝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面积较大的是“蔬菜—蔬菜—水稻”模式[8]。
粮经多熟制是保粮增收、高产高效旱作农业开发的重要途径。
湘西北旱地粮经多熟制调研结果初步表明, 在粮经多熟种植中粮食高产的达500 kg/667 m2左右, 如“小麦—棉花—蔬菜”、“小麦—玉米—花生”、“油菜—玉米—红薯”等;低产的也有200 kg以上, 如“小麦—烤烟—红薯”、“小麦—玉米—辣椒”等。产值、收入比纯粮多熟制增加50%以上, 能在基本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入, 这在人多耕地少、粮食不能自给、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9]。
3 南方地区发展多熟制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成都平原的种植模式, 在将所有作物进行折粮计算后, 与“小麦—水稻”两熟模式比, 除“水稻—泽泻/小麦”外均表现增产, 增幅为13.3%~52.6%, 以“春菜—水稻—秋冬菜”增幅最大;纯收益以“小麦—水稻—秋菜”最高, 其次是“水稻—马铃薯/油菜”[5,10]。
云南省澄江县探索出高效益种植模式, 与常规两熟模式比, 其中“西葫芦—番茄‖小白菜—菜豌豆”年产值增加9639元/667 m2, “鲜早玉米‖小白菜—西兰花—甘蓝”年产值增加3095元/667 m2, “大蒜—烤烟/菜豌豆”年产值增加2257元/667 m2[11]。
重庆市忠县2000年推广“麦—玉—苕”种植模式达5667 hm2, 该县通过对大豆多熟制模式的摸索, 实现了旱地带状轮作, 一年内春、夏、秋三季大豆有机衔接配套种植, 每667 m2旱地带状轮作春豆可产120~150 kg, 夏豆可产100 kg以上, 秋豆可产80 kg左右, 春、夏、秋三季大豆一年可产300 kg以上, 取得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12]。
3.2 社会生态效益
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饮马池村属于贫困山区, 长期偏重单一旱粮种植, 毁林开荒严重, 实施多熟制立体农业种植后, 粮食、反季蔬菜和经济果木同时发展, 每年增加植被覆盖期120~280 d, 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 使该村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经济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11]。
2.种植业规章制度 篇二
关键词:种植模式;作物布局;耕作
中图分类号: S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1-1
1作物布局的设计
合理的作物布局设计是一个复杂过程,在遵循作物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应按一定步骤进行。查清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掌握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明确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需求,明确国家计划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在掌握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比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比例,粮食作物与豆类作物比例,将确定的各种作物,配置到各种类型的土地上,即拟订种植区划,绘出作物现状分布图与计划分布图,对拟订的初步方案进行下列可行性研究: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是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养分和水分输入输出是否平衡;机械、劳畜力供需是否平衡;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是否适应。
2合理的运用间、混、套作
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进行选择,按通风透光与充分利用地力的要求合理搭配。一般以高秆与低秆作物搭配;作物植株体积大的与小的搭配;圆叶与尖叶作物搭配;深根与浅根作物搭配;生育期长的与短的作物搭配;早熟与晚熟作物搭配。并且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和光能,又要使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都方便。适时播种、缩短共生期要根据套种方式,上茬作物长势、品种生育期、下茬作物株型大小、苗期抗性等确定播种期。套种过早,上下茬作物共生期长,对下茬作物不利;过晚,不能争取时间,失去了套种的意义。
3搞好复种和轮作
为了保证复种增产,必须采用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合理选择和搭配作物品种,既要使搭配的作物品种对光、热、水、肥的需要不得超越当地所允许的条件,又要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缩短大田的生育期,就要选用早熟品种,进行抢茬播种,实行套种,采用育苗移栽等措施。缩短大田生育期,可以解决复种作物争时间的矛盾。同时采取促进早熟的增产措施,并逐步实现机械化。
制定一个合理的轮作制度模式要注意下面几项:确定轮作的作物组合,就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设计轮作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地形、土壤、水利等条件划成不同的轮作区,然后根据不同轮作区的特点,确定轮作中相应的作物组合。然后安排好作物的轮换顺序,再确定轮作年限。
4 土壤的耕作
土壤的耕作制度是围绕作物轮作制度所采取的一整套耕作措施。其任务是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防止风蚀、水蚀地面的状况发生,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壤耕作是根据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肥力条件,控制土壤肥力因素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合理的土壤的耕作应根据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来确定具体的几个方面:土壤松紧度和孔隙状况;耕层深浅;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降雨和蒸发;风蚀;土壤特性。
4.1平翻耕法
平翻耕法也叫平作土壤耕作法,是世界运用历史最久、分布最广的一种耕法。它包括基本耕法和表土耕法两个环节。
4.2深松耕法
是指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只松土不翻土层的耕作方法。它可以疏松耕层,破除犁底层,改善耕层构造,协调水、肥、气、热状况。它只松土不翻土,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土壤微生物区系不乱,生土在原来的位置上熟化,既可加深耕层,又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深松耕法不翻土,作业较灵活,可与播种或中耕同时进行,时间选择余地大,方法多样,易于安排。
4.3少耕法与免耕法
少耕法是指一次完成多种作业减少耕作次数的耕作方法。耕作次数少,避免过度压实土壤与破坏结构,土壤表面粗糙疏松,并有残茬覆盖,可以截留雨雪,减少风蚀,还可节约能源。免耕法是由少耕法发展起来的,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在后茬作物播种时,用特制免耕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播种行内的灭茬、播种、施肥、施药、镇压等作业,以后也不再进行中耕。少耕法和免耕法可减轻雨水对表土的冲击和土粒的移动,有利于水分渗透及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和水分蒸发及坡地水流失;如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可疏松土壤,消除板结;土壤排水通气良好;根系穿插均匀,发展良好。它们的缺点是有机肥不易施土壤深层,化肥易流失。
综上所述,合理的种植模式和土壤耕作是影响农业生产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以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全面持续增加,为我国农业的稳产高产保驾护航。
3.种植业规章制度 篇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结合本社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 财务管理工作遵循“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级审批、扎口管理、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原则,实行“四个集中”,即集中资金营运、集中收支核算、集中提留缴纳、集中考核分配。
第二章管理组织
第三条 本社财务工作接受广大社员的民主管理和监督,重大财务事项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 本社理事会为财务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财务的决策、管理、检查等工作,审批大额费用开支。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小组负责。
第五条 财务管理小组的职责是:依据有关规定,制订财务收支计划,组织财务核算完成情况;会办审批理事会授权范围内的费用开支;维护财经纪律。
第六条 本社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涉及财务的事项履行组织、实施、考核、分析、检查、监督、管理等职能,并按照“收支分线、权限分级、账物分管、购(进)领(用)分离”的要求运作,实行相互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 本社财务管理工作由理事长负责;主管会计由理事会委任,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监事负责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第三章财务收支计划
第八条 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依据当年业务经营发展目标编制,经理事会审查,报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后,由会计等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 年度中间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需调整财务收支计划时,经理事会研究并报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后按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第四章财务收入
第十条 财务收入必须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并与各项资产及成本费用支出等相互对应、相互匹配,严禁坐支收入,严禁将应计收入隐瞒截留、挪作它用或设立“小金库”。第十一条 对利息收入应加强管理、准确计算,不得擅自减少或增加利息收入,对表内应收利息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清收迫降,对表外应收利息、按规定核销的应收利息和列入登记簿核算的呆账贷款应收利息应加强管理,做好清收、追偿等工作,确保利息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财务支出
第十二条 本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各项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其他营业支出等,应按规定计入成本。
第十三条 本社应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计提范围和方法对1年期(含1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存款在实际支付利息时冲减应付利息;未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存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据实计入当期成本。
第十四条 本社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应在理事会批准的额度内据实发放和使用,不得突破。
第六章固定资产
第十五条 本社购置必需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规定逐级履行报批手续,金额较大的还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批复同意后方可购置;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财务制度规定的计价原则及时计价入账。
第十六条 本社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11月份必须盘查
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报理事会批准后按规定及时处理。
第七章专项费用
第十七条 购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宣传品、印刷品、业务机具、电子设备及耗材、安全防护设施等,以及固定资产的装璜、维修,达到一定规模和额度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标制度,招标事宜由理事会指定的部门或人员负责。
第十八条 对采用招标方式实施的项目,财务会计部门可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按期付款;未采用招标方式实施的项目应经审计部门稽核后方可付款。
第十九条 财务会计部门付款时应当审查以下资料:⑴费用申请表⑵立项审批表⑶招标文件或审计结论⑷三签齐全的正式发票,并审核发票上记载的项目名称、金额等与相关资料是否相符,列支渠道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
第二十条 本社一律不得通过其他应收款、备用金、库存现金、在建工程等科目垫支、挂账任何费用。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 财务审批权限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由凤阳县瑞星种植养殖资金互助合作社制定、修改和解释,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处理。
4.种植业生产工作总结 篇四
X的种植业坚持“开一片、种一片,种一片、活一片”的原则,在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师机关和兄弟团场的关心和支持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开发初期至今,共种植了6万亩土地,其中红枣种植3.8万亩,杏8370亩,枸杞4506亩,葡萄和石榴1082亩,玉米10480亩,小麦2751.3亩,西瓜3524亩,打瓜2128亩。由于都是新近种植,红枣、杏树等基本上还没有产量,其中收获玉米92.1吨,小麦286.924吨,西瓜4997.245吨,打瓜37.418吨,增加了职工的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
一、加强科技培训与运用
认真组织职工进行科技培训,由于没有培训场所,各场站露天进行培训6次,田间管理现场会5次,其中外来专家授课3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吕平惠教授,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水利专家门旗博士,南疆果树专家车凤斌老师等,为本团的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使本团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空前高涨。
定期召开技术员例会。每月的下旬就结合实际情况择日召开例会,在会上,谈重点,论疑点、难点,增进了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技术员的理论水平。
二、高新技术运用。XXX的开发建设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开发建设的科技含量,克服生产中不利的自然因素,增强垦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XXX应用了以下几项新技术。
(一)S—诱抗素结合袋栽抗盐碱技术
S诱抗素是一种最为广泛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是世界公认的植物抗逆免疫物质,给农林牧业生产带来全新的植保理念:“预防为主,自然抗逆,食品安全,生态平衡”。该技术的应用给现代农业植保技术无疑是一个春天。袋栽抗盐碱节水技术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穿漠公路两旁已成功应用,并且获得国家塔河治理局、国家三北局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XXX1—
1、1—2有机质含量低、盐碱大。2003年春在该地块采用传统方法载植的杏树,经观察其成活率、后期生长都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XXX在2004年春在该地块上栽植杏树时采用了S—诱抗素浸根及袋栽抗盐碱技术。经调查与未采用该技术,其它载植条件相同的杏树相比:1.发芽普遍提早5天;2.发芽率明显提高:传统载植杏树发芽率为54.4,而应用该技术后发芽率提高为85;3.新根萌发多,生长量大;4.节水明显,灌水周期延长7天。
(二)树体套袋抗风沙技术
套袋技术是沙漠性气候地区,新植苗木防风沙最有效的技术。套袋技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在陕西毛乌素沙漠边缘经济林建设中已有成功的先例。
XXXX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沿,一年四季风沙频繁,沙尘暴携同干热风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新植树苗抗逆性差,新发芽、叶被吹干、打焦后不易再次萌发,严重制约了垦区林果业的发展。经过多方调查、取经,XXX从2003年秋开始对新植树苗采用了套袋技术。结果表明:1.改善了套袋内树干周围空气湿度,提高了苗木的发芽率,同等载植条件,套袋发芽率为54,未套袋的为22;2.减轻了风沙对树芽、叶的危害,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3.减轻了鼠、兔对树皮啃吃。
(三)采用自压节水灌溉技术
XXX属极端干旱、多风沙危害又多沙丘的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尤为重要。垦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由南到北有1.8的坡降。根据这一自然地形,XXX请兵团勘测设计院设计,采用管网(由总干管、主干管、干管和分干管四级管道构成)输水,利用自然落差,实现灌区田间自压微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XXX计划2006年完成开发的30万亩土地全部采用该技术,完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先进、面积最大自压节灌溉系统。现已载植的6万亩果园已实现该方式灌溉,在对其一年多的运行、摸索中,XXX多次请耐特非姆公司的门旗博士来垦区讲授灌溉管理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轮灌制度,发挥了良好的效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减轻了灌溉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水;灌溉均匀;没有地表径流;可实现大面积规范化的轮灌制。
三、具体技术措施。
1、结合实际,统一安排农事,指导各场、站的技术,让最前沿的、最实用的技术、物资到达第一线,直接起作用。如套袋、s-诱抗素等,刚引进就进入生产第一线。
2、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在春播过程中,种植了小麦、玉米、西瓜、打瓜等作物。
3、对间套种的作物坚持一水一肥或两水一肥的原则,确保其正常生长。对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间隔10—15天施叶面肥两次,亩喷施磷酸二氢
钾300克,尿素200克。进入拔节期的小麦酌情减量。
4、玉米棉花的整苗工作。一穴一株,严留双株。
5、病虫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产品无公害。
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在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下摸索出了本地的种植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XX是在亘古荒塬上
新建的团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沙斗的创业精神,稳步推进种植业的各项工作,但是自然环境恶劣,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风沙、干旱、盐碱三大危害依然存在,种植业面临着不小的威胁
1、成活率不是很高,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
2、种植结构上不是很合理。我团主导性产业是林果业,但林果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粮食、西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粮食、西瓜等作物生长周期短,当年种当年收或次年收,既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又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3、水利灌溉方面。在田间管网中的立管过高,容易造成管件损坏。PE管的打孔大小不一,又不在一条线上,易造成漏水、管件损坏。
4、机械不配套,大大增加了劳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5、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谈泊,不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今后的打算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04年是XX迈入实质性开发关键的一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足之处,在来年的种植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改进不足之处。
1、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原则,走集约化路子。
2、扩大小麦、玉米、西瓜等作物的种植比例,可进一步改善小环境气候和增加职工收入。
3、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农机驾驶员、农具手的安全教育,使其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4、配齐机械设施,机车与农具配套比合理化。
5、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6、加强农机管理,配备农机执法人员。
xxx农业科
二xxx年x月xx日
5.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篇五
全市遭遇冬春初夏连旱,种植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种植业各项工作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狠抓抗旱救灾和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上半年种植业工作成效显著,小春粮油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持续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小春粮油实现稳定增产
近年来我市冬春夏连旱情况较为普遍,针对去冬今春小春受旱实际,我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狠抓科技抗旱措施,多措并举强化小春生产的重要性,使小春生产大旱之年保持稳定增产。据统计,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7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小春粮食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0.33万吨。其中:豆类、薯类、油菜面积和产量均比上年略增,小麦等其他作物与上年基本持平。干旱之年小春粮油继续保持稳定增产。(二)冬季农业开发持续推进
今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44.89万亩,比上年增1.43万亩,超计划完成1.89万亩,产值达7.03亿元,比上年增1.14亿元,增19%。其中:油菜6.39万亩,比上年增0.05万亩(“双低”油菜3.6万亩),产值达4686万元,比上年增552万元,增13%;冬马铃薯5.51万亩,比上年增1.08万亩,产值7723万元,比上年增1797万元,增30%;冬春早菜15.1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产值4.33亿元,比上年增0.86亿元,增24.7%。今年的冬农开发最具特色的是冬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一般亩产达2吨以上,田间收购价前期最高,每公斤可达4元,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成为马铃薯冬作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此外,冬早瓜菜、青食蚕豆等也独具特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面向全国、结合云南优势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强化“科技创新”力度的重大举措。上半年,市政府提出推进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种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原则,种植业在冬早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特色苹果、晚熟芒果、吗咖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小春特色经作开发成效显著,大春特色开发正有序进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四)大春生产实现满栽满插
今年全市大春总播面积达1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6万亩,主要作物:水稻种植25.2万亩,玉米种植54.2万亩,马铃薯种植29万亩,豆类种植13.5万亩,与上年相比略增。由于今年雨水来得早,为大春播种栽插创造了条件。全市广大农业工作者、农科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人员到户。同时,充分挖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复种指数,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确保在最佳节令内圆满完成大春栽种任务。目前大春栽种基本结束,全市做到满栽满插。(五)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
应对干旱采取科技措施抗旱保苗,大力推广耐旱品种、节水栽培、地膜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措施。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复种面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买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2013年全市继续实施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其中: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31片,其中小春6片,大春25片;病虫害防治50万亩;间套种195万亩。推广地膜覆盖栽培60万亩(其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43万亩);推广水稻玉米集中育苗育秧2万亩;推广中低产田地改造1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晚秋作物种植35万亩;水改旱10万亩;农机下田作业100万亩次。目前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重大科技措施的推广也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优质水稻种植14.85万亩,杂交稻种植15.65万亩,杂交玉米种植5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23.88万亩,水稻旱育稀植7.97万亩,地膜玉米43.79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10亩,平衡施肥95万亩,病虫鼠害系统防除221万亩,生物多样性推广113万亩,水果套袋4500万个。
上半年实施的高产创建,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验收办法(试行)》(农〔2008〕82号)、《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云农(种植)字〔2008〕40号)》和《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云农种植〔2011〕87号)要求,受省科技增粮措施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经组织本市农业专家形成专家组对小春高产创建项目进行田间复测验收,效果较好,全面完成省下达各项指标。
(六)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
为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根据省农业厅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项目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各区县通力协作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地下达了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今年新增的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和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贴等相关新内容,做到及时通知、及时宣传、及时发放。按照各类文件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种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中,截止目前,我市种植业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七)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平稳量足
每年春播开始,农业部门就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准备,及时组织调运“两杂”种子并及时供应到户。今年共就位“两杂”种子107.18万公斤,化肥9.17万吨,农药341吨,农膜0.16万吨。今年的“两杂”和常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平稳量足,完全满足全市市场供应和春耕生产需求。
今年市种子管理站还完成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10万公斤,其中杂交玉米8万公斤,其他杂粮及晚秋作物种子2万公斤。(八)种植业工作亮点频现
上半年按照局党委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种植业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完成主要作物品种选育、扩繁工作;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组织实施工作;完成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水果生态产业育苗、新植工作;完成蔬菜产业工作;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防治工作;完成农作物检验、检疫工作;完成种子、农药等农业执法工作。同时各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各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今年上半年种植业试验、示范、推广任务重,实施效果明显,特别是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麦类协作高产攻关等取得预期成效。
——今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进入应用阶段,市县联动,县级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向配方肥推广过渡,配方肥推广面积逐步扩大,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植保专业化防治已逐渐成为病虫防控的主力军,今年虽然小麦锈病、蚕豆锈病、芽虫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但通过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做到重灾之年有惊无险,干旱之年挽回了部分损失。——水果生态产业、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精品果园、放心菜园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冬早瓜菜的优质率、安全率和产出率实现“三提高”,冬农开发效益明显,成为今年上半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种子工程持续发挥作用,良种应用率不断提高,全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已达186万亩以上,良种率占81%。
——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冬季农业高效栽培模式在稳步扩大,抗旱节水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大棚设施栽培、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实用技术在一些乡镇渐成规模,新技术示范推广逐步显示出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增产增收潜力。
二、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分析今年小春生产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了领导,为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提供组织保障。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春生产工作,各区县农业局把抓好小春生产作为稳定全年粮食总产的重要环节,各乡(镇)也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分级负责,分片把关,确保小春生产物资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全面落实。
二是抗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机制日趋完善。针对近年来发生的特大干旱,各级各部门抗灾减灾意识增强,上半年,全市发生干旱、低温冷害等农业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4万亩,经济作物11.2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计达1.34亿元。各级各部门统力协作,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建立完备的救灾应急预案、技术措施和灾情信息调度系统,为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在各区县金沙江边河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冬早洋芋、冬早鲜食蚕豆、鲜豌豆等反季节蔬菜;在中高海拔地区合理安排种植麦类、油菜、中药材等作物。做到布局合理,种植规范,管理科学,为实现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四是狠抓样板带动,提高冬种水平。2013年小春生产,我市从合理规划和产业区域布局入手,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按照“区域调专、产品调优、规模调大”的要求,采取合理调整茬口矛盾,分品种,上规模,集中连片的方法将示范样板带动作为大面积提高产量、提升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小春粮油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建立预测预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宣传及时、防范有力,各项科技措施到户、到人、到田。
三、存在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严重。今年出现连续第五年的冬、春、初夏连旱。到4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9.9毫米,比正常年同期相偏少62.9%。今年的干旱致使小春粮食作物因旱受灾严重,全市因旱绝收近3万亩,直接影响到小春粮食总产的提高。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继续上涨,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农民工工价上涨较快,农业用工成本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使很多科技推广措施滞后,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间套种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下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五)按照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认真跟踪种植业申报项目,切实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六)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补充,下一步将继续抓紧抓好,以确保农情信息工作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6.我国蔬菜种植业发展趋势 篇六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副食品, 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播种机是蔬菜种植中关键作业工具, 必须在较短的播种农时内, 根据农业技术要求, 将种子播到土壤中, 使作物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播种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出苗情况, 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由于精密播种可以保证种子播种量精确、株距均匀、播深一致、在田间合理分布, 为种子的生长发育创造最佳条件, 不仅可以大量节省种子, 减少田间间苗用工, 而且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因此, 现代农业对精密播种机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蔬菜种子的形状多种多样, 质量又很小, 千粒重一般不超过10 g, 见表1。正因为这样, 蔬菜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很难选择, 并且播种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对落种高度、落种速度、落种方式都有要求。
1 国外蔬菜播种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
蔬菜播种机可分为3类:机械式、气力式、带式三种。机械式播种机以韩国播兰特播种机为例, 工作前先把种子放入种箱盖上的测种孔内, 根据蔬菜种子种类、农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播种轮, 调整开沟器高度, 选择合适的链轮以适应株距要求。种箱内放入种子, 人工推动或拖拉机拖动播种机, 驱动轮转动, 主传动轴带动播种链轮, 排种器传动轴随之转动, 此时, 种子已进入播种轮表面的播种孔内, 随播种轮转动, 由于播种轮与种箱紧密配合, 多余种子被挤出播种孔外, 保证播种量, 并且不会对种子造成伤害, 当播种轮上的播种孔转到下方时, 种子脱离播种轮, 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 进入V型播种沟底, 从而保证播种深度和播种直线度, 覆土器直接进行覆土, 然后进行镇压, 完成一个播种循环。这种播种机的优点是工作可靠、通用性好、消耗低。缺点是无法做到单粒播种, 每穴播种2~5粒不等;种子随播种轮转动时容易被外壁研磨受损, 影响出苗率。此种机器是机器播种的先驱, 经过一代代的发展, 已经日趋完善, 目前主要是日韩国家在大面积使用, 在棚室蔬菜种植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美国、法国、丹麦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机械化, 在蔬菜种植方面, 初期同样是使用机械式播种机, 但是随着选种科技的发展, 种子的发芽率不断提高, 机械式播种机已经不能满足精密播种的需要, 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应运而生。由于气力式播种机对种子尺寸要求不严, 不需要精选分级, 容易达到单粒精播, 而且通用性较好, 又能适应高速播种, 因此使用气力式播种机越来越多。其具体工作过程为:种箱内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种子, 启动拖拉机, 带动风机高速转动, 达到并形成稳定的正、负压力, 通过管道, 负压与负压室相通, 作用于播种盘上播种孔, 使种子稳定吸附其上;播种机被拖拉机带动, 播种机一侧的地轮为传动地轮, 通过传动系统, 带动播种盘旋转, 播种盘上吸附的种子经过剔种刀, 剔去多余的种子, 保证每个播种孔只吸附一粒种子, 继续旋转到达泄种器处, 此处处于零压区, 所受的吸附力为零, 在泄种器的作用下, 使得种子脱离吸附状态, 种子靠重力落入下方的开沟条开出的落种沟内。正压对播种盘孔进行吹杂, 吹去堵塞排种孔的杂物, 为下一次吸附种子做好准备。随着机器的前进, 覆土器覆土, 镇压轮镇压, 完成一个播种循环。此种播种机的优点是播种精度高, 对蔬菜种子适应性强, 不伤种, 缺点是对种子清洁度要求高, 生产工艺复杂。
目前, 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在欧美已经大面积应用, 已经向大型、超大型方向发展, 在实际应用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气力式播种机代表机型有法国MONOSEM播种机, 意大利SFOGGIA播种机和GASP-ARDO播种机, 德国Kvermeland播种机等, 此类气力式播种机可以进行垄上或者畦上平播作业, 实现单苗带或多苗带的单粒种子等距离播种作业, 可以一次完成施肥、开沟、播种、覆土及镇压等作业, 大大提高了机械化播种的现代化水平。并且在播种机上应用了很多的高新技术, 这部分技术的应用使得精密、精细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带式播种机靠输种带下种, 种带最多可提前一个月编织, 制作种带时用种带编织机, 该设备靠风机产生负压, 种子吸附在吸种轮上, 吸种轮带动种子旋转, 确定株距, 落入编织纸带内, 纸带旋转包裹住种子, 外部缠绕丝线, 纸带与丝线的材质均为易降解或水溶性材料, 遇水则融化, 保证种子尽快吸收水分与土壤充分接触并发芽生根。此类播种机的优点是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播种方便快捷;缺点是对地形适应性不好, 种带易露出地面, 影响播种。这类播种机主要以日本的WM型编织机为代表, 在日本、韩国有广泛的应用, 国内目前也有生产。
2 我国蔬菜种植机械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蔬菜种植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人工, 但对蔬菜种植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由对粮食作物种植实现机械化向对蔬菜类种植实现机械化方向转变。但是, 目前的机械化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大面积蔬菜种植使用的是机械式穴播机, 市场上的机械播种机大部分加工制造很粗糙, 没有标准化生产, 无法做到精量播种, 是大面积推广的致命缺点。不过, 有些企业人士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开始提高播种机的质量, 如较早内蒙古农牧所研制的2BL-2型胡萝卜起垄播种机和2BL-6型胡萝卜播种机, 这种早期专用播种机精密度不高、种子破损率比较高, 没有得到推广。近年在山东、河北一带以及哈市民主乡出现了可条播的简易胡萝卜机械播种机, 但播种精度普遍不高。这些播种机都不能实现精量播种, 对田间管理和收获实现机械化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我国对蔬菜精密播种机的研究起步较晚, 市场上仅发现中机美诺研制的2BJ-4/5型气吸式播种机, 可播油菜、洋葱、番茄、辣椒、菜心等精度要求不高的小粒蔬菜种子。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机研究院生产的2HB-4型蔬菜精密播种机, 此播种机可以通过更换播种盘实现不同小粒蔬菜种子的播种作业, 满足不同的种植模式需求。这两种机器的推广和应用对蔬菜播种机械化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市场上对精密播种机十分渴求, 这是因为:一是随着土地的合理流转, 由原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 出现劳动力短缺, 导致人工价格高, 生产成本加大;三是一些种植大户开始转产, 倾向于种植蔬菜。如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 蔬菜种植面积很大, 是传统的蔬菜输出大省, 历年来蔬菜种植这一环节是制约蔬菜行业发展的一道瓶颈, 人工播种效率十分低下, 以1000亩地胡萝卜种植为例, 一亩胡萝卜播种需要1.6人工, 人工费按照120元/天计算, 种植1000亩地需要19.2万元, 如果采用机器播种则成本只有人工播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并且播种精度、深度等方面有很好的保证, 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和收获实现机械化打下了基础。
可见, 市场对蔬菜播种机的需求十分强烈, 特别在规模化种植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 种植面积的加大, 蔬菜种植机械化市场需求不断升温。该项目的实施必将成为增大蔬菜种植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出口创汇能力的有效动力和发展趋势。
3 我国蔬菜精密播种机发展的趋势
近十年来, 我国农机市场发展迅猛, 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已经实施了11年, 播种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增加。目前, 已经到达500多家, 只有10多家生产的是给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但是生产蔬菜播种机的厂家不到20家, 其中生产气力式蔬菜精密播种机的企业只有两三家, 在这方面的市场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正是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大好时机。我们在国外农机基础上, 结合国内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 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机装备。
在市场竞争的刺激下, 播种机正在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 由单一播种向联合作业方向发展, 由粗放型播种向精准型播种发展, 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 播种机厂家不断开发新品种, 并不断引进高端应用技术。市场上出现的蔬菜播种机在播种精度方面已经达到了用户的需求, 但是要实现种植装备现代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这里包括GPS定位技术、IT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地形状态的机器识别、植物生长要求的定量研究及检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精密、精细种植取得巨大的发展。这就可以知道精确种植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种子工程、平衡施肥技术、新型灌溉技术、自动测试监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种植技术, 是世界种植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保证。精确种植技术的研究发展, 是基于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条件和实际产量空间分布差异性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认识农田内按小区生长环境条件的差异, 实施按小区调控投入和管理成为可能。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 必须要有五个方面技术的支持, 即土壤、病虫草害、作物产量等信息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DGPS田间定位技术;基于GIS的层次空间数据及其管理系统;作物栽培、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农业机械。这是实现种植机械化的基础。
4 我国播种机械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我国农机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 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对于蔬菜种植机械方面, 缺乏宏观调控政策, 投入明显不足。近两年对经济作物机械的投入逐步增多, 经济作物机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在的经济作物机械, 结构很矛盾, 耕整地机械保有量很高, 但是播种、收获机械保有量很低, 尤其是收获机械, 几乎为零, 这对蔬菜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制约, 现在蔬菜生产当中, 收获的机械化程度是最低的。各科研院所对经济作物机械上的重视度也不够, 关于种植机械的项目很少,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的经济作物机械研究所对蔬菜精密播种机械的研究已经走在前沿, 其产品已经市场化,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收获机械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 争取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
科研成本过高, 导致机器的售价也居高不下, 虽然经过国家的农机补贴之后, 价格一般也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不是普通种植户所能承受起的。目前, 主要的消费者一般为农场、合资企业、种植大户, 只有这些资本雄厚者才有能力进行机械革新, 这几者一般分布在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平原地区。因此, 种植机械在地区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性, 云贵川一带, 受制于地形地貌的限制, 种植机型的发展极为缓慢, 仅小型机械、微型机械才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 人均识字水平大幅提高, 但是对于农业种植户来说, 操作复杂的大型机械设备还是很难的, 对先进的机械设备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这是制约蔬菜机械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5 总结
到2012年, 蔬菜种植机械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 距离实现全程机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发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需要一一去解决, 本文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希望能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早日实现机械化。
摘要:在蔬菜种植行业欧美最先实现机械化, 日韩紧随其后, 而我们国家尚未实现机械化, 本文对目前蔬菜种植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 希望能对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播种机,机械化,蔬菜种植
参考文献
[1]国委文.播种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化, 2007 (9) :3.
[2]赵建民.我国播种机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 (16) .
[3]高尔光.我国耕整种植机械行业的回顾和展望[A].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 (第十集) [C].2009.
[4]孟令洋.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2010.
7.粮食稳定增产 种植业全面发展 篇七
一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落实好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整建制创建试点;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二是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北方城市设施蔬菜。重点抓好5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大南方冬季瓜菜北运基地建设,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
三是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提早制定预案,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好“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四是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重点扶持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1000个示范片、1万个防治服务组织,力争统防统治覆盖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
五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进一步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选择100个县、1000个乡、1万个村,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百千万”整建制推进行动,促进配方肥到田;继续建设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县,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六是加强农药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
七是保持现代种业发展势头,加速推进民族种业壮大。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种业核心竞争力。
8.2018年贵港种植业工作要点 篇八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和贵港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部署要求,根据《2018年广西种植业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特制定2018年贵港市种植业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和贵港市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富硒产业发展、农业示范区创建、产业富民、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0
经营体系,做好“特色”文章,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1%,力争达到4.2%;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3.0%,力争达3.5%。
三、重点工作
(一)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1.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按照国务院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要求,落实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层层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开展指导、督查及绩效考评工作。发挥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导向作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口粮播种面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进一步调优粮食品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稻经轮作、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保障粮食总产量135万吨的目标任务。
2.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 1
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 号)精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糖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64号)部署要求,3月底前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4月底前各县市区政府出台实施方案,6月份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确保年底全区完成功能区地块底图制作、实地勘察、公告公示及核对确认工作。
3.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切实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项目的实施,注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复,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开展轮作试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4.加大提质增效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进一步提高水稻集中育秧与机插秧、水稻合理密植和防早衰、玉米一增三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提质增效 2
实用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联合农机部门开展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进一步提高全区机械化耕种收比率。
5.加强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控。突出重大病虫防控,重点防控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马铃薯晚疫病以及柑桔黄龙病等病虫害,对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重发区,推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
6.推进农业科学防灾减灾。做好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日常工作,按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气象部门协作适时发布异常天气的预警预报,制定应急措施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印发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
(二)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自治区现代特色 3
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加快产业规模集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品牌建设。
7.增加示范区的数量。今年全市要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10个、乡级示范园72个、村级示范点376个。到2020年实现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的建设目标,争创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8.扩大示范区对产业的覆盖面。尤其是对粮食、水果、蔬菜、茶叶、桑蚕、甘蔗、木薯、畜牧、水产养殖、经济林木等10大特色种养产业和富硒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循环农业的覆盖,实现类型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
9.加大资金投入。以产业培育为基础,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支持力度,突出“五化”建设内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示范区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品种品质,深度挖掘示范区效益潜力。
10.推动示范区提档升级。重点是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优化示范区主导产业结构,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合协作机制,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在促进农村就业、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开发。围绕“中国硒港”品牌建设,结合我市特点和天然富硒资源优势条件,加大富硒开发力度,加快培育壮大富硒健康朝阳新兴产业,促进我市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11.继续开展硒资源普查。重点调查28个保护区内的土壤质量、农作物硒含量水平、动植物资源,发现和挖掘天然富硒农产品。加强富硒资源保护,加快制定富硒土地开发规划管理制度和富硒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规范,狠抓产品质量,为广大用户提供货真价实的高端产品,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
12.抓好基地创建。严格遵守《广西富硒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和富硒农产品认定评审制度,大力创建一批富硒农产品(核 5
心)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优质富硒粮油基地10万亩以上,优质水果、茶叶、蔬菜基地10万亩以上,富硒休闲农业观光点10个以上,培育富硒龙头加工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13.抓好富硒品牌培育。实施富硒产业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以富硒资源为主线,有机组合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紧盯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利用各大新闻媒体采取举办展销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宣传推介我市富硒农产品,扩大“中国硒港”区域品牌影响力。
14.提升加工水平。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走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之路。以“贵港大米”作为突破点,整合中小型富硒稻米加工企业,逐步培育本地龙头企业。瞄准高端市场,深度开发礼品米、营养米粉、特色茶糕点、医药化妆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优 6
质优价,使富硒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在粮食生产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5.大力发展沃柑产业。沃柑产业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抓的工作之一,计划用三年时间,面积发展到10万亩,辐射带动群众自发种植10万亩。要按照市政府召开的“贵港市沃柑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现场会”部署,加大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培育专业种植大户,推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年内完成3万亩的种植任务。
16.做强贵港百香果品牌。按照《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的通知》(贵政办通【2017】38号)的要求,除抓好已种百香果的管理外,还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进一步扩大面积,建立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户种植上有全程技术 7
跟踪服务,加快百香果“三品一标”认证,树立贵港百香果品牌,把百香果培育成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17.稳定发展发展果菜菌茶等优势农产品。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促进我市优质蔬菜、特色水果、桑蚕、茶叶、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把我市打造成珠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18.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继续深化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认证,鼓励种植业主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基地,依靠科技建立品牌,产生效益。
19.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亿元农产品 8
加工企业集群。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重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批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和田园综合体,发展一批农业产业特色小镇,让农业农村有景观看头、有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
(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0.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到2020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作为技术展示的重要平台,重点抓好自治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自治区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等项目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进万家宣传培训活动,培训培养一批会用、善用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带头人、新型农民和青年农场主,力争技术到户率达到85%。
21.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推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格落实按标签标注用药和安全间隔期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 项制度,率先在果茶产品开展试点。深入开展以农药残留监控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22.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争取农业部和自治区财政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水稻、蔬菜等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指导项目实施县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指导、督查、验收以及考评工作。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引领绿色发 10
展。
23.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加快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集成推广深松深耕、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保墒技术,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鼓励发展大棚蔬菜、水稻工厂化育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设施农业。推进农艺节水、品种节水和设施节水相结合,集成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模式。
24.大力发展绿肥种植。重点发展多功能油菜生产,助推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引导各县市区将每亩1 元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发展绿肥种植,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有效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要围绕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
25.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确权和产权交易平台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全市登记颁证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26.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年内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7.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围绕现代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产品物流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大商、引大资;对引进的项目要加快统筹推进,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着力建设西江流域现代农业强市。2018年,力争年内引进亿元项目1个以上,引进项目投资总额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个以上。
28.加大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扶志、扶智结合创新推进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建立扶贫主导产业 12
种苗繁育基地和脱贫示范基地,在贫困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强化产业培育和产业覆盖率工作,促进贫农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推进村民合作社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力争预脱贫村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达60%以上。
9.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篇九
关于“三夏”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三夏”是全年农业的重要时节,做好“三夏”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对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要发展,必须走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依据《**县现代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经县政府研究,就今年“三夏”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突出特色、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为主线,利用夏播有利时机,以实施10万亩种子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食用菌基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全县逐步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打基础、创条件。
二、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10万亩种子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食用菌基地的总体目标要求,今年完成种子基地1000亩,新发展蔬菜种植3500亩,食用菌种植1000亩。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实现纯收入27583万元,人均纯收入21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
三、重点工作
1、稳定发展粮棉基础产业。一是稳定基本农产品生产。玉米以种植浚单系列等为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10 万吨以上。二是开拓绿色精品杂粮产品。积极发展以紫红薯、杂色玉米、紫花生、黑芝麻、黑豆等为重点的小杂粮种植。
2、建设高端种子基地。逐步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产业,在突出抓好太空小麦、济麦22等高产新品种的小麦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基础上,根据季节特点,继续抓好生态、特色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
3、发展设施大棚种植。把高端、精品、礼品蔬菜作为特色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设施食用菌、葡萄等高效设施农业,在已建成5个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区、3个设施葡萄种植示范区和2个设施蘑菇种植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扩规模、上标准、增品种,做好品牌认证工作,年底全县设施蔬菜大棚达到2000个,占地3500亩,原则上每个乡镇要达到500亩。同时要抓好露地蔬菜种植,新增露地蔬菜面积2000亩。
4、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继续抓好“百千万”工程和 “双十”工程的落实。一是沿东**水系两侧、**线两侧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引进太空大豆、鲜食玉米等适宜季节生长的优质高效品种,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二是每个乡镇今年至少要建成1个百亩科技示范园,每个园区原则上要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种植品种要求新、特、优、高效,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有示范、推广价值。在示范园建设上,要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考虑本乡镇、村的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5、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各乡镇原则上要抓好3-5个以猪、鸡为主要品种的养殖小区建设,其中生猪生产示范园占地要在100亩左右;蛋鸡、肉鸡生产示范园占地要在20亩以上。
6、大力推广“间套轮”种植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的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经济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三夏”即将来临,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同时成立强有力的结构调整领导班子,落实好结构调整责任,加快结构调整进度,确保任务完成。
2.强化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各乡镇要利用一切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决心和目标,宣传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同时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实施土地流转,为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做好基础性工作。
3.认真搞好技术服务。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以县千名科技创新带头人培训活动为契机,组织技术力量,积极举办各类专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培训班。要利用农业信息网、惠农超市等多种媒介科技培训和开展科技入户活动,进村、入户、下田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
10.传统种植业的产业化之路 篇十
2000年11月,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2012年11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政策倾斜。
201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第十次聚焦农业,并首次提出了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为核心的工作目标。
2013年3月,农业问题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
以农立国,体现着几代国家领导人治国、富国、强国的决心。国家要强盛,农业是基础。作为世界上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传统种植业始终是我国农业最基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狭义上讲,传统种植业就是农业。种植业的兴衰,就是农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耕种的农民始终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方式,“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这种状态最真实的写照。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确立,传统种植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2003年以来,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的可喜局面,以种植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是怎样的源动力缔造了种植业的发展和繁荣?一路走来,经过了怎样的探求和思索?传统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未来的种植业产业化之路将何去何从?
带着诸多的疑问,《经济》记者展开了系列采访。
“一下子分到十几亩地,天天就琢磨着种什么、怎么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谈起当年的情形,家住辽宁开原的李宝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依旧兴奋不已:“除了种粮食,我还弄了3个蔬菜大棚,专门种反季节蔬菜,什么好卖我种什么。腰包一下子就鼓了起来,第二年我就买了一辆小四轮。”
像李宝玉这样的农民很多。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撒欢似地劳动,好日子似乎就在前面不远处等着他们。然而,日子却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顺风顺水。“也不知道咋弄的,辛辛苦苦种的菜经常卖不上个好价钱。有时候,还会赔钱。”李宝玉对此非常苦恼。他想不明白:“明明去年大蒜还是香饽饽、抢手货,怎么到了今年,再好的大蒜也没人要,都压在了手里成了负担呢?孩子要上学,家庭要开支,没办法,我也和村里很多人一起外出打工。”李宝玉对那时候的记忆依旧刻骨铭心。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黄连贵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对此非常感慨:“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是必然的结果。然而,由于农民依旧满足于在少量的承包地上精耕细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习惯于把农产品送到农贸市场卖掉,他们不了解更大的市场,也不了解需求的变化,不但缺乏科学管理,更没有风险防范意识,于是,在市场经济迅速繁荣之后,这种原始、分散、粗放的生产方式很快就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农民的种植热情因此严重受挫,种植业发展裹足不前;于是,劳动者和土地、劳动者和市场、土地和市场,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农产品要么种得特别多,要么种得特别少,‘多的多’、‘少的少’,买难卖难重复出现。市场的变幻无常,成为农民无法承受之重。当初欣喜若狂拥有的土地,让他们又爱又恨,他们爱并烦恼着。”
“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龙头企业与农民签署订单,并根据订单对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和专业指导。订单规定了收购的品种、价格,农民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黄连贵回忆道:“1998年,主政河南的李克强谋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力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增效’。他提出,一家一户的农业种植、养殖不仅市场风险大,而且难以与食品工业相对接,必须用经营工业企业的方式来经营农业。根据这一思路,他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有效化解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形成了农业生产与加工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2005年,身为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部署‘振兴辽宁’发展战略时进一步强调:必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至此,农业产业化之路开始渐入佳境。”
“压力和负担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有了订单,我们就知道该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把心思都用在种地上。收入稳定了,日子又有了奔头。”李宝玉的叙述朴实无华。
“我去过新疆,那里的农田都连成了片,一望无际。他们种地都用机器,一个人能种很多地。说实话,我十分羡慕。”谈起几年前的新疆见闻,李宝玉告诉记者:“当初承包时,村里把比较好的地块和不太好的地块都平均分开,每家的地都有好有坏,这样很公平。可是,谁家的地都是分开的,东一块,西一块,机器根本开不进去,种地只能靠人工。说句实话,种好一家人的十几亩地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虽然,产业化带动了农业资源的优化调配,有效地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依旧沿袭‘小农经济’的生产体系,种植业无法进行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安全和成本无法控制,产业化优势难以体现。”黄连贵分析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严重制约、阻碍着种植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农业问题就是种植业的问题。种植业的问题不解决,农业问题就无法解决。种植业和养殖业就好比农业的两条腿,只有当这‘两条腿’都同样强壮的时候,农业的发展才是均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钱平凡在接受采访时一语中的:“没有规模就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种植业的高效益,就会拖累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并完善种植产业的全产业链,利用产业链的‘裂变’效应,加速种植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种植业从业者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农业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
“时至今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鼓励、推动下,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培育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在全国渐成燎原之势,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黄连贵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4万个,辐射、带动了全国约40%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龙头企业11.1万家,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注入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主体。”
黄连贵强调:“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切准了农业发展的脉搏,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农业产业化找准了方向。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一次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一点:‘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之后的又一次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我们正在致力于整合、构建种植业产业化生产、服务、销售、管理平台,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农业产业化平台的构建正处在进行时。”黄连贵胸有成竹。
李宝玉是土地政策最忠实的拥趸,也是土地政策的受益者。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留在了远方的都市生活,可他却不想离开农村老家。“村里人都知道我种地种得好,有些人干脆把地转给我。我现在差不多有500多亩地要种。土地连成了片,机器派上了大用场,种地不再那么辛苦了。我还不到60岁,好日子还在后头。”
11.果树种植业为东港果农增收致富 篇十一
1 调整果树生产结构
果树生产结构包括果树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和栽培形式结构。减少李子、山楂等果树的生产面积, 增大苹果、梨等果树的栽培面积, 果树树种得以优化;调整了栽培品种结构, 重点发展果大、色艳、质优、产量高的寒富苹果和金翠香、明珠梨等新优栽培品种, 加快淘汰老旧品种, 使新优品种的比率达70%以上;在栽培形式上, 改过去单一露地栽培为露地与保护地共同发展。
2 加大果树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力度, 果农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为有效解决果农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点问题, 东港市果树技术推广站每年都举办2~3次大型果树技术培训班, 邀请国内外果树专家来本地讲学, 同时, 东港市果树站还根据东港果树生产实际, 在东港市有关乡镇举办各类型技术培训班6~8场 (次) , 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果园, 现场指导解决生产问题;还充分利用东港市电视台《农家院》栏目及专业期刊等媒体平台, 实行专题讲座, 提高科技普及率, 为果树生产优质高效奠定基础。
3 加速果树科研及成果转化, 为东港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几年来, 东港市果树技术推广站先后承担完成辽宁省农业厅下达的果树无病毒苗木基地建设、辽宁省果实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果树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果树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国家标准园创建项目;丹东市下达的反季节水果栽培技术研究、葡萄、桃新品种引进试验项目、保护地杏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蓝莓品种定向及技术研究等项目;东港市下达的果树、草莓新品种引进试验项目、东港市果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20多项科研推广工作任务。在科研工作的同时, 在全市大力推广果实套袋、防磨垫应用、果树辅助授粉、疏花疏果、果树滴灌、平衡施肥、果园覆盖、物理生物技术防病虫等10多项改善果品品质, 提高果品产量综合技术, 进一步提高了东港市果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4 发挥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 不断推进果树产业化进程
目前, 东港市已成立了各类果树专业合作组织10余个, 如丹东祥瑞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港市丰运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东港市福运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东港市永盛果树专业合作社等农事企业及合作组织, 全力抓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丹东祥瑞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自筹资金建设了1500吨贮藏能力的果品气调贮藏库和果品加工车间, 成为丹东市和东港市的果业龙头企业, 为东港市果树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5 东港市果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种植业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校园绿化种植养护制度10-27
种植业教案07-20
徐家山小学种植园种植计划07-20
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总结06-12
大蒜种植管理06-24
种植培训教案07-09
辣椒种植环节07-15
大豆种植合同08-09
果树种植08-10
大班种植计划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