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

2024-12-01

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共6篇)

1.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 篇一

启东中学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房间内,打开一台冰箱的门,再接通电源,过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就会降低

B.从目前的理论看来,只要实验设备足够高级,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74℃

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如图所示,带正电的金属圆环竖直放置,某一时刻,一个电子恰好经过圆环的圆心沿轴线以速度v0水平向右运动,此后电子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以圆心为平衡位置做振动            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质量相等的A、B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当用板挡住小球A而只释放B球时,B球被弹出落于距桌边距离为s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问当用同样的程度压缩弹簧,取走A左边的挡板,将A、B同时释放,B球的落地点距桌边距离为:

A.                           B.

C.s                            D.

4.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                 B.

C.                      D.

2.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 篇二

一、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创新

2014年4月, 市法院领导提议在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我作为市民族中学教师、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主动承担起了少年模拟法庭组织、指导者的责任。少年模拟法庭对于民中来说是个新生事物, 拿到案件庭审材料后, 我们面向全校公开招募学生参与少年模拟法庭的表演, 报名参加的学生多数为校团委、学生会的高中学生, 高二 (10) 班的吕才艳同学担任了审判长。同学们每周3个晚上利用下晚修后的一点时间讨论案情、进行排练。排练期间市法院刑二庭的法官两次到场指导, 对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现场气氛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了解、熟悉庭审情况, 我组织了参与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同学到市人民法院观摩了一次庭审。2014年5月26日, 市民族中学第一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如期举行, 初二年级的1000余名学生观看了模拟法庭表演。市法院提供了警车及庭审所需的一切道具, 林万强等法官到场观看并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日儋州》报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市民族中学第二次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于2015年4月举行。有了第一次活动的成功经验, 第二次活动的筹备工作就轻松多了。我在我所任教的高一 (9) 班动员学生报名, 组成法制小组, 承担全校的少年模拟法庭表演任务。同学们积极响应, 以韩允生同学为首的活动小组, 明确分工, 认真观看第一次少年模拟法庭的录像, 积极安排排练。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庭审现场气氛, 我组织了法制小组的学生到市人民法院参观。同学们观摩了一次庭审并参观了法院的立案大厅、 文化室, 采访了法官并与法官交流。学生都是第一次走进法院大门, 对法院的一切都那么好奇、兴奋。参观法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震慑心灵的法制教育过程。2015年4月20日, 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顺利举行, 初二年级1000余名学生观看, 市法院的法官再次到场观看并结合案情现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活动再次取得成功, 《海南日报》、《儋州报》 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

二、触动心灵的教育

少年模拟法庭教育实践活动, 形式新颖, 真实感强, 它寓法制教育于活动之中, 触动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以思想震慑, 从而让法制意识、法治敬仰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1.表演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教育。2015年的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高一 (9) 班全班同学参与, 除了表演的13位同学外, 其他同学主动当起志愿者, 披上志愿者红绶带维护场内场外秩序, 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激动地拉着市法院的法官合影。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韩允生同学在感言中说:“通过亲身体验庭审过程, 深化了我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使我更加感到法律的神圣。”模拟法庭人民陪审员曾晓倩感言:“通过模拟法庭活动, 使我了解了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 这种知识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我还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那种庄重、 严肃告诉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吕才艳在感言中说:“自从参演了少年模拟法庭之后, 我更加感到法律的神圣, 它激起了我对法官和律师这个职业的向往, 高中毕业后, 我想报考法律专业。”对参与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来说一辈子都是刻骨铭心的, 法治敬仰从此植根在他们心中。

2.现场观看触动学生心灵。初中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不成熟不稳定, 一直是学校法制教育对象的重点之重点。两年的少年模拟法庭, 我们都安排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观看, 每次涉及面都是1000余人。2015年4月20日, 第二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 我请初二年级3个班的同学写一写观后感, 以此了解一下学生对少年模拟法庭这种法制教育模式有何看法和感想。学生平时都怕写作文, 我就没作硬性要求, 我只想可能有少数同学写好交上来就可以了。没想到3个班的同学都交给我厚厚的一叠观后感, 大出我的意料。认真阅读学生的观后感, 从学生字里行间的感悟里, 我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真正触动到学生的心灵, 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是有实效性的, 是事半功倍的, 是足以让我们作为教育者感到欣慰的。初二 (6) 班陈义博同学感言说, “通过观看这次少年模拟法庭, 我体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 我们都要冷静对待, 不可意气用事, 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要在做错事犯法后才后悔, 不要在如此洁白的人生中画上那么不光彩的一笔。所以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初二 (12) 班的郭彩霞同学感言说:“我看了这个少年模拟法庭后,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真实地看到一个少年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严酷, 没有情面可讲的场景。让我更加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完美结合。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法制教育,

对参与表演的同学来说这种教育模式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所以学生的法律知识学得深刻, 法制意识植入心中.同时, 这种教育模式也是学生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在法律知识学习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排练、表演中增进友谊、提高了组织能力。吕才艳同学感言说, “我不负年少轻狂, 我的青春不留遗憾。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是我送给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审判员黎有芬说:“当我穿上法袍那一刻, 心情很激动, 差点就跳了起来。这一次活动, 让我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 大胆地在众多同学面前迈出了一步, 令我终生难忘。”法警陈国豪感言, “我所表演的是一名出色的法警, 第一次参与这种的活动, 第一次在那么多同学面前展示自我, 心情激动的同时又十分紧张, 虽然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台词, 可是我也要敬业, 做到站如钟、行如风, 时刻都要求自己做得最好。这次模拟法庭让我难以忘怀, 受益终生”。

4.宣传展示, 扩大教育影响。每次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通过活动剪影展出活动精彩场景, 以图文并茂的宣传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的氛围, 让少年模拟法庭的影响及教育效果进一步扩大。2014年8月, 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到市民族中学采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把学校的法制宣传栏拍成照片发表在海南日报上, 并在报道中说“儋州市民族中学制作的‘少年模拟法庭’全过程宣传栏成为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此外, 海南日报、特区法制报、今日儋州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情况,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宣传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情况, 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仍能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的教育影响。

三、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链无限延伸

如何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链向纵深延伸, 让少年模拟法庭法制教育效果有效扩大, 我们在思考, 我们在探索, 我们在实践。

1.编写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我们把两年来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材料, 编印成为一本书, 书名叫 《与法同行》。内容有近两年来民中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相关图片、学生写的演后感观后感、各家新闻媒体关注民中法制教育的报道文章, 以及我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文章等。现在教材已经定稿, 于2016年春季学期即可与学生见面了。

2.把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开展到高一每个班级。市民族中学高一年级现有10个班级600名学生。高中学生每学期都有综合实践课, 学生可选择到社区、农村、市场、工厂、敬老院等场所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每学期取得一定综合实践教育学分方可毕业。我们拟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实践活动上升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供有兴趣的高一学生选修, 以《与法同行》一书作为课程教材支撑。学生在综合实践课教师的指导下, 自学自编自演, 考核合格者给予记录综合实践课学分, 让少年模拟法庭以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形式实现完美结合。

3.持续开展少年模拟法庭展演活动。有了《与法同行》校本教材, 少年模拟法庭上升为综合实践选修课程后, 高一各班选修法制课程的学生自然就组成了法制活动小组。有小组、有教材、有课程安排,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民族中学就有了保障, 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每学年在高一年级考评, 选出最优秀的法制教育活动小组, 请市人民法院法官继续指导帮助, 举行校级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组织初中学生观看, 让少年模拟法庭这种法制教育模式在民族中学形成新常态。

4.在谈感想写感悟中深化教育。深刻的印象来自深刻的体验,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的讨论、排练、表演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艺术、法制意识等方面在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得到提升。今后每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 无论是表演的班级还是观看的班级, 都要组织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活动展开交流讨论并撰写感悟。写感悟, 既是对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一种回忆、 记录, 梳理加深印象, 也是学生写作练笔的一种方式。在交流并撰写感悟中, 让少年模拟法庭的教育效果得以进一步扩大、深化。

5.走进法院, 现场感受。积极主动联系, 争取市人民法院、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 利用每年法院开放日, 组织学生到法院参观。在法院现场了解案件的立案、受理、审判、 结案流程。在法院现场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开展, 同时也增进作为公民的学生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

6.把少年模拟法庭作为课题持续思考研究。两年间,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市民族中学由一次课外活动扩大到有教材、有计划、有课时的课程安排, 少年模拟法庭彰显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学校将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模式列为研究课题, 安排专门的教师跟踪这个项目持续研究, 并在总结前两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材料, 拟向省教育厅申报参加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综合实践大赛”综合实践类评比。争取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得到更多人的指导, 从而使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扩大。

市民族中学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是对学生法制教育方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加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与理解, 让法制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触动学生的心灵, 从而形成一种法治信仰。

3.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五 篇三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

(五)(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首次提出“教育学的基础是: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2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学校教育内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教育特点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5“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A春秋孔子《论语》B战国乐正克《学记》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 D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

6我国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D课外辅导

8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德育叙事法 D道德讨论法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A基本要求 B本质要求 C内在要求 D专业发展要求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改的时间是

A1986年4月2日B2000年4月4日

C2006年6月29日 D2008年6月29日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E机遇

2教育的属性包括

A永恒性 B历史性 C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阶级性 E相对独立性

3以下教育家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

A杜威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E赫尔巴特

4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

A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B科学的育人观 C正确的学生观

D现代的科学观 E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5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

A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 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

D学生年龄特点E国家技术发展的需要

辽宁师范培训机构(沈阳教育学院)

6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A引发学习动机 B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 C巩固知识和技能课

D应用知识和技能E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7“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A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B创设问题环境 C学生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设

D反复试误,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E得出结论

8广义的德育概念包括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E理想教育

9新时期教育需要对班主任提出的能力要求包括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道德反思能力 E精神关怀能力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包括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E受教育权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的教育家是――――――― 2教育的――――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时和人类同时出现的,只有人才能经营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和――――――

4――――――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5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

6我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和开拓精神被提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7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8――――――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9班级的非正式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亲社会型、――――――、反社会型

10――――――――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四 简答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什么?

3应当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辩证统一。

六 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教师脾气较为暴躁,平时经常采取罚款,不许学生进教室,甚至体罚、罚跑步等方式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

请你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知识评价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

2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4.《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因人施教”体现的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陶行知

C.马卡连柯

D.李斯特

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3.生产劳动是犯人“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西方国家对犯人的教育最初始于是

A.宗教教诲

B.文化教育

C.职业教育

D.社会适应 5.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累犯 B.偶犯 C.过失犯 D.顽固犯

6. 根据矫正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原则称为

A.因人施教原则B.以理服人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社会教育原则

7. 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矫正教育的原则称为 A.分类教育原则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社会教育原则 8. 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9.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对犯人进行教育是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10.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北部郊区,开设首座“宗教监狱”的时间是 A.2004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2年 1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涂尔干 B.萨瑟兰 C.库利 D.米德 12.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王元增 D.李鸿章 13.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A.标签理论 B.亚文化理论 C.社会互动理论 D.社会结构理论 14.我国矫正教育机构开始普遍启动心理矫正工作方案是在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5.西方国家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基本上是采用 A.自愿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分类教育原则 16.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规定:少年是指

A.未满18岁者 B.未满19岁者 C.未满20岁者 D.未满21岁者 17.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1919年提出用教育机构来代替监狱主张的人是 A.列宁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克鲁普斯卡娅

18.司法部对把劳改、劳教场所办成特殊学校作了专门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在 A.80年代 B.70年代 C.60年代 D.50年代

19.依据评估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矫正教育评估分为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 A.条件评估 B.动态评估 C.静态评估 D.发展评估 20.教育刑理论的首创者是

A.李斯特 B.菲力 C.加罗法洛 D.孔德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1-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 少年收容教养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人因素 E.先天因素 2.抗日战争时期对犯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教育 B.现实教育 C.劳动教育 D.社会教育 E.文化教育 3. 我国的矫正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有哪些区别是

A.目的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D.原则方法不同 E.名称不同 4.矫正教育中的行为矫正,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作用是

A.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B.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C.促进建立良好的矫正教育工作秩序 D.建立伦理观念 E.树立法制意识

5.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重点内容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劳动观 D.法纪观 E.政治观 6.矫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

A 理论联系实际.B.调查研究 C.比较研究 D.实证研究 E.综合研究 7.矫正教育者在语言表达上应做到

A.意思清楚 B.逻辑性强 C.语言精练 D.引人入胜 E.理论性强 8.矫正教育者工作的特点有

A.示范性、B.创造性,C.法制性、D.复杂性。E.系统性

9.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专门召开国际会议研究未成年犯罪及矫治问题,联合国通过的规则有 A.《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B.《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C.《预防少年犯罪规则》D.《少年法庭法》E.《青少年教养法》

10.在教育刑理论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监狱及其矫正制度的机能是

A.对受刑人改过迁善的机能 B.对社会法益的防护机能 C.教育的机能 D.预防犯罪的机能 E.惩罚的机能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矫正教育学 2.矫正教育目的 3.矫正教育评估 4.集体教育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4.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5.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矫正教育的制约因素。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矫正教育的指导原则。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ABC 2.ABCDE 3.ABCD 4.ABC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

10.ABD

三、1. 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2. 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 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 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育活动。

5. 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

四、1. 见指导书第66--67页(下同)2. 第27页 3. 第73页 4. 第27页 5. 第21页

五、1.见指导书第13--14页(下同)2.第21--22页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涂尔干 B.萨瑟兰 C.库利 D.米德 2.教育机智体现的是矫正教育者工作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法制性 3.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王元增 D.李鸿章 4.在矫正教育的内容中,各种教育的基础是

A.文化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职业教育 5.对矫正教育者考核的重点是

A.工作实绩 B.心理素质 C.法律素质 D.文化程度 6.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在年龄上限度为

A.16周岁以下 B.17周岁以下 C.18周岁以下 D.19周岁以下 7.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

A.正向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预防功能 8.条件反应现象的发现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D.马斯洛 9.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A.标签理论 B.亚文化理论 C.社会互动理论 D.社会结构理论 10.西方国家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基本上是采用

A.自愿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分类教育原则

11、少年收容教养工作的方针是

A.教育、感化、挽救 B.坚持实行综合治理 C.以改造人为宗旨 D.改造人、挽救人

1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13.联合国在1955年制定的包含对囚犯矫正教育的法规是

A.《囚犯待遇最低标准规则》 B.《未成年犯管理所管理规定》 C.《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D.《少年犯罪法》

14.专门研究罪犯矫正教育问题的学科,最早产生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文化程度 D.20世纪90年代 15.司法部制定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颁布的时间是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16.苏联教育革命家马卡连柯在波尔塔瓦创办第一个少年犯劳动教养院的时间是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17.矫正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A.改造人、挽救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B.矫正教育的强制性 C.矫正教育的反复性 D.矫正教育的复杂性 18.从理论上说矫正教育评估应当主要是

A.目标评估 B.动态评估 C.静态评估 D.发展评估

19.199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和劳动教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监狱工作的方针是

A.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 B.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C.教育、感化、挽救 D.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20.劳动教养是一项以强制性教育改造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A.行政处罚措施 B.刑事处罚措施 C.刑事强制措施 D.行政教育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2-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矫正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法律和道德教育

B.文化知识教育

C.职业培训

D.心理矫治 E.行为矫正

2、目前我国的矫正教育者主要包括

A.监狱人民警察

B.劳教工作人民警察

C.少年教养工作人民警察

D.交通人民警察 E.社区矫正工作者 3.矫正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评价作用 B调控作用 C.导向作用 D.惩罚作用 E.规范作用 4.贯彻社会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B.充分发挥社会各级组织的作用 C.调动社会有关方面人士的积极性 D.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 E.让矫正教育人员回到社会 5.当代外国对犯人矫正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

A.社会教育 B.文化教育 C.职业训练 D.宗教活动 E.心理矫治 6.矫正教育的要素包括

A.矫正教育法规 B.矫正教育者 C.矫正教育对象 D.矫正教育手段 E.矫正教育影响 7.个别教育特征有

A.针对性 B.灵活性 C.沟通性 D.渗透性 E.稳固性 8.道德在调整规范人们行为时主要依靠

A.社会舆论

B.内心信念

C.传统力量

D.人们的自觉维护

E.法律强制 9.对矫正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是

A、稳定的情绪 B、顽强的意志 C、较强的控制能力 D.健康的身体 E.较高的学历 10.经常使用的评估信息搜集方法有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资料查阅法

D.个案分析法

E.分类统计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矫正教育

2、矫正教育对象 3.个别教育

4.矫正教育任务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别有哪些? 2. 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3. 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行为矫正有哪些特点?

4. 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造原则有哪些? 5.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

2、论述贯彻社会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 ABCDE 2.ABCE 3.ABC 4.ABCD 5.ABCDE 6.BCE 7.ABCDE 8.ABCD 9.ABC 10.ABCD

三、1. 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子为对象,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矫正恶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

2. 是指在特定的矫正机构当中依法接受矫正教育的各类人员。在我国,矫正教育对象包括服刑罪犯、劳动教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员以及回归社会人员。3. 是指矫正机构针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 动。

4. 是指矫正机构根据有关规定,为实现矫正教育目的而确定的矫正教育的步骤、手段和措施的总和。矫正教育任务是矫正机构的核心工作任务,是矫正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5.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的,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

四、1. 见指导书第65页(下同)2. 第27页 3. 第58页 4. 第85页 5. 第108页

五、1. 见指导书第66页(下同)2. 第50页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教育刑理论的首创者是

A.李斯特 B.菲力 C.加罗法洛 D.孔德 2.矫正教育评估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预期设计 C.检查督促 D.过程控制 3.对矫正教育对象而言,教育

A.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B.是一种权利 C.是一种义务 D.是一种要求 4.在矫正教育过程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是

A.矫正教育者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影响 D.矫正教育要素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最本质的特征是

A.行为的违法性

B.行为的犯罪性

C.思想的反动性

D.行为的反复性 6. 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励而相应地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称为 A.替代强化

B.条件反应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7.在矫正教育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是

A.矫正教育影响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者 D.矫正教育要素 8. 我国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制度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9. 需要解决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时一般采用

A.个别教育 B.集体教育 C.辅助教育

D.自我教育

10.矫正机关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对被矫正人员开展的矫正教育活动的原则称为 A.社会教育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以理服人原则 11.矫正教育活动发生的逻辑起点是

A.矫正教育对象 B.矫正教育影响 C.矫正教育者 D.矫正教育要素 1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监所文化更加接近西方上世纪的

A.隐性课程的理论 B.显性课程的理论 C.必修课程的理论 D.选修课程的理论 13.专门研究罪犯矫正教育问题的学科,最早产生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4.各种行为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行为时的强制力不同,法律的执行是凭借 A.国家强制力 B.社会强制力 C.企业强制力 D.部门强制力 15.在矫正教育的内容中,各种教育的基础是

A.文化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职业教育 16 整个矫正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矫正教育目的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任务 D.矫正教育影响 17.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累犯 B.偶犯 C.过失犯 D.顽固犯 18.对被矫正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19.劳动教养人员区别于一般公民的法律程序特征是

A.依法作出劳动教养决定

B.收容劳动教养

C.符合收容条件

D.有违法犯罪行为 20.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2-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矫正教育目的的特点有

A.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B.具有指向性

C.具有理想性

D.具有社会制约性和个体制约性

E.滞后性

2、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素性体现在矫正教育对象是

A.社会人

B.有缺陷的人

C.需要矫正的人

D.犯罪的人

E.发展中的人 3.我国的矫正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区别主要是

A.目的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D.原则方法不同

E.形式不同 4.根据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指标从内容上可分为

A.目标指标

B.过程指标

C.条件指标

D.结果指标

E.整体指标 5. 本课程研究的回归社会人员主要包括

A.刑满释放人员

B.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C.解除收容教养人员

D.管制人员

E.假释人员 6.在教育刑理论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监狱及其矫正制度的机能应包括

A.对受刑人改过迁善的机能

B.对社会法益的防护机能

C.预防犯罪的机能

D.惩罚机能

E.威吓机能

7.对矫正教育对象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

C.以人为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舆论疗法 8.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有

A.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B.军队的政治部门

C.武警部队的政治部门

D.司法部

E.公安部 9.根据《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监狱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包括

A.心理健康教育

B.心理测验

C.心理咨询

D.心理疾病治疗

E..精神分析 10.矫正教育具有的功能有

A.矫治康复功能

B.特殊预防功能

C.品德养成功能

D.能力培养功能

E.惩罚功能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行为矫正 2.教育功能 3.分类教育 4.少年教养管理所 5.罪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教育刑理论的产生对行刑和监狱制度有什么影响? 3.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4.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5.矫正教育内容中的法律教育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对矫正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要求。2.社会因素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ABC D

2.ABCE

3.ABCD 4.ABC

5.ABC

6.ABC 7.ABCD

8. ABC

9.ABCD

10.ABCD

三、1. 是指矫正机构依法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及一些行为恶习进行规范,使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活动。

2. 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作用。

3. 是指矫正机关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动。4. 是对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

5. 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社区是是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缓刑,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四、1. 见指导书第27页(下同)2. 第34页 3. 第108页 4. 第27页 5. 第56页

5.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 篇五

一、单选题

1.C【中公专家解析】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2.B【中公专家解析】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C【中公专家解析】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4.C【中公专家解析】对学生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其主动性。

5.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中禁止吸烟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6.B【中公专家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7.A【中公专家解析】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无条件服从、效忠国家的武士。

8.D【中公专家解析】布卢姆建立的掌握学习理论,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

9.C【中公专家解析】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10.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来实现的。

11.D【中公专家解析】英国是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

12.D【中公专家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13.A【中公专家解析】孟子是我国内发论的代表,他主张“性善论”。

14.C【中公专家解析】“两个全面”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15.B【中公专家解析】这反映了一个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A【中公专家解析】“六艺”、“七艺”是分科教学的,因此属于学科课程。

17.D【中公专家解析】老同学不符合正式群体概念的内涵。

18.B【中公专家解析】测验法是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9.A【中公专家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对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20.D【中公专家解析】平行管理就是通过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的结合,以达到增强管理的效果。

21.B【中公专家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2.A【中公专家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23.D【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浓缩于校园文化中。

24.A【中公专家解析】人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受社会关系影响,而人发展的范围、程度和速度不一定受社会关系影响。

25.C【中公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推行素质教育也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6.C【中公专家解析】这种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7.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正是发现学习的实质。

28.C【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29.C【中公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0.A【中公专家解析】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二、多选题

1.AC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2.AB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3.ABCD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4.ABCDE【中公专家解析】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

5.ABCD【中公专家解析】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

6.BCD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7.ABE。

8.C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既能传递和发展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9.ACE【中公专家解析】华生与洛克属于环境决定论者。

10.ABE【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评价和激励。

11.ABCDE【中公专家解析】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深刻理解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

12.ABCD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3.ABDE【中公专家解析】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14.ABC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15.ABC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6.ABCE【中公专家解析】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7.AC【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8.ABCD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赞科夫的教育理论,赞科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9.BCD【中公专家解析】这三项都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的体现。

20.BCD【中公专家解析】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

三、判断题

1.×【中公专家解析】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2.×【中公专家解析】八股文是近代才被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3.×【中公专家解析】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的,只强调统一要求违背了差异性的规律。

4.×【中公专家解析】学生有学习权,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的学习权。

5.×【中公专家解析】教材中的思想性的内容必须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并且只有在他们接受以后才能提高其思想水平。

6.×【中公专家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7.×【中公专家解析】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8.×【中公专家解析】我国学校的主体是全日制学校。

9.√【中公专家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

10.√【中公专家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和核心要素。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1.×【中公专家解析】不同的社会德育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继承性,所以德育具有历史性。

12.√【中公专家解析】因为基础课程培养的是作为公民必须掌握的“三基”(读、写、算)。

13.×【中公专家解析】遗传只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而这个前提能否转变为现实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14.×【中公专家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

15.√【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过程正是在教师不断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16.×【中公专家解析】循序渐进要求要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

17.×【中公专家解析】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律的国家是德国。

18.√【中公专家解析】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智育是一种教育活动,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19.×【中公专家解析】课程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20.×【中公专家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威尔逊的主张。

四、情景题

(一)1.C【中公专家解析】卡耐基的继母用爱的眼睛发现其优点,并加以引导,这符合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2.D【中公专家解析】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我国的周弘。

3.AB。

4.ABD【中公专家解析】C项不正确,教育各成分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教育是基础。

(二)1.ABD【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者、领导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A【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基本内涵。

6.中学教育学模拟题一 篇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天津市教委在2011年工作计划中也明确指出:“要针对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实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课堂。”塘沽第一中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的做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对广大高中校具有参考和示范的价值。

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塘沽一中)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 始建于1946年, 是一所有着65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近年来, 塘沽一中不仅教学成绩不断提升, 而且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颇具特色和实效性的探索, 曾有十多家国内媒体对塘沽一中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教育进行报道, 引起不小的反响。塘沽一中也成为滨海新区的一颗教育明珠, 光彩夺目。

“我爱我的社团, 我的缤纷社团!”

“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学校内有很多社团, 多彩的社团活动构成了课余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年, 我是绿风社的一员, 参与了植树、采访园林局、统计塘沽绿化情况等多次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事务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让我在进入大学以后游刃有余。”“在塘沽一中, 社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为它, 我们收获了友谊, 增长了自信与勇气, 懂得了如何克服困难, 有了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地方, 学到了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的方法, 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我虽然已经毕业, 但在塘沽一中的社团里所学到的点点滴滴都将伴随我的大学, 伴随我的一生。”“在母校的社团活动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不过总结一下, 社团给我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有三个, 其一是友谊, 其二是能力, 其三是自信。”“一年缤纷社团路, 走得艰辛, 也走得精彩, 走过了泥泞与坎坷, 走出了平坦与芳泽, 相信塘沽一中的缤纷社团———我们学生自己的缤纷社团, 在以后的很多个一年里, 定会如树一般茁壮成长, 开出绚烂的花, 结出累累的果, 留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收获那五彩斑斓的记忆和闪着光的永不泯灭的希望!我爱我的社团, 我的缤纷社团!”……学生在社团中磨砺、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放飞希望, 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年, 于学光出任校长, 他认为现代中学生个性突出, 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有很强的自主性, 但是有独立的意识并不等于具备独立的人格, 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是最好的载体。于是, 塘沽一中开始整合学生活动方式, 倡导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学生活动。

自此, 塘沽一中学生社团纷纷组建起来。从成立之初, 学校就坚持“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理念, 以“培养兴趣、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最初由学生自主创建的社团有杂志社、绿风社、文学社、校园乐队等社团。其中, 由杂志社创办的《稻草人》期刊, 从策划、选稿、编辑、版面设计、与印刷商联系、与赞助商联系到推广、发行等一系列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该杂志至今已出刊多期, 在全校师生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绿风社从组织师生植树到开辟校园铝塑回收站, 一直以宣传绿色、宣传环保为己任。文学社从《晨曦报》的创办到“咬文嚼字”栏目的开设, 在积淀校园文化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校园乐队把创新作为进步的源泉, 曾独创十余首曲目在全校公演。社团的活动以大家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很快就形成为一个跨越班级、开放自主的交往空间, 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更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校党委的引领下, 学生社团得到了良性发展, 不但数量逐年增多, 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2007年, 戏剧社排演的《哈姆雷特》和《追梦》分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一、二等奖;2009年, 戏剧社排演的《零点行动》荣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二等奖。学生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朋友》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2009年, 戏剧社和杂志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社团”。2010年, 戏剧社排演的《爱的承诺》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双双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

2009年, 为进一步推进社团工作向前发展,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 学校对学生社团进行了创新建设与管理。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学生社团的数量由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6大类共43个;规范了社团的管理, 印制了校本教材《缤纷社团》, 真正使学生社团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 固定了社团活动时间与地点, 并为所有社团聘请了指导教师。在高一年级实践了社团“选修模式”, 形成了高一年级学生人人参加社团、4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成员的喜人局面。

社团的创新建设与管理为社团活动再次注入了活力, 在每学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 新老社团均有不俗的表现。老社团带头示范、亮点凸显, 辩论社组成校辩论队在塘沽读书节辩论赛上轻松夺冠;志愿者服务队“情暖夕阳”送温暖;街舞社元旦汇演上的表演《打破沉默》赢得掌声不断。新社团也不甘示弱, 看点不断。舞蹈社、相声社、水晶合唱团在元旦汇演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摆手女儿家》是“韵”舞蹈团刻苦训练的成果, 精彩呈现土家族的舞蹈;相声社表演的《聚焦校园》机智幽默的捧逗赢来叫好声连连。

随后, 学校又推出了“塘沽一中首届社团节”, 在社团节中相继开展了高二年级“我爱记诗词”大赛, “诗文接龙”、“八卦大师”等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饕餮盛宴, 让各位选手“大快朵颐”;高一年级“享show英文”———新概念背诵大赛, 从背诵到演讲再到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 参赛选手风采尽显, 场下学生受益匪浅;高一年级辩论赛, 学生们展开唇枪舌战, 不是战场却硝烟弥漫;高二年级毽球比赛, 是三个人的较量, 更是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校园寻宝”大赛, 智慧和速度在大赛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彰显;“春到校园”摄影比赛、“缤纷社团”海报设计大赛、社团节标志口号设计大赛、“相声专场表演”都成为社团节这个乐章中华丽的音符。除了各种赛事, 还有视觉上的盛宴。如:动漫社“cosplay”的经典图片、涂鸦社“我画我秀, 浪漫车库”的作品展、天文社收集的“神秘太空”图片展、柠檬创意馆成员的手工作品展、心理社的“心灵栖息日”知识展以及绿风社精心准备的“绿色家园”图片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比赛、承办比赛、布置宣传展牌等形式, 提升了自己社团在全校师生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团节达到了展示社团风采、提升社团品位、打造精品社团的目的。

“在社团节的大舞台上, 学生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更懂得了这是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在比赛场上, 学生们在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 更懂得了合作的真谛;走过社团节的学生享受了不同的成果, 却收获了同样的过程。在这里, 过程是一种经历, 而经历是一种财富, 一种不能复制、不能分享的财富……”这是学校团委教师的一番感慨。

创新教育形式, 把学校德育工作“点亮”

“不得不说, 塘沽一中的学生不仅会学, 还同样会玩儿!我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激情, 我们在义卖活动中张扬个性, 我们走进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在高中时代留下了自己努力过的足迹。闪光的记忆挥之不去。然而, 最为重要的是塘沽一中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2007届毕业生田雅媛谈到母校时满怀深情。学校应该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塘沽一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创新教育形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塘沽一中结合学校实际, 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创新教育形式,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把“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和青年学生党校等活动为契机, 加大宣传力度, 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以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 践行“志愿精神”, 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学校坚持把艺术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将艺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发现美、创造美, 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近年来, 学校每年举办金秋十月校园艺术节, 在历时两个月的艺术节中, 从宣传到展示, 从比赛到评选, 学生的才能、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现场绘画、文艺表演, 还是师生辩论、体育竞技, 都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还坚持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如诗歌朗诵会、健美操大赛、合唱节等。

塘沽一中的爱心捐助活动包括“爱心义卖”和“爱心联盟”。2007年以来, 学校组织了四次爱心义卖活动。每次义卖, 学校都根据帮扶对象确定活动主题, 精心筹划, 积极宣传;每次义卖, 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 挑选喜爱的义卖品, 奉献爱心。四次义卖共筹到7万余元善款并全部存入了“塘沽一中爱心基金”, 先后捐助了塘沽第一中心小学患病学生、塘沽“新小市民”、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贵州省旱灾区。2002年11月, 《假日100》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学校的关注, 塘沽一中两名学生化名资助家境贫寒、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同窗小聪。经过学校多方了解, 最终找到了高三 (10) 班的这两名女生, 学校对她们的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 并成立了“爱心联盟”。从2003年开始, 每一届新高一 (10) 班都会从学长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 帮助小聪, 而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第八个高一 (10) 班。

塘沽一中师生还一直在帮助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患有心脏病, 常年卧病在床;孩子患有糖尿病, 而且智商低下;母子二人无经济来源, 仅靠卖塑料瓶为生。从2005年至今, 学校动员全校学生将空的塑料瓶收集起来, 让他们卖掉。全校师生每年可以收集大约15万个塑料瓶, 可捐出几千元钱。后来母子病情加重, 不能及时来收瓶子, 但各个班送瓶子的行动仍在继续, 现在, 瓶子由学校代卖, 然后定期将卖瓶子的钱送到这对母子手中。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党校建设, 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讲师团队, 每年都在高一年级精心选拔一批青年党校学员。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青年党校的学习, 把它视为提升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青年党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座谈、社会实践、外出参观等活动, 加深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 增强追随党的决心。2008年、2009年, 学校先后组织百余名青年党校学员参加了清明前赴塘沽烈士陵园和大沽口炮台的徒步祭扫活动。学员们从学校出发, 步行约20公里, 历时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 在敬献花圈、集体默哀后, 学员们还重温了入团誓词。青年党校的徒步祭扫活动增强了学员们的爱国热情, 也锻炼了学员们的毅力。学校党委也积极支持青年党校的工作, 选派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师党员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 为学生导航引路。2008年, 学校青年党校荣获天津市优秀青年党校称号。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主张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 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学校在许多社区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2007年至今, 学校先后组织了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节能减排, 共享绿色和谐家园”、“回首六十载, 滨海新区与祖国共发展”、“融入新滨海, 建设新滨海”等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届高一年级的几百名学生深入到十几个社区, 宣传文明风尚, 开展志愿服务, 举办消夏晚会, 组织知识讲座。他们在实践中奉献社会、服务群众、提高素质, 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们增进了对社区的了解与认识, 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塘沽一中的一个公益社团, 成立于2006年3月。学校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有爱心、懂责任。志愿者们本着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 自觉地融入校园、融入社会, 在学校内外的许多重大活动中,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会上, 他们为家长指路、答疑;学校大型活动中, 他们巡视、检查, 一顶顶小红帽格外醒目。他们还走出校门、走进社区, 帮助孤寡老人、军烈属;走入聋哑学校关爱残障学生;走入敬老院开展“情暖夕阳”慰问演出活动, 给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2008年3月, 他们还成为塘沽第一支宣传义务献血的学生志愿者队伍, 每个周日学校志愿者都在天津市和平区的滨江道帮血站宣传义务献血、普及健康知识, 工作尽心尽力。近几年, 塘沽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小学科也能有大作为

体育算是一个小学科, 很难受到重视。然而在塘沽一中, 体育学科不仅不“小”, 还受到特殊的待遇:体育课有优先占位权, 先定位体育课, 再排其他主科课;每年用于体育器材、教师培训、体育竞赛等方面的投入不低于20万元;体育教师去外地交流学访, 统统“开绿灯”……这一方面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对体育学科的清醒认识:“没有体育就没有健康, 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好成绩。对体育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学科取得的成绩:全区体育学科的首席教师是塘沽一中的;获健美操、篮球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学生高考的体育成绩年年全优;承担的国家级体育科研课题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公开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国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学校;获得全国健美操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贯彻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校体育组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校长于学光被评为全国百名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最佳校长;韩勇被评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先进个人……

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放在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同时, 不断改革创新。从2003年开始, 校领导亲自挂帅, 教务处、德育处、体卫处的主任参加,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 增设了选项教学, 希望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展,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体, 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功感, 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断提高, 能够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 最终在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上发展形成爱好或特长, 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 学校把体卫工作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 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现设主管体育的副校长一名, 领导体育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设体卫主任一名, 负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完善;设体育组长一名, 直接负责训练和教学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 从体育课程安排到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 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等各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体育经费也逐年增加。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 2006年, 天津市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施选项教学时, 塘沽一中已经有了3年的实践经验。作为经验推广, 2007年学校承接了天津市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现场会, 由刘福林副校长和韩勇主任做了专题发言, 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了课程展示, 受到了市领导和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塘沽一中在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课堂常规的管理, 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严格执行各项考试制度及三好班集体、三好学生评定工作, 坚决按政策执行, 经过常年的坚持, 全校师生都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 无形中提高了体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

高中阶段, 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 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无形中缩短着学生的运动时间, 仅靠每周的体育课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因此, 如何抓住学生有限的业余时间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成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点。在几年的实践中, 塘沽一中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田径是一项花钱最少、见效最快的运动。过去, 塘沽一中喜好田径的学生很少。从2003年起, 学校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开始启用学生田径裁判员, 由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裁判员, 并且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裁委会制度, 田径裁判法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 并且吸引了一大批田径爱好者。许多学生主动加入学校田径队, 充实了田径队伍。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师反映, 很多心理出现问题、学习信心不足、面对挫折不知所措的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了学习动力, 恢复了自信。学生的变化给了各学科教师很多启示, 他们纷纷为学生的成长开动脑筋。

塘沽一中的篮球运动独具特色, 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 称得上是校园第一运动。自从2002年学校开始组织校园篮球俱乐部联赛以来, 联赛已经举办了七届, 组织比赛500多场, 参与人次达10万以上, 这样的规模在全市学校不多见。2003年至2005年, 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高中男子篮球冠军, 三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 (两次全国高中联赛, 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 均获较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 2004年学校男、女篮球队均获天津市中小学篮球联赛高中组冠军。近四年培养篮球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人, 向大学输送30余名篮球特长学生。学生在联赛中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很多学生升入大学后成为学校的骨干。

健美操这项运动融入了音乐、舞蹈、形体、技巧等诸多时尚体育元素,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学校高度重视, 大力推广, 引进北京体育大学专业健美操人才, 并配套专业形体房, 以促进该运动的发展。健美操虽然在塘沽一中开展只有几年时间, 却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 成为塘沽一中的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学校的健美操队连续几年获得天津市健美操比赛第一名。之后, 校健美操队把目标定在了全国比赛上。2004年和2005年两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总决赛, 均获得二等奖。经过系统的刻苦训练, 教练和队员们众志成城, 终于在2007年获得了第一个全国一等奖。至2011年, 学校的健美操队已经三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 四次获国家级比赛二等奖, 连续多次获得天津市比赛的第一名, 多名健美操运动员被输送到重点大学继续深造, 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也大都成为学校社团骨干。

体育是个小学科, 但塘沽一中的体育确有大作为。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

“太爱母校这样轻松自主的氛围了, 就算最忙的高三, 我们依然有午休、有周日, 没有晚自习;我们依然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我们依然有时间思考, 思考学习中的问题, 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已经毕业的狄梦阳在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高三, 学生居然周日不补课, 也没有晚自习!没错, 塘沽一中这些年一直坚持这样做。不仅如此, 学校还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

我们知道,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塘沽一中把践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到教师能力的提升与高效课堂的创建上, 做到“三减少”, 即减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严格遵守市教委规定和统一安排;减少家庭作业的量;减少教辅资料, 不滥订教辅资料。

新课程改变了学校只承担课程执行功能的局面, 而更加强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 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并依据校情和学情来开发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学校课程。为此,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特点, 从课程结构上构思并探索设置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的课改实验行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学选修课程, 期望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力。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倡导“四让”原则, 即让学生自己学, 将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先学, 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选择权利, 让学生学得主动;让学生自己说, 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尤其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问,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行为提出“三不要”要求:不要为提问而提问, 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 不要含糊其词。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练, 课堂练习不是教师指令性的、一刀切的机械性作业, 而是自主选择、独立设计、用心创作的作业。

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的成败, 关键在教师。学生对自主性的领悟, 如果缺了教师得宜、得体、得法的主导是很难实现的。为了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自觉地把握自主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校必须建立自主教育中“教”的工作原则和运作机制。学校尝试对教师提出了“三变”、“四放”、“四控制”的职责。“三变”, 即变课堂教学中教的单边性为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变只重教法改进为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变教学知识的授受式为注重思维训练的探究式。“四放”, 即放权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放胆让学生自己组织教育互动;放心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特长,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四控制”, 即控制讲课时间在25分钟至30分钟之间, 增加学生课内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控制“直接显示结论”的教学模式, 引发学生探究讨论、独立思考;控制购买教学参考资料, 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控制必修课的课时,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主选修课程学习。

学校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身上诸要素信息的基础上, 把全班所有的学生全面调动起来, 构建集体共管网。班里的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既是管理体制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 人人有岗位, 个个有责任, 相互牵制, 相互交融, 相互督促, 相互取长补短, 使各自的能量均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该管理模式既区别于班主任的一统天下, 又区别于“放羊式”的随意操作, 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自觉、自愿、自律的管理体制, 鼓励各个班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各自的管理特色。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和开齐体育课的同时,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增设选修课程, 开设体育俱乐部和自主大课间活动,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师资条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7个运动项目的选修课程, 打破班级界限,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 选择相应项目到新组建的选项班去上课。“自主大课间”慢慢改变每天大课间时间没有活动或集体单一活动的现状, 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 各班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通过这些改革, 提高学生上体育课与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其体验运动的乐趣, 养成健身习惯,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在继续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 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建设, 重点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消除障碍,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增强所有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本刊记者韩大勇■校长于学光

于学光校长始终信奉,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因此, 构建学校文化、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他最感兴趣的事。教师们说, 于校长不是在建一所成绩一流的学校, 而是在建一所文化一流的学校。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学校文化总是反映校长本人特有的价值观和领导风格, 有人认为学校文化即“校长文化”, 您如何看?

■我们不议论其是否科学合理, 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不可怀疑。因此, 我们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使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管理功能的人。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由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这一地位决定的。校长这一角色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作用无人可替代。学校建设的远景和发展目标, 要靠校长结合学校现状和历史传统, 结合自身的认识水平、工作水平调动大家来完成, 这左右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校长只有设计、培育一流的学校文化, 才有可能创办出一流的学校。因此, 校长的知识、学识、胆识、理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品位, 在一个学校工作时间越长, 这一作用越明显。校长的核心作用还体现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上。校长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影响力, 决定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倡导、推行、实施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校长可以影响教师将自身价值的体现与学校远景的实施结合起来, 使全体师生员工时刻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远景目标的进取精神和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还体现在哪里?

■还体现在校长的领导风格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由于校长在学校中的突出地位, 校长对工作目标的态度、对工作的看法及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会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影响。特别是校长领导风格, 会体现在决策方式上, 体现在对待下属的方式及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上, 这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领导风格乃至性格、人品、价值取向都会对学校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校长宽厚, 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 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 则师生关系融洽。这都充分体现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校长对自身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

□校长如何才能做好构建学校文化的工作呢?

■根据本人的理解与实践, 我认为以下五点不容忽视。

一是建设学校文化, 需要校长在变革时期, 用时代精神整体把握学校发展。用科学发展观, 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学校文化, 要总揽学校总体变革, 而非小范围的修修补补。要以放眼世界的目光、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意识、高雅的艺术修养、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 去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从而带领学校走向未来。

二是建设学校文化, 特别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是浅层文化, 制度文化是中层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深层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 核心的东西会长久不变。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系统, 如人才观、管理观、绩效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校长要善于建设精神层面的文化, 激励和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 将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教师的个人价值观, 使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从而引导学生, 实现文化发展, 达到学校追求的目标, 强化整体文化建设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信念、价值观和思想改变这一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最难发生且需要较长时间的, 从而系统、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精神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 促进学校发展, 达到无为而治、大道无形之境界。这应是我们追求的工作目标。

三是校长要善于诊断学校文化的优劣, 善于抓住文化建设的本质。或通过树立典型, 即教师品牌、学生楷模等英雄式的引导作用, 塑造学校精神, 激励师生前进;或通过学校大的活动和庆典仪式, 继承传统, 学习英雄, 强化师生价值观,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或通过学校组织网络渗透核心价值理念, 有意识地培养大批学校核心文化的布道者, 去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向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前进, 从而达到校长建设学校文化的目标。

四是校长要善于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要善于将好的、新的理念转化为大家认同的观念, 并通过建立科学、适用、人性化管理制度, 实现这些理念向具体工作目标的转换, 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培育出优秀的学校文化, 从而办好学校。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校文化建设中, 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校长的职责, 防止不良文化对学校的侵袭是校长的任务。而对新理念的解读、评估并成功转化为具体工作既是校长水平的体现, 也是校长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五是校长要善于发挥自身的领袖作用, 用自身学识、人品、理念去带领团队实现学校远景目标。通过自身感召力去激发同事及追随者能够超越自身局限, 追求群体利益, 甚至激发教职员工与其共同发挥领导职能,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 因为教师文化对学校文化品位、学校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这是其在学校的突出地位决定的。学校的现状是校长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 它折射出校长办学理念、领导风格、学识水平和人格及感召力。有人说过:“教育的历史只会记住有特色的教育, 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理念的校长, 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风格的校长, 它不会记住芸芸众生。尽管校长们为教育的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没有校长们就没有中国教育, 但很遗憾, 历史往往只是记住英雄……”校长要肩负起塑造学校文化的使命, 培育出一流学校文化, 办好学校, 在学校发展长河中留下浓重一笔。果真如此, 学校幸矣, 中国教育幸矣!

上一篇:ktv工作年终总结怎么写下一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2006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