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心出发图文(共4篇)(共4篇)
1.幸福从心出发图文 篇一
演讲稿:从心出发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演讲活动,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从心出发,做最好的医者》。
说起我们的职业,我们常常调侃:我们常常起了一个大早,送自已一个微笑,我们需要披着星星上路,一路把你寻找。我们拥有一双明眸,让病魔无处可躲,我们拥有一双巧手,让点滴尽职尽责。
护士我是 XXX,2013 入院至今,现在是医院骨科的护士。骨科作为一个经常与榔头、钉子打交道的科室,我们其实更应该具备“四心”,即细心、耐心、温心、责任心,将优质服务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展开各项工作,确实为我们医院赢得了较好口碑。提升护理服务的品质需要从心开始,我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细心,是服务的大管家。细心需要我们担当大管家角色,关注病患的变化表现,给以最佳服务;注意操作流程的规范,给病患最安全的服务。还记得那次冬天,病房里工作一如平常。突然间一名陪护家属倒地抽搐,正在输液的护士第一时间发现,迅速通知值班医生抢救将该家属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也就是当值护士的细心观察,警觉周边所有的病患基本情况,假如没能及时发现,后果确实无法想象。
耐心,是服务的优质脾气。耐心则需要我们拥有绝对的好脾气,对待病患要不厌其烦、有问必答,能够等待,直到服务完成。还记得上次一个做完骨折复位术的 4 岁小孩,突发高烧需要输液,情况紧急,孩子始终挣扎苦恼,经过将近半小时的劝导,小孩才愿意接受我们的治疗。当孩子输液完毕,成功退烧之后,孩子的父母对我们工作耐心的态度表示了极大的认可。
温心,是服务的亲善大使。温心则需要我们用善意的微笑,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病患。给唇干舌燥的病患送上一杯温开水,补充体液丢失;给因疲劳熟睡的病患轻轻
盖上一块毛毯,防止感冒侵扰;给在冬天输液的病患递上一个暖手袋,温暖冰冷的手心。为病患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温暖焦急的内心,对治疗过程能够产生出乎意料的辅助作用,我们便也成了医院的亲善大使。
责任心,是服务的最强保障。
生命对有些人是短暂无畏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充满了神圣。正因为生命的多彩绚丽,弥足珍贵,以拯救生命,为广大患者祛病除痛成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一个优秀的医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什么比责任来的更为具体,他是医院存在的最强保障。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也就成了责任心重要来源。
细心、耐心、温心、责任心,必须牢记在心,贯穿工作始终,督促自己,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热爱这个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团队,我要成为始终谨记“护理服务从心开始”,为作为医护工作者,肩上那份责无旁贷的使命与生命的份量,倍感骄傲和自豪。
从心出发,做最好的医者,为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日以继夜练就精湛技艺,尽量安抚病人哭泣的眼眶;为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谨小慎微强化责任意识,事无巨细为求病人重获健康。当我看到病人康复痊愈重新开始工作生活时,我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价值感,不管工作多么辛苦,我始终坚守岗位,病人的笑脸和认可,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2.幸福从心出发图文 篇二
感恩教育主题演讲稿:《从心出发》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从心出发》。
有一个故事,听过的人都泪流满面;有一条短信,看过的人都为之动容;有一颗真心,所有的人都为之感动!2013年4月20日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有一位母亲用瘦弱的肩膀,顶住了巨大的水泥板,用弯曲的脊背挡住了重重的瓦砾;用纤弱的双手抵住了坚硬的地板。然而在她身下却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婴儿受到惊吓哇哇啼哭,她安慰孩子:“宝贝,不哭。”孩子迷茫地望着母亲继而沉沉入睡。渐渐地,母亲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仍然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完成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有幸能够存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是母亲的遗言,更是母爱的宣言啊!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因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倾注所有来帮助我们的人一定是父母;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因为当我们受到委屈时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一定是父母;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因为当我们在远方学习的时候,依然牵挂我们的一定还是父母。
记得放暑假那天下午,爸爸到学校帮我拿东西,因为书本太多,我说分两次拿吧,可是爸爸他却挥挥手说:“没事儿,爸爸能行!”爸爸他为了能一次拿完就把被子和书本放在一起,想扛到肩上,可是爸爸他第一次没有扛起来,第二次才勉强把东西扛到了肩膀上,我在后面看着爸爸踉跄地下了46级台阶。到了楼梯口早已是满头大汗的他还不忘回头看我跟上了没有,看着爸爸气喘吁吁的样子,我问:“爸,您累吗?咱们歇会儿吧!”可爸却笑着说:“没事儿,爸爸不累,我们赶紧回家吧,你妈妈还在盼着你呢!”说完爸爸就背着东西往前走,我在后面默默地跟着他,我抬头看着他那若隐若现的白发,看着他那不再挺拔的身体,看着他那消瘦的背影,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因为,我知道,他把爱全部倾注在我身上了。
每次回家,看着爸爸妈妈忙碌的样子,看着他们的头发在渐渐变白,看着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可是,我却无能为力。但是,我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曾我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总在心里祈祷: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让他们变得更老了。
人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堂,父母就是这个课堂上从始至终的教导者。感谢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用心地去看一眼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皱纹越来越多,他们的头发在一天一天地斑白,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病越来越多了,而你有多久没有关心他们了。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满足,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就能让他们泪流满面,让我们对着父母,大声地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同学们,乌鸦尚懂反哺之义,羊羔不忘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呢?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点滴去感恩父母,一个surprise,一顿早餐,甚至是一声问候或是一个调皮的玩笑。只要心里装着父母,任何小事都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千万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呀!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此时此刻开始,感恩父母,从心出发!
3.《相约冬奥从心出发》观后感感想 篇三
高高冲向天空、滚落在陡立的雪道、长久的痛苦倒地、匆忙待命的医务人员……冬奥会“四朝元老”、两枚银牌得主李妮娜的索契最后一跳让人揪心,然而这个顽强的姑娘最终还是站了起来,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瘸一拐走下雪坡挥手致意,现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在整条腿都很疼,还不知道伤到了哪,但那么多人都在关心我,站起来那一刻只想让大家放心,也是为了让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个项目的残酷一面!”
退役、复出、坚守,虽然依旧未能触及梦想中的金牌,但她微笑着带来的感动,却早已让人泪眼婆娑:“我四届冬奥会,已经值一块金牌了,很多人都跟我说,你即使没舀到金牌,在我们心中也是冠军,这就够了!”
4.李子勋——幸福从心开始 篇四
李子勋:幸福从心开始
站在这里我是以家乡人的身份来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些有关家庭的学问,因为东方文化、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家国天下,对家庭的珍视是我们文化的核心。家庭是社会结构的细胞,现在讲和谐工程,我们特别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幸福,都稳定,都和谐,这样才能有个和谐的社区,和谐的城市,才会有一个和谐的中国,当然中国也会引导着世界的和谐。所以我们还是从家庭开始。50、60、70后创造财富奇迹我要讲一下变革时期的婚恋关系。我们知道,在成都这个地方,或者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同年代的人对婚姻的理解是不同的,婚姻的稳定性也不同。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相对来说婚姻稳定性要好得多,因为那时比较传统,更少受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影响,那时中国人都追求集体主义精神,比较随大流,再加上他们结婚的70年代经济不太好,只有结婚单位才会给房子,而且很多人类生存的要件都和婚姻密切相连,所以那时婚姻非常稳定,在这样的文化下哪怕吵架、打架,绝不会想到要离婚,因为结婚是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社会的福利必须在婚姻里才能够得到。所以,50年代生人的离婚率非常低。60年代有些不同,因为他们出生时正好是困难时期,没有吃的,所以他们更多地关注财富、物质,到了后期“文化大革命”又让很多人多少产生一些无政府的思潮,比较个人主义。心理学一直研究儿童时期对成年以后的影响,想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普遍来讲他们小时候物资比较匮乏,所以他们创造的社会文化就是精英文化,就是成功学,就是利益最大化,就是发展,就是刻苦读书,就是发展我的事业,挣更多钱,得到更多保障,拿到更多物质,所以这30年出生的人现在让我们的中国变得非常富有,这30年生的人对中国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财富的奇迹。话又说回来,60年代的人进入婚姻时已经是80、90年代了,那时物质比较饱满,改革开放后更多的西方文化随着好莱坞的电影,肯德基汉堡可乐等来到中国,中国从家文化慢慢偏移到了个人文化,每个人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权利、边界以及和他人的不同。当然传统永远是会胜利的,因为我们是在这个文化背景里长大的,个人主义可能在年轻人那里呈现得多一点,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无一例外还要回到我们传统文化中去修身养性。幸福感递减,离婚率递增通过婚姻调查我们发现,家庭的幸福感随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递减。这一方面由于我们有了更多快乐的资源。过去我们要快乐,只能跟太太或丈夫在家里才快乐,但现在你看成都满街都是让人快乐的地方,酒吧、卡拉OK厅、舞厅、电影院、剧场,戏剧、话剧、音乐剧,反正让我们爽的事情很多。所以夫妻之间对快乐追求的欲望就减弱了,不再是原来那种唯一。我在“文革”后下乡,我们跟农民一块做工,每天就听他们讲怎么跟老婆开心,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电影院,老百姓的娱乐就是夫妻娱乐,这是最好的低碳的不用花费的娱乐。所以那时他们的婚姻非常稳定。离婚本身是一个文明的进步,但离婚率太高会削弱家文化,对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稳定性有影响。所以心理学家也好,社会学家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并不希望大家都去离婚。我们看到60年代人的离婚率高于50年代人,而70年代人的离婚率可能是在三个年代里最高的。想想70年代人的青春期,已经是1985年以后了,这时中国已经人人可以吃饱饭,农村也可以吃干饭了,我下乡时农村永远喝粥。70年代生的人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开始接纳这个世界,形成审美,包括情爱思想。这个社会是欣欣向荣的,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越来越朝气蓬勃,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充满快乐奋进的精神。所以70年代的人是富于探索的,因为他正好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分界时期。他们的成年期差不多是90年代。成年期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宗教信仰,决定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将为什么样的事业献身。70年代出生的人处在世纪变革期,他们是富有创造性和自由精神的一群人,但他们内心还是非常保守,往往靠媒人和朋友介绍,20来岁就结婚了。他们很快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比他们想象得要快,发现比他们小一两岁的人要交好多朋友才嫁,才结。他们有了巨大的丧失感。大家还记得那个时代吗?那时你要跟一个女孩交朋友,你要是不干了,那就是道德不好,作风不正派,是始乱终弃呀。70年代的人婚姻不稳定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变革期,很多社会中未曾解决的情结都要在这群人里呈现出来,不能怪他们。10年前我做性教育,曾经对婚姻做了个调查,那时主要以60年代人离婚为主体,但很快发现70年代人婚外情和离婚率都蛮高。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愿意把中国的80年代和美国的60年代比较。美国60年代就充满着传统与现代分界,资产阶级无视穷人利益,保守,反对任何开放和现代,所以一大批60年代出生的美国人开始反抗,从性自由到摇滚青年到大麻流行,要反抗传统压力,产生一代新兴的力量。这些人长大了,就是现在的奥巴马、布什、比尔·盖茨,他们主宰了今天的美国,一个更加美好、民主、开放的美国。我国的80年代也出现了很多思潮。那时中国3∶0胜科威特,我们从校园里翻墙下来,跑到人民南路毛主席像下面欢呼。女排比赛每次拿到冠军,我们彻夜狂欢,那种对中国的喜悦和自豪,展现出80年代新锐的力量。80后的婚姻注定充满挣扎对80年代以后的婚姻我们现在已经在做调查,分析,他们的确处在一个边界点,他们既像传统的中国人,骨子里又充满着不传统的想法。有心理专家和婚姻专家预言,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孩子在婚姻这件事情上注定充满着挣扎和痛苦,要说现代吧,他们还受到了父母和社会很大的传统影响,要说传统吧,他们又回不去了,因为四周已经变得五光十色,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有一个电影院,一个茶馆,只能喝大碗茶,只能聊天的情况。对心理学家来讲,这是正常的,这个社会就像美国曾经经历的一样,会从一个极度不稳定现在我们去美国或欧洲、澳大利亚采访的时候,发现那儿的婚姻稳定性很高。2000年前后,我曾跟一个美国女主持人共同做一个关于离婚的节目。她说中国人的婚姻,“我从来没看到哪个国家的人对婚姻是如此的随意。”她说在美国,结婚以前是很随意的,但一旦结了婚一般轻易不会离婚,美国人百分之七八十信仰基督教,你向主宣誓要不离不弃,终身相依为命,要彼此相爱,所以离婚是背叛上帝。她觉得中国人对婚姻的严肃性不够,结婚太随意了,还不怎么知道对方是谁就结了,离婚也很随意,还不知道对方到底错在哪儿就离了。当然我们有传统文化保驾护航。每个想离婚的中国人其实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说宁拆10座庙不毁一桩婚,对吧?在心理咨询里我们彻底贯彻了这种精神,离婚的夫妻来咨询,我们内在逻辑都是要把他们搞得不离婚,告诉他们其实还可以试试。我们面对的更多是男人有婚外情,太太问怎么把男人搞回来,就是不让他走。我们会出好多好主意,最后让这个男人觉得离不开太太。心理学是追求幸福的科学,不是找麻烦的科学,我们是解决问题并且达成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尤其是跟自己和谐,你跟自己的关系搞定了,跟丈夫的关系就搞定了,跟孩子的关系就搞定了。往往我们引导一个来访者处理婚姻问题的时候,要先探索他内心对自己的态度。关于幸福感的风景理论所有的关系都是从自己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所以讲到和谐,婚姻,每个人都要想想,我喜欢自己吗?如果按照100来算的话,我有百分之多少喜欢自己呢?我不喜欢自己的那部分是不是造成我在人际中的困境,造成我在婚姻中没有幸福感,造成我在教育子女中缺少温暖和坚定呢?只要你这样联想,你就开始百分之百地喜欢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这时你就突然发现你可以接纳你的先生,你的孩子,也可以接纳这个社会了,然后你发现其实你挺幸福的。因为你接纳了自己以后,内心变得和谐了。的婚姻关系又慢慢经由80年代出生的人,经由90年代出生的人,又回归到更理性的位置。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生人有一个心理的关,心理学说“统一性危机”,即孩子14岁、15岁时突然强烈地希望得到认同,特别渴望做一些事情让大家喜欢他,赞美他,他就把内心不能自我满意的东西消除掉。那30年生的人都有明显的统一性危机感,许多人一辈子都有心理缺损,会在人际关系、婚姻关系、跟子女的关系里出现很多痛苦和纠结。所以这三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拼命地要和别人一样,隔壁家开宝马自己开桑塔纳就觉得有点不舒服。话又说回来,其实幸福感是从我们内心开始的,内心的幸福感又跟社会有关系,当我们的社会是幸福的,我们的内心也差不多是幸福的。有一个风景理论,比方说,如果我们把成都建设成一个人文很温暖、天堂般的花园,很多人内心的纠结会通过对环境的认同而自我治疗,就像不想恋爱的人到丽江就想谈恋爱了,因为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那儿是谈恋爱的地方。这就是人和环境的认同过程。所以在座的成都人一定要努力为成都的健康、节能、低碳、人性化、自然、安全、生态贡献力量,因为你在帮助它变得美好的时候,你的心理问题就随之消失了。
【幸福从心出发图文】推荐阅读:
诗歌:向幸福出发12-20
《手拉手,向幸福出发》06-24
银行服务心得体会 从心出发08-10
出发作文08-05
出发经典散文08-10
带上诚信出发08-14
出发初三作文08-31
出发的励志句子08-15
喜欢出发高一作文01-24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