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9篇)
1.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情,以慰相思之苦。这首玲珑的小词,选取“永昼”“半夜”“黄昏”三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对景物、心理、动作的细节描绘,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李清照,学生并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想来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因此,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选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难熬夜初凉;
参考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4。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1、师: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你认为最能体现这首词神韵的是哪个词或哪个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3、师:离别本关夫妻双方,为何明诚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三昼夜写出来的诗词却不及易安三句?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4、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这时间似乎错乱,这是为什么?
小结:说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时一事,而是常事。错乱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到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疑,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表达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1。李清照是写愁的高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异彩纷呈但都哀婉动人。其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这首闺情词中的愁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学法小结
1、深情诵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略语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八、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九、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必做)
十、教学反思
一堂课,一首小词《醉花阴》到底应该带领学生学什么?这是我考场上拿到考题后思考的首要问题。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突然,灵光乍现,这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对!用教材教!于是,就有了这个“一堂课,一首词,一个人,一种类型”的设计思路。所以,我积极主动地开发出自己的教学内容:我要教的不是这首词本身,而是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
另外,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点评的环节。而比较阅读,对赵明诚不敌李清照的思考,既是为了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特点,同时也为了落实探究能力的发展。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表明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方面有所发展。“应用拓展”的能力则希望在完成习题时得到加强。
2.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篇二
一.《醉花阴》———愁情闲美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女儿, 十八岁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感情笃好, 两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和研究, 生活幸福美满。写这首诗时, 赵明诚宦游在外, 李清照因思念丈夫而觉生活孤寂, 写成《醉花阴》一词, 来寄托自己的相思离愁。
结尾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流传千古。新奇传神的比喻, 言情含蓄的蕴藉, 尤以“人比黄花瘦”最为精警。以人比花, 并不始自李清照, 如康与之就有:“人瘦也, 比梅花, 瘦几分”之句。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 即景设喻, 极其自然, 而且菊花不雍容艳丽, 色泽以黄为基调, 与“瘦”易于联系, 再加上菊花以优雅高洁为品, 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这里作者以花自比, 令人想象出这位美丽多情的少妇由于日思夜盼望阔别久离的丈夫, 而显得花颜憔悴, 玉肌消减, 弱不禁风。虽然不着一个“思”字, 但人物的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另外, 就“人比黄花瘦”这一句,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菊花有“贵公子”、“绿牡丹”、“状元郎”、“一品夫人”之类的名目, 所以作者一物两比, 既喻己, 又喻夫。既有丈夫因思念自己而消瘦, 更有自己对丈夫的深切、强烈的思亲之情。坦率地讲:“人比黄花瘦”———闺中的妻子比异地的丈夫更瘦。这就把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共同相思的感情, 委婉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了。
二.《武陵春》———愁情凄切
晚年的李清照时遇国破家亡。避难金华, 丈夫病故, 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 故写下了上面的《武陵春》。这首词明白如话, 读了它,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感于花落春去的老妇人, 在“日暮客愁新”的时刻, 对镜空坐, 懒于梳头。回想人事时势的巨变, 痛感万事皆休。想说点什么, 语未出口, 泪却先流。这是多么凄凉的晚景啊!词的下阙流露了作者想要去春景尚好的游览胜地去泛舟消愁的愿望。但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愁已渗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 是难以排遣掉的。这一句将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体、有重量的实物来加以描写, 很是新颖别致, 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首先, 由舟的轻反衬出愁的重;其次, 由舟轻不胜载愁, 巧妙地赋予无形的愁以形状和颜色, 使人联想到李清照心中的愁有如铅块, 灰乌乌的, 沉甸甸的。这愁搅得她“欲语泪先流”:这愁压得她轻舟载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往昔, 李清照坐在镜前梳妆, 赵明诚常常是站在她的身后, 从镜中欣赏她的秀美。而如今赵明诚撒手人寰, 她只有空坐镜前。镜中的自己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物是人非, 哪有雅兴梳头呢?词中的“事事休”表明, 这悲苦不只有赵明诚英年早逝一事, 更有国家沦亡, 山河破碎之悲。真可谓家事、国事、诸事皆休。其凄凉心境, 非笔墨能尽。
三.愁情也美
青年时期的李清照被相思之苦折磨, 形容憔悴如黄花。黄花虽瘦, 但风姿秀美。所以《醉花阴》令读者感觉词人的心境虽惆怅哀婉。但并不悲怆绝望, 仍能给人以爱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还有, 词人当时家势显赫, 生活优裕, 所以, 这里的愁只是闺阁少妇思夫的一己闲愁。而晚年的李清照, 形单影只, 流落江南, 那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 使她身心憔悴, 万念俱灰。这时李清照愁的深重, 已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思夫愁绪所能比拟的。所以读《武陵春》, 给人的是悲剧美的震撼。真可谓是一种愁肠, 两样情怀。
总之, 在中国古代诗词作者中, 李清照是一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明星。通览李清照的词, “愁”是其主旨, 是贯穿其词作的主要线索, 其中有国愁, 有家愁, 也有情愁, 而这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与李清照特殊而苦难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3.《醉花阴 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三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③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④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⑤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⑥,人比黄花⑦瘦。【注释】①永昼:悠长的白天。②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③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④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⑤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⑥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⑦黄花:指菊花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6.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7.词的上片寄情于景,阅读品味后,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8.“东篱把酒黄昏后”巧妙化用了谁的哪句诗?请写在下面。9.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5.这两句词描写了秋日的沉雾、浓云,和静静焚燃的瑞脑新香。抒发了词人在“叶叶梧桐坠”的深秋,居寂寞孤独之中的对丈夫明诚的思念和闺中寂寞无助的忧伤。以景生情,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之中,词人既感触纤敏,又想到良人外游,故情生;又移情入景,两相融合。6.语言皆是当时自然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但浅近之中借无理之譬喻,以花黄喻人瘦,妙绝古今。7.孤寂无聊,思念无边,没有心绪。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9.诗人以黄色的菊花自比,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4.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四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学习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学习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词人。号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体。李清照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 ,词风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4、词人为何而愁?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3、上片小结: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
四、总结归纳,领悟主旨。(师生共同概括词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3、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5.醉花阴教案 篇五
龚永艳
一、教材分析:
《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选取“永昼”“半夜”和“黄昏”三个场景将自己对丈夫刻骨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二、学情分析:
《醉花阴》是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高二)的一篇文章,可以将学生定位在稍高的水准层次上,因为高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教者对学生素质可以有较高的预期,但是,课标中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力,学生还有所欠缺,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能够当堂背诵。
3、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浅俗、清新的婉约词风格之美。
五、教学准备:
1、老师上课前要充分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时,词风的变化,知道一些关于李清照的小故事。
2、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以及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和词中意象的含义。
3、准备上课需要的PPT,以及相关的音频、视频。
4、学生要提前了解本词,甚至会背,并且要对李清照有初步的了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老师讲述:首先让大家猜一个人,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大家根据这两句话不难猜到这个人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李清照《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板书课题——醉花阴)。《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正格。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醉花阴》的视频。用《醉花阴》哀愁的旋律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李清照的相思之苦以及她表达情感的婉约风格。
2、走进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本词写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自读课文,注意词的重音、韵脚、节奏和语调。其次,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最后,全班齐读。
4、作品赏析,重点品读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词的上片中“薄雾”“浓云”“佳节又重阳”“夜半凉初透”等词作用?(板书词中重要意象)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描写了环境、愁的原因以及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作者的凉意。
4)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愁闷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5).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6).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作者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一个“瘦”字,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7)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是一种表现手法。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8).下片小结: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后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和愁绪。“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重阳菊花开的很美,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5、根据上面的学习,结合刚学过的柳永词特点,自己试归纳总结婉约派词的特点:
明确: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6、作业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
6.《醉花阴》教学案 篇六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2、字音通关 薄雾()永昼()纱橱()盈袖()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也是有数量、深度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答:“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4.词人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2.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古人在旧历 九月九日 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五、总结归纳,领会主旨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1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13、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1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15、写佳节思亲,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7.诗歌:醉花阴 篇七
妇人坐在晦暗的房间里,任凭秀发肆意的垂落在肩头,床头上零零散散的地洒落着她用了许久的,刻着一道一道小花纹的木梳和那红得令人觉得刺眼的胭脂。让不时地去看香炉上的香火,一遍又一遍地加着龙脑。烟气就如同她心中的思念飘摇着,氲成一滩。她用手指轻轻地捋了一下垂落在地面的披纱,束在腰间的佩带还挂在床头。外面传来的鸟儿尖锐的嘶叫声使沉思中的她一惊,接着窗外又依稀传来寥远的人声。她慢慢推开厚重的木窗,顿时阳光洒进屋内,披在她身上的纱衣褪去了阴郁的色彩变得光鲜亮丽起来,这张死气沉沉的素面此时也鲜活起来。今天是重阳节啊,她在心中默默念着。但是当她看到登高的人时眼神立即灰暗,表情也阴郁了。
登高的人都已归去,只留下乱七八糟的脚印。她走到床边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拿着一壶酒来到了篱旁。落日残云,淡淡的菊花清香沁润了她的双眼,还是回到屋中吧。
洁白的瓷枕,被轻纱笼罩的床橱,半夜袭来一的阵又一阵凉风不时地打着帘卷,看到此番场景,她又想起了黄昏时风吹菊花的残景。
菊花随西风的吹打逐渐变瘦,而自己因心中的郁结比菊花还要瘦损,她提起笔在精美洁白的丝巾上写道:“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罢,她把手绢放到窗边,返回内室。
8.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八
——张文波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时候学习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吗?还会背吗?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生答。
没错,这首词写的是她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道荷丛泛舟,沉醉不归。那么,李清照所有的作品的感情基调都是如此轻快明丽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醉花阴》,再次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课件1:醉花阴)
二、初读悟“愁”
1、下面,请同学们将词自由朗读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字音,争取读得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节奏,力争读得通顺。
读完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从读音和节奏方面进行点评。
2、齐读全词。
3、我发现同学们读这首词读的比较低沉,能说说原因吗?
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原因。
4、如果我们要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感情,会是哪一个字?
明确:愁(词眼)(板书1:愁)方法指导:愁就是这首词的“词眼”。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词眼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词人为何而“愁”?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首词,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佳节又重阳。——有何弦外之音?(读一读,品一品).对于像中秋和重阳一类的佳节我们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又”说明什么?(独自一人过节不止一年了;有复杂的情感,不希望重阳节的到来。)
背景1:李清照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明诚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是金石收藏家和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夫妻婚后生活融洽。
《醉花阴》写于夫妻俩婚后不久。其时,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远行的丈夫,在重九当日,便写下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课件2:背景1)
请一个同学来读背景材料。
三、朗读析“愁”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课件3: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给人什么感觉?(惆怅凄凉,寂寞无聊,让人伤感)你有没有觉得这句词里哪个字特别传神?(永:时间难熬,独守空闺,度日如年,何时才是尽头啊!)
(2)瑞脑消金兽 . “消”字怎么理解?(消融)为何要写香炉里的香料?(1、闺中少妇百无聊赖,盯着香炉,看着香料渐渐燃烧,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
2、香炉的香烟弥漫,飘散,自己的心情也跟着飘忽,没有着落。)
(3)佳节又重阳 . 重阳是什么日子?亲人团聚,登高,赏菊。有什么弦外之音吗?——如此佳节,丈夫不在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
(4)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玉枕纱厨”给你什么感觉?什么时间?(半夜,孤枕难眠)你特别会注意哪一个字?(凉:身凉,心凉)
(5)东篱把酒黄昏后 .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这不挺好的吗?重阳佳节,菊园独酌,多有闲情雅致呀!(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有暗香盈袖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①意象解析:
西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本身没有什么人格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秋悲凉冷清孤寂的意境,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李清照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李词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创意极美。
②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多么生动形象啊!我们脑海里所积累的用这样形象的方式表现“愁”的名句有哪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③你觉得哪个字特别传神?“瘦”!“瘦”的解析:
因“瘦”有三词句最为脍炙人口,李清照因此被戏称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可谓万般情语皆有“瘦”。(课件4:李三瘦)
小结:全词只一个愁字,却无处不见愁绪,无处不见愁情,词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词人将她丰富真挚的情感寄托在了这些意象上,从而达到了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效果。(课件5:意象)因为诗人心中有愁情,所以她笔下的诸多意象也都穿上了一件“愁”的外衣。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这种愁情来吧。
四、再读品“愁”
1、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示范读一读这首词,(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说说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配乐范读,读后请同学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2、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一个独守深闺的孤独寂寞的思妇似乎就在 我们的眼前,万家团圆的重阳佳节,词人只能“东篱把酒黄昏后”,这杯酒是什么味道啊?(苦)此时此刻,她会想些什么?
(1)3-4个同学谈后,设问引导:
①如此重阳佳节,李清照夫妇以前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回忆)
②丈夫此时不在眼前,而是身在他乡?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思念、憧憬)这种思念是一种什么味道?(幸福)
③如果身处异地的丈夫看到这首次,他会是什么感觉?这又是一种什么味道?(幸福)
3、进行《醉花阴》和《武陵春》的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课件6:《醉花阴》《武陵春》)
预设:都是写愁,但“愁”的程度不一样。(2)插入相关背景介绍。
背景2: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夫妇随宋室仓皇南渡,避乱江南。不久赵明诚去世,他们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也在流亡途中丧失殆尽。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凉孤苦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由于一连串变故,她的性格也由开朗变得忧郁,在词作《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等词中得到体现。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课件7:背景2)
小结:如果说《武陵春》、《声声慢》表现的是一种绵绵无尽的,深深的,浓浓的愁的话,那么《醉花阴》表现的是什么愁?《一剪梅》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课件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之“愁”: 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
(板书2:思念、回忆、憧憬、幸福——闲愁)
(4)下面,请大家读出这种感伤而不绝望的味道来。
五、课堂小结
9.醉花阴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 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下片 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六 作业 1 背诵全词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推荐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示例07-21
李清照的诗06-28
李清照的爱国诗词06-16
写给李清照的一封信07-17
李清照的词有哪些07-26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10-23
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08-27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07-31
李清照人物09-17
李清照渔家傲诗词赏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