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第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7-29

从教第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0篇)(共10篇)

1.从教第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

第一后妃阅读练习及答案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至节度使。母曹氏,慈圣光献后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昏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颢……治平二年册为皇后。

后弟内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士林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辞之。神宗立,尊为皇太后。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久之,但斥望春门外隙地以赐,凡营缮百役费,悉出宝慈①,不调大农②一钱。

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珪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③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阼仓卒备也。

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确悚悚而止。

廷试举人,有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册宝于文德,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当入观,止之曰:“夫人登楼,上必加礼,是由吾故而越典制,于心殊不安。”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

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先。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

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后见其来,曰:“汝来何为?得非为用臣等游说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内降干挠国政耶?若复尔,吾即斩汝。”媪大惧,不敢出一言。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元祐八年九月,属疾崩,年六十二。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节)

注释:①宝慈即宝慈宫 ②大农:北宋管理财政的部门 ③官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不豫,浸剧 剧:厉害

B.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 颔:点头同意

C.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 从父:跟随父辈

D.有司请循天圣故事 故事:先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珪等再拜谢且贺 示赵弱且怯也

C.是由吾故而越典制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后见其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高皇后因母亲的关系自小就生活在宫中,因与英宗皇帝同岁而被指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临朝“执政”的女性之一。

B.在儿子病重期间,高氏从谏如流,当机立断,“阴敕”“密”可见临危不乱,安排周密,表现出她非凡的理智、才能,因此,听政九年,天下太平。

C.从做皇后到做太皇太后,其间,高氏拒绝提拔自己的.弟弟、侄子,多次拒绝为家族修建府邸,拒绝宽恕自己的娘家人,表现了这位女性的高尚品行。

D.高氏公私分明,以身作则,如自己出钱利用朝廷赏赐的“隙地”为“高氏营大第”,不用国家一分钱;力行节约,拒绝使用上供之物等;加之她执政能力,“女中尧舜”,名副其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从父:叔父。见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两个“且”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A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表转折;C项第一个“而”,连词,因而;第二个“而”是连词,承接;D项第一个“其”,代词,代“媪”,第二个“其”,代词,那个。

3.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谏如流,当机立断”、“阴敕”、“密”、“临危不乱,安排周密”,主语应该是“神宗皇帝”而不是高皇后。

4.(1)答:先帝尸身未寒,我哪里敢顾及私人感情而违背天下大义呢?

(2)答:宋用臣等人被斥逐后,请求神宗乳母入宫传话(说情),希望得到重新任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肉:尸身。冷:凉,寒。私恩:个人感情。 (2) 斥:驱逐。祈:请求。乳媪:乳母,奶妈。冀:希望。(重点词语翻译准确,每翻译对一个1分,语句通顺1分)

译文参考

英宗宣仁高皇后,亳州蒙城人。其曾祖父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有功于皇室,官都做到节度使。其母曹氏,是慈圣光献皇后的姐姐,所以高皇后从小住在宫中。当时英宗也在皇帝住所,与皇后年岁相同,仁宗对慈圣皇后说,今后一定让他们结成配偶。成年后,就在濮王宫邸成婚。生下神宗皇帝、岐王颢……治平二年(1065)被册立为皇后。

皇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供职很久,皇帝打算迁升他的官职,皇后谢绝说:“士林得以升朝籍,已经很过分了,怎能援引先前皇后家待遇相比呢?”皇后辞谢了皇帝。神宗皇帝即位后,尊高皇后为皇太后。皇帝多次想为高氏建造宏大的府第,太后不答应。很久以后,仅仅把望春门外空隙之地赐给高家,一切营建及百役经费,都由宝慈宫支出,不花费大农司一文钱。

元丰八年(1085),皇帝染上疾病,渐渐加重,宰执王珪等人入宫问候,请求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皇帝点头应许。王珪等在帘帷下朝见太后。太后哭泣,抚摸着延安郡王说:“孙儿孝顺,自从皇帝吃药,从未离开过,书写佛经为皇帝祈福,喜欢读书,已经诵读《论语》七卷,绝不贪玩。”于是让郡王走出帘帷外见王珪等,王珪等两次拜谢并表示祝贺。这天发出诏令,立郡王为皇太子。皇帝又密令内侍(太监)梁惟简,让他妻子缝制一件十岁儿童穿的黄袍,夹在怀里带进宫来,秘密为太子仓促间登基做准备。

哲宗即位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后叔父高遵裕因西征失败而获罪,蔡确想献谀来加固自己的权位,请求恢复高遵裕的官职。太后说:“高遵裕在灵武之役中,损失百万之师,先帝夜间得到消息,从床上起来绕榻而行,整夜不得入睡,皇帝情绪因此而遭惊骇,导致去世,祸端出自遵裕,遵裕被免除刑诛,已很幸运。先帝尸身未寒,我哪里敢顾及私人感情而违背天下大义呢?”蔡确惊恐而止。

朝廷考试举人,有关部门请求遵循天圣旧制,皇帝太后都到殿上,太后制止了。大臣们又请求太后在文德殿接受册宝,太后说:“母后当权,不是国家好事,况且文德殿是天子衙门,哪能是太后当到的地方?到崇政殿受册就够了!”元宵节灯宴,太后的母亲应当入宫,太后制止说:“我母亲登楼,皇上一定增加礼仪,这样由于我的原因而超越典章制度,于心很不安啊!”只令赐给她灯烛,于是每年以此为常例。

太后侄儿高公绘、高公纪应当转升观察使,太后竭力阻止。皇帝再三请求,太后仅仅同意给他们迁升官阶一级,此后一直不敢改。太后又认为官员冗多应当裁汰,诏令减损外戚恩封四分之一,作为后宫的表率。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国家安定。

宋用臣等人被斥逐后,请求神宗乳母入宫传话(说情),希望得到重新任用。太后见乳母来见,说:“你来干什么?莫非是替用臣等人游说吗?况且你想像往日那样,求托内宫干扰国家政事吗?如果是这样,我就要杀你。”乳母大为惊恐,不敢说一句话。从此宫内降恩之路断绝了,大力推行旧制,压抑断绝外戚私恩。文思院贡奉来的物品,不论大小,太后一生不取用一件。人们认为太后是女人中的尧、舜。

元祐八年(1093)九月,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2.《自信第一课》阅读答案 篇二

①1972年的一天,我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

②入学后,从基础课讲起,有一次,考临床病例的诊断和分析,要学员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那是一个不复杂的病案,大致的病情是由病毒引起重度上呼吸道感染,我提出方案的时候,除了采用常规的治疗外,还加用了抗菌素。

③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菌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④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⑤教务老师说:“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屈一指的。他讲得很有道理。你有什么不服的呢?”

⑥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菌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菌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⑦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⑧我说:“分数并不重要。”

⑨教室的门开了,老先生又要来了。他满头白发,面容黢黑如铁,身板挺直如笔管,目光如锥,直视大家,音量不大,但在江南口音中运了力道,话语中就有种清晰的硬度了。

⑩他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 好像是一个叫毕淑敏的同学。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认识你一下?”

我只有站起来。

老先生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好。毕淑敏,我认识你了,你可以坐下了。”

全班寂静无声。

老先生说:“毕淑敏,谢谢你。你是好学生,你讲得很好。你的话里有一部分不是从我这儿学到的,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教给你那么多。是的,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不能全搬书本,一定不能教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你们要记住,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我没有去过毕叔敏所在的那个5000米高的阿里,但是我知道缺氧对人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她主张使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我要把她的分数改过来……”

老先生紧接着说:“但在全班,我只改毕淑敏一个人的分数。你们有人和她写的一样,还是要被扣分。因为你们没有说出她那番道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现在再找我说也不管事了,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能改。因为就算你原来想到了,但对上级医生的错误没敢指出来。对年轻的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重要得多。必要的时候,你宁可得罪你的上司,也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这席话zhìdìyǒushēng。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

我的三年习医生涯,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从生理上明了了人体,也从精神上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任。

2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zhìdìyǒushēng( )

22.从全文看,关于治疗方案,老先生认为使用抗菌素无效的理由是: ① ;

教务老师认为老先生讲得很有道理的主要依据是 ② ;毕淑敏使用抗菌素的具体理由是: ③ 。(4分)

23.第⑨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4.作者在结尾处强调“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从内容看,目的之一是 ;目的之二是 。(4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赞扬老先生虚怀若谷的气量和磊落的品格。

B.批评唯权威是从,没有独立见解的行为。

C.告诉人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坚持正确的。

D.体现医生忠诚于病情比忠实于导师更重要。

26.选择一个角度,就文中“我”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行为谈谈看法。(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21.(2分)掷地有声

22.(4分)①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1分);②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屈一指的(1分);③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缺氧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2分)。

23.(4分)肖像(人物)描写(1分);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刚直而有权威的老医生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也突显“我”能坚持自己观点的不易(3分)。

24.(4分) 强调作为医生不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2 bcooco.net.cn cooco因你而专业g

分);强调要从精神上对自己有更多的信任(2分)。

25.(4分)C

26. (8分)可以表达自己对敢于提出见解这一行为的情感倾向,例如欣赏、赞同、肯定等;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一行为的认识,例如能够这样做实属不易等。

评分标准:角度合理,观点简洁明了(2分);阐述具有逻辑(4分);语言通畅(2分)

示例1:我欣赏她敢于提出见解。作为学生的她,能够对闻名全新疆的内科主任提出不同意见,这不仅体现了她忠诚于病人与病情的医学精神,更体现了她的自信和对生命的尊重,值得赞赏。

3.从教第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期中过关测试

班级姓名成绩

一、基础知识(1%)

1.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仍分)

(1)(cheng2)__清(2)(jiao1)__洁(3)(fei1)__红(4)苍(qiong2)__(5)(kui1)__见(6)面面相(qu4)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黄晕()(2)确凿()(3)酝酿()(4)脑筋()

3.文学常识填空。(5分)

(1)《背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__,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另一篇散文是____.(2)鲁迅的本名是__,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目散文集_____。

(3)《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___。

二、课内阅读(35%)(-)

(甲段)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有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宇。[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作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一个描下来,像习这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以上两个语段分别选自____(2分)

A.《少年闰土》B.《从百草日到三味书屋》C.《最后一课》D.《背影》

2.给这两个语段选择一个共同性的标题,较合适的应是__(1分)

A.我的老师B.学习苦与乐C.专心与分心D.课堂趣闻

3.这两个语段都用了第__人称的写法。甲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听讲,表 达了“我”对___的热爱;乙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画。表达了“我”时__的厌恶。甲段中的‘我’是__乙 段中的“我”是___。(3.5分)

4.两个语段都写了课堂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甲段用一个“_____”概括,乙段可用一 个____概括。甲段中师生的心是相通的;乙段中师生的心是不相通的,其原因甲段为_____,乙为__(2分)

A.教学内容、形式枯燥乏味。B.“我”和同学们都不喜欢老师。

C.“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老师。D.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感相交融。

5.这两个语段加线的句子都具有讽刺意味:甲段是通过从_____ 产生联想来表现的;乙段是通过对______的叙述来完成的。(2分)

6.从内容上看,两段都是写___的片段,但时代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甲段是写___国___以后上“最后一课”的情景,乙段是写___国____(时期)私塾教育的。(2.5分)

(二)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着。

1.给加点字注音。(2分)酝酿应和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酝酿:(2)宛转:(3)应和:(4)烘托:

3.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朝志南和尚写的__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导的作用是__。(3分)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2分)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6.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1分)

A12/3/4 B.1/2/34 C.1/23/4

7.文中的“_”处应填入的词语是()(1分)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 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

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3分)答:

9.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

三、课外阅读(20%)

天山景物记

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6)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持过猎获的野味。(7)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 ,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4)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6)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

白皑皑凝脂荡漾绚烂

A.ai2 zhi3 yang4 xuan4 B ai2 zhi1 yang4 xuan4 C.kai3 zhi1 yang1 xun4 D ai2 zhi3 yang4 xun2

2.给文中“_”处选择。确答案()(1分)

A.连绵不断浸流柔嫩柔和 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 C.蜿蜒无尽没流柔嫩柔和 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

3.文中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作用是__;第③句写出了树林的__;第③④句写出了林中的___,运用的是以__衬__的写法;第⑤句写出了森林的__;第(6)(7)两句写出了这是一片 森林。(7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2分)

5.根据文中第2自然段第③-⑤句写出天山野花的特点。(4分)

(1)第③句写出了野花的__。

(2)第④句写出了野花的__。

(3)第⑤句写出了野花的___。

(4)第(6)句写出了野花的____.6.文中第2自然段第(6)句“在马上你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与本段的哪两句相照应?(2分)答:

7.天山的野花和来自清笔下的野花有何区别?请仔细阅读上文和下面句子回答。(3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

四、作文(30%)

题目:一位的老师

要求:

1.选择两三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

2.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3.字数在600以上。

附:参考答案

期中过关测试

一、l.(l)澄(2)皎(3)绯(4)穹(5)窥(6)觑2(1)yun4(2)zao2(3)niang4(4)sui33.(l)朱自清《春》(2)周树人《朝花夕拾》(3)都德

二、(-)1.C B2.C3.一专心祖国及祖国语言分心封建教育小弗郎士少年鲁迅4.静闹 DA5.鸽子的咕咕低叫声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6.小学生课堂生活法普法战争中清末

(二)1.niang4 ying4 he2 2.(l)原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2)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3)(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4)原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是衬托。3.南宋《绝句》 引用4.(1)引用、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 5.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 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6B7.C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9.五种景物:树、草。

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4.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四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分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参考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5.《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的 精神的`。(1分)

(2)曾皙的志向似乎不符这种精神,孔子却对他大加赞赏。根据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入世;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意思相近即可)

6.《离骚》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

离骚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6、芳菲菲其弥章()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

2、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细致,精巧古义: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

4、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古义:

5、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

6、长余佩之陆离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鸷鸟之不群兮()

2、驰椒丘且焉止息()

3、步余马于兰皋兮()

4、屈心而抑志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回朕车以复路兮()

7、忽反顾以游目兮()

8、驰椒丘且焉止息()

9、哀民生之多艰()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固前圣之所厚()

14、长余佩之陆离()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謇朝谇而夕替。()

参考答案

一、1、“错”通“措”;2、“邑”通“悒”;3、“圜”通“圆”;4、“反”通“返”;5、“离”通“罹”;6、“章”通“彰”。

二、1、荒唐,没有准则;2、善于取巧;3、(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4、古来;5、高耸的样子;6、修长的样子。

三、整理/高高的/长/修建。

四、1、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2、椒,名词用作动词,长着椒树。

3、步,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处意为使……慢行。

4、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压抑。

5、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掉转。

7、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

8、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疾驰。

9、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

10、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爱好。

11、直,形容词用作名词,正道。

12、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13、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14、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五、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2、定语后置句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7.《学弈》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七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加粗字的意思分别是:

之: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

3.请写出画“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弈》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2.的 他,指奕秋 一起

3.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8.《星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八

油彩很浓,他用一张薄薄的塑胶膜覆盖在画面上,再把画小心地卷起来。

我走出小店,踏入画家村的街。一整条街都卖画,颜色缤纷,琳琅满目,气氛像成衣市集,只是挂得满坑满谷的不是衣服,是画。据说是一个奇人在这深圳的边缘荒村专门模仿梵高的画,画得多,画得像,以致于国际媒体都纷纷来采访这中国深圳的“梵高”。没几年,荒村已经变成画家一条街。梵高的画,人人能画,从这里批发到香港的小摊上,和开叉的旗袍、绣着五彩金龙的衬衫、缎料的面纸盒等等“中国风味”礼品混在一起,卖给观光客。

回到家,我把《星夜》摊开,仔细端详。从色彩和结构来说,仿得还真像,该有的笔触,显然一笔都不少。如果——我将窗户打开,让海风吹进来,因为画的油彩气味还呛鼻——如果,用科学的方法鉴定,仿画的人功夫确实好到完全逼真,好到任何人都看不出破绽来。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呢?

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住在大海旁每天看日落月出,就发现有一颗星,总是在黄昏时就早早出场,那样大,那样亮,那样低,使我疑惑它是不是渔船顶上的一枚警示灯?是不是一架飞机停在空中探测气候的动向?是不是隐藏在山头里只有云破时才看得见的一盏隐士读书的火?那颗星,低到你觉得海面上的船桅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

太阳沉下去,月亮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地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

有一天黄昏,一个天文学家在我的阳台上,我们一同看那轮绯霞绚烂的夕阳在星的陪同下,从云到山到海,冉冉层层拾级而下。他说:“海面上看金星好亮。”

我吃一惊,啊,原来它就是金星,维纳斯。无知的人,朝朝暮暮看着它,却不知它的身份。今天知道了,跟它的关系可就不一样了。

我赶忙上网去看梵高的《星夜》,因为我记得,他画的.是金星。

梵高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疗养院里,写信给他的兄弟:“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在窗口看了很久,窗外什么都没有,唯有一颗金星,好大的一颗星。”“夜,”他说,“比白天还要活,还要热烈。”

如果我失眠,披衣起身,走进沁凉的夜里;如果我凑巧走过一个大门深锁的精神病院,那么我一仰脸就会看见在黑沉沉的大楼上有一扇开着的窗,窗口坐着一个孤独的人,正在注视大地的荒芜和人间的荒凉,只有夜空里的星,有火。他说,“看星,总使我神驰……我问自己:我们摊开地图,指着其上一个小黑点,然后就可以搭乘火车到那个点去,为什么我们到不了那颗星呢?我们难道不可以搭乘‘死亡’到星星那一站?”

37岁的梵高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梵高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尖塔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尖塔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

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

换一个问法: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

阅读题目

16.文章为什么以“星夜”为题,请简述理由?(4分)

17.作者在第四段末尾说:“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呢?”到了倒数第二段,作者又说“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这样写,用意何在?(5分)

18.结尾作者说,“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呢?(6分)

答案解析

16、【答案】(1)正是深圳画家村仿作的《星夜》,勾起了作者对梵高的原作《星夜》的感动,激起了作者的强烈共鸣。(2分)

(2)以梵高的名画《星夜》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梵高生命体悟的认同。(2分)

17、【答案】(1)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前后勾连,行文连贯紧凑。(2分)

(2)内容上,反复设问,体现作者思考的深化——前一次思考,怀疑自己能否被赝品打动,同时留下悬念(1分);后一次思考,在结尾段含蓄地给出答案:作品可以复制,感情不可复制,感动不可复制(2分)。

18、【答案】不能。

(1)一种东西无论复制得跟原来多么一样,它都不是原来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2分)

(2)泪水是包含了物理成分和情感精神的,而情感是无法复制的,如感动。(2分)

(3)《星夜》带给作者心灵的震撼由来已久,深圳画家村的《星夜》只是重新触碰了作者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罢了。(2分)

9.《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九

为了尽快在父亲面前显示我的功绩,我顺着村西边的小路爬上坡去。父亲果然在那里——剪影般地坐在太阳的余晖之中,半晌不动。只有烟袋中偶尔冒出的烟雾,才证明了他不同于身边其他的景物。我信步走了过去:

“爸,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我故作平静地叙述。“哦,考上了。”他平静地回答。

“……”我为他不同于他人的平静有点不知所措。

“开学交多少钱?”他说话时仍没有看我。

“不知道,回家算嘛!”我的话有些生硬,目光中也夹杂了几分异样。

“……”父亲吸烟的动作停滞了几秒钟,但仍没有看我。

“我看您尽快地准备吧,过两天我就走了。”抛下这话,我转身走开,心里有些不平。我感觉到父亲的目光在追随着我。

沉默,始终的沉默,比往日还要沉默的沉默。

我是被一个恶梦吓醒的。“肯定是反梦。”我极力安慰自己。

门口有些细细的响动,我不想也不敢再想下去,悄声地下了床,手刚要触到隔开两层的帘子。

“他考上了……真的考上了。别担心,我已经把钱凑得差不多了。隔两天,村里的砂石厂开工,我还可以去干个装卸……四年了哪,出息了,孩子出息了。”

父亲说着深深地吸了口气,淡淡地吐出。

透过帘子中间由于日久所破的小洞,我看到父亲偎在那把已经褪了色的太师椅中,怀里抱着母亲的灵牌。他双眼紧闭,平日已见斑痕的皱纹,此时更是刀刻般地印在脸上。头发杂乱得早已没了章法,就像山后的那片丛生的杂草。

这就是我的父亲吗?就是那个把我从三岁开始独自哺养大的父亲吗?就是那个平日与我不语、形同路人的父亲吗?是的!就是他!

脚趾被几滴液体打湿。我捂住嘴,不敢出声,怕打扰了父亲那份固有的沉默。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判断后画“√”,错误画“×”的。

A.这是一篇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

B.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中的“我”就是作者。 ( )

C.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敬父爱父之情。 ( )

D.这是一篇小说,文中的“我”并非作者。 ( )

2.对“我故作平静地叙述”和“他平静地回答”理解较恰当的是( )。

A.我心中十分激动,但表面装作无所谓,父亲则相反。

B.我心中十分激动,但表面装作无所谓,父亲表面平静。其实内心更激动。

3.联系上下文,对父亲的“沉默”、两次“仍没有看我” 理解恰当的是( )。

A.父亲对此并不十分看重,并不以为然。

B.父亲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埋在心里,不肯流露。

C.这些年他受的苦太多了,一时说不出。

D.父亲要保持一种尊严。

4.作者透过门帘小洞对父亲的描写方面有( )( )。

A.肖像 B.语言 C.动作 D.心里活动

《沉默的父亲》答案

1.A√ B√ C× D×

2.B

3.B

10.《笑 》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十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过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阅读训练

一、写出四个带有“想”字的四字词语。

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兀自()绾起()潺潺()

三、笑有很多种,请你在下面写出五种类型的笑。

四、“三个笑容”指的是哪三个笑容?

五、作者是在什么时候站在窗前的?()

A.白天 B、傍晚 C.夜晚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请打“√”

1、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

2、映着月儿,似乎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3、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4、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

七、哪两个自然段是回忆性的文字,这两段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知识积累

下面的句子写得很美,读一读。

(1)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2)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3)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习作链接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或许是妈妈宽容的微笑,或许是老师鼓励的笑容,或许是奶奶慈祥的笑容留在你记忆的深处,请你描述一段令你难忘的笑容。

《笑》答案

一、冥思苦想、左思右想、思前想后、想入非非

二、略

三、微笑、大笑、狂笑、冷笑、傻笑

四、安琪儿的笑、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

五、C

六、2、√

上一篇:一年级2013秋语文复习计划下一篇:集体户口社区公共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