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2024-10-02

洋思中学高效课堂(共7篇)(共7篇)

1.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篇一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所采用的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用八个字表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从字面上就可理解。这种模式归纳起来,基本结构如下:

(1)用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出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自学指导(约10分钟)

方法是:用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出示自学指导题;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在巡视重点指导中、差生。(学校规定教师不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自学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是:用多媒体投影出示自学检测题,首先让中、差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尖子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有的也会让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与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再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原因及更正的道理。还有的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不管采用那种方式,最后都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4)、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一般用多媒体投影或印制的练习作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一般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还有思考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下课时老师带走作业。

模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这一模式不同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可灵活使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也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概括起来都必须有以下四个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讲的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指挥者,在学生自学时,有问题的地方加以适当点拨;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形成制度。

2.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篇二

课程与教学改革势在必须、事在必然,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念复制、模式翻新的层面, 而漠视教学实效, 忽视实践检验, 课改必然前途未卜。

此次笔者有幸随团专程去江苏洋思初级中学考察, 更加重了对现行课改及其产生的诸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还在过程中!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矛盾冲突远没有结束!

洋思的校园, 是一处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教育之所;洋思的课堂, 是一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之地。但, 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初级中学, 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产生了轰动效应, 吸引了举国上下无数仁人志士的目光。洋思成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江苏省教育厅周德藩副厅长指出, 洋思中学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

一、洋思中学拥有什么

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初中, 可以在三流的学生、三流的设备、三流的师资下创造出一流的成绩。条件与产出的强烈对比不能不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洋思中学到底拥有什么?

1. 朴实的教育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说法, 没去过洋思的人不能理解。然而, 到了洋思中学, 它的内涵就不难理解了。在访谈中, 我们感受到洋思中学的教育信念: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而学不好的学生, 是没有的;经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学生, 是没有的;只要千方百计地教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认为:如果有了教不好的学生, 这就是“师之惰”, 教师就必须反省自己, 哪个教育方式不灵了、哪个教育环节忽视了、哪个教育途径选择错了……这样一来, 只要出现教不好的学生, 教师就必有反省, 方法就必有改进, 学生就必有进步, 最终也就必然能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目标。这里没有豪言壮语, 有的就是面向学生、面对现实、自我反思、不断改进的教育理念。

正如洋思中学秦培元校长所言: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是他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 而是组织学生学。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这三句话的核心就是人人都能学好, 充分体现了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教学信念。

2. 扎实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的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个原则。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基础灵活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有针对性地对课程与教学做适应性调整,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扎实、高效。

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 我们清晰地感受到, 所谓“先学”, 就是教师简明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 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所谓“后教”, 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而“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 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对课堂所学的重难点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经验交流。这样, 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教师不再留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 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3. 平实的教学策略——“兵教兵”, 合作学习

“兵教兵”是洋思中学在“后教”环节上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有效策略。教学中, 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或更正。

由于学生多半是寄宿的, “兵教兵”在课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学习上的“困难户”, 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 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学困生”搭配坐在一起, 同住一个寝室, 他们结成“帮扶”对子, 成为朋友。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说, “兵教兵”体现了合作教育思想。它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问题提高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生动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这也成为洋思中学实施“三清运动” (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的重要措施与保障。

洋思中学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 “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学困生”问题, 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有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在“兵教兵”中, “学困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 “学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携手共进、互相提高。

4. 丰实的教学效果——“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100%”

在洋思中学我们了解到, 由于是农村寄宿学校, 学生的入学水平与基础都很弱。然而经过洋思的三年学习, 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 毕业时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达到100%, 平均每年有80%的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其中有一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自学能力比别的学校学生强, 后续学习潜力很大。

这所曾经被称做“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 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课程改革示范基地、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等等, 洋思中学已成为省市乃至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二、洋思奇迹带来什么

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是艰难的, 这不仅仅在于变革本身, 还在于基础教育要面对太多的社会需求, 背负太多的沉重职责。过重的负担是教育、教学所无法回避的, 现实中的教学变革也只能在负重中前行。但, 洋思中学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切以提高效率为导向,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各地的教育环境与洋思中学存在诸多差异, 课改的进程与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尽相同, 但摒弃浮华、注重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应是共通的。洋思中学的教育奇迹无疑给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带来诸多启示。

1. 教改要实事求是

对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杨启亮教授曾指出: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越来越不只是一种要求或思想方法, 而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改革初期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 也应该从实践如何检验理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在已经发生的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现实中, 我们发现, 理论的期望总是最理想的, 实践的应答却总是千差万别, 而且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最理想的。事实上, 无论改革目标多么理想、理论系统多么先进, 最终都要回到它赖以实现的实际中来。教学改革不管走向哪里,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 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这都是每一位教改实践者——一线教师首要面对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洋思中学的做法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学定教”。在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 洋思中学明确要求教师不要死搬硬套, 一切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 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进行。洋思中学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的办学经验昭示着:教学的最大实际就是学生的学习实际, 学生的学决定了教师的教。这是每一位变革践行者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2. 教学要返璞归真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各种教法可谓层出不穷, 各类课型也是花样迭出。然而, 热闹非凡的课堂往往一味追求形式, 脱离教学实际, 最终误导的是学生。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 就必须返璞归真, 紧扣课程目标, 回归教学原点。课堂教学实践的变革, 不可能像经过精心编排和反复演练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那样, 完美地实现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上下足功夫, 不应在琢磨形式上费尽心思。

从洋思中学朴实、高效的课堂内, 我们感受到教学变革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也绝不像当下的名师、专家以一课“走遍天下”那样的美妙、轻松、愉快。课堂教学变革涉及因素很多, 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组织的能力及教学效果的达成等等, 但洋思中学的课堂归根到底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面、学习的实践量和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变革只有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才能成为现实, 也只有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看到教学变革的真实面目。因此, 实质性的教学变革就应追本溯源、返璞归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理解、掌控教学究竟能够怎样变革。

3. 教法要择适而用

如今, 经历一个时代的课程改革正步入十字路口, 我们的教学变革该往何处去?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在哪里?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士不断思考的问题。当下教学改革, 最缺乏的显然不应是理念, 也不是什么模式, 而是理念与模式择适而用的本土化实践过程。

恰当地选择、运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教学模式, 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刻意模仿, 甚至于强化推广, 把别的学校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 不仅不会解决教改中的固有问题, 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出现新问题。

承担变革任务的教师既无法超越自上而下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也无法回避教学变革中的矛盾和冲突, 但教师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实施课改、实行到什么程度、涉及到哪些层面等方面都具有自我调适的权力。因此, 新课改启动之时, 学校全力加强教师的通识培训、更新理念本是无可厚非的。而课改思想、教学理念的认识达到一定水准之时, 我们应该更为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 指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择适而用, 调适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 这才是当务之急。

4. 教研要植根常态

目前, 教研活动普遍存在“三有余三不足”现象:一是课堂教学拓展有余, 守“本”不足。教学中过于注重拓展、一味拔高, 势必忽视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二是教师素养展现有余, 学生能力训练不足。教师以华丽的语言、繁琐的设计, 乃至精彩的表演显示自身的能力、素养之时, 学生的实践活动、思维训练的时间必然被压缩、挤占。三是名特教师精品课展示有余, 普通教师家常课研讨不足。对于名特教师的精品课, 普通教师看着激动, 听着感动, 回去学不来, 只能照例用自己的方式上家常课。

示范课不能担负起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或影响甚微。这必然造成观摩展示与常态教学相脱离, 教研活动本身是低效或无效的。这说明课堂教学的评价导向, 亦或说好课的标准出了问题。

观摩展示的课应该是让占绝大多数的一线普通老师看得懂、学得来、摩得起的课,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研修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常态课质量的高低才是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示范课的引领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但对一线教师而言, 观摩和研讨来自身边的、真实的常态课显然更有价值, 更能叩击教师的心灵。

教研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常态课教学, 让普通教师的课堂, 以及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教研才能真正改变课堂、变革教学, 引领教师实现从理念更新到行为认同, 使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真正受益者。

概而言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要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并产生效益,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念复制、模式翻新的层面, 而漠视教学实效, 忽视实践检验, 课改必然前途未卜。由洋思中学的教育奇迹来反观当下的课改, 我们可以获得诸多启示。改革中我们需要“实事求是”, 需要“返璞归真”, 也需要“择适而用”, 更需要“植根常态”。新旧思想的碰撞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实践检验”的思想, 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周德藩.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杨启亮.论理想的课程与教学的可能性.教育研究, 2009 (12) .

3.洋思中学的有效教学给我的启示 篇三

回眸洋思中学的发展历程,这个原本是“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农村联办初中,没有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湮灭,而是乘势大发展,变成了一流设备,一流质量的“名校”,令人深思。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有人说洋思中学的成功在于学校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充满人性化;有人说在于学校积极倡导“求实创新”的校风、“科学引导”的教风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风,“三风”合一,充满科学合理化;也有人说在于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思维发展过程,具有逻辑性;更有人说在于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只讲4分钟,含金量高,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洋思中学的成功,使“有效教学”的理论日趋火热,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解读”与“实践”的浪潮,而且一浪高过一浪。教学强调“有效”,“效”即效果、效率和效益,“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为老师有效的讲解,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关于有效教学,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这也是最终标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在缩短,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即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要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就必须体现教师有效的主导作用。包括教师有效的课堂语言,有效的讲解内容,有效的板书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其组织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用有效的语言来教授有效的内容,语言犀利,内容精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画龙点睛,蜻蜓点水似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明确知识的过程。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他们探求的领路人,“书山”之途的艰辛苦涩还是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经历,老师只是适合地出现在他们迷茫无助的时候,并及时给出若隐若现的希望,不断引领他们一路前行,直至胜利到达目的地。而不是老师自始至终一味地引领,不给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的自由,一路走来,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却觉得索然无味、毫无收获。所以一节课是否有效与教师是否有效地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时刻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身份界定,转变传统教学的陈腐观念,用心领悟“有效教学”理论实质,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特别是语文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上所说不过是重复了每一位老师日常所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课堂教学这块试验田,每天做到四个一点点:比规定的多做一点点,比规定的做好一点点;比规定的早做一点点;比规定的巧做一点点。抛掉外在浮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以一个学者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对话,做一个快乐的播种者。

如果说站在教改前沿的改革者与先驱者是“弄潮儿”的话,那么我们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就已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在学习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尝试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之道。从事语文教学以来,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语文教师不是幽默大师,但要有带给学生快乐的本领;不是语言大师,但是要有纯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是艺术家,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审美力;不是演员,但要有激情的投入;不是模特,但要有规范得体的体态语言;不是救世主,但要有一颗慈善包容的心。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还要承载起寻求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美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于是有人叹曰:苦哉,语文老师;累哉,语文老师。但是,如果我们转动灯火的方向,依旧能照亮阑珊处。在烦琐细碎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了“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从层层枷锁中解放出来,从中感受到做语文教师的快乐。

4.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篇四

武威十九中

刘瑞生

2013年11月17日至11月24日,很荣幸我作为武威十九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代表,在冯主任带领下,随査校长与张主任、李书记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一道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通过进课堂、听讲座、参与教学实践等方式,全方位感受了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深有感触,现将洋思中学的语文课堂模式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堂课只讲4分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还没有到洋思,这些“口号”已通过网络充满了我的脑海,带着疑惑和些许揶揄,只做闲时的谈资与同事交流,并不以为然。但这次洋思之行,深入洋思中学的课堂,全方位了解洋思,却不得不让我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被称为“口号”的东西。

洋思初中的教学质量之所以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此基础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从限制教师单向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教师注入式、“满堂灌”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无效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了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洋思的语文课堂并没有象数理化课堂那样真正体现“当堂训练”的模式,听了三节多媒体教室的课和普通教室的课,差不多都是一个思路,即一堂课只学主要的内容,一节课完成一篇课文,(哪怕是《春》这样的名篇),由于时间有限,并没有任何练习检测。但“先学后教”确实得到了体现,学生自学,兵教兵解决问题,老师只讲学生解决不掉的问题。在晚自习课上才真正出示训练题,让学生完成备课中精心设计的测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当堂完成,教师当即批改。当即四清,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每天都在考试之中。

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洋思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

洋思中学没有课前的预习,没有作业,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洋思中学副校长语:课前没有目的的预习就是在浪费时间,课堂上就能完成的练习为什么要布置成作业呢?无谓的占用学生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采用多媒体公示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设计问题链,制作好课件。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10分钟):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洋思中学标语:每位学生都是一座“金矿”)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3~5分钟):让中差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展示。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洋思中学副校长语:洋思的课堂是暴露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所谓的差生,而不是优等生。安排座位、课堂提问、平时训练、“四清” 首先关注后进生。让能回答正确的学生回答有什么意思?讲谁都知道的不是浪费时间吗?让差生搞清楚问题才能说明教学的效果。)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8~10分钟):①学生同桌交流,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②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③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其目的是: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问题;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拔,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6、当堂训练、批改(不少于15分钟):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其目的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没有完成的在大课间清,早上完不成的在下午的活动课清,当天完不成的在周 五清,早清完的早回家,迟清完的迟回家。当周是在清不完的下周清。(洋思中学副校长语:每个学生都是金矿,要挖掘它的潜能,好学生是逼出来的,要因材施逼。学生为了上大课间、为了上活动课、为了周五早点回家、为了过一个轻松的周末能不好好学习吗?)

二、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

1、在“先学”这一环节,教师注意以下三点:

(1)要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出明确的先学要求:如看书、练习要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如何检测。

(2)要指导先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么练习、注意些什么。(3)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是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疑难问题。

2、在“后教”这一环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教什么?即教的内容,绝不是依教材照本宣科,而是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

(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应该是先让会讲的学生教,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开始讲。

三、洋思课堂教学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深感麻烦的八个具体问题:

1、解决了课堂纪律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督促检查教学的目标是特别关注后进生,小师傅与小徒弟结对,师徒负责,课堂上所有的 学生都有事可做,课堂纪律问题减少。

2、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教师讲得多必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班主任每堂课在教室办公)

3、解决了学生认真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所有学生都认真。

4、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认真学习,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很高。

5、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

在教师过多讲解的情况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常听不懂,有一个地方听不懂、跟不上,后面的时间常常是白白浪费,在这种模式下,自学和当堂训练,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可以请教旁边的学生。当堂训练、批改,可以得到及时的个别指导。

6、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统一进度和统一要求的学习,而学生中存在着差异,这种统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批后进生越学越差。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学和当堂训练,具有很大的个性化学习的成份,各人当堂训练,速度有不同,难度有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各学各的,各做各的,学生间互不影响,不会存在差的吃不掉,好的吃不饱。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

7、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课堂教学、训练的题目都是和教材内容相近的,这样学生学得下去,在训练中不断获得成功。

8、解决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当堂训练,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组织教学,用于关注后进生,用于督促检查,用于个别指导,发现解决问题。

四、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界强调精讲多练,90年代以来教学界突出学生为主体,21世纪以来教学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强调教学重心不仅放在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上,而要转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全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流强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上每一项教学理念,在这种模式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洋思课堂教学的五个核心要素要点

1、让学生自学;

2、让学生当堂训练;

3、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拔;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自习课测试题;(自习课一份试卷)

5、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学生当堂训练形成制度化。(校长秦培元说:贵在坚持,洋思中学之所以形成模式,就在于30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蔡林森校长就没有现在的洋思)

六、实践要注意的要素

1、合理编组,排座位,各班组建“一帮一”、“兵教兵”学习小组,年级、班组建“四清”小组。(关注差生,师傅教徒弟,徒弟可以上升为师傅)

2、认真开展三级备课: ①老师先读课标,掌握课标;

②备课组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各课时、教学方法和轮流主备,由骨干教师提出教案提纲、统一合适的课堂作业,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

在此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解疑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练习及理论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等)的问题情境。其中,要有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办法,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

③拿出教案课件。在集体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拿出能体现特色模式、最高质量及符合各班实际情况的课件。

3、加强教案管理,严格把关。任何教师均不得无视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直接用教参或由他人提供的现成教案,每一位教师均不得没有教案,教务处应进行认真抽查或日常检查,严把备课和教案关。(实际上他们不注重形式上的教案,而是重视课件。多媒体课件作为小黑板的替代品来用。)

4、自觉地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准备 课前教师要把心情真正调节到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在课堂上要善于以自己的眼神、语调和比喻渲染气氛,恰当地营造出取得良好效果的教与学氛围,杜绝各种有意无意的体罚或“心罚”现象。

5、合理安排课内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合理安排“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循环。

6、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首先,课一开始就要简洁、具体地揭晓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第三,教师板书要精心设计,交待要求,口头讲解,课堂小结要言简意赅,讲读课上要精简教师的范读时间。

7、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注意有机渗透德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进一步养成或保持良好的写字、用眼、阅读和思考地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

8、准时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9、自学内容具体明确,方法要灵活多样。

10、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

11、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已经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 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12、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讲。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13、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提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14、当堂训练时间应保证,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15分钟之内完成为限

三是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 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15、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情况,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16、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批改部分作业。

17、及时批改当堂作业与自习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

18、重视课后辅导,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七、对于我们,要学洋思,应该学什么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变学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洋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沿袭着应试模式,如果只认为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活动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这也是牵着学生学习,学生仍处于客体地位。只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所以,学洋思,关键就在于学习他们高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思想观念。

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真正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经常说,一个好学生,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的确如此。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讲什么,要根据学生而定,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也不应该是教师讲,应该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所谓“兵教兵”正是如此;学生讲不出来了,这时教师才讲,但这讲也是重在引导。所以在洋思初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讲10到15分钟完全成为了可能。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学习实践。学洋思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减,活学活用。重点学习洋思人的改革精神,品格,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切不可机械照搬而不灵活运用,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的学习,要理解其实质,把握其精髓。下决心根除课堂上的“满堂灌”等毛病。把学洋思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找出合适的切入点,开创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5.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篇五

时间:2012-01-30 10:29:07

内容摘要: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5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这篇文章被称为国内第一个把三所名校集中进行点评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们对新课改贡献了什么?

——点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敏勤

在全国众多的农村学校中,江苏省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省的杜朗口中学可谓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佼佼者。在正常的开学时间,每天都有几十乃至几百人到这三所学校参观学习。这三所学校都是农村乡镇初中,他们原来的办学条件在当地都是最差的,他们的改革始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但真正体现他们改革价值的是新课程改革,正是由于他们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所以他们成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每天都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朝圣者”前去参观学习。他们对新课程的贡献是什么?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是对中国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建国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的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们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门课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因为5分钟以后别人会了你不会,感到丢人。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在洋思中学改革之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提倡学生自学的实验,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常州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为洋思中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但在整个学校,在各门学科都要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洋思中学在全国确属首例。他们的做法,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所以洋思中学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称为“洋思现象”。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全国的中小学,似乎每个班都有“学困生”。个别的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很多,但整个学校、大面积转化“学困生”,却往往难有成功的措施。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洋思中学的追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似乎有些绝对,但它却对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震撼心灵的启示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失去上进心的学生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重新鼓起上进的勇气——“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肯定也能变好!”他们在这里又找到了自信,又恢复了往日的朝气和勇气。对于那些责任心强的教师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反复的责问自己:“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我的班内出现了差生,肯定是我的责任”,他会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在洋思中学我曾经看到有的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给学生补课,他们把学生的落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对于那些已经对孩子失望的家长来说,看到这条标语对孩子的前途又充满了希望——“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孩子也肯定会被教好”,所以他们不远千里跨省市把孩子送到这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来。

当然,在洋思中学不是仅仅打出一条标语,而是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所谓“堂堂清”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在下课时,可能有三个学生没有做完,四个学生没有做对,这七个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七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每周星期五下午,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要等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他们有责任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三、“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是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经常说的一句话。乍一听觉得有些极端:现在学生负担过重,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如果课堂再像考试一样紧张,学生还有轻松的时刻吗?学生的负担不就更重了吗?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现在学生负担重为什么?固然与应试倾向和追求升学率有关系,但也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系。现在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紧张起来,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能课上损失课下补,校内损失校外补,于是,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有的学生还要参加各种校外文化补习班,补的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把应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课下就可以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发展。洋思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名教师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老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是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四、两案合一,避免了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的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的艺术。

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的问题,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五、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绝大多数中小学每门课学生至少需要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还往往不止一个,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是东拼西凑的东西,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开发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的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

北京市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在一个普通中学(非重点中学)创造了全班一半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奇迹,他从初一教到高三,数学课很少布置课后作业,更不让学生买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复习资料。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老师自己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只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果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东庐中学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六、备研合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单靠各级教研员和一些教学专家是指导不过来的,只有自力更生,通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学习和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平衡,即使一些重点中学和名校,也不是每个教师的水平都很高。只有通过校本教研,把备课和教研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般说来,每个教研组既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水平不同,经验不同,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别。教师的劳动又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一门课,别人很难代替。如果学生遇到一个水平高的老师算是走运,几年下来提高很快。如果碰到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学生也就成了教师成长期的实验品。如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各学校都在考虑的问题。如有的学校实行师徒制,让老教师带徒弟,师徒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有的学校设立“青蓝工作室”,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但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师父也很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经验都传授给徒弟。而东庐中学采取集体备课的做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2.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3.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4.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的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通过讲学稿),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七、开放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与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相比,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也是如此)。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不仅需要胆量,更是对自己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个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那些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朗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原生态的,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呼啦啦站起一大片,谁的嗓门大谁就争取到了发言权。“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八、张扬学生的个性,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其中第4个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有的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师生的教学方式没有多大变化。而在杜朗口中学,我们却能真切的感受到这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演出来: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多种多样。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是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而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像《山东教育》杂志记者所描绘的那样:“不论何时,只要你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充斥你的耳鼓,撞击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的,一定是这样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让人激动的场面。”

以上说的三所学校,虽然具体做法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1.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

这三所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他们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他们都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他们能够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够做到。

2.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

作为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考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理想。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的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一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作为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作为一线教师,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不敢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却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们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而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也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让他们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6.洋思中学 刘金玉 篇六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副校长兼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著写《高校课堂八讲》。

“课堂作业课堂完成”、“当场学、当场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学后教,教后练”等多个轮回的实践来验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用性,有效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是: “揭题”(揭示题目)——“示标”(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学生辅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五个特点: 一.自主性。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自主进行;

二.互动性.三.探究性。出示目标后,接着出示指导题,即探究题。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在探究新问题。举个例子,我的题目是“1+1=3”,而他是“1+1=2”,这就需要进行探究:“为什么我们的答案不一样?”

四.开放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由学习的被动转为主动,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所以不再是封闭的;五是实践性。

学校是“目标教学法”的实践基地,是合谐教学法的实践基地,是成功教学法的实践基地,是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基地

课堂中,开始时出示目标,中间解决目标,最后深化目标。”这也是合协教学、尝试教学。

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教学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就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新课程理念就是强调让学生去实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会,把握住内容。以人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际上就是实践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一理念,那么在课堂上你就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学生就不可能竭尽全力地去思考。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信任无价”,对某个人信任的话,他就会很认真地去完成任务;“期待无价”,对某个人期待的话,他就会很认真的去完成任务。我们作为老师的都很清楚,如果你真把学生当人看待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有才学的人,他就会竭力地去学习,如果你认为他在课堂上蠢得像一头猪,那他就真的蠢得像一头猪,他就不会去动脑筋,而且有时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隔阂,有时老师恐吓他“你讲不讲?”他硬说:“我不会,我一点都不会,你去问其他人吧。”相反,如果你柔声地、充满信任和期待地问:“孩子,你会吗?你给大家说说。”他就会作出回答,即使不是很完整,他也会说一点,慢慢地就会说两点、三点„„所以这就是以人为本。

我们的课堂就是市场,在课堂上,找问题,找学生,找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就是课堂上你怎么去解决问题。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教的目的就是不教”我们教育的目的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课堂上我们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第二句话是“课本无非就是例子”,我们就是要发挥出例子的作用,所以我们就要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潜心地实践。一是要当堂训练,二是要看例题做例题,三是要看例题做题型。这就是我们要实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理念也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究竟有哪些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支力就在课堂——自信心的培养在课堂,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学好;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课堂,同学之间相互解决问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先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旧知解决新知,这就是一种创新。“当堂训练”也同样是一种创新,课堂上老师要多加鼓励那些有创见意识的学生、思想,这个过程使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第二个好处,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就是从学生紧张的学习中来,没有紧张氛围的课堂决不是有效的课堂。有人说,不是有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吗?我认为这些方法在小学一、二年级还是很有效的,但到了更高年级就决不是了。高年级应该是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地、乐意地去思考问题。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动筋才会学得好。当然,我们这种紧张不是害怕,不是畏惧;而是一种充满激情,是静下心来、埋下头来苦干;这一种紧张快不是浮躁,凭害怕、凭浮躁是搞不出原子弹来的,是搞不出围绕地球转的卫星的、搞不出升天的飞船的,而要有成绩,就必须在科学探索中有严谨的态度、积极地投入,静下心来、埋下头来才行。我们哪些人能写文章,都知道静下心来、埋下头来才行,而不是没电学开车,没水学游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做法表面轻松,而实际上是无效的。我们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校长施予压力时,他就会感到紧张,就尽力地去做好,即使不检查备课笔记都行。

第三个好处,有利于培尖补差。我们认为培尖补差的主阵地在课堂。

先说说培尖。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尖的最好方式,哪一个人成为伟人是别人教出来的呢?哪一个人成为企业家是别人教出来的呢?其实,这些都是靠他们自己摸索、探究、自主学习得来的。老实说,奥林匹克竞赛题很多老师都不会,但往往就有学生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学生们自主钻研得深刻,所以第一步就是该自学时就放手让学生们自学。第二,平时我们自主学习的多为课内的,而现在我们鼓励学生吃“自助餐”,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比如我们老师出5道,别人用10分钟,而他用5分钟就就做完了,那好,就鼓励他吃“自助餐”——自己买一本奥林匹克竞赛书自己训练,可以不用老师限制,自由发挥。这就是让他吃饱吃好,这也是在走市场经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就可以逐渐开始脱贫,到辅教的时候,针对差生,我们就把课题给尖子生,这时候是尖子生在扶贫,在帮助差生分析问题。这是“当堂训练”中的第三步,第四步是把训练题分为两三大类,一类是必做题,主要针对最后一个差生,另一类是先做题,就是让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做的,还有一类是思考题,是留给最尖的学生做的。比如给10分钟完成必做题,成绩好的学生用3分钟就做完了,就接着给他们出示选做题,他们能在5分钟内又做完了,那么就再给他们做思考题。这就使尖子生在课堂上吃得饱又吃得好了。

接着第二步就补差。自主学习是最好的补差方法,因为他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存在问题,哪个地方需要解决,让他找出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而不是老师直接出面去帮助。因为同学就是朋友,朋友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亲切,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同学间的互相询问,还是不理解时也还好意思多问几遍,如果是老师辅导,可能老师讲三遍后就冒火了:“怎么还不会?”因此,我们采取补差的方式可以说是起到了水涨船高的作用。

第四个好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课堂上实际上把所有的练习做完了,这就是减负的重要内容。在先学的时候做了一些题目,在后教时又做了一些题目,在当堂训练时又做了一些题目。因为现在已经不讲例题,直接做习题。书本无非就是例子,让学生看例题,然后在做习题时,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样发现的问题才有效,才能更好的解决。特别是共性的、倾向性的问题。

7.洋思中学学习体会 篇七

XX年7月19至22日,我们创新实验学校一行10人在杨主任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亲身接触了“洋思”,感慨颇多。

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大胆改革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别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走进洋思校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路的两侧无处不在的学校标语。“真、善、美”是洋思中学的校训,被深深镌刻在一进校门,摆放正中的巨石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八个大字就置于校大门之旁,让学生顿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雁鸿大志,“洋思中学”巨幅校名四个大字也直立于教学楼顶,很远之外都能看的清楚。过一座龙溪桥,“真善美”的校训篆刻于巨石之上。大门左边的教学楼上,赫然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门右边的餐厅门上方“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几个字也十分醒目,而且我还发现,每拐个弯儿,路标上名称就不一样,有北大路、南大路、创新路、勤奋路、文明路等。不仅如此,每条路旁、教学楼前、餐厅、操场、洗手间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写着名人名言的牌子。每一句都有所指,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体现,如“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该干些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字字句句,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从这些标语中,让人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洋思人的自信与自豪,以及洋思人对教育的理解。走进办公楼,一眼就看到校长对全体教师的寄语:“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教材’”,至此足以看出校长的用心和细心。走进教学楼,校园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教学楼内外随处可以见到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词组,语文名人名言等,使孩子不管走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处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的体现让每一扇墙都说话,校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

洋思的这一面面镜子,这一条条标语,具体,亲切,实在。它启示着、熏陶着、激励着洋思的每一个师生,他们从一进入校园,就开始接受了无声的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洋思张扬而又注重细节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既气派又具备学习氛围的读书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讲的不是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令人叹服。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以一节数学课来简单的解释他们的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4、当堂训练

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我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特别规范,几乎是一个人写的,我想老师在作业规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到洋思的教学,我不得不说的“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的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现在,“四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三、别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

每个学生进校后,都有一本《四会读本》(即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讲的是起床、吃饭、洗衣、洗澡、管理钱物等生活技能。

按我们平常人看来,都会认为:难道初中生吃饭,睡觉还用学吗?但洋思人却是在这里面作。确实,我们观摩了洋思学生用餐的情景: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进餐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洋思的学生热爱学习,在餐厅也能体现。参观时,我恰巧在三年级的学生餐厅,我看到先到的学生不忙于吃饭,而是手拿卷子在研究。等所有学生都到齐后,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三千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喧哗,没有人乱跑。二十分钟左右,所有学生都吃完饭,餐桌和碗筷都被洗干净。最后评出文明餐桌。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饭。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会被3000多名学生吃饭的场面所感动,那整齐、统一、卫生、文明的就餐过程,让人永远无法忘记。而象这种良好的习惯,表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养成必然凝聚着洋思教职员工的爱心、智慧和汗水。

四、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完美的、终止的。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以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从这一角度去审视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洋思经验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1、课堂不应是知识的“交易所”。

把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先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复制”知识,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由于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习得,学生也就渐渐地只是习惯于运用老师所讲的步骤,所教的方法,永无休止地在题山题海中反复模仿,再三操练,以期求得答案的正确一致,分数的满意可人,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应试水平着实提高了,然而这种效仿使活的生命个体成为僵硬的工具,忽视了课堂是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使思想无乐趣而言。

洋思课堂的“当堂训练”,从教学效果检测内容看,基本侧重在知识本身的识记理解上,侧重在当堂会做习题上。应该说,这比让学生当堂不会做习题或把大量练习压到课后去做是一大进步,这也是课堂效益的重要体现。但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学效果的测定内容,许多应有的学科基本素质不是仅仅做习题能够检测的。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成长过程无论是智慧成长还是精神生成都是生命使然。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家园就是使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理想需要与现实需要相融相生,结合得更为完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究其实质,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乃是社会需要或个体理想需要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以牺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为代价而换取的。它抛开了学生当下需要,而一味地进行不是基于生活的社会性需要或纯功利性的理想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助于社会的发展,相反会阻碍或有害于个体与社会发展。

2、课堂不单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场所。

传统的智育观将智育主要理解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学生的智力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应考能力。今天,我们认为洋思中学智育工作抓得好,主要依据是其量化的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和优秀率。可见,没从根本上跳出传统智育观的圈子。现代智育观,“是一种理解周围世界,并能机智地对付周围世界挑战的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是独立思考、选择创造及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科知识及其结构中前人创造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并能将其移植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为此,课堂教学不能仅是简单的达标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解决问题”,还应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如果用这样的智育观去考察洋思中学,就应该弄清楚洋思中学的智育观中含有多少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内容?

创新能力己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这种方法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堂课不能说是成功的。反观洋思中学的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诱导,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洋思的课堂教学所关心的不是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而是学生学习自主、训练自主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方面,限于师资眼界,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这正是洋思所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提高的着眼点。

3、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刻板表现的舞台。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就其内容、形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学模式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建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洋思中学把自己提倡的教学模式,定性为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上百名教师的学校,上课一种模式,千篇一律,按一种模式教学。这种情形下,“教学模式”往往会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课堂教学要充分张扬教师、学生的教学个性。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但无须也不该要统一的方法。教师要有统一的规矩,但无须也不该要统一的个性。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绚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教学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上标新立异。

“先学后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有促进作用,洋思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但走进洋思课堂不难发现,有的课缺乏教师的精彩讲解和必要的知识拓展。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素质与特长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上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个体风格。即便是同一种教学模式,不同素质、特长的教师运用起来也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当鼓励广大教师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造,使教学模式呈现出个性色彩,而不应是简单和划一。唯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模式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我们学习洋思经验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学习实施。要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学以致用,发挥我校学生的特点,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我们今后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洋思中学为我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把洋思的经验简单地说成“一堂课只讲4分钟”。应该说,洋思中学的实践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与落后的教育行为,因为我们过去不敢相信的口号在这里已成为现实;我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多少年来一直不能解决的教育难题,他们解决了;我们多年的教育梦想由他们实现了。因此,今天我们学习洋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该是解读与反思。

学习了洋思的经验以后,我常常想既然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那为什么我们有的学生能学好,有的学生却学不好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是我们没有挖掘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没有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枯燥无味、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生没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很乐意学。现在有些学生上课为什么不听讲、不认真学习,他们就是对上课不感兴趣,教师的讲课没有吸引力,所以我通过学习洋思经验,首先改变这个观念,与学生搞好关系,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积极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引导学生爱学习,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乐意学习,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关注,多提问,不歧视,不放弃,为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上一篇:结算工作流程下一篇:中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