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2024-09-23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17篇)

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一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公路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初探——以浙江省05省道淳安段绿化规划为例

文章内容:广东林勘设计&;2005年第3期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公路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初探一以浙江省05省道淳安段绿化规划为例吴延安徐高福孙肖群李丽红毛显锋(1.浙江省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浙江淳安311700;2.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林场浙江淳安311700)摘要:根据浙江省05省道淳安段的现状,确定了公路绿化设计的理念,提出了不同类型公路绿化设计构想及运用的主要树种.关键词:公路景现绿化设计绿化植物1概况淳安地处浙江省西部,北界临安,南邻常山,衢州,西连开化和安徽省休宁,歙县,东接桐庐,建德,中部横贯着名的千岛湖.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总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土壤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淳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但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差异明显.5省道淳安段起于双坞,终于千岛湖镇,是淳安县交通流量最大的过境公路之一;全长32,路基宽24,为一级公路,该路段第一层山坡范围内土地总面积约1.2万.公路建设大多通过劈山填沟而成,因而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不仅要求赏心悦目的视觉美,而且还追求返偻归真的自然生态美.公路绿化可以美化公路环境,丰富道路景观,防止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提高行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和恢复公路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对05省道淳安段的绿化设计应当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力求高起点,高品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供参考.2绿化理念公路绿化主要起生物防护,恢复生态景观作用,以满足行车安全和景观舒适协调要求,防止水土流失.设计中应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力求将公路建成一条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交通动脉.2.1提高交通安全性对司机给予持续的轻微刺激是必要的,否则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一旦出现了障碍物或面临复杂的交通状况,就会引起冲动反应而发生车祸;司机对沿路的物体完全陌生,将会分散司机开车的注意力,降低驾驶的安全性,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生物性判断标志就是沿路边缘种植的树木;树木并不危害交通,司机本身才是肇事的主因,在许多情况下,树木可以阻挡汽车免于坠落坡下,减轻事故的后果.5省道淳安段大部分路段是一边靠山一边临水(或沟,坡).在公路绿化上应选用不同冠型和叶色树种进行有规律的交替配植,使人产生一种有节奏的韵律感,避免行车途中的枯燥乏味感,使司机心情愈悦,轻松驾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13?--——2005年第3期吴延安,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公路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初探2.2维护植物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是植物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群落与环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而群落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对环境条件起着改造作用.植物群落具有水土保持,净化大气等改造环境的巨大功能.公路绿化设计宣模仿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树种选择应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使公路绿化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由于乡土树种是当地生态条件下的一种较稳定的植物群落树种,乡土树种经过园林工作者们精心搭配而组成的新群体,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抗旱耐瘠薄,抗污吸污,耐粗放管理等特性.淳安县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维管束植物有194科830属1824种,其中不乏优良的公路绿化树种.05省道淳安段的绿化总体上应摸拟当地的自然群落,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合理配植一些抗污吸污树种,可以净化部分汽车尾气和汽车经过时带起的扬尘,减少交通对大气的污染,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2.3构建和谐社会有建设就有破坏,有破坏就要保护.在公路建设施工中,造成大片的土壤和岩石的裸露,人为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05省道淳安段的挖填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在千岛湖边造成了第二条黄色横带(第一条为干岛湖水位升降形成),不仅破坏千岛湖的景观,而且还影响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赋予林业最根本的时代重任,公路的绿化正是为了尽快恢复因交通建

设而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以人为本,以环境保护为中心,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3绿化设计结合道路的自然状况,总体上分成公路两侧平台,边坡,沿途山坡三个层面进行绿化设计.3.1公路两侧平台面绿化因施工进程中挖填土方在公路两侧形成大小不等的绿化平台,而且各地段的立地条件也各有差异,有填土形成面积较大土质较好的绿化空地,也有取土形成的土质较薄的空地,还有可绿化面很小的地段.因此绿化设计时要因地制宣,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式.在土质较差的地段应选用耐瘠薄,抗干旱的树种,在绿化配植上要遵从“生态位”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便于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乡土树种易成活,成本低,耐粗放管理.选用香樟,银杏,乌桕作为行道树种,采用阶段性交替种植,利用它们不同的冠型和叶色,创造出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行道树林带景观.由于它们的冠形,冠幅不同在道路空间上形成有开有合,不断刺激司机,避免产生疲劳,提高行车质量.行道树外侧绿化空地可配植乔木和花灌木及地被植物,树种有:红叶李,桂花,山苍子,红枫,石楠,小果冬青,乌桕,杨梅,冬青,杜英,木荷,青冈,苦槠,梅花,垂柳等树种.根据不同地段的立地条件选用不同的乔,灌,地被植物进行配植,形成上,中,下的多层绿化模式,增加绿化层次,采用复层式绿化结构,如银杏一桂花+石楠一杜鹃+含笑一葱兰;香樟一红叶李+栀子一茶花+金丝桃一狗牙根草等,在临水的边坡上还可以种植垂柳,创造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同时实现一年四季景色变换,春天鲜花族锦,红自相映,使人心情舒畅;夏天浓荫一片,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觉,微风徐徐,送来阵阵幽香,使人心旷神怡;秋天金黄灿灿,给人一4一吴延安,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公路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初探2005年第3期以丰收的喜乐;冬天树干道劲选拔,路边冷然几株梅花,茶花敖霜怒放,使人一阵惊喜.公路两侧平台面通过仿自然群落

2.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生态理念,新时期,园林绿化,应用策略

园林绿化是新时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润色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 还能作为城市人文内涵的载体。但是在一段时期以来, 园林绿化工作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政绩”工程, 只考虑让城市如何“绿”的快, 于是就单纯的种植一些本土的速生树木;或者是考虑怎么让城市尽快的“美”起来, 于是就单纯的引进一些形状比较美观的外地树种。很少有人能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开展园林绿化工作, 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并且影响到园林绿化工作内涵的体现。生态理念是一种意识形态, 其核心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调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工作中, 生态理念的融入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将城市文化底蕴、地域特色与园林绿化融合, 使园林绿化工作不仅可以美化城市, 还能辅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环境[1]。本文结合园林绿化工作实践, 提出生态理念在新时期园林绿化工作中的融入策略。

1 合理兼顾, 促进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目前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 都是过多地讲究速度或者观赏效果, 造成有的城市只是清一色的速生树木, 形成非常典型的“多街一树”、“多城一树”的现象;而有的城市则是遍布外来树种, 不仅成活率低, 而且养护困难。不管是过分单一的树种还是比例过大的外来树种, 都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尤其是遇到气候异常的年份, 其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同树种混交的树林。生态理念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科学配置植物, 让植物的配置最大限度地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系统性, 能够自我更新和恢复, 只有这样的生态系统才是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此, 各城市在安排绿化工作的时候, 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 兼顾速度与质量, 注重混交林的发展, 保持城市绿化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比如, 在南方很多地区可以采用枫香树与杉木进行搭配种植, 这样混交种植的结果是:枫香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91m, 明显高于枫香纯林树中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平均0.64m的情况, 而且还降低了林木病虫害发生的概率[2]。

2 适地适树, 保障园林绿化工作和谐统一发展

传统城市绿化工作种植树木更多的是看哪种树木生长效果良好, 便于管理, 或者哪种植物具有更好的观赏性。实际上,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绿化作用, 还能成为一个城市环境保护的“桥头堡”。因为, 树木不仅可以净化空气, 还能防尘固沙、涵养水源, 甚至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所以, 新时期,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越来越强调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而生态化建设主要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 各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树木种类, 开展绿化工作。比如在一些风沙较大、气候干旱的地区, 可以选择枝干韧性强、根系发达、树冠较大的树种, 如加拿大杨、美杨、旱柳、白榆、刺槐、沙枣、胡杨、荆条、酸枣等;而在一些工业厂矿较为集中的地区, 可以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如油松、榆树、忍冬等, 既达到城市森林休闲旅游的效果, 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3]。另外, 一些北方地区还应避免过多地种植大草坪, 既不生态, 也不实用。像我国华北地区, 纯草坪在绿化面积中的比例一般都不得高于30%, 在不影响观赏效果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水分的消耗。

3 关注人文, 展现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设计品味

园林绿地就像是噪动喧嚣后的静谧缓冲, 是钢铁水泥中的生态空间, 是硬质世界中的柔性一隅, 是感官剌激后的必要放松。为此, 园林绿化工作除了其“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基本功能以外, 更重要的还是要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4]。如在园林设计中将本地特有的茶文化、竹文化、花文化等具有传统文化理念的实体溶于城市园林工程的设计中, 使园林绿化与建筑、道路、水系、设施等共同成为了城市大园林的“造园因素”, 最大限度地体现园林植物具有的寓意和象征展生态、文化的韵味。尤其是一些城市中心, 人流密集地带, 更应该降低建筑密度, 提高绿化面积, 将城市文化底蕴融入其中, 打造一个城市的“绿色名片”。

总之, 园林绿化工作中更多的融入生态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绿化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文化越繁荣,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越强烈。因此, 园林绿化相关部门, 未来更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设计上的完善, 最大限度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 促进新时期园林绿化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惠国.完善生态建设.构建和谐园林[J].福建热作科技, 2010 (3)

[2]林瑞余, 陈银秀, 黄荣臻, 等.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1)

3.生态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篇三

一、生态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一)环保装饰材料的选择

一个画家,一幅画是他的作品,如果画家没有了颜料,就不会画成一幅好的画。对于设计师而言,材料相对来讲就是颜料。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

1.环保型材料的种类:基本无毒无害型,低毒、低排放型,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无法确定和评估其毒害物质影响的材料。

2.目前流行的环保装饰材料

(1)环保地材:植草路面砖是各色多孔铺路产品中的一种,采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可减少暴雨径流,减少地表水污染,并能排走地面水,多用在公共设施中。

(2)环保墙材:新开发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砖,可用木工工具切割成型,用一层薄沙浆砌筑,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具有阻热蓄能的效果。

(3)环保墙饰: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防霉墙纸经过化学处理,避免了墙纸在空气潮湿或室内外温差大时出现的发霉、发泡、滋生真菌等现象,而且表面柔和,透气性好。

(4)环保管材:塑料金属复合管是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间为铝,兼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而且不生锈,无污染。

(5)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除施工简便外还有多种颜色,能给家居带来缤纷色彩。涂刷后会散发阵阵清香,还可以重刷或用清洁剂进行处理,能抑制墙体内的真菌。

(6)环保照明:这是一种以节约电能、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照明系统。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利用高效、安全、优质的照明电器产品,创造舒适、经济、有益的照明环境。

(二)室内植物的选择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一些植物对室内进行装饰,既达到美观效果,又起到环保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室内装饰,我们应注意避免在室内摆放以下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植物:

1.兰花:它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

2.紫荆花:它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状加重。

4.月季花:它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症状。

5.百合花:香味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产生失眠。

6.夜来香(包括丁香类):它在晚上会散发出大量刺激嗅觉的微粒,闻之过久,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目眩、郁闷不适,甚至病情加重。

7.夹竹桃:它可以分泌出一种乳白色液体,接触时间长了,会使人中毒,昏昏欲睡、智力下降等。

8.松柏(包括玉丁香、接骨木等):松柏类花木的芳香气味对人体的肠胃有刺激作用,不仅影响食欲,而且会使孕妇感到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头晕目眩。

9.洋绣球花(包括五色梅、天竺葵等):它所散发的微粒,如与人接触,会使人的皮肤过敏而引发瘙痒症。

10.郁金香:它的花朵含有一种毒碱,接触过久,会加快毛发脱落。

11.黄花杜鹃:它的花朵含有一种毒素,一旦误食,则轻者会中毒,重者会引起休克,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三)室内照明的选择

光源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上世纪末,灯光照明领域就已经提出“环保照明”的口号。视觉健康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光源占主导地位,因此科学选择灯光照明很重要。

1.采用高效节能光源。白炽灯过去用得最广泛,因为它便宜,安装维护简单,致命的弱点是发光率太低,目前已被各种发光率高、光色好、显色性能优异的新光源取代。

(1)用卤钨灯取代普通照明白炽灯(节电50%~60%);

(2)用自镇流单端荧光灯取代白炽灯(节电70%~80%);

(3)用直管型荧光灯取代白炽灯和直管型荧光灯的升级换代(节电70%~90%);

(4)大力推广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的应用;

(5)低压钠灯的应用;

(6)推广发光二极管Led的应用。

2.采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

(1)选用配光合理、反射效率高、耐久性好的反射式灯具;

(2)选用与光源、电器附件协调配套的灯具。

3.尽量利用自然的采光方式:建筑物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靠近室外部分的建筑面积,应将门窗开大,采用通透率较好的玻璃门窗,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的目的。凡是可以利用自然光的这部分照明,可采用按照度标准检测现场照度,自动调节灯光。

二、室内设计环保节能方法

(一)硬空间软装饰

所谓硬空间是指围合空间的界面都具有物质性。所谓软设计是指技巧性、艺术性的设计手法,是相对于应用物质手段的硬设计而言的。如在改变空间形象上,硬设计主要依靠造型和陈设装饰,软设计可以利用不同光、色、材质肌理给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感受改变空间形象,使小空间显大,低空间显高,窄空间显宽;应用对比设计手法改变空间形象,如欲高先低、欲宽先窄、欲明先暗等;通过改变陈设布局方式改变空间形象,等等。再如对空间的分隔,硬设计主要通过墙体、隔断、家具等有形的物质手段分隔,软设计可利用色彩、肌理、灯光的变化划分限定空间,使空间不经有形分隔而形成区域感,保持空间的通透性。探究和开发常规材料的潜质,使其材质肌理具有特殊的表现效果,达到丰富空间的目的,这是常用的软设计方法。软设计方法很多,相对于硬设计而言,它注重设计技巧应用,注重挖掘设计要素的潜质和特色,使用材料少,对资源的消耗少,其环保节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减法设计

加法设计是最直接的装修手法,在加法思维中,往往会因为陷入太多元素而失去设计分寸,平添多余的结构和装饰。减法设计是经过取舍的判断,减掉多余的装饰和不必要的物件,使空间环境变得纯净、轻松而舒适。减法设计的环保节能性体现在:对空间界面处理用材少而单一,甚至直接用建筑结构而不附加额外装饰作为空间界面;空间处理常采用软设计手法,避免非功能性的结构和装饰,用色纯粹,线形简洁;室内家具陈设讲究功能的多样组合和实效性,注意空间的留白和纯净。由此可以看出,减法设计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和资源来实现实用和美观的统一的。

4.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四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这也同时使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对于公路建设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现阶段公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涉及范畴广,在施工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后续公路通行阶段的汽车尾气及噪音,都将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公路设计环节,将周边环境因素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力求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2环保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依托原则

2.1关注工程项目周边的资源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公路工程本身规模较大,在施工区域中很可能存在大量的资源环境,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旅游资源,都需要在设计内容中得到最大化的优化及利用。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公路功能更加完善,更能带动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在公路工程设计阶段,应当对施工区域周边的资源环境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其优势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促使公路工程与资源环境处于同一发展界面上高效配合及补充。

2.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设计

5.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五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论文

摘要:

按照生态学理论,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实现完美的城市生态绿化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境地,完成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就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进步飞速,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将目标定位在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上,所以急需发展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建设。而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核心,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规划。

1生态学理念

生态学理念的主旨是在一定的系统内根据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调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系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通过在人为的因素下创建和维护系统内生态的平衡,实现系统内高效、充分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生态学理论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可通过植被的建造和维护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用生态学理论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园林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可针对自然环境的现状进行改造和维护,调节当前城市的气候,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另外,通过人工模拟的方式,建立层次鲜明,结构清晰的植被环境体系,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创造高效利益,实现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达到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往往缺少正规的建设,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够高,对生态理念的认知不足,忽略了自然生态,忽视生态学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平衡性掌握不到位,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以生态学理念为中心,规划建设多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化带,既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又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平衡性带来的经济和自然的效益,打造生态平衡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效发展,完成生态平衡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生态学理念的应用

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建设就是以生态学理念为基础,维护系统内的各个群体、结构的人与自然平衡。通过人工铺垫植被,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完美的布局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带,实现城市的原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创造有效的经济和自然利益。

4.1多样性理论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还是系统内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要分为群落多样性、布局结构多样性、景观样式多样。

4.1.1群落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能使生物相互制约,保持系统内群落的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是就要科学合理地引入多种植被,投入相适应的生物,打造丰富多彩的群落,充实城市园林系统,保持生物之间能够相互和谐平衡发展,多种多样的群落还能够相互促进生存生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系统环境。

4.1.2结构多样性在布局结构上的多样性是指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根据生态学理念,建设科学合理、美观、简单的布局结构,将各种植被群落进行合理的铺垫布局,将区域合理分化,充分合理利用系统内的空间资源,使其层次鲜明,给人们视觉上带来冲击,产生视觉差,打造观赏性强,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

4.1.3景观样式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根据建设和引入相应的设施和群落,进行合理的配置,丰富多彩的搭配,建设多种多样的景点,开发出相应的观赏性强的区域,打造鲜明的特色,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需求,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结合当前城市的特征,形成艺术性强、符合当前系统特征的现代化城市生态园林。

4.2整体上布局按照生态学理念,通过将植被引入当前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利用有效的、合适的种群植被打造成一个现代化整体的布局结构,将城市的功能分区调配,实现一体化,形成人工创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的城市园林结构,为生物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打造符合当前系统需求、符合城市园林风格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园林。

4.3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理念,科学合理的选取最佳的植被将其引入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区,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将系统内有效的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更好地适应当前系统内的环境,促进系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高效的利益。

6.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六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不断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城镇建设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建筑风格逐渐与国际理念的发展相结合、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资源的损耗量的不断增加,为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在建筑的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文章笔者通过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的体现进行深刻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的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环保理念;建筑设计

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由于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建筑垃圾和资源损耗量加大。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重要影响地球生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制定了“节能减排”为基本国策,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过程要与当前发展的理念相结合。由此,文章以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为讨论主题,作出了如下论述:

7.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七

1 生态建筑设计、绿化技术概述

生态建筑的设计根基是立足于建筑之上的, 目标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重点突出建筑环境的质量, 是一项即工程技术、环保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策略有:优选结构体系、补偿生态环境、选择能源系统、控制室内环境以及实现外围结构的环保。绿化主要从生物角度出发, 利用原生态的植物进行的绿色普及, 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外围结构环保结构以及生态补偿等作用明显。

通常说来, 建筑师仅仅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了解, 对于生态效应、生长条件、植物形状等, 是没有专业林木工程人员了解的深入的。但集成相关技术, 对集成环节出现的新问题、矛盾做好交流沟通, 扩展专业领域范围, 建筑师有较多的优点。另外, 绿化技术本质上为工程技术, 不是环境科技, 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门学科。从环境作用差异, 集成应用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集成。这就要求绿化技术与领域外的做外部集成, 也要求内部集成。

2 集成室外环境

集成室外环境主要包括了人工湿地、建筑立体绿化、场地环境绿化等工作。

(1) 绿化场地环境。 (1) 绿量率, 也被叫做LAI (叶面积指数) , 也就是在特定绿地范围, 包含的总的叶片全部面积。平均叶面积则指建设规划用地中特定面积中的总的植物叶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率与人均绿化面积等绿环传统控制指标不同的是, 生态性的绿化设计指标可通过绿量率直观科学展现。 (2) 复层结构, 主要在于生态效益提升, 重点做好绿量率增加工作。草、灌、乔等复层结构的绿化比, 对生态效益、植被、景观成效、绿量等有突出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决定了配置的量化选择。比如, 在东部沿海城市, 就需要植物全覆盖绿地, 土地不能裸露;植物复层群落要超过总的绿地面积的40-50%;构建三层以上群落, 主要有地被、亚灌木、亚乔木、乔木、藤木、灌木等;乔木数的布置面积应该是每100㎡绿地中栽种2-3株;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间应该呈1-2∶1的比例。 (3) 地方树种, 本地树种的优点在于其在土壤、虫害、干旱等自然条件上有更强的适应力, 是没有经培育驯化或非本地植物不能具有的。同时其具有农药用量不多、水量浇灌少、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 (4) 生物多样性, 在保护植物群落、水文、土壤等外部环境前提下, 为生物链中的最低层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这样, 就可以让高层生物得到食物供应, 进而保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应该通过绿化实现, 绿化也是健康生态的前提。

(2) 建筑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是立体绿化技术的两个重要组成。立体绿化虽然为附加的外围结构, 但是在生态效益、热工性能上具有较多优点。也对室内环境有改善作用,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湿度、维护建筑构造层等都有显著功效。同时, 也是一种对建筑面占用的土地做相同绿化还原的措施。立体绿化功能明显, 环境学、园林学专业有较多研究, 取得丰硕成果, 但建筑师主要对其综合效益、作用发挥更为关注。

(3) 人工湿地。景观用水中存在水质污染现象, 利用人工湿地的水处理办法, 可将ETS (生态桶) 、毛管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相融合, 综合提升三者的生物原理, 实现水质净化与回收, 是景观美化、环境质量改善、资源节约的不错办法。人工湿地在于人为, 作为复合生态系统, 主要配置植物、微生物、基质。其被包括在场地绿化之中, 但有独特的水生态系统培育、净水的价值。人工湿地净水处理技术具有低管理费用、高效处理效果、较强负荷成效优势。另外, 湿地、景观水池间的水循环, 也是用水节约有效办法。ETS技术、毛管渗滤技术是预处理技术, 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 为湿地净污减负。毛管渗滤技术位于地表层以下, 卫生安全, 但具很大的占地面积。ETS技术则可处理大量水, 占地面积不大, 景观效果优异、植物茂盛, 但存气味。

3 集成室内环境

在建筑物内, 人体心理状态调节、空气质量改善等可由植物实现, 是其余人工措施难以媲美的。对有害空气物质, 降噪滞尘、湿度与湿度优化、情绪放松、紧张精神环节等有良好效果。身为自然技术, 植物在发挥自身环境功能时, 也需要周围环境的有效配合, 室内的温湿度、光照等难以满足其生长条件, 则会事与愿违。为保证植物的环境效应, 可以构建“生态核”或“微型生物圈”, 即应该做到:通风换气要顺畅、阳光照射要充足、植物生长要与微生物共生。室内植物和人的生存基础是通风与阳光, 人工性的生态自然则依靠微生物作用。因建筑室内的功能与位置不同, 可分为生态舱、空中花园、生态中庭等三种模式, 生态中庭应用范围广泛。

生态中庭重点在于建成艺术效果, 无关环境设计。“生态核”的载体是中庭空间, 根据烟囱、温室效应, 对室内通风、光照做优化, 进而提升整体的中庭环境质量, 强化中庭空间价值。绿化中庭不是生态核, 两个空间中具有要素、形态上的相同, 但是内部结构、规模存在差异, 为此, 会出现不同的生态影响。在植物群落分析上, 重点研究有:有效生态功能在植物中体现、确定群落规模、环境控制技术受植物的影响、植物在空间的生长环境等。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 绿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国内多个城市皆有运用, 也取得不错的现实效果。比如立体绿化技术中, 在青岛就比较常用。结合其本地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降水量充沛可保证植物良好生长。在建筑物外, 外围结构维护体系多包括窗台绿化、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如窗台绿化可减轻视觉疲劳, 扩大室内绿视率, 同时也对室外的噪音有隔绝效果, 树种多是生长慢、需光量大, 也配设了滴灌设配。

4 结语

在“生态核”的研究方面, 有更大的完善空间。比如模式中的植物生态效益明确、环境如何受植物的消极影响、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规模等。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地域差别显著, “生态核”的构建需要满足气候、水文等自然区别。最后,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也要加快速度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要立足与场地、建筑间建立起来的系统。生态建筑中的绿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要坚持大尺度、整体性与综合性的原则, 绿色技术应该在城市中推广, 协同构建绿色、宜居、和谐城市环境。

摘要:在城市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世界能源紧缺的当前, 设计者要将建筑设计方向转移到生态、绿色、节能环保上来, 将建筑设计为不只是人们起居工作的基础设施, 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智慧的运用。本文立足于集成化研究, 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室外与室内的绿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对应用原则、操作办法、技术特点做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绿化技术,集成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杰.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5) .

[2]李建锋.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 2013, (5) :50, 53.

8.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建筑;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077-02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其中,建筑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尤为严重。因此,在建筑行业内贯彻生态学的理念,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与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1生态学及生态建筑

生态学是1869年由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的一门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的全部关系的学科,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这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提出了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生态学认为,任何大小的空间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构成一个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序整体,即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不同种的有机体或小系统间的合作共存,实现共生,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及动态平衡。

依据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建筑必须考虑人类整体以及自然整体的生存和生活。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周围整体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建筑物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当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之内,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处于和谐状态,一言以蔽之,即实施生态建筑。这样的建筑以整体和谐、高效环保、灵活性强为其根本特点。

由此可见,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2 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

生态建筑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基本特征如下:

2.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2.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

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2.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2.4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

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建筑——建筑材料——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

可见,现代生态型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3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3.1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人、建筑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3.2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是为人使用,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3.3能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3.4注重建筑的地方性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3.5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3.6弹性设计

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如:楼梯的可生长,预留的空间管道,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等。

4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4.1建筑与人和谐共生

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但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4.2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

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遵循这一原则,即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尽量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日照、风力与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设计时,必须尊重这些自然因素,必须考虑建筑物对这些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这些因素的本质特性,科学地确定建筑面积,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建筑类型,选用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少的建筑材料,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全方位考虑建筑绿化,降低能源消耗,以使得设计出的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降至最小。

4.3建筑与社会环境和谐

建筑物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同时,还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谐,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景观、审美品位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建筑语言,设计恰当的空间形态,使建筑物在其全寿周期内,对当地的地域景观、传统建筑能够起到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对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保持作用,对土地、能源、交通不形成压力作用,能够让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过程,保持地域的恒久魅力与活力等。

4.4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

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但设计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朝向;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迎风面的前端。同时,由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是由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热传导造成,维护结构材质的热传导系数高,会增加建筑物的制冷以及制热负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控制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尽可能采用合适的结构以及热传导系数小的材料来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

4.5采用新能源

为了尽可能少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除了要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的利用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利用,就是在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在冬季,能够利用室内的密实材料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而使室内空气增温,解决采暖问题。在夏季,能遮挡太阳辐射,并且使室内热量散失,解决制冷问题。主动式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有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相对简单,即太阳能产生的热能被集热器吸收并将贮水箱中的水加热,通过水循环系统将热能带到室内。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即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电能,这是非常理想的供能系统。不仅可以为照明设备等供电,还能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4.6加强环境绿化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环境的绿化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局部微气候。首先,在建筑群落周围,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渗透性差的硬质铺地,尽可能多的铺设渗透性强的生态铺地,多种植绿化效果明显的乔木,扩大草坪面积。其次,建筑物的立面,对墙面、屋顶、阳台进行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墙面种植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照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屋顶绿化是采用屋面蓄水覆土种植技术,以建筑屋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栽种植物花草和灌木。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再次,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手法,协调住区内外环境。例如:设置亲水景点,景点视线通廊等。

5结 语

环境的恶化,能源的危机,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人类在改造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建筑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实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曹 伟.生态建筑•生态建材•发展战略[J].新建筑,2005.5

2 邹永华、宋家峰.关于生态建筑的哲学思考[J].建筑学报,2002(12)

3 郭 明.浅谈生态建筑设计.建筑探索,2004.3

4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

Discuss the adhibition and actualize of ecology in construction design

Yang Zuodong

Abstract:Now energy lack is imperative problem. The people wor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discuss ofte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scuss construction. A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we can join the ecology to the construction, it make good ecology construction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harmonious with entironment. This is the way of future ecolog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9.浅谈园林绿化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篇九

浅谈园林绿化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摘要:公路绿化设计是新的设计理念的体现之一,公路绿化设计也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集园林学、环境生态学、水土保持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科学.利用绿化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通过防护、防污、护坡栽植、诱导、过渡、防眩、缓冲、遮蔽、标志、隔离栽植的绿化措施,达到降噪、防尘、保持水土、稳定边坡和改善视觉环境、增加行车安全的目的.本文通过工作实践总结,主要阐述了园林绿化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作 者:蒋雪景  作者单位:中南林学院 期 刊:科技资讯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X1 关键词:高速公路    园林绿化    应用   

10.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十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不仅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滞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等作用。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是重中之重。本文对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论述分析。

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部分的市政道路绿化工程,除满足交通功能、划分街坊、方便建筑布图、提供公用设施用地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本文就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1、满足交通安全并适应当地环境的原则。满足交通安全是景观美化的基本要求,只有达到这点才能使行人、汽车等活动安全进行。在不适宜的地段大量建设壮丽景观,过往汽车和行人在此容易停留欣赏,这对该段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的交通造成影响,车流拥堵、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隐患增加。有些美化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的树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主要是花朵、果实掉落砸中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使司机惊吓和影响其视线。例如,木棉树、绿化芒作为很多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选择的树种,木棉花朵、芒果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以衡量。一些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大规模种植落叶型树种,进入冬季便一直掉落树叶直到所有叶子都掉光,这样的情况在冬季不但产生不了美化效果而且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大片不断掉落的树叶会影响司机的注意力和视线,因此行道树应交叉搭配常青树,从而减少交通隐患。在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交叉口或汽车要转弯处,应避免布置成高大密集,影响司机转向视线的景观。

2、在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本身就是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而设计,主要体现在:(1)在路旁景观或景观结点处设置供行人休憩的凳椅,通过多设置人景的步行道来增加景观的亲和力,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2)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交通目的和方式不一,有乘坐机动车的、有步行人群,故人群是以不同的速度来欣赏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来设计景观。

3、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保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不但要有本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要融入整个城市环境中去,与整个城市环境保持一致。因为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线条,把城市中各个大区域的面连接,并串接各个结点。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要连接城市中各个面区域,这种连接不只是在面区域穿过,而是要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与面区域的环境融合,让景观呈现的是一种向该面区域进行渗透、延伸的趋势。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较多的城市在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建设方面缺少整体规划,景观破碎不连续,凌乱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与相接或相邻的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在风格、设计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交接点的景观没有起到承接作用;桥梁景观与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衔接断开;在新老城区建设上,新城区的街道绿化虽然景观样式较多,但多是对已有配置模式的粗糙模仿,与老城区完全不配套,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造成街道景观毫无特色。

4、注重体现城市文化和特点的原则。城市需要能表达该城市文化、精神、特点的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作为载体,这样才能使行人耳目一新,从而对城市具有认同感、归属感,使这一景观能成为城市的标志。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可以通过不同的树种花草种植、不同的空间搭配形式呈现表观效果,供给行人、司机欣赏,但很多景观都是千篇 一律的色彩、格调。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都很漂亮,路景越来越宽、树木越来越高大、花草越来越艳丽,但很少有能体现该城市文化、精神、特点的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要做到表达城市精神文化特征首先应该从树种选择上做工作,选择那些能象征城市精神的树种,让城市精神得到物化。一般可以选择本市的市树、市花。景观里的花草品种丰富,虽然不是花团锦簇,但错落有致,适量运用园林小品和地形处理使树下面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宁静、安详而不乏生机、活力的景象。正是这种代表城市文化、精神等特点的`设计让城市别具风格、更有魅力。

二、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1、因地制宜进行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在进行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因地制宜,要了解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周围的环境,周围原始生态树种和花草分布情况、周围动物物种栖息情况,河流湖泊分布情况等。可以考虑本地树种,甚至设计出本地植物自然生长区,这样既可以使树木花草形成有机的自然循环系统也可以使周围动物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保持动物的多样性和该区的生态平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如果是沿湖路或沿江路,则应考虑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免受到污染,还有保护择湖而栖的动物。滨湖、河路应尽量仅建设成非机动车道。路面可以设计成透水型路面,这样来自路面的大量化学物质就不容易随路面流水流入湖内,而是渗透到路基内进行自然降解。湖周围有较多的鸟或其他动物,则应在设计时设计出一些缓和带,在缓和带布设适合它们生存的树木和草丛,这样可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2、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观,其与日常环境息息相关。人们设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中往往会忽视这些景观应起到的作用,更别提及保持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周边区域内的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了。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当中普遍对生态保护这方面不够重视。只有把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的生态保护好,居民的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提高,才能达到该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中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气候失调等都影响一个街道、大到一个城市的品质。

3、保持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在保持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方面要求设计过程中要秉承生态设计。修建市政道路绿化工程需要大规模切割山体,破坏原有的地表植物和山体水系结构。要求该地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设计,尽量使景观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作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它是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方式。目前,我国开展一些属于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生态学的研究,例如,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影响理化环境和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污染,城市景观中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廊道的生态影响以及在城市景观变化中的作用。

结束语

1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道路绿化美学 高速公路 应用

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目的,就是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因此,对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1 道路绿化美学的内涵和意义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运用绿化美学理念,调节周围环境,达到美化之目的。为此,在高速公路工程,道路绿化美学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从自然美的角度来分析,道路绿化美学突出了自然事物的美,它是以自然的感性形式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道路绿化美学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根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就其本身来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和自然的一种统一,此外具有多面性,因为人与自然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道路绿化美学的自然性来源于物质功利,表现为精神功利。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风光美,将大自然中的美好风光,以感性特征直接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美感,激发人们的热情,净化人们的心灵。

其次,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考虑树种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考虑树种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稳定性;针对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工程建设方案,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尽管科学技术已很发达了,但人类仍旧要与自然和平相处,与此同时,还通过设计出的标准化、易操作的高速公路工程样板,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强了对生态系统的调控,并且利用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理论性指导,综合考虑到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高速公路工程模式应具有的特色,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发展。

2 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生物多样性锐减,这是因为人类在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时,咨意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运用道路绿化美学理念,抑制环境的不断恶化,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拥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具有主观性。而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方便于人们欣赏,并且可以化丑为美,提升公路工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推动社会前进。

3 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

3.1 确保植物的多样性,提升绿化效果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减少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引进,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但是要注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可能会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此,在引进时,需要由专业人们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后,进一步的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这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3.2 遵循生态原则,增强绿地覆盖率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要以生态理念为导向,遵循物质循环再生与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道路绿化美学的应用,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如在种植树木时,首先要考虑所栽树种必须适应当地环境,以及考虑环境容量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其次不能种植单一物种林木,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应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实现生态物种的生存、繁衍、发展。

3.3 坚持整体性原则,提升城市环境

整体性原理是涉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故在建设高速公路工程时,一定要均遵循整体性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剧增,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此,人类作为能控制自身发展和具有创造力的主要因素,要采取科学措施,才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建立不同的高速公路工程时,要遵循不同的设计原理,不能相互照搬,应因地制宜,并且要针对实际情况,拟定目标,进行实施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②在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③生态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高速公路工程,就可以先污染破坏后治理;④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尽量不对原有的设计做较大的改动、多从立体空间设计方面考虑,有效利用空间,呈现立体层次,同时,要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尽量让公路周围环境四季如春。

3.4 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工程社会价值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环境质量、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立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工程之路,有了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

总之,在高速公路工程中,道路绿化美学的运用,一定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提升物种多样性,促进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4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21世纪将是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进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世纪,森林的生态保护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西方国家的高速公路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之外,主要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生态恢复。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高速公路工程不仅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其次,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要遵循“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认清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不足之处,加强定量化模型的指导,提升设计的高科技含量,加强生态系统的调控,并且采用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使我们祖国的大地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美好景象。

5 总结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运用道路绿化美学理念,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促进我国现代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飙.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构建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0(4).

[2]荆玉明.夏孝维.基于时间维度的高速公路绿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3]王永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公路建设中的体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6).

12.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十二

关键词:园林造景,生态设计理念,应用

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接踵而至,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公众对于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产物, 需要引起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重视。

1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概述

1.1 概念

在园林造景中, 生态设计主要是指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 强调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对待, 是一片土地和土地上空间和物体的综合体。从生态学角度定义, “生态”是指生物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同时也是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园林生态设计从具体方面看, 包括以下两点: (1) 小环境的创造:主要包括创造出健康宜人的温度和湿度, 清新洁净的环境, 良好的光照环境以及灵活开阔的空间环境等。 (2) 大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尽可能减少对于自然界的索取, 消除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主要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 减少自然资源消耗, 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节约土地资源, 做好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重复使用, 使用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后者则主要是减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减少声光污染等。

1.2 设计原则

(1) 自然生态:尊重自然生态, 是园林生态设计中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一直以来, 自然生态环境都在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源和条件, 因此, 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时, 需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中的各种生命形式和发生过程, 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尽可能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高效性:高效性主要是针对当前发展中的资源短期问题。要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高效和循环利用, 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 对废弃的土地、材料等进行重复利用, 遵循“4R”的资源利用原则, 即更新改造 (Renew) 、减少使用 (Reduce) 、重复使用 (Reuse) 以及循环利用 (Recycle) 。

(3) 本土性:一般来说, 不同的区域都具备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 这是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和衍生, 更是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结果。因此, 在对园林进行生态设计时, 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 做到因地制宜, 结合区域的生物气候、地形地貌等, 利用该地区独有的建筑和植物材料, 尽可能保证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4) 以人为本: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 是遵循人们的实际需求,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因此, 在园林生态设计中, 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采用绿色健康的材料, 从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使用等方面, 做好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这里的以人为本, 不仅仅是指狭义方面的人类, 而是指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动植物、自然环境等, 要充分认识到, 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就没有人类舒适健康的生活。

2 园林造景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

对于现代园林的生态设计而言, 主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密切联系, 生态设计理念的提出, 充分表达出了人类渴望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在公众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园林生态设计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在生态设计手法中, 抛却过程、结果或者表象等, 它们都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对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在实际应用中, 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 能源工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各种各样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应用,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或者极少产生废弃物, 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对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源消耗, 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 确保园林生态设计的有效性。

2.2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园林景观构成中, 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元素, 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必然需求, 一定面积的水体更可以起到丰富景观、调节局部气候、隔离噪音等作用。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 需要设计人员的充分考虑。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 水资源污染的加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 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 在园林生态设计中, 设计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雨水、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尽可能节约景观和建筑用水, 减少对于水体的污染, 对园林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2.3 本土主义的应用

本土主义主要是针对生态设计中的本土性而言, 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尊重和适应, 是各地域及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保留下的被群体共同认知的一种历史积淀, 对于区域的发展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

(1) 本土自然资源的利用:运用本土的建造材料自然资源, 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运输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还可以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材料运输途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 利用当地的材料, 可以使得园林景观充分体现地方色彩, 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场所感和归属感。在园林造景中, 要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 从气候、环境等条件出发, 尽量选择地方树种。

(2) 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人类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英系那个, 因此, 在园林设计时, 要重视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尽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例如, 湿地的建设以及溪流的恢复, 都是园林造景中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的常见措施。

3 结语

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对生态设计理念进行合理应用, 确保园林造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必然趋势, 需要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南希, 李雄.寻找生态设计的脉络[J].山西建筑, 2011, 37 (26) :3-5.

[2]张婷婷.现代园林生态设计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1, (5) :30-33, 96.

13.水利工程设计的生态理念运用论文 篇十三

3.1充分利用水文资料

开展水利工程设计,因为缺少技术措施以及标准的支撑,需要设计人员能够领悟生态理念的内涵,充分发挥水文资料的作用,进而实现生态理念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有效运用。由于建设区域差异,因此水文资料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注重完善水文资料。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各个环节中,提供完善的水文依据,能够为区域防汛减灾工作,提供相应的水文技术以及服务支持,使得区域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以有效保护。对于当前水文资料缺乏的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收集水文资料时,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图书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和区域居民深度交流,做好水文资料的有效整理以及完善,进而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②当地水利部门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3.2增强设计人员的生态理念意识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作为执行者,其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设计成果的质量。因此要注重增强设计人员的生态理念意识,进而促使其能够合理应用生态理念。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从环保意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入手,做到完美结合,进而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能动性作用。基于此,要定期培训设计人员,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督促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主动学习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相关知识,进而推动生态水利的发展。

3.3实现生态水利和传统水利的协调

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主要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可以和生态环境有效协调发展,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水利设计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基于此,开展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必须要将生态理念,全面贯彻到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以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为基础,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除了注重工程效益外,还要注重为动物以及植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评价,并且调查以及预测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而制定有效的防环境破坏以及污染的对策,合理调整工程设计,使其可以和当地具体情况相符合。

3.4推广应用河道石笼网护坡技术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利用石笼网结构,构建生态护坡,能够获得不错的治理效果。其具有以下用途:①对河流向进行合理引导;②可应用在渠道运河河床上;③起到护岸护坡的作用。以某工程为例,其使用格宾石笼网技术,砌筑生态格网结构。网箱厚度参数为0.5m,网垫厚度参数为0.3m。选择高镀锌低碳钢丝,抗拉强度能够达到400MPsa,伸长率可以达到12%。网箱和网垫选择的是五绞六边形网。施工要点为包括生态格网施工、石料施工,从施工效果来说,河道石笼网护坡的整体效果和效益较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能够推动水利工程持续发展。通过充分利用水文资料、增强设计人员的生态理念意识、实现生态水利和传统水利的协调,提升生态理念的运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延明.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02):108~109.

14.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十四

(1)地理地位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是国度“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中京珠高速公路最南端的一段。该工程起于广东省番禺市的坦尾,终点接珠海市的金鼎,全长53.8km,途经番禺市的灵山、横沥,中山市的三角、浪网、南朗、翠享等城镇。其中桥梁17.8km,绿化里程为36.0km(图1)。

图1 广珠段地位图

(2)气象

该路段地处珠江三角洲,沿线所经地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尚候,气象温暖,雨量充分,夏季多受台风影响,冬季有寒潮。全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1748.2mm,夏、秋季节雨量较多。

(3)植被

广珠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山坡植被茂密,以乔木为主,多为松、杉树。河网区多种植柑、橙、香蕉等经济作物。

(4)地质、地形、地貌、水文

该路段地质构造以第四系地层散布较广,起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沿线以丘陵为主。本路段所经地域水系发育,重要河流属珠江水系有珠窖、石岐水道、濠头涌、小引涌等。河床水位既受洪水也受海潮涨落影响。绿化设计

(1)主题思想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横贯珠江三角洲,是惟一一条通过陆路接洽北京与澳门的高速公路。是一条进一步加快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黄金之路”。因此,我们以“满足应用功效,减少环境污染,丰盛途径景观,建设绿色长廊”为目的,断定了“逍遥之旅”、“幸福的黄手帕”(图2)在“黄金之路”上飘荡的主题。

图2 幸福的黄手帕

(2)主旨与原则

广珠段绿化设计以环保为主旨,建立高起点、高尺度、高质量、高程度,创优质工程的设计思想。其设计原则如下:

①安全、适用、生态、雅观、经济;

②适地适树;

③乔、灌、草和点、线、面相联合;

④景观与历史、风土人情相联合。

(3)表示伎俩

采取各种绿化情势,充足应用植物造景,点、线、面相联合,并辅以各种情势的园林小品,来实现主题思想。用各种规格的黄榕球贯串全程,形成残暴如金的黄颜色带,喻广珠东线是一条通过漂亮富裕的珠江三角,通往珠海、澳门的黄金之路,是一条带给周边地域更加旺盛发达的黄金之路。边坡绿化除植草外,在浆砌片石的边坡,碎落台种植爬山虎,一级平台砌花槽种植簕杜鹃和蟛蜞菊或黄素馨,形成下攀上垂的绿化情势,从而到达绿化、视觉上软化边坡的作用。在迎面边坡种植颜色鲜明、图案简略的园林小品(图3),使全部司乘环境舒适、逍遥,发明出平安、祥和的意境。在坦尾互通立交以木棉、紫荆花、莲花来表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主题。在灵山、三角、宫花、翠享互通立交,依据各自的特色充足应用乔灌木、地被等植物造景,形成抽象的园林小品图案,发明出精美的环境景观(图4)。在广珠段终点金鼎环形平交,用植物安排和灯光闪耀领导高速公路的车流顺利进入珠海市的海滨大道。在浆砌片石边坡上以壁画“幸福的黄手帕”、“逍遥之旅”点题,使全部设计主题突出。

图3 边坡园林小品

图4 立交绿化后果

(4)设计后果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绿化设计通过施工实践,其绿化、美化后果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引导的确定,得到消息和社会各界的赞赏,为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评为精良工程、获得总评最高分(91.3分)做出了贡献。全部设计主题突出,既朴实慷慨又极富有时期感、韵律感和处所特点;既有动态景观,又有静态景观。施工实践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园林绿化工程于1999年3月16日进场开工,到12月6日通车,全线的绿化工程全体完工。为到达绿化设计请求,施工实践进程中我们采用了很多办法,战胜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艰苦。

(1)树种选择

高速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依据当地的土壤、气象条件,以选择乡土树种为宜,同时斟酌行车安全和绿化、美化、适用的原则,依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树种。

中央分隔带选择了大红花、垂叶榕、黄榕等7个树种,以标段或大型桥梁起讫桩号为界,1~3km变换一个树种,形成颜色变换,避免因颜色单调引起司机的视觉疲劳(图5)。

图5 中央分隔带绿化(黄榕)

边坡及明沟外侧选择小叶榕、高山榕、大红花、硬枝黄婵、簕杜鹃等乔、灌树种,其选择与中央分隔带相互配合,浑然一体,形成流利的线条美。

路侧分隔带重要是逸仙大道和港湾大道17km的绿化。其设计按1~2km变换一种苗木,苗木以低矮灌木、观叶植物为主,重要选择黄榕、海南洒金榕、黄金叶、小叶蚌花等树种。

(2)施工工艺请求

中央分隔带及明沟外侧栽植乔木、灌木的工艺:

整地—放样—挖穴—下基肥(保水剂、土壤改进剂)—拌土—栽植—修剪—淋定根水—搭支持—养护。具体请求种植地要整平、整细,放样要整齐规范,挖穴要按设计请求,下基肥后上层要笼罩10cm厚土层,栽植时要“三提三踩”,栽植后要整形修剪,防止水分蒸发,然后淋定根水、搭支持。成活后要及时做好后期养护。

上、下边坡、平台播草工艺请求:

浸种—整地—放样—拌种—播种—盖无纺土布—淋水—养护。播种前将草种用温水浸泡24小时。边坡按等高线每隔10cm放线开沟,播种时将草种按配方与肥料、木纤维、保水剂、胶粘剂拌匀,然后均匀喷播,盖好无纺布,用“u”形铁钉固定,淋水养护。

(3)施工季节

依据当地的气象条件,绿化施工最佳季节是春末、夏季和秋初,因为这段时光雨量充分,对花草、树苗成活有利。但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绿化施工75%的绿化工程量是在秋末和冬季完成,为了保证苗木成活而且在通车时能到达绿化设计后果,我们采用了下列办法:

①选择袋苗或盆苗;

②栽植时在土壤里增施保水剂、土壤改进剂;

③增添淋水台班;

④种植时立即修剪,淋透定根水;

⑤跳跃性穿插施工等办法。

为了赶工期,保证植物在通车前有足够的时光成活、生长,我们打破绿化是高速公路施工最后一道工序的惯例,即哪里有工作面,就到哪里施工,和其他路基、路面施工单位穿插施工,这样博得了时光,做到了与土建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开放通车。

(4)养护

养护是保证绿化后果的有力办法。其内容包含松土、施肥、除杂草、淋水、修剪、病虫害防治、补换苗木等。高速公路养护,重要分两种情形:

①中央分隔带、一级平台、下边坡养护淋水用洒水车淋水、喷药就能解决;

②二级、三级边坡的养护淋水(喷药)就要采取二级抽水的方式,即用高压水车将水抽到一级平台,再用抽水机将水抽到二级、三级边坡淋水、喷药。

该路段采用边施工边养护的措施,高速公路养护路线长,树种多,其养护要按树种分类养护,定期分辨对花草(树苗)进行松土、施肥及病虫防治等工作(图6)。

图6 中央分隔带(松土、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问题

①苗木选择存在问题。

狗牙花冬季落叶,不适合种植在中央分隔带。希漂亮、马缨丹、驳骨丹长势过猛,难修剪整形。漂亮针葵不适合选择在沿海风大的地段。

②碎落台、一级平台花槽规格太小,苗木生长的土壤营养不足,且保水、保肥才能差。

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没有设计主动喷灌装备,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没有洒水车取水设施。

(2)建议

①苗木选择问题。只要斟酌苗木的生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联合斟酌各种环境因子及高速公路的特色,在选择用苗时就能战胜绿化设计中的选择不当问题。

②建议将碎落台、一级平台的花槽规格扩展。

③建议高速公路在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服务区设计主动喷灌设施,在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洒水车取水设施。

④建议高速公路采取招标专业养护。

作者简介:

周仲祥/1965年生/男/工程师/广州市如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627)

陈振雄/1967年生/男/总经理/广州市如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627)

黄树钦/1967年生/男/工程师/广州市如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627)÷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15.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 篇十五

1 现阶段我国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能够发挥灌溉农田、水利发电等作用, 在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 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已经进入了农业高速发展时期。在农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隐藏着大量的发展问题, 农田水利的设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水利工程的设计问题, 势必会影响我国工农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的, 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生态化水平低等。

2 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分支结构, 既属于水利工程, 也从属于生态工程, 是二者的结合和发展, 现已发展成一个新兴学科。生态水利工程要求把生态学作为设计标准, 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要求既满足人类生存需求, 也维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简单来说,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时, 注重维护工程周边的河流生态环境, 将水利工程与防污、治理河段有效结合, 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建立“绿色”、“有机”的生态水利工程。图1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生态水利工程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右侧是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过程, 左侧表示的是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修补过程。

水利工程不但能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 也实现了地球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还能防旱涝等自然灾害, 有效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但是, 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如果水利工程修建不当, 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 正面临着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危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 必须要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完美结合,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健康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

生态水利工程不仅要包括传统水利工程应该发挥的功能之外还需要维护生态河流系统。传统的水利工程功能主要有防洪灌溉、防旱、防涝、调节水资源分布等。生态水利工程要在满足这些功能的前提下, 还要确证河流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 生态水利工程更不例外。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就要进行合理设计, 准确施工, 充分保证工程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需要全面考虑施工周围的河流条件、地理地貌和自然环境等影响因素, 尽量参考自然条件合理设计, 遵循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则。多从经济方面考虑, 用最实用的方法, 建设出高效益的生态水利工程。

3.2 缓解性

如果人类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功能的;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和自然物种相互作用, 实现其自身的循环功能。如果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遵守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功能, 就能将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有效结合起来。这种保证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水利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就是懂得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观”意愿, 依靠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调节。

3.3 整体性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性的大系统, 其涵盖了生物系统、工程系统和水文系统等多个方面。所以就要充分的考虑河流系统中水流、水位、乃至水量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影响, 设计人员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初期设计时, 搜集相关资料对河流内部环境做整体分析。对水内物种等进行充分的掌握, 尽量避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和人造工程的和谐稳定发展。

3.4 调节性

生态系统是变化发展的, 且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是能确定。所以说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才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防御水平。因此, 在生态水利施工建设完成之后, 需要工程的反馈工作, 对产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 调整之后继续观察, 使用这种循环模式反复进行修改, 以适应生态系统变化, 及时应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准确发现各种隐患, 避免日后造成更大的问题。

4 有效策略

4.1 明确思想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来说, 能够发挥出防洪防涝、引水灌溉、水能发电等重要作用。简单的说,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属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它的建设和维护是工农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生态水利建设搞不好, 就不能保证粮食产量和发电数量, 进而引发更多的不良影响, 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因此, 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必须提高对生态水利工程相关认识, 并在建设中积极实践。

4.2 完善管理机制

有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尽可能加大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 兴建新的水利工程。此外, 也应该重视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修, 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效果。生态水利工程的兴建工作固然重要, 而生态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也不容忽视。关于已经竣工并且投入使用的生态水利工程, 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进行集中维护和改造。有关人员应该明确掌握辖区内到底多少个农田水利工程, 记录这些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运行状况和存在漏洞。维护人员应该定期对这些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 提高故障的排除率。在人员的管理上, 应该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5 结语

本文探究分析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从总体上看,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高工农业发展水平,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伴随着近代工农业的发展, 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 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尤其是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 就要从源头出发, 积极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在保持水利工程原有的功能前提下, 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性和科学性, 实现生态环境和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 现代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 而生态环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生活质量的优劣。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水利设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分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并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有效策略, 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永肖, 李立军.浅谈绿色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2:207.

[2]贾浩谋, 宋晓鹏.探析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17:166.

[3]崔继英.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环节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3:181.

[4]沈宁.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18:158.

[5]易定永.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 2015, 09:168.

16.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篇十六

所谓生态,就是指人类的活动要以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强调绿色设计,致力于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生态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主要是指环境设计要与人类生存空间保持一致。其基本特征为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和循环性。首先:现代环境艺术应坚持集约模式,在设计中要关注材料的最大限度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其次:设计要注重持续性,即要使设计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还要使其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这就需要注重环境艺术作品的质量保证以及可传承性的发挥。持续性具体体现在设计的布局结构、相关设施的设置以及设计的构思上,重点强调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要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而且必须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在设计中还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致力于实现其多样性。最后:从能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现代环境设计要以可循环性材料的应用为主,尽量减少能源浪费,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可循环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在采用生态理念设计时同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科学原则、尊重自然和最小干预等原则。

1.科学指导原则

科技的进步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现代环境设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设计资源的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满足环境发展的基本需求,制造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设计师要掌握最先进的设计手段,以生态理念为前提进行设计,才能提高设计效率,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尊重自然发展的原则

无论是任何设计,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必然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尊重自然自我更新和演变的规律,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设计,防止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超出自然的可承受和恢复能力。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设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最小干预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是指将外界的干预压力降低,以便于提高环境设计效果。设计过程要有必要的场地,这就会使得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一定的资源破坏和场地破坏,因此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设计师的要求,防止其带来不必要的场地破坏。并且,采用多种手段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循环,最终确保场地的生态格局。尽量选择可循环的设计材料,增强生物的多样性,还原设计作品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1.使用天然材料

关于生态理念的应用我们进行如下探讨,现代社会的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就成为主要问题,为了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设计师应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当然,这要求设计师掌握更多不同材料的用途,并将其巧妙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但是应用前提是不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需要设计师从其实用性角度和安全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天然材料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征,需要设计者拥有一定的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

2.注重环保设计

环保设计是确保环境设计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环保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当下社会环保更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环保设计,需要设计师坚持地毯生活原则,在设计中坚持环保指导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社会效应,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也是生态理念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基础下设计者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需求进行基本分析,以节约资源和设计需求为条件,对复杂的生态环境设计进行改进。设计师要具有创新能力,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下构建独特的,具有艺术之美的作品。

3.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设计师要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性化的原则是其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设计中设计师要从多方面考虑,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居家环境设计时,要注重去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设计。现代人对于环境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居住上,而在于文化和精神需求上,因此在设计时还要注意精神层面作用的发挥。设计标准要在满足大众的基础上体现出其个性化。

4.开发、利用新能源

环境设计过程中,人们将关注点放在已有的能源上,但很多能源虽满足设计需求,但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这使得环境设计者很为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入手,逐渐并且高消耗和重污染的材料使用,而是致力于使用新的科技开发污染小,毒害小、利用率高的材料,坚持生态循环的基本理念。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理念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一方面这是环境严重和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其次,这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现阶段环境设计要坚持科学发展、环保发展等多种原则,以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最小破坏为前提,不断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不断的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

17.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十七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

上一篇:母亲变了作文350字下一篇:小学作文-给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