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024-08-07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8篇)

1.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一

设计一个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已知带式输送机驱动卷筒的驱动功率,输送机在常温下连续单向工作,载荷平稳,环境有轻度粉尘,结构无特殊限制,工作现场有三相交流电源。

原始数据:

传送带卷筒转速nw(r/min)= 78r/min 减速器输出功率pw(kw)=3.2kw 使用年限Y(年)=6年设计任务要求:

1, 主要部件的总装配图纸一张 2, A1,典型零件的总做图纸2张

3,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一,传动方案拟定。

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1,使用年限6年,工作为双班工作制,载荷平稳,环境有轻度粉尘。 2、原始数据:传送带卷筒转速nw(r/min)=78 r/min 减速器输出功率pw(kw)=3.2kw 使用年限Y(年)=6年 方案拟定:1

采用V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组合,即可满足传动比要求,同时由于带传动具有良好的缓冲,吸振性能,适应大起动转矩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

1.电动机 2.V带传动3.圆柱齿轮减速器 4.连轴器 5.滚筒

二、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计算

(1)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选择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此系列电动机属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电动机,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

2. 、电动机容量选择: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式(1):Pd=PW/ηa

由电动机至运输带的传动总效率为: η=η1×η22×η3

式中:η1、η2、η3、η4分别为带传动、轴承、齿轮传动。η1=0.96 η2=0.99 η3=0.987η η总=0.91

所以: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d=PW/ηa =3.2/0.91=3.52 kw 3.额定功率ped=5.5 . 查表 二十章 20-1

4. 根据手册P7表1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3~6。

取V带传动比I1’=2~4 。则总传动比理论范围为:Ia’=6~24。 则电动机转速可选为:

N’d=I’a×n卷筒=78*(2-4)*(3-6)=468-1872r/min 则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1000、1500 (2)分配传动比I总=1420/52=11.1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 和带传动、减速器传动比,可见此方案比较适合。 此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其主要性能:

电动机主要外形和安装尺寸:

电动机轴伸出端直径38K6。 电动机轴伸出端安装长度80

电动机中心高度132

电动机外形尺寸长*宽*高=515*345*3155 启动转矩:2

三、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级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m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 1、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I总=nm/n=nm/n =960/78=12.30

总传动比等于各传动比的乘积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i总=i1×i2(式中i1、i2分别为带传动

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2、分配各级传动装置传动比:

根据指导书P7表1,取i1=3.5(普通V带 i1=2~4) 因为:i总=i1×i2 所以:i2=I总/i1 =12..3/3.5 =4.39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设计:

将传动装置各轴由高速至低速依次定为Ⅰ轴,Ⅱ轴,......以及 i0,i1,......为相邻两轴间的传动比

η01,η12,......为相邻两轴的传动效率 PⅠ,PⅡ,......为各轴的输入功率 (KW) TⅠ,TⅡ,......为各轴的输入转矩 (N・m) nⅠ,nⅡ,......为各轴的输入转矩 (r/min)

可按电动机轴至工作运动传递路线推算,得到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的计算 (1)计算各轴的转数:

0轴:n0= nm=960(r/min) Ⅰ轴:nⅠ=nm/ i1

=960/3.5=274(r/min)Ⅱ轴:nⅡ= nⅠ/ i2 =274/4.39=62.4r/min (2)计算各轴的功率: 0轴:P0=P ed=4(KW)

Ⅰ轴: PⅠ=Pd×η01 =Pd×η1 =4*0.6=3.84(KW)

Ⅱ轴: PⅡ= PⅠ×η12= PⅠ×η2×η3

=53.84*0.99*0.97=3.64(KW) (3)计算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输出转矩为:

0轴:T0=9550・Pd/nm=9550×4/960=39.79 N・m Ⅰ轴: TⅠ= 9550*p1/n1=9550*3.84/343=106.91N・m

 

2.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二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的“数学广角”。

教材处理:

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有三种情形:两端都要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本课只教学第一种情形, 其变式训练求路长也没有出现。

意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体验植树问题模型的建构过程。其实, 在第一课时充实地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模型, 后续知识的教学就驾轻就熟了。

教学目标:

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⒉通过交流, 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渗透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 (两端都要种) ”的特征,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 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 我们都有一双手, 手里面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 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五指张开。

师:在张开的五指中, 你还看到了什么? (空隙或叉)

师: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或“叉”叫做“间隔” (板书) 。

师:数一数一只手中有几个间隔 (4个) ?这个4, 数学上称做“间隔数” (板书) 。

2. 例举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两个铃声之间…)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可真多!今天这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头亲切而又简洁。通过观察双手和例举生活中大量含有“间隔”的实例,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间隔”与“间隔数”的含义, 同时为后面的建模提供了生活原型。

二、构建模型

⒈ 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⑴解读信息, 尝试解答。

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马路的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解读“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边”)

师:算一算,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请用算式说话)

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

方法二:1000÷5=200200+1=201

设计意图:只有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的这些专有术语, 才能为后面的建模扫清障碍。学生的两种解答方法为下一步的化归做好铺垫。

⑵示范植树, 化难为易。

师:现在出现了二种答案, 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这需要验证。咱们可以模拟实际种一种。我们用泡沫代替小路, 用牙签代替小树, 因为“两端要栽”, 先在一端栽上1棵, 隔5米栽1棵, 隔5米再栽1棵, 隔5米栽1棵…… (栽第5棵的时候, 师做晕的动作)

师:我们现在栽了多少米 (20米) ?这么久才种20米, 一共要种1000米。如果这样一棵一棵地栽下去, 你有什么感受? (太麻烦)

师:对呀, 老师的手都栽酸了。其实, 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例子来研究它们的规律, 然后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大家想用这种方法试试吗?

师:我们把1000米改为20米。一齐读题: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 ,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设计意图:示范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每个间隔是相等的;其二是为学生下一步的模拟栽树提供范例;其三是让学生体会到化归的必要性。

⑶初次植树, 感受规律。

师:四人一组模拟栽一栽, 算一算。

师:说一说: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5棵)

师:想一想, 20米里面有几个5米? (4个)

师:这个4表示什么? (间隔数)

师:通过栽树, 你发现了什么? (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模拟栽树的方法, 为下一步的建模做准备。

⒉ 合作探究, 建构模型

⑴画图植树, 体验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植树, 同样全长20米, 我们还可以每隔几米栽1棵? (板书:2米、4米、10米、20米)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种一种? (画线段图)

师:每组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画图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研究, 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 教师把汇报的数据集中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数学问题。把研究成果汇总在一起, 为下一步学生的发现提供充分的信息。

⑵开放植树, 感悟规律。

师:除了路长是20米, 还可以是几米, 怎么种?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植树, 路的全长与间隔距离由你们自己决定, 不过每组只能确定一种方案去植树。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有意识指导学生扩大全长及间距)

师:谁来汇报一下植树成果? (学生汇报, 把成果继续汇总到统计表上)

设计意图:开放路长和间隔距离, 增强学生学生的主动性;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大数据, 使建模素材更有可信度, 同时为解决开始的问题做准备。

⑶观察反思, 提炼规律。

师:仔细观察表格, 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很容易得出: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板书结论)

师:这个“1”表示什么?

师:结合线段图用红粉笔一棵树一个间隔的演示。 (学生纷纷说出:“1”既可表示开头的这棵树, 也可以表示末尾的那棵树)

⒊ 完成问题, 明确算法

师:你们现在能解决前面这个问题了吗?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都能知道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

师: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 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栽”求棵树, 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三、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很快找出了植树问题中蕴含的规律, 真不错, 那么, 植树问题在生活中还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⒈同学们做早操, 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 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 这行有多少人? (学生解答后反馈)

⒉永安溪大桥全长480米, 在桥的两边从头到尾每隔60米有一盏路灯 (两端都有) , 共有多少盏路灯? (学生练习后, 抓住“两边”进行反馈)

师:看来, 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 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 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而掌握了模型, 解决起来又非常简单,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巨大作用。

四、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请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数一数学校到家里共有几棵树 (几根电线杆、几盏路灯) , 几个间隔? (把看到的信息写在本子上)

3.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4.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四

《冷冲压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姜永武 指导教师:

学号: 学号:0771206

姓名: 姓名:付舰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前言

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设计的性质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基础 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冷冲压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 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 巩固与扩充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所学的知识, 加深对模具零部件制造基本 方法与模具装配技术的理解,掌握制订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方法。 (2)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 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绘图能力、技术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撰写技术论文能力等等。 (3)养成严肃、认真、细微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课程设计的任务

(1)拟定冲裁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 1 份 ; (2)设计指定的冲裁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成套图纸 1 套 ;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1 份 。

设计原则

(1) 保证能够冲制出合格的工件 ; (2) 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 (3) 操作方便,安全。

一 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1.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 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 者,应与设计部门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保证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冲压件,材料为10钢板,料厚2.5mm,其未注公差尺寸精度等级为IT12,属 一般冲裁模能达到的公差等级,不需采用精冲或整修等特殊冲裁方式。

2.

零件件的材料性: 零件件的材料性:

10钢特性 钢特性

屈服点 205MPa 335MPa 31% %

抗拉强度

延伸率

材料抗剪强度 (MPa) MPa)

260

板材规格

板料: 板料:1000 x 1200x2.5

板材规格如下表格: 板材规格如下表格:

1.2 确定合理工艺方案

(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落料 (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 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 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 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 艺过程卡片。 工艺过程卡片:

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设备 简图 备注

1

毛坯

板料: 1000x1200x2.5

2

板材排样

板料分为165宽 1000长的条料7份

画线笔

3

板材裁剪

按画线裁剪板料

4

落料排样

在条料上合理排 样使其达到省料 目的

画线笔

5

落料

通过模具及其机 器是零件成型

冲压机和落料模 具

6

卸料

将冲裁好的零件 收集装箱

冲压机和箱子

1.3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1)模具类型的确定:落料模具 (2)导向方式的确定; 一般根据冲件形状,尺寸,精度及生产批量来选择。 1 2 单工序模 冲件形状简单且精度低时,可不用导向,采用敞开模 ;

(3)滑动式模架选择 无导向和用固定导板导向的模具及用导柱、导套导向和弹压导板导向的模具, 一般都有标准模架。 (4) 压、卸料方式的确定 冲件平整度要求较高或料较薄时,用弹压卸料板,它既可压料,又可卸料,因 卸料板随上模上下运动,送料直观性强,操作方便,这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卸料方 式。

(5)定距方式的确定 对单工序模具且单排排样,一般用挡料钉定位即可 (6)确定搭边值 搭边排样中相邻两个零件之间的余料或零件与条料边缘间的余料称为搭边。搭 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 搭边的最小宽度应大于塑性变形区的宽度,一般取为材料的厚度1-1.5倍。 所以: a≥1.5 x 2.5 = 3.75mm取4mm (7)送料步距和条料宽度 1.送料步距 条料在模具上每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步距。每个小距可以冲出一个零件,也 可以冲出多个零件。 送料步距的大小应为条料上两个对应冲件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每次只冲一个零件的步距的计算公式为: A = D0 + a 式中:D0――平行于送料方向的冲件宽度(mm); a――冲件之间的搭边值(mm)。 有公式得: D0 =160mm a = 4mm A = D0 + a=164mm 2.条料宽度 条料宽度的确定原则是: 最小条料宽度要保证冲裁时工件周边有足够的搭边值, 最大条料宽度要能在冲裁时顺利地在导料板之间送进,并与导料板之间有一定的间 隙。在根据不同情况,参考冲压设计资料进行计算。 取侧搭边值为板料厚度 2.5 所以 : 条料宽度为: L=160 + 2.5 x 2 = 165mm

根据模具类型画排样图, 1.4 根据模具类型画排样图,并计算材料利用率

(1)考虑冲压件的形状,精度 从该冲压件的形状及尺度精度等级看决定应采用有废料排样法。 (2)考虑冲压件的生产批量 高产量,最高产量:采用高效率高寿命模具,多为连续模

中等产量:尽量采用典型模具结构,减少设计和制造工时 低产量:采用简单模具,如组合冲模、钢片模、聚氨脂橡胶冲模等

中等批量的生产类型,因此不考虑多排、或一模多件的方案(该方案较适宜大 批量生产,约几十万件以上

);也不考虑采用简易冲裁模常用的单、直排方案,根 据成批生产的特点,再结合该冲压的形状特点,以单斜排、一模一件、级进排样方 案为宜。

落料排样图 (2)材料利用率 在冲压件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占 60%以上,排样的目的就在于合 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的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η 为: 公式: η = n F/BA × 100% 式中:F――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面积(包括冲出的小孔在内)(mm); n――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个数; B――条料宽度(mm); A――步距(mm)。 求得:η ==6 x π x 80 x 80 /( 165 x 4 )==74%

一张板料总的材料利用率 η0 为: 公式: η0 = NF/BL × 100% 式中:N――一张板料上冲裁件的总数目; L――板料长度(mm)。 求得:η0 ==12 x 6 xπ x 80 x 80/( 165 x 2000)==73%

1.5 计算压力中心

从排样图上找出冲切条料的线段(即模具的受力部分),压力中心为零件圆心 1.冲压力 1.冲压力 在冲裁模设计过程中,冲压力是指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的总称。 它是冲裁时选择压力机、进行模具设计、校核模具强度和刚度的重要依据。 1.冲裁力的计算 冲裁力是冲裁过程中凸模对板料的压力。它随凸模行程的变化而变化,通常说 的`冲裁力是指冲裁力的最大值。 对冲裁力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板料的力学性能、厚度与冲裁件的轮廓周长。 但冲裁间隙、刃口锐利情况、冲裁速度、润滑情况等也对冲裁力有较大影响。综合 考虑上述因素,平刃口冲裁力可按下工计算:

F = KLδτ

式中:F――冲裁力(N); K――系数,通常取 K=1.3; L――冲裁件周边长度(mm); δ――材料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强度(MPa)。 由公式得: 已知 K=502.4mm δ=2.5mm F = F = KLδτ=424528N τ=260Mpa

2.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的计算 .卸料力、从凸模上卸下紧箍的冲裁件所需的力称为卸料力,用表示 F 卸。将梗塞在凹模 内的冲裁件顺冲裁方向推出所需的力称为推料力,用表示 F 推。逆冲裁方向将冲裁 件从凹模内顶出的力称为顶出力,用 F 顶表示。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是由压力机和模具的卸料、推件和顶出装置传递的。 所以在选择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和设计以上机构时,都需要对这三种力进行计算。影 响这些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板料厚度;冲件形状和尺寸大小; 凸、凹模间隙大小;排样搭边值大小及润滑情况等。生产中常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F 卸 = K 卸F F 推 =n K 推 F F 顶 = F 顶F

式中:F――冲裁力(N); K 卸、K 推、K 顶――分别为卸料系数、推件系数和顶件系数,n――

塞在 凹模孔口内的冲件数。有反推装置时,n=1;锥形孔口时,n=0;直刃口且模下方出 件时,n=l/δ,其中:l 是直刃口部分的高度(mm),δ是材料厚度(mm)。

材 料 表 3-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的系数 料厚δ(mm) F卸 F推 0.1 ≤0.1 0.065~0.075 0.063 0.1~0.5 0.045~0.055 0.055 0.5~2.5 0.05~0.05 0.045 2.5~6.5 0.03~0.04 0.025 >6.5 0.02~0.03 0.025~0.08 0.03~0.07 0.02~0.06 0.03~0.09 F顶 0.14 0.08 0.06 0.05 0.03

铝、铝合金 纯铜、黄铜

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因模具结构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下出件方式 F 总= F + F 卸 + F 推 F 推= n K 推 F ==23349.04N F 卸= K 卸 F ==21226.4N F 总= F + F 卸 + F 推==469103.44N

计算凹模轮廓尺寸, 1.6 计算凹模轮廓尺寸,确定送料方向

因为是落料模具,所以凹模轮廓尺寸为落料尺寸?160(上偏差=0.2 下偏差0)。

校核压力机的规格 1.7 校核压力机的规格

计算冲、推 、卸料力,初选压力机类型及规格,再按典型组合的有关尺寸校核 所选定压力机的规格。 开式压力机的工程压力量值(10kN:40,6.3,10,16,25…) 由于 F 总=469103.44N 所以选公差压力为 25(10kN)的压力机

名称 量值 25 6 名称 量值 190 560 300 260

公称压力(10kn)

标 准

滑块中心到机体距离/mm

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离下极点距离 /mm

工作台尺寸/mm 型

左右

前后 80

滑块行程

固定行程/mm

工作台孔尺寸/mm

左右

前后 10 100 2

130 180 260 180

调节行程/mm

直径

标准行程次数(不小于)/(次/min)

立柱间距(不小于)/mm

快速型

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 离下极点距离/mm

活动台压力机滑块中心到机身紧固工作台平面距 离/mm

滑块行程/mm

40 200

模柄孔尺寸(直径x深度)/mm

? 50x70 70

行程次数(不小于) /(次/min)

工作台板厚度/mm

最大闭合高 度/mm

固定台和可倾/mm

250

倾斜角(度)

30

闭合高度调节量/mm

70

(由冲模设计手册查的) 校核内容主要包括: (1)模具与压力机闭合高度是否适应 活动台压力机滑块中心到机身紧固工作台平面距180mm (2)压力机漏料孔是否能漏下工件和废料,对有弹顶装置的模具,还应使漏料 孔大于弹顶器外形尺寸。即工作台漏料孔要大于凹模工作洞口最大壁间距和弹压器 的最大外形尺寸。 工作台孔尺寸:180 落料件尺寸:160 可以落下

(3) 模具下模座外形尺寸与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是否相符, 即下模座外形尺寸 +2 x ( 50~70 ) Q 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若其中一项不符,则应重选压力机, 一般是类型不变,增大压力机规格 下模座外形尺寸 +2 x ( 50~70 ) Q 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 下模座外形尺寸 Q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 - 2 x ( 50~70 ) 下模座外形尺寸(

左右)Q 560 C 2 x 50 = 460 mm

下模座外形尺寸 (前后) Q 300 C 2 x 50 = 200 mm

1.6 冲裁间隙

冲裁间隙是指冲裁模中凸、凹模刃口横向尺寸的差值。双面间隙用 Z 表示,单 面间隙为 Z/2。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和模具寿命均有很大影响,是冲裁工艺 与冲裁模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 1.冲裁间隙对冲裁精度的影响 当冲裁间隙适当时,在冲裁过程中,板料的变形区在比较纯的剪切作用下被分 离,使落料件的尺寸等于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尺寸等于凸模尺寸。 如冲裁间隙过大, 板料在冲裁过程中除受剪切外还产生较大的拉伸与弯曲变形, 冲裁后因材料弹性恢复,将使冲裁件尺寸向实际方向收缩。对于落料件,其尺寸将 小于凹模尺寸;对于冲孔件,其尺寸将大于凸模尺寸。 如冲裁间隙过小,则板料的冲裁过程中除受剪切外还受到较大的挤压作用。冲 裁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冲裁件向实际方向胀大。对于落料件,其尺寸将大于凹模 尺寸;对于冲孔件,其尺寸将小于凸模尺寸。 2.冲裁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影响 冲裁时,断裂面上下裂纹是否重合,与凸、凹模间隙值的大小有关。当凸、凹 模间隙合适时,凸、凹模刃口附近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的裂纹在冲裁过程中会准 确会合,此时尽管断面与材料表面不垂直,但还是比较平直、光滑,毛刺较小,冲 裁件的断面质量较好。 当冲裁间隙增大时,材料内的拉应力增大,使得拉伸断裂发生过早,于是断裂 带变宽,光亮带变窄,弯曲变形增大,因而塌角和拱弯也增大。 当冲裁间隙减小时,变形区内弯矩小,压应力成分大。由凹模刃口附近产生的 裂纹进入凸模下面的压应力区而停止发展;由凸模刃口附近产生的裂纹进入凹模上 表面的压应力区也停止发展;上、下裂纹不重合,在两条裂纹之间发生第二次剪切。 当上裂纹压入凹模时,受到凹模壁的挤压,生第三光亮带,同时部分材料被挤出, 在表面形成薄而高的毛刺。 当冲裁间隙过小时,虽然塌角小、拱弯小,但断面质量是不理想的。在断面中 部出现夹层,两头呈光亮带,在端面有挤长的毛刺。 当冲裁间隙过大时,因这弯矩大,拉应力成分大,材料在凸、凹模刃口附近产 生的裂纹也不重合。第二次拉裂产生的断裂层的斜度增大,冲裁件的断面出现两个 斜角,断面质量也不理想。而且,由于塌角大、拱弯大、光亮带小、毛刺又高又厚, 冲裁件质量下降。 3.冲裁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模具寿命分为刃磨寿命和模具总寿命。刃磨寿命是用两次刃磨之间的合格冲件 数表示;总寿命是用模具失效为止的总的合格冲件数表示。 模具失效形

式一般有磨损、变形、崩刃、折断和涨裂等。 冲裁间隙小时,会使摩擦距离增长,摩擦发热严重,模具磨损增加,甚至使模 具与材料之间产生粘结现象。小间隙还会使刃口横向作用力增大,产生凹模胀裂, 小凸模折断,凸、凹模相互啃刃等异常损坏。 当然,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很多,有润滑条件、模具制造材料和精度、表面粗

糙度、被加工零件的材料特性、冲裁件轮廓形状等。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一般需要选用较大的冲裁间隙。若采用小间隙,就必须提 高模具硬度,减小模具刃口的表面粗糙度,提供良好的润滑,以减小磨损。 4.间隙值的确定 (1)经验确定法 根据目前生产中的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冲裁间隙取料厚的 10%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材料硬度较大,则间隙取大一些;如果材料硬度较小,则间隙取小一些。但当 材料脆性大时,要注意间隙也应取小一些为好。 (2)查表确定法 考虑到凸、凹模在冲压生产过程中的磨损使间隙变大,故设计与制造新模具时 应尽量使其间隙接近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见表 3-1。

板料 厚度

表 3-1 冲裁模凸、凹初始双面间隙值 (单位:mm) 16Mn 65Mn 08、35、20、09Mn、Q235 40、50Mn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无 间 隙 0.04 0.06 0.04 0.06 0.04 0.06 0.04 0.06 0.048 0.072 0.048 0.072 0.048 0.072 0.048 0.072 0.072 0.104 0.072 0.104 0.072 0.104 0.064 0.092 0.100 0.140 0.100 0.140 0.100 0.140 0.090 0.126 0.126 0.180 0.132 0.180 0.132 0.180 0.132 0.240 0.170 0.240 0.170 0.230 0.220 0.320 0.220 0.320 0.220 0.320 0.246 0.360 0.260 0.380 0.260 0.380 0.360 0.500 0.380 0.540 0.380 0.540 0.400 0.560 0.420 0.600 0.420 0.600 0.460 0.640 0.480 0.660 0.480 0.660 0.540 0.740 0.580 0.780 0.580 0.780 0.640 0.880 0.680 0.920 0.680 0.920 0.720 1.000 0.680 0.920 0.680 0.920 0.940 1.280 0.780 1.100 0.980 1.320 1.080 1.440 0.840 1.200 1.140 1.500

注:冲裁皮革、石棉和纸板时,间隙取 08 钢板料厚度的 25%。

1.7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方法与加工方法有关,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1.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圆形或简单刃口。设计时需在图样上分别标注凸模和凹模 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由于凸模尺寸属于外形尺寸,凹模尺寸属于内孔尺寸,对于 制造和修模来说,外形尺寸远比内孔尺寸容易加工,且易于保证精度,故应将凸模 公差取小些,凹模公差取大些。又因为凸、凹模公差还用于保证刃口间隙的公差值, 故凸、凹模刃口公差的各不得大于刃口间隙的公差。即保证冲模的制造公差与冲裁 间隙之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δd +δp≤ Zmax - Zmin δd = 0.6 (Zmax - Zmin) δp

= 0.4 (Zmax - Zmin) 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 (1) 落料

设冲件外圆尺寸为 D-△,则

Dd =(Dmax-x△)+ d Dp=(Dd-Zmin)-δp=(Dmax-x△-Zmin)-δp

δ

式中:Dd、Dp――分别为落料凹模和凸模刃口的公称尺寸(mm); dp 、dd――分别为冲孔凸模和凹模刃口的公称尺寸(mm); Dmax――落料件的最大极尺寸(mm); dmin――冲孔件的最小极限尺寸(mm); L、Ld――分别为冲孔件孔心距和凹模孔心距的公称尺寸(mm); δd、δp――分别为凹模和凸模刃口尺寸制造公差(mm); x――磨损系数; △――工件制造公差(mm)。

所以:

Dd =(Dmax-x△)+ d Dp=(Dd-Zmin)-δp=(Dmax-x△-Zmin)-δp

δ

落料:

查表得:Zmin=0.246mm,Zmax=0.36mm,则 Zmax-Zmin=0.36-0.246=0.114mm Dd1=(Dmax-x△) =(160.2-0.5х0.52) +0.033 =159.94+0.033mm Dp1=(Dmax-x△- Zmin) =(160.2-0.5х0.52-0.246) -0.033 =159.69-0.033mm 校核: δp+δd = 0.033+0.033 = 0.066 mm

凸、凹模分开加工可使自身具有互换性,便于模具成批制造,但需要较 高的公差等级才能保证合理间隙。模具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适合拥 有较先进设备的工厂使用。

画模具装配草图, 二 画模具装配草图,同时进行有关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装配图: (1) 模柄 (2) 凸 模 固 定板 (3) 凸模 (4) 卸料板 (5) 凹模 (6) 下模座

模柄设计 模柄设计

模柄的作用:1.连接冲压机与上模固定板的连接件 2.传递冲压机的力于上模体 模柄的固定方法:1.通过台阶式将模柄限位于凸模体上 2.通过销的连接将其与凸模体固定 模柄的材料为:45#

凸模固定板

凸模固定板的作用:连接模柄与凸模的零件 凸模固定板的固定方法:用 M12 的螺钉固定凸模固定板于凸模 凸模固定板的材料:45#

凸模

凸模的组成: (1) 工作部分:与冲压成形有直 接关系的部分。工作部分应包 括形状,尺寸及长度。形状根 据具体成形要求而定,尺寸在 用于冲孔或成形内形时应满足 冲件的形成或工艺要求,其余 则应该根据凹模的长度并保证 凸模有足够合适的活动空间, 修磨量和相应的工作强度。 (2) 固定部分:用于和模具相关零件(如固定板,模板,冲头把)连 接固定,确保凸模在模具中的方向,位置正确,工作时稳定不变。 固定部分的主体形状除直通式凸模外,都比工作部分简单,尺寸 也略大于工作部分 (3) 用于将凸模的工作和固定两部分有机的连接在一起。这部分的形

状除直通式凸模和工作部分一致且尺寸也相同外,大

部分与加粗 的固定部分相同。 凸模的固定方式:M12 螺钉固定 凸模的材料:工具钢(T8A) 凸模的的润滑:在凸模与凹模配合落料时,两者为基轴连接,所以应该 润滑,在凸模上设置有油槽

卸料板

卸料板的作用:1.在落料过程中凸 模在冲掉零件后,会与板料出现过 盈配合,为方便送料的连续性,设 置卸料板,在凸模向上运动时,板 料被卸料板挡住,脱离凸模具 2.两侧的突起可以 限制送料时左右的自由度,方便送 料 卸料板的材料:45#

凹模

凹模的组成:冷冲压模具的凹模绝大多数都是要与模具中相关零件连接 固定,以便确定在模具中正确,稳定,可靠的位置,完成合模对正和上 机安装固定。所以必须有相应用 于连接固定的孔。 凹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形式 冲裁用刀口的结构形式:直刀口 特点及应用:直刀口加工制作简 单,尤其适合线切割凸,凹模套 裁。刀口部分有充足的备用修磨 量,强度好,适用于带推料装置 的模具,推板的配合长度大运动 稳定,导向性能好。 凹模的固定方式:M12 螺钉固定 凹模的材料:工具钢(T8A)

下模座

下模座的作用:1.将下模整体固定在工作台上 2.限制下模整体的位置 下模座的材料:45# 下模座的固定方法:用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或者用卡具卡紧在工作台上 进行限位

尺寸公差的基本要求: 三 尺寸公差的基本要求:

・所有的配合尺寸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都应该标注公差(包括形位公差) 。未注公差按照 IT14 级制造。模具刃口尺寸按照计算值标注。 ・模具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加工尺寸应注明“配作”“装配后加工”等字样或者在技术要 、求中说明。

・所有的加工表面都应该注明表面粗糙度等级。可根据各个表面的工作要求和精度等级来 决定,具体可参考相关设计资料。

表 1 未注公差冲裁尺寸的极限偏差 材料厚度 公差等级 大于 至 f M c 1 60.05 60.10 60.15 0.5 3 1 3 60.15 60.20 60.30 1 60.10 60.15 60.20 3 6 1 4 60.20 60.30 60.40 4 60.30 60.40 60.60 1 60.15 60.20 60.30 6 30 1 4 60.30 60.40 60.55 4 60.45 60.60 60.80 1 60.20 60.30 60.40 30 120 1 4 60.40 60.55 60.75 4 60.60 60.80 61.10 1 60.25 60.35 60.50 120 400 1 4 60.50 60.70 61.00 4 60.75 61.05 61.45 1 60.35 60.50 60.70 400 1000 1 4 60.70 61.00 61.40 4 61.05 61.45 62.10 1 60.45 60.65 60.90 1000 2000 1 4 60.90 61.30 61.80 4 61.40 62.00 62.80 1 60.70 61.00 61.40 2000 4000 1 4 61.40 62.00 62.80 4 61.80 62.60 63.90 注:对于 0.5 及 0.5mm 以下的尺寸应标注公差。 表 2 未注公差冲裁模角度的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大于 至 公差 等级 f M

≤10 ±1°00′ ±1°30′ >10-25 ±0°40′ ±1°00′ >25-63 ±1°30′ ±0°45′

v 60.20 60.40 60.30 60.55 60.80 60.40 60.75 61.20 60.55 61.05 61.50 60.70 61.40 62.10 61.00 62.00 62.9

0 61.30 62.50 63.90 62.00 63.90 65.00

短边长度(mm)

>63-160 ±0°20′ ±0°30′ >160-400 ±0°15′ ±0°20′ >400-1000 ±0°10′ ±0°15′ >1000-2500 ±0°06′ ±0°10′

C、v

±2°00′

±1°30′

±1°00′

±0°45′

±0°30′

±0°20′

±0°15′

表 3 未注公差成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材料厚度 公差等级 大于 至 f M c 1 60.15 62.20 62.35 0.5 3 1 4 60.30 60.45 60.60 1 60.20 60.30 60.50 3 6 1 4 60.40 60.60 61.00 4 60.55 60.90 61.40 1 60.25 60.40 60.60 6 30 1 4 60.50 60.80 61.30 4 60.80 61.30 62.00 1 60.30 60.50 60.80 30 120 1 4 60.60 61.00 61.60 4 61.00 61.60 62.50 1 60.45 60.70 61.10 120 400 1 4 60.90 61.40 62.20 4 61.30 62.00 63.30 1 60.55 60.90 61.40 400 1000 1 4 61.10 61.70 62.80 4 61.70 62.80 64.50 注:对于 0.5 及 0.5mm 以下的尺寸应标注公差。 基本尺寸 大于 至

v 60.50 61.00 60.70 61.60 62.20 61.00 62.00 63.20 61.30 62.50 64.00 61.80 63.50 65.00 62.20 64.50 67.00

5.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五

淮阴工学院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汽车CAD/CAM课程设计

说明书

院:

交通工程学院

级:

车辆3101

名:

号:

3102117107

指导教师:

一、引言

台虎钳安装在工作台上,用以夹稳加工工件,为钳工车间必备工具。同时也是钳工名称的来源,因为钳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台钳上完成的,比如锯,锉,錾,以及零件的装配和拆卸。台虎钳的常见规格从75mm到300mm。台虎钳具有以下优点:

(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2)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速,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的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削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使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本课程设计采用以项目导向,以工作任务驱动,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同时本课程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流程为主线,重构了课程的教学体系,重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溶入到项目的制作之中,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较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学好善用的问题。

二、典型零件3D造型主要操作步骤

建立活动钳口,弹出“新建”对话框。①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或单击工具栏按钮② 在“类型”区域中选择“零件”选项,在“子类型”区域选择“实体”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huodongqiankou”,不选“使用缺省模板”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part-solid选项,单击“确定”后进入零设计模式。

(1)创建活动钳口主体

① 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拉伸】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按钮,出现“拉伸”操控板。

② 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平面,选择基准面RIGHT为右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③ 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进入拉伸特征操作模式。

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的按钮,系统重新

④ 在操控板中选择对称拉伸后单击,输入拉伸深度为74,单击创建实体按钮,然按钮,完成拉伸操作。

⑤ 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旋转】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转”操控板。

⑥ 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平

按钮,出现“旋面,选择基准面TOP为顶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

⑦ 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的按钮,系统退出草绘模式。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按钮,系统重新进入旋转特征操作模式。

⑧ 在操控板中选择对称旋转击,并输入旋转角度为180,单击

按钮,然后单按钮,完成旋转操作,如下图所示。

(2)创建孔 ① 创建草绘孔

(a)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旋转】选项或单击“特征”工具栏的现“旋转”操控板。

(b)单击“创建草绘平面”按钮,出现“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面FRONT为草绘

按钮,出平面,选择基准面TOP为顶视图平面,然后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模式。

(c)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重新进入旋转特征操控板。

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板的按钮,系统(d)在操控板中输入旋转角度为360,并选择去除材料,然后单击按钮,完成旋转操作。至此创建活动钳口主体完成,如下图所示。

② 创建螺孔

(a)选择【插入】→【空】命令或单击“孔”工具按钮(b)单击创建标准孔按钮,出现“孔”操控板。,选择螺孔类型“ISO”,螺孔规格为M10X1。

按(c)单击操控板上“形状”按钮,出现如图所示的上滑面板,单击操控板上的钮,以去除埋头孔,在螺纹文本框中输入10.00,深度文本框中输入盲孔深度15.00.再次单击“形状”按钮,“形状”上滑面板消失。

(d)选择如图所示的放置面,并分别拖动两定位句柄至参照面,分别调整尺寸20.00和11.00,单击

按钮或鼠标中键完成螺孔创建。

(e)选择刚创建的螺孔,单击镜像按钮然后单击按钮,完成螺孔创建。,选择基准面FORNT作为镜像平面,(3)倒圆角 ① 单击圆角工具,在出现的操控板中输入倒圆角半径为3 ② 按住Ctrl键,选择实体边

③ 单击按钮或单击鼠标中键完成倒圆角。至此。活动钳口零件创建完成。

三、组件装配的主要步骤

1,单击“新建”按钮,在“新建”对话框中的“类型”单选框中选取“组建”,在“子类型”单选框中选取“设计”子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装配件民名称“pingkouqian”,单击“确定”按钮进入装配环节。

2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gudingqiangshen.part”,单击“打开”按钮,如图所示,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坐标系”选项,选取如图坐标系,是两个坐标系重合,然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钳身的定位。

3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dianquan.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奇”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垫圈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gan.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齐”

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丝杆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5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muM12.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齐”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轴,使这两条轴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

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螺母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6从模型树中选取刚刚添加的“luomuM12.part”。零件,然后选择“编辑”|“重复”命令,系统弹出如图所示的“重复元件”对话框,从“可变组件参照”选项组中选择“匹配”选项,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再选取如图中鼠标光标所指的螺母外端面作为匹配平面,最后单击“重复元件”对话框中的“确认”按钮,完成第二个螺母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7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huakuai.part”,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偏距”选项,先后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再将偏距设置为2,这时的上滑面板如图所示,匹配结果如图所示,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条轴使之重合,结果如图所示,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滑块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8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huodongqiankou.part”,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匹配结果如图所示。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单击上滑面板中的新建约束,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再模型上选取如图的两个平面,再单击上滑面板中的反向按钮,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

按钮,完成活动钳口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9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gudingluoding.part,” ”,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固定螺钉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0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qiankouban.part,” ”,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匹配”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对齐结果如图,单击上滑板中的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匹配”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定向”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再单击上滑面板中的反向按钮,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钳口板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1从模型树中选取刚刚添加的“qiankouban.part”。零件,然后选择“编辑”|“重复”命令,系统弹出如图所示的“重复元件”对话框,从“可变组件参照”选项组中选择“匹配”选项,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再选取如图中鼠标光标所指平面作为匹配平面,最后单击“重复元件”对话框中的“确认”按钮,完成第二个钳口板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2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将元件添加到组件”按钮,此时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目录中的文件“luoding.part”,在操控板的“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取“对奇”选项,先后选取如图的所示两条面,使这两条面重合,结果如图所示,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的放置按钮,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单击新建约束选项,在“约束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对齐”选项,在“偏移”下拉菜单中选取“重合”选项,然后在模型上选取如图所示的两条轴。最后单击操控板上的“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螺钉的装配,结果如图所示 13其他三个螺钉的装配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重复装配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左后完成平口钳的装配体,如图所示

14.装配结果图。

四、爆炸图的主要步骤

爆炸图

(1)选择菜单栏【文件】 【打开】,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装配完成的台虎钳文件taihuqian.asm,单击“打开”按钮打开台虎钳文件

(2)选择菜单栏【视图管理器】

【分解】

,则组建会缺省分解,如图

(3)创建横向偏距线,选择菜单栏【视图】

【分解】

【偏距线】

【创建】,出现如图所示的“图元选取”菜单管理,选择“轴”,再在组件上选择如图的护口板的横向基准线A-2轴,单击菜单管理器“退出”即完成“偏距线”的创建

(4)

(5)选择菜单栏的【视图】

【分解】

【偏距线】

【创建】

,出现如图的“图元选取”菜单管理,在选取需要横向偏移的元件至较好的视图位置,点击鼠标即可

(6)完成横向偏移后,对元件进行纵向偏移。按照横向偏移的方法,创建纵向偏距线。纵向偏距线创建后,对需要纵向偏移的元件进行纵向偏移,可以同时对多个进行偏移

(7)以护口板和螺钉为例,在“分解”对话框中点击“优先选项”功能,选择“移动多个”选项后关闭“优先选项”对话框,如图,然后点击需要偏移的护口板和螺钉,按住ctrl键进行选取。选取完成后,单击“选取”对话框“确定”按钮,(8)

(9)选取刚刚选取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纵向偏移,偏移至合适位置,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了螺钉与护口板多个元件的偏移

(10)

(11)

(12)所有元件分解位置符合分解原则后,即可完成对组件的分解,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出现保存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件的保存

(13)选择【窗口】

【关闭】命令以关闭当前活动窗口

(14)

四、典型零件图绘制的主要步骤

螺杆工程图

1. 新建绘图,不适用缺省模板,使用A3图纸

2.打开.螺杆 进入绘图界面,单击【一般】按钮,然后单击绘图框,出现【绘图试

图】,然后选择front,比例使用【定制比例】为1,【视图样式】为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使用缺省.3.激活PRT界面,绘制剖面、单击【视图】,选择【试图编辑器】----【剖面】----【新建】----(编辑A),选择DTM1,作为A-A剖面

4.激活绘图界面,单击【投影】----【消隐】----【截面】----【田】------【完全】----【相切边显示样式】----【缺省】

5.草绘----【/】线段绘图----设置参照----画线----与视图相关

5.打开所绘工程图

6.单击【注释】

【尺寸】

选择需要标准的直线 7.标注公差:

8.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属性设置公差,小数位为3,上公差,下公差

4标注?M10-6g

9.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为M----后缀为X4-7e----确定 标注Tr18*4-7e同上

10.标注表面光洁度

单击【表面光洁度】----【检索】----【machined】----【standard.sym】----【法向】----单击线----输入roughness-height的值为1.6----确定

标注表面光洁度为12.5同上 11.标注倒角

单击【注解】----【带引伐】----【进行注解】----选取要标注图元----图元上----选出点----输入注解C1----确定----完成注解

12.书写技术要求

【注解】….【无引线】…【进行注解】….【调整高度】

台虎钳装配图的标注

1【新建】----【绘图】----不使用缺省模板----使用A2图纸

2【打开】----【虎钳装配图】----【视图】……【几何参照】

3【激活工程图界面】----【视图】----【视图管理器】----【刨面】----【新建】----A为剖面

4【激活工程图界面】----【视图类型】----【几何类型】----【视图显示】----【消隐】----【刨面区域为完全】----【应用】

5【布局】----【投影】----绘制右视图----【视图显示】----【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为无】----【截面】----【局面部剖面】

6【激活装配界面】----【剖面】----【新建】----【剖面B】----选取ADTM2作为剖面

ADTM2创建方法:【平面】----【轴】----【A-2】----【法向】

7【激活绘图界面】----【投影】----俯视图 8创建ADTM5 【平面】----【轴】----【A-14轴】----【ctrl键+A-13轴】----【确定】 9【打开并激活绘图界面】----【视图显示】----【显示样式】----【消隐】----【相切边显示样式】----【无】----【剖面】----【ADTM6】----【2D剖面】----【局部剖】----【选取要剖的螺钉】

10【注释】----【显示模型注释】----【添加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所需的轴 11【尺寸】----标注各条直线的尺寸】

12标注Tr18*4-7H/7e

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属性设置----前缀为Tr----后缀为*4-7H/7e----确定 13标注¢18H8/f7

双击标注尺寸----尺寸属性----前缀为¢(文本样式)----H8/f7 标注¢20H8/f7、¢12H8/f7同步骤13 14【布局】----【箭头】----B-B

15.经过以上步骤完成虎钳3维总装配图的工程图。如图所示。

附图:

1.3D模型(包括组件和所有零件)2.零件图

6.抢答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六

课题名称:六人抢答器电路设计

姓名:胡星

学号:21006021026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本一班

成绩:

指导教师:宁仁霞

课题时间:2012年11月7日--2013年1月9日

黄山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1

1、设计任务.........................................................................1

2、设计要求..........................................................................1

三、进度安排................................................................................1

四、摘要........................................................................................1

1、中文摘要...........................................................................1

2、英文摘要...........................................................................1

五、系统框图.................................................................................2 六、六人抢答器总电路图及原理.................................................3

七、各分电路及其作用................................................................3

1、时序控制电路.......................................3

2、封锁电路..........................................................................4

3、编码电路.........................................................................5

4、译码报警电路.................................................................5

5、语音提示电路.................................................................6

6、显示驱动电路...............................................................6

八、心得体会...............................................................................7

九、参考文献...............................................................................7

一、设计目的

1.掌握六人智力竞赛抢答器电路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2.熟悉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可供6名选手参加比赛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用数字显示抢答倒计时间,由“9”倒计到“0”时,无人抢答,蜂鸣器连续响1秒。选手抢答时,数码显示选手组号,同时蜂鸣器响1秒,倒计时停止

2、设计要求

(1)6名选手编号为:1, 2, 3, 4, 5, 6 各有一个抢答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对应,也分别为1, 2, 3, 4, 5, 6

(2)给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按钮,用来控制系统清零(抢答显示数码管灭灯)和抢答的开始。(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该选手编号立即锁存,并在抢答显示器上显示该编号,同时扬声器给出音响提示,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4)如果抢答定时已到,却没有选手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扬声器报警(音响持续1秒),并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选手超时后抢答,时间显示器显示0

三、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为两周,第一周查资料、方案论证,完成数字抢答器电路设计,对元器件进行筛选,第二周组装、调试,进行实物检查、设计答辩并完成设计报告。

四、摘要

1、中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数字电路制作的多功能数显抢答器,它主要采用了74系列的常用集成电路,它除了具有基本的抢答功能之外,还具有定时报警的功能,和数显的功能,当抢答开始后,系统会自动倒计时,并且时间是可以预设的,期间有人抢答的话系统会停止计时,如果期间没人抢答,系统会有短暂的报警,提示抢答结束。

关键字:PLC、抢答、报警、数显

2、英文摘要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adopting digital circuit made multi-function digital display responder, it mainly adopts the 74 series of common integrated circuit, it not only has basic vies to answer first function, but also has the timing alarm function, and digital display function, when vies to answer first began,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count down, and the time can be preset, someone vies to answer first words during the system will stop time, if no one during the contest, the system will have a short warning and prompt vies to answer first end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PLC、vies to answer first、alarm、digital display

五、系统框图

当主持人宣布开始,定时电路开始秒脉冲电路的作用而进行倒记时,并通过译码器在显示器中显示。报警电路给出声音提示。当选手首先按某一开关键时,可通过触发锁存电路被触发并锁存,在输出端产生相应的开关电平信息,同时为防止其它开关随后触发而产生紊乱,最先产生的输出电平变化又反过来将触发电路锁定。然后在译码器中译码,将触发器输出的数据转换为数码管需要的逻辑状态。最后在显示电路中显示出所按键选手的号码。若有多个开关同时按下时,则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随机竞争的问题,结果可能是它们中的任一个产生有效输出。如图1.六、六人抢答器总电路图

图1-2 抢答器总电路图

工作原理:抢答器具有锁存、定时、显示和报警功能。即当抢答开始后,选手抢答按动按钮,锁存器锁存相应的选手编码,同时用LED数码管把选手的编码显示出来,并且开始抢答时间的倒计时,同时用LED数码管把选手的所剩抢答时间显示出来。而在选手按键抢答以及抢答时间倒计时到时的时候都有报警以提醒主持人和选手。抢答时间设定9秒,报警响声持续1秒。接通电源后,主持人将开关拨到“清除”状态,抢答器处于禁止状态,编号显示器灭灯,定时器显示设定时间;主持人将开关置“开始”状态,宣布“开始”抢答器工作。定时器倒计时,扬声器给出声响提示。选手在定时时间内抢答时,抢答器完成:优先判断、编号锁存、编号显示、扬声器提示。当一轮抢答之后,定时器停止、禁止二次抢答、定时器显示剩余时间。如果再次抢答必须由主持人再次操作“清除”和“开始”状态开关。

七、各分电路图及其作用

1、时序控制电路

图1-3 时序控制电路电路图

时序控制电路是抢答器设计的关键,它要完成以下三项功能:

1)主持人将控制开关拨到“开始”位置时,扬声器发声,抢答电路和定时电路进入正常抢答工作状态。

2)当参赛选手按动抢答键时,扬声器发声,抢答电路和定时电路停止工作。3)当设定的抢答时间到,无人抢答时,扬声器发声,同时抢答电路和定时电路停止工作。

2、封锁电路

图1-4 封锁电路电路图

封锁电路的作用是当有选手抢答成功时,封锁其他选手的输入信号。

3、编码电路

图1-5 编码电路电路图

4、译码报警电路

图1-6 译码报警电路电路图

译码报警电路的功能是将优先抢答的输入信号变成报警信号,以提醒是哪个选手抢答成功。

5、语音提示电路

图1-7 语音提示电路电路图

语音提示电路的功能是提醒本次的抢答选手是哪一位。

6、显示驱动电路

图1-8 显示驱动电路电路图

显示驱动电路有六个反相器构成,其功能是若有选手抢答成功,驱动相应的指示灯发光。

八、心得体会

这一课程设计使我们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了进步的了解,并增强了对数 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了解了更多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如:74LS121、74LS48、74ls192等。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等缺点。其次在此次设计过程中由于我们频繁的使用一电子设计软件如:Multisim等,因此使我熟悉了软件的使用,同时在电脑的电子设计和绘图操作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加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得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锻炼我做事细心、用心、耐心的能耐。这一课程设计,使我向更高的精神和知识层次迈向一大步。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参加多种设计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更加适应社会。

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 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 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 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课程设计对我 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 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九、参考文献

[1]钱培怡.电子电路实验及课程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2]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5]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彭华林等编数字电子技术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7.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七

关键词:英语教学,职业教育,药品说明书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和高中段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 引发了高中的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 使目前的中职教育陷入了困境, 生源情况和学生素质堪忧。作为中职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困难, 尤其是英语教学, 因此我们应尽快适应形势, 调整自己的思路, 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职业教育”的导向就是“职业”, “职业”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结合“职业”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习的“职业”导向更明确化, 满足今后的社会就业对学生的要求。

广州医药职业学校作为广州地区和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医药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训单位, 每年向大、中型医药企业输送各类医药专业毕业生。近年来随着全国中职学校教育目标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调整, 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展开了, 配合学校学分制和选修课的推行, 结合“要适应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有计划地对大部分学生进行了医药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学生在未来就业工作岗位上专业英语的运用, 进行必要的教学准备, 并为此开展了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其中, 模拟药店、医药专业英语知识竞赛、药品说明书的制作、药品英语介绍……这都是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 下面就以“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制作”英语教学活动为例介绍。

英语教学活动——“药品说明书的阅读与制作”英语特色课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认识到医药职业英语阅读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情况, 了解有代表性的药品英语说明书的常见形式, 阅读中能寻找和发现药品英文说明资料中的关键词和信息点, 并进行正确的翻译。从教学活动中能培养爱岗敬业, 服务顾客的情感, 并能增强运用专业英语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我校学生每年约有300~400人左右在广州市区各大中药店和药仓参加毕业实习, 实习岗位为仓管员和售货员为主, 在这类工作岗位上, 医药专业英语的使用通常出现在阅读英文药品说明文字资料和为外籍顾客提供服务的工作需要上。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药品 (包括进口药和出口药) 都按规定配备了关于药品的性能、用法、成分、保存方法……等方面的英文说明, 能否看懂和用好这类英文信息, 将成为他们职业上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对广州市区主要涉外药店或药仓的医药职校毕业生英语运用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采用电话调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到:

1. 在上九路、北京路和东山的健民药店, 涉外药品销售中专业英语运用的主要用途 (按常用程度大小顺序排列) 是:1) 销售用语。2) 适应症状介绍。3) 使用方法介绍。4) 批发和订购用语。5) 电话接听。6) 进口药说明书。

2. 在同德围、凰岗、白云山药厂和健民药店药仓, 医药单位人员进口药品英语说明书阅读情况中显示, 中级仓管员要求是全文阅读, 仓管员要求会贮存须知。

从此可了解到医药专业英语的主要应用于进口药品英语说明和销售英语。进口药品英语说明书阅读无论在药店或药厂中都尤为重要。

三、教学活动构思说明

我校学生在未来就业中, 普遍都在药店和药仓从事销售和仓储工作, 有接待外宾和阅读英文药品说明书的机会,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药品都与国际规定接轨, 配备了英文说明书。工作中能否看懂和利用好这些现成的英文资料和信息, 出色地完成专业工作,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我校学生就业必不可少的技能。为了令学生学得更实用和灵活, 本人在教学活动上, 主要提高学生在专业英语快速阅读中, 搜索和寻找主要信息的能力。希望能通过有效的阅读, 迅速了解药品的名称、成分、功效等至少八项信息, 从而基本上对该药品得到较全面的了解, 以满足工作上的需要。

本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从读到写的技能, 会阅读并看懂有代表性的常见药品英文说明书, 能归纳出英文说明书中的重要信息点, 并翻译成中文, 最后制作成药品中文说明书。

本教学活动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 提倡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和领会能力水平, 摒弃繁、难部分, 体现其重要和主干部分,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着重学生的参与, 有自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步骤

1. 预习作业,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至少一种有代表性的药品英文说明书, 尽量做到多样不重复。

2. 模拟药店视频引入, 多媒体显示各种有代表性的进口药品英文说明书, 阅读后师生共同找出信息点及其共同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其一般常见形式。

3. 进一步掌握更多必备替换的词汇与句型。

4. 展示学生上交的英文说明书, 指导学生标出八大信息点, 翻译成中文, 再利用以上信息自行设计出一份对应的中文药品说明书, 完成本教学活动内容。

五、教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8.“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八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的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始,出示多媒体课件:在渐进的音乐声中,米老鼠和唐老鸭分别开着正方形和圆形的汽车过来了,唐老鸭的车行起路来上下颠簸得很厉害,而且行得慢,米老鼠的车快速而平稳地行使。

师:为什么米老鼠的车行起来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然后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圆心实际上就是圆的中心,根据这一特点首先让学生动手找圆的中心,然后用多媒体演示找圆心的过程,并直接告诉学生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认识半径是本节课的重点,分六步来完成。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圆的半径,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第二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具有这样特征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第三步,让学生概括出半径的意义,并告诉学生半径用字母r表示;第四步,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画出圆的半径,并提问可以画出多少条,它们的长度怎样;第五步,归纳总结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特征;第六步,运用多媒体验证结论。

(3)认识直径。

因为有了认识半径的经验做基础,直径的认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多媒体出示画有一条直径的圆后,提出如下五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①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②这样的线段叫做什么?③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④画出圆的直径,它们的长度怎样?⑤请你概括出直径的特征。

【说明:在教学的重点处设计如此周密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又强调了数学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由扶到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先让学生猜想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再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说明: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适度开放,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又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探索和挑战的乐趣,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有序和严谨。】

3.掌握画圆的方法。

掌握画圆的方法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分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第一步,让学生用最喜欢的方法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第二步,要求学生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这时学生只能尝试用圆规来画圆。第三步,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第四步,提醒学生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第五步,用圆规画出直径为3厘米的圆。

【说明:如此层层递进的安排,旨在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最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刚才所学到的圆的知识来解析:为什么米老鼠的车开起来既稳又快?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一)基本训练;(二)拓展练习。基本训练中,安排了三种类型的题目:1.找半径和直径;2.填表;3.判断。这组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拓展练习安排了一道题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资料链接,拓展视野

1.了解圆的历史。

2.介绍圆的诗句。

3.欣赏美丽的圆。

上一篇:学生计划总结怎么写范文下一篇: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