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2024-06-30

小学生写好读后感(共20篇)

1.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一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什么是读后感?

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记录下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要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开门见出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受一步一步推向顶点。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抄一两个句子是可以的,因为需要要举例子O(∩_∩)O哈哈~)。联系实际生活。告诉别人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建议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尽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

例文

读《军神》有感

今天,我读了《军神》这篇课文,深深的被刘伯承将军那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军神》这篇课文主要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的意志,表现了作者对刘伯承将军敬佩和赞扬的感情。当我读到“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捉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根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时,想到刘伯承将军当时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我与刘伯承将军相比简直有天渊之别。有一次,水煮开了,妈妈叫我把水入进暖水壶时,不小心水溅到了我手上,我痛得把水壶扔出一边,哭着叫妈妈帮我涂药。刘伯承将军动手术不用麻药,而且不吭一声,而我被水烫一下就哭哭啼啼。读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我是多麽的渺小呀!又如文中说到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将军动手术,他不但不叫还一直数着刀数,清楚地知道沃克医生割了七十二刀!多麽坚强的意志呀!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两辆正在奔驰的汽车撞在一起。“砰”,一辆车被撞出一边,一辆车横在路上。突然,被撞出一边的车的车门打开了,司机从里面艰难的走了出来,只见他的头流着鲜血,白色的衣服都被染红了。但他坚持走到路边,边用手机报警边向旁边的行人求救,直到救护车到来为止。周围的人都被他那坚强的意志感动了。如果那个人是我,早就痛的说不出话来了,哪里还想到去报警求救呢? 读了《军神》这篇文章,我深刻的认识到,人生于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有着像刘伯承将军那样坚强的意 2

志,沉着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被克服。

2.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二

读后感, 顾名思义, 就是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或警句格言的感受或体会。我在作文训练中一贯坚持“引”、“议”、“联”、“结”的指导思路。

一、“引”

即引出“感受点”。文章的开头不要拐弯抹角, 要迅速入题, 只需几句话简述与自己感受有关的原文内容, 以便引出自己的“感受点”来。引出“感受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取原文内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可以是一个情节, 或是一个人物, 或是一句警句;二是就原文的中心思想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做好这一步, 要做到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 把握中心, 在此基础上选出自己感受最深而又便于理解, 最有话要说的某一点作为“感受点”。要“读”中出感, “读”是“感”的前提, “感”是“读”的深化。千万不要“为文造感”。

我在教学中指导“引”这一环节时, 结合课文《灯光》写出了“引”, 供学生参考: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夜空, 完全陷入了对末来的憧憬里。”这是现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灯光》的一段白描。我之所以对他情有独钟, 是因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感动了我。他———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郝幅营长, 一位无名英雄。

———《灯光》之引

“引”是直接服务于题目的, “引”是“题目”的微型拓展, “题目”是“引”的高度浓缩。从某种意义上讲, 写好了题目, 就等于写好了“引”。在指导“引”这一环节时, 供选择的材料很多, 可以是故事情节方面的, 可以是文章中心方面的, 还可以是较深层次的写作特色研究方面的, 这完全取决于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我在指导这一环节时, 学生所拟的题名如:一切为了下一代———读《灯光》有感;迈出天才的第一步———读《月光曲》有感;让我们的胸怀宽阔起来吧———读《草船借箭》有感等等。

这些题目, 视角独特, 构思新颖, 既注重课文内容, 又联系现实生活, 为后面的“议”和“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议”和“联”

即围绕“感受点”发表议论, 并以感受点为线索, 围绕自己要谈的感受, 由此及彼地联系实际, 由小到大的发挥联想, 从自己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关的材料作为读后感的内容, 进一步说明问题, 这是全文的主体。写好这一部分, 要恰当地处理“读”与“感”、“叙”与“议”的关系。“读”是为了写“感”, “读”是为“感”服务的, “感”是“读”的结果, 是全文的中心和灵魂。“叙”和“议”的关系也要摆正, “叙”是基础, “议”是关键。“议”是在“叙”的基础上写出的感想, 是“叙”的深化。

我在教授这一环节时, 以《草船借箭》为例, 引导学生提炼观点, 学生沉思后各抒己见。其中“诸葛亮胸怀宽阔”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 为了使学生在写作中把观点写深写透, 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质疑: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宽阔, 他如果不这样做,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人或现象 (正反均可) , 你是怎样看待的?

学生在习作中, 就恰当地处理了“议”与“联”二者的关系, 做到了“议”中有“联”, “联”中有“议”。由此及彼, 从小到大的联系实际, 从正面意义、负面影响两方面着手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表达方式上, 大量应用反问、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文思敏捷, 语言诙谐,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结”

即归纳自己的看法, 总结全文。结论要照应开头的“感受点”, 或在这个基础上, 把观点向前推进一步, 点明现实意义, 深化主题。“结”要画龙点睛, 语言要干脆有力。

3.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三

关键词:找出“感源”;萃取“感点”;关联实际;升华“感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看书是如同吃饭一样的要紧,也是生活所必需的。”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高年段学生在阅读方面应拓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教材内的文章,更要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多的阅读课外书籍。

不过,学生在阅读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于以往阅读过的书籍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也逐渐开始遗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尽快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而写读后感就是行之有效的良好阅读习惯之一。

读后感指的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读好原文,找出“感源”

读后感中“感”的前提是“读”,并且是有效的读。如果是浮光掠影般的无效阅读,那就很难有深刻的感受。只有在读好原文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的文章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的阅读也是有针对性的。

阅读记叙文,要抓住文章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作者的观点。同时回味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以及感动的原因。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仅仅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其次要充分关注议论文的语言。边读边思考从该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有没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的主张。

阅读说明文,既要关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也要重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有了针对性的阅读后,再来写读后感。首先要一定交代书名或者篇名,因为并不是所有读者都读过该作品。其次进行简要的概述,这样既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所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之后,应该简洁地提炼出该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的感受是与文本紧密结合的。

二、结合原文,萃取“感点”

一篇合格的读后感,必须要紧密结合原文,表达出对文章中心或者观点的真实感受。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本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技巧,当读完一篇文章后,极可能会有许多“感点”。此时学生应具备萃取“精华”的能力,即在众多感受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最能流畅表达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通过自己的论证写成一篇读后感。

三、关联实际,由点到面

紧密关联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想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所在。关联实际的范围比较广,不但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将自己与主人公鲁滨逊比较,发现自己与鲁滨逊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距然后写下来,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以曹文轩的《草房子》为例,文中的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地面对人生。我们的孩子虽然生活在都市,生活条件优越,但是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心生怯懦,缺少乐观和勇气。当学生把这份感受写出来时,就更能引发读者们的共鸣了。当然还可以联系历史教训、当前形势、周遭环境……无论如何,关联的实际必须“接地气”,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四、总结全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既可以结尾处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同时也要注意,无论使用的是哪种结尾方式,都一定与前文和谐呼应,这样的读后感整体性才会比较强。

4.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读书感受的兴趣;

2.学会提炼和表达读书感受,初步掌握读书感受的写法;

3.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达读书感受,初步掌握读书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总能给人一些有益的启示或帮助。比如第三单元的课文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哪位同学谈谈你的收获?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高度性总结)

1、老师读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也有深刻的感受:

出示:14课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分析老师是怎样写感受的。

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从第三单元中找)

师:同学们有这么丰富的读书收获,难道不该把它们记录下来吗?这就叫读书感受,也叫读书心得或读后感。会写读书感受就是会读书的表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学习写读书感受。

二、交流探讨

师:“读”是“写”的基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写下来呢?我们就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1、出示范文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觉得这五位壮士很英勇,我被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直到打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悬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五位壮士多么英勇,多么了不起啊!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群众和部队主力被敌人发现。在现在的和平时代中,已经很少有像五壮士这样的人了。现在很多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或者损害别人的利益,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坐了牢。

所以,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地做好一切我力所能及的事。上课不开小差,按时完成作业,遵守交通规则,帮妈妈做家务,孝敬爸爸妈妈,不惹他们生气,长大努力报答他们。这样做才对得起英勇牺牲的五位壮士。

“登上烽火台,遥望狼牙山。铁血五壮士,喊杀犹震天。”五位壮士在危急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是多么勇敢,多么伟大啊!

思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范文,想想范文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谈感受、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谈感受、)

三、总结感受

学写读书感受

总的感受

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四、习作练习

师:选取你读过的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学过的课文,试着写一段或一篇读书感受。

五、展示学生习作

引导学生评价,抓住读书感受的内容

语言是否流畅

六、板书设计

学写读书感受

总的感受

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5.怎样写好读后感 篇五

我了解到我国的文明史是多么的悠长。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明地之一,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地质历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质形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发源地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在思想、文学、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建筑、农业、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丰硕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现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发达的文字系统,存在的时代约是殷商后期。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明亮了中华文明前行的历史道路。故宫是我国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100多万件。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代表国家的主要戏曲形式在我国自然是京剧,堪称国粹。京剧以富有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最浪漫神奇的一个。从很早起,人们就想登上月球。1976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地球以外的星球。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0年末,我国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因此,党的16大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为我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华民族“奔小康”的千年梦想日渐成真。

电影《鸦片战争》中,英国商人颠地说:“中国正像瓷器一样,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上的一切,但只要轻轻一碰,他就会粉身碎骨。”那个时候“中国”就是弱小落后的代名词。而如今,作为一个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一个负责任、合作、和平的国际形象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我国地形多样,地貌独特,山河壮丽。在西部高原上,有巍峨耸立的高山和别具风格的冰川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则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和险峻的峡谷;在辽阔的大西北,有受风力作用影响为主的沙漠景观;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受流水作用影响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

有这样一个英语词汇——“SHANGRI—LA”,翻译成汉语是“香格里拉”。这个英语单词是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在一部小说中创造出来的,用来描述我国青藏高原某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从此,这个词成了“世外桃源”“伊甸园”等想象出来的地方的代名词。

有人说,中国是一幅山水画卷。当你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游览这幅瑰丽壮观的山水画卷时,得到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有诸多的联想、感慨、陶冶……山峰、森林、峡谷、瀑布、岩洞、大河、海滨、湖泊、草原、平原……它们的巧妙组合,构成了变化万千、蔚为壮观的无数最美风景。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志士仁人灿若群星,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进步与发展,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前赴后续,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民族筑就了一条通往光明和幸福的道路。他们身上体现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2012年中国大地涌现出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司机……一段段震撼人心的美丽故事,让国人赞叹。他们的惊人义举、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内心;他

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一次次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用不凡的人生抉择、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生动的注解,一次次触动千千万万民众的灵魂深处。他们是各条战线上代表时代精神、民族风骨的时代楷模,是用点滴平凡彰显大爱的平民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最美中国人!

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伟大梦想,照耀未来。这个梦,中华民族孕育了一百多年,中国的老百姓也向往了一百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梦想成真。这个梦,召唤着中华儿女团结携手奋力向前。

6.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篇六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2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7.引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七

一、情趣引导, 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学为爱学。激发兴趣和爱好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他们生活中的事情或人物, 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例如, 在教学生编童话故事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安徒生童话》里花会唱歌、鱼会跳舞、桌子椅子能讲话, 那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具有四个特征:一个是幻想;另一个是拟人;再有一个是有头有尾的;还有是童话故事大多向人们说明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

师:我们不仅爱读童话故事, 有些同学还会自己编童话故事呢!你能现场给同学们编出一个童话故事吗? (教师指定一学生)

生:有一天, 我看到两个小蚂蚁在地上跑着, 其中一个长的大点, 另一个长的比较小点, 它们正在地上寻找食品。奇怪的是, 那个小点的蚂蚁找到一粒米后竟然主动让给那个大一点的蚂蚁。我想, 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亲戚关系更或者是夫妻关系。因此, 我立即联想出一个故事———小蚂蚁保二唐僧取食。 (该生一讲完, 课堂上立即掀起了讲童话故事的高潮。当然, 我也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表扬和赞赏。)

师:你讲得很精彩!下面, 我们就来一次童话故事比赛吧!看看谁是未来的童话大王!

我认为, 在这节课中创设这样的情境, 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先让他们大胆地说, 再让他们用笔写出来, 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这样的课堂, 教师还担心学生怕写作文吗?

二、日积月累, 打好写作基础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因此, 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将每天生活中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以便积累作文素材。如班级里开班会、星期天出去上街、学生自己过生日或父母过生日等等, 都鼓励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在写日记中, 我又要求学生将平时在课本中学到的好词佳语运用到日记中去, 但在日记中要将这些词语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后, 学生背会了书本上一段话。我让他们观察我市格桑花开的过程, 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五月的高原, 格桑花才匆匆忙忙地从沙漠中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到了六月初, 花瓣儿才逐渐展开, 红的、紫的、黄的。哇!还有黑色的哦, 你看啊, 旁边还秀出的嫩绿色的小叶莲。”后来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描述格桑花开的不同姿态时, 还引用了“荷花”一文中的排比句。只要不是原文抄袭的, 我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样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的写作水平果然得到了提高。

三、模仿课文, 进行写作练笔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 选进来的许多文章都是可以作为例文来进行作文教学的。对我来说, 当然是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认真模仿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如教学“七月的天山”时, 这篇课文作者是先写“进入天山”, 而后是“再往里走”, 最后是“走进天山深处”。由于我市就坐落在昆仑山脚下, 许多学生曾经到过昆仑山中, 因此对昆仑山了如指掌。在一次作文教学中, 我先出示了图片, 让没有去过昆仑山的学生看看我们的昆仑山, 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七月的天山”写一篇名为“八月的昆仑山”的作文。课堂上我提示学生:要从高到低、由远及近, 要运用形象的比喻等写作手法, 描绘出我们昆仑山的雪峰、雪水, 以及流经我市的昆仑河, 而对于去过昆仑山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写出八月昆仑山的雪景和山脚下的草原、沙漠。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始, 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基石, 只有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才能水到渠成, 真正达到实现作文教学创新发展的目的。

四、作文评改, 习作互相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教导学生, 要养成对自己初步形成的草稿进行认真修改的习惯, 并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每一次作文批改后, 我都会精选几篇学生习作, 点评讲解, 让学生在欣赏中对比, 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的, 鼓励他们互相批改习作,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还鼓励他们互相当小老师。当然, 我在给学生写作文评语时, 也常常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我的原则就是:只要他们认真完成作文了, 那就多表扬少批评。

8.如何写好读后感 篇八

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题目自拟。

【写作导航灯】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或得到的启示记下来,就叫读后感。那么,该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一、读

“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和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引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适当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比如: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冰心奶奶一篇文章,叫《忆读书》。书中,冰心奶奶回忆了她以前读书的故事;在一次儿童节到来之际,她为孩子们题写了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作者用寥寥数语介绍了《忆读书》的主要内容,同时引用了冰心奶奶题写的九个字,这为下文作者要阐述的“感点”(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奠定了基础。

三、联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你所“引”的内容,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如一学生在写《读<养花>有感》时,先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这样写道:“老舍先生仅仅是在叙述养花的乐趣吗?不,我认为,文章中有更深的思想含义。我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悟出了这样的真谛:要做好一件事或要取得事业成功,关键在于要付出辛勤劳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开去。如此一来,“引”和“感”就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当然,读一篇文章,“感点”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千万要记住: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只有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这样的读后感才是一篇成功之作。

四、结

9.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篇九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读后感《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

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10.怎样才可以写好读后感 篇十

文有魂,诗有眼,

阅读就怕没重点。

拿到作品认真读,

心里定会有观感。

读书读报看影视,

观感不同有深浅,

经常练写读后感,

文笔越练越精湛——

首先论点要集中,

最好只讲一两点;

围绕文章来评介,

结合感受仔细谈。

复述作品不可取,

言不及意要避免,

切记防止片面性,

脱离作品不着边。

艺术性,是非观,

情节构思和语言……

文章短,难求全,

只求讲透一方面。

根据作品说开去,

尽量点全优缺点,

多读多写加苦练,

11.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篇十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12.怎样让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十二

一、重视分析学生写作过程。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的过程。

作文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第二步,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综观上述,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二、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习作愿望。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有时为了配合教材内容,完成指定的习作练习而布置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作文题后,学生常常唉声叹气,大多数人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如果是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会像欢快的小鸟“唧唧喳喳”说个没完,甚至会为一个不同的观点争执半天,轮不到发言的课后也会缠着你表述出他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坦然地面对作文写作。

三、创情设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成功的作文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性的写作,而是让学生乐于写作。因此老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作文写作的情境。试想:在狭小的空间里让一支钢笔对着一张白纸诉说“真情”是多么不近情理。这通常会让学生感到“咬破钢笔无觅处”。我们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渗入情感因素,就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因为情感来不得半点勉强和虚构。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优美而充满意象的音乐画面唤醒学生隐藏于心底的“情”丝。

四、重视读背结合,巧妙模仿。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大量的朗读、没有大量背诵的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背诵可以积累文字、词句等语言材料,这是解决写作难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许多教师提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放松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背诵可以在头脑中建立和储存感性语言的种种模型,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因此,熟记大量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类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当他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语言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少年时代背诵了几部书,包括整部《古文观止》,他后来曾回忆说:“现在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多么具体的东西啊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的,它是有条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去的。”的确,朗读、背诵的基本功过关了,学生的模仿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五、指导适度,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度”,切忌过细,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起辅助作用。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指导学生初学“看多幅图写话”练习时,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教师先让几个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把学生的意思进行归纳,再让学生按归纳好的句子扩充成文章,结果全班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有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独立地写出有特色的作文呢?

教师指导作文,应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而不能局限学生的思考,硬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拉,要鼓励学生写出新认识,勇于突破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信心的鼓励者,如引路的蜜蜂把学生带入了花园,怎样采蜜、采什么蜜就看个人的兴趣了。

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放手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教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分析、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能克服畏惧心理,自然就会喜欢作文,就会写出清新自然的好文章。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让小学生把自己对周围的认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 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作者认为,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作文训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13.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十三

欣赏吉春亚老师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罗艳萍 一直认为写读后感是学生最头痛的事,自己曾想过很多办法想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方法想了不少,但都不凑效。本学期,有幸走进吉老师的课堂,聆听了她一节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作文指导课。吉老师的语文课扎实而有深度。她深厚的文学素养,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学生迷惑不解时那巧妙的点拨令我折服。在亲身经历吉老师精心建构的课堂后,我不禁茅塞顿开,大有畅快淋漓之感。静心思量,为何吉老师的课能如此扎实高效?继而,豁然开朗。这节课巧妙的设计是她成就高效课堂的有力武器。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时间里,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在她极富智慧的引领下活跃了思维,提升了能力。   一、导入“巧”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一起读题。 课件出示题目:眼睛明亮 身材合体 ――如何写读后感 师:读了题目,你有疑问吗? 生:“眼睛”和“身材”是指什么? 师:题目就是读后感的“眼睛”,非常重要。“身材”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使读后感的“眼睛”明亮,“身材”合体。 (点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就是本课的亮点之一。从题目来看,吉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多巧的题目!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下来吉老师采用了质疑激趣,让学生想探个究竟,自主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要我学”变“我要学。”) 二、引导“巧” 吉老师把这节课分成两块处理,第一块:“眼睛明亮”部分。第二块:“身材合体”部分。  (一)“眼睛”部分的巧引导 师:你们看,这是我们同学在读了西游记后写的读后感题目。你们感觉哪个题目更合适些。 出示: 1、读《西游记》有感 2、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生:我感觉是第二个题目合适些。前面一个题目太大了。后面一个内容好些一点。 师:很会学习。第一个题目的确太大了,没有抓手,到底哪一点感想啊,是赞扬悟空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还是欣赏沙僧勤恳无私,默默奉献,还是说明一个道理“历经千难万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等等。读完一本书其实很有很多感想,我们可以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点来确定写读后感的题目。你们看,如下几位同学读了课外书以后拟定的题目就很值得大家学习。 课件出示: 风雨总在阳光后 ――读《生命的礼物》有感 能行  相信自己 ――读《我做成了一件事》有感 不可掉以轻心 ――读《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有感 师:读后感的题目怎么来的呢?请大家读一篇文章。 (学生读老师给的范文) 读后老师提议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学生说完了以后,吉老师马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拟一个题目,遇到有点困难的同学适时地进行引导,然后不忘鼓励孩子,你们看,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就是这么简单。 学生列出的题目是:学无止境 ――读《响遏行云》有感 做人不能骄傲自满  ――读《响遏行云》有感 教育如春风化雨 ――读《响遏行云》有感 (点评: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难度,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拟定题目的方法,教学环节的落实简洁高效、水到渠成。真正体现了“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切切实实得到了提升。) (二)“身材”部分的巧引导 师:同学们,读后感的“眼睛”部分明亮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读后感的“身材”是指什么。我们人的身材是由头、手、上身、腿、脚组成的,文章和我们人体一样,也有“身材”,读后感的身材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板书   引概  议 联 结   1、范例引路,  学生感悟各个部分内容。 学生读范文,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中间标明“引、概、议、联、结”的字样。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读《中华美德格言故事》有感 北京小学 五2班  王继妮 《中华美德格言》人手一册,我们班的`同学最近利用早自习进行背诵。其中“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是大家的共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创造辉煌。(引) 书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一群外出觅食的蚂蚁,被几个调皮的小朋友用火柴点燃的“火圈”包围了。面对“熊熊烈火”,蚂蚁们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四处逃散,而是彼此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黑色的“蚁球”。只见蚁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滚出了火圈,全部逃离了“火海”。(概) 读完故事,我陷入了深思:如果当时的蚂蚁们不是团结在一起,而是各顾各地横冲直撞,那结果又会怎样的呢?或许生还的蚂蚁寥寥无几,或许整个蚁群都全军覆没・・・・・是集体力量的凝聚使蚁群创造了奇迹。生命的渺小,全体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把微薄的力量集中在一起,那潜在的精神无与伦比。(议) 读到美德格言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那一次,班主任老师找了我,叶、莹、芝和娜五位同学完成一期板报,嘱咐由我负责。我想:人越多越乱,还是由我一个人来做吧,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于是就把她们打发了,留下我一人在教室里忙活。 首先,我设计一个“作文你我他”的栏目,可是,栏目前缺少前言,前言的语言应该特别吸引人的视线,而我一时却脑子出现“格式化”。哎,要是有“诗人”叶子在场那该多好!暂时空着不管它吧,制作下一个版快――健康百分百。可是棘手的问题又骚扰我了,这是一个新增的栏目,还没有艺术字做标题呢,我对美术字可谓是一窍不通,但是没办法,丑媳妇上轿吧。看,“健”字左右分开了,“康”的笔画叠在了一起,“百”字太小了・・・・・咳,我多么希望“书法家”芝从天而将啊!再空一块内容吧,制作下一个“科学利用时间”版块。 不对,这儿需要一幅小朋友在时钟的滴答声中学习的画面。这可如何是好,我的画画能力实在不能令人恭维,早知如此,应该把“美术家”莹留下的呀!总不能还让这一块空着吧,我自己试一试。我从自然书上找到一张图画想把它贴上去,可是我个子太矮了,踩着凳子也够不着啊,真后悔没有把灵巧的高个子娜留下来・・・・・・我越做越生气,天哪,我出的是什么板报,简直就像是一块破了的衣服,和我预想的效果天壤之别,泪水禁不住从眼眶里汩汩向外流。无奈,我只得去搬救兵。叶、莹、芝和娜一一赶来了,五个人齐心协力,不到半个小时,生动感人的前言在诗人“叶”的手下诞生,干净漂亮的题字在书法家“芝”的笔下生辉,精美动人的画面在美术家的眼前闪烁。各个栏目的内容一一对号入座,整个板报显得大方美丽。是集体的力量创造出佳绩。(联)   是的,一朵花扮不出烂漫的春色,一滴水汇不成澎湃的江河,一棵树组不成茫茫的森林,一块石不具备泰山的巍峨・・・・・・只有将个人融入集体中去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就像首尾相接的列车,一齐出发,一齐前进,一齐越过千座大山,万条江河!记住“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让无数个献身于我们的我,共同创造出我们的一切!(结) 形成板书:   引――所读的书 概――主要内容 身材 议――文中内容 联――身边现象 结――总结全文 学生欣赏范例后明白读后感的五段内容分别是“引入已读的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议论文中的一种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总结观点,点明题目”。在老师极其巧妙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顿开茅塞,人人兴奋无比,个个跃跃欲试。 2、突破难点, 让孩子感知如何联系实际。 师:你们觉得在写读后感时,哪一部分比较困难 生:不知道怎样联系生活实际。 师:如何联系实际还是有窍门的,你们看,请把题目和联系实际的例子连接起来。 出示:   题目  联系实际  别小看了一分钟  夜晚,母亲背我上医院 团结就是力量  班里有一位同学学习很踏实 踏踏实实才能创造成绩  珍惜时间的例子 不放弃机会,离成功更近  我积极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母爱,人间最伟大的力量   足球比赛我们配合默契   生:我发现了,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和题目是有关系的,题目是别小看了一分钟,就举一个“珍惜时间的例子”;如果题目是不放弃机会就举“我积极准备参加朗诵比赛”的例子。 生: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就举“足球比赛我们配合默契”的例子…… (点评:自此,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对如何写读后感已经能够了然于胸了。) 师:为了让大家在写作时安排比较合理,老师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如果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大概在“引”的部分(50-60字左右)、“概”(100字左右)、“议”(100字左右)、“联”(200字以上)、“结”(60字左右)。 (这个环节令我不得不佩服老师设计的巧妙和细致,细致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追求更完美课堂的一种认真的精神,每一步吉老师考虑的都是学生,都是想着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让他们有规律可循。设法让学生从“会能写到“会写。” 导入巧、练习巧、板书巧!如此巧妙的、独具匠心的设计,怎能不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14.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十四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有许多趣事,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人长大了,就要换牙。这不,我就有一颗牙要掉。吃晚饭的时候,牙忽然活动了,开始我没太在意,可是,一连好几天,那位“老先生”不停地折磨我,每天早、中、晚时,都是美食却难以入我口,就连睡觉我也闹牙疼,搞得我寝食难安!

“牙疼,牙疼,牙疼”,这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语了。

我不想受疼,也不愿意、不舍得让那位“老岗员”退位。每天下课我轻轻地摇晃它,回家用筷子去碰它……总之在没一个场所我都要用不同的工具去晃它,心想:这样日积月累,渐渐地也许我会使牙不费工夫地掉下来,可是,还要挣扎多久呢?尽管我不喜欢它,但为了除掉它,我想尽办法去磕、晃它,可它还是岿然不动。

过了几天,爸爸让我把牙露出来给他看。我刚张嘴,把病牙指给他看,没想到,它突然伸出手,一把薅住了那颗牙,只一拧,我还没来得及喊叫,这颗牙就光荣“下岗”了。

第一次拔牙,使我哭笑不得,难以忘怀!

分析:

1

我在这个公众号里一直在讲技巧,现在却说作文要写好,靠的不是技巧,而是灵性,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当然不是。

我所讲的技巧只是帮学生拓宽作文内容范围,相当于基础能力和思路,而作文要写出彩,需要小作者们发挥自己的专注和灵性。

就好比学习书法,一开始你要临摹各种字体,明白这字原来还可以这样写那样写,并让自己学会这么写,但是要写出书法作品,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我指导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作文时,虽然也强调技巧,但是评论更多的是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学生有意营造的一些效果,这个比技巧重要。

2

我得解释下作文的灵性,这东西每个人都有,就是你在写作的时候,你虽追求的效果,并且发挥一些专注和努力去营造出来,这个就是灵性。

这不同于技巧,这是一种创造,你能读出它的妙,但是不好总结成死规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这作文的灵性也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重点,都不同,得通过阅读多篇作文去分析和发现,掌握学生在作文上的兴趣点。

学习作文技巧,能写出各种各样的作文,这灵性才更有机会发挥。

3

来欣赏这篇优秀作文的三处。

人长大了,就要换牙。这不,我就有一颗牙要掉。吃晚饭的时候,牙忽然活动了,开始我没太在意,可是,一连好几天,那位“老先生”不停地折磨我,每天早、中、晚时,都是美食却难以入我口,就连睡觉我也闹牙疼,搞得我寝食难安!

在这段里,读到“吃晚饭的时候,牙忽然活动了”,有一种较强的“要叙事了”的感觉。小作者在叙事上很有功力,这一句很有叙事的感觉,抛开平时写故事时冗杂的开头,直接进入故事中间。

仔细分析下,“人长大了,就要换牙。这不,我就有一颗牙要掉。吃晚饭的时候,牙忽然活动了”,从“人长大了,就要换牙”,这是写每个人;到“这不,我就有一颗牙要掉”,具体到了“我”;再到“吃晚饭的时候,牙忽然活动了”,具体到了一件事。一层比一层具体。

“牙疼,牙疼,牙疼”,这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语了。

这一段也很妙。前后都是两个长段,这里短短的一段,一眼看去有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我不想受疼,也不愿意、不舍得让那位“老岗员”退位。每天下课我轻轻地摇晃它,回家用筷子去碰它……总之在没一个场所我都要用不同的工具去晃它,心想:这样日积月累,渐渐地也许我会使牙不费工夫地掉下来,可是,还要挣扎多久呢?尽管我不喜欢它,但为了除掉它,我想尽办法去磕、晃它,可它还是岿然不动。

这一段里的语言节奏掌握得特别好,这个没有规律,你得多欣赏些好作文,就对文笔有感觉了。

“我不想受疼,也不愿意、不舍得让那位“老岗员”退位”,短短的一句,这断句以及内容却尽显细腻,作者应该是个女生。

15.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篇十五

一次,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想象作文, 题目是《十年以后的我》。很多学生马上说:“十年以后就是2020年, 2020年还没到, 怎么写呀?”

在小学阶段, 老师一般都是要求他们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所以遇到想象作文, 他们都束手无策。

经指导后, 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全班学生有的开始思考, 有的马上动笔写, 都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了。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一、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

“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假设十年以后, 你的理想实现了, 那么《十年以后的我》就是对你的理想的描绘。你的理想, 可以是让你羡慕的别人过的现实生活, 也可以是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如《天上的街市》写到的, 牛郎织女过的幸福美满自由的生活, 就是作者郭沫若理想中的生活。

二、合理地想象十年以后应该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是指导学生想象的内容有的是必然要发生的, 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比方说十年以后, 按照常理, 物是人非, 世事变迁, 一般的同学都结了婚, 生了孩子, 参加工作等。你周围的人和事物也在跟你同步发展。老的老, 死的死。这是任何人都逃不过的自然规律。

三、大胆地想象十年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里指的是一些不可预料的偶然性的事情。如《鲁滨孙漂流记》就写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野人、海盗等内容。

四、要关注生活, 文章所写的内容要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 反映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科技只会越来越进步, 人类文明程度只会越来越高。未来社会应该是高于现实社会的。关于这一点, 则可以借鉴古今中外的一些神话故事的写法。

16.写好读后感的几点思考 篇十六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应掌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第二,抓准“感点”

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圍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第三、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17.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篇十七

对于语文来说,作文的好坏很关键,那么如何写好作文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就是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里所说的书,应该是你感兴趣的书,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书报刊,建议你都能有所涉及。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要仅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有关的。

走:就是要走出去。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写好作文,仅仅是多读书还不够。建议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多到外面走一走。大自然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农村多去走一走,可以和同学,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去。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对所见、所感,要及时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你就会有话可说,你的作文水平也会与日俱增。

想:就是要多动脑筋。写好作文是有技巧的,因此,需要你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对于课本上或是你看到的好文章,你要多分析,作者为什么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我在以后写作中能否借鉴等等。作文是表达思想的东西,因此在写作之前要构思,要把你对一些人或事的体会和感想写出来。这里顺便说一下,一些优秀的作文集,也可以适当地参考一下,帮助自己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18.怎样写好读后感二 篇十八

怎样写好读后感二

高尔基曾经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乐都是由它给与的,一般得好就去寻找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写读后感常见的开头方式: 1、引用式 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 2、点题式。 开门见山,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3、抒情式。 开头直抒胸臆。 4、设问式。 开头就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5、总起式。 开头总领全文。 常见的结尾方式 读后感的结尾应注意什么?(表达真情实感,抒发情怀,结尾给人启示,是人受到教育) 常见的读后感结尾: 1、自然式。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2、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3、引申式。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主题得到升华。 4、抒情式。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5、评价式。 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 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公式化。空喊口号。

 

19.如何培养学生写好日记 篇十九

关键词:习惯,兴趣,方法,激励

写日记, 对小学生来说, 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如何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品格, 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指导他们写好日记, 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以"画"为切入点, 培养写的习惯

学生一旦接触日记,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 三言两语草草完事,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更是如此。在学生学写日记之初, 我便采取了"以画为主, 以文为辅"的做法。"画"是立体的, 直观的, 更是形象的。以"画"为切入点, 不但能够大大激发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开始孩子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内容写上几句话, 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逐渐增加, 他们的日记也无形中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三言两语了, 而是逐步向"以文为主, 以画为辅"的形式发展。就这样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日记内容更丰富了, 语言更流畅了, 写日记的习惯也就逐步养成了。

2 以教材为凭借丰富写的内容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贴近儿童的生活。于是我便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位学生们创设写的情境。如在学习课文《秋天来了》一课时, 让学生反复品读, 体会到找秋天的乐趣, 体验发现的快乐, 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这种激情走进生活, 到野外实地观察, 找出自己在秋天里的发现。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 体会着找到秋天的欣喜与激动。此时, 我便激励他们将自己在秋天里的独特发现写下来, 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笔表达着自己的发现, 效果非常好。同时, 我还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3 以现实为源泉让实践承载日记

我除了凭借教材, 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行写作训练。一次, 在一节语文课, 教室里突然突然飞进一只蝴蝶, 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被它迁走。起初, 我试图将蝴蝶赶出窗外, 可蝴蝶就像有意与我作对似的, 赶了半天就是不出去, 此时教室以乱成一团。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眼神, 兴奋的表情, 心想, 此时即使把蝴蝶赶出教室, 他们的心也不会马上收回来的, 倒不如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只蝴蝶。于是我将所有的门窗关上, 大声地对他们说:"同学们, 看来你们非常喜欢这只蝴蝶, 老师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话音刚落,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蝴蝶在教室里不停地飞舞着, 孩子们也在认真地观察着, 兴致勃勃, 有的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 指着蝴蝶, 像是在讨论着什么, 还有的同学索性追着蝴蝶观察, 好不热闹。观察完后, 我又鼓励他们把观察所得写在当天的日记中。第二天, 当我看到孩子们的日记时, 真是惊叹不已, 他们真是把蝴蝶写活了。我想, 这不正是日记来源于生活、积累生活的最好写照吗?

4 以评价为载体感受写的快乐

在日记评价中, 我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日记中的优点, 用充满期待的评价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 从而增强其写好日记的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写好日记后的成功与喜悦。

每当我抱着一摞成长日记走进教室的时候, 迎接我的总是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因为他们特别喜欢每天的日记点评时间。其实不光孩子们爱上了这段时间, 我对它也是情有独钟。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评, 孩子知道哪些是该发扬的优点, 哪些是该克服的不足,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此外, 在日记的评价上我还采取了"阶梯式"的评价方式。只要孩子每天坚持写日记, 就奖励一朵小花, 如果写得好的, 就奖励一朵大花。如果写有打印两个字, 就会得到两朵大花。日记攒够5朵大花, 就奖励一张日记加油卡。攒够10张日记加油卡, 就能得到一张一颗心的爱心卡。这种"阶梯式"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写日记的热情, 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写出好日记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5 以评语为媒介实现心灵的沟通

评语是师生间情感的碰撞, 精神的对话, 心灵的沟通, 生命的召唤。恰当的评语更能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在孩子们的日记中经常会流露出一些喜怒哀乐。于是, 我便充分利用评语这块阵地, 与孩子交流、谈心。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同学之间的磕磕绊绊, 甚至是他们与家长之间的分歧, 有时还会分享到他们成功的喜悦。用一些鼓励、赏识、安抚的话语, 已成为我评语中的主旋律。我也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对我说:"老师, 我每天最想看到的是孩子日记上的评语, 真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成长日记是一朵小花, 只要我们不断用心去浇灌, 这朵小花一定会变, 变成新的生活, 变成一粒富有生命力的种子, 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孩子们日记的"炉火"也一定会越烧越旺。

参考文献

[1]吴龙梅.如何培养学生写好日记[J].阅读与作文 (小学高年级版) , 2009, 12:43-44.

20.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日记 篇二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的能力。”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是引发其习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如果从低年级就入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智力的开发。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应尽早起步,帮助学生养成“每日一记”的写作习惯,使低年级孩子从小学会 “我手抒我心”,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写话潜能,为将来的写作打好激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热情,让孩子爱上日记写作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1 见好“第一面”,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是顺利完成一件事的切实、有效的“推进器”。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日记写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日记创作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在训练中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1.1 认识日记。在训练低年级孩子写作时,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打消顾虑,克服畏难心理,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日记”:日记就是重要的生活记录,可以先从写一到两句完整的话开始。日记不在于写得多么生动,而在于实话实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让日记成为生活的需要。

1.2 让表扬与鼓励成为带动学生积极性的“火车头”。在日常的日记训练中,我坚持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指责的原则,哪怕只有一句话写得与众不同、表达独特,也提出来大力表扬。整篇写得好的习作在班上朗读,并加以评论推介,给他们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久而久之,使学生在日记训练中产生了一种表现欲,在表现欲的驱动下,产生日记写作的兴趣,形成习惯。表扬学生的途径很多,发一朵小红花,也可以把他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在班级张榜表扬……

1.3 创造展示交流舞台。除了在班级表扬学生的优秀日记外,我还十分注意提供让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黑板报上开辟日记专栏、日记手抄报展评,张贴“日记成长之星”;编辑优秀《日记集》,把学生的优秀日记推荐给有关报刊,指导学生投稿,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记创作比赛等,以激起更大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的作品出现在有关报刊上,或是在比赛中获奖了,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日记写作热情。

2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学贵有恒”,写日记需要坚持。做到坚持写日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日记,写作水平就会提高。要让学生把日记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无话不说,无所不谈。 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写日记的兴趣保持下去呢?我采用了星级评价,即每写够5篇,就在日记本上画一颗星,写满10篇画两颗星,依此类推。一个学期下来,谁得到的星多,谁就当选我班的“日记之星”。 这样,学生的兴趣日渐浓厚,再也不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主动写日记的好习惯逐渐养成。

日记训练当中必须始终抓住兴趣与习惯这两把“金钥匙”,才能开启日记的成功之门。

3 提倡多种形式的日记写作

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日记的兴趣,训练观察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3.1 写生活日记。生活日记就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写成的日记。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把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全部写进日记里。如上体育课和小伙伴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今天讲故事的感受等。

3.2 写信息日记。信息日记是把自己每天了解到的各种最新的信息通过整理再记下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对身边发生的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感兴趣。小学生的信息可以是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的,可以利用图书馆、电视等媒体以及和同学交谈得到,同时,教师也要适当教给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学生放学回家经过某地看到正在搞活动;回家看电视了解到某地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通过筛选、整理记下来,以提高搜集能力。

3.3 写剪贴日记。 剪贴日记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片、照片、邮票等贴到自己的日记本上,然后按照图意写下来。如在日记本上贴了一张动物图片,就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外,生活习性,自己为什么喜欢等。

3.4 写故事日记。故事日记是根据学生听过的童话或其他故事,续写、仿写、创作故事的一种形式。如学了《丑小鸭》后,可以让学生续写《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回到家中姐姐、哥哥会说些什么?在进行了一段仿写、续写以后,学生独立创作童话故事的愿望会日趋强烈,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故事,可以 先思考,再说给大家听,或者回家征求家长意见,然后写下来。

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写图画日记、写循环日记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

上一篇:六年纪家长发言稿格式下一篇:于文明的中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