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2024-10-08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精选12篇)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一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摘 要: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途径;培养;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to train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

Chen Jiang Bao yifeng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Professionalism is the code of conduct which people should obey when they are engaged in occupational activities.The key ways to enhance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s training them to havegood professionalism, which also has important social value.The paper say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Then the author gives some ways to train their professionalism.Key words: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Ways;Train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既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专业创新能力,也包含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

[1]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取得职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克服就业时的外在阻力和内在障碍,使学生抓住就业机会。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由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的。当前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

1.1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需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被高职院校录取以后,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后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多数高职学生是以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2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被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斯潘塞的“冰山模型”理论揭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

职业素质冰山模型

通过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所学到的专业才能也无法施展。这些企业,在初期可能比较注重技能知识,但是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职业进程中学生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如学生要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开拓的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等。因此,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急需高职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

2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的内在精神层面,这就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最终角色必然是“社会人”、“职业人”,所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最终还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和内容又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养主体只能是高职院校,在大部分时间里,培养场所也只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内。[3]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必然是在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覆盖式的全方位教育。笔者对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2.1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

首先,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应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并贯穿于高职三年教学的全过程。大一注重专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大二注重专业或职业技能训练;大三注重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内建立起生产型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能够形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氛围,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其次,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还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阶段,而这无法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学生对职业素养并不了解或重视,而纯粹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去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可见,考评机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职业素养的考评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2.2关注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而目前社会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化,一些消极和浅陋的价值体系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结合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验实训课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养成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

2.3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到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做规划、在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4]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要求自我的过程,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筹划未来,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

首先,入学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引导能帮助学生较早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然后结合专业树立起职业信仰,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入学教育固然能够指导学生较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当高职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校园内外的各种事物,必然会产生一些迷茫,所以,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最主要的是做好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指导。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持续地组织行业形势教育,使高职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大事,关注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指导高职学生走出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并开展个体职业指导,强化职业指导宣传,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相关老师进行指导。

最后,在毕业之前对高职学生进行细致的求职过程体系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在其毕业之时已基本定型。因此,高职院校应指导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面向基层,到企业第一线去,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和职业观念。

2.4通过校企合作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三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融入社会,这对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2.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浙江某高职院校近几年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设立各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参加的学生人数30-50名不等,设1-2个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由学生担任,项目申报、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提问、质疑。通过该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实施,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3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合力培养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3]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6)

[4]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5]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作者简介:

陈江(1981-),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二

所谓“人文”, 出自《周易·贲卦·彖辞》, 原文是这样的:“阴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至, 人文也。关乎天文, 以察时变;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在这里, “人文”本意主要是指用礼仪、风俗、典籍教化天下苍生, 引申来说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认为,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包括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 注重体验汉族人独特的汉语感受,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尊重和发展个性, 培养健全的人格。他还曾说:人文精神体现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中, 体现在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中, 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素养”一词的解释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人文素养最初指人应具有的全面的知识结构, 它能全面健康地发展人的认识、情感、意识以及创造性。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就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教育则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事, 如何解决理智与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让知、情、意、行各方面达到和谐状态,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

⒈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人的完整发展、自由发展以及和谐发展。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得到完整的发展即人的完整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即自由发展;人的各种基本素质获得协调的发展即和谐发展。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它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岗位对人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合格的高职学生要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妥善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岗位上具备不断学习、实践的能力, 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另外, 当良好的人文素养内化为高职学生品性中的一部分时, 不管他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怎样的困难和境遇, 都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 以适应外部环境, 积极面对人生。

⒉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更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完善学生的人格,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教育, 可以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应用性操作技术, 又具备良好的品德、宝贵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专业技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 这种知识和技能是片面的, 如果过分强调专业技术教育而忽略人文素养教育, 我们培养出来的仅仅是一批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 充其量只能够完成某一项具体的操作型工作。另外, 如果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 不仅工作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长期机械呆板的思维方式将让人停滞不前, 即使在专业技术方面也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⒊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就业乐业

人文素养关系到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和人生境界的设计, 是终身受用的能力。毕业生在今后的岗位上是否能积极工作, 持续发展, 与他的为人准则、做事态度以及学习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职学生应该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从实际出发, 明确自己的发展前景, 对未来充满信心。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毕业生大都能较成熟地认识生活, 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岗位。据美国劳工部的一项研究预测, 21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 可能会转换6~7次职业岗位。我国也不例外, 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岗位上的时代将成为历史。这就要求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工作, 不仅能“转岗”而且能够仍然“乐业”。

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分析

⒈人文意识薄弱, 文化素养不高

近年来, 随着高职教学理念的提升,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设置有了一些进步, 但总体来讲, 人文课程科目欠缺, 质量欠佳, 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 除国家硬性规定的“两课”之外, 对开设的人文必修课重视不够。即使是在开设的人文课程中, 真正能体现人文精神的课程也很少, 大部分侧重于增加学生的基本知识或追求一些应用技巧。在高职院校,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有用’来安排, 理科知识只是让学生学会解题, 文科知识只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与世界、与人打交道的工具。因此, 高职学生对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停留在粗浅的表象化阶段, 对一些人文文化概念一知半解, 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情操品格的熏陶。他们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而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取得了某个专业或技能的等级证书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能力, 而人文素养与以后的就业没有直接联系。

2.思维方式简单, 综合素养欠缺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思想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失衡, 容易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事业缺乏自信,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由于社会科学知识的缺失和思维方式的局限, 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辩证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能力, 容易形成模式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人文知识面偏窄, 知识结构单一, 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却失掉了激情、创造和灵性。一个只有专业知识而综合素养偏低的人, 最后形成的结果是理智与情感的分离和科学认识与审美情趣的分裂。

3.思想浮躁, 人生理想信念淡漠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引导学生真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挖掘自身潜力, 实现个人的理想。但是,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来说生活狭窄化、专业化、技术化、单一化, 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中, 逐渐消蚀了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创造兴趣。高职学生的学习更具功利性, 急于求成, 浮躁不安, 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即使努力学习, 也是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证书, 为了将来找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好工作, 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 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

4.道德修养不高, 社会责任感不强

网络时代的学生业余时间大部分是在电脑前度过, 很少有能耐心地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玩游戏、上QQ, 看网络小说、玩微信, 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 这种现象在高职学生中更为普遍。由于所接受人文熏陶较少, 道德修养自然就不高。有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协作精神较差、社会责任感淡漠、不能明辨是非、看重金钱与利益, 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入党、择业、提干、交友等方面都有一种功利思想在作祟, 把政治活动、社交活动等当作积累资本, 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

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⒈增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 提高人文课程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要像重视专业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 并将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合。一方面, 结合专业特色, 开设职业人文教育课程。例如给工科类的学生开设“工业发展史”等, 让学生更加了解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 依据目前的现实情况, 将人文类选修课做精做实, 发挥选修课的课堂和任课教师本身具有的文化传递功能。建立和完善文化课选修制度, 适当开设一些公共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也是文化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有力措施。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 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

⒉丰富专业课内容, 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一样, 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技能进行人文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技术教育本身的人文精神,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 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外, 教师在训练技能时, 可以穿插本专业领域名人专家的工作趣事或生活轶事, 通过他们的热爱科学或吃苦耐劳的精神来体现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或是介绍企业家的创业史, 通过他们的坚持不懈、艰苦创业的品质来展示成功的来之不易, 这样,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

⒊重视隐性课程教育, 形成良好人文关怀氛围

隐性课程是通过校貌、校纪、校风、班风、学风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因素来实施的, 主要是通过这些因素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设置隐性课程,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硬件上来说, 注重校园的环境、宿舍的布置和图书阅览室的建设, 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 自觉主动地汲取人文知识;二是从软件是来说, 可以推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如通过开展班级联谊会、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及星级宿舍评比等活动, 让学生不仅体验了快乐还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通过实践的不断内化, 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文态度以及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⒋倡导非功利阅读, 提高思辨和创新能力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活动, 无论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都无一例外地推崇阅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获取的知识远远大于书本, 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书的学生已经少之又少。高职院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最易表现出随意性和不持久性, 因此, 学校要倡导非功利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自觉读书、看报, 丰富知识, 开阔眼界, 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 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三

高职院校专业课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关注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探究专业课教学高效化与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提高的方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做好职业引导,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十分重要。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给学生展示他们要面对的未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专业课,是教师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好时机。

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专业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两至三年要学习的内容来自什么领域,涉及哪些方面。更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照片、师哥师姐的个人职业发展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斗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二、做好内容优化,提高专业课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当代高职教师反思专业课教学活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行业现代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个人教学水平去选择。以行业相关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为基础,坚持以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获取与展示学习内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内家应当以“够用、适度”为标准,过多无用内容的讲解,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无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设计适度且够用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才能保证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行业的内涵逐渐扩大,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每一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当删减课本中老旧的内容,结合时代特征添加时代性内容。比如,在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硬笔书法教学内容、电脑录入教学内容以及国内外礼仪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计算机已经成为办公的重要工具,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个人写字的美观度仍然十分重要。像重要商务会议上的签字,如果字写得漂亮,能够给合作伙伴留下好印象,给下一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本。从细节入手,发现更多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优化专业课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知识,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三、优化课堂活动,于课堂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

专业课堂中的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十分重要。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将理论知识讲解视为重要环节,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应当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自己“退居二线”,做学生专业学习的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利用习得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强化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与职业活动。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给学生做示范,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操作,让学生实践操作中感受个人专业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建立下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在注射技巧方面存在问题,教师给学生时间在课堂中练习,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职业态度,有助于职业素养的形成。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传递职业信息。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地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个人能力。就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几个护理医患实例,让学生了解护理人员沟通技能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模拟情境反复练习,为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设。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将专业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利用专业课教学,让学生获取必要的职业能力,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明显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4.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四

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邓云川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2期

[摘要]职业素养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种隐性素质。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高职院校要构建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实训教学等方面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文秘

[作者简介]邓云川(1971-),男,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和写作。(云南昆明65003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3-011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多元化、全球化,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人才价值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职业化程度。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有两点: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态度、责任心、诚信等)。

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能只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如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的:现在的大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运用所学知识。其原因在于大学里欠缺职业化素养的教育,从而影响学生自身知识的转化,所以职业化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意识(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形象(行为习惯)等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职业素养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而养成。

与职业素养相对应的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指从事某项职业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它与职业资格紧密联系,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就意味着能从事某项职业,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而形成。

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其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由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用以培养学生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引导、规约着学校如何去培养人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少提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而这又会影响到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比例将大大减少;具体到课程教学时,只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念,要把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放到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等的地位上,并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其次,课程体系中要加大职业素养类课程的比例,如开设“职业素养”“职业形象设计”“社交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形体训练”“客户沟通”等有利于直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最后,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要在课程考核中,明确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指标与要求,以规范、引导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及考核。

(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理想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职业意识明确,学生才能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找准发展方向。因此,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以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职业工作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等,使他们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这样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专业学习,规划职业方向,养成职业素养。

(三)创设秘书职业化文化氛围

职业素养是一种隐性素养,需要长期的陶冶、培养才能养成。因此,创设一种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职业化氛围的主要表现,就是大家在职场上都使用同样的语言讲话,用同样的方式沟通交流,用同样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来做事。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讲,营造全校性的职业文化氛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来说,却是很有可能的。

1.教师要起好一个职业人的示范榜样作用。身为教师,就要以教师职业准则和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辅导、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交流谈心等,都应体现出职业人的素养,以此来影响、教育学生。

2.树立“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意识,在抓好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课外活动引导。通过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行为习惯。如把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引入学生宿舍管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企业管理方式,强化职业环境体验;举行秘书节活动月系列活动(4月),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领导、骨干到校举行讲座,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秘书职业人的素质和风范;由学生自己负责组织秘书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3.通过宣传栏、板报、院报(刊)等宣传、介绍秘书职业知识和文化,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建设、长时间的沉淀。只有进行长期、反复的宣传、培育,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情感才会慢慢深入人(学生)心,内化为人的一种意识、一种素养。

(四)构建立体化教育平台,强化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工作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建立体化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平台。

1.理论课程教学,教师要把“德”(职业素养)和“知”(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常把“德”和“知”的教育分开进行,而在职业教育中,这两者应该融为一体,同时进行。教师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有意识地把职业人的素养要求引入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如学生在回答问题、上台讲演、参与活动时,会表现得较随意,总认为自己是学生,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时,教师就可把学生的表现与职业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引导、教育学生要从日常、细微处树立职业人的角色意识,从细小处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让学生知道:职业素养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平时的用心修炼。

2.实训课程教学,要努力营造仿真职业环境,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工作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会遵守职业道德,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1)建立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建立校内实训室时,要尽量创设与管理、服务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完成职业选择和定位,增强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如“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的建立,要按照公司的部门组织结构(前台、秘书办公室、会客室、经理室、会议室等)来设计,办公室要配备电话、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会议室要配备投影仪、白板、视频系统等,墙壁上贴 “请勿吸烟”等提示语,全方位营造职业氛

围。(2)编制实训工作规范手册,制订严格、规范的实训室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职业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严格遵守工作秩序和要求,工作规范,遵章办事。为此,可根据每个实训室的功能,编制实训室工作规范手册,让学生熟知实训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知道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做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实训时,就能有意识地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实训室规定,规范操作。这对学生职业纪律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实训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养成教育。(3)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坚持校外实习不断线。校内实训室毕竟与真实的工作场所有区别,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切身体验真实的职业气氛,转变角色意识,形成职业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作风。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每学年都能有一定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政府、企业等的秘书部门)实习。可考虑在教学计划中,专门留出1~2周,集中安排实习活动;或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工作单位,以职业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在真正的职业岗位上运用知识、锻炼技能、磨砺意志、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品质,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我们不能强调了应用、技能,而忽略了隐藏在其后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知识、技能只是漂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这座冰山要漂得远,隐藏在水面下的基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一定要深厚而坚实。这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其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胡文静.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三条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7(9).[4]王海梅.从现代企业秘书的职业素养谈秘书专业的教学改革[J].秘书之友,2007

5.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五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带有一定的自卑情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而抱有这些心态不可能学有所成,又怎能让自己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完成化蛹成蝶的蜕变?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在上第一课堂时,首先告知学生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将来在专业技能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那些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告知学生不仅要有技能而且要有专业“头脑”,今后无论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要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系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极好思维的载体.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生活是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要随便挥霍时间,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自己成功地转变为“职场人”做好准备.除了指导学生树立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意识,利用和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学习,把数学课讲授得风生水起富有感染力,把数学知识讲得深刻易懂,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正如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可以理解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性部分,而数学思想、意识、精神等观念即为其精神文化部分.针对高职学生怕吃苦、比较浮躁、缺乏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意志力较差的现状,用数学文化去影响他们的求学态度,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数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数学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数学家们那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相互之间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也能激励他们锻炼自己的意志.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不同时代数学思想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鼓励学生像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一样对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理论作批判性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批判性地改造前人积累的成果而把数学推向前进的,而不是简单地承袭过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

三、改进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学生本身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面对高数的学习很是苦恼.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会做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求解方法.以高等数学中极限和积分的求法为例,求极限的方法有代入法、公式法、结论法、罗比塔法则等,求积分的方法有基本积分法、凑微分法、第二换元法等,同一个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这时学生就会沉浸在一题多解的成就感和喜悦中,就像很多事情也是有着正反两面性,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用乐观来代替悲观,将人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实现生命价值.其次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忽视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所学和实际应用脱节.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教必须以学为基础”的理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讲授+自学+讨论),引进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结语

6.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篇六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

在传统职业教育看来,获取工作并且胜任岗位的决定因素在于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强弱,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诸多的教育培训,是快速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企业最关注、最看重的往往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职业心理等因素,这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被企业接纳与认可的重要考察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与岗位需求变迁的不断加快,对于求职者职业素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职业人完善并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职业素养是制约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利因素

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教育逐渐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既能够良好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需要,又能够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与发展自我的一种独特能力。实践证实,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各行各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却是基本一致的。传统高职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训练的培训,轻视甚至直接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现代高职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

(三)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当他们初次踏入社会之后,首先要面临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两大角色定位的选择问题。就职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奉献品质、敬业精神、服务观念以及规划意识等等,这是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步入“社会”这架大染缸必备的能力。就社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高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顺利地融入其中。这是因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特性更为显著,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良好、快速的职场适应能力,充分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积极学习、踏实做事和认真工作中有效提升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总之,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对自身职业素养具有很高要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机制

(一)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

大力培养人才与良好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当高职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养成大学学习习惯后,开始步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积极架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之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职业习惯的逐步养成,进一步优化教与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再加上人才流动频率的日益增大,使得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对其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并联合企业、家长与学生,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从而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铺垫良好思想基础。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行业陌生感,在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应适时、恰当地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其中。此外,紧抓新生入学职业培训,将企业职业行为习惯与企业职业道德有条不紊地融入学生日常训练中。

(二)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实践证实,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养成训练活动(如日常行为规范、定期穿职业装等),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智能。自起,我校开设了国学课程,“国学经典”、《礼仪手册》的学习成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国学与礼仪知识被有效运用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了促进职业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建设原则,紧密围绕“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等三方面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为了创设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我校以规范师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以及礼仪礼貌为入手点,认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如《寝室文明条例》、《教学场所文明条例》、《校园网络文明条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评价机制》。此外,以学生为实施主体(如学生会、纪律委员会等),展开文明监督与日常检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自身行为、礼仪礼貌的良好习惯,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融合。

(三)实践活动中纳入职业素养培养

培养“高素养、高技能、高认知”的三高人才一直都是我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关键。所谓高素养,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所谓高技能,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精湛的专业技能;所谓高认知,则是指高职学生具有建功立业、发愤图强的崇高理想。为了让高职学生充分体会职业素养在其就业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通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家访谈、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校园生活中初步感知企业、感知社会,在亲身实践中切身感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我校与国内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给予学生于真实企业环境中有效锻炼的良好机会,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当前,我校主要根据学生在校与企业实习两大阶段展开相应实践活动。

1.在校阶段高职学制多为三年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大一和大二阶段,针对这一普遍情况,我校设计了如下特色实践模块。

2.实习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我校开始定单班,展开定单培养。而对于大三整个学年,是高职学生正式进入企业的实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主要采取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企业不同,所采取的素养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进入三星公司,将进行三星的企业文化教育;进入联想公司,则进行联想的企业文化熏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特色实践模块设计与实施,促使一名高职学生三年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的完美落幕,实现由高三毕业生向一名准职业人的良好转变。

三、结语

7.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七

一、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所谓“素质冰山模型”, 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按照该模型的理论, 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水上的冰山代表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属于“显性职业素养”, 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和专业考试通过情况来证明, 但是这部分非常少, 只有整座冰山的1/8, 而另外7/8则隐藏在水下, 它代表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是看不见的“隐性职业素养”①。因为这些“隐性职业素养”看不见, 既不容易通过简单、外在的鉴定方法鉴定, 也很难通过书本教学来培养, 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我们可以想想, 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并不乐观, 行为不文明、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紧张、抗挫折能力差等现象的存在都显示出我们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缺憾。无论水上的冰山能折射出多么璀璨的光华, 但是没有水下支撑的根基, 整座冰山的消融和沉没是迟早的事, 所以“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应该打好冰山的根基,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增强其社会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内课外、统筹培养”理念的涵义

高职学生的理论功底相对薄弱, 对书本式的灌输教育接受程度差, 他们在社会的竞争力体现在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操作能力, 所以反而活跃性好、个性突出, 对实践性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性, 因此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应遵循“课内课外、统筹培养”的理念。该理念有两层涵义:

1. 从学校内部整体教育的角度来讲, “课内”是指以“第一课堂”, 即正常的课堂内教学为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课外”是指通过“第二课堂”, 即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教育不能脱节, 不能为了形式而随意选择活动开展“第二课堂”, 而是要“统筹培养”, 即两个课堂的教学和活动是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的, 课内教育是内涵、课外活动是拓展。

2. 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角度来讲, “课内”是指学校教育, 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 “课外”是指企业, 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职场氛围、实际工作内容开展活动, 锻炼学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校内校外活动统筹设计, 校企共同参与, 为学生筹划一个毕业走向社会的过渡期, 使学生校内模拟、校外实践, 提前感知职场氛围, 提前进入职业角色。

三、基于“课内课外、统筹培养”理念的高职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措施

组建学生活动团体, 校企联合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 培育具有职业特点的文化氛围, 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借助四大平台, 把“课内课外、统筹培养”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

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将校企合作企业引进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 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学生就业后, 不仅要能工作, 还要会工作, 做到“能”, 只需要掌握工作流程和要点、会操作工作设备、会利用工作工具即可, 但做到“会”, 则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比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而这些恰恰是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 专业可以和合作企业一起组织策划一系列校企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 比如“企业职场体验” (学生分小组到企业参观交流, 获得对企业的直接认知) 、“你是师傅我是徒” (由企业员工设计一个小任务, 将如何完成任务告诉学生, 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 评选最佳师傅和最佳徒弟) 、“今天我是职业人” (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装和职业任务, 并根据学生一天的表现评选最佳职业人) 等等。这类活动基本上均可在校企合作单位现场开展,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单位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的认识, 掌握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 帮助学生消除对工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激发学生工作的热情和期待, 有利于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时间,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构建学生自主性活动团体平台。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提高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 不缺创意, 缺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在培养过程中,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组建学生自主性活动团体, 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该活动团体主要由学生自己打理, 策划并实施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活动探索与宣传积极向上的人文文化, 培养和突出诚信协作、务实创新的参与精神, 锻炼和塑造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习惯与能力, 将专业所学和个人爱好、实践活动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文素质氛围。

3. 构建专业特色系列活动平台。

学校组织的很多文体活动、学习活动均带有普适性, 如果针对性的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系列活动, 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培养和专业工作相关的“隐性职业素养”将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每个专业特点不同, 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 创设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品牌系列活动。比如组织专业技能系列竞赛, 在竞赛中即要求学生完成职业工作任务, 又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职业形象、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这样的系列活动将专业知识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结合在一起, 实现专业能力与“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提高的目的。

4. 构建学生互助平台。

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时,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 有时会发现参与活动的总是相对固定的一批人, 而总有一些人对任何活动都没有热情, 为了帮助和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可以成立学生互助平台, 即学生之间组成活动小组, 让活跃的学生主动去联系不太活跃的学生, 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带动性。在互助小组成立之后, 可以设计很多必须小组一起参与才能完成的活动任务, 如果有一个组员不能主动参与、积极完成, 这个小组的活动任务就会失败。通过这样的活动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己的行为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成败, 逐渐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把自己融入到集体氛围中, 不再孤立和消极。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团队活动的参与能力和集体的荣誉感, 也可有效防止学生就业后难于融入团队的现象出现。

四、高职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启示

1. 确定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案首先要从企业、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了解其素质现状。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在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方面具有共性, 但不同专业的特点还是会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些特性或侧重点, 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在确定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案前, 应从企业、教师、学生三个主体进行广泛的调研, 切实了解企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学生希望通过培养具备什么素质、老师认为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综合素质。确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2. 要把“课内课外、统筹培养”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 塑造完整的学生个体。正如前面所说, 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通过课内教育, 还需要利用各类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 并且课内课外不可脱节。因此可以利用课内教学向学生传输“隐性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 同时利用课外各类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逐渐使自己完善各项素质, 塑造完整的学生个体。

3. 通过“第二课堂”课外系列活动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破传统的课堂单一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 “第二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利用第二课堂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安排各项文体娱乐、兴趣小组、实践活动等, 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 (教高[1998]2号) .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 (教职成[2011]9号) .

[3]MBA智库百科.

[4]百度百科.

[5]陈连军.关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 .

8.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 重要性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14-01

随着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也就十分重要。在现代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为能够使大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大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方法与途径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科学培养,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些职业素养较高学生相对而言就业成功率比较高,而职业素养较低学生相对而言其就业成功率比较低。根据大学生实际求职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由于其专业水平比较低而无法通过专业测试,有些学生虽然能够将专业测试顺利通过,然而由于缺乏一定职业素养而最终将就业机会丢失。就个人方面而言,若缺乏较良好个人素质,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得到突出业绩;就企业方面而言,在具备较高水平职业素养人才情况下,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好发展,才能够为企业实际生产节约成本,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国家方面而言,国民职业素养对国家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未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缺乏职业素养,从而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够理想。所以,在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一项必要任务。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效策略

1.教师积极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在当前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属于关键因素,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及职业认知属于主要来源。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其不但应当具备教书育人基本能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过程中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应当具备职业素养。若教师未能够了解该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职业素养,则也就无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所以,在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积极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及时掌握本专业理论前沿及实践动态,不但要对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相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职业心理与职业标准有所了解,同时应当从理论及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最新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在学科专业教学中应当引入职业指导,从而使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得以真正实现;另一方面而言,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流程及常识进行更多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之间实现有机结合,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并且是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对学生加强思政素质教学,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教学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还应当在道德观及法纪观方面加强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诚信意识。

2.积极加强学生职业意识

学校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能够参加课外学习及锻炼,应当安排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在职业层面对其提供帮助,通过使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及锻炼,对学生良好职业修养及职业素质逐渐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公益互动开展、社会服务以及社会调查与勤工助学等相关方式,使大学生逐渐增强其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使其自立、自强意识得以增强,为其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奠定良好基础。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当使学生能够学会交往、包容以及竞争与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严格进行管理,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使其时间观念得以强化,并且使其逐渐形成遵守纪律良好习惯。通过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将职业规范内化,使其成为自身道德修养,在自身思想中不断渗透,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转化为自身行动。

3.使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性

从当前情况来看,在普通高校教学过程中,其课程内容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知识,应用性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少,很多课程内容与实际之间联系度比较缺乏,大多数内容都比较缺乏实用性,并且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也比较低。通常而言,在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方面,理论性知识属于基础及前提条件,而对于实践性知识一级应用性知识而言,其不但能够对学生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及训练,并且能够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吸收、理解及掌握,可使学生就业素质及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性,首先应当主动与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与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专业特色相符合,使社会上人才恶性竞争有效减少;其次,对于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而言,应当使两者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指导;第三,对于所传授知识,不但要增强其学术性,同时应当使其实用性及实践性得以有效增强,从而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较好培养。

三、结语

在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进行较好培养,促使其能力全面提高,应当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积极培养,从而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选择有效途径及方法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科学培养,从而使高校教育能够得到更加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建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索[J]. 职业时空,2013(9).

[2]常奕.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

[3]孙鑫.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的培养方法[J].商,2012(19).

作者简介:

9.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九

祁阳师范 邓海云

[内容摘要]文学素养关系到一个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事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农村幼师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的影响,文学素养上较为缺乏,表现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造成了学习和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对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健康人格,提高教育技能有很大的作用。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老师的文学素养,开展社团活动等方法,是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师学生 文学素养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途径

文学素养关系到一个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事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通过对湖南省幼师专业的教师、学生的调查,我们认为,农村幼师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学素养,影响着幼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幼师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幼师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健康人格,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幼师学生需要提高文学素养

2013年,我们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10所有幼师专业的学校的280名教师,98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文学素养构成的问卷调查,整理发现:

(一)农村幼师学生缺乏文学素养

通过调查分析,幼师学生普遍缺乏文学素养。表现在:

1、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词汇量少。绝大多数学生完成800字的作文都比较困难,文字生硬,没有张力和表现力。很多同学到了二年级连普通的应用文都写不完整,如请假条、简单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书书写不完整、错别字较多。

2、阅读量少。发现88.3%同学,一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仅为1-2本,有的甚至一学期中连一本课外书都没读过。

3、阅读内容片面,经典作品少。部分学生的阅读量不小,他们阅读的重点大多是穿越小说、言情小说和无厘头作品,有的甚至是黄色书刊,无效阅读较多,98%的同学没有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

4、阅读方式单一,把浏览代替了阅读。90%以上的学生整个幼师学生阶段没有购买过1本图书,71%的学生没有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过文学作品。83%的学生在阅览室阅读的读物不是文学读物。学生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电子读物,把浏览代替了阅读。

5、对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所购置的文学读物比原来少得多。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不少幼师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学素养和起码的文学鉴赏能力,甚至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都没有。学校管理难和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都与幼师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不重视文学素养有关。

(二)农村幼师专业教师的文学素养急需提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幼师学校的教师文学素养急需要提高。

1、农村幼师专业的教学重视基本技能教学,对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不高。由于当前农村幼师专业学生的来源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学校在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要求上,注重的能唱会跳、能写会画,不太注意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

2、语文教师缺乏文学激情。语文教师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当初报考文科时,必定有对文学的痴情,甚至不少人还有做文学家的梦;但是,在幼师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语文课并没有列入主科范围,学生的主要目标在于学说普通话,语文老师往日那种对文学的痴情、崇敬和热度正在渐渐消退。

3、教师的阅览量减少。在调查中,73%的教师、95%年轻的专业教师中,对中外古典名著根本没有涉足,有些语文教对新出品的文学作品很少阅读和知晓,作品数量大多停留在大学学过的阶段。

4、语文教学观念陈旧。现在有些语文老师认为,语文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实际上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教师的教学缺乏激情。由于对文学作品兴趣不大,整体文学素养不高。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情,没有生活气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二、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知识方面长期积累,最后形成的稳定的气质类型。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高低,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立德树人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时期正是幼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历代人们对生命、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寄托,这对培养学生高尚人品和气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幼师学生将来面对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祖国未来,幼师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将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我认为,对幼师学生教育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幼师学生一生发展服务。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幼师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幼师专业学生的就业既是本人专业技能的比拼,也是幼师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良好的文学素养、心理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会提高幼师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三、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结合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将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教育,探索了一些方法和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综合安排文学素养的课程。课程的设置既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教育心理学、音乐、美术、形体训练等。同时通过开设语文、历史、艺术鉴赏等课程,来提高文学素养素质。通过以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借助作家和作品所体现的丰富人生经历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思想品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进而树立积极、达观、辩证的生活态度。

2、调整语文课的评价体系。注重增加平时考察的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多次、多形式的考核,以实现培养能力和积极参与为主要目的。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布置背诵经典作品,择取作品选中与日常教学内容关系最为密切的诗文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抽查背诵情况并做出评定。有的还可以举办诗文诵读比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成绩。

3、开展专题讨论。有些教师设计文学现象中有认识价值、学术价值或与现实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专题讨论,开拓幼师学生的视野。

4、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注重素质教育,拓展专业视野,将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多方面能力融为一体,增强高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性。为了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应努力培养他们独立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5、开设专门的幼儿文学课。选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师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6、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表现力。通过举办诗文诵读比赛,诗歌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幼师专业教师的文学素养。

1、转变观念。树立文学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文学素养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开展文学讲座。邀请当地名家,开展文学讲座,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3、开展“一年读一本书活动”。每年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文学名著活动,要求老师写出心得体会,并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4、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说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写好一篇好文章”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秉承传统,将写字、说话、写文章考核的内容。每年都要求教师要完成一篇以上的教研论文,学校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提高老师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5、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文化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在全国省市组织的一系列文学、书写比赛中,幼师专业学生屡获佳绩。

(三)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培养文学兴趣的物质基础

1、学校为师生提供足够多的文学作品。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文学作品,保证学生能及时阅读文学作品。

2、改善阅读条件,提供现代化的阅读设施。根据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组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设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需要。

3、组织开展师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是世界的反应,是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加以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阐述了自己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到大自然、幼儿园进行生活体验,积累素材。

(四)开展课外活动,满足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要求

1、开办“读书会”。根据幼师专业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合群心理,成立读书会,读书小组,由教师推荐书目。书目可以是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名著,也可以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小品文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围绕专题讨论或自由阅读,逐步增加阅读量。

2、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掀起群众性的课外阅读热潮,如组织学生参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客观地刺激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作品。

3、开展竞赛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开展讲故事、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榜样。

4、创办文学社,出读书报,为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成立了“蓝窗文学社”和“文昌书画社”,不定期出版《绿地》文学刊物,书报内容主要是学生写所读书的感受及心得体会。学生一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上报了,就极大的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至于其他同学也会暗下一股劲要多读书,读好书。

4、充分发挥“校园之声”、黑板报和国旗下讲话的阵地作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通过学生撰写、朗诵优美的文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效率

1、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以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多媒体,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氛围情境化,教学内容直观化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味作品。利用诗歌、散文、戏剧的音频资料来体味作品。帮助学生体味作品中的妙词丽句,深刻领悟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意蕴。经典的朗诵、歌曲和对白以强大的感染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并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

3、发挥学校网站的媒介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学生园地》专栏,鼓励学生大胆向学校网站投稿,学校还拿出一些资金,对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讯报道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文学的积极性。

没有文学就没有生活,我们生活的离不开文学。文学所表现的人生内容对应着我们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促使着我们每一个人寻找我们自己的人生之梦,人生之理想。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玲;《解读乡土文学,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以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为例》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J];2009年第4期

[2]孙翠云;《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3] 谭悦 荆仙玉 田朋朋 刘广生;《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现状调查及提高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年04期

[4]张新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J]《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5]周露;《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J]《文学教育(中)》年10期

10.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十

【摘要】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既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实习稳定率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规范行为意识,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促进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和对企业的认知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实习

The new situation to 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in the way business vocational students?

Liu Yan-bin?

【Abstract】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from the vacational school with corporation 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t is a request to achieve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ir stability at the process of intership so as to help them set up correct employeement awareness and regularize their behaviors, to shorthen their adaptation time during intership and to help them accpet the role as a member of society and hold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toward to enterprises.?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coporation culture;intership

企业文化素养就是指学生了解、认同、适应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职业素养。培养中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整体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职业学校应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让企业文化走进职校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不仅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体现现代企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应该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的热情。如何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养,提高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培养中职学校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中职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为本”,并把它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中职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就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去感受企业文化,缺乏企业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就很难适应企业的制度文化。这就限制了中职学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1.2 有利于增强中职学生适应能力。尽快的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和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学生在企业参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差异,心理准备不足,相当大比例的中职学生在工作初期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导致实习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为此,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文化渗透的机会,让学生去感受企业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

1.3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学校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在动机。并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2.培养中职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途径?

2.1 完善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学校应每年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之中,感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差异,领悟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文化内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以及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实践后的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能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更好地把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引入到课堂,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2 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入校园,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从生产一线聘用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参与学校实训教学,让学生与企业师傅实现“零距离”对接,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的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学校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2.3 推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学校要根据教学计划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高素质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环境的能力。?

2.4 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创设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校园橱窗、教室板报等形式,展示企业文化成果,张贴厂规、厂训、企业宗旨标语,介绍企业家成长之路等方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整合。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渗透在学生课内、外活动之中,使师生切身的感受企业文化。同时,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中职学校校园活动,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努力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2.5 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实习带队教师的指导作用。每一名学生从学校的学业学习到企业的职业工作,都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都要经历兴奋好奇时期、矛盾冲突时期、调整平衡时期、稳定发展时期的四个阶段。对于到企业实习两个月左右的学生来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就会出现个别学生离岗的现象,将直接的影响学生实习的稳定。实习带队教师要认真的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生产工作环境,使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推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6 以人为本,为实习学生创建人文的实习环境。企业不但要重视产品质量、产品数量,更要注重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初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他们自身素质偏低,适应能力较差,心理不够成熟。企业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中职学生,讲究人文的管理方法,合理的安排劳动任务与工作时间,置办一些娱乐设施,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产生归属感,使他们在企业的宽容和关爱中学会坚持,在坚持中走向成熟。?

总之,中职学生通过逐步的理解企业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就会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理念修炼自己的职业行为,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品质培养,就会提升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就会更加关注人际交往礼仪和合作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有利于整体构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 《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 廖小平

[2]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张旭曦

?收稿日期:

1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4-02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一方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自身需要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都是以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学习心态上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还注重求职者个人品质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因素。然而,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有很多学生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职业素养不高,致使就业状况不乐观。为此,大力培养其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很多高职院校未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而学生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许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没能真正理解其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指导教师是由学工老师兼任,这严重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很多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职业道德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强调言传身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虽然学生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但忽视了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没能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很难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三)对职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的状况,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完善就业指导制度,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其就业指导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没能按照要求配备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很多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满足于课程的学习和技能锻炼,没能从长远目标出发,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水平。

(四)创业教育缺乏

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往往过于关注学生就业,勿视创业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乏开拓创业精神,这就造成创业过程动力不足。部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认为就业才是工作正常渠道,只希望能找到一份相对好点的工作,不愿意去创业。同时,大多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还不具备创业的能力,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国家应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增强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社会各部门也应加强对他们创业的关怀和帮助。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职业理想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极为重要,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规划职业生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选择自己合适的发展途径,不断实现职业梦想。但当前大多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没有做好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往往在就业时感到力不从心。对此,可从如下方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加强学校的入学教育和电子商务专业意识的积极引导,这样能帮助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以及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在内的个性倾向。同时,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建立起职业信仰,明确职业发展道路。其次,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锻炼。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占比重逐渐提高,但还是有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此认识不够。学生到企业中实践,不但可以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而且能够不断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

此外,高职生处于人生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当他们面对的课堂学习过程与校外的各种实际事物时,就会产生一些迷茫和落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职业指导。一是组织行业形势教育引导,促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向,不断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讲座、实践活动等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在学习过程的迷茫状态。三是对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职指导,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到企业一线去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 (下转第192页)

(上接第174页)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树立职业道德

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很好地胜任职业岗位。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能否对工作敬业、踏实、吃苦以及对企业认同。但在实际就业中,很多高职生缺乏耐性,不守信誉,随意跳槽,导致企业在用人上的烦恼和被动,学生自己也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同时,有的学生缺乏对单位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工作激情不够,进取心不强,有的甚至违反合同规定,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导致企业损失惨重。这都反映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足。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纪律的意识。可采取案例教学等有效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结合教学任务目标,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利用生动鲜活的实例,采取深入讨论、分析、思考等形式,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其在大脑中形成潜意识,清楚认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职业技能

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切实转变理论教学观念,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培养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充分融合起来,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努力提升职业技能,为未来走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重视职业关键能力的提升。如今高职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经常变化,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因此,高职教育要敢于面对现实,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关键能力的提升,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电子商务课堂中,结合课程实际要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锻炼创业的平台,以研究项目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在电子商务课程中,在确保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应多组织开展讲座、参观工厂企业等课外活动,设置创业情景,加强职业就业创业引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对课程对应的职业创业情况进行描述,有意识地宣传本行业和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理想地位,以及社会对本职业的看法,使学生对职业创业有充分的了解,不断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为其日后的创业做好准备。

总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则要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不断激发自己的就业创业激情,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6)

[2]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3]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4]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1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十二

一、职业素养的认识

(一)职业素养与旅游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含的标准和规范,是职业实施过程展示的品质综合,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技能、行为、作风和意识等方面。而旅游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应具备基础,是先天因素(如:五官、形体、身材、协调度与比例度等,这些均是客观的。)和后天因素(服务、礼貌、公关和沟通交流意识、文明行为和卫生习惯等,这些可以后天学习获得。)互为因果综合影响的产物。

(二)旅游职业素养构成

1、旅游职业意识

优服务、肯吃苦、有韧劲、公平感、正直感、敬业感、爱岗感、协作感、现代感和进取感等是旅游职业意识内容。这当中,优服务、肯吃苦和有韧劲非常重要,是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基础。作为代表性强的服务业,旅游行业中住宿、旅行、景区的服务实体可能差异于服务内容和形式,但服务态度、流程和规范却无差别,服务意识是否强烈往往成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2、旅游职业知识

旅游职业技能和旅游职业需知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劳动者职业知识要求的体现。作为走向职场基础的旅游职业技能,可以经过自我或规范地实践学习与训练获得。而旅游职业需知,对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来说,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旅游学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科学、旅游产业发展等有关知识,获得文学、艺术、语言、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等人文素质培养。如此,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经过人文素养教育,在获得人文美和自然美的认识和社会、自然和历史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感知、理解、想像和创造方面的能力,自身的创新和意识和精神得到激发。

3、旅游职业能力

旅游专业能力和旅游综合能力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组合。旅游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旅游职业的专业技能,旅游综合能力则指包括创新、信息处理、沟通协作、不断学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国际普遍认可的关键能力。在旅游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不仅对客人共同的、基础的、静止的和表现出的需要予以准确把握,而且对客人个性化的、特殊性的、变化的和隐含的需要予以关注,能够实施针对性强、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服务,紧急情况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利落、随机应变。

二、培养职业素养方法

(一)立足于旅游企业管理实际,构建职业仿真情境

立足于旅游企业管理实际,构建职业仿真情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培养成相关职业素养。比如:酒店管理专班级,可以借鉴酒店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班委会组成,班主任虚拟董事长,班长虚拟总经理,学习、体育和纪律委员虚拟职能部门经理,小组长虚拟领班等;参照酒店制服款式作为班服制式,依照酒店标准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言谈、穿戴、化妆、卫生、习惯、出勤等方面严格约束。如此,学生可以可以强化未来职业的感知,提前树立良好职业意识,逐渐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二)优化课程系统和教学应知,职业素养培养应纳入课程教学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优化现有课程系统,增设职业生涯管理、社会交际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心理素质如:岗位意识、自我鼓励、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如:团队协作、职业道德、服务观念、创新理念等;人文方面选修课应该多开,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有利于将来就业或创业。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等职业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等职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基于企业真实的岗位环境,学生亲身体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工作中岗位纪律的严格、工作规范的高标准能够亲自体会;与企业领导和同事工作接触中,学会社会人际交往与合作、复杂人际关系处理的方法和艺术;在服务客人过程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待人接物技巧、服务技能运用,具备一定委屈和抱怨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体验到劳动付出的艰辛、顾客满意的喜悦、工作付出的价值。正是借助于这些职业性实践活动,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学生正式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推手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借助导游比赛、礼仪展示、热点辩论等比赛方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借助餐饮服务技能展示、客房服务技能演练、咖啡和酒水服务技能表演等比赛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职业技能培养;新生开学接待,让旅游专业学生为新生和家长义务导游,负责学校接待礼仪工作,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意识和自豪感。

上一篇: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下一篇:bpmf优秀案例赏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