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

2024-10-24

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9篇)

1.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 篇一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本文主要剖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并据其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汇率制度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优点 缺点 改善

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实践表明,采用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3,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敏反应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三、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在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实现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选一”。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是中央银行被动干预的结果。因此,目前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4、推迟了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由于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需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那么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5、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但未通过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 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 便导致了单边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 但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 套利会通过非法逃套汇等形式进行, 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而另一方面,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 也使投资者可以在国内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产品, 在国外销售后换取外汇, 再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保证了这种投机行为无风险,从而增加了无风险套利机会。

6、银行风险增加。虽然间接融资企业对汇率的敏感性强于对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对浮动汇率制下的市场波动适应性较弱。这些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并不会随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大幅变化,但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的收益却会随汇率的变化而波动。企业还贷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贷款回收率下降,贷款风险增大,呆账坏账增加,银行利润率和收益率随之下降。

四、完善汇率制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浮动汇率制应是必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使资本管制发挥一定效果。

1、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2、坚持汇率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要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近些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较均幅的、缓慢的爬升,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可预测的升值幅度预期。这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不仅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打破市场上人民币可测算的升值预期刻不容缓。

3、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力度,保持改革的话语权并赢得外部支持。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因此,一国汇率制度的改变也常常会引起国际上的干预或协调。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是部分利益集团的压力不断地通过政治等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主动应对,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的力度,保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话语权,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4、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当前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在已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远期和互换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和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交易等。从汇率改革的过程来看,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难以预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也可能会大于预期。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汇率问题的研究,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应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5、协调好汇率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利率水平高于国外,则会推动本国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同步,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币值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 1 ] 国家外汇交易中心,CEIC,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浅析中国的汇率制度以及不愿升值的根本原因》

[ 2 ] 李美艳.现行汇率制度的思考[ J ].财经界, 2008, 03: 8363.[ 4 ] 谭雅玲.改革前行要看问题掌握主动要有远见———人民币汇率改革3年反思[ J ].金融论坛, 2008, 08: 45.[ 6 ] 毛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J ].法制与经济, 2007, 04:87-88.

2.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 篇二

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路径回顾

1.1 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阶段 (1979-1984)

改革以前, 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 但是比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要高, 为了促进外贸的发展, 刺激出口, 抑制进口, 人民币需要贬值, 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所以, 为了兼顾贸易和非贸易两方面的需要, 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实行官方汇率和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官方汇率是用于非贸易结算的汇率 (1美元等于1.448人民币) , 实际是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贸易内部结算价实际上是按全国平均换汇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算出的 (1美元等于2.8人民币, 汇率) 。因此, 本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

1.2 官方汇率与外汇调节汇率并存阶段 (1985-1993)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也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 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问题, 造成了外汇管理工作的混乱, 而且不能有效抑制进口。所以, 从1985年1月1日起, 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 恢复单一汇率, 人民币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节汇率”并存时期。这一时期, 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几次大幅度下调, 到1992年3月, 人民币汇率已下调至1美元=5.74元人民币。外汇调节市场汇率主要按供求决定, 但整个市场处于国家管理之中, 必要时国家可采取行政手段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

1.3 实行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 (1994-2005)

1994年1月1日起, 人民币实现官方汇率与外汇调节汇率并轨。并轨后的汇率向市场汇率靠拢,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中国自12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虽然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的升值之外, 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亚洲金融危机后, 如果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升值, 将不利于出口增长, 所以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人民币成为了实际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 而事实证明, 这种汇率安排是合理有效的。

1.4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至今)

2005年7月21日, 央行发出公告, 即日起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

为了满足汇率弹性加大后国内经济主体的避险保值需求, 汇改后, 货币当局有计划、有部署地推出了一系列外汇市场的配套措施, 包括: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 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 改革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等。

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2.1 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的原因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有利于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无法正常反映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 且从长期看不利于金融稳定。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也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不相称。

2.2 “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与我国“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国家根据贸易和投资的密切程度, 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 对不同货币设置不同的权重组成一篮子货币, 设定浮动范围, 允许本国货币在一篮子货币的范围内浮动, 逐步扩大浮动范围, 实行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

选择篮子货币与权重设置的基础是着重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 美国、欧元区、日本和韩国是与中国贸易最亲密的国家, 因此这几个国家的货币会进入篮子, 同时也要考虑外债来源的币种结构还有外商直接投资因素。

2.3 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判断

第一, 是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状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对外贸易盈余, 则人民币走强。对外贸易盈余, 即出口大于进口, 外汇供大于求, 则外汇贬值, 本币升值。

第二, 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国内物价上涨, 人民币对外贬值。

第三, 资本的流入流出状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资本流出多流入少, 外汇供不应求, 则外汇升值, 本币贬值。

第四, 公众的预期。

公众的预期也会直接影响着人民币的汇率走势。

第五, 篮子里的货币走势。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所以篮子里的货币走势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也有影响。

3 人民币汇率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包括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外汇市场和外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规范, 而当前, 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在我国强制性的外汇结算制度方面,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效性受到现有外汇管理制度的制约。我国强制性的外汇结算制度的后果是导致国家在外汇资金已经相当充裕的情况下, 仍然不得不吃进大量真实贸易项下和投机人民币升值项下的双重外汇流入, 被动地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造成流动性过剩, 一方面为了减轻流动性过剩又被迫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方法收回流动性, 如此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效率。

第二点是关于汇率未来走向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造成左右为难的局面。比如当前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人民币当前的升值预期有增无减, 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 但是如果现在大幅度升值, 对我国外贸出口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也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巨量减值, 同时也会影响到持有外汇的其他人群和机构, 而更为严重的是大幅度的升值还会人为的造成人民币汇率拐点的出现, 很容易引发资金外逃, 造成金融的危机。但是如果抑制人民币升值或者采取当前缓步升值的方法, 经济生活中还会频繁出现很多问题。

第三点是人民币汇率经过改革之后, 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有所消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其影响仍然是决定性的, 客观上为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转移经济成本提供了通道。

4 人民币汇率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复杂性, 若处理不好而带来的消极影响的严重性, 温家宝总理强调, 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主动性, 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 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 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可控性, 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 既要推进改革, 又不能失去控制, 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 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 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 不能急于求成。

5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再平衡, 从而实现向内需驱动型和非贸易部门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增强一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灵活性。具体来说,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增强汇率弹性, 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从长远来看, 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 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逐渐放松对资本和外汇的管制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在改革中应该把握的原则是:真正的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适当扩大利率的浮动区间。

第二, 加强对国家游资的管理和监控, 防止汇率波动带来严重冲击。国际游资为了追求高额投机利润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频繁流动, 在房地产、股票、期货等投机性大的市场上, 巨额游资可以轻易地在较短时间内吹起经济泡沫, 引发市场的暴涨暴跌。

第三, 调节外汇储备规模, 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充足并且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 吸引外资, 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企业的对外信誉, 增强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应对突发事件, 平衡国际收支波动, 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也表示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应该由过去的“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 这种转变意味着民众与市场也要分担承受汇率风险, 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外汇市场, 有多样的风险对冲工具, 还要让企业和个人有较多的外汇投资领域和投资品种。为了达到“藏汇于民”加快资本项目改革的目的, 就要健全外汇市场, 丰富外汇投资领域和投资品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网站[EB/OL].

[2]杨雪峰.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解读[D].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09, (3) .

[3]姜波克等.汇率制度与政策[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沈国兵.汇率制度的选择[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人民币升值震动香港汇率制度 篇三

2007年3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74关口,以7.7386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是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第15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两个多月的升值幅度已接近0.9%。而去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幅度为3.349%。同时,人民币兑港元的汇率也创了新高,100港元兑99元人民币。近期,香港市民及社会人士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对香港可能产生的影响。

上一次较引人注目的发展约3个月之前出现。2007年1月11日,汇市突破7.8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关口,之后升势持续;最终港元兑人民币亦跌穿1:1,创出13年来历史新高。

据媒体在2月初引述权威经济报告指,虽然人民币升值,港元市场运作仍然正常,香港金融管理部门毋须入市干预,亦不应高估汇率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驅动资金流入香港,令港元利率偏软,营造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创造了可观的股市财富效应,加强了高增长的可持续性。

由于输往内地的港产品出口只占整体出口的1.6%,而中国又是香港转口贸易最主要的目的地,报告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对香港商品贸易的影响可能只为中性。

港人留港消费 增行业竞争力

然而,内地访港旅客的购买力会增加,而港人留港消费的意欲亦会提高,香港贸易、运输、金融等服务业的竞争力会随着汇率的相对变动而上升。

至于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通胀压力增加的问题,报告指出,虽然去年人民币兑港元升值达3.6%,但香港的平均通胀水平仅为2.0%,故毋须高估人民币升值对整体通胀的影响。

报告提醒人民币升值会对部分在内地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毛利率本就不高的出口生产港商构成负面影响。未来不仅内地企业和个人要学习应付汇率风险,在内地投资的港商和香港本身亦要面对这一新挑战。

人民币“贵过”港元早已经成为事实。在内地,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很多居民手上都拥有不少港元。而面对港元的“价值缩水”,积极地对港元理财成了很多人的迫切需求。

个人理财专家在接受访时认为,为了规避港元贬值的汇率风险,内地居民可以选择购买包括由银行推出的挂钩香港资本市场的相关港元理财产品。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购买金融机构推出的各类港元理财产品时,应注意挑选较短期限的港元理财产品。如果人民币在未来半年内升值速度加快,那么投资者获得的那些港元投资收益,可能还抵不过兑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人民币兑港元1月中时已为1:1,令市场担心港元地位不保。不过,角色相当于中央银行行长的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香港立法会会议上表示,人民币升值只会构成心理影响。即使人民币汇价较港元高,也没有特殊意义,英镑也较美元高,不代表英国经济较美国好。他重申,即使人民币呈强势,但其波动性大,故港元将继续与美元挂钩,更何况香港与美国经济的同步性较高。

任志刚说,人民币升值只会产生心理作用,对香港有利,因为内地对香港的需求及消费也随之增加。任志刚预计,由于内地宏观调控和人民币升值均对香港股市影响较大,因此2007年的金融市场表现仍将会如过山车,大幅波动。他提醒香港市民要作准备,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对于人民币汇率预期,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2007年将再升值4%~5%,而星展香港银行估计人民币今年将再升值6.2%。该行环球金融市场部高级经济师梁兆基认为,贸易顺差令货币供应上升,内地在“水浸”情况下料需加息,人民币亦会持续升值。

不过,专家意见也不尽相同。渣打香港经济师许长泰表示,随着内地将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步灵活化,估计未来6~9个月,内地金融管理机构可能将人民币汇价波幅扩阔,不过,由于内地担心人民币升值过急,会引起炒卖问题,预计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只会维持温和约3%~4%水平。

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对香港已产生一定冲击。据媒体报道,不少香港商户对罗湖商业城更改合同,规定以后租金要以人民币缴付的做法表示不满。过去10年间,深圳罗湖商业城的商户一直以港币交纳租金,而从现在开始,他们必须以1:1的汇率改用人民币了。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变化,一间60平方米的商铺,每月可能就要为此多支付近200元的费用,许多商户表示不满。

据报道,人民币升值令在珠三角设厂的港资玩具厂商叫苦不迭。深圳年初举行历来最大规模的“买家专场采购会(玩具类)”,包括家乐福及众多欧美采购商都有到会。但不少与会的参展港商指出,人民币升值对外销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天基实业总裁成伟伦称,同行中已有几十家工厂,由于无法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纷纷倒闭。厂家直言,惟有提升自己产品的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摆脱纯粹依靠价格优势来获取订单的模式,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港舆论多反对港元与人民币挂钩

人民币上升不停,已超过港元汇率,意味着港元变相贬值,有市场人士建议港元与美元脱钩,改盯住人民币汇率。但至今香港舆论多倾向反对在现阶段将港元与人民币挂钩。

有经济分析员预言,未来5年内,香港很可能会调整23年来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改以一篮子货币维持固定汇率,甚至为了反映与中国经济发展间息息相关的脉动,进一步与人民币维持固定汇率关系。他们认为,与人民币挂钩前,港元可考虑效法新加坡,与多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挂钩,例如人民币、日圆、欧元及美元等,以一篮子货币挂钩维持固定汇率。

不过“联系汇率之父”的景顺集团母公司AMVESCAP集团首席经济师祈连活较早时便力挺联汇制度,预期香港长远而言仍然维持港元与美元挂钩。祈连活年初时在香港表示,美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香港是外向形经济体,故港元与美元挂钩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若与人民币这样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币种挂钩,汇率政策就会变得复杂,透明度亦会降低。

他相信,除非人民币可完全自由兑换,否则对港元仍有需求,港元的地位亦不会改变,“联系汇率即使到2047年也没有必要改变。”

4.人民币汇率盘中逼近7.81 篇四

在竞价交易中,人民币走势更为强劲,全天都运行在7.8198的中间价之上,最低也只是到了7.8189,最高更是达到了7.8142,最后报收于7.8145,距离7.81关口已是近在咫尺。

有外汇交易员分析,近期美元在国际汇市上有重新走弱的趋势,周二对欧元创下近4个交易日的新低,这很可能刺激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高。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攀升很大一部分动力还来自人民币自身的强势,这与前期完全跟随美元的走势有所不同,这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年末走强的趋势。

5.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 篇五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与人民币汇率

黄卫平

主讲人简介:黄卫平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在从中美经贸热点问题上看,主要集中在贸易逆差上,另外还有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这个“三三七调查”是指出口产品中侵犯到知识产权的话,美国有权利交叉地惩罚你——通过其他的贸易办法来惩罚。我们的“三三七调查“算是美国出手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知识产权是有点问题。德国最近颁发了世界抄袭奖,中国企业九块奖牌占了五块。而且有调查显示,全世界95%的侵犯专利的药品都是中国人干的。因此美国人来一个交叉惩罚。不惩罚你侵犯了知识产权这一产品,惩罚的是其他产品。——这就是交叉惩罚。

而反倾销那是企业的个别行为;反补贴反对的是政府行为。还有一个,“特殊保障措施”。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媒体上常说的“两反一保”,其中最黑的是“保”。“保”本身是说不清的的,比如“反倾销”毕竟把东西卖便宜了,“反补贴”好歹政府补贴了,而“特殊保障措施”没有什么原因,而且是单方面的认为你扰乱了我的市场秩序,我就可以出手了。这就没有一个标准了,什么叫做“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清晰的标准。

那么目前最热闹的就是人民币的回升。4月15日本来说要给你“戴上个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最近又推迟了。这不是什么好事。现在不定,“看你表现”。什么表现?这是集政治、经济于一体的。比如政治,他要折腾伊朗吧,看你中国人的表现,一旦不合他意,那帽子就给你扣上了;经济,如果世界经济好,就给你扣上,不好,就还有商量。因此,这帽子拿在手上,反而给中国人一个悬念。所以人民币汇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从现在的说法看,美国学者说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一。那这种“低估”对双方有什么养的影响呢?国内吵吵嚷嚷,社科院的学者认为应该升值,列举了升值的好处。但我觉得一旦升值一口气升成那样,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05年7月21日,我们就升值了一点,上一轮的资产泡沫、股市、房价,是人民币升值前还是后拱起来的?再说日本,经济停滞了二十年,它的发端是日元升值前出的事还是之后?所以做决策的人不能像学者那样,学者可以不负责任,决策者却有责任。所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人民币升值这件事,美国人死缠烂打。为什么以前没这么件事,现在突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一个决策上的失误。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和我们无关。通常人们说,有了“危”才有“机”。但我认为,只有别人有了“危”,我们才有了“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觉得,当初次贷危机来临时,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中国人不应该救市的。而应该拿出我们的外汇储备在世界市场上砸它一下,把美国砸个烂七八糟,才行。现在把它救活了——美国就是伊索寓言里的那条蛇。所以当初危机时,就应该拿着美国的国债满世界扔。我们的决策是失误的。下一次的机会又在十年后了,我希望,十年以后的执政者再有危机时,不是救世,而是把世界搞得混乱。中国人最擅长浑水摸鱼,把水搅浑了,利益就来了。现在你看,你把它救活了,它来折腾你。所以中国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全世界都在骂你,没人夸你。对这帮帝国主义,要是有好心眼,就上当了——包括汇率。要是这次我们真的升值了,下场如何?这么说吧,我们的贸易格局是这样的,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百分之七十三来自美国,当然我们对周边国家有一千两百多亿的贸易逆差。另外,中国对五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是逆差。所以可以说,我们的钱都是从发达国家挣来的,然后给了欠发达国家。那么如果从贸易的几个形式讲,一般贸易是平衡的,服务贸易是逆差,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从中国角度看,广东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我们的顺差让美国着急,中国是给美国制造最大贸易逆差的,占了它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中国的贸易中,一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进口零部件,组装,再出口。加工贸易比重越大,顺差越大。一般贸易是用自己的资源生产出的产品卖掉,加工贸易是别人的资源加工后卖出去,赚的就是加工费——这是无本的买卖,容易挣。这么说可能要涉及生产模式,有人说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究竟是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了,还是我们的模式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两回事。地球上有人是靠卖东西发财,有人靠卖力气发财,比如沙特、科威特卖石油,俄罗斯卖木材、石油,巴西、澳大利亚卖铁矿石,那么卖东西可持续吗?东西卖完就没了。那进一步想,卖力气可持续吗?所以我们并不是生产模式本身卖力气这个出现问题,而是这个模式的过程中执行出了问题,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等等。所以卖力气这件事,可再生。不卖力气卖东西,就实在是没什么可卖的。所以中国加工贸易是主导,加工贸易比重越大,贸易顺差也就越大。这与卖东西挣的贸易顺差不是一回事。所以一定要划清界限,模式自身没有缺陷,而是我们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所以我们看目前格局,一般贸易平衡——有进有出,这是对的;服务贸易,暂时逆差——这是因为人口素质不行,慢慢有好转;加工贸易,是顺差,这是我们的格局,没有问题,只是卖力气而已。而且在卖力气过程中,农民被训练成工人,一般工人被训练成技术工人,越干,人积累的熟练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雄厚,最后,才天下无敌。为什么八十年代没人提出中国汇率问题的,人家不怕你。为什么现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具备相当素质的工人队伍,又有庞大的加工能力,我们不怕别人。可以这么说,中国不怕别人的基础,就是一个方程式——五六三十。“五”,手里有五亿吨粮食——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六”,每年炼六亿吨钢,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三十”,每年烧三十亿吨煤,这是我们经济安全的基础,根本不可能被别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人用能源卡脖子,能源提供被切断了,我们整个工业运行是不受影响的。正如毛泽东当时说的,“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中国特点,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知识产权没保护。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顺差主要还是来自欧洲。我们贸易顺差之间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人家确实受不了。奥巴马最近提出美国要转型,出口五年要翻一番,增加二百万岗位——这是奥巴马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们出口产品卖给谁?出口什么?想要五年翻一番,每年增长率至少百分之十五六。可是美国没有什么好卖的。我在美国与美国在中国谈入世时的代表谈话,她说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受不了,我说连中国人也受不了。可是我们中国人要的你不卖,你卖的我们根本不想要。美国确实卖不了什么。现在美国提出转型,不能以消费为主带动GDP发展,要以出口带动GDP;我们正好反过来,要以消费带动GDP。但是我们走下去是很危险的,美国现在崩盘了,我们却向着他们当年的方向走下去。其实凡是美国给我们支的招,我们就应该有所疑问。我们说中国房地产有泡沫,美国的那些投行,直说没事。其实美国这次次贷危机,就是给穷人盖房盖出娄子来了。穷人有住房的权利,没有买房的能力。而且全世界的规律,谁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只能是崩盘。美国、日本、英国、香港都是这样。所以盖房是没错,关键是用来做什么?盖出的房为了人住,还是当股票来炒的。中国土地稀缺,建设部都说了中国的房子平均能站住35年,不用到70年,50年就面临倒塌危险。房子总共就只能站着五十年,地也占着,资源也占着,只炒,不给人住。所以这房价能不能落,各国政府是不是真的以房子为民生,只有一条分水岭,他们究竟有没有决心把房地产与金融投资工具截然分开。如果确实有决心,把房地产回归安居,确实以民为本;如果把投资的功能保存着,那只是欺骗老百姓。把房地产完成股票,最后只能等死。

那么人民币让人折腾来折腾去,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我觉得是高估。虽然我还没有算过,但是至少在全球来看。奥尼尔是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民币没有低估,反而高估了百分之零点四。另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他提出世界汇率体系应该是1:1:10:100——1比1是美元对欧元,比十是对十块人民币,比一百,对一百日元。上浮下浮百分之二十,是市场力量。如果一美元对十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绝对是高估。因此现在看来,说不清高估低估。如果要算,最简单的算法,我们称为汉堡包指数。汉堡包在全球物质内容高度一致,因此可以作为价值标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年六月公布一个表格,表格说的就是汉堡包在全球卖的价格。在美国买三块五毛八,中国买十二块人民币,一除就出来了。如果以汉堡包为购买力的衡量,一算账,一美元相当于三块三毛五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一定是低估了——也就是人民币比你想象中值钱。这么一算,中国就完蛋了。所以经济学家杂志算的是人民币被低估了百分之四十八,人民币应该升值。可是还有一个指数,星巴克咖啡指数。这东西一算人民币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如果说咖啡不算是可贸易商品,那么算算美国卖给我们的《阿凡达》,在纽约一张票十七块五美元,在北京一百五一张。最后人民币是被高估了。所以究竟是高估低估,实在算不清。我提出建议,不说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高估低估,双方找一把人一起算。这个建议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阮次山约我谈汇率说的。双方说半天,都没有依据,最好的办法就是计算。联合国有联合国算法,我们就按照世界通行的算法算一算,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双方都能接受。我们想想,1980年的一元人民币,到2009年,购买力变化有多大?2009年的一块钱相当于1980年的一毛九。而且这还是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来说话的——这可信吗?他说全国去年房价平均涨幅百分之一点五,城镇收入增幅百分八点七,所以相对而言全国房价是下降的——胡说八道。这也就是说,用统计局算的数,算汇率的话,中国人一定吃大亏。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是货币的实际价值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分别科学地统计和计算,甩开统计局,重来一遍。因为现在联合国是有方法计算的,选出来两千多种商品,美国、中国都有消费,这两千多种商品,在GDP占多大的比重,价格是怎样的走势,最后统计出来,究竟你的货币有怎样的购买力。大家应该承认,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那么在国际上不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从现在开始算,三年出结果,那么人民币汇率一定是被高估,中国人这场官司一定能打赢。

所以我的判断是人民币被高估了。但是目前各有各的说法,互相说服不了。就应该官方出面,好好计算。能不能够付诸实践,这很难说。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只有逆差,才能救美国的就业,顺差救不了。中国常说,就算不赚钱,也要出口,为了就业。但是美国的产业结构与我们不同。美国的制造业占它的经济的百分之十六至十八。也就是说美国十四万亿的GDP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来自制造业;中国的五万亿GDP中的一半来自制造业。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可是国际市场中硬产业市场上,几乎两国的影响力差不多。原因就是硬产业占GDP的比重造成了两国实际产值与附加价值几乎一样,如果你再考虑我们的附加价值低于美国,就会发现,我们的油水大于美国。因此,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论经济总量,远不如美国;但是加工业一出手,谁都害怕。因为中国产业结构以硬产业为主。一台iPod现在卖299美元,中国组装只赚4美元,160美元流到美国,这些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整个研发过程所有环节形成的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都是美国人在干活而形成的。如果少了一个iPod,就少了160美元,少了二十小时工作。因此这情况下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给美国造成了贸易逆差,而这个贸易逆差增加了美国人的就业。这就是我们永远说着的一句话:顺差在中国人这里,利益在美国人那里。原因在于产业结构,我们以硬加工为主,而美国以服务业为主。

所以两件事:一个是我们的汇率没有被人为降低,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这不可能不成为政治问题。理论上已经证明了,我们必须把它控制住。

那么为什么中美之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首先是统计方法的问题,美国把来自香港的转口都算在了中国内地头上——算法不同,我们的算法是只要产品出口到香港就行了,美国人算的却是原产地,也就是说产品在香港仅仅是换了包装,没有附加价值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到三十以上,就算是中国内地的产品。这是一个大头,过千亿了。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身想你投资的利润,卖给你零部件的外贸支出。所以要看这个贸易三角形,这里面很有意思,中国就在这。所以我说,自打进入二十一世纪,97.9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政治格局了,就真正进入到外汇企业了。把零部件拿来组装,然后走,就变成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实加工贸易越大,贸易顺差越大,没别的办法。在这里面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70%以上是加工贸易,而这之中相当一部分美国商人干了事,所以我们的外贸顺差中很多是外商帮我们做的。这里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GNP和GDP怎么看,说白了就是中国经济大还是中国人的经济大。也由过去日本经济冷淡,确实二十年停滞不前,可你回头一看,是日本经济大还是日本人的经济大,这是值得琢磨的。

日本本土是一个细长条,他的本土上的制造业确实没创造出来。但是日本人钱下的投资却给他创造了好多金币,这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那么国内生产总值讲的是960万生产多少,国民生产总值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管他在哪里他生产的总值都是中国的金币。好了,只要是960万以内生产的附加价值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GDP,凡是由960万出口的都是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口。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是960万出的货,他是中国企业出的货还是三资企业出的货,这挺值得研究的。这告诉我们70%都是加工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外资做的。温总理告诉我们两个数字,一个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六成以上是外资。中国对美国70%是加工贸易,这就是三角形,因此顺差极大。我国每年向美国出口1.47亿台笔记本电脑,在美国1200美元的电脑中国企业只拿35美金加工费,其他原料,芯片都是美国的,运行电脑的软件谁离得开微软,剩下的再说别的。整个内地贡献就这么点,剩下都散布在全世界,因此这加工贸易形成了贸易顺差在其中而贸易利益很少。但你依旧要干。有人说人民币升值产业就升值了,关键是人适应不适应升级。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只有组装一部分利润。销售凭LOGO,品牌。美国人的思路坏了就能修,日本人怎么用都不坏。韩国处在中间。中国的前景总要有一个定位,手机最大特点便宜,坏了就扔。如果没有山寨机,非洲人都用不到手机。摩托罗拉目前要从小姐成为丫鬟。在此链上亚洲四小龙组装研发是美欧,在那个年代整个世界产品供应带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即亚洲四小龙,这是动态的,轻纺—小家电—家用电器。韩国重化、造船、炼钢、汽车。台湾IT,香港新加坡贸易、金融。90年代尤其97、98危机之后中国组装,四小龙中韩国台湾成为大陆组装供应商,香港新加坡成为大陆组装贸易金融服务商,软服务提供其生存。

高级产业结构能够控制低级产业结构。所以1840洋枪炮打败了冷兵器。现在韩国离了中国组装之后活不下,台湾欲与与大陆联手搞汽车电子研发,新加坡与香港包括澳门看大陆需要来发展,北朝鲜开始到缅甸开始均开博彩,最后新加坡干脆在圣淘沙公开搞博彩,就是满足中国人赌性十足,这是世界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贵。丰田天津召回的汽车变速器应为三圈半,工人做了三圈,造成几亿美金的损失,日本人不敢说什么。二汽也是因为这个。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最早最低级,原料(非洲)—原料加工(中国)但中国资源稀缺,因此卖力是符合国情的。—投资(日本)—教你投资(美国投行),计算机软件、大片等都是胡思乱想、盗版花木兰、功夫熊猫,计算机把大学生都毁了,原因是大学生在和计算机竞争,主要从事的是程序性工作,理论上计算机可以承担,要想发工资就得消灭计算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这年头叫智慧改变命运,提高素质文化水平没用,跳楼是认识到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我们不会智慧的开发,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刚才的产业结构造成中美巨大的贸易逆差。

另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越长越不好,现在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趁早不要考虑了,成为国际化货币还需要责任。别人储备你的货币的前提是别人能够得到你的货币,如果都是贸易顺差别人如何得到?唯一是你必须要是贸易逆差,币值要稳,美国如果不是贸易逆差就拿不到美元。50年代美金等于黄金,当时从美元荒到美元差,导致币值不稳就象现在,就有了问题。人民币也成了国际货币?15-20年不要想这事。中国人准备半个世纪之后先替美元收尸再推出人民币。人民币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人民币才硬,是人民币走出去了还是人民币代表美元走出去了?在这个时期人民币换出去是有好处的,别人用你的货币来躲避风险,现在中国的顺差使走出去较困难。现在的矛盾产业链拉长,不是所有生意都是中国的,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形成贸易顺差,全球化意味着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越拉越长。举鞋的例子,前两年西班牙将温州鞋烧了,鞋是温州生产出口,是在欧洲的温州人零售的,都不给人家留口饭吃必然要遭到反击。欧盟要收拾中资企业,人家的研究是真正有用的。美国100双鞋只有3双是自己产的,中国让美国鞋死掉是让他安乐死的,温水煮青蛙用了15年,为美国留下卖鞋的空间。2.130多个议员来自美国30多个州投诉,我们可以选择在这里投资。减缓事业,这是积极的解决办法。中美两国不准备搞贸易战,两国都会吃亏。中国汉奸多,最简单办法就是人代会通过决议凡转基因食品不可在中国销售,这招是最狠的。花生油、菜籽油,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放在一起老鼠都不会去动转基因的。果蝇与人类基因最相似,果蝇吃完转基因食品无法产卵。城里人吃转基因食品导致孕育难,与污染无关。疯牛病当年经过科学认证的但二十五年之后依旧出了问题。一般情况病情隐藏二十年,美国规定食品中转基因成为不能超过1%,更可怕的是主食水稻打算大规模转基因。2.4万亿的外汇储备拿出一半扔出去,就是威力。中国卖的是力气不是资源,力气的特点一可再生,二可持续。只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就不信地球上谁对13亿人如何。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威胁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帝国主义分子出主意给你的时候没有安好心,不是出于你的立场,意识形态与他不一样。我们与美国是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理讲,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减少储蓄,根据平衡公式来的,上面需求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90年代是医生和律师,21实际是玩金融的。而我们,只要1%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做工人,东莞169万人口平均文化才到初中。13亿中多少人能够适合干高科技,很少数的人适应高科技他的收入发展趋势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收益的只是一小撮人,其他要靠资本拉动、科技拉动,广大民工不可能在收入分配中拿大头。社会的财富一定倾向于高科技人才,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结合市场需要,实际国情,要素本身的特点。否则是有问题的。因此调整了汇率未必形成的了新的产业,其也未必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对国内有什么影响,到时候大家自己琢磨吧。(本次讲稿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王媛媛同学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特此致谢。)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6.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制度选择 篇六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正式的国际储备货币,2016年10月1日生效,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前SDR的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组成,人民币加入后,SDR的价值将由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五种货币共同决定,其中美元的权重为41.73%,欧元的权重为30.93%,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日元的权重为8.33%,英镑的权重为8.09%。

为助力人民币加入SDR,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步骤,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加速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步伐。此次汇率改革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深入,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势必造成更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事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更有可能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整体的经济形势。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历程,对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的汇率制度进行探讨。

二、汇率制度

学术界对于汇率制度的分类并无统一标准,不同机构和研究者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分类方法,如IMF分类、RR分类、LY-S分类等。这些分类一般并不采用各国法定的汇率制度,而是根据各国汇率的真实表现进行判断。如2015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实际分类法(de facto),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四大类,共十小类。四大类分别是硬钉住制、软钉住制、浮动制、其他,其中硬钉住制包括无独立法定通货、货币局制度,软钉住制包括传统钉住制度、稳定安排、爬行钉住、类爬行安排、水平区间钉住,浮动制包括浮动和自由浮动,其他是指除上述九种汇率制度以外其他的管理安排。除了IMF分类,其他的分类方法在大类上也基本遵循了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原则,只是在小类别的划分上存在差异。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长期以来存在中间论和两极论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中间论认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可行,缺乏灵活性,侵蚀了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容易使本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资本的狙击对象,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两极论认为只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是稳定的,其他的各种中间汇率制都应该消失,因为中间汇率制给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以较大的空间,这需要货币当局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和决策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受该国面临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水平、主权债务和国际贸易状况等因素影响,其汇率制度也会面临调整。

三、主要货币国际化的汇率制度选择

除新晋的人民币外,SDR货币篮子还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通过分析这四种货币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果,可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有用的借鉴。

1、美元

美元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交换、计价和储备三大功能上,美元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美国在独立之前是使用英国货币,独立后才开始发行本国货币,起初并无统一通用的美元,各私人银行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直到南北战争时期“林肯绿币”的发行,美元才逐渐在美国内部得到认可并被广泛使用。虽然美国在19世纪末就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英国,并在20世纪初在人均GDP上也超过英国,但当时主要的国际货币是英镑,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很小。美元取代和超越英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二者地位此消彼长的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本国宏观经济到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较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其黄金储备锐减,英镑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它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体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相反美国则从两次世界大战获益,黄金储备一度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三。

1944年7月,在二战局势渐趋明朗,同盟国胜利在望之际,美国政府邀请了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如何恢复战后经济秩序。会上,英美出于各自利益,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由于此时英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最终美国的“怀特计划”胜出,由此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的霸权地位由此确立。虽然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美元的地位迄今仍无可撼动。

2、欧元

欧洲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欧洲共同货币的需求,1971年通过的“维尔纳计划”正式提出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经过“三步走”(首先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然后建立欧洲货币局,最后发行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并于2002年7月1日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当时的欧元区包括12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爱尔兰、奥地利、芬兰、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后来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相继加入,但仍有英国、丹麦、瑞典等多个欧盟国家并未加入欧元区。

在欧元之前,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已经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货币,加上欧盟整体经济规模较大,因此欧元一经推出,便改变了国际货币格局,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货币。“欧元”能够由理论变为现实,有赖于欧盟各国的团结合作,尤其是法国和德国能够摒弃前嫌,为了“欧洲共同体”的理想,甚至让渡了部分主权。另一方面,发行欧元更是欧盟国家对国际新格局的现实应对,二战刚结束时,欧洲已是千疮百孔,黄金等资产大量外流,美元一家独大,但随着后来欧洲经济的持续复苏,欧洲国家对于政治和经济话语权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在欧元诞生的时候,欧元区国家总的经济实力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其黄金储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汇率制度上,欧元区内部是通过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确定欧元的统一价格,对外币(美元等)则采取自由浮动制。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其间虽然国际社会也曾试图恢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但并未成功。欧元发行后,欧元区延续了浮动汇率制的传统。

不过目前欧元的发展并不顺利,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严重冲击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英国“脱欧”更是对欧盟和欧元产生了长远的负面影响。欧盟的组织模式导致其内部协调成本过高,经济结构改革步履艰难,预计未来几年欧元的国际化可能会放缓。

3、英镑

英镑是公认的第一种由主权国家发行的国际货币,在此之前,流通于各国之间的国际货币主要是黄金。英镑地位的变化与英国地位的变化紧密相关。

地理大发现后,率先开拓全球市场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荷兰在17世纪已享有“海上马车夫”之名,为此,英国不惜发动多次英荷战争,终于取代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权。随后英国又通过拿破仑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确立了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为英镑战胜荷兰盾和法郎奠定了政治基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将本币与黄金价值挂钩,其他大国纷纷效仿,国际金本位体系得以建立。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它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将其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为英国积累了远超其他国家的大量黄金储备,也使各国对英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英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到19世纪下半叶,英镑已经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黄金等价的货币,其国际货币的地位日益稳固。

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14年崩溃,英镑也随之步入衰退。虽然从1925到1931年间英国曾短暂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最终仍不得不放弃。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显著衰退,黄金大量外流,英镑的霸主地位逐渐被美元取代,日元和欧元崛起后,英镑的地位进一步下滑。目前英国实行浮动汇率制,虽然表面上英镑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但实际上不得不依附于美元,与当年的英镑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4、日元

二战战败后,日本全力发展经济,到1968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国之前,日本金融体系一直处于美国占领军的严格监管下,不具备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从1964年开始,日元才可以自由兑换,但当时的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升值会对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日元国际化持消极态度。

日元国际化大力推进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对日本存在较大幅度的贸易逆差,为迫使日本开放资本市场,1984年2月,美国与日本政府组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同年5月,该委员会就日本开放资本市场、日元国际化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同时发布的还有日本大藏省的《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这两份文件为日元国际化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标志着日元国际化的正式启动。除美国压力外,当时日本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对日元国际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5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外汇及其他交易委员会”,1986年建立日元离岸市场,这些措施加速了日元的国际化。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短短几年时间,日元的国际化达到顶峰,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距离日本政府起初设定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表现低迷,日元国际化进程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欧元的出现,在给日本带来新的压力的同时,也让它看到了希望,即通过区域内合作扩大日元的影响力,继而走向全球。日本大藏省曾在2001年6月发布《日元国际化推进研究会报告书》,提出要将日元国际化与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亚洲各国货币的协作。但随着中国崛起和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上述构想最终也无法实现。就目前日元的地位而言,日元国际化难言成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关键在于日本的经济实力仍相对弱小,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不高,日元很大程度上沦为美元的附庸,以至于连日本企业自身在进出口时大多仍使用美元而非本币。

在日元可自由兑换前,一直维持着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日本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随着日本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日元走向市场化,日元不断升值。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加速了日元升值的步伐。日元升值及升值预期虽然一度促进了日元的国际化,却使日元资产越来越偏离实际价值,显著催生了日本国内的经济泡沫,在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停滞。

四、结语

通过分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货币的地位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全面国际化的货币只有英镑和美元,而二者达成这样的目标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马克、日元等只是部分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功能,即便是整合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共同推出的欧元,也并不具备取代美元成为全面国际化货币的条件。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有赖于广泛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这种货币具有很高的国际信誉,币值能长期保持稳定。英镑和美元在崛起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货币信用,都是采取了绑定黄金的固定汇率制,英国主导了国际金本位制,而美国则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主要大国与美国之间名义上都是采取的浮动汇率制,但从实际汇率情况来看,马克等欧洲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较日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小得多,从而保证了本币的信用,为后来欧元的推出打下基础。反观日本,虽然官方对日元国际化非常重视,但日本只在贸易方面有一定优势,金融发展落后,且对全球生产链缺乏掌控力,因此日元国际化的结果只能是单方面提高日元的投机价值,为外汇套利提供可能,而不可能成为有信誉的国际支付货币。

2003年,中国开始逐步放松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各国央行储备的人民币增多,现在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距离全面的国际化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不可兼得,虽然名义上浮动汇率制已成为国际主流趋势,但各国的实际汇率制度仍表现出明显的“害怕浮动”特点。在目前中国尚不具备足够国际话语权,且经济对外依存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坚持稳健的汇率政策,注重管理,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借鉴英镑和美元的成功先例,汲取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以自身实力为依托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以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如何推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汇率制度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总结其利弊得失,得出结论认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国力累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确立本国货币的国际信誉,应采取稳健的汇率制度。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制度美元,欧元,英镑,日元

参考文献

[1]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2).

[2]韩龙.美元崛起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2,(10).

[3]李婧,解祥优.黄金储备真能促进货币国际化吗——以欧元国际化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7).

[4]李晓.“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J].世界经济,2005,(6).

[5]厉以宁.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人民币汇率制度图文 篇七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政策建议 影响因素

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1999年巴西雷亚尔危机、2002年阿根廷比索危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表明合适的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汇率不仅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而且会影响到微观经济曾上的资源配置。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对国际贸易与经济格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也对汇率政策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以汇率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找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对未来政策的预定作出合理建议。

一、汇率决定理论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追溯到16世纪,以西班牙萨拉门卡学院为代表的汇率和价格关系理论在解释汇率的行为众多理论之中占据这主导地位。直到1918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Cassel)提出“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购买力平价的推导来自于一价定律,而一价定律的基础就是商品市场套利原则。一价定律即可以表示为 P=S*P(F)。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内容: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采用直接标价法时,用本国物价除以外国物价。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弗伦克采用70年代浮动汇率数据发现短期购买力平价不成立。290年代中后期,研究表明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的复归至均衡水平的时间期限收到信息成本、运输成本等影响时间较长,并且呈现非线性的均值复归。

(二)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模型

汇率决定货币主义模型包括柔性价格货币模型(FLPM)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FLPM认为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于外国货币存量的增加会导致本币贬值。然而在上文的论述中,短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成立,多恩布什引入无抵补利率,允许名义汇率短期超调于长期购买力平价,提出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其特点在于超调货币冲击前,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在基本假设下,价格水平必然上升,也将出现新的经济平衡。因为价格是粘性的,即期汇率上升以抵抗货币冲击平衡货币市场,本国利率下降,出现利差,市场预期本币处事贬值后将进一步贬值。汇率超调购买力平价。本币的贬值和利率的下降会刺激国内产出,国内价格水平将会上升,最后汇率回到长期均衡水平。

(三)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20世纪80年代考利等人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PBM)对货币主义进行了修正,将风险报酬引入到无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中。汇率是由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而不仅仅由货币市场的供需决定。汇率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主要决定因素。经常项目的盈余,表示本国净持有外国资产增加,影响财富水平,从而影响资产需求,从而影响汇率水平。因此,PBM是围绕资本市场、经常项目、价格水平和资产积累率的汇率调整动态模型。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第二次汇率并轨,自此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的一定范围内浮动,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政策。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人民幣汇率的影响因素

(一)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方向变动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意味着国内通货膨胀会上升,长期汇率取决于全球平价理论也即各国物价水平,从长期来看本币会贬值。根据短期汇率决定论看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本国财富增长需求也增长,进口增加,对外币的需求也增加,本币贬值。不管从长期来看还是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汇率上升。

(二)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反方向变动

因为我国拥有美国的大量外汇储备,如果美国国内发生通货膨胀,我国的债券资产贬值,意味着我国的财富转向美国。因此,央行会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在较低的水平上,引导资本流出控制损失。例如,按照今日的汇率水平对算,若美国不能向本国偿还本金或因美元贬值证券贬值,每损失一单位美元即损失了6.2893单位人民币,若今日汇率没有保持在较低水平,则会损失更多。

(三)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差额反方向变动

如果我国处于顺差状态,出口大于进口,外国投资者需要大量的人民币用于进口本国的货物,则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汇率下降;如果处于逆差状态,出口小于进口,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相反我国对外国货币需求强烈,则人民币贬值,即人民币汇率上升。

四、政策建议

我国经济增长人民币也适当的升值了来到了6.2893。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贬值。这是因为防止美元贬值。这是实际操作中面对升值压力不得已要违背经济理论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控制损失、防范风险。经济,金融紧密相连,在做任何一个经济政策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可能对汇率或利率的影响,应尽力保持其稳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汇率持续小幅的下浮或不定期阶段性较大幅度调整,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出口增长,改善贸易收支和增加外汇储备。目前,我们仍处于人均收入较低的水平,短期内内需无法取代外需,因此,稳定出口对我们这一制造业国家进行结构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这次汇率跌停有央行操作的因素在,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是为了应对外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改善我国贸易收支,增加外汇储备,汇率调低,也能冷却国内外热钱,贬值压力迫使他们撤离中国市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参考文献:

[1]唐国兴,徐建刚著.《现代汇率理论及模型研究》.中金融国出版社

8.汇率制度改革 篇八

2005年7月到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1]

汇改编辑

9.论中国汇率制度走向讲稿 篇九

090360106

赵昱

我国的汇率制度的历史性变化

在近十年间,我国的汇率制度经过了三次重大的根本性调整。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5年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大大重于汇率水平的调整,它标志着中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历史一步。

人民币汇率变化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2765上调至8.1100,上调2.1%。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11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首破6.4,1美元兑换6.3991元人民币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

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冲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敏反应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在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是中央银行被动干预的结果。因此,目前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4、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但未通过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

5、银行风险增加。虽然间接融资企业对汇率的敏感性强于对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对浮动汇率制下的市场波动适应性较弱。这些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并不会随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大幅变化,但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的收益却会随汇率的变化而波动。企业还贷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贷款回收率下降,贷款风险增大,呆账坏账增加,银行利润率和收益率随之下降。

美国操纵汇率的手法

透过国际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操纵汇率的惯用手法,其汇率政策的调整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色彩。美元一直是美国国家利益平衡和危机治理的有力工具,美元看似毫无规律的涨跌与美国的经济策略不谋而合。美国的汇率政策可谓是“予取予夺、随心所欲”,需要贬值时,就立即操纵贬值;需要升值时,就立即操纵升值,该汇率政策的关键条件正是“浮动汇率”。当经常账户急剧飙升或者对外负债急剧增加时,为了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对外净负债,美联储则采取入市干预或迫使别国汇率升值等手段,操纵美元贬值。而当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有所质疑、资金流入美国速度大幅放缓之时,美国政府则会高唱强势美元,甚至主动入市推高美元汇率。

人民币升值的后果

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进口购买力,有利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资源消耗,转变外贸和经济增长方式。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经济竞争力,在完成工业化之前,如果仓促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使我国陷入既无法化解升值带来的外部风险,也无法充分利用升值带来的积极影响,相反却会严重削弱现阶段的我国劳动力廉价等比较优势,严重影响我国出口,造成大量失业和社会动荡,过早结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期。

当前人民币升值过快,已经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迎接挑战的四大对策

为防止通货膨胀失控和防止经济大幅下滑,我们必须采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

一:暂缓人民币升值。目前,大量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来我国,金融风险正在不断地累计。要扭转这种局面,除了采取严厉管制措施外,必须利用汇率工具,果断地暂缓人民币升值,切断国际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及国内承受能力,在一定的幅度内,使之有升有贬,并不断创造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以低价格要素制造价廉物美的商品来贴补国外的消费者,致使国内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急速上升。同时,大量资源消耗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环境成本越来越高。为此,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针对不同产业和不同类别的资源能源产品推进价格改革,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制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成本。

三:加快经济转型的改革。转型的内容可以用三个“转变”概括:一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三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则人民币升值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而且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所以,加快经济转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变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

四:推进金融改革,建立风险防范系统。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我们既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又要加强对某项领域的管制,建立金融预防性、应对性管理框架,防范金融风险。

为此,首先,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其次,稳妥地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改善外汇储备结构,增加黄金及石油储备;第四、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可,要建立完备的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体系。

对中国未来汇率体制发展展望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都需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与人民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宽一样,汇率形成机制对于中国这样自主的庞大经济体而言,只是诸种考虑的经济变量之一。判断其汇率制度是否合适的主要标准是它与国内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在这种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下是否良性运行,以及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持续。汇率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中国政策制定以自身考虑为主,同时也强调考虑亚太和世界的经济。中国正逐渐变为一个经济大国,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平衡,也历来重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增强。稳定人民币汇率,一方面会带动我国外贸出口发展,有助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会增加进口需求,拉动其他国家出口扩张。完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应是必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使资本管制发挥一定效果。

1、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2、坚持汇率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要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近些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较均幅的、缓慢的爬升,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可预测的升值幅度预期。这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不仅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打破市场上人民币可测算的升值预期刻不容缓。

3、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力度,保持改革的话语权并赢得外部支持。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因此,一国汇率制度的改变也常常会引起国际上的干预或协调。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是部分利益集团的压力不断地通过政治等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主动应对,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的力度,保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话语权,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4、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当前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在已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远期和互换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和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交易等。从汇率改革的过程来看,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难以预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也可能会大于预期。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汇率问题的研究,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应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5、协调好汇率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利率水平高于国外,则会推动本国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同步,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币值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重压下人民币汇率的选择

上一篇:现代工业概论考试思考题下一篇: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哲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