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2024-09-07

大学物流系统总结(共9篇)(共9篇)

1.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一

1.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类,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所具特点: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

2.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定时的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决策服务的技术机技术服务系统。组成:1计算机硬件平台2 GIS专业软件3地理数据 4 GIS人员 5 GIS模型

3.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组成:空间卫星系统、4.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大数据的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迅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大数据3个特点: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

5.数据库挖掘的两个根本目标:预测和描述。

数据库数据挖掘:生成已知数据集的系统模型。

数描述型数据挖掘:在数据集上生成新的、非同寻常的信息。

6.系统生命周期:是指从立项、功能确定、设计、开发成功、投入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修改、完善,直至被新的系统所替代,而停止该系统使用的全过程。

7.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癿存储讴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应用:百度云盘、金山快盘、360云盘

8.Web技术:采用超文本媒体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与传递,能把各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图文并茂的信息集成能力及超文本链接能力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

9.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开发步骤:

A系统规划:由用户提出系统开发请求,然后组织调查小组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初步方案

B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员对组织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数据流程和业务流程,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考虑实现的可能性,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完成系统的设计报告。

D系统实施:包括程序设计,软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运行,系统转换。F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投入运作后,主要是日常维护的工作,使之满足实际要求。

10.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达到掌握和控制信息流的目标,由一定的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程序和数据组合的集合。

11.决策支持系统:能够综合运营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辅助高层管理者解决半结构化和少数非结构化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12.数据字典:对企业数据流图中的所有数据元素进行规范定义的一份详细清单。

13.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4.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实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联系:实体各属性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为实体之间的联系。

15.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达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框架

16.供应链管理SCM:强调核心企业不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技

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地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体现经营一体化。

17.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倒无法透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有效的运用。

18.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就是管理企业信息资源,包括制定信息正文案,定义信息需求,进行数据规划化,编制数据字典,维护数据质量标准,组织,控制信息处理等活动的一整套特别的组织功能。

1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把物流和信息结合一个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式选择收集输入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的数据。经过由针对性的、由目的的计算机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的一种系统。

20.物流系统的组成:运输系统、储存系统、装卸搬运系统、电子商物管理系统。

21.计算机系统:a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讯设备B软件系统:系统软件、编程语言、应用软件

22.数据库系统(DBS):以数据库为核心,并对其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DB):载计算机存储器中用于存储数据的仓库。

23.数据库系统的构成: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

24.数据模型分为两类(1)概念模型(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25.数据库用户指管理开发,使用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成员,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和终端用户。

26.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27.一条形码:由一组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人们据其形状称为条形码。

28.二维码:由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载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条码信息包含图像数据,声音,多种语言文字,签字指纹等。

29.全球三大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INMARSAT,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30.第三方物流:由供需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3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3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步骤:1面向对象分析2面向对象设计3面向对象编程

33.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缺点:优点:a以对象为中心,各阶段模型可以过渡,减少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复杂性,缩短了开发周期;b由某子类的对象组装而成,可用性和维护性好,系统过程中的复杂性,缩短了开发周期。缺点:对于大型系统开发,不先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总体规划,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

34.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优缺点:优点:a强调系统的观点,先自顶而下的分析设计,再自下而上的实施完成,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b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都要严格审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上和工作过程中的混乱。缺点:a信息需求和求解过程不能预先确定下来,b设计者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查,并完成许多图表和说明书,且各阶段的用图表文档不能自然过渡和转换,开发周期长。

35.原型法的优点:1.开发效率高;

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的规律;

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原型法的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

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35.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表达。

36.现代物流: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37.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 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行

38.物流的总体目标:在尽可能低的物流总体成本支出的条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服务品质,降低物流成本。

39.一体化物流: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的全面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结果。

40.一体化物流的核心是物流需求计划,它是物资需求计划与有机结合和系统集成。

41.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用来描述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42.SQL:是一种资料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资料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联式资料库系统。

43.采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步骤:A.确定所有的实体集合;B.选择实体集应包含的属性;C.确定实体集合之间的联系;D.确定实体集合的关键字,用下划线在属性上表明关键字的属性组合;E.确定联系的类型,在用将线表示联系的菱形框联系的实体集时,在线旁注明是1或n(多)来表明联系的类型。

44.数据设计的目标:A.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存取;B.实现对数的关联性和优化;C.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D.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要求;E.减少冗余数据

45.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a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完全性完整性要求b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d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储存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e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f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46.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指建立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47.ERP关于西红柿炒鸡蛋:订购意向→→商务沟通→→订单确认→→MPS计划→→BOM物料清单→→BOM展开→→共用物料→→库房缺料→→采购询价→→经济批量采购→→验收,退料,换料→→工艺线路→→工作中心→→瓶颈工序,关键工艺线路→→产能不足→→产品意外→→紧急订单→→不能并单处理→→订单确认→→紧急采购→→采购委外单跟催→→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定起码的提前期→→设备采购→→人力资源系统的接口→→通过审核→→应收货款的催要

2.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二

物流概念自上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 以其效率面为中心, 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粗看起来, 此一研究与应用趋势有其合理一面, 本来作为构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要素的各物流机能活动本身是独立且分散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活动之中的, 自然追求各机能的效能最大化成了物流概念形成初期最易理解的一面、或者说在概念上, 物流与生产、销售等经营机能一样有其清晰且互为独立的范畴。不过, 企业为了其经营目标将运输、保管、搬运等机能要素横断诸多部门进行有机整合之后, 物流应作为经营机能中一个重要侧面发挥其功能。既然是横断其他经营机能的特殊部门, 物流管理系统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物流管理的闭锁性。承担物流机能的物流组织作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其闭锁性的一面, 即有其独立的考核目标 (对其进行生产性或效率性的要求) 。物流管理的开放性。由于物流活动横跨多个经营管理部门, 容易受整体战略目标、生产、销售等部门经营活动的影响, 有时难以独立展开活动。

从战略视角上分析物流系统的基本构造

在研究物流理论时, 一般立足于两种分析视角, 一是宏观物流的分析视角, 另一种为微观物流的分析视角。多数的物流研究文章里是在将二者混为一同的前提下分析物流行为的, 其结果是因不是在一个研究平台上论述从而导致概念混乱、各说各话。物流的分析平台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宏观物流层次, 二是微观物流层次。宏观物流主要是站在社会经济的视角分析物流, 侧重于国民经济生活中的运输、交通等领域的问题。而微观物流是立足于企业管理层次视角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管理。当然,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并不是互不相连、独自存在的, 更多的时候在制定宏观物流战略时考虑了微观物流战略, 同样在制定微观物流战略时考虑了宏观物流战略。但并不能因此将二者视为同一问题, 不加区别混同论述。特别是近年来, 微观物流理论研究中由于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及市场营销思想以后, 淡化宏观及微观物流的差异, 在经营管理的大范畴内思考物流的思潮进一步模糊了对物流理论构造本身的研究。

除了以上所述物流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以外, 还应关注物流的另外两个侧面:物流效果、物流效率。由于宏观物流多限于运输、港湾、道路、机场、集装箱、物流设备等宏观层面的研究, 限于篇幅, 本论文主要讨论微观层次的非主业物流企业的效果和效率侧面。

上面提到物流管理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物流的闭锁性, 二是物流管理的开放性。建立在物流闭锁性之上, 对构成企业经营行为的各活动 (运输、搬运, 在库管理, 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等) 进行控制管理, 从生产性、效率性的侧面进行考核的分析方法称为物流效率侧面。而着眼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紧密协调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 作为企业战略要素之一的物流的一面被称为物流效果侧面。同时, 物流管理中的管理还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经营管理意义上的管理,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 使物流活动符合经营战略的目标的管理 (效果侧面) 。二是针对物流机能领域的控制 (效率侧面) 。

物流效果的达成一般考虑一下三个因素:物流活动对企业战略执行上的贡献性;物流服务水平的战略定位 (时间、供货的安定性、正确性等服务内容) ;物流在竞争市场中的战略定位。

关于物流机能领域的物流效率的达成, 一般由各设施, 各物流机能活动的现场管理活动构成。概括说来, 有以下活动构成:物流的生产性管理 (各机能活动的生产性管理) ;物流设施、部门的个别管理;物流机能活动 (运输、保管、搬运、包装等) 的作业管理;物流费用管理。

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课题就是企业紧紧围绕着物流效果和物流效率两个侧面, 建立一个不但有高效率还要有高效果的物流体系。

物流效率的战略性贡献分析

物流战略的宗旨是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物流品质的改善是以物流服务水平的改善为核心进行的, 物流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在运输的安全、合理库存水平的维持、准时交货、事故处理、信息的提供等物流战术层次的业务行为, 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角度来看, 物流成本的上升并非一定意味着企业经营绩效的低下, 而是应当分析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 (物流成本的增加) 企业的总收入、净利润额的变化。

前面提到,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通过诸多个别的经营活动的执行来实现的,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物流管理, 其个别机能活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 有时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不过个别经营活动应当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而相应变动。当然, 对个别经营活动进行狭义性评价的同时又要评价其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的贡献度。只要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的总和大于用于改善物流机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净增加物流费用的的总和, 就可以说物流成本的增加为有效增加。

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为净增加物流费用的总和。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 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 企业的收入会随之增加, 但随后物流服务水准越过某一点以后, 由于物流的成本的急剧增加, 收入的增加开始钝化, 甚至无论多大程度改善物流服务, 都难以走出收入的低迷, 更甚至于过度追求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的后果导致净增加物流费用的的总和大于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总和, 也就是说物流成本的增加为无效增加。

物流战略的效果与效率辩证关系

物流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长期效益最大化, 即为实现企业战略, 而不是实现物流长期效益的最大化, 这一点有别于企业战略。在主业物流企业中物流战略与企业战略重叠, 在非主业物流企业中物流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支撑着企业战略的实施。物流战略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是基于物流系统的开放性, 是物流战略的效果侧面的重要体现。物流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物流战略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保持协同, 共同实现企业战略, 而不是片面的追求物流系统的长期效益最大化, 因为物流战略需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 物流战略的实施情况影响企业战略的完成。

物流战略的效率性强调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实现物流系统的长期效益最大化。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子系统, 单纯追求其物流系统的效率性, 实为追求企业系统的局部最优。而物流的效果性强调通过物流系统对企业其他子系统的协作从而达到企业系统的全局最优。物流战略的效率侧面体现了物流系统的闭锁性, 物流做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有其独立的考核指标, 要求其实现物流系统的低成本化、最优化。但物流成本的削减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 可能致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下降, 从而给企业的长期效益带来负面影响。同时, 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下降, 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着眼于未来实施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务的战略, 或者企业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牺牲物流子系统的效益促使生产、营销等其他子系统效益的更大化。

3.大学生物流公司实习总结 篇三

有效的库存管理需要适当的流程、人员和技术。今后的库存管理,也不能仅依赖过去保守的管理方法,必须导入革新的理念,确立跨职能甚至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库存应该流动,不应只放在仓库和工厂里,要从“静态库存”的管理转向“动态库存”管理,从管理库存转向管理信息,从“实物库存”转向“虚拟库存”。仓库也不只是“蓄水池”,更应发挥“编组站”的功能。这些变化意味着对从供应商直到顾客的供应链需要进行管理整合。在库存管理上,借用一句广告语:动起来,更精彩。

1.从管理层上到一线转变观念

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需要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与规划,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业务流程的最佳实践。

改变在企业中库存信息的传递依然采用“批条式”或“跑腿式”方式。企业员工应该认识信息技术的好处,而不应停留在担心信息会取代自已的工作上,要不断修炼和发展自己。

2.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库存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要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功能覆盖,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首先回顾一下仓库过去作业情况,检查仓库库存准确度,运送库存量,服务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接着对仓库进行全面考察,以确定完成仓库职能所必须的信息。如收货便需掌握仓库空储存点信息。同时还要检查哪些数据已经有了,建立系统还需要收集哪些类型的数据(有时还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安装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考察,便可决定仓库应改进的范围并决定是否采用计算机仓库管理信息系统。

3.招聘和培训相关人员

从岗位的角度上看,由于物流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组织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包括良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实践背景,较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他还要十分熟悉所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仓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为此仓库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不仅仅是新进员工也包括仓库老职工.只有获得良好培训的员工才能正确实施和操作管理系统,发挥其优越性来。所有的发展培训规划必须制定成文件其内容必须包括培训部署、流程、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规模、培训材料以及师资来源、考试大纲、深度培训规划等,有意识地在培训过程中创立旨在激励仓库职工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

4、选择适合的仓储管理系统

选择仓储管理系统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 客户经验

● 相关产品线和发展方向

不可忽视售后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时,产品本身的性能固然很重要,但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其售后的实施与服务。好的系统不仅本身具有完善的功能,更是能够给仓库的运作流程带来好的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实施团队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系统实施成员中,不仅有对产品熟韧的技术人员,更关键的是具有丰富项目实施经验的项目经理。另外,世界一流的软件商还拥有自己的项目实施方法。这些实施方法经过了全球各地项目的历练,从而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4、系统改造问题

软件系统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使用期限内,对于已经开发好并投入到实际生产运营的物流系统软件来说,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因为物流的每一个管理岗位和实际的现场作业岗位都要和这套系统进行人机交换,一旦系统由于种种原因出错或者瘫痪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维护处理。因此,当企业的软件系统出现问题时,企业自身的系统维护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最后的办法是让最初的软件开发商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另外,当企业的物流软件系统开始运行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平台软硬件设备本身的发展变化,现有的软件系统可能需要改造、升级时,从保护投资和节省投资等方面去看,由最初的软件开发商来提供这种服务自然也是首选。

4.物流系统仿真与模拟实验总结报告 篇四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经过

实验一:1.对[右分流传送带]属性进行设置,在[尺寸]按钮中,将长度改成〈1500〉+〈1500〉,将角度改成〈30〉。2.对[右曲传送带]属性进行设置,在[概要]属性里的设备旋转角度的Z轴的角度改成〈240〉;在[尺寸] 按钮中,将角度改成〈60〉,半径改成〈1900〉。3.添加三名操作员和四种颜色货物。

实验二:1.点击设备栏的自动立体仓库按钮,使自动立体仓库表示出来。2.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使入库口(In Mode)表示出来。3.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使出库口(Out Mode)表示出来。4.点击工具栏中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在这里要将左侧设置为入库,右侧设置为出库,所以要将入库口(In Mode)和 出库口(Out Mode)的位置颠倒过来。5.点击设备栏的装货中转站按钮,使装货中转站表示出来。6.选择装货中转站的弹出菜单中的旋转90度改变其方向,使输入口的入口部分和装货中转站的出口部分自动连接上。7.点击设备栏的托盘供应器按钮,使托盘供给器表示出来。托盘供给器可自 动生成托盘。点击设备栏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按钮,使托盘供给器表示出来。托盘供给器可自动生成托盘。8.点击设备栏的机器人按钮,表示出机器人后,将其设置于装货中转站输入口的入口一侧。调整机器人和输入口之间距离使其位置正好适合于机器人来回转动180度。利用弹出菜单中的与下一个设备连接将机器人连向装货中转站的输入口。

实验三:1.用《Ctrl》+《C》、《Ctrl》+《V》在自动立体仓库的两边添加1套自动立体仓库。2.点击设备栏的[滑车铁轨]按钮,使滑车铁轨表示出来。将滑车铁轨设置于装货中转站和自动立体仓库之间的位置上。打开滑车铁轨的属性窗口,将[概要]属性里的速度改为〈60〉。为了能使滑车铁轨对应三个自动立体仓库,需将其主体加长。点击[尺寸]属性,将主体的长度改为〈12000〉后,点击[OK]按钮。3.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IO部件(InMode)],使IO部分(INPUT, OUTPUT)的输入口表示出来。托盘通过此IO部分(InMode)滑到滑车铁轨上。为了使朝向相配,选择弹出菜单中的[180度旋转],使IO部分旋转180度。点击工具栏里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将IO部分移到装货中转站的输出口附近使其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上。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 [添加IO部件(OutMode)],使IO部分表示出来。滑车铁轨上的托盘通过此IO部分(OutMode)滑到指定的设备。选择弹出菜单中的[180度旋转],使IO部分旋转180度。将IO部分移到左侧自动仓库的IO部分(In Mode)的入口处,使其自动连接上。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 [添加IO部件(InMode)],使IO部分表示出来。将IO部分移到左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出口附近,使其自动连接上。这样设置了从滑车铁轨流向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以及从自动立体仓库流向滑车铁轨的出口。用同样的方法,做成中间的自动立体仓库和右侧的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和出口。接着,要做成用于将从3个自动立体仓库出库的托盘搬送到出货传送线的滑车铁轨的出口部分。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 [添加IO部件(OutMode)],使IO部分表示出来。将IO部分设置于当前画面滑车铁轨的右下方。再次点击[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使附件固定。4.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装货中转站和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用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 使装货中转站向智能导向物,智能导向物向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连接上。5.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左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和与这个IO部分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6.设备栏的[左转传送带]按钮,使左转传送带表示出来。打开左转传送带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第1部分的长度改为〈2000〉,第2部分的长度改为〈2000〉,高度改为〈300〉,宽度改为〈1200〉,然后点击[OK]按钮。选择左转传送带的弹出菜单中的 [顺时针旋转90度],移至画面右下侧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Out Mode)的出口附近使其自动连接上。7.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将其设置于左转传送带的出口附近。8.点击设备栏的[部件消灭器],将部件消灭器表示出来。将部件消灭器设置在离叉车的距离相当于其设定的路线长度的位置上。用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将叉车连上部件消灭器。

5.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五

1.   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变化的可通信的知识; 数据: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经过加工后,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而数据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本身不具有价值。管理信息系统含义: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组织中的成员为主题,利用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相关办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组合。对组织体内外的信息经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以实现企业战略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益。为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的集成化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

 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集成化、一体化的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和新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系统 如何正确看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 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  企业对信息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 信息人员素质不高 MRPⅡ与ERP:

 MRPⅡ含义: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执行MRP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

 ERP含义:建立在信息技术上,一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决策以及员工决策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BPR(业务流程再造):

 含义: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再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衡量企业的重要性指标上取得显著进展。

 再造内容:管理层再造、员工再造、信息技术再BPR中的运用

 基本步骤:流程再造目标的确定,对现有业务的分析,流程再造策略,流程设计,业务流程评价与保障设计  BPR出发点:顾客需要  再造对象:企业流程

影响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素:

 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互动关系

 企业管理方面的缺陷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成败 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搭建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平台  从构建管理环境的角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优点:适用性好 缺点:开发周期长 3.4.5.6.7.8. 原型法(自底向上)(前提是原型系统必须是可运行的系统)优点:周期短,用户沟通好,见效快 缺点:适用面窄

 CASE(主要解决的目标是软件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优点:节省人力

缺点:只能部分支持软件化开发

 面向对象法(此处的对象是指信息系统处理问题设计的领域的事务的抽象)优点:周期短,易于维护和拓展 缺点:适用面窄

 生命周期法(自顶而下)优点:适用性好,易于大系统开发 缺点:周期长,投资大 9.信息系统开发步骤:

 计划:本阶段任务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与总体结构,可行性分析

 分析(最复杂的阶段):本阶段任务是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用户需求,提出系统逻辑结构模型,撰写分析报告

 设计:本阶段任务是进行物理模型机构设计

 实施:任务是编程、人员培训、数据准备、投入试运行  维护:任务是对系统进行维护 10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 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 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 新系统中数据资源分布  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11代码

 含义:客观尸体、属性和状态的符号

 原则:唯一性、标准性,可扩充性、简介性、易修改

 功能: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便于录入、提高数据的统一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精度  种类:

顺序码: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连续的数字和字母 区间码:按照区间分配 特征组合码 助忆码

12系统切换

 用新的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  方法 一试点

涵义:执行一个所有操作的实验系统,如果试点成功,可以采用其他三红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剩余操作 二直接切换

涵义:在某一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 优点:人员费用节省,使用简单 缺点:风险大 三并行切换

涵义:新老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测 优点:安全可靠

缺点:成本投入大,工作量大 四分段切换

涵义:先选用新系统的一部分代替老系统,并以此为试点,逐步替代整个老系统 优点:既保证安全可靠,又保证费用不太大

缺点:对系统设计与实现有一定的要求,适合大系统 13.系统开发方式(了解在什么环境下选择什么方式) 用户自行开发  委托开发  购买

6.构筑绿色物流系统 篇六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从循环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形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2.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 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 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的物流业将遭受打击。绿色物流的实施,将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使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发生极大改观,这必将使企业获得原来没有的竞争优势。

3. 绿色物流代表着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绿色物流不仅重视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低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代表了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三、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对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

2. 绿色物流政策滞后

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各做各的规划,各建各的物流基地,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3. 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四、构筑实施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议

1. 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促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制定政策法规。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2. 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采取绿色运输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减少货流,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减少物流成本。实施绿色包装管理,使用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3. 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相关协会负责短期培训,重点是物流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美]布隆伯格勒·梅汉纳.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7.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七

信息数据知识的概念:信息来源于数据但又不同于数据,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基础数据时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合和数字,是指客观实体属性的值,数据解释后才能成为信息。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应。基本特性:a客观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e无限性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种收集的数据经过加工,解释分析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数据。

特点:来源的离散性,资源的非消耗性,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量大,信息发生加工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

分类:按稳定性:固定信息,流动信息。按层次:战略,战术,业务。作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基础,经营管理棕有效控制的前提,经营活动的的组织手段和协调工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手段。提供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影响企业信息工作开展的因素:单纯残缺的信息观念,信息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手段落后,时效性差,信息工作方式和内容的不适应。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主城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分类按其组成的部分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特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信息系统: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分类按组织层次分: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战略层

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搜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基于组织功能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总体结构,与网络结构相似的系统七层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收集,存储,处理,传递,提供。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以前,单项事物的处理阶段,综合业务的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未来,面向高层的管理决策,面向综合应用,面向智能应用,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业务即社会化信息网络。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有:制作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两大部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①运算器②控制器③存储器④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1操作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系统 实用程序人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2应用软件 数据库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软件及用户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功能是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和建立维护。

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类型:层次数据库模型,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组织结构:内模式 外模式 概念模式 通信系统3要素,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数据通信的五个基本阶段1建立通信路线2建立数据传输链路3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4数据传输结束5切断物理链接通道。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①星型拓扑结构②环型拓扑结构③总线型拓扑结构④树型拓扑结构5网状

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它将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功能分为七层具体来说由高到低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低三层为网络通信子网,高三层为资源子网,传输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要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实用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④逐步完善发展的原则

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租赁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结构法生命周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⑴系统规划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的研究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实施 ⑵系统分析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⑶系统设计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的的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编程指导书 ⑷系统实施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编码,测试,系统调试等,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的步骤包括购置,安装,调试计算机等等设备,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转换数据文件以及系统调试等 ⑸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根据一定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估系统的运行效率,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a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b严格区分工作区间c设计方法结构化d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1开发周期长2繁琐,工具落后3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4不直观

原型法基本原理是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开发一个实在的系统初始模型,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征求用户的意见,进行修改 如此反复,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2开发初始原型3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改进意见4修正和改进原型

优点1减少开发时间2改进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3用户满意度高4应变能力强

缺点1开发工具要求高2对复杂和大型系统不适应3管理水平要高 面向对象法过程 调查,分析,设计,编程 特点①封装性②继承性③多态性④可维护性

CASE法的优点:高生产率,提高质量,提高文档质量,减少维护系统的费用和精力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系统规划: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须的信息、提高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继承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特点:全局性,高层次,指导性,管理和技术结合,环境适应性

工作内容: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总体方案,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可行性研究

信息系统战略分析A分析基础:五种竞争力模型,三种基本战略,价值链(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B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战略:业务层(目标集聚,低成本,差异化)企业层(协同,核心能力)行业层(合作竞争,行业许可,行业标准)信息系统规划的模型和方法

1若兰的阶段模型(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2关键因素成功法CSF(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因素性能指标与标准,识别测量性能指标的数据)

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识别战略目标集,将其转化为MIS战略集)4企业系统计划法BSP(准备工作,定义业务过程包括计划控制活动识别产品与服务支持资源,定义数据类,定义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优先顺序,形成报告)(u/c矩阵)

业务流程重组BPR就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提高

步骤:启动,选择需要重新设计的流程,分析并衡量现有流程的绩效,确定应用信息的机会,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可行性研究A建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显见的必要性,预见的必要性,隐见得必要性)B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看)C开发方案的选择性研究

系统规划报告(引言,对现行系统的分析,系统总体规划,拟建新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问题识别,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等工作来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的实质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系统分析的地位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基石。系统分析的准确与否、全面与否,将决定后面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成功。

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现行系统的调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详细调查1原则(真实性,全面,启发,规范性)2范围和内容(系统界限和运行状态,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业务流程,各种机会单据报表,资源情况,约束条件,薄弱环节和用户要求)

3调查方法(重点询问,问卷,深入实际,面谈,阅读,参观和参加企业实际)4调查应注意问题(做好计划和用户培训,从现状出发,不先入为主,调查和分析整理结合,规范调查图表)

业务流程分析目的:发现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优化业务处理过程,以便在新系统中给予克服改进。过程,分析,优化,确定新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数据流程图DFD概念:用符号和图表来表示信息的流运、处理、存储过程。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特性:抽象性、概括性。

绘制数据流程图: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功能,技术,经济),新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流程,新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和功能结构。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概述,现行系统状况,新系统的逻辑设计,系统实施的初步计划。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的: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充分反映用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系统逻辑模型转化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任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依据:系统分析成果,现行技术,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用户需求,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学。

系统设计步骤: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2系统平台设计3代码设计4数据库设计5用户界面设计6处理流程设计7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原则:a分解协调原则b模块化原则c自顶向下原则e抽象原则e明确性原则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流程:a模块结构化b模块化c从数据流程图中导出初始结构图d优化设计

模块化:块间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块内聚合(功能聚合,顺序,通讯,过程,时间,逻辑,偶然聚合)数据流程图的结构类型:变换型和事务型 数据流程图的转换策略: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以事物为中心的设计。

优化设计:系统的深度和宽度,模块的扇入和扇出数,模块的大小,消除重复功能,作用范围和控制范围,其他建议。

系统平台设计:1设计依据(系统吞吐量,响应时间,可靠性,结构模式,地域范围或计算模式,数据管理方式)2计算机系统方式选择3计算机硬件选择4计算机软件选择(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应用软件)5计算机网络选择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报告

代码设计:功能(便于输入,节省存储空间,便于计算机识别处理,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处理精度)原则(唯一性,通用性,可扩充性,简洁性,系统性,易修改性)种类(顺序码,趁此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代码的校验 数据库设计: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分析E-R图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实施阶段,运行和数据库维护。‘

用户界面设计:输出设计(输出类型确定,输出介质和设备选择,输出内容设计)输入设计(原则,最小量,简单性,早检验,少转化)人机对话设计(原则,用户第一观念,友好界面工作融于系统开发全过程,采用软件开发技术改善软件友好性)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任务和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准备,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要求,程序测试的原理和步骤,系统转换方式和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规定开发规范,合理的人员和构成管理,严格监控开发进度,程序设计技术(原则,正确性,可靠,简明,有效,可维护,适应性)系统调试:1过程(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系统测试总调)2数据测试方法(用正常数据测试,用边缘数据测试,用错误数据测试)3纠错方法(跟踪法,归纳法,试探法)

系统转换1准备(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用户培训)2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导航)

信息系统安全的实施和保障1内容(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信息内容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层次:1层道德法律2安全管理层,物理实体安全层,硬件系统安全层,通信网络安全层,软件系统安全,数据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实施策略:1树立系统安全指导思想2建立一套科学管理制度(机房管理,操作管理,密码权限管理,档案管理,病毒管理)3配备专职管理维护人员4认真处理系统开发四个关系(投入和产出,用户使用方便和限制关系,安全规则制定和网络结构关系,安全手段和安全管理关系)系统开发的组织结构和分工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2系统开发工作小组3系统开发人员和职责(信息主管,项目主管,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人员,企业管理人员)

8.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八

一、单选(15 X 2’=30’)

1、我国经济特区最大的是(海南)

2、我国城市最大的是(上海)

3、我国河流最长的是(长江)

4、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是(新疆)

5、专门化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6、专业化设施包括(运输枢纽)(场站)(仓储设施)

7、狭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区别在于:狭义指(种植业),获得(农作物);广义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获得(农产品)。

8、进口石油来自(中东)

9、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

10、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

11、物流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

12、零售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以方便居民购买为前提),并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布局结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营业点规模大、中、小型相结合)、(零售商业与饮食业、服务业相结合)

13、进行区域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空间上相互毗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社会结构相仿)(区块规模适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14、香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

15、第三方物流遵循了(社会化原则)

16、中国九大商品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是(江淮地区)

17、中国最大的纸张生产基地是(华东区)

18、中国内地首个突破1000万标准大关的港口是(上海港)

19、西气东输的起点是(新疆塔里木),终点是(上海)20、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法律责任是(统一责任制)(网状责任制)(修正的统一责任制)

二、名词解释(4 X 4’=16’)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编组站:是铁路网上集中办理大量货物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其他列车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作业的车站。

3、经济区划:是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

4、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起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5、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6、商业物流:通过批发、零售和储存环节,把各生产企业的产品在一定物流据点集中起来,然后再经过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将商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零售商业企业或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7、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

8、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进行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三、简答(4 X 7’=28’)

1、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计划化原则:物流的组织管理要科学规划和计划,这是首要条件。

(2)直达化原则: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3)短距化原则:设计最佳运送路径,使运输距离最短,减少物流费用

(4)钟摆化原则:尽可能组织双向物流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回运系数或里程利用率。

(5)集中化原则:在计划的基础上,集零为整,变小量为大量,采用混装的形式,进行集中运送。这是重要形式。

(6)社会化原则:物流活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必要条件。

(7)服务化原则:明确和规范物流活动及其行为的属性

(8)标准化原则: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软件口径、硬件模式的协同,便于系统功能、要素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

2、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是哪些?

答:(1)自然条件因素: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各地商品生产 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商品流向、流量和流通范围。

(2)消费状况因素:对商品购进地区、销售地区、商业企业布局差异的

影响都不同。

(3)科技水平因素: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构成的改变;促进

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发展,为商品的购销、调、存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促进了商业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的提高。

(4)交通运输因素:是商品流通网络布局的重要因素,促进了流通网络 的形成,并直接决定了商品流向的选定。

3、经济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1)行政区经济具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点,而经济区经济则具有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点。

(2)行政区与经济区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政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

统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区则以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为前提,经济区经常要跨越几个行政区

(3)行政区经济以地区经济利益为着力点,经济区经济则以一个更大的地域甚至整个国家的利益为着力点。

(4)行政区经济有自己特定的边界,而且相对稳定,经济区则可能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提升而扩张其边界。

4、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国际物具有哪些特点?

答:(1)物流渠道长,物流环节多:需在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和大陆,还要经过报关、商检等业务环节。

(2)物流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等的不同,特别是不同国家之间物流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国际组织商品流动成为一项复杂的工作。

(3)国际物流对标准化要求较高:统一标准对于国际物流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就无法提高。

(4)国际物流中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5)国际物流的多种运输方式组合:有海洋、铁路、航空、公路运输以及由这些运输手段组合而成的国际综合运输方式。

5、简述中国工业物流现状 答:(1)物流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物流对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作用。

(2)物流管理水平落后: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专项物流核算和财务分析。

(3)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的有力支撑:现代生产方式的规模化、全球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强有力支持。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2003年全国有近900万个企业,急需各种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

6、简述发展商业物流的意义

答:(1)有利于加速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商业物流是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商业物流对加速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的物流需求:市场的繁荣必然带动全社会对物流的需求,商业物流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

(3)有利于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商业物流将带动运输、仓储、通信、信息业等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4)有利于商业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现代化物流将带动一个城市与周边地区产生更广泛的商品物资交流。

(5)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现代商业物流,可以在吸引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7、简述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答:(1)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决定因素

(2)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基本因素

(3)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生产布局状况:对生产发展有直接的作用,能促进商品经济向新的地区推进,使之出现新的商业中心。

(5)国家区域规划发展:国家根据自然地理与经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8、简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答:(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最初国际物流只是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但是生产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化,促使国际物流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专业化物流经营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贸易之中。

(2)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化、高效率的国际物流运作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缺少高效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持,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就有可能无法按时交付,而且物流成本也将提高。

(3)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要求:质量、效率、安全、经济、环保

四、论述(11’ + 15’=26’)

1、论述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解:物流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的特点:

(a)优点是运输能力大、价廉、不易受气候影响、计划性强、安全、准时等;

(b)缺点是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强、始发和终到时间强、灵活性差、不易转让等。(2)公路运输的特点:

(a)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b)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c)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d)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e)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f)运量较少,运输成本较高(g)运行持续性较差(h)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3)水路运输的特点:

(a)水上运输运量大、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大宗货物的运输(b)水上航道四通八达,通航能力几乎不受限制,而且投资少

(c)水上运输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d)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速度较慢,受自然气候和条伯的影响较大(4)航空运输的特点:

(a)速度快(b)机动性好(c)舒适、安全

(d)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e)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f)受气象条件限制,因而影响其正常、准点性(g)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显示。(5)管道运输的特点:

(a)运量大(b)占地少

(c)建设周期短、费用低(d)安全可靠、连续性强(e)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f)灵活性差

2、论述深圳物流业发展的情况

解:(1)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有诸多优势:

(a)深圳及珠三角已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圈。同时,深圳毗邻港澳,是国内惟一陆路与香港接壤的城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b)深圳基础设施发达,基本形成了以海港、空港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主干道为骨架,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交通运输平台,初步建立了以“大物流、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为特征的物流信息平台。

(c)产业优势。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市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服务水平高、实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

(d)技术资金优势。深圳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自主创新活跃,以信息化武装物流产业可谓“近水楼台”。此外,深圳是区域性金融中心,资金结算便利,金融工具众多。

(e)政策环境优势。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搭建了良好的物流政策平台。

(2)深圳市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a)物流企业分散,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b)企业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低于社会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高成本和巨额浪费。(c)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短缺,限制了物流业的长远发展(d)物流管理政出多门,物流法制不健全,物流投诉现象时有发生。

(3)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强举措,来促进深圳市物流行业的发展。(a)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

(b)加强物流行业制度和法律建设,通过制度来保障行业诚信的建设。

(c)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大市场,是深圳物流行业提升自身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d)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训和物流领域的研究,指导深圳市物流实践,是深圳市物流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e)加强物流宣传力度,普及物流观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物流的普及与宣传。比如:举办讲座、物流培训、实地考察、经验研讨等。

3、论述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解:(1)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大:长期以来,中国对三大洲的外贸比重一直保持在93%以上,其余各洲的贸易额合计占近7%。欧盟、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是我国内地的主要贸易伙伴。

(2)外商投资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特别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世办“500强”企业已有80%在华投资或建立办事处。

(3)沿海开放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东省进出口额一直雄踞全国第一。从广东、福建地区开始,逐步北上向华东、华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大大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和对外贸易能力。

(4)进出口商品结构有较大变化:

(a)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

(b)纺织、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c)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大,标志着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d)进口产品由棉花、化纤、砂糖、动植物油脂、钟表等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原油、机械设备等转化

(5)能源等重要资源短缺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均衡发展

(a)中国能源以煤为主,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运输瓶颈和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煤炭资源的开发。

(b)中国属石油资源短缺国,仅能自行满足石油总需求的70%,缺口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

(c)铁、锰、铝、铜、铬铁矿、钾盐6种大宗矿产和石油一样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d)中国的橡胶产量很少,木材等资源严重不足,主要靠木材生产的纸浆,也是今后大量进口的主要商品种类。

4、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划分及关系,这些区域如何发展物流,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解:(1)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划分

经济区划:是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

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2)相互之间的关系

(a)行政区经济具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点,而经济区经济则具有市场经 济和商品经济的特点。

(b)行政区与经济区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政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统治和

行政管理,经济区则以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为前提,经济区经常要跨越几个行政区(c)行政区经济以地区经济利益为着力点,经济区经济则以一个更大的地域甚 至整个国家的利益为着力点。

(d)行政区经济有自己特定的边界,而且相对稳定,经济区则可能因为区域经 济的发展、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提升而扩张其边界。(3)

(a)东北综合经济区:东北正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任务,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物流企业壮大。

(b)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物流发展涵盖中央首府北京,其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c)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居于中国领先水平,目前已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d)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面临港、澳、台要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在竞争中壮大实力,构建粤港澳大物流圈子,增创地缘新优势。

(e)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商品货流大,但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f)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承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全国物流网络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g)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h)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物流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企业物流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物流产业发展较慢。(4)

(a)区部经济差距大:沿海与内地、东,中,西部之间、省区之间、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b)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我国面临能源的水资源的不足,环境和生态问题也十分突出。

(c)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随着我国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邮局越来越凸显出来。

(d)对交通的影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尽管有如此骄人的成绩,但是在运行的高铁多在东部发达地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缩影。

9.大学物流系统总结 篇九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制造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其经营活动实质上是对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与信息流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过程。 企业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所需一切物流(原料、燃料、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等)的采购、进货运输、 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 而供应物流是制造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 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独立性较强的子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财务系统、技术系统等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市场、其他企业的供应物流部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供应物流的问题,特别是大型生产企业或巨型生产企业,其供应物流的问题更为突出,资源消耗更加巨大。

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一般占总成本30%~40%,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的物流成本,并大大减少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 向物流要效益潜力巨大,物流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挖潜增效,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

2Y电机厂生产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

Y电机厂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车牵引电传动装置设计制造基地。年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十二五”末期,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150亿元。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再加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制造业出口遇到了寒冬。为了解决制造业利润率逐步降低的难题,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物流领域。

Y电机厂物流成本价格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成本管理、 价格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物流库房管理等。现阶段,Y电机厂在供应链物流营销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厂内物流的优化;向风电、石油钻井机械等次级市场上游和下游拓展,建立分销点;建立物流中心。 为Y电机厂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可以进一步提升基础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为同行做出表率,实现制造业的逆势发展。 尽管Y电机厂在全厂范围内实行财务物流一体化系统(BOM)管理,然而其间仍有不少突出问题:

(1)现代物流意识缺乏。 生产物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的物流定位与发展战略不明确。

(2)企业未对生产物流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3)物流活动被分散在各个部门,且信息功能存在壁垒,存在信息孤岛。

(4)物流基础设施及装备不先进,仓库空间浪费,回收物流基本没有,物流效率不高。 生产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缺乏。

总体而言,Y电机厂的生产物流,从时间上看,制约了企业的准时化生产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从生产成本上看,管理费用和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从而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对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对企业物流进行流程再造,进行一场生产物流变革是非常有必要。

3精益物流下原生产物流系统模型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 其核心是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以及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精益思想诞生后,物流管理学家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借鉴,并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 它由精益生产的概念而来,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叠加在一起,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而价值链中必然涉及价值增值环节,增加有用的增值环节,淘汰效率低下的不增值过程是必然趋势。

精益物流的实质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尽量消灭价值链中的一切浪费, 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并获得较高效益。 精益生产物流是精益物流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是根据精益生产的理论要求组织生产物流,实现生产物流的无等待、连续性流动,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它是实现精益物流的基础。 其优化模型如图1所示。

4精益物流模型下物流系统优化策略

根据本文提出的物流模型,结合Y电机厂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运作层的重点,即组织结构优化与业务流程优化,对原制度下的物资处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进行了相关调整,使得整个过程更符合精益管理思想。

Y电机厂物资处负责供应业务操作岗位包括: 供应计划管理、综合资金管理、一次能源管理、物资保管、设备管理、物资司磅、定额管理、计算机管理、原材料托收、采购管理、物资价格管理、物资监视、采购调度、提货、提运、包装发运、物资交库、包装容器管理、呆滞积压物资处理、会计、销售出纳、回收保管、原材料节约管理、物资统计、资料管理。这些岗位涵盖了物资从供应商移动到生产现场的过程中所有的业务操作岗位,各岗位人员共同完成物资的计划、采购、发放及节约工作。一方面,由于部门过多、业务流程过于繁琐,各子部门之间无形中增加了通信环节,在物流中会有一些重复环节,增加了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在重要环节缺少监管容易出现真空地带,为突发事件追查责任带来不便。

在对Y电机厂供应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我们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建立能够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以更简单的业务流程进行供应管理的组织结构。

(1)将供应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直接由供应处经理管理, 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利于决策信息的流通。

(2)将运输公司纳入供应管理处,由供应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运输进行管理,对自有运输车队进行统一调配、规划、集成使用, 充分利用企业的自有资源,将采购、库存和运输连成一体,打破公司间的壁垒,覆盖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进行大规模供应链的重组,从而使企业得到益处。

(3)将价格组更改为供应成本核算部,将原来单纯的对原材料价格的管理和监控、付款票据的管理更改为管理包括供应物流所有环节的成本核算,在保持各部门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对成本严格控制。

(4)原来的综合管理组更改为供应物流管理部,提高工作人员的物流管理意识。 经过重组后,Y电机厂的物资供应组织结构和供应业务流程分别如图2、图3所示。

(1)在经过组织结构调整后,把原来的运输公司调整到物资处,由物资处对运输业务进行统一规划,虽然省去了原有的申请汽车运输的流程,但是物资处对运输管理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应对供应物流中运输业务流程细化,增加对运输模式、运输承运人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2) 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优势, 使供应链企业获得长远的收益,重组后增加了对供应商选择、考核工作,将原来的合同管理一季度一次的到货数量、日期检查更改为对供应商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交货量、工作质量、价格、进货费用水平、配合度。

(3)物流利润的潜力挖掘需要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细化。

(4) 供应链管理使原来由预测推动的供应链向由需求拉动的供应链转变,因此,在计划管理中加强需求信息的传递和反应能力,在减少预测工作的同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预测工作由原来的财务处一年一次的储备资金定额分配更改为由销售处进行产品需求预测。

(5) 将原来的材料核销平衡工作手工操作改变为由消耗定额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定额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生产现场考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5结论与反思

Y电机厂作为中国一家主要生产铁路机车用电机企业,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可靠性,但绝不能忽略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保守估计,若其物流成本在销售成本中占30%,每减少一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资金300万元,可见对企业物流的优化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散装汽油购买介绍信下一篇:廉洁作风建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