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2024-08-14

云南民间剪纸介绍(精选9篇)

1.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篇一

永寿处周文化发源地,剪纸源远流传,广大劳动妇女在耕织之余,为了装饰美化生活,以五颜六色之彩纸剪成窗花、园花、云角布置风窗、炕围、顶棚。是劳动妇女集体智慧之结晶,在农村一代一代流传,继承,繁衍。

我县已将甘井镇北庄村确定为“民间剪纸示范基地”,并将作品整理成册作为馈赠嘉宾礼品及永寿旅游纪念品之一。

永寿剪纸内容丰富,色彩多样,风格各异,线条变化以孤纹为主,每张剪纸所反映的题材就是一个传说、一个祝福、一个吉祥物,张彦娥剪纸改传统矩齿排纹为孤线排纹,增加了动感,美感,象征光芒,启人向上。

其作品源远流长,风格南北兼容。是关中剪纸的典型代表。即有南方的小巧玲珑、纤细秀美;又有北方的造型单

一、线条粗犷。题材广泛,花罐鱼肠、飞禽走兽、蔬果草虫、人物屋宇、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皆可为表现对象。

2.民间窗花剪纸的方法 篇二

这个剪纸马并没有特别奇怪的花纹设计,剪纸马整个花纹还是很简单的,采用基本上都是月牙锯齿中的构型,同时还有一些简单的小的花纹的结构。不过通过不同层次组合而成的月牙锯齿状图案结构使得这个剪纸马看起来相当的漂亮,搭配上这个剪纸马身体圆润的外形还是相当的完美的。月牙状锯齿的构本身就是弧形的,搭配着剪纸马身型的圆润,使得这个剪纸马的窗花看起来更加的漂亮和细致。因为整体的元素比较的单一,所以描图也会很简单,甚至身体内部的锯齿状结构完全不需要进行描图操作,大家根据自己的剪纸基础就可以轻松的进行发挥,制作出非常漂亮的剪纸马窗花来。

3.民间艺术——中国剪纸(共) 篇三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剪纸。剪纸是民间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族。让人们看了羡慕不已,忍不住要称赞。

瞧,这幅剪纸多有趣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右手拿着一个大白菜,正准备好好的大吃一顿呢!它开心的笑了起来,得意忘形的向人们表演它的吃技呢!小白兔的四周有16个大小不同的福字,祈祷着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外面是“平平安安”四个大字。最外圈的是十只蜻蜓,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它体现出人们的心灵手巧和聪明的智慧才能,我也想剪一幅精美的图画送给我的好朋友,和国外的小朋友。让我们中国剪纸也带个他们幸福和快乐。另外,我们还要让中国剪纸发扬光大!让剪纸和我们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一起快快乐乐的成长!

4.辽海版初中美术 东北民间剪纸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及渊源,尝试体验东北人物剪纸的技巧,加深对东北剪纸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现东北民间剪纸作品艺术特色,猜一猜东北剪纸特殊内涵,了解剪纸素材的由来,完成一件人物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民间剪纸形式的多样丰富、简洁通透的审美趣味,提高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体验东北人物剪纸的技巧,加深对东北剪纸的认识。

难点:体验东北人物剪纸的技巧,加深对东北剪纸的认识。

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准备:各种剪纸工具。

2.导入:出示“月牙纹”“旋转纹”纹样,东北剪纸图案。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讲授:剪纸制作

4.示范:教师演示不步骤及方法。

5.开展活动: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并出示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剪纸作品,由此展示剪纸作品。

6.课堂练习:根据东北民间剪纸作品艺术特色,运用恰当的剪纸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件人物剪纸作品。

7.展示作业:欣赏、评述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体会,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

总结延伸

1.交流学习活动的感受,谈谈哪组同学的剪纸更有特点,更具艺术美。

2.体验剪纸艺术作品给我们不同的艺术感受,用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装点家园。

5.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篇五

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开设“剪纸”这门校本课程,是为了弘扬民族艺术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校根据教师教学特点,确定由一名经验丰富并具有“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校本课程(剪纸)教学任务。首先,我校召开学校专题会议,集中研究有关开设剪纸校本课程的事宜,会上确立了如何研发教材、确立教学计划、制定剪纸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专家、校领导、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聘请铁力市群众艺术馆的专家范宝峰、仇利民为校本课程开发顾问,学校领导负责组织落实、教师具体实施。

经过校领导的关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及广大教师的集思广益,最后达成共识,我校的剪纸课程以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课程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剪纸教学活动。学校主要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让每个孩子受教育,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使我校办学理念得到落实,依法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努力办百姓满意的教育。首先,我校从校本课程(剪纸)的教学内容人手,逐步形成具有我校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剪纸)教学框架。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按照教学目标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学生才能得到艺术和情感的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校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基础上融入我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我校剪纸活动内容,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思想,为我校的品牌夯实基础。脚踏实地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和反复实验研究。在经过多次筛选与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最终设计了“剪纸”课程内容框架,即“三层一体”框架。“三层”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面;“一体”指剪纸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内容框架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剪纸”教学一直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框架,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在此问题上依据我校“面向农村,提高国民素质,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办学思路,研究制定了适合我校发展的剪纸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创合型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讲授、动手演示、展现等方法。互动型教学方法是指借助师生对话等活动,共同来解决问题。创合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协作让学生接受教育,让学生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与技能。

评价是对“剪纸”校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学校论证“剪纸”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开设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师掌握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也能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对学生剪纸作品的评价,我们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走廊、教室、办公室里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让校园里的一面面墙壁“说话”。每学期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种做法既显示了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和激励的评价,更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五年来,我校培养了众多的剪纸人才,剪纸作品多次参加伊春市美术协会、伊春市森林节、伊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铁力市文体局、铁力市群众艺术馆、铁力市教育局的各类书画大赛,先后有280多人次分别获得金、银、铜奖。2008年11月9日,在国家电网公司捐赠百所希望小学竣工仪式上,我校赠送剪纸作品三幅;2008年11月29日,在伊春市校本研修现场会上,我们赠送给伊春市教育局四幅剪纸作品。同时受到了省青基会、团省委、团市委、伊春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今年在铁力市工会组织的为玉树捐款义卖活动中,我校展出的“五十六个民族”系列剪纸作品,为活动增添了亮点。在铁力市教育系统第三届师生艺术节活动中,我校展出的剪纸作品在参观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文艺演出中我校推出的舞蹈《剪纸妞妞》演绎了学生在学习剪纸中的快乐。

6.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篇六

象州县第二中学

陈美艺

教材来源分析: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项民间技艺,多年来这种技艺在民间自觉地流传着,剪出来的纸艺多应用于门窗上,作为装饰用,具有技艺美与形式美。

教学背景: 剪纸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尤其在广大妇女中间,是一门几乎人人都会的手艺。尤其在女同学中,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掌握了这门技艺。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剪纸艺术,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剪纸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在剪纸的时候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使其终生受益。

设计理念: 这节课它能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它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对美术审美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对剪纸艺术比较熟识,虽然拥有熟练运用剪刀的 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变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剪纸的学习和了解,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美术,树立乡土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强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动一动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乡土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重剪传统图案中,对生活美好寓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 “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大家看这个是什么呢?谁能说出这个作品的名字呢?”

出示剪纸

“对!这就是有名的《抓髻娃娃》” 出示课题:剪纸

二、新授

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讨论剪纸的题材种类。

种类:

1.贴在窗户上——窗花 2.贴在门上——门签 3.用于喜庆——喜花 4.用来祭祀——祭纸

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总结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练概括,夸张传神

善用比喻,寓意谐音 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富于装饰,印物赋形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课后反思:

一、从课堂引入:我用直观的剪纸作品引入,由此让学生们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

二、情境创设:我创设剪“抓髻娃娃"这样一个情境,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是为了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探索活动:仿例制作“双喜”图案

7.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篇七

我校在这期中十分重视美术教育,本期专门开设美术活动课,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中出现大量的美术优秀作品,结合美术课程学生美术作品走出了绘画单一种类。美术作品种类最多。

1现在观众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天真无邪,画出心里的世界。

2现在展示在观众眼前的是我校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的《拼贴画》,学生们十分感兴趣优秀作品比重较高。作品里可以看到孩子们广阔的思维,创造力极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是本活动的主要目的。

3藏族羌族剪纸是藏族羌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鲜活载体,形象地反映了藏族羌族民间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取向。藏族羌族剪纸虽蕴涵着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却非常有限。所以我校在2011年12月开始向申报课题2011年4月《羌族剪纸教学法学习研究探索》被列为阿坝州教科所重点课题,我校在3月开始引入教学课堂,观众们现在看到的是羌族剪纸教学学生优秀作品的一部分。同学们剪出了他们的心灵之花,剪出了他们多彩的世界。

8.剪纸来历介绍 篇八

剪纸来历介绍

“剪纸窝”里剪纸乐

位于豫西山区的陕县南沟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该村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全村剪纸艺人达360多人。由于大家都是在居住的地坑院内或窑洞里创作剪纸作品,故被当地农民形象地誉为“剪纸窝”。农闲时节,村里的剪纸艺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唱着自编的剪纸歌《十二月花》,纸随剪动,剪落曲终,让乡邻和游客深切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氛围。目前,南沟村已成立全省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会员超过200人,全村一年剪纸收入可达二、三百万元。

黔东南苗族剪纸

黔东南是贵州省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主要用做绣花底样,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欣赏品,所以不像苗绣那样名气大,光彩夺目。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题材上,有许多与创世纪和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如人头蝶身的剪纸图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变的,因和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12个蛋。经鹤字鸟替她孵了12年,才生出第一个姜央和雷公,以及龙、虎、蛇、象、水牛、娱蚁等12个兄弟,从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动物。苗族民间剪纸图案中还有“桑扎射日”的神话,说的是古时候有“日月十二双,日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糕;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为此,苗族先祖造了一把巨大的弓,请一位叫桑扎的英雄去射日月。当桑扎射掉11对日月以后,剩下的一对日月被吓得藏起来了,天地变得黑茫茫一片,人们无法外出做活路。后来,先祖们请来公鸡,“公鸡拍拍翅,抬头高声喊;早晨哩哩叫,太阳出东方,下午哩哩叫,月亮接着上”。此后,万物得到生长,人类才得到安宁。从蝴蝶妈妈生人类及一切动物到兄妹合磨成亲、桑扎射日月、女人驯龙牛、女人驯象等剪纸图案看,既是对母系社会遗风的追溯,又是反映远古时代人类常与各种野兽和严重旱灾进行生死斗争的形象记录。另外,原始的巫术礼仪作为苗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剪纸中也有较多的反映。苗族是多神论者,崇拜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生命。他们认为人的祸福是由神鬼掌握的,要得福免灾就必须求神的护佑。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由他来祭神驱鬼。因此,苗族人对巫师非常虔诚尊重。剪纸中的巫师形象庄严肃穆,身佩执法的长剑,举着装有降伏恶鬼法力的葫芦,显得神秘莫测。这些古拙简朴、粗犷豪放、富有神话和宗教色彩的剪纸图案,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独特气质和久远的历史。

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构思的新颖奇妙上。如《姜央兄妹合磨成亲》图,艺人为了扩大意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你看,作者大胆而巧妙地把画面分成天空、山顶和山脚三部分,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情节。天上飞的是蝴蝶和山鸡,山顶上站着拍手叫好的姜央,山脚下站着姜央的妹妹以及已合上了的石磨,还有被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磨吓惊了的野兔。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后,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姜央和妹妹藏在葫芦中幸免于难,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好成亲等情节,非常巧妙地使这一远古传说得到精致的再现。又如三接式袖花剪纸图案,画面中间是双象斗兽,上方是人驯蚕身龙,下面是龙象相争,其余空处是鱼鸟虫蝶。这种奇特的构思,把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苗族妇女在构思时,把自己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注入其中,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现象。如袖花剪纸图案《狮子笛童》,描绘是一个笛童坐在已受过驯养的雄狮上,悠然吹笛,笛声阵阵,婉转动听,雄狮洗耳恭听,众雀乌、蝶群也纷纷飞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态,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吉祥,使人仿佛处在神话般的境界中。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了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又如“中心对称式”,这种形式使画面有一个中心磁场,强调一定程序的收敛,使画面的狮、象、虎、鹿及其他图案有个向心点。当然,也有一部分构图是“中心外射式”的,其画面显现着一种外射的动力,图案中的鸟兽有的面对外框直冲而来,有一种不受任何制约之感。显然,剪纸艺人在这种构图中要表现的是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物象。这种活生生的、蕴藏着生命暗示的形式,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苗族艺人那种大胆泼辣、自由无揭的性格。另外,苗族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还有整体式、米字式等多种形式。在有限的画面上变静为动,变实为虚,扩展空间,从而使剪纸作品浑厚而不凝滞,具有生命动态美的艺术效果。

黔东南苗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剪纸能手。有许多还是本寨和邻近村寨公认的行家里手。如张志花、潘巫套、张二洞、王安义、张俊贤等,都是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

贵州剑河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西给榜”,译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卉剪纸”。剑河苗族剪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从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成品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苗族剪纸,历史久远,贵州省黔东南一带苗族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中就有关于剪纸的描述。它是研究黔东南境内清水江上游苗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是一种既具有现实依据又有学理可循的真正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丰富而深遂的历史研究价值。如剪纸中出现较多的双头龙、双头鸟、双头蛇、双身共头龙等共头共身的形象即是“交”的暗喻,实际上它是苗族“吃牯藏”仪式活动中,一种巫仪文化的延伸。

剑河苗族剪纸的功能在当地体现为苗族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二次加工后,剪纸纹样在刺绣中得到再现和丰富,是苗族刺绣和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2008年,《苗族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瑰丽的苗族剪纸 灿烂的民族文化

苗族群众用瑰丽的剪纸艺术,传承民族灿烂文化,在喀斯特贵州的大山深处,成为不断进入贵州的外地游客收藏的艺术珍品。

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苗族剪纸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正是因为有了苗族剪纸,才有了苗族刺绣与服饰的灿烂。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剪纸艺术,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苗族形成了多种独有的文化形态,剪纸已深刻渗透到苗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交往、娱乐等日常生活领域和其他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苗语称作“榜细”。苗族织锦称“花带”,工艺上有织制和编制之分。苗族编制的花带称“金搓”。织制的工具是简易的织架和一把骨刀。原料是棉线、丝线或细毛线。传统图案是花鸟虫鱼、马鬃马足,“万”字八宝或吉祥汉字。整个织锦,色彩艳丽,装饰性很强,除了它自身的实用价值外,还是苗家馈赠亲友的礼物,也是少女们通常用来表达爱情的信物。

逢场、过节,那街头巷尾的“花摊”无不被苗家妇女围得水泄不通,那是她们在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样——剪纸。苗家妇女的装束特别讲究,不分单、夹衣,在胸前、袖口、裤脚边、围裙头都要镶上自己刺绣的花边。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布制品)和儿童的衣裤帽的装饰所需的绣花边,真可算是数不胜数。因此,苗家的剪纸艺术和刺绣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贵州省苗族剪纸以黔东南州台江县境内施洞、老屯一带苗族群众的剪纸最有代表性。苗族民间剪纸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是剪纸艺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里。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苗族的剪纸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感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以自己民族的审美追求,同时结合刺绣的要求,把要描绘 对象,通过提炼、加工、集中、变形,而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剪纸。

傣族剪纸

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傣族剪纸使用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或剪或凿,技艺很高。其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对象,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常见图案有表现吉祥的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也有形态各异的糯沾巴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剪纸的主要材质为纸、布、金属片等。傣族剪纸多用于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以及居家装饰等,喜庆节日时用红、黄、蓝、绿、金等颜色的彩纸剪纸,丧事和在供寨头神“吕贺芒”与领兵神的小庙里则全部使用白色剪纸。

傣族剪纸作品线条连续穿插变化,匀称流畅,构图丰满。在技法上不仅采用线线相连的阳纹和线线相断的阴纹手法,还根据不同细节采用不镂空的刀痕线条,很多图案更以几何图形表现,形象生动,整齐美观。傣族剪纸在傣族赕佛活动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反映出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潞西的傣族村寨四处都能见到剪纸的踪影,家家户户都会剪一些简单的图案用于祭祀和赕佛,有不少颇有名气的剪纸艺人。

民俗味浓郁的安塞剪纸

“中国的剪纸在陕西,陕西的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专家这样评价安塞剪纸。安塞剪纸风格独特,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了美学、哲学、历史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内容,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织部分,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

安塞剪纸是陕北农家妇女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具体体现,也是陕北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年春节或者喜庆的日子,安塞人都要铰剪纸、贴窗花,用来装饰生活环境,增加喜庆色彩。一进腊月,女人们围坐在一起边拉家长边剪窗花。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的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给朴素的农家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样,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展览会。安塞让你就是这样创造传美的世界的。

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民名为“剪纸之乡”。2008年安塞剪纸获得“山花奖”。

侯雪昭,陕北安塞的一位普通妇女,从小学习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她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候雪昭的剪纸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姥姥采莲花》、《姥姥坐莲花》、《北谷子》等。她的绘画作品较精细、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片新天地。侯雪昭曾经随团出访过十多个多家,多次受到领导人的接见,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

9.幼儿园教育活动民间剪纸 篇九

鲍集中心幼儿园 程娟

民间剪纸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剪纸活动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相结合,各种教育融合贯通,为幼儿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该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民间剪纸教育活动 运用

问题的提出

“ 优秀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民间广泛流传。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我们课题组把 民间剪纸引进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把民间剪纸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呢?

活动的实施

(1)研究对象:从小、中、大班各选一个班为课题研究重点班。

(2)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讨论与结语

(1)剪纸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运用

民间剪纸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比较成熟的表现手法,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质朴的民俗气息,深厚的艺术底蕴,成为历史的活化石。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我们以《剪纸》为主题切入点, 从“ 剪纸知多少”、“ 剪纸变变变”和“剪纸的用处多”等方面制定主题活动,设计一系列剪纸活动。如在“剪纸知多少”活动中,我们通过参观当地民间剪纸艺人的人互动,让幼儿走近民间艺术。开展活动前,我们发动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光碟、民间传说及生活中各类剪纸作品。一幅幅风格迥异、图案优美的剪纸作品,给幼儿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震撼,特别是那充满民俗趣味的“饭勺花”、“筷子花”、“猪脚花”,使幼儿对剪纸艺术充满好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剪纸》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欣赏、了解、自主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逐层深入,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

(2)剪纸活动与领域活动结合运用

《纲要》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指出:“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其实就是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中班剪纸活动《美丽的服饰》中,我们结合科学领域活动《美丽的序列》,让幼儿寻找排序的规律,尝试运用图形排序的规律装饰服装。幼儿设计好了的服装,又可以投放到角色游戏或表演游戏中,通过“商店”、“时装秀”等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高表演能力。幼儿在剪纸艺术教育活动中快乐地表现,大胆地想象与创造,充分地感受美、体验美,抒发情感,从而带给幼儿一种健康的情绪。剪纸活动《老鼠娶亲》中,我们尝试把民间故事和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用剪纸的形式把故事表现出来,然后通过幻灯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故事讲述出来,把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和优美的剪纸图案相结合,让剪纸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手段。孩子在宽松自主的气氛中渐渐地变得想说、爱说,每一次的剪纸作品创编故事,孩子们都兴趣盎然,他们编出来的故事情节越来越丰富,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发展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

(3)剪纸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运用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宽松而又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了能让幼儿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发挥,我们把剪纸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根据自 己的喜好,自主地选择剪纸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阅读区,我们搜集了一些有关剪纸的歌谣、故事、民间传说、剪纸艺人的简介及剪纸作品的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

在美工区,我们设置了剪纸区域,投放了剪刀、蜡光纸、白纸及一些搜集来的剪纸图案,让幼儿在剪纸那里自由练习,或自由创作,再把剪纸作品布置在教室的窗户上、走廊的墙壁上,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通过作品的展示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4)剪纸活动与幼儿生活结合运用

“有生活才会有创造探索,”那么,在剪纸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转化为更加形象、直观的感悟呢?除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我们还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在各个生活环境中加以观察,充分感知、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街道上、居民房的客厅里、窗户上到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甚至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能见到点缀其间的剪纸作品,如“: 猪脚花”、“饭勺花”。我们通过“剪纸艺术节、民俗剪纸、生活中的剪纸、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在说一说,看一看,剪一剪中,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拓 宽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创作 出美丽的剪纸作品,同时,利用剪纸作品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剪纸的魅力。

如过大年的活动中,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让孩子们剪“春”、剪“福”、剪十二生肖,我们把“春”和“福”贴在教室的门上、窗上,把一部分十二生肖的作品悬挂在教室中间,一部分做成书签、贺卡送同伴、家人。

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过年气氛,感受剪纸的美妙,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

李文馥在《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

上一篇:结婚周年祝福语短信下一篇:安全生产指令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