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作用(精选14篇)
1.评价的作用 篇一
教学评价的作用
李志刚
恰当、合理、科学、公正的评价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动力。教育教学中我们不时地在对教育主体——学生的行为,做着点评、分析。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言语的肯定与否定,眼神的喜悦或愠恼,手势的爱抚或斥责,还有评语的制止与鼓励。这些来自老师的评价时时冲击着孩子们稚嫩、渴望成长的内心,对他们的成才抑或毁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我们为人师者的职责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四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评价这一手段,让它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谈我对评价作用的几点认识。
1.检验教学效果。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而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是了解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诊断教学问题。诊断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提供反馈信息。实践表明,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而且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一般来说,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帮助下“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另外,有关研究发现,否定的评价常会引起学生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可以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因。当然,教学评价提供给学生的否定反馈信息要适度,以免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造成不良后果。
4.引导教学方向。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也要受到评价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所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偏离正确方向。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学评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调控教学进程。对教学活动基本进程的调控,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表现,它建立在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多种反馈信息的获得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目标的调整,教学速度、节奏的改变,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等。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
2.评价的作用 篇二
一、评价要适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适时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适时评价好比一丝丝春雨, 使竹笋在雨后茁壮成长。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吝于表扬, 鼓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劲头, 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上数学。同时评价的适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 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时, 对于数的分类有的学生按照概念进行, 分为整数与分数, 也有的学生按照正负性进行分类, 这些都是预设范围内的,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评价, 表扬他们预习的到位。可是也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数跑到哪里去了?对于提出的这个问题, 教师进行了赞赏, 表扬他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提出问题远比掌握结论重要得多, 小学时整数、分数、小数是学习的重点, 没有小数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 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疑惑。教师指出分数与小数是可以互化的, 如0.2=等, 这时又有学生提出无限小数怎么化为分数呢?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教师进行了表扬, 夸奖他是发现问题的小天才, 但这个问题的探究可以放到课下,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通过教学可以看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个小数学家。
适时评价可以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整个课堂在解决问题时井然有序, 让学生随时明确自己达到的水平, 找准自己的优缺点, 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程度适时掌握,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评价要多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教学过程时,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生机盎然。这样避免了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 从而使学生在自评、组评中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也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因此评价也要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特性, 评价多元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 也使学生的成长更迅速。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 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同时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 让学生之间对于操作过程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 如菱形作为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哪里?学生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 这样就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发现与比较, 让学生进行评价, 填写出评价单, 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也就可以关注到存在问题的学生。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于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也就实现了自然的生成, 比教师专门强调要好得多。
学生几乎都在同一个水平线, 而且同龄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比较相似, 在相互评价时更贴近学习实际。学生在互相评价时, 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探讨, 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识。高效课堂其实就是学得高效, 只有调动起学生学的情绪, 才能收获到必然的结果, 也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评价要恰当, 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
恰当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评价时要以鼓励性为主, 但也不能过于牵强地总是老好好, 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及时矫正。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的评语、课堂的点评、课下的交流中对学生提出自己的评价, 这样学生在阅读或聆听时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也就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 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 则可以要求高一些, 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在教学时, 对于综合性的题目, 教师进行分类要求, 不同评价。如对于三个小问题的题目, 当比较差的学生做到第二问时就可以大加赞扬, 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只有全面做好才能得到教师如此好的评价。这样也就让学生更好地完善了对知识的掌握, 也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让课堂上人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做到教学的“不离不弃”。如果对学生都是一个尺度, 像传统教学中用分数来衡量优劣, 那么一部分后进生永远不会有成功感, 在自卑情绪中无法在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
教是为了不教, 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发现才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所以, 教师要利用恰当的评价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并对自身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总之,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还能够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师生的共同配合, 而评价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使学生学得有动力, 教师教得有激情, 从而也就使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摘要: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师生的共同配合, 而评价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只有正确的评价, 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动力, 教师教得有激情, 从而也就使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文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 .
[2]林丽玲.让口头评价成为数学课堂的亮丽风景线[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2) .
3.科学课堂评价的导航作用 篇三
一、巧用评价,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在课堂上,师生沟通是否顺利、学生交流是否完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对学生倾听的评价可重点放在两个地方:
一是实验前的课堂要求中。
在交待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机会故意停顿下来:“老师发现×组的同学特别会学习,他们的眼睛盯着老师……”这种评价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因为教师提醒的内容,往往是培养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重要方面。当教师评价完毕,其他同学都悄悄效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实验后小组探究结果的交流中。
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探究方法,但是,探究的结果却基本一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不同的探究结果都能充分展现出来,汇报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先请做得最快的2组来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负责汇报的同学在听的同时,还要用笔在实验记录单上把汇报过的内容做个标记——注意:我们只汇报与别人不同的研究。”这样设计,首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怎样去做,然后再利用评价强化习惯。
“你们的实验做得很好,但是别的组已经说过了,不必重复,我们只汇报别人没说过的,好吗?”良好的实验习惯并不是靠几句话、几个试验就能养成,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训练和强化,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引导和强化。
“你们能够将不同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说明你们小组听得特别认真。老师还想问问,你们是怎么做到只汇报不同内容的。”
“你们组能够提出不同的意见,说明你们不仅听得好,实验做得也很有独创性。其他小组的小瓶都是浮在水上的,你们小组的却沉在水底,想过为什么吗?”
经过评价的引导和提示作用,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汇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课堂研究更加紧凑、更加有效,并且学生“认真倾听” 的良好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二、合理评价,让学生自主“科学记录”
探究记录是探究活动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小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受识字量的限制,很难将所看到的现象和结果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课堂时间也会十分紧张,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十分必要。
在学生记录时,我发现学生用文字描述,就启发他们:还能找到更简单的记录方法吗?用符号或关键字词来记录,我就赞扬他们:简单明了,方便易懂……启发性的评价引导学生逐步找到富有个性化、简单明了的记录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基本都能用用简单的文字、符号或图画进行记录标识。这种做法既节省时间,又方便交流,再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探究记录变得越来越科学。
三、适时评价,让学生懂得“小声交流”
科学课上,有很多探究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组内学生的相互交流是学生交换思想的重要方式,但学生的激烈交谈势必会影响周围小组同学的思考,因此,在小组讨论前我会特别嘱咐:
千万不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见!”
讨论完后,我会及时进行肯定评价:
“其实我们小声交流的真正目的不是怕别的小组听见,而是为了不影响他人,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同学们做得非常好。”
学生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教师的不间断评价,学生的意识得到了提示和强化,对学生进行有序地探究打下了基础。
四、示例评价,让学生完善“自我”评价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所以,教师要在留给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学和评价自我时间的同时,注意用典范的评价熏陶学生,让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无声细雨”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研究,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棒,每个问题都能想出这么多解决的办法,真正做到了认真思考、大胆猜测、团结协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你认为你们小组谁的表现最出色?为什么?”“你做到了倾听,所以学到了新的知识。”“你掌握了科学的记录方法,能力又提高了。”……
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从不同的侧重点来评价学生,无形中就给学生做了示范,所以,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时就会毫不费力,而且也能从知识、能力、习惯等不同的方面评价,久而久之,评价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由于教师注重了激励性的评价,所以学生能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同学的长处。
课堂评价的导行作用,远不止这些,也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训练就能达到目的的,只要我们从课堂实际出发,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坚持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评价,结合不同的研究内容确定相应的评价项目,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节课的评价工作,我们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会大幅度提高,科学思维一定会顺利发展、良好习惯一定会进一步养成。
4.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范文] 篇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要被看作是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鞭策性的评价。这种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质性的变化,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首先要分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检查孩子学习的效果,还是让孩子更愿意去学习,还是要选拔学生?”其次,清晰的认识到评价的核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方面。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展现。以下是自己通过这十几年来教学实践的几点感受:
一、课堂应重视交流与协作,在合作中互相评价,倡导开放的教学评价模式。
由于开放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智慧和分工协作。而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评价,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评价,忽视发挥学生间的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因而芦咏莉博士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即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互评互动的过程。交流与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彼此的准确认知。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互动评价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强化生生互动评价。
如在练习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认为不懂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以及评价,而把问题展示出来,让那些思路明了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大胆地讲清自己的思路,再让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已懂同学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亲切感,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欲。对于突出有效的方法学生自然清晰地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于较为困难的同学,在同学的互相讲解中心里也会比较放松,同时回答 “小老师”的提问还会得到“小老师”的赞扬评价,这种来源于同学间的赞扬更为激励人。
评价不应是标准化的、唯一的,而应该是个性思考的、开放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评价的民主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教师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层次多元性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实行激励性的评价、情感性的评价,并要注重各种评价,因为学生是活跃的个体,单一的评价不能全面的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概括起来说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层次多元性的评价。
三、教师评价把握时机,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如面对听讲认真的同学,我会表扬: 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我会鼓励他: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创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5.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的作用 篇五
我曾在一本书上肯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
一、课堂评价语的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等,以便对教师考查、鉴别,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水平作出考查和鉴别。教育心理学表明: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二、课堂评价语的特性 :⑴课堂评价语的亲切性,能换取真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爱。⑵ 课堂评价语的激励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⑶ 课堂评价语的导向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⑷ 课堂评价语的幽默性,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三、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6.评价的作用 篇六
目前,学校自我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评价类型,已经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其理论研究也在逐渐走向深入。学校自我评价对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已经在北京等地的实践中得以印证。所以,从实践中归纳和概括出学校自我评价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机制,对把握评价设计和实施的目的和条件,让更多学校进一步有效运用学校自我评价,充分促进学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作用”的概念
“作用”是指事物在一定外界环境与条件下,与它事物发生联系,对它事物产生的影响与效果。[①]全面理解“作用”,需要掌握以下要点:一,事物的作用是外显的,通过一事物对它事物产生的影响与效果显示出来;二,一事物之所以能对它事物产生作用,是与它的功能结构分不开的,事物的结构决定它的功能,事物的功能决定它的作用,一事物功能的发挥,就产生作用;三,一提到作用,就离不开产生影响和效果的对象。事物的作用,按其发生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作用与反作用,按其产生影响与效果的方向可分为正作用与副作用,按其影响的程度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等。本文只讨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与效果,即正作用。
(二)“教育评价作用”的概念
在“作用”概念基础上,把施加影响的事物确定为教育评价,就可以理解“教育评价作用”。“教育评价作用”是指教育评价活动对评价对象产生的影响和效用。[②]所以,教育评价作用是通过评价活动与评价结果实现的,它产生于被评价对象,而且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目前,《教育评价辞典》(1998)已经概括出教育评价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种: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使教育系统的运动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③]
“教育评价作用”与“教育评价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评价功能”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对教育对象产生影响或变化的功效与能力。[④]教育评价功能由教育评价系统内在机制决定,是一种潜在的功效与能力;教育评价作用是教育评价潜在功效与能力的实现,是教育评价功能的外现形式。所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本质上都是由评价的结构决定的。教育评价功能问题涉及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人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等,对功能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而对作用的研究,则要关注功能发挥的条件、目的、效果,更多是从实践层面进行归纳和概括。教育评价的功能分导向功能、改进功能、指挥功能、教育功能、预测功能、鉴定功能、交流功能、激励功能和管理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发挥就产生了诊断作用、标准作用、反馈作用和改进作用等。
(三)“学校自我评价作用”的概念
学校自我评价作用是教育评价作用的下位概念,目前还没有以概念形式明确提出来,但对它的分析更多侧重在“自我评价”上。自我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自己依据评价原理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主动评价自身的评价类型”。[⑤]赵必华认为:学校是发展的主体,应该而且必须是评价的主体;学校自我评价是以学校内部自评组织为主体,建立相应的学校内部自评机制,对照自我设定的评价标准对学校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⑥]所以,学校自我评价作用是指学校自我评价对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办学管理与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或变化的功效与能力。
广义的自我评价包括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总结,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所做的自我检查,狭义的自我评价特指那些严格按照与他人评价相同的标准所进行的评价。所以它既可以是集体自评,也可以是个体自评;既可以是综合评价,也可以是单项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外界的行政力量应该尽少干预。自我评价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灵活省力,耗资较少,可连续操作,作用深远、效果持久;缺点是客观性不足,还可能激励性不够。自我评价一般在他人评价之前,或穿插在他人评价过程中进行,用以证实或完善他人评价的结果,而且要与外部评价、专家评价配合使用。学校自我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评价主体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比如学校办学、管理、教学的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业成就评价,校内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发展规划评价、学校德育评价、体育卫生工作评价等都是学校自我评价的不同内容和类型。所以,学校自我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某一类角色的群体或个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工作。学校自我评价的不同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本文分析的着眼点在于评价对学校发生的影响或效用,而不是从不同的评价类型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学校自我评价的作用分析
学校自我评价在实践中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诊断、标准、反馈和改进等作用,具体对于学校发展来讲,则体现为促使学校全面认识自我,衡量学校各项工作的水平,监控学校发展过程,激励学校改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与自主发展。当然,不同类型自我评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通常某项或一系列的自我评价活动既可能独立地进行,也可能为配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如卫生达标检查)配套进行;再考虑到自我评价本身既要经过一个过程,又要有结果反馈环节,这些都使得某一项自我评价活动的作用是多元的,而且交织在一起,还可能对不同评价对象的作用有所区别。实践中,有些作用虽说是间接的,比如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加强了学校管理,但这项作用很重要。总的来说,学校自我评价具有以下几种主要作用。
(一)促使学校全面认识自我
学校自我评价,通过校内不同角色人员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认知对比,可以使学校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把握学校工作现状,分析优势和问题,挖掘学校的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实践中很多学校把全面体检式自我评价的结果作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依据,也有学校在具体的单项工作中采取自我评价进行诊断。自我评价能否使学校全面认识自我,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是否掌握充分可靠的评价信息、是否科学客观地分析评价信息、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能否准确发现及是否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
比如,北京市教委委托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评价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所开展的中小学校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让学校对比自身内涵发展的条件性内容(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基本情况)、过程性内容(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德育、教学、体育卫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资源管理等八个方面工作现状)和结果性内容(四类主体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满意度)的变化情况,评价学校发展的程度。该项目以突出主题的各种问题设计问卷,搜集四类评价主体(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信息并得出评价结论。例如北京市第一一四中学从调查中发现[⑦],在对“学校干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方面,所有干部和93.0%的教师认为是“很符合”和“比较符合”,对“干部能带领我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认为“很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教师各占49.1%,这样的自我评价数据使学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即学校干部队伍在校长带领下,求新、务实、勤奋,精神面貌好,开拓进取及团队精神都很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校内外人员的充分肯定。再比如,该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现状的评价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满意度比干部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都要低,而且低的幅度很大。经过对教师的发展环境和待遇、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分析,该校认为最根本的还要从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上找原因。针对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该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以课改为契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学校就此申报了“人性化教与学和初中教学质量相关因素研究”的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并在学校《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使教科研工作落实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师生共同发展上”的目标。事实证明,学校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在分析来自四类主体评价信息的差异时,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使得学校能够全面认识自身各方面工作现状。
(二)衡量学校各项工作的水平,监控学校发展过程
学校自我评价作为评量学校教育状况的尺度或准则,能够衡量学校是否已达到规定标准,区分学校整体或某方面工作的优劣程度,这是教育评价标准作用的具体体现。依据自我评价所参照标准的不同,评价的作用有所区别。如果依据来自学校外部的绝对标准,评价可以主要起鉴定的作用;如果依据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衡量现在是否取得进步,则更有利于学校分析自身内部的因素,取得更好的发展。自我评价到底起到鉴定还是促进发展的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所依据的标准--当然这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更取决于对待评价结果的态度和结果使用方式,即依据外部绝对标准的自我评价也可以具有诊断和促发展的作用,依据自身内部标准也可以进行鉴定和评优。学校既可以依据某一次自我评价的结果衡量某项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连续的自我评价监控自身发展过程,调整预期的学校发展路线。自我评价的这项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评价的目的是否明确,标准设置是否合理,评价手段是否可行。
比如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是对学校实施的等级鉴定,每个等级都有绝对标准:一星级突出办学合格性,二星级突出基础发展性,三星级突出主体骨干性,四星级突出实验示范性,五星级突出国际可比性。学校在评定星级前先要对照预期的星级标准进行自评。由于部分指标的标准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学校很容易据此判断是否达到某个星级的要求。再比如上海市要求学校通过自我评价监控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达成度。以普陀区为例,该区要求学校对发展规划及实施主要从前后规划的衔接、学期(年)计划与规划的吻合、部门工作计划与规划的一致性、是否有检讨实施的制度予以保障四个视角进行自评。自评分常规自评和集中自评,学校常规自评一般用周或月工作计划来落实,对其中开展的工作进行小结、反思、评价和建议;集中自评以学期(年)为单位,学校各层面依据工作计划撰写自评报告,学校的学年自评报告和量表报区教育督导室,为学校规划结束期的外部教育督导评价奠定基础。学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允许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发展目标。
(三)激励学校改进
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反馈都能起到激励被评价对象改进的作用。改进作用,是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评价的其他作用(如诊断作用、标准作用、反馈作用等)的共同着眼点。自评实施前,被评价者首先要了解评价方案,反复学习评价细则和指标要素,熟悉评价标准。这一过程激励被评价者对照标准改进自己的工作。当评价信息或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能够促使评价对象克服不足,改正缺点,争取发展和进步。由于评价结果由被评价者自主建构,而且其适用范围相对较小,甚至仅在学校内部或者直接针对责任部门,所以更有利于其改进作用的发挥。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最根本的是要激发评价对象的积极性。自我评价激励学校改进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评价是否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与条件,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激励性,评价结果的反馈渠道是否畅通、反馈的信息是否可靠、反馈是否及时,是否能为被评价对象设定或激发他寻找并确定合适的目标。
比如吉林省白城一中自1985起开发并实施了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自我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每次修订都来自学校自评的结果。这种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学校教研方向,也启发和鼓励学校不断向自评要办学的效益。尤其是在近十年中,学校明确贯彻“以评促改”的治校方略,坚持纵向的自评,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成绩显著[⑧]。
(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发展的质量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强调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的特点是依靠学校内部的力量,建立内部发展机制,实行精细式管理,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形成学校长远发展的能力,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追求公平发展,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自我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绩效等方面。
1.自我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发挥了规范办学、自我约束、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学校将会获得越来越大的办学自主权。这样,一方面学校在享有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必须进行更多的自我评价、自我规约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也只有学校自觉加强并持续成功自评和调整,从他律为主转向自律为主时,才标志着学校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也才能保证自主办学的持续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一种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要求学校自我诊断、自我调节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学校自我评价的特点是经常化、效果可能缓慢但更持久,强调学校自身的发展机能,增强学校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促使学校内、外和谐发展,所以也促进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中小学学校自我评价机制的研究》的实验校经过参与课题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改进了学校管理。朝阳区虎城中学根据自我评价发现学校的制度未能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教研活动的具体指导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促使学校根据个性化流程管理的思想,教研组制定了《课堂教学流程图》,各行政部门制定了《管理工作流程图》,加强了学校管理。朝阳区黑庄户中学自觉建立了宽松和谐的自我评价氛围,该校以自我评价机制为主体的管理文化正在形成。
2.自我评价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质量。对学校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标准的选择反映了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学校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学校的干部、教师,还有学生和家长,他们更关注学校的办学质量、教与学的过程、学校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这些指标恰恰是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关注内容。对于家长来说,学习成绩当然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事实证明,家长越来越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且更乐于接受并支持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过程性评价,认为这对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等形式获取家长的评价信息,让家长参与学生发展有关问题的诊断和解决,这些都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7.刍议小学生品德评价的作用 篇七
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自2004年开始参与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深化研究”,我们侧重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学生品德评价内容,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又采取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突出自我教育、集体教育、学校协作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一、品德评价的自我教育作用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因此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必须时刻提醒他们牢记品德要求,让他们按照品德标准经常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实施品德评价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既要促使其看到优点,增强信心,又要帮助其看到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拿“后进生”来说,他们一般品德认识上存在偏差,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虽然“后进生”缺点很多,但他总有一些优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在表扬和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端正心态,树立信心,重新认识自我,逐步向更高目标奋进。
二、品德评价的集体教育作用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集体舆论与集体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组评时,我们尽量避免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而是引入整体系统的观点,采用问题法和讨论法,要求每个同学读自我评价,然后由小组同学逐条对照标准进行评价,审查核实同学的评价是否反映真实情况,最后统一认识。这样的小组互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了群体监督作用,完善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锻炼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促进良好班级的形成。
三、品德评价的跟踪教育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的评价态度、技巧与方法对孩子影响至深。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爱好、兴趣、性格等了如指掌,所以一般说来家长都能真切地反映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对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让家长参与评价,有助于家庭、学校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品德评价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对这些庞杂信息的理解,对多元价值观的判断选择,都需要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是深化师评的基础和前提。
如学生张强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人,从此他自暴自弃,渐渐地跟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有来往,小小年纪沾染上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但他的优点也很突出,为人诚恳,敢作敢为,头脑灵活,集体荣誉感强。有一次,班级的门坏了,大家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自告奋勇修理,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把门修好了。结果,因以前大拇指动手术还没有痊愈,伤口发炎,打了一个疗程消炎针。可他在自我评价中,把自己的缺点讲得很多,没有讲自己的优点。给人感觉一无是处,甚至同学们都疏远他。看到这种场面,我连忙接过话题说:“你的缺点确实比较突出,但缺点人人都有,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没有缺点,人最可贵的是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但是,对自己的评价不能用缺点淹没了自己的优点。看不到优点的人根本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你应该把自己的优点总结出来,这样才是完整的你。”我的充分肯定使他建立了自信,他开始介绍自己的优点,说起来,他的优点也很多。特别是当介绍到为了让同学能及时到教室上课,他把大拇指手术未愈谎说成已经痊愈时,同学们都被深深感动了,不时报以阵阵掌声。大家的鼓励坚定了他克服缺点的信心,他当即表示今后绝不做那些小学生不该做的事情。从此,他真的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摆正学生在品德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品质。教师变监护为指导,品德评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8.评价的作用 篇八
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我园在这两年都坚持开展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教育评价活动——制作《幼儿成长记录袋》,这个评价活动融过程和结果为一体,也兼融了多种具体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等。《幼儿成长记录袋》展示幼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让教师和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作用,帮助孩子留住人生最宝贵阶段的点点滴滴,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全面收集资料,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幼儿成长记录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评价改革的新理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笔者从《幼儿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探索其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家园互动,获取幼儿成长的全面资料,建立档案
《幼儿成长记录袋》建立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孩子的兴趣、特长、不足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把握内容收集的指向性。我们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教师的观察和了解,并结合孩子的兴趣、喜好及本班的教学目标,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如孩子的家庭作业或孩子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都可以认真地记录后收集。当然,还可以针对其它方面的内容收集,如游戏的照片、故事录音或父母的笔录等。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入会倍感自豪,家长会因为看到子女的点滴进步而欢欣鼓舞。
当出现了内容相仿、形式相近的作品时,还要认真地进行分类。根据每阶段的目标和幼儿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筛选,避免相关的类型、水平的内容重复出现,使作品呈现层次性和阶段性,使资料更加完善。
2.描述幼儿发展与学习过程的材料既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方向
幼儿发展与学习过程中的一切相关信息都可进行描述,通常使用参与式观察记录、谈话记录、作品分析记录、轶事记录等方式,了解哪些方法对不同的幼儿发展起作用,发现他们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去合理选择教育目标和指导策略。例如,分析某一幼儿的积木作品在上学期与下学期有些什么区别,据此可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情况,使教师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指导方法。通过这些记录,既可了解幼儿现有水平,又可了解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3.收录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
《幼儿成长记录袋》能提供幼儿的丰富材料,反映幼儿掌握了哪些知识,能做或不能做哪些事情,一段时期有哪些思想变化及进步。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后,可以看到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有没有进步,是否达到了规定或预期的发展目标等。在对幼儿进行评估时,这些相关资料可以作基础,再配合一些测验、访谈、问卷等评价手段,就能对幼儿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过去,管理者都是检查员,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品头论足,吹毛求疵,目的就是为了奖惩。而教师则“认真听取,点头同意,照单全收”,因而评价变成了管理者束缚教职工的“紧箍咒”。在这种自上而下的“他律”式的评价指导下,教师的接受与发展是被动的。
《幼儿成长记录袋》是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为评价幼儿而制作的。在《幼儿成长记录袋》中,教师可以通过所收集到的各类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资料,再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地做自我评价,找出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使教师在对幼儿有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幼儿成长记录袋》的反馈,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变“他律”为“自律”,积极主动提升自我工作和自我发展。在这一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都获得发展。《幼儿成长记录袋》中的评价变成了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三、家长参与评价,促进家园共育
以往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基本上是由教师进行的,家长很少参与进来。《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包括幼儿自己及同伴)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
《幼儿成长记录袋》独立分装制作,每人一册,家长可在园内随时翻阅,也可借阅。教师定期制作一些亲子观察检测记录表,请家长帮助在家中对幼儿进行评估。由于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家长更有优势和条件去细心观察、耐心寻问,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而孩子在没有紧张与压力感的测问中,表达得会更自然与真实。
家长刚开始参与评价时,评价的方向和角度很单一,大多是简单地用好、较好、一般、较差或A+、A、A-、B等进行评价。为此,笔者在家长会中通过一些幼儿教育理念、个案资料等,对家长进行教育,帮助家长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慢慢地,家长的评价语言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专业。家长在评价中,既有描述性语言和评价,又有对幼儿的寄望和要求;有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也有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片断摘录。这些来自家长的评价,既生动有趣,又富于启发性。
通过参与评价和经常阅读《幼儿成长记录袋》,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了解孩子的潜力和不足,从而客观公正地对孩子进行“纵向评价”,并为幼儿园或教师提出更有效的教育对策,达成家园共育的作用。
《幼儿成长记录袋》既给幼儿成长道路上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个性化资料,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加强了家园沟通,改善了师生关系,帮助每个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在今后的实践中,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e]
9.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 篇九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作用
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准备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基础,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期望,以及投入学习的动机水平。如果学生在知识基础上存在缺陷,在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应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加强有关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动机水平过低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导向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设计良好的地理教学评价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地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即明确他们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发展哪几方面的能力,会起到“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给学生以明确的努力方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用容易理解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有帮助的,但是对高层次地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却不一定有效,因为这种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经历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才能达到。
3.调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情况、情绪变化情况等,及时改变预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控制教学进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地理教学达到最优效果。
4.激励作用
10.评价的作用 篇十
姓名宋浩
学号10***
专业 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梯队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教育层次 本科分校 保定电大教 学 点 望都电大工作站日期2012年8月
梯队性评价的激励作用
一、实施背景:
管理离不开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评价理念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实施者,我们都希望运用恰当的评价,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能面对每一个学生,使评价具有目标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
二、案例内容:
王子毅,男,9岁,三年级学生。该学生是二年级上学期转来的学生,在刚转来的两个月里该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上几乎每次都不完成作业,考试时答卷敷衍了事各科成绩经常考20几分,令每位任课老师都很头疼,我作为班主任压力更大。我决心改变他,在我与他的一次课余闲谈时,他告诉我:“我在刚转来时也决心学好,也努力学习了,语文由原来的倒数第一提高到倒数第三,数学也进步了几个名次,可老师并没有表扬,反而还是在班上点名批评了后五名同学,干脆我就不学了„„”我震惊了,我感到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我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都有前进的动力,都明确当前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
三、由案例引出梯队评价方法
经过探索,我尝试了梯队评价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学生分成三个大梯队,分别是优胜梯队、冲刺梯队、加油梯队。三个梯队分别有不同的含义,又有不同的要求。优胜梯队即优秀生行列,要求这些学生戒骄戒躁,保持优胜;冲刺梯队即中等生梯队,要求这些同学坚持不懈,努力向优秀生冲刺;加油梯队即后进生梯队,要求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努力向第二梯队挺进。
为激励中等生和后进生,我又将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各分了A级和B级两个等级,目的是分解进步目标,树立自信。
为增强评价效果,我特意在教室设置了动态评价专栏,使师生有目共睹。评价结果实行时时评价,每半月一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同时又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触手可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四、具体实施过程:
1、制作学生动态评价板块,把KT板固定在教室的墙上,版块主题是“我要进步”或“更上一层楼”。
用一块1米见方的KT板,把自上而下向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优胜区、冲刺区、加油区 即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等。
再将冲刺区、加油区各分成A区和B区两个区域,目的是分解中等生和后进生进步目标的难度。
2、每学期初,将全班同学都定位在“加油区”,让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一寸照片用大头针固定在本区,随着评价的不断开展,全班同学会进步到不同的区域中。
3、实施动态评价
多元化评价策略,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如下:
班主任:负责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对思想表现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并记录下来作为要晋级的候选人。对思想怠慢,纪律涣散的学生要随时提醒并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班长:负责统计本班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关心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学习委员:负责向各任课老师统计两周内学习表现进步和优秀的学生,作为要晋级的候选人
劳动委员:登记劳动积极,主动为班集体义务劳动的学生。
此外利用学校的校信通随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在家表现。以上统计结果每周班会公布,两周一总结,以上后备晋级人员由全体师生共同评议,举手表决,超过本班三分之二人数即可晋级,没有晋级的同学,班主任和同学们向他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再接再励,争取下一次晋级。
学生若出现打架等严重违纪行为,立即将学生下降到最后一级,以警告事情的严重性,避免再犯。若该名同学本来就在最后一个梯队,则在照片上贴上一个黄色的感叹号,以示警告,待为班级“立功”1次后方可摘下。
若在年度末保持在优胜队的位置,就可以申请“年度校园之星”的评选
4、人人明确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查找差距,向更高梯队挺进。
五、实施效果: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优胜的努力做得更好,力争不从优胜梯队掉下来,其他的学生谁也不愿意在后一个梯队,所以都争着上一个梯队,人人都在为上升一个梯队而努力,尤其是最后一个梯队,更是如此。而教师充分考虑到目标难度的分解,使后一个梯队感觉到上升一个层次不是很难,这种你追我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这种评价制度不但提高了王子毅的学习成绩,使他由后进生进步到中等生的第一梯队,而且使我班每个学生都有了强烈的上进心,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定位,甚至对自己提出了学习计划,形成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在今年的升级考试中,我班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这种竞争意识还拓展到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这种评价制度在我校已广泛推广,深受领导、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六、经验总结
(一)、评价的阶梯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阶梯化评价,有利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梯度化管理不但实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纵向比较,还实现了各个等级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客观评价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是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避免评价的随意性。见到什么、听到了什么,随口肯定或否定一通,不加分析、主观臆断,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难预测和把握。对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格”和“反常”,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细心分析,避免主观武断,才能严格准确地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以教育学生为基本动机,采用正确、准确、有效的评价方式,达到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的法宝,因而,使得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转化为用考试的方法得出的考分。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 绩,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另外,要全面的客观地了解情况,尽可能防止“第一印象”,“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的偏见,才能实事求是的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评价要有发展性
11.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篇十一
一、运用设疑式评价,培养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的能力
学贵有疑。因为有疑,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同一个问题。教师的设疑式评价,能够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及多向思维能力。科学的运用设疑式评价能够督促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事物的本质,贴近文本及作者的思想脉搏。例如,巴金作品《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大榕树时有这样的句子:“……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问学生: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绿叶子可以生出小绿叶子,有新的生命(众笑)。师:似乎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就说明绿叶会生长小叶子?你认为这里有一个“新”字,对吧?生:“新的生命”说明大榕树在旺盛的生长。师:非常好,茂密的叶子也体现了大榕树茂盛的生长状态。这是一种理解。生: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新”字,表明叶子很光鲜、翠绿。有活力。师:绿叶很有活力。也说明大榕树很有活力。为什么说是“新”的生命呢?生:新的生命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更有活力。师:为什么说新的生命在“颤动”呢?生:因为叶子可能在有风的情况下,会发生颤动。师:是风吹叶子的颤动吗?生:新的生命更有活力,“颤动”一词很好地表达了新生命的活跃状态。师:是啊。作者说整株大榕树“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展示给我们看”,作者描写绿叶的时候用了“新生命”、“颤动”这些词汇,突出了叶子富有活力的生长状态,作者写大榕树富有生命力的叶子,向我们展示了大榕树生命的旺盛与繁茂。读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生命旺盛的活力。
二、活用定向式评价,引领学生的贴近文本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要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课文的内在意旨。这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精准得体,发挥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则寓言时,师问:“大家对狐狸有什么看法?”有位学生在与其他学生交流时说:“狐狸聪明,富有智慧,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摆脱了老虎吃掉自己的危险,成功地保护了自己,我们要做像狐狸一样聪明的人。”针对这位同学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是这样评价的:“狐狸能够用自己的聪明,逃脱危险保护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的所谓的威风,是靠说谎话得来的,而且如果它拿这种威风来欺骗或者欺凌别人,更是不对的。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做一些不义之事。”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他们看待事物的本质的能力还处在浅层状态,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在语文阅读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因此教师的即时定向式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学生的感悟与正确的文本价值相悖时,教师必须运用定向式评价,给学生以正确指向的引领,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在阅读中感受正能量的文本价值。
三、妙用哲理式评价,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做到准确、富有启发性,更重要的要做到有情致、有哲理,这样的课堂才有品位,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两段评价:师:有时候,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文章的感受与情感的层面,更重要的,我们要通过这种恨和惋惜、毁于一旦的这种滋味形成我们自己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阅读文章的最重要的目的。师:圆明园里荒野的风浪依然在讲述着这个让人难以释怀的故事,……我们走进故事里还不算完整,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富有哲思的评价与引导,才引发了学生“假若我是清政府的一位士兵,我要誓死保卫国土,假若我是清政府的一名百姓,我也要奋力保家卫国”的感慨,才激发了“我国最先发明火药,为什么外国侵略者却利用火药来轰击我们?为什么用火药来袭击祖国的大门?这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侵略者要毁灭圆明园?我们要不忘历史,守住圆明园这片废墟,因为它给人们以历史的反思”这样的心灵追问。
12.评价的作用 篇十二
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并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公害事件, 人们由此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意识到在某项活动之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是一种抑制环境恶化的可供选择之一。1969年, 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标志着美国成为第一个将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的颁布, 我国才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但由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高以及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等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一些地方形同虚设, 结果造成“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恢复”的恶性循环, 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 我国亟需一部法律来树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严肃性并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向前发展, 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在此背景下, 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 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内容
2.1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对象。
2.2 明确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以及跟踪评价等内容。
2.3 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实施及后评价等内容。
3 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3.1 明确规定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大拓展, 标志着我国开始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我国2009年颁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极大地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
3.3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方的法律责任, 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律监督体系, 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有法可依。
3.4 将公众参与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来, 充分保护了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和参与权, 大大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 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具合理性, 同时为公众参与决策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公众参与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来进一步普及了环保知识, 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出台10年, 10年来我国环境影响制度已日趋完善, 此间我国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 形成了一整套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而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可能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我们坚信,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3-4.
13.如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篇十三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着重师评、轻自评,重科学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共性、轻个体,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新的教学评价与此不同,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新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把评价融进日常生活,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
体作用
2.1 课堂教学评价: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评课
上完每节课,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对课谈谈感受,他们说的虽然深浅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确,但说出的却是他们的心声。在评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
2.2 学生作业评价:多多鼓励,自主开放
为班里的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小小评价本。这个本子的评价功能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天自评一次,自评的主要项目是纪律、卫生、听、说、读、写、算等7项。每天根据自己的表现给7个项目涂上不同颜色的星。主要有3个等级,分别为真棒——红星,真行——黄星,加油——绿星。每周数一次红星多少,黄星多少,绿星多少,在全班评出红星最多的,发给一颗周冠军的星级标志。一个月4个星期下来再评选出月冠军。所以,得到了周冠军的并不意味着就能拿到月冠军,要保住冠军位置,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小本子上专门留出“老师的话”“家长的期盼”“同学的鼓励”几个板块。一周统一收上来一次,教师做完一个简单的评价后,同学之间可以写上些鼓励性的话语,然后由学生把本子带回家去再由家长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语文作业形式多样,批改时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和学生聊聊天,比简单的ABCD要有效得多。例如在批改作文时写好恰当的评语,再留给学生一个写评语的空间,学生在作业本发回来以后,对照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写出自己的评语,就是通过这个小小的评价本给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像一本通讯录及时传递信息,同时也记载喜、怒、哀、乐,承载希望与收获。
2.3 应试:灵活多样
甄别选拔是传统教学评价的表征。只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不仅给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违背了教育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是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
灵活处理考试结果,尊重学生。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建议,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不用百分制量化、表示评价结果,不排名次,而是用“你真棒”“学得不错”“加把劲”等短语表示评价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始终看做一个有多种需要的鲜活的个体,让他们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只要教育得法,即便是一般禀赋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之人。”卡尔·威特的话表明,无论哪一种教育法都要适应所教的学生,即“得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方能真正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改革考试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改变考试形式、精心设计考卷、灵活处理考试结果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的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
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14.评价的作用 篇十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多元评价法;应用分析
一、多元评价法的内涵和重要性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有一部分教师非常重视多元评价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有的教师比较保守,他们忽视了多元评价法在信息技术中的灵活应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然后加强对多元评价法的研究。多元评价法主要是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设置多个考核的标准,然后通过这些标准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正确认识多元评价法内涵的基础上应用该评价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多元评价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将单一评价模式转换成了多元评价,这就大大推动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多元评价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第三,多元评价法打破了传统评价法的局限,它促进了高中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型课程中的应用情况。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型课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中教师应当将多元评价法灵活应用到该类型的教学当中。我们以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信息”为例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将多元评价法应用到其中。上课之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信息’概念的知识,刚才老师已经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它的含义,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每一个同学将‘信息’与你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然后举例。”信息技术教师说完以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浓厚,有的高中生举手说道:“我认为老师课件上的文字就是信息。”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手机短信就是信息。”当全班学生回答完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非常满意地点头并且说道:“看来大家平时都非常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那么刚才的回答中是否存在错误的地方呢?现在老师将你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相互评价刚才大家的回答。”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表着各自的意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给予了适当的纠正,这种多元评价法既加深了高中生对“信息”概念的认识,又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二)多元评价法在创新型课程中的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巧用多元评价法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在“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学生的创意非常多,他们在主题、文字、图案等方面的搭配上充满了个性和创意,此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说:“同学们,‘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要认真观察其他小组的作品,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相互评价着各自的作品,最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三个小组的作品进行了综合评价,整节课堂进行得十分顺利,高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程序的循环结构》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应当巧妙应用多元评价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程序的循环结构》,大家请翻开书本……”接下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求3的理由并且鼓励全班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完成老师的要求,当学生接收到教师的信息之后,他们开始认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有的学生用了For...Next语句,还有的高中生使用了Dountil...Loop语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回答一一进行了认真的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有效地调动了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离不开该技术的灵活应用。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明确评价的主体、方式、内容,然后将多元评价法巧妙地应用于知识型课程教学和创新型课程教学当中。只有这样,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评价的作用】推荐阅读:
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与作用10-0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及作用08-22
激励性评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09-03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10-03
发展性评价对小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亮点展示08-22
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01-02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及区别10-13
呼吸的作用10-12
湿地的作用11-11
手表的作用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