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懂感恩、会做人动员讲话

2024-11-30

知荣辱、懂感恩、会做人动员讲话(精选2篇)

1.知荣辱、懂感恩、会做人动员讲话 篇一

存感恩心,尽匹夫责

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激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得到的,也包括我们失去的——

我们要感激上苍,她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并不完美,但却是很真实的世界,她给了我们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让我们融入这个世界,看到身旁美丽的风景,结识真诚的朋友,享受五彩纷呈的生活。

我们要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情深似海永不图回报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哺育我们,他们培养我们,他们教我们做事的原则,做人的品质。

我们要感激我们美丽的校园。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爱,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时代的可贵。

我们要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知识,传授经验给我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朋友在我们困难时伸出友爱的手,是朋友在我们孤独时送来了温暖,是朋友在我们生病之时给予了深情的问侯。

感恩,是一种最乐观、最豁达、最阳光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感恩更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古相传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老少皆知。山感恩大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流,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飞鸟,方成其壮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隔阂;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纷争与冷漠;多一些谦虚与知足,少一些骄傲与放纵;多一些平淡与从容,少一些浮躁与喧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的一句古训,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真实写照。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一种责任,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一种责任,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是一种责任,邓小平同志那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更是一种胸怀天下和心系人民的大责任。

作为当代中学生,尤其要树立一种敢于知荣辱的理念、培养一种懂得感恩的精神、锤炼一种敢于负责的作风,做一个堂堂正正、磊磊落落的人。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民族的兴亡…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也许我们再也不会经历那个民族存亡的特殊年代,但是我们却应该具有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的荣辱心,感恩情,责任感,并把这些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把献身社会作为自己毕生的人生信条和价值追求;一个民族有些关心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吧,我们一定会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闪光的足迹……

2.知荣辱,学做人,共创和谐校园 篇二

知荣辱,学做人,共创和谐校园

长沙县第二中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荣辱,学做人,共创和谐校园》。今天,我们在谈论社会道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字是“八荣八耻”。

是啊,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我们需要精神动力,我们需要精神空间。我们社会的主流是积极的,是健康的,是向上的。“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中国女排,17年磨练,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用辉煌的战绩诠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大学生洪战辉12岁扛起家庭重担,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背起妹妹上大学的故事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是啊,正是他们,这些中国的脊梁,让天地间永不休止的浩然正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弘扬时代精神,践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中,我们责无旁贷。

如何树立起我们的荣辱观?很简单,一句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八荣八耻”是我们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我们自身的心灵准则。

各位,我校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在弘扬和践行荣辱观中一直走在前列。我们的熊校长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他匆忙而又理智的脚印;我们的优秀师长石珉老人,退休多年后,一直发扬着一个老共产党人的精神,多年来,坚持为同学排忧解难,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白发苍苍的她,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名副其实的“夕阳红”;我校体训队优秀学生黄强,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总是在各项比赛中名列前茅,为校争光,在刚刚结束的环城赛中勇夺少年组冠军,实在难得。

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秀人物的表率作用,让我们确信:学习“八荣八耻”,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道德梦想。

上一篇:银行办公室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竞选高校副院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