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2024-09-0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共8篇)(共8篇)

1.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篇一

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22*《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23《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歌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24*《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5个词语,会读会认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乡村景物”的理解,并能有所热爱、赞美与向往。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

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3.理解《乡下人家》 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

四、突破措施: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生命”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时,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放开手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的空间,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五、课时安排:

乡村生活 2课时

22* 牧场之国 1课时 23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24* 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主题阅读》汇报课 1课时

习作六 2课时 乡下人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回忆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美丽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田园小诗)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请位同学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这段文字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如果是一幅画,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可根据学生回答取名字并板书。第二段的方法一样。)

2.后面的课文还给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请大家自己读书,边读边想象画面,取个合适的名字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课文还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课文读完了吧,后面的课文还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哪位同学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建议板书: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鸡觅食 鸭戏水 吃晚饭 虫催眠)

4.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的总体感受。

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乡村美景,这些美景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认为最独特、最迷人或最感兴趣的语句划出来,反复读, 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这么多美图,让人目不暇接啊!你们对哪一处最感兴趣呢?请你说一说。以下面几句为例相机指导: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别有风趣”、“装饰”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3.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还有很多“独特”“迷人”的乡下美景,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先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4.结合全文,再抓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情感。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其实,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课件出示更多的乡村美景。)

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这句话的体会。

乡下人家的生活不仅美如画,而且美如诗呢?请同学读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树木的生存智慧》,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2.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南瓜()的茉莉花

()的竹笋()的丝瓜()的杜鹃花()的竹子 4.摘录喜欢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乡。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架竹笋鲜花,小河石桥鸡鸭,独特、迷人

风鸟儿红霞,最美乡下人家。

月明人静,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堂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以情为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结合。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我发现了几处问题:1.孩子都不敢举手站起来,即使站起来声音也不响。2.朗读课文时,句子读得不是很通顺,为了赶时间,我只能陪着孩子读。3.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很缺乏,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2.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3.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与同桌一起互相交流一下读书的情况。2.总体感知课文: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导读提示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首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这四句话,并把它画出来。

2.生汇报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幅图画开始走进牧场之国。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心默读,画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写 在旁边。

3.生自学,师提示。

先自己用心默读、体会,你喜欢牛群专注吃草的画面,你就用心默读这幅画面,如果你喜欢安静的田园之夜,你也可以欣赏这些画面。总之就是边读边想象,把白纸黑字的文字想象成有色彩的、有声音的、甚至是有动态效果的画面。4.交流阅读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你特别喜欢的部分。

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指导朗读:

(1)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2)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3)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4)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5)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生继续汇报。

5.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师: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再次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生观看图画)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6.感情升华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 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探究感悟

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它的特点吗?(学生交流展示关于荷兰的资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不敢愧对盛开的鲜花》,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后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学习《乡村四月》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四)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五)背诵,积累语言

(六)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七)引导自学《渔歌子》

1.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4.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5.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6.指名朗读,教师指导。7.小组轮读,相互欣赏。8.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八)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大自然的恩赐》中的《海棠》,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补充诗句,说说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也傍桑阴学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课后作业: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绿遍山原白满川,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昼、夜 各当家

子规声里雨如烟。热爱、赞美 赞扬 乡村四月闲人少,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 桑 阴 学种瓜 才了蚕桑又插田。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教后反思:

四年级古诗的教学不但要学生读得有韵律,有感情,还要能过自己的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一情感的体会应该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

怎么让学生能自己悟出来呢?想象画面就是一个好方法。我在学习第一首的第一句话时,注释只给了“白满川”的解释,可是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就让学生结合注释,看着画面,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悟出诗句的意思。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1.用“才了…又…”的诗句的结构来想象人们还会做哪些事。学生对这特点感兴趣,俨然一个小诗人,为这首诗谱写新的诗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2.在第一首诗引导学之后,第二首和第三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读得充分。每一次感悟之后都让学生回文去读。使整节课都浸润在朗朗的诵读中。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第一首诗的学习时间相对过长,使第二首和第三首诗自学时间不够,影响了学习质量。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思路还不开阔、不够大胆,应该不拘泥于诗句的原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注意这个问题。

24* 麦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2.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探究感悟

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可爱的生灵》之《 人狼情》,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

呼应 和着 结出 弹性 剥开 似的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溜溜的柿子像___________一样挂满枝头。

(2)荷叶上的水滴,像————一样闪闪发光

五、课后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六、板书设计:

24*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

教后反思: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它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

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教学点,可这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尽管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遵循这一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由自主的犯了多讲的毛病,部分教学环节过于冗长,自己觉得课文写的很美,处处值得学生领悟,有牵着学习的痕迹。课文其他部分教学力气也不少,主次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略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语文园地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

二、预习学案: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导学案: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展示台:

1.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2.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迷惑()疲惫()骨瘦()走街()梦寐()狼吞()闷闷()将心()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后请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准备下节的读书汇报。

《主题阅读》读书汇报课

一、学习目标:

1.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二、导学案:

★生字新词我最棒 1.小组内互读词语。

2.小组对抗赛

★美文佳句诵读会 1.小组内互读交流。2.小组汇报,互相评价。★内容理解小擂台 1.我来讲

各小组阅读后,交流喜欢的文章。

2.我质疑

各小组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快乐读书说心得

1.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2.全班交流。

提纲:读了就想说……

我最感动的故事……

我最感动的人……

我从中学到了…

习作6 走进田园乡村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写。教学难点

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尽情的书写吧。

二、明确要求: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达出你对田园乡村的感受只情。2.小组交流材料,相互评议。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拟定题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词组、短句。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理清顺序

1.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学生习作,师巡回指导。例文:

乡村趣事

双休日,我和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乡下二姨家玩。

一路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可爱的小鸟,和匆忙的人们。不一会儿,二姨家到了,我们一下车,二姨家的小灰狗就“汪汪”地叫着跑来,摇着大尾巴,好像在说:“欢迎光临,欢你们。”妈妈给我和小灰狗照了一张相。

这时,爸爸喊了我一声,顺着爸爸的喊声,我回头一看,哦,原来那边有两头牛在吃草。一头花牛,一头黄牛。我欣喜若狂,连蹦带跳跑过去,走到花牛旁边,想摸摸它毛茸茸的身子,不料它后腿一伸,想踹我一脚,吓得我后退不及,摔了个屁股蹲儿,把雪白的新衣裳也给弄得脏兮兮的,真是乐极生悲!

一转眼,两头牛不知为什么打起架来,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四脚叉开,一副摔跤手的模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便连忙大喊:“黄牛,加油!黄牛,必胜!”果然,黄牛在我的呐喊助威之下,把花牛赶得老远。黄牛赢了!

这次乡村之行,真是趣味多多,快乐多多啊。

第二课时习作修改课

教学要求:

1.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2.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3.指出不足,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4.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修改文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三、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四、朗读评改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3.将自己和同学帮助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2.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篇二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Unit 4的阅读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讲述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贫苦山区支教的感人事迹。

《英语 (新目标) 》教材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后设置一个篇幅较长的大阅读, 每篇阅读都教授一项阅读策略 (Reading Strategy) , 本课时的阅读策略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 (Using Context) ”。

同时在语言上, 每篇阅读都是其所在单元语法现象的一个再复习。Unit 4的语法重点是间接引语, 此阅读文章中通过呈现前几个课时学习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目标

1. 学生理解以下词汇:graduate, rural area, thin air, fortunately, dormitory, influence.

2. 学生掌握以下词组和句式:v-ing...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However, ...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and...;open up sb’s eyes to...;give sb a good start.

3. 学生进一步掌握间接引语的用法。

(二) 能力目标

1. 学生学会在部分词语缺失的情况下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学会利用上下文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

(三) 情感目标

1. 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志愿者工作意义的认识;

2. 学生进一步锻炼与同伴或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 课前学案设计

(二)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教师带学生核对课前学案第3、4部分的答案, 同时对第4部分各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说明;教师总体归纳第5部分学生完成情况。

设计说明:教师将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评和小结, 为新课做好准备。

步骤2:引入。幻灯片上显示著名的“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女孩”, 问学生能从照片中看出什么。学生们能答出她很渴望学习、她的教室环境很差, 于是教师讲述故事:多年前这张照片一发表, 国人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大眼睛女孩”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已经读完大学, 现在一家银行工作。

设计说明:由一个典型的“希望工程”的事例引入主题:From her story we can see others’help changed her life.Then do you think helping others can also change one’s life?由此过渡到本节课的课文标题:“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步骤3:学生第一遍阅读, 理解文章大意, 并搭配各段落的大意。

设计说明:以此训练该阅读课的Reading Strategy——First read for meaning, not for detail.

步骤4:引导学生第二遍阅读, 将文中缺失的词语放归正确的位置;通过上下文猜词法理解以下词汇, 选择其正确的意思。核对答案时教师就如何从上下文中寻找有效信息作说明和指导。

△graduate (C)

A.someone who is going to college

B.someone who is studying in college

C.someone who has finished college

△rural area (A)

A.the countryside B.the city

△thin air (B)

A.air with less fat

B.air with less O2

C.air that is not clean

△fortunately (B)

A.however B.luckily C.probably

△domitories (A)

A.rooms to sleep in

B.rooms to study in

C.rooms to play in

△influence (B)

A.发展 B.影响 C.回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context来帮助理解阅读中碰到的生词。教材中仅给出了using context的阅读策略建议, 但没有给出相关的练习来指导学生, 所以这里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设计。以上6组是笔者从课文中“挖”出来的带有典型上下文的新词汇, 该练习能训练学生阅读策略。

步骤5: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3a, 将自己的生活和山区孩子的作对比。

对比后可得出结论:So teaching and living there for one year does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 does it?

教师抽出重点句型: (Teach) ing...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However, ...

然后给出两组句子让学生做句型转换操练:

例1.Many students hat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But in poor villages children don’t even have enough clothes to keep warm.

→Wearing school uniforms 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However, ...

例2.Some of us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buying snacks, mp3and cellphones.But in some rural areas children can’t even pay for school education.

→Buying snacks/...may not sound difficult for you.However, ...

设计说明:此处的重点句型操练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知识的练习, 但其实句意所要传递的信息与3a的对比练习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意在给学生一个情感态度的冲击, 为接下来探讨文章主题作准备。

步骤6:文本深层解读。Yang Lei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HOW DID IT CHANGE HERLIFE?

为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 教师同时给出5个小问题帮助他们思考 (题目见后) 。

设计说明:这5个问题是基于课本第33页3b中4个问题的再创造和升华。3b中的问题仅是复习间接引语, 而笔者设计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用到间接引语, 同时还可以从回答中归纳出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巧妙地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一起实现, 一箭双雕。具体如下:

Q1:Life in the poor village doesn’t sound like fun, why did she decide to go?

Answer:young people today needed to experience difficult things.

导出:She gained new experience and felt needed.

Q2:Does she get on well with the students there?

Answer: the volunteer teachersare like big brothers or sisters to them.

导出:She made new friends and had fun.

Q3:What could Yang Lei do to help the students there?

Answer: she could open up her students’ey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give them a good start in life.

导出:She made others’lives better.

Q4:How did Yang Lei like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Answer: she enjoyed her time very much.tWheh eanr ehae.r yearwasover, she would return to

Q5:Why did she plan to return to the rural area?Isn’t one year enough?

Answer (同时导出) :She wanted 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she really liked.

从问题推导出的结论可以发现, 在成为志愿者帮助山区的孩子后, Yang Lei有了一个richer and happier life, 这也就回答了“How d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文章标题被清晰解读。

同时, 从各结论中归纳的“To gain new experience and feel needed;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ave fun;To make others’lives better;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you really care about”就是the meaning of doing volunteer work。

步骤7:在文本经过深层解读、文章主题得以剖析后, 学生重新回到课前学案上的那条数轴, 并标出他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对志愿者工作新的看法的坐标点。

设计说明:一篇好的课文和对其深入的解读能对学生们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产生良性、正面的影响, 原先的坐标点会否朝左侧移动是此课时的情感目标有否达到的直接体现。

步骤8:读后活动。学生在课本第33页Section 4的四个志愿者组织中选出他们愿意参与的组织, 并将原因陈述给同伴听。听者做好记录然后将同伴和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全班, 其中必须用到若干本课文中学习的新句式。

汇报的模式如:***said she would like to work for..., because she thought...

As for me, I would like to..., because I...

设计说明:此设计让学生巩固词汇, 加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并再一次复习间接引语, 同时将已经形成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体现出来。

步骤9:Homework.完成课后学案。

设计说明:学生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阅读策略等加以内化, 并及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

(三) 课后学案设计

※自我评价

How well did you do in this class?Color the stars.★☆for“Not bad”;★★for“Very good”.

(1) 在部分词语缺失的情况下理解文章大意;☆☆

(2) 利用上下文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

(3) 进一步掌握间接引语的用法;☆☆

(4) 进一步强化对志愿者工作意义的认识;☆☆

(5) 进一步锻炼与同伴或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巩固

Can you finish these sentences with the new words we just learned today?

(题略)

※小试牛刀

Can you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d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题略)

※大展身手

Please choose one task t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after class:

1.Do you feel like starting a new volunteer group?What would your group do?Please make a poster to tell us about your plan.Don’t forget to give your group a nice name!

2.In the coming Qingming Holiday, would you volunteer to do something helpful for your community?Write what you have done and how you feel.

四、总结

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篇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4.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分析 篇四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编写:闫宣荣 修订:麻璐璐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研讨

1.独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记录学习成果。(1)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xìn fânɡ wãi bâi zhã xuã jiā()()()()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常—— 违背—— 固执——(3)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竞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解论,这怎么解择呢?()

(4)当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都明白了什么?

2.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给出等级评价。★(五星评定)3.群学:组内交流疑惑,达成共识,对预设的展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三、展示交流

1、抽签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板书展示要点。

2、分组展示 展示方案一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展示方案二

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有感情朗读。当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都明白了什么? 展示方案三

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展示方案四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探究提升:在展示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探究。

五、练习检测

1.亚里士多德是古

的,他说的话被当作。

伽利略是

的,他在年轻时被同学称为“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决定在 作一次公开试验。最然当时受到很多人的 和

,但事实证明了真理。本课赞扬了伽利略的 人格和

的精神。3.“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这句话是说权威说的话对还是不对?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课后反思:

六、总结反馈

学生反馈:收获

困惑

教师总结:

教师反思:

平舆县“双研六环”教学模式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26全神贯注

编写:闫宣荣 修订:麻璐璐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二、学习研讨

1.独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记录学习成果。(1)读拼音,写词语。

yāo qǐnɡ zhì yǒu duān xiánɡ jiã zuî

()()()()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从罗丹身上体会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

(4)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给出等级评价。★(五星评定)3.群学:组内交流疑惑,达成共识,对预设的展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三、展示交流

1、抽签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板书展示要点。

2、分组展示 展示方案一

面对眼前如此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站在一旁的茨威格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展示方案二 的确,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课文最后一段 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1)在茨威格的话中,第一句是(),第二句是()。(2)“感触”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展示方案三

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探究提升:在展示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探究。

五、练习检测 我爱语文课本

我不爱那些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 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盼望的就是语文书了。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样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 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你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让我们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大自然的优美神奇;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你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写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1)请写2-3个描写早晨的四字词语:

(2)请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我不爱(),不爱(),我爱()!

(3)写话:小作者说语文书像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你还记得你从语文书里学到了什么吗?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反馈

学生反馈:收获

困惑

教师总结:

教师反思:

平舆县“双研六环”教学模式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编写:闫宣荣 修订:麻璐璐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研讨

1.独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记录学习成果。(1)我知道括号里应该填上人体器官的名词。

赏()悦()()清()秀 有()无()()舞()蹈 三()六()虎()熊()七()八()狼()狗()()开()笑 两()不闻窗外事,一()只读圣贤书。(2).比一比,填一填,组成词语写下来。

港()秀()撤()缺()巷()绣()澈()缸()

(3).下面是引号在文章中的用法。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在括号中。引号的用法:a表示引用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c表示有特殊含义。.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4)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给出等级评价。★(五星评定)3.群学:组内交流疑惑,达成共识,对预设的展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三、展示交流

1、抽签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板书展示要点。

2、分组展示 展示方案一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展示方案二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示方案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展示方案四

你从青年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探究提升:在展示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探究。

五、练习检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_______________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____________地画下来,像姑娘绣那样细致;有时又..________________,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____________游动。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2.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对聋哑青年的_________描写,我从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说一说: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反馈

学生反馈:收获

困惑

教师总结:

教师反思:

平舆县“双研六环”教学模式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28 父亲的菜园

编写:郭云清 修订:麻璐璐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读8个生字,理解“坚毅”“狰狞”“精心伺候”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著和勤劳。3.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二、学习研讨

1.独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记录学习成果。(1)读拼音,写词语。

zhēnɡ nínɡ

qì něi

pín jí

()()()

(2).照例子仿写词语

大块大块()()()似信非信()()()(3)看到题目,看到题目大家会想到什么?.这菜园在什么地方?这菜园种得怎么样?

.这菜园里种了什么?为什么要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 2.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给出等级评价。★(五星评定)3.群学:组内交流疑惑,达成共识,对预设的展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三、展示交流

1、抽签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板书展示要点。

2、分组展示 展示方案一

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菜园的? 展示方案二

把“贫瘠荒凉的坡地”伺候成“碧绿诱人的菜园”,父亲做了哪些事? 展示方案三

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四、探究提升:在展示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探究。

五、练习检测

两棵枣树 好多年前,父亲在房前的场地上栽了一株枣树,又在屋后庭院里栽了一棵枣 树。两棵枣树同一年开花结果,秋天到了,树上挂满了红的和青的枣子。

长在庭院里的那棵枣树因为有了围墙的保护,才没遭村里小孩的骚扰;屋前的那棵枣树,却逃不过被抽打的厄运。那些贪嘴的小孩禁不住红枣的诱惑,又畏惧枣刺,便举起竹竿猛抽枝条,抽得红枣跌落,枣枝乱颤。望着地下一大片一大片的枣叶,甚是凄凉。没过多长时间,屋前那棵枣树上的青枣就所剩无几,刺叶几乎落尽,整棵枣树也似乎奄奄一息;而后院的那棵枣树却红枣盈枝,一摇,遍地都是红果。

第二年春天,门前的那株枣树又抽出了新芽,我真的为它还活着而庆幸。两棵枣树又都开了花,然后结了果。我仔细地观察这两棵枣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门前那棵遭抽打的枣树结的枣子竟然比庭院里未被抽打的那棵枣树多一倍。父亲告诉我这样一个生活经验:枣树有一个怪脾气,越是抽打它的枝叶,来年结果越多。

用竹竿抽打枣枝是缘于其枝头结满了诱人的红枣,不结果是可以免除竹竿一年一度的抽打的。生活中优秀的人才也是如此,正因为优秀才招来嫉妒、诽(fěi)谤(bàng),甚至于莫名的打击、压制。真正的优秀者就像一株枣树,任凭外界的抽打,仍然在来年的枝头结满红红的香甜的果子。

大凡人处于顺境之中,那种潜在的能力可能永远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而身处逆境或许更能勃发出自己的生命的活力。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__”。

禁(jīn

jìn)不住

嫉(jí

jì)妒

竹竿(gān

gàn)2.父亲栽了两棵枣树,一棵在_______,另一棵在_______。秋天到了,树上都挂满了红的和青的枣子。可是第二年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3.作者由枣树想到了什么?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反馈

学生反馈:收获

困惑

教师总结: 教师反思:

平舆县“双研六环”教学模式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语文园地七

编写:南秀丽 修订:麻璐璐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

2.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习研讨

1.独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记录学习成果。

(1)写出下面句子中双引号的作用。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小胡子日本军官让歪嘴“黑狗”搜海娃身上,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搜出来。()

.王老师经常教育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看到我在做作业时开小差,妈妈就会指责我:真“专心”哪!()2.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jiě shì cãng jīng()()()3.比一比,再组词

磅()徽()撤()锈()傍()微()澈()绣()

4.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寸()尺()()心壮()()沙()塔 半()而()()之以()()始()终 2.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给出等级评价。★(五星评定)3.群学:组内交流疑惑,达成共识,对预设的展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三、展示交流

1、抽签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板书展示要点。

2、分组展示 展示方案一

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展示方案二

自读成语: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四、探究提升:在展示过程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探究。

五、练习检测

读《鱼游到了纸上》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1.“缸”字是()结构,音序是(),部首是()。2.文中带点的字选正确的解释画上横线

老: ①年岁大 ②陈旧 ③原来的

④长久 ⑤经常为 ⑥很;极 晚: ①晚上 ②时间靠后的

③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后来的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别()活泼()4.用“ ”划出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5.这个青年“特别”表现在 6.你认为这个青年的画画得好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六、总结反馈

学生反馈:收获

困惑

教师总结:

5.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篇五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1、口技表演的正面描写和听众听时反应的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渲染了表演者技艺的精湛绝伦。

2、欣赏并领会虽极简练但又极为形象,很具表现力的。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质疑; ②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2、齐读课文。

3、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A.口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C.满坐寂然 D.稍稍正坐

4、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A.毕业典礼 B.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 ②宾客意少舒()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③不能名其一处()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 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3、探讨: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 这一段有何作用?

这段写—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的突兀变化。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

4、思考:“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5、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二者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6、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五、【达标巩固】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中间 ②力拉崩倒之声 ③曳屋

④名其一处 ⑤两股 ⑥先走

2、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

①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动词: 齁 哭 吠 ②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拟声词:作作索索 力拉 许许

3、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①写一家人由醒到睡的过程的语句:

②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的语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篇六

Topic 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A 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与重点

1、掌握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并能正确表达个人情感。

2、掌握“系动词+形容词”的系表结构及用法。

二、单词过关

1、邀请 招待 _______

2、担心的 烦恼的 ________

3、无任何东西或人________

4、向······道谢 _________

5、微笑 ________

6、失望的 沮丧的__________

7、有······味道 品尝________

8、残暴的 ______

9、不受欢迎 不得人心的 ______

10、傻的_________

11、地主 房东___________

三、重点短语过关

1.很好________ 2.谢谢你 _______ 3.看起来兴奋 _________ 4.想要做某事 ________ 5.邀请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

6、去看电影 __________

7、我最喜爱的······之一 __________ 8.在我家___________ 9.过夜_________ 10.为···准备··· ___________ 11.一些美味的事物 ______________

12、太好了 ____________ 13.如此开心_____________ 14.向某人说谢谢________________ 15.Good morning__________ 16.this morning_________ 17.look very happy____________ 18.That`s very exciting_______ 18.go to the movie theater__________ 19.How nice!___________ 20.They are very lucky__________21 go to buy a ticket_____________ 22.Thete was none left.___________ 23.feel disappointed ___________ 24 What a shame!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句子讲解 25 be popular with _______ 26 the poor_ ___ 27 a ticket to/ for sth._________ 1.You look excited.你看起来很兴奋。

句是连系动词(look)+形容词(excited)结构,我们通常称之为“系表结构”。常见的连系动词分为两类

(1)表示状态的连系动词 be 是 look 看起来 sound 听起来 taste 尝起来 smell闻起来

feel感觉 摸起来 seem似乎 keep 保持 stay保持 维持 其中,_____ _____ ______常用来表达人的情感。表语即形容词要用 ______ 来提问。

(2)表示转变或结果的连系动词有 get 变得 turn 转变 go变 fall变成 become变成

grow渐渐变得

This song ______(sound)sweet.____________.The weather is ______(get)warm.The flowers ______(smell)sweet.The food ____(go)bad,you can`t eat it.2.My father and mother want to invite your parents to go to the movies.我父母想邀请你父母一起去看电影。

本句中含有两个重点短语(1)want to do sth.想去做某事(2)invite sb.to do sth.邀请某人做某事

Tomorrow is Li Ming`s birthday.He will invite me______(take)part in his birthday party.But I don`t want ____(go)because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3.Oh it is 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噢,它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one of`···意为 “···之一”,后常用最高级加名词复数的形式,有时可能没有最高级,只有复数形式。该短语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Beijing is one of___________(big)_______(city)in the world.One of the _________(student_)_____(be)is from China.Some of ···意为“···中的一些”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由 of 后面的名词或代词决定。Some of the boys ______(have)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Some of the food______(go)bad.4.Please say thanks to your mom.请(代我)向你母亲表示感谢。

本句中有一个短语 say thanks to sb.向某人表示感谢 类似的还有(1)say___to sb.向某人问好(2)say_______to sb.向某人告别(3)say____to sb.向某人道歉 5.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为什么你们都满脸笑容?

(1)。此句是省略句。原句是Why do all of you have smiling faces? 与Why is everyone smiling? 同义(20 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 He always makes me smile.()She went with a big smile on her face.()6.I went to buy a ticket, but there was none left.我去买票,但已经售完了。

(1)none 可作主语。宾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可用单数,也可用复数。None of us_______(have)a car.(2)left 意为“剩下的“,作后置定语。I have some money ____(leave)我还剩一些钱。7.What a shame!真遗憾!主要用于向对方表示遗憾。类似的说法还有:

(1)That`s too bad!太糟糕了!(2)It`s a great pity!太遗憾了!(3 What a pity!真可惜!

五、语法运用。动手动脑,写出5个系表结构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题巩固

7.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篇七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8.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八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上一篇:文明幸福家庭建设标准下一篇:关于本命年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