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精选4篇)
1.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篇一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传授目标:练习写话题作文,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能力培养目标:阐述论证观点的方法
3.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话题内容: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法国作家布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骠悍的动物——马”。的确是这样,数千年来,人们爱马、赞美马、歌颂马——爱的是它奔腾不息的气势、颂的是它勇往直前的精神,马和人一样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马是我们忠诚的朋友。
二、师生共同讨论: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为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使马成了人类的玩物。)三.资料 :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资料:马的佳名美誉:千里马、天马、宝马、汗血善马、骏马、老骥、白驹等等。唐太宗屡用以征伐的六骏、周穆王巡行天下的八骏、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号为九逸,都各以其形象、毛色和速度,锡以嘉号。资料:(历史故事)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关羽败走麦城,被害东吴,赤兔马也跟着绝食而亡。项羽的坐骑乌骓马也是这样,当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在垓下,项羽不能突围而自刎乌江,而乌骓马也自跳乌江,留下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六、写作:我心中的马
2.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篇二
(人音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人音版)
第6课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小螺号》
教学目标:、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具:录音机、歌篇、小螺号、打击乐器、素材磁带、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教室,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2、师生歌唱问好。
(二)创设情景
音乐模仿,播放海浪声录音
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挂图)
2,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
A指导学生模仿螺号声(加入适当的动作模仿)鼓励求异思维,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后再模仿。
B指导学生用动作、声音模仿海浪,可以分组进行,师模仿后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启发学生用什么方式表现海浪的此起彼伏(用轮唱的形式)
(三)音乐游戏
感受音乐、师用拍手的方式为这段音乐伴奏(第一遍)学生模仿(第二遍)
2、随着音乐做游戏。规则: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踏步并且每乐句变换一次方向,注意每乐句老师的动作变化,请你来模仿。然后数数共有几乐句?感受乐曲的速度。
(四)感受音乐
新歌教学、师导言: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2、初听
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几拍子?
3、复听
学生随之哼唱,指导学生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告诉学生歌曲有三个部分,有两个部分是一样的,你能听出来吗?
4、再听
问:按照什么顺序演唱?Dc反复记号的应用,介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5、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及反复记号的使用、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对换。
(五)表现音乐
合唱训练、师为A段配以伴唱,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习。
2、随范唱磁带师带领学生演唱A段的伴唱。
3、启发学生讨论B段应该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能表现出海水此起彼伏的情景和满怀期盼的美好心情。(轮唱或其它的方式)并指导演唱。
4、指导学生用动作、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海边的场景,启发学生还可以模仿海边的哪些声音?(如海鸥的叫声、海风的声音等)并能用合唱、表演的方式表现歌曲《小螺号》。
(五)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
第二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涵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同学们都看过那些电视剧或电影呢?
生:(《女人心计》、《潜伏》……)
师:大家除了关注影视作品里的剧情和人物以外,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音乐呢?
生:(有/没有)(都有哪些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影视音乐。那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大家来听一听,同学们猜猜是那两部电视剧里的?
生:(《水浒传》、《大长今》)
师:那大家都是在那里听到这些音乐的呢?
生:(电视)
师:影视音乐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传播,乃至远远流传。这两首歌都是影视作品的片尾曲,而在影片开始播放的音乐叫做片头曲,还有一种音乐,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穿插在影片之中的音乐,大家知道,这种音乐又叫什么呢?
生:(插曲)
二、新课导入
师:接下来,老师想再给同学们听一首流传至今的老歌,这首歌同样也是影视作品的插曲,相信通过学们一定听过,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音乐、学生不唱)
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大家把书翻到第26页。这首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你们很多同学可能不太了解。
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应该都看过这部电影,回去可以问问他们。《祖国的花朵》是新中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生活的影片,影片通过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故事。
师:刚刚老师发现好多的同学都已经会唱了,那我们现在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好吗?
生:(好)
三、歌曲学唱
师:现在就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这首歌。(老师边弹琴边唱,学生跟着老师后面唱)
生:(学生跟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在乐谱的最后四行是合唱部分,但是我们今天只唱第一行主旋律。同学们看看乐谱,乐谱中有这样三个小节,同学们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有休止符)
师:那休止符在这一小节的那个地方呢?
生:(最前面)
师:这个休止符在这一小节的第一拍上,那这一拍是强拍还是弱拍呢?
生:(弱拍)
师:那强拍被休止了,从弱拍起,我唱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空拍、轻唱)
师:乐谱中还有这样一些小节,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节奏?
生:(附点节奏)
师:在乐谱的那些地方还出现这样的小节呢?
生:(……)
师:在乐谱中还有一个装饰音,大家找一找在哪里出现了?
生:(波浪)
师:这个装饰音叫作前倚音,跟着老师的把这装饰音唱一唱。
生:(学生跟琴唱)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音乐唱)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唱的同时啊有这样几个地方唱地并不是很
到位!乐谱中出现了多出一字多音地方,跟着老师琴把这些地方唱一唱。
生:(学生跟琴唱)
师:乐谱中除了出现了一字多音,那有一音多字的地方吗?
生:(天的、悄悄的、安排、幸福的)
师:跟着老师琴唱一唱。
生:(跟琴唱)
师: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再唱一遍。
四、歌曲分析
师:歌曲唱完了,现在来让我们看看这首歌产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下?当年影片中的小朋友用怎样的方式演唱这首歌的呢?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呦!(播放视频)
生:(划船。合唱、独唱)
师:那一段是合唱,那一段是独唱呢?
生;
师:那大家想想一想,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和书上的歌词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分段播放)
师:歌词与画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播放第一段)
分别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演唱的呢?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二段)
从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你们能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三段)
生:(歌词所唱的与画面上看到的一样)
师:曲作家呢,为了让音乐能更好地配合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来抒发了内心情感,这就是影视作品插曲的一大特点。
师:那同学们刚刚看了影片中的小朋友演唱了歌曲,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演唱呢?
生:(愉快、高兴)
师:那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音乐再把这首歌一起演唱一遍吧!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刘炽不仅写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样也为其他的影视作品写了不少优秀的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接下来呢,再给同学欣赏两首歌曲!
(播放《我的祖国》、《英雄赞歌》)
师:好听吗?
生:(好听)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知道吗,影歌作品里的插曲除了带有歌词的以外,还有一部分是不带歌词的,下节课,老师将会带大家去欣赏一些不带歌词的的影视插曲,这类的插曲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三课时:欣赏《划龙船》(安徽当涂民歌),《水上音乐》(管弦乐)
教学目标:
.聆听安徽民歌《划龙船》,从演唱形式,节奏等音乐要素中感受歌曲表现的情景,能创编合适的节奏表演其他的劳动场面。
2.聆听管弦乐《水上音乐》,能从旋律进行,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上感受音乐富丽豪华,宏伟壮观的风格特点。
教学进程:,复习歌曲《小螺号》的演唱。
2.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演唱。
3.介绍端午节习俗,导入歌曲《划龙船》的欣赏。
4.讨论:赛龙舟时,船上那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
5.初听《划龙船》,了解歌曲演唱特征。
6.复听《划龙船》,随音乐律动,体验歌曲的节奏特征。
7.分组设计表演赛龙舟的情景,表演展示。
8.小结:这首歌表现的是人们端午节水上赛龙舟的热闹景象。
0.介绍《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
当时英王乔治一世即位举行庆典,乘坐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此写下《水上音乐》。
1.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场面。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从旋律,演奏乐器的音色上体会乐曲风格。
3.再听乐曲,感知音乐ABA的三段体结构。
设问:
A: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说说乐曲分为几部分?
B:乐曲哪一部分主要由小提琴演奏?
4.总结:这是一首表现人们在水上举行庆典活动的音乐。
第7课祝你快乐
第一课时:
《幸福拍手歌》
一.教学目标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加上动作演唱
3.能准确的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
4.创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带上动作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能够清晰的吐字
三.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中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一个新的方式来问候,好吗?老师拍一下手,同学们拍两下。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看到这张照片同学们感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这张照片就是幸福的一家。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生:畅所欲言
师:那么你们现在觉得幸福吗?你们用刚才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好吗?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是怎么表达的,演唱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欢快的,高兴的,活泼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为什么会轻松愉快呢?是因为这些小附点在起作用才使歌曲变得很欢快!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附点节奏和我们学过得音符。看看谁反应最灵敏。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翻开书,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按节奏读一遍歌词,注意空拍的时候我们按照书上的指示来做。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现在我们跟随音乐小声跟唱一遍吧,注意节奏噢!
师:好,下面由我伴奏同学们边唱边做动作,好吗?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歌曲中用了三种方式来表达幸福,请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
福的情感和心情呢?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编创一段歌词,然后用歌声
及动作来表现欢快的情绪,五分钟后看看谁最牛!
师:恩,看来同学们都在很用心的思考,很不错。
五.小结
师:同学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
第二课时:《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学内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难点: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彩虹)
师导入:“对,这是一座彩虹架起来的彩桥,彩桥的一头是大陆,另一头是台湾。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彩桥架到台湾岛》。
2、初听歌曲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
生讨论回答。
3、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能早日团圆。)
4、音乐表演
中间两组同学搭起小桥,旁边两组同学当两岸的小朋友,5、小结:(指地图)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域,这是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着茫茫大海,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相互惦记。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生自己创作动作。
2、跟着音乐自由表演。
3、加上小打击乐器,生可根据乐曲旋律打节奏。
4、生合作表演。(舞蹈、唱歌、乐器合为一体)
五、拓展延伸、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第三课时: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弦乐曲),《祝你快乐》(吹奏乐)
教学进程:
.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演唱。
2.复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演唱。
3.初听《生日快乐变奏曲》,说说这首乐曲和平时听到的《生日歌》有什么不同?
4.复听要求学生听出歌曲《生日歌》的旋律在乐曲中变奏几次?
5.分组设计生日聚会的情景,随音乐表演。
6.总结:像这样由一个主题反复变化组成的乐曲,我们称为“变奏曲”。
7.熟悉乐曲主题,感受音乐特点。
8.根据乐曲段落变化,指导学生设计集体舞。
7.初听《祝你快乐》(吹奏乐),导语:乐曲给你什么感觉?在那些场合听到过这段音乐?
8.复听,让学生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9.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第8课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生: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2、京剧的伴奏乐器
l)、说一说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
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3、京剧的脸谱)、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3、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工夫?
生: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第二课时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
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①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4、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②学生念词:“龙里格龙(咚)”。
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5.自主设计表演
l)、启发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各自设计适合各角色的动作,随音乐《龙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净”和“丑”角可带上脸谱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请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动作表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 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 1、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投影显示)、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 明。、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 着 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适当进行背景介绍。)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主题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创见、独见。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从而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投影显示)
1、如何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是 屈辱 的心灵在抽搐吗?
②还是想用尾巴鞭挞那些 可怜而可笑 的观点?
③我 羞愧 地离开了动物园。
④我看见了 火焰似 的斑纹和 火焰似 的眼睛。2、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师则适当点拨,宏观调控。)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投影显示)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两首同一题材的诗的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体会《华南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
六、口语交际,巩固提高
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形象气质。
(课上时间有限,未必写完整首诗,交流几句即可,课后书面完成。)
七、多角反思,课堂小结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反思、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一课时完成。课堂结构比较紧凑,问题的设计也很精炼。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由老师一段一段的讲读,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对于诗歌教学,我重视朗读课文,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课堂中,不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善等生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采取比赛方式,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节课,我真正尝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甜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时特别不爱发言,非常腼腆的女生不但主动举手要求代表全组参加竞赛,而且发挥出色,博得阵阵掌声,并为本组赢得一枚宝贵的小红花。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华南虎·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华南虎》这首诗写于1973年,那是个正处于________时期的特殊时代,于是“华南虎”的形象就被赋予了________的深层含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铁栅栏()②抽搐()③不羁()④和着鲜血()3.解释下列词语 ①斑斓: ②恍惚: ③安详:
④石破天惊:
4.笼中的虎为什么“背对”着观众,对他们的“砸、呵斥、劝诱”“一概不理”?
能力提高
仔细阅读下面一节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 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1.怎样看待那些“观众”?“我”同这些人有区别吗?
2.当“我”离开动物园后,又“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我”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
3.这节诗中作者将华南虎的生活姿态与观众对华南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请找出这些词语,并指出这对表现诗歌主旨的意义。
开放探究
第三段诗的结尾说:“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请你假设自己就是那只华南虎,用三四百字描写一下它当时的心理活动(它回想着什么,愤恨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十年**;象征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受束缚、迫害而顽强不屈的人 2.①zhà ②chù ③jī ④huò
3.①灿烂多彩 ②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另外也可以解释成不清楚,不真切(文中取②义)③从容不迫 ④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4.这表现出他对“观众”及其生存形式的轻蔑;表现了它那不向尘俗低头的高傲的灵魂。
能力提高
1.“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无聊、无耻,卑微又胆怯。它们是冷漠自私,有时还助纣为虐的市侩的写照。“我”同“观众”是有区别的,因为我毕竟良知未泯,感到羞愧、悲愤,代表了尚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
2.实际上“我”看到的是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和它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4.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篇四
1.易错字
逐(zhú)苍生(cāng)
2.词语释义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文题解说】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2.背诵全诗。
【难点】
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赏读诗歌⇒领会写法
导入一:解题型
[设计意图] 通过贾生经历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背景,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
导入二: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李商隐的名句,揭题激趣。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板书诗题、作者)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作品: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2.齐读,整体感知。
〔明确〕 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3.自由读,分析字词。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三、自主学习,赏析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
〔明确〕 “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贤若渴。
2.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3.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四、重点研读,感知写法
[设计意图] 通过译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2.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
〔明确〕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关于贾谊与汉文帝之间遇合的历史真相,向来多有议论。贾谊年少出仕,召为博士,颇受文帝重视,一年后就为太中大夫。因其部分主张触犯了豪强贵族利益,又好议国事,批评时政,权臣周勃、灌婴排挤他出京,任长沙王傅,几年后仍由文帝召还。后再次被贬,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的不幸遭遇。其实,贾谊的主张,大致还是得以施行了的,不能完全说汉文帝对他不好,王安石就在《贾生》中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诗文小结:1.内容: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2.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3.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作业安排:
背诵并默写全诗。
贾→先抑后扬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练,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9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安定城楼》)、“贾生兼事鬼”(《异俗二首》)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刘学锴)
阅读李商隐的《贾生》一诗,回答问题。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都怎样理解?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
【答案与解析】
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可怜”的意思是“可爱”的意思。
2.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推荐阅读:
2017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湘教版11-17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200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331407-19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12-09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案3人音版07-09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7-28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07-06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12-02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