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效应

2024-10-16

负面效应(精选12篇)

1.负面效应 篇一

警惕“面子文化”的负面效应

作者:王昊魁杨敏《光明日报》(2017年06月06日 15版)

将扶贫领域的惠农资金优亲厚友;讲排场、比阔气,无视党规党纪,大办婚丧喜庆;超标准公务接待,造成严重铺张浪费„„从文化的视角透视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都离不开“面子文化”的影子,都有“面子文化”在作祟。

有专家认为,面子是指个人行为或价值从社会得到认同,并获得社会交换而产生的自我满足心理。可以说,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它深刻渗透到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成为解释诸多社会现象的出发点。“面子文化”本无所谓好坏,但如果把面子当成换取金钱、谋求不当利益的工具,就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埋下了隐患。

奉行“面子文化”,破坏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这是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为其子大操大办婚礼时的场景:数十辆豪车组成的迎亲队伍,五星级酒店100多桌盛宴,大型摇臂设备和数台摄像机多角度实时拍摄,高达40万元的婚礼花费。连酒店服务生都为之惊叹:好大的排场。

大排场的背后,是大肆收受礼金:婚礼上于少东收受礼金200多万元,其中,收受党政机关人员和企业老板礼金共计58万余元。事后,于少东在接受调查时说:“党政干部和企业老板主要是看我的面子来的,如果我不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们肯定不会来。”

为儿子办婚礼,乃人之常情。党员干部只要按照相关规定,不铺张浪费,不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或收受其礼金,也无可非议。但有的党员干部漠视党规党纪,没有紧绷廉洁自律之弦,过于追求“面子”,奉行“面子文化”,败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喜欢讲排场、摆阔气,造成严重铺张浪费”“平时参加企业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各种救灾活动,我错误地认为这是给企业家个人捧场、给他们面子,让企业老板还要感谢我、赞扬我。这是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福建省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在悔过书中写道。

铺开场面,讲究情景和气势。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轻车简从,习惯前呼后拥;有的热衷于造声势,喜欢在“电视上留影,广播上留声,报纸上留名”,但开展工作往往虎头蛇尾;有的好大喜功,中央巡视就发现,有的干部沉迷于政绩冲动,重显绩、轻实干,甚至弄虚作假。

讲究情面,看似“名正言顺”,实则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和利益交换。四川省农业厅原巡视员胡相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企业发展、职务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通过亲属入股经商办企业,多次收受下属单位和个人、企业负责人等所送礼金,涉案总金额折合人民币1067万元。

对于和企业老板经济交往问题,胡相全在悔过书中写道:“有我过去帮助打下的基础,他们会给我面子。”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从广义上说,“面子文化”是一种炫耀性腐败的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干部借助炫耀性腐败达到个人政治目的和利益获取。究其原因,“面子文化”的实质是权力关系的异化,通过排场、阔气、场面等显示自己的实力,为获得更大的权力制造声势。

纪律和规矩意识淡薄,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专家表示,有的单位民主生活会“认认真真走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有的同志在开展批评阶段铺垫太多,磨不开情面,“隔靴搔痒”;有的单位一把手批评其他班子成员一般比较尖锐,但班子成员批评一把手则普遍存有顾虑,怕穿“小鞋”,等等,无一不是“面子文化”在作祟。

“奉行‘面子文化’容易产生圈子文化,为了面子维护小圈子的利益,对小圈子的违纪行为不敢或者不愿进行批评;容易滋生潜规则,把纪律置于脑后,丧失原则,对于规矩不能认真执行;容易产生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行为,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发生提供文化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说。

奉行“面子文化”,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表现为任人唯亲、损公肥私,滋生政治野心,严重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破坏党内政治生态。

在分析少数党员干部奉行“面子文化”的原因时,辛向阳表示,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有一些糟粕因素,如人身依附、帮派思想、关系文化、江湖义气等,造成“面子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规矩和纪律意识淡薄,因缺乏纪律和规矩意识,就会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把面子放在重要地位,用面子代替遵纪守法。

“无视党的纪律、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虽然平时也组织政治学习,但往往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福建省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在悔过书中写道。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认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讲排场”“要面子”的不正之风,这种风气潜移默化对少数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换取“面子”,甚至是金钱的工具,从而走向了违纪甚至违法的深渊。

消除负面效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上率下改进作风,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政治生态,大力纠正“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大力整治不正之风,铲除腐败污染源,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比如,江西针对巡视发现的在高档住宅小区搞“一桌餐”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天津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深刻剖析根源、危害,认真开展整改和专项整治,促进政治生态向好向善。

庄德水说,消除“面子文化”的负面效应,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规范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让踏实肯干的老实人吃香,让弄虚作假者失去市场,阻断炫耀性腐败者上升的路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进一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鼓励更多党员干部敢干事、能干事,保持改革热情和政治追求。

宋伟表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众的廉洁诚信教育,从党风政风到社风民风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消除“面子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更加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辛向阳说,要同封建残余文化作斗争。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特殊要求。共产党人价值观正确地解决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使个人有限的生命价值能够融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宏伟进程中。

2.负面效应 篇二

关于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体育旅游,已有很多体育界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对之进行了论说。成都体院的柳伯力先生从体育与旅游结合的社会文化背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对经济的作用,体育和旅游产品的共同特征,体育与旅游活动内容的兼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是成立的,其基础是巩固的。而天津体院的韩鲁安先生论述了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作用,提出发展体育旅游在丰富和促进旅游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方面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两者能否结合的困惑,而且前瞻性地看到了体育旅游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使得体育的功能得以拓展,旅游的内涵得以丰富,创造了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这无疑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之,稍后的诸多相关研究均以体育旅游与社会、与经济发展正相关的视角对体育旅游的美好前景进行了探究,而对其结合会可能或必然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是负相关的研究不是多见。从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哲学原理分析,这种情况不利于体育旅游的科学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育与旅游相互之间的内部制约和影响、体育旅游与经济和社会之间、体育旅游外部与环境之间的负面影响或负相关,以更加理性地认识体育与旅游各自的本质特征,探索克服体育旅游负面影响的途径与对策,为体育旅游的更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2 体育旅游及负面效应界定

2.1 体育旅游界定

关于体育旅游的概念,因为定义主体研究领域的侧重点不同或是各自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因而目前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定义”,至少在体育界和旅游界就有各自的看法。综合种种观点,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中的一个分支,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这一定义明确了旅游是体育旅游上位的属概念,以及界定了体育旅游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参与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的地以及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因素。

2.2 负面效应界定

负面效应总是与正面效应相联系和对立的,它对事物产生消极、不利或是阻碍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所说的负面效应,意在从不利于体育旅游本身、宏观环境以及人的发展等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和规避消极影响,并最终能从整体上产生正效应。

3 体育旅游的负面效应分析

体育旅游的正面效应是主流,但体育旅游发展中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处理好体育旅游发展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其负面效应将会影响大至社会、经济效益,小到个体利益,涉及到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宏观的角度进行审视。

3.1 经济上的负面效应

很多学者和体育旅游实践者从体育旅游当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如增加外汇,提供就业机会等。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知道,这仅仅是考虑了“收益”一块。而人们对经济行为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况下,经济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该经济行为的变迁。我们在考虑成本时,不仅要注重开发者的直接成本,我们还要考虑它的“外部性”,尤其是“负外部性”影响,即体育旅游的生产者加给除体育旅游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的成本。很多的体育旅游活动是具有破坏性的,如打猎和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带举行汽车、摩托车拉力赛等,尽管眼前的经济效益确实是很好的,但是长远的和对周边居民的损害是我们无法用活动所得的金钱来弥补的,而且真正能把活动所得的款项再投资到动植物等方面进行环保,即所谓的以“开发”促进环保的,在我国目前的现状下还是存在操作上的难度,如破坏性直接,速度快,而环保投资间接,速度慢;旅游收益所得并非全部投入环保,很大一部分是归属了集体或个人,而个人对大的环保很难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等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把眼前的收益和以后的环保投资两者相抵消,难保“净收益”就成为负数。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能进行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把某处资源开发成了体育旅游,就不能开发成其他的旅游了,至少是开发成其他的旅游的机率就少了。如有些体育活动是不能兼容的,特别是水上运动,同样的水域,就不能同时进行垂钓和滑水,造成了机会成本的损失。而且体育旅游主要是体现参与型的活动,场地要求很高,但同时体育活动的流行性很强,很多的开发的场地在该活动不再流行之后,不容易改造还原。像前几年我国流行的旱冰市场,不少地方停止经营后仅剩下光秃秃的一块水泥地。还有些季节性很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像我国北方很多滑雪场,冬天是场面热闹,生意火爆,一到夏天就门可罗雀,而且滑雪场水土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相反,海滨的沙滩体育设施则是夏“热”冬“凉”。因而在反季节如何利用好这些设施就成了体育旅游的一个难题。而有的体育项目,像高尔夫,场地建设所需投资大、占地广,但有的风景区为了体现特色,建成了数量众多的高尔夫场“集群”,但是能否收回投资基金,就成了问题,易造成大量资金的停滞和浪费。这些不合理的、过度或超前的开发都会导致产业结构失调。

3.2 体育旅游的社会负面效应

公平是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而扶持“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利益,实现他们在社会中的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紧迫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强势的利益集团往往不易顾及到、甚至损害了作为弱势群体第三方的经济利益,导致社会成本和收益与个别成本和收益不对等。体育旅游中有很多项目是在乡村举行的,但是一些活动被认为是有害的,例如摩托车、滑水和射击,它们破坏了乡村环境,带来了诸如噪音、空气和水等的污染。在旅游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乡村中的滑雪资源和景区中的体育资源是既定的,当大量游客涌来的时候,就会损害当地居民使用这些资源的权益。

当今大型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在具有正面经济利益和旅游价值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就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居民的利益。例如,为了建立比赛所用的体育场馆,造成了原有的社区的体育设施的破坏,甚至是使得当地居民进行搬迁。尽管很多人认为这种再发展的正面影响多一点,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但是对于那些被搬迁的人来说是心情复杂的。即使原来这些社区的居民比较贫困,而新搬迁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他们往往要迁到陌生甚至是较偏远的地区,远离熟悉的邻居、朋友和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居住环境,使他们原来工作、社交的网络,甚至是整个社区易受到影响。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体现了体育和旅游在经济恢复中的价值。而过度依赖休闲产业是不健康的,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的时间上出现严重的“淡季”和“旺季”之分,发展的偶然性和不确定因素较多,很难实现地区的持久和全面发展。

3.3 文化上的负面效应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是在不断的消失的同时又会有新的文化产生。在过去相对闭塞的环境下,体育和旅游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新的文化诞生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是,体育旅游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它加速了全球文化的大同化,使得很多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同时,很多的地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使得体育旅游的活动走向单一化。如个人登山活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商家组织的类似的登山假期,而且对旅游体验进行了控制,使个人的体验大大减少,这样就意味着体育旅游的活动方式逐渐程序化和单一化,使得体育旅游的创造性文化易于萎缩。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在短时间之内涌来大量观众,而少数不法分子如足球流氓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制造暴力事件,这些无序性会给当地的体育乃至文化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一些富豪商贾也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挥霍无度”的消费,把大型的体育赛事作为出头露面的炫耀,以及部分像高尔夫之类的贵族体育旅游项目的超前消费也会冲击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4 体育旅游负面效应的原因探究

体育与旅游结合本质上的不完全兼容是造成体育旅游负面效应的主要因素。体育和旅游尽管有很高的关联度,但是终究它们是两种彼此独立的活动。关于体育,因为历史发展的缘故,定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体育是指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参与,旨在改善身体和精神状况,建立社会关系,或者在各种竞赛中一显身手”(欧洲理事会,1992)。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体育活动的方式或者途径是身体运动;而其目的是多元的,有健身、愉悦、社交、提高成绩以及未来可能会衍生出的诸多方面。旅游也有很多的定义,英国旅游协会认为旅游是“人们离开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进行的短暂的外出活动的行为及其在目的地参与的各种活动”。它的活动方式和重要特征是“旅”,即外出行为;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休闲。以此看来,两者活动方式和目的均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如参加体育活动就不一定要外出离开居住地,而旅游一定是离开日常住所;体育和旅游尽管都有可能参加一定的活动,但是体育尽管辛苦,甚至是在挑战人的身体极限,但旅游一般不会是去参加高强度、大负荷的活动,它的界限停留在休闲层面。因而,从一定的程度看,体育和旅游在一定的方式上是相互“冲淡”了对方的本质和特征。两者即使没有形成“相互对立”的状态,但是要把彼此独立的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发展成为“内部和谐”、有机结合的体育旅游,首先得从体育与旅游本质上进一步挖掘其契合与互补的资源。

外部因素也是造成体育旅游产生负面效应的重要因素。如,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机构的健全,体育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科学程度,体育旅游者素质的高低,人们的旅游观念、文化价值等等。

5 对体育旅游负效应的思考

事物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不断细化或变化(转轨)的过程,而要把事物进行非此即彼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时代发展中人们的需要。体育旅游也不例外,传统的观光旅游尽管能愉悦人们的心情,但是因为其单调的模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求新的需求。而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和人们不完全健康生活方式的双重作用,又使得人们的吸入营养过剩,产生了许多诸如高血压之类的现代“文明病”。人们试图用体育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但实践证明,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而旅游活动又在丰富多彩的过程中使人们获得了心里愉悦。正是现代人对“身”与“心”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得体育旅游应运而生。而现代人以体育旅游为时尚和品味的追逐,甚至是追求象征身份地位的“符号”消费,加速了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体育旅游的发展,适应、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从“存在就是合理”的观点来看,它的正面意义是主流的,负面影响是次要的。但是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们又必须研究它的负面效应,哪怕是细小的方面。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旅游在缩小负面影响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研究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有机性”。简单说,体育旅游就是在旅游之中举办一些体育活动,而这些与旅游有关的体育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有目的地为了发展旅游而举办的体育活动;另一种是体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多或少带有自发性的旅游行为。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型而选择恰当的体育活动,使体育活动和旅游的形式完美、内容吻合,不至于喧宾夺主、不伦不类。

第二,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实践上面,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大政方针,实现它的科学发展。我国在经济上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小康阶段,正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我国正在为实现国家基本制度现代化,即在实行“良治”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全体人民福利的最大化,努力实现和谐社会。总地来说,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也在建设高度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化社会。因而,体育旅游的开发首先要适合我国居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不能停滞不开发或是超前开发;在实践层面上,既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发展和体育旅游的相互促进,又要顾及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效益,使有形的经济效益和无形的社会效益都获得发展。同时,要处理好体育和旅游之间的部门利益,通过有机协调,使得两者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赢。

第三,处理好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在实现体育旅游的科学发展的同时,更要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也要合理规划、开发,更要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发展的传承等方面考虑,使之在整体上形成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优化模式,使得体育旅游能够更好地朝着将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伯力,尧燕.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25-28

[2]韩鲁安,崔继安,和平,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42-44

[3] Mike Weed,Chris Bull,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常华罗,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33-34

3.谨防榜样的负面效应 篇三

一、 榜样的相对性

榜样,大多情形下为某一方面表现较突出的学生。过多的塑造榜样的形象,往往会“以点盖面”,易导致榜样生忽视自身不足,滋生出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大多小学生往往“爱屋及乌”,对榜样接受的是其全部,效仿的是其言行举止,因而,容易出现全盘“同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 榜样的普遍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各具秉性,各有所长,都具有成为榜样的潜质。而实际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榜样始终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榜样生也成了家长、师生眼中关注的“焦点人物”。反之,大多数学生渴望尊重、表扬、鼓励以及被关注的心理需要被忽略了。他们因缺少别人的肯定和认同,而感到受冷落,长此以往,易于产生自责、抱怨的心理和消极行为。

三、 榜样的层次性

俗话:跳一跳摘桃子。我们不难发现,师生公认的榜样均是学科拔尖的学生。在一部分学生看来他们是望尘莫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教师力促学生向榜样靠近,这无疑是不明智的。此外,部分同学在考试后,面对自己父母的埋怨,说:“我还比某某多些分呢!”其实,这是一种积极的、客观的说法。但往往引得父母勃然大怒,因为孩子没有“向前看”。其实,榜样仅是一个“参照物”,超过了前面的同学对他来说就已经是进步了,无端的吼责,无疑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对榜样的过多关注,体现的是部分家长、教师追求最好的心理,是一种缺乏理性的教育。“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着眼点从榜样的身上移开,才能更多、更客观地关注相对弱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

4.负面效应 篇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日臻完善,品种繁多的基金、黄金、保险以及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且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产生了个性化和多样化。长期以来信誉度高、收益稳定、品种限期单一的国债已不能完全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当年的“金边债券”其独特的优势将渐渐地被新的理财产品所代替。为增强国债的吸引力,扩大国债投资群体,建议在国债产品的设计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等方面,应摒弃指令性任务、政策性包销和期限结构简单等政策导向,通过疏通利益分配机制、优化产品设计和畅通国债投资渠道规避阻碍国债销售的非市场性因素。

1.建立国债发行手续费浮动匹配机制

2009年以来,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国债主要有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三种。从文中表1可以看出,1年期国债最受个人投资者青睐,持有期限较长的3年和5年期国债因期限长、流动性差而销售冷淡。但3种不同期限的国债其发行手续费则统一为7%。从理论上说,财政部门发行期限较长的国债其成本相对偏低,反则国债销售成本高而利用率低,从客观上造成财政部门国债发行成本和频率增加的现实难题。为此,建议建立国债期限和发行手续费之间的浮动匹配机制,即5年期国债发行手续费高于3年期和1年期国债发行手续费,通过调整不同期限国债的发行手续费来推动中、长期国债的发行,从而提高营销人员对中长期国债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国债发行市场的健康发展。

2.优化国债结构,丰富国债品种

国债期限种类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喜好投资者的需求,采取长、中、短期相互结合的国债发行比例进行灵活调整,针对当前市场的需求,可适当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比例,如发行3个月、6个月、9个月等多种期限的国债种类。同时,要及时了解百姓投资理财的特点,适时调整国债发行频率,如根据每年第一期国债销售火爆的特点,可在每年的一季度加快国债发行频率,到下半年的9、10月可适当放缓发行频率,从而达到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和发行频率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国债品种,财政部门需要对应债主体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应债主体设计特色国债品种,例如在农闲时发行农村特色国债,年底分红派息和投资回笼资金较多时发行短期贺岁国债等等,以更多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同时,可将长期国债利率与国家通货膨胀指数相结合,适当考虑保值补贴,有效消除投资长期国债者的后顾之忧。

3.国债发行手续费实行差异化管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之间国债承销比例和销售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按照统一标准支付发行手续费势必影响承销比例较高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销售积极性,在地市和县乡网点较多的国有商业银行,其国债营销成本要高于集中程度较高的其他商业银行。因此,建议对国债承销总量大、贡献大的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发行手续费管理,借鉴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适当提高国债承销总额较高机构的手续费标准,充分调动承销机构和营销人员的销售积极性。

4.允许地方国库尝试现金管理操作,吸引国债持有银行竞标国库现金存款

国债政策性包销制度导致商业银行被动持有大量未售出国债,在现行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对持有的国债缺乏投资渠道。目前,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已具备了国库现金存款定价机制,如个别国有商业银行具有SHIBOR实时利率浮动2%以内进行协议竞标存款的操作权限。对此,建议逐步放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政策限制,允许持有一定数量国债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国债投资,畅通被动持有国债的投资渠道,在丰富市场投资品种的同时抵消国债承销政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坚.中国债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刘霞.从双鸭山市凭证式国债销售状况看农村国债市场开拓[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梁国平,徐德华.农村国债市场发展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负面效应 篇五

西门子家电方面欲通过“拖延术”解决自9月份开始的西门子冰箱门“关不严、易反弹”事件,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今年3•15前夕,冰箱门 士罗永浩晒出了一份维权成本清单,高达15万多元的维权支出让普通消费者感叹,“向大企业讨要说法”的维权维不起。此后,罗永浩强调要将这场维权行动进行到底,直到“西门子低头认错、公开召回问题冰箱”为止。

日前,又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西门子冰箱门事件的负面效应已经在市场上显现,今年以来西门子的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灶具等主打产品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与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保持增长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西门子家电方面继续任由事态发展,在今年全球家电产业整体形势恶化背景下,恐将再度遭遇经营亏损”。

冰箱:3个西门子不抵1个海尔

来自第三方市场监测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西门子冰箱的零售量份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63%,市场占比为7.65%;西门子冰箱的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40%,市场占比为11.73%。同时,西门子洗衣机也出现小幅下跌。

同一时期,海尔冰箱的零售量同比增长5.61%,市场占比达到29.34%;海尔冰箱的零售额同比增长5.2%,市场占比达到31.12%。

从市场零售量来看,海尔冰箱的份额是西门子冰箱的3倍还要多。从市场零售额来看,海尔冰箱的份额是西门子冰箱的2倍还要多。这意味着,一直在中国市场坚守“高端战略”的西门子,已经在主营业务冰箱产品上败给了海尔。

月,西门子“冰箱门”事件发生后,《中国企业报》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从至2011年9月,西门子在中国冰箱市场的零售量份额占比已经出现“三连跌”。

这意味着西门子“冰箱门”绝非偶然。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指出,“在西门子冰箱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是产品质量的下滑,最终质量下滑又会拖累市场份额下跌,然后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

烟机:3个西门子不抵1个老板

同样,在近年来被西门子家电中国高管寄予厚望的油烟机、灶具等厨电市场上,今年以来也遭遇了“量跌利跌”的命运,

截至今年2月底,西门子油烟机市场零售量份额同比下降1.19%,市场占比仅为3.5%;市场零售额占比同比下降1.78%,占比为5.58%。同一时期,国内品牌老板电器的油烟机市场零售量占比9.80%、市场零售额占比16.44%,且均保持正增长。

从市场零售额看,老板电器是西门子的近3倍,从市场零售量来看,老板电器是西门子的2倍多。西门子进入中国厨电市场后也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但与老板电器同时期的量、额比来看,显然在中国市场上卖得最好的高端厨电是国内品牌。

洪仕斌指出,“今年1―2月份应该是厨电销售的小旺季,对于外资品牌西门子来说,应该是通过品牌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国内品牌同比增长的大环境下,西门子却出现下滑,应该是市场和消费者对西门子的品牌认知出现了分化的结果。”

灶具:直接被挤出前十强

在灶具市场上,截至今年2月底,西门子的灶具市场零售量份额同比下滑1.09%,占比仅为2.38%,已经被国内竞争对手挤至灶具市场十强之外。更为奇怪的是,西门子灶具的市场零售额占比同比下滑2.05%,占比为5.29%。

同一时期,老板电器的灶具零售量占比6.99%、零售额占比13.01%,零售量和零售额均保持正增长。与西门子灶具的市场表现形成较大反差。

由于西门子家电在中国市场零售布局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市场以及少量的三级市场上,而中怡康的市场监测网络布局正与西门子家电的网络布局高度吻合,其监测数据基本能够客观反映西门子家电的市场表现。

6.职场负面情绪 篇六

职场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好信号。只要我们用心倾听,每一种负面情绪都告诉我们工作中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通过负面情绪诊断职场状态,是一种加速职场发展的不错方法。向上的情绪是我们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负面的情绪更多的时候阻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

1、厌倦--繁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时候,一般容易会让我们兴趣缺乏,外在的表现是厌倦。厌倦是什么样的情绪?生理上出现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下降。当我们意识到我对工作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下一步就知道原来是因为工作中有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

2、焦虑--新的项目拿到手,工作做到一半卡住了,人际关系不和谐都容易表现出焦虑。焦虑是什么样的情绪?生理上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理上害怕、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情绪易激动,易发怒,感到不满意。这时我们需要静一静,意识到我们有了焦虑的情绪了。【本文首发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谢谢!】

3、失落--每天繁忙的工作,有时会占据本该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工作和生活的失衡,很容易让我们感到人生是缺失了一块的,这就是失落。失落是什么样的情绪?生理上容易犯困,心理上觉得空虚,找不到价值感。

7.SOX法案实施的负面效应分析 篇七

(1) SOX法案的实施背景。

2001年,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因财务丑闻申请破产保护, 紧接着国际五大会计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安信达会计公司因审计丑闻申请破产,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一系列财务审计事件, 这些充分暴露了美国核查体系的严重缺陷, 动摇了公众对会计师行业的信心, 直接导致美国公民乃至全球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安全感缺失, 使得美国股市暴跌。针对上述公司财务不透明, 缺乏监管等问题, 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也就是SOX法案。

SOX法案被认为是美国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它代表了一个新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到来。它在功能上强化了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 (CEO) 、首席财务官 (CFO) 对公司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 要求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中, 必须附有CEO和CFO的承诺函, 保证所提交的定期信息披露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

(2) SOX法案的主要内容。

SOX法案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及公司行为的监管, 包括:建立一个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对上市公司审计进行监管;通过外部审计负责合伙人轮换制度以及咨询与审计服务不兼容等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对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行限定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以增进公司的报告责任;加强财务报告的披露;通过增加拨款和雇员等来提高SEC的执法能力。第八至第十一章主要是提高对公司高管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如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行为最高可判处25年入狱;CEO和CFO必须签字保证其报送给SEC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及公允性。对明知财务报告没有满足要求却蓄意签署证明的, 处以最多500万美元的罚款, 最多20年的监禁或并罚。美国的2001到2002年度所爆发的系列公司丑闻事件中, 公司管理层无疑负有主要责任。因而SOX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层责任 (如明确管理层负有建设并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责任) 等。由于公司会计人员及外部审计在这些事件中亦负有重要责任, 因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成为SOX法案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法案的要求包括:建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管上市公司审计;要求外部审计合伙人定期轮换;全面修订会计准则以及制订关于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标准;要求管理层及时评估内部控制;更及时的财务报告;对审计时提供咨询服务进行限制等。因而, SOX法案更像是一个会计改革法案, SOX法案与财务会计和审计直接相关的条款有七项 (见表1) 。

该法案为公众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创建了一个广泛的、新的监督体制, 并将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作为关注的具体内容, 相关的主要条款是302条款和404条款。302条款明确了公司对于财务报告的责任;404条款是SOX法案中最严厉、最昂贵的条款。它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活动记录不仅要细化到像产品付款时间这样的细节, 对重大缺陷都要予以披露。根据国际财务执行官 (FEI) 对32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 每家需要遵守SOX法案的美国大型企业第一年实施404条款的总成本超过460万美元。

2. 我国学者对SOX法案的研究

虽然起初SOX法案是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而颁布实施的一项法律, 但是这部法案内部所包含的企业内部财务治理机制是很先进的, 在应用上具有普遍性, 这对我国大型企业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国内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卢中伟, 韩秀明 (2005) 分析了SOX法案给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他们认为虽然SOX法案仅仅在美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是它对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治理却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徐莉, 徐楠 (2006) 立足SOX法案, 剖析了其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影响, 并结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张俭 (2006) 探讨了SOX法案对内部审计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进而认为内部审计在公司遵循SOX法案中可以承担职责。解学成 (2006) 分析了SOX法案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他认为, SOX法案在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恢复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强化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责任, 加重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但也给上市公司造成了成本负担。赵丽娟 (2009) 分析了SOX法案对我国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她认为SOX法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项目在中国移动各省级公司的全面推广, 引起了企业整体控管流程的重组即人员岗位职责的改变, 对企业内部流程梳理、加强财务投资监管、协调内部资源分配、提高管理透明度等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以上学者对SOX法案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具体产业来说的, 而且大部分是强调SOX法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促进效应, 但很少认识到这一法案的实施多带来的负面效应。

3. SOX法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促进效应

SOX法案的颁布确实促进了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 其具体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和信息技术。

著名的United Technologies公司在SOX法案遵从项目过程中发现, 公司ERP系统已经植入了很多自动化的内部控制程序, 如开具发票时系统自动将发票与定单进行匹配核对。但测试后发现, 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应用系统的该项功能。公司计划更多地挖掘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 使公司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自动化和规范化。Nextel电信公司在进行SOX法案遵从测试时发现, 虽然公司对敏感信息的接触管理有明文的控制制度, 但实际上制度的执行却带有随意性。Nextel意识到这不仅对财务报告数据是一个威胁, 对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都是很大的威胁, 之后Nextel采取了措施, 提高了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2) 提高财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SOX法案重点关注的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然而一些与SOX法案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工作, 却同样可以从SOX法案遵从过程中获益。如, 一家公司在做SOX法案遵从项目的过程中, 要对固定资产清查与报告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记录和测试。项目组发现公司关于固定资产财务报告方面的内部控制虽然没有大的缺陷, 但公司的固定资产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公司管理层得知这一发现后, 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分析、竣工交付、投资收益后评估等流程的风险控制。通过强化对固定资产运行效率的监控, 可以提高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虽然这些工作本来不是SOX法案关注的重点。

(3) 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一些公司意外地发现, SOX法案遵从项目所用的一套方法体系, 完全可以用于控制公司经营风险, 提高公司经营效益。这完全超出了SOX法案遵从项目初期的目标———控制财务报告相关风险。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404条款遵从工作最基本的依据和工具, 而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本身不仅强调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也强调控制经营风险。SOX法案遵从工作只是应用了COSO内部控制框架功能的一部分, 即“财务报告”风险控制部分。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控制运营风险, 提高运营效率, 其原理和方法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是一样的。United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实施其“追求卓越, 实现竞争优势”的“持续改进计划”。该公司认为在很多方面, SOX法案遵从项目与其“持续改进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公司正在将SOX法案遵从工作纳入其“持续改进”整体工作当中, 以法案实施为契机, 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4. SOX法案的实施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分析

SOX法案的核心是通过立法加强对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的控制, 并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及时对各种缺陷进行修复, 在内容上具体细致, 相应的惩罚措施也非常的严厉与苛刻, 对金融市场的整顿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此外, 该法案还明确了上市公司要制定内部控制的报告, 把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提供建议这两项服务职能相分开, 进一步强调了审计的独立性, 同时从企业自身加强管理和控制, 即从源头上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是为众多投资人所欢迎的。但是sox法案也存在一些疑问:

一是这些条例的出台, 虽然经过20多次的修改, 仍是“安然”和“世通”等会计丑闻的产物。当时急需出台新的严厉的行业规范措施来平息民众的愤怒, 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宣誓, 而不是深入的分析行业舞弊的原因, 未免失之草率, 流于形式。

二是这一法案过于“一刀切”, 没有针对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举措。纳斯达克90%的上市公司是中小企业, 高科技公司。它们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客户需求、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并不是来自于SOX法案试图加以控制的风险。

三是SOX法案的实现需要企业支付巨额成本, 这对大企业相对容易,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对高科技公司来说, 互联网创新速度快, 流程过于严格死板就会影响经营。这个法案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 存在过多无谓的耗费。

四是严厉的惩罚措施是把双刃剑, 如果企业被认定未达到SOX法案的要求, 将可能使企业受到严重处罚, 包括高额罚款以及管理层个人责任追究。这会使企业高管的创造性受到限制, 降低企业的活力, 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性质是不符的。

综上, 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应更多的依靠人自身的力量。柔化内部控制, 形成一套诚信为尊的价值体系, 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投资人的利益, 企业高管的利益相捆绑, 达到目标的一致性, 通过预防性控制, 让企业中的组织团体, 如工会等参与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拉莫斯.如何遵循SOX404条款-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

[2]赵丽娟.SOX法案对我国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J].企业导报, 2009 (11) .

[3]卢中伟, 韩秀明.SOX法案给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J].财会通讯, 2005 (8) .

[4]徐莉, 徐楠.从SOX法案看企业信息化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1) .

[5]张俭.美国SOX法案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财会通讯, 2006 (6) .

[6]解学成.美国SOX法案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评估及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2) .

8.“媒体—专家”联盟的负面效应 篇八

媒体与专家本来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媒体是大众社会的无冕之王,是知识的传播者,她追求的是广度,受众越多越好,效果越轰动越好;专家是象牙塔里的普罗米修斯,是知识的发现者,他追求的是深度,知识越精深越好,效果越有颠覆性越好。简而言之,媒体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大众的;专家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小众的。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两个不搭界的群体却暗地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共谋关系。

现代社会中的媒体不满足于仅仅报道事实,而是关注事件的背景,追寻事件的原因,挖掘事件的本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深度报道成为宠儿。深度报道中,媒体开始尝试扮演专家的角色,除了关注“WHAT”之外,更强调“WHY”和“HOW”两个新闻要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以光速传播,新闻求“新”的速度上已经没有竞争空间了,所以各类媒体纷纷转向深度挖掘。但这存在一个能力匹配的问题,因为记者大都是中文、新闻专业毕业,面对包罗万象的新闻题材,描述性报道不在话下,而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却缺乏相应的驾驭能力。此时,专家就粉墨登场了。

本来专家的任务是“专”,专心于书斋中探索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真理。但现代社会发展的日益专业化需要专家出来与大众进行沟通、解释和传播,因而在传统的学术生活之外,知识分子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职能。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专门写过一本书《走出象牙塔》,探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职能和责任,知识分子不再固守书斋一隅,而是要与外在世界密切互动。在此背景下,专家们不甘寂寞了,除了“深度”之外也追求“广度”了,甚至部分专家开始转型成为“公知”。

于是乎,媒体和专家一拍即合,既获得了深度,也获得了广度,似乎是个双赢的结局。但切莫高兴得过早,“媒体—专家”联盟发生了一个负面效应,即受众不买账了,老百姓不接受,结果媒体和专家的公信力都不同程度受到削弱,搞着搞著,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变成了“叫兽”……到底发生了什么?

症结有三。首先,这种联手本身就是建立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定位之上。“广度”要求通俗易懂,化繁为简;“深度”要求精益求精,化简为繁。在媒体提供的语境下,专家的言论脱离了它的自身的专业背景,淡化了分析框架和推理过程,只是借助媒体抛出一个结论,这种专业化的结论往往与公众的感受、感情相抵触,因此很难不成为“雷言雷语”。例如,某经济学家说改革开放以来,官员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这个判断激发了公众的愤怒,但是这个结论在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内其实是成立的,因为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稀释权力的过程,作为权力拥有者的官员相对于以往的特权地位当然是受损而不是受益。

其次,专家的能力圈是有限的,专家只是在其狭窄的专业领域内是专家,能力圈之外专家的判断可能还不如普通人的常识。但媒体会给人带来一种自我膨胀感,专家很容易被这种膨胀感冲昏头脑,自我感觉是百科全书式的全能学者,往往越界发表意见。而知识分子有“公知”情结,特别爱扮演社会的良心,以感情替代理性,以道德替代规律,以价值替代逻辑,动辄入戏太深。某些专家十年前就判断北京房价有泡沫,结果唱空唱了十年,害人不浅。

最后,影响力也是商品,专家的媒体传播伦理也在经受诱惑。某些专家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成了学术“凤姐”,搞得中国社会阴谋论盛行,狼烟四起,动辄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供应链战争……也不排除有些专家被特定利益集团收买、裹挟,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吹鼓手,这种帮闲文人的专家意见自然更是等而下之。

9.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篇九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编辑

负面清单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中文名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外文名

Negative list management mode

经济领域的禁区以清单方式列明

畴 管理模式 目录

1简介

2释义

3模式

准入

背景

内容

措施

4发展

5清单

6挑战1简介编辑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在一些实行对外资最惠国待遇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但是在我国,对外资进入目前依然实行政府审批制,这使外资企业很不适应,常常在审批过程中陷入扯皮,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效率。[1] 2释义编辑

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与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是,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领域的投资。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利用正面清单来确定覆盖的领域,而负面清单则用来圈定在这些开放领域清单上,有关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问题的限制,这种做法也被当下不少国家采用,从而有效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手段,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部分敏感产业。3模式编辑 准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不适用负面清单。

除列明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禁止(限制)外商投资国家以及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限制)的产业,禁止外商投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项目,禁止从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

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并购、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境外投资者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出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参照负面清单执行。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并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有更优惠的开放措施的,按照相关协议或协定的规定执行。背景

负面清单一词出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的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位列第三,排名仅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之后。

《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内容

2013年9月30日,负面清单公布。清单写明,新闻机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目前均属外商投资的“禁区”。在娱乐场所方面,电影院的建设经营受到限制,须中方控股。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业务,也仅限合作的方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属于外资不能进驻的领域。

此前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也在“负面清单”的禁止之列。博彩业(含赌博类跑马场)、色情业,外商也不能在自贸区投资。在体育场馆中,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经营明确禁止投资。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虽未禁止,却受到一定限制。

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准入的机会,中外合作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将开放。负面清单则显示,医疗机构投资受到三条明确的限制: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不能超过20年,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至于教育领域,则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方案的限定。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只能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开展。如果外资试图投资非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以及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限合作,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义务教育以及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和党校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属于明确禁止的范围。措施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依据法律法规作了大量梳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列出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190条管理措施。约占试验区内1069个小经济行业分类的17.8%。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等。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试验区将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管理。而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则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4发展编辑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就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发表谈话,他表示,同意采用这种模式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与中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一致。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制订的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所有的外商投资和商业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那么,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相比较而言,负面清单管理可以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同时扩大开放。对外资来说,在外资准入方面更加透明,对于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5清单编辑

自由贸易协定(FTA)采用负面清单已经有相当长一段的时间。

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被认为是最早采用负面清单的FTA之一,在美国和新加坡达成FTA之后,这种制度也被亚洲多国所仿效,但各国的做法并不一样。例如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美国-新加坡FTA就在跨境金融服务贸易的子领域采取了正面清单的形式,韩国-美国FTA则进一步将正面清单拓展至金融服务的投资领域,并以一个混合清单的模式允许双方金融投资领域子项目的开放程度。但日本-墨西哥FTA则将金融服务领域排除在投资之外。一般在FTA中,各国会利用负面清单在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做出不同程度的安排,在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往往会引入对本地市场份额的要求,在投资领域则会对业绩有要求,并对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国籍做出限制,这事实上来源于双边投资协定。

业内通常认为,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比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更能帮助服务业供应商理解在国外如何开展业务,并且负面清单也适用于未来新出现的服务活动,因为这些新的活动在FTA制定之初可能还没有出现。

但是在看到负面清单优越性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正面清单的意义。

知道哪些是不允许做的意义取决于开放的程度,但当某个领域的限制清单就像一本电话本一样厚时,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或许更能帮助商业人士来开展业务。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带有对现有政策约束可能性的正面清单可以给政府提供重要的自由呼吸空间,当政府只有有限的行政能力,来汇总所有有贸易限制政策的领域清单时,这种自由空间的给予尤为重要,包括子领域的开放,或者是一些对外资参与敏感的产业。6挑战编辑

对于外商来讲,更重要的是负面清单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如果依旧是之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类别,那负面清单的价值就大大缩水。

以美国为例,截至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最新一起生效的是与卢旺达的BIT。美国在其附录里对核能、采矿、航空运输、通信、金融、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做出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早期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BIT都是按照产业大类加以说明,并未列出详细产业中的负面清单。但需要注意的是,与美国签订BIT的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G20成员国一个都没有参与。

此外,试验区内的内资企业如何审批,也尚待明确此次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的是三部涉及外资的法律,《公司法》却不在其中,有待厘清。

消除隐性壁垒要与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步推进,在项目核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支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需要及时跟进,否则负面清单无疑画饼充饥,落入与非公36条类似的尴尬境地。[2]参考资料1.

周俊生:负面清单管理应尽早向全国推广

.东方财富网 [引用日期2013-10-12] .

2.“负面清单”海外掠影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3-10-21] .

10.绩效考核的负面作用 篇十

未来真正拥有竞争优势的,将是那些能够激发组织成员超越自利性追求的企业。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最近很郁闷,前段时间根据销售人员月度考核体系模糊的缺点,人力资源部牵头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没想到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体系实施后事与愿违,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公司的传统做法是,由部门自主确定销售目标,月底按销量的一定比例提取奖金到部门,由部门主管进行分配。按照流行的绩效考核观点,这种基于部门主管主观判断的奖金分配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性不足。为了促进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将销售人员销售目标达成率与奖金系数挂钩,设置了阶梯式的奖励机制:

没想到,政策实施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销售目标比较有挑战性,部分销售人员不再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销售上,而是将自己每月的达成率“精确”地控制在80%-81%,以保证每个月的达成率都能超过80%.更令人头疼的是,新政策实施后,公司的氛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之前,虽然没有奖励机制的牵引,但各部门除销量目标外,还会在重点产品销售等方面主动确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确定挑战目标,公司积极向上的氛围非常浓厚。实施目标绩效考核之后,很多人开始把精力放在就销售目标与公司讨价还价上,反而失去了之前的进取精神,公司氛围的变化令人担忧。

硬币的另一面上述的尴尬情形在很多实施绩效考核的中国企业当中屡见不鲜,但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执着地导入目标绩效考核。在目标绩效考核的拥趸们看来,员工是自利的,并且缺乏内在的努力动机。组织绩效提升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员工的自利性,设计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惩罚措施,让员工认识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符合自身的利益,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工作。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理念乍看起来简单实用,而且中国向来就不缺乏“合理奖惩、论功行赏”的意识,所以企业热衷于目标绩效考核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解决绩效考核的难题,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但不幸的是,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企业先是将希望寄托在强制分布上,但由于将有差别的奖金视为唯一的激励手段,强制分布则视为实现差别的技术,最终的结果是为强制分布而强制分布,完全背离了激励的原则和初衷。据说某咨询公司在推销强制分布的同时也“身体力行”,要求项目组也进行强制分布,最终项目经理硬着头皮把有待改进的名额给了刚进项目组的助理,搞的助理哭哭啼啼,被评为优秀的人也不干了,闹着要把自己的名额让出去。

很多人对活力曲线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实践当中往往被“强制分布是否科学”的问题所困惑。事实上在韦尔奇执掌GE期间,强制分布与数一数二一样,是GE鲜明的价值观。韦尔奇以“数一数二”为原则,通过对“软(人)硬(业务)件”的有效管理,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在韦尔奇的眼里,人与业务一样,都可以通过投资得到增值。价值观没有好坏之分,也不能用是否科学合理来衡量。量化管理如今也被普遍视为解决绩效考核难题的法宝。“不能量化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由于越重要的东西越难衡量,片面追求量化最终落得想得到A却得到B的结果。媒体曾报道,某地公安局加强对110出勤的考核,以公里/天作为指标,结果导致110每天有事没事都在闹市中呼啸来去。

事实上,量化的根本并非针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考评,而是针对流程和组织层面的绩效管理。人们早就认识到纯粹的财务指标有着滞后性的特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绩效,需要辅之以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数据易于收集不同,非财务指标的衡量颇有难度,除非将其量化,否则难以进行测评,这才有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的说法。

企业围绕着个人考核与奖励已经绞尽脑汁,然而并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很多执着于通过考核来获得绩效的人渐渐发现走进了死胡同:设置精巧的激励机制却导致员工不再关注业绩本身,而是与公司玩起了博弈;往往获得了短期的收益却损害了长期的发展,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些问题并非只在中国企业中存在。索尼近年来行业领导地位的下降,其前董事天外伺郎前不久撰文指出,从1995年底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索尼风光不在的罪魁祸首。他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指出,“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的绩效主义,让索尼失去了激情和挑战精神,变得越来越平庸。人们倾向于确定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与公司玩起了讨价还价的游戏。

在诸如“将量化进行到底”等似是而非的口号已深入人心、HR们满眼尽是KPI的当下,天外伺郎反对绩效考核的声音语重心长,虽然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让很多醉心于绩效考核的人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

超越自利性事实上,反对绩效考核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质量管理的先驱爱德华。戴明从一开始就彻底反对绩效考核。他曾经明确告诫,“绩效考核,不管称它为控制管理或什么其他名字,包括目标管理在内,是唯一对今日美国管理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他甚至不无幽默地告诫他的美国同胞,“至少我们不能把它出口到对美国友好的国家。”

戴明反对绩效考核有很多原因,比如他认为“员工是为金钱报酬才努力工作”的观点简直就是侮辱人性。其合作者之一彼得。斯科尔特斯(Peter Scholtes)不无嘲讽地说,那些鼓吹“胡萝卜加大棒”观点的人,他们是在驴子身上做的实验,却想把结论运用到人的身上。

戴明认为,目标管理容易让员工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内在激励是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驱动因素,过分强调诸如金钱等外在激励,会让内在激励逐渐弱化,进而变得越来越依赖外在激励。

天外伺郎对索尼的描述与戴明的预言暗合:“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

在反对的同时,戴明也给出了替代方案:由于影响绩效的因素大多来自系统本身,组织应该通过改善系统而不是奖惩员工来提高组织绩效;由于绩效考核容易带来恐惧和不信任,损害士气,组织应该建立高度信任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真正的领导来激励他们,让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戴明与赞同绩效考核的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认为组织成员具有内在的努力动机,反对过度利用员工的自利性。在这一点上,另一位管理学家巴纳德也曾指出,经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不是致力于规约下属们的自利行为,而是激发他们超越自利性追求。他认为经理人员的其他能力“将不会被发挥出来,甚至将不会产生这些能力——假如缺乏一种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以激励成员们对合作的基本信念的话„„然而,组织的生命力与该组织所治理的道德程度成正比。这也就是说,远见卓识,长远目标,高尚理想,是合作得以维持的基础。”

组织在本质上是一个协作体,组织成员间的协作常常需要他们超越自利性的追求,将来真正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激发组织成员超越自利性追求的组织。

走出考核的死胡同实践当中,通过明确的使命和愿景来激发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内在动机,基于明确的价值观来甄选人才并规约员工的日常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强化员工在团队合作方面的信念和预期,已经成为提高组织成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这些实践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即高投入型的工作体系,在其中绩效评估的一大转变是更侧重行为和努力程度而非结果。在以员工在公司迅速扩张中“ 仍超乎寻常地保持‘亢奋’和‘战斗欲’”著称的阿里巴巴,就通过绩效考评把所有员工高度统一于公司的价值观下。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被喜爱武侠的马云称为“六脉神剑”。每年年底的考评当中,价值观考评占五成以上的权重。

高投入型人力资源实践的特征,就是认识到基于目标的绩效考核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离心离德”的困境,不再继续从目标制定、考核与激励方面与员工 “斗智斗勇”,而是通过企业在使命与价值观的明确、通过企业在员工发展等方面的高投入,以赢得员工与公司“同心同德”的理想结果。

11.负面效应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教师期望期望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94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克马力翁效应。[1]

教师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一些优秀的学生正是在教师寄予的厚望中走向成功的,这是“教师期望”的正面效应。但是,教师期望如果运用不当,其负面效应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成就感,甚至会使学生造成某方面的心理障碍,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运用期望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需要修炼的艺术。

一、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表现

1.期望分布不合理

教师往往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性格开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观察细致,了解深入,给予他们的关注相对较多,容易形成适合这一群体需要的期望。教师在等待这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上表现得比较有耐心,他们能获得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而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可能受到教师的忽视和怠慢。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不公,期望不合理分布,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高期望的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预言实现得到更好的发展。低期望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缺乏信任,对学习丧失信心,师生关系不良,进而影响学业。

2.期望表达不恰当

教师因急于求成而采取强迫、威胁、惩罚等现象是最常见的不当期望方式,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自傲心理等。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的关注也会带来消极的教育影响,因为学生是有着自己思想的鲜活个体,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對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度关注,高度肯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或因压力过大带来严重的焦虑;对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事包办,一个问题反复提醒、再三教诲,结果使他们产生疲倦和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热情,对自己自卑并对教师产生反感。

3.期望尺度不准确

教师的高期望和低期望,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只有合理的高期望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很多教师时间紧迫感强烈,希望学生能早日出成绩,对学生提出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期望,如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就将失败归因于学生,认为学生智力低下或不努力。此外,教师对成绩平平、不爱表现的学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学生的发展也不过如此,由此形成了不当的消极期望。这些学生失去了教师的关心和信任,便会产生不配合的抵触情绪,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遗忘者”和“边缘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教师产生浓厚的师生感情,也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成因分析

产生教师期望消极效应问题的原因很多,通过其影响因素来分析,主要有学生的背景信息、学生对教师的直觉、教师的个人特征等方面。

1.学生背景信息促使教师的差别行为

学生背景信息,如性别、身体特征、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等,对教师期望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学生的背景信息是形成教师期望的基础,然而教师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教师本人的观念、个性、心理等要素必然也参与其中。他们对学生的背景信息进行过滤、组合,形成综合评价,评价高者高期望,低者低期望。

学生成绩往往是影响教师期望的关键原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主要建立在对学生以往的成绩表现上。学业成绩是客观的,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教学决策方面仅仅依据这些信息是有局限的,因为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教师的期望分布不公平、不合理。例如,当课堂上出现异常响动时,教师会把目光投向他一直认为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是他们在捣乱;当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则很自然把目光投向他一直认为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2.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

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因为这一关联反映了学生的角色定位和知觉偏差。在教学中由于学生间差异的存在,教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而学生一旦获得关于该标签的信息,总是很容易“对号入座”,用标签的角色期待与要求来知觉和行动。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则以标签效应的方式表现在学生的知觉与行动中。[2]

而学生的反应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反馈信息,是教师据此来改变或否定原有期望的缘由。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间接因素,期望是否能有效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这种知觉可能并不代表教师的行为意图或实际表现,但最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却是这种知觉。如果知觉为消极影响则直接导致学生朝向消极的直觉方向发展。

3.教师的个人特征

教师的个人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效能、教师的控制点、教师的个性因素、教师的信念。其中,教师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期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能力信念。[3]具有不同效能感的教师对学生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一个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将强化重视他所得到的信息,并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学生。他们认为,好学生天生聪慧,一教就会;而差学生先天愚笨,“孺子不可教”。此外,教师效能感还会有意无意地受到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如首因效应,一旦教师对学生形成初始期望,教师通常倾向于维持原有期望。当学生的客观迹象与教师期望相悖时,教师会对它加以操作、解释和编造加工,使之与期望相符。例如,高期望的学生迟到了,教师会认为他昨晚太用功睡迟了;低期望的学生迟到了,教师可能会认为他是玩游戏玩得太晚睡迟了。

除上述主要原因以外,期望方法的运用不科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其他心理效应等也会影响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尽可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有效策略

1.平等对待,因“生”施“望”

作为教师,建立和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必须基于对学生信息的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然平等并不等于平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深入每个个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于劣势的群体以额外的期望补偿。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具体行动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因“生”施“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空间,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表现,灵活运用多种期待方式。例如,对成绩相对落后、胆小内向的学生多给予参与和表现机会,使其得到表扬与鼓励;对已经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用微笑、点头、手势等身体语言表达对他们的赞赏,以免出现因过多表扬而滋生骄傲的现象发生。

2.合理期望,积极期待

合理的期望结构应与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相适应,契合“最近发展区”。合理期望是教师在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发展趋势的预测标准,既有实现的必要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渴望又可即的目标催人奋进,可望而不可即的期望目标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而言是外因,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多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对教师的期望会“视而不见”。所以教师的合理期望建立后,必须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有效地传达,让学生知觉到你对他的积极期待。用更多的言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肯定的赞扬等,像是:我相信你、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词语,直接表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也可用非语言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学生观

教师期望效应的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的愿望,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位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的美好愿望,都将能获得成功。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就是期望),并让学生知觉到这种信心,从而为之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的确,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有各自独特可贵的地方。不要给学生“贴标签”,也不要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把学生当做学生看待,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都具有闪光点,都可以成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望学生,相信学生明天会比今天做得更好;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避免那种以牺牲多数学生利益来换取少数人利益的做法。[4]

[参考文献]

[1]郭立华.教师期望理论在语文“后进生”辅导中的影响[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3).

[2]范丽恒.教师期望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社,2007.

[3]刘高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杨连山.心理效应的85个案例[M].天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3.

12.负面效应 篇十二

当前, 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地方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代名词。高效农业的开发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

在种粮效益低下的背景下, 各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并把着力点放在增加收入上, 因此大多数地方发展高效农业都是以设施农业加经济作物为主要形式, 比如种蔬菜、水果、草药、观赏植物等,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 提高单位面积附加值, 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种做法确实增加了部分农民收入的同时, 也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 危及粮食安全。

在一定生产水平下, 粮食生产和高效农业发展规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目前的高效农业模式盲目发展, 会加剧区域甚至全国粮食供需不平衡。这几年, 由于各级政府提倡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不少地方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粮食生产, 开始种植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从收益上看,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使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收益增加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 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高效农业越发达, 粮食种植面积就越来越少, 粮食安全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总量能保证基本自给, 但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仅为380公斤, 与2020年不低于395公斤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要维持95%的粮食自给率, 不可能依赖进口粮食来解决这个国计民生的大事, 而且真的到那一时刻, 能不能顺利地买到粮食还是一个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 而是政治问题, 甚至会影响到世界安全和稳定。

(二) 失去种子控制权。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 我国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 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0%。但我们对种子控制权认识模糊, 认为只要是优质种子, 能带来经济效益就是好的, 导致了种子控制权逐渐丧失。2000年国外种子企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首先在我们的高效农业领域小试成功, 夺取了我国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作物种子的控制权。外资公司在控制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 便大幅度地提高种子价格。以甜椒为例, 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 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 贵比黄金。但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 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种子控制权的丧失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第一, 压缩国内民族种子的生存空间, 由于它竞争优势特别明显, 竞争力强、规模大、质量优, 国内的种子产业要想发展相当困难;第二, 如果外国的洋种子所占的比重过高, 种子定价权就掌握在国外手中, 这样就造成我们农业生产成本奇高, 后果相当严重;第三, 可能会带来生态破坏, 到那时是很难控制的。

(三) 造成环境危害。

我国的高效农业基本上是设施农业, 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等。这些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和滥用会造成环境危害。虽然有人指出要提倡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膜, 但由于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尚未突破, 或存在不经济性而难以大量推广, 还不足以改变危害环境的现状。以农膜为例, 高残留塑料农膜的危害已是路人皆知, 那么新锐的可降解农膜又如何呢?目前, 国内已开始批量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淀粉基、碳酸钙填加型、改性Pv A等十几种降解塑料, 同时我国也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世界的APC生物质塑料生产工艺。但国内实现规模化降解农膜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 同时技术和工艺路线尚不完全成熟, 技术风险巨大。

二、高效农业潜在危害的解决对策

(一)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中国廉价的粮食是政府为了保障大局, 压制农民收益所带来的。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 粮食生产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 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 不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 应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 使之收入水平不低于从事高效农业的农民收入, 或者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 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 大力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

非耕地高效农业是指在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上, 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 用现代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进行生产, 使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是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 有效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85%以上的土地资源为非耕地资源, 科学合理地开发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是发展高效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三) 大力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发展。

首先, 要明确种子产业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地位, 这是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其次, 要明确种子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 要尽快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三是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

(四) 尽力避免造成新的环境危害。

一是政府要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发展新型低污染型化肥、农药、农膜和消除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的新技术;二是出台新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新型化肥、农药和农膜;三是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的农业环境意识, 科学处理设施农业的废弃物;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吴礼民.高效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J].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 1998.2.

[2]王建法.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农学通报, 2010.7.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培训下一篇:二年级数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