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2024-10-07

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精选16篇)

1.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篇一

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看了肖远骑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让我大失所望:原以为对教师有所指导,不想也是空洞的说教,主要观点有三:教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要有远大的职业情怀,教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的文章应该叫做《教师职业要求一二三》(加了阅读要求而已),或者叫做《今天教师要做什么》。这是站在领导的角度的阿谀溜须的官僚文章。至于“今天怎样做教师”,必须深入教师,了解教师的想法,才有发言权。随着代课教师的清退,学校布局的调整,均衡教育的乱均衡,教师的工资的空调,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直线下降,“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想不想做好教师,教师能不能做好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那就是想不想做好老师。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以育人为乐,不计得失;二是以教书为职业,利大劲足;三是以教书为副业,混混而已。第一种人是汪金权之类的神一样的英模教师,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不求利,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乐、以学生的成就为乐、以学生之乐为乐,这样的教师少之又少,所以,媒体对发掘出的这类教师大书特书,这是应该的。这类教师为什么少,这值得我们的政府及领导者反思!第二种人是教师的绝大部分,教书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他们的职业,报酬丰厚时干劲十足,收入微薄是心灰意懒,这一心态不止教师如此,从事任何职业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既是大部分,政府就不应该只是给教师戴上“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精神枷锁,唱着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空调,做着补助“贫困学生”(大部分比教师家庭收入高的“贫困学生”)、改善教学设施而忽视教师待遇的增加教育投入的废事。第三种人是教师的极少部分人,这类教师,要么是家庭有其他主要收入,要么是准备改行,教书,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副业,赖以混日子的依靠,只不过是“鸡肋”而已--食之有味,弃之无肉!他们根本不想做好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其次要解决如何帮教师做好教师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能不能做好教师。

首先,要让教师专业对口。如今的“均衡教育”、教师专任,指导思想不错,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面对有些科目的专业教师富余、有些科目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均衡”的结果是:不进行教师的专业培训,而是拉夫凑数,不缺编的学校,富余的科目变得紧张、专任的不专业,缺编的学校更是一片混乱。在此情况下,神一样的英模教师,面对专业不对口的科目,即使他们有最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最远大的职业情怀,有最好的阅读习惯,做出最大的`努力,尚且不能成为好教师,更不用说一般的职业教师与混混教师了。既然清退了大量的代课教师,政府就应该为学校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其中,问题是教师微薄的收入、卑微的社会地位又让专业人才望而却步。这也是近几年拥有大量专业教师的私立学校质量高于公办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值得政府领导者深思!应该大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其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近几年物价飞涨,教师工资蜗牛般提升,一点点绩效工资,还要左弄来,右弄去,弄得本就心态不平的大部分教师人心惶惶、愤愤不平。教师的收入,特别是没有灰色收入的农村教师,已经跌入社会底层,拿着全社会最低的收入,干着最辛苦的“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着最大的安全风险。戴着冠冕堂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帽子,在人前闭口不敢谈工资多少的教师,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当今,教师的社会地位可想而知,有点涵养的人当面表示尊敬,其实心中不屑,耿直的直呼可怜,当面疑惑叹息,轻视者直骂“小气”,十足的瞧不起!如此经济与社会地位下的教师,第一种教师即使是神,可惜不是不吃不喝的真神,他们有最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最远大的职业情怀,他们也得先分一点精力生存下去,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做好教师上,他们有最好的阅读习惯,也得先用微薄的工资买米、买盐、买油,再买书籍。第二种教师,毕竟是凡人,他们怀着远大的职业情怀,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老婆孩子的生活不如人、其他从职者的不屑,一天两天可以忍受,时间长了,怎能不出现职业

倦怠,甚至职业厌倦、职业憎恶?“哀大莫如心死”,第二种教师尚且如此,遑论第三种教师了。政府确实该深入了解教师的真实情况,把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落在实处。“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只有教师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而不是作出牺牲、奉献的“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教育行业,才能让教师安于教书,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我们的民族才真的有了振兴的希望!

今天的教师----正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只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家思想,幻想着佛从西来,改善我们的待遇,为着光荣的称号,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出真的尊师重教的下一届领导人,为我们下一辈的同行谋幸福,谁叫我们的先辈教出了这些不尊师重教之徒?

2.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篇二

很快, 一位妈妈又折回了园长室, 向园长提出要换班。原因很简单:那个班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只会照本宣科, 且表情比较生硬, 和家长缺少交流和互动, 她觉得不满意。择师是我园家长的一项权利, 园长同意了她的要求, 让作为新园区执行园长的我重新为她的孩子安排一个班级。鉴于这位妈妈刚刚接受新园区, 对老师的要求又较高, 我为她选择了年级组长赵老师的班级。在送家长和孩子去活动室的路上, 我边走边向她介绍赵老师。她仍有些担心:“赵老师真的优秀吗?画册上有没有赵老师的照片?”我一时没弄明白她在问什么, 但当我看到她翻出刚刚发给她的宣传画册时, 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我园的宣传画册上有一页是这几年获得过各种荣誉的优秀教师介绍。让我欣慰的是, 赵老师的事迹刊登在最上面。我立马指给她看, 又大大夸了一番赵老师。这时, 她才有些释然, 带着孩子快步走进活动室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快结束时, 我特意来到赵老师班, 发现那位妈妈正全神贯注地听着、记着, 还不时信服地点着头。看来, 赵老师已征服了她。

说实话, 我由衷地感谢并佩服我们的年级组长赵老师, 同时也在思考:这次换班除了让我心有所悟外, 还可以让老师们, 特别是那个没被家长接受的老师学到点什么呢?于是, 在园区集体会议上, 我在提出“仅是研讨”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后, 把这则案例说给大家听。老师们先是一片沉默, 而后开始窃窃私语。我鼓励大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一位老师首先感叹:“现在当个老师真不容易。”没被家长接受的张老师则幽幽地说:“要是我在家长会前准备再充分些, 在家长会上不那么紧张, 可能那位家长也不会要换班了。”更有老师调侃道:“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得上画册, 否则以后就成光杆司令了。”见老师们已有感悟, 我趁热打铁提出了讨论的核心话题:“大家觉得‘今天, 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又是一阵沉默。但此次我没有催促, 因为我知道大家正在分析、思考和酝酿。果然, 快人快语的李老师首先打破了沉默:“现在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我曾不止一次地私下埋怨过家长。现在想来, 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我们拿什么让家长信服?”石老师随即接过话题:“其实, 家长所有的要求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如果我们能满足这个要求, 还怕家长不支持吗?”擅长家长工作的黄老师补充道:“家长会的事家长提得非常专业。究其原因, 是我们老师面对家长时底气还不足。底气足了, 家长也就信任你了。”赵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件事中我很幸运, 因为我暂时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信任。不过这种幸运不会永远存在, 很可能以后家长对我还有新的要求。如果我停滞不前, 那么将来不被家长接受的老师就是我了。”这时, 张老师又忍不住插话:“这次是家长要求换出我的班。以后我一定努力像赵老师一样做个有名有实的优秀教师, 让家长抢着来我们班。”说这话时的张老师一改先前的郁闷, 脸上充满了坚定和期待。我想, 已不再需要我做任何总结了, 会议在老师们的若有所思中结束。

3.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上) 篇三

在教师的教育下,幼稚无知的顽童可以成为震惊四海的大文豪,纤细瘦弱的孺子可以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文学家、宇航员、发明家均都受师之育,政治家、思想家、工业家、企业家无不承师之慧。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期待的今天,教师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因为正如党的十六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校长汤雁所说的:一所学校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众多的教育问题中,尤为受到关注的是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中外自古以来,被称之为“师”的人可分为六个层次:

巫师——在今天看来,就是惑人耳目、愚弄人的人,就是造孽的人;

庸师——“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这是对这种人的行为最为恰当的评价;

教书匠——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的本职,但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学到的不一定是有效知识,有些是无效知识;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传授的可能是假知,而不是真知;

能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名师——善于触动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

大师——以大智大慧去点化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今天的教师则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大教师——指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大师;

好教师——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育专职人员;

教书匠——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人;

以教谋生者——充其量是雇员的“教师”;

因教误人者——既无学又无德的“伪教师”。

教育专家劳凯声指出:教师要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大教师”是每个教师的理想,当然,首先至少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这里就与大家讨论两个问题:好教师的素养和如何成为好教师。

一、好教师的四大素养

教师的素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从哲学向度来看,包含“知”和“觉”;从政治向度来看,包含“忠”和“义”;从心理向度来看,包含“智商”和“情商”;从文化向度来看,包含“科学”和“人文”;从教育向度来看,包含“教育思想”(是否知道怎样去教)、“专业精神”(是否愿意投身教育)、“教育智慧”(能否教好)和“专业人格”(是否具有优秀教师的人格)。

这里我们主要从教育向度来讨论好教师的素养。

(一)教育思想——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

教育思想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在某个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认识和看法,即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

教育观念(即各种教育观点)叉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专业化的教师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多元开放的德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等。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些观念既可能是系统的、完整的,也可能是零散的、局部的,但只要是反映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都可以称为教育观念。

教育理论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下面着重谈谈教学观和学生观。

1当代教学观的变革趋势。

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当代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相比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1)从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2)从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3)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知识需要更新,能力更加重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4)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调师生、生生的对话、合作与交流。

(5)从重认知向重发展转变。发展是根本,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6)从重继承向重创新转变。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2当代教师观的变革趋势。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当代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

(1)学习者和学者——教师不应该只有一桶水,应该智如泉涌,是一条流动不息的小河,为此,教师要终身学习。

(2)知识的传授者——传授知识是教师专门的职责,所以教师应该闻道在先,术有专功。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5)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6)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心理相容,相互信赖,相互接纳,产生情感共鸣。

3当代学生观。

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当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应该是:

(1)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应以读书为主,即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有向师性、模仿性和可塑性。

(二)教育智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必须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不是靠一两天的努力就可以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获得的。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育智慧分内容类智慧(学科专业素养)和方法类智慧(教育专业素养)。

内容类智慧:对知识能做到“懂、透、化”。论述深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或深入浅出,或深入深出,或浅入浅出,或浅入深出;观点独到,有首创性和独创性;讲授时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方法类智慧:教学富有启发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富有独特性,因材施教,别具特色,吸引学生;富有教育机智,课堂上能审时度势,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保证教学有序有效。

(三)专业精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神(乐业、勤业、创业、献业),人文精神(人道、人本),科学精神(客观、探究、批判)和人本精神(童年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

识)。良好的专业精神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所以教师必须敬业爱岗,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四)专业人格——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

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修养(友善的态度、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仪表)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

好教师的素养具体表现于各个方面。美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保罗·韦地博士收集9万名学生关于他们心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美国教育有关部门列出了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

1记住学生的姓名。

2记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

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4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教学意图,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应抄在黑板上。

6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

7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衣着整洁,上课前应在门口迎候学生,制止他们喧哗嬉闹。

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学校规章张贴在教室内,并解释说明,让学生知道学校规章。

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

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

12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13不要发火。在忍耐不住时可让学生离开教室,待到心平气和时再让他们进来上课。教师应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决不能在学生面前讲。

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

15有规律地为班上做些好事。协助布置教室,充分利用广告栏来传达信息。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应有主见,不随大流。

16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

17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重,而不是过分随便。

18切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

19大胆使用电话,这是对付调皮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欢迎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

20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

21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22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23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的每个细节。

24应保持精神抖擞,教师的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25多动脑筋,少用武力。

26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当你智尽力竭时,会得到行政部门的帮助。

这些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学习和参考。(待续)

4.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篇四

王译婕

品读《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由于本学期是我第一次独立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我心里一直都在敲边鼓,可能是对自己的没有信心,也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毫无预知。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我拨通了我以前班主任的电话,想请她为我指点迷津。她没有对我说太多,只是说了句:“今天怎样做教师?”本来我是以为这是她对我的问题,没想到她说:“等你阅读完了这本书,你再打给我。”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让学生爱上你

只有让学生爱上你,他才会去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老师的个性魅力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老师在面对学生时,首先要做的事是去思考如何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灵。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你的教学。

(一)平等是交流沟通的前提

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捉摸。在从教的半年里,我发觉,应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交流中可增进彼此的友谊。当然,这些是基于老师的努力的。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关爱他们,并让他们去理解,懂得你的爱。让他们去感恩的活着。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由于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寄宿,毫无经验,面对首次离开父母,他们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情愿。哭泣,打闹,嘶喊的状况每天都屡见不鲜,再加上我还没有成家,他们对父母的那份不舍还有父母对他们的依恋,我并不是能全然体会。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我肯走进他们的心,他们不会将大门紧闭。于是我开始针对我们班一个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孩子开始,关心她的起起落落。起初,她并不太接受我的“友好”,但我放下老师的架子,低头弯腰伏在她的身旁,语重心长的询问着她的家庭,她的过去。慢慢她开始张嘴说话了,又讲了几句,她开始主动告诉我她哭泣的原因,她说:“王老师,其实我不是想爷爷奶奶,我难过的是昨天爷爷奶奶看到下雨,怕我冷,特意晚上给我送来了衣服,但是他们没有进来,只给了宿舍老师,我伤心的是为什么爷爷奶奶不肯见我一面就离开了„”哽咽的声音从我耳边一直穿透进我心里,不仅是她眼泪汪汪,我的眼圈也红了。但我很快整理好心情,因为我知道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告诉她:“孩子,你很爱爷爷奶奶对吗?他们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如果你心疼他们,爱他们,你就应该快快长大,分担爷爷奶奶的辛劳,在学校学好知识,回家教会妹妹,让妹妹不必再成为爷爷奶奶的负担,让他们早早享清福„”就这样,我们聊了整整一节课。有了那次沟通,其他孩子也开始和我交流,我们相互倾听。在主动去接近学生的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更多的感悟。

(二)坦诚是理解尊重的基础

教师也有自己的不足,当发现了自己有什么不当时勇于面对,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让他们知道你在以身作则——敢于面对错误。并且还可以不断的激励你去充实自己。每当有学生问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时,我总会抱歉地说:

“我帮你去查吧”,学生也会给我一个善意的微笑。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的“自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得失。一年级的孩子比起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已经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也大大增强,上课没有以前活跃,生怕会答错误引来老师和同学的耻笑。这就需要老师多在实践中摸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第一周上课,我让学生读汉语拼音,全体学生齐刷刷的低下头,甚至下午上课,有的孩子已经打上了呼噜。那时,我非常气愤就取消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了自习课。坐在教室前面,看着他们垂头丧气的表情,我的心里非常懊恼。有学生的原因,我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于是我给他们写了一段言词恳切地致歉信,表达了我的歉意,同时也殷切的希望他们能抛开一切顾虑,投入到生动的课堂中。当我对他们说“老师很难过,我的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你们快乐的海洋,而成为你们睡觉的温床,是我做的不够。”时,孩子们都红了眼圈。我相信,那是自责与感激的泪水。第二天开始,孩子们不再沉默。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参与热情。

(三)爱心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关注与爱,特别是那些对于学习反映较慢的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通常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那些学习不上进的学生身上,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不放弃自己。我常对他们说“我是作为你们的一份子共同存在于这个课堂上的,所以我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而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平等、公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拿成绩去评价他们。不要苛求,只需尽力而为。我们在需要成绩同时更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成绩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检验能力的手段,关键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没有成绩排名的高压下学习,才能学得自主、自由、自信,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能避免高耗低能的效果和高分低能的结果。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爱上你,是基于老师的真心付出。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关爱每一颗渴望关注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你师长般的爱惜,慈母般的问候,朋友式的信任,知己一样的感动。那会让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其次,能力是身为人师的根本

一个老师,除了具备和学生沟通交流和平等相处的素质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用知识去感召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熏陶之下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他做一个有一技之长,有学识的人。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激励自己去学习,拓宽视野,做一个有丰富学识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全才,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向全才靠拢。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老师必须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所以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仅要钻研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涉猎其它科目的知识。在这些科目中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只有你涉猎的知识多元化,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正式进入小学生活,很多孩子不能摆脱以前依赖父母,在家“唯我独尊”的生活。许多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乱翻别人书箱的毛病比比皆是。当我问及他们为什摸别人东西时,他们一个个无所谓的样子实在叫我生气。但我及时抚平了情绪,提醒自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针对有类似情况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取阅。经过两周的练习,他们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激情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

就教知识而言呢,它是一个相对乏味的过程。但是教育应该是比教知识更宽泛的一个范围。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教师来说是一门学问。所以教师的态度很关键。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对自己所任科目的探

索很重要。所以学生呼唤激情的教育,教育更是需要有激情的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语文素养,他还应该是一个“演员”。用他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有时感叹人物的悲惨泪流满面、有时会变成激情澎湃的演说家、有是还会成为哀怨的诗人。早上晨读教授《少年中国说》时,我将教师的深情朗读作为处理教材的一个手段,在给学生讲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用深情的语言导入然后朗诵文章,全班同学屏气凝神,跟着我一起吟诵起来。我读完之后心里异常激动,我看到有的学生朗读时也是慷慨激昂。此刻,我们和作者的距离是那么的亲近。接下来孩子们的朗读也是深情并茂。一种感动、温暖在我、作者和孩子们中间传递着。老师所有的表现是基于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感受你多重角色变化时,潜移默化的去关注汉语的魅力。这样地情景会激发他们读书创作的欲望,在自己的探索中去感受语文世界的奇妙,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读书对于我而言,可以扩展视野,武装思想。可以不用唇舌交流,不用强词夺理。书里的知识,风景,思想精髓全部收进脑子。俗话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到达不了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这就是我认为,读书所能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而书,对于学生来说——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得学生有可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因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以我比较了解读书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低年级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科学的思考方法,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出发,研究、探讨、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不断求得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面的许多名言让刚步入讲台的我受益匪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自己的错误的。”而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说,不光教师要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多读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启而不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或在教室里创办图书角,效果都很好。随着办学条件的成熟,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可供使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真正成为书香校园,让优秀的书籍带领学生健康成长。而读书对于我在工作上最大的帮助就是,读书就好比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另外每周的读书课,也是我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良好渠道。每周二下午的第一节都是读书课,孩子们最期盼、最兴奋的时刻。每周我都会挑选本周进步最大的学生,选取他喜欢的一类书籍,然后由我读给学生们听。起初总是那一两个同学有机会选择书籍,但是后来,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想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欲望和兴趣,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从上课,还是作业,甚

至课间休息的纪律,孩子们都有了明显进步,从而选择书籍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兴趣不同,阅读的书籍种类也就不断增加。他们的读书兴趣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日渐浓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识字量得到了提升,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孩子们体会到的学习真谛。

5.《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篇五

读完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6.今天怎样做教师 演讲稿 篇六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被冠以伟大和崇高之名。然而在这半年的实际工作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并不为多的一段日子里,我发觉教师其实是需要无私奉献的职业,而教育则是一门不懈求真的科学,是不断创新的艺术;教育是智慧的殿堂,是诗意的王国,是创造的乐园。教育是教会学生和自己懂得取舍的过程;教育是教会每一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对于教师的职业态度,我认为:

首先,教师是善良的,对于学生应当一视同仁。每个学生对于我们是五十分之一,但却是每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学会与家长换位思考,从而关爱学生;懂得与学生换位思考,从而理解学生。教师应当博爱,平等地爱每个学生,将理性的光辉洒向学生,用关心的话语温暖学生。

教师是富有激情的,孔子的弟子曾皙曾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激情四溢的老师,为教育而歌,他们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为学生付出,为教育事业付出,作为老师在工作时应当充满激情,面对学生应拿出最好的状态,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工作中。

教师是宽容的,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并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人成才。同时,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除了严格要求,选择宽容,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有时或者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选择宽容,收获感恩,还有一颗幡然省悟的心,那么你离上帝也就更近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用显微镜去看学生身上的缺点,而用放大镜去洞悉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这一大一小之间,彰显为师者的胸襟和宽容之态。

教师是辛苦的,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看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就自己事业时,更多的却是幸福。有谁不曾受过老师的教诲便长大成人?又有谁不曾受过老师的指导而成为社会的栋梁?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住在瓦尔登湖畔,许多旅行者离开了自己的路径,找到了梭罗的小木屋想要讨点水喝。梭罗说,我家没有水,不过我可以借水勺给你们用,他指了指瓦尔登湖。旅行者们便拎着水勺到湖边舀水喝去了。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于看到自己的学生获得知识和对人生的领悟,就像那些旅行者,因为获得一柄水勺而获得瓦尔登湖的湖水。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当授

予学生生存的本领,不得不说自己是幸福的。想象以后看到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就是作为老师的最大幸福所在。

一日为师,一生追求,一心向仁,一路芬芳。

7.浅谈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篇七

一、认同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向全体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 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扩大和更新知识, 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 认同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当务之急。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呢?

应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真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坚持关注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其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坚持让学生树立“每个人都能创新, 长大后都能成才”的新观念, 培养、发现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引导学生走向创造性的道路。为了做到上述四个“坚持”, 教师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坚持打破传统的教者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 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深入学生中间, 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提高知识层次, 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但一些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 但面对新教材, 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因此, 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提高知识层次。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获得提高呢?

(一) 丰富本体性知识

一个教师只有拥有本体性知识, 方可胜任岗位工作。所以教师应首先从本学科入手, 丰富、探究学科知识。具体可做到如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究,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 又掌握它的新进展, 分析所教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三是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一种学科造诣, 清楚地表达出来。

(二) 补充综合性知识

从宏观方面来看, 知识日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各门学科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本身的领域, 而是体现了以自身为主体, 各门学科渗透、融合的特点。从学生的知识需求来说,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可从不同的渠道接受信息, 学生的知识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 他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以外, 还需博采众长, 补充综合性知识。

(三) 关注前沿性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 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 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 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

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优化课内外教学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 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因此, 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以优化课内外教学。

(一)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学的自我监控过程中, 须以学生为本, 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案创新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 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怎么想的, 然后才考虑应准备什么, 如何教, 在学习活动中可能发生什么以及对策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2. 教学过程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以及实践体验。具体可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教学氛围, 使学生乐学; (2) 灵活运用教法, 激发学生想学; (3) 注重传授学法, 让学生会学; (4) 提倡质疑问难, 促进学生好学; (5) 讲究提问艺术, 引导学生深学。

3. 评价创新

新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 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等。

(二) 提高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 上网和创办网校, 已成为社会的时尚。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 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从而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三)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目前,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学生学习不好, 并不是智力低下, 而是意志品质薄弱, 存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承担起心理卫生保健医生的角色,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教学清除障碍。

8.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篇八

一、 教育以信任代替恐惧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停留在让学生恐惧的阶段,通过纪律让学生恐惧,通过分数让学生恐惧,通过惩罚让学生恐惧。恐惧之下的学习与我们的教育本质相去甚远!有的教师采取奖赏法,对学生进行低幼化教育,但我们发现,奖赏教育同样不能持久。雷夫认为,以上种种都不如学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因此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如果我们也像雷夫老师一样,“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谎话可耻,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 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家庭作业字迹却龙飞凤舞,我们的学生,是在为老师学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都高效地学习。雷夫老师在教学上另辟蹊径,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养成终生受用的能力而教学。想想我们的考试制度,既然一个人不能改变制度,何不改变我们的思路?不唯分数的教育反而能考出好分数,因为学生的能力养成了,考试分数何愁呢?

三、 做终身阅读的倡导者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给学生推荐读物。而做到这个的前提,必须是自己热爱读书,唯有自己博览群书,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书的海洋。每年,我县构建书香校园,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我觉得,在关注学生阅读的同时,首先得关注教师的阅读。所以,我呼唤教师阅读时代的来临!当阅读成为教师的爱好,我们的学生养成一辈子爱看书的习惯就指日可待了。

四、 做珍惜时间的带头人

“每天浪费2~3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是五、六个小时!”

这是对于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我们对学生不知说过好多遍。说完之后,老师们扪心自问,你按照这句话去做了吗?让我们从此刻改掉身上原有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陋习吧,决不能每天再浪费2分钟啦!积少成多啊!多谢雷夫老师给我的“当头棒喝”!

9.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九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10.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篇十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 曾秋声

范伟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结结巴巴的说:“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让人当场笑翻!这儿的IQ当然是指智商了。前不久参加一次座谈,张泽科老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突然冒出一名:现在需要的人才要有高的“逆商”!我老实交待,本人孤陋寡闻,的确是第一次听说这名词――虽然逆向思维从小就有。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这话题,我也就不按学校给的从“‘四大支柱’、‘十大目标’及科学的教育观”等方面来谈了,老夫聊发少年狂,今天也来“逆商”一把。

一、别让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运动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素质教育口号以来,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很差是公认的事实,这让我国的教育改革饱受质疑。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教师更是处境尴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句话早被遗忘在了不知道什么角落。他们一方面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今天“应试”、明天“素质”指挥得晕头转向,一方面还得为不良社会风气、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买单。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断下降。

到底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我觉得首先应该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纯技术活,是心灵的影响和感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老师能培养出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生。

近年来,为提高教师所谓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无数的“专家”、“学者”高举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新奇概念砸进我们的大脑,而这些理论往往是互相矛盾而且缺乏兼容

精神的。在专家们的影响和行政命令的指挥下,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思索和选择,随着不断变换的专家的脚步,把有限的精力耗费在大量的“科研”大旗下的文字游戏之中,在各种各样“理论”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找不着北„„。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不错,我们需要学习,但在大众追逐潮流的喧嚣中,需要停下匆匆的脚步,以批判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本质,醒着教书、站着教书!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名言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醒我们,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运动场,他说:“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王勃虽感叹“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然其留下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化于庾信,却远远超越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成为千古绝唱。

没有独立思想的教师,像无根的浮萍,既无法实现超越,也不可能影响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近来年有的专家抛出了“家长是上帝”的理论,本人就不敢苟同。不可否认,有不少家长是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还有很多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相比属于外行,且往往为一已私利提出无理要求。如果这样的“上帝”到学校指手划脚,这个“上帝”要求换教室、那个“上帝”要求换座位、还有个“上帝”要求换老师,还有的“上帝”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管理者真把他们奉为上帝,学校只怕要变成一个混乱的菜市场了。

二、欲渡人者先渡已

有次肖川教授到我们学校作报告,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大意是“上课铃响了,一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突然接到一电话,说家里孩子病危,老师迟疑了一下,不忍丢下学生们,毅然继续上课,上完课后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断气。”我已不记得是不是指的霍懋征的事迹了,但听了这个案例,我觉得很不舒服。用佛家的话来讲是“欲渡人者先渡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爱自己,不爱自己的亲人,怎么谈得上关爱别人?

由此我想到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教师的崇高,“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这话也是不对的。古人云:“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即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享受生命的精彩。卢志文校长这样说过:“我们看到算命先生帮别人算命,帮别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是我们低头一看,这个算命先生穿着一双露着脚丫的鞋子。那么我想,他为别人算命,规划美好人生,那他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弄一双好鞋穿呢?教师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教师应该是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幽默多智,富有教养,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气质高贵的人。

教师要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必须给自己从精神上减负。教育专家王晓春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中这样点评到:“孩子又不是您一个人教育出来的,有那么多人在影响他,凭什么他教育不好要您一个人负责任?这没道理。您只能负您应该负的那部分责任,请您不要把别人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那样只能破坏您的身心健康,对工作没有丝毫好处。”“想承包孩子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是责任感挺强,其实是自我中心——对自己的作用估计过高了。”

我欣赏这样的说法,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评价太高也太虚了,不太合适,容易让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产生职业的倦怠和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找不到工作的激情。

三、教师的无奈

2010年2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这样写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可见教育工作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大事。

另据9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这个数据与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的是有限的,教学内容过多过难必然会对其它时间形成挤压。

我国的教育专家及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发达国家相比难度过大,我国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难度已相当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初中二、三年级的水平。前不久北师大教材专家到成都回访讲学也谈到这问题,说我国数学家反复考虑,觉得“减不下来”,为啥减不下来,我等一线教师是无法理解的。

但这信息会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没能减下来,至少说明教学内容的难度已经是不能再加大了!我们常常质疑北师大教材的习题量太小,学生学得不扎实,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些,是不是我们自己对学生要求太高了?

既然老师也想教得轻松些,为啥还要这样拼命加大难度和自己过不去呢?看看我们现在统考的题、初中招生的题、老师补充的题„„无一不是远远超过教材难度的限制,期末考试A卷难度已经较大了,还要加试B卷。上级行政部门根据成绩对校长施加压力,校长再将压力转嫁到教师头上,教师拼命工作的同时还得承担增加学生负担的罪名――真是可悲可叹!

所以,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更主要的是需要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道共同努力才行,否则行政部门是“危害民族未来”的主犯,教师最多算被胁从。

结语: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心中理想的人是这样的:“他高傲的前额、豪放而深邃的眼睛,眸子里闪耀着大无畏的思想的光辉,雄伟的力的光辉,这力量能在人们疲惫颓唐的时候创造神灵,又能在人们精神振奋的时候把神灵推翻”。

11.浅谈今天怎样做老师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理念;语言艺术;赏识教育

前不久,我在网上认真通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今天怎样当好教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选择做教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上好课的关键。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得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也很高。例如,教育上课做小动作的学生,语言的运用很关键。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个学困生的闪光点,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所以赏识教育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该提倡这位教育家的精神,养成写教学随笔的好习惯。因此,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勇于和善于正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总结工作经验,为更好地教书育人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2.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篇十二

2 1 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什么形象?2 1 世纪的中国教师会有哪些区别于旧世纪的变化?当新世纪来临之时,这些问题总萦绕在我们这些教师脑际。寒假期间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本书,不免产生些许感悟,叙述出来以飨同志们。

* 有人说在未来的岁月中,教师这一职业将消失。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与之探讨一番。教师这一职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分工,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机构的存在应该是教师存在的前提条件。教育机构能从人类社会中消失吗?目前来看,所有的《教育学》著作都没有这方面的阐述,也许要等到人类社会下次“集中”之时。

{ 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要随时代而改变,教师的任务与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也要随时代而改变,这是不争的真理。这些改变的内容在各种宣传媒介上已经被各阶层不同的人表述清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认为所有的改变都应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应让未来的教育工作  更便捷  、  更有效# 。如果越变越烦琐,那还不如不变!换句俗话说,越弄越累,这不是有毛病吗?

* 怎么便捷、怎么有效就应怎么干,这就应是新世纪教师塑造新世纪教师形象的.出发点。如何使教育过程便捷,教育工作有效率,应该是新世纪教师研究的重点。当然教育工作的任何改变都不可避免的受制于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只能在社会、时代提供的有限空间中翩翩起舞,以期努力的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Z 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本书中,有很多老师已经在探索更便捷和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并且很有成就。读了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彩论述,使我们对未来新世纪的教育、未来新世纪的教师有了清晰的认识。

* 在本书《育人之心》部分中,令人尊敬的任彩云老师的《学会尊重与宽容》一文,使我明确了新世纪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育人之心。任老师说:“教育需要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撞击,而尊重与宽容是创设一种宽松平等的心理氛围的前提,它使学生放弃与老师的对立,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育。”“学会尊重与宽容,是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一切从尊重开始,用爱来触摸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要允许孩子说“不”。这一切都是为培养新世纪人才而铺就的光明大道。

z 在本书《创新之路》部分中,有很多老师谈了他们在教学上的设想与实践,令人很受启发。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戎象薇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教师应更多给予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师生间形成真正的‘开放式’教学。依靠学生群体,活跃课堂教学。”过去的教学太多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今天的教学将以创造力的培养做为主攻方向。陈萱说:“以往的教育,过分重视‘分数’,过分强调‘循规蹈矩’,‘整齐划一’,而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今天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重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K 在本书《为师之道》部分中,这些优秀的教师们谈及做教师的艺术性,使每一位读者都对将来的教师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马丽娟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生而有涯,而知无涯’。2 1 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吕晖说:“今日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现代教学中所要求的授课技术和技巧以及健康的人格。”读了这些话让人想起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他说:“教师是增长知识和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最后让我们以朱蕴如在《实践中“悟”》一文中的话结束本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3.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篇十三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4.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 篇十四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宽松成长的环境

大凡到过荷兰的人,都会觉得那里是个田园国家。在荷兰,即使上最好的中学也是公费,还有一点让人羡慕的是,荷兰的孩子喜欢上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荷兰的学校,孩子们不必为不及格感到耻辱,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量力而行。结果是:从最差学校毕业的学生,至少也都会说英语和德语。在好学校里,学生们可以学五门语言,不仅是学,而且能学好。每个到荷兰的人都会发现,不管是列车员还是酒馆老板,全都会外语。其实,荷兰孩子不比别人聪明,只是在宽松的环境下,调动了他们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年轻人上大学并不难,但是谁能够毕业要看本事,至少政府给每个人提供了均等的机会。

荷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启发是:尽可能给学生平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反观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教育观就会导致出“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

有些考试成绩不理想、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可造之材。为“导师”者,不要以“朽木不可雕也”视之,而应要千方百计雕之琢之,并呵护其成为参天大树。在大自然中,每一朵花都有独特的芳香与美丽;在学校里,每一个幼小的学童都潜藏着优于他人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鼓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宽松、公平、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发挥特长的空间

在美国,有个年轻老师刚上任,就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校长说:“作为老师,你一定要对孩子好。考试得A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对我们的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考试得B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当老师,可能成为你的同事;考试得C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可能会成为老板,为我们学校投资……”应该说对A、B、C三类学生的预期很恰当。对于我们教师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对每个孩子好,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将来都会对社会有贡献。

“其实,都是孩子,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上海浦东三林中学老师刘云龙说。有30年教龄的刘老师带了好几届所谓“差生班”,最了解“差生”的心理。

陈玉琨教授最反对给学生排座次、贴标签,“全班50人,你排出了前3名,并极力表扬他们的成功,那么剩下的呢?是不是会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你们是失败者?”

南京大学教授卢德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有教授要招他的学生为研究生,请他评价谁是第一名。有教授拿着小张的材料来了,卢教授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喜欢。”另一教授拿着小李的材料来,卢教授也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欣赏……”一连肯定了4个。教授们奇怪地问:“到底谁是第一啊?”卢教授说:“小张思维敏捷,小李思考问题有深度……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为什么一定要排出名次,强调他们的弱点呢?”

几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好学生,缺少的是发现学生优点和特长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才,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特质的尊重。

引导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而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单方面的被动地接受教育,并且其中需要改进的往往只是学生,这是不合理、不平等的交流,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沟通,盲目服从的学生永远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同时,也导致教师为了更好地“师范”,而掩藏了真实的自我,塑造了完美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无疑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也使教师受到了压抑。

教师究竟应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想这是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教师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最重要职责。正如卢梭指出,教育不在告诉人真理,而在于教人怎样发现真理。学生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教师还应始终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也会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学习心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教育的枷锁,平等地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建议者。以真实的人格、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智慧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提高自己的教学压力承受能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作过一个调查,这个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结果令人难以置信: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学。另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突出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当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陈玉琨教授介绍,上海也曾作过一份相似的调查,受调查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而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陈教授将此归于社会对教师的压力太大,“尽管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谁也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升学率的追求。”“升学的压力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张连聿说。他曾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为了使班级考试成绩高,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有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生搭配,鼓励学生作弊。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加重了教师心理负担。很多家长常对老师说:“对孩子严格点。孩子调皮时,尽管替我打骂他。”陈玉琨教授带的研究生曾经对广西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当年轻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很快向现实妥协。这位学过现代教育心理学、曾经雄心勃勃要进行教育改革、追求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年轻女教师,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没了自己的追求。她很快发现,训斥、责骂竟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至于对孩子长期带来的心灵影响,却顾不上了。可见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顺畅地沟通、协调,管理好学生,必须要有代入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别人,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待人。优秀教师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才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学生的喜爱,是师生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生涯的幸福与否。

15.《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心得 篇十五

——《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心得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说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篇在初中学到的古文,也许当时给我的印象不深,但直到今天自己成为了一名高中教师,再细细品读此文时,才真的明白千里马和伯乐不正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吗?!因此,借着这个机会也谈一谈最近品读的这本书《今天怎样做老师》。

拜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作品《今天怎样做教师》后,我感触颇多。一直以来,我其实对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感到信心不足。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自己不是读教育学有关专业,而是毕业于理学专业;第二,个人觉得不善于与学生交流,教育方式过于模仿自己曾受到过的教育经历。带着这几种复杂的心情,我度过了教育生涯的这三年时光。显然,获得的成功与成就明显少于在工作当中受到的挫折与失败。于是我开始专研,或者说去拜读优秀教育工作者用他们的经验所编著的书籍。例如:冯恩洪先生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和这本《今天怎样做教师》。虽然是浅尝辄止,但读完之后却有醍醐灌顶、透彻心扉的充实感和方向感。就拿后者来说吧,我主要也是想说说对教师部分读来的感想。

以前我们崇尚经验型教师,也就是大家所公认的教学资历老、经验丰富、取得无数成功荣誉和辉煌的老教师。他们在学校是这样一类群体——没有他们管不了的学生、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纠纷、更没有他们提不高的成绩,或许在我心中,他们就是神话、就是殿堂级国宝教师。我曾憧憬自己也有那么一天。因此,我时时刻刻都不忘在点滴的生活中、工作中和活动中去跟他们学习,模仿他们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但当经验拿到手里时,总感觉用到自己的班级或者是教学过程中,总显得那么不合适。这难道是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历经和克服的障碍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向往以及的钥匙,希望也能通过它来打开我那封闭已久的心锁。教师与学生好比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唯一要区分的是,也许每一匹马都不可能是以赛跑见称。有的马儿机智无比、有的马儿善于交际、有的马儿善于管理、甚至有的马儿领悟高超。这就是我们行行色色的学生群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又依附于班级管理的。所以,我们就算用以往的经验去教育不同批次的学生,结果可能会收获成功也可能出现不同于以往的结果。那么,现今社会就要求我们不再去模仿经验型教师的成功,而是要以提升教师自我业务素质为前提,研究教育享受教育。只有在培养的过程,慢慢“自育”才是王道。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提到,年轻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和不断成长,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我们拒绝做情感型教师,因为当我们发现想用泛滥的情感去感动对社会对学校和对家庭早已失去感觉的学生,充其量只能让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师是集可怜与虚假于一身的“模范好”老师。我们拒绝做教条式教师,每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就采用“三纲五常”、“三令五申”,这必然也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学生将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这种结果与我们平时所推崇的以人为本是相互矛盾的,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到最后,还是要用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将他们看成良驹宝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时真的不忍心错过眼前的每一匹好马,所以还是得自己认真研究不同的个案,争取用真诚之心和科学之道去了解、理解、影响和开导每一名学生。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去用体力换取教学质量,而是研究教育过程来提高教学效率;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埋头苦干充分研究,而是研究教育规律创造更好的生活,并享受教育本身的过程;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最终以各种职业病来结束教育生涯,而是尽量让工作里面充满激情、让生活能受到工作的推动更加美好幸福!搞清楚教育真正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平衡工作与生活带来的辛苦和幸福,这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的观念。

16.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篇十六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是我们该怎么去爱学生,这个主题引起了我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在如今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热爱学生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要求,如果说一个教师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热爱,那么这个教师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不仅玷污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玷污了自己的灵魂,他拿什么去教导别人呢?可是现在关键的不是有没有爱学生,而是应该如何去爱学生?怎样爱学生才是合理的,才会使学生受益?这本书的作者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怎么样科学理性的去爱学生。

首先,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只是说说而不会付诸于实践之中,像那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人是应该被批评的,如果我们将一切都停留在表面,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我们十分的浮夸、虚伪,不可以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因而也不会信服我们。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不停地说我好爱我的学生,可是并没有什么行动来证明,那算是爱吗?不,不是的。真正的爱应该渗透到行为之中,渗进每一件小事之中,可以让学生们如坐春风,也可以让他们醍醐灌顶。比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营造合适的氛围来影响他,使他耳濡目染,把他当成是花朵一样精心地去呵护他,最终他成了伟大的音乐家;儿一代音乐巨人贝多芬,他没有温馨的氛围,也没有被当做是花朵般的对待,他的父亲就对他要求十分的严厉甚至还会折磨他,但是他最终也轰动了整个音乐界。其实,虽然两种父亲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是用行为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从我们的行动中感觉到,而不是只听到我们的言语,看不到我们行动。

其次,爱学生,不等同于要溺爱,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用心去了解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本书里面的王老师对很多给他写信的人都回复了这样的话:你了解学生为什么要那样做吗?是的,要是你连他们想干什么,为何要这么做都不清楚,何来说的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有怎么可以帮他们分担忧愁和苦恼呢?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学生,去和他们交流,这样才可以知道问题,才可以知道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个人的情感,觉得学生怎么可以这样做,内心十分地生气,并指责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每个人包括自己的成长的道路是崎岖的,不可能不会犯错误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控制他们,让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也许那很幼稚,可是那是学生成长的必然,因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他们,去感染他们,是他们可以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

最后,爱学生,让他们知道老师十分的爱他们,同时也要加强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知道“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只有将情感投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也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被学生接受。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要随时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只要这样才能渲染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课堂里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这节课才是成功的一节课。同时课后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就算不是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也来越远,正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可能会不清楚学生是怎么想的,不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不清楚学生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激动,不理解学生为什么不赞同老师的做法。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以便“对症下药”。

上一篇:项目管理控制措施下一篇: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