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共9篇)
1.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篇一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庄晓钲
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心幼儿园(36)
【摘要】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积极开展以幼儿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从幼儿兴趣出发,培养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为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有注意家园互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良好师幼互动,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幼儿;互动;发展
参加幼教工作已将近二十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行为的不断改善,本人不断的学习和无休止的实践,从中深刻体会到“互动”教学的轻松、愉快,及给双方带来的良好效益,幼儿的获得更是不可估量。
那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营造宽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
因此,活动中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和探究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在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简单的干预。
如小班的数学游戏《美丽的项链》。活动前,教师请幼儿协助收集、准备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制作的材料,启发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排序规律;平等的师幼关系增强了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有的幼儿请教师和自己一起制作一条送给妈妈的`项链;有的把项链送给教师;有的戴着自制的项链让教师欣赏……;整个活动很自然地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样教师轻松,幼儿也愉快,知识内容在不自觉中得到熏陶。
有这样一个相对宽松而又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允许幼儿有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自由与选择的权力,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活动的欲望,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
2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幼关系是关键
新《纲要》的提出,使大多数的教师都认识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决策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在《美丽的项链》开展的全过程,教师没有给幼儿灌输过多关于排序的种种要求和规律,而是让幼儿自由去观察、制作、讨论,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比较,发现让项链“美丽”的原因,把主动权、发言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同的见解,并请个别幼儿讲述制作的方法;同时,也不否认不按规律排序就是错误的说法,不去压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就这样让幼儿在尝试中主动去学习,从中牢固掌握知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又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总是教师,而作答的就是幼儿。在实施新型师幼关系的过程中,则要求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幼儿,这样更能激活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探索精神。设计的问题以启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多问一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行不行?……时间一长,幼儿的问题由模糊变为清晰,提问的技能也提高了;刚开始,幼儿提的问题都较简单肤浅,如“人为什么要吃饭”“杯子为什么会漏水”、大小便后为什么要洗手“等简单的问题。当然,作为教师并不是万能的,幼儿提出的问题也不可能一下子全回答出来,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或请家人帮忙;幼儿一听教师要向自己请教,寻找答案的积极性很高,这就是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但把“球”推挡回给他们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要求很美,可不能“伤”及幼儿。
在这种教师和幼儿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幼儿的学习潜能;在多次的互动提问后,幼儿的提问水平得到提高,如“植树有什么用途”、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里“等一系列的问题,总之问题的深度越来越高,在这些问题中有的幼儿提出后自己解决,有的与成人一起完成;师幼良好的互动使幼儿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走近幼儿、观察了解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实验的情况下促进幼儿的发展。
3捕捉幼儿的兴趣,增进互动学习的机率是保证
师幼互动是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并实现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活动的组织等直接关系着活动中良好师幼互动的形成。因此,在活动中要进一步摆正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在选择活动的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考虑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自主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的动力。在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开展后,教师为了增加幼儿的认识,在区域中投入了两只鹦鹉,每天带着幼儿去给它们喂食和添水,看到鹦鹉欢快地叫着、跳着,幼儿非常兴奋,一到幼儿园就围着它们转;可两周后的一天,其中一只鹦鹉死了,幼儿在难过之余,感到奇怪:“为什么天天给它们喂食和添水,它还会死呢?”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和幼儿一起讨论“鹦鹉的死因”。开始,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另一只鹦鹉不让它吃”,有的说:“它挑食,不吃我们给的小米”,有的说:“它想妈妈,想回家,很伤心就死了”,还有的说:“一定是哪个小朋友欺负它了。”这些只是幼儿最初级的认识,他们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觉得应该就是这样而给出答案,并且,都认为自己的说法最正确。
作为教师,我没有及时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给幼儿留下一个问号:有吃有喝,有玩伴,整天跳上跳下,快乐高歌的鹦鹉,为什么突然死了呢?谁的回答是正确的?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幼儿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可能就会不同于寻常。果然,第二天有个幼儿告诉我:“妈妈说那天天气特冷,鹦鹉是冻死的。”虽然不是自己想到的,但他找了、努力了;因此教师在同伴面前表扬了他;以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帮忙出点子“怎样帮另一只鹦鹉保暖?”也就是有了前面的这一幕,我们由此产生了《学会保护自己》、《我爱我家》等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
幼儿的兴趣有许多,但需要教师用心去捕捉,幼儿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是否有一定的意义,需要师幼共同创造,并在教师帮助下延续,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就如上面的例子,幼儿即学会了如何照顾、爱护小动物,也懂得应如何照顾、保护好自己;即懂得了思考,也学会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也是要求教师要时刻起着“支架”的作用,让幼儿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增进有的学习欲望,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之,“师幼互动”应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有同一水平上;更好地为有创设条件、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产生更多的与他们生活经验有关的生成活动,并在其产生互动;从而顺应素质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作为教育活动的目标,以顺应幼儿改革的潮流,强调了有自己的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共同生活和自由表现、表达,构筑更加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使幼儿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
[1]叶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之《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7月出版;
[3]张慧 萍:《福建幼儿教育》之《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福建教育杂志社7月出版;
[4]黄平英:《福建幼儿教育》之《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的环境》福建教育杂志社1月出版;
[5]福建省教育厅制定:《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福建人民出版社8月出版;
[6]叶琦:《福建幼儿教育》之《关于“家园合作”的调查与思考》福建教育杂志社208月出版;
写作小常识:
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2.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篇二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颁布以来, 学前教育在新理念的引领下, 摸索实践着新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教师的理念也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 教育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真正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 把幼儿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去追求、去引导、去支持。这是新理念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句话为我们剖析了教育的真正内涵, 也给我们提示了幼儿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重要性。
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 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但由于受封闭式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幼儿发问的权利在教师控制、抑制下被剥夺了, 教育过程不再存疑, 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教育中最值得珍惜的动力因素被放在活动之外, 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 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 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这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
教育的本身是一种人的活动,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教育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幼儿园的教育同样也表现在师幼的互动上, 如果没有教师和幼儿有效的互动, 幼儿园的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关系的建立与否、亲疏与否、平等与否、合理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育行为也不断地改善, 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开始有了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 要真正地把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以合适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幼儿, 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真正走进童心世界, 了解幼儿需要。与之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互动, 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师幼互动有效策略的阐述
(一) 集中教育活动的组织
1.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要有良好的师幼互动的效果, 就要让幼儿对教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的内在需求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前提。教师要充分认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与幼儿可能产生的需要进行对比, 精心设计、巧妙组织, 保护好幼儿活动的兴趣,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
例如, 在音乐活动《走路》中, 可选用小动物的手偶, 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曲中的小动物, 从而记忆歌词内容, 又如, 在学习《医生谢谢你》这首儿歌时, 教师可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部分幼儿当医生, 另一部分幼儿当病人, 配上道具, 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在教育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教师预设的教育活动内容, 在有意注意的时间里, 将教学内容展开, 才会保证教育活动的效果。
2.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大都是教师单项地要求幼儿如何做,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教师严密监控之下, 幼儿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缺少与教师讨论、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而教师也根本无从了解幼儿的真正需要, 要实现《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之时, 双方互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 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在教育活动观摩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提问之后, 不等幼儿回答, 教师就急于自己说出答案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这样大大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又如在活动区活动中, 活动区规则的制定大都由幼儿来完成, 在每一个活动区域, 如美工区、娃娃家、益智区等, 教师先引发幼儿讨论, 每个区域幼儿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在确定之后, 由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幼儿到活动区活动时, 会很好地遵守这些规则。
3.优化教学中的回应。回应是维系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 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动有效的重要保证。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更注重教材的把握和过程的预设, 往往忽视对幼儿回应的考虑。教师缺乏回应的艺术, 从而抑制了师幼深层次的互动, 影响了互动行为的连续性, 有的教师虽有主动回应的意识, 但不善于捕捉幼儿回应的价值点, 失去教育的良机。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教师的提问大都是提前预设的, 但是幼儿的回答却会有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很好地与幼儿回应, 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数学活动《爱吃水果的河马》中, 其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几种数数的方法, 活动过程中教师提问:“桃子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幼儿说:“我看到的。”教师:“很好, 看是数数的好方法。”
另一个幼儿说:“我是心里想的。”教师问:“心里想的, 那你有没有在心里数一数呢?”幼儿回答:“有。”
这时, 另外一个幼儿说:“我也想出来的, 没有数。”其他更多的幼儿也附和说:“我也是, 我也是!”
教师用惊讶的语气说:“你们都是看到后就想到了, 那想和数哪个会使答案更正确呢?”幼儿回答说:“是数。”
教师说:“是呀, 看到的、想到的往往容易出错, 我们还需要数数来验证。”
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 教师的回应很巧妙, 没有束缚幼儿的思维, 达到了活动的效果。
(二) 日常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有教育, 不仅要关注集中教育活动, 还要关注平常时刻的教育。让幼儿在园里感受到温暖和接纳, 加强师幼之间的感情沟通。作为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和细心地体悟幼儿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 用充满温暖与关爱的物质环境和人际氛围, 与幼儿建立好良好的师幼关系。以“剪指甲”为例, 幼儿的指甲长了, 比较适宜的做法是帮助幼儿把指甲剪好, 边剪边给幼儿讲一讲细菌会藏在里面, 吃进肚子里会得病, 并提醒幼儿下一次请妈妈帮忙剪, 小朋友太多老师忙不过来。
在户外活动中,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面色, 以得到幼儿运动量信息, 教师在此时对幼儿进行询问, 幼儿的回答会给教师掌握好幼儿运动量的一个正确信息, 教师还要提醒幼儿增减衣服等等, 在师幼互动中, 很好地完成户外活动。
3.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师幼互动;有效互动;生活活动;策略
一、创造体验成长的班级环境
1.创造体验成长的班级硬环境
班级硬环境是指班级内各种设施设备(如墙面、坐椅、餐具、便池、饮水机及毛巾等)的布置。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主要是养成性教育,集中在睡眠、饮食、来园、盥洗、整洁、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必须有足够的生活设施来支持,为此教师要在保证班级中有足够生活设施和设备的基础上,注意各类设施设备的摆放位置。以换衣服这一整理活动为例,如果教师将摆放衣服的柜子放置在教室中,那么当幼儿完成这项整理活动时,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幼儿存在的困难并及时开启有效互动。
2.创造体验成长的班级软环境
班级软环境是长期以来幼儿和教师间形成的班级氛围,温馨的班级软环境无疑将有助于师幼互动的开展。教师要想创造体验成长的班级软环境,就必须放下成人的思想,参与到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比如,在穿鞋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活动,从而与幼儿一起分享生活体验和各种情绪体验;在午睡活动中,教师不应该要求所有幼儿到特定时间都必须睡觉,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入睡困难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宽容,在其身边轻轻抚摸来帮助其入睡。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充分了解幼儿,重视幼儿的需求
教师对幼儿的充分了解会有助于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要在平时多关注每个幼儿的生活行为及习惯,例如,有的幼儿不喜欢吃菠菜,教师在观察后不应该直接命令幼儿吃掉,而是可以采取讲故事的策略,以大力水手为例来告知幼儿吃菠菜的好处,让幼儿自觉自愿地改掉挑食的毛病。
2.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可能呈现不同的表现,教师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比如,午睡时必须在十分钟内进入睡眠状态。更不能因为一些幼儿调皮或不聪明,另外一些幼儿聪明或听话,就在生活活动中给予不同的互动方式。例如,两个幼儿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能因为其中一个成绩好又聪明,而另一个成绩不好就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教育公平就是要在教育中对每一个幼儿都公平对待,为此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也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3.重视与幼儿的每一次互动
教师要重视生活活动中与幼儿的每一次互动,比如,当幼儿说想妈妈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用“放学就能见到妈妈了”这种方式来安慰幼儿,而应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明白妈妈在辛勤的工作中,从而让幼儿回家后能够懂得更多地体谅和关爱父母。笔者认为,也许教师某次不经意间对幼儿互动的否定或忽视,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重视每次与幼儿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三、提升幼儿自身的能力
1.改变幼儿内向的个性
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到师幼互动的效果。幼儿的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而增长,但幼儿的个性却从小到大几乎变化很小。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安慰,在平时生活活动中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让这些幼儿不会产生自卑感,慢慢体会到家长和幼儿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变得开朗和乐观。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反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促进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多是由于父母的溺爱,例如幼儿不爱吃青菜,在家父母就不给幼儿讲吃青菜的好吃,一味做幼儿爱吃的菜而导致幼儿更加挑食;幼儿上楼梯必须得父母抱,父母无论手里拎着多沉的物品都会抱幼儿上楼梯等。长此以往,明明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幼儿也做不好且不愿意去做。为此,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保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协作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将幼儿园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他们在这个家里成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着幼儿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从创造体验成长的班级环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提升幼儿自身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就能够确保生活活动中师幼的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高慧.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
[2]王春燕.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诊断分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10).
4.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四
随着教研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开展,我园的园本课程也渐渐成熟起来.课题研究逐步深入,我们的目光也随行动的进程变化改善,而且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于发展、提高活动质量的经验.一日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领会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内涵,掌握影响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各种因素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极其必要。
一、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心理
当今我国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长辈宠爱,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的氛围之中,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他们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恋亲情结,这使他们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只会消极被动地向老师发起求助式、求慰式等互动,并期盼老师多向其发起帮助式、抚慰式、赞赏式等互动,这必然影响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
(二)幼儿行为能力
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多数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而且还养成了一些诸如吞咽困难、偏食、挑食、要父母喂食、饭前便后不主动洗手、入睡要亲人哄伴等不良习惯(小班更甚),这使他们难以主动回应教师发出的互动要求,只会向教师发出消极的求助式、求慰式互动。
(三)教师传统观念
不少教师受“幼儿年龄小不懂事,需要教师管教”的传统观念影响,习惯于单向向幼儿发出“指令式”“约束式”“训斥式”等强制性互动要求,并习惯于让幼儿被动接受回应,影响了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建构。
(四)环境创设因素
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设,多是从教师、保育员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生活活动规则的理解能力,没有用幼儿易于理解掌握的形象表征(如洗手规则图示、便后洗手图示等),使幼儿难以主动适应,只好依赖教师发出指令式互动来回应。
二、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是教师要关注、关爱和支持、指导幼儿,在与幼儿积极有效互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有热爱幼儿的情感。因此,我们首先加强教师对《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再学习,引导教师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增强爱生情感,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联系课题研究实际讨论“怎样让幼儿感受教师的爱”,交流在互动中让幼儿有效感受师爱的实践经验,从中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互动意识,促进教师致力于改善互动行为,为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深厚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支持幼儿主动互动
环境是活动的载体,良好的物质环境能诱发幼儿参与生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幼儿的依赖、求助心理,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师幼互动,主动与生活环境、同伴互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生活环境设施添置方面十分重视“儿童化”,创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物质环境,力求方便幼儿取放,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难度,以支持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如盥洗室水龙头高度、毛巾和杯子取放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便池宽度适合幼儿安全下蹲,餐桌台布方便幼儿动手固定挂在桌面上,餐桶高度适宜幼儿自己动手添饭等等。此外,各班老师还组织幼儿讨论生活活动程序或规则(如洗手、漱口等),并用幼儿能理解的图像加以表征,贴在生活活动相应场所,以提醒幼儿主动按程序或规则操作,进一步支持与指导幼儿主动与环境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有的班级还创设了竞赛性生活环境,运用幼儿看得懂、能自己填写的反馈表格,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竞赛,极大地满足了幼儿展示与表现自己成功参与活动的欲望。总之,良好的环境创设为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采取灵活互动策略,建构积极有效的互动
1.根据《纲要》精神,交替使用相应的互动方式。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要求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应根据支持、合作与引导的需要,采取相应的互动策略。我们在实践探究中采取了以下互动方式:
支持性互动:指以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抚慰式、赞赏式、帮助式、评价式、激趣式、照顾式、调解式等互动方式;
合作性互动:指教师以平等身份介入幼儿活动,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式、协商式、讨论式等互动方式;
引导性互动:指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式、建议式、启发式、提问式、示范式、指导式等互动方式。
2.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因此,宜采用合作性、引导性等互动方式;中班幼儿虽有一定生活经验,但能力尚不完善,应以引导性互动方式为主,辅以合作性与支持性互动方式;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应以支持性、引导性互动方式为主,辅以合作性互动方式。
在关注个体差异时,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应多采取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求慰”的幼儿,应多采取“帮助式”“照顾式”“抚慰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宜多采取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对情绪兴奋、活动中喜欢叫嚷的幼儿应多采取提醒式的引导性互动方式,以提醒其控制情绪、遵守规则;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多采取激趣式、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活动。
3.根据不同生活活动内容,采取不同互动方式。
盥洗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参与且能独立参与的生活活动,但幼儿情绪容易激动,往往忘记活动程序与规则,还喜欢玩水,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应多采用提醒式、建议式等引导性互动方式,辅以讨论式等合作性互动方式,提醒幼儿规范自己
进餐活动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完全能自主愉快进餐,教师宜采取赞赏式、评价式互动方式;能力差的幼儿往往情绪低落,喜欢求助、求慰,教师应采取激励式、抚慰式、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策略。
幼儿在午睡时,几位老师应适当分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互动方式。一般来说,对能力强能主动穿脱衣裤鞋袜的幼儿,在赞赏、评价的同时,还可鼓励他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对能力差的幼儿,应以激励其自主穿脱衣服为主,辅以适当的帮助式、照顾式互动策略。
4.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兼顾。
幼儿园生活活动多数是群体活动,如点心活动、进餐活动、午睡活动等。在群体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群体,又要关注特殊个体(如能力特强幼儿或能力弱的幼儿),因此,互动方式要在面向群体互动的前提下兼顾面向个体的互动,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尽量使特殊个体的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体活动,符合群体活动的规则,以提高群体生活活动的效率。特别要防止为了照顾个体差异而忽略了群体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做法。
5.预成性互动与生成性互动兼顾。
预成型互动指教师活动前根据活动目标需要和幼儿可能产生的行为需求而对活动各环节预想发起或回应的互动方式,生成性互动则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针对幼儿群体或个体的即时行为反应随机发起或回应的、支持或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互动。在群体生活活动中,教师应在实施预成性互动的前提下,灵活地根据活动中生成的需要发起或回应与幼儿的互动,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6.引导幼儿学会多向互动。
多向互动是相对于师幼互动而言的互动指向。幼儿不仅要学会指向老师的互动,还要学会指向同伴、指向环境材料以及指向父母、亲人的亲子互动。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学会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多向互动中学会学习、获得发展。
5.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篇五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赫乐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没有真正回答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当代教育家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双主说”,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园教育是他们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开始。他们面对的教育者,我们幼儿教师与他们在水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的交往就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幼儿教师必须调节自己,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证。首先,教师要树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信任幼儿,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公正民主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二,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个性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身教胜过言教”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应具有与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幼儿只是年龄小,并非空洞的个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甚至有的幼儿还比较调皮,常惹人生气。他们期待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作下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师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控制和激励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教育目标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既然如此,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最佳的互动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尊师爱生,配合密切。
幼儿的心灵是极其洁净,脆弱的,需要成人的小心呵护。当他们离开温馨的家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敏感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予母亲一样的爱。让我们适当忽略他们的一点小错误吧,原谅他们的无知和自我表现,他们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动机,让我们的爱去引导他们!当他举起手想回答问题却又一言不发时,请不要简单地说:“想好了,再举手!”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 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回答跑题,滔滔不绝地谈自己想法时,请不要生硬地告诉他:“你根本没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请耐心地让幼儿把话完,适当引导他把问题听清楚,告诉他:“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愿意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你对他的这一点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和爱戴,会为你们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密切配合赢得基础。
第二,民主平等,联系巩固。
在教学中,切忌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把幼儿视为教育的对象和被塑造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必要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幼儿一起探索。如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等。不要和孩子区分范围,坐在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观察他们的言语表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适时诱发引导,给予帮助。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权威,相反,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的发挥。
第三、教学相长,关系透明。、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幼儿,不应以年龄、知识、经验来拉开教学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童真,不反让我们身心愉快,而且会有终身受益的启迪,不要把他们看成“小不点”。
第三,采取正向的互动方式。
即在教学中,多用赞美、鼓励、解释取代责骂、归咎。因为赞美与鼓励可增进幼儿的信心与自我认同。例如:当幼儿无法完成某项活动而沮丧时,教师可以加以肯定,鼓励与支持,“我相信你很聪明,昨天你不是做得很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这样的互动方式传达的信息是“你是很能干的”让幼儿记得他的能干,而不补沮丧情绪所淹没,有时教师必须稍微忽略幼儿的“无能”或“坏的表现”,将焦点聚集在其长处,并有意夸赞,使幼儿感受自己也有好的一面,提升其自尊。而在另一方面,教师示范正向的互动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对幼儿之情绪,社会交往技巧必有所裨益。
第四,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境与活动。
如现在常进行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环境。幼儿在自己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另外,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利用自制玩具让孩子学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往往也是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造,丰富的玩具材料是玩的基础,但仅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实践,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具有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兴趣点、发展需要的特点,它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省资源、财力,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活动区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各类自制玩具的参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应注意以下几个特征:
(一)适应性
自制玩具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 幼儿的个性特点,小班玩具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中班的自制玩具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操作性,大班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同时也随各个活动区的特点而变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令他着迷的玩具。
(二)丰富性
要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调动看、听、讲、思等各种感观,玩具的丰富性必不可少,各活动区的材料提供要从多层次、多维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和操作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不因材料缺乏影响活动的质量。
(三)以往我们制做的玩具只注重操作性,而少强调挑战性,这是不适合创造教育的。各种玩具的提供要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略有超越,不要尾随幼儿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幼儿新的发展,在与玩具的相互作中的收获提高。例如用橡皮筋做的框框弹力网,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物体往上掷发现了弹力的威力,了解了弹性的许多物理性质,在玩中又改进成弹力球拍,使孩子们在玩中改进、创新,有了新的提高,经历了新的探索过程。
(四)各活动区需投放各类自制玩具,就要强调各种信息材料的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提供的知识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在大班初期我将玩教具制做的重点放在棋类玩具上,孩子们本身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就高,加上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在赛棋技巧上提高得相当的快,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角色区和语言区由于材料没有及时更新和丰富而无人问津,造成了活动的严重失衡,我们应注重各方面玩具的平衡 投放,让孩子获得百科知识,使其平衡发展。
(五)系统性
以往我制做玩具总是大动作制做很多,再一股脑投放下去,放手让孩子玩,觉得孩子有多多玩具玩就好了。在实践过程中出了损坏严重,收放混乱的情况,孩子们玩时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特别差。其实制做和投放的系统性尤为重要,材料类型,投放水平层次,数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应按孩子的兴趣点,顺应发展的要求,制做水平层次不同的同种玩具同时期投放,或根据某类型孩子的某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制作,一般的投放原则以大水平角度来说分三类,一类为复习,巩固以前知识,一类为现阶段辅助实现中心主题的,一类为下阶段活动做辅垫打基础的玩具,这三部分前后更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深化和发展。
(六)动态性
自制玩具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幼儿园课程 为参考,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为保持动态性。第一,玩具的制作应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定期投放,第二,打破教师全包的传统,动员家长和每个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制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技能、能力的机会。
(七)效用性
自制玩具主要利用废旧材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老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可制做自制玩具的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易拉罐,月饼、饼干盒、铁丝、废书报、面料、小石头、瓶盖……等等。发动家
长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后备力量。我们班制作了废布粘球、酸奶瓶降落伞、飞碟等孩子们喜欢的自制玩具。同时,要考虑不要做了不求使用现象,积极改进,力求一物多用,每样玩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充足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让孩子们玩好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更好地玩,玩出水平来呢?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竞、思。
(一)学
老师有秩序、有目的地投入多种玩具,孩子们刚一接触都希望是很新奇的,老师要及时抓住孩子这时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学会玩、学习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全班集体的形式介绍某种玩具的玩法、规则,适用于语言类、角色类游戏玩具。如看图进述,故事盒等,一种是在活动中教会个别孩子玩,让会的孩子带动别的孩子,适用于体育类玩具,如赶小猪、粘粘球等,每三种方法是让孩子们在不会玩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玩法、规则,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于动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如弹跳床、数学接龙卡等,但这些方法不宜一次性过多使用,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近。
(二)竞
玩具玩久了,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枯燥,例如数学接龙,他会了就不想再玩了,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竞赛来调整玩的方式,在大班效果相当地明显,让每个孩子拿一套接龙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快。又如:玩夹豆,将黄豆、花生、绿豆用筷子夹着分类,一个人玩久了没意思,组织几个孩子比赛,看谁夹得又快又多。有了竞争性的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如:看图讲故事、我们进行故事大王评选,让孩子用图画成故事盒来讲故事,既提高了能力,又推动了冷门玩具向热门玩具的以展,玩得也更开心了。
(三)思
一次,我做了一个弹跳床,让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物品来测试弹力 的大小,刚开始小朋友们挺感兴趣的,可不多久就对单调地往上投东西的活动感到乏味,小朋友提议说:“老师,这样玩没意思,能不能改改”一看小朋友来了创新的意图,我马上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一下子“羽毛球拍”“看谁弹得远”“蹦蹦乐”等各式各样的新玩法在孩子们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自制玩具比购买的玩具有更大的变更性,也为孩子们改进玩法创造了机会。勤于思考,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玩,更要让他们动脑筋想怎样玩得更好玩,老师要是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学过程。
在制作的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环节的脱节,我们老师应注意: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并能玩起来就行了,例如大班体育玩具掷红心,有的小朋友根本不关注红心,锻炼方位判断能力的目标。这样目标就没有达到了,我们要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孩子在玩中学,在学到知识时获得乐趣。
2、主角与配角有机统一,老师不是旁观者,应贯穿始终,及时为幼儿提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行为规范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老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将孩子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方向,启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正确的从姿,良好的耐心,谦让的精神,把孩子朴实、无意识的行为升华到一种自觉的、向上积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
6.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篇六
摘 要 :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初步介绍了美国学 者皮安塔和哈默编制的课堂评价编码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领域: 情感支持领域、班级管理领域和教学支持领域; 该系统聚焦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师幼互动,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 CLASS; 情感支持; 班级管理; 教学支持 中图分类号: G40-058.1/G610 文献标识码: A聚焦师幼互动: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CLASS)评析 杨 宁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论坛主持人简介
杨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 前言
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上的诸多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乃至对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公平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各方而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质量堪忧的学前教育不但不能带来这些益处,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长期的负而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世界各国不仅纷纷把提高入园率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木追求,更是把推进幼儿园教育质量作为政策重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对国民的承诺,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推出了一系列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课堂评价编码系统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Scoring System, CLASS)是由美国学者皮安塔和哈默(Pianta & Hamre , 2008)提出的一个评价整体课堂质量的标准化观察工具,适用范围从托儿所到12年级}z}与广为人知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R)不同,CLASS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师课堂行为和师生(幼)互动过程,强调过程性质量,而非结构性质量,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课堂评价编码系统的理论背景
CLASS的理论框架是围绕“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是发展和学习的主要机制”这一观点建构的,并建立在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川,特别是与依恋理论、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班级统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C4)CS)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hrenner)提出的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也被称为生态导向系统理论(Ecologically-oriented Systems Theory),该理论对CLASS的形成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困。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环境系统的影响,发展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学生和成人(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发展和学习最重要的机制。在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中,个体是系统的中心,它包含四层内容,每层内容代表不同的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其中,儿童在微观系统间的关系包括儿童与父母、同伴、教师等之间的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观系统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观系统间的非支持性关系则会导致不良的 后果〔7〕。
毋庸置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这点也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基于此,CLASS把评价的核心放在课堂师生互动质量上,从而在一定程度满足了教育质量评价中对师生互动质量评估这一需求。
CLASS的理论框架除了基于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也受到了有效教学理论的影响}8}。
Brophy(2000)提出的有效教学的原则来自于对课堂过程(通过观察系统测量)和学生结果(尤其是标准化成绩分数的获得)之间关系的研究。它关注学业结果,也认识到支持性的氛围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师和同班同学的积极态度这些需要。此外,Brophy(2000)还提出了有效教学的12条原则,包括有支持性的课堂氛围、有学习的机会、一致的内容、体贴的话语、支架参与、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等侧。CLASS作为评价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工具,对课堂环境和有效教学进行了描述〔‘。〕。CLASS的管理(Class Management)、教学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关注了课堂环境和教学质量,其行为指标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理论的这些原则〔“〕。
(一)情感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
情感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是依恋理论和自我决策理论〔}zJ鲍尔比(Bowlby J)等人的依恋理论认为,当父母或监护人给儿童提供敏感的、反应及时的照顾时,儿童会对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型,形成安全依恋。这些儿童充满自信,更有可能和朋友及未来的伴侣建立起安全和相互信赖的关系[[l3]。除了家庭环境,依恋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学校环境,并得以验证〔l4]。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urination Theory)认为,个体有二种基木的心理需要,即能力、自主性和归属。当儿童的这些需要得到成人或教师的支持时,他们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l5]n
由此可见,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课堂中,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提供儿童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儿童自我决定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二)班级管理领域的理论建构
班级管理领域的理论建构主要是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自我调节理论(Self-regula-tion Theory)认为,“在学生自我目标和环境特征的限制卜,拥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能够为自己设定目标,监控、管理以及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然而,“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又高度依赖于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即,“学生只有在良好管理的课堂环境卜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u。此外,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mo。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安排时,儿童才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之感兴趣。这正是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基于上述理论.班级管理领域所包括的“行为二大领域—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管理、活动安排效率以及教学指导方式”这二个维度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行为·时间和注意力Cs)
(二)教学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
教学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对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研究〔t9)。维果斯基(Vygotsky)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成人把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传递给儿童的主要工具。反过来,认知的发展又影响语言发展〔zo)比约兰德(B j orklund)认为,当元认知发展水平高的人在进行操作时,他能够对自己参与的认知操作进行反思}zu。元认知能力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关键的。
教学支持领域不仅仅关注特定的概念、内容,还特别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以促进儿童更高阶段思维能力和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有意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要给予一致的、及时的和过程导向的反馈,以及使用语言刺激和语言促进的技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zz}。那么,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其元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发展[23]
三、课堂评价编码系统的基本内容
CLASS的基木内容包括二个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学支持。其中,情感支持包括积极氛围(Positive Climate)、消极氛围(Negative Cli-mate、教师敏感性(Teacher Sensitivity)及尊重学生的观点(Regard for Student Perspectives)四个维度;班级管理包括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u、产出性(Productivity)及教学学习安排(Instructional Learning Formats)二个维度;教学支持包括概念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反馈质量(Quality of Feedback)及语A示范(LanguageModeling)二个维度。每一维度包含不同的指标,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制分为二个等级,即低(1,2)、中(3, 4, 5)、高(6, 7)进行评价。下面分别就CLASS的二大领域进行具体阐释
(一)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领域包括四个维度(见图1)。每一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情感支持领域共包括16个指标。
情感支持领域的四个维度对所有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对于而临学业失败风险的儿童尤为重要。例如,一组表现出严重行为和情感问题的学生,在其一年级时给其提供高水平的情感支持,其取得了与同龄学生类似的学业成就。而接受低水平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学业方而远远落后于同龄学生[25]0
在情感支持领域得分较高的班级,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联系,并有温暖的、相互尊重的、分享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交流。教师能够意识到儿童的情感需要,并通过提供支持、安慰、鼓励给予回应。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强调儿童的兴趣、动机与观点,并鼓励儿童责任感与自主性的发展[26]0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包括行为管理、产出性和教学学习安排二个维度,每一维度注意到了班级管理的不同的方而(见图1/0
行为管理的每个维度对学前儿童发展都具有独特意义。就行为管理而言,在使用积极策略阻止和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班级中,学生往往获得更大的学业进步[27]。过程一结果研究者的早期研究已经关注于产出性(如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而这种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习直接相关。事实上,就
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的观点,Brophy和Good认 为,在教育上所花费时间的数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 关系,与过程一结果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zs)
班级管理得分较高的课堂,教师能够提出清晰 的行为期望,且使用有效的方法阻止和引导儿童的 错误行为。当给儿童提供活动机会的时候,教师能 够有效地管理教学时间与常规,以便使儿童更好地 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多种多 样有趣的、有刺激性的材料,能够使儿童的兴趣、参与以及学习的能力最大化}z9}
(二)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领域包括二个维度(见图1)。每一维度包含不同的指标,教学支持领域共包含14个指标。
与其他领域一样,教师与儿童互动也是教学支持的主要机制,它通过教学支持对儿童的早期学业产生作用。教学支持领域并不关注课程或者学习活动的内容,而侧重于教师实施课程的方法—如何有效地支持认知与语言发展[30]。有证据表明,教学支持的过程可能对于而临学业失败风险的学生尤其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且评定为而临风险的学生,安置在提供中等到高水平教育质量的一年级班级中,这些学生表现出与低风险同龄学生相当的学业成就;相反,安置在较低水平教育质量班级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远远地落后于同龄学生洲。
在教学支持领域得分较高的课堂中,教师使用讨论和活动来促进儿童更高阶段思维能力、认知和理解的发展,而不要求儿童死记硬背。教师使用语言刺激和语言促进技巧,提供反馈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理解,并鼓励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持续参与[32 ]n
四、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新取向
(一)幼儿园质量评价体系要建立在学理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一致的证据:学生在有产出性的班级中参与度最高
随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各种评价标准或测量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许多工具都基于严谨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不断修订。如前所述,CLASS建立在大量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该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依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与此对应,CLASS的基木内容包括二个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学支持。CLASS整个理论框架建构遵循了以卜步骤:问题提出、理论构建、实地调研和应用推广[33]n
理论框架建立之后,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对其进行验证,以检验观察的效度。CLASS在课堂互动领域的理论框架的指导卜,将理论和真实的课堂过程观察联系起来。研究者们运用该系统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与美国国家早期儿童发展和学习研究中心(NCEDL)的多项研究项目中进行真实的课堂观察。这些项目收集了4000多个学前班、各类型学校的课堂活动过程,可见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34]。此外,CLASS也被欧洲多个国家采用。
(二)高度重视过程性质量评价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育质量体系包括二个内在的相关维度:条件的质量、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质量(李克建,胡碧颖,2012;刘霞,戴双翔,2011;刘占兰,2009;郭良菩,2006;周欣,2003)。然而,儿童发展同时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如自身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儿童发展水平(结果质量)不应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换言之,幼儿园教育质量由两大类要素构成:结构性要素与过程性要素;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具体的质量要素。结构性要素是指那些可具体规范和控制的变量,如师幼比例、师资条件、空间和设施等。过程性要素是那些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更直接联系的变量,如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课程、各类活动的实施过程等。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因素更大,因而它是托幼机构质量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35]。而且,结构性变 量也是通过过程性变量作用于幼儿园教育质量中的,因此可以把过程性变量判定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成分。
国际上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也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质量上。例如,据美国“国家儿童保健信息中心”调查,美国各州所建立的评估标准虽然不太相同,但都体现出对过程性质量的愈加重视,都包括了有关教育环境与课程教学的内容。在澳大利亚的质量标准中,过程性质量也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该国把对学前教育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求融入了评估之中[36]。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过程的质量这已经 成为趋势。
近年来,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纷纷出台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但这些标准给予结构性质量相关因素过多的权重,对过程性质量重视不够。在今后我国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编制中,CLASS聚焦过程性质量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师幼互动成为过程性质量评价的关键
诸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过程性要素的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师幼互动,其次才是课程[37]。皮安塔认为,教室设施、师幼比例、教师学历、幼儿园课程等并不是评估幼儿园的关键因素,师幼互动的质量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38]。弗雷德等人(Frede , Austin & Lin-dauer)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高的班级,儿童发展水平和儿童未来学业成就高于师幼互动水平低的班级[39]n其他研究也发现,师幼互动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且幼儿园教育质量中的条件因素往往是以师幼交往为中介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师幼互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许多研究考察了结构变量(班级规模、师幼比、物质环境等)与过程变量‘如师幼互动等)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对幼儿发展结果的影响,师幼互动等过程变量直接影响儿童获得的经验和他们的发展〔40]n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与教师建立的关系是他们在生命早期获得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早期与成人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他们早期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且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l]n
CLASS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仅在美国木土广泛运用,如纳入美国早期开端计划的评估和一些州的质量评估和提升系统中,还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如Eija Pakarinen等人使用CLASS对芬兰49个班级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论显示:这套评级系统在芬兰亦具有较好的研究信效度。
CLASS聚焦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师幼互动,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编码系统是美国心理学界和学前教育界学术研究的产物,在美国,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研究“采用了高度实证性的、去背景化的以及普遍性的方式”[42J。我们在运用CLASS研究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特有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确实很难靠简单地照搬发达国家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模型加以理解。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另文讨论。同时,课堂评价编码系统应用于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无疑存在文化适宜性的问题甚至是价值哲学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木土文化自觉,不断反思、批判和改进。参考文献:
7.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的特点 篇七
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概念组成,其理论依据是有效学习理论(1)。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在这两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因此,教师能否有效的提问决定了活动中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现有文献对有效提问的一般陈述是:为了实现有效提问,必须用目标来指导提问。与此毫无区别的另一种说法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及时发现和灵活应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尽管这一点很明确,但是在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要引起幼儿的回答和回应,而且要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一种更全面的说法是“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采用符合科学规律、教学原则、美学要求,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做到有效设计、有效安排、有效形式、适当时机、巧妙语言、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3)”。此定义从教材实际出发,分析学生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界定更为准确,我们可以把有效提问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体现启发性
有效提问是启发幼儿思维的基本方式。幼儿期思维异常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有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满足好奇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如《松散的沙》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认识沙的特性。先让幼儿结伴玩沙,然后提问: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沙子摸起来感觉怎么样?抓一把沙子放在漏斗里,你们发现什么啦?水倒在沙里,怎么不见了?在比较干沙和湿沙这一环节时,教师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动脑筋比较他们的不同。这一系列的提问,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启迪幼儿在原有知识上加深拓宽,通过看、摸、做、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习惯。
2 体现层次性
教师的有效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减少幼儿思维障碍。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活动中,教师为了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预设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你身边有像大兔子一样的人吗?在得到幼儿的肯定回答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他们是如何表达对你的爱的?尝试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又是怎样表达的?等等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给幼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3 体现情趣性
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与兴趣相结合是幼儿探索的起点。因此有效提问的设计内容应富有情趣,让幼儿带着兴趣去思考,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图形宝宝来排队》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教师(扮演图形妈妈):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他们去游乐场玩。宝贝们,你们快来排队吧。我们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和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再看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又是怎样排队呢?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宝宝出门就听到了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在排队。看看这些可爱的宝宝是怎么排的呢?教师着眼于整个活动过程,设计的问题富有情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4 体现开放性
有效提问面向全体幼儿,保持开放性,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是奇特的,在活跃的氛围中,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活力和思想,这是教师事先很难预测的。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如:在《萝卜兔》故事活动中,在怎样让萝卜车过沟的活动中,教师提出:“聪明的孩子,帮他想个好办法?”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活的,为幼儿的创造想象提供了有利空间,鼓励幼儿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途径去思考,丰富了故事的内容,有效增强了幼儿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接受和认可幼儿稚嫩的想法,保持一颗平常心,宽容幼儿的过错,正确判断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5 体现针对性
有效提问应具有针对性,首先要围绕活动目标、内容和主题来设计。在《独特的我》中,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为主题。可以这样设计:出示照片问:猜猜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能提示重点,便于幼儿思考和回答,使幼儿的思维方向明确、清晰。其次要围绕幼儿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中班幼儿问题设计宜简单、具体。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很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4)。因此,对大班幼儿的问题设计可适当加深。
参考文献
①朱满喜.小学教育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教科室,2007(11):1.
②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3.
③周新亮.构建课堂“有效提问”[J].中学校长,2007(2):64.
8.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篇八
摘 要: 随着《指南》的颁布,师幼互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优化师幼互动的过程,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使之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营造民主、宽容、支持、尊重的心理氛围,以平行的关系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安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与老师同伴积极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敢于质疑,愿意存疑,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材料和自由探索的空间,保证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回应互动策略,为幼儿的表现和创造搭建支架,引领幼儿在与环境积极互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获得主动发展。
关键词: 师幼互动 幼儿教育 自主学习
随着《指南》的颁布,师幼互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但是,研究表明:目前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占主动地位的较多,他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开启,左右着幼儿的行为,以一个指挥者的身份,控制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则处于被动者的地位,服从、依赖着老师。如何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有效手段?优化师幼互动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不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下面,我结合《指南》的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宽松的互动氛围,尊重自主学习的愿望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孩子们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从而得到一种安全、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在活动中自由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增强对老师的信任。这是《指南》所倡导的。因此,我们要营造民主、宽容、支持、尊重的心理氛围,以平行的关系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安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与老师同伴积极交流,主动表达独特想法,敢于质疑,愿意存疑,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
如:近来有几位男孩子热衷于模仿孙悟空,便从教室里找来了各类棍棒,当成“金箍棒”,在教室里高兴地舞起来。由于教室范围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大声赞叹道:“这棒转得真好,就是有点不像‘金箍棒。”浩浩不服气地说:“因为这里位置太小了,我在外面转得可像了!”嘉嘉接着说:“要不我们到操场上去转吧!”我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孩子们高兴极了,纷纷拿起了竹棒、木棒、塑料棒、纸棒,在操场上快乐地舞了起来。怎样才能在手中自如地转动?孩子们经过多次探索,掌握了棍棒转动的速度,利用惯性使棍棒顺利地转动起来,我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舞棒”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平等影响,通过问题的提出建议转移活动场所,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孩子们在这样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活动,又随时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增强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见,教师要俯下身来,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他们的行为,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并给予接纳、支持和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二、充分的互动环境,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
《指南》强调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因此,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判者,而是环境的创设者,努力为幼儿创设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机会,减少师幼直接互动。
据此,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设置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区,提供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如:在科学区投放了镜子,孩子们满足于利用镜子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反复地玩着“抓光”。这时,有个孩子用自己的指头挡住了在镜子的一角,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投在墙上的光被挡住了一角。老师就在镜子上贴了一只小动物,墙上就出现了小动物的影子。接着,他们试着用指头、碎纸、橡皮泥挡住了镜子,发现只要被挡住的地方都没有光线,而出现这些物体的影子。这时,孩子们利用教师事先提供的毛线、纸张、橡皮泥等材料,在镜面上粘贴小动物、小花、房子、大树等图形,并将它们的影子一一地投在墙上……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材料,让幼儿直接与材料互动,在实际探索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里的师幼互动是通过提供隐藏着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进行的非权威性的信息交流,而教师通过玩伴的形式介入其中,把他们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引发新的探究愿望,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积极的互动策略,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
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习建构经验的,但是需要教师的帮助,他们的主体建构和发展才成为现实和可能。教师要在幼儿的学习中通过有效的施动方式进行引导和帮助,就必须为他们搭建起一个适宜的支架,这个支架可以是隐藏教育目标的环境材料,可以是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是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如:想象不同的故事情节,寻找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等分物体,用不同的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让他们顺着这个支架主动建构自我,从中感受到学习是有趣而快乐的,进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的等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
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好介入指导的时机,立足幼儿的实际,给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认真观察他们的活动情况,耐心地等待,当孩子的探索进入困境时,当他们没有能力解决时,当他们的活动出现危险时再介入其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这里的指导应该具有启发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点滴的点拨,让孩子主动地获得。如:结构游戏中,一个孩子搭建了一座高楼后说:“我搭的是万达!”旁边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我搭的才是万达!”两个孩子争吵起来。我走过去说:“你们想想万达有几座楼?每一座楼房一样吗?”其中一个孩子说:“那我就建一号楼,你建2号楼吧?”接着两个孩子从楼房的外形、屋顶、窗户等方面等进行改进,搭建出两座截然不同的楼房。这里,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和幼儿争论的问题进行回应,提出新的探索要求,为他们做出新的表现和创造搭建支架。
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尊重理解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吴乐乐.幼儿园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J]科学大众,2014,8.
9.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篇九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应当保持对幼儿充分的尊重,并且也要有适当的要求。本活动将对师幼互动中的尊重与要求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师幼互动中的工作重点。
当前发展的社会,幼儿这一块教学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受到重视,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让当代的父母不得不把幼儿寄托在幼儿园里。因此,幼儿教学也备受关注。而幼儿教学中师幼互动尤为重要。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与要求同时在两方面对于幼儿教学形成影响,尊重幼儿能够有效改善师幼关系,而要求则能规范幼儿的行为。同时,为了提高师幼互动工作成果,也应当正确把握师幼互妇产科中尊重与要求的关系,掌握师幼互动中的工作要点,这样能够在师幼互动工作水平提高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的概述
师幼互动也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 互动的前提和保障。创设幼儿喜爱的、自主探究和表现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师幼互动的情景可能是多变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态度应当在原则上有两种基本态度,那就是尊重与要求,也就是说尊重与要求是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重要素质,从对幼儿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尊重与要求同等重要,关于幼儿成长的不同方面。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尊重与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作为幼儿园教师,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并且熟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二、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的关系
1.尊重是要求的基础
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会被幼儿较好的感受到,在一些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在感觉到老师的尊重之后就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幼儿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师幼互动中,尊重是要求的基础。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被幼儿感觉到,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2.要求是尊重的提升
尊重的提升,要求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也不了解各种事物的规则、规律,教师在规范幼儿行为,幼儿认知各种规则、规律方面有着很重的责任。因此要求是师幼互动中便是尊重的提升,是基本目的,而尊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但需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要求方面,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知晓一些规则,而应当是基于对幼儿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服从管理的能力等等,也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保留其本性。正是这一特点才体现出要求是尊重的提升。
3.尊重与要求中存在着矛盾
在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是存在一定矛盾性的,对于很多幼儿教师来说也往往很难把握这种矛盾关系,以至于有一些教师认为尊重和要求是不可共存的,如果在师幼互动中选择尊重,就必然要放弃要求。例如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在要求幼儿保持室内卫生时,如果尊重幼儿,不采取过激的言辞,那么就可能无法起到较好的要求作用,然而如果采取一些强制性要求措施,又违背了尊重的原则。在师幼互动尊重与要求中所存在的矛盾,关键便在于如何把握尊重与要求的度和方式,如果没有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就可能会造成并且扩大尊重与要求的矛盾。
4.尊重与要求能够实现各谐统一
尊重与要求同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是基础,要求是提升和教育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和谐统一的二者关系有利于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充分提高师幼互动中的工作水平和效果。因而可以看出,处理好尊重与要求的关系也是师幼互动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尊重与要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探索出统一尊重与要求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尊重与要求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简单而自然,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当在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出现矛盾时,应当在处理方式上进行变通,掌握好尊重与要求的“度”,以更好地平衡二者关系。
三、师幼互动中的工作要点
1.充分尊重幼儿。首先,在互动中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言行,在尊重幼儿的角度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更加能够体现尊重幼儿思想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幼儿真正理解关于自我行为在活动中的价值,以此促使幼儿去自觉改正不良习惯。而且对于现代幼儿教学来说,尊重幼儿也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在其他教学方面也能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2.规范幼儿的行为。师幼互动中对于幼儿的要求主要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遵守一些规则的习惯,因而规范幼儿行为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幼儿教师应当承担起在规范幼儿行为方面的责任,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要及时纠正,更应当注意一些方法技巧。从尊重幼儿的角度考虑,规范幼儿行为并不仅仅是通过幼儿园的一规章制度简单要求幼儿,而是基于对幼儿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在幼儿能力提高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尊重幼儿作为要求的前提,在规范幼儿行为中也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在规范幼儿行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幼儿教师在处理时也应当以尊重幼儿为基础。
3.针对幼儿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
幼儿教师在处理尊重与要求这二者之间关系时往往可能遇到一些矛盾问题,这些矛盾归根到底便是对于这二者关系“度”的把握,如果偏重于尊重,那么就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如果偏重于要求,则违背了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的基本要求。例如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如果严厉责罚幼儿,虽然也能起到纠正错误的目的,但是可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伤害,如果不责罚,那么就没有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因而教师应当合理控制“度”,对幼儿进行引导:“你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了吗?如果别的小朋友这样做,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呢?会不会影响到你自己?如果这是不对的,你要怎么改正呢?”
由此可见,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幼儿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经验的把握。同时,由于具体的师幼互动背景不同、幼儿情况和特点不同,在方法选择上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为关键的便是要树立起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意识。
4.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幼儿。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正确处理尊重与要求的关系,当这二者关系遇到矛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而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同时,换位思考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特别是幼儿思考事物的方式,这样一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在师幼互动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换位思考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师在言行上加以改变,这对于幼儿来说不但能够更容易接受,也能够更加认同和信赖教师,从而改善师生关系。
【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推荐阅读: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迁移01-01
谈搞好公安大走访有效促进和谐警民关系09-15
促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讨09-18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07-11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11-23
和谐互动互相促进07-13
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07-28
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06-26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09-22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