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精选6篇)
1.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篇一
(新)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七:藏书
票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七:藏书票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藏书票作品,了解藏书票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藏书票
2、尝试用纸版画的方法制作造型新颖、藏书票别致的藏书票的作品。
3、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藏书票。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藏书票,要有简洁、精美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制作底版时,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书。看看,图书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藏书票?藏书票有多大?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在制作底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画面要简洁大方。
2、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3、票面的形式要多样,长、方、圆形都可以。
三、尝试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苏教版美术教案藏书票http://anxue尝试制作藏书票底版。
四、拓印阶段。
因地制宜地选取拓印方法。
五、总结方法、展示学生的作品。
2.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篇二
我将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特别是读准文中的四字词语,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 为课文背诵做铺垫。
二是在合适的情境中, 运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以及一些生字。
三是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激发他们对九寨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 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解“沟”字, 向往九寨———情
课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在PPT上首先出示“沟”的古文字, 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沟”字, 请同学们认读。孩子响亮地读出了它的读音, 我又让孩子们给他组成了很多个词语。接下来我想问孩子们, 看着它的字形, 你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吗?通过这样一个字源追踪、字源文化的解释, 我想告诉孩子们: (1) “沟”是一个形声字, 三点水表义。 (2) 右边的“勾”表音, “沟”的本义是连接不同洼地的水道。 (3) 当它组词为“山沟”时, 它的魅力依然在于“水道”。这样一番简简单单的讲述, 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提到“沟”, 脑子里不应该想到山, 不应该出现田, 而应该出现的是一片水, 这就是九寨沟最大的魅力所在。这个汉字文化和我之后的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九寨”。我想告诉孩子们, 在中国有一个神奇的地方, 很多人都慕名来到那里, 这个地方就叫做, 孩子们齐读———九寨沟。
二、读词串, 走近九寨———意
孩子们开始初读课文, 第一个就是解决问题, “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叫做九寨沟?”其实也就是引着孩子读第一自然段。那么九寨沟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现在, 就让我们“从南坪西行40公里, 一起来到九寨沟”这个问题就是引着孩子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接着讲“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四字词语。”然后出示四组词语:
1.“色彩斑斓五彩缤纷高低不平高低错落”这一组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
2.“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清澈见底蔚为壮观”这一组词主要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
3. 孩子们读到“敏捷”的时候, 因为这两个字笔画较多, 因此, 在教学这个词的时候, 我会说:“你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意思就是快, 我来看看, 我们班哪位同学记字最敏捷。”这个环节是用活动行为的本身去帮助孩子理解。
4.“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是形容文中的哪一种动物的?那你看看大熊猫的样子, 能理解这个词语吗?学生可能会说“傻乎乎的样子。”“那你还能说憨态可掬的什么吗?”在运用的过程中, 对于憨态可掬学生就已经理解了, 有的时候成语并不是要抠到每一个字, 最重要的是学生要理解成语所表达出的意象。
三、理文脉, 读遍九寨———诗
在词串学习完之后, 我会说:“接下来让我们将这些词语放入文中, 再次跟随导游一起进入九寨沟, 把你认为特别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这个时候, 课堂上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可能会站起来说:“老师, 我最喜欢大熊猫了, 我给大家读读大熊猫的句子吧!‘也许你的运气好, 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 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这时我会适时地点评:“从你的朗读中,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你对大熊猫的喜爱。”此时, 很多孩子看着他的表情都露出了微笑, 这时我把“大熊猫”这个词贴在了黑板上, 旁边的一个孩子很着急地站起来说:“别忘了还有一种小熊猫呢。”有一个学生在读到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下”时停顿了一下, 我适时地回应道:这个小猴子真是太顽皮了, 读到某个词语的时候都读不下去了, 老师就奖励你来给大家做一个攀吊的动作。”当孩子做出来之后说:“像他这样就叫做攀吊, 我请这只小猴子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也许有的孩子读的还不够好, 老师可以帮助他。也许他一遍就读的很好, 我可以请男生女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
四、积语词, 乐赏九寨———画
在朗读结束之后, 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四小节, 这次, 孩子们读得非常正确、流利。至此, 我对孩子们说:“是啊, 用你们的朗读就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通往九寨沟的门。”这时音乐从课堂中想起, 神奇的九寨已经为孩子们打开了。也许有人会问我, 为什么一开始不播放图片。我觉得语文带给孩子最大的魅力是语言文字本身给孩子的想象。如果一开始我就把图片给孩子们看, 孩子们再去咀嚼这些语言的时候, 他们的脑子里想的都是图片, 可是现在我再把图片打开来的时候, 孩子脑子里想的是文字。他们把刚才反复读的文字就和这些图片建立起了联系。一看到大熊猫的图片就觉得“诶!这个大熊猫就是憨态可掬的”。我想, 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魅力所在。多媒体我们要用, 但是用在什么时候, 怎么用这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切都要在基于语文价值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使用。
3.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篇三
本课是一节英语阅读课,课文是围绕感恩节展开的一段对话,内容包括感恩节的食物及习俗活动。感恩节是美国传统节日,学生平时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西方的传统文化。本课围绕感恩节这个主题,说明感恩节的由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感受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知道不同节日的由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会如何通过扫读、略读、猜词等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整个班级来看,还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同学期待迎接新的困难挑战,但基础差的同学显得力不从心了。课型也多由听说课变成了阅读课。因此,教师力争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也取决于从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是否有趣、有用、有意义,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信息差,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本课做好铺垫。通过任务型活动指导学生的阅读技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
四、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听说技能,发展读写技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更加愉快地进行英语学习,渗透文化,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知识目标
词汇:people, America, grow, harvest, God.句型: In September 1620, some English people went to America in a boat. In spring, they learned to grow corn. In fall, they had a very good harvest. They thanked God for giving them food.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地培养学生在听、初读中捕捉关键信息,在认、细读中理解文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语篇学习,让学生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了解节日文化,学会讲述感恩节的由来,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由来。
2. 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3. 话题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体参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确立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学难点:能运用文中所学内容,集合材料,对个别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整理与复述。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及设计意图等)Step 1: Warm-up (8 minutes)
1、Sing the song: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在活跃的歌声中开始四十分钟的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2、复习月份和节日的说法,“在某年某月”的表达法及表示四季的单词。 教师出示自制的日历,复习学过的月份单词。T: Which month? Ss: September.
[设计意图] 复习月份单词。由月份单词的复习,可以引出Thanksgiving的学习。Free talk谈论感恩节的活动,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为后面的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20 minutes)
1. 整体扫读,捕捉信息。
What's the text about? (It's about Thanksgiving.)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Thanksgiving? (They have a big dinner party.) 课件出示礼物图和派
对图。
4.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⑵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⑶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说出有哪些途径可以找到图书。
⑵、说出在图书馆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2、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2、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 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
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 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 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
三、作业
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说出读书时应有怎样的姿势? ⑵、能分析出应该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
二、训练
1、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观察特写图
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
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3、小结学法: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做记号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运用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⑵、能运用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1、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小结: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2、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
③教师小结。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4、⑴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⑵看的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①指名说。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一起刊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2、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小结。
3、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4、①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②指名说。③评议。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门学的非常认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⑴、学会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
2、能有感情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见到老师都会微笑着喊一声“老师,您好!”那么当你们长大了,那时你们见到老师会说什么呢?齐读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正音:崇高、浸透、塑造、笑盈盈。
3、指名读,指导长句的读法。
4、学生自读课文。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2、哪个词语点出了教师工作的意义?
3、从那看出教师的工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那„„不„„”是个什么句子?
4、练习朗读,重点指导反问句。
5、齐读。
四、讲读第二段
1、自读。
2、出示“笔尖飞舞„„茁壮的新苗”
抓住“笔尖飞舞、春蚕、笑语盈盈、甘露”等词语理解,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句生动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3、指导朗读。
4、指名读。
5、总结: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同时从“涌起、情不自禁”体会到祝愿的真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生字的书写。
2、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大声念读。
2、“铺、浸、禁”选择正确的读
3、“霞、耀、崇”口头扩词。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铺”用熟字“哺”记忆。“浸”用熟字“侵”记忆。“霞”用熟字“假”记忆
2、指导书写。⒊练习描红。
三、练习背诵
1、自由练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其余小声跟背。
4、齐背。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2、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2、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3、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4、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给课文分段。
2、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审题指导
1、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2、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指导写字——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2、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2、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2、3自然段。
2、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3、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 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作业
1、背诵4、5、6自然段。
2、练习背诵诗词。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能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课前质疑: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3.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2、引导体会诗境
a.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五、作业——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2、能背诵全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
2、解题——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读正音。
3、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
1、对课文内容质疑。
2、解决疑难之处。
3、引导理解诗句含义。——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b.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c.自由练习。)
4、引导想象诗的意境。——出示图画,看懂图意。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
5、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
1、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
2、指导背诵。
5、天安门广场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⑵说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2、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
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⑵、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⒉讨论: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⒊朗读。
六、作业——⒈朗读课文。⒉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有感情朗读课文。⑵、能背诵课文4—6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
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完成课后第四题。
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2、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
3、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讨论自学。
⑵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⑷、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3、小声读第6自然段。
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⑵、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⒈练习背诵。⒉课后小练笔: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⑵、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⑶、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
2、板书课题,理解。
⑴、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⑵、读题目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2、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学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⑶、学生描红。
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思考:⑴、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⑵、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
2、练习分段。
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
四、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说出徐悲鸿如何励志学画?⑵、能说出文中深刻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⒈指读生字词。⒉辨析多音字。二细读课文
1、读题引入,齐读课题。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
2、指读外国学生的话。
⑴、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
⑵、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
3、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冤句比较体会,体会原句的生动。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
5、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解释。
——讨论:徐悲鸿花了多少工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6、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
——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7、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
⑴指读外国学生说的话,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读中感悟引起变化的原因。⑵徐悲鸿此时内心的想法呢?再次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中国人”这句话。
8、总结全文
7、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1、扣图引出示林则徐画像,简介人物,提出问题: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
⑴、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销烟”什么意思?再点“烟”指什么?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时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读后讨论: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3、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⑴、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⑵、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指读,逐段读顺句子。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四、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经过(4—5),给课文分段。分段方法:1—1,2—2,3—5,6—6或1—1,2—5,6—6(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六、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能理清课文层次。⑵、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重点段
1、齐读课题,《虎门销烟》告诉我们本文主要写什么?
2、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读中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
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 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物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2、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那一段最具体?
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⑵、指读第三自然段,练习分层。
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学习第一层(1—3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
(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朗读,读出气势。
学习第二层(4—5句)
怎样硝烟的?边读边归纳,“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但不凌乱,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
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展现当时场面,突出这一壮举大快人心。
⑷、朗读第五自然段,突出数量词,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烟渣被卷入咆哮的大海,想象是什么样?暗示什么?
⑸、齐读,体会。
3、讲读首尾两段。——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朗读。
三、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能按先后顺序将事情说出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默写词语,创设情境为下面说话作准备。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
2、讨论思考,小组练习。
3、根据板书自己练说。
三、练习说话,写话——出示文中片段“„„先„„再„„然后„„”。
四、教师总结。
五、回忆刚才默词的情景,小组讨论,老师怎么做,自己怎么做,练习说话,互相交流。——引导回忆生活中那些事须分几步完成,帮助选材,开拓思路。讨论。
六、写片断,当堂评析。
8、泉城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过程和方法:通过网络学习与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收集济南的一些旅游知识。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又要带你们去游玩一个名胜(出示课题:泉城),读一读。你知道泉城是我国的哪儿吗?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范读,回答问题,现在你知道济南为什么又叫泉城了吗?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确。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小组内交流。
四、检查自学效
1、认读生字词。
2、大组交流有不懂的和不理解的。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在这几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你看见过白浪翻滚吗?什么东西也是晶莹剔透的?你能想象得出吗?(动画展示)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下来自泉城的声音吧!(课件:泉水的声音忽高忽低)你听见了什么呢?好象看见了什么?
4、读一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泉水的美丽的?(形态和声音)指导朗读。(配乐:神秘园)
5、这里用上一个什么词连接的?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济南的泉多且清。
六、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反馈。(第一句话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话写珍珠泉池的大小,第三、四句话写泉水的样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欣赏:“在阳光的映射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 “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4)指导朗读。
(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呢?
2、自学3、4、5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①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数一数每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②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用不同的标志画出来。③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课文的朗读。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学习剩下的生字:亩 吊 占
五、作业
9、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读准生字字音。能说出2、5自然段和3、4自然段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指出生字“寨”的写法,并于“赛、塞”作区别。
二、请学生质疑,激发兴趣。“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三、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圈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正音。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三、四自然段的段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段作准备。
四、再读课文,练习分段。
通过分段初步了解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与3、4两段的关系。
细读课文第一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抓住“神奇、童话世界”从而对九寨沟有个整体印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九寨沟的那些景物?能说出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教学过程:继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介绍了九寨沟的那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再逐句细读,理解问句。
2、认真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观。
你看到什么?展开评读讨论,要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在指导朗读。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告诉学生,“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3、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逐句朗读,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特点是什么?
运用上述方法自学本段。交流自学情况。
重点掌握句式:“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6、小结——本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在那里的珍禽异兽。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能记住文中生字字形。能仿照第四段写出片段。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教写生字 ——出示生字,齐读,注意字形。
自己设法记忆字形。
指导书写易错字,强调关键笔画。学生描红。
2、学习第四段的结构方式,练习说话,进行彷写——指读排比句,明白了用了四个“也许”表示推测,都是在介绍珍稀动物的特点。学习本段方法仿写片断。
了解的一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尾呼应(起总结、总起作用。从中悟出写作必须谋篇布局,巧妙构思。)
3、作业
10、田园诗情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指名学生介绍,评价——b)
7、总结: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11、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前投影桂花欣赏及介绍)
四、教学程序 ——引出新课
1、师谈话:同学们,宗老师发现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非常有趣,如:抓螃蟹、钓鱼,做游戏、打乒乓„„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你有吗?想和大家分享吗?时间有限,老师只请几名学生谈谈,其他的以后书面交流。谁先来?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就是(出示,齐读)桂花雨
3、题目质疑:说到桂花,我们都很熟悉;说到桂花雨,你有疑问吗?(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桂花雨?„„)——交流预习收获
昨天,大家回去预习了,老师想看看你们的水平,有信心吗?
1、字词音形义(出示生字新词读、理解交流)
(1)、仔细 左右 尤其 吩咐 帮忙 口占一绝 拣去小叶 糕饼
(2)、搓桂花 桂花卤
沉浸桂花香中 姿态笨笨拙拙 即时口占一绝 檀香炉烟袅袅 天空阴云密布 湿漉漉的泥土 茂密的叶子
(3)、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交流读书情况(1)、读通顺了的同学举手,喜欢第一自然段的举手,指读,评读。交流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第二、三、四、五、六依次读、评、板书
3、(机动)分段 第1 节:喜欢桂花
第2-4节:摇桂花 第5-6节:怀念桂花 ——再读课文
1、找你认为难读的,难理解的读
2、交流我觉得最难读,读后我发现,这段最有趣,我最喜欢读。——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1、指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2、谁能找出我心情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 交流:出示句子①“这下,我可乐了”④
说说作者乐的原因。(1、2句)
出示句子:②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课件出示:摇桂花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图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真美啊!)
美在哪?怎么美?
(预设: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
桂花像夏天的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
此时,如果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
③作者觉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母亲呢?乐着干什么?
父亲呢?出示诗句,读,理解。
3、齐读第三节。质疑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字词,疏通了课文,并且学习、理解了描写桂花雨的一个自然段。学到这里,有的同学要问了,其他几个自然是否可以不写呢?我们下节可再来讨论,好吗? ——作业:描红
12、开天辟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③揭题:盘古开天地。(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①识记生字。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②读通课文。a.自由练读课文。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①同座练说。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②、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
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漏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指导读好本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太阳神阿波罗、主神宙斯、奥林匹斯圣山、高加索山、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小心翼翼、悬崖峭壁、壮举、大发雷霆、触犯、烟火袅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投影片出示长句:
(1)、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2)、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三、根据提示练习分段。
1、提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2、练习分段。
3、每一组读一段课文。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引导体会“没有——只好——”中包含的无可奈何。
3、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练习用“没有——只好——”接下去说省略的内容。(先让学生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火,再练说。)(没有火来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没有火来炼制工具,只好用简陋的石制工具;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面对猛兽的侵袭„„)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教学——
1、学生看生字表,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盗、偷、迈、触”这四个字。
2、钢笔描红这四个字。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希腊神话故事。
3、练习用“没有——只好——”写话。(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完成)要求:A:选用文中两句话,自己想一句。B:选用文中一句话,自己想两句。C:不用文中句子,完全自己想。
第二课时
一、谈话——读了课文后,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二、精读课文2—6节。
1、自由读课文2——6节,思考:找出表现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句子。
2、学生讨论,相机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朗读时抓住“决心”、“悄悄地”、“小心翼翼”、“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忍受”、“甘愿”等词,体现出他的勇敢。)板书: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
3、你觉得宙斯是个怎样的神?(指名读第五节)
4、讨论板书:宙斯心狠手辣
5、品读句子,读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6、出示句子,辨析感悟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A:指名读句子。B:提问:“决心”和“决定”的意思相同吗?你能联系课文说说不同之处吗?C: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严厉惩罚的勇气。对于统管诸神的宙斯而言,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D:再读句子,感悟词义。
7、齐读第3——6节,读出两位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展开想象,练习写话。
1、教师引导:人类没有火的时候是怎样的——引读第一节。有了火以后,人类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引读第四节。
2、第一和第四节,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指导,练习说一段话。(教师下水文: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将一头头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火堆上烤;妇女们从山中取来了一捆捆树枝,不断往火堆上添柴;小孩们拿着火把,你追我赶,不时凑到火旁闻闻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大家围着火堆唱啊、跳啊。而那些凶残的野兽看见熊熊大火则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逃跑了。)
四、读课文第7、8节。
1、自由读第7、8节,不懂的地方打问号。
2、学生讨论,解疑。(提供希腊神话中有关赫剌克勒斯的材料。)
3、你认为赫剌克勒斯是个怎样的人?(讨论板书:赫剌克勒斯伸张正义)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抓住“不远万里”等词。)
五、生字教学——
1、学生自己看生字表,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认字,教师指导“啄“字的写法。
2、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
1、练习写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生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复述课文。
1、创设情景:出示投影片,片上一小弟弟指着火问哥哥:哥哥,火是从哪里来的?哥哥皱着眉头,一手摸着后脑勺
2、教师提问:你能帮帮大哥哥的忙吗?
3、学生根据问题看课文,练习复述。
4、同桌一人扮弟弟,一人扮哥哥,练习复述。
5、指名上台练习,其他同学作评委。(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三、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偷()惩()啄()罚()愉()征()豚()训()
2、将这则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14、一路花香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两个寓言故事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这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
4、让我们从课文中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2)、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在不懂的地方和写得好的地方作些记号。
2、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几人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顺。(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2、结合第1节,想象一下:那只完好的水罐会对有裂缝的水罐说什么?有裂缝的水罐又会怎么想?
3、那只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损的水罐呢?(因为它认为破水罐没有用。)
4、破水罐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分角色朗读挑水工和破水罐的对话。(不是。它浇灌了小路旁的花儿。)
5、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呢?(因为它认为自己只能运半罐水,对不起挑水工,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6、挑水工是怎样劝说破水罐的?(不是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启发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存在着弱点或缺陷,有的人因此很自卑,我们如何像挑水工那样善于发现这些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能不能举例来说说?(如:有的同学语文、数学成绩不突出,但体育有特长;有的同学数学学得一般,但语文和英语学得很好。)
2、如何树立起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可采用哪些方法?(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
15、说勤奋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8/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理清课文层次。能背诵第一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释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点处谈的内容是“勤奋”。齐读课题。课前质疑:你想通过这节课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论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
纠正读音,辨析字形。
3、指导书写,学生苗红。
4、再小声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用具体事例说明勤奋? 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说勤奋的? 讨论分段。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讨论这句话的意思,再把该设问句换个说法。再通过比较句子,讲解文中句子。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段
五、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司马光和童第周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齐背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小声读课文,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个中心,作者主要写了那两个人的勤奋成才的故事?整体感知。
讲读第二自然段
细读课文,了解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指名朗读,师生点评,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齐读。
讲读第三自然段。
默读思考: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
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讨论。重点抓住“终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来加深理解。朗读,强调重点词语。齐读。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自读,这段话讲了什么? 讨论。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作业:练习背诵全文。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非常仔细●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非常爱劳动人民●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17、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每天都给同学们一颗维生素C,你们知道维生素C吗?
2、那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维生素C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质疑(课件出示自读提示)“海上凶神”这种怪病有什么症状?病重的船员是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病重的船员为什么在荒岛上能转危为安?“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病重的船员在荒岛上是靠什么维持生命的?
3、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①动笔读书:读读找找,自己解疑。②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感人的话,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4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哥伦布简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三、总结延伸——课件出示有关维生素的小知识。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 2.指明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2)、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这一段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入网”、“上网”和“网”这几个词语都加上了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所说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3)、想一想:这第一自然短有什么作用?(开头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读者注意要说明的问题)这句话该怎么度?(疑问的语气)(4)、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扣题,点出课文要说明的中心)
③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请读第二至六句,板书:大网、包住地球、“线”、通过、飞速流动、跨过、万水千山、传到、各地电脑为什么作者要让人“想象”?想象什么?(因为“国际互联网”实在太大,所以只好让人去想象,把它想成一个巨型蜘蛛结成的一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大网”)有网就有无数的线,这“线”是什么?(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提示:这就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网”是能包住地球的大网,“线”是能够吧亿万台电视连起来的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这是多么奇妙啊!再看这“大网”和“线”的功能,这些“线”上飞速流动者文字、图象、声音,能够在短短几秒钟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让人从屏幕上看到,这又是多么奇妙!请看书上的插图。
④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悉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悉尼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港口。北京在地球北半球,悉尼是在南半球,两地相距遥远,但在国际互联网上发信,几秒钟就能收到,说明它的快速,所以举这个例子)⑤国际互联网除了可以帮你发信外还可以帮你做什么?(抓住不仅„„还„„、虽然„„但是„„)板书:原在天涯近在咫尺 ⑥这一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板书“缩小地球、“地球村”)作用?(点明其快捷方便)⑦这一自然段点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读出新奇有趣。齐读。(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板书:无奇不有、可以、还可以、甚至)②“无奇不有”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注意喜悦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2)、“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4)、如何读(确信无疑的语气)。齐度。
三、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功能及与人们的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的奇妙之处。
漫谈体会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19、诚实和信任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和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业练习1.造句(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20、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① 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②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聆听鸟儿悠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一)出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3)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二)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三、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见参考书P272页)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至少一个)(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四、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出示幻灯片5)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21、九色鹿
基础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内容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2、谁能代表你们班的写字水平上黑板把课题写一下。
3、你们看过动画片《九色鹿》吗?一位中年学者在谈到《九色鹿》这部动画片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这是一个古老的敦煌故事,我看一回感动一回。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听了这段话,大家是不是也想看看这部动画片?可惜,我没找到!不过,动画片 《九色鹿》就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民间故事创作的。他的字写得真好,谁也能把课题读好?齐读。
4、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预习得好不好,我们马上见分晓。(1)你认为哪个词最有挑战性就读哪个。(指名选择朗读)惭愧 皇榜斥责 滥杀无辜 发誓 发财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齐读斥责、惭愧、发誓)(2)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谁来读?“泄露(lòu)暴露(lù)”齐读
5、谁能告诉大家九色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多美的九色鹿啊!谁来把课文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6、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九色鹿以外还有谁?(板书:调达)这又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diào”。
7、九色鹿和调达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同时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8、谁能概括地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板书:
救九色鹿 ——→ 调达(←—— 告密
二、自学探究
(一)1、同学们,人们常把看到正义之事就勇敢地去做称作“见义勇为”(板书)那么,像调达那种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当初是信誓旦旦,到头来却又出卖恩人的行为你们能否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课文刚读了一遍就用上了文中的词语,真了不起!这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两个主要人物。
2、你们能否从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到九色鹿的见义勇为?
从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
3、你理解得真好!就请你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把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表现出来。
4、除了见义勇为以外,你们还能感受到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板书:善良)从第四自然段“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当调达被救后要向他表示感激时,他打断了调达的话,让他快回家。谁来把第四自然段中调达的话读一读,读出九色鹿的善良。
(二)1、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调达当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当善良的九色鹿不求回报只要他不泄露住处时,调达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3、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调达会怎样对九色鹿郑重起誓呢?
4、接下来请大家默读6、7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调达的品质特点。
5、读完之后,你们想说什么?(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你们真会读书,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关键词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6、当九色鹿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之中,而且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时,九色鹿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出示这段话: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1)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九色鹿,当时你会怎么想? 这句话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调达会见利忘义的? 从“竟然”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九色鹿当时的气愤之意。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当时九色鹿的无比气愤?(提示语中“气愤指着!)
(2)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句,好好体会,还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课文中有插图的,我们还可以把图文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好课文。请看插图,是否能看出九色鹿的愤恨?(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你们仔细看看九色鹿的眼睛。九色鹿怒目圆瞪)
(3)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再联系前面的内容,想想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以外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是啊,九色鹿当时的处境是那么危险,但是他仍然临危不惧,仍能义正词严地在堂堂的国王面前斥责调达的卑鄙无耻,实在是太勇敢了。)
(4)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5)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心里是怎样想的?(“滥杀无辜”这个词大家理解吗?滥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出示。在这个词语中我们应选择哪一种?这个词能理解了吗?)(6)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就要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只有这样,感受才会越来越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九色鹿的愤恨、勇敢与机智表现出来。(7)九色鹿的一番义愤填膺的话,让国王感到——(引读)(8)同学们,如果你是国王,你准备如何惩罚调达?
三、小结
1、是啊,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对于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调达所受到的种种惩罚我认为都是他应得的下场。我们古人就总结了许多有关诚信的格言,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现在请大家读一读。(生拿出作业纸)
2、学了这个故事以后,你们能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吗?
3、(指名上黑板)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将来的名人今天的名言吧!4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在敦煌莫高窟,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九色鹿壁画,大家今后有机会可以去好好地观赏一下。
22、雾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1):“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读
2、(过渡)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2):雾凇影片(配以解说)它,像盎然怒放银花,晶莹闪烁。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想)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3、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节。(1)指名读。(2)齐读。吉林雾凇正是以这独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地说一下吉林雾凇吗?(奇观)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匪夷所思: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多媒体出示(3):思考题[a、雾凇是怎样形成的?b、吉林的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画图演示雾凇的形成)
3、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①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3个词指导朗读; ②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在脑海中浮现出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画面。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你能读出雾凇的美吗?
1、多媒体出示(4)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试读,指名。(读出赞叹的语气)
3、讨论:你觉得岑参这句诗形容的恰当吗?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一这独具魅力的风姿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一起享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美名。
五、作业
1、拓展阅读:背诵楹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春联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祖**语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后搜集的春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那么,春联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3、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描写春联内容的语句用“----”画下来,把相关的春联用波浪线画下来。
4、交流:请学生说一
5、你对哪一内容的春联最感兴趣? ● 学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B、学生交流
C、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学习“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 B、用这句春联来形容我们太仓这几年的变化也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C、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读读
6、请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条春联的?
7、还有的两幅春联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同桌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8、交流
●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说)●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用哪些词语把它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0、对,为了表示并列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1、那么,这四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对春联的饿内容用一个词语来说(板书:各种各样)
12、配合朗读这些内容的语句
13、那么,诵读、张贴这些春联都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小节头和尾,想想你有了解了什么?
14、请学生朗读,再来说说
1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请小朋友自己再仔细读读这几句春联,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学生朗读二、三小节。把写出它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交流:
● 对仗
A、什么叫对仗?在课文的第三小节中,把它的解释画下来!
B、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C、刚刚学过的春联,你也能来说一说吗?
D、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3、老师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一阵风给吹乱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4、出示、学生对春联,请他们说说理由
5、春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你愿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吗?
6、请学生朗读两条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教师带过第四小节
四、课外拓展
1、让学生课前搜集的春联在小组中介绍,说明白,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给其他小伙伴讲讲春联的意思
2、指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想送给谁,祝愿他什么?
3、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春联的内容和它的特点,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趣味无穷啊!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语文知识,老师真心地希望小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24、元旦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旦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25、江雪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2、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3、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板书:环境)
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可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正确的请学生板书在“环境”下)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再指名读。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再指名读。
二、心情——孤独寂寞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板书:心情)(孤独、寂寞等。正确的请学生板书在“心情”下)你是从哪体会到的?(1)“孤”、“独” ——孤独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指名读。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等。正确的请学生板书在“精神”下)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以下设计根据学情、教学时间机动安排。
5、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出示)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
同学们,这首诗中还包含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出示)
江雪 -()-()=()
每一个括号里填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这首诗中。最后一个括号中的四个字可作为图中奇石的名称。
答案:
江雪 -(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孤舟独钓)
5.上教版 (第七册)美术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感受色彩的美。学校版的教学(第七册)
识别相同颜色的特性。
为绘画使用不同的颜色。学校版的教学(第七册)
困难重点:了解颜色变化的亮度。
在绘画中使用亮度对比。
准备:油漆,刷子,铅笔。光的颜色在教学版(第七卷)艺术课计划
教学过程:
颜色的主体亮度:
今天我们学习绘制单色画的颜色。
查看学生的颜色知识。
让学生识别不同的颜色。
然后产生新的课程内容。
产生更常见的蓝色。
问学生什么颜色。
产生浅蓝色。
要求学生识别。
产生深蓝色的光。
也要求学生识别。
指导:
结论是相同的深度是相同的 颜色的光的颜色。
问学生如何使相同的颜色更深或更浅。
加上白色和黑色,(你可以加水)
我们控制这种现象称为颜色的亮度变化。解释颜色亮度的概念。
问学生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改变光的颜色。
学生思考和回答。
得出结论,褪色可以在自己的光色。
用自己的深色加深。
教学生颜色,提出要求。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评论学生作品。
被绘的夜视图
教学目的:感受美丽的节日夜景。
熟悉水彩性能。
用蜡笔水彩画夜。
教学困难:学习蜡笔水彩法。
颜色并置。
准备:油漆,杯,调色板,刷,蜡笔。
教学过程:
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要一个 学习新图片。
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作品,是什么工具绘制。
新授权:
继续问问:什么是蜡笔,这是水彩。
上述两个工具怎么样?
提醒的方式:第一次...............为什么要使用此订单?
使用蜡笔的不透明度。
教学生画夜:
铅笔手稿。
蜡笔是有色的。
小心留下水彩涂层。
(水彩,蜡笔)
绘与水彩平。
注意,较大的笔。
学生重复这个过程。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回顾课堂知识,评论操作。
被绘的夜视图
教学目的:感受美丽的节日夜景。
熟悉水彩性能。
水彩画与蜡笔在晚上。
教学困难:学习蜡笔水彩法。颜色并置。
准备:蜡笔,颜料,刷,调色板,水。
教学过程:
揭示主题:
在几千年,我们必须画一个夜景。
新授权:
请学生打开书。
看看书中的图片。
要求学生回答是绘制工具的时间。
(蜡笔,水彩油漆)
什么蜡笔
什么是颜料?
如何画,为什么?
从蜡笔的特点。
(先用蜡笔,然后在水彩上,因为蜡笔不透水,后水彩不会影响。
告诉学生:这种蜡笔和水彩的组合称为蜡笔。
请学生在纸上测试。
教学生画夜。
草案。
与蜡笔的颜色。
空结构线。
水彩,着色。
摘要:对工作的评论。
优秀的赞美。
画一瓶花
教学 目的:感受蜡笔水彩的美丽。
颜色对比。
绘制一个带有深色背景的瓶子的图片。
教学难点重点:瓶子设计。
颜色并置方法。
准备:蜡笔,颜色和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拿着一瓶鲜花。
二。新授权:
回顾蜡笔水彩的知识。
以及绘画方法。
老师拿出这个课的模式,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评价什么是好和坏的地方。
然后根据其优缺点提出的工作要求和预防措施:
花是大的。
颜色对比强。
在花和叶之间留有缝隙,容易水色渗透。
图片是平衡和丰满。
教学学生设计瓶花造型:
瓶形状。
花的形状和排列:
三角形。
回合。
对称。
均衡。学生进行绘画,老师导游。
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
集体评价。
被绘的金鱼
教学目的:培养对生命的爱。
了解金鱼的结构。
绘图金鱼用蜡笔水彩方法。
困难重点:掌握蜡笔水彩法画金鱼。
金鱼尾巴结构的理解。
准备:蜡笔和水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用蜡笔水彩金鱼。
二。新授权:
回顾蜡笔水彩知识,画画。
建立一个模型供学生评估。
其中提出了要求和预防措施:
许多品种。
头大,小,变化。
角度动作变化。
颜色对比。
教学生画金鱼:
身体。
头,眼睛,嘴
鳍,尾
教学生设计金鱼: 各种形状:身体,眼睛,嘴,鳍,尾巴。
不同的姿势,大小。
不同的排列。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对学生作品的评论。
单独的模式
教学目的:欣赏模式的美丽。
单独的图案设计。
设计绘制个别模式。
难点:单独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平衡。
准备:油漆,刷,调色板,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必须绘制一个单独的模式。
二。新授权:
请让学生观察作品。
问:什么是单独的模式?
(单个图案是与其无关的独立图案,其是图案的基本单元,是用于装饰的独立图案,并且是集成图案的组成部分。
老师由传说说明。
解释书中的作品。
以牡丹花为例,为学生解释图案的形状 证明模式被简化了。
提出一个任务,设计和绘制一个单独的模式。
教学生设计独立的模式:
找到你需要的材料:花,叶,茎,草。
简化。
组合。
完成草案。
设置颜色。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和评论。
赞美杰出作品和作者。
单独的模式
教学目的:享受美国的图案,独立的图案设计,画出独立的图案。
个别模式的设计。
单独的图案平衡。
教学难点重点:图案设计平衡。
个别模式的设计。
准备:刷,调色板,油漆,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一个单独的模式。
二。新授权:
学生的单独图案属于哪种绘画形式?(模式)
模式的主题从哪里来?(生活)
图案的图像和真实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模式图像更简洁。
介绍模式分类(个体,适合,连续)
独立的图案特征:独立的。
教学生绘制一个独立的模式:
铅笔手稿。
染色。
注意:第一次里面后,第一次光后深。
请求:
线条光,色块均匀。
同样的颜色画一次完成。
三。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四。摘要:评论学生的工作,赞美出色。
适用于图案
教学目的:欣赏适当的模式。
适合图案特性。
适合模式练习。
教学难点:图案的设计。
适用于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一起学习的模式。
二。新授权: 在单独的模式内容上查看类。
享受这本书的作品,要求学生找到最好的功能的模式:
轮廓的形状具有特定形状。
概念:
当外轮廓被移除时,该图案被处理成特定轮廓,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该图案保留在轮廓之外。
4.两种常用方法的模式介绍:
主要形状的变形适合轮廓。
B在主图案外添加其他图案以找到适合。
请学生欣赏这本书的作品,这是适合他们的。
任务的安排:给一个模式。
选择一种方式,并适合其适当的图案设计的形状。
教学生设计:
想想,选择。
铅笔手稿。
染色。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摘要:查看类的内容。
集体评论操作。
优秀的赞美。角模式
教学目的:享受模式的角落。
了解拐角功能。
绘制拐角。
教学困难:角模式。
平衡模式的设计。
准备:油漆,刷,调色板,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该类适合于模式。今天,学习角落角落。
二。新授权:
享受这本书的角落。
了解模式的角落。
联系班级,谈谈模式的角落和模式之间的关系。
角模式是一种适合的模式。
要求学生回答角模式的使用。
装饰
经常在布局,板报纸出现。
放任务,画角模式:
给一个模式。
让学生把它变成一个角质模式。
查看类的两个方法。
教学生绘制图案 类。
一个观察,思考,选择。
B铅笔手稿。
C着色。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摘要:审阅文本。
作业评注。
包
教学目的:感受日用品的美丽。
了解白包的三维现象。
草绘一个包。
教学重点困难:画立方体包。
布的性能。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回顾以往研究的内容,以及立法的立体视角。今天打包包。
二。新授权:
1.请观察学生的包。
问基本是什么?
六面体。
2.请学生绘制六面体。
集体评论。
缺乏注意和预防措施。
3.继续观看包装。
分离几个相同的形状。
共三个,一个大两个小。4.请学生画画。
添加方法。
一个大的六面体加上两个小的六面体。
5.教学生绘画袋。
彩绘六面体。
找到正确的地方。(高和低)
画一个小的六面体。
转动圆角。
加上小零件,注意立体。
6.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三。摘要:回顾知识。
集体评论操作。
踢足球
教学目的:培养对运动的热爱。
学习任务动态变化。
画足球的场景。
教学重点困难:
命题画创意画。
跳跃动态设计。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要画足球场景。
二。新授权:
介绍足球资料,起源等。
请小球迷介绍今天的足球情况。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足球场景?
活泼,激烈,激烈
问学生在足球场什么?
球,团队,教练,裁判,观众,球童,座位,目标,草坪。
一个一个问其特点和画:
球上的模式是什么? 什么是球队的球衣?
教练在比赛中显示什么样的地位?
什么样的敷料/
观众的反应是什么?......逐一教授学生掌握特色。
介绍几个动态绘制的字符。
用圆圈绘制。
让学生选择精彩的本地表演。
要求:明亮的色彩,活跃的气氛。
学生绘画,老师指导。
三。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
集体评论。
人们切纸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丽。
了解人们切纸的特点。
设计字符切纸。关键点:
字符刻。
创意设计字符。
准备: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欣赏教科书中的字符。
介绍一些人们剪纸和剪纸的知识。
二。新授权:
1.介绍几种不同的字符纸切割样式。
2.介绍几种不同的饰品。
波纹,鱼鳞,涟漪,锯齿状,新月形,圆形
3.问剪纸的学生哪一部分:
颈部。
胸部。
腰部和腹部。
四肢。
Q:什么是各种饰品?
发送人在模式下,让学生有自己的装饰。
5.展示作品,教师评论。
6.教学生绘制剪纸字符:
从书中打印所需的字符。
绘画,绘画与自己的装饰。
捆绑。用彩色纸剥离图案。
刻。刻的图案。7.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三。摘要:对工作的评论。
动物纸切割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丽。
民间剪纸动物形象。
剪纸动物图像的设计。
关键点:
动物图像雕刻。
动物特征。
准备: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享受各种动物纸切割,审查班级内容。
揭示主题。
新授权:
让学生分析切纸的模式。
检查各种纸张切割花样。
老师问。学生回答。
问:字符和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头发。
四肢走。
耳。
尾巴。
Q:你准备穿什么动物?
猫,狗,猪,牛,羊...逐个问一下,想想各种动物 主要特征。
讨论装饰材料的使用。
学生进行外部身体创造。
显示和集体评论。
装饰创作。
教师示范的全过程。
画画。
装饰。
隔断。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总结:展示作品,集体评论,杰出表扬。
彩色纸切割
教学目标:
感受彩色剪纸的美丽。
两种形式的彩色纸生,熟。
D)颜:墨水用石墨。
E)颜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保持各种工具的方法。
分类: 主题:人,景观,花鸟。
方法:精细,写意。
墨水分为五种颜色:
焦炭,厚,重,光,清晰。
笔画:中心,侧面。
区分:
阴影墨水。
在前面的一侧。
干湿绘。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三。摘要:评论。
绘画葫芦
教学目标:
培养国画的感觉。
知道徒手画。
复制葫芦地图。
关键点:
了解颜色亮度的变化。
在绘画中使用亮度对比。
准备:刷,油墨,油漆,杯,调色板。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用中国绘画知识,画葫芦。
新授权:
查看类的内容。
请观察学生 书葫芦。
问:是什么样的画?
写意。
问学生葫芦分支:
叶,藤。
绘画分析:
葫芦:边,湿墨,色。
笔3到4笔。
请学生来电源模型葫芦画
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
学生再次示范。
树叶:
侧面,湿,厚油墨
笔5笔加5笔。
学生示范,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然后演示。
藤
中心,干,焦油墨。
一支钢笔。
学生练习。老师巡逻。
概要:
显示学生作品。
评论。
值得。
绘画lo杷
教学目标:
培养权 国画的感觉。
知道徒手画。
复制lo杷的图片。
关键点:
学习lo杷的艺术。
屏幕组成处理。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要画lo杷。
新授权:
回顾中国画的知识。
lo杷在书中的介绍。介绍lo杷的着名绘画。
请让学生在书中观察lo杷。
比较经典和葫芦画。
回顾葫芦画。
lo杷分析:
叶片:lo杷,叶茎。
Lo杷画:颜色,侧翼,湿画。
学生示范,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
学生再次示范。
叶:浅墨,厚脉,干,中心。
茎:厚墨,干,中心。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概要:
以下是相同的 显示作品。
6.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篇六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能够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作。
2.提高学生充分表现设计意图的能力。
3.使学生喜欢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书,讲我国南宋后期就出现了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很先进的纺织机械。那么,你们知道,现在的纺车是什么样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讨论以后,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纺车图片,逐步让学生了解纺车演变的过程,感受到人们对于新机器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中,所以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再让学生欣赏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更多便利。在讲“神州5号”载人飞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书中展示了几幅学生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新机器的用途,带着问题思考:你觉得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你认为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机器来解决问题?你觉得现在使用的机器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认为如何改进这些机器,才能更方便人们的使用等等,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创作。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学生对于自己设计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叙述和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互通信息。
三、课后小结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经过讨论推荐出最有创意,最有实用价值的新机器;介绍自己的作品。
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我设计的新机器》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能够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作。
2.提高学生充分表现设计意图的能力。
3.使学生喜欢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书,讲我国南宋后期就出现了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很先进的纺织机械。那么,你们知道,现在的纺车是什么样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讨论以后,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纺车图片,逐步让学生了解纺车演变的过程,感受到人们对于新机器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中,所以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再让学生欣赏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更多便利。在讲“神州5号”载人飞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书中展示了几幅学生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新机器的用途,带着问题思考:你觉得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你认为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机器来解决问题?你觉得现在使用的机器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认为如何改进这些机器,才能更方便人们的使用等等,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创作。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学生对于自己设计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叙述和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互通信息。
三、课后小结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案08-07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7-17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09
苏教版美术秋天的色彩教案06-19
小学语文:16、《草原》教案两套(苏教版六年级上)06-19
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08-31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推敲》3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08-03
苏教版第九册美术教案包的世界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