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2024-07-30

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6篇)

1.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篇一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1章: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综述

1.1 智能汽车的概念与体系架构

1.1.1 智能汽车的概念

(1)智能汽车的概念

(2)智能汽车的五个层次

(3)智能汽车结构

1.1.2 智能汽车的体系架构

(1)智能汽车的价值链

(2)智能汽车的技术链

1.1.3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

(1)车联网的产业链

(2)先进传感器厂商

(3)汽车电子供应商

1.2 智能汽车的需求研究

1.2.1 安全问题

(1)减少驾驶错误造成的交通事故

(2)减少城市和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

1.2.2 交通堵塞

(1)汽车保有量规模

(2)大型城市中心区早晚高峰车平均运行速度

1.2.3 停车需求

(1)停车资源有限

(2)停车资源的供给失衡是停车难的首要原因

1.2.4 信息需求

1.3 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分析

1.3.1 车载-

1.3.2 辅助驾驶

1.3.3 人车(机)交互

(1)人车(机)交互概念及常用系统

(2)人车(机)交互发展趋势

1.3.4 智能交通

(1)智能交通概念

(2)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3)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经营模式

(4)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1.3.5 车联网

(1)车联网定义

(2)车联网发展历程

1.3.6 自动驾驶

1.4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4.1 汽车行业产业链迎颠覆式变革

(1)汽车生产环节的变革

(2)互联网对销售环节的影响

(3)互联网对售后服务的影响

1.4.2 政策法规为行业快速发展护航

(1)“十三五”规划汽车行业发展重点

(2)影响汽车行业的新政策

1.4.3 内生需求促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

(1)安全性需求的满足

(2)舒适性需求的满足

1.4.4 技术成熟促行业产业化生产

(1)adas功能多应用将普及

(2)车联网技术由车机互联向v2x发展

(3)芯片和传感器技术是基础且具有前瞻性

1.4.5 投资力度加大形成产业推动力

第2章:智能汽车关键部件与系统发展分析

2.1 汽车动力系统

2.1.1 汽车发动机发展现状

(1)车用柴油机产量

(2)车用汽油机产量

(3)其他燃料发动机产量

2.1.2 汽车发动机构造分析

2.1.3 汽车发动机需求分析

(1)车用柴油机销量

(2)车用汽油机销量

(3)其他燃料发动机销量

2.1.4 国内发动机发展特点分析

(1)行业产销情况持续好转

(2)车用柴油机需求回升

(3)车用汽油机市场稳中有升

2.1.5 汽车发动机市场前景分析

2.2 汽车底盘与安全系统

2.2.1 汽车底盘件系统发展现状

(1)汽车底盘的电子化技术

(2)汽车底盘的线控技术

(3)汽车底盘集成化技术

(4)汽车底盘的网络化技术

2.2.2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概述

(1)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2)自动变速器市场竞争情况

(3)自动变速器的四种类型

2.2.3 安全控制电子技术分析

(1)主动控制系统

(2)被动控制系统

2.2.4 汽车ab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系统优点分析

(2)市场竞争格局

2.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2.3.1 车身电子控制的重要性

2.3.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特点

2.3.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功能

2.3.4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应用

(1)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2)汽车夜视系统(nvs)

(3)安全气囊(srs)

(4)碰撞警示和预防系统(cwas)

(5)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ws)

(6)自动调节座椅系统(aas)

2.3.5 车身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集成化

(2)智能化

(3)网络化

2.4 车载电子系统

2.4.1 车载电子系统现状

2.4.2 车载导航系统

(1)车载导航系统市场现状

(2)车载导航系统竞争格局

(3)车载导航系统市场规模

(4)车载导航系统前景展望

2.4.3 车载信息系统

2.4.4 车载电子系统发展趋势

2.5 汽车传感器

2.5.1 汽车传感器相关概述

2.5.2 传感器在汽车中应用情况

(1)发动机控制用传感器

(2)底盘控制用传感器

(3)车身控制用传感器

2.5.3 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

2.5.4 汽车传感器发展趋势

2.5.5 汽车传感器前景展望

2.6 汽车仪表

2.6.1 汽车仪表产品范围

2.6.2 汽车仪表市场规模

2.6.3 汽车仪表区域格局

2.6.4 汽车仪表生产企业发展态势

第3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环境

3.1 智能汽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1.1 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分

(2)行业协会

3.1.2 行业相关政策

3.1.3 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3.2 智能汽车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3.2.1 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

(1)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对行业影响

3.2.2 互联网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

(1)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互联网产业对行业影响

3.2.3 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

(1)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物联网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3.3 智能汽车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3.1 智能汽车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作用

(1)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缓解交通拥堵

3.3.2 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程度分析

(1)逾两成受访者希望智能化成汽车标配

(2)超7成人愿意多花钱买享受

(3)安全是当前智能化最突出诉求

3.4 智能汽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3.4.1 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

3.4.2-企业分析

3.4.3 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1)无人驾驶技术

(2)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

(3)车联网技术

(4)传感器技术

(5)驾驶辅助技术

第4章: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1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总体情况

4.1.1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4.1.2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规模

4.1.3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4.2 全球重点国家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2.1 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2 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3 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3 全球智能汽车市场企业布局

4.3.1 主流汽车厂商智能汽车系统分析

(1)丰田g-book车载智能通信系统

(2)日产car win gs智行+系统

(3)沃尔沃sen/sus系统

(4)福特sync系统

4.3.2 it企业智能汽车布局分析

(1)苹果公司carplay车载系统

(2)谷歌公司无人驾驶汽车

(3)英特尔公司智能汽车控制系统

4.3.3 特斯拉智能汽车发展分析

(1)特斯拉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2)特斯拉车载信息系统

(3)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第5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5.1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5.1.1 中国智能汽车领域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1)智能汽车关键技术

(2)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

5.1.2 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间合作模式

5.1.3 中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汽车的协同发展

5.2 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状况

5.2.1 智能汽车国内市场发展概况

5.2.2 国内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分析

(1)国内汽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2)我国智能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5.2.3 国内车企智能汽车系统研发推广

(1)上汽incarnet系统

(2)吉利智能汽车系统

(3)比亚迪智能汽车系统

(4)长安智能汽车系统

(5)其它车企智能汽车系统分析

5.2.4 互联网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1)乐视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2)百度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3)阿里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4)腾讯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5)其它互联网企业智能汽车布局

5.3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重点区域

5.3.1 北京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2 上海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3 深圳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4 广州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5 重庆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6 长春市智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7 其它区域智能汽车发展情况

第6章:中国车联网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6.1 车联网telematics应用分析

6.1.1 telematics系统服务情况

(1)telematics服务市场分析

(2)telematics服务内容分析

(3)telematics服务功能分析

6.1.2 telematics系统商业模式

(1)telematics商业模式种类

(2)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

(3)telematics商业模式趋势

6.1.3 国内外telematics商业模式

(1)onstar商业模式分析(通用)

(2)g-book商业模式分析(丰田)

(3)sync商业模式分析(福特)

(4)inkanet商业模式分析(上汽)

6.1.4 新兴telematics应用

(1)telematics之车况感测与诊断

(2)telematics之电子收费与通讯

(3)telematics之rds-tmc

6.2 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6.2.1 车联网产业链简介

(1)国外车联网产业链分析

(2)国内车联网产业链分析

6.2.2 车联网上游发展分析

(1)上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传感器市场分析

(3)frid市场分析

(4)通信模块市场分析

(5)定位芯片市场分析

6.2.3 车联网下游发展分析

(1)系统集成商

(2)通信服务商

(3)平台运营商

(4)内容、服务提供商

6.3 车联网终端用户研究

6.3.1 车联网系统平台结构

6.3.2 车联网终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智能车载终端行业发展现状

(3)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

6.3.3 车联网的开发价值体现

6.3.4 终端用户的增值研究

(1)紧急救援

(2)网络购物

(3)配货功能

(4)广告促销

第7章:智能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 智能驾驶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1 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7.1.2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1.3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 车载信息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2.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2 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3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4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5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3 车联网技术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3.1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3.2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 布局智能汽车的传统汽车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4.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8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

8.1 未来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建设展望

8.1.1 ios和android系统

8.1.2 系统、芯片厂商

8.1.3 车内无线充电技术

8.1.4-系统

8.1.5 导航系统

8.1.6 语音系统

8.1.7 运营商

8.1.8 可穿戴设备

8.2 智能汽车细分市场需求前景预测

8.2.1 汽车电子

8.2.2 车联网

8.2.3 智能交通

8.2.4 adas

8.3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8.3.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8.3.2 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8.3.3 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8.4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4.1 经济低于预期导致企业和-投资进程放缓

8.4.2 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不够完善带来安全性隐患

8.4.3 消费者认知程度偏低导致推广进程低于预期

8.4.4-部门间协调不力导致智能交通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8.5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建议

8.5.1 行业投资机会

8.5.2 行业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略

2.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篇二

一、智能汽车系统的实用性分析

智能汽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目前在微控制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上已经日渐成熟, 子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汽车设备需要。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智能汽车系统的发展不会仅仅停留在子系统这种独立和一维的水平上, 而是体现在发展趋势上的网络化和人机交互的进一步优化, 也就是建立更加易于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

智能汽车系统的远程控制体现在利用智能手机或手表上的终端软件, 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汽车上的任意用电设备或系统的控制。此外, 系统还允许汽车远程监控多路报警和远程通信等多种功能, 紧急情况发生时, 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并及时采取有效行动。智能汽车系统对车内照明、音响、导航等用电设备以及汽车自动停车和智能驾驶的语音控制, 让人们充分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方便和现代化的生活。

二、智能汽车系统的设计理念

智能汽车系统的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配置和增添汽车内的控制节点。智能主机通过形象的图形化触摸按键来引导使用者如何控制和使用汽车内的各种设备。而红外转发接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加入, 则实现了使用者对车中设备的综合管理和远程控制。

智能汽车系统的控制端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 触摸屏控制, 由智能主机上的触摸屏来控制汽车中的照明、音响、导航等用电设备和自动停车、智能驾驶控制系统, 摒弃了汽车内部原有的按键开关和旋钮调节, 提升了汽车内部设备控制的科技感和品质感。第二, 语音控制, 通过智能主机上的LD3320语音识别芯片实现汽车内各用电设备和系统的语音控制, 从而可以让使用者在开车时免去手动开关设备的麻烦。第三, 智能手机或手表是智能汽车系统最为重要的便携式、移动式控制终端, 通过运用这些贴身设备上的终端软件, 实现对汽车内部的远程监控与调节, 例如, 远程开关车锁, 远程传输报警信息以及远程调节汽车内用电设备等。

整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系统构架图如图1所示。

智能汽车系统成为物联网的汽车版, 实现了在家用汽车中对各用电设备的无线控制。系统在工作原理上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即人机交互界面、主控模块、子功能模块、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执行单位组成。

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是向使用者输入和输出系统信息, 主控模块不仅协调各子功能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也为人机交互界面提供支撑 (人机交互界面也可以由子功能模块完成) , 同时也完成了系统信息的汇总, 为系统决策提供了参考。无线通信系统严格意义上属于子功能模块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其除了负责主控模块与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的联系, 还能实现各个完整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 所以比较重要, 可单列为一个组成部分。各个子功能模块针对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信息采集和输出, 比如语音识别模块能将语音信号装换成主控制器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执行单位则是将主控决策后的信息转换为可执行的信号, 比如驱动电机转动, 产生开关信号等。

当今社会, 个人电脑在一般汽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于是智能汽车系统提出了在PC基础上建立一个万能遥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使得使用者在汽车中只需要一个智能主机控制终端, 即可实现车中所有用电设备的高效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通信技术和红外遥控技术的结合, 组成了汽车控制的内部网络, 成功地实现了各个用电设备不受空间限制的控制, 以及为了增加控制的灵活性, 智能汽车系统引入了语音控制, 适应人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的多样化使用。

语音交互平台由LD3320语音识别芯片提供, 该芯片工作稳定, 使用简单, 其内建的ASR识别引擎不仅能正确地完成语音识别, 而且已经经过多年的实际市场检验, 表现良好, 所以在质量上完全可以信赖。将语音识别应用的门槛降到了“0”, 只要能保证与主控制器的正常通信, 它就能稳定地完成最基本的语音识别并返回数据, 产品开发周期极短, 类似于“即插即用”性质的子功能模块。对于研发实力有限、市场需求变化敏感的厂家来说, 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无线通信系统是利用GPRS网络数据通讯, 实现智能汽车系统的远程信息传输以及主控模块与子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由于电控器件在家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汽车电子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也在逐步发展, 从初期的子系统独立工作模式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主控模块化局域网工作模式。汽车内部用电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也日渐发展完备。而汽车通信安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在自己的家用汽车中安装专用的汽车通信设备, 在实现对汽车的无线控制的同时确保安全通信。

三、智能汽车系统的发展前景分析

智能汽车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享受更方便的车内设备控制, 从而创造一个更舒适, 更安全, 更环保, 更节能的高科技汽车环境。但看似智能汽车的市场正在逐渐发展, 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性问题, 从而阻碍了整个行业在高科技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当前, 智能汽车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整的行业准则;系统的创新遇到瓶颈, 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系统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一般消费者的广传度不高;系统产业链缺乏完善的社会合作体系;跨产业的合作没有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

智能汽车系统的未来将与智能车场, 智能路控完成网络连接, 实现各系统的兼容和联动控制。现有的智能汽车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 已经实现车内设备的整体调控, 未来高智能的汽车管理和道路控制的实现也将不在话下。

参考文献

[1]胡向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出版社, 2008

3.现代物流业:新进入目录的行业 篇三

目前涉及的上市公司中,冷链物流比较值得关注。冷链物流产业链包括制冷设备、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冷藏运输、冷链信息化建设、冷链物联网等多个环节。

比如烟台冰轮是我国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制造,制冷空调成套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 务等,是中国制冷行业产品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综合性服务公司之一。其冷链物流产业链涉及商业冷冻、工业冷冻和人工智能环境等领域,为食品冷冻冷藏 及深加工、化工生产、精密实验室等多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大冷股份提供在工业制冷、食品冷冻冷藏、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领先的节能环保、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领域包括食品冷冻冷藏、农产品深加工、屠宰加工厂、调理食品加工、啤酒、牛奶、冰淇淋、果汁饮料等行业,其农产品深加工制冷成套设备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大型冷库市场占有率超过50%,螺杆压缩机市场占有率超过40%。

不能忽视的还有铁龙物流,这是铁道部下属专业物流上市公司,业务中冷链物流、化工和危险品物流、多式联运等都是国家“物流振兴计划”中重点要求发展的专项物流。这也是唯一一家拥有铁路特种集装箱运输市场准入许可的公司。公司的临港铁路货运和特箱业务成为推动公司2010年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4.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篇四

在撰写《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的时候,在回顾辉煌成果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忧患感。放眼智能建筑市场,虽然所有的建筑都要求智能,但智能建筑的工程之路似乎越走越窄。中国土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成为了全球之最。然而,近年来,“用工荒”频频出现,劳工工资不断上涨,再加上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市场的不规范,集成商的利润被削成刀片一样。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智能化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舆论对智能建筑、智能家居运行效果的不满也越来越明显。全社会对智能建筑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而大幅减退。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智能建筑整体运营成本,以及适应对高效、环保和低碳节能的需求,响应整个社会对智慧城市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智能建筑行业必须作出自己的应对。

放眼智能建筑工程实例,智能建筑行业的危机集中表现在缺乏工程质量、不讲投资效益、软件意识薄弱三大方面。智能建筑二十年来已经从早期的宣传、推广阶段,进入到成熟的新时代。早期的宣传推广阶段依赖于政策主导、业主决策的后计划经济模式,依靠行政力量扩大规模。新时代的特征就在于不再能靠轰轰烈烈的规模吃饭,而必须依靠踏实深入的质量和功效来拓展市场。对此转折关头我们是否已经有所认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转型和应对的充分准备?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提出的处方是“回归建筑”。在宣传智能建筑的早期,强调“智能”是必要的,便于弄清楚传统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差别,有利于说明智能建筑“做什么”、“怎么做”的工程内容。今天,智能建筑的技术体系、工程内容基本清楚,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功效,必须让“智能”回归“建筑”。

“回归建筑”,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智能化系统”与“建筑”各管各、两张皮的问题。智能化与建筑所有相关专业、工种在各个具体功能区的集成,是更加基础的系统集成,是智能建筑工程取得实效的关键。

缺乏科学、合理的智能建筑工程综合效能的检测评估指标体系,是影响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工程管理上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局限于一个个分立的单一专业的施工质量,这种孤立管理的模式导致了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检测、验收的缺位。“回归建筑”,智能建筑的检测评估必须是“建筑、设备、智能化三位一体”。智能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技术质量和技术内容不等于工程质量。智能化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也不等于工程质量。现有的涉及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评估的标准,全都囿于单个专业工种的设计施工质量。建筑、设备、智能化各个专业工种独自尽职尽责地工作,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智能建筑的整体运行功能。一个科学、合理,并能够被广大社会公众所接受与认可的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评估标准,必须从建筑的整体应用功能和综合运行效果的角度确定相应的质量指标体系;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综合建筑、设备、智能化和应用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特别是从投资者和使用者的角度确定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而决不可局限在集成商自身的专业施工范围。

再有,“回归建筑”就需要对智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负责。特别是在设计、施工中时刻牢记运行、维护阶段物业部门、专业维修单位的需要。从智能建筑的整体综合功效出发,使智能建筑走上实用、有效、可维护的轨道。

2 智能家居怎样走出窘境

十五年来,智能家居叫座而不卖座。智能家居的窘境长期以来被房产市场的热销所掩盖,房产商也时不时以此作为高房价的买点。然而,消费者却一直不买帐。在以往的“智能家居”工程中,虽然也有着像对讲门禁这样被广泛应用的有效系统,但是更多的智能化设施却遭到用户的冷落。人们担心,随着房产市场的波动,智能家居会不会也成为一个“弃儿”?

智能家居不落好的现状如何改变?在建筑市场即将从规模化转入常态化的时候,智能家居怎样走出窘境?这是我们建筑行业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十五年前,智能家居刚刚提起的时候,曾经有过短时间的智能家居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的讨论。当初先是从所谓的高档住宅开始增加智能化设施。但是,随着房产市场出乎人们意料的井喷现象和高扬直升的房价,智能化设施的建设费用被淹没在房价涨价声中。我们来不及细细咀嚼智能家居的定位问题,导致了今天智能家居的严重消化不良。

锦上添花,走的是时尚之路。雪中送炭则是针对着生活的必需。那么智能家居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把生活环境提高一个层次?让大众的生活向富豪们靠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智能家居是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节约资源的需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上一个世纪,无法想象一个家庭没有电力照明;当代社会则无法想象一个家庭没有信息网络和电视、没有上下水和垃圾处理。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生存观念的改变,必然要求人们的生活环境随之改变和提高,家居用品和设施也自然会改变与增加。能够适应今天的衣食住行方式、能够适应而今信息化时代和绿色生活的家居必然是一个具备了智能的“智能家居”,不论其中住着的是白领或者蓝领、是穷人还是富豪、是身强力壮还是老弱病残。换句话说,无论是高档住宅、别墅,或者平房、排楼,甚至简陋的草屋板房,今天都应该设计、建设成为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今天时代的要求,是当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所以,智能家居应当面向大众。

目前的“智能家居”工程设计大多集中在消费和休闲方面,这两部分与网上购物、音视频的信息化应用比较成熟和普遍有关。然而,成熟的技术不等于有效的应用。成熟有效的应用,必须与社会组织融合,必须结合社会体制、社会生态、社会资源。不分场合、不顾现实条件的工程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恐怕我们还记得,洗衣机在没有电的小山村用来盛放大米的历史故事。

智能家居不是建设在桃花源里,不知晋魏。今天还是商品社会,任何交易的自愿选择和可靠结算是成交的两个前提。那些智能冰箱所自动补充来的食物真是你所需要和承担得了的吗?

产销对路。智能家居要走出窘境,必须面向大众生活的共同需要,面向社会组织的共同要求。当前应该从社会和生活所迫切需要的食品安全、垃圾处理、家居养老等生存安全着手。财产监管、消费购物、休闲娱乐只能是一个兼顾的方面。能够实现和发展的智能家居一定要综合住宅内与住宅外的社会条件,符合人们自主的生活模式。

3 智慧城市的重新审视

5.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篇五

救护车在医疗保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具有着快速、便捷、应急、安全的特点,尤其在抢险救灾、反恐、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于救护车的需求正在日渐增加,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救护需求。

现在,救护车已经经历了从运输型,即将病人送到医院作为唯一责任,到监护型,即实现ICU(IntensiveCareUnit)前移的过渡,但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现其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底层数据、操作手段非常落后、整体功能融合性较差等。如2012年12月北京一公民被车轧到,救护车在送医院的路上碰到堵车,最终导致患者死亡;2014年3月《扬子晚报》报道,著名导演吴天明因救护车被堵在路上,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突然病故;2013年11月郑州市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救护车拉着车祸伤者开到医院门口被堵死,延误了病情。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发现,院前急救至关重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救护的成败。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院前急救行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现在物联网(IOT)技术已渗入到院前急救的精细化管理中,监护型救护车的作用将产生质的变化,急救平台前移,即向智能型救护车过渡是发展方向。

1国内救护车行业现状分析

1.1行业环境

2002年我国救护车的年产量仅为500台,到了2011年,救护车的年产量为10000台。不过与救护车产量飞速增长相比,国产救护车的配置、质量、功能应用等方面远不如国外,其提升空间还很大[1]。

目前,我国政府没有专项经费用于配置救护车,各地政府基本是根据当地财政状况,视情况拨款配置一部分救护车,造成救护车配置量严重不足。我国救护车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目前我国救护车保有量为11万辆。2003年以后,国家国债项目按10万人每辆配备(标准5万人/辆),县级急救中心多数是依据县医院设急救中心,按每10万人/辆的标准配备,进行医疗卫生基本建设以后,全国地市级以上共设立了365个急救中心。

国内大多数救护车属运输型、监护型,存在缺乏底层数据、操作手段落后以及整体功能融合性差等问题。救护车产业缺乏执行标准,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1.2我国与国外救护车差距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救护车发展也较快,成为途中救护的主要车辆,是伤病员 应急急救 的主要载 体。比如美 国的WHEELEDCOACH公司、德国的MIESEN公司、日本的丰田公司等,其生产的救护车品类齐全、功能先进,主导了救护车的发展方向。

表2列出了我国部分城市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救护车配置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德国配置最高,在德国,急救调度中心不但可以调度管辖的急救站,还可以调度空中部队、海上救护艇以及其它地区的急救力量,实行地面、空中、水上以及高山等立体救护。该国急救门诊设备齐全,能保证伤病员在“白金时间”和“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综合分析,国外救护车具有车辆性能优、可靠性好、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高、内部急救设施齐全等特点。

急救行业必须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创造出全新的救护车———智能型救护车,进行指挥调度急救设备、药品管理和人员管理,整体、全面、科学地规划和整合急救资源,实现急救平台前移,有力推动急救行业发展。

2智能型救护车

2.1智能型救护车定义

智能型救 护车 (IntelligenceAmbulance,I.Ambulance)是指在一般救护车具有的功能基础上进行扩充,使其具有急救调度计算 机辅助管 理系统、急救 智能辅助 系统、车载式宽带专 用无线网 和远程医 院信息系 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等主要功能,以实现与病人在第一现场连接,数字化管理电子病历、智能化管理医疗设备[2]。

2.2智能型救护车关键技术

2.2.1车载宽带专用无线网

车载宽带专 用无线网 (VehicleBroadbandWirelessNetwork,VBWN),主要用来实 现智能型 救护车和 病人第一现场的连接[3,4,5,6]。一般情况下,救护车将病人送往医院的路上有可能出现意 外情况,比如堵车 等。使用车载专用无线网络及时联 系到医生,可以实时 对救护车 上的病人进行诊断,同时指导车上 的工作成 员采取必 要的急救措施。

2.2.2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 (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是智能型救护车院前急救的重要数据基础。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就诊信息,既有结构化信息,也有非结构化的自由文本,还有图形图像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和利用,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用于医疗、法律和管理需求。

2.2.3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Medical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MEMS)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将设备技术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实现研究级管理信息化。

3结语

6.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GGII 篇六

本目录所列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需要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目录:

(一) 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二) 严重污染环境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 产品不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

(四) 严重浪费资源、能源;

(五)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附:目录中部分化工淘汰设备

1、10万t/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生产装置 (边远地区除外)

2、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生产线, 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

3、1.5万t/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 (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

4、单台磷炉变压器容量10 000千伏安以下黄磷生产装置 (变压器容量7200千伏安及以上、10000千伏安以下尾气和炉渣能够全部综合利用的除外) (2010年)

5、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工艺 (2013年)

6、单线产能1万t/年以下三聚磷酸钠、0.5万t/年以下六偏磷酸钠、0.5万t/年以下三氯化磷、3万t/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

7、1万t以下无水氟化氢 (HF) 产品达不到GB7746、5000 t/年以下氢氟酸产品达不到GB7744生产装置 (综合利用项目以及4N以上电子级除外) 、5000 t/年以下湿法氟化铝 (综合利用除外) 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置

8、汞法烧碱、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未采用节能措施 (扩张阳极、改性隔膜等) 的普通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

9、电石渣采用堆存处理的5万t/年以下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10、开放式电石炉

11、单台炉变压器容量小于12 500千伏安的电石炉 (2010年)

12、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

13、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

14、农药产品手工包 (灌) 装工艺及设备 (2010年)

15、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工艺

16、100 t/年以下皂素 (含水解物) 生产装置

17、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

18、皂素酸法水解生产工艺

19、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

20、用火直接加热的涂料用树脂生产工艺

21、四氯化碳 (CTC) 以及所有使用四氯化碳为加工助剂的产品的生产工艺装置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

22、CFC-113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的生产工艺装置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

23、氯氟烃 (CFCs) 、用于清洗的1, 1, 1-三氯乙烷 (甲基氯仿) 的生产工艺装置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

24、以六氯苯为原料生产五氯酚 (钠) 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

25、甲基溴生产装置 (2010年)

26、半水煤气氨水液相脱硫工艺技术

27、一氧化碳常压变换及全中温变换 (高温变换) 工艺

28、废旧橡胶土法炼油工艺

29、橡胶硫化促进剂N-氧联二 (1, 2-亚乙基) -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NOBS) 和橡胶防老剂D装置 (2010年)

30、2万t/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钡生产装置 (2011年)

31、3000 t/年以下普通级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生产装置 (2011年)

32、1.5万t/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锶生产装置 (2011年)

33、农药粉剂雷蒙机法生产工艺

34、5000 t/年以下湿法氟化铝生产装置 (副产综合利用除外)

35、四氯化碳溶剂法制取氯化橡胶生产工艺

36、平炉法高锰酸钾生产工艺

37、平炉法和大锅蒸发法硫化碱生产工艺

38、芒硝法硅酸钠 (泡化碱) 生产工艺

39、铁粉还原法工艺 (4, 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DSD酸]、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CLT酸]、1-氨基-8-萘酚-3, 6-二磺酸[H酸]产品暂缓淘汰)

40、年产3亿只以下的天然胶乳安全套生产装置

41、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

42、多氯联苯 (变压器油)

43、氯化汞催化剂 (氯化汞含量6.5%以上) (2015年)

44、废物不能有效利用或三废排放不达标的钛白粉生产装置

45、淀粉糖酸法生产工艺

46、焦油间歇法生产沥青工艺

47、敌百虫碱减法生产敌敌畏工艺

48、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农药产品:除草醚、杀虫脒、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二溴氯丙烷、磷胺、甘氟、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10%草甘膦水剂

49、国际公约需要淘汰的农药产品:氯丹、林丹、七氯、毒杀芬、滴滴涕、六氯苯、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50、落后农药产品:治螟磷 (苏化203) 、硫环磷 (乙基硫环磷) 、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锌、福美胂、福美甲胂及所有胂制剂

51、聚乙烯醇及其缩醛类内外墙涂料 (106、107涂料等)

52、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2) 标准的内墙涂料

53、多彩内墙涂料 (树酯以硝化纤维素为主, 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O/W型涂料)

54、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1) 标准的溶剂型木器涂料

55、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外墙涂料

56、聚醋酸乙烯乳液类 (含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 外墙涂料

57、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外墙涂料

58、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59、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

60、改性淀粉涂料

61、含有机锡的防污涂料

62、含三丁基锡、红丹的涂料

63、含滴滴涕的涂料

64、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 (TGIC) 的粉末涂料

65、有害物质含量超过《玩具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玩具涂料

66、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汽车涂料

67、含苯类、苯酚、苯甲醛和二 (三) 氯甲烷的脱漆剂

68、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 (焦油型)

69、分散黄3、分散蓝1、直接红28、直接蓝6、直接黑38、碱性红9、酸性红26、酸性紫49、溶剂黄1等九种染料, 用于纺织品染色的在还原条件下会裂解产生24种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70、高污染、高环境风险染料:C.I.直接黄24、C.I.直接红1、C.I.直接红2、C.I.直接红13、C.I.直接红28、C.I.直接紫1、C.I.直接紫12、C.I.直接绿1、C.I.直接绿6、C.I.直接绿85、C.I.直接蓝1、C.I.直接蓝2、C.I.直接蓝6、C.I.直接蓝9、C.I.直接蓝14、C.I.直接蓝15、C.I.直接蓝22、C.I.直接蓝76、C.I.直接蓝151、C.I.直接蓝201、C.I.直接棕1、C.I.直接棕2、C.I.直接棕12、C.I.直接棕79、C.I.直接棕95、C.I.直接棕101、C.I.直接棕154、C.I.直接棕222、C.I.直接棕223、C.I.直接黑38、C.I.直接黑91、C.I.直接黑154、C.I.酸性橙45、C.I.酸性红26、C.I.酸性红73、C.I.酸性红85、C.I.酸性红114、C.I.酸性红115、C.I.酸性红128、C.I.酸性红158、C.I.酸性紫12、C.I.酸性紫49、C.I.酸性黑29、C.I.酸性黑94、C.I.酸性黑132、C.I.分散黄7、C.I.分散黄23、C.I.分散黄56、C.I.溶剂红23、C.I.溶剂红24

71、立德粉

72、瘦肉精

73、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基质冷却机

74、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低温敏化机

75、小直径手工单头炸药装药机

76、轴承包覆在药剂中的混药、输送等炸药设备

77、起爆药干燥工序采用蒸汽烘房干燥的工艺

78、延期元件 (体) 制造工序采用手工装药的工艺

79、雷管装填、装配工序及工序间的传输无可靠防殉爆措施的工艺

80、导爆管制造工序加药装置无可靠防爆设施的生产线

81、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工业炸药和工业雷管生产线 (2010年)

82、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导爆索生产线 (2011年)

83、采用传统轮碾方式的炸药制药工艺 (2011年)

84、起爆药生产废水达不到《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火工药剂》 (GB14470.2) 要求排放的生产工艺 (2011年)

85、乳化器出药温度大于130℃的乳化工艺 (2013年)

86、小直径含水炸药装药效率低于1200 kg/h、小直径粉状炸药装药效率低于800 kg/h的装药机 (2013年)

87、有固定操作人员的场所, 噪声超过85分贝以上的炸药设备 (2013年)

88、全电阻极差大于1.5Ω的电雷管 (钢芯脚线长度2 m) 生产技术 (2013年)

89、装箱产品下线未实现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及时传输的生产线 (2013年)

90、全电阻极差大于1.0Ω的电雷管 (钢芯脚线长度2 m) 生产工艺 (2015年)

91、工序间无可靠防传爆措施的导爆索生产线 (2013年)

92、制索工序无药量在线检测、自动联锁保护装置的导爆索生产线 (2013年)

93、最大不发火电流小于0.25 A的普通型电雷管生产工艺 (2015年)

淘汰部分轻工设备

1、北方海盐年产30万t、湖盐年产20万t以下的生产设施;真空制盐单套生产能力年产10万t及以下的生产设备

2、利用矿盐卤水、油气田水且采用平锅制盐生产设备

3、2万t/年及以下的南方海盐生产设施

4、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

5、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

6、300 t/年以下的油墨生产总装置 (利用高新技术、无污染的除外)

7、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

8、用于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

9、单条年生产能力3.4万t以下的非木浆生产线

10、年生产能力5.1万t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

11、单条年生产能力1万t及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

12、幅宽在1.76 m及以下并且车速为120m/min以下的文化纸生产线

13、幅宽在2 m及以下并且车速为80 m/min以下的白板纸、箱板纸及瓦楞纸生产线

14、石灰法地池制浆设备

15、以氯氟烃 (CFCs) 为制冷剂和发泡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

16、四氯化碳 (CTC) 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7、CFC-113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18、甲基氯仿 (TCA) 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9、年产3万t以下酒精生产线 (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20、年产3万t以下味精生产线

21、环保不达标的柠檬酸生产工艺及装置

22、日处理原料乳能力 (两班) 20 t以下浓缩、喷雾干燥等设施;200 kg/h以下手动及半自动液体乳灌装设备 (2010年)

23、每分钟生产能力小于150瓶 (瓶容在250m L及以下) 的碳酸饮料生产线

24、生产能力12 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 (出口除外)

25、机械定时行列式制瓶机

26、燃煤和燃发生炉煤气的坩埚玻璃窑, 直火式、无热风循环的玻璃退火炉

27、用聚氯乙烯 (PVC) 生产接触饮料和食品的包装 (2011年)

28、湿法纤维板生产工艺29、滴水法松香生产工艺

30、汞电池 (氧化汞原电池及电池组、锌汞电池)

31、含汞高于0.0001%的圆柱型碱锰电池

32、含汞高于0.0005%的扣式碱锰电池 (2015)

33、含镉高于0.002%的铅酸蓄电池 (2013)

34、开口式普通铅酸电池

35、厚度低于0.025 mm的商品零售购物塑料袋 (可降解的除外)

36、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37、进水口低于溢流口水面、上导向直落式便器水箱配件

38、半自动 (卧式) 工业用洗衣机

39、外排式四氯乙烯干洗机, 分体式和外排式石油干洗机

40、脂肪酸法制叔胺工艺, 发烟硫酸磺化工艺, 搅拌釜式乙氧基化工艺

上一篇: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感悟下一篇:港口物流企业税收管理及改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