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2024-06-2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共17篇)(共17篇)

1.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一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勘查队伍现状

####省地质勘查队伍,原分属地矿、有色、核工、化工、建材、冶金、石油、煤炭及其他9个部门。“八五”期末职工总数3.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2万人,含工程技术人员4000人。“九五”期末,经过体制改革,大多数部门由直属中央各部门改为省管理,即“属地化管理”。地勘队伍的勘查实力虽无大变化,但主要力量投入商业性勘查,主要是建筑业工程地质勘察。按“九五”期间公益性地质调查投资水平与发展趋势,####省“十五”期间投入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数预期为1000人,其中原地矿部门500人,其他部分共500人。

二、地质工作现状

(一)基础地质调查1、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省1956?1973年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共50个国际分幅(含###),是全国最早开展、最早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省。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划分了####省地层,建立了地层层序和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划分出500多个岩体,确定分属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5个构造岩浆期,并将主要岩浆期分出5个侵入期;划分了构造阶段和构造运动,查明了区域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阐述广东省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发展史,全面和较准确地反映了####省区域地质构造面貌和区域成矿条件。

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5个图幅,面积6.19万平方公里。

3、1∶50万编图

鉴于####省1∶20万区调经历18年,前后数十个图幅认识都需要统一,由####省地质局部署,1974?1977年3月,历时3年3个月,以1∶20万区调成果为依据,由####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制####省1∶50万地质图、普通矿产图、岩浆岩图、构造体系图。同时编制了铁、铜、硫找矿远景图,煤田预测图及磷矿分布图;寒武纪、泥盆纪、早石炭系测水期、晚二迭系龙潭期、晚三迭系、早侏罗系6个地质时代的岩相古地理图。编写了《####构造》、《####泥盆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第三系》8份专题总结。该次编图,奠定了现今对####省(含海南岛)地层、构造、岩石、变质作用等认识的基础。

4、####省区域地质志编篡

全国1∶20万区调基本完成后,由地质矿产部部署,####省地质矿产局1982-1984年10月,历时2年6个月,由区调队编撰了144万字的《####省区域地质志》及1∶100万####省地质图、####省岩浆岩图、####省构造图。该志以1∶50万编图成果为基础参考1∶20万区调资料,利用了其后五、六年间阶段性新资料,弥补了1∶50万编图及《####省地质图说明书》的不足。

1991-1996年完成《####省岩石地层》。1997-2000年完成####省暨香港特别行政区1∶50万数字地质图。

5、区域矿产

1985-1988年由区调队编制####省、####省区域矿产总结,该项工作由原地质矿产部部署,要求在1∶20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矿产勘查、科研等方面的资料,全面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以提高区域地质矿产研究,为进行成矿预测、矿产区划、部署1∶5万区调,为指导找矿和专题研究、教学提供基础资料。该总结附1∶100万矿产图,燃料、黑色、有色、贵金属、稀有、放射、非金属6个矿组矿产图,内生、外生、变质、放射、离子吸附型矿产5张成矿预测图。按内生、外生、变质、复成四大成因类型,宇宙源、陆源、壳源、幔源、壳幔混合源5种矿质来源,确定了区域成矿7种控制形式,划分2个成矿省和12个成矿区带。提出超大型矿床并提出阳春盆地及英德、阳山、清远三县交界处为寻找超大型矿床的有希望地区。

6、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局部异常勘查

配合1∶20万区调进行了磁法、放射性、土壤金属量、水化学、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测量。发现大批磁异常,1000多个放射性异常,2251个化探异常。1979年,开展第二轮1∶20万化探扫面,系统研究水系沉积物,发现异常1271个,提供了找矿标志,1992-1996年完成广东省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图说明书(1∶50万)。

1978年12月完成####省1∶50万航空磁测、土壤金属量局部异常分布图编制。其中航磁部分,根据1∶5万---1∶10万航空磁测资料,推断解释航磁局部异常1016个;1985年12月编制广东省1∶50万航磁图及区域磁场推断解释报告,进一步解释航空磁测区域磁场,圈定25处隐伏岩体推定28条断裂,划分2个Ⅱ级、8个Ⅲ级、17个Ⅳ级构造单元;划出乐昌---仁化铅锌黄铁矿区等12个找矿远景区。1983-1987年12月广东省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划分Ⅰ级构造单元2个(内地构造区及东南沿海岩浆活动带),前者又划出6个Ⅱ级、4个Ⅲ级构造单元。推断23条较大断裂,推断香港-南澳断裂并认为属广东省几条著名骨架断裂之一;对84个剩余重力异常进行定性分析;利用钨锡矿分布与重力异常相关关系,圈出15个钨锡成矿远景区。1984年4月编制《南海中北部航磁综合研究报告》(1∶200万),阐述了广东及海域区域磁场与局部异常。

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①完成全省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了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所提供的地下水资源量可作为国民经济规划和建设的主要依据。

②完成珠江三角洲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为珠江三角洲经济总体规划提供了充实可靠的资料。

③完成广东全省海岸带20km范围内1∶20万海岸带工程地质调查。

④完成全省1∶5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远景区划和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

⑤完成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37个图幅。

⑥按需要开展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提供了一批供水水源地,及对干旱地区1.1万km2农田开展供水水文地质勘查。

(二)1∶5万专项地质调查

广东省1∶5万地质调查自1960年起,在曲江大宝山矿、阳春石碌铜矿、云浮大降坪硫铁矿外围,在阳山、大朗、从化等一批选定的成矿远景区带,开展了1∶5万综合地质矿产普查,研究总结已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指导寻找同类型矿床及发现新矿床。累计完成170个图幅,面积7.08万平方公里。重要成矿区带大多已经覆盖。其中包括“七五”以来,在特区、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 1∶5万地质系列图编测40幅,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文本附图1、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图)

(文本附图

2、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

(三)地质矿产区划

各部门为找矿任务开展矿产区划,成矿预测或矿产总量预测,涉及多个矿组(种),如放射性矿产、冶金矿产、建材矿产等。

1、广东省1∶50万成矿预测(钨锡钼铋矿组)(1978-1980年7月)

认为该矿组成因类型以石英脉型裂隙充填矿床为主,花岗岩型、斑岩型及沉积改造矿床新类型有找矿前景。划分出5个Ⅲ级、17个Ⅳ级及44个Ⅴ级预测区(A类16处、B类9处、C类19处)。锡的重点找矿远景区主要是粤东区、粤西区。锡矿的Ⅴ级A类预测区有:锯板坑、坑头冲黄竹坪、许家山、大绀山、锡坪、战斗、小南山、汶水、长埔、西岭肚等12个。

2、广东省铁矿资源总量预测(1981年8月-1985年12月)

在阐述区域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划分了矿床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预测了铁矿资料总量并进行了远景区划,划分了18个找铁远景区。

3、金矿矿产资源总量预测(1985年1月?1987年10月)

提出了矿床成因类型,重点类型“河台式”,一般类型蚀变破碎带、石英脉、石英硅化破碎带型三种类型,同时提出注意新的类型。划出资源潜力大的两个靶区:罗定?广宁矿田及河台矿田,有一定潜力的靶区Ⅳ级8处、Ⅴ级14处。预测金资源总量482吨,并提出工作部署意见。

4、铅锌铜银矿产成矿预测(1989年1月?1991年7月)

划分气化?热液矿床、层控矿床、风化矿床三大成因类型8个亚类型,以莲花山断裂为界划分东西两个Ⅱ级成矿区,以一批重要断裂为中心或边界划出5个Ⅲ级24个Ⅳ级成矿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15个最有利、21个较有利、10个有利找矿远景区。最有利的远景区为:大麦山、三宝顶、大宝山、葵洞、茶排、七树、义容、白马山、钟秋洋、陆仔崆、银山里、宝山、凤凰、仙水沥、银坑。

5、石灰岩总量预测(1983?1985年6月)

论述了9个主要、8个次要石灰岩赋存层位与分布规律,预测了石灰岩资源总量。划出了3个Ⅱ级、9个Ⅲ级、19个Ⅳ级、57个Ⅴ级成矿区。

6、南岭及邻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稀有元素成矿远景区划(1981?1990年12月)

阐述了南岭地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成矿模式,划分Ⅱ、Ⅲ、Ⅳ、Ⅴ级成矿远景区,并圈出了A类预测区24个、B类预测区29个、C类预测区43个。

(四)地质科研

地质科研工作涉及基础地质、普查找矿与成矿远景预测、矿产评价勘查、物探、化探、遥感、水文、工程、环境、测试、实验与应用技术、探矿工程、情报信息„„等各个方面。“八五”以来,完成主要科技成果和获奖科技成果14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各一项。原地质矿产部科技奖:二等7项、三等52项、四等31项。涉及普查找矿的有“粤北泥盆系中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广东省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远景预测”、“云开大山及其外围金矿远景区成矿条件与预测研究成果报告”、“诸广山花岗岩铀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南岭及邻区稀有元素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稀有元素成矿远景区划”、“广东、海南主要成矿区带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研究”、“广东红岭、石人嶂、师姑山花岗岩基本特征及其与钨矿成矿关系研究”等。近十余年来,主要研究课题有:《恩平-从化断裂带对金银铜铅锌矿床的控制及找矿靶区研究》(宜昌所1995.6);《广东-清远地区金矿带的构造分析、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研究》(宜昌所1989.3);《大宝山雪山嶂-带多金属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宜昌所、广东省局1990.12);《粤西及邻区的区域构造对金(银)成矿作用的控制》(宜昌所1993.5);《粤西信宜?罗定地区锡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广东省有色研究院1989.12);《广东横沥-淡水地区成矿预测靶区优选及钟秋洋铜矿综合信息量预测》(宜昌所1995.1);《粤东沿海(重点海陆丰)地区锡多金属矿隐伏矿床预测和找矿方法研究报告》(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56队1989.9);《粤、闽、浙三省高岭土矿产资源与应用前景的经济地质研究》(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89.3);《广东省金、银地球化学找矿远景研究》(1993?1997)等。

(五)地质找矿经验总结

“六五”期间,按原地质矿产部部署进行典型矿床研究并编撰矿床专著。要求深化对控矿条件的认识,提高对典型矿床的研究水平,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供素材。广东省研究并编撰了信宜银岩(锡)、英德西牛(硫)、及211矿床共三份矿床专著。

“八五”期间,按原地质矿产部部署,广东省各地勘部门、单位参与编撰《中国矿床发现史-广东卷》,1996年6月出版。阐述了广东省能源、黑色、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化工、建材、地下水等61个矿种、226个矿床的发现史,回顾了勘查过程,初步总结了广东省矿产勘查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现状

至1999年底,全省探明矿产129种(类),其中探明有储量的91种(类)(见表1)。矿产地1769处,泥炭、油页岩、铀、钛、铅、锌、锡、铋、汞、锑、银、铌钽、锆、稀土、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砂、硫铁矿、高岭土、叶蜡石、陶瓷土、隐晶质石墨、饰面用大理岩、硅线石等2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6位。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铁多金属矿、连平锯板坑钨矿、信宜银岩锡矿、云浮硫铁矿、茂名优质高岭土矿、南海海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国内占一定地位。

在规划期内,按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将广东省主要固体矿产划分为四类:

一类:资源丰富的优势矿产。属于此类的有铀矿、铅、锌、铌钽、稀土及硫铁矿、高岭土、瓷土、玻璃石英砂、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岩等。

二类、基本可满足需求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钨、锡、钼、锰、钛和水泥灰岩、膨润土、硅藻土、硅灰石、萤石、石墨、石膏、盐矿等。

三类: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石油、天然气、铁、铜、锑、金、银、滑石、耐火黏土等。

四类:资源贫乏的矿产。属于此类的有煤、磷、铝土矿等。

(二)矿产资源形势

广东省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能源矿产十分短缺。全省煤矿探明资源量85870万吨,经多年开采,目前保有资源量54708万吨,多为民用低值无煤烟、规模小,开采条件复杂,近10年每年开采量只有300万吨。石油天然气为南海海上油田和气田,目前探明资源量石油7000万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由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接管理,产品由总公司支配,由于油气上岸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因此,南海石油天然气尚无法供应省内使用。

2、金属矿产基地不足,资源保证程度低。原已探明储量的大部份矿产地已停采或闭坑,一些大型矿床如大宝山多金属矿,凡口铅锌矿、河台金矿等目前保有储量不多,钨、锡、锰等矿原开采矿山已频临闭坑状态,无后续资源接替。

3、找矿难度加大,找矿效果差,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进一步勘查基地逐年减少。“九五”期间,大部份矿产新增储量任务未能完成,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所剩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二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 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I)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 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 提出防治措施。

(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 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 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应从工程角度, 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 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如:

(1) 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2) 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 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3) 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 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4) 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 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5)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 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 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众所周知, 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是人们在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 因为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强度和变形息息相关, 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某方面性质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岩土的物理性质一样, 岩土水理性质也是岩土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由以往的勘查报告中分析得出, 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得到注意, 但是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岩土水理性质, 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由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来。以下是对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然后再对岩土的重要水理性质和研究测试方法给予相关简介。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结合水, 第二种是毛细管水, 第三种是重力水, 其区分的依据是它们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和胀缩性是岩土的五个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1) 软化性, 是指岩土体浸水后, 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 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 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 在地下水的怍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 透水性, 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 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 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 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3) 崩解性, 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 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 破坏, 使土体崩塌、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 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 一般崩解时间5~24h, 崩解量1.79~34, 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 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4) 给水性, 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 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 胀缩性, 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 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 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 失水变薄造成的。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 但不管什么原因, 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 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1) 土壤沼泽化、盐渍化, 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 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3) 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4) 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 管涌等现象。

(5) 地下洞室充水淹没, 基础上浮, 建筑物失稳。

(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 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 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 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 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 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 而且会导致岩十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 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 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 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 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 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 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 这里不再重复。

结束语

3.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三

【关键字】工程建设;监理;问题;建议

工程建设监理在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目前我国建设监理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是健康的,但是与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的工程建设监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总结、探索和解决。

一、目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

1、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问题

目前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过度竞争造成了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因此,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势在必行。

资质管理应是宏观调控监理队伍规模、监管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核年检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都要严格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得进入,从而有效制止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扰乱市场秩序。

2、关于监理服务取费低的问题

工程施工周期、监理取费费率以及监理人员的素质,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协调的。但自从工程施工招标最低价中标以来,监理招标、监理业务的承揽也实行最低价承包,在监理业务竞争时,很多建设单位不去考虑监理单位的资质、人员的素质,而是以最低的监理取费标准为选择的唯一标准。部分监理单位为了取得监理业务,也互相压价,以致个别工程的监理取费标准仅有8‰。低价承揽业务,造成很难有高素质监理人员到位或到位低。显而易见,监理取费低,低价抢标导致了一些弊端。

3、关于监理工作定位问题

作为工程建设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监理单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令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困扰。例如:某工程砼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善漏振,砼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业主公然在承包商面前指责监理单位监理力度不到位,而不追究施工单位责任。

4、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实行监理行业准入制度以来,我国监理队伍的相应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部分省、市,经过主管部门考核,很多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但是,从整体素质而言,仍然还不能适应监理市场的需要。

5、部分监理人员事前、事中控制的能力偏差,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理旁站到位不到点

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隐蔽抽检,巡查时,经常可以听到现场监理人员的回答:“施工单位还没有报验”或在报验验收签认后,监督抽检发现并指出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质量问题时,如:KZ顶部锚固长度严重不足时,现场监理人员经常会“如梦初醒”,这些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之所以出现质量问题,咎其责任主要应由施工单位承担,但与监理旁站不到位或到位不到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对监理行业发展建议

1、严格监理资质管理,保持建设监理市场良好秩序

当前监理单位资质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严禁在一个经营实体内和同一行政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另外,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给各地企业的流动,竞争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外来企业名不副实的进入,反倒不会促进竞争,反而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对外地企业的监管上,一是严格准入备案制度,重点要看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是否一致。二是强化对监理执业人员现场到位、出勤率、业绩的管理。三是建立、健全连带责任制。

2、执行合理的监理收费标准,制止不正当竞争

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现行的监理取费办法标准已不适应建设监理的需要,随着监理工作内容不断增多,监理取费也应随监理工作内容的增多而提高。低收费,不利于留住和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不利于监理单位的自我发展,不利于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目前一些监理单位难以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很大原因也在于收入不高。

3、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认真解决监理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总监挂名的问题,对于一个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几个工程项目的情况,应严格在委托监理之前解决好实际承接的责任问题,同时还要杜绝工程项目将业主、设计、施工、行政管理的人员挂为“监理”人员,而实际监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的情况。

4、加强监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监理人员的素质是监理企业形象的窗口,企业要重视、加强对新属人员的培训。作为监理单位,不仅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而且应当具备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能力,以适应全方位监理的需要;不仅要有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而且要熟练地使用经济控制手段、合同控制手段和法规控制手段,以适应全方位监理的需要。

5、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严格验收程序

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的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隐蔽、施工,监理人员都要实行旁站、巡視或平行检查,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如:钢筋尚未隐蔽)影响工期,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质量隐患或严重缺陷。一旦出现需要采取事后补救的情况,虽然主要责任在施工方,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监理的业务水平掌握的深度、事前控制等方面能力的不足。所以,制定针对性强,符合监理工程特点的监理旁站计划,并在施工监理活动中予以落实,才能更好地体现监理企业综合水平和现场监理人员管理良好素质。监理每次验收时,只要发现不合格分项超出抽检允许数量,就不要继续往下进行验收,要求其先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次验收,除了验收首次发现不合格项整改情况外,对所报验收段重新全面抽验。以此类推,直到抽验合格为止。这样就避免施工单位只改正监理提出部位,而对其他部位不预检验及整改的弊病。不能让施工企业的自检流于只作书面资料、不深入自检自检极不负责的形式,从而督促其质检员认真验收。

4.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四

投招标是整个过程项目的开始,因此,必须重视这部分工作的完成质量。当前我国建筑投招标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标价制定不科学,存在故意压低标价的行为,标价的压低将导致工程进展过程中资金的不到位,从而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

3.2合同管理不规范

施工合同有效而科学的管理能够避免合同双方产生利益纠纷,从而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保证建筑项目资金投入的正常化,保证工程项目整个资金链的完整性。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和变化因素过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合同内容规定的繁杂性和难以统一性,也正是合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对合同进行有效合理管理的重要性。

3.3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监理能够对管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完善的监理机构在监理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而缺乏有效监理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当前我国监理机构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专业人员少,机构编制不齐全,组织管理混乱是最为主要的问题。

3.4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极其匮乏,存在侥幸意识。而且,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根本无法承担起事故的任务。此外,部分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了最重要的施工安全问题。最后,部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对事故安全监理工作根本不重视,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根本没有好好的执行规章制度。

3.5节能环保管理不到位

节能已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之各大行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倡导着节能环保,建筑行业作为大消耗重污染的行业,更应该重视节能环保。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往往为了节省成本而对建筑施工节能环保不重视。

4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办法

4.1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

使建筑工程的各个实施阶段得到有效的连接,整个工程的操作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使得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相互间协调管理严密有序,从而突出了整体的团队配合能力,减少了对能力突出的个人的依赖性,加强了部门的管理统一性,大大减少了个人决定的事情发生,提高了部门的机动反应能力。

4.2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策略。那么作为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一方面要强化对工程的监督工作,对施工的整个过程按照相关的规章条例和合同内容的具体细则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出严明的奖罚制度,使得工程监督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有责任心的领导,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领导起带头作用的主管负责制,这样就明显加强了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

4.3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的运用资金,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可以使建筑工程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建筑工程企业要合理的控制成本,第企业要制定精确的预算机制,确保高效的使用可控资金;第二,制定明确的成本分析制度,使其与工程施工的每_个环节有机结合,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成本控制。

4.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坚持做到抓好全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质量控制与施工人员的奖金和工资挂钩,制定处罚规则。施工人员在每一项工序中,要做到态度严谨,认真把握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问题。质量如有不合格时,必须整改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最好状态。

4.5注意节能环保

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可以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的节能施工技术,购进先进设备进行学习和推广。而且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节能技术创新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节能环保,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

5结束语

5.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五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勘查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勘投入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地勘工作的深入开展,一部份潜在优势矿产勘查程度低,部份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远远大于新增资源储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份矿山开采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凉山州矿山开采普遍存在生产技术落后,采选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情况仍然存在,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大幅度下降,重大矿山地质灾害得到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显著好转。

西部大开发和国内矿业重心向西转移给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资金、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对攀西高度重视,把攀西地区作为全省区域经济的重点,定位为四川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和资源综合开发区。随着全国矿业及其原材料工业重心向西部转移,我州的矿业必将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6.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六

【摘要】通过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判断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健康档案 问题对策 研究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记录的文件,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和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建立规范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医务人员没有明确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建立纸质健康档案是劳命伤财,废力不讨好地事,没有明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二是现在的村(居)民认为只要没病是否建立健康档案与否并无直接关系。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康”。不只是“有病”看医生,而是在健康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个人的机体代谢更加趋于完美。

(二)后续管理未跟上。一是建档后尚未形成建立、保管、利用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是由村建、镇建、还是镇村合建,档案存放到哪里更好,防治如何有机结合,镇村如何运转等等,没有可资借鉴的固有模式,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建档阶段;二是没有很好地保管、使用机制。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现有的纸质档案仅能作为掌握基本信息的“绿本本”和为建而建的“死档案”,不能很好地进行诊疗信息的更新。

(三)内容标准不统一。在建档内容上,有的首次建档只进行了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和信息卡的填写;有的在前三者基础上增加了体检表,责任医生和建档人等相关内容的填写没有进行统一要求。在编码规则上,大部分是按照省里要求的十六位编码规则进行的,而有的又是按照合作医疗编码格式进行的编码,另外档案封面的末位编码是填写还是不填写,或者是填写户主的编码等,全区编码格式不统一。在服务项目上,涉及妇幼保健的全区服务规范尚未出台,有些新的要求与建档表格内容是否一致,也是原因之一。

(四)工作任务很繁重。一是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在我区才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前提是基础,在建档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的同时,要求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要达到规范要求,节奏过快,并非一躇而就的事;二是有些村(居)民流动性大,居住地点不固定,健康档案不能及时的建立和更新;三是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误以为“建立健康档案的就是来拉生意的”,工作人员往往遭遇群众的“闭门羹”,无疑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五)建档方法待创新。当前的建档有卫生院抽调人员进行的建档,也有依赖于村卫生室进行的建档,大多采取的入户调查,健康体检的方式进行的,如全部依托卫生院建档,耗时耗力不说,进度也很缓慢,就其本质来说只是完成了一般体检项目和基础信息录入。

(六)设施设备很落后。“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须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只有档案室具备此条件,由于健康档案是动态档案,存放到档案室实不现实。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讲,理想状态是将已建立地档案存放在收费室,与合作医疗管理科合并,便于及时调取、查阅和利用档案,而现已建立的档案基本上都存放在公卫科内,根本不具备档案管理“八防”的要求,也不便利用。

二、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健康档案在“一把手”工程中的渗透力。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居民健康档案有关的系统性资料,是扩大医疗市场、掌握医疗信息,规避医疗风险的需要,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是实施预防医学措施,评价医疗质量的需要,是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医患沟通的需要。因此要将健康档案纳入镇村卫生工作的主要考量之一,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区、镇、村和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形成领导重视、专班负责、部门指导的良性工作格局,切实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感染力。

通过会议、板报、广播、告之书等渠道多形式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形成领导认为必要,群众认为必需,专班认为必然的主动建档、愿意建档的氛围,真正使群众觉得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其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诊疗服务过程的系统记录文件,建档对健康有好处;使医务人员认为居民健康档是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两者相辅相成,建档对医疗服务有促进;使各级领导感到居民健康档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可以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建档对公共财政有益处;使医疗机构明确居民健康档案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基本医疗对公共卫生项目的排它性,两项职能并驾齐驱,建档对建树品牌有帮助,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感染力。

(三)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操控力。

一是要明确建立健康档案的内容,即首次建档究竟建什么,怎么建,填哪些表格,笔者认为,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区尚属起步年,可以考虑按照《宜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通知》(宜卫函[2010]38号)文件要求,只要完整填写健康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以及居民健康信息卡三项表单即视为完成首次建档,其他的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在居民发生诊疗活动后及时补充和更新完善,实现一年起步,两年规范,三年建完的工作目标。

二是要明确建档的工作目标。既要明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目标,又要明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极目标,不能仅限于为建档而建档,更要明确建档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切实明确建档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建档的目标,建档是服务的内容,服务也是建档的形式,建档统领基本公卫服务,公卫服务融入建档之中,从而实现在建档中服务,在服务中建档。

三是要统一建档标准。要按照《湖北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009)》要求,做到统一内容标准,一般对象有哪些资料,重点对象有哪些资料,今年的访视资料是否全部按规定完成等;统一编码规则。基于健康档案和合作医疗证编码规则不同,可统一为:10至11位为村编码,村编码与合作医疗证编码一致,12至15位为家庭户流水编码,统一以村为单位从1开始编起;第16位为家庭成员编码,以家庭为单位按成员的长幼顺序从1开始编起;统一填写口径,如封面的编码可统一为填写第一位家庭成员,责任医生为辖区内乡村医生,多位医生按管片划分,做到不空项、缺项、漏项,保证建档质量,切实为动态记录居民健康资料的系统化打下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创新力。

一要立足“三个先后”。建档可按照先试点、后铺开,先重点、后全面,先基础、后完善的原则进行。即在实施方法上采取个别村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开建档。同时要统筹安排居民建档与日常医疗服务,做到相互促进;先突出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老(65岁以上老年人)、少(0-36个月儿童)、孕(孕产妇)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和健康管理记录,以重点对象带动重点家庭,再逐步推向所有人群建档;利用合作医疗信息平台、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妇幼保健信息平台或人口信息管理平台等可以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弄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与户主的关系、户籍、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再通过门诊接诊、健康体检、疾病筛查或入户服务等方式逐步采集或完善相关信息,确保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与有效性。

二要坚持有序推进。为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各村在建档中务必以组为单位,按照应建则建、建就建完、建就建好的原则逐户逐员进行规范建档,确保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好是将慢病服务的考核指标与建档进度保持一致。

三要加快推进健康档案数据信息化。没有健康档案数据信息平台就无法保证信息的更新。当前,档案主要建立了基本信息和重点对象随访内容,对于患者的就诊、转诊、会诊内容的更新是无法进行的,而且对一年四次的随访,如何保管和更新等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开发出信息管理平台,而且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很有必要。

四要明确后续管理。一是建议局机关成立公共卫生股,做到一个科室对外,一个声音向下,便于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部署和集中指导;二是档案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建立以后,要出台相应的办法,如何存放,如何保管,如何使用,从而发挥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督导和管理,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牵引力

7.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七

1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特点

建筑工程招投标是一种较好地选择交易对象的市场行为,其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1 组织程序较为规范

在很多跨国际组织的招投标规定中,有关招标投标的要求和程序都是先前制定好并向外界公开发布的,参加招标投标的各方都会受到相同法律法规的约束,招标投标的各方和招投标参与者都不能违背之前制定的要求和程序,同时也不可随意篡改内容,并且招标投标活动都是由正规招标机构进行组织开展的。就当前来讲,我国很多招投标要求和程序相比以前的已经比较完善和正规。不单是工程建筑方面的招投标,还包括相关货物采买的招投标,都应该依照招投标要求签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在全国各地贯彻执行,并且相关的政府单位也已经制定了一些程序要求,这样做使得招投标的程序更加完善,使得操作规范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2 始终贯穿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建筑工程招标就是为了找寻与招标要求相符的潜在投标人,然后在潜在投标人中择取最符合要求的投标人作为中标人,往往会在招标信息中公布投标的供应商和承包商。招标的评标要求和方法都会向社会公开,同时还将接受整个社会大众的监督,做到一视同仁,不产生任何歧视投标人的行为。公开评标方法和标准就是为了保证评标委员会评标的公正、公平,另外,公开的同时也要保证保密性,这也是为了保证投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可以公正、公开地竞争。

1.3 一次性成交

一般的商品都是在很多次谈判后才可能完成交易,但在建筑工程招标中,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不能讨价还价,必须一次性交易成功,这也是招标投标交易方式中最特殊的一个特征[1]。投标人接受邀请参加招标活动,必须依照制定的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招标报价,也就是投标文件递交日期截止后,投标人不得随意撤回投标文件或者是对投标文件进行修改。投标人经过投标竞价,然后由评标委员会进行较为科学或综合的比较,挑选符合招标要求的投标人为中标人,并且与中标人签订工程相关承包合同,建筑产品双方买卖成交。

1.4 时限性

招标邀请书发出后,有关招标文件的发布时间、对招标文件的修改时间、开标日期、投标的截止和有效时间及中标后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日期期限等等,都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开展招投标工作的主要目的

建筑招投标工作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市场来对工程项目的交易行为进行限制。主要包括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其中投标指的是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的相关要求做出积极的响应,并加入竞标过程中。招标指的是招标人通过特定的方式对投标人进行组织,并根据规定要求选出最优的投标单位。从此意义上来说,建筑工程招标的主要目的如下:

(1)对于招标单位来说,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进而使项目投资单位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对于投标单位来说,由于其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希望积极参与招投标活动来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可以规范市场竞争。另外,通过招投标竞争可以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全面提高自身的利益。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效益的统一,达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效果。

3 在招投标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建设单位的行为不规范

不规范的建设单位行为最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存在违反规定的压价行为。我国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但建设市场的规模却慢慢减小,逐渐出现了建筑公司过多的状况,面临这种现状,一些建筑公司部门在招投标时,为了追求利益,要求节省投资成本,完全忽略客观存在因素,随意压低工程造价,而一些施工部门明明知道标价有问题,但是为了能够中标,仍然选择接受,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还没有施工就已经亏损的情况[2]。因此施工部门只能在工料上动手脚,最后导致建设部门项目不合格或者是工程质量不过关。除此之外,一些建筑部门还会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吃回扣等不法情况,严重违反了建筑市场的规定。

(2)一些建设部门搞假招标,表面上是招标其实事实上已经定好了中标单位,甚至于随意分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践中,会出现建设部门利用自己的职能在招标过程使用手段弄虚作假,暗地里定好中标单位,并在其中捞取好处的现象。一些建设部门在招标时,为了特别照顾某些投标单位,随意地分解工程,进行多个施工单位包工,或者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使用各种手段分解工程,把一个单独的项目分解为多个小项目,达到规避招标的目的,并且随意指定监管、施工和设计单位,导致建设项目失去了本该有的竞争力。

3.2 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管理体系

我国的建筑交易市场管理体制虽然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的变革和改革,但是现在实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和实施两个阶段。比如城乡建设负责监管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程设计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工料的采买,但是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省人民政府的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经由国务院相关计划部门或者是省计划相关部门实行监管;电力、通信、铁路、公路交通等一些建筑项目的监督、施工以及一些工料设备的购买,又是经由各相关部门进行负责管理;通过国外贷款或者是由国际组织资助的重点建筑项目的实施、监管和相关建筑设备、材料的采购是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除此之外,同样是招标代理资格认定,国家每个单位部门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并且各单位部门之间也不会认同对方的标准,这样多部门的、标准不同的管理严重妨碍了建筑工程交易市场前进、统一的步伐,单单使得各部门经济效益化,却并没有增强交易市场公平竞争、适者生存的能力,同时也阻碍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招标市场与体制的建立。

3.3 招标文件针对性差

只依照范本的评标方法缺少科学性、可操作性、具体性,并且也可能出现工程量清单粗略、材料设备标准界定有误差等现象。甚至一些业主在招标信息公布之前,就和招标代理单位私底下协商过,并且有了对双方都有利的相关协议,致使招标代理单位在制定资格预审标准和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时,会随意降低要求或者提高标准,影响最后的评标结果。

3.4 评标定标工作缺少科学性

在招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评标定标,要想实现招投标合理公平的目标,就一定要确定一个合理公正、较为科学的评标定标方法。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套较规范的评标定标方法,所以使得某些建设单位依然只关注报价高低,以最低报价为主。评价小组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建设单位分派出去的,所以评标时,有着较大的主观因素,有失公正。在评标过程中会出现定量因素不多,定性因素过多的情况,使其丧失了客观公正性。在开标后仍然出现议标情况,将公正公开的招标会议变成了议标会议[3]。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配套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的招投标本身就存在问题,并且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这样会给招投标带来极大的风险。

4 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4.1 加深对宣传招标投标法的学习

要使用各种方式对招标投标法进行宣传,例如开展一些招标投标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使得招标投标当事人增强对法律法制的意识观念;或者是招标投标单位将招标投标法作为普法的主要内容,增强对招标投标法的培训和学习,逐渐提升招标投标当事人的依法性和自觉性。

4.2 切实增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制度建设,规范评标机构和评标活动

(1)采用灵活的评标办法

由于不同工程结构、规模、功能和性质不一样,所以采用的评标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标效果。比如,一些工程结构涉及到了很多的工种,这样就需要增强建设企业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大对技术人员业绩、技术方案、素质等指标的权重,挑选出最好的企业入场施工;再如对于某些工程由于对工期要求较高,此时采用的评标方式和相关的技术方法等指标的权重也应加重,并适量地减少报价的权重。

(2)完善和健全评标专家制度

要创建评标专家的个人信息库,严格监督专家资格评定,对评标专家的动态进行管理,破除各部门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提升评标质量。对专家评标过程中的行为严格监督,可以使用现场录像或者是现场监督,增强评标专家的素质或者是提高对评标专家的专业培训力度,严格实行凭证上岗政策。严肃处理评标不负责、不认真、职业素质极差的评标专家,创建较为完善的评标专家制度。

(3)切实贯彻公开性原则

严格将招标公告发布落实到位,同时确保潜在的每个投标人之间相互平等且方便得到有关招标的信息,所有与投标有关的单位或者是个人都不可以不遵守限制招标公告的发布范围及地点。所有违法阻碍招标公告发布的活动,都将按照相关法律追究其管理人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也不能随便改动已经公开的评标标准、评标方式等。

(4)实施无标底的评标方法

在公布相关招标文件之前,工程量清单编制好后,招标人需要找寻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审核其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然后将相应的条款加入到招标文件的审核标准中,同时投标人也需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重新审核,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就可以认为投标人已经完全同意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包括的所有有关设计图纸的内容,就算工程量清单中出现没有计算的工程量,招标人也会认为投标人已经将此项目的相关费用算入到工程量的划价中。

4.3 建立统一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监管机构

考虑上文所表述的我国建筑工程交易市场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招标投标行业协会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制定的统一标准对招投标代理资格等工作进行认定,充分发挥招标投标行业协会的意义和价值。

(2)实现评标专家与投标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既可以帮助管理部门进行指导监督,还便于承包方和中介单位的交易活动。除此之外,还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创建采购交易中心,将信息、咨询、招标、评标、支付及开标等集为一体,并在各采购交易中心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数据库,相互之间联网交流,达到招标项目信息共享的目的[4]。

(3)在中央政府和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建立较为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建筑交易市场行政监管体系,适当改善当前多部门监管的状况,确定较为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打破行业的限制。

4.4 推行互联网招投标体系,创建一个较为开放、统一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

(1)推行互联网招投标的现实作用

(1)对政府管理和监督招投标工作有利。

(2)对创建一个较为开放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彻底打破行业独占以及破坏各个地方保护有利。

(3)对减少招投标成本、不浪费社会资源以及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招投标程序有利[5]。

(4)可以在一定方面解决由一些人为原因对招投标产生的影响,从而确保整个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2)互联网招投标体系功能设计

若要实现互联网招投标,就必须创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招投标网络体系。此网络体系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同时还应符合以下几点功能,如图1所示。

(1)建设项目信息管理。这主要是为了对建筑资金来源状况和建筑项目审批情况做管理审查。

(2)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主体管理。主要管理内容有以下几点:中介组织机构信用和资质审核及管理;建设部门的性质和其资质能力审核与管理;最后是工程承包方资质和信用审核与管理。其可以将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注册管理信息集合在一起,通过创建较为统一的数据库来达到管理承包方和中介组织结构的信用与资质的目的。关于建设单位的合法性,可以使用其注册相关等级信息进行审核来完成[6]。

(3)招投标相关信息发布与查询。此功能主要是完成初期招标公告的发布、招投标双方的资料查询、招标过程中其他信息的查询以及后期中标信息的查询等工作。

(4)文件的上传及下载。此功能就是完成一些招标书的下载和上传、投标书的下载和上传、一些有问题或者是解决疑难问题文件的下载和上传等工作。

(5)评标专家信息库管理。此功能就是完成评标过程中进行的随机抽取和对权威性评标专家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等工作。

(6)评标、开标。此功能是为了完成建筑工程最终审核的计算结果以及投标人审核等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推进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可以有序、健康的发展下去。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招投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招投标工作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违规操作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力度。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特点,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特点,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邓惠琴.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弊端分析[J].山西建筑,2004,(12):1985-196.

[2]齐进.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定标运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招标,2004,(09):128-129.

[3]冯晋萍.浅析招标投标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山西建筑,2002,(05):138-139.

[4]马军力,孔志强,吴莉萍.当前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3,(03):30-31.

[5]郜洪怡.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投标技巧[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93-94.

8.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八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 施工 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04-01

如今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多先进的成绩,可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设计方面的问题,这对于我国水利工作建筑施工有着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国水利工程能够正常施工,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民的水利工程,就必须要从水利工程设计入手,对其设计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其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才能够使水利工程设计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该文就针对现在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现状提出了改进方法。

1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基础资料不详细

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基础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水利项目设计中,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审查发现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其基本资料不够详细。对这些进行设计中需要的最基本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将直接的影响到我国设计方案的效果,严重的时候还会由于这方面的资料不详细导致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工程的防御能力不够,给工程施工以及其日后的效果带来影响,一旦由于设计的与实际环境有偏差,这会导致建筑防御能力不够,这样就要进行重新设计,对时间和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1.2 对施工方案论证不充分

施工方案是水利施工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只有进行了充分论证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才会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工程概预算的准确。而现实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其都会忽略对施工方案的论证这个环节,这就导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最后导致工程超预算。

1.3 水利工程设计中忽略经济评价

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要具有可行性,不仅设计方案要合理性,同时对于工程实施的经济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实施过程中经济花费合理,这样的水利工程设计才具有切实的意义。而现在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经济评价这方面往往都会被忽略掉或很简略,没有详细考虑水利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这样就导致了达不到经济分析的宗旨和目标,做的经济评价华而不实或没能实际指导意义。

1.4 在设计对水土保持问题考虑的不全面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对于水土保持方案的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水土保持方案需另行编制专项报告,但水利工程的设计主报告中若水土保持方案考虑不充分,或采取的水保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最后水保经费远超过主报告中的水保概算费用,给业主对整个工程实施费用的把控带了问题。

1.5 进行施工费用概算的过程中有漏洞

在进行工程概算过程中,考虑的问题也都比较单一,现场的一些具体因素未考虑(如人工运距等),再加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导致了进行概算的结果并不适用,使概算的效果受到影响,工程概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

1.6 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图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现在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在图纸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山坪塘整治等),工程小而多、散,国家给予的工程经费少,实施过程中地形图未进行实地勘测或测绘精度不够,地质勘察深度不够等现象多有出现,这就导致了工程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按图施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2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2.1 加强水利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心

虽然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过对于上面所存在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归根结底都是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因此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非常重要,要使设计人员的对于设计工作能够认真对待,端正思想态度,对于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给予重视,保证设计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进行的。

2.2 在法律上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约束

由于现在水利施工设计中,如果设计出现问题,施工中要是出现问题,设计人员受到的惩罚会相对较小,甚至是有很多人情况其都没有受到应用的惩罚,这样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就会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认真。这就导致了很多设计人员不惜以身犯险来进行水利工程设计。

2.3 对水利设计的前期准备给予重视

对于水利工程设计来说,在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关键。工程前期基础资料的收集,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测,各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同时还要确保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准备以及进行勘测的过程中,都应由专业人员来进行,保证进行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都是最真实、准确的。另外对于前期工作经费的保障也应当给予重视,只有勘察设计经费按国家相关规定落实,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才能做得扎实,工作经费远低于正常标准的勘察设计工作,往往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存在。

2.4 对水利工程设计进行严格审核

在水利工程设计完成以后,要对其严格的审核,而且审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保证设计人员能够对设计基于严格的重视,这样设计人员就会对设计给予重视,这样设计的质量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 结语

水利工程设计对于水利行业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只有将其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进行设计,这样就水利工程设计才会得到好的效果。该文笔者就对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改进其设计中存在问题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改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翟利伟.浅谈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

[2]陈银萍,栗玉荣.我国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9.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九

近年汛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做好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解决当前黄河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指出了黄河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农村分田到户,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官兵不相识、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1.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黄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1.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黄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黄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1.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老口门多,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未经大洪水考验。四是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控导工程标准低,整体滑塌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1.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黄河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2对策与建议

2.1搞好防汛宣传,高度重视水患意识。洪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等特点,除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外,每年汛前都要到农村村队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黄河防汛宣传材料,介绍今年黄河的防汛形势、防汛任务、防汛要求,使当地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黄河防汛的成员,更加重视黄河防汛工作,增强防汛意识,掌握抢险基本知识。

2.2扎实做好汛前工程普查。每年汛前,黄河防汛部门应对辖区工程情况进行徒步拉网式的普查,认真仔细查找险点、险段和防汛的薄弱环节,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工程现状,找出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立即进行整修、加固,提高工程的抗洪强度,确保工程安全。

2.3健全各项防汛制度。黄河防汛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必须由行政首长负总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沿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本辖区内工程情况和防汛情况,及时解决黄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防汛技术学习,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调度的水平。同时,继续完善领导包工程、包堤段及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2.4不断修订完善防洪预案。黄河防洪预案是各级行政首长和防指领导指挥防汛抢险的依据,是各级、各部门进行防汛准备、险情抢护的手段,必须认真掌握,灵活运用。根据当地工情、水情、险情和抢险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同时做到防洪预案要增强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防洪实际,便于行政首长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2.5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黄河专业抢险队、群众队伍要逐步实行军事化、正规化、制度化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分类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加强对专业防汛队伍的技术训练和机械化抢险研究,提高防汛抢险的机械化程度,达到快速、机动、灵活、确保抢险队伍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

2.6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抓好各级黄河防办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快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办事效率,加快汛情传递。

2.7加强水情、工情、河势观测。一些新修或改建的险工由于未经受大洪水考验,河势变化后需要加修加固。因此,各基层河务部门要加强河势工情观测,密切注视水情、工情变化,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各项工程观测工作。

2.8认真做好水文、气象测报和通信保障等工作。黄河业务部门汛前要对各水位观测站水尺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严格按要求完成测报任务。气象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对暴雨、台风和异常天气的监测预报,及时向市防指和黄河防汛办公室提供长期、中期、短期气象预报和天气公报。通信部门要编制好通信、网络保障方案,预筹非常情况下的保障措施,确保汛情传递畅通。

10.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 “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更新不快,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够和操作能力不强。

1.3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很多研究成果与农业需求脱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1.4农民知识层次低导致推广难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三是很多农民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宁愿沿用效益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也不想冒险去接受新技术,导致推广新技术更难。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与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0.5%以上。其次,要完善间接融资的体制,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可以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11.地质找矿存在问题和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地质找矿 问题 措施

矿产资源作为非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我国很多早期矿产开采点已经步入后期,在后劲不足的情况下,不仅增加了开采成本,也影响了开采数量。面对日益加剧的矿产供需矛盾,对经济发展直接构成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必须加速创新与改革力度,在解决找矿工作存在问题的同时,突破原有局限,推动矿产工业发展。

一、地质找矿现状与存在问题

从当前的地质找矿工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地区经济相符的新体制,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作需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地质找矿中的勘查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向更加新型、先进的找矿技术转变。所以对地质找矿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转变单一的、传统的找矿方式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与环境、经济问题相协调,这样才能向合理化、科学化推进。

(一)市场监督体系不够有效

地质找矿作为一项风险与利润并举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民间找矿单位,这种单位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在缺乏先进技术的环境下,也投入到公益找矿中,最后出现难以区分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督不够。另外,由于宏观调控、地质产权力度不够,极大的抑制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也增加了找矿风险。

(二)过于依赖资源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定以来,我国地质找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质队伍与矿业市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让地质找矿越来越以来市场配置。从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地质成分、产出、投入的不确定性,长此以往,市场调节就显得微不足道,直接实现消费与生产的两性循环更加困难,同时这也是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宏观调控

与其他资产管理一样,矿产资源也有产权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地质找矿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拥有清晰的产权,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与经济混乱现象。从当前的矿业产权来看,宏观管理明显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矿业权发放与预定方向偏离,而拥有矿业权的机构却不能实施地质找矿;另一方面,拥有矿业权的工作对象根本没有顾忌到经济安全与国家发展。

(四)没有稳定的找矿队伍

受地质找矿工作放线形、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于找矿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从现阶段的工作情况来看,找矿队伍明显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经验、技术性强的人才。同时这也是年轻人望而却步,人才流失严重,地质队伍没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二、健全地質找矿工作的建议

(一)增强地质找矿的扶持力度与宏观调控

首先,对于稀缺资源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还必须增强宏观调控。特别是个体行业在地质找矿中,利润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所以很容易忽略其他问题和找矿目的,如:矿产可持续发展。其次,不稳定的地质找矿工作,很容易出现资金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在增强地方与中央财政投入与政策引导的同时,必须将社会资金运用到找矿工作中。

(二)完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策略

两种资源是国内、国外资源,两个市场是国内、国外市场。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储备总量,必须加大我国地质勘查力度,并且认识到矿产资源使用与储备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供求关系,从源头上避免过度开采对资源利用与开发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推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另外,对于紧缺的矿产资源,我们除了要拓展国际进口渠道,还必须完善矿产建设,在其他国家的资源勘查中,通过积极参与及时解决国内矿产供需之间的矛盾。

(三)增强宏观调控

收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它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与出发点,根据这个特点,地质开采与找矿只能通过国家主导,才能让矿产企业拥有经营权。在增强监督与调控力度时,还必须加强对矿业的控制力度,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和国家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如果私人企业过多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于暴利类矿权,如金矿、银矿,只能由国家或者政府单位控制,以增强国家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从鼓励措施与优惠政策出发,从各方面加强地质找矿的管理与监督。

(四)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找矿队伍

找矿队伍作为一切工作的实施者与引导者,找矿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水平。因此,在找矿队伍建设中,必须努力创建出一支稳定、专业的地质队伍,通过内部培养或者专业培训,在具备人才的条件下,设法留住人才;通过增强奖励、提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这样才能保障找矿工作有更快更好的突破。

三、结束语

地质找矿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它对经济建设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存在问题与实际情况,完善改进措施,解决资源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

12.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二

1 设计与施工脱节,图纸不能有效指导施工

1)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察施工场地,由于施工场地已有建筑或是地下设施等因素,造成施工无法进行。2)建设单位为了节省费用,经与设计单位协商,随意使用已建工程图纸“套图”施工,或是建设单位擅自更改图纸,造成施工中土建与安装或其他设施不能接轨。3)设计人员各专业之间不相互沟通,造成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相互冲突,影响施工等。

2 设计与施工相触,施工人员无法正常操作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长27.4 m,宽16.2 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为12层,高度为41.85 m,地下2层为商铺,层高为4.2 m,以上为住宅楼,层高为3.0 m,地基处理为CFG桩复合地基,基础为有梁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3层以下为加强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3层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2 存在问题

2.2.1 钢筋保护层问题

1)基础钢筋保护层。

a.基础梁箍筋尺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为按图计算,箍筋尺寸应为梁断面尺寸-保护层厚度,但由于筏板底部保护层尺寸为40 mm,梁在底板筋上部应为40+16×2+10=82 mm,这样实际上是间接的削弱了梁的有效截面尺寸,即700×900(700)的梁实际有效尺寸变为700×868(668)。

b.基础筏板厚度为700 mm,与JZL16发生冲突,导致筏板上筋保护层增大。

因为筏板厚度为700 mm,而JZL16截面尺寸为700×700,截面尺寸相同,但设计要求筏板上筋必须穿梁,这样筏板上筋保护层厚度为梁的保护层+梁的主筋直径,即30+25=55 mm,不符合规范要求。

c.解决办法。现场施工中,对以上两条采取了以下处理办法:由于筏板上部还有400厚的灰土垫层,经与设计院协商,决定把JZL16,JZL4的截面尺寸及梁顶标高作以下调整:即梁底保护层按实际尺寸计算,梁顶标高加高32 mm(筏板底筋直径16×2),以满足梁的有效截面尺寸。

2)梁、柱钢筋保护层。

a.梁、柱节点处同一断面内梁的保护层无法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该图设计中,梁、柱轴线一侧截面相同,而设计中要求梁的主筋必须穿柱,这样,在梁、柱节点处梁的保护层厚度即为柱的保护层厚度加柱的角筋直径,即30+25=55 mm,不符合规范要求。

b.梁、柱节点处同一断面内柱的保护层无法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该图设计中,有部分框架柱生根于框架梁上,且框架柱的断面尺寸与框架梁相同,这样,就存在框架柱与框架梁的主筋相互叠加,无法正常作业。

c.解决办法。对a.存在的问题,经与设计院协商:由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强调梁、柱保护层允许偏差为±5 mm,所以可将KL1的轴线向内位移25 mm(柱角筋直径),保证梁的配筋及截面尺寸,与柱截面偏差25 mm,抹25厚的抗裂砂浆,并加钢丝网。对b.存在的问题,经与设计院联系:将柱插筋按C/Hb≤1/6(C为柱筋倾斜弯曲尺寸,Hb为梁的截面高度)弯曲处理锚固于梁中,且在弯曲部位1 m范围内箍筋加密。

注:如果基础梁与柱断面尺寸相同,必须将基础梁截面尺寸增大或柱断面尺寸减小,不得盲目施工。

3)箍筋、拉筋保护层。03G101-1第46页说明中第2条,柱内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拉筋须同时勾住纵向钢筋和外围的封闭箍筋。

该图设计中,柱的箍筋与拉筋均为Φ12@100,根据复合箍说明,拉筋的保护层即为30-12×2=6 mm,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现场施工中,经设计院同意,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将拉筋一端勾住其主筋,另一端勾住其外围的封闭箍筋,交错设置。

2.2.2 混凝土施工问题

1)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表面缺陷,究其原因,除了施工操作不当外,设计中配筋过密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2)在混凝土施工中,也经常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振捣不密实,内有空洞、缝隙等内在缺陷,究其原因,除了施工现场操作不规范外,也与设计有很大关联。a.设计上配筋过大、过密,坍落度无法控制。b.某些节点处钢筋太多、太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c.某些梁、板、柱节点处,梁的钢筋、柱的钢筋及其梁、柱加密区的箍筋,纵横交错,互相搭接,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无法插入其内,造成节点处内部空洞、缝隙等内在缺陷。

3)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2.3 标高问题

1)通常情况下,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总有一个差值,即为地面做法,而楼梯间、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等由于地面做法不同,差值也就不一样。

该图施工中,楼梯间标高比室内地面标高高100 mm,板厚均为120厚,而在梁配筋图中显示,所有框架梁截面均在同一标高,造成楼梯间休息平台无法施工。

另外,该工程图在建筑、结构、安装图纸上同一节点标高不统一,给施工带来不便。

2)总平面布置图的竖向标高设计。该总平面图设计中,仅标注了该建筑物的±0.000设计标高的相对值及室内外差值。结果是:a.建筑物标高与已建工程标高不相符,造成室外管网无法进行。b.建筑物标高与室外道路标高不相随,不利于排水,且室外道路标高标注不明,特别是交叉口、建筑物入口处也没有特别标注等,造成施工无据可循,盲目施工。

2.2.4 设计说明问题

1)该图设计说明比较笼统,表达不完整,且有很多内容与后面的施工图不符。2)详图不详,选用图集与实际施工不符。

2.2.5 安装问题

1)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也可能导致可用性的欠缺。

2)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衔接不清,不按规定协调配合的问题普遍存在,极易导致施工错误,例如目前普遍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按规定应在电气施工图中标出联结点、预埋件,说明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如焊接要求等),并在土建施工图中有相关的预埋件详图及相关的标注与说明。而实际上多数施工图仅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且标注与说明相当简略,土建施工图中则常无任何相关的说明与标注。这给工程监理及施工都带来很大困难,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则极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最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更易发生。

3 几点建议

1)设计人员各个专业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建筑专业是领头羊,其他专业必须密切配合。2)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应当在施工一线锤炼3年~5年,掌握一定的施工经验,再上设计岗位。3)所有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一种“一切为业主利益着想”的主人翁态度。4)设计人员在选用材料时,要尽量做到:材料规格要少,材料选用必须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等。

参考文献

[1]03G101-1,03G101-2,04G101-4,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

13.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三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更是让他们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总体情况

目前,我院《形势与政策》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成立了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建设,形成课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建设了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教学采取实践教育、专家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教学的的实效性;统一了全院学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并形成了教学、考试过程中有专人进行教学督导和检查,规范了课程教学与管理;第四,建档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料;第五,各系部学生组织、班主任跟班、报送教学资料较以往均有很大进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在学院形势政策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思政部、学工部、督导室、学生所在系(部)的通力协作下,合力完成的。但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学生对这门必修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些部门责任履行不到位,仍有整班旷课的情况发生。

2、《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故障。出现无法识别U盘或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等情况,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此情绪很大。

三、建议

1、各相关部门、学生系(部)通力合作、明确职责,共同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工作,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组织教学工作,严格执行请假制度。

2、因《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效性强、要求高、更新快,建议多购置教学资料(图书、音像),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课堂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兴趣。

3、请相关部门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修缮工作,即使修理出现故障的多媒

体设备。各专兼教师提高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4、建议各相关部门推荐《形势与政策》教育兼职教师时,附上人员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和QQ号码。方便事情通知、相互沟通。

5、期末考试由各个系(部)自行准备试卷袋。

14.中国冷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十四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产品网

存在问题:

1、不能满足需求;

2、各地冷链物流与冷库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3、现有冷库利用率有待提高;

4、冷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5、根据对中美日三国比较,按人均占有冷库容积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6、我国冷库主要商品为肉类与水产品,在淡季利用率低;季节性商品对冷库利用率影响较大;

7、在冷库建设中请示水果蔬菜冷藏库建设。

建议:

1、国家振兴计划大力支持;

2、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规划与指导;

4、因地制宜,因需要而建;

15.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五

随着我国对矿产等能源的需求量提升,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地质找矿勘查这一领域中,我国也在作出相应的努力来改善这一工作领域的环境,使其趋于完善化。尽管如此,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此,我们重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进而进行反思与思考,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解决。

1.1地质勘查方面相关的法规政策不健全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中,政策法规的支持是使其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法规以及政策,在该行业中就会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地质勘查工作中也不例外,因为该行业中的法规及政策还不健全,存在着一些漏洞,所以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首先,该领域中的体制就很不健全,该行业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确定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因为没有体制的确立,所以在行业中很多行为都非常受限制,没有体制的保护,很多行为就有可能触及到法律的边界。很多行为也存在着不合法的风险。其次,该行业中的法律法规也非常不健全。许多法规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更新,这就导致了法律的滞后,法律的约束力也比较差。很多不合法的行为就因为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滞后性,做一些违法的行为,打法律的擦边球,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1.2地质勘查领域中的相关人才缺乏较严重

一个领域或者一个行业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必然离不了人才的支持。甚至可以说,人才是一个领域或者行业发展起来的必然条件。在地质勘查领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人才的缺乏。首先,在我国的高校中,对于地质勘查相关专业的开设相对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相关人才的缺口比较严重。其次,在该行业或者工作单位中,招聘到的专业对口的人才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也比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在岗的工作人员,单位也没有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以至于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以及技术要领。人才的严重缺乏对于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3地质找矿勘查的技术有待提高

技术与人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要素。在地质找矿勘查领域中,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该领域中对技术的应用水平也比较有限。因为人才的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对技术应用的水平。从目前来看,我国地质找矿勘查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技术水平的低下就会严重的限制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发展进程。

2解决地质找矿勘查中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该领域中的法律法规政策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健全的政策法规是保证一个行业可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那就会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想使地质找矿勘查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做保障。所以,改善该行业领域中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健全该领域中的法律法规政策。首先,有关法律部门要建立起一个合法、良好的体制环境。其次,该领域中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应该与相关法律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及时的反映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法律制定人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出台或者修正一些法律法规,以保证法律法规的时效性。改善法律滞后性的弊端。

2.2加强对该领域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保证地质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人才的支持,该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要想促进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发展,首先要培养足够的人才来支持该工作的发展。首先,在高校中,应该多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然后鼓励大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保证人才的数量。其次,在各单位、公司招聘时,应该严格把关,招聘到有相关专业基础的人才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质量。最后,对于已经招聘到的人员,应该定期的为他们安排培训,使他们可以定期的了解到新知识以及新动向,从而更好的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3提高地质找矿勘查的技术水平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水平与该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提高地质找矿勘查的技术水平对于促进该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定期安排国内相关领域中的人才定期去国外学习与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以及技术。其次,对于行业中的普通人员以及人才,应该定期的为他们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更加熟练的将技术应用到该领域中。除此之外,行业内的硬件设备也应该定期的进行更新,因为只有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人才而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撑,也会使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冲.对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要点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3.

[2]林晨.对地质勘查以及找矿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2015.

16.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问题;建议

一、前言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人饮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理念。而在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工程建设不到位。

农村人饮工程有着“民办公助”的项目性质,由三方合理筹款,中央补助一部分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再拨款补助部分资金,其余部分仍需群众自筹。还有些地方由于县财政资金不到位,未能落实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源点偏远,输、供水管线长,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大。地方财政投入困难不足,农村经济效益较低,群众筹资积极性不高,政策引导乏力和新的投资体制尚未完善,导致饮水工程覆盖面小,投资设计标准低。

2.施工技术落后,工程质量低劣 。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队伍大都是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指导,不懂得井的封闭及取用良好含水层水质饮用等问题,造成投资的无谓浪费。另外原材料的采购杂乱无章,造成工程建成后维护费用大,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较差。

3.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粗放。

首先,村民对供水改造工程的认识和管理不到位。我国保护农村饮用水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对水源的保护意识薄弱。其次,农村供水工程没有健全的管理系统,比如没有形成健全完整的管理体系,工程的运行机制过于呆板,工程产权不够清晰,管理机构人员过于臃肿等。最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后续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饮水安全存在隐患。

4.水资源浪费。

一些农村人饮工程建成后,民众节约公用水的意识淡薄,“均公分配”的公用意识造成用水不节省,长流水现象严重,导致浪费性缺水。

三、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1.加强前期工作,增加勘测设计 。

费用前期工作是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议积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勘测设计资金,做好勘测设计工作,稳扎稳打,保证效率。

2.优化方案设计,提高建设质量 。

提高工程外业测量精度,在水源、地形条件及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优化方案设计,取水建筑物、净水设备以及输配水管网的布局设计,力求简单可靠。同时,在工程的实施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并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技术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降低运行成本 。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产权,严格按照供水单位资质标准和供水站定岗标准要求,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杜绝管理流于形式;鉴于目前农村供水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建议以一套管理班子人员管理几个村,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其积极性。

4.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工作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有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的水质安全意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工作,规模较大的工程可配备相关水质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卫生等部门应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卫生学评价工作,将农村饮水常规水质监测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保证水质达标。

5.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何把资金管好用好,把工程建设好,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工程建设应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工程建设应推行项目法制,工程主要材料的采购及施工队伍选择应采用招标投标制及合同制,工程进度、投资、质量控制实行监理制。工程管理上,要坚持按项目管理,切实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把好检查验收关。发现不合格的,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坚持报账制和公示制,加强资金管理。各渠道筹集的饮水工程建设资金,要统筹安排,专户专账,按工程建设进度报账后拨付。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无论是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还是群众自筹资金,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以防资金流失。

四、结束语

17.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十七

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基层法院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法院提升审判质效的助推器。但是,目前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许多法院领导对此项工作注视不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只建不用、用而不精的现象,很多法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设信息系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实系统的跟踪运行,使得新系统长期处于半瘫痪甚至完全瘫痪状态,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花瓶。

2、技术人才短缺。庞大的软硬件环境再加上诸多的应用,要想使整个信息化系统安全、快速运转,必须有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和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而现在大多数法院的网络管理人员还不能胜任新系统、新技术的高要求,在系统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技术瓶颈。同时,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还要求网络管理人员懂法,但是目前基层法院普遍缺少这样的复合人才。

3、应用人员水平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人,但是目前,法院大部分干警还存在只要懂法、会办案就可以胜任法院工作的思想,普遍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一些年龄大的干警对新技术存在畏难情绪更懒于学习,导致对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和熟练程度不能达到熟练运用并服务于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程度。

二、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审判方式转变、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基层法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广泛宣传动员,逐步把法院建设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增设机构,充实人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统筹考虑。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把信息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纳入各级法院公务员招录计划,专门从事法院信息化工作。

3、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从法院工作实际出发,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来院就案件基础信息录入、流程管理系统控制等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专题授课,使全体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努力提高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化素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给老师的一封信日记下一篇:一年级优秀班集体申报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