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

2024-08-22

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共11篇)

1.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 篇一

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

摘要:近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国企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临着利润增长模式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 发展

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腾飞,以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了,虽然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与现代模式的对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21世纪初期,我国成功加入了WTO,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国企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临着利润增长模式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轨道接轨,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来促进企业发展。

一、现代企业常见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不同的国家,企业管理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息息相关,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模式派生出了很多类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社会开始探究工业化发展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化为制度化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避免管理工作发生混乱,保证企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当然,企业管理制度并非一人拟定,而是由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商定,该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而言是建立在“经济人”理论上,该种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时代性特征,但是却带有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意味。

该种制度对于员工权利与义务的要求是不平等的,员工需要时时刻刻服从规章制度,但是高层管理人员却不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

(二)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在制度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开展管理工作,从西方组织行为学角度而言,人除了有工作的需求,还有情感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在管理要素中融入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尤其是激励因素,在企业管理中融入激励因素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

(三)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血缘化管理模式即家族式管理模式,该种模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封建时代传承下来,企业管理人员由家族成员担任,该种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可以保障执行工作与决策工作的统一性。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了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形成的经营框架,该种框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之外,还包含很多的内容,如企业自身技术路线、资源应用方式、组织结构优化模式等等,这些内容都与企业架构调整与组织调整相关。

(二)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世界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非实现盈利最大化,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盈利为中心转化为知识型与学习型发展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本质就是让企业管理模式跟上现代化发展脚步,企业要想得到深入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突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管理瓶颈,综合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三种内容:

第一,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不断的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角度上进行调整,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适应时间与空间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范畴,不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要无时无刻的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致使企业出现质变,为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发展时机,积极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

第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变革需要满足系统性特征,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依靠某个环节的完善就能够实现,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随心所欲的更改,企业要想获取到发展,就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让自身可以突破发展瓶颈。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属于典型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的因素,必须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完善。

三、管理模式视角下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获取到发展,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自身的发展迈入科学化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解放生产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框架着手,对深层次结构问题开展调整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重视知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因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可存续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的盈利实际上应该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只有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更多地重视企业的发展整体系统优化,才能够更好地让企业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更好的水准当中。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精细管理,为科学管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从而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

此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要避免盲目追求利益,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看自己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性处理,避免信息过于分散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需要企业更多重视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的高效管理以及组织有效性提供一个重要的资源平台,进一步使得企业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桢,刘秀国,韩亚娟,张敏.企业管理创新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关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2]赵曙明,李乾文,王文宇.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第六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经济管理.(15).

[3]谭玉成.探讨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济研究导刊.(18).

[4]杨潇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04).

[5]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展与挑战――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0).

相关阅读: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2.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 篇二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古语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乾卦

1、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老板可能认为有10个亿才算成功,经理人可能想成为金领算是成功,员工认为只要有房子,生活美满就是成功了。但成功的道路往往是相同的,成功的路上有些类似的规律,要经过的几个步骤和容易犯几个错误,这就是乾卦反应的内容。卦辞元亨利贞就是原始、发展、成熟、收藏四个阶段,其中六个爻辞强调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不断修炼自己,提升素质,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到支持者,尤其是来自上司的支持。

2、初九:潜龙,勿用。

作为一个员工新加入公司;作为经理新接手一个部门;作为老板开创新事业,都要牢记“潜”字,要学会默默地等待机会。

你是龙,你很有能力,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而已,别人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你是“虫”。这时过于张扬很危险,因为别人在评价你、在琢磨你、在评估你的实力。而你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别人,这时盲目许愿、盲目决策非常危险。

企业的新人、接受新部门、开辟新市场,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别人在看你到底有没有实力。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你的位置一定坐不稳当,打下来的市场也守不住。第二阶段是打:你有实力,我也要打击你,让你感受到我的存在、我的厉害、显示我的权威。第三阶段是拉:暂时没有打死,你工作表现还不错,就采取各种手段拉拢,为我所用,一起来对付别的对手。

在刚开始的阶段就可能遭受这三种力量,如果你过早地露头角,就是“敌人在暗处,你在明处”,失败的一定是你。你的上司会为你的决策感到突然,认为你太嫩,太毛躁;你的下属会感到觉茫然,认为你不了解情况。多给上司,给下属,也给你自己一点时间,做“潜龙”,时间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3、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期“潜”是可以的,长期就不行了,总要有所作为,否则就真是“虫”,或“死龙”了。

我们经常听到俗语说:“是非总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一定要出头,但绝对不可以强出。在出头以前要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允许吗?你的上司支持吗?自己的实力够吗?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就可以出了。其中自己的实力是基础,上司“大人”的支持最关键。没有上司的支持,别人也可能不支持,你也一定没有信心,就不会成功。

在得到上司支持时,场合与时机也很重要。这里说的是“在田”,也就是在基层。当上司去基层视察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个好时机,如果合理,一定会得到批准,因为上司正是“带着政策下来的”。如果是“在厅堂”,上司的架子摆得十足,通过你的方案恐怕不容易,要经过一些波折,才符合公司的“管理规定”。

4、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在出头时也要非常小心,毕竟很多人习惯一个干,一个看,还有一个在捣乱。在具体操作时,要“夕惕若”,也就是要早晚都慎重,大事小事都慎重,这样才没有过错。就像张瑞敏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这种感觉,只有这样才可能“厉无咎”,没有过错。

当然了,在慎重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乾乾”地努力,毕竟这是你的基础。每天都三省吾身,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忠诚;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守信用;学习到的东西,有没有实践。

5、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在出头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要重新评价上司支持的程度,和周围的环境的允许度,有时也可以试探一下,可以这样做吗?只要适度,就没有什么过错。如果允许就要飞“跃”,如果不允许,就要返回来,深藏在“渊”中,再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家会评价:“这小子很有上进心,就是现在能力还差一点,环境也不是很配合,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上司以后一定会给你机会。

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当做出成绩时,就由“潜龙”变成了“飞龙”了。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才真正是成绩,这样对上司和个人都有利。

成绩是要分享的,如果你作为“飞龙”已经升官了,“在天”了。这时不妨把“利益”让给别人一点,尤其是你的上司。上司分享你的成绩是应该的,否则你会被别人骂成:“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在这个阶段,名利双收不是好事。

7、上九:亢龙有悔。

终于成功了,在分享成功果实时,不要忘记许多人会“眼红”,盯着挑你的毛病,找到打击你的机会。所以当你得意时不要忘形,而是要忘记成功,从零开始,否则,就可能出错,或被别人“找到错误”,一定是让你“有所悔恨”。

8、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3.管理风格与管理风度 篇三

一些优秀的本土企业家在完成资本积累、初具规模之后,更多的是在吸取古代帝王管理思想。在这种精神母乳的熏陶下,企业家的观念中“个体是不重要的,企业甚至是企业家的目标和理想才是‘天条’,牺牲个体以实现整体目标是理所当然的途径”。而这种个人观念一旦被贯彻成功,那么企业的价值观也难免受其影响。但这种观念的植入,虽可保证企业一定时期的稳定发展,但在多环境、多因素竞争格局的当下,企业员工的依附心理早已渐行渐远。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冲突时,初期员工也许还会例行公事地处理它,牺牲个人价值观,而当面对更多敢于坚持自我的局面出现时,无论是谁被异化,都会造成组织的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以商业化、国际化为主线的伟大重构。在此基础上,描述商业生态和企业伦理,体现商业方法和竞争趋势,不再是以中国兄弟之间的推手,国际视野的特点,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品牌、技术的层面上,企业价值观的新内涵一定是被放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的。

可能有些企业家并不以为然,因为企业发展到今天,不但没有遇到指责,还被冠以有独特管理风格的美誉。其实,企业的初期阶段,略显独特的管理风格可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因为管理是要取得实效的工作,也就是说得有业绩,因此,个人的风格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没有在实干位置上做过的人很难欣赏这一点,而有过任何几年实际经验的人都会赞同。但风格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良好的风度。

风格和风度是不同的两件事。风格不能弥补不懂礼貌。任何人,如果不尊重别人,又想在工作中采取合作方式,都会被看成是在利用他人、甚至是机会主义者。人都是有棱角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好到没有冲突的地步。良好的管理风度不仅能够使彼此还过得去,更是优秀企业价值观的完美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在这种基础上不再是解决冲突,而是以某种待人接物方式防止冲突。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应该注意,它们比管理风格、冲突管理、组织调整都便宜得多,也有效得多,也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能更快地加以实施。

经过多年“科学管理”探索的企业家们必须学会停下来思考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应接受什么,同时还要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尤其是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从业者的问题”上,面对从理念到工具已武装到牙齿的国际竞争对手,单独依靠挥舞永无止境的绩效激励大旗,还能蛊惑多久?

当然,在如何超越小环境中的自我、如何超越正派经营的最低要求、如何超越追求利润的唯一标准等企业升级的步伐中,改风格换风度,并不代表一切,但却是企业管理升级、企业家自我突破的试金石。

奥运钞热席卷神州大地

文/ 周凤迟

2008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奥运会”纪念钞的发行量为600万张,面值是10元。上市当天的最高成交价格就劲升到了不可思议的1000元,暴涨了99倍,开创了一项新的升幅纪录;目前挂在网上转让与寻求“奥运会”纪念钞的帖子与日俱增,最多的寻求数量可以达到一次1000张。“奥运会”纪念钞热能够如此迅速地席卷神州大地,恐怕完全出乎中国人民银行的预料。

三重优势,奥运纪念钞不同凡响

为了积极宣传北京奥运会,中国邮政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赏心悦目的邮票和制作精美的贵金属纪念币与流通币,从而掀起了一股收藏奥运纪念品的热潮。不管是奥运邮票,还是贵金属纪念币和流通币,都为收藏者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比如说中国邮政发行的“会徽与吉祥物”不干胶小版张,它最高相对涨幅不下10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奥运会”第一组贵金属纪念币,其绝对涨幅超过了10000元,流通纪念币也是翻番行情,显示出奥运纪念品独特的收藏与投资魅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奥运邮票还是贵金属纪念币都未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基本上停留于纯粹的收藏与简单的投资层面,而于日前发行的北京奥运纪念钞,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面貌,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要不然大家怎会一窝蜂地拥向全国各地商业银行的发售网点购买?这不由得使笔者想起了11年前大家彻夜排队竞相争购“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的盛况,而它给大家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伤痛,并且至今仍旧未愈合,但笔者坚信“奥运会”纪念钞绝对不会重演当年“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那一败涂地的覆辙,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奥运会”纪念钞不论是在发行量还是在面值方面,都要远远低于1999年发行的“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和2000年发行的“迎接新世纪”纪念钞,因而它具有在发行量、面值和题材上的三重优势,其内在潜力则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以为,“建国五十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纪念钞的发行之所以没有在当时产生什么反响,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是发行量过大,“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竟然高达5000万张,“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也有1000万张,显然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第二是面值高,不是50元就是100元,超出大家的承受能力;第三是宣传力度不够,使两套纪念钞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非常低。笔者就曾拿着“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到商业银行去交水电费,工作人员竟然不认识这套纪念钞,就更不用说普通大众了。

依笔者的愚见,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奥运会”纪念钞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除了其本身鲜活的重大题材之外,其最为关键之处在于三点:一是宣传非常到位,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对“奥运会”纪念钞的发行做了充分的报道,给社会各阶层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参与意识;二是“奥运会”纪念钞面值的设置为10元,具有极其鲜明的平民化色彩,因而十分容易引起大众的购买欲望;三是大众理财意识空前高涨,尤其是在经历了2006-2007年股市大牛市的洗礼之后,大众理财观念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提升。

笔者以为,“奥运会”纪念钞已经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收藏品,而是一款具有极高诱惑力的理财产品,而这个理财产品的发行者又是央行,而不是商业银行,其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这就确保了购买者的基本收益;而商业银行所推出的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不仅搞得购买者一头雾水,就连销售者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将最关键的东西隐藏了起来,严重侵害了购买者的利益;而“奥运会”纪念钞无疑是透明度最高的理财产品。

面值仅10元,投资理财好选择

纪念钞与纪念币发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业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显著的趋势,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某公司装帧销售“建国五十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纪念钞等品种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唯一授权的某公司近些年来向市场投放了数量有限的经过装帧的纪念钞与纪念币,逐步确立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成为市场上叫得响的理财产品,满足了不同人士的理财需求和消费需求。

对于这一点,笔者以为普通大众做得还远远不够。中国人民银行对于纪念钞与纪念币的开发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之中,于1999年发行的“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的发行量高达6000万张,从而使其市场价格长期基本等同于50元的面值,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失去了发行纪念钞的本来意义;2000年发行的“迎接新世纪”纪念钞的发行量虽然已经陡降至1000万张,但是因为面值为100元,也没有成为普通大众积极追捧的对象,收益率并不理想。

而此次“奥运会”纪念钞的发行量就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600万张,特别出彩的是它10元的低面值,而非以往的50元或者100元,这就无疑提升了其市场价值,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从这一点来看,“奥运会”纪念钞这个理财产品的开发是成功的。据了解,某公司还将发行“奥运会”纪念钞普制卡12万册和精制卡8万册,前者的发行价为180元,后者是250元,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锁定了“奥运会”纪念钞的基本价格,也就是说夯实了其价格基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运会”纪念钞的价格的确已经存在泡沫,况且还有大量货源没有投放到二级市场,随着货源的不断增多,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不宜盲目追高;但是,倘若指望“奥运会”纪念钞在短期之内跌到300元,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需求毕竟还是相当旺盛的。

另据了解,发行量为5万套的“奥运会”双连体纪念钞,也将在适当的时候投放二级市场,发行价为300元,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其量价变化,寻找最佳切入点。笔者以为,“奥运会”纪念钞发行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其本身,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或者说是强化了纪念钞这个概念,使人认识到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金矿,进而为理财打开了方便之门。

普通大众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纪念钞或者连体钞是一个绝佳的理财产品,总是把眼睛盯在收益少得可怜的国债上,这是一个视野缺失的重大问题,尽快地从“奥运会”纪念钞的热潮中开拓自己的视野,方能在理财市场上游刃有余。

4.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 篇四

使员工满意,员工感到满意后会继续努力工作,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综合激励循环。但上述这个闭环系统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需要以下各个方面的支撑。上述环节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绩效管理综合激励循环就会被中断,激励将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目标效价有吸引力和期望值高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前提 在组织环境没有引起员工不满意情况下,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一个事件投入程度跟目标效价和期望值有关,如果目标达成获得的激励对员工没有吸引力,那么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影响,如果目标达成对员工来说不切合实际,员工没有信心达成目标,那么这样的激励对员工就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员工也不会为不可能的事情而竭尽全力。

在对员工进行工作目标设定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实际,使目标有挑战性,同时有实现的可能。另外要让员工认识到,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达成目标的,组织也会尽全力支持员工达成目标。

在对员工制定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激励措施对员工有吸引力,如果没有吸引力,就不会达到激励的效果。

2、能力匹配和目标明确是员工努力带来业绩提升的前提

如果员工能力和工作任务要求不匹配,员工努力将得不到预期结果,如果员工目标不明确,工作产出不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员工的努力可能白费,因此能力匹配和目标明确是员工努力带来工作绩效的前提。

能力匹配问题本质是根据员工能力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使人尽其才,同时对人才进行培养以满足工作需要;目标明确本质是给员工指明方面,减少员工工作盲目性。管理者一方面应当使组织目标的重要性为员工所认识、自觉认同,并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地为员工完成组织目标创造条件,为员工进行业务辅导和资源支持。

3、组织信用和绩效评价是工作绩效带来组织奖励的前提

如果组织没有信用,承诺的事项不能兑现,或者不能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这样都可能带来组织奖励的不能兑现,因此组织信守承诺和绩效评价准确有效是工作绩效提升带来组织奖励的前提。

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员工的业绩不能得到肯定,自然也不会得到组织的奖励。绩效评价系统一定要能识别组织期望的行为并能给与公平公正的评价,否则也会降低员工的期望值进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4、激励有效和感觉公平是组织奖励带来员工满意的前提

激励如果没有效果不会带来员工满意,员工如果有不公平感觉将会引起员工不满意,因此激励有效和感觉公平是组织奖励带来员工满意的前提。激励有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内容要适当,二是激励及时、程度适中;内容型激励理论,无论是需求层次理论还是双因素理论,都提醒管理者,要对员工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否则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励过程,强化理论对激励及时性提出要求,双因素理论对激励效价以及期望值提出要求。公平理论要求要尽量做到结果公平、过程公平和机会公平。

5.正航管理软件与企业管理 篇五

管理软件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什么是管理软件?

管理软件是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为前提,以创新的IT技术作为手段,为企业的资源信息数据全面整合分类处理的一种方法,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平台展现出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管理软件自然而然的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经营理念,为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管理软件将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新的世界。

管理软件是从哪些方面管理企业的资源?什么是企业的资源?

作为一个企业,人力、物料、机器等企业的资产都是企业资源。什么是信息?信息是记录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行为的。信息管理即是对信息,如对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异动信息,企业本身的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双方交易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双方交易信息,物料的采购、销售、存放以及数量、价钱等相关信息,企业资产的存档、异动及相关信息等等的管理。此外,企业计划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如销售预测,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等相关信息。管理软件可以总结为人力资源管理,销售采购库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管理,知识库管理,进出口贸易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办公管理等方面。

现在有很多传统的企业对管理软件没有什么认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管理软件,不知道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甚至不知道管理软件是什么。

管理软件给企业管理带来什么好处?

信息的共享: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信息,企业的物料,资产信息可以统一进行调配。如果某一条数据发生异动会及时反应给整个公司,提高企业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可以省去大量的纸张,笔墨。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共享信息及时做好预测和处理。计划的全面:无论是商贸型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合理全面的计划是相当重要的。俗话说,凡事预则立。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会影响企业的库存量、回款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采购计划做的好,会让企业的仓库有合理的库存,合理的生产量,使企业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生产计划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人有合理的工作时间,机器有合适的生产时间。

财务与物流:管理软件会把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与财务相结合,使财务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资金流动情况,让管理者能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更合理调配资源。

易用性:管理软件是一个操作方便、管理简单的自动化过程,用科技的方式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完整的结合,使每个部门员工的职责更加明确,简化了领导层的管理事项,而且人员流动的时候,会让新员工很快熟悉工作的事项。

管理远见:软件管理企业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企业发展的初期,还是发展中的企业,或是大集团企业,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总之,对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来说,对管理软件的认识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一个聪明的企业管理者会运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通过软件的方式把企业管理与科技相结合,把企业管理做到精细化、全面化、人性化。人性化不是靠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而制度靠什么来实现,就是管理软件。

6.班级管理与反思-班级管理 篇六

文/王立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道别致的风景给人以美丽的遐想。试想,班主任能把班级也管理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岂不更令人感到满心的愉悦,真正获得美的享受?着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描述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你们说,这样的班级风景是如何的别致,如何的美好啊!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确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是班级这一道别致的风景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形成的。一道别致的风景源于有效的管理,悉心的保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用爱去构建。

这学期我实习的是高二年级的班主任。面对那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呢?这是我所思索的,在实践中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把握尺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四、加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然,好成绩的取得同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分不开的。我又给他们讲了“47=1”的故事,一个集体,好比一台机器,47个同学就好像机器上的47个零件。47个零件都好,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好,就好像机器坏了一个零件,使整个机器受到了影响,不能正常运转。孩子们听了,眼睛都亮亮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懂,但是他们真的很爱我们班这个大集体。一个集体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越过江河湖海,驶向理想的彼岸;一个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如亲人一样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了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正人先正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

2.关爱学生,爱护班级,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天气凉了,学生下课出去时,我总要嘱咐一句:“把衣服穿好。”放学时我总要告诉学生:“注意安全!出校门要排队。”老师关爱学生,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3.班级要有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时时提醒,逐步提高。一次校会上,我班被表扬,回到班级后,我先对过去一个月学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并提出近期目标,只有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感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动力,他们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他们息息相关。增强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可以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捐款活动,还是每天的卫生扫除,只要教师的理念清晰,方法得当,就会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也就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六、班主任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表扬是一种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赏,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不仅做事效果很好,还会和学生增加感情。不要吝惜你的口舌,让我们把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

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告一段落,回顾以往,觉得仍有不足之处,今后我努力的方向是:

1、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一定要严肃孩子们的课堂纪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评纪律星、创新星、才艺星等活动让孩子们活而不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继续用耐心与爱心感来感化和教育孩子。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

3、学会与各个家长很好沟通。取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篇七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一般来说,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因企业战略目标定位偏差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基于公司的总体控制能力和现有综合资源的配套支持, 要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财力、对所进入行业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 量力而行, 否则, 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失效而诱发的财务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即使建立了, 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也打折扣, 例如, 缺乏对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 因债务比例过高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的债务本金, 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四) 因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如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缺少足够的现金, 这将使潜在财务风险变成现实财务风险,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 因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融资成本,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 并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由此增加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是通过跟踪监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异常变动情况, 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 用以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 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从而防微杜渐。

1.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 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 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款项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借款货币资金比率。

2.建立资金监控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 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应保持稳定, 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 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 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 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 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建立定期的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建立这个系统首先就是要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而该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完成。通过分析, 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反映出来, 特别是对企业的大额资金支出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风险策略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 需要对风险信号进行跟踪监测, 如果出现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的迹象, 就要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及时提出专题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风险程度。就控制风险策略而言, 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 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 提出相应措施, 防止损失的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 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4.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 建立预警分析组织机制, 并独立开展工作, 这个组织机制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 通过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

(2) 建立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 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 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 建立财务风险分析及处理机制。这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 通过研究、分析找出风险原因, 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然后制定相应的控险措施。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加强财务活动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管控体系, 既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 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完善企业控制风险的环境

包括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 组织结构, 授权和分配责任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等。

2. 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要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 找出业务风险点, 并施以恰当方法降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 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 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经常性检查, 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要善于转嫁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渗透到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3. 设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方案决策时, 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收益, 又要关注潜在的风险, 通过运用概率分析法等方法, 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变动过程进行分析, 制定措施, 有效应对。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出现的偏差, 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 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减少经济损失,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事后控制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 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三)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 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 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 组织下达财务预算, 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 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 在决策的基础上, 提出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 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 提出各部门详细的财务预算方案, 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 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 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 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 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四)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8.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篇八

【摘要】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业面临WTO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随着企业对外满足社会需要、对内强化管理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 保障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进入21世纪,安然、世通和施乐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一系列财务丑闻,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同时也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认为当前的内部控制框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风险的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一时间,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登上了公司治理的舞台。2004年10月份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相关要求进行扩展研究得到的。该框架强化了风险管理,涵盖了原有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风险管理的兴起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在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在经济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度,减少财务丑闻的发生,必须加紧改善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和衡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恰当的控制活动,消除或减少企业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企业也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风险的概念剖析

风险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以美国学者威利特等为典型代表的静态学派,他们把风险理解为不确定事件。这种理解从风险管理与保险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概率的观点对风险进行定义。其二是以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赛因斯为典型代表的动态学派,他们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这种变动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意味着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偏差。因此,这种变动越大,风险越大。

另外,也有人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类。纯粹风险是指有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可能带来损失,又有可能带来机会的风险,如股票投资,既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重大的损失。

对现代企业来说,风险是某种不利因素产生并造成实际损失致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或降低实现目标的效率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可以分为政策风险、战略风险、日常经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行业政策改变导致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战略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并购方面;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按照日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划分,主要包括供应风险、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则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资金投放的风险及企业其他财务活动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演进历史及现状

风险管理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从职能上说,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是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二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三是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使公司的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那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对企业纯粹风险的管理。这一特征是和那时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简单,因而纯粹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以及通过保险手段可以对纯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为代表的财务风险开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威胁,使得企业开始寻求规避财务风险的工具。但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仅限于一些孤立的实践活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反而在金融机构中,由于所经营的金融产品带来的各种风险加剧,逐步形成了针对金融机构的相对完整而系统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其针对的对象和内容都与传统风险管理有很大不同。

到20世纪末,随着大型企业特别是巨型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管理日趋多样和复杂,开始出现了将企业的所有风险,包括纯粹风险和财务风险综合起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这种需求使得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并沿着两条不同轨迹发展起来的传统风险管理和金融财务风险管理终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三、COSO风险管理框架

近年来,许多公司关注企业风险管理,他们对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求日益增加。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设计一种能被企业管理层用来评估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在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包括安然公司在内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之后,要求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2002 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其中的 404 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披露报告,同时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审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COSO于 2004 年 10 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报告。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COSO对其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ERM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明确了以下内容:1.是一个过程;2.被人影响;3.应用于战略制定;4.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层级和单位;5.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事件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6.合理保证;7.为了实现各类目标。对比COSO1992年的定义,ERM概念要细化得多。由于新COSO报告提出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概念,使得ERM的定义更加明确、具体。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ERM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有:战略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企业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ERM整体框架中除了经营目标和合规性目标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似以外,还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原COSO报告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界定为“编制可靠的公开财务报表,包括中期和简要财务报表以及从这些财务报表中摘出的数据,如利润分配数据”;新报告则将报告拓展到“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报告”,该目标涵盖了企业的所有报告。除此之外,新COSO报告提出了一类新的目标——战略目标。该目标的层次比其他三个目标更高。企业的风险管理在应用于实现企业其他三类目标的过程中,也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阶段。

(三)风险管理的控制要素

1994年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了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ERM框架对这五个要素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将其演变为八个要素,即增加了控制环境内部化;目标作为要素;风险要素的扩展。

主要有: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2.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3.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应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4.风险评估——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5.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以内。6.控制活动——制订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7.信息与沟通——确保有关员工履行其职责的信息得以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四)相关角色和任务的变化

新老COSO报告都将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等职员看成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相关责任人。董事会制订战略,管理、指引和核查一些特殊交易和政策。董事会既是内部控制的因素,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ERM框架使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担负总体责任,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董事会需要批准组织的风险偏好。

在ERM框架中,管理层必须识别目标和战略方案,并将其分类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四类。每一个业务单元、分部、子公司的领导也需要识别各自的目标,并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联系。一旦设定了目标,管理层就需要识别影响风险的事项、评估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

在ERM框架中,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和评价成果方面承担重要任务。他们要协助管理层和董事会监督、评价、检查、报告风险。对于内审人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ERM中扮演何种角色,很多内审人员可能被要求提供ERM的教育和训练,甚至“处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但是,新报告认为:内审人员并不对建立ERM体系承担主要责任。内审人员职责的另一个变化是原来对CFO和内审委员会负责,现在可能要对CFO、内审委员会和风险主管负责。

在ERM框架中,新增加了一个角色——风险主管或风险经理。风险主管除了需要和其他管理人员一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外,还要帮助其他经理人报告企业风险信息,并可能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从新的COSO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来看,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靠拢和一体化的趋势,即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建立适应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新的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防止风险、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风险,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完全由风险因素来决定。风险越大,越有必要设置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风险相当大时,还要设置多重内部控制措施。而且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一家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通过风险意识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否则,处于失控状态的企业最终将被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淹灭。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新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存在的条件下,企业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因汇率和利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日常运行功能与结构,包括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新技术和市场条件下,为维护股东的利益,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基于内部控制更主动、更灵活、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各有侧重。内部控制侧重制度层面,通过规章制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侧重交易层面,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市场交易规避风险。一般来说,典型的内部控制依然是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控制是其核心,内部控制一般仅限于财务及相关部门,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如银行的授信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等,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在新技术和市场条件下的自然延伸,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侧重于市场交易层面。

正因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内在的联系,各国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逐步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起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指出:“董事会负责批准并定期检查银行整体战略及重要制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显然是把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内部控制框架中了。2004年1月8日,我国有关方面举办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论坛”,这表明我国银行业也开始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起来。

9.《孙子兵法》与企业风险管理 篇九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时至今日,孙子的思想早已超出国界,传播世界。《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风险预防、评估、处理的风险管理思想,在大力提倡风险管理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孙子兵法》全书虽然只有6000余字,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其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也已经远远超出军事领域,被应用于诸多行业领域。本文试图从近年来风行的企业风险管理视角审视《孙子兵法》中许多跨越2500多年的风险管理思想。

一、《孙子兵法》与企业风险预防(一)强调风险预防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开篇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开宗明义强调对“用兵”的巨大风险应有高度的认识,否则“死生”“存亡”未可知也。其后,在篇幅中又多次反复强调“战”的风险。“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作战篇)。所以,孙子兵法通篇建立在对战争带来的巨大风险的高度认识之上,积极主张“慎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篇)。

商场如战场,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正如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所讲的那样“狼真的会来”。因为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正非才会说自己做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研究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壳牌(SHELL)石油公司曾经对世界前500名企业跟踪调查13年,得出结论:一般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是人类平均寿命的一半。许多曾经非常优秀的企业早已不复存在,个中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的爆发而导致企业最终消亡,三鹿、雷曼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为了“基业长青”,面对无时无处不在的企业风险,加强风险的防控工作是必由之路。(二)如何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做好“知”。孙子思想中最为后人称道的精髓之一即是主动求“知”。纵观孙子十三篇,“知”的思想贯穿始终。“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地形篇)。在风险预防环节,应当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发掘,对风险的来源、构成、大小、变化形式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收集整理。

做好“算”。孙子在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在感知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细致的“庙算”,能够使经营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无论未来前景看起来是多么的光明和有利可图,在“战前”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利弊计算。“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

做好“守”。孙子在形篇中指出:“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可胜者,守也。”对于风险,企业应当在充分的感知和计算以后做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守工作,“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虚作者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联系邮箱:hglcs@163.com 实篇)。当然,孙子对风险并非强调单纯的防守,“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在“知”和“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危害性。

总之,风险预防阶段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阶段。企业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应当高度警惕,做好对风险的预知、预判、预防工作,减少风险爆发的突然性,提高风险的可控性,达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形篇)中的“胜兵”目标。

二、《孙子兵法》与企业风险评估

《孙子兵法》中对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这一环节的直接描述较少,但是纵观全篇,仍有不少相关思想和方法可供借鉴。

如在计篇中孙子指出要进行“兵者”就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以此审慎的对待战争带来的巨大风险。五事指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七计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孙子提倡的五事七计评估方法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的思路和框架。作为对五事七计评估法的补充,孙子在谋攻篇提出知胜五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另外,对于一些具体风险领域,孙子也有一套有效的分析评估方法。例如九变篇指出为将者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所以,为了防范被孙子称为“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的知兵之将带来的危险,必须进行“为将五危”的分析评估。

三、《孙子兵法》与企业风险处理

风险激迫思想。适度的风险可以迫使当事人提高警惕,从而提高精神集中度以便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孙子在九地篇中强调“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思想。因为“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九地篇)。所以,将风险提前清晰的梳理出来摆在当事人面前,激迫当事人提高风险意识,激活当事人的风险神经,迫使其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将更加有利于风险的管控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化险为机思想。风险往往与机遇同在,并且高风险一般与高回报相应。所以,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不必有“闻虎色变”的恐惧。孙子在军争篇讲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每个企业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样很可能遇到。如何在同等风险、同等难度的情况下击败自己的竞争对手,就取决于企业能否有魄力的采取创新思路和方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风险为机遇,变别人的不可能为自己的可能。

因变思想。孙子在虚实篇所讲:“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风险也无时无处不变。面对变化万千的风险。除了尽可能预见识别并制定风险管控预案以外,因风险变化而灵活机变的进行处理也甚为重要。

四、结语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经营风险成倍增加。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环境中管控风险,变高风险为高回报,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在这个方面,古老的《孙子兵法》仍不失为一部可以借鉴的高度智慧的经营管理兵法。

作者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10.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 篇十

 导言:冰火两重天——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实录

 火——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 工业经济向后工业服务经济的转规决定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的前景

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物业管理市场消费经济的产生

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物业管理行业行业的蓬勃发展

 冰——如履薄冰的服务行业

 物业管理企业实力与规模的不匹配

 物业管理成本增长与企业利润的缺失增长

 物业管理人才队伍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偏差

 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与业主消费意识的反向增长

 政策导向与舆论环境影响引导的不良影响

 物业管理行业不正当竞争与市场产品定位的模糊

 坚如磐石——物业管理企业之管理

 物业管理企业组织体系设计与团队建设

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构思与设计

 物业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

 物业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的配置

 物业管理团队招聘与组建

 物业管理团队培训与文化建设

 物业管理团队管理

 物业管理团队管理之识人之术

 物业管理团队管理之用人之术

 物业管理团队管理之驭人之术

 物业管理企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 正确认识和理解mbo(目标管理)

 mbo(目标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 目标管理指标的设定

 目标管理指标的分解

 物业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设计与编制

 物业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下达与执行

 物业管理目标管理指标执行的监督与计量

 物业管理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

 物业管理质量体系建设与品质管理

 物业管理质量文化体系建设

 物业管理质量目标设定

 物业管理流程管理程序建设

 物业管理作业手册体系建设

 物业管理品质管理与监督

 物业管理质量体系审核

 物业管理企业财务预算与审计监督

 物业管理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 物业管理经营收入预测分析

 物业管理经营利润计算

 物业管理财务监控体系设计

 物业管理财务监督与稽核

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

 文化与管理的内涵

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区别与意义

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规划与建设

 物业管理社区文化的规划与建设

 物业管理服务品牌形象管理

 物业管理cis体系建设

 物业管理服务品牌形象体系建设与维护

 物业管理服务品牌推广与营销

 物业管理品牌形象的危机公关管理

 物业管理市场发展与项目开发

 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定位与客户群分析

 物业管理企业产品定位与产品设计

 物业管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 物业管理企业项目开发与市场发展

 物业管理运营管理

 物业管理企业筹建

 物业管理项目筹建及启动

 物业管理项目入伙及装修管理

 物业管理创优规划

 业主委员会筹建及运作、 物业管理企业运营的五大主线

 与狼共舞——物业管理企业之经营

 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解析

 物业管理企业人力成本控制体系

 物业管理企业物料成本控制体系

 物业管理企业维护成本控制体系

 物业管理成本控制措施与方法

 物业管理经营收入增长体系解析

 物业管理经营收入增长的点与面

 物业管理主营业务收入与多种经营收入的关联与分配

 物业管理利润增长点剖析

 物业管理客户资源再生能力与挖掘

 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发展方向——从服务到管理

课程发布:中国物业管理培训网(http://)2008年9月16日发布

11.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 篇十一

健康企业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企业立身境界管理的目标,它追求的是企业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很好地融合科学管理及法家之道。

立身境界管理与健康企业

古往今来,中国人十分讲究安身立命。安身,即容身;立命,即精神有所寄托。安身立命,就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显然,安身立命不仅表明一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表明这个人应该是一个精神充实的人。一个人如果不能安身立命,就谈不上其他更大的成功。所以自古至今,安身立命就成为每一位有志之士的人生境界与生活追求。换句话说,安身立命之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价值系统中的成功人士。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其要想发展壮大也需要安身立命,而首先应做到的便是安身,也就是立身。因此,立身境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境界。

所谓立身境界管理,就是保持企业的良性循环,追求企业健康。健康企业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只要企业遵循市场及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可能赢得健康。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健康是基本的生存条件,如果没有健康一切都将成为空谈。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生物进化与企业生命进化有相通之处,生物进化规律、生物生命周期与企业进化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也应有共通之处。所谓“中小企业三年一小关,五年一大关”,说的就是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及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一企业生命规律。

什么是健康企业?健康企业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经营目标,也是一种管理境界。在现实中,企业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它们却往往意识不到。古往今来,渴望健康甚至长生不老成为无数人的梦想。实际上,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企业也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赢得健康。假如用人的生命现象来比喻企业,就像一个人呱呱坠地之后由于遗传因素及父母呵护,小时候往往很少得病,过了三岁甚至更大,病反而变多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体给予的抵抗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在逐渐走向社会并学习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身体机能很可能会下降。企业也是这样,前期由于各方面的资源比较充足,企业对竞争环境的应对比较容易;而后期则由于资源不足特别是竞争环境的改变,可能让企业盲目追求做大做强,致使很多企业个子高了并不结实,体格大了只是虚胖。这种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

科学管理与企业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指的是现代科学管理,它是集古典管理思想之大成,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科学的制度建设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

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自身发展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曾经风光无限、名噪一时的企业正在不断倒下。真正做强做大,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企业,在中国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更重要的是,长期受传统文化及民族心理积淀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缺乏良好的制度理念、制度氛围及严谨科学的制度传统,而不是缺乏制度规章本身。在很多企业,成文的规章制度不仅装订成册发到班组及员工手中,许多重要的制度口号更是涂刷在厂区,悬挂在办公楼,甚至贴上办公室的大小墙壁,但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状况仍十分严重。

更加普遍的情况是,拒不执行规章,违背企业制度的恰恰是企业制度的制定者,也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在他们看来,制度是人制定的,是为人服务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大活人不能被那些条条框框憋死!于是,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且朝令夕改,如同儿戏。中国企业的大多数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往往认为制度是为管理他人而制定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绝不会用制度来约束自己。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思想,用得好就是灵活,就是权变,用不好就是见风使舵,就是阴谋诡计。中国人思想意识深处根深蒂固的尊卑贵贱、远近亲疏、爱有差别等观念,恰恰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很难脱离甚至从根本上消除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的巨大阻力与尖锐挑战。本来,对现代科学管理,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面性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和不良影响,加之全球化时代更加残酷的竞争,就使得很多中国企业为了生存而做事不谋久远,急功近利,甚至善走捷径、投机取巧,在经营管理上热衷于传统文化糟粕而不能自拔。

观察近年来企业界的“国学热”,研究“中国式管理”的种种主张,在市场中发挥主要影响而备受企业界欢迎的,多数情况下恰恰不是传统文化的积极面,而是历史的糟粕。其中,既反映出新的时代发展、社会趋势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出市场经济、法制观念与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阻力。

“忠”和“义”,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伦理观念。但是中国人讲究忠、义是因对象而言的,对亲近的人讲忠、对熟悉的人讲义;对不亲的人则可以不讲忠,对疏远的人也可以不讲义。因此,中国人理解的“诚信”,只不过是义的表现形式而已。同理,中国人的诚信,也只有建立在血缘宗亲、熟人关系之上,才会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显然,中国人的这种忠义观念和诚信思维,深深打上了儒家纲常伦理的烙印。这种伦理传统使中国构成了一个亲族社会和熟人网络,所有的道义都是先在亲族血缘中发挥作用,然后才是“推己及人”。所以,中国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熟人圈子,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所谓“熟人好办事”,人们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人脉关系,认为人脉就是金钱,是成功的前提条件。这种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行为,也是这种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导致了中国人对制度的排斥,对规矩的轻视,进而演变为对法律的挑战。这也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因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而导致一系列无视法纪、为所欲为的行为不断激增,社会矛盾更加凸显的内在原因。

西方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与我国有着根本区别。中国人的诚信是建立在伦理文化基础之上的,而西方的诚信准则则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与平等观念基础之上的。这两种诚信的根本差别在于,中国人的诚信讲的是道义责任,而西方的诚信则要求彼此承担契约及法律责任;中国传统的道义责任靠的是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这种道德约束及道义责任往往可以推脱或变通,而西方的契约精神、法律责任则是对权利义务关系的承诺、兑现与保障。

面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完全推翻和全面否定自己民族的道德精神与伦理传统,显然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反过来,完全寄望于以传统的伦理纲常来支撑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更是一种自欺欺人和历史倒退。因此,最好的模式就是中西结合,而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与深远影响,在社会思想文化及市场经济建设中更加注重法治精神,更加强调制度建设是十分明智的行为。

实际上,中西融合、兼收并蓄并不是对立的,在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期,那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因此,面对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当前更加复杂的社会状况,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互并用而着重强调依法治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来说,把制度管理与文化激励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制度建设,加速形成自身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使科学管理发挥应有的市场价值,就成了当前我国企业界重要的战略目标。

法家之道与企业制度管理

今天,西方管理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高阶段,但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科学管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毕竟,中国的改革开放时间只有30多年,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它们成长的历史更短,其中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像这样需要强调短期目标与结果导向的企业,其管理的核心在于业绩,而提升业绩的主要方法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甚至必须更加强调物质激励。因此,企业的制度、薪酬等在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这样的企业推广更高级的管理模式,既不现实,也难以奏效。

nlc202309011305

所以,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为中国多数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用武之地。实际上,科学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在中国古已有之,比如法家之道就十分强调制度和平等,也十分讲究方法,只是在历史上,特别是自汉武帝之后由于儒家文化的强势地位而使法家思想受到了排斥。今天,企业在实施西方科学管理的同时,注重吸收法家之道的有益营养,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制度建设,使中西管理模式相互打通融合,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教。法家看到,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管子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捕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捕鱼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继承了老师荀子的思想, 认为人性本恶,提出了人性自利的观点,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

西方法制社会的基础在于遏制人性中恶的部分,发扬善的部分,其基础在于“人性自私”的假设,即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会不顾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用法制来约束个人在追求私利的同时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因此,法家的人性本恶的思想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具有很大的共通性,人性的自私本质也正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相互结合。法家明确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不能依靠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若抛开法制,才能卓著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

可以说,法家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启示。企业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员工的自觉自愿, 还必须依靠科学的制度建设与严谨的流程规范,诸如集权与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责权利的分配等。目前,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并严格依据规章制度来强化自身的执行能力。

所以,中国本土企业应从自身文化土壤与民族心理特点出发,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取科学管理之长,扬法家思想之优,在市场运营中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夯实经营基础,壮大企业规模实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无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还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作者专著《境界管理:五重境界管理模式》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出版)

(编辑:王 放 fangwen118@126.com)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与深远影响,在社会思想文化及市场经济建设中更加注重法治精神,更加强调制度建设是十分明智的行为。

法家的人性本恶的思想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具有很大的共通性,人性的自私本质也正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上一篇:元旦日记100字下一篇:描写夜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