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人员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4-07-17

动画创作人员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9篇)

1.动画创作人员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我很荣幸地成为本届三位动画毕业生的导师, 并兼以导演的身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最终完成了动画短片NOTE的创作 (如图一) 。在本次创作指导中, 从选择主题、创作剧本到后来的角色、场景设计和色彩设定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上, 逐步引导学生如何去创作, 如何在动画中突出主题、诠释内涵、把握动画创作的灵魂。本文将以短片NOTE的前期创作设计为参考, 来分析一下对动画短片故事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一、要做什么

对于动画短片的创作来说, 首先确定要做什么。

在以往的学生动画作品中, 很多作品在完成之后, 让观众看了不知所云, 看不懂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我想这样的问题在每个院校的动画专业作品中都会遇到。大多数的学生在创作起初, 思想意识只是停留在做动画这一个层面上, 对于动画创作的主题、思想等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还很模糊, 以致出现上面所提到的看不懂的现象。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创作一部动画短片, 是一件非常愉悦和激动的事情, 这种激情在很多时候被放在了对结果的追求上, 从而忽略了对动画主题的体现和诠释。这有些像很多学习素描的初学者一样, 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绘制明暗的细节上, 而忽略了整体和结构。

主题是动画的灵魂。动画中主题的表达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一道桥梁, 更是创作思想的一种体现。在动画的创作中, 创作者要给观众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信息, 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动画的创作种类来看, 大体分为实验性动画和叙事动画两大类。院校学生的动画作品一般都属于实验性动画一类。实验性动画可称其为艺术性动画, 实验性动画一般以短片为主, 具有个体化创作和学术探讨研究的特点。实验性动画包括形式上的实验和内涵方面的探索两层含义。无论偏向于形式上的影像视觉还是思想上深层内涵的实验动画, 都更倾向于本体元素的极致发挥, 都属于主题意义的范畴。实验性动画相对于叙事动画, 是被简化了叙事结构的动画形态。在没有完整的叙事结构下, 如何让创作者的思想信息准确传达出来, 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主题。

那么如何来确定一部短片的主题呢?

从主题确立上来说, 大体可分为以点出发和以面出发这两种方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或者某个特定的环境和某些生物活动, 让我们有了创作的灵感和冲动。我们在创作中, 以这些元素为中心, 在此基础上增加情节, 丰富内容, 以艺术的手法把这些令我们感兴趣的主题元素融入动画的创作中, 那么这种创作出发方式就是以点出发的方式。当我们需要创作, 但没有太多来自于生活中的灵感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大的方向出发, 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比如自然、历史、人文等一些主题元素, 以此为基础, 分解创作出一些情节点或者是带有鲜明特征的元素完整丰富整个主题, 这种就是以面出发的创作方式。

无论以哪种方式出发, 一旦确定了主题方向, 后面要做的就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诠释主题、体现主题的内涵来进行设计创作。也许在创作中, 不需要确定带有内涵意义上的主题, 只是在创作的表现形式上给予更多画面上的探索, 那么主题的意义还存在吗?其实无论何种形式的动画, 其自身都是具有内容的, 也具有特征指向, 只是表现的立足点不同。对于偏于这种视觉形式上的动画创作, 虽然不用去定义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但是要确定其动画表现的形式及形式下的内容, 这也是一种主题的表现。

在短片NOTE的创作中, 是以面出发的创作方式来确定短片的主题内容, 确立了以环境为主题的创作思路。

二、如何去做

在我们明确了要做什么之后, 下面的创作设计工作就要围绕着以主题内涵为中心, 如何构建符合体现主题内容的一个影片架构, 即如何去做, 就成为我们下面要去思考的问题。

1. 确定短片的表现形式。

从创作的主题出发, 在起初的创作设计阶段, 我们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主题, 以自身对主题的感触和理解, 形成一种最初的印象, 那么可以先根据这种并不完善的印象, 来确定短片制作所运用的表现形式。

动画短片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实验性动画片的创作, 我们在选择其表现形式上可以说是非常灵活的。因其与商业性动画的有别之处, 所以在排除了商业动画在创作上的形式局限性外,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选用更为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来体现其艺术实验性的特点, 比如偶动画或者沙动画等。虽然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 但是我们在选择上要从主题内涵出发, 找到适合发展其主题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样才能把其内涵充分发挥出来。

短片NOTE的主题是环境问题, 与环境有所联系的元素, 必然有自然场景, 对于自然场景的表现偏于写实一些, 会更容易贴合主题的表现, 那么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运用了三维动画和实物场景 (如图二) 结合的一种表现方式。三维动画可以在写实的画面表现上更具有优势, 实物场景的结合可以给偏于机器性的三维动画一些自然化的感觉, 这样更贴近关于环境这一主题的表现。

2. 确定故事剧本。

在故事主题确定的前提下, 后面的工作就是围绕着主题进行故事剧本的创作。故事剧本的创作简单地说就是剧情的构思。对于这种有别于商业动画的实验性动画的创作来说, 故事剧本的创作并不具有模式化套路并且是简化的。因为短片的创作时间有限,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故事完整和主题内涵鲜明, 是不容易的。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 我发现故事剧本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学生在设计剧本的时候会根据自我的感觉或者一时的灵感。灵感不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 就造成了很多时候剧本的设计比较难产, 即便设计出来了大多数也带有空、大等特征。

对于剧本的设计, 有没有一种可循的规律去遵循呢?在短片NOTE的剧本创作之初, 我会询问学生, 对于以环境为主题的动画, 你从大的方面首先会想到哪些点?答案是美好的家园、生态恶化、灾难等。最后总结下来, 可以大体分为两点———生态恶化和美好的家园。这两点从感性的角度出发, 从情感上可分为悲伤和幸福。从幸福出发, 幻想一下对环境来说, 你认为幸福的元素是什么呢?得到的答案很多, 如一望无际的草原、繁茂的大树、玩耍的孩子在阳光下荡着秋千或坐着旋转木马、暖暖的晨阳和欢快的动物等。对于悲伤所得到的答案是没有生机的大地、枯树、没有动物等。对于以上所得到的答案, 可以归纳总结, 留下一些有用的元素。

短片故事的发展是需要至少一名主人公的。从优化制作周期和工作量来考虑, 最后确定一位主人公。对于这个角色的构想, 从环境的主题思考, 在危机环境中带有一些希望和美好愿望的前提下, 最终把这个角色定为一位可爱的小女孩。 (如图三)

结合以上关于悲伤和幸福情感的总结, 我们可以把总结下来的这些元素归纳到角色的情感世界里。最后总结下来的一些元素是舒适的房间、秋千、旋转木马、草地、茂盛的大树、河流、欢快的动物、晨阳、枯树、干涸的大地、烈日。在确定了这些情感元素点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点连线到情节中, 最终就产生了一个大体的故事剧本。在完成大体故事主线情节的前提下, 再用艺术的手段去深化和构造整个故事细节, 使之更加丰满。

最终短片NOTE的故事剧本确定为在一个荒芜的大地上, 有一颗巨大的枯树和一栋孤零零的房子, 枯树上有一个破旧的秋千在吱嘎作响。房子里的卧室非常整洁, 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在写着日记。夜幕降临, 在寂寞中小女孩睡着了。在小女孩的梦中, 她梦到了一个旋转木马, 这个神奇的旋转木马把她带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那里有欢快的动物和美丽的家园。在梦醒后, 小女孩神奇地发现在她的书桌上有一个旋转木马的玩具, 美妙的声音在空中飘荡。当小女孩走到窗户前时她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又恢复了生机,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至此, 动画短片的故事剧本就基本完整了。整个过程总结为:主题—主题元素—角色及情感元素—拼凑元素—组织情节。

3. 围绕主题, 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

剧本确定下来后,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角色和场景的设计了。其实在上面总结情感元素的同时, 我们已经大体为场景的设计确定了方向, 下面的场景设定只需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确定其造型, 满足故事情节的需求。

在一些道具的设计上, 需要我们细心感受主题的内涵和情感的抒发。如在女孩的行为动作上, 设计了与之互动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的设计从感性的角度看, 承载了小女孩的愿望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从理性的角度说, 起到了诠释主题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从而深化主题, 成为故事的一条主线, 因此短片的名称定为《笔记的原因》。 (以下为部分场景图)

以上就是关于短片NOTE故事剧本的一些创作思路。动画短片的创作、主题内涵的确定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导向的前提下, 会使动画创作的前期工作更加的有序, 目的更为明确。对于一部动画短片的创作来说, 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些环节的创作中,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学习和积累经验, 才能把最初的印象完美地展现在画面中。

摘要:本文以短片NOTE的前期创作设计为参考, 分析动画短片故事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于动画短片的创作来说, 首先确定要做什么, 然后确定短片的表现形式、故事剧本, 最后围绕主题, 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

2.动画的本质与动画创作者的素养 篇二

关键词:动画本质;动画特质;创作者素养

针对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养动画人才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通过国内外动画课程的比较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的模式。也有动画业界人士提出来动画创作者应该具有思想、灵感、幽默感、想象力、表现力,这种思路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帮助教育者进行课程编排和取舍,但是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动画教育设计,产生了似是而非、顾此失彼、照猫画虎的误区。本文结合动画的本质和特性对动画创作者提出新的素养要求。

1 动画的本质

动画的本质讨论的是动画是什么的问题,不是讨论动画的学科归属问题。动画的单词是“animation”,其词根是由拉丁语“anima”意思是“呼吸”、“灵魂”,它的动词“animate”具有赋予生命的含义。所以“animation”是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让没有生命的木偶、木偶片、黏土动画像有生命一样动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学者还发现,“animation”是在17世纪出现在字典上的,起初是和巫术和魔术联系在一起的,赋予不动的事物以生命,使他们动起来。从这可以看出,“给予生命”和“使无生命事物动”是动画最早的意义。

从动画原始思维的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动画的原始含义中包含着“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万物有灵论的理论先是英国学者泰勒提出来的。泰勒用拉丁文“anima”来命名,因为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万物有灵由此而来。[1]

万物有灵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和灵性。这种灵还具层次性,包括无生命事物的灵和低级生命的灵,如狐仙、蛇精、龟灵等,这些中国志怪小说里的形象虽然是小说作家虚构形成的,但也反映出我国民族自古以来万物有灵的思想意识。日本动画创作的繁盛也与万物有灵密切相关,在古代的日本对具有仙灵色彩的事物充满敬畏和恐惧并进行图腾崇拜,至今他们的生活中还保留着神灵众多的风俗意识。万物有灵存在于我、他、彼岸的世界中给我们提供想象和参照的空间,它可以是一种移情、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感知外物的心情。

动画的本质不能从字面意思来解释为动起来的绘画,绘画只是动画的一种表达手段,动画的本质是让无生命的事物动起来,赋予无生命事物生动、鲜活的生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灵”的内涵也随之变化。最初人们所谓的“灵”是灵异,是人们束手无策的,而本文探讨的“灵”是动画创作者构思出来的,是通过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由此可见,动画是先由创作者酝酿情感和构思形象,然后将“灵”转化成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故事的构思。这些固定的程序也就是说“死”的东西完成以后,运用影像手段将“死”的动作衔接起来变成“活”的生命。

2 动画的特性

2.1 动画的虚拟性

动画片是动画创作者运用绘画、木偶、泥偶来塑造形象,通过摄像机对每一个具有生命逻辑的造型进行摆拍来制作完成的。动画片的画面是图片动作顺序的设定,每一张动作画面都是根据现实生活逻辑来设定的,具有人工设计的特点。虚拟性体现在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创作者的想象来设计造型,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再生出千奇百态的动画形象,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多对文学形象进行自由联想。

2.2 角色塑造的变形与复合

动画不仅要感知人类社会,还要感知人类社会以外的融合了人间情怀的奇妙世界。因此,动画故事的发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观众感到新奇进而产生联想的乐趣,给故事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动画形象虽是奇形怪状的,但是人物思维和情感具有人格化的特点,这样才能与观众进行内在的交流产生思想共鸣。角色塑造的变形首先使观众置身于新异和好奇感之中,当进入剧情之后便产生与角色共同感受命运的悲欢离合的情感,从而体验观看的快感。[2]

2.3 时空的奇异性与时空转换的灵活多变

电影的时空转变受拍摄条件的限制,与电影相比动画具有展示奇妙时空的优势。电影的时间转换需要以现实逻辑为前提,而动画的时空转换则表现出轻便自由、无拘无束、肆意奔放的特点。这些时空转换特点的展示是动画片夸张和变形在时空特性上的具体表现。

3 动画创作者的素养

3.1 童话的心灵

童话将人们置于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梦幻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放飞想象快乐地游戏,没有功利和理性逻辑的制约,这是童话的本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童话的就是“万物有灵”的体现。在童话世界里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蘑菇可以帮我们遮风挡雨,叶子可以带我们在空中飞翔,现实中不可能有交流的蚂蚁、蜻蜓、兔子、老鼠都能成为并肩作战的好朋友。因此,动画创作者和动画片的导演以及动画设计人员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放飞想象,具有童话的心灵,这样才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美,用动画作品表达美,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3.2 一定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不仅让动画创作者具有诗意的心灵,还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动画片中人物的情感。文学素养还可与帮助以美术教育为背景的创作人员进行思维扩展,改善语言表达不足的状况。一个动画作品的观点和理念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体现出创作者文学素养的高低,动画角色的设定结合了时代背景和典型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动画作品的文学性。如果动画创作者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文学积累就不能让观众对角色命运感同身受,达到情感共鸣。动画创作者应该积极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素养,以此来理解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技巧创作出高水准的动画作品。[3]

3.3 影像想象力的放纵

动画电影是动画和电影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动画创作者不仅要进行绘画特点研究还要进行包括表演、摄影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导演和编剧剪辑等方面的电影训练。绘画能够捕捉现实生活中动静的瞬间,对事物整体进行关照和感悟,影像训练则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表达事物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动画创作者应该具有捕捉流动空间镜像、流畅的影像叙述方式、自由变换看空间的视角、情绪节奏的提升与变化等基本素养。万物有灵要求动画创作人员要有多角度展示动画角色造型的能力、渲染影像元素捕捉意境塑造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动作进行变形夸张的能力。影像是从现实中截取经过夸张变幻后形成简约的意境。因此,动画的影像训练需要追求放纵想象力进行淋漓尽致的探索。

4 結语

很多动画专家提出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基础,学习外国动画作品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支持才可以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动画作品。笔者认为动画创作者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盲目跟从外国的艺术创作形式,将会使中国的动画作品脱离中国实际,无根可寻,难以被中国观众消化。为此,本文结合动画的本质和特性对动画创作者提出新的素养要求,希望能够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苗苗.近神远势——浅谈二维动画镜头的景别运用优势[J].大众文艺,2014(23).

[2] 胡美香.关于动漫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1(24).

3.浅析动画剧本的创作 篇三

关键词:动画剧本,创作,构成,探索

一、剧本的选材与主题

剧本是一剧之本, 它是创作一部动画片的基础, 也是灵魂所在, 它决定着一部动画片的命运, 同时也决定着一部动画片的质量。为了动画片的高质量, 就得提高动画剧本的质量。而动画剧本的选材是创作动画剧本的开端。

(一) 动画剧本创作被分为两类, 分别是自发性创作和商业性创作, 而这两种创作又分别被叫做非主流艺术和主流艺术。自发性创作属于非主流艺术, 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商业性创作则属于主流艺术, 它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模式化、流行化和类型化。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所创作的《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影片都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同时也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所以在创作题材上, 我们必须明确其创作的类型, 避免盲目地拔高、刻意追求深刻以及所谓的“思想性”。

(二) 动画剧本的主题在创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与剧本的选材是同时进行的。在动画剧本的创作中, 同一个主题通常都有两方面的含义, 即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故事的外在人物以及动作大纲就是所说的表层主题, 而动画剧本的灵魂核心就是所说的深层主题。深层主题在动画剧本创作中通常表现在具体的环境、人物、行为以及过程中。每一部动画片都有其主题, 在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时, 都是鲜明的, 但这并不代表直接表露。大多数的动画片都是通过其深层主题来体现动画片的价值以及表达出渗透在这其中的深意, 使观众为之感动、呐喊和兴奋。

二、动画剧本的构成

创作影片的首要条件就是编写剧本。与一般的影视剧本不同, 动画的特殊性决定了剧本不仅仅是一段文字, 一个故事, 而是制作一部动画片的基础, 它包含了比文学剧本和影视剧本更加丰富的内容, 是整部动画片的核心部分。相对于传统的影视剧本, 动画剧本更显独特。它能更好地展示动画片独有的艺术性, 具有广阔的表现力。相对于电影的表现形式, 动画片更能超现实地体现出目前社会的现状, 并在带给观众愉快的同时激活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动画剧本构成要素对动画片有三方面的影响:

(一) 主题和剧情的设计

动画剧本是动画片的核心要素, 而动画剧本的核心要素就是两个字——主题, 因为它能准确地反应某时代的现实生活并使人为之思考。至于思考什么?无非三点:人类生存、人性的观察及剖析和人生意义的求索。可想而知, 主题在剧本中的重要性, 它既是线索, 也是动画片所传达出的思想。主题的外在表现就是剧中的各个情节, 它可以在动画片中有明确的导向性, 在此之间也可相互作用, 而主题的内涵也会随之慢慢呈现出来。

(二) 类型化的角色设定和动作设计

类型化的角色设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它是根据剧本中所设定的人物性格、生长环境来设定角色的, 并且所设定的角色通常都是立意明显、易于制作动画片的。动作设计是类型化角色设定的关键, 因为它能由外在的表现挖掘出人内心的各种心理活动, 且易被观众所理解。

(三) 动画剧本独特的构成要素

在编写剧本时要设计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并且具有艺术性、娱乐性以及传播性。动画剧本最大的特点, 就是可以制作出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某些事和动作, 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并在享受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或有所启发。

好的动画剧本能创作出好的动画片, 但在这基础上, 还需要有多方面的辅助, 例如角色设计。透过剧本的编写, 设计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利用剧本本身的强大, 把真实的生活加以修饰, 使其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娱乐性。

三、剧本的创作意义

有人说, 即使没有一部好的动画剧本, 只要有一个好的导演, 照样能创作出出色的动画片,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没有一部好的动画剧本, 哪来好的动画片? 更别说想跻身在世界优秀动画作品的排行之列了。因此, 好的剧本是创作优秀动画的关键, 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在此给予高度的重视。

虽然我国近几年的动画产量很多, 可位于世界优秀作品之列的却少之又少。其原因不是技术水平的不足, 也不是所用设备不够先进, 而是剧本的创作。纵观国内外动画史, 几乎所有成功的动画剧本的创作都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如我国的传统名片《大闹天宫》就是根据我国经典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动画剧本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 都必须依据影视动画的实际操作和规律来编写。

四、结语

近几年, 动画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成功的动画作品也是络绎不绝, 而在这个前提之下, 无一不是先有了一部好的剧本。但好剧本不是说有就有的, 它和创意、题材的选取以及其创作的目的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万延.试论二维动画剧本创作的选材与主题[J].美与时代 (中) , 2012, (01) :65-66.

4.中国动画创作的魅力重生探讨 篇四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元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50-1

我国早期的动画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吸取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点的剪纸片,有用硬纸片折成各种造型的折纸片,有由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所组成的水墨动画片……这些艺术形式无疑展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丰富的中国元素构建出一部部动画精品。

一、中国动画创作的现状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动画走过了一个漫长

如今,在中国动画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学派",早已风光不再。当今中国动画,与欧美、日韩的动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抚今追昔,我们看到中国动画未来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中国动画事业若要在未来取得成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应弘扬自身的民族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动画人才的培养。可以说,中国的动画事业任重而道远。

二、如何打造中国魅力动画

(一)从动画创作的形象设计方面来看

近些年的国产动画,对本土文化的造型形式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文化内涵,对外来动画形象的借鉴也只是简单的表象模仿,观众接受起来缺乏认同感、新鲜感。大量呆板、单调、无新意、缺乏艺术生命力的造型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我们主张创造具有中国经典文化内涵的魅力动画形象,它们应当是那些文化品位较高、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形象。

如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咤闹海》《金猴降妖》等一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就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当前在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画强国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日趋国际化的情况下,如何吸取美日动画的经验,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设计得惹人喜爱、富有艺术特性,并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动画造型方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本土艺术中的造型语言十分丰富,具有表现力,如传统的壁画、木版年画、木雕、砖雕、石刻、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应当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将其转化为动画造型语言,把传统的经典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备受当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去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经典文化内涵的魅力动画形象。

(二)从动画的剧情设计与情节编排方面来分析

我们知道,动画的本性魅力一部分来自于充满想象、夸张的情节设置,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它生存的历史和环境土壤。如美国动画片中有对于传统权威的怀疑和反叛,这是美国精神特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是动画大国的日本,其动画片创作则始终带有鲜明、浓郁的本民族风俗特点和价值观念,如超越个体极限的悲剧式的情节、对于传统民族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描绘、唯美情节的影像风格等等,都洋溢着东方人文之美。而我国动画的故事情节创作,大都浮在表面,艺术水准不高,模仿意味浓,创作的主动性不突出,民族风格不鲜明。故事内容浅显,情节老套,缺乏悬念;缺乏生动的语言;缺乏细腻的心理表现与刻画;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引人入胜的情节;缺乏民族传统和文化意韵。这一切使我国动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形成与日美动画的竞争力。

三、结语

传统艺术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一种文化遗存,但在信息社会仍会有它生存的空间。21世纪世界经济将更加趋向一体化,但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个性化地发展。如果我们把动漫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定为一种文化产业,就可以从中开发一些有益的创作理念,把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符号转化为现代动画原创的基因,以此引导市场、引导观众,就能构建传统与现代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动画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取得过骄人的成就。在新时期,摆在中国动画工作者面前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存在着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中国观众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本国优秀的动画作品。这就需要所有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开创中国动画的新局面。

中国动画拥有曾经的辉煌,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地探讨中国动画如何走出困境。我们相信如果整个行业都静下心来夯实每个基础环节,并积极寻找出路,而不是虚火丛生、急功近利,那么中国动画一定将终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宋玉远.Maya的精神--角色动画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

[2]金龙,崔颖,韦坚,汤琳晔.MAYAMODELING模型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

[3]房海山.Maya5影视制作高级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5.二维动画中角色的动态创作 篇五

关键词:肢体语言 造型 重心 平衡 动势 演技

一、造型风格、肢体语言与人物性格

为了能准确地绘制动画角色的形象动态,并塑造出性格鲜明的角色形象,就必须对角色造型进行反复的研究。对人物造型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每个人物造型的特征、比例、转面变化、基本结构、服装样式及装饰挂件等。另外,作为一个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必须能够准确强烈的表达出角色内在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外在的身份特征、社会特征。对某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了解以后,在创作中就会对角色的动作创作有意识的进行夸张和描述、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才会富于生动性和真实性。

而一个目光呆滞的僵直站立人物,即便其造型具有充分的特色和美感,作为一个“角色”的表现力也是显然不够的。这就好像我们在街头杂志上看到的那些明星的生活照,简直与常人毫无二致,但为什么在银幕上他们就表现得那么光芒万丈、魅力四射呢?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肢体语言”与“造型风格”非常符合他们的性格和气质。例如:单纯的一身蜘蛛紧身衣并不足以让我们认定那就是蜘蛛侠,也许只是一个COSPLAY的漫画英雄爱好者而已。但有了充满爆发力的肌肉,展开张力十足的动作并表现得机智果敢拥有一个博爱的胸怀时,谁都会确定无疑“没错,那就是我们的英雄----蜘蛛侠!”再举例:在格斗游戏《侍魂》的角色中风间火月的性格是热烈凶悍,所以他的造型是一身红衣,动作充满力量,招式凶狠,面目狰狞,眼神犀利。角色风间苍月则是高雅浪漫的性格,所以他的造型是一身白衣、一头秀发、动作优雅充满美感,招式打出来像是在跳舞一样。而角色橘右京则是虚弱中透露的稳健。可见角色的造型风格、肢体语言与性格的统一是创作角色动态的重要元素。

二、角色的重心、平衡与动势

想要笔下的角色具备生动的动作和状态,其前提是必须了解在现实的物理环境下,角色运动需要符合哪些规律。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设计的动作才是真实可信的,这是展开角色动作设计的基础。

(一)重心与重心线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对于站立的角色来说,其重心一般处于腹腔中心。经过重心向地心方向所做的连线即为重心线。不能认为重心向角色所处地面所做的垂线就是重心线,比如在斜坡上就不是。

(二)角色的平衡与动势

对角色的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后,面对千变万化的角色运动,有两种常用的简单观察方法:

①当一个角色在运动时,不管他怎么动,都可以归纳位三个部分,即头部、上半身和下半身,一定要看清他的头和上半身的扭动关系,特别是头颈和腰部的扭动关系,因为这两部分具有连接头和上半身及上半身和臀部的关系;其次可以再看下半身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这几个大的关键处,那么角色的运动状态也基本抓住了。另外,再从头开始看,一直到躯干和腿部,是一条什么样的动态线。这根动态线基本上体现了人物运动的方向、角度和动态幅度。

②观察角色运动所体现的平衡,即重心、节奏等关系。当人做运动时,重心会随着肢体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人的重心在脐孔位置的水平线上,而垂直下落的重心,由脚或身体某部位支撑。支撑部位与地面或其他承受角色重力的物体接触的面叫做支撑面。如是一个人双脚站立,那么双脚之间的范围就是支撑面。角色的运动重心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正常情况,即重心落在支撑面上;另一类是重心不在支撑面内,也就是说,角色在运动状态下,重心在支撑面外;还有一类是重心活动离开支撑面。例如,空中翻落、跳起腾跃等过程中,角色在运动中始终在不断地转移自己的重心和移动支撑面,以求得新的稳定和取得自身平衡。为了取得平衡,角色的四肢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形成人体运动的优美节奏。所以,角色运动中的重心,节奏的无穷变化,可产生很多优美的动态,这需要我们多注意观察,例如,田径运动员在跑跳时的动作;体操运动员在翻腾时的动作等,从而发现运动的节奏美。

三、让角色拥有出色的演技

(一)现实生活是我们采集表演技巧的最丰富的资源库,喜怒哀乐、骄傲、自负、卑怯、冲动、忧郁等,各种情绪、气质、性格的素材都可以轻易找到。比如农民工兄弟们在回家的列车上,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伸胳膊抬腿,口水四溅的高谈阔论;有的边嚼着吃的边对着一本杂志翻来覆去的看;有的竖起领子缩起脖子,塞上耳机,闭着眼睛靠着车窗一言不发;有的抱着手机手指如飞……当生活中的这些多彩的细节被我们解读并生动的应用于作品中时,我们的作品才真正有了生命,有了足以令读者为之会心一笑乃至感动震撼的力量。

(二)在生活中获得的表演知识真实、可信,但其表现程度往往不足以直接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它们太过于杂乱,多变而缺乏明显的规律性了,因此,最直接而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中寻找表演技巧,学习那些表演大师已经总结好了的、典型化的、夸张化的肢体语言。同时,影视剧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从古代到未来,从魔化到科幻,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几乎所有类型的不同时代的地域人物的表演示范。时常对着播放中的电影进行些速写与抓型的训练,对表演技巧的学习是大有作用的。虽然我们不是演员,不能如剧中人般真的把表情动作表现得那么入木三分,但在我们的笔下,却应该不停努力让这些创作的造型做到这一点。

(三)与那些名垂青史的影帝影后一样,在动画的世界里,同样存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巨星气质的角色,他们的一个回眸、一个转身,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只有当我们对现实生活,对人的物理结构、生理、心理结构都有了深入而独一无二的感受以后,才能在笔端塑造出绽放着个人魅力的形象,这也是我们动画造型创作的最高层次和终极追求。

终上所述,在创作角色的动态时即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力也需要我们对角色的深入刻画和了解。在创作前应该结合剧本和台本进一步探讨。最好能和编剧、角色设定师、甚至导演一起对角色达成共识。很多动画在创作完成前都有二次创作的可能。所以让一个优秀的“角色造型”变成一个成功的“真实角色”让角色具有追求表演技巧与塑造独一无二的角色气质是每一个动画人应不断追寻的。

参考文献:

[1]《漫画造型设计》

6.动画创作中角色形象的塑造 篇六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述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

动画角色设计是指在动画片中一切物的造型。众所周知,许多动画造型曾给我们带来不同寻常的轻松与快乐,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所不能代替的,也正是动画艺术形象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特征。而动画角色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赋予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角色设计的风格类型

动画角色设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最终确定故事需要的形象的过程。分为人物设计、动物设计、其它设计。动画片中的动物造型绝大多数属于浓郁的漫画风格类型的角色设计,都采用夸张与变形类的形象特征,动物形象的夸张是基于生活中的形象原型的,每个动物性格、外形和身份的不同在角色相貌和体态上也都有一定的体现。漫画式的夸张造型的设计方法是动画中角色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角色设计方法,在很多有名的动画片中都能找到其中的影子。

二、动画创作中角色形象的塑造点

(一)色彩对角色的塑造

色彩在一部动画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和提高观赏性的装饰,还为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塑造基础。众所周知,每种颜色都有它固定的属性,且一种色彩一般都具有“两面性”。比如说:红色。人们在看到红色时往往会感觉到热情、积极、活跃、热等感受,但同时人们也能看出红色的血腥、暴力、警告等感受,即为同一种色彩带给人们不通的感受。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特征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感受,这种情感感受则能直接的影响到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正是如此,我们就要利用色彩的情感特征,来强调和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以达到暗示观众对角色形成特定的态度,使观众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角色设计者想要塑造的角色形象特点。

比如说要设定活泼可爱的女性角色特点,那么角色的色彩可以以粉红色为主,运用粉红色的可爱、亲切、妙趣横生的色彩感情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随和善交、热情风趣的角色形象,而要设定一个爱幻想、有个性的男性角色时,则可以以蓝色、黄色搭配为主,运用蓝色神奇、深邃、理智和黄色阳光、亲切等色彩感情,塑造了一个梦想的、神奇的、异想天开的角色形象。

(二)动作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动作是动画片中角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的不同则决定了角色的动作的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中动作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我们在创作的时候,画面中不同的形象各具独特的性格特点、反差的表情,造成画面情节的冲突,令故事情节更加趣味、生动。

(三)表情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表情的设计可以加强角色形象的塑造。在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是以现实生活中人的喜、怒、哀、乐四种大的表情为基点。面部表情能够反映形象内心的情绪,要想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把形象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就要仔细研究面部各个部位动作形态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内心特征。通过刻画人角色的表情,使角色通过表情的展现了解内心的感受,表现地越生动越能打动观众。只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形象、剧情的发展程度,再利用动画这一夸张的艺术特点,才能加强角色形象塑造的力度。

(四)角色性格的塑造

动画角色性格塑造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塑造过程。它不仅包含了角色的感情、意志、个性、能力与气质等心理特征,同时,角色的行为特征与外貌特征因素也是表现的重点。角色的个性特点在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也都有所传达。在制作角色动作过程中,尽可能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视频素材并反复表演模仿,尽可能的把角色的动作表情表现到位。

三、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观众对一个动画角色的价值判断不单纯停留在其外在的造型层面,还包括对角色性格内涵的认同。在动画创作环节中,角色的形象塑造则是整个影片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等。通过制作一部动画短片,我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画角色形象塑造关键点,要学会充分合理的运用,它不但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能力,而且还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做铺垫。

7.动画创作中场景设计的视觉呈现 篇七

(一) 主题与基调在创作中的体现

动画影片中的场景设计以创作前期中的细节统一, 设计者要将场景与角色造型等统一风格, 这是造型设计的原则, 要有整体的主体意识。

主题的体现是场景设计需要吻合整体的要点, 找到场景视觉形象的表现方式, 找准影片整体的艺术基调, 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呈现中。如同音乐, 不管乐章会如何变幻, 总是有那么一个最基本的基调, 或悲怆、或欢快, 一直主导着音乐的主旋律。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中也有这样的一种基调, 通过角色造型、剧本结构、情节节奏, 还有场景设计来形成作品。

在动画影片《萤火虫之墓》中, 通过腐烂的食物、湿冷的山洞、浑浊的河水来引出少年居住的环境;又以灰暗色调来烘托悲凉无奈的气氛。漫天萤火的美丽更加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带给人们身体及心灵的伤害。整部动画片把握住悲哀的基调, 让观者能切身感受到战争的冷酷与压抑。在不同文化中的动画影片创作里, 场景设计风格各有不同, 可以隽秀, 可以热烈, 可以华贵, 可以奇幻。不同的场设氛围赋予了不同的意境, 可见从整体上把握好作品的主题和基调会为作品增色不少。

(二) 场景氛围的营造

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场地等设计不同的是, 在动画影片剧本中, 随着角色的活动设置, 还得由场景恰当地营造出情绪的氛围, 确定出画面的基调。

日本动画《魔女宅急便》一片中, 有一幕通过场景来详细描述了小魔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情景。当小魔女早起从阁楼出来, 忐忑走过一行蜿蜒的小楼梯, 再出来时对小魔女紧张心情的一系列描述, 都是通过场景结构的复杂设置, 人对新环境的未知而产生的不确定, 强化了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这符合了人们的心理, 复杂的场景设计使人越加感到危险, 很准确地营造出了真实的情绪与环境氛围。可见, 场景设计中对于氛围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

(三) 场景空间的表现和造型形式

让场景生动, 这是一个动画创作中的关键问题。在场景设计中, 建筑、道具、人物、装饰、颜色、光源等需要丰富多变, 使观者不会感到单调和不真实。在场景中设计中使用透视、光影、景深等的变化来增加视觉空间, 但不是要盲目地复杂化, 而是要以准确地传达主体意识为基础, 来适当地丰富空间, 使观者在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里感同身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是任何一部好的动画创作作品的共性。场景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影片的空间结构, 更是整体风格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类似《白雪公主》《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小鹿斑比》中造型的圆润柔美, 以“圆”线条来体现造型风格;还是类似《埃及王子》中场景的“方”线条造型方式;甚至是类似《大力士》中场景在保留“圆”线条特点的基础上加入大量装饰纹样的造型特点, 大大增加了画面装饰性, 令观者感到亲切新奇。要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场景造型, 一定得先看准基调, 根据剧情的要求, 结合角色的造型特征, 以此来准确地将场景设计出来。可见, 针对不同的主题内容, 其造型风格相应而各有特色, 要设计出恰当的场景来, 其间的功夫不可小视。

二、动画片中视觉呈现对场景设计的意义

视觉艺术是动画场景构思外在形象化的一种表现, 也是将创作者的所看、所想以及所思, 通过图形语言来体现的方式。人物、服饰、建筑、道具等物质要素, 及造型、色彩、光影等效果要素, 构成了场景的视觉要素。前者需要后者准确并艺术化的表现, 后者是构建场景氛围最直接的视觉表现。动画创作中的场景, 其视觉艺术性的表现与视觉的审美, 均集中体现在具有绘画性质的造型手段、颜色搭配和光影效果等方面。

动画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艺术, 其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 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 来传达作品的意念, 而场景则是彰显动画角色的性格动作, 及情景动作的重要衬托元素。场景外形设定的构思, 应成为传达于观者, 并能引起共鸣的, 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艺术语言。

一部好的动画片, 故事情节固然重要, 但若无画面作载体, 便和文字小说一般无二了。动画片极其重视在视觉上的愉悦效果, 因为动画片一般都是以平面画幅为载体, 画面的安排、场景细节设定精致与否, 都会影响到动画片整体的质量与观者的兴趣程度。所以, 追求画面中场景的设计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在场景设计中, 无论是采用简练还是复杂的方式, 艺术意味各有不同。如《父与女》同《千与千寻》, 或淳朴或奇幻, 有视觉感染力的视觉空间就是成功的表达, 而不单单在于具体是什么形式。

视觉呈现无论是其本身内容或是亮丽炫目的表现方式, 都是以娱乐性为前提的。这种视觉的娱乐性, 使观者的审美心理在对它的艺术性理解中, 来产生情感、思维、精神的共振。

参考文献

[1]陈岭, 罗岚.《场景风格设计及技法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罗布·亚历山大, 赵嫣.《奇幻卡通创作技法·场景设计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余为政, 冯文.《动画笔记》.海军出版社.2009

[4]陈凯, 冯潜.《动漫画场景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周晓波, 郭宇等.《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与表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陈果, 红方.《动画场景设计的思维与技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8.动画创作人员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八

关键词:动画 新艺术运动 运用 历史

中国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18-02

一 动画创作

动画是一张张连续播放的画面,经由视觉暂留原理在观者眼中呈现的动态影像。动画相对于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相比不过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之动画是多元化艺术,其故事的文学性,画面的绘画性,声音的设计性等等都离不开艺术的领域。从不平凡的素材资源中获得灵感能帮助我们设计出画面有趣和绝对原创的角色。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来,对其做出属于自己的诠释,最终这会成为个人所独有的风格。

动画导演汤姆摩尔出生于北爱尔兰的纽里郡,然后随父母移居到基尔肯尼(爱尔兰共和国)。十几岁时加入爱尔兰电影制作团队,从中获得了关于电影和动画的知识和热情。离开基尔肯尼中学后,一直在德国柏林学习研究经典动画。他成长和学习的土地都是新艺术运动的中心区域。动画是多元艺术,不同地区不懂时期的影片设计风格必会受历史艺术思潮的影响,且这影响会保留在整部影片的镜头画面中,形成一种有创作者独有的有特色新的风格。2009年他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电影《凯尔经的秘密》上映以来,广受好评,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时隔五年,2014年他的又一力作《海洋之歌》再创口碑。

二 影片主题的历史性

影片《凯尔特经秘密》虽然其故事主题是基于爱尔兰最著名的插图手稿的起源《凯尔斯书》创作的,在影片中同样充斥着历史的痕迹。全篇是贯穿着中世纪爱尔兰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有不同艺术时期的风格灵活运用。(图1、图2)

《海洋之歌》的灵感来源于爱尔兰民间传说神话selkies,一只变成人类生活的海豹精灵的故事。虽然展现了爱尔兰神话的主题,但呈现了一个神话与现代家庭关系结合的现代故事。

两部影片都是选取神话中的某一个点作为设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故事创作。创作点可以是神话故事中的某—人物,事物或事件。以这一创作点为中心,利用其神话中的背景或特性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进行在创作。神话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满足了动画剧本讲故事的需要;其“幻想性”满足了创作者发挥的巨大空间:此外其自身所带有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传达给观者,达到和观众情感相通,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带给了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同时也不可忽视神话传说的“历史性”。其探讨的人与自然的主题是人类设计中亘古不变的思考焦点。

三 造型设计的历史性

1 角色造型设计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是宗教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艺术设计共有的特征。中世纪盛行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光线对建筑的外形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装饰题材、艺术风格方面均长生了重大影响和限制,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氛。《凯尔特经秘密)的主题本身就已经带有很强的宗教性,主题限制其画面的神圣和威严,所以在修道院和院长的设计上就用了高而垂直的线条,普通修士不同于院长的垂直体态特征设计,普通的建筑不是垂直的直线设计而是曲线,体现出与修士与院长之间的区别及修道院与其他普通建筑的区别。(图3、图4)

影片《海洋之歌》之中就大量运用了曲线造型,不论是人物角色还是场景设计都有这一特点。在人物造型设计中很少出现方形,大多都以圆和曲线作为基础造型进行设计且场景设计中也是如此。在主角外形轮廓设计上大多都是圆和曲线的组合,精灵的设计同样是流畅的曲线造型。(图5、图6)

2 场景设计

新艺术精神主张师法自然,运用植物、昆虫等高度精细化、组织化、构造化的自然元素,表现自然世界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的创造能量。在新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无论是其线条设计或是图形构造,到处都可以见到对于动植物形态的生动模仿和夸张表达,尤其是绘画、雕塑、招贴画等。影片《凯尔特经秘密》中森林的主人asling带着小主人公在森林探索时的主题就是展现自然的奇迹。其影片场景对森林中的动植物的刻画中,植物的曲线延伸,夸张的曲折造型表现,对动物的夸张表现都与新艺术时期的风格一致。(图7、图8)

在新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无论是其线条设计抑或是图形构造,到处都可以见到对于动植物形态的生动模仿和夸张表达,尤其是绘画、雕塑、招贴画等。新艺术运动中的平涂手法,主要受到日本浮世绘技法的影响。对线条和平面化的最求使新艺术运动得到了更加纯粹、更加成功的体现。影片《海洋之歌》就有借鉴浮世绘的风格进行创作。(图9、图10)

影片《海洋之歌》除了在角色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曲线设计之外,场景设计中同样也使用了大量的曲线形式,告别了直线的僵化和简单。有机素材和曲线手段的使得影片整体画面充满活力的流动的韵味。(图11、图12)

新艺术与洛可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也非常强调大量运用活泼纹样,包括曲线体、螺旋造型,漩涡花纹,波浪形或浑圆体等。同时中国陶瓷上的精细描绘,镶金嵌银、粉红嫩绿、曲线造型等艺术特征,都对欧洲新艺术思潮的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在影片的画面镜头画面中就有大量运用。不论是基础纹样中的曲线螺旋、祥云、画面中的波浪形,还有镜头画面构图中的螺旋构图和圆形主体构图都在两部影片中有所体现。(图13-图19)

四 动画创作的历史烙印

影片宗教及神话主题的选材,画面中曲线的灵活运用,对自然的完美表达等,都是艺术设计中的经典。任何创作都是基于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离不开历史的沉淀。不论是科学、文学,还是艺术都是如此。两部影片充斥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宗教传统和宗教神话的韵味,在历史的基础上吸取元素和风格创作出惊叹世人的艺术作品。从第一部动画诞生至今,动画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具有丰富内容的悠久历史这一不平凡的素材资源中获得灵感,使得影片角色更加具有说服力,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从造型角度看,幻想构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生活素材规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极度夸张的变形、组合。动画中的角色、场景、故事情节都是创作的幻想构思。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历史广为流传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惊醒的夸张变形、组合,使得整个影片中的内容更加具有观赏性,可信度。

9.动画创作人员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在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中, 场景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成功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使观众获取视觉上的享受, 还能将其引入作品所表现的时空中。虽然动画片的场景设计要具有合理性, 但是绝对不能被动地服从自然, 要利用场景设计线索创造动画的影像奇观。对于艺术类动画短片的背景设计, 则更加追求场景设计的艺术化、个性化、风格化特色, 有的艺术家甚至极力强调主观意志, 强调环境表现的象征意义。

广义而言, 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 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 变成会活动的影像, 即为“动画”[1]。动画短片通常是指放映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影片。我们在各大动画节上看到的短片类作品, 还有那些动画的MTV、动画形式的广告, 其实都可以纳入动画短片的范畴。

动画短片大多是动画艺术短片。动画艺术短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影片的风格化、个性化方面, 具有强调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艺术风格。不同于商业片, 艺术片的剧本创作中更多的是灵感和创意, 是个性的自由发挥和创造, 而剧作技巧在创作中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动画艺术短片篇幅虽短, 但在创作形式上有着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艺术中也存在可变因素——表现, 正是因为有了创作主体的情感与意识的缘故。与“形式”一词相比, 我不敢说“表现”是一个表示艺术中的可变因素的更为合适的字眼, 因为它也可用来表示直接的情绪反映[1]。形式的表现原本也就是一种知觉, 一种情感的表现, 一种自我个性的体现。在动画短片的创作中, 与其说是在创作动画作品, 还不如说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和宣泄, 在此过程中形式的表现是尤其重要的。表现是以情绪为导向, 受情绪支配的, 我们可以把形式的表现过程上升为一种“形式意志”的理解, 形式表现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动画艺术短片的表现形式是展现作品风格的重要途径。在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中, 场景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场景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动画艺术短片的风格。动画场景即动画影片中表现的背景部分, 是动画形象实施行为动态的环境场所[2];场景是动画形象表演的舞台, 是假定性的空间。场景设计是给导演提供视觉调度的依据, 可使得视觉效果更加合理, 层次更加分明贴切, 透视与比例关系更加准确。场景的内容很宽泛, 只要是与主题相联的空间中的各种实体, 从次要角色到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景物, 都称为场景。场景设计的艺术性直接归结到对画面的处理, 即灯光、色彩、结构等综合表现。成功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使观众获取视觉上的享受, 还能将其引入作品所表现的时空中。虽然动画片的场景设计要具有合理性, 但是绝对不能被动地服从自然, 要利用场景设计线索创造动画的影像奇观[3]。对于艺术类动画短片的背景设计, 则更加追求场景设计的艺术化、个性化、风格化特色, 有的背景甚至将场景提供的依据进行扭曲变形, 充分发挥造型艺术的灵活性与可能性, 有的艺术家甚至极力强调主观意志, 强调环境表现的象征意义。

艺术动画片场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从动画艺术形式出现, 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 有着诸多优秀作品、优秀动画场景形态的出现,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创作艺术作品时借鉴, 值得吸收的精华。动画艺术短片的场景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利用美术形式中的一种艺术变换手段, 它的表现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美术表现形式, 并超出了其他美术表现形式。

艺术类动画场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任何美术类和设计类作品的表现形态, 在构成的法则上都脱离不了构成元素点、线、面的体现。动画场景的表现形态也是如此。艺术类动画场景的表现形态主要有:

(一) 纯粹运用线条的表现形式, 即以线条的勾勒为主, 在形态上更类似于中国画的白描表现方法, 无需对场景进行色彩的描绘[4]。

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虚实、线条色彩的冷暖来表现场景的结构、形态和透视关系。此类动画往往更多的是运用白底黑线或是黑线白底的形态来表现场景, 在创作中运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无穷变幻的动态。在此类动画作品的创作中, 对于其造型仅仅是线条的勾勒, 所以对动画的制作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此类动画短片会显得空洞无味。

(二) 纯粹色块表现形式, 即运用面的表现形态、色彩的象征意义, 来表现导演的创作思想。

运用面的大小、面的形状变化来表现场景的形态, 运用色彩的冷暖、饱和度、色彩的明暗来表现所象征的意义。此类动画片, 不注重形状的表现, 更多的是表现作者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 是一种意识性极强的动画表现形式。它对于场景表现不讲求具体的事物和形态, 是运用抽象的造型来表现意象的思维方法。

(三) 平涂勾线式的表现形式, 此种表现形式在二维艺术短片里最为常见, 是早期动画短片创作常用的形式。

此表现形式注重形态的要求, 对于线条和色彩的把握都是同样重要的, 对于动画形态的统一比较容易把握。相对于造型, 色彩要求显得稍有所降低, 仅仅只是平涂一个概念色彩而已, 不要求精确到与本色相同, 更多的是为了画面效果和表达剧情的需要进行简单涂色。在上色过程中往往不去讲求平涂的均匀性问题, 更多的是追求具有笔触感或色彩肌理效果的视觉艺术效果, 以达到艺术上的自然美要求。

二、视觉效果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动画场景制作中, 需要用诸多的材料进行绘制, 而现在以电脑为主流的动画场景制作, 是运用电脑的技术手段来摹写、再现传统的绘制视觉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观和再创造。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丰富了场景绘制的视觉效果, 可以创造出手绘所达不到的效果。无论是运用手绘或电脑技术都可以创造出以下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 以绘画效果为主的动画背景形式。

此种绘画形式主要包括水墨效果、油画效果、水彩效果、素描效果、粉笔画效果、铅笔画效果, 等等。

例如, 水墨效果是摹拟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吸收传统的水墨韵味, 来制作传统的水墨动画效果。此效果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曾出产过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片, 如《小蝌蚪找妈妈》、《鹤与蚌》、《牧笛》等。这种动画场景的绘制必须要求创作者具有深厚的水墨画的技艺功底, 无论是在纸上或电脑绘制, 都需要把水墨效果的韵味表现出来, 把墨色的浓、淡、干、湿、焦的感觉绘制出来, 否则只有形而无其神, 其背景就缺少神韵, 所制作出的动画作品也会暗淡无光。油画效果则是西方绘画效果的一种表现方式, 对于西画的色彩、透视、光影的要求就比较严格一些, 对创作者基本功的要求高。往往成熟的背景师, 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目前国内外许多动画场景绘制大多采用西方绘画的方法来完成。动画《老人与海》艺术短片, 每张场景即是一张完美的风景油画。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中, 其诸多背景则完全可以看作是幅完整的水彩作品。

(二) 综合材料所表现出的动画背景形式。

在实验性动画、定格动画的创作中, 我们往往会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借助于实物进行摆拍来进行动画创作, 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都是我们动画创作中常采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发挥材料的特殊性、材质美, 制作出独特的动画效果。此种动画场景更多的是注重场景的布置和拍摄技巧。如美国动画《圣诞夜惊魂》、国产动画《阿凡提》均是采用木偶的形式进行动画创作的。此类动画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独特性。

三、表现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类动画创作中, 我们反复强调的是个性、特色、艺术性, 所以在场景的绘制上一定要形成画面独特的风格, 如精细风格、粗犷风格、写意风格、抽象风格等不同形式, 不同的风格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风格的选择上要根据剧情的需要, 寻找出一种适合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态。例如制作皮影动画, 我们要考虑它要体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的往往会重在体现皮影这种造型的特点, 它的造型形态是我们动画创作中需要吸收借鉴的, 那么我们在场景创作中就要注重场景的装饰性、镂空性、透光性的特点, 要把场景做得精细些, 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工艺性和装饰性。水墨的效果更容易形成写意性的风格造型;纯粹运用点、线、面、色块等表现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也就容易形成抽象性的造型风格。追求不同的风格, 要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表现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是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 不可孤立存在。如何选择, 这需要我们在创作中不停地去实践研究, 才能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著作符号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的人性, 人的本质永远处于创作之中, 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中, 因此, 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 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连同人类创造其他文化形式, 都是人类自我塑造, 人类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突破有限不断超越自身[5]。

动画是人类文化形式的一种, 在其百年的发展历史中, 表现形式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变换着, 以此满足观众苛刻的感官系统。动画艺术家和创作者, 不能一味地模仿借鉴现有的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应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寻求新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的过程, 而是不断超越历史、超越自我的奋斗过程。只有具备了超越自我的精神, 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作品、新感触, 这是我们动画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只有不断产生出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手法, 动画艺术才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3]贾否.动画创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34页

[4]沈宝龙.动画背景的艺术特点[A].北京:浙江工艺美术, 2006 (4)

上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下一篇: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