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2024-08-03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共7篇)

1.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一

浅议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辅助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人员的关注和青睐.本文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历程出发,简单介绍了一些在民间广泛应用的软件.重点讨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对其基本工作原理和优势作了说明,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

作 者:张国霞 蒋云磊 作者单位:张国霞(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蒋云磊(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山,271000)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年,卷(期):“”(15)分类号:G48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机器翻译 翻译软件

2.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二

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是格式合同的一种, 其文本属于法律文体, 语言规范、严谨, 多使用正式、庄重的法律词语和专业术语, 句式复杂、严谨, 结构固定、统一。与文学翻译相比, 这类翻译比较适合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笔者在承接此翻译项目后带领团队, 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文本、翻译分工、实施翻译和译后校对, 并探索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述

计算机辅助翻译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T)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 它是指能够辅助译员进行翻译的所用计算机软件, 包括通用软件, 如字处理软件、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 (Bowker, 2002:6) ;从狭义来说, 它是指实现翻译过程相关的计算机工具, 如译员工作台、翻译记忆工具、术语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等 (徐彬等, 2007) 。国内外常用的狭义CAT软件有SDL Trados, DéjàVu, Wordfast, 雅信CAT等。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

(一) 译前

1. 项目分析与任务分工、在承接项目之后, 首先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文件加以分析, 这样, 能够对项目类型、难度、工作量有所掌握。再利用翻译协作平台与译员沟通翻译意向, 选取文件中个别段落对译员翻译水平加以测试, CAT系统会对译员翻译结果加以评分。在此基础上, 项目经理判断译员对此类文档的翻译适应性。当与译员确认意向之后, 项目经理交待每个译员所承担的部分、设定交稿时间和注意事项。在翻译之前, 还要将该项目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共享给译员。本项目是翻译公司外包的六个中文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 每个合同大约一万字左右, 十五天之内交付。最终确定六名译员参与翻译工作, 两名审校人员。

2. 文档处理。在翻译之初, 一般都需要对文本进行处理。由于客户提供的翻译材料常为图片格式, 翻译软件无法识别, 人工输入既费时间, 又容易出错。在此项目中笔者使用ABBYY Fine Reader软件, 将图片识别并存储为Word文件备用。其识别率高, 基本保持原文格式与排版形态。

3. 术语提取。

利用CAT软件的“术语提取”和“词频统计”功能, 可以预先提取出文档中的术语和高频词语, 将其提前翻译。如本按揭贷款合同中出现的地址、银行名、公司名等, 与客服协商确认之后, 提前翻译并将它们存入术语库中, 这样, 翻译中就可以直接提取。避免了翻译不统一之后再度修改的麻烦。

(二) 译中

1. 翻译记忆库。

Trados软件的核心之一就是翻译记忆库 (Translation Memory简称TM) 。其原理是将已经翻译过的文本存储起来, 建立翻译记忆库, 这样翻译过程中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系统就会搜索并匹配译文, 给出参考翻译, 译员再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 这样就会避免重复劳动。

(例一) 原文:甲方同意将该房产抵押乙方, 作为其偿还本合同下贷款的担保;丙方自愿且不可撤销地承担本合同下的连带担保责任。

此句在SDL Trados工作台上自动跳出译文:“Party A agrees to mortgage the mentioned property as guarantee of loan repayment, and Party C willingly and irrevocably take related guarantee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is contract.”显示匹配率为100%, 这说明记忆库中存在与待翻译句子相同的句子, 预翻译设置后, 系统就自动将匹配率高的译文显示在译文区, 省去了译员再次翻译的麻烦。

(例二) 原文: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三方经平等协商, 达成如下合同。

此句提示匹配率为7 4%, 译文区自动跳出译文, 显示为:“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hree parties, upon consensus through consultation on basis of equality, enter into this contract.”记忆库中的原文, 比此句少了《合同法》和《担保法》两个词 (如下图所示) , 这样译员可以直接在TM提供的译文基础上, 添加缺少词汇的翻译即可, 提高了翻译效率。

2. 术语管理。

Trados软件另外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术语库 (Termbase) 。在此项目中, 笔者使用SDL Multiterm创建的术语库主要来源于客户提供的术语和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整理的术语。这样在翻译过程中, SDL Multiterm可以自动定位、并提取输入术语, 也添加新术语。

(例三) 原文:本合同项下贷款期限起始日与贷款凭证所载日期不一致的, 贷款期限起始日 (即起息日) 以首次划款时的贷款凭证所载实际放款日期为准, 贷款到期日根据贷款期限相应调整, 贷款凭证为与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翻译此句时, 系统术语识别出“贷款期限”“贷款凭证”“法律效力”, 并给出对应翻译, 即“loan term”“loan certificate”“legal validity” (如图1) , 这样可以直接将其插入译文, 提高了效率并保持了合同翻译的一致性。

3. 双语对齐。

Trados对齐工具可以将已翻译过的原文和译文进行对齐, 可以将对齐的文档导入翻译记忆库, 形成平行语料库, 也可以进一步创建新的翻译记忆库。在匹配率不高的情况下, 选取要查的词或短语, 检索已翻译的文本, 自动搜索译文, 将其复制到译文区, 这样做也有利于实现译文的前后一致。

(例四) 原文:合同贷款利率发生变更的, 本合同项下的罚息利率自动作相应的变更, 并与合同贷款利率同时开始适用, 分段计算。

此句没有自动匹配的译文, 也没有术语识别, 这时采取搜索功能, 点取“罚息利率”, 就会搜出这样的平行文本, 原文:“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 逾期或未按约定的金额归还借款本息, 乙方有权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对逾期借款加收罚息 (罚息利率见本合同第15条第6款) 。”译为:“In case Party A breaches the contract, failing to repay the funds on duedate or failing to pay funds in full, 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charge higher interestrate on overdue loans as prescrib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enalty interest rate on overdue loan is stipulated under Article 15.6.”这样, 根据此功能, 确定罚息利率为“Penalty interest rate”, 并将其添加术语库备用。

(三) 译后

CAT具有翻译质量控制的功能, 它可以对翻译项目中的基本错误进行审校, 如漏译、术语一致、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格式错误等进行质量审查, 提供错误报告。审校员可以直接修改错误, 不用在原文中逐个查找。CAT工具可以自动排版, 可并将原文和译文, 保存为新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这样在项目完成第一个合同之后, 其他的合同的翻译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数据库, 以此重复使用, 不断丰富此类翻译的语言资源, 为以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

三、总结

笔者在此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发现, 计算机翻译技术确实可以通过翻译记忆和术语库, 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此外双语对齐工具, 快速创建大型数据库, 为以后翻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但是业内专业的、高质的大型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有限, 其作用还待普及。另外, 语言的模糊性, 对CAT软件的文本的识别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 CAT软件需要进一步进行开发。与此同时, 社会、高校应该大力培养会使用CAT工具的人才, 更好地服务于翻译行业。

摘要: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手工翻译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翻译项目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技术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但可以通过共享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能在多人协作翻译的过程中, 保证术语一致。同时, 有自动化质量控制、自动排版、双语对齐等功能, 使整个翻译过程得以优化。本文以翻译“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项目为例, 探索CAT技术在翻译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翻译项目管理,按揭贷款合同

参考文献

[1]Lynn.Bowker.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04.

[2]徐彬郭红梅.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质量控制[J].山东外语教学, 2012.

[3]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4]王华树杨润丽.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技术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探析[J].语言教育, 2015.

3.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为翻译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在我国内地,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传统的翻译技术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为我国翻译行业注入新血液,也提高了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由于新发展起来的各大翻译公司,都会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从某种角度来看,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一个翻译公司的未来,所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简介

1.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涵盖的范围甚广,包含了整个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广泛而不精确的术语。计算机辅助翻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似,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翻者的工作量,同时翻译出高品质的译文。与以往的翻译软件相比,当前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人机共同参与翻译的,而不是仅仅依靠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比纯计算机自动翻译翻译出的译文更地道、质量更好,翻译效率更高。

2.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主要功能。由于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重复的语句,所以给传统笔译带来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造成译者浪费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针对出现重复或相似的句子进行自动翻译。由于计算机翻译技术具有自动记忆和联想功能,所以,如果计算机翻译过一句话后,这句话的原文及译文就被计算机自动记忆,当再次出现类似的句子时,计算机会自动联想出译文供译者参考。同时,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自动记忆和联想功能随着使用者的使用会越来越凸显其价值,翻译库的词汇、语法量会不断增加,从而提高翻译速度和精度。

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局限。尽管现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该技术还需要冲破发展的局限,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存在的主要局限在于计算机技术本身以及译者与计算机的交互工作能力。现在市场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只能用于少数领域、专门场合或文体。随着计算机翻译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计算機辅助翻译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进而把目光投向怎样提高翻译质量与速度上。研究者从计算机技术本身出发,不断更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扩大计算机的存储量。同时在语料库方面加大投入与建设,利用语料库来改善翻译技术,同时加快了译者的翻译速度。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资金与设备。资金问题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面临的较大的现实问题。要想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发展及应用,首先要解决设备问题,才能寻求长期发展,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所需要的软件大多价格昂贵,一套最新的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要1.5万元左右,这就大大限制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此外,设备需要经常维护、软件需要定期升级,这都需要大笔资金。而目前的现状是科研经费不能满足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软件和设备所需。

2.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由于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起步较晚,还不是很受重视,计算机翻译技术一直处于辅助翻译的地位。从事翻译工作的教师和研究者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运用缺乏正确认识,也缺乏实际的市场调查,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翻译教学关注度不够。随着翻译市场的扩大和发展,翻译教学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为了更好地发展翻译教育,有效的市场调查不可或缺。但目前国内翻译界对市场调查不是很重视,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性,以致不能很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变化与市场信息,也难以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国内缺乏翻译教学相关的结构体系,翻译教学所用的成熟的教材及学科体系大都采用国外的理念和体系。翻译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没能从根源出发研究翻译教学的学科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没能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引进的国外翻译教学模式做出有效调整与必要的改变。

3.缺乏兼备翻译与计算机能力的教师。目前翻译教学缺乏大量兼备优秀翻译和计算机能力的教师,由于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教师必须既会翻译,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整套运作机制、原理,还要懂得保养设备,升级软件,这就对传统的翻译师资提出了巨大挑战。但现状是,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缺乏运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也不熟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这就导致翻译教学缺乏兼备翻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不能进入良性循环。

三、解决对策

1.深入分析翻译市场。鉴于国内缺乏有效而深入的市场调查,对翻译教学技术也缺乏重视度与敏感度,所以针对翻译教学的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从事翻译教学的工作者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经常关注国外的一些翻译教学信息以及最新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把传统的翻译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相结合,探索适合我国的翻译教学模式,有效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其原理和机制,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2.翻译与教学培训结构加强合作。随着翻译行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批翻译公司与翻译教学机构,这些公司与机构大多是单线的业务往来,比如翻译公司为翻译教学机构提供师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或翻译软件以及一些与翻译教学有关的书籍,而翻译教学机构对翻译公司则没有直接输出,致使国内翻译行业不够灵活。鉴于此,国内的翻译教学机构应与翻译公司加强合作,交流学习,为实现翻译行业的繁荣而努力。在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翻译公司应该与翻译教学机构进行长效合作,以实现双赢。翻译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翻译公司提供的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可以为翻译公司解节省部分资金。同时,翻译教学机构可以为翻译公司反馈一些软件使用后的建议,翻译教学机构本身也可以为翻译公司带来更多订单。还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香港等一些地区,现在已经实行了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即从事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员越过教师,直接给翻译培训机构的学生讲课((吕立松,穆雷,2007)),等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达到要求后又可以为其他学生讲课,这样就省掉了教师培训的环节,既节约资金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能让学生直接学到最新的翻译专业知识。

3.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翻译行业的发展,翻译市场对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一方面,我国现在培养的翻译人才大多只专不泛,也就是说这些翻译人才大多数都被限制在专业所学的范围内,而没有往专业以外的翻译领域扩展,这就导致翻译市场缺乏具备全面翻译素养的译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专门从事文学方面的译者或高校师资等,在教学方面缺乏多样性,以致培养出的翻译工作者翻译能力越来越单一。因此,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翻译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多样性,同时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到翻译工作中。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不同的定位,比如外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翻译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翻译方面的多项技能。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1.高校计算机翻译专业课程的开设。目前国内翻译专业课程的设置较国际先进的翻译教学水平来说,仍不完善。国外很多高校在翻译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都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给予很大的重视,除了翻译本专业的学习外,还有一些与时俱进的科目,比如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翻译技术培训等课程。但在国内,很少开设这方面课程。所以,我国翻译教学应该加强对现代化翻译技术的重视,提高学生及译者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能力。在高校可以开设一些新型的翻译课程,比如機器辅助翻译,同时注意加强高校与翻译公司结合进行翻译技术的教学实践等。

2.高校计算机翻译教学的引入。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翻译教学方面比较先进,然而中国内地,对机器翻译和翻译教学还是很陌生。本科阶段的教学极少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有的高校开设的一些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相关的课程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存在缺陷等种种原因,最后收获甚微。纵观当前翻译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传统的翻译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可以说还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甚至很少有交集。但随着翻译学的发展,翻译教学与翻译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比如近期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与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联合创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培养语言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为目标的语言信息工程系,这一专业的创立主要为培养具有翻译能力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兼备的高级人才(吕立松,穆雷,2007)。目前这一专业正处于尝试阶段,具体成效还有待观察,但其创系理念已经体现出了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传统翻译教学的融合的趋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发展现象,翻译行业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翻译领域,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传统的翻译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相结合,共同使用。同时,除了学会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以外,还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为翻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时代下,每一个从事翻译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翻译教学与翻译事业做出成效。

参考文献:

[1]吕立松,穆雷.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 外语界,2007,03:35-43.

作者简介:吴春广(1981-7-),男,广西容县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4.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四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历史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计算机被用来破解密码。1949年, 当时任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的沃伦·韦弗 (Warren Weaver) 提出四个建议, 从而为计算机辅助翻译指明了方向。他的建议是:第一, 意义的多重性可以通过考察词语前后紧邻的语境来解决;第二, 语言中逻辑因素的存在意味着翻译问题可以从形式上解决;第三, 密码方法可以用在机器翻译中;第四, 语言有普遍性, 可以通过机械的方法来处理。早期的系统基本由双语辞典构成, 一个源语词汇对应一个或多个目标语词汇, 再配备有产出正确句序目标语的语法规则。但是人们很快就意识到, 仅靠词汇和词序远远不够, 还需要有系统的句法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集中在俄语与英语之间的科技文献翻译上, 供为数不多的用户使用, 主要目的是快速了解原文大意。从70年代中期起,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用户越来越多, 对翻译语种数目和译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欧洲、日本和加拿大, 传统的人工翻译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管理和商业领域、国际贸易方面的多语需求。人们偏向于使用价格低廉的翻译系统来处理国际贸易中主要语言之间的商业和技术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期, 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的一大创新是对口头语言的翻译, 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翻译模块集成为一个整体, 而此时的翻译模块融合了基于规则和基于语料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特征是机器翻译和翻译工具的使用持续快速增加。商业和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人们对翻译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不仅意味着跨国公司的机器翻译应用会持续增长, 而且可以帮助产生高质量译文的辅助翻译系统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功能

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具备的核心组件功能通常包括:翻译记忆、术语库和对齐工具等。

翻译记忆 (translation memory) 是译员工作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术语库的功能上再进一步储存已有的翻译、建立翻译记忆库并设定某种参照系数。在下次遇到类似的原文时, 翻译记忆库就会搜索可供参考的译文, 并给译员提出相应的建议。术语库 (terminology bank) 可与翻译记忆结合工作, 在翻译的动态过程中提示已经定义好的术语译文, 确保术语的一致性。术语库功能的优势是在译员工作的窗口背景里直观地显示所要翻译的术语的对应译文, 为翻译过程节约时间, 保证在庞大的翻译项目中术语翻译具有一致性, 不至于出现一词多译而产生意义不符或歧义现象。对齐 (alignment) 是指对原文和译文以语句为单位作对应匹配, 使译员能够较直观和方便地考查原文的内容是否已被完整无误地传达到译文中。对齐结果可输入到翻译记忆库, 协助扩大翻译记忆, 供译员使用。翻译记忆系统基本上用来辅助大型文件的翻译, 尤其是已经有了译文的旧文本的更新版, 以及与旧文本有许多相同或类似句子和术语的新文本。先前的原文和译文构成一个数据库, 可以保证术语、短语、风格和其他方面的一致性。如果是网络版, 翻译记忆有一个可以编辑的在线词汇表、一个大型数据库 (内含原、译文的内容及其对齐排列, 在翻译新句子时, 可以在数据库里查是否有与新句子类似或一样的内容) 。有些翻译记忆还允许译员从几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资源在数字化翻译学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资源学习时, 主要采用灵活的人机交互技术, 提倡让人和计算机进行优势互补, 由学生把握翻译质量, 计算机提供辅助, 节省学生查字典和录入的时间。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提供了多种方便快捷的交互手段。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软件自动提供整句的参考译文、片段译文、智能联想、语法提示及每个单词的解释, 就像从大到小的一系列积木, 由用户将其组成通顺的译文。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劳动, 突出了人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如果个别词义拿不准, 可使用关键字查找功能。可对选定的任意字、词和片段进行例句查找, 在例句库、系统库中查找包含该字、词或片段的典型例句, 作为翻译参考。

学生在翻译自主学习中, 可以通过翻译软件的翻译记忆功能不断积累语料, 相同的句子、片段只需翻译一次。在翻译过程中, 系统通过独创的搜索引擎, 瞬间查找记忆库, 对需要翻译的内容进行快速分析、对比。相似的句子、片段, 系统会自动给出翻译建议和参考译例, 学生只需稍加修改即可完成翻译过程, 保证相同的句子永远无需翻译第二遍。历史素材的重复利用, 不但提高了翻译效率, 而且达到了翻译结果的准确和统一, 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甚至可选择自动匹配替换, 直接得到翻译结果, 避免重复性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强大的库管理功能可以随时对语料库进行管理, 包括增加、删除、修改语料库和充实、丰富语料库, 使语料库更精确、更实用。库管理分为词库管理和语料库 (记忆库) 管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一般附带几十个专业词库、上百万词条资源, 能使学生的翻译水平迅速提高, 使翻译学习更高效、更精确、更完善, 有效提高翻译效率和专业水准。

结语

基于数字化翻译教学资源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资源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 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同一性的不足,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翻译学习方式, 其学习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翻译学习材料, 即使对相同的学科主题内容,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内容进行翻译学习探索, 开拓思路, 增强感受, 强化能力, 这些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翻译学习的兴趣。因此, 计算机辅助翻译资源尤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交流学习者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 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文军, 等.翻译使用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杨万鹏.论数字化翻译的标准[OB].中国知网优秀研究生论文, 2005.

[3]刘性峰.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14 (2) .

5.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思考 篇五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翻译 教学设计

何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它是借助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加软件设备来实现快速准确化翻译的一种高效翻译手段。从其工作原理上解释来看,通过文字检索的方式,在现存的语库当中将与原文最为匹配的语料提炼出来,以为客户提供识别选用。翻译工具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翻译工具特指一些专门的,可以优化翻译效果、提高翻译效率的翻译软件;而广义的翻译工具是指能够为翻译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软硬件设施,这其中包括电脑、传真机等一些电子设备。

一、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MTI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在众多的高校课程开设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在一些已经发表的学术期刊研究当中,也有不少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研究。这充分体现出了现在相关人士对于该技术的关注度的提升。

其中,褚秀义认为,计算机翻译与机器翻译是两种不同翻译技术范畴,二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徐斌在其研究当中指出,现在高校的翻译专业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翻译手段来迎接高速发展的翻译行业,而是应该将网络技术引入到翻译技术教学当中,将翻译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有机结合,并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度;袁一宁认为,目前高校翻译专业虽然已经纳入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中,但是更多的时候将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出现在学生们的课表上,这足以见得这门翻译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一些高校所认知;穆雷在其研究当中表示,目前翻译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可能实现教学方式的突破是有共存性的,翻译手段的落后,这既是机遇,又是新技术发展的阻碍,而打破这种技术阻碍的一个拳头技术便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当中检索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现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相关内容的文献不在少数,而这些文献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论述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市场前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概念及翻译工具的论述;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所面临的阻碍和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的论述。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手段——集成教学法

现在,我国高校翻译教学的主要教学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或者是高校教师,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种教学培养目标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是实现根本上的变化,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语言学和文学翻译理论与方法。教师们依然是课堂的主旋律,而本应该成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的位置上,角色并没有真正的转化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那就是集成教学法,所谓集成教学法是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法的一种非常形象的描述。

(一)学生们对CAT基础技术必须要牢固掌握

CAT软件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翻译的记忆功能,通俗一些就是储存有大量的语句、词语的机器词源对应数据库。翻译记忆查询是通过两种模式来实现的,一种是精确匹配,一种是模糊匹配,精确匹配是可以从数据库中提供出与原本完全匹配的译文,这是以以前的翻译译文作为最直接的参考的;而模糊匹配是通过关键词的相似度从数据库中搜寻出与待译语句较为匹配的词条。上述所的是记忆搜索功能,而更强大的在于即刻储存功能,这是指这种记忆技术能够直接将新翻译出来的译文自动添加的数据库当中。

学生们不能依靠一些低质量的翻译软件来实现工作的优质优量的完成,因为就目前一些翻译软件来看,是完全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的。因此学生们必须要牢固掌握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软件的基本使用,将软硬件设施的使用统一起来。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将对他们对于这门新的翻译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们会发现,在掌握这种技术后,可以明晰感知出,传统的翻译手段很难总结出一些语义特征,在新的技术手段下可以轻松实现,甚至可以轻松掌握文本的文体风格、文本的句法模式、词汇的连贯形式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都能够熟练掌握。

(二)将学生视为互动教学的中轴线

学生们最终必然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符合市场化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很难发挥出主体作用,事实上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根本就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不要谈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目的的开展不仅仅是局限在软件技术的教学和翻译技术的掌握上,而是要充分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可以自由结组对实际翻译课题进行合作解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自我解决能力,有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而教师们在这个环节当中只能充当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三)恰如其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资源的应用深入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百科全书,师生们均可以从中获益。网络资源的更新速率非常迅速,这意味着学生们更能够近距离的接触翻译市场。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例如通过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中国知网等一些搜索引擎资源来实现实战材料的搜索。而目前比较流行的云端软件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虚拟化技术手段,这就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云端服务还可以回收资源,这个功能与前文所说的翻译记忆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化,就一定要接受市场化,例如在教学手段当中还可以加入与本地化公司合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翻译实战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高校翻译毕业生的质量,为我国翻译行业提供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01)

6.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六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理工科院校;MTI培养

一、引言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将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与将文中的词语用软件作简单过程处理的机器翻译不同,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够利用数据库功能和翻译记忆程序,为翻译人员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这样便能够有效节约翻译时间及成本,同时确保翻译品质和风格的一致性。CAT技术的核心是翻译记忆技术,也就是当译者在前台进行翻译工作时,CAT的后台同时自动进行语言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

CAT在国内作为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最初是按照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要求,设立在翻译方向课程体系下的一门选修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大纲的设计,还是授课方式上,该课程均以课堂理论讲授和掌握翻译软件原理为主,真正与实践结合的翻译活动不多,考核方式也均以给定的翻译语篇为主,学生毕业后仍然无法真正领会和展现应有的翻译技能和方法,甚至造成了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一些误解和偏见。自从2007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来,翻译专业硕士在多所高校蓬勃发展。作为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的一种全新模式,CAT也成为MTI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俞敬松、王华树(2010)以北京大学为例,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中课程设计定位和教学计划的设定,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思路。王立非、王进铨(2008)着重介绍了panaconc软件在翻译语料库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方法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张霄军(2010)以英国四所大学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工具和资源课程为例,讨论了我国MTI教学中相关课程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批准开设MTI培养工作的高校中,大多数理工类院校专业英语开设时间相对较晚,与校内强势学科相比普遍较为薄弱,但理工类院校专业的大背景恰好为MTI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如何能充分挖掘理工科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使得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真正能够发挥其优势,这是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

二、理工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与CAT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于2011年正式招收翻译专业硕士,在此之前,学校已开设学术型翻译方向硕士课程多年,并在科技翻译与文学语料库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如何既能发挥学校已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科研积累,同时又能借鉴学校在工科领域的强势研究特色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之初,我们已充分意识到依托校内强势学科在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的雄厚基础的重要性,努力挖掘二者之间合作的接面,而CAT是相比其他MTI课程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门课程。因为,一方面它具有能够借助英语专业语言翻译优势和翻译辅助软件快速处理大批量翻译文本的强大功能,为理工类项目提供专业而准确的翻译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课堂项目模拟训练逐步使学生真正参与项目的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熟悉项目整个流程及岗位职责,为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尝试设计适用于理工类院校MTI教学大纲中CAT课程大纲的总体思路和培养目标。课程首先应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CAT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所涉及的处理翻译相关任务的高级技能,全面了解并深入掌握至少一种国际通行的机器翻译工具的用法,通晓机器翻译和CAT的工作机制。通过前期选修语料库语言学课程,让学生熟悉其基本原理,逐渐掌握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技术与工具进行翻译工作的技能,并依托专业语言服务商和校企合作项目所提供的真实产业实践语料,突出科技类文本翻译实践的比重,了解计算机术语管理的原理,学会并自主创建具有理工类特色的双语术语库和翻译语料库。

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对于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熟练的双语交际能力,而且还需要掌握包括最新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在内的多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及其他工具(俞敬松、王华树 2011),而纯粹的英语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理工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胜任课程实际要求,因此,我们参照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建设中的经验(俞敬松、王华树 2011),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阶段性地聘请我校及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实践环节。这种以实例讲解为核心的授课方式充分整合了理工类院校传统优势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资源,符合MTI培养目标的高级翻译人才的需要。在具体实施环节,本文提出适应理工类院校的CAT课程的培养模式,即以技术资源为保障的实训平台建设;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翻译专业语料库和术语库的建立;以项目为依托的翻译实践平台建设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翻译实践培训。

三、理工科院校CAT课程的培养模式

(1)以技术资源为保障的实训平台。目前,国内大型语言供应商和软件开发企业在针对CAT技术开发方面,尤其是适应MTI教学需要的具体软件开发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例如云计算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突破性地实现了翻译、审校的并行工作模式,并且可以在同行的WORD文档中实现自由翻译,不必单独运行任何程序。同时自动断句,支持网络辞典聚合功能。具备翻译协同功能,使译员之间,译员与审校之间实现实时交流与协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国内主流的CAT系统提供了实训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创建自己的教案,在课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提问、答疑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过程。学生对自己翻译的句子没有把握的,可以提出求助,老师将实时看到并可给出指导和改正。求助、指导和改正将自动以不同颜色字体显示,而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做出面向全体学员的回复。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任务素材进行扩展,制作新的任务素材并导入实训平台。任务素材导入时,教师可以参考岗位等级设置素材的难度等级,从而系统帮助老师根据岗位等级筛选对应的素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分析单个学生翻译的以往成绩,这样既可以了解全班教学情况,也可以掌握单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查询与分析,了解学生的翻译情况,针对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在语料库和术语管理系统设置方面,国内成熟的翻译软件开发商所设计的语料管理系统提供专业的建库工具套件,具备术语语料文件上传、术语语料文件导入和导出、术语语料编辑、术语语料审核、语料检索、术语检索、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通过引进适用的CAT设备资源并进行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实训平台为整体课程的教学及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

(2)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翻译专业语料库和术语库。目前市场上对翻译人员的各行业专业要求及翻译速度、翻译实战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国内大型语言服务提供商与高校共同建立的翻译实验室,将外语教学和相关企业项目实践活动结合可为老师提供更多鲜活的教学素材,而翻译产业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平台以及多年积累的翻译项目的管理经验也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从业必须掌握的辅助翻译工具和软件。根据我校在机械制造、材料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实力,我们鼓励CAT从业教师和学生联合申请有关科技类别语料、术语项目建设等科研课题,联合专业翻译公司与高校合作共建课题组,为课题的实施提供各种语料工具。通过联合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不但会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文献和论文提供翻译服务平台环境,逐渐创建以工程技术领域项目为特色的专业语料库和术语库,提高我校各学科学术论文外文翻译水平,各学科外文文献利用水平,而且必将促进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和学科研究中外文文献利用,使其成为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用的语言翻译服务平台。

(3)以项目为依托的翻译实践平台。翻译实践平台应充分发挥理工类院校现有的教学和实验资源,以CAT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相应模拟项目翻译平台为支撑,结合项目对翻译任务进行详细的流程设计和任务分解,以实际翻译项目处理流程和翻译团队成员为参考,针对翻译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特点围绕团队的核心成员,设计整个流程,重点突出翻译活动的生产及管理环节上。翻译活动中的非核心流程和成员则可先由项目翻译平台系统通过情景模拟和虚拟角色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实训的针对性,又保留了翻译场景的完整性。我们将现有产业项目纳入到翻译教学环节中来,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练,并参考翻译团队的实际分工,让师生通过扮演特定角色,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了解该角色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协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等职业技能。通过创建不同的项目组合模式和流程,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如何在纯商业模式下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学校外语教学、翻译课程教学、软件辅助翻译工具教学相结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体系。我们通过加强学生在软件辅助翻译学习中对翻译流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技能,为社会培养既胜任外语翻译工作又懂得信息化应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经过一个阶段的模拟项目实践,该翻译实践平台可依托我校工程技术领域的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真正有机会以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进来。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而且为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翻译技术支持。

(4)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翻译实训与实习。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衡,学生缺乏足够的指导,教材和课后练习内容有限,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以及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上面临很大压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因此MTI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巧并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仲伟合 2007)。CAT课程的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翻译实训与实习应基于理工类院校在工程技术领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以及校企合作项目中所逐渐积累的专业素材,凭借翻译服务商所提供的专业实训教学平台,以人机模拟实训为切入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对实训平台所打造的各领域的双语稿件进行自主练习,并且采用网络版CAT工具便捷地进行翻译、定义术语、求助、查看指导信息等。在针对翻译能力的单项训练过程中,实训平台系统会根据学生当前的翻译情况给出实时的指导供学生参考。在训练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译文,原文—译文,原文—译文—标准译文3种对照方式,对自己翻译的成果进行逐步查询,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师进行课程讲解和实践的同时,我们邀请专业项目翻译团队中的项目经理、译员、审校来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学生可组织模拟团队,在平台上开展团队实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后,理工类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所建立的就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增强就业能力开拓更加畅通的渠道,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对实习就业人员开展工作培训,以提高毕业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综合能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翻译实训与实习的模式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实习机会,同时还能使学生学到企业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网络化技能应用和团队协同等工作模式,创造一举两得的机会。

专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行业和专业特色(李丽君 2011),只有立足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科优势,通过打造契合时代发展的CAT课程培养模式,将翻译辅助软件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结合,自主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翻译语料库和术语语料库,大力拓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互动,才会使学生获得更具指导性的翻译实训与实践机会。这对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化能力,加大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必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丽君. 论翻译专业硕士在理工科类院校的发展[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0-121.

[2] 王立非,王进铨. 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41-44.

[3] 俞敬松,王华树. 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J].中国翻译,2010(3):38-42.

[4] 张霄军. 英国高校的“翻译技术”教学及其启示[J]. 外语研究,2010(6):76-79.

[5] 仲伟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 中国外语,2007(4):4-6.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GPA115034)]

7.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篇七

计算机涉足语言翻译主要有两大领域: (1) 机器翻译; (2) 机器辅助翻译。顾名思义, 这两大领域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载体以替代人工翻译为主要目的的翻译技术①②。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通用性与局限性, 有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研究与分析, 如张景详③从语言多态性视角研究了翻译语言的量化标准和多态性标准的研究;钱多秀④立足于课程教育, 研究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案对教育学生的效用与意义;张政⑤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了“机械翻译”、“计算机翻译”和“电子翻译”共存的现象及原因, 提出了使用术语“电子翻译”的依据;徐彬⑥等详细的介绍了广义的CAT工具和狭义的CAT工具, 以提升翻译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翻译人员及其教育、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两个主体范畴来分析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的方式方法, 少有追溯两个主体以外的研究来改善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本身的不足。鉴于此, 本文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分析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局限性, 进而提出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通用性的对策。

二、面对语言逻辑差异的计算机辅助翻译

1. 单种语言逻辑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

所谓的单种语言逻辑是指某一种语言的文化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习惯, 其中包含语序、语气、惯用词和表达的逻辑习惯等, 同时, 这种语言逻辑有一定的时间节点, 即表示长期遵循语言本身的习惯自我发展, 自成体系, 没有因外来语言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中国语言的发展可大致归纳为文言文———半白话文———白话文, 这三个时期语言习惯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其最根本的特点一直在传承不变。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 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 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 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 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 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 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 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 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 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 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 又是介词, 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不必说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主———谓”和“动———宾”贯穿古今, 也不必说“天”、“地”、“山”、“水”、“生”、“死”、“上”、“下”这些基本词汇活跃始终, 单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很多。现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汉语“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骛伏矣”中的“犬坐”、“骛伏”都是名词作状语, “发扬光大”、“严肃党纪国法”中的“光大”、“严肃”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表达方式的继承, “天地之间”、“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中“之”、“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汉语完全一致。就连作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大量双音词, 其词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汉语的词汇。

随着时代的发展, 汉语呈现多样性的变化, 丢失了语言本身的某些特质。因此, 目前现代汉语翻译应区别于文言文的汉语翻译, 翻译人员应该转化思路与语言逻辑习惯, 不然翻译的文言文就失去的其本身的魅力与特色。四大名著虽非文言文, 但也面临这种尴尬:西游记翻译成Journey to the West, 完全失去了中文的含义, 在笔者看来“西游记”应该遵循汉语逻辑习惯, “西游”为单独一个词语, “记”也是一个单独的词语, 表达全文是对某一件事的记录, 故“记”如“小说”可以不用翻译。“Journey”更多蕴含的是“旅游、旅行”的含义, 而“西游”很显然不是仅仅表达的“旅游、旅行”的含义, “西”结合宗教色彩, 在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代表“西方”, 蕴含“极乐世界”、“佛的国度”、“灵魂得以安息的地方”的含义, 同时“游”在古代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结合文章内容含义是求取“真经”, 故依照语言逻辑习惯蕴含的意义, 译文应包含“到西方佛的国度求取真经的经历”或“到西方求取真经的经历”的意义, 否则就造成如今的译文与原始内容失真。

2. 多种语言逻辑交叉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

所谓多种语言逻辑交叉是指不同的语言随着文化的融合而发生相互渗透的现象, 一般这种交叉并没有致使某一种语言失去原来的含义, 而是一种逻辑交叉, 如“我今天又去shopping啦”。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全球一体化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 当然也包含语言逻辑习惯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国现代很多人讲话喜欢将汉语与英语交叉讲述, 如我ok=I’m ok。在笔者看来不像某些新闻报道或专家诠释的, 将这一现象解读为文化入侵, 中国文化受到侵蚀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讲, 笔者认为这是语言交融的一种必然趋势与情形呈现。

在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不同的文化交融必然会影响到语言逻辑习惯的变化, 最终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 例如翻译“我Ok, 你O不Ok”。这种交叉表达相较于“我没有问题, 你有问题吗?”包含了另外一种含义:挑衅或挑逗。如何将这种含义阐释清楚是有效翻译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 由于文化积累, 某些特定的概念在实际中却存在较大的偏差, 如“质量”在英文里用“quality”表达, 但是台湾人多数将“quality”理解为“品质”, 而“品质”在英文中的表达除了“quality”还有“character”、“standard”, 这就给计算机翻译的有效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更明确来说, 例如, “布的品质很好”在词语选择时, 就存在一定模糊。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不同的专业领域开始大面积相互渗透, 但是某些相同的词汇却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含义, 这不仅给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还给翻译人员造成了困难, 更是给计算机辅助翻译带来了挑战。如“熵”指的是体系混乱的程度, 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 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胡刚复教授根据entropy意为热量与温度之商, 而且这个概念与火有关, 就在商上另加火旁, 首次创造了中国字典中从未有过的新字“熵”。

如今“熵”又开始渗透到生命科学中, 如“生命熵”。这些不仅要求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 更需要对从多科学概念有着一定深度的理解。与此同时, 这种现象给计算机辅助翻译带来了新的挑战, 仅靠“记忆库”⑦很难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 其永远落后于新词的产生。

三、结论

不同的语言之间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逻辑习惯, 这些不仅体现的语序、词语等语言基本组成结构的差异, 更主要的是语言逻辑的差异:中文简单字的组合可能蕴含丰富的内容, 简单的翻译必然造成内涵的失真, 如果遵循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 将英文视为一种诠释的手段, 而不是停留在“告诉他人是什么东西”, 而应该将翻译的真谛提升到用另一种语言简单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逻辑表达“东西”的本质与内涵。

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渗透, 根据历史演变的经验, 人们的语言逻辑习惯也许会趋向于一致, 只有在那个时候翻译才应该不需要计算机辅助, 因为人们对于语言的逻辑和习惯都已经相互贯通与匹配。鉴于目前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通用性: (1) 计算机记忆词库的专业分类 (即记忆词库不仅具有记忆功能, 更应该按照不同时间、背景、专业类型进行分类) ; (2) 计算机语言逻辑背景的自动适度匹配功能 (即计算机翻译可选择语言之间的背景, 如科研、文学、时间等, 尽可能包含语言的原有味道) ; (3) 缩小翻译单元, 增强语言前后逻辑匹配 (尽可能对每一个词语进行背景及逻辑的定位, 同时结合前后词语, 通过检索的方式翻译出最通用的表达方式) ; (4) 不仅有译文的词库, 还应该扩建原文词库, 使翻译不仅译文有参照, 原文应也有对比和参照。

参考文献

[1]Philipp Koehn.A Web-Based Interactive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Tool[R].2009.

[2]Melby A K.Multi-level Translation Aid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R].Proceedings COLING-82, 215-220, Prague, 1982.

[3]张景详.语言多态性与因特网辅助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2 (16) :32-35.

[4]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 2009, (4) :49-54.

[5]张政.“机械翻译”、“计算机翻译”还是“电子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2 (16) :56-57.

[6]徐彬, 郭红梅, 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4) :79-86.

上一篇:深处的和谐初三作文下一篇: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