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

2024-09-10

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精选12篇)

1.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 篇一

关于万达华府、滨江一号、绿城紫金园景观考察学习报告

一·考察目的

在1月10号-11号两天时间,我考察了丹东万达华府、滨江一号、绿城紫金园三个楼盘的景观。作为刚进入园林行业参加工作的新人,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这三个楼盘实地参观考察加强对园林景观行业的综合认识,学习园林行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借鉴前人的智慧,积累经验,拓宽视野,进而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中。二·考察过程

我利用周六周日两天下午的时间,对分别位于丹东市内及新城区的万达华府A1、A2区、滨江一号、绿城紫金园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并结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景观的基本情况及景点分布、景观规划等情况。三·考察分析 1·总体及风格

万达华府位于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路与锦山大街交汇处。该项目规划面积为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亿元。其中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67,绿化率为15%,是由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

滨江一号位于新区国门湾核心地段,总占地1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容积率2.5,绿化率达30%。由丹东永同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景观由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

绿城紫金园在新区温州城附近,项目总占地面积13.8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8.9万平,园区由40栋新古典主义建筑围合而成,其中28栋小高层(十一层);12栋花园洋房(五层),绿化率达到32.6%,1.8的低容积,是在这三个小区中的居住密度最低、绿化率最高的。绿城紫金园项目由丹东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其中万达的风格为现代简欧式的,源自底蕴深厚的欧洲传统文化,以法式风格为主,同时摒弃了过于复杂的纹理和装饰,吸收现代风格的优点,简化线条,凸显简介美。滨江一号的建筑及景观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式地中海风格,是世界四大园林风格之一,这种风格多体现为乡村风情主体,这种风格多数体现在建筑外观上,通过天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和灰泥来表现建筑的肌理。尤其是红色陶土屋瓦及灰泥墙面涂层,都是非常具有意式乡村风格的元素,下沉式庭院是其中的一大特色。这片住宅别墅的楼间距偏窄,但在楼间距上,意大利建筑讲究的就是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其中中庭花园的修建就是让人觉得楼间距骤然变小的原因之所在,但是中庭花园也是托斯卡纳园林的一大特色。紫金园在简欧式风格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了中式江南园林惯用的坡地景观和中式元素,结合紫金园固有的地势,营造出高低起伏、曲径通幽的园区美感。以中央景观带为纽带,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联超来,形成了覆盖整个地块的中心景观轴。通过各种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各组团绿地、宅间绿地、私家花园、屋顶花园等不同形态的绿化景观相互渗透,形成多层次、多形态景观模式,生态化、功能化、人性化的系统,使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万达华府A1区平面图 万达华府A1区正入口处

滨江一号规划图 滨江一号别墅区入口处之一

地中海风格特有的下沉式庭院(滨江一号)

绿城·紫金园鸟瞰图 绿城·紫金园沙盘

2·硬质景观

三个园区的园路铺装均以荷兰砖为主,以中性色为基调,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调作装饰性花纹,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在节点景观及主干路采用花岗岩或文化石,花岗岩质地坚硬耐腐蚀,耐久性好,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文化石具有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特点,在这里用在了一些细节处的铺装。

万达华府A1区中荷兰砖和花岗岩铺装的园路 万达华府A1区中花岗岩铺贴的主干路

因为参观时处于冬季,看不到草坪与园路搭接的效果,但园路线性流畅,转角走向自然,园路采用“人”字式铺装,以烧面花岗岩收边。采用砖铺设成为直线或者平行线的路面具有增强地面设计效果的作用。

滨江一号道路交叉处 滨江一号别墅入口

滨江一号在道路交叉或端头处设计了拐弯弧度,利用鹅卵石过渡拐角区,防止拐角植物被踩踏,影响长势,而且使用不同材质铺装的道路衔接过渡得自然。别墅入口处的小平台使用了青石板铺贴出乱石纹的效果,可以使人联想到乡间、荒野,更具有朴素自然的感觉。贴合了滨江一号托斯塔纳式景观的自由,简朴,优雅。

绿城·紫金园的花岗石拼花

紫金园在道路的节点处用各种颜色的光面花岗石拼贴出一个圆形图案,并用自然面马蹄石镶边,引起游人注目,起到视点中心的作用。

其他的硬质景观如景墙、景石、小品、景观构筑物、木作与铁艺等,也各有千秋。其中,我认为,滨江一号的硬质景观最为丰富,风格统一,充分体现了地中海式园林的自由与优雅。但从细节上来看,绿城·紫金园的处理更为精致,容积率低,园区规划舒适。

滨江一号的logo墙 滨江一号别墅间的院墙

万达华府A1区的景石 万达华府A1区的弧形木坐凳

绿城·紫金园中的景观构筑物

紫金园住户自建的花架与凉亭

滨江一号的路标及陶罐 园中的雕塑(滨江一号)

信箱(滨江一号)挡土墙(滨江一号)

3·软质景观

在植物方面,冬季的植物景观显得较单调乏味,缺少生机。那些草本植物均已“销声匿迹”,落叶类的树木不但不见了往日的繁花,就连叶子也已脱落殆尽。在调查中发现其中所配置的植物大多数都是常见的园林植物,如在乔木方面有银杏、法桐、五角枫、冷杉、灯台树、蒙古栎等。但很多配置方式可以呈现出优美的景观。

朝鲜黄杨作为绿篱起到了划定范围与维护作用(万达)简单的花坛图案(万达)

红瑞木是冬季灌木中不可缺少的(滨江一号)常绿针叶植物为冬季景观提供绿色(滨江一号)

植物的层次(紫金园)种植器(紫金园)

如上图,在进行种植设计时,对各种大小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等地被植物,进行科学的有机组合,尽量使各种形态不同、习性各异的园林植物合理配搭,形成多层复合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及良好的景观层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绿地面积园林植物的量值,增强园林绿地在保护环境、改善气候、平衡生态等方面的功能。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这三处小区中,移栽的乔木规格都较大。比如说,紫金园中大多数银杏的胸径都达到了13公分以上。这是否预示着,园林苗木的移栽日益趋向大规格化?相应的,大规格苗木移栽带来的苗木成活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丹东地处北方,冬季北方城市居住区水景受季节影响很大,所以无法达到水景观赏的最佳效果,有些只能通过网络上的图片来略窥一二。

因为都是欧式园林,除了紫金园融入中式元素,采用自然式水景外,皆为规则对称式水景。其中又分为喷水、跌水、流水以及池水等。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对于整个小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喷水: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涌,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等形态。

跌水:水体因重力作用而下跌,形成各种各种的瀑布、水帘。

流水:水体因重力作用和通道的限制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多以自然形态出现。

池水:水面自然平静,可有规整形态和自然形态等不同类型。

万达A2区的喷泉

滨江一号的跌水墙

紫金园的人造溪水 万达A1区的水池

四·总结与心得

1·总结

这三个楼盘的景观基本上都是欧式风格为主的园林,这也说明了欧式景观仍是目前楼盘景观设计的主流风格之一。

在楼盘的规划上,万达的容积率较高,绿地面积较少,而且由于楼层高的缘故,园区内采光不甚良好。滨江一号的大部分绿化及园林景观、停车位处于楼盘外围,中心则是相对密集的别墅区,这样使得居住区较为幽静。紫金园的容积率是三个楼盘中最低且绿化率最高的。园区内景观自然精致,既有欧式的简约疏朗,又有中式江南园林的婉约和谐,而且是三个楼盘中入住率最高的。这说明,景观的好坏对楼盘的销售量有很大的影响。

2·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陈总的那次谈话和指导。感谢陈总给我这样一个机遇并告诉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使我这样一个职场菜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也要感谢常哥和其他同事,我能够逐渐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他们对我的关照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从结束那次谈话开始计划去何处考察学习到构思、完成这篇报告,历时近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中我实地参观了三处楼盘,并查阅书籍网络来查找资料,向同事学习,跟着常哥整理石材样本,翻阅以前的档案、图纸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由于我一开始不知如何下手和对一些专业词语无法拿捏准确,这使得我在修改和查阅文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写报告时,我时常会感到前期收集的资料不足,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太过片面,想法不够深入。尽管反复修改,但是由于我见识的浅薄,这篇报告仍是不能达到心中的期许。这些都暴露了我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实践经验少,眼界不够开阔的缺点。实践果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实际的去做了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弥补:

一、做好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

二、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时间,我依然会继续去其他的楼盘、公园参观学习,在这次的经历后,下一次,我知道了应该看什么、怎么看、那些细节是值得注意的、哪些数据是值得收集的,我想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思想也会越来越成熟。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请陈总批评指正。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王艺雯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2.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 篇二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价值提升

现今, 如何打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并利用其创造价值, 已成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共识, 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远见卓识的开发商, 非常重视环境景观的规划, 绿地率的面积的增加, 景观氛围的营造都为入住小区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空间, 使住宅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 在提升居住区品质的同时, 倍受人们赏识。

一、居住区景观价值的体现

居住区景观价值主要体现在景观、使用、绿化三个方面。具体主要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 和环境的、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居住区应该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设置一些小型的活动设施, 并将其景观化, 创造出好的景观模式。这些景观设计应该在考虑地域、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下具有独特的设计, 符合小区的建筑风格及整体环境, 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形象特色, 使住户产生归属感。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吸引住户走出居室, 为住户提供与自然交往的空间, 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物质的丰富给住区景观建设带来了新的材料、新的构造方式、新的植物种类。居住区中景观的优劣成为房产开发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 设计还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设计的历史人文原则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利文说过, 对社区主要人群而言, 景观不该是社区中的鸡肋。做好一个社区的景观, 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背景, 从而确定景观设计做成什么样;同时, 要研究社区内人群的活动习惯、活动规律和需要, 从而确定景观设计能做成什么样。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并不是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 更要从人文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无论经济如何发展, 交往毕竟是人的根本需要, 邻里交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容易实现的交往方式。居住区景观环境具有承载居民交往和体闲活动的功能, 适当的公共空间有利于邻里间的交往与沟通,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 真正实现居住环境的人性化和人情化的需求。

成综合性的、跨越性的、多元化的设计运行模式。

可以说, 视觉设计应用中多方协调机制让政府的决策层和企业的决策层对视觉设计价值的理解有实质的提高。

四、协调机制与设计价值的关系

在政府、企业、设计者三方共同参与的视觉设计运行中, 多方协调机制使得设计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但是设计价值的实现与否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视觉设计运行状况上来, 视觉设计运行是否理想直接影响到设计价值的实现, 所以多方协调机制对设计价值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视觉设计要在协调好多方价值诉求的前提下良好、系统的运行, 而同时设计价值的实现和充分体现也促进着视觉设计的发展。

2. 设计的范围

所有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 包括各类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种植绿化、水景设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设施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 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 设计过程

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 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设计过程之中, 首先要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景观设计模式也从以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 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 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 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三、景观生命力的衡量

良好的社区园林景观可使住宅产品更具有生命力, 包括景观本身的持续发展和景观所带来物业的保值。衡量住宅景观是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般有:

1.文化内涵是否丰厚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在设计时就要完整的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要使景观设计作品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并能与居住区建筑本身的风格特点相融合。

2.实用功能是否完善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景观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实用功能, 其次才是满足居住者的观赏行为。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使用为本的原则。如果不考虑景观的使用, 不管社区用途是商务还是居住, 景观设计仅“为美而美”, 居住者无法充分享用, 这样的景观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3.舒适性能能否保证

开发商和设计师对环境景观服务的终极目标—健康与舒适性的把握, 如果脱离了这些, 任何豪华或带有艺术性的设计都会显得多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提升从一方面来说其完善了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于开发商而言, 景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于消费者而言, 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住宅。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与景观生态模式, 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日) 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2]杭间著.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

[3]关山月美术馆编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平面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

[4]李砚祖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清华大学出版社.[5]黄厚石著.设计批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8.

作者简介:

3.景观绿化工程考察报告 篇三

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8年3月16日

二、考察人员:

三、考察单位:河北环美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亿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考察项目情况及结果如下:

1、河北环美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考察时间:3月16日上午 考察项目:东南智汇城售楼部景观

1)河北环美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份,注册资金一千万元。在职管理人员22人。因近年市场不稳定,业务量缩减,产值每年在五千万左右。经营范围:仿古园林建筑、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水电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近年来主要业绩包括东南智汇城售楼部景观绿化工程、新合作城市广场景观绿化工程、沧州天成名著四期室外景观绿化工程、荣盛江南锦苑项目二期园林绿化工程、天山熙湖1#2#3#5#楼景观绿化工程。

2)考察的东南智汇城售楼部景观绿化工程已于16年9月30日竣工并移交物业,现处于维保养护阶段,具体情况如下:①项目总合同额2100万元,施工时间:2015年4月2日;竣工时间:2016年9月30日。②项目整体品质不错,铺装路面等部位施工质量

较好,细节部位处理比较完善,竣工一年多时间未发现道路路面及铺装路面有沉降现象。

3)环美在我集团项目紫宸院的景观改造提升中,配合积极,施工组织有序,现场人员调配合理,机动应变能力强,施工现场整洁度高,对抢工期,抢进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该公司对景观园林业务板块有一定实力,对景观园林的施工质量把控较好。

2、河北亿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考察时间:1月9日下午已考察一次总部工程部:曹宏伟,集团设计中心:王少鹏、陈光、吴松泽。

考察项目:亿龙公司、孙村3#地室外管网及景观绿化工程。

考察时间:3月16日上午

考察项目:栾城东南智慧城售楼部样板区。

1)河北亿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3500万元,主要资质:市政二级、绿化二级、机电二级、消防二级等。独立办公,办公面积约500平米。员工总人数:172人,其中项目经理18人,高级职称人员25人,中级职称人员35人,初级职称人员50人,技工44人。经营范围包括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消防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路工程等。

2)考察的孙村回迁区、商品区园林景观绿化项目,合同额1200万元,最终产值1800万元,已完工还未移交物业。其中绿化面积13000㎡,合同额660万元;铺装(含小品)22000㎡,合同额110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①施工内容包括园林景观工程、铺装工程、水系工程;施工时间:2015年5月1日;竣工验收时间:2016年5月。

②项目部设置:项目经理、土建工程师、绿化工程师、采购员、安全员等,配置齐全。③工程质量:商品区硬质铺装,景观小品等均做工精细,施工质量及整体完工后的效果比较理想,苗木规格及树形选择及搭配较为合理。

回迁区:铺装完成面层处理较好,构筑物质量一般。苗木选择质量较差,多为胸径较小,截干苗木,分支高度较统一,分支数量不达标,整体树形形态较差。

3)3月16日上午考察栾城东南智慧城售楼部样板区基本情况:该项目已完工三年时间,项目整体观感不错,较有档次,但具体到各施工节点及施工细节的质量把控较差,还有待提高。

4.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 篇四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环境有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快导致湿地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本文通过引入景观连接度的基本原理,分析湿地景观设计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及应用,为修复湿地景观破碎化现状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引言

近年来,人们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下,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不断升温,亲水而居成为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更高要求。将湿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中,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湿地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借助景观连接度理论治理景观破碎化、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等状况,因此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居住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连接度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释义

1.景观连接度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84年Merriam首次使用景观连接度概念用以描述景观结构特征与物种运动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景观连接度就是描述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指标,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2.城市居住区湿地

城市居住区湿地是指分布在城市居住区范围内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与居住区水景有着本质区别,是拥有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同时能够自我维护及发展的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湿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态、观赏、游憩及教育的要求而建立的场所,同时又能够保护和修复原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因而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与人本观念的双重因素。

城市居住区湿地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

1.斑块

斑块是景观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景观结构中景观斑块包括水体景观斑块、人文景观斑块、植物景观斑块、动物景观斑块等,这些斑块的结构(斑块的位置、组成和质量、大小和形状、数量和密度,同类斑块的间隔和隔离度)对景观连接度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景观是由众多高连接度的斑块组成,那景观连接度就较高,反之景观连接度就较低。

2.廊道

廊道是指两个生境斑块间狭长的线性区域,其存在为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种群的基因流动提供了保障,因此保护和建立廊道是提高景观连接度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生物体对廊道的要求不同,故在廊道与斑块的自然属性及生物对两者的反应良好的前提下,增加景观结构中廊道的数量是可以提高景观连接度的。在城市居住区湿地中由于形式不同廊道可分为两类: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其中自然廊道包括带状树木、草地、河流等,人工廊道包括道路、桥、木栈道、景观廊架等,合理的配置廊道的空间分布、数量是提高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连接度的有效手段。

3.基质

基质在景观设计中指的是场所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其异样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性质影响着景观连接度的高低,基质斑块内的空间构成是影响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如阻碍物种运动的斑块环绕在生境周围就会降低景观连接度,反之增加。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

1.景观节点

人为干预、设计的斑块常常是以景观节点的形式呈现,斑块的属性体现出景点的性质,斑块的大小反映的是景点的尺度,斑块的外形反映的是景点的形态。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景点的数量、密度、大小、形状、间距等因素是保证景观高连接度的前提。

2.道路与铺地

道路与铺地作为景观廊道的一部分,是连接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重要构件,不仅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并能够优化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提供交通、休憩、观赏等功能。

3.植物

随道路、水系分布的带状树木、草地作为软质廊道是动物迁移生存的地区,同时是游客观赏的一部分,故在植物配置上应满足生态功能、视觉功能并重的要求。

4.水体

湿地离不开水,湿地中流动的线性水域作为自然廊道为水中生物提供了迁移的路线和空间,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或起到引导作用;湿地中的非线性水域为亲水性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成为其觅食、休息或繁殖的栖息之地,因而在水体设计时,应将水体与外部的连通性、水系网络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结语

居住区湿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可以反映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及交流是否一个完善的循环过程,它直接影响了居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有利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发展,湿地生物资源管理,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化,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下能够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化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朝霞(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5.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 篇五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 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6.居住区空间景观研究 篇六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在设计华山新居小区景观时,首先对其进行空间规划。倘若说因地制宜是设计的根基与准则,那么空间规划就是整个小区景观的骨骼,起着决定小区公共空间的框架结构,而其人行车行的分流、非机动车的关怀、小区会所等环节的考虑,则决定了小区以后的使用质量与生活品质。本着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优生活的小区景观原则。本案在空间规划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在人车分流方面,由于本案中有设置外围机动车道,为了保证居民的安全,所以我们设置了1.2M和1.5M两种宽度的人行环道;规划中本着尽快入地原则,将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可以有效排除安全隐患问题;在小区的中心区域处也保证了足够的空间留给步行及活动的场地;考虑到现代人搬家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尤其考虑到搬家车可以进入到与入户大堂不远处,减少了体力的消耗。

2)在非机动车关怀方面,同样遵循了尽快入地的原则,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了地下出入库,减少了与机动车穿越流线的可能;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以不影响居民入户门厅前的观感为标准,并尽可能结合植物进行遮挡。

3)在设计社区会所时,考虑到该区域承载着这个社区的休闲、交流、活动等功能的公共休闲空间,所以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到其便捷性和通达性的要求,将其设置在整个社区的中心区域。

4)在小区中设置了连续的风雨连廊,一方面保证了居民平时的休憩停留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在雨天时,居民可以无伞回家的需求;从风雨到风语的变化是,连廊不仅仅是个通道,而且是一个与景观相结合的,促进邻里交流的空间。

5)为更贴心地给居民服务,我们提供了自助洗车的空间,考虑每100地面停车位提供一处可自助洗车停车位,尺度为3000mx6000m,提供给水排水设施自助洗车取水可考虑特殊取水阀门,须与物业联系缴纳一定的费用获取取水钥匙,保证物业成本回收。

从微观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注重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空间感,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乃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综合体现,景观设计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改善尤为重要。[2]作为华山新居小区居民交流、锻炼的主要载体,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休闲公共空间,还提供了与现代生活步伐相同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空间的核心——景观会客厅

“Garden模式”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空间,但日益发展的人类需求和个性的多样化,“Garden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当今人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借鉴室内休憩的空间,将其氛围营造于户外,通过配备特色的休闲座椅、吧台、户外蓝牙音箱,以及电源插座,再配上在当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Wi Fi,结合传统的绿化、构筑形式,营造出兼具空间、静谧、精致、质感、简约等特质的社区户外场所。使得单一的“Garden模式”转变为符合多元化需求的Garden+Park模式”。在景观会客厅的诸多构成元素中,我们格外注重对水元素的利用,本案中多处以小尺度的水景制造出满足人们亲水、近水天性的需求。

2)多功能场地

日益丰富的户外活动导致居民对社区环境功能的要求多种多样,而且户外空间活动形式亦不是一成不变,因此需要促进多种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华山新居小区中不仅设置灵活可配的运动设施,满足多种体育活动的需求;还在场地周围配备了丰富立体的休息看台;并安装照明设施,为运动提供所需的全天候支持。

3)老少同乐

华山新居小区的老年活动空间和儿童或动空间相结合,让监护与锻炼一举两得。老年人活动空间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更要防止大量人流与车辆的穿行,使老人拥有基本的安全感。[3]儿童活动区同样考虑到以上的问题。并设置了无障碍设计的设计使轮椅和儿童推车畅通无阻,同时贴心地设计了宽型防撞木木座椅同事可以作为婴儿护理台。多功能活动地则以铺装形式划分羽毛球场、篮球场、露天电影院和广场活动空间,既增加了场地的使用率,又大大节省了成本。

4)24H健程

针对华山新居小区的服务对象,居民的工作性质多元化,为了兼顾早晨和夜间爱好户外运动的人群,我们设计了24H兼顾居民室外锻炼的安全跑道夜航,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5)QR互动

华山新居小区与时俱进的设计想法,通过2处QR互动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处是QR互动水景,其原理是根据扫描二维码的次数,水景可以形成不同的喷水和水底灯光效果,儿童活动区内的喷水墙也可以由家长扫码来控制出水效果和出水时间。另一处是QR互动LED,其原理是根据扫毛二维码的次数,LED屏幕形成不同影响,与居民互动,不同功能的LED屏幕有不同的影像内容,比如:警示,提醒,邀请等影像。

总的来说,空间景观作为居住区居民生活、锻炼的重要场所,优良的空间规划是整个社区的骨骼,而细致入微的公共空间设计则是其中的重要节点。正确规划大空间,合理设计公共空间,使得这个社区处处体现着重在生活、重在实用、重在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张爱研,高月秋.景观设计对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改善明【J】.才智,2012(32):302—303.

7.油田居住区绿化景观改造论文 篇七

很多小区的规划设计不规范、不合理,已经无法适应居民对环境的需求,通常采用图案布局等造成自然景观缺失,忽略了人们对户外环境实用要求。小区急需完善高品位环境改造,规划满足居住区环境提档升级。

2.2完善小区管理制度和措施

在小区建设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一些单位和个人改变规划绿地,擅自侵占绿地。如摆摊设亭、存车棚、停车场等。主要是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破坏树木,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缺少监管和查处不够。

2.3功能不全,绿地不足

一些开发小区各项规划指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停车及交通问题、环境配套设施问题、绿地面积不足问题以及儿童活动区、老年户外健身区设置不够等问题。

2.4专业绿化养护队伍不到位

绿地养护“三分建、七分养”,为取得长久且良好的绿化效果,需要日常专业人员细致养护。很多小区从设计到建成之初绿化效果都不错,但经历过居民入住、管网维修、绿地停车、植物病虫害等一系列损坏后没有及时恢复,无专业绿化养护队伍,居住区绿化景观遭到破坏。

2.5人为破坏严重

小区绿地内开荒种地、借树晾衣等现象严重,摘花、折枝也屡见不鲜。有时小区管线挖土维修,维修后填上表土,绿地得不到恢复。人为长期踩踏绿地。另外因高大树木种植位置遮挡了阳光,遭到人为破坏。

3居住区绿地的改善措施

3.1从规划设计入手改善小区环境

登峰家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5%,住户3838户,占地面积48.31万m2,如果按照每户3口人来算,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m2。先期绿化设计满足居民对绿化空间的要求,在使用单位的要求下,环境改造规划设计时增加乔灌树木量,在小区入口主干路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增加行道遮阴,也丰富了绿化景观层次。同时,种植时注重植物季相、色彩配置,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互搭配,在小区的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效果。在裸地治理上,对人为踩踏的绿地进行调查,把居民需要的通道铺设成汀步,形成小路。其他裸地根据光照种植适合的地被植物。并在小区地势低洼位置,试验性种植杞柳,经过一个雨季的验证效果良好。注重居住在1层的居民对光照的需求,对遮挡居民室内采光的植物,少种植或更换低矮植物。

3.2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有些小区由于绿地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清,很容易出现“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登峰物业在日常绿化养护工作中由环卫绿化班组共同完成,劳动量占日常工作量的46%以上,没有专业绿化队伍,但通过组织专业培训,重点培训常见树种的养护管理,用少数带动提高群体能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严把质量关,实行养管责任制,明确责任。并执行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加强各项养护措施,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管理,把绿化完成质量列入季度考核,与绩效挂钩。

3.3实施各项措施,确保绿地完善

3.3.1扩大宣传,强化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小区环境是大家拥有,物业和居民都希望小区环境越来越优美,更加适宜居住。同时,环境需要共同维护,只有物业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绿化保护意识,绿化成果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小区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小区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登峰家园为例,小区居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如何增加居民的归属感,是和谐小区发展的需要。小区物业通过经常举办有居民参加的邻里宴、消防演习、居民广场文化节活动,在居民中征集标牌提示语,在绿地上树立居民自己编写的警示语等活动,使居民更有归属感,引导居民爱环境、爱家园成为风尚。

3.3.2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格管理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物业加大了小区巡查力度,对挤占破坏绿地的一律限期腾、辟出绿地,由物业统一规划,实施绿化,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绿化成果。

3.3.3加强植保工作,提高绿地养护水平为确保居住区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加大力度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加紧进行生物天敌的试验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3.3.4加强绿化管理养护队伍建设物业绿化部门要加强技术技能学习,实现绿地养护规范化、专业化,按专业标准和步骤定期对小区内的植物实施绿化养护。企业内部要有计划地培养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通过学习技术交流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管理要求的绿地养护专业队伍。

3.4注重植物选择,做好植物配置

为提高居住区绿化品位,满足居住小区丰富的绿化植物品种和绿化四季观赏效果,发挥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利用当地适应的乡土树种,同时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该地常见树种,以及引种耐寒、抗性强的外来植物配置植物景观,是增加小区植物多样性的有效办法。大庆除乡土树种杨树、柳树、榆树、糖槭之外,近年来引种栽培很多北方地区树种,适合小区栽培。例如柽柳、水曲柳、火炬树、珍珠梅、糖槭、偃伏莱木、水蜡、树锦鸡儿、接骨木、榆叶梅、刺玫蔷薇、连翘、红丁香、小叶丁香、京桃、山桃稠李等。近年在大庆可利用的火炬树、山杏、茶条槭、金叶榆、紫叶稠李等彩叶树种能够适应大庆自然条件,色彩鲜艳、四季可赏,已成为绿化景观的亮点。

3.5丰富和完善绿化景观

在楼体之间绿地上种植常绿树、彩叶植物,以及利用植物在季相上的不同变化造景,能够达到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也可以利用乔灌木的高矮错落搭配造景,利用好藤本植物的立体绿化,利用地被植物、花卉植物完善和丰富小区绿化植物景观。总之,居住区绿化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对绿化美化环境意识的提高,更关系到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随着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不断自我完善、不懈努力,共建和谐社会、共筑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目标就会实现。

4结语

8.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篇八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生态、植物景观、设计

一、前言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也渴望有一个自然的空间接纳他们的生活和情趣。因此从发挥居住区绿化最佳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居民的心理需求出发,,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由此所创造的环境氛围才充满生机活力和具生活气息,能做到景为人用。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的意境美。可以说,植物景观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二、当前居住区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以绿为主的园林绿化其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而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虽然现代住宅小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上,尚有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小区偏重建筑建材,以人工硬化与铺装等硬质景观造景为主。

2.2 “为绿化而绿化”的观念表现普遍,使原本不多的绿地缺乏有情趣和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

2.3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千园一图,无个性可言。不少小区都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乔灌木,或是草坪中用色叶小灌木组成几个简单的图案等等,以致于缺乏个性,造成住宅区往往是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

2.4绿化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在住宅小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不仅不科学,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

2.5绿化设计与使用后的维护脱节。不少住宅小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属起步,小区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使居住区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住宅小区环境的质量。

三、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园林设计师开拓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

力的城市人居环境。

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四、居住区植物景观布局结构

4.1 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我们知道,人类有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难以安静,感觉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在实际生活中管理不甚方便,无形中同小区内大多住户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4.2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芜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种植结构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绿地=1∶6∶20∶29,含义是29m2的绿地中,应有乔木1株,灌木(不含绿篱)6株,草(含地被植物、绿篱)20m2。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五、居住区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住宅小区绿化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有:一是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导向,要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比如居民比较喜欢桂花树,因为桂花之香有中秋之夜合家团圆的良好祝愿,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愿望。而在小区中一般居民比较反对列植常绿的松柏类树种,也是出于潜意识,怕有类似墓地的感觉,所以在用松柏类树种进行小区绿化时,尽量不要采用列植,可以采用孤植、丛植,或在地势较高处采用片植,因为松柏类的锥形树冠,对美化天际线并引导视线焦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阔叶树种难以企及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选择应用。

在小区绿化的树种中,可以尽量多地选用花期较长的无毒的灌木,如春天开红花的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开白花的溲疏、喷雪花,开

黄花的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等;夏天开花的紫薇、金丝梅、栀子花等;秋天的桂花、红枫、鸡爪槭;冬天的蜡梅、红瑞木等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而同样花期较长的常绿树种夹竹桃,就由于居民怕它的花叶有毒,嫌它长势过快、树形散乱、不美观,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不太受人欢迎,而在公路两边则因其管理粗放、长势迅速无病虫害而大受欢迎,所以树种的受欢迎程度是因地而异,并不是绝对的。

在设计乔灌木混交群落时,配置高、中、低、地被层,各个层次要分明,并可于地被层适当地应用色块。近几年来由于色叶树种的开发应用,可以用矮小的灌木来组成各色的色块,常见的有组成红色块的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的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杜鹃等,黄色块经常采用金叶女贞,也可用洒金珊瑚、金边黄杨,还可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进行色块布置,采用色块布置的好处大致有几点:

5.1 色彩简洁、明快,又可按设计者要求任意做出各种图形图案,可以是抽象的如意纹,也可以是仿真的小动物或是其他的标志,等于把植物当作画笔可以直接描绘设计者的意图。

5.2 绿化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需求。

5.3 色块绿化的养护相对比较简单,只需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地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而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一年四季基本不变,不至于一到秋、冬季就有萧条的感觉。

5.4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筑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也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郁。

苏雪痕《园林植物的配置》提到园林设计“没有量就没有美”,植物的美有时需要通过群体来体现。色块设计的手法是通过利用大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群体的美,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合理地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结束语: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书目:

(1)《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

(2)《生态园林论文续集》园林杂志社

(3)《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4)《人性的场所》

(5)《 居住区景观设计》

作者简介:

陈纪贵/1972年/安徽省淮南市园林管理局/园林工程师

9.居住区公共绿地景观配置 篇九

1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的原则

掌握基本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原则和设计的理念对于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 故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以健全的思路和完善的理念促进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发展。绿地景观系统是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化, 具有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 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因此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尽量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应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将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设计, 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 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景观和绿化基础。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 并将居住区内与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通过居住区绿地规划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

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对策以及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可以明确工作改革的方向和重要原则, 下文将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对策和设计的创新理念进行集中性的研究,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发展, 使得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首先, 应当加强对公共绿地的建设, 在布局的类型和形式之上可以按照我国传统的园林式合计方式, 采用自然式的绿地布局形式, 尽可能的对原有地形进行开发和利用, 进而构成一种自然变化的地形, 组成五彩缤纷的景观。另外在布局的形式之上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的布局方式, 在场地之内布置一些雕塑、花坛以及喷水池等等, 进而营造出一种较为丰富的景观效果, 充分的与我国当前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商业服务中心等相互结合, 为广大居住者创造出舒适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氛围。

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 在设计风格的表现之上应当充分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尽可能的采取均衡的布置方式, 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有机系统, 将开放和私密相互紧密的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全新的空间, 并且注重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的考虑和研究, 种植适宜的树木类型, 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深入地结合居住区的状况, 结合工作的原则, 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最后在实践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其中不同重要元素的使用, 构成一个全新的主体, 针对植物的景观配置进行细致的研究, 以更好地增强艺术设计水准。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之中应当遵循树木的高低错落有致并且疏密有序的原则, 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层次化的空间, 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3 结语

总的来讲, 在现代化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传统手段和技术方式的运用, 同时还应当注重设计思想的改进,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 在当前的趋势之下我国现代化的住宅市场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效果被广大建筑商重视, 故加强设计工作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综上所述, 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住宅设计过程之中景观绿地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层面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规划工作的发展, 促进整个景观设计效益的持续改进。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全面的遵循统一、以人为本以及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同时还应当注重对系统性原则的研究, 注重对现有条件的利用, 以充分的营造出舒适且怡人的景观, 为更好地提升住宅设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在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之中, 加强对整个景观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故在实践的规划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加以重视, 以更好地促进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的效果。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详细地分析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之中的难点, 同时对工作开展的流程以及设计规划工作的核心原则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工作向前发展, 使得设计的效果和规划质量可以得到同步提升。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研究分析,规划质量,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练香莲.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 2006 (2) :180-182.

[2]陆佩.浅谈居住区景观工程成功的因素[J].上海建设科技, 2006 (4) :35.

[3]郑林贤.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J].安徽建筑, 2006 (4) :20-21.

10.小议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十

小议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丰富的资源,相对良好的山地气候和景观条件吸引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威胁着城市容量,用地的不足使得城市向山地扩展,山地居住区逐渐成为城市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地居住区,从广义上是指在山地地形上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居住区,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带有一定程度的坡度的居住区,在本篇论述中,笔者将山地居住区的定义为带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居住区,因为坡地虽然有别于山地,但他们在地理学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山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山地居住区的景观特质

山地景观相比较于其他景观形式,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山地的地形和地表肌理的丰富变化使山地景观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其次,从景观意象的产生过程来看,人们对于山地环境的知觉感受和情感交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对其空间领悟、文化认识、感情体验已经形成一定的认同感。

1.1 山地居住区的生态特性

山地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若山体植被差,容易因大量的降水而引发山洪、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小区生境丰富多样,可以支持更多的物种生存,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1.2 山地居住区的环境特性

山地小区地形地貌多变化,溪沟纵横,是天然宝贵的环境景观资源。山地居住区良好的植被可以涵养水土,调节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吸尘去污等;地面的起伏变化能够有效地隔离噪声,具有形成一个宁静的居住区的天然优势。

1.3 山地居住区的视觉特性

山地居住区最明显的场地特征在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高低变化赋予了山地居住区景观特有的景观意味,也就形成了山地居住区特有的场所性格。山体景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视觉、视域的多变性,步移景异,具有流动的特性。同一景观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观景点进入视野的会是全新的景观内涵。地形的高低变化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竖向上的高度形成了山地视觉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植被和构筑物,使得地形显得更加高低错落。

2、山地居住区的主要类型

山地景观以其独特的景观效果逐渐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不同形式的山地所表现出的空间形态、形体表现和景观形式都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地形为主组成的景观空间是山地居住区中园林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另外,植物、地形、建筑在山地居住区景观中也通常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空间轮廓。山地居住区类型形形色色,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起来在视觉造型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2.1地貌形状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在形态和生态上和原来的天然景观特点融合到一起。它通过重复和遵循原来的地貌和地形构造反映形成景观的地质作用力和天然的造型。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原有地貌的特点,而使所需的再修整量最小。

2.2建筑构造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产生均匀的坡度和台地造型,通常几何形状非常明显。沿着各个面之间的相交线非常清晰,而不是柔和的边界。这种修整类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人力支配感强。

2.3自然主义造型

这种类型是目前景观设计中最普遍的一种造坡方法,它用抽象的手法模仿,优化和强化天然地貌,类似于山坡和山谷的造型,自然起伏的造型与挺拔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3、山地居住区的地形处理

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景观空间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在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给人以轻松感和美的享受。斜坡,崎岖的地形能限制和封闭空间,极易使人造成兴奋和恣纵的感觉。地形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空间的形成可通过如下途径:对原有基础平面添土造型;对原有基础进行挖方降低平面;增加凸面地形的高度使空间完善;或改变海拔高度构筑成平台或改变水平面。

山地居住区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

(1)因地制宜

居住区的园林地貌创作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

(2)统筹兼顾

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4)塑造山水景观

园林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居住区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同时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如果小区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便应当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

4、对山地居住区绿化配置的几点建议

山地居住区的绿化配置应以自然式配置为主要方式,遵循山水画原理,注重刚柔并济、疏密有致,树木前后高低错落;讲究四时季相变化,花开不断;应从景观的艺术构成出发,既讲究“景因境异”,也考虑到园区的环境、地形、阴阳向背和各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线条、姿态、体形、色彩、香味等特点,使之各得其所。总体而言,山地居住区应坚持以下几点:

顺应山地地形,尽量保护原有植物

山地植被是山地居住区天然的景观构成,是山地居住区建设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但是,山地居住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尤其是许多山地旧区的改造和建住房的建设性破坏尤为突出。山地居住区在绿化景观上应尽可能地与自然地貌相结合,积极利用不宜建设用地和地质薄弱地带。在进行山地植物配置时应注重保护原有的天然植被,同时借山岭的自然地势划分组团,每个区域突出一两个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组团,丰富

景观层次。

注重层次,发展立体绿化

尊重山地地形和植被,尽量保留场地内形成的立体绿化肌理,注重对空间的重叠利用,以及对绿化立体增长的培育。对于自然植被较差的山地居住区,虽然没有因开发建设造成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但许多住区绿化面积小,覆盖率低,普遍存在绿化不足的问题。从植物特性看,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将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立体绿化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植物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充分绿化空间,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

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自然地形是山地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的基调。为了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应当注重景观设计的本土性。人工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密植成林,体现浓郁的山林气息。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山地居住区的绿化应多选用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在绿地景观设计中选择植物种类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做到因地制宜,既要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植物的种类既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配置以特色树种,如玉花苑、桂花路、樱花街等。

多种花木,考虑动态设计

1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三、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虚实结合“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2.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初探 篇十二

居住区的植物景观本身应该是有变化的动态景观, 伴着岁月的变化, 各种植物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 人类的生活节奏也会随着时间发生相应的改变。植物是形成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植物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在日益污染的城市里, 植物能将生活环境和生态自然相联系, 所以, 植物的选择和景观小品搭配是保证一个生态景观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十分重要, 色彩传达给人的是一种心理的暗示, 人们通过色彩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行为, 通过视觉的色彩从知觉、情感和记忆, 思想, 意志和象征的反应和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在景观里, 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极其丰富的, 色彩中的冷暖色调可以营造出宁静和喧闹两种不通的氛围, 色彩能够反应出环境自身的特点进而赋予其灵魂。在景观中如何运用色彩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有了鲜明的对比, 欧美的景观中色彩浓郁, 浓郁而又大气;东亚景观中色彩淡雅朴实, 韵味十足。色彩反应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 表达了人类自身的联想, 所以一个景观如果色彩应用得当, 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和情调。

1 景观规划中色彩选择的重要性

居住区环境的色彩是室外空间中植物、道路、水景、小品等所有可见的颜色合称, 包括了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类。它将人文和自然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同时人们的视野被这些可见的色彩深深影响着。和其他的色彩设计不同, 居住区主要的造景元素是植物, 所有的小区景观里绿色是主要的颜色, 而点缀色是以水体、地面、人工小品等为代表。但个别居住区面积偏大, 楼盘偏多, 为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居住区景观会营造一些比较大一点的用来集体活动的小广场, 以地面铺装为主, 周围搭配以小品、水体, 在此空间内地面与水体和小品的色彩成了主要色, 而绿化颜色反而成了搭配色。所以不管哪类色彩为主那类色彩为辅, 都要运用中色彩的对比性、互补性来进行设计。色彩由于本身强大的变化性, 让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师开始积极运用色彩来凸出景观本身的表现力, 居住区的色彩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怎样创造出特色分明的景观色彩, 已开始被人们关注。

2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色彩的作用

2.1 色彩的心理作用

人的视觉对可视光的感受就是色彩。色彩也包含在任何的设计中, 各种颜色对于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人们通过不同的色彩可以感觉到冷、暖、轻、重、软、硬、强、弱、明、暗、宁静、兴奋、质朴、华美, 这些感觉取决于色彩本身的情感效应和待征。颜色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情绪, 在设计色彩时不能忽视色彩与心理之间的那种多种多样的变化。

2.2 色彩在景观中的识别作用

景观中的植物搭配和小品要配合整体环境规划的色彩设计, 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景观的重要因素。怎样让业主提高对居住区的识别能力和记忆力, 在很多小区景观中, 日光兰的黄色、植被的绿色、杂种百子莲的蓝色、半花月季的红色等, 都是靠自身的色彩来分辨相互的差别, 加强了景观的辨识性。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本身的识别性, 进行明确差异化的景观设计, 这样就可以强化景观本身的特性。人类对色彩的识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这样以来, 突出个性的色彩才可以最持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2.3 色彩在景观中的美感作用

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在社会活动中慢慢成熟起来的。色彩的可感性是人们对景观美感的特征之一, 色彩作为视觉语言在环境中发挥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表现美感。和谐完美的色彩会引发影响人心理和视觉的兴奋感。利用色彩, 可以调整景观造型的比例, 弥补不足, 烘托造型本身的特色。

3 居住区景观色彩的组成元素及特点

对于设计师来讲, 如何利用色彩学来展示调和色和对比色的区别是首要任务。毫无疑问, 对于造景师, 了解怎样最大程度的运用色彩好比如虎添翼。一个完整成熟的居住区景观中的色彩构成分为两个大类, 一是人工色彩, 二是自然色彩。人工色彩就是指地面铺装、雕塑小品和建筑物的人工产物的颜色, 它的特点是可以调配出任何色彩, 比较单一、大气、富含张力, 但缺乏自然感。自然色彩是指景观中的树木、植被、植物、水、山、石等, 大背景配以天空的颜色, 都是为表现大自然中本来的颜色。自然的颜色给人们很强的归属感, 自然色的表现更贴近真实, 比人造色彩更具备活力。所以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色彩, 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 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一个主题, 设计师根据主题来设计。例如旅游景区为了表现本身的特征而重点突出自然色彩, 减少人工色彩;纪念广场则为了表现人文的概念而重视人工色彩;而居住区景观则较为亲和淡雅, 绿化率要求大概30%以上, 所以整个规划中绿色的面积要多一些, 是整个居住区的基调色, 因此植物色彩在整个色彩面积里的比重较大。植物成了城市居住区景观中的主要元素, 而人工色彩的代表物建筑、小品及水体等, 则是以搭配点缀的形式出现的。但是, 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广场设计和休闲区设计中, 人工色彩所承担的内容比重更大一些, 而植物却成了点缀。景观中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的色彩布置方式, 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 设计师们为了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两者的对比, 还会运用一些常规的办法来表现人工元素的自然特性。如在太原星河湾小区景观水体设计中, 设计师为了更加明显的表现水的纯净, 将天蓝色的马赛克用于池面铺砖, 这样以来, 水体在蓝色马赛克的衬托下, 给人感觉非常纯净, 和周边的绿色植物搭配后创造出一块和谐、环境悠然的景观色彩。当然, 自然色彩种类繁多, 景观色彩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植物的色彩, 它没有人工色彩相对稳定, 植物的枝、花、叶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变化,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色彩变化规律。当然, 自然色彩的变化性虽然高, 却也有规律性, 可以人为地通过合理安排和其他色彩、元素进行搭配组合, 得到理想的色彩构图。

4居住区景观色彩的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的原则

大自然对人的陶冶来自于山、川、河、流、植物, 所以人们形成了对丰富色彩的喜爱。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自然的模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所以居住区景观要尽可能地表现自然色彩。因为只有来自大自然的原生色彩, 才能让居住者缓解工作带来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 而且还能营造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设计者也只有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后, 通过提炼、提纯、提取后才能总结出合理生动的色彩组合, 进而在进行色彩创作时加以效仿和利用。

3.2“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

居住区和其他类景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居住区景观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交往。居住区环境是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承担了人们每天的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 基本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行为方面, 所以色彩搭配要符合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包括自身的文化特点。以人的行为、生活为设计中心, 心理情感和生理都要充分考虑到, 同时善于把握人的色彩视觉特点, 并用来美化景观的色彩效应和造型功能。懂得合理利用色彩能将小区的色彩变得更加人性化, 才能充分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3.3 色彩“和谐统一”的原则

上一篇:关于24个节气中谷雨时节相关作文下一篇:借款及费用报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