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尊重的力量(精选7篇)
1.爱与尊重的力量 篇一
早晨,学校门口,人来人往。
晨阳明耀,我的书包上的荧光图案闪着耀眼的光芒,鲜艳的红领巾在我的胸前飘荡。
正是上学的人流高峰,我像往常一样在杂乱的人群中,找到了熟悉的包子摊,从正忙的不亦乐乎的老爷爷那里买了一个鲜嫩的肉包子,享受着我的早餐,向学校走去。
在这匆忙的人流中,我看到一个驼着背的老爷爷拉着一辆木车,车上坐着一位双腿残疾的年轻人,他正唱着一首我有些熟悉的歌曲。不少人匆匆地在我眼前把自己的零花钱投入车中的一只破旧的小碗中。
走着走着,可能因为前面的路有些堵,我跟着老人的车在一家店门前停了下来。
突然,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从店里跳了出来,走近了那辆车子。
只见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从口袋中拿出了一张一元的纸币,趾高气扬地站在那个老爷爷面前,活似一只高傲的鹅,说道:“喂,老头子,给你!一大早的,快从我的店门前过去,别坏了我一天的生意。”老爷爷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还是低着头拉着车子。这时年轻人像是被什么激怒了似的,竟然弯下身子,把车子里那只碗给翻了过来,忿忿地说:“你这个不要脸的老头子,给你钱,还不要,不要就算了!快滚!”说着,就把钱塞回自己的口袋。老爷爷还是头也不抬的拉着他那破旧的小木车继续前行。
随后,有个在妈妈的陪伴下背着书包的小朋友,往老爷爷的木车里放了一张20元的纸币,她还笑着对老爷爷说:“老爷爷,这是我的心意,您收下吧!”这时,一直沉默的老爷爷露出了微笑,向那个孩子点了点头。
这天早上,那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和那个小孩,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那就是如果你要去帮助别人,首先应该尊重他们,这样你的爱才会更美。
2.爱与尊重的力量 篇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对教师的职业功能给出了很好的定义,这也是笔者经常用来勉励自己的格言。然而,网上广为流传的学生眼中的现代大学教师却是这样分类:“一流老师靠人格魅力,二流老师靠学术,三流老师靠泄题,四流老师靠作业,五流老师靠点名,末等老师靠不停变换点名方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对号入座的同时,笔者也在思索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代的大学教育,有时不是教师不愿意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很多情况下,学生不愿意被传道授业,更无主动提出问题的意愿。在教学交流过程中,也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或玩手机, 或打瞌睡,或交头接耳,或随意走动,更有甚者逃课旷课等等诸如此类。大学课堂出现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就仅仅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不理想。在一份《高校师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显示,教师与学生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满意度均在60%左右[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从学校和教师这个层面来考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不高,教师所教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很多学生觉得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对以后毕业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所以缺乏学习的动力。教与学本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失去兴趣,教师也容易失去耐心。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多数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还是采用传统的 “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方式。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教师“不感冒”,对所学内容也缺乏兴趣,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结果。
针对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教学改革的命题被一再重申。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很多文章都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手段。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在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树立一下大学教育中最本质、最基础的一些理念?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是否还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灵?
二、爱与尊重———现代大学教育的根本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的目的本质上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2]。教师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与学生的一种交往过程。而真正有效的交往,是需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沟通的基础是什么?正是爱与尊重。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努力掌握教学技巧、提升自身水平之外,更需要重视的根本原则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爱与尊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里面将人的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摆在生理安全和社交需求之外的更高等级[3]。早在18世纪,著名的教学家裴斯塔洛齐就指出, 获得孩子的信任和爱之后,教育便可以水到渠成。爱的存在,会使施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也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爱在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爱才能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隔绝状态[4]。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来自他者的关怀、信任和理解,从而摆脱学习生活中的个体化状态,克服孤独和疏离[5]。而尊重和理解,则是爱的前提条件,也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正如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给予足够的爱与尊重,将会使得教育变得非常有效。
爱与尊重的理念,在许多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中被反复强调[6],但在现代大学教育过程中却略显缺失。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教学的特殊性导致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暂,互相了解不够,从而产生疏离。大学教师(班主任除外)与学生的相处一般只会在课堂上,课堂教与学结束后彼此夹着课本离开,学生与教师此外基本没有交集。而在课堂这短短的相处时间内,还主要是教师个人的表演,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并不太多。如果课堂人数比较多的话,教师甚至都不能够完全认识班级里的每一个人。显然,师生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了解和交流是非常薄弱的。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师生对教与学的内容都缺乏真正的热情和兴趣。大学课程通常也是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情况,这对于体现实际教学成效是很片面很不充分的。教师可以通过“划重点”、透题、考前辅导等很多方式来提高考试成绩,而这并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教学,往往使得教师不能够付出足够的爱心对待学生,而师生彼此有时候也缺乏有效沟通所必需的尊重。
三、大学教育爱与尊重的实现路径
现代教学法则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平等对话关系,但实际上即使是大学课堂,类似于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吐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如坐云端、 昏昏欲睡的情形仍然屡见不鲜。韦清指出,教师在课堂上演这类“独角戏”看似非常卖力,实际上是惰性和种种储备不足的表现[7]。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高校教师的自身心理准备
要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对学生爱与尊重,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包括改变一些已有的认知, 调整好心态,最终角色上发生转变。
1.认知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所产生的原因应有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听讲、玩手机、睡觉、随意进出、吃东西等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表现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来衡量。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这些所作所为,而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学生。
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疲倦或不守纪律的表现,是因为他们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课堂所授内容或者对教师有些失望,强迫自己学习又觉得很痛苦,因此会出现这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表现。那么, 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解决学生的这种痛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呢?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不过除了改进方法,我觉得教师首先得理解学生的痛苦和无奈,而不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把学生作为自己情绪的发泄对象。我们可以对学生提要求,但是不能过分指责或迁怒于他们。理解、交流、帮助,这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否则如果教与学的双方都对彼此感觉失望的话,只会导致更坏的教学效果。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要从心理上理解学生,并真正从心底里去爱他们,才会进一步帮助他们体验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这种认知上的转变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反省并调整好心态的基础。
2.调整心态。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没有太多机会了解学生;另一方面高校里面所讲授课程没有应试的压力和要求,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有时候不需要教师负起最直接的责任。因此,很多大学教师上课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不会花很多精力去了解学生。甚至存在有教师平时上课一本书念到底,考试之前给学生“深入辅导”, 最后期末考试皆大欢喜这种现象。
但实际上,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担任起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而不能把教学仅仅当成一种任务。但目前一般高校的教师除了有教学任务外,大多还面临科研的压力,在工作中也会经常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工作中难免带有个人情绪,教学过程中很难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所以,高校教师应当调整好自身心态,尤其是在面对热血沸腾的年轻学生的时候,我们更应以一颗积极热忱的心去面对他们,真心实意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使学生在大学的殿堂里有所成长和进步。同时,高校教师在自我心理角色的定位上也需要有所调整。
3.角色转变。这里的角色转变不是指新教师从学生角色转换到教师角色,而是指教师应把自己从“教育者” 身份转变成“引导者”,并且从心理上将自己和学生摆到平等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民主、平等、尊重、信任,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能力,最终“亲其师、信其道”[8]。
教与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交往过程,是心灵沟通。 但是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过于积极主动、 学生比较消极被动的不平等对话关系。因此,教师要从心理层面上认识到,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受新知识、学习新能力的窗口,而学生的“学”才是真正从这个窗口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将学习真正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课件做得再花哨,讲解语言再生动,教学方式再多变,也不过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的独角戏。因此,教师要将自己从“教” 的过于主动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的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二)教学活动中爱与尊重的表达方法与策略
教师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依然会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体现教育过程中的爱与尊重,现代教学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说“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富有情趣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教师不光要掌握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小技术,还要掌握将各种技术综合起来的大技术”[10],“教师在大学后期多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法”[11],等等。当然, “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和局限性,各种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12]。
这里,就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具体体现爱与尊重的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行动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仪态和表达。教师除了在课下要认真备课之外,“教师的课堂讲解、必要的板书、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与学生问答都是必不可少的”[13]。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在课堂仪态上主要表现在认真对待自己的着装、语言、行为举止甚至是面部表情等等。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用贴近学生思想的语言,语气上要以平等的姿态来与学生对话交流,所举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之,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自己的行为。
2.了解学生产生学习抵触的原因,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对部分想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而言,有可能存在前期基础不够、学习方法不合理、没有信心等原因。这时,教师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对他们进行辅导和鼓励、教会他们合适的方法。对少数对某些课程彻底没有兴趣或想换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帮助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的发展方向”[14]。因为知识的学习只是大学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如果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选择,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3.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还应当真正走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参与他们的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除了课堂上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给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能动的机会,而在课后增加与学生的联系,及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反馈,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爱和关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在平等轻松、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更能敞开心扉,发展意见,也更加容易产生学习的积极性[15]。
最后,虽然笔者在本文中呼吁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爱护、 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本着对教育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教师要爱并且尊重我们的学生,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对学生严格要求。有了教育上的严格要求,才能使受教育者有前进的动力,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当然,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有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爱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尽心培养学生、为学生传授知识、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 发挥自身才能,使大学教育真正实现增进受教育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目标。
摘要:大学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大学教育的困境着眼,提出恪守爱与尊重的理念是大学教师发挥正能量、提高教学成效的最基本要素。
3.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篇三
一、用尊重换来尊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自尊之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从前“老师”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尤其在中小学时代,学生更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社会规范的解体,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的角色遭受到的挑战。在大学校园事件愈演愈烈的同时,向来平静无波的中小学,亦有风声鹤唳之势,校园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此一现象与问题值得关注与深思。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源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两种尊重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两者互为条件。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
中华民族对于“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非常看重,例如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才能换来双方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成为一个良性循环。一个高尚的教师可以造就大批优秀学生,而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则会误人子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千百万品学兼优的劳动者,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大批尽职尽责、品德高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都是受到学生乃至社会的尊重。人们都说教师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职业,他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的尊重也就体现在责任心上,尊重自己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决心献身教育事业,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思想上要达到的目标。
二、用爱心换来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典范。因此,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他所说的这句话也成为许多教师工作的指南。
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未来的教育家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为了培育这些美丽的花朵,作为园丁的教师就必然孜孜以求,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4.爱与感恩的力量听后感 篇四
首先感谢金雪老师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温暖,让我们接受爱与感恩教育的洗礼,金老师的热情、真诚、内心深处迸发出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位教师、家长、学生,金老师的演讲让每位迷茫的学生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学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学会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她的演讲会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为学生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
通过金老师的演讲,摘录的主要内容如下:
1、感谢要发自自己的内心,为对方鼓掌,要高举头顶,这是为对方最真诚、最高尚的鼓掌。
2、面对那么多的听众,要把场下的观众当做每一个可爱的大西瓜,或者我就是个神奇的债主,下面的人欠我的钱,我是来追债的,通过这个就可以为自己释放心理上的压力。
3、每个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目光当中,而是活在自己的希望之中。
4、我们每个同学,当你受到忽视时,如何采用正确的办法来换得老师、领导、家长的关注,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式。
5、有一位年轻人夜晚走在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老人不停在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捡起下面的手头,天亮了会有用的”,到了最后这个声音几乎变成了哀求的声音,“年轻人,捡起下面的手头,天亮了会有用的。。。。”于是,年轻人随手捡起了几块手头,到
了天亮时他发现他手中竟然是宝石和黄金,年轻人非常的懊恼,我为什么没有听从老人的声音,多捡些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每一分钟,努力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要让我们自己总是成为一个后悔的人。
6、在金雪老师的演讲中,第一次了解了李智华老师的感人励志故事。
本段摘自网络《一场无情的大火,李智华老师永远的失去了她的双臂,但却没有折断她飞翔的翅膀;一场大雪,带走了李智华老师至爱的母亲,但却没有夺走她生活的勇气;一句残酷的否决,李智华便与梦想中的教室失之交臂,但她却依然坚持着站在教室门口听课学习,依然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都没能将她打倒。她摔倒过,也曾经失望过,可是又怎么样,坚强而又勇敢的李智华老师还是站起来了,还是带着自信与坚强勇敢的生活着。失去了双手,但还拥有着一双美丽的隐形翅膀。依然能向着广阔的蓝天飞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李智华老师做到了,她成功了!那我们呢?我试着问自己,你做到在困难面前勇敢的抬起头来吗?如果不欺骗自己,那么我的答案是:我退缩了。我想问在场的每一个同学,你们的答案和我的是一样的吗?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在关上大门的同时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一扇窗,所以请你不要绝望。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大或小的障碍总在路上不时地出现,所以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要在那小小的挫折与失败中丧失掉我们的自信而放弃成长,止步不前。过去的,已经
成为了静止的黑白世界,已经成为了无法更改的历史。但是我们还拥有现在、拥有未来。摔倒了,站起来,拍拍身上沾染上的尘土,继续微笑着向前走。泪水、伤痛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肯对自己说“坚持”,那梦离我们还远吗?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隐形翅膀,这双翅膀是任何人都无法折断的,除非你自己不愿去飞翔,除非你自己放弃希望,否则希望永远不会放弃你。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把一切征服,一样的天空不同的光荣,我们都会一样的感动,不需要自怨自艾的惶恐只需沉着只要向前冲,告诉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凡事不问能不能,用一口气交换你一生,要迎接未来不必等。成功的秘诀在你肯不肯流最热的汗,拥有最真的心,第一名属于每一个人。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一句又一句的歌词在不断给予我们鼓励,为我们加油喝彩。上帝是公平的。》
7、尼克胡哲的励志故事
摘自网络《尼克胡哲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医院产房外呕吐;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直到尼克胡哲4个月大她才敢抱他。
尼克胡哲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父母对这一病症发生在他身上感到无法理解,多年来到处咨询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医学上的合理解释。“我母亲本身是名护士,怀孕期间一切按照规矩做,”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援引尼克胡哲的话报道,“她一直
在自责。但是,尼克胡哲的双亲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养,而是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学习。“父亲在我18个月大时就把我放到水里,”尼克胡哲说,“让我有勇气学习游泳。”
尼克胡哲的父亲是一名电脑程序员,还是一名会计。尼克胡哲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后来,父母把尼克胡哲送进当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尼克胡哲行动得靠电动轮椅,还有护理人员负责照顾他。母亲还发明了一个特殊塑料装置,可以帮助他拿起笔。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尼克胡哲难免受到同学欺凌。“8岁时,我非常消沉,”他回忆说,“我冲妈妈大喊,告诉她我想死。”10岁时的一天,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能成功。期间双亲一直鼓励他学会战胜困难,他也逐渐交到了朋友。
直到13岁那年,尼克胡哲看到一篇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完成一系列伟大目标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目标。
如今回想起那段倍感艰辛的学习经历,尼克胡哲认为这是父母为让他融入社会作出的最佳抉择。“那段时间对我而言非常艰难,但它让我变得独立”。
事实上,他现在拥有“金融理财和地产”学士学位。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尼克胡哲的好帮手,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指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我管它叫‘小鸡腿’,”尼克胡哲开玩笑说,“我呆在水里时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
推进器。”游泳并不是尼克胡哲惟一的体育运动,他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欢英超比赛”。他还能打高尔夫球。击球时,他用下巴和左肩夹紧特制球杆,然后击打。
去年,尼克胡哲在美国夏威夷学会了冲浪。他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属首创,他完成旋转的照片还刊登在了《冲浪》杂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静地说。由于尼克胡哲的勇敢和坚忍,2005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尼克胡哲
通过尼克·胡哲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就是“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没有失败,没有失败者,失败,其实是放弃。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的投入!“》
8、感恩祖国、父母、老师、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国家是公民的强力后盾,祖国是一个放大的家,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小家的温暖,无论我们走到何方,都不要忘记了我是一个中国的公民,我们有着亚洲人共有的特质,那就是黄皮肤,黑头发,所以无论何时,我都要保持一个中国人的角色。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培养些自信有作为的学生,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
我们来到世间感受人间的美好和温暖,感谢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给我们自信,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5.尊重的力量作文 篇五
《尊重的力量》一文中,我所理解的尊重是使人自尊、自信、自强的一种伟大的力量,它的唯美使人走向成功。我也深深的被文章的故事震撼了:一位商人对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商顿生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十元钱塞到推销员手中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他又返回并抱歉地解释说忘了取笔,最后 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次热闹隆重,商贾云集的社交场合上,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无不感激地自我介绍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商人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一个无不自卑的人顿时树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能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尊自强的巨变。
6.尊重的力量 篇六
日本有家房地产公司,他们打算收购一片地修建商场。开始很顺利,大部分的地都买到了产权,但是在关键地段有一户人家却怎么也不愿卖出自己的房子。
那座房子的所有人是一位寡居的老妇人。尽管公司开出的收购价格很高,但她仍不为所动,公司多次派人和她商谈,她还是不答应。由于房子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位置,即使修改规划也无法绕过,这个项目就此陷入了僵局。公司很头疼,老妇人也不堪其扰。
一个冬天的傍晚,天上飘着雪,非常冷。老妇人外出买完东西后,就专门绕道来这家公司想告诉他们房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卖的。
来到公司门口,一位年轻的女服务生打开门,微笑着迎她进来,接过她带的伞和包,然后拿出一双棉拖鞋,蹲下来给她换上,这才领她到接待处坐下来,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孩子又走过来递给她一个热手的小暖炉,笑着说:“天太冷了,您拿着暖暖手吧。”
在温暖的屋子里,老妇人的心,被这个女孩子脸上的微笑融化了。看着脚上那双厚厚的棉拖鞋,手中握着的暖炉,她改变主意了。这时候经理出来了,连忙招呼老婆婆进办公室。老人家摆摆手,没说什么就离开了,留下了莫名其妙的经理。
第二天,这位经理忽然接到老妇人的电话,说她愿意把房子卖掉。对公司来讲这可真是莫大的喜讯,他们赶忙来到她家,生怕她改变主意。签好合约后,经理忍不住问道:“请问是什么令您改变了主意?我们几乎要放弃了。”
老妇人回答说:“我和老伴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前几年他走了,这个屋子有我们一辈子的回忆,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昨天去你们公司,门口那个女孩子替我换拖鞋时,笑得那么温暖,还想到给我暖炉暖手,没有因为我是个顽固的老家伙而怠慢。我很感动。有这么好的员工,我想你们的公司应该可以建很漂亮的大楼,给更多的人提供方便吧!”
经理这才恍然大悟,后来,他不仅赞扬了那位女孩还把这个案例在全公司推广。
高价没有打动她,一个小职员的温暖举动,反而让她改变主意。渴望尊重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了别人的心理需要,自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尊重比金钱更有力量。
7.尊重的力量 篇七
老福特将工人工资翻倍的作法让外界大为不解,认为这种疯狂的举动会导致成本飙升,就在外界议论纷纷之际,事实却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福特汽车不仅制造出了一批中产阶级,让以往收入极低的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自己制造的汽车,而且员工流动率不断下降,全国顶尖的人才都纷纷加入福特。在这里,人们体会到了尊重、珍视和嘉奖人才的文化,也分享到了劳动的成果,这种喜悦最终转化成了生产力。
由尊重,福特汽车催生了各种以一线员工为决策者的工作方式,“自然工作组(Natural Work Groups)”就是令人们信赖的解决办法之一。
人们传统的观点可能会认为,在生产线上安装螺栓的工人每天就是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今天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已经不同于以往。拿福特工厂来说,生产线上的工人其实是在管理一项业务,他不仅要做好安装的工作,还要掌握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的技能。在“自然工作组Natural Work Groups”中,生产线上不同岗位的人员每周都会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工作目标,比如螺栓的需求,成本控制以及质量保证等,这些内容公司高管不直接参与,都是由一线员工自己制定管理。在这一流程中,每个人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带着自己的心和头脑在工作。也因此,福特汽车的产品性能之所以能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些一线工人不断提出创新的想法,他们是各自岗位的专家。
“自然工作组”背后所反映的核心价值就是“People Serving People(人服务于人)”。作为人力资源负责人,我每天的工作重心就是让员工能够享有一定的空间、工具和自由,不断超越自我。因为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必须仰赖于最好的人,所以我们会在世界范围内雇佣、培养、奖励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福特汽车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员工发展体系。我们不仅仅是让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也不仅仅是完成KPI,而是在制造文化。
这个文化概况说来就是“一个福特”,它由四项关键因素组成:一是“业务专家”,每个岗位的人员首先是专业技能领域的专家;二是“共同努力”,福特是一个合作型组织,强调合作与尊重,各个业务需要相互配合。三是“行为榜样”,我们提倡正直、关爱他人以及回馈社区;四是“达成结果”,这是福特汽车存在的意义,我们以结果来对消费者、经销商以及股东说话。这四个因素铸就了“一个福特”的领导力。
【爱与尊重的力量】推荐阅读:
尊重的力量七年级话题作文08-29
尊重是一种力量07-29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教学反思08-21
尊重的作文10-14
尊重孩子的想法06-11
尊重学生的隐私07-31
浅谈幼儿的尊重06-09
尊重的初二主题作文06-20
《无声的尊重》阅读答案07-12
尊重主题作文《学会尊重》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