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

2024-10-02

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共12篇)

1.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 篇一

《可爱的小鸡》中班音乐教案

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2、初步学唱前半段,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曲活动,

准备:

小鸡图片7只;头巾一条;小鸡音乐旋律;

过程:

一、练声

引题: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好吧!小朋友们好?(周老师你好)(在利用小鸡、小鸭、小猫、青蛙等叫声进行练声)小结:真好听

二、学歌词

1、师:今天妈妈买了好多鸡(出示小鸡图片)大家看看妈妈买了几只鸡?(幼儿点数)

2、师:我们一起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妈买了七只鸡,我给小鸡起名字,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3、师问:小鸡都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幼儿回答)

4、原来小鸡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我们连起来念一次吧。

三、学歌曲

1、小鸡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那小鸡还有没有好听的故事?下面听我来唱好听的`故事。(教师完整清唱歌曲一次)

2、师:好听吗?你都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出,教师带领幼儿再唱)

3、师;好听的小句子,都被你们唱出来了,那我们把好听的小句子连起来唱吧!(练习唱歌的前半段)

四、难点

1、这只小鸡真调皮,跑那么远害我们喊它时要叫的久一点,小七,我们也来叫叫看,嘿,小五小六是好朋友,他们紧紧的靠在一起,我们喊他们时,要把他们连起来叫,小五小六

2、哦还有小一小二小三小四还没叫过来,我们都把他们叫过来吧。(跟着伴奏来一次)

3、师:好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了(分两次)

五、游戏

待会儿妈哦嘘哦嘘赶你们时,你们就躲到鸡窝里去,是椅子后面,等妈妈找不到你们时,心里很着急唱鸡鸡鸡鸡你们就赶紧跑到妈妈身边来,好吗?(幼儿游戏)

2.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 篇二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 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 给孩子。在平日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音乐活动中的教师的回应与其他学科有相似之处,但由于音乐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也有其独特的技巧与魅力。

二、案例描述

在这次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音乐教学活动展示中,我在制订好中班音乐课“悄悄话”教案后,对活动进行了三次试教,在第一次试教中,我面对幼儿的回答,回应总是很单一,重复幼儿的回答来回应他们; 对于活动中出现的幼儿回答也是蜻蜓 点水般,用“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 “你想得真好”等评价来回应; 对幼儿的一些突发问题或回答不能作出相应的回应,而是一律用不同程度的肯定给予回应。虽然最后幼儿也学会了歌曲,达到了活动所预设的目标,但帮我磨课的老师都觉得虽然活动的环节清晰流畅,却总给人一种赶流程背教案的感觉,与孩子的互动也显得刻意死板。

三、分析及反思

通过这一次试教,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师的回应对整个活动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有挖掘价值的回答进行“追问”,会使孩子的答案变得亮丽清晰、有层次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积极化;对于活动中幼儿无法一次回答的问题,如果通过一些解释性的小问题来提供帮助,进行一定的补充,就能让幼儿更加顺利地寻找答案,跟上老师的步伐。

1. 用回应帮助孩子梳理

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必须体现本学科的特质,引发幼儿多途径的表现,尝试运用一定的策略去梳理孩子的策略,让孩子有所获。例如: 在活动“悄悄话”根据节奏型创编动作的环节中,一个孩子在表现节奏动作时,围绕着“头部”,她所运用的动作有拍头、摇头、点头。于是我进行了及时的回应,重新插放音乐让这个孩子表现,并请全体幼儿观察,在孩子们讨论后,我运用了语言激励的策略表 扬了这名 幼儿,并提出:“这三个动作中有没有哪个动作不合适,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动作来表现呢?”这样的回应方式是对孩子的策略的一种肯定与梳理,并让幼儿自己找出不适当的动作,也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大胆表现的机会。

2. 用回应 ( 追问) 挖掘幼儿潜在思考与经验

孩子们好奇好问,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而这时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对幼儿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捕捉,追随孩子的思维,挖掘孩子的潜在思考与经验,进行适当的追问,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经验。例如: 在“悄悄话”活动中,我在示范演唱后,为了让孩子们说出这首歌具有有说有唱的特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究竟好在哪里呢?”幼儿: “老师的声音好听。”

我的思考与做法: 此时,我已经很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是他觉得我唱歌的声音非常好,但是如果我直接用语言来回应孩子,如:“你是说我声音好,对吗?”孩子一定都会点头同意,这样的回应就不能挖掘孩子潜在的思考过程,而且显然孩子的回答也离我想要寻求的答案还很遥远,所以我认为应该在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后,再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于是我采用了引导、质疑与追问的策略来再现孩子思考的过程。

3. 用回应给予孩子新的提升

在每一个活动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大目标,只有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的教师才会将目标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并出现有效的回应,最终成功驾驭整个活动。

例如: 在“悄悄话”活动中最后一个提升环节,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 “这首歌你们都学会了吗?”

全体幼儿: “学会了! ”

师: “那你们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好听吗?”

幼儿: “好听! ”“不是很好听! ”

师: “那你们想不想让自己把这首歌唱得更好听呢? 可以怎么唱呢?”

全体幼儿: “可以……”

师: “你们真棒,都想让自己变成最好的,那我请两个好朋友 ( 大小喇叭) 来帮助你们! ”

我的思考: 当幼儿有了控制音量这个意识后,我又采用了以点带面的策略,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们的互动与思考: “这首歌里哪些地方可以用小喇叭,哪些地方要用大喇叭呢?”于是孩子们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但对《悄悄话》这首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控制音量大小可以使得同一首歌曲产生不同效果的经验。

3.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欢乐颂 篇三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的一首合唱作品,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多以歌唱教学的方式对这首歌曲进行感知学习。但是我认为,这些经典优秀的传世之作值得孩子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反复欣赏。如果孩子能以各种形式经常接触这些优美的经典作品,就易从心理上对它们产生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提高孩子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在进行《欢乐颂》歌唱活动的学习之前,先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学习,使孩子能够更加熟悉音乐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风格,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情明朗的风格,分辨乐曲中的乐句结构。

2.在乐句的最后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欢乐颂》音乐(乐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

师: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听,听完后请大家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听到音乐后,你想干什么?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结构。

师:(1)美丽的秋天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太阳公公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看到这么美的秋天,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想出门旅行去了,谁想和我一起去?我们出门旅行,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辆汽车,我这里还有一张旅行图(出示图谱),一共有四条线路,每条线路上都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旅游胜地。我们在每个旅游胜地,都要停下来转转玩玩。来,小朋友,我们出发吧!

(播放PPT课件,听音乐。在每个乐句结尾处,用语言提示徘徊停顿——“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

3.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表现。

师:(1)这些地方可真好玩,我还想再玩一次,可是,老师的汽车没油了。我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代替汽车,到你们的身上旅行去,好吗?来,小手准备!

(再次欣赏音乐,在乐句结尾处,语言提示小朋友“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

(2)我们的小手玩得真开心!我的小脚也着急了,它也想出去旅行了,你们的小脚也想去吗?好的,我们一起出发吧!

(在乐句结尾处提示幼儿小脚停下来,做个动作)

(3)小朋友们在出门旅行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给你们拍很多照片,今天老师来当摄影师给大家拍照。我请小朋友在每个乐句结束的地方,就是我们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摆一个优美的造型。谁做得最美,我就把他的照片拍下来。

(放音乐,鼓励幼儿在乐句结尾处摆出各种不同造型。教师充当摄影师,对幼儿的造型进行拍照、点评。)

(4)小朋友的动作真美!老师都快忙不过来了,我请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摄影师,请其他小朋友想出和刚才不一样的动作,让我们拍下来。

(再次欣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

4.中班谈话活动可爱的小动物 篇四

——中班谈话活动《可爱的小动物》执教后反思

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王辉

(常州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一、案例背景:

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教师如何把教学活动组织得富有创造性而又不失学科的本质,在这次常州市基本功比赛之后,有感于本次封闭式命题借班上课,我对中班谈话活动《可爱的小动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以下的拙见能够给同事们有借鉴的价值。

整个活动的过程组织分为两块,一是教案的组织设计;二是教学活动现场的组织梳理和反思。教案的设计组织主要从幼儿基础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和活动流程设计五块进行组织;教学活动现场主要是针对师幼的表现进行梳理。

二、教案设计与分析

(一)幼儿基础与教材分析

1、幼儿已有经验。初入中班的孩子已初步了解简单常见的家禽家畜的外形特征和饮食习惯,并对动物园和海底世界的动物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同伴交流,会在集体中发言,但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表达不够流畅、断断续续。幼儿在倾听和轮流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2、教材分析。《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对教师及同伴的言谈话语持有兴趣,带有亲近感倾听并参与谈话;会用合适的语言习惯和同伴对话交流,如轮流等”。本次活动通过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不断变换的游戏和观察发现方式逐层递进,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声音、外形等方面的可爱之处,积极交谈,并通过动作、轮流等不同的方式表达个人想法。活动的价值在于乐意听、愿意说、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法分析。选用孩子较为喜欢且特征本领明显的小鸡、猴子、斑马,兔子、长颈鹿、大象、狗等动物和较有争议的老虎、狮子,这些动物是幼儿较为熟悉同时又不常接触,所以既有经验基础又有一定的新鲜感。采用视听结合的教育手段,观察、猜测、比较、争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集体交流、小组讨论和个别讲述的形式,层层深入,不断调动幼儿参与表达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设计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幼儿和教材的基础上,只有正确了解幼儿的经验、把握准确教材的核心价值取向、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孩子真正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得”。这里的“得”更注重的是有益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所得。这一环节主要分为幼儿基础分析、教材分析和教法分析三块,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要了解学生、二要钻研教材、三要考虑教法。

1、幼儿基础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析幼儿对教学内容这一载体的了解程度,如中班幼儿对动物的了解经验和兴趣需要;二是分析幼儿在该学科领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谈话中幼儿的交流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的意识等。三是分析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

2、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钻研《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分析幼儿的发展要求,如中班幼儿谈话中听与说的要求以及指导要点;二是要钻研本学科教育用书、相关教学等资料,把握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特质,如中班谈话的设计与组织特点要有中心话题、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宽松的交谈氛围,谈话的特质是在听的过程捕捉有效信息、说的过程发表个人见解、学会交谈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三是要抓住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即对幼儿发展影响最长远的东西,如本次谈话的核心价值定位在幼儿想说、敢说并愿意说。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懂、透、化”,即懂教材的思想、透教材的结构与运用、化自身思想与教材相溶。

3、教法分析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授渔”与幼儿。广范围的教法分析包括教材的筛选与组织、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一节教学的安排与开展、学法等,而我们平时一般会关注教材的筛选与组织、教法与学法的安排。在选用教学和学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考虑到适宜性。如动物图片的筛选是孩子较为熟悉但又不常见的,所以会感兴趣;学习方法是幼儿喜欢的情境式的、争论式的方法。

4、补充一点:教师同时要分析自身的学科素养,包括科学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精神与态度,准确把握学科的关键经验和能力。如,谈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关于动物的准确的科学知识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二)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可爱的动物话题的交流。

2、能用语言大方的在集体面前较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动物可爱之处”的想法。

3、有兴趣地倾听同伴及教师的谈话。

教师反思:目标的定位其实就是幼儿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到底要获得什么?我们一般会将目标的定位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方法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既考虑幼儿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长远目标的发展又考虑知识技能的短期目标的发展。目标的表述习惯,一般将重要的核心的目标放在第一位,依次排列。如,本次谈话活动将核心价值定位在幼儿想说、敢说并愿意说,所以第一目标定位是幼儿参与谈话的态度和意识;第二目标定位是幼儿对于自身想法的表达,以及表达的方法;第三目标定位是关于倾听方面。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积极、大胆表述自己对动物的可爱之处的见解。

活动难点:幼儿在表达过程中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尝试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使用基本的轮流交谈规则。

教师反思:活动重点设置一般为本次活动首要达到的目标,而难点则是从幼儿的发展现状到重点目标之间有哪些困难,需要怎样解决。如,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在想说、愿意说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大胆地说;难点是幼儿的说的过程中表达的方法和规则。

(四)活动准备

1、前知识经验准备:对常见动物的外形、声音、饮食等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安静倾听、知道轮流发言。

2、物质准备:

教具:教学PPT《可爱的小动物》,其中包括声音与外形的两方面链接。学具:动物的局部特征与整体外形的图片。

教师反思:活动准备一般分为物质准备与幼儿的经验准备两方面,梳理经验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共享经验、引发幼儿的共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物质准备则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具、学具和座位的准备,建议教具和学具的准备能够朴实、有效而不失兴趣。

(五)活动流程

游戏“我演你猜”导入,激起幼儿谈话的兴趣——游戏“猜动物”,引导幼儿自由交谈——集体谈论,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总结交流,迁移谈话经验。

教师反思:活动流程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特质设计的组织程序,组织程序的设定主要是为了更系统、有效地学习。一般教学活动都有其固定的组织模式,如谈话活动第一步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第二步,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第三步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三、教学过程实录与教师反思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在这三十分钟前教师已经做了精心地、智慧地准备,而在这三十分钟里则需要更多地智慧。

(一)现场实录一:

环节设计:前期接触,调动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时间2-3分钟。

教师提问:“我是王老师,你是谁?依次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让我认识你。” 幼儿表现:从第一位幼儿开始依次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每个幼儿轮流一次。

教师回应:每位幼儿在介绍时,教师都会点头微笑回应一句:“你好,X X”。等所有幼儿介绍完自己的姓名之后,教师:“中二班的小朋友可真棒,不仅会说中国话还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教师提问:“今天王老师要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这个礼物有三句,第一句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我真棒’,第二句拍拍旁边小伙伴的肩膀说‘你真棒’,第三句拉着小伙伴的手说‘我们真棒’。”

幼儿表现:很兴奋地大声和伙伴一起说“我真棒、你真棒、我们真棒”。教师反思:

1、目的:前期接触为教学做铺垫。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差异教师要装在心中,可能会出现最好的现象以及最坏的现象进行预测。前期短短的两分钟的接触教师也要像教学活动一样进行设计,在这短短的接触中为教学作前期铺垫,这种铺垫可以是积极性、自信心的调动,也可以根据学科特质进行的接触,还可以是简单地与孩子的熟悉,具体类型要根据教学活动来设计。

2、组织:介绍自己。在这两分钟的时间内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教学过程服务。此环节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幼儿大声地、快速轮流地介绍自己的姓名,既可以增强幼儿说的欲望和胆量,同时又为争论时快速轮流说奠定基础;二是幼儿大声说出我真棒、你真棒、我们真棒,增强幼儿说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现场实录二:

环节设计:游戏“我演你猜”导入,激起幼儿谈话的兴趣。时间2-3分钟。第一步,表演动物造型,幼儿猜测。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动物吗?你觉得谁最可爱?谁能用动作表现小动物可爱的样子?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幼儿表现:三位幼儿到前面分别展示长颈鹿、大象、蛇的明显特征形象让伙伴猜测,但表现较为腼腆和害羞。

教师回应:“小朋友猜得对吗?”表演幼儿点点头。“大声告诉他们:你们猜对了。”表演幼儿大声地回应:“你们猜对啦!”。

第二步,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可爱的动物,为什么说它可爱? 教师反思:

1、目的:此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围绕“可爱”的多元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2、组织: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在创设谈话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利用实物等可视的形象创设谈话情境,也可以采用通过说一段话或提一些问题等语言来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各类较为安静的游戏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谈话兴趣。此次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以中班幼儿喜欢猜谜的形式导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兴趣。

3、回应:鼓励式回应。教师提醒表演幼儿大声地进行回应,其实是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说的自信心,并且调动现场幼儿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4、关键性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可爱的动物,为什么说它可爱”,目的是引导幼儿快速进入谈话话题,分享已有经验。

(三)现场实录三:

环节设计:游戏“猜动物”,引导幼儿自由交谈。时间10分钟。 听声音,猜动物。

第一步,要求播放动物声音,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第二步,提问:听听是谁的声音?你觉得谁的声音可爱?为什么?  操作交流,猜动物。

第一步,要求根据课件中出现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动物的名称,并说出可爱之处。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觉得它哪里可爱?为什么?

幼儿反应1:在个别交流的语言表述过程中,幼儿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表述的语言完整连贯,如“我觉得猴子的尾巴可爱,因为猴子的尾巴长长的,可以倒挂在树上。”还有一种是表达的语言零散或是个别词语代替整句话,如“尾巴,长长的。”

教师回应1:“谁能说得更完整?像前面的小朋友说的那样‘我觉得„„可爱,因为„„’”。幼儿反应1:在教师的提醒下和榜样的影响下,语句表达越来越趋于完整连贯。幼儿反应2:在个别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幼儿的词语使用非常恰当,如“小鸡有尖尖的爪子、尖尖的嘴、毛茸茸的身体”。

教师回应2:“他不仅说得完整,还用了几个好听的词是什么?” 幼儿反应2: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好听的词。

幼儿反应3:在说到猴子的外形时,有幼儿说到“猴子的毛毛的。” 教师回应3:“谁能用我们刚才听到的好听的词来说一说猴子的毛。” 幼儿反应3:“猴子毛茸茸的。”

教师回应3:“把别人说的好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也是一种学习的本领。”

第二步,要求每人一张动物局部图片,根据局部图片寻找相对应的动物,并和同伴交流自己找到动物的特征。交代交流的要点:两人一组,轮流说,并请个别幼儿介绍。

教师提问1:“什么是轮流?”

幼儿反应1:“轮流就是要排队”。

教师回应1:发现幼儿对于集体倾听和举手回答问题有一定的意识,知道轮流,但是不知道具体的交流中应该怎样去轮流说和听。教师和一个小朋友组成一组,“轮流说就是我先说,我说完了,她再说,我说的时候她要认真听,她说的时候我也要认真听”。

幼儿反应1:在轮流说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已经尝试着轮流说和听。教师提问2:“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幼儿反应2:“我觉得大象的耳朵可爱,因为它的耳朵大大的,可以当扇子。” 教师回应2:“他是从大象外形上发现大象的可爱,还有谁找到的动物也是大象,和他有不同的意见。”

幼儿反应2:“我觉得大象的鼻子可爱,因为鼻子可以喷水,像喷泉一样。” 教师回应2:“喜欢同一个动物的理由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幼儿反应2:“我觉得大象的鼻子可爱,因为鼻子可以喷水给伙伴洗澡。” 教师回应2:“本领也可以成为喜欢的理由。” 教师反思:

1、目的: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声音或不同外形特征(本领)的观察发现,说说这些动物的可爱之处,调动幼儿关于动物的知识储备,用集体、两两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谈话的宽松氛围,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

2、组织: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使用。交流内容的选择是教师预设的幼儿在广泛交流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而确定的,如声音和外形特征,再根据幼儿已有的现场经验进行选择性呈现,本次呈现的是幼儿提及的动物外形特征。动物呈现的方式是采用中班幼儿喜欢的视频手段和根据动物局部特征进行推测该动物的方式。

组织:为谈话的规则提供有利的支架。自由交谈是谈话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放手,允许幼儿任何有关的想法出现,鼓励幼儿双向、多向交流,并可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这里的自由并不是任由幼儿随意发展,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交谈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如句式的支架和轮流说的支架的提供,幼儿既乐意接受,也乐意尝试使用,提高了谈话的有效性。

3、回应:全面而系统的回应。教师在回应时不仅关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和倾听习惯等长远的发展,同时关注听与说的方法、语言用词的发现与巩固、学习方法等方面。如,运用幼儿之间的差异资源,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谈话完整性与新词的发现);为幼儿的交流表述提供语言的支“我觉得……可爱,因为……”;“会听,把别人说的好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也是一种本领”等。教师注重接纳幼儿的想法、刺激幼儿的思考、归纳提炼幼儿的经验、理清幼儿的思维,如“你还发现xx动物有哪些可爱之处?”“你觉得它身上的花纹可爱,还有不同想法吗?”“原来动物可爱可能是因为花纹、颜色等外形特征,也可能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本领。”“在轮流说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四)现场实录四:

环节设计:集体谈论,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时间:7-8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有争论的动物图片,说一说它是否可爱以及其理由。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这么多动物的可爱之处,老虎可爱吗?为什么?

幼儿表现: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有人认为老虎不可爱,有人认为狮子可爱。教师回应:“说说自己的理由。”

幼儿表现:一方的观点是认为老虎可爱,原因是老虎有漂亮的漂亮的花纹、有王字等外形特征的认可;一方的观点是认为老虎不可爱,原因是老虎会吃人、欺负小动物等。

教师回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你能说出自己的理由,你就是正确的。” 教师反思:

1、目的: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层层深入的谈话,展示新的谈话经验,采取幼儿喜欢的辩论方式,幼儿针对动物在自己心中的可爱之处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巩固谈话规则。

2、组织:中班幼儿对辩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是辩论,所以会存在不同的观点,教师在辩论中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人,不断激起幼儿大胆、自信、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两两对话和分组对话的形式巩固谈话的规则和交流的节奏性。

3、回应:肯定的回应。教师作为主持人,不发表任何观点,只是对幼儿的观点及其合理的理由给予肯定的回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延伸: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参观动物园、分享交流等形式继续去观察了解动物,不断交流自己关于动物的新发现。关于倾听和交流的规则经常使用,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三、整体反思

1、核心价值点把握情况。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把长远目标放心中,并通过创造氛围和语言提示不断指导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并尝试完整、连贯、使用优美的词去说,为幼儿以后的交谈奠定交谈规则和语言发展的基础。

2、设计组织的亮点。

⑴前期接触为教学做铺垫。

⑵动物的选择。选择是特征明显、幼儿知道、喜欢但又不常见的动物,既有经验又有新鲜感,同时明显的颜色、花纹、与众不同的特长、本领等特征让幼儿有话可说。

⑶活动的支架。无论是表达的语句还是轮流说的规则,都给幼儿提供具体的、能抓得住的支架,而这种支架并不是教师给的,而是运用幼儿的差异资源或者平时的行为表现进行呈现的。⑷教师的回应。回应能够有意识地接纳幼儿的想法、刺激幼儿的思考、归纳提炼幼儿的经验、理清幼儿的思维。

3、组织与回应的不足之处。

(1)争论环节的处理可以更精致。由于在赛课的过程中顾及到时间关系,所以在争论的环节较为潦草地收场。争论是幼儿喜欢的方式,争论的目的是引进新的经验进行深入谈话,这里新的经验不仅只是知识方面的经验,同时包括交谈的规则、语句的运用、词语的表述等方面。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轮流交谈规则的缺失帮助幼儿巩固轮流交谈,如采用正反不同观点两两结合的方式再一次轮流交流;采用快速轮流说的方式,每个人都来大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如何倾听应该给予更多的方向和支架。当幼儿手上拿着动物的图片再来听别人交流时,肯定会因为图片的存在而分散注意力;长时间的倾听会让幼儿感到厌倦,所以在倾听方面,教师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倾听支架,如“别人在说的时候你该怎样听?”“怎样听才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听到他说了什么?”等,再如提示性语言“认真听也能学到很多本领”“你听到了吗,他比你说得还要全面”等。

四、我的启发:

1、儿童立场在哪里?“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成尚荣。儿童立场不是存在于教师的口头表述之中,而是要深深根植于内心之中,并在教学的设计、准备和执教过程中体现出来。

2、备课究竟要备什么?备课要备幼儿、备教材教法,还要备教师自身。备课要关注目标的准确性、内容的正确性、方法的适宜性、组织的有效性、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关注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否能够达成目标,组织是否能够调动师幼的积极性。

3、如何处理教学模式与幼儿关系?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最终目的是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在具体分析学科特质和幼儿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模式,防止模式化、程序化,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组织与回应策略提炼。

在教学回应时要灵活运用以下回应:

(1)肯定鼓励式回应。即肯定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进行表达。

(2)发现刺激式回应。即发现幼儿的优与不足及时回应刺激幼儿思维的扩散。

(3)梳理提炼式回应。即对幼儿的回应在脑中进行快速的梳理、分析、概括、提炼,将重点反馈给幼儿。

(4)学习运用式回应。即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使用方式,将其反馈给幼儿,促进学习方法和使用方式的良性循环。

结语:

5.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 篇五

1、材料提供:没用的碟片、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范例作品

2、材料使用:先构思做什么动物,接着画出动物的五官,然后剪下来粘贴在碟片的相应位置上,最后说说动物的基本特征。

3、教育功能:(1)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2)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要点:

(1)幼儿创作有困难时,可以启发幼儿参考老师的范例,并且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6.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 篇六

班级:中一班 教师:张顺娣

时间:2018.9.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并记忆歌词内容,能在教师与伴奏的帮助下完成演唱。

2.引导幼儿体验并尝试表现升入中班后的光荣感。活动准备:

1.对幼儿进行升班教育,激发作为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2.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1.复习部分:建议复习律动《小手拍拍》。2.新授歌曲《我们是中班小朋友》。

(1)介绍歌曲。教师:新的一学年开始了,我们升入了中班,成为光荣的中班小朋友,心里非常自豪。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新歌《我们是中班小朋友》。(2)教师范唱,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教师:请大家注意听老师唱这首新歌。告诉老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3)教师再次完整范唱,并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提示歌词。出示课件后,教师边指图边问:歌里到底唱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再仔细听一次,这次要边看图边听。

(4)结合课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按图序学歌词。

教师:这首歌的第一句唱了什么?第二句呢?我们一起来念一遍……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家有了哪些进步?变得怎么样了?

(5)幼儿学唱歌曲。教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跟老师轻轻地唱。(6)幼儿较难掌握和易忽视的句子要单独练习。

7.快乐的小鸟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七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律动和乐器演奏活动,获得愉快的感受

2、初步感知歌曲中的拍子

三、活动准备

1、倾听音乐,初步感受曲式AABAABB2、铃鼓、铜碰钟、沙蛋、水袖、小鸟图片、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听“啦啦啦啦来跳舞”走节拍入场(因为平时注重常规的培养,所以进音乐教师时孩子能够看着我的手势听音乐入场)

2、出示小鸟图片引入(目的:情境的引入)

“今天来了两个特殊的朋友和咱们做游戏看看是谁?他们怎么来的(飞)他俩要去参加舞会,现在你也变成一只小鸟你会怎么样飞过去?”(孩子创编飞的动作)(在创编飞的动作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的创编比较大胆,其他孩子的飞一般都是对现实中的小鸟进行模仿,活动当时我也请他们进行相互模仿了,可以帮助孩子相互学习、拓展思路)

3、听动静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并感受三拍子)

“咱们和铃鼓一起飞去舞会吧,铃鼓停的时候小鸟们要摆出最漂亮的动作”(师用铃鼓打出三拍子)(因为刚才相互模仿了,所以这个环节有的孩子就自己利用上了模仿,但我分析这也有他不自信的一面,因为我发现个别孩子是自己摆好造型后看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又去模仿的,显然“怕自己做的不好看”这样的孩子平时还要注意自信方面的培养)

4、倾听音乐(目的:复习曲式)

“舞会中要有好听的?听一听今天舞会放的是什么音乐,请你听到有变化的时候做一朵好看的小花告诉我”(之前孩子有倾听音乐的铺垫,今天只是让孩子用明显的动作告诉我他听到不一样了,个别孩子是在我的提示后才表现出来,其他大多能够自己听出来)

5、肢体律动(目的:感应三拍)

“小鸟来舞会看什么都新鲜,一会儿相当演奏家一会儿相当舞蹈演员。你们想试试吗?如果用你的身体演奏你会用哪里?和音乐一起演奏的时候听到变化时飞一飞”(这里是我比较满意的其中一处,以前组织活动大都让孩子发明身体乐器后利用几个进行演奏,而今天的孩子发明后以一个快速拍出教师所说的身体乐器的位置逐渐过渡到要拍的这一改动和孩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游戏是可行并有必要的)

6、水袖羽翅(目的:尝试三拍舞步)

“舞蹈演员还没有漂亮的翅膀呢,谁能帮助咱们啊?(水袖)穿上翅膀可以怎么飞?”孩子探索飞后一起加上脚做三拍舞步。(三拍舞步说实话对孩子来说难了些,这个环节主要是给孩子这么一个道具和舞步的环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表现,有水袖这个道具孩子们确实很喜欢,也有1/3的孩子能够表现出三拍舞步来)

7、乐器演奏(目的:感应三拍,并能根据音的长短选择相应的模仿对象)

“小鸟飞累了肚子饿了要吃什么?看看我前面的乐器哪个像吃米的、飞的”(乐器孩子们都很熟悉,选出合适的很容易,演奏是分长短音的,孩子主要听着音乐加上看我的指挥,第一遍他们好像有些不在状态,我的手已经表示停了还有两个男孩子在演奏,后来我一边指挥一边移动到他俩身边,第二遍效果还不错)

8、舞会(目的:复习感知过的三拍舞步和乐器演奏,并提升活动的趣味性)

“刚才小鸟们都试过了,舞会真的开始了!想当演奏家的和李老师一起演奏,想当舞蹈演员的和我一起伴舞”(最后的这个舞会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因为它又具有游戏性,有将今天所有的内容进行贯穿和总结,既让孩子喜欢又具有一定的意义,孩子在两个指挥的带领下很高兴地结束了今天的舞会,最后的表演当然也比前面出现的问题少了)

9、还道具飞下场(还道具我们也是用了一个小游戏的方式,“听听哪只小鸟放下她的宝贝声音最轻”孩子们真的是小心翼翼的)

8.中班音乐活动 篇八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打节奏。

2.能够根据老师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

3.感受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喜欢打击乐。

【活动准备】

音符的图卡、手鼓一组、响棒一组。

【活动过程】

1.节奏问好。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2.初步感知音符宝宝的时值。

(1)教师用故事引出ta宝宝,titi宝宝和ta-ang宝宝。

(2)在故事中复习巩固音符节奏。

教师:小兔子一口一口的吃萝卜,啊摁!啊恩!ta!ta!这时候大灰狼走过来了,ta-ang!ta-ang!小兔子看到大灰狼赶紧跑!titi!titi!(引导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节奏练习)

3.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1)完整感知音乐。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等会请小朋友来告诉我,这首歌曲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哪里比较快?哪里比较慢。

(2)教师跟着音乐讲述鞋匠之舞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乐句。

(3)听音乐做身体乐器的练习。

4.介绍乐器宝宝。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边有一些乐器宝宝,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1)介绍手鼓宝宝: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我们跟手鼓宝宝问个好吧。手鼓像哪个音符宝宝在走路?(身体乐器练习)

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响棒。

(2)按乐器种类分成三组。

师:老师把这些乐器分成了三组,小朋友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乐器,拿上乐器,坐到那一组。

(3)乐器打击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拿着乐器宝宝,一起来打节奏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们要认真看老师的手势,到你们那一组的时候,再拿起乐器宝宝进行演奏,如果,还没有轮到你们,要怎么做呀?(让乐器宝宝休息)。是的,现在,请小朋友们准备了。

5.听音乐演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会演奏乐器了。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现在,我们要开始跟着音乐来演奏乐器啦。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是的,要注意看老师的手势,轮到你的时候再开始演奏,没有轮到你的时候,要让乐器宝宝休息。

(演奏2——3遍)

6.活动结束。

9.中班音乐活动郊游 篇九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⒉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⒈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⒉(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⒈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⒊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⑴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⑵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⒋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⒌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⒍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⒎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⒉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10.中班音乐活动 篇十

1、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知目标)

2、能简单地创编歌曲。(能力目标)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让家长课前带孩子到菜场逛逛,增加对蔬菜的了解。

2、物质准备:ppt、图谱、各种蔬菜的小卡片(如:鸡蛋、青菜、黄瓜、西红柿等)、动画。活动过程:

(一)练声和律动

1、老师:早上的空气真正好,爷爷奶奶都出去锻炼了,我们也去锻炼身体,好吗?(幼儿边唱边表演表演律动《健康歌》)

2、老师:奶奶锻炼完了该去买菜了,我们也去逛逛菜场吧。(ppt)

(二)讨论交流

1、老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在菜场里都看到了什么菜呀?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呀?请你跟旁边的伙伴说说。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蔬菜。(老师总结歌曲里青菜的特点)

3、老师提出:有一个小朋友今天也去了买菜,他是和谁去的?又买了什么菜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欣赏歌曲,学习歌词

1、欣赏歌曲。(清唱)

2、朗诵歌词。(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边出示图谱边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图谱出示完之后,先让幼儿尝试着边看图谱边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

(四)学唱歌曲

1、教师根据图谱范唱歌曲。

2、幼儿学唱。

3、出示动画幼儿跟唱。

(五)创编歌曲

1、老师:刚才我们在菜场里还看到了很多的菜,我们也把自己看到的菜唱到好听的歌里去吧。(教师示范一边)

2、幼儿创编歌曲,请个别幼儿展示。

(六)结束活动

老师:今天买了这么多的菜开心吗?回家把这首歌唱歌爸爸妈妈听好吗?

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说课:

音乐活动《买菜》是中班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活动内容。买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孩子们也会在双休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他们都有买菜的经历,他们在幼儿园时也会玩买菜这样的活动,这一活动是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又为幼儿的生活服务。

《买菜》这首歌虽然歌词很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孩子们

一、容易混淆;

二、会咬字不准确,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名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菜,但要孩子们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就存在这一定的困难。

本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在歌词和节奏上,因此在买菜这一游戏过程中我主要是帮幼儿熟悉歌词内容,我在去买菜的路上边走边念歌词,在买菜的同时我买一样菜就把菜举起来给其他幼儿看,如:拿起鸡蛋边念歌词,鸡蛋圆溜溜呀,瞧!那绿油油的是什么菜呢我们买点吧!„„等等。我都是根据歌词顺序来买菜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准确的记住歌词、并能按节奏来说歌词我又进行了一下一系列的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做到重复学习和练习。如:

(1)小宝贝们:“今天的天气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说:“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

(2)你和谁去买菜?(问与奶奶一起去买菜的孩子)谢谢孩子并请他(她)回座位。

(3)小宝贝们知道奶奶买了些什么菜吗?(先让幼儿自由说)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我根据歌词的顺序问并出示菜的图片贴成一张歌词图谱。)(4)鸡蛋怎么样?(5)青菜怎么样?

(6)母鸡怎么样(7)鱼儿怎么样?

(8)还买了些什么菜?(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我以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来加深孩子们对歌词的记忆。

图谱贴好后我带领让孩子们进行歌词的练习并引导孩子们按节奏念歌词。在练习时我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将难点提出来练习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样的方法在这一活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1.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十一

1、初步感应乐句短短长,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在通过触感游戏和情景游戏中初步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学具:枕头、纱巾。

2、音乐:不同曲风的摇篮曲,《小枕头》vcd音乐碟。

3、图片:《捣蛋精灵的动动鼓》故事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

二、故事引导: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捣蛋精灵的动动鼓》

三、肢体感应乐句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和枕头玩一个游戏,请你们哄枕头宝宝睡觉,记得哄枕头宝宝睡觉的时候要拍拍它们,亲一亲它们!(播放两遍音乐做哄枕头宝宝睡觉样)谁的枕头宝宝睡了呢?一起去看看吧!走到别人的枕头宝宝面前的时候要轻轻地蹲下来看,不要把别人的枕头宝宝吵醒了!(播放音乐)我们的枕头宝宝都睡了,请你们轻轻的把它放在我们的小登子上睡吧!

四、触感游戏

师:刚刚你们摸到的枕头都是怎么样的呢?(软软的)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几种不一样的枕头,现在要请你们来摸一摸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枕头请幼儿摸,并说出软、舒服......各种形容词)那你们喜欢睡怎么样的枕头呢?

五、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累了吧?现在老师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宝宝,宝宝每个人拿一条纱巾当被子盖在肩膀上,闭着眼睛像睡着的样子,妈妈来唱摇篮曲给你们听,看看哪位宝宝睡得最好、最香,等会才有精神跟妈妈去外面玩游戏哦!(教师唱歌曲“小枕头”哄宝宝睡觉)

六、结束部分

12.中班音乐活动小仙女的音乐盒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上一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