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共13篇)(共13篇)
1.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一
钟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钟山县境域,汉朝地属南海郡,隋、唐隶桂州临贺郡、岭南道桂州,宋、元属广南路、广南西路贺州、昭州地,明、清属贺州、平乐府。民国时期,设钟山县,隶广西省桂林道。建国后仍称钟山县,属广西省平乐专区。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改属梧州专区。1961年7月,富川与钟山分治。1962年3月,国务院决定,恢复设置钟山县,属梧州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3月,属贺州地区行政公署。钟山位于广西东北部,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条件方便,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晚的文明,是人类解决基本温饱之后才加以重视和追求的一种文明。在我国,自从把防治污染、治理环境提上议事日程那一天起,也就等于是在实际上开始了重视生态文明的历程。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钟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钟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6℃,年降雨量1550毫米。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温凉合度,寒暑适宜。桂江一级支流思勤江、珊瑚河和西江一级支流富江贯穿境内。钟山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和林业大县,是广西商品粮基地、春烤烟基地、锡钨主产地和最大的大理石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基地,名优特产种类繁多。农产品主要有大米、春烤烟、大肉梅、沙田柚、红瓜子、香米、黄牛等;全县森林覆盖率52.4%,水能蕴藏量5.6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县内矿产已探明有大理石、花岗岩、锡、钨、煤等20多种,尤其是钟山锡锭和“钟山白”(广西白)大理石,更是以易于开采,质量上乘而斐声海内外。
二、钟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我县的环保事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无需再重视、再加强,顺其自然发展就可以了。部分工业企业和矿山的废渣﹑废水﹑废气未得到有效处理,企业对开采矿山后的植被恢复依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致使建设项目违法建设还有发生,特别是思勤江两岸的石材加工企业不经过选址,“先上车,后补票”尤为突出。农村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
2.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污染治理未能跟上建设脚步。随着县城A类工业园区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多,污染减排工作形势严竣;现有主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相对落后,主要污染物COD、SO2及重金属超标排放仍时有发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部分生活污水没有得到集中处理而直接外排,致使河流水质恶化;部分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垃圾渗滤液,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对周边地表水﹑地下水﹑耕地以及大气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县城汽车尾气﹑交通粉尘﹑环境噪声和第三产业污染扰民等问题较为突出,环境质量还有待改善;县城环境基础建设设施相对落后,如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装置不完善、排洪沟导洪不利及城区绿化带较少等。
3.农村污染问题突出,环境改善有待进一步重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普及率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置,随意丢弃的现象比较严重。
4.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之间资金投入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城市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缺乏载体支撑,促使生态文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平台和宣传手段比较薄弱。
5.环保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环境监察涉及面广,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环境监测能力和监测手段严重滞后,现有人员数量和素质、监测手段和执法条件等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中作出详细论述,已经给出答案,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钟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1.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和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使人人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关心环境,为保护和改善自己生活、居住的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居民认识到搞好环境保护,是建设美好的家园,为子孙后代造福,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建成生态文明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事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和市上项目投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3.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生态环保之路。我县应围绕优势资源,积极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应把建设生态环境与落实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结合起来,依托十里画廊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突出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以打造“红色钟山,山水画廊”为目标,通过充分挖掘整合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推介英家古镇红色之旅、荷塘十里画廊山水之旅、两安瑶族风情之旅、董家垌民俗之旅、名胜古迹寻根之旅、名优特产美食之旅等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业,形成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于一身的“五位一体”红色旅游新格局。
4.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绿色GDP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立足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各领域,任务繁重,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效务实的指挥系统。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委、自然村四级联动机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如今,十八大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把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县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
2.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二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新疆昌吉
昌吉市是昌吉州的中心城市和州政府所在地, 处于乌鲁木齐市至乌苏市沿线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上, 是新疆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目前已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农产品对外出口生产基地。另外, 市内的园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均被列入国家定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每年有大量的瓜、果、蔬菜、农副产品发往各地。昌吉市作为农产品生产源头和批发零售流通环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近几年昌吉市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从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双管齐下”, 加大监测力度, 从源头和流通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取得认证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已于2012年取得自治区质量监督局实验室计量认证 (CMA) , 2014年9月底通过自治区农业厅机构认证现场审核, 目前等待获证, 成为全疆第2个通过“双认证”县 (市) 级综合性质检中心。进一步扩大了检测范围, 提高了检测能力, 能够依法开展本地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项检测工作, 同时承担指导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超市和市场自检站的监测工作。
1.2 各乡镇均已建立监管站
昌吉市9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每个监管站配备1~2名检测人员及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主要承担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抽样检测、配合执法等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监管部门,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完成各自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 定期做好农产品上市之前的抽检工作, 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各销售环节建立自检室
昌吉市1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30家蔬菜直销店的配送中心、2个农贸市场、6个超市均建立了农产品自检室, 均按要求加强销售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进货时索要每批蔬菜水果的进货检测报告, 并存档, 对无检测报告的蔬菜要按要求进行自检, 检测有问题的产品及时下架处理, 确保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1,2]。
目前, 已构建了以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骨干, 乡镇监管站为支点, 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超市检测点为基础的监测体系。从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保障昌吉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 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高。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 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 忽视了质量。
2.2 未做到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统一标准来组织实施。但是, 目前昌吉市农村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2.3 宣传引导不够
近年来, 昌吉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三农”工作、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过程中,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和国家产业政策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科技信息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真正把这些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农产品生产者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渠道狭窄, 未能够掌握实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2.4 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检测技术人员均是兼职, 对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人员不稳定, 检测技术水平有限[3,4]。
3 对策
3.1 强化宣传引导
通过每年的“科技之冬”“三下乡”活动和包村支农等工作, 在基层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采用发放宣传单、印制实用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 让广大农民学习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让生产者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 切实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 调动生产源头的广大农民朋友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5]。
3.2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需做到以下3点:一是各乡镇生产基地尽快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二是推行各类农产品的农业标准化生产, 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三是在生产过程中, 切实落实生产者、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 基地负责人督促生产者做好各个生产环节的档案记录。
3.3 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
加强对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超市、批发 (零售) 市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由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安排相关培训班, 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 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检测任务, 从源头和流通环节确保各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 保证足够的检测经费, 确保各监管站能够按要求开展各项检测工作, 正真做到完善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为昌吉市及周边居民营造安全的农产品消费环境[6]。
参考文献
[1]栾玉龙.关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吉林农业, 2011 (11) :6.
[2]朱建忠, 李仕钦.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 2008 (5) :36-38.
[3]华斌.浅析加快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5) :32, 34.
[4]符建伟.郑州市县 (市)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 2010 (1) :34-35.
[5]张吉国, 胡继连, 张新明.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问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3) :19-23.
3.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三
铜川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作者:王蓉仙 李平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来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从准备到实施、巩固做了详细调查,并指出当前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准入 成效 问题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保障人民消费安全、增强生产者消费者质量意识、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市10个主要农产品市场(超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一年来,10个市场共检测农药残留4800批次、54800多个样品,农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处理不合格农产品4.2吨,有力地保证了的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2007年9月,市政府第20次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努力构筑农产品消费安全网络”,并原则同意“市财政安排20万元为全市较大的农产品贸易市场配置检测仪器,具体由市农业局组织实施”。2008年,我市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20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由袁丁兴副市长为组长,农业、财政、工商、质检、水务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市场准入工作的有关问题。袁丁兴副市长多次在节假日期间视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并就具体问题提出要求:一是各区县农业、工商、质监部门要总结经验,各司其职,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各个关口,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各农产品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尽快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各项制度;三是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不合格农产品坚决依法处置,对造成一定影响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搞好试点,典型引路
通过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既能有力的保障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又能更好的引导生产,促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市农产品质检部门先后两次组织技术人员到西安等地学习考察,了解外地实行市场准入的情况。2007年年初,首先在耀州路果蔬批发市场进行了试点。该市场占地62亩,安置剩余劳动力30人,2005年获得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日蔬菜交易量占铜川地区蔬菜交易量的60%以上,是我市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后,该市场建立健全了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每天抽取20多个蔬菜样品进行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不允许进场销售,通过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逐步在新区长丰市场、王益区红旗桥市场、川口市场、宜君中心市场等10个封闭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超市),建立检测室(点),这些市场(超市)基本涵盖了我市主要的农产品销售点。实行市场准入的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类产品,其它农产品销售市场以及水产品实施准入的具体时间由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向社会公告。9月1日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正式在全市全面展开。
(三)制定办法,有法可依
我市地域狭小,农产品销售市场相对集中。目前,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主要农产品销售市场(超市)12个,抓好了这些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抓住了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主流。针对这个特点,为了规范我市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农产品质检部门在充分调研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2007〕164号文件拟定了《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充分征求了工商、质检、商务、环保、卫生、劳动、水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且通过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规范性文件的审核。
(四)各负其责,井然有序
检测点仪器设备购置费、市级检测室检测费由市财政负担;仪器购置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考察购买,检测点检测室由市场、超市提供,并负担日常水电费、检测费;各检测点由各区县农业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检测点的检测人员由各区县自行组织招聘,以安置公益性岗位解决工资,由区县财政负担,检测员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各个检测室、检测点的检测业务指导,并不定期检查检测员操作以及检测准确度和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执行情况;各区县兽医卫生监督所负责畜产品检疫检验,查验“三章两证”(定点屠宰专用章、肉品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肉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五)加强监测,督促检测。
从2005年开始,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对我市主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及畜产品进行例行监测。去年省农产品质检配备了残快速检测专用车,不定期不定时对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市场随机抽样检测,以督促各检测点室工作。2008年,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由2005年的92.3%提高到96.3%,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经营户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目前,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六)严格标准,“六个统一” 一是统一人员培训。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领导小组协调各区县政府拿出34个公益性岗位(其中王益区14个、印台区4个、耀州区8个、新区4个、宜君县4个),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组织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颁发统一编号的检测员证,做到持证上岗。
二是统一设备(试剂)采购。为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先后对5个厂家7个型号的农残快速检测仪进行了灵敏度、准确性对比试验,由市采购中心统一进行招标采购,配发给各个检测点。我中心和定点试剂厂家签订了购销协议,由各检测点按需求量进行采购,通过查看试剂购置单和检测结果记录单检查检测次数与检测结果记录是否吻合。
三是统一检测室布局。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对每个检测室的布局、相关辅助设备都做了明确要求,对检测室门牌统一编号制作。
四是统一检测规范。下发了有关检测室管理、操作规范、入市验证、退市、结果公示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各检测点的检测程序。
五是统一票据。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印制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抽样、检测记录和不合格农产品检测及处理结果报告单,要求规范抽样、检测、不合格农产品退市等程序。
六是统一服装及工作牌。我们统一购置检测工作服,上印“铜川市农产品检测”,制做印有检测人员照片的工作牌,并统一编号。
(七)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于今年正式组建,人员编制6人,在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和王益区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分别为5人、5人、4人和3人,同时,在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和王益区成立县级综合性农产品质检站,人员编制分别为4人、5人、3人和3人,目前印台区和宜君县人员已全部到位,我市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区县质检站为骨干、主要农产品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初具雏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在2008年全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5月1日至5月20日为安排、部署宣传阶段,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安排活动工作;5月21日至5月31日,为各市场超市自查自纠阶段,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突出问题开展自查,找出问题; 6月1日至11月30日为整改、提高阶段,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完善制度,严格执行;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为总结、巩固阶段,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1、查找问题,落实整改 5月份各个市场和超市对照《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突出问题开展自查,找出问题,并就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2、完善制度,各负其责
在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督促和协助下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市场和超市严格执行入市检测验证、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标识、标牌等农产品市场准入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将检测流程图、检测室管理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等悬挂于检测室显要位置,对照制度严格执行。
各区县农产品质检中心定期对具有产地证明、检测合格报告单和相关认证(认定)证书的农产品实行抽检,随时抽查各个市场和超市农产品的入市登记检测;查验使用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印制的抽样单、检测结果统计表的使用情况,查验试剂购置单,掌握实际检测数量,杜绝制造假的检测结果现象;监督检测员规范操作,做好农残检测室管理工作,督促市场准入各项制度的实施。
3、明查暗访,督促实施
市农产品质检中心采取不定期检查、明查暗访、节假日增加检查密度等方法,全年共检查督促28次,组织各区县联查8次,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制度执行。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启用了流动检测车,对各市场(超市)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及时纠正检测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没有检测结果异议现象和伪造检测记录现象的发生。
联合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坚持日常监管与节假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在春节、五一等重要节假日,组织执法人员加大检查次数,严厉查处经营无证章、注水、病害肉等违法行为,保护群众肉食品安全。全年市场检疫监督过程中发现并查处病害肉230公斤,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4、活动有序,成绩斐然
经过全市农产品质检人员以及市场超市检测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关心支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我市所有农产品市场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基础,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截止目前,各个市场共抽样3200批,检测25680个样品,合格率稳定在98%;10月份农业部在我市农产品市场和超市抽检蔬菜水果,共计抽样42个,合格42个,合格率100%。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虽已实施一年,运转正常,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市级农产品检测室尚未通过认证,检测报告缺乏权威性,现有的仪器设备种类、数量、功能和精度满足不了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的要求,一旦发生检测结果异议,争端无法尽快解决。
二是由于检测费用较高,检测设备短缺,现有的检测点只能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对畜禽类产品中的瘦肉精、磺胺、激素及水产品中的甲醛、氯霉素、重金属含量都没办法检测, 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缺乏检测方面的监管。
三是检测人工资低。虽然多方协调以公益性岗解决位检测员工资问题,但是较低的工资使个别检测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人员不稳,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得重复培训,增加工作量,新手也得有一定时间的熟练,检测准确度不高。
四是不合格农产品检测结果不能及时公示。由于市场经营是企业行为,因利益驱使,不合格农产品的公示势必影响经营商户的积极性,不合格农产品的退市给商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不合格农产品检测结果公示和退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
三、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建议
一是多方争取资金,补充、完善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训检测人员,及早通过认证,能够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二是按照《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暂行办法》的“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尽快在原有检测室检测点基础上增设畜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开展畜禽类产品的瘦肉精、黄胺及激素类含量检测和水产类产品的甲醛、氯霉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真正做到所有农产品入市检测,逐步在乡镇主要集市建立检测室,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三是成立一支专门的、独立于市场经营者之外的检测队伍。检测室检测点目前是企业行为的一部分,尽管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经常会对各市场进行抽样监督,但范围毕竟有限,不能完全杜绝检测中不规范问题,检测公信力无法保证。建立独立的市场检测队伍,检测工作经费不受市场约束,提高检测正确率,增加抽样频率和次数,随时进市场随时抽检,消除检测“盲点”,真正保障进场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也会稳定检测队伍,解决人员流动问题。
四是拿出专项资金给予不合格农产品的销毁一定补贴。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理往往是一批产品,价值昂贵,经营户难以接受全部销毁,因此处理难度大。对销毁农产品有一定补偿,即可实施销毁、保障安全,又可起到震慑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1.《农业质量标准》,2009年,第6 期
4.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四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种养业面积大、品种多、产量高,如何把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好,是一件政府重视、全民关心的大事,关系到我县能否由“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
一、我县当前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体制尚未完善,多头管控带来弊端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之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由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分别独立监管。而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规,在监管过程中各执一法、各行其是,造成无序监管的局面。2006年国家颁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虽然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但从近几年安全监管的实践来看,监管模式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存在诸多分叉、重叠之处,导致各部门交叉管理、重复检查,甚至还出现漏管、不管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监管过程还会面临“纠结易、协调难”的问题。由于依法承担某一段农产品监管工作的各职能部门目前基本各自独立,各管各段,各行其政,如果协调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会出现遇到好事都想管,遇到问题都想推,结果出现“谁都管谁都没管”的局势。
2、财力人力投入不够,检验检测效果不明显
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检验检测的任务繁重,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适应检测要求。由于县级财力有限,产品质量监测站点和监测人员不够,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从而导致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手段不先进,检验检测的效果也不明显。
3、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分散粗放的生产不利监管
我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分散、粗放、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持续了上百年。种什么,怎样种,施什么肥,用什么药,一概由生产者自行决定。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给农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很多不便,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4、生产者安全意识淡薄,农资使用不规范
据调查,我县农药、化肥、塑膜等农资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施用量大、配比不科学、农资混用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利用率低下、作物吸收后产生毒负作用,甚至污染自然环境。此外,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只顾提高农业产出,忽视提高产品质量。
二、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县农产品更大规模的生产和更高档次的流通与消费,也关联到我县由农业大县能否迈向农业强县。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中做好如下工作:
1、集中规范监管,避免多头监管弊端
县政府要逐步建立起统一集中的监督体制,从根本上改变多头监管局面,将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能集中于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合署办公),从而可避免不同部门间因协调不够而产生利益、责任冲突、监管出现死角、行政成本升高、效率低下的弊端。
2、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监测能力
将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添置、更新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多功能快速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农业质量自查监控,以日常监督管理为主。建立和完善县域检验检测机构,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逐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基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检测主要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对生产、加工、流通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自检,确保我县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
3、加强质量安全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安全意识
由农业、司法、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包括对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科学养殖种植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公德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开展广泛宣传,普遍提倡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科学管理的生产技术,增强广大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
创建优质品牌,同时把住基地准出关口,加强产销对接,保证农产品外销渠道畅通。取消检测收费,适应我县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积极申请我县成为国家级、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5、加强源头管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5.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五
摘 要: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广州市白云区从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建设上入手,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和发展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广州市白云区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62-05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基和关键。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农村党(政权)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等基层组织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和发展力,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广州市白云区农村基层组织概况
广州市白云区东邻黄埔区,西靠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从化区,南连天河、越秀、荔湾3区。区域面积795.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3万人,外来人口140多万。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118个村民委员会和48个街道集体经济组织共166个基层组织,90%以上的基层组织总体情况较好。
(一)基层党(政权)组织
2013年白云区有基层党组织1886个,基层党员42701人,基层组织“两委”干部1128人,其中交叉任职的591人,占“两委”干部总数的53%;书记、主任(社长)一肩挑的130人,占“两委”干部总数12%。白云区“两委”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集中于40至60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两委”班子是老中青结合,队伍活力有所提升。白云区“两委”干部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日趋增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不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济头脑敏锐,为村办实事意识强烈,带领村民致富的热情高。
(二)集体经济组织
村和经济联社班子思路清晰、敢干会干,按照政府在规划、产业上的导向指引,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的新路子。三元里经济联社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全力打造国际化高档次的皮具、化妆品等专业市场;棠下经济联社以中韩建交20周年为契机,将远景路打造成富有韩国特色的商业街;钟落潭镇长腰岭村着力打造裘皮产业,引导村民逐步做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貂碎料加工基地;黄石街马务社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旧厂房、旧工业小区的改造升级,积极促成农博馆、国际单位、中海联8立方等项目的建成,连片打造了创意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2013年,白云区118个村、48个街道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总收入约40亿元,平均每个基层组织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三元里、永泰、槎龙、联边、棠溪、望岗、萧岗、沙凤、朝阳共9个基层组织年收入在亿元以上。排名第一的三元里经济联社年收入达到4.57亿元,2663名社员人均收入约17万元,人均股份分红达到4.96万元。
(三)村民自治组织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探索出了一条以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经济联社)、集体经济组织“三元”共治的模式。在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中,要求所有基层组织重大事项,必须由党支部或党总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然后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从根本上保证了村党支部在领导本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经过不断的实践、修改和完善,各基层组织基本上都建立完善了“两委”联席会议、村务和财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三资”管理、党的建设、组织生活等有关制度,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基层民主自治和党风廉政情况的好转。2012年白云区推行了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改革工作,经济联社“三资”管理平台运行良好,实现了集体资产管理新模式,做到了家底清、管得住、效果好,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基层组织“两委”班子的信任。
白云区规定村、经济联社大额开支在“两笔会签”(村委会或联社主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后须经党组织书记签名,党组织不同意的大额开支,交由村民、社员代表大会研究确定。同时,实施村账镇管、社账村管和“印鉴分离”等制度。在镇设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代理各村会计账目。各村将社账纳入村统一管理,由村会计负责统一记账。社的印章由村统一保管并实现村、社“双锁”制,形成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不足和短板,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基层党(政权)组织战斗堡垒不硬
白云区基层“两委”干部中,存在着年龄结构失衡、老化趋向。太和镇北村、头陂、和龙、米龙、南岭、柏塘等村的党支部书记,已连任数届,面临退休,却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景泰街柯子岭村班子10位成员中最年轻的已有52岁,平均年龄达到55岁。
部分基层“两委”干部思想松懈,墨守成规。基层组织“两委”班子存在对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重视等问题,使得村社工作比较被动。有的村“两委”干部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面对工作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思路不多,措施不得力,在贯彻落实上级重点工作时打折扣。有的同时经营企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自己的产业,对勤政有很大影响,甚至出现晚上应酬活动过多,白天不见人的情况。
基层“两委”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白云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开始凸显,并成为限制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由于“两委”班子能力有限,领导能力、管控能力和驾驭能力不足,工作机制运行不完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局面较差,“两违”、信访问题隐患较多。有些“两委”班子甚至内部不团结,严重对立,村社管理混乱,上级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难以开展落实。今年初进行的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有15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因为缺乏进取精神,工作不积极,政绩平平而落选。
(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不强
白云区集体经济组织整体发展并不平衡,还存在效益不高、思路不清、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组织的良性运转。
1.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及内部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与街道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不平衡。从年收入上看,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规模明显高于镇区农村,年收入超亿元的均为街道集体经济组织。钟落潭镇共37个村总收入仅为4794万元,黎家塘村等3个村低于20万元。而三元里街三元里经济联社年收入达到4.57亿元。村集体收入不高直接影响村“两委”班子的运作,江高镇1/3的村集体收入不够支出,在加强公共管理、改善村民福利等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村级组织与社级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白云区部分村的集体土地和物业登记在经济社一级,需要靠经济社上交管理费来维持运转。“两委”班子因在经费上受制于经济社,对经济社的掌控力、领导力不足,使得有些工作在经济社一级得不到推进和落实。
2.集体经济发展效益不高。大多数村和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物业出租和土地出租。柯子岭经济联社近8成的收入依赖物业出租收入;均禾街各经济联社在集体土地开发后,由原来耕地转入耕屋,以出租屋收入为主。一旦土地开发建设完毕,集体收入就没有了可增加的空间,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单纯以物业出租为经济发展方式,极易引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不法行为的产生。入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的低端产业为主,仍处于“小散乱”粗放式发展方式,给政府在劳资、打假、食品安全等工作方面带来巨大社会管理压力。
3.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清、人才不齐。村社中有人认为,集体没有有形资产了,加上有事难议、议而不决现象普遍,发展经济所需的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也不具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找不到出路和增长点。绝大多数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得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又缺乏经济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在一些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拍脑袋、发展思路不清、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弱等现象。
(三)村民自治和制度建设效果不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尚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党支部不具备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有些村的党支部丢了主业而困在繁杂的事务当中,村委会的作用不能得到正常有效的发挥,有些村的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委会自治”甚至“村主任自治”。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迅速推进,群众渴望管理集体事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白云区各村旅外华侨多,接受外界新生事物比较快,民主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广大农民(社员)表现出空前的参政热情。但是,另一方面,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以宗族宗派为基础而形成的宗族势力在白云区一些农村重新抬头和蔓延,宗族中少数不法分子将个别人的利益与宗族群体捆绑,利用宗族情感,煽动本宗族以群体对抗形式,与其他群众发生冲突,直接影响选举工作。
目前基层组织制度基本完善,但制度的执行主要靠“两委”班子的自觉性,仍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部分村、经济联社包括经济社在“三公开”、民主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合同签订、财务管理、“外嫁女”问题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容易引发群众对合同、财务、集体土地、“外嫁女”等问题矛盾的上访。依据《合同法》,物业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但是有的村社合同的租赁期都长达25年,乃至30年。还有少数村社无视《土地管理法》,违规租赁集体土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不少集体所有制财产流失,极少数“两委”干部公饱私囊,贪污腐化。2013年,广州市纪委指导开展重点整改工作,查办白云区81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基层干部。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白云区地域广、面积大,城、乡和城乡结合部三种形态突出,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城乡建设、社会服务管理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既要在整体上统筹谋划,在加强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等方面制定统一政策和刚性制度,又要兼顾不同村社的历史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坚持分门别类,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解决战斗堡垒“不硬”的问题
村“两委”班子是村社的“领头雁”,是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因此应从抓班子、抓队伍入手,提高村干部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是提升村社干部整体素质。继续推进村社“两委”干部“三会”(会讲话、会开会、会办事)全覆盖培训,以提高经济管理、社会治理能力为重点,增强基层干部依法高效履职的意识和能力。以筑牢思想防线为着眼点,加大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和法纪知识教育,提高政策水平、法纪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针对白云区部分村社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问题,着力建设一支以书记主任为带头人、“两委”干部为主心骨、本地大学生村官为生力军的年轻化、知识化、梯次化干部队伍。建立“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库和人才库,为村社换届储备候选人才。
二是进行组织统筹调配。根据基层党组织分类定性结果,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对不履行职责、群众反映较大的村委会、经济联社负责人,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启动罢免程序。对于工作薄弱村,应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整顿。2013、2014年白云区抽调全区各单位166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挂职,成效明显。驻村干部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优势,想方设法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支持。今后要继续把该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并逐步完善,打造成基层组织建设的亮点工程。
三是优化党组织设置。白云区一些村社党支部过于庞大,有的党支部党员人数达100多人,不利于党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可以先推行改革试点,对党组织战斗力较强、干部队伍有保证、条件成熟的村社党组织进行升格,成立党委或党总支,推进在村(居)经联社和经济社中建立党支部,并将经联社党支部和经济社党支部纳入“两新”党组织管理范畴,实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对经济组织的监督和领导。
(二)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建设,解决民主监督“效果不佳”的问题
农村、转制社区发生的问题,很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外部的监督,使少数人有空子可钻。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管住、管好村社干部。
一是规范“三资管理”。“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村社集体经济的“命脉”,是群众上访投诉最多的领域,“三资”是否公正、公开、高效管理,关系到基层能否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管平台建设,深化区交易中心、镇“三资”服务中心(街道联社交易站)两级平台建设。凡是新增、减少、变更的资产必须及时公布,实现资产交易和财务管理实时在线监控,让群众清楚明白。同时将两个平台的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街镇和村社干部的重要指标。江高镇建立了大额资金使用异动预警机制,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村社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对每天支取5万元以上,每月累计50万元以上的资金流向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二是规范“两委”工作运行机制。理顺村“两委”关系,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着力解决少数村组织和村委会“两张皮”、“两委”班子不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坚持“一村一策”,分类实施,因村而异扎实推进完善民主监督机构、健全民主公开工作制度、创新民主议事机制、建设民主公开平台等四项工作,形成公开到位、沟通到位、监督到位的基层民主工作新局面。强化村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凡是没有经村党组织讨论同意的村社大额开支、重大事项开支一律不得列支。同时,在有条件的村社推行“政经分离、政社分离”,让基层党组织回归党建主业,自治组织回归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避免基层干部权力高度集中。要积极引导村社将有关“两委”工作运行的制度规范,写入“村规民约”,并明确考核奖惩。
三是严格管理党员队伍。严把党员“入口关”,优化党员队伍质量,探索引入发展党员竞争机制,多种渠道发展年轻优秀党员,如学习南海做法,开展“实名推优”工作,将发展党员关口前移,对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笔试、面试实行公开选拔,变发展党员工作“内部讨论”为“公开选拔”,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从制度上预防发展党员中“近亲繁殖”、“论资排辈”和“暗箱操作”等问题。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实行量化测评,将党员志愿服务村社活动情况纳入党员考核评优工作,实现考核由“理论层面考核”向“服务层面考核”的转变,切实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
(三)加大政策、经济帮扶力度,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不强”的问题
白云区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这些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后进村,要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保障其维持正常运作,帮助其发展经济,从而改善整体村社面貌。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适当提高经济发展薄弱的村社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保证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合理确定其他村干部报酬待遇,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入不敷出村的“两委”干部,适当提高生活补贴。
二是落实政策和规划扶持。农林、水务、财政等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本地企业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开展帮扶,开展村企合作。对于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农村,农业部门要进行引导和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扩大农业产业链,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创建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是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对薄弱村社和典型后进村,按照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社会服务管理、“两违”和制假贩假、综治信访维稳、“两委”班子建设六个方面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政府要将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并适当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社倾斜,重点完善供水供电、教育、医疗、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打造便利的“硬环境”,保证村社的良好运作管理。景泰街柯子岭经济联社开展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建立巡查监管长效机制;人和镇岗尾村对旧文化中心进行优化升级,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强化党(政权)的组织建设,必须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必须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J/OL].http://.[2]杨大荣.以基层党组织创新引领农村治理创新的路径探
析――以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J].党史文苑,2015(6).[3]郭秀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4]郭晓开.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研究――以鹤壁市山城区为
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3.[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
6.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六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 岷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岷县当地水产品产量很小, 消费的水产品主要靠从外地调入。据了解, 全县城区水产品销售点达20余家, 水产品种类有鱼, 虾、龟、贝等。种类包括草鱼、鲢鱼、鲤鱼等10多种, 年销售量达5万kg以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使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保障城乡居民身心健康, 一直是困扰业务部门的大事。
2 存在的问题
2.1 防检疫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 水生动物防检疫工作由当地兽医部门负责, 但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 兽医部门对水生动物以及水产品尚未开展严格的防检疫, 更缺乏专业的水产品检疫员从事此项工作, 渔政管理人员对水产品的监管仅限于检验证件, 建立销货台账等被动工作, 这难免出现死角和漏洞。
2.2 缺乏完整的工作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有法律依据并开展规范化防检疫工作的地区很少, 没有形成完备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岷县和绝大部分地区一样, 尚未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 监管难以落实。
2.3 无专业技术人员, 检疫检验手段落后
动物防疫和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水产品专业检测人员, 行外人士难以胜任此项工作。基层水产品检疫检验无专门的检测设备, 仅凭眼观、鼻嗅、手感等手段, 对药物残留过量、重金属超标等的检查无能为力。
2.4 水产品夸省区流动突出
据了解岷县市场的水产品主要来自河南、宁夏等地, 增加监管了工作难度。
2.5 部门协作不够
此项工作涉及食药、兽医、渔政、工商等部门, 目前存在着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力, 缺乏统一领导的问题。
3 解决措施
3.1 完善服务体系, 理顺相互关系
动物卫生防疫检疫 (检验) 是依照动物防疫法所开展的系统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从养殖生产第一线到国家监管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建立包括水生动动物检疫监督在内的更加全面的动物卫生防疫监督体系。连接从生产中的防疫到产品调运中的产地、运输、市场各个环节, 环环相扣, 节节不虚, 使水产品质量安全能够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行使监管职责, 尽快改变水生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真空局面。
3.2 开展技术培训, 建立专业队伍
水产品检疫检验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需要有精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当此任, 甘肃省乃至周边地区真正开展专业化水产品检疫检验的机构、人员寥寥无几, 应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培训, 实现知识技术的全面更新, 组建专业技术团队, 实实在在地搞好检疫检验工作。
3.3 制定工作规范, 加强组织协调
7.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七
收藏本文
分享
8.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专业。然而,由于报关专业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报关 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报关专业日益成为学生乐于报考的热门专业。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等专业相比,报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理论方面的内容更少,课程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报关专业的建设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目前,不少学校开设报关专业较为仓促,在准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对报关专业教学、教材、教法与实训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报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材选用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报关课程的教材大多数是按照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生硬的将报关业务分成相关性不强的几段,不考虑到报关的流程和海关管理规定的连续性,甚至把很多国贸实务、国际结算的内容包括在内。有些学校还直接使用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内容冗长,篇幅过多,且价格不菲。同时,报关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不足。很多学校仅仅在国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相应增加一两门报关课、报检课,不利于报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式传统
不少教师在讲授报关课程时,仍旧试图按照传统的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展开理论框架,然后强调重点概念,重点问题,要求学生背诵掌握。但这种讲授方法却不适用于报关类课程。报关是一门与海关、运输公司、港口及进出口商打交道的学问,程序为主、理论为辅。同时,一些老师在讲授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根粉笔的讲授方法。报关业务流程复杂,信息量大,单凭粉笔、黑板难以充分传达信息,且授课不够生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之感。
3.实训开展不足
很多院校仍试图以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训的方式开展报关实训。国贸实训可以通过一系列单证(如合同、发票、装箱单、保险单、信用证等)串联起来,在普通教室开展。但是报关实训偏向于各种手续的办理,涉及到的的单据(报关委托合同,报关单等)较少,且不具有连续性。最适合的办法是在多媒体机房通过报关实训软件开展。少部分院校也采取这样的做法,但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报关实训软件选择面较少,质量也有很多缺陷。另外,很多院校报关实训重校内,轻校外,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www.188i.net。
4.专业教师缺乏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师资普遍存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是国贸、物流等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此类课程的教学,后来才转为报关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师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报关课程,加之报关课程与传统的国贸课程又有很大不同,讲起课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报关课程与海关的管理政策、报关业务实践密切相关,时效性很强,几乎每年教学内容都要更新。很多老师都缺乏港口、物流、报关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很难跟上这些变化,更不用说给学生讲述清楚。
二、主要的解决方案
1.按新思路编写教材和设置课程
报关教材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适应学院教学的特点,采取“工学结合”的编写方式。首先,在教材体例上,可以根据报关工作的特点,把教材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背景介绍篇,介绍海关的基本情况和管理职能,以及海关对报关企业、报关员的管理;第二篇为报关程序篇,对各种类型的货物分开论述,从一般进出口货物开始,由简单到特殊,在延伸到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第三篇为报关技能篇,讲述报关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技能: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第四篇为报关法规篇,讲解报关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海关法规和报关管理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体例,将报关专业认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可以引入报关行、货代公司具有资深经验的员工以及海关的培训老师加入编写,提供素材。最后,结合“中国电子口岸”通关模式,在教材中加入常见报关软件的介绍和操作界面演示说明,做到与时俱进。
在报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把所有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能力课和专业核心技能课两大类。职业基础能力课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国贸实务、进出口商品学、报关英语、海关法律法规等;专业核心技能课可以开设: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商品归类、国际货代实务、关税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揽货管理等。可将课程设置与培养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报关报检能力、国际货代能力、货运与保险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讲授报关课程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在讲解海关的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适当给学生观看一些来自海关一线的图片、新闻报道和专题视频,让学生生动了解海关的作用、权利与任务。在讲解报关程序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法,以一些企业的真实进出口货物报关流程为例,演示、讲解和比较不同货物的报关程序。例如,在讲解暂准进出口货物时,就可以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引入上海市海关对其关员进行通关培训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在讲解商品归类和税费计算时,就采用强化练习法,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归类技巧和计算公式。在讲解报关法规时,采用引导阅读法,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掌握法规对报关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促使其课后也能积极自学。同时,在授课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注意到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的便利,以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报关行业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
3.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实训工作在报关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校内实训可以通过实训软件在多媒体机房开展。对于报关实训软件缺乏的问题,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方式,即学校派遣老师到软件公司,与该公司合作开发实训软件。一方面,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有效地指导软件公司按照学科的特点、科学的流程开发软件。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本校报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通过这种模式,本校还可以大幅降低使用该软件的成本。其次,校外顶岗实训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联系报关行和货代公司,推行“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办学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但是,联系的报关行、货代公司一定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否则吸收的学生有限,使实训难以开展。
4.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报关专业师资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采用“内涵式提升”。大力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寒暑假期间派遣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或者派遣教师到上海、广州等报关行业发达地区,参加由当地海关或报关协会、教育机构举办的“双师”业务培训活动;另一方面,采用“外延式引进”。目前,学校可以引进一批报关行业的资深员工(甚至职业经理人),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让他们把报关工作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带到课堂上来。这些引进的人才也可以对原有的一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而且这些人才,本身就有一些相关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开展。
三、结束语
报关专业作为一门较新的专业,建设的历史还很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报关专业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高职院校,只有不停地进行探索和改进,我们才能实行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报关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9.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九
1 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监管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养殖场 (户) 众多, 动物养殖分散, 尤其是人力、财力、物力相对缺乏, 导致监管部门未对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实施全方位监管。近年来, 国内多次发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
1.2 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长期使用抗生素类、激素类药物, 而养殖户又不能严格执行休药期, 容易造成动物产品抗生素类、激素类残留超标,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进入动物体内蓄积, 再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 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1.3 兽药合格率偏低
兽药是一种特殊商品, 在预防、治疗及诊断动物疫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畜牧业投入品的兽药, 必须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 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但目前, 全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相对偏低, 存在部分兽药生产企业非法生产、经营假兽药的现象, 尤其是地下非法窝点制售假兽药问题更为突出。
1.4 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部分养殖户法律意识、防疫意识淡薄, 对病死动物随意丢弃, 甚至为减少“经济损失”将病死动物低价出售或食用而造成疫病传播;二是一些食品加工户利用隐蔽的加工场所, 将低价收购的病死动物经过屠宰、分割、加工后销售给餐饮饭店, 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三是病害肉、注水肉现象时有发生, 私屠滥宰情况也未彻底消除。
2 保障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兽药产品合格率
为推进兽药监控体系建设, 国家应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用药安全。切实加强兽药GMP生产企业的源头监管, 确保兽药产品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并监督到位。定期公布检测不合格的兽药产品, 推动行业自律,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2 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按照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制定本地区兽药残留监控方案, 紧紧围绕兽药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的突出问题, 加强执法监督, 严格行政许可。不断扩大兽药残留的抽检范围和频率, 建立残留超标产品追溯制度, 确保残留监控工作收到实效。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用药监管, 严格控制药物滥用。加快标准化规模小区建设, 大力推行健康养殖。严厉查处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或违反兽药使用规定的违法行为, 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2.3 加强畜产品源头监管
按照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各种违法行为。一是督促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购销台帐, 严禁添加违禁兽药;二是督促销售环节建立购销台帐, 守法经营;三是督促动物饲养单位建立兽药使用登记, 合理使用兽药, 遵守兽药休药期规定,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四是建立动物标识可追溯管理, 完善养殖档案,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
2.4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0.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十
。现笔者结合实际,浅谈当前xx县打防刑事犯罪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从当前面临的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压力之一:严峻的命案形势,给全县公安机关形成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是xx县自2005年来命案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又出现大幅上升的局面。仅在8月份就连续发生4起命案,而且恶性程度和社会影响较大。槐店“8.08”案件强攻不下,形成全市的“欠账”。二是一些个案被人有意发挥和炒作,把偶然说成必然,把个别说成普遍,形成治安热点,给公安机关造成巨大压力。
压力之二:两抢一盗多发性犯罪居高不下,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一是两抢一盗案件在全部刑事发案总量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近年来一直在80%左右。二是通过上半年的有力打击,近期再次出现两抢案件反弹情况,近日连续发生尾随抢夺银行取款人重大案件,损失较大。县城周边乡镇无业人员进入城内滋事掠财的现象突出,动辄酿成大案甚至引发命案。三是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盗窃摩托车等问题一直没能有效解决,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
压力之三:不断增多的涉法信访案件,在各级媒体的关注和炒作下形成热点,给打击犯罪的日常工作造成巨大的警力和精力的消耗。自大接访以来,xx县公安机关共接到领导批示信访件63件,批办层次高、处理难度大、责任要求严,都是前所未有的。处理消化这些信访案件,消耗了大量警力和精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打防犯罪工作。
压力之四:社会各界对社会治安关注度和期望值的持续走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指数的持续低位徘徊,是公安机关实现提升战力和改善形象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尖锐矛盾和问题。九月底即将进行的打击两抢一盗工作再次考核和问责,和随之而来的年度公众安全感指数调查,使我们又将面临一次考验。一些治安问题解决不好,民警形象得不到改观,安全感和满意率必受此影响。
压力之五:工作进展的不平衡,少数单位和警种的落后和拖累,给xx县总体战绩的快速和大幅提升形成障碍和羁绊。说简单和直白点,就是一些落后项目抵消了总体打击绩效,少数落后单位拖累了全局的后腿。
二、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尤其是领导层面认识不高,工作部署流于一般化、表面化,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持续性,工作落实上紧一阵松一阵,靠压着干逼着干,没有内在动力,因而造成被动局面。个别单位争先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成绩落后,与先进单位之间反差较大。
2、命案克难攻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一些有条件的案件久侦不破,有条件能够抓获的逃犯迟迟未能到案。今年1至8月份全市共发命案34起,已破32起,其中xx槐店“8.08”杀人焚车案发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拖了全市的后腿。
3、弱势项目在全市落后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观。如百名民警起诉数和劳教工作虽然较去年有所增长,但仍是倒数。目前全局还有部分单位起诉没有实现零得突破; 少数单位劳动教养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4、扫黑除恶摸排工作还存在死角。个别单位对排查工作重视不够,查处不力,致使群众屡屡上访。
5、全警追逃意识不强,追逃成绩不理想。从全县的追逃工作局面看,追逃的任务仍主要由刑侦部门和派出所承担,其他警种配合参与不够,追逃责任和意识有待加强。从战果来看,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攻势追逃行动中,仅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 46%。与我们周边县区相比,相关警种的追逃战果比例偏低,部分单位抓逃还没有实现零得突破。
三、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绩效的几点解决对策
1、抓领导,把握斗争关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上级精神和局党委的指导思想,坚决把中原卫士杯竞赛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列为当前最重要、也最紧迫的中心任务,在警力、精力和保障上全力投入,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坚决打赢这场战役。二是要精心组织部署。各警种和各派出所要立即组织民警认真研究,分析辖区的刑事犯罪尤其是盗抢犯罪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对策。三是强化领导责任,各参战单位和警种一把手是本单位中原卫士杯竞赛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的首问责任人,局分管领导和包片领导对分管单位和派出所工作绩效负领导责任,与所分管单位和派出所实行打击绩效、群众满意率、涉盗涉抢信访问题“三捆绑”,一同问责,使解决两抢一盗问题的压力感不仅在基层、在民警,而且体现在上层、在领导,责任共担,荣辱与共。
2、抓打击,突出主攻方向。打击,是检验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标准。一是强化破案。要强化破案是主业、是硬本领、是突破口、是威慑力的观念,各警种都有挖掘线索、侦查破案的任务,要全警参战,多破案、多抓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捕、多诉、多劳教。竞赛办要将目
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参战单位,各单位不准讲条件、讲客观,务必完成。二是适时抽调精干警力重组打击盗抢犯罪专业队,重点打击我县较为突出的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盗窃耕畜以及街面上时有发生的双抢犯罪,着重侦破重大案件、团伙案件、系列性案件。下一步,只要是县局组织的专案,案件和工作涉及到哪个辖区,或者赴外追捕,当地派出所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该出人时出人,该出经费时出经费,不准推诿扯皮,贻误工作。三是要对辖区的逃犯,重点是命案逃犯和两抢一盗嫌疑人认真梳理,摸清底数,逐人研究措施,加大追捕力度,抓捕后加强审讯攻坚,挤干挖尽,扩大战果。四是强化执法办案和打击处理工作。嫌疑人到手了,如何消化处理必须严格把握、严格要求。该报捕、起诉的坚决走刑事程序,不准降格处理。不批捕、不起诉、或免刑的,符合“四个一律”要求的,要呈报劳教。要继续清理过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员,从中挖掘潜力,重新处理到位;法制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把关,故意放纵犯罪的要严肃追究。
3、抓防控,巩固打击成果。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在县城规划实施和进一步完善城市监控工程,同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和场所积极参与,必须加强维护,做到实用和有效运转,为打击防范盗抢犯罪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要把警力摆到街面路面,动员组织局机关各警种,配合辖区派出所和巡特警开展夜间巡逻,控制和打击现行犯罪。三是要定期分析某一地区和部位突出的犯罪问题,组织相关派出所开展联手防控,有效地遏制入室盗窃、盗窃电力设施、盗窃家禽家畜、盗窃机动车、以及街头两抢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四是部署开展公共娱乐场所、废旧收购站点、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出租房及小旅馆等治安复杂场所的专项清理整治,落实好有关管理制度,控制好阵地。五是看守、拘留两所要开展狱内攻势,动员在押人员检举揭发犯罪线索,支持配合好高墙外的斗争。
4、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建立和公布公民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提供犯罪线索。二是要采取在城乡道口和醒目位置悬挂和张贴标语、横幅,印发《敦促盗犯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声势,让我们的打击预防犯罪工作深入人心,赢得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三是要利用报纸、电视台和《公安信息》开辟宣传阵地,在全体民警中发起宣传上稿竞赛。四是各办案单位,在日常侦破案件中认真落实受立案回执和破案回访制度,借机宣传公安机关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犯罪的举措和决心。
11.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十一
1. 基本情况
根据农业部的要求, 太原市组建了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2010年机构改革时, 又明确设置了市场信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近几年来, 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不断争取部、省厅和市财政投资, 购置了液相色谱仪等必须的仪器设备, 具备了对20多个项目的化验能力;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抽调执法人员20多人, 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调查取证设备。市属10个县 (市、区) 也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 配备了专职执法人员;4个区县建立了农产品监测检验站, 配备了部分化验检验设备, 具备了农残检测的条件, 市、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目前, 全市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销企业诚信经营档案, 并要求其做出质量保证承诺, 实行了农业投入品购销台帐管理制度。同时, 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设了“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与平台”,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触摸查询屏、支持条码识别功能的手机和太原市农经信息网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销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信息公开和追溯。2009年“两会”期间和2010年, 分别由CCTV7频道《每日农经》栏目和山西电视台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了专题报道。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不高
首先是农产品从业人员对使用高毒农药和违禁添加剂的危害性及其后果缺乏充分认识, 没有将农业标准化生产列入重要位置;部分干部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 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质量安全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2) 检测覆盖面不大
一是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设备和人员不足, 化验检验项目和检测覆盖面十分有限;二是没有经省级计量认证, 检测数据没有法律效力;三是县级均未设立独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 目前虽有4个县筹备建设, 但无人员、无机构, 仍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3) 监管手段落后
虽成立了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但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人员不足, 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条件和手段很不到位, 与监管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 监控机制尚未健全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 全面的投入品统供和生产过程监控机制尚未健全, 大面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控制较难;“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3. 建议与对策
(1) 下大力气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 认真实行国家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 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步伐,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 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非疫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 实现对农产品生产从种源、投入品统一供应和使用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2) 完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提高检测覆盖面
一是完善提高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通过增加投入, 完善配套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检测设备, 增加充实人员, 加强检测技术的培训, 尽快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和审查认证, 使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在内的生产全过程。二是建立健全县级检测站。全市10个县 (市、区) 设立独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 配置所需设备, 配备专职检测人员, 具备承担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监测工作, 其中4个县要达到能够定量检测的能力和水平, 要对质量安全的重点区域和产品进行常年监测,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三是建立乡级检测点。配备专门检测人员, 负责本辖区农产品基地抽检工作。四是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检测室。配备相应的农药、兽药快速检测设备, 确定专人, 负责检测工作, 对生产和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自检, 把好生产农产品的准出关和销售农产品的准入关。从根本上建立市、县、乡监督监测和企业、市场自检相结合, 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相配套, 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3) 提升监管能力, 加大执法力度
各县 (市、区) 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尽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要尽快理顺执法机构, 按编制配足执法人员, 按照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配备执法软硬件设备。市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培训, 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形成上下联动、统一调配工作机制。各级农业执法机构要强化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发现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
(4) 全面推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12.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十二
廖 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研究加
强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的精神,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论述,标明了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高等学校必须站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一高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1.目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50年来,国家在高等教育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的全国统一考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逐步加大,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稳步发展,一大批综合性的、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实验逐步建立起来,为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难以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
(1)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和二级单位的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一些科研比较薄弱的单位,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是教学单位,只要搞好教学就行,没有必要过分地强调实验室建设。由于这种认识不同程度的存在,以致影响到了实验室的投资建设。据笔者向几所工科大学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调查,结果表明,除个别实验室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外(这部分实验室大多有省、部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资助项目),大部分实验室建设资金匮乏,有的实验室连设备基本维修费都难以到位,整个实验室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2)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规划。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一般都是以实验室(包括教研室)为主体进行规划的。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较多。一是缺少长远规划,匆忙决策,仓促上马,实验室建设类似于小生产的小作坊,小而全,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二是缺乏整体性,各实验室之间不能整体协调,各自为政,设备的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结果是学校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制约了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参差不齐。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建设投资体制不合理性,使得许多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人在实验室留不住,又加上环境、待遇、设备等诸因素的影响,实验室难以引进比较优秀的人才,以致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特别是有时将实验室人员的安排视为照顾性措施,致使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无法较好地配合教学、科研来完成实验任务,更没
有办法来进行科技项目开发。
(4)实验室对外开放交流不够。由于实验室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无法做到全天候开放,较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人人动手,体验实验过程,锻炼实验技能,提高实验动脑动手能力。由于实验室本身条件的诸多限制,很难接纳高水平的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换言之,学科建设、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知识不能及时地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
2.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形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的传播、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教育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作为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关系更为密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基地,毋庸置疑,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观点,已被诸多事实所证明,并在很多人的心中形成共识。
(1)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临近世纪之交,展望21世纪,我们生活的空间,无一不是被瞬息万变的信息所包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化、集体化、国际合作化,特别是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预示着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从全球范围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最终走向产、学、研一体化。如日本的株式会社、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国内的海尔集团等。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其特殊地位决
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
(2)科教兴国促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振兴国家经济的根本措施。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新型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发明,都从实验室开始做起。因而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和适应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3)社会理性化发展给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社会的发展时,一个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一系列科学分析过程,其中包括目标假定与建立、信息综合、数据采集、科学论证、决策实施,所有过程监控必须是智能化、自动化、网络信息化。可以这样说,实验室既是高度物质文明的探索基地,也是高度精神文明的实践基地。可以断言,实验室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决策,在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上成为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研究基地,最有力的佐证便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决策实施之前,各方专家、学者运用实验手段,从技术、经济、生态、水文地质、人文、社会政治等多个侧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见,现代社会理性化的发展,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实验室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00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使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临近世纪之交,面向21世纪,我们必须对实验室建设在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更新观念,用改革的精神抓好实验室建设,以保证培养人才的需要。
(1)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首先,一定要克服一种不良倾向,即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或淡化、或认为可有可无。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雏形;是工农业、国防工业新产品诞生的基地。其次,要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侧重点改善那种验证性实验,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逐步增加独立性课程实验课。要充分体现出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条不同的但又平等的教学途径,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建设,把实验室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
(2)理顺关系,建立有效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两级管理体制,并由一名院(校)长主管全院实验室工作。”这种工作规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实验室附属于教研室、小而全、各自为政、投资效益低、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高等学校应该着手建立一批院(校)直管或系主管的实验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从而逐步达到所有实验室的校、系二级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过渡到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体制应考虑,一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正常的运转;二是根据学科学位建设和发展,重点扶持部分实验室,促进学科学位建设不断发展;三是力求投资效益,对那些涉及到国民经济生产实际问题研究的实验室或实验项目,要有目的地进行投资,保证资金到位。总之,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要克服那种没有重点、撒糊椒面的投资方式、甚至不问其投资效果的倾向,要在保证实验室基本运转情况下,围绕学科学位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效
益地进行投资。
(3)造就一支业务水准高、奉献意识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队伍。鉴于当前大多数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能力偏低这一状况,必须采取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办法,培养一支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积极引进一些高层次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包括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坚决克服那种轻实践的陋习陈规。事实上,国内、国际上一些重大发现、重要科研成果的取得,几乎都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实验室是成才的沃土。二是要有良好的政策激励机制,打破实验教学人员和教学人员的人为界限,鼓励双向交流,即实验教学人员和教学人员可互换工作岗位,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允许在政策上存在厚此薄彼现象。三是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训练,对不适合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工作予以调离,对学历层次达不到要求
者限期达到要求,对实验技
13.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篇十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黑龙江肇东
1 肇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宣传发动面不宽
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 没有形成连贯性、持续性,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认识不深。
1.2 建设资金投入缺乏
目前还未形成良好的投入机制, 政府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
1.3 安全监管不严
肇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刚刚起步, 由于技术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而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造成监管留有“死角”。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2.1 健全四大体系, 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2.1.1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推进全市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 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比如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开展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积极争取市财政的经费保障, 以保证年检测样品3 000个、1.5万个项次, 监测3万t农产品质量安全。
2.1.2 健全农业执法监管体系。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建立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负责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从抓源头、抓重点、抓要案入手, 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执法检查, 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形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大的震慑力。
2.1.3 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条例》, 按照完整、配套、简便的原则, 重点围绕产、供、销等环节, 组织专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 推广病虫害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 彻底解决“三无”问题 (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 [1,2]。
2.1.4 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网络体系, 及时向社会及相关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发布农业质量标准动态信息, 将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2.2 建立六项制度,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2.1 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
全面整顿农资市场,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例行检查、监督抽查, 特别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零散农资经营场所的监管, 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物品。农产品基地投入品实行制度化管理, 把现有化肥、农药编成目录, 明确使用种类和范围, 凡是投入到基地的物品, 从购入、经销到投入各环节都必须进行登记备案[3]。
2.2.2 建立基地准出制度。
大力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 (统一技术培训、物资供应、配备检测仪器、制度规范、注册商标) , 建立指导机构, 确定专人负责, “三品”认证基地农残抽检合格率达100%[4,5]。
2.2.3 建立市场准入和农产品检测制度。
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商业零售单位对进入本市场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 配备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 质量未达标者禁止出售。实行自检和抽检相结合, 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 开展相关质量监控工作, 如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和质量监控等。按照先常规后特殊, 先从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谷子和水稻的质量安全监管开始, 逐步向肉、禽、蛋、鱼、奶等农产品延伸。
2.2.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对全市蔬菜瓜果、谷子和水稻生产基地及生产者实行身份编码识别管理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 (保鲜) 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制度[6,7]。减少中转环节。实现农产品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溯。
2.2.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 应及时、有程序地上报有关单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有效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 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8]。
参考文献
[1]郑先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J].湖北植保, 2011 (1) :61.
[2]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109-111.
[3]杨虎臣, 符建伟.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7) :108-110.
[4]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将全面强化[J].家禽科学, 2011 (1) :56.
[5]雷瑛.扩大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2) :7-8.
[6]方舟.科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6) :1.
[7]张玲, 祁玉峰.控制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0) :27.
【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推荐阅读:
横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横山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0-20
田横山文化公园导游词07-13
横山学校“三个提升年”活动工作汇报09-01
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信阳110kV滨湖10-18
象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11-03
京山县中小学校项目建设资料10-16
微山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检查整改意见表08-14
璧山县丁家小学创建“璧山县文明单位”规划09-21
方山县工作情况汇报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