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2024-06-11

菌种安全管理制度(共8篇)(共8篇)

1.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菌种、毒株的保藏和管理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设立《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登记表》,其内容包括:菌种编号、菌种名称、菌种来源、保存日期、数量、保存条件、存放位置、保管人。

三、严格的登记制度、建立详细的总账及分类账。

四、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方式。采用双人管理。

五、根据菌种情况,定期检测菌种品质,发现菌种变异或退化时应及时报告,并查明原因。

六、菌种的发放需要双保管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每次使用标准菌株都应做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等。

七、购买的标准菌株初次复苏使用时,应批量保存在菌种管中,-20℃以下保存。

八、新的标准菌株复苏后,传代最多不超过3次,如超过3次将不再作为标准菌株使用。

九、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解冻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十、菌种必须装在密封的专用容器内高压灭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十一、菌种、毒株失窃要及时报告处理,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者:

2.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

2012年2月28日至2012年4月20日。

1.2 土著菌的采集

在南昌地区附近选择落叶或腐殖土较多的区域, A组为生活区的樟树林、B组为人迹较少的杂树林、C组为小山丘 (高出平地100 m~200 m) 的松树林, 分别采集原原种。方法:将8成熟的米饭装入原木桶内 (上口径25 cm、下口径20 cm、内空高15 cm) , 上覆2~3层纱布后, 放置事先已挖大小适中的洞穴内, 上覆落叶或腐殖土2~3cm, 再用浮土覆盖10~20cm成圆弧状凸起, 在上层覆一小块聚乙烯地膜防雨, 10~14 d后取出观察桶内菌丝生长状况。

1.3 土著菌的培养与扩增

选择生长较好的菌种 (原原种) 与红糖按1∶1于搪瓷盆中混匀, 置16℃~18℃、湿度为70%~80%室内活化培养, 7d后成浆状即为原种。将原种按1∶500的比例加入地下水稀释, 加入麦麸拌湿, 混合均匀后调制含水量至55%~65%, 摊放在20℃~30℃的室内, 铺成长方形状, 厚度20~30cm为宜, 上面覆盖稻草、草帘或麻袋, 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待菌丝长出后每隔2d翻动辅料一遍, 干燥后备用, 土著菌培养、扩增即完成。

1.4 土著菌种的分离培养

1.4.1 发酵床的制作。

将垫料与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见表1) , 堆积在猪栏角落处成圆锥形发酵, 每天8∶00时测量垫料堆顶部深约30 cm处温度、色泽、气味并做好记录, 于7d后铺平发酵垫料, 第14d进猪。

1.4.2土著菌的采样。

试验分为4组, 记为1、2、3、4组, 对应垫料样为1、2、3、4, 其中1、2组为商品菌种, 3、4组菌种为自制土著菌种。进猪前一天采样, 从新制作完成的4个发酵床中分别取500g左右的垫料, 送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检测。菌种及垫料组成见表1。

1.4.3 分离培养基。

LB培养基 (代号L) :蛋白胨10 g, 酵母浸膏粉5 g, Na Cl 5 g, 加水溶解, 调p H 7.0, 定容至1 000m L。

1.4.4 培养方法

1.4.4. 1 称样稀释。

称取10.00 g样品, 加至装有100m L无菌水的具塞三角瓶中, 震荡30 min, 洗脱混悬样品菌体。稀释:取6个1.5m L的离心管 (无菌) 各加入0.9m L的无菌水, 标号1、2、…6, 取上述混悬样品菌体液100u L加至1号管中, 混匀后取出100u L加至2号管中, 混匀后如此稀释直至稀释到6号管, 对应稀释度分别为10~2、10~3…10~7。

1.4.4. 2 混悬分离培养。

依次从6、5、4号管中各取100 u L, 每个稀释度样液分别加到3块无菌平皿中, 标上“n Y”n:样品稀释度, Y:样品代号, 例如“71”就是表示1号样品稀释至10~7混悬在LB培养基上。其它样品如法操作。待培养基温度降至45℃左右, 便可按20 m L/皿左右倾入平皿中并立即与菌液混匀, 待凝固后倒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3~5d。

1.5 分析方法

采用相似性分析指数 (sorenson spairwis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Cs) 来比较不同环境下细菌菌群的差异,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x为x样品菌种个数, Ny为y样品菌种个数, j为各样品共有的菌种数 (个) 。Cs值越大, 表明样品的相似程度越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著菌的采集

2.1.1 外界环境。

期间外界气温为5℃~14℃, 湿度为70%~80%, 以阴雨天气为主。

2.1.2 菌丝生长。

从表2和图1、图2、图3可以看出, 海拔较高丘陵地区松树林米饭上布满菌丝且较长, 色泽为灰白色, 而其他两组菌丝较短, 特别是生活区樟树林内采集的菌丝呈黑灰色。选择菌丝生长较好的菌种即采集小山丘松树林C组作为此试验的原原种。

2.2 菌种扩增

原种扩增辅料制作后第1 d、2 d无明显变化;第3 d, 8∶00时辅料表面长满白色菌丝, 菌丝长4~5 cm, 17∶00时有部分菌丝变为黑色, 辅料呈深棕色, 翻拌、揉碎、混匀;第4d, 8∶00时, 辅料表面长有少量菌丝, 14∶00时, 辅料表面布满较短菌丝;第5 d, 8∶00时, 辅料表面菌丝稍长, 14∶00时, 翻拌、揉碎、混匀;第6 d, 辅料经不断翻拌, 水分含量下降, 辅料表面已无明显菌丝。图4、图5为辅料菌丝生长情况。

2.3 发酵床的垫料变化

制作发酵床时, 堆积猪栏角落的垫料经24h后温度可达40℃~50℃, 第4 d温度可达最高 (56℃~70℃) , 以后垫料内部温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现将第4 d堆积垫料顶部约20 cm处的温度、色泽及气味观测情况列于表3。

由表3可知, 试验组1、3两组温度低于试验组2、4两组, 即垫料中谷壳比例高的试验组发酵温度高、表面有水蒸汽现象。垫料发酵温度与垫料的组成成分有关, 即与垫料的通透性、保温性等有关 (谷壳通透性能强, 保湿性较差) 。从色泽上可以看出, 1、2组商品菌种发酵垫料呈黑褐色, 而3、4组本土菌种发酵垫料呈黄色, 通过养猪效果可以认为, 垫料的色泽可能与垫料发酵熟化程度有关, 即黑褐色发酵效果较好, 而黄色垫料表明发酵过程尚未完成。

2.4 菌种分离培养

培养3~5 d, 培养基上均出现了菌落, 从菌落形态来看4种样品共出现了约9种菌落, 菌种与样品的关系及分布和数量情况见表4。

采用相似性分析指数来比较4个样品的细菌菌群的差异, 发现样品1和样品2的相似性最高, 为71.43%;其次是样品2和样品4, 其相似性为40%;相似性最低的是样品1和样品3, 为22.22%。具体见表5。

3 讨论

3.1 土著菌是一种复合菌, 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较好地生长、繁殖, 本次研究发现土著菌种采集时宜选择人迹较少、海拔稍高、落叶及腐殖质丰富等区域效果要好。

3.2 有研究报道, 发酵床垫料中的C/N是发酵体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合适的垫料C/N为发酵床功能菌群的生长提供最均衡的营养条件, 保证粪便快速发酵分解。锯末是最佳的发酵床垫料, 在所有垫料中C/N最高, 其值为是491, 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木质素可保护纤维素不被降解, 且与NH3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使得锯末最耐发酵。稻壳C/N值为75, 透气性能比锯末好, 表面积大, 有利于吸收NH3, 含碳水化合物比例比锯末低, 灰分比锯末高, 使用效果和寿命要比锯末差。本次试验, 堆积垫料发酵温度稻壳与锯末混合比例为1∶1要比稻壳和锯末比例2∶1低, 且稻壳含量高的垫料堆积发酵时表面有蒸汽现象, 这与稻壳通透性能要比锯未好的理论相符。

3.3 本研究发现, 使用商业菌接种不同组成的垫料发酵的相似性指数为0.7143, 高于土著菌接种不同组成的垫料发酵的相似性指数0.2857约1.5倍, 表明商业菌经过一定工艺后相对于自制土著菌菌种更集中, 其发酵效果比较稳定。但外来菌种是否对本土环境微生物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3.4 研究发现, 接种商业菌和土著菌的相同比例垫料及接种土著菌不同比例垫料之间, 其发酵的相似性指数比较低, 为0.2222~0.40之间, 土著菌种组和商业菌种组相同菌种为F菌、Q菌两种, 而土著菌种相对于商业菌种接种垫料有其特别的优势菌种分别为I菌、J菌、K菌、O菌、M菌、N菌、P菌、R菌、S菌、T菌。但这些菌属于哪个菌属, 是否是有益菌属等后续问题可对其通过16sr DNA的测序方法鉴别确定。

4 小结

4.1 由于土著菌采集、培养扩增等工艺和方法简单、易掌握、费用较低, 不会对本土环境微生物产生影响, 非常适合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但菌种间相似性较差, 在制作发酵床时垫料的堆积发酵时间及工艺需进一步完善。

4.2 商业菌种属外来微生物, 是经过商业纯化后的菌种, 制作工艺成熟、发酵效果稳定, 非常适合在较小规模的猪场推广应用。

摘要:为探讨本土环境条件下采集的土著菌能否替代商业菌作为发酵床养猪的适宜菌种。试验选择在不同区域采集菌种, 并将其中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扩繁, 后与商业菌种分别接种在不同组成比例的垫料, 对发酵后的垫料进行菌种分离培养, 比较不同垫料接种不同菌种发酵后的菌群变化情况。研究发现, 菌种及垫料的组成对发酵后的菌群种类均有明显影响, 但对总菌数无明显影响, 商品菌种相似性 (71.43%) 高于本土菌种相似性 (28.57%) , 表明商业菌种经特殊工艺纯化后, 其发酵效果更稳定。由于土著菌在当地采集, 不会对本地土壤微生物安全带来任何影响, 因此, 采集培养效果良好的土著菌种制作生物发酵床养猪前景广阔。

3.白曲霉斜面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篇三

(1.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3;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责阳550025)

摘要:对麸曲酱香白酒生产所需糖化酶菌种:白曲霉的一级种培养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应用Minitabl5软件设计了Plack-c叶-t-Burnlan筛选试验,通过筛选得出蔗糖浓度、硫酸铵浓度、培养摹pH值以及微量元素配比为菌种生长的4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并对此进行正交试验得出白曲霉一级种斜面培养的最优条件为蔗糖浓度259/L,硫酸铵浓度3.59/L,MgSO,?7H99K2PO,1.09/L,琼J].159/L,pH值5.5,培养温度28。C,菌体糖化酶活力724。8U/g。关键词:白曲霉:斜面培养;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093--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9-0093―04

1.09/L,KCI!.09/L,

OptimizationofslantculturemediumofwhiteAsperSe/ms

GAOLinfen91,Tang

Qinglil,WUTianxi蛆92.

(1.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Guiz凼ouUniversily,Guiyan9550003,China;

2.Schoolofh'fescJclJCC¥,Guizhou

Abstract:Aspergillusplays

an

Universi(y,Guiyang

550025,国ina)

importantmleofsaccharificafionintheproductionofChineseliquor.Thefermentationconditionoftheslantculture

test

mediunwasoptimizedbysingle-factors

inthisstudy.ThePlaekett-Burman

as

experimcmWaSdesignedbysoftwareofMira'tab15.Theoptimalfor-

mentationconditionswcreobtainedbyorthogonaldesignfollowed:theconcentrationofglucose

25班,the

concentrationofammoniumsulfate

ac-

3.5叽,MgSO,-7H:,‘91.0班,KCl1.0叽K,PO(1.0班,mediumpHvalue5.5

tivityofglucoamylasewas724.8U/g.

Keywords:whiteAspergi.us,slantculture,optimization

andfermentationtemperature28℃.Undertheseconditions,the

酱香型白酒的传统生产工艺是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高粱为原料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是其典型代表。但由于该工艺生产周期长、粮耗高、产量低资金周转慢、成本高。从而导致酱香型白酒市场价格相对偏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应用纯种微生物制成麸曲,生产酱香型白酒,成为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另一种途径,经研究其粮耗大幅下降、生产周期明显缩短,酒质基本达到大曲酱香的要求【习。麸曲白酒质量的优劣,取决于麸曲和酒母的质量这与选育菌种关系重大,要求麸曲应最大限度地将淀粉分解成可发酵性糖,应具有较高的淀粉酶及糖化酶的活力网。在酿酒工业中,生产麸曲白酒等酒类时白曲霉可作为糖化剂,这是因为白曲霉中的糖化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进而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14】,白曲霉斜面试管培养基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酒质的优劣。因此本试验通过对白曲霉斜面试管培养基进行优化,以麸曲糖化

收稿日期:20LO-05.11

酶的活力作为检测指标,探索白曲霉糖化酶活力最高时的培养条件。1材料与方法1.1菌种

白曲霉:购于四川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1.2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309,NaN0339,MgS04?7H20

KCl

0.59,

0。59,K2P04lg,琼脂159,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固体培养基:250mL三角瓶装A259含水率为65%的

麸皮,恰好可以覆盖瓶底,0.1MPa灭菌30min。1.3培养方法

斜面培养:从活化好的母种试管中挑取黄豆大的菌丝块,接入斜面,在28℃培养4d。

固体培养:从斜面试管中挑取3块黄豆大小的菌丝块接入固体培养基,拌匀。培养温度为28℃,刚开始为堆积培

基金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局工业攻关项目([2009]筑科2合同字第1-057号)

作者简介:高林峰(1985-),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吴天祥?,教授,通讯作者.

条件,均质为60℃、30MPa条件下均质2次,121℃杀菌5min。经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稳定剂配方为单甘酯0.2%,黄原胶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12%,蔗糖酯0.1%。制得的产品流体均一,色泽乳白,可稳定保存。经过上述工艺加工的巴旦木蛋白饮料符合国家饮料生产标准,保质期可达12个月。

参考文献:

【1】朱京琳.新疆巴旦杏r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2]刘金荣,但建明,江发寿,等.巴旦杏仁的营养成分与理化常数测定,

营养学报阴.2002,24(2):202.203.

【3】郑力.巴旦杏仁乳饮料的品质改良研究啊.粮油食品科技,2006,4:

38-39.

?

【4】高愿军.软饮料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万方数据

2010NO.9

?94?

SerialNo.222

ChinaBrewing

养,20h后将培养基混匀平摊在瓶底,24h后培养结束。1.4检测方法

1.4.1糖化酶的测定方法嗍

(1)麸曲液的制备:称取59麸曲,加入100mL蒸馏水浸泡lh。

(2)取A、B2个三角瓶,A瓶加入20mL蒸馏水,B瓶加入20mL2%淀粉溶液(准确称取绝干的可溶性淀粉29,用

少量的水调匀,倒入70mL的沸水中,并用20mL水反复洗涤小烧杯,洗液合并其中,用微火煮沸到透明,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00mL,当天配制使用)。

(3)向A、B2个三角瓶中各力gXSmL、pH4.67,酸一乙酸钠缓冲液(2mol/L乙酸溶液:取118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L,与2moVL乙酸钠溶液:称取2729乙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lL,等体积混合即可),然后分别加入5mL浸泡好的麸曲液。

(4)置于30℃水浴锅反应60min后加入3mLlmol/LNaOH终止反应。

(5)取2个新的三角瓶C、D盼别加入斐林甲一乙液各5mL,

从反应后的A、B2瓶中各取5mL力n入,在电炉上加热。在沸腾条件下用lg/L葡萄糖溶液进行滴定,直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葡萄糖液的体积V。、V:。

(6)糖化酶活力(U,妒=(V。.Wx96

1.4.2培养条件优化

对碳源、氮源的选定以及对选定后的碳源、氮源的质量浓度、微量元素配比、培养时间和培养基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Minitabl5软件设计了5因素2水平的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从中找出对菌体生长的显著性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对其优化。2结果与讨论2.1单因素试验2.1.1碳源、氮源的选择

(1)碳源的选择:分别用309/Ll}勺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来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其他条件均不变进行试验,结果见图1。

600

蚕500

o400

杂300

避200

_

糖100

O

f-淀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

圈一圈-L.-圈.-1-一_.1-.I.J

碳源

图1

不同碳源对菌体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Figure1.Effectofdifferentcarbon

sourceon

theactivityofsaccharifying

enzyme

万方数据

碳源是白曲霉乃至任何微生物生长能量代谢的来源,不同的碳源对菌体生长均有不同的影响,由图l可以明显看出,蔗糖对菌种产糖化酶的影响最大,而且蔗糖的价格适宜,故选蔗糖作为斜面培养的碳源。

(2)氮源的选择:用3班的尿素、碳酸氢铵、酵母膏、硫

酸铵和蛋白胨来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硝酸钠,其他条件不变进行试验,结果见图2。

5

44

332

●●

硝酸钠尿素碳酸氡铵酵母臂蛋白胨硫酸铵

氮源的种类

图2不同氮源对菌体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Figure2.Effectofdifferentnitrogen

sourceontheactivnyof

sacchariiyingenzyme

氮源是构成菌体成分的主要物质,不同的氮源对菌体的生长及糖化酶的`活力的影响也不一样。由图2可以明显看出,白曲霉对酵母膏和硫酸铵的利用率较高,并且考虑到经济因素以及试验操作的因素,故选择硫酸铵作为菌种斜面培养的最佳氮源。取10鲫卜S09/L不同浓度的蔗糖加入到斜面培养基当中,其他的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图3)可以明显看出,白曲霉产糖化酶活力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蔗糖浓度为309/L时达到最佳。

700

玉600

o

500

、400

R

蜒300

塞200

囊100

蔗糖浓度“g?L‘‘)

图3蔗糖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Figure

3.Effectofsucroseorl

theactivnyofsaccharifyingenzyme

取lg/I一59/L不同浓度的硫酸铵tJnA,斜面培养基当中,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图4)可以明显看出,白曲霉产糖化酶的活力随硫酸铵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硫酸铵的浓度为39/L时达到最佳。

2.1.2碳源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1.3氮源浓度对茵体生长的影响

中国酿造

2010年第9期研究报告

f

bo

)长蛭避g耀

硫酸铵浓度/(g?L。)

图4硫酸铵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Figure4.Effectofammoniumsulfateconcentration

oll

the

act脯y

of

sacchadfyingenzyme

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在适宜的酸碱环境下,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4、5、6、7、8,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图5)可以明显看出,在pH值为6时菌体糖化酶的活力最高,故选择培养基的pH值为6。

o

k

o

、-,

R蜒潼基瓣

pH值

图5

pH值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Figure5.EffectofpHvalueoN

theactivnyofsaccharifyingenzyme

2.1.5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o

h

o

―R蜒滋S舞

培养时间/d

图6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Figure6.Effectofculturetime

oll

theactivityofsaccharifying

enzyme

分别选择2d√od作为培养时间,通过检测糖化酶活力的大小来确定培养时间,结果(图6)可以看出,随时间的高,但随后随着菌体的老化糖化酶的活力逐渐降低,故选

万方数据

总第222期

?95-

择4.5d为培养时间。

2.1.6微量元素配比对菌体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Mg、K、P元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虽然需要的量很少但是对微生物来讲却也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将MgS04、KH2PO,按照l:l、1:2、l:3的比例进行组合,试验结果(图7)可以看出,当MgSO。:K.H:P03为1:l且均为1.09/L时糖化酶的活力最高。

500

0.5+0.50.5+1.0O.5+1.51.o十1.01.o+2,01.o+3.0

MgS04+KH2POd(g?E。)

图7微量元素配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7.Effectof

trace

elementratios011

theactivityofsaccharifying

enzyme

表1各因素所选水平

Table1.SelectedIeveIs‘

ofvariousfactors

水平擀参搿群L篱-州值搋

”。

度/(g?L.1)

问/d

度/(g?1)

P11咀索配比

高水平(1)

354

4.5

6.5

1.25:1.25

低水平(.I)

25

表2Plackett-Burman设计矩阵及试验结果

Table2.DesignmatrixofPlackett-Burmanandexperimentalresults

试验号

蒙藿

培养时间pH

微差鼋素‘焉繁v/(u.g.1)

..

1

I

-

5

●2.

.

9345

-

;1

-

5

.

i

_

3-

ll

8611.

16

7_

ll

.

l8.l

-

l--

1-

9

-l

l

-

i}658m

--●

n抡

-

;

-

-

i

.

;lll

i

l1

l

试验根据碳源浓度、氦源浓度、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和微量元素配比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了n=12的2.1.4培养基pH值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Figure2.2显著性因素的筛选

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每个因子取高“1)低(.1)2个水平(例如培养基pH值为6时最高,取高水平为6.5,低水平为5.5)。以糖化酶的活力大小为响应面的Y值,试验因素水平见表l,结果见表2,各因素的效应评价及系数估计见表

增加糖化酶的活力逐渐的升高,当4.5d时糖化酶的活力最

2010No.9

?96?

SerialNo.222

ChinaBrewing

Research3。若p

裹3各因素效应与系数估计

Table3.Factoreffectandcoefficientestimation

2.3正交试验分析

根据显著性试验筛选出的4种显著性因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采用的是k(30正交试验,各因素选取水平见表4,试验结果及分析见表5,方差分析见表6。

表4优化菌体生长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Table4.LovoIsofvariousfactorsoforthogonaltest

水平”。

A孳蔓?粤c(g?L1)

B硫甓孽饕度/(2?L’‘)

。p18pH值D微量元素配比。”5“8““l253.55.50.75:0.75230461.00:1.oo3

35

4.5

6.5

1.25:1.25

表5优化菌体生长条件正交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Table

5.Resultsandanalysisoftheorthogonalexperiment试验号

AB

CD糖化酶活力/(U?g-1)

ll1

ll53421.2225183l’33350942l234805223l470623’1247973l32461832l34379

332l443

均值l520.333491.667483.333482.333均值2476.333475.000480.333486.000均值3447.333477.000480.333475.333极差

73.000

16.667

3.333

10.667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菌体生长的最大因素为蔗糖的浓度,其次为微量元素配比培养基pH值及硫酸铵浓度。4个因素的最佳组合应该是A。B.C。D:,即蔗糖浓度为259/L,硫酸铵浓度为3.59/L,MgS04?7H201.o#-,KCI1.09/L,K2P041.09/L琼脂lSg/L,pH值为5.5。按照所得出的

万方数据

Report

培养基最佳组合进行试验,并取2个水平,计算其平均值,最后得到菌体糖化酶的活力为724.8U/g。

褒6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Table6.Variance

analysIsofheorthogonalexperiment

3结果分析

传统的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耗粮高,对自然气候条件要求奇刻。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麸曲酱香型酒生产工艺,具有简化工艺、降低消耗,缩短周期的特点使得纯种麸曲发酵为酱香型白酒发展的新途径嘲。白曲霉为麸曲发酵的糖化剂,可以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菌体生长所需要的糖,其糖化酶的活力大小对麸曲白酒的产酒率以及白酒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实验以糖化酶的活力大小作为验证菌体生长好坏的考察指标。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自曲霉斜面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蔗糖为培养基碳源,硫酸铵为培养基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对蔗糖浓度、硫酸铵浓度、培养时间、培养基pH值、微量元素配比进行筛选确定蔗糖浓度、硫酸铵浓度、培养基pH值、微量元素配比为菌种生长的显著性因素。

对4组显著性因素进行L9(34)进行正交试验,得到菌体生长培养条件的最佳配比为蔗糖浓度为309/L,硫酸铵浓度为3.Sg/L,MgS04?7H20

1.09/L,KCI1.09/L,K2P04

1.09/L,琼)指159/L,pH值为5.5。在此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可以明显的提高茵体糖化酶的活力,活力值可以达到724.8U/g。完全符合白曲霉作为发酵糖化剂的作用,对以后麸曲白酒的发酵产酒具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l】赵希玉,王晓风.用麸曲法生产酱香型白酒工艺研究叨.酿酒,2003

(7):29-30.

【2】时卫平.新型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叨.酿酒科技,2005(8):54-55.【3】熊子书.麸曲白酒优良菌种的选育【J】.酿酒科技,1998(1):15.16.【4】张娇英,孙学嘉。彭仁清。等.白曲霉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J】.佳木斯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671-673.

【5】栗永清,赵玉培,徐加顺.大曲、麸曲相结合生产酱香型白酒佣.酿酒,

4.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农大)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校企联合建立湖南省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

二、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 负责人易恢满,夏志兰

三、项目执行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 定代表人阳国秀

湖南农业大学 法定代表人周青明

四、项目承建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湖南农业大学;法定代理人周青明

五、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六、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

第二节承建单位概况

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

第三节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3、《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5、《十三五国家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

6、《“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7、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生物育种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9、“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10、《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1、《永州市冷水滩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12、永州市农业气象资料;

13、永州市农业水利资料;

二、研究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产品市场预测

3、项目设计方案

4、项目技术方案

5、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人员培训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8、效益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二、建设规模

建立一个280平方米的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同时标配各种研发设备。

三、产品方案

每年收集菌株10-20个品种;每年通过生物技术育出食用菌新品种2-4个;每年提纯复壮食用菌品种4-6个;超低温保存菌株10个以上;攻克良种制种技术1-2项,形成制繁种技术规范1项,构建繁育技术体系;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形成生产技术规程2项。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湖南省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内容

(1)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80平方米房间、包括水电安装,四个自来水槽,试验操作台架。

(2)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配套工程 操作的净化室10平方米;菌种检验室40平方米;ISSR和SRAP分子标记实验室60平方米;菌种保存室10平方米;菌种培养室20平方米;灭菌室面积20平方米;小规模出菇区域建设40平方米;包括:双人净化工作台1个;高压蒸汽自动灭菌锅1台;体式显微镜;显微镜;水浴锅;小型制冰机;普通冰箱;超低温冰箱;台式高速离心机;分管光光度计;PCR仪;电泳仪;通风厨;生化培养箱;大型人工气候箱;各种型号的移液抢各1个;PCR电泳成像系统;全温培养摇床;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酸度计;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棒;电子天平;电磁炉1个。

五、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5年5月-2016年5月。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建设食用菌菌种工程研发中心工程投资520万元,其它费用 60万元,不可预见费用20万元。拟申请预算内投资400万元,其余200万元由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自筹解决。

七、主要经济指标

1、年均为生产多增收:1200-1800万

2、年均总成本费用:280万元

3、年均利润总额:600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80%

5、财务净现值(Ic=8%)1340.2万元

6、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年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食用菌产业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键环节和生态链的接点。食用菌优良品种是食用菌增产的核心要素,是菌种产业发展的命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菌种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挖掘广度深度不够,原创性种质不足和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较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重要性状形成机制解析不深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等育种新技术创新不足;尚未形成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品种创制与测试、种子生产与加工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链条。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菌种国际竞争力和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湖南宇秀生物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菌种方面的问题,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杏鲍菇菌种品种偏少,菌种鉴定、检测、纯化、保存还较薄弱。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瓶栽杏鲍菇提质增产的迫切需要。

随着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瓶栽杏鲍菇数量的快速提升,其主栽杏鲍菇品种较单一,产量和品质还不够稳定,菌丝老化速度较快,出菇要求的环境较苛刻,所以培育出新的高产、高品质、抗逆性强、耐储藏的瓶栽杏鲍菇新品种,是我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

(二)适应瓶栽杏鲍菇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菌种的纯度和活力,是杏鲍菇瓶栽正常、稳定生产的基础。不少食用菌企业和菇农,由于菌种的纯度和活力下降,对菇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企业和菇农的经济效益。所以菌种的提纯复壮、纯度活力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大力发展食用菌企业和农村的特色经济,食用菌产业是个特色产业,不紧可以实现农业生态安全,而且可以丰富粮食资源,增加健康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非常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通过菌种工程来加快农业的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食用菌种业科技为重点,突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创制及示范应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引领菌种业科技发展方向,启动实施杏鲍菇育种重点专项。

第三章

产品市场预测 1

第二章 基本情况 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湖南宇秀生物科技公司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地理位置:永州市地处湘南西部,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º57’-112º27’,北纬24º40’-26º52’。永州市南北长245公里,东西长144公里,北临邵阳、衡阳,东接郴州,西临广西桂林,东南与广东连州接壤。其中冷水滩地理位置为东经111º30’-111º50’,北纬26º17’-26º49’。

气象条件永州市属亚热带温润地区,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冬多旱,暑热期长,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9ºC,极端最高气温43.7ºC,最低气温-7.0ºC,多年平均降水量1484.9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937.6毫米,最小降水量为950毫米,其中4-6月份占全年41.7%,3-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8.75%,暴雨多在这个时期发生,常导致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成灾。

永州市风向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以偏北风为主,历年最大风速为东北向25.7米/秒,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623.12小时,年平均无霜日287天,最短240天,霜雪冰冻期较少。

水资源,规划区内水域面积为1354.2公顷,包括湘江、潇水和水库湖泊。每年平均流量为621 立方米/秒,最大平均流量928 立方米/秒,最少平均流量314 立方米/秒,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4700 立方米/秒,历年实测最枯流量23.8 立方米/秒,历年最高水位99.92米(潇湘电站),最低水位88.15米(潇湘电站)。潇水多年平均流量331.0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坡降0.76%。其地下水也较丰富。

地形地貌,市区范围地貌为老年侵蚀地形,多为圆顶的丘陵区。海拔一般为200米左右,相对高差几十至百余米,山坡倾角一般为5º-15º,第四系极为发育。规划区内基本为丘陵地形,丘陵一般低矮坡缓,溪沟宽缓弯曲,其中晚古生代灰岩和新生代红层构成南北向的长条形丘陵盆地,沿湘江两岸形成带状不对称河谷平原,总地势为东西两侧高,湘江谷地低。

水文地质,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岩性及水动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分为3 个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规划区范围内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占地下水量的80%,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占20%。

温度 杏鲍菇属于稳温结实性菌类。菌丝培养适温22~26℃。不同菌丝发育阶段应控制相应的温度范围,使培养料中心温度维持在26℃以下。子实体最适温度为14~15℃, 此温度下生长的子实体粗壮、雪白、硬实、光亮,且产量高。杏鲍菇培养基质含水量在65%时菌丝生长状况最佳,因此在大生产上也多将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4%~66%。出菇库内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和诱导工艺流程,菌丝培育期间适宜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控制空气相对湿度的差异比较大,范围在75%~92%之间。培养阶段库房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5000(ppm)以下。根据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控制栽培环境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才能够获得品质优良的商品菇。光线 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诱导菇蕾形成,需 要有间歇的散射光刺激;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散射光强度为200~300勒克斯,杏鲍菇还具有明显的趋光性。

酸碱度 任何菌类在培养基中蔓延,都有最佳的pH。由于各地所选择的栽培原料不同,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必须人为添加不同比例的石灰和过磷酸钙来调节pH。梯度实验得出杏鲍菇菌丝培养初期适宜的pH为6.6~7.2。

矿物质元素 过氧化钙、石灰的不同添加量对菌丝蔓延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最近在日本出现了很多增产剂,这些增产剂多由一些矿物质粉碎物和微量元素组成,使用后增产效果明显。

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永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食用菌科研生产销售及深加工为主的高科技型企业,目前主要产品为杏鲍菇。

公司以科技立业,引进日本高新技术与关键设备,消化吸收创新,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是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

公司占地面积180亩,投资一亿六千万人民币,建成中国先进的杏鲍菇瓶栽自动化生产工厂,具备日产杏鲍菇15万瓶(30吨)的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瓶栽杏鲍菇生产企业;现在日产达到7.5万瓶。

5.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枣庄食用菌研究所主要产品是平菇、鸡腿菇、双孢菇、木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食用菌的一、二、三级种(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出菇(耳)菌棒的生产销售及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类原料、设备、药品、肥料等。

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其培育方法各异,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母种培育:培养母种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克,琼脂(洋菜)18-20克,葡萄糖20克。

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放1000毫升水中煮沸10分钟,用3-5层沙布过滤,补足损失水分。将琼脂加入溶化后,加进称好的葡萄糖,补充水分至1000毫升。以后分装试管,每管装量1/5-1/4,并加棉塞或海绵硅胶塞、包牛皮纸。在1.2公斤压力下灭菌50分钟,趁热摆成斜面。冷却后置于25-27℃条件下即可接种。一支母种可转管25-30支。在无菌操作下接种的试管置于25℃左右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试管。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除掉杂菌污染的试管。培养好的母种移入冰箱,在4℃条件下保存半年,或室温下保存三个月。

二、原种培养:原种培养原料可用木屑(锯末)或棉籽皮。此处以木屑培养基为例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生、熟石膏均可,但要磨成粉方可应用)。

做法:培养料加水拌合均匀,培养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料,指缝内见水珠,而滴不下来为宜,一般料水比 1:1.2-1.3(即100斤料加水120-130斤)。然后装瓶,装瓶方法是边装边将瓶轻轻地抖动,使瓶上下部紧密适中,装至瓶肩部将料压平,洗净瓶口内外的培养料,加棉塞包纸捆好放进高压消毒锅内进行灭菌,在1.5 公斤压力下灭菌三小时。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将试管种母种接入瓶中,一支母种可接4-5瓶原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菌丝可长满瓶,即为原种。

6.观赏灵芝菌种组织分离技术研究 篇六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的重庆市金琼农业股份合作社, 观赏灵芝采用塑料小袋栽培, 采集头潮菇、外观典型、菌盖表面颜色由白色渐变为浅黄色的单朵菇作种菇。

1.2 方法

1.2.1 菌种分离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

1.2.1.1培养基配制

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作为母种培养基, 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条18 g、KH2PO43 g、Mg SO41.5 g、VB110 mg、水1000 m L,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掉芽眼, 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 称取200 g, 用小锅加入约1700 m L水, 烧开后放入马铃薯小块, 文火煮20 min。琼脂条剪成小段, 放入马铃薯汁中文火煮熔, 煮熔时间5 min左右, 期间适当搅拌, 防止糊锅。用4层预湿的纱布过滤取汁, 用烧杯量取滤液1000 m L, 加入配方中其他营养物质, 充分搅拌均匀, 趁热用三角瓶和试管分装, 分别用封口袋和棉塞、牛皮纸封口, 然后置高压灭菌器中控温121℃下灭菌, 灭菌时间25 min, 趁热取出试管在工作台上倾斜排放, 摆成斜面备用。

1.2.1.2种菇消毒

按无菌操作要求, 将种菇放入75%酒精溶液中, 浸泡40 s左右, 不断翻动以充分杀死种菇表面的杂菌。用火焰烧除种菇表面附着的酒精, 待火焰自然熄灭。

1.2.1.3组织挑取

将种菇放在培养皿中的灭菌脱脂棉上, 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在芝盖与芝柄中部纵切一刀, 撕开后在芝盖与芝柄交接处的菌肉上用解剖刀横竖划些口子, 挑取0.2~0.5 cm见方的小块组织进行培养。

1.2.1.4菌丝培养与纯化

将小块组织接在平板培养基上, 置于培养箱中在恒温26℃、避光下培养菌丝, 经过2 d的培养, 可以看到组织块上萌发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 挑取生长快、整齐、浓而健壮的菌落前端的菌丝, 转接至新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平板上纯化2次, 最后挑取菌丝接种至斜面培养基, 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斜面, 获得观赏灵芝母种。

1.2.2 菌丝显微观察

用三角瓶按蒸馏水150 m L+琼脂粉2.7 g, 摇匀封口, 在恒温121℃下灭菌20 min, 制作蒸馏水培养基。将分离到的母种接至平板蒸馏水培养基上, 置培养箱中在恒温26℃、避光下培养菌丝, 培养4 d, 在接种点周围可以看到稀疏的菌丝体, 用接种针挑取菌落边缘的基内菌丝, 制作水镜片, 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

1.2.3 菌丝生长长度测量

将母种菌丝转接至平板培养基上, 置培养箱中培养菌丝, 培养条件是避光、温度26℃, 每日测量菌落的直径, 计算菌丝每日生长长度。

1.2.4 出菇试验

将分离获得的母种扩大繁殖, 移接培养成原种, 做出菇试验。采用20 cm×45 cm折角袋, 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40%、木屑40%、玉米粉6%、麸皮6%、米糠6%、蔗糖1%、石膏粉1%, 培养料含水量60%, 出菇试验菌袋数量30袋, 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菌, 观察子实体的特征与主要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落形态观察

菌种质量鉴定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势、颜色、菌龄、均匀度、显微镜下菌丝形态观察、出菇试验等方面进行鉴定。按“1.2.1菌种分离”获得观赏灵芝菌种, 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 菌丝长势旺盛, 气生菌丝洁白纤细、致密均匀, 菌落生长整齐。

2.2 菌丝形态观察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 (图1) 可以看到, 分离到的菌丝透明、纤细、粗细较均匀, 菌丝向不同的方向发出分枝, 在单条菌丝上有多处喙状突起, 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结构, 说明为双核有生殖能力的菌种。

2.3 菌丝生长速度观察

从图2菌丝每日生长长度可以看出, 第1天、第2天菌丝生长非常缓慢, 生长速度分别为1 mm/d和2mm/d, 第3天起菌丝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到第8 d和第9天,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15 mm/d, 此时菌丝生长旺盛, 活力最强。之后菌丝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第10天、第11天生长速度分别为12 mm/d、9 mm/d, 肉眼观察菌丝更加浓密, 菌苔变得更厚。

2.4 出菇试验

从接种至菌丝长满培养袋需要22~24 d, 菌种成活率达到100%, 菌丝浓白健壮, 生长整齐。从图3可以看到子实体具有灵芝特有的观赏形态与色泽, 菌盖半圆形或近圆形, 横径2~16 cm, 菌盖厚1~2 cm, 盖面颜色出菇初期为乳白色, 后渐变呈乳黄、淡黄, 成熟子实体为黄色褐, 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和环沟, 表面有油漆状光泽。菌柄侧生, 近圆柱形, 粗2~4 cm, 长5~14 cm, 表面有与菌盖一样的油漆状光泽。出菇试验是最实际的菌种质量鉴定方法, 试验表明分离到的菌种种性纯、活力强, 可以作为栽培菌种使用。

3 讨论

子实体组织分离法是生产中常用的菌种分离方法, 能否获得优良的原生母种与培养基的营养、水分、酸碱度等有关, 也与培养时间、温度、光线等是否适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观赏灵芝是木腐性菌类, 适宜菌丝生长的栽培基质p H值4.5~5.2, 主要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 同时也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维生素等。从试验结果来看, 马铃薯综合培养基C/N比、p H值等能够满足观赏灵芝组织块萌发菌丝及菌丝生长需要的培养条件。母种培养基有很多种配方, 试验中还采用PDA培养基、木屑煮汁培养基、子实体煮汁培养基作母种培养基分离到观赏灵芝菌种, 通过长势观察, 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更适合作观赏灵芝组织分离的母种培养基。

从培养的环境条件来看, 种菇组织块在培养箱中培养, 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可控制在25~28℃, 培养时间约2 d, 组织小块上萌发出稀疏的菌丝;挑取生长快、整齐、浓而健壮的菌落前端的菌丝, 转接至新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平板上纯化2次, 最后挑取菌丝接种至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接种后第3天菌丝开始快速生长, 长势良好, 整齐浓密;经过8~9 d培养, 生长速度最快达15 mm/d, 此时菌丝生长旺盛、活力最强, 宜作栽培用种。

参考文献

[1]张江萍.现代食用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7.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采用厌氧培养箱、气相色谱技术和MPN计数法,研究了甲胺磷和乙草胺在4种浓度(0.1、0.2、0.5和1.0 mg・L-1)下对水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加甲胺磷后7 d内刺激产甲烷菌种群的生长,数量增加0.2~44.1倍,每管的`产甲烷量增加0.8~2.1倍,且刺激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加乙草胺后7 d内,产甲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下降了50%~99%,每管的产甲烷量显著减少,且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甲胺磷和乙草胺逐渐降解,产甲烷菌数量又恢复至原有水平.

作 者:邓晓 廖晓兰 唐群锋 作者单位:邓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廖晓兰(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唐群锋(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8.菌种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β-1,3-葡聚糖在美国FDA已认定是一种安全的物质,可添加在一般食品和饲料,许多报导显示老鼠口服酵母β-1,3-葡聚糖,可增加强腹膜细胞抗菌之吞噬作用。此外,葡聚糖尚有清除游离基、抗辐射、溶解胆固醇,预防高脂血症作用及抵抗滤过性病毒、真菌、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故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行业。关于β-葡聚糖的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抗癌、抗肿瘤作用

2、提高抗病力

3、抗氧化作用

4、抗辐射作用

5、是有效的口服免疫刺激剂

6、清肠作用

7、降低胆固醇

上一篇:教学活动设计--丁晓慧下一篇:土建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