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2024-06-16

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精选9篇)

1.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一

篇一:市发改委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情况汇报 巢湖市发改委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情况汇报 巢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6月14日

为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的谋划工作,争取我市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实现我市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我市赶超百强的前进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委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谋划工作,并全力以赴加强向上申报力度。

一、基本思路

1、坚持“一条主线”。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委按照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在围绕建设“合肥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产业发展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这个目标定位上认真开展项目谋划工作,以环湖旅游项目为主流方向、现代产业项目为重点内容,认真谋划促进我市加速发展、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破除制约我市实现“赶超百强”目标的交通、旅游配套设施等领域的瓶颈要素,从而为我市实现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把握“两个要素”。根据合肥市发改委发改重办[2012]301号文件的要求,我市在谋划项目中以发展新兴产业项目和旅游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突出“新”和“大”两个要素。新:我委按照国家、省、市最新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以及本行业和本地区产业状况和资源禀赋谋划项目,并与招商工作密切,以求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大:我委注重围绕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和重大装备升级、现代服务业、生态治理、重大基础设施、文化和民生等方面谋划和编制出一批牵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实施性强的大项目,32个谋划项目的投资额都在亿元以上。

3、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相关项目政策。深入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同时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又考虑可持续发展,既考虑项目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又考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与我市的资源和区位特点相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丰厚、区位特殊。着实把旅游、区位资源优势,通过谋划实施相应的项目,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魅力优势。三是与我市发展目标相结合。我市明确提出实现“一个进入、两个两番、三个倍增”的发展目标:即进入全国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两番,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为了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以重大项目谋划抓手,通过项目争取、项目调度等后续工作,推进谋划的重大项目顺利建设完工,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确保“十二五”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具体做法

我委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前期谋划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精心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工作。

1、明确责任。我委抽调业务人员,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精心谋划和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生态效益好的重大项目。

2、精心安排。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我委对项目编制的范围、类型、规模和文本格式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利用我委网站及时、快捷的发布了谋划重大项目的通知,并逐一电话通知到各有关单位。

3、认真筛选。经各个乡镇和有关市直部门申报,共谋划编制重大前期项目32个。初步划分,旅游类12个,工业类8个,城镇基础设施类2个,交通类2个,农业生态类3个。我们经过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层层筛选,最终确定 个影响较大的重大前期项目向合肥市发改委申报,其余作为项目库备选项目,列入后续发展计划。

三、存在问题

1、项目谋划意识不强。重大项目谋划是是事关地方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超前思考,甚至是“无中生有”。部分单位以项目为抓手争取发展机遇的意识不强,不愿意主动去谋划、争取项目,谋划项目在于应付、流于形式,不能结合自身优势谋划切实可行的项目,错失国家、省、市促进地方发展的项目机遇。根据合肥市发改委要求,为最大可能的向上争取资金,6月1日,我委逐个通知32个单位申报重大谋划项目,截止6月13日,仅21个单位申报项目32个,6个单位无项目,5个单位没动静。

2、项目谋划水平不高。重大项目谋划不仅仅要考虑当前的政策环境,还要兼顾考虑到后期的立项、建设、运营等方面,目前项目谋划工作缺少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完全不适应谋划切实可行项目的需要。同时,项目单位在谋划项目时,调查分析的不细致,没有对其可行性深入研究,导致谋划项目政策不支持或者是水土不服。

3、项目谋划经费不足。目前,许多扶持资金的申报条件都要求项目的可行性,甚至有的要求最好是在建项目。因此,用几张纸项目来吸引投资是不可能的,许多切实可行的谋划项目因为缺少经费而没有开展后期的立项、可研、初设阶段工作,永远停留在项目单子或是一张纸项目阶段。

四、几点建议

1、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谋划项目。首先要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相关资金投向,吃透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如目前国家实施的产业政策和省、市对我市的发展定位、相应的优惠政策,我们当前的重点就是瞄准这些国家重点支持方向,盯住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具体政策和工作安排,及早动手、及早准备、及早谋划,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政策争取国家更大支持。

2、依据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谋划项目。在项目的谋划上,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如槐林、散兵、黄麓等地方的产业集群优势;沿湖乡镇旅游、航运、交通优势;千年古镇特色文化优势;仙人洞、紫薇洞、姥山岛旅游资源优势等,要围绕这些特色资源和优势积极谋划项目。

3、结合招商引资谋划项目。谋划项目不仅仅着眼于国家、省市的项目申报,目前国际、国内市场资金相对充足、银行存款余额也很高,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缺少的是能够吸引资金的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的项目是争取投资、借力发展的重点。今后,我委将进一步提高提高项目谋划工作服务水平,及时掌握、传达国家、省、市政策动态,服务好我市的项目谋划工作,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步伐。篇二:官庄镇2012年重点项目谋划情况汇报 xxx2012年重点项目谋划情况汇报

为合理调整我镇产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有关内容及县委县政府会议精神,我镇编制了2012年重点项目谋划书,现重点项目谋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足镇情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谋划,坚持谋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努力实现我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二、项目谋划情况

经过研讨,我镇确定以下重点项目: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

1、养殖项目:畜禽养殖是我镇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羊肉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羊肉市场销量呈直线上升,价格节节攀高,为养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镇将把杨京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作成我镇的重点项目,促使养殖产业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我镇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梨膏糖建设项目:xxx黄集村、岳庄坝村拥有千亩优质梨园,为利用我镇水果优势,同时借鉴兄弟乡镇发展经验,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以诚信果汁厂为依托,开展梨膏糖生产项目建设,该项目的谋划,对发展我镇水果产业,延伸酥梨深加工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

3、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蔬菜是我镇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全镇常年栽种面积达3000余亩,拥有华正果蔬、高扬果蔬、大鹏果蔬等多个蔬菜基地,我镇拟在原有种植面积基础上,2012年实现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

4、粉丝加工项目:粉丝加工是我镇的传统产业,现拥有千亩红薯基地两处,我镇拟在双五粉业、永佳粉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扩大种植面积,改良品种,提高粉丝加工技术,努力打造粉丝第一镇。

(二)旅游项目

林场湿地保护开发:我镇拥有4300亩湿地,洁净无污染水量达48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镇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科学实施湿地开发,挖掘黄河故道湿地文化和民俗风情,探寻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工业项目

1、电子工业城建设项目:今年7月,东源电子有限公司在我镇投资设厂,目前,该项目的基础厂房建设已部分完成。我镇紧抓产业调整的机会,积极打造电子工业城,吸引外地客商在我镇投资建厂。

2、皮革加工区建设项目:xxx徐楼工业区内拥有鹰远皮革有限公司、天隆皮件有限公司等多家环保皮革生产厂家,产品销量较好,其中鹰远皮革生产的网球、高尔夫球远销到日本、新加坡等地。我镇决定在此基础上创建皮革工业区,结合养殖项目,延长皮革生产产业链,实现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创造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同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板材加工项目:砀山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内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经济林亩,我镇刘楼村、黄集村、岳庄坝村拥有大片的经济园林,为发展林木制造业提供了原料,藤森木业、永昌木业、巨增木业等板材加工厂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板材制造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带动当地林业的种植及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粘土砖厂改造项目:粘土实心砖是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在以往我国的城乡建设中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生产及使用过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破坏植被,大量毁坏良田、污染环境、浪费能源、功能低下等缺陷。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影响基本国策的社会问题。为此,我镇决定对辖区的粘土砖厂进行改造,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环保效益。

(四)民生工程项目

1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目前,我镇共有留守儿童1132人。现有的中心幼儿园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参照我省农村幼儿园建设标准,我镇把中心幼儿园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以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2、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我镇拥有 民间文化艺术。为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镇把建设镇中心文化广场作为重点项目,该项目完成后,能极大地满足群众的健身和文化活动需求,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进步,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五)城镇建设项目

1、官庄二道街改造:重点完成“一环、两纵、一横”(“一环”,即官庄中心校——官庄中心医院——官庄中心街;“两纵”即菜市街、二道街;“一横”,即岳杨路)路网建设,使全镇基本形成以菜市街和岳杨路为十字中心轴的环形方格状路网。

2、小商品市场建设项目:xxx地处三省三县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多边交汇的人文风俗环境,多年来沿袭下的突山物资交流庙会,决定了我镇是西北边陲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我镇利用区位优势,开发小商品市场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

三、重点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重点项目顺利完成,我们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建立完善领导包抓项目制度,制定项目建设的分段进度要求,细化任务,狠抓落实,保证重点项目和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2、明确任务,强化措施 对在建项目和重点工作实施台帐式管理,对照任务查漏补缺,狠抓进度,制定更加详尽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3、加强督查,严格奖惩 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实行“周汇报、月评比、季考核”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各项工作进展滞后的,严格按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奖惩,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报酬挂钩,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篇三:县2014年重点项目谋划情况汇报

xx县2014年项目谋划情况汇报提纲

一、重点项目谋划情况

2014年计划实施“212”投资促进计划,即全年实施重点项

目2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当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全年初步安排2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37亿元,明年计划投资220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21个,5—10亿元项目25个,1—5亿元项目98个,5000万—1亿元项目44个。

212个重点项目中新开工产业项目150个,续建产业项目29个(其中:工业项目97个,新建78个;三产项目55个,新建46个,含17个商贸物流项目、13个生态休闲产业项目、25个其它三产项目;农业项目27个,新建26个),社会事业项目6个;城建项目27个。

二、城建项目谋划情况

2014年新开工城建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6.7亿元。其中道路工程项目5个,总投资3.7亿元;市政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651万元;水系、游园广场绿地综合治理项目5个,总投2.8亿元;管网改造项目6个,总投资963万元;城市综合体项目1个,总投资10亿元。

三、项目谋划呈现4个特点 一是项目总数多。2014年谋划的重点项目总数达212个,比2013年多91个,同比增长78%,是近几年来谋划项目个数最多的一年,其中新建项目164个,比2013年多95个,多了近一倍。1 二是产业项目多。2014年安排的212个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达179个,比2013年多102个,占项目总数的86%。其中二产项目达97个,占项目总数的46%;三产和服务业项目达55个,占项目总数的25%;二三产项目总数达152个,几乎占项目总数的7成以上。三是项目起点高。2014年谋划的212个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占项目总数的10%,比2013年多11个;5—10亿元项目25个,占项目总数的13%,比2013年多12个;1—5亿元项目98个,占项目总数的46%,比2013年多42个;产业园项目73个,占项目总数的35%,比2013年多23个,产业园项目已成为2014年项目谋划的新亮点。

四是带动能力强。2014年谋划的“242”产业结构内项目总数共96个,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项目28个,占项目总数的14%;四大特色产业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的24%;两大新兴产业项目17个,占项目总数的8%,带动能力更加突出。

四、谋划项目的着力点 主要坚持“六个围绕”:

一是围绕全市三大工程谋划项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谋划了新元大道西延、昌盛路西延、农大路、尚集产业集聚区东拓区道路延伸、清潩河景观提升、新区水系连通、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生态绿化等10个基础设施及生态水利项目,涉及全县各个重点领域。

二是围绕航空港承接区谋划项目。紧紧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 2 综合实验区许昌承接区建设,在尚集产业集聚区东拓区谋划了高端装备制造设备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航空有机食品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等航空偏好型项目,积极承接航空经济功能溢出。

三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项目。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了投资16亿元的中原国际环保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深圳盐田港万方科技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等速传动轴、投资4亿元的银翔电动汽车等22个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项目,以进一步拉长主导产业链条。谋划了投资15亿元的陆路口岸物流园、投资10亿元的城乡信息港、投资10亿元的幻象汽配城、投资10亿元的奥体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国信互联it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华佗养生园等54个服务业及生态休闲项目,以弥补三产发展短板。四是围绕科技创新谋划项目。紧紧围绕全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谋划了龙芯电子信息产业园、锦之帆中瑞合资新型燃阻材料、自动化液化机械设备、电子监控设备、电子元器件等9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

五是围绕产业载体建设谋划项目。紧紧围绕省市加快集聚区建设的重要部署,在尚集产业集聚区、许昌县特色商业区等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谋划了30个项目,在城南商贸物流园区、张潘精细化工园区2个市级专业园区谋划了12个项目,在9个县域特色产业园谋划了48个项目,以进一步提升三级产业载体的支撑能力和承载水平。六是围绕民生民本改善谋划项目。紧紧围绕民生民本的改 3 善,谋划了13个生态水系项目及城市建设、社会事业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认真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明确部门责任,细化建设任务,制定工作台账,形成各部门协作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定期召集项目业主、牵头单位责任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现场办公或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牵头单位和有关部门按进度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2014年重点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建立健全项目谋划、要素保障、环境保障、问题协调、联审联批等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分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开展县级领导观摩、项目服务月等活动,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和项目联审联批工作会,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严厉打击阻工扰工、强买强卖等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

三是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着力加大对2014年重点项目的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继续坚持周二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快速顺利推进,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2013年12月12日4

2.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二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肩负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因此,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某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对于缓解该学校快速发展与硬件设施不足的矛盾, 解决学院教学区域分散、校舍拥挤等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学校总体办学水平质的飞跃, 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促进学校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新校区建设条件分析

1.1 新校区的自然条件

(1) 地理位置。新校区位于丹东市振兴区, 东临201国道, 西侧为胜三线公路, 南北两侧为丘陵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502.61亩 (33.507 5万m2) 。用地性质为教育用地, 土地使用权取得形式为划拨。

(2) 地形地貌条件。项目选址所在地201国道基本标高为8.3 m, 现状用地基本标高为5.90~6.20 m之间, 地势较低, 填方量大。可以在竖向设计中考虑将校园高程规划为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走向布局, 同时校园中新生态水面的开挖有助于土方平衡。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本项目选址所在地区无不良地质影响, 按照有关规范, 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为七级, 地震加速度为1.5 g,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4)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是8.5 ℃, 极端最高气温是34.3 ℃, 极端最低气温是-28 ℃, 最热月平均气温是27.5 ℃, 最冷月平均气温是-12.6 ℃, 年平均降水量是1 019.1 mm, 日最大降水量是414.4 mm, 小时最大降水量是66.8 mm, 最大冻结深度是1 000 mm。

2技术方案分析

2.1 总体平面布置和功能设计

(1) 功能分区。

①主教学区:包括教学行政及实验楼、图书馆、礼堂及学生活动中心、校行政楼等;②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学生及教工食堂、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办公室、超市、水房、锅炉房等;③体育运动区:包括体育馆、风雨操场、400 m跑道标准运动场、室外运动场地等;④中心景观区:包括以校园中心生态湖为核心的景观区域;⑤科研发展区:分南北两区, 为学校长远发展的储备用地。

(2) 布局结构。

根据新校区临近201国道的区位特点, 主教学楼布置于校园东侧中心区域, 教学区以中轴对称布局为特征, 中央绿地间的南北建筑红线为100 m, 中轴绿地纵深280 m。东侧紧邻201国道设校园主入口。校前区有入口广场, 用于人员集散;中轴西侧为校园中心的礼仪广场, 用于安排学校重要的公共活动。教学区以中轴为界, 分为南北两区, 两侧的教学楼均呈院落布局, 基本采用五层高的多层建筑。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北部。学生宿舍为五层多层建筑, 每四组围合成院落。食堂为三层建筑。学生生活区的最西端, 即校园的西北隅设后勤管理中心和动力中心, 对校园整体环境影响最小。校园中心区西侧, 学生生活区的南侧, 是以生态景观湖为主体的校园中心集中绿地, 也是校园功能分区的自然载体和学院师生校园生活的主要休闲社交场所。生态景观湖西侧、校园西南隅为集中体育运动用地, 其中临湖设体育馆, 西南侧为400 m跑道运动场及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运动场地。

2.2 建筑艺术风格和特征

(1) 建筑艺术风格。

项目建筑的整体风格, 是以端庄典雅的院落组团、建筑局部对称的空间手法, 以“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营造校园的书院气息;建筑单体设计在强调实用的基础上, 注重建筑形态与建筑使用性质的一致性, 平面布置以功能为引导, 简洁而又富于个性的建筑语言贯穿于整个校园建筑的设计表现当中。建筑群的立面风格以清新的现代风格为基调, 强调现代气息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 建筑群体采用灰蓝色波形瓦坡顶与平顶结合处理、岩石建筑基墙、白色和浅黄粉墙为基调, 与地区气候、绿化景观和水体景观交相呼映。校园内建筑以南北朝向为主导, 充分考虑其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以适用技术营造上乘的教学环境。

(2) 建筑特征。

①建筑构造:围护结构采用复合保温墙体。外窗采用平开塑钢窗, 外门为不锈钢玻璃门, 内门为木门;②地面装饰构造:教学楼、图书馆地面为地砖或磨光花岗岩;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的地面为地砖;微机房地面为防静电活动地板;行政办公用房地面为复合地板;③墙面装饰构造: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等内墙面用涂料, 具体构造为20 mm混合砂浆+刮大白+内墙乳胶漆;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墙面为瓷砖, 并应根据使用情况和规范要求, 在必要的的部位采取防水措施;④天棚构造:公共交通区域采用矿棉板吊顶, 报告厅采用声学装修, 卫生区域采用铝塑板吊顶天棚, 教学办公区为20 mm混合砂浆+刮大白+内墙乳胶漆, 其它区域天棚刮大白。

2.3 建筑功能和结构

(1) 建筑功能。

本项目的建筑功能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生活、办公及后勤保障等各项活动的需要。建筑功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实验室实习场、风雨运动场、校系行政用房、会堂、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教工食堂。总建筑面积12万m2。

1) 教学实训楼。

是全院师生日常教研、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整个项目功能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布局适应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督促教学区的布局模式走向集中化。教学楼是集普通教室、阶梯教室、报告厅、办公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教学楼内设大教室35间, 每间建筑面积为85~95 m2;小教室20间, 每间建筑面积为50 m2;阶梯教室2间, 每间建筑面积为230 m2, 可同时容纳200人同时上课。

2) 图书馆。

全校师生查阅各种资料、阅读报刊、借阅书籍和学习的功能, 报告厅可以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3) 体育馆。

是学生进行室内文体活动的建筑设施, 核心空间可设置两块标准篮球场, 亦可兼做其他球类教学、武术、体操、健身及器械训练使用, 并兼有体育教研、体质检测、卫生保健和心理咨询用房功能。

4) 学生生活区。

学生宿舍、食堂等可满足学生住宿需要和就餐需求。

(2) 建筑结构。

本项目场地地形平坦, 该区域内无不良地质现象, 适宜建筑。丹东地区标准冻土深度为1.20 m,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地震加速度1.5 g。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

1)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2) 结构体系。

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训楼、餐饮中心等建筑物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 结构主要用料。

框架梁、柱的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直径大于25 mm的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箍筋框架柱采用HRB335级钢筋;框架梁采用HRB235级钢筋。板、楼梯采用HRB400级钢筋。抗震墙用HRB335级钢筋。框架、梁、柱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其余部位可采用搭接。

3项目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

3.1 项目组织管理

(1) 项目组织。

本项目具有建设规模较大、内容较多、工期紧迫、质量要求和投资控制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项目实施阶段, 应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 并抽调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 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 做好项目前期和项目实施阶段的各项管理。

(2) 项目招投标。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 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等进行公开招标。其中,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市政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采取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 在较广的范围内择优选择信誉良好、技术过硬、具有专业特长及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和产品供应商, 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其他招标开始前, 先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中介机构, 承办招标程序要求的各环节具体工作, 并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监理。

3.2 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拟在2012年6月前完成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并做好开工建设准备, 工程计划于2012年6月开工, 2014年6月竣工, 工程建设周期为2年。

4小结

本文通过对新校区项目进行市场分析, 从自然条件、建设方案和公共设施对新校区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 并对平面布置和功能设计、建筑结构和特征、项目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 同时对施工进度进行可行性分析。

摘要:本文以辽宁地质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 对该校区建设的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从场址的选择、功能设计、项目组织等方面分析技术可行性从而得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论文的研究为该地质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对于保证新校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改善辽宁地质工程学院办学条件、提高该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辽宁地质工程学院的发展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

[2]唐建.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7) :182.

[3]穆新华.浅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8) :35-36.

[4]符芳攀.浅议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J].科技论坛, 2010 (30) :146-147.

[5]杨国珍.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 2009 (5) :117-119.

[6]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7]陶桦铭.项目建设中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3) :27-29.

[8]洪晋.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对投资估算的约束[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 (12) :111-115.

3.重点项目谋划情况简要汇报 篇三

按照会议安排,我将***管理区2018年重点项目谋划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高位推动谋项目。专门成立“项目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任组长,严格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认真学习研究上级产业政策,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积极主动谋划项目。目前,已谋划项目13个、总投资30.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23.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5亿元、占比83.9%,基础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7.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申报市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8.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

二是延链补链谋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融合,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不断迈向终高端水平。一方面,优化存量抓技改。筛选华达、科美、恒源、塘洼等10家园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3.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

鼓励引导第一批符合条件的40家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总投资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8亿元。另一方面,扩大增量抓招商。抢抓京津冀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机遇、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珍珠岩企业转移,列出清单,主动对接,精准招商,目前,已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6亿元。同时,积极拓展产品用途,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科美、海平、创艺、真果乐、中联矿产、中科建、五岳瑞祥、北京超然等8个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3亿元。

三是完善配套谋项目。围绕产业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孵化园区”建设。市政排水管网工程方面,计划新增雨水管道29.2公里、配套雨水支管5公里、雨水口连接管12公里,新增污水管道17.64公里、配套污水支管3公里,合计总投资3.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0.5亿元;

道路管网项目方面,计划新建天勤路、天安路、珍珠南路二期等路网长18公里,合计总投资3.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

4.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四

一、重点项目谋划情况

2014年计划实施“212”投资促进计划,即全年实施重点项

目2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当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全年初步安排2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37亿元,明年计划投资220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21个,5—10亿元项目25个,1—5亿元项目98个,5000万—1亿元项目44个。

212个重点项目中新开工产业项目150个,续建产业项目29个(其中:工业项目97个,新建78个;三产项目55个,新建46个,含17个商贸物流项目、13个生态休闲产业项目、25个其它三产项目;农业项目27个,新建26个),社会事业项目6个;城建项目27个。

二、城建项目谋划情况

2014年新开工城建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6.7亿元。其中道路工程项目5个,总投资3.7亿元;市政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651万元;水系、游园广场绿地综合治理项目5个,总投2.8亿元;管网改造项目6个,总投资963万元;城市综合体项目1个,总投资10亿元。

三、项目谋划呈现4个特点

一是项目总数多。2014年谋划的重点项目总数达212个,比2013年多91个,同比增长78%,是近几年来谋划项目个数最多的一年,其中新建项目164个,比2013年多95个,多了近一倍。1

二是产业项目多。2014年安排的212个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达179个,比2013年多102个,占项目总数的86%。其中二产项目达97个,占项目总数的46%;三产和服务业项目达55个,占项目总数的25%;二三产项目总数达152个,几乎占项目总数的7成以上。

三是项目起点高。2014年谋划的212个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占项目总数的10%,比2013年多11个;5—10亿元项目25个,占项目总数的13%,比2013年多12个;1—5亿元项目98个,占项目总数的46%,比2013年多42个;产业园项目73个,占项目总数的35%,比2013年多23个,产业园项目已成为2014年项目谋划的新亮点。

四是带动能力强。2014年谋划的“242”产业结构内项目总数共96个,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项目28个,占项目总数的14%;四大特色产业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的24%;两大新兴产业项目17个,占项目总数的8%,带动能力更加突出。

四、谋划项目的着力点

主要坚持“六个围绕”:

一是围绕全市三大工程谋划项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谋划了新元大道西延、昌盛路西延、农大路、尚集产业集聚区东拓区道路延伸、清潩河景观提升、新区水系连通、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生态绿化等10个基础设施及生态水利项目,涉及全县各个重点领域。

二是围绕航空港承接区谋划项目。紧紧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

2综合实验区许昌承接区建设,在尚集产业集聚区东拓区谋划了高端装备制造设备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航空有机食品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等航空偏好型项目,积极承接航空经济功能溢出。

三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项目。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了投资16亿元的中原国际环保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深圳盐田港万方科技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等速传动轴、投资4亿元的银翔电动汽车等22个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项目,以进一步拉长主导产业链条。谋划了投资15亿元的陆路口岸物流园、投资10亿元的城乡信息港、投资10亿元的幻象汽配城、投资10亿元的奥体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国信互联IT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华佗养生园等54个服务业及生态休闲项目,以弥补三产发展短板。

四是围绕科技创新谋划项目。紧紧围绕全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谋划了龙芯电子信息产业园、锦之帆中瑞合资新型燃阻材料、自动化液化机械设备、电子监控设备、电子元器件等9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

五是围绕产业载体建设谋划项目。紧紧围绕省市加快集聚区建设的重要部署,在尚集产业集聚区、许昌县特色商业区等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谋划了30个项目,在城南商贸物流园区、张潘精细化工园区2个市级专业园区谋划了12个项目,在9个县域特色产业园谋划了48个项目,以进一步提升三级产业载体的支撑能力和承载水平。

六是围绕民生民本改善谋划项目。紧紧围绕民生民本的改

3善,谋划了13个生态水系项目及城市建设、社会事业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认真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明确部门责任,细化建设任务,制定工作台账,形成各部门协作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定期召集项目业主、牵头单位责任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现场办公或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牵头单位和有关部门按进度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2014年重点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建立健全项目谋划、要素保障、环境保障、问题协调、联审联批等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分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开展县级领导观摩、项目服务月等活动,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和项目联审联批工作会,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严厉打击阻工扰工、强买强卖等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

三是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着力加大对2014年重点项目的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继续坚持周二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快速顺利推进,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5.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五

2015年1-9月份,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工作已初见成效,为完XX县委、县政府今年下达给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镇2015年1-9月份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及2016年重点谋划建设项目报告如下:

一、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是:新引进建成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镇共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金额为3.11亿元,到位资金2.12亿元,超额112%完成总任务。一是福利巷社区三期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宝丽佳苑),在去年投资1.06亿元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投资6199万元,完成了136套安置房和部分商品房的主体修建,目前进入室内外附属设施安装、小区硬化,预计在11月底即可竣工并交付使用;二是总投资9800万元的XX县国龙商贸中心建设项目(龙泽苑四期),已投资6700万元,完成1、2、3号楼及沿街部分门店的主体修建;三是投资5500万元的民营社区医院建设项目(仁爱医院),累计投入资金4600万元,已完成综合楼和附属楼的修建;四是投资3350万元的XX县亨运汽车二级维护中心建设项目,已投资2900万元,完成汽车维修工房、钣金车间、烤漆房等厂房建设,即将动工修建品牌汽车销售展厅;五是投资4600万元的新城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幸福佳苑二期),目前已投资300万元建设幸福佳苑13号楼,即将对新城巷32户房屋进行征收;六是投资3200万元的甘肃安能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加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完成地基开挖等工作。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5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3亿元,截止9月底,我镇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1.74亿元;新建项目7个,总投资2.02亿元,固定资产合计签约金额为3.76亿元,上报县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到位金额为3亿元,圆满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自身的发展需求,相对周边乡镇的发展态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策划和包装深度不够

很多客商感兴趣的项目,都是“一页纸”项目,拿不出有吸引力的项目建议书。我镇很多产业都很有潜力成为我们对外招商的特色项目,但现有的项目资料都缺乏深度,存在信息容量小、可信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都没有反映或反映不清楚。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 受产业政策影响,我镇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XX县鑫朝晖石材加工生产项目采矿权的办理、甘肃安能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加工项目的安评、环评手续等。3.招商方式有待创新

一是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二是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对策和措施

为切实搞好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区棚户区改造,完善运输、仓储、配载和物流等功能,努力做到物流畅通。要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五宜”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2.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宣传推介和对接洽谈的针对性,注重项目包装、宣传、推介,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开展以商招商,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外来企业对我县的投资信心,促使其扩大投资,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大项目大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发展观念,明确招商主题,主攻重点项目,争取引进一个,带动一批。3.加强项目储备,提高推介项目的质量。项目是招商引资的载体,项目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招商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调研及论证工作,从中筛选出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整体经济带动作用大、可行程度高的好项目。形成项目收集、筛选、编制、招商、投资、服务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项目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

五、2016项目工作重点

1.紧抓发展动力,在经济发展质量求突破。既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着力在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上下功夫。一是要夯实发展平台,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实现产业融合;二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域内现有资源的谋划包装,围绕XX县云峰商贸中心、XX县惠民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孵化性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大、生态环保的实力型企业;三是要优化服务保障,推行项目“零”障碍服务,积极破解土地指标、手续办理等要素制约,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2.紧抓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继续把发展现有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我镇地源、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一是全力推进XX县鑫朝晖石材加工生产等项目的落地;二是盘活我镇辖区内多处闲置的厂地资源,引进符合我县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落户;三是借助毗邻乡镇的有力优势,引进枸杞深加工建设项目。

6.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六

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能够进行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 具有操作简便及布网自由度大等特点。因此, GPS技术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地质勘查工作包含许多复杂的工程,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 地质勘查工作也随之得到了新的变革, 尤其是GPS-RTK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须通视、实时定位、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使之在地形图测量、工程放样、地质钻孔测量、物化探测网、地质剖面测量等许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本文以江西某地质普查项目的钻孔定测为例, 利用GPS-RTK技术对勘查区内4个地质钻孔进行孔位定测。最终测量结果表明:GPS-RTK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达到了规范要求, 并能够满足地质勘查应用的测量需求。

1 G P S-R TK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误差

1.1 RTK的工作原理

RTK测量原理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接收卫星信号, 在基准点上架设一台GPS双频接收机作为基准站, 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不断观测, 并将观测获得数据和基准站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实时传送出来;在流动站上, GPS接收机上除接收卫星信号外, 同时还接收来自基准站发来的数据信息, 并通过仪器内部配置的软件实时解算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信息[2]。

1.2 RTK的误差

RTK的误差主要包括基准点坐标误差、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 (如天线相位中心变化) 、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如对中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如多路径效应、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 等, 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上述误差。

对于基准点坐标误差, 首先必须要确保高质量的GPS静态观测, 然后利用GPS数据处理软件正确地解算出基准站坐标, 尽量减小因软件解算造成基准点坐标误差;对于GPS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 应该在作业前对其进行实验, 检查其性能, 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校正;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需要提高测量员的专业技能、增强测量员的责任感, 作业时要严格按照GPS测量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应特别注意合理选择基准站位置, 而且要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

2 地质勘查应用

2.1 测区概况

工作区处低山丘陵地貌, 海拔标高240m~666m, 一般相对高差150m~400m, 处于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区内植被较发育, 盛产杉树、松树、楠竹等, 是江西林业基地之一。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 交通便利。

2.2 GPS控制测量

2.2.1 GPS控制网设计

从江西测绘局查询得知, 勘查区附近有3个已知GPS控制点, 通过踏勘最终只利用了2个GPS控制点数据为起算数据;考虑到项目当前钻孔施工位置的需要以及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需要, 同时考虑GPS观测对控制点的要求, 通过在矿田地地形地质图上进行初步设计, 需另外布设3个GPS控制点, 联测这两个已知控制点, 按照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建立了GPS控制网。

2.2.2 准备工作

首先, 根据勘探区地形情况和下一步钻孔测量工作需要, 在地形图上进行初步设计, 按技术设计要求, 在保证图像结构的前提下, 本项目初步布设了3个GPS控制点, 并绘制GPS网选点示意图;然后, 根据室内设计的点位到实地探勘选点, 确认满足选点原则和工作需要的点位。3个GPS点都选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交通方便且视野开阔的山顶上;视场周围15°以上都没有障碍物, 以减小GPS信号被遮挡或吸收[3]。

2.2.3 GPS观测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5台GPS接收机, 有3台双频5800型天宝, 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水平± (5mm+0.5ppm×D) , 高程± (5mm+1ppm×D) ;有2台单频X20型华测GPS, 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水平± (5mm+1ppm×D) , 高程± (10mm+2ppm×D) , 进行GPS静态测量模式观测。具体流程如下:

(1) 严格执行调度计划, 作业前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 同时检查每台仪器设备配套的装备是否齐全, 并给其配套电池进行充电;5个测量人员按照指示测站行程进行观测。

(2) 在需观测的点上架设仪器, 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及开机。把GPS的各种部件固定好后开机, 本项目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为2h、采样率为15s、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GPS网观测时的PDOP值均小于6。

(3) 每个观测人员在观测的过程都必须要正确、详细地记录好GPS观测手簿。正确记载点名、点号、仪器编号、天线高度 (观测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观测后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开关机时间、意外事件处理情况等。

2.2.4 GPS网数据处理

观测完成后, 及时将5台GPS接收机采集的数据通过USB数据线导入到计算机中, 生成DAT数据格式, 然后利用天宝5800型GPS测量系统配套的TTC后处理解算软件进行相应的基线解算和平差。

(1) 基线解算

打开平差软件并建立相应平差任务, 导入5个架站的GPS观测数据后, 先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 再进行基线处理的设置, 自动解算全部基线, 根据观测矢量图确认基线观测与解算是否完全。根据自动解算的结果, 可以通过RATIO、RMS、RDOP等质量指标分析、判断和发现有问题的量和数据段, 裁剪了开机和关机观测过程中不稳定的时段, 同时删除一些观测时间很少的卫星数据, 直至解算好所有的基线合格, 得到固定解。所有解算过程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对GPS观测数据进行同步环闭合差检核, 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 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表示为:

式 (1) 中, σ为标准差, 单位:mm;a为固定误差, 单位:mm, 本项目取10mm;b为比例误差系数, 本项目取10 mm;d为相邻点间距离, 单位:km。

本GPS网中三边同步观测环坐标闭合差最大分别为:WX=17.1mm, WY=68.1mm, WZ=17.1mm, 均小于 (即79mm) [4]。

(2) 无约束平差

GPS网无约束平差是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 可以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本GPS网经平差解算, 其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最大分别为V△X=7.6mm, V△Y=32.3mm, V△Z=10.1mm, 均小于3σ限差 (即273mm) [3]。

(3) 约束平差

GPS网约束平差是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 在勘探区已知点确定的54北京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本GPS网利用2个GPS控制点作为已知起算点进行网的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结束后, 即在提供测区已知高程点高程系中进行高程拟合计算, 最后得出各新增GPS点的正常高。通过计算得出, 最弱点中误差为0.065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02601、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0.034m, 均小于GB/T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规定。最终通过平差计算得到新布设的3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2.3 地质钻孔的定位测量

利用在该工作区布设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对测区的4个地质钻孔进行定测。利用5800型天宝 (1+1) GPS测量仪器, 采用GPS-RTK方法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范对其进行定测。利用GPS-RTK测量方式采集钻孔中心位置坐标, 每次采集过程都保证中杆处于水平居中、接收机处于“固定解”状态下, 测量并记录2次, 取其均值作为钻孔孔位最终结果。在野外操作过程中, 注意仪器相关参数的设置, 同时每次测量前到附近钻孔或者控制点进行检查, 验证采集的坐标数据是否有误, 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从测量结果可知, 定测最大平面位置中误差为0.015m, 最大高程中误差为0.026m, 由《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可知, 要求钻孔图上平面位置中误差为0.15mm, 高程中误差为等高距的1/8, 由于地形图采用1∶2000比例尺、2.5m等高距, 故要求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3m, 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312m[4]。可见, 钻孔定测精度都满足规范要求。

对施工的所有钻孔均进行100%重复测量,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100%自检、互检, 最终成果以定测的结果为准。钻孔两次定测坐标的较差做了精度统计, 如表一所示。两次定测的点位较差的最大值△S1=0.009m<0.424m, 高程较差的最大值△H1=0.008m<0.441m, 均符合测量规范要求。

同时对2个定测完的钻孔进行抽检, 抽检率达50%。抽检结果显示:与定测结果的点位较差的最大值△S2=0.005m<0.424m, 高程较差的最大值△H2=0.013m<0.441m, 均抽检合格。

3 结束语

利用GPS-RTK方法在地质勘查应用中能够发挥其操作简便、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强、点位误差不积累等优点, 达到了降低作业强度、减少测量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但也应注意到其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对于处在茂密林区的地质勘查测量必需采用GPS与传统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测量, 以确保测量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马永吉.GPS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7.

[2]罗永贤.RTK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12, 28 (05) :32-33.

[3]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S].2001.

7.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七

西秀创业园项目由云南嘉和集团投资建设,于去年11月举行开工仪式,今年完善相关手续和修改建设方案后正式施工。拟建设投资规模为4.3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60亩,拟建设2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建成后是一个集中小企业生产、产品展示、经销、仓储、市场为一体的投资创业园。

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100000平方米。截止10月31日,一期标准厂房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工修建,其中1至6号标准厂房已完成钢架主体工程和屋顶工程。7号、8号和12号标准厂房基础部分已经完成,其他厂房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工作。一期沿街土建部分施工图纸已经设计完毕,招投标工作已准备就绪,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单位的邀标工作,预计11月上旬前完成招投标工作,待合同签定后3个月可完成主体建设工作。

西秀创业园一期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开展招商工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地展顺利,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建设中。目前已完成标准化厂房80000平方米。

安顺嘉和大商汇有限公司西秀创业园

8.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八

——在全省林业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字体:大 中 小】【2008-12-5】 【作者/来源 办公室】【关 闭】

汪炳瑜

2008年12月3日

同志们:

自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林业系统积极响应,抓住机遇,认真研究提出了许多争取中央投资的林业项目建议与要求。为组织指导各地谋划好新的林业项目,国家林业局在上月中旬紧急召开了全国林业扩大内需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布置会,省林业厅专门成立林业项目谋划协调小组,并决定召开这次林业项目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布置当前我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林业项目编制申报和储备工作。结合对中央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林业项目信息,下面就当前谋划林业新增投资项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新增投资林业的政策精神

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影响,并决定在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力扩大内需的经济措施,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林业是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央新近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林业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国家在今年第四季度发行的1000亿国债中,安排林业投资36.5亿元,主要用于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

二是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进一步加强支持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对林业基层单位职工因灾损毁的住房重建给予适当补助;加快建立林业政策性保险;对林木良种繁育给予适当支持;制定受灾木竹最低收购保护价,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受灾木竹收购加工企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难以偿还的造林债务,根据灾情给予优惠或适当豁免;将林业灾害救助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救灾资金渠道统筹安排;开展森林经营试点。

三是国家正在组织编制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工程规划,将南方集体林区的国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危旧房改造和林业道路建设首次纳入改善民生、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范围。

四是除继续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外,国家还将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对重点地区防沙治沙、油茶林、森林经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适当提高中央对营造林的投资补助标准。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林业种质资源保存、国有林区非经营性项目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央投资支持力度。

二、放宽视野,理清谋划林业重点项目的工作思路

根据国家新增投资对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我省林业的特点,下一步谋划林业重点项目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林业的着力点,深入研究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围绕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既能有效扩大内需又能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的投资领域,积极谋划和集中储备一批既具备可行条件又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重大林业基础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林业生产手段和生活条件,提升林业现代装备水平,提升林业管理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求在区域上全覆盖,在内容上有创新,在深度上有拓展,在规模上争份额。

一是已纳入规划的力求“到边到拐”,不留空隙,在规划中深挖争取项目的新空间新领域,只要国家规划涉及我省的都要找准项目对接点。二是所有已建和在建的项目力求“加高垫厚”,只要有可能的都要力争上后续项目、上更高水平的项目。三是现有规划空间暂时无法满足的也要力求有突破,边储备项目,边争取尽快修订和扩充规划。四是凡本地有潜力有条件可能的要尽量多承接承接工程造林建设任务。五是要善于从大区域布局上去谋划项目,尤其是各市林业局要牵好头,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协调各种相关比较优势,积极争取大项目。六是把争取项目与争取政策结合起来,国家正在组织编制几个林业专项规划,能否及时把相关基本情况和基础信息搞清楚,并且积极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与争取项目投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三、准确对接,认真组织和按时申报林业投资项目

从目前看,中央投资林业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常规性的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包括营造林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第二类是本次中央拉动内需新增投资的林业项目,主要是新增国债和预算内新增基本建设投资林业项目;第三类是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的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项目;第四类是中央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项目。

(一)营造林方面

一是长防林工程。今年国家投资长防林亩均投资补助标准比较低,只有100元/亩。国家新追加安排我省投资3000万元,相应安排长防林工程人工造林任务为30万亩,投资计划与资金指标近期都已下达到各地,涉及全省15个市的50个县(市、区)和3个国有林场。要求县级作业设计必须在12月5日前上报到省林业厅审批,并纳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造林计划之中。明年国家还将要继续增加长防林工程建设任务,并且适当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希望各地认真组织申报。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国家安排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主要是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中央投资补助种苗亩均标准分别为100元和70元。该项目各地可以视具体实际情况组织申报。

三是林业血防工程。该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我省到2015年建设抑螺防病林任务为108.16万亩,具体任务均已批复到各有关县(区)。国家到目前已安排我省林业血防造林任务34.43万亩,剩下的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项目建设单位应统筹安排好剩余任务的分配与落实,按实际情况组织申报。

四是油茶林建设项目。近期,国务院将审议全国油茶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到2020年我省发展油茶面积305万亩,其中:新造200万亩、低改105万亩。我省纳入国家实施方案的适生地区为35个县,其中的祁门、休宁、歙县、潜山、太湖、霍山、舒城7个县为油茶发展重点县。目前,此类项目的申报主要是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今年国家已批了歙县和舒城两县的油茶良种基地,明年将扩大油茶良种基地申报范围,希望纳入国家实施方案的重点县抓紧组织申报。

五是中幼林抚育项目。国家自“十一五”以来相继安排了我省一批中幼林抚育项目,重点是国有林场。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加大中幼林抚育项目的申报范围,并准备在已申报2009年中幼林抚育项目的基础上再组织申报一批此类项目;同时,我们还在努力争取国家林业局批准我省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省份。请各地在组织申报中幼林抚育项目时,将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范围内的国有林场作为该项目的重点区域。

六是珍稀树种示范基地和大径级材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重点区域都布局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申报的项目建设单位须是国有林场。

七是重点地区平原绿化项目。该项目以县为单位组织申报,重点是纳入全省平原绿化范围的30个县(市、区)。

八是国道重点段绿化项目。国家林业局自去年开始安排我省国道重点段绿化项目,重点是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重点段的绿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申报。

九是义务植树基地项目。重点是在绿化亮点范围,以县为单位组织申报。

十是“三八”林基地项目。该项目是支持妇联组织参与社会造林项目,申报时应与当地妇联沟通并报省妇联后,由省林业厅上报国家林业局。

以上这些营造林项目都是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厅下达投资计划和任务予以批复,申报单

位按下达的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报省林业厅批复后组织实施。

(二)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一是森林防火项目。自“十五”以来,国家共批复了我省黄山、九华山、滁州、皖西大别山、安庆、宣城和巢湖等7个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区工程项目,并安排了一批国家级防火物资储备项目,使我省森林防火自身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国务院近期将批复全国森林防火规划,以后森林防火项目的申报必须在纳入国家规划范围之内。近期森林防火项目的申报重点是抓紧实施已批初步设计的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省林业厅将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国家批复二期项目。该项目以市为单位组织申报,申报范围必须在国家规划范围之内。

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共批复我省6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项目建设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等高危险性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尤其是在实施黄山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国家又批复了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项目,批复总投资958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52万元,是国家批复我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国家今年对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项目的安排主要以面上为主,明年将重点安排区域性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我们将继续与国家林业局保持密切沟通,在争取已报未批项目得到批复的同时,组织储备新的项目。此类项目应以市为单位组织申报,重点是区域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三是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项目。该项目主要有两类: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已安排项目,天马、升金湖2个保护区一期项目在竣工验收后获得了二期项目的批复;扬子鳄一期及牯牛降二期项目要抓紧实施,争取明年上半年完工,并向国家林业局报批扬子鳄二期和牯牛降三期项目。二是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项目。该项目承担对象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重点疫源疫病监测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发改委审批。

四是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此类项目也有两类:一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复我省安庆沿江、安徽升金湖、霍邱东西湖、怀远四方湖、颍上八里河、贵池十八索、安徽沱湖、颍州西湖、明光女山湖共9个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的一期项目已基本安排完毕,下一步主要是抓紧做好项目的实施,早日完工,早日验收,并争取早日申报二期项目。另外,诸如瓦埠湖、太平湖等湿地也可组织申报此类项目。二是湿地公园项目。国家已批复太平湖湿地公园项目,我省近期还将申报迪沟湿地公园项目。但国家对湿地公园项目暂不安排投资。

(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主要包括: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是油茶林木良种基地新建及现有林木良种改扩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重点是皖南、皖西大别山区珍稀植物种质资源收集。

二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房屋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局自2007年启动实施该项目以来,我省组织上报了全省3年期的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房屋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局将分步逐年批准实施。该项目是以县为单位组织申报。

三是中东部地区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公安重点治安区设备购置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至国家林业局,以往均由国家林业局统一采购设备后发放到项目建设单位(据说今后投入方式会有新变化)。该项目是以市为单位组织申报。同时,还有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科技推广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局工作总站南方林业重点工程区林业工作站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监督办一级木材检查站建设项目。这些都是由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统一打捆编制的项目,在地方也都以县为单位组织申报。

在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国家新近又增加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工程,并将南方集体林区的国有林场、苗圃、森工采育林场、自然保护区基层管理单位等纳入建设规划范围,这对于我省全面改善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和国有林业单位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都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除了以上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范围外,还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林业项目。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资金安排渠道为中央财政专项。该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态示范项目,重点是鄱阳湖流域(池州、安庆和黄山)和黄河故道沙区治理(皖北11个县);另一类是名优经济林和花卉示范建设项目,近期安排的重点是油茶示范基地,花卉项目必须具有地方特色、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品系。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由各地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提出。这次国家决定实施的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项目,也是纳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范围。

四、周密安排,扎实做好林业规划与项目的基础工作

林业投资源于林业发展和建设规划,规划是项目的先导和基础,编报项目和申请投资必须符合有关规划的要求;没有列入规划,就谈不上项目的编报和资金争取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规划的极端重要性,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组织开展林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扎实做好林业项目相关基础工作。

(一)迅速做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道路建设工程规划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这两个改善国有林区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都是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和直接编制,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并上报国务院,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省林业厅近期以明传电报下发了《关于提供编制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林区道路建设工程规划有关数据材料的紧急通知》,并将需要填报的一系列表格在政务信息网上予以公开。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各国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对国有林场、苗圃、森工采育场、自然保护区基层管理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进场到户摸清情况,详细填写国有林区职工危旧房情况和林区道路现状与需求等基础数据,切实防止出现遗漏、重复和不真实的问题,坚决杜绝主观随意估计,确保填报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基础数据真实可靠,确保按时上报,不得有任何的拖延。

(二)切实组织做好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

国务院近期审议通过了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内容都已经确定,规划即将批复实施。省林业厅将编制灾后恢复重建的省级规划实施方案,在报国家审批后组织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细化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方案,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机制,对受灾损毁的林木、苗木和基础设施逐一核实,明确恢复重建的具体地点和内容,分类确定恢复重建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分解落实恢复重建的各项任务,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确保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三)抓紧组织编制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按照国家林业局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了省政府。国家将在明年加大对油茶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优质油茶采穗圃建设和油茶林基地培育改造。全省油茶适生地区的35个县以及列为全国油茶重点发展区的7个县,要抓紧把现有油茶林基地和种质资源情况调查清楚,并分别以市和县为单位制定本地的油茶基地建设和种苗繁育规划,报省林业厅批准,以便依据各地规划批复油茶发展项目,安排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

(四)全面调查分析现有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能力

由于扩大国内需求的需要,国家将在近些年内不断加大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护林和森林经营的计划任务,并相应提高工程项目营造林的中央补助标准,对于我们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这是非常好的机遇。依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成果测算,全省现有宜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一般灌木林地和其他可造林荒滩地的总面积,共计可达到1000万亩。但近两年国家重点造林任务在一些地方无法安排下去,虽然主客观原因都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宜林地资源的家底不清晰,接受任务心中没底。为适应国家扩大营造林规模的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各县(市、区)务必抓紧对本地可造林空间的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把可造林的山场地块逐一落实好,把造林绿化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好,制定出本地造林绿化的具体实施计划,报同级政府批准实施。

(五)认真组织编制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前一个时期,省林业厅在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提升森林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编制了全省森林质量“1115”提升行动计划,即突出油茶、竹子、杨树、重点生态公益林、杉木、松树、珍贵阔叶树、板栗、特色经济林、绿色长廊10个专项,重点提升1000万亩森林的质量和1000公里绿色长廊的建设质量,到2012年使林分生长量、单位面积蓄积量、经济林地产出率、林农林业收入、森林生态效益5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个行动计划已经上报省政府,并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批准实施。国家林业局领导对我省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将对有关林业资金进行必要的整合,以重点项目为支撑,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当地实

际出发,根据全省森林质量“1115”提升行动计划,突出重点,体现地方特色,抓紧编制出本地分项提升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做好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

(六)抓紧组织编制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凡申请2009年中央新增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必须在明年1月20日前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地要在选准项目的基础上,把项目的必要性说清楚,把项目的可行性讲充分,把相关资料和数据搞翔实,科学地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明确建设内容和措施,并抓紧委托具有工程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论证,及时提交出有一定深度和符合规范的项目申报文本。

另外,结合各项规划的编制,各地要及早着手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林业项目高效实施与资金安全运行

(一)全过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林业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在这次中央扩大内需中,投入林业资金数额之大,资金下达速度之快,都是空前的。国家明令重申一定要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提出了“四个严防”的明确要求,即:严防新增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严防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防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为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国务院专门派出检查组进驻各省,对新增中央投资进行全过程监督。国家林业局已成立专门的检查监督领导组,采取驻地监督检查和派工作组稽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省林业厅也决定成立检查监督领导组,对林业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强有力措施,加强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中央投资发挥应用的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各地要严格按照批复的作业设计或初步设计内容,对各项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违规抵扣建设资金,严禁将中央投资用于偿还以往债务和拖欠款。对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停拨资金和停止审批项目;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纪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项目建设监管,加速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工作既是项目建设工程的重要管理环节,也是监督检查和评价项目成效的重要手段。总体上看,各地“十五”以来的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进展不快,到目前才完成应竣工验收项目60%还不到,同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凡项目不能及时竣工验收的,不仅影响已建项目的建设成效,还会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的申报和审批。请各地务必大力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已批项目的开工速度,对已建项目抓紧进行自查验收,并按职责权限逐级申报和组织竣工验收。省林业厅将在今年底对项目竣工验收迟缓的地方进行公开通报。这里还必须强调,哪个地方的项目竣工验收欠账多,就要对这个地方在项目申报上做出限制。

(三)加紧落实新增投资工程建设任务,强化造林进度和质量的监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三个统一”的部署和“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周密安排,迅速行动,抓紧落实今年新增长防林工程投资建设任务。目前,我省新增长防林投资计划已会同省发改委下达到各县。请各地立即编报项目作业设计,及早组织开展整地、种苗调配调剂、造林机具设备购置和检修等造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组织好今冬明春的造林,使中央投资尽快转化为新的实物工作量,把造林补助费尽早发放到造林户手中。到目前国家已下达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任务近80万亩,下一步还将下达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建设任务,明年全省造林任务非常艰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千方百计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切实做到事前严格把关、事中规范管理、事后跟踪评估的全过程管理,把好规划、作业设计、整地、种苗供应、植苗等各个环节。要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监理制的要求,加强管理,加大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创新造林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事前招标、过程监督、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鼓励各种营造林公司、专业队和造林大户通过招投标、承包或签订合同等方式参与营造林。要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工程实施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反馈旬报月报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要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信息收集上报和联络工作。

六、上下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林业的政策措施

(一)争取落实林业基本建设中央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十一五”以来,中央批复我省的在建各类林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有 34 个,批复总投资328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878万元,需要地方配套资金14013万元。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地方林业基建项目的配套资金不能落实或未能足额落实,致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按时竣工和验收,也无法达到设计的目标。对于新批准的中央投资林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我们正在请求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必要安排,也希望各林业局积极向同级政府汇报和争取,主动协调地方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尽量落实中央林业基建项目必要的配套资金。

(二)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央对列入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除对国家重点公益林恢复重建给予全部投资外,对其他恢复重建项目分类别按8:

2、6:

4、5:5等不同比例给予投资。据初步了解,我省雨雪冰冻灾后林业恢复重建的规划投资预计可达到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在1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配套5亿元。请各地尽快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努力争取财政安排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专项资金,确保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三)科学谋划国有林场职工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和相关事项。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编制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国家将对每个职工按户和一定的标准给予投资补助。基层国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如何改造,在哪里建造,怎么样建,怎样规划合理得当,如何解决建房用地,要不要集中建,要不要迁移入镇,怎样同邻近城镇建设结合,怎样同灾后恢复重建结合,如何筹集地方补助资金,都需要超前谋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落实,确保明年工程启动后能顺利实施,真正把改善民生的好事做实做好,真正让每个林业职工家庭都能满意。

9.某地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 篇九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这些命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关系到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进一步说, 它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研究课题组在开题的过程中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研究计划。现对各研究课题的开题情况综述如下。

一、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中央先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被十分尖锐地提了出来。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拨乱反正、调整整顿的基础上, 实行了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由相对封闭转变为一个全面开放的体系;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含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后勤社会化改革等) , 使高等教育体制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特别是大力推进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 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由于“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 提升了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综合实力, 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70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 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这些使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有了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 开展“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又是整个研究项目的基础性研究, 它将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共同牵头负责研究。该研究课题首先将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 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将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和阶段性使命;还将从政府、社会、高等学校等行为主体的特点出发, 分析其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在该研究课题中, 高等教育与政治建设的关系研究将主要从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维护执政党地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支持角度,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分析高等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及与此相对应的政策环境, 以此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关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将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等重要指标分析和测算高等教育对一国或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说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论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研究课题还将选择部分大国崛起过程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崛起发挥的作用为案例, 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 论证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述研究都是以往研究成果提及甚少的内容。

二、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

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 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 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意义重大而特殊。从现有的为数不多的论述来看, 人们对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有关, 即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 可以从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普及程度、整体质量、开放程度、体制和制度、办学思想和观念, 高等教育的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性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等综合指标去理解和判定。应该说, 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看法。然而, 强大的高等教育不但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内涵, 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耦合的深意。因此, 对于“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 又要不断扩大研究视角, 丰富研究内容。关于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 在研究项目中预设为两大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本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

“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本质”研究课题由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承担。从研究的内容来看, 该研究课题将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理论研究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特征”这一部分。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将主要以世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转移为线索, 分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轨迹和规律。在史学研究领域提出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说”, 将作为分析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在一定意义上说, 昔日的高等教育中心就是今天高等教育强国的“代名词”, 研究课题的前期成果也将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实证方面的研究将围绕七个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理论凝练, 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为保证七个国家的切入点相对一致, 并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课题将从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科技和文化之间关系、高等教育法律和政策、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在人类发展指数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等几个纬度进行分析, 用可比较的、有一定公认度的统计数据说话, 目的是为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进行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研究。

适宜的背景和条件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得以达到的基础和前提。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教授共同承担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研究。该研究课题将从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人力资源状况与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与高等教育强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财政能力与高等教育强国、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与高等教育强国。通过考察人力资源现状, 构建多维度、系统全面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数和人力资源开发指标体系, 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人力资源存量和结构特征进行测度和基本判断;研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 主要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其差距进行分析;分析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旨在建立一个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比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上的差距, 找出应对策略;通过考察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 分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条件;最后, 还将以高等教育强国 (比如美国) 和与中国经济条件相似的国家 (比如印度和俄罗斯) 为案例, 研究并比较其大学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学术自由制度和相应的政策条件, 并期望提出对我国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强国的制度变革和有关政策的建议。

三、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既要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一一对应地选择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也要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 选择和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路径。在“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中, 共预设了九大研究课题开展“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

(一)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一:教育理念创新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 高等教育的中心发生了两次重大转移, 在每次转移的过程中, 无不得益于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从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大学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 便是大学理念的演变史。因此,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首先就面临着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教育学院刘献君教授共同负责承担的“教育理念创新”的研究课题, 将通过对教育理念的基本理论、教育理念的创新、若干发达国家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念、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探讨, 尝试提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体系。

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二者关系的研究, 将既考察历史, 又立足现状, 既面向国际, 又立足国内, 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通过对若干高等教育强国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探讨这一过程中国家出台的主要高等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代表性的人物及其高等教育思想, 归纳各个国家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并探讨对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示;在对若干高等教育强国进行研究的同时, 还将关注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 探讨一流大学成功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百年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演变发展过程的分析, 着重探讨我国教育理念的现状, 分析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 探索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基本方向, 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系。

(二)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二:高等教育的扩大开放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高等教育既面临内部压力, 需要从数量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更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竞争与挑战。入世以来,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强劲势头进入我国市场, 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人才竞争的全面挑战。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压力, 也提供了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及其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新课题。为此,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预设了“高等教育的扩大开放”研究课题, 从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视角, 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相应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该研究课题由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卢铁城和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谢安邦教授共同牵头负责。

该研究课题将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背景之下, 系统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之间的关系, 将涉及到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表现是怎样的?如何评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如何评估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自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 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如何?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战略是一种什么关系?建设一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对于高等教育强国有着怎样的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何种意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提升国家竞争力之间是何种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构成了该研究课题的理论研究部分。

除理论研究外, 本课题还将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全面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状, 总结其在实践中形成的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 分析其成功的经验;通过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 就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和归国服务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竞争力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办学的现状, 重点选择海外孔子学院和中医药高等教育为研究个案, 分析孔子学院和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评估其对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所做出的贡献;还将对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国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数据和文本分析, 揭示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模式。

(三)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三: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学制度改革与创新始终是许多国家政府与大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 英国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和1992年的《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指导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完成了由“二元制”到“一元制”的转变, 实施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又如, 日本90年代初开始的战后第三次大学改革导入了大学评价制度, 实行了大学教师任期制, 实施了“国立大学法人化”, 对日本大学制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以制度与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为重要内容。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改革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 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是关键与核心。因此, 我国要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是最为核心的条件之一。鉴于此,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预设了“体制与机制”这一研究课题, 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建华教授共同牵头负责研究。

该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 将以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构建为核心, 主要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相关性, 并以相关性研究为基础, 重点探讨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几个核心命题, 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体制与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微观层面上, 以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为核心, 主要探讨高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相关性, 并以此相关性研究为基础, 重点探讨现代大学制度的几个核心命题, 即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财务体制与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的改革等问题。

该研究课题作为一项应用性基础研究, 案例分析与比较是重要的工具。在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层面, 将主要选取部分高等教育强国为案例, 深入分析这些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建立的详细情况, 以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参照系。在微观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层面上, 将主要选取部分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流大学为案例, 深入地分析这些一流大学内部的运行机制, 并以此为我国高校内部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提供借鉴。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将在我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中选取部分代表性院校进行广泛的实地调研, 以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及高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充分肯定这一辉煌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结构问题, 如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问题, 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问题, 社会需求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周期性、滞后性等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大学、政府、市场之间的协调机制还没有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此, 在“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项目中预设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研究课题, 由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牵头负责研究。

“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将着重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必需的“结构优化”问题, 以“质量、水平提升”为核心, 探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之道。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分析;高等教育结构的个案研究;社会系统发展预测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目标体系;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原则与评价体系;高等教育结构的调适与优化政策。该研究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在研究视角方面, 高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各项以高等教育为根本对象的研究工作, 都应该具备“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该研究课题将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高度出发, 将高等教育结构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从整体上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考察。

在研究的时间跨度方面, 目前已有的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成果, 或者系统性较强, 但年代久远, 缺乏对当前情况的适切分析, 或者针对当前问题集中于短期研究, 缺少纵向规律的研究和把握。该研究课题将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和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诸多内外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 提出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目标与评价体系, 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调适机制。

(五)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五: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 要实现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还需要紧紧抓住“质量与水平”这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 相比世界其他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 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仍然明显偏低。因此, 对“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升”的研究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项目中, 由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和长江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家教授共同牵头负责的研究项目“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升”将对这一关键问题开展研究。

该研究课题将以“质量和水平”为主线, 通过系统分析过去3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现实问题, 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分析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立足高等学校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 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和全面提升的办学关系;研究与“质量和水平提升”密切相关的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大学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及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等主要问题。

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 回答人们关心的“如何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关系是什么”等重大问题, 从而提出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战略以及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 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从整体上来看, 该研究课题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 采用解释型研究以分析原因, 采用规范型研究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 力求得到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六)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六:建设高水平大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到2020年, 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9%提高到60%以上, 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35%提高到2.5%。胡锦涛主席进一步指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我国提出的用10多年的时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不同于其他创新型国家建设道路的战略选择, 其中快速拥有能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覆盖科学技术前沿、鼓励自主探索和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大学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有效的政策选择。“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中预设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课题, 就是力图探讨高水平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策略, 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整体发展。该研究课题由教育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希教授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孙禹教授共同牵头负责。

该研究课题将重点研究高水平大学主要规定性和评价体系;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投资体制;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选择。研究的目标是:在总结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经验、发现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困难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提出2020年以前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持续建设方案, 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支持。

由于该研究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政策研究课题, 因此, 在研究中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包括政策分析法、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在运用政策分析法时, 将在了解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功能特性的基础上, 全面认识该政策的目标、手段、工具和类型, 以此作为正确分析与预测的基础;对现行政策进行有效性评价, 了解目前实行的政策取得了多少成效, 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 在哪些领域失灵等, 为预测下阶段可能的政策措施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七)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七:做强地方本科院校

本科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心, 在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中, 除少数是研究型大学外, 绝大多数都是地方本科院校。从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需要各地区和各行各业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懂技术的人才队伍, 没有地方本科院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 既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 也有别于职业技术类院校。在实践中如何去做, 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是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牵头承担的该研究课题, 将以不同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为案例, 研究“做强地方本科院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该研究课题主要从地方本科院校本身出发, 通过案例研究, 从学校内部的视角系统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相关基本理论, 探讨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设置、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分析国外同类大学的办学经验, 找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资借鉴的启示, 梳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 展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 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最后, 通过区域案例研究, 构建服务型高等教育体系。

该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在于,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深入探讨如何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新体系, 在实践上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和类型, 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短缺等相关问题, 为面向地方的院校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发展模式;在理论上也有利于充实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八)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八: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为各行各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得如何, 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大局。在我国正处在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背景下,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的新的历史任务, 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战略思考, 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 探索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 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智教授共同牵头负责的研究课题, 召集了近20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将共同研究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该研究课题将把高等职业教育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中, 高度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维度、社会区域维度、时代精神维度和文化担当维度, 从而不断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视野。该研究课题将在国际高等职业教育视野下立足本土, 既聚焦现实, 又面向未来。研究课题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过程设计既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分析, 又注意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阶段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展开逻辑性和实现性相结合的战略性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为平台, 结合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大历史转变和历史使命, 揭示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策略, 努力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以开放的视野和新思路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

该研究课题将充分利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这个平台, 收集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 还将利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平台, 收集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把握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最新动态和主要研究内容, 为最终的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九)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九: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

在我国正在加快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在建设和谐社会、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 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全国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 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之一也是区域协调发展。这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很大差异。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强国这样的战略问题,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是其中的核心关键内容。这也是“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预设“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课题由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和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共同牵头负责研究。

该研究课题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力争在以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第一, 在厘清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职责与权限问题上取得突破, 研究提出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 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高等教育为主的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 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问题上取得突破, 研究提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和建设区域性大学群的战略思路。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三, 在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取得突破, 研究提出未来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框架。从“主体功能区”的战略角度, 谋划和设计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战略, 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选择、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等。

第四, 在深入研究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19日, 在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大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提出, 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科学谋划未来,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目标新要求上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对我们的研究项目来说是一件备受鼓舞的事情, 也使我们备感责任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希望各研究课题负责人抓紧工作, 精心组织研究, 尽早拿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并能够及时拓展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在相关期刊和媒体上发表有关文章和论文。

上一篇:唐僧作文300字下一篇:理论文章页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