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2024-09-14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精选10篇)

1.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一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

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

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

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2.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二

近日,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 我国选出16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指导意见》指出, 试点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 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指导意见》明确了九项试点的主要内容, 包括: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加快多元化办医格局等。

3.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三

一、《控费意见》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快、疾病模式转变,加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释放,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同时,医药费用结构和增长情况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包括城市公立医院的费用在医药费用总量中占比较大,医疗服务量尤其是住院服务量增长较快,药品、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较高等。为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增强深化医改的综合成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指导性文件。

二、《控费意见》提出的费用控制的主要目标

《控费意见》提出,费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强化规范医疗、完善医保、改革医药等政策联动,推动实现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运行和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并提出了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16年上半年,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控费意见》的总体思路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医改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体现,涉及政策配套、部门配合。文件的总体思路: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综合施策。强调医保、医疗、医药领域各项改革措施的相互衔接,注重医院内控管理的同时,增强控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因地制宜,分类要求。对部分可控的关键指标作出明确量化要求;对于监测指标从国家层面强调导向性要求,不设统一量化要求,由各地结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量变化合理确定调控指标。三是注重监测,强化考核。要求健全医疗费用的监测、排序和公开制度,将费用控制目标与公立医院投入与发展、院长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等挂钩。

四、《控费意见》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措施

《控费意见》在综合控制措施上,共提出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重点加强对用药、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行为的监管;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运行效率;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严格控制建设标准;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科学的补偿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五、《控费意见》提出了哪些主要监测指标

为加强医疗费用监测,便于量化比较费用控制情况,《控费意见》提出21个指标,在费用变化方面,包括区域医疗费用增长、门诊病人次均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等指标;居民负担情况方面,包括参保患者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等指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方面,包括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手术类型构成比等指标;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方面,包括门诊、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药品收入、检查化验收入、卫生材料收入等占医疗收入比重等指标;运行管理效率方面,包括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平均住院日、管理费用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并明确提出指标的导向要求。

六、怎样有效落实《控费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为确保医疗费用控制工作取得实效,《控费意见》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问责机制,并强化组织实施。一是加强费用监测,建立费用监测体系,定期对费用控制情况进行排序、公示。二是建立挂钩机制,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重点学(专)科建设投入、财政拨款预算安排等挂钩;与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准入、新增床位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等挂钩;与所属公立医院目标管理、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挂钩;与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绩效考核评价挂钩。三是要求各地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部门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形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上涨的长效机制。 (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4.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四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顺利开展和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镇江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镇发„2009‟27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2009年10月起,在全市全面展开改革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市政府重点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功能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专科疾病防治职能的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及妇幼保健院,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中医院。优化配置市区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疗卫生资源。市口腔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革。市中医院坚持中医特色,向中西医结合、中医医疗、保健、康复、老年病诊治和老年护理等方向发展。坚持以自愿为主、资产和技术为纽带、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医疗集团。各辖市政府重点举办好人民医院和中医院。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市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2.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成立由出资人代表、医院法人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及其他代表组成的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理事会对医院运营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决策。理事会决定和任命医院院长、财务总监、药品总监,确定医院绩效管理目标和职工工资总额。

3.实行院长负责制。取消医疗机构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医院原有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工资标准实行档案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理事会负责。医院行政管理层由院长提名并提请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院长任命,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院长通过民主程序决定医院内设业务机构,自主招聘员工、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确定薪酬分配办法、决定非资产性的经费支出。院长按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承担社会责任。

4.加强医院民主监督。建立医院监事组织,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医院民主管理。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

审计制度。继续实施医院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2.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人员准入,完善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的择优用人机制。健全和完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按事设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原有职工身份及工资实行档案管理,新老员工统一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在确定原有财政投入基数的基础上,确保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领军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发展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偿等。对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急救医疗机构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经费。改革财政投入方式,采取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政府必须支出的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国家和省市政府规定的免费检查治疗的疾病以及体检、普查、防疫、健康咨询等,公开向各类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招标,建立科学评估办法,保证政府投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2.逐步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实行医药收支分开,逐步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降低医院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

3.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探索医院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谈判机制。落实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对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诊疗费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补充医疗保险。

(五)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等级评审、要素准入、执业行为的管理,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的监测、报告和预警管理制度。建立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1.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各辖市加强人民医院的能力建设,增强其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辐射作用。加大对人民医院的投入,建立健全县乡合作、乡村一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2.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对辖市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及市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市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队伍和业务技术建设。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一年以上。

(七)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体系,加强省市两级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广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疾病诊疗路径,推动病种规范化诊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大力推广专科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2.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推行覆盖全区域人口的健康“一卡通”,实现人口健康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联系与共享。

(八)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1.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医疗机构、管理集团、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本以合作、托管、改制等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医院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2.落实民营医院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税收减免、医保定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专业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继续教育、大型设备配置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执行与公立医院同样的财务、会计、价格等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各项具体工作。发改、财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完成。

(二)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5.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五

2015年5月,我院被确定为※※市首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市卫计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院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就我院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

二、加强领导,组织到位

自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院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列入医院的主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组织实施机构,明确负责部门和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领导小组还专门到※※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在认真研究上级医改政策和进行精细测算的基础上,全程参与医改实施方案和调价方案的制订。在市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1月16日,我市印发了《※※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院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医院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各项改革工作的具体步骤与目标,制定了相关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司其责,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推进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6.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六

鲁卫医发〔2010〕2号

各市卫生局,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医改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目标要求上来。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到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和创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最终将决定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全省各市、各单位都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抓好对改革相关文件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环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的目标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争取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试点工作在我省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努力推进国家和我省两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通知》精神,潍坊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经省医改领导小组研究批准,我省确定东营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城市。潍坊、东营市要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开展基线调查,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动试点工作。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舆论宣传,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医务人员的支持和参与,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激励办法、创造良好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注意总结改革经验,及时向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报告改革进展情况,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经验。潍坊和东营市的试点实施方案请于5月底前分别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其他城市和公立医院的试点工作。除潍坊、东营市外,全省其他城市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部分县(市)或公立医院开展试点。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抓紧制定自身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基线调查,搞好各方面的测算,并及时与有关部门对接,推动试点工作。未被列入试点范围的公立医院要围绕绩效工资改革、缩短平均住院日、改进医患关系、成本核算等方面开展单项试点。省(部)属医疗机构要从中选择1-2项进行试点。试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同时,要搞好工作衔接,把试点地区和试点项目的选择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确保试点效果。除潍坊、东营外,全省其他准备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城市确定的试点县(市、区)名单及和试点工作方案请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和省医改办备案,省部属医院确定的试点项目请报送省卫生厅医政处。

四、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任务将更加繁重,难度将逐步增大,必须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省卫生厅成立由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组成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小组,全面负责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组织推动工作。潍坊、东营市作为国家和省级试点城市,要按照《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齐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卫生、编办、发展改革、物价、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其他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也要把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改革领导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靠上抓,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方便工作,请东营市将分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府领导、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联络员信息(附件1)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和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非试点城市卫生局、省(部)属医院医改分管领导、联系人信息(附件2)请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联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 谭成森,迟蔚蔚联系电话:0531-67876150,67876153传 真:0531-67876263

邮 箱:sdyz@vip.sina.com

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王 建联系电话:0531-68609057传 真:0531-68609059邮 箱:sdygbzhz@163.com

附件:1.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2.非试点城市(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

附件1:

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

附件2:

7.公立医院改革与医院的发展 篇七

1 主动推进运行机制改革, 激发生机活力

1.1 着力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2], 建立“岗上有危机, 岗下有希望”的推进式用人机制, 推行中层干部聘用制, 将中层干部由上级组织委任改为单位聘任, 使党委在干部管理和使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按实绩考核干部, 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 既给在位者以压力, 又给他人以希望和动力。建立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用实绩考核干部, 用民意衡量干部, 用教育约束干部;对考核实绩不佳、测评群众不满意、教育无改进者给予解聘, 促进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业务建设和科室管理上。

1.2 着力推进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实行分开招考, 择优聘用, 一年一考核, 一年一聘用。完善专业职称评定制度, 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1.3 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3]

着力改革岗位效益工资分配机制, 加强人员绩效考核, 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 并向临床一线、关健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 适当拉开差距, 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自觉性。

2 主动推进院务公开[4], 促进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2.1 坚持阳光采购

各类大型采购严格按照“招投标制、竞价谈判制、集体决策制、合同责任制、廉洁自律承诺制”的“五制”规定执行, 试剂、卫材、医用高额耗材实行竞价招标, 药品统一实行网上招标, 阳光采购。

2.2 坚持阳光收费

坚持按照“清单制、查询制、一卡通制和收费执行省市物价标准制”的“四制”要求, 实行阳光操作, 收费更加规范, 医疗收费不满意投诉为零。今年, 县人民医院启用了大处方防火墙及反统方软件, 既防范了医生开大处方, 滥用高价药, 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又较好杜绝了医药购销环节索要回扣、收受红包、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

2.3 坚持阳光院务

深入推进“每周工作例会、每月中层干部会议、每半年职工大会、每年职代会和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等“五会”制度, 及时公开年度财务预、决算和“三重一大”情况, 对人事安排、职称晋升、职工福利、毕业生招聘等敏感问题, 采取事前通知、事后公示的办法, 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

3 主动适应补偿机制改革, 降低医疗费用

3.1 加大基本药物推广使用力度[5]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 配齐基本药物品种和保证基本药物数量, 在诊治中优先选择和使用基本药物, 新增加药品尽可能选择基本药物, 调整医院药物使用目录时, 对基本药物进行区分标识和划价提示, 有倾向性地引导医生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硬性规定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病人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约束和督促医生必须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使用纳入医生绩效考核, 明确规定医生基本药物使用基础比例, 超比例者给予奖励, 达不到比例要求者给予扣款处罚, 用经济手段激励医生自觉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使基本药物使用范围明显扩大, 有效减轻了患者就诊负担。

3.2 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力度[6]

按卫生部要求, 对部分条件成熟、技术适宜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明确各病种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规范了诊疗行为,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控制和降低了医疗费用。

3.3 加大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

启动实施了医保和新农合住院病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方式改革试点, 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提下, 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 降低医疗费用。

4 主动推进便民惠民服务, 改善病人就医体验

广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提升服务水平, 改进医疗质量, 弘扬高尚医德, 积极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4.1 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

投资新建现代化住院大楼即将竣工, 全力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设施和环境。

4.2 强化便民惠民服务举措[7]

简化、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 强化岗位职责, 落实便民措施;增加高龄资医师上普通门诊, 充实门诊技术力量;坚持开放专家门诊, 并增加专家名额, 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确保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成立支助服务中心, 为病人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4.3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推行“三个一”优质服务, 即每位入院病人发放一张医患联系卡、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出院后进行一行电话跟踪回访, 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优质服务。

5 主动推进能力建设, 增强核心竞争力

5.1 推进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 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8], 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 实现了医疗信息全程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化了服务流程。

5.2 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临床重点专科, 在创建中提高专科诊疗水平和急危、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6 主动开展上通下联, 发挥医院龙头作用

实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是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药费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战略性举措。

6.1 主动上通下联

抓住“万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机遇, 与上级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实现大医院优质资源共享。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 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 并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讲课,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 有效发挥了医院优质资源作用。

6.2 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

每年组织各专业专家到扶贫村、共建村、共建社区和福利院开展义诊, 送医送药送关爱;还协助上级多家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义诊, 使更多的患者不出家门就得到了上级大医院专家的诊治和咨询, 受到社会好评。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力推进, 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与2008年相比, 门诊诊疗病人、收治住院病人、做住院手术分别增长28%、34%和16%, 固定资产总值、职工收入分别增长70%、42%, 药占比、病人外诊率分别下降8%、5%, 初步取得了“三增长、三降低、四提高”的改革成效, 即“政府投入、医疗资源总量、医疗业务量”三增长;“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药品费用、病人外诊率”三降低;“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医务人员待遇、群众满意度”四提高, 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医务人员受到了鼓舞, 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刘振秋, 带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于2012年6月6日到我院调研, 对我院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国发 (2012) 11号) [Z].2012-03-14.

[2]秦遵武.县级医院人才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3 (10) :53-5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12) 33号) [Z].2012-06-07.

[4]秦遵武.推行公开透明, 促进医院发展[N].黄冈日报, 2012-1-17 (5) .

[5]张清华, 刘国祥.基本药物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5) :68-69.

[6]张国力, 潘习龙.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9) :20-21.

[7]秦遵武.抓服务优质量强医德努力争创群众满意医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4) :10-12.

8.公立医院改革应统筹推进 篇八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心病。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既考验执政智慧,又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而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决定着中国医改的成败!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全国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医疗改革,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2月23日,国家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我国选出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河南省洛阳市是16个试点之一。2012年,国家确定311个县(市)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而今年,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也启动在即。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所以不能成为只享用一回的饕餮大餐,而应该统筹推进,使之成为润泽百姓的长流细水。

本期,我们对河南公立医院改革进行重新梳理与全面审视,并对洛阳蓝本进行解读,辅之以部分专家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医改及即将启动的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供经验探索与借鉴。

公立医院改革拉开序幕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称《实施方案》)规定,2009至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实施方案》发布之后,前四个方面的改革都能有序进行,唯独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方案一直没有正式出台。

直到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于2010年开始,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河南省的洛阳市作为国家试点,漯河、濮阳作为河南省试点,按照国家部署,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2年6月,卫生部、财政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指出,已确定311个县(市)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其中,河南省有40个县(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数量居全国之首。

2014年4月4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试点县增加到1011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5亿人口。

2014年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提出今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洛阳成首批“吃螃蟹”的城市

2011年12月18日,这一天对于洛阳医疗卫生体系来说,是个大日子,一边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正式开业,另一边是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标志着洛阳市中心医院正式成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中的一员。

这两个“盛事”不但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也吸引了包括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内的数十位省、市领导的光临,对两个医院表示祝贺。而这也意味着,至2011年年底,洛阳医改结束。

据洛阳市卫生局局长张水利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之前,洛阳市区人口将近170万,拥有各级各类医院超过80个,是除省会郑州外全省公立医院数量最多的省辖市。2010年,洛阳市一级财政收入142亿元,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7.24亿元。

洛阳市医院数量众多造成了一些很突出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受“大锅饭、铁饭碗”思想的影响,医院内部活力不够,医疗服务效率不高。二是市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数量之多和投入之少矛盾突出,造成公立医院发展困难。社会资本投资医院建设空间较小且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又存在体制性障碍,多元化办医格局难以形成。

2010年3月,洛阳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2010年8月,洛阳医药卫生体系改革拉开大幕。洛阳市并没有对所有医院改革实行“一刀切”,而是通过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把现有市区市属公立医院分为两大类同步推进改革、改制工作:

一是对具有传染病防治、紧急救援、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中药等特殊公共卫生职能、传统医学特色的医院,实施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主要内容有:建立“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建立院长直选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实施便民惠民服务等。

二是对从企业分离出的医院和部分市属公立医院(共14家),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政府资产退出,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为多元办医提供足够空间。

“联姻”郑大——力推产权改革

2011年6月23日下午3时,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改制方案在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下称职代会)上正式通过。

改制方案在职代会上通过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由洛阳市编办注销编制。至此,这家洛阳市最大的市属公立医院改制的最核心工作宣告结束。

洛阳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洛阳市一所集医疗、急救、特检、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而就是这家市属唯一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成为洛阳医改的第一个“试刀者”。

“此前我没想过中心医院要改制,更没想到政府会先改我们。”洛阳中心医院院长李亚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起当初的顾虑,“我不想改,因为我知道,改制就会脱一层皮,并且给医院造成一定时间和程度的混乱。改制后前途未卜。”他说公立医院改制从观念上很难让人接受,尤其是像洛阳中心医院这样历史悠久、条件优越的医院,因为谁也不知道改革后医院会是什么样子。但他还是坚信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

中心医院向洛阳市改制办上报了三种改制模式:一是吸引社会资本,中心医院和社会资本各占一定比例的股份;二是中心医院和政府各持一定比例的股份;三是单纯的全院职工持股。对于第一种模式,李亚伟认为,有外资进入,医院才会有增量。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会促进医院的发展。“而此方案职工不接受,政府也不同意。”

李亚伟考虑得最多的是第二种模式。他认为,如果医院一点国有资产都没有,老百姓可能会因为中心医院是民营医院而不来看病。

洛阳市医疗资源非常丰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李亚伟认为,中心医院的改制挑战更大一些。“政府持一部分股,一方面我们可以对社会宣称中心医院仍然是公立医院,另一方面仍接受市卫生局领导,政府对医院的发展也有话语权。”

最终,洛阳市改制办批准了第二种模式——“政府参股10%,职工持股90%”,改制后,中心医院公益性、非营利性不变。

经过测算,医院的净资产和职工身份置换金基本持平。最终方案中规定,职工把按工龄长短获得的身份置换金转换成股权,员工直接变成出资人,这样获得了职工的认可。

“事实证明改制是成功的。”李亚伟说,改制后医院门诊、住院人数均有增强,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全院职工成了医院的主人,主人翁意识、荣辱意识增加,而医院要发展,也必然在医疗技能、医疗服务、办院特色上下功夫。

同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隆重揭牌。这标志着郑州大学与洛阳中心医院正式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而这在改制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会一层”——推行理事会制

监事会是医院的监督机构,由医院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会等代表组成。此外,院长是医院执行机构负责人,不得同时担任理事长。

尽管是洛阳市有名的三级医院,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科大二附院)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

“我们其实在运营资金上的缺口很大,政府财政又不兜底。”科大二附院党委书记王东生如是说。

从洛阳市出台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案中可以看到,科大二附院最初是洛阳市确定的唯一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而目前,已有4家医院进行了运行机制改革。

运行机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补偿机制等。

在这个改革内容当中,变化比较大的就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而其他方面医院自身也在逐步改善。洛阳市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是“三会一层”,即理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医院管理层。

理事会是医院的决策机构,由医院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工会主席、市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医院专家及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是医院的监督机构,由医院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会等代表组成。此外,院长是医院执行机构负责人,不得同时担任理事长。

“现在医院的重大决策都是由理事会作出,同时理事会向医管局负责,设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王东生介绍说。

王东生认为,真正比较关键的其实是以绩效工资考核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和以岗位竞聘为主体的人事制度。

按照洛阳市的要求,医院建立健全了以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职工全员聘任制。

此外,洛阳医改打破了社会资本进入现有医疗机构的体制障碍,为社会资本投资医疗事业拓展了空间。如白马医院与郑州良福集团、市商业医院与洛百烟酒控股、机车医院与武汉和润合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市二商医院与浙江民康医院管理公司均已实现新的合作,上述4家一期合计引资约7500多万元。

公立医院改革应统筹推进

针对洛阳医改模式,卫生领域有关人士指出,洛阳的医改模式,完全有可能走出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模式”束缚,形成具有可持续推进和更广阔空间的新模式。新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于它能否较好地处理医生、患者、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共赢的医改路子,既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又能够实现医院的合理经济诉求,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诚然,洛阳医改转身只是头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模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敢“吃螃蟹”,更重要的是“吃好”这只“螃蟹”。

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标准则取决于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否能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是否能真正得到实惠,医患关系是否能得到有效缓解。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国家在加大对公立医院补助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老百姓的补助,可喜的是,国家已经有这个方向的转变,比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将今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将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利益如何保障?两个途径,一是政府财政补贴,二是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后者,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是很合理的。他说,长期以来这方面的费用过低,体现不出医务人员知识技能的价值,为人诟病。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后,使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劳务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体现。但担忧也是有的,甚至有朝三暮四之感:药价控制住了,但这个医疗服务的价格如何制定、如何控制呢?如何避免像药价那样的“虚高”呢?他举例说,广州是市县两级政府财政补贴20%,其余80%靠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消化。这个比例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政府20%是不是太少了点?这个数额显得很寒酸,其余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的居然占到80%,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看来老话还是要重提:政府还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河南省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尚不能进行盖棺定论。为使医改能普惠到更多百姓,只有将医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推动公立医院统筹改革,加快全省40个试点县(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有序就医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办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应从“第三部门”视角审视公立医院改革

进入“十二五”以来,新医改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同时推进。但在这种喧嚣背后,市场派和计划派之间关于取消以药补医方面的问题仍争论不下。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提出,应在政府和市场两者之外以“第三部门”的视角重新审视公立医院。

王虎峰认为,医改应该跳出政府与市场这种二分法的束缚,看到社会“第三部门”的存在,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都属于这个领域。“第三部门”需要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发挥作用,目前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其在社会职能、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需要保留,但同时需要解决管办分开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可以开办非营利组织,这方面可能是在政策上亟需突破的。

王虎峰还提出应建立全新的“驱动型绩效管理模式”,以纠正当前公立医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社会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卫生政策应覆盖社会系统的观点。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国医院论坛主席黄洁夫:

应做到优质资源下沉

在一线城市,日门诊量过万的大医院比比皆是,简直就像超级市场一样。然而在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医疗卫生资源,每天看病的病人很少。老百姓是跟着优质资源走的,对此,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国医院论坛主席黄洁夫认为,应做到优质资源下沉。

黄洁夫说,这些年,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大有起色,但是人才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医改的目的是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应该让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层,但当前,怎么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等问题依旧是医改面临的难题之一。

黄洁夫强调,“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如果谁想要谋富贵就根本不要再做医生。医疗卫生界的工作者不能讲空话、讲套话,必须要脚踏实地去想办法把医院办好。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

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上下联动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家应把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立成一个纽带,从上面的城市医院,到下面的基层医院,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上下联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在这个体系内流畅运转。想要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必须先要搞清楚,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应该占有多大比例?在公立医院中,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该如何布局?只有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办医责任和补偿责任。

9.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篇九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方案

各科室: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拓展,医院次均费用上涨幅度得到一定控制。但总体上看,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部分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较快,药品收入占比较大,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的收入占比增加较快,不合理就医等导致的医疗服务总量增加较快等。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增强改革综合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文件精神,现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文件全文印发,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科室要将控制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强化规范医疗、完善执行医保等政策,推动实现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运行和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控制医疗费用总量增长速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优化医院收支结构,实现良性运行。坚持内外兼治、强化监管,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坚持系统治理、防治结合,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坚持立足实际、分层分类,从医院和科室两个层面强化费用调控,根据不同科室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科室的功能定位,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到2016年6月底,医院按照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科室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初步建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有所下降。到2017年底,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二、采取医疗费用控制综合措施

(一)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 药、耗材使用管理等制度。加强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监管,建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建立对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等的跟踪监控制度,明确需要重点监控的药品品规数,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医院价格公示和医药费用清单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医院不给科室和个人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

(二)强化医院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约束,医院根据发展规划和医疗费用控制目标,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医院病案、临床路径、药品、耗材、物资、费用审核、财务和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做到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三)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实行药品网上采购。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严厉查处药品耗材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四)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认真执行上级支付方式改革规定,逐步完善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完善并落实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的谈判机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在规范日间手术和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医院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对高额药品和耗材进入医保目录库进行严格的经济学评价及审查。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五)转变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医院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和加强成本控制,留出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要落实对医院各项投入政策,保证医保基金按规定及时足额结算,促进医疗费用结构合理化。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2016年底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5%左右。

(六)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分级诊疗 规范,综合运用行政、医保、价格等多种措施,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在统一质量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七)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加强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实施全民健康促进战略,从源头上控制患病率和医疗费用增长。

三、建立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

(一)加强医疗费用监测。医院医务科、质控科、财务科、医保科要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效率等为核心,以国家五部委下发的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建立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院综合考虑医疗费用的历史情况、医疗服务需求、各科室业务开展情况及诊疗特点、物价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各科室医疗费用控制的和阶段性目标。各科室医疗费用监测体系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本地区信息化监管平台,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全面。

(二)加强医疗费用排序和公开。医院医务科、质控科、财务科、医保科根据费用指标监测情况,按科室进行排序,定期按规定公示排序结果,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医院 要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和费用公示制度。

(三)严格实施考核问责。将控费目标实现情况与科室设备购置投入、重点学(专)科建设投入、人才培养投入、财政专项投入安排等挂钩。对于控费目标排名靠前的科室医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达不到控费目标的科室,医院将按照实际情况核减或取消资金补助。

医院将医疗费用控制作为科室重点学科建设、新增床位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的重要依据。对未达到控费目标要求的科室,取消上述资格,经整改符合要求后再予审批新增床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

同时将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纳入对科室目标管理、科主任、护士长绩效考核和科主任、护士长任期考核范围,提高控费指标所占的考核权重,对未按照目标完成费用控制要求的科主任、护士长,追究其相应的管理责任。

医院将合理诊疗行为作为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与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

四、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及全体职工要进一步提高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重要性的 认识,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实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夏河县人民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长:桑吉扎西 医院院长 副组长:卓玛草 医院副院长

许扎西 医院副院长

张文清 医院副院长 组

员:杨海峰 医院医务科科长

丁玲英 医院质控科负责人

铁文兰 医院财务科科长

云 医院医保科科长

高晋婷 医院护理班主任

周草 医院院感科负责人

军医院办公室主任

各科室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报告地点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副院长桑吉扎西兼任,副主任由医务科科长杨海峰、质控丁玲英担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科室也要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专干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科室具体工作。

(二)强化分工协作。医院控费办公室确定具体的控费目标以及监督考核办法,各科室要加强协同配合,统筹推进 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形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医院综合改革力度,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实现合理控费目标。各职能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注重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三)、狠抓措施落实。全院各科室要按照国家五部委制定的20项监测招标要求,落实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及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规章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夏河县人民医院

10.公立医院改革模式 篇十

在谈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时,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旧结构有其惯性,而新结构不是现存的,需要有人发明、试验,才能被众人接受,进而完成社会变迁。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时期,这时产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办法,制定模式,引导人们走出窠臼。

在当前中国的大转型时代,是否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敢为人先的引领经验呢?

发展不再惟GDP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成为普遍的行动,惟GDP思维仍在不自觉地主导着我们的发展观。这时,我们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动上的突破。发展不再追求绝对的高速度,而是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完满和谐。在这种实际行动的追求中,产生了本报暂且为之命名的“北京经验”。为此,本报陆续在医改、住房、文化、交通、商业和环境等领域全面剖析北京经验,以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通过院长公开竞聘、绩效考核制,实现管办分开;通过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医药加成,进而试水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医药分开;同时,通过医疗保险调节机制等措施,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月1日起,随着友谊医院正式实施医事服务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范本也正式宣告全面启动。这个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将正式挑战被喻为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公立医院改革。

财政补偿机制护航医药分开

“请问能不能预约7月1日的专家号?”“不好意思暂时还不能,我们马上要进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挂号费用会有一些变动,建议您最近密切关注我们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昨日早上8点半,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医院前台前站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导诊护士,在她的身边围满了四面八方来的患者,很多是咨询7月1日以后如何挂号。

原来,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友谊医院将成为北京第一个试水“医药分开”的公立医院: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

“医药分开,就是药品在医院实行进价销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了以药养医,药品进到医院之后,有一个批零的加价,大概在药品上加价15%左右。现在实行医药分开,通过这种做法,切断了医院和药品的利益关系。友谊医院西药品种1000种,中药200多种,所有的药品通过医药分开,全部实行进价销售。”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的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在香港,这一数字仅为8%,这已经成为“看病贵”的重要成因。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就是为了医院收益从原来的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水平,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

医事服务费的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为: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15%的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对医院的收入确有影响,过去医院的收入是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支持,一部分是医院自身开办,从医疗服务中收取一部分,第三部分是药品批零加价。”刘建透露,去年友谊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是1.26亿元,这部分取消后确实对医院收入有一定影响,所以这次政府采用取消药品加成以平移的方式,以医事服务费的方式收取。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也透露,为了确保公立医院改革顺利进行,将在试点医院建立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补偿调控机制,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促进医院加强管理、规范行为。首先,政府对试点医院将落实六方面的投入政策,分别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在此过程中,政府将严控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医院盲目扩张以及出现过度检查等现象。同时,在试点医院将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方式是按照“人头”给医院补助基本经费。今后,财政部门将首先核定医院成本并确定补助标准,然后结合服务量的多少进行补偿,同时建立一笔“考核奖励资金”,与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此外,财政补偿调控机制中,还将包含对医药价格的调控。试点医院将探索“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即市医管局不仅负责统一采购医院需要的药品、耗材,还负责物流配送,同时引入价格谈判机制。

“根据反复测算,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少的收入,将能够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得到补偿,医院改革前后收入基本能够达到平衡。”韩晓芳表示。

取消挂号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会不会意味着老百姓左手掏钱换成右手掏钱?对此,刘建特别澄清:这里边的意义不一样,今后医院使用药品,使用多少不再和利益发生关系,这是第一层意义;其次,过去社会有一个共识,医生的劳务部分、医疗服务部分,特别是医生的知识、技能的收费有很多是不合理的。这次以医事服务费的形式收进来,即医药分开了,又能够体现医生提供劳务服务知识应该得到的社会承认。医院用药多少不再和收入挂钩,又能让真正献出技能、知识的医生的劳务价值得到认可。“考虑到双重意义,我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法人治理推进管办分开

由于血糖偏高,为了避免发展到糖尿病,35岁的李燕荣昨日像往常一样到友谊医院取未来三天的降糖药,但与以前必须经历挂号、划价、收费多次排队不同,这一天李燕荣只需一次排队便完成了上述所有流程。原来从6月14日起,友谊医院正式启动挂号收费通柜服务,患者在门诊各层的任一挂号收费窗口排队,均可实现挂号与交费的一次完成。

“我血糖高,两三天就要来一次医院,以前每次来必须要重新挂号,重新检查,其实就是为了拿个药,但是得前前后后排四五次。”在李燕荣看来,自己病情很稳定,每次开药并不需要三番五次的检查和挂号,如果确实因为病情具有浮动性,医院也可以一次性地帮自己把挂号单、检查单子开出来,省得自己每次到这里挂号都要排很长的队,现在有了这个通柜服务,自己的排队环节减少了,由于资源整合,腾挪出了更多可以挂号交费的窗口,单次排队的等候时间也大大减少。

事实上,通柜服务只是近期友谊医院推出的16项便民服务之一。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机制”的试点医院,友谊医院启动了外界常说的“管办分开”,即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医院“扁平化”管理。此前成立的市医管局将决定任免理事长,并选聘、解聘理事。医院理事会须执行医管局的决定,接受医管局的考核、监督。同时,医管局还将成立监事会,派驻监事对医院运行管理和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试点医院的院长还将探索实行公开竞聘和年薪制。院长须同理事会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和任期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职务任免的依据。普通员工方面,将会重新确定编制数量,然后由医院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自主定员、设岗。医院员工将实行合同管理的“聘用制”。

而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于友谊医院这类启动试点的公立医院,其考核指标体系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各100分,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算,定量考核占70%,定性考核占30%。定量指标中社会满意度占56分,具体包括患者满意、医疗费用控制、预约就诊率等具体项目。“这一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医院绩效的最重要标准,10项核心指标中体现社会满意度的指标有7项,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安全‟等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

对此,作为刚刚公开聘任上岗的刘建和他的团队在上任伊始便推出了16项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开展窗口通柜服务;加强临床药师的用药咨询指导;检验标本当天进入检验流程,及时出具报告结果;推行“日间病房”、“一日病房”;24小时窗口预约挂号等等。

除了上述通柜服务外,为方便每日近800名患者能及时抽血化验,缩短排队时间,友谊医院护理部进行了护理岗位的动态管理,即在临床工作两年以上、每年静脉穿刺在1000例以上的护士,在完成本岗工作、合理调配好时间的前提下,如果有精力,均可以报名参加抽血岗位的工作,多劳多得。自3月底这项尝试开始后,全院已有近400人报名参加抽血岗位排班,每个班4小时。在原有6个抽血窗口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抽血窗口,将病人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90-1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平均15分钟。参加的护士收入也提升了10%-20%。

预付费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50多岁的延庆县人杨莲蕊,自4月21日做完肾移植手术后,每个月都要定期到医院做化验、看结果,光是药费,每个月就得花1500元左右,至今已经花了2万多元。“我觉得挺贵的,但是贵在哪里,我说不清楚,医生开什么药,让做什么检查,我们患者大多数就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做。要是能在看病前给套方案就好了。”杨莲蕊的这一愿望即将在友谊医院得到实现。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安排,友谊医院将启动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两项改革内容,总额付费即事先给医院设定一定量的医保付费限额,超过这个限额部分,由医保和医院共同承担,而按病种付费的改革则将病种组分为108个,定额支付标准依据医保定点大医院平均费用等因素确定。

由于总额预付费设立了上限,那么会不会出现医保超标往外推病人的情况?对此韩晓芳坦言,总额预付的“总额”如何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总额的确定须考虑医院现实和增长需要,另外超出的部分不会全由医院买单。目前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总额是以试点医院上年发生的实际费用为基础,适当考虑增长因素,确定医保定额管理指标。

“总额付费是众多的付费方式之一,其他城市也出现过实施总额付费之后,医院不看病的,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北京我们不会,政府对这个事特别关心,财政支持力度也很大,而且现在虽然实施这个总额付费,但是付费不止是总额付费这一项,我们还有按病种付费等方式,不会出现因为总额付费不给病人看病的现象。”刘建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没钱不给看病”,“防止推诿病人”目前已写入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医院进行监督。

对于这样一个好消息,杨莲蕊非常赞成,“如果是按照病种组、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那么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了,开多了药,不但没有更多的利润收入,而且医院还要为患者的医疗费用买单”。商报记者齐琳吴园园

商报面对面

在综合医院试水更有意义

对话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

商报:您个人认为为什么会把公立医院的改革重点放在友谊医院?

刘建:北京友谊医院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我们知道医院的类别不同,使用药品的量也是不一样的。综合医院比专科医院的用药比例大,很多病人到综合医院看病,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像友谊医院这样的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60%。所以试水医药分开,就要找用药比例相对高一些的比较大的医院。因为医药分开对这样的综合医院影响比较大,将来推广的意义就比较大。

商报:改革之后,是否担心友谊医院的患者更多?

刘建:大医院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们也在研究方案,现在我们住院的病人急性期过了之后还在三级医院,本身对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是一种浪费,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你住了,其他需要住三级医院的病人就住不进来。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将来对于恢复期的病人,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能够发挥作用,更好地帮着我们分流。我们刚刚跟周边的10家社区医院开了联席会议,商量开展区域医疗合作。

商报:7月1日,友谊医院将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最为核心的内容——医药分开,在此之前您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百姓说?

刘建:医改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从医改的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号召医改要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医改没有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成功不了的,我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就医环境。

顶层设计

两个分开三个机制

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部内容,也是友谊医院试点的全部内容。

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5家大医院分别进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试点、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等,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其中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医改的“范本”成为了此次改革试点中惟一试水所有改革项目的医院,未来它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同时,北京还将在友谊医院首次试水“医药分开”,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政策,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试设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后,友谊医院还将废止目前15%的药品加成,变原本医院收入的三个渠道:药费、医疗收费、财政投入,为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投入两个渠道,从而实现“医药分开”。这表明,以后友谊医院的药品将实行进价销售,会比其他医院便宜。

上一篇:福建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下一篇:网络工程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