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2024-12-05

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共12篇)

1.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一

时、分、秒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1、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课时安排: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2课时

3、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准备: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

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

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例

1、例2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

钟表。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

1分=()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分,4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时、分、秒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4至6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重点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秒

2时=()分

2、上午第一节课()时()分开始,一节课是(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分。(3)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床到7: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4时=()分

3分=()秒

5时=()分

8分=()秒

2、在()里填上“>、<或=”。

48秒()1分

1秒()60分

1时()60秒 1时()55分

3分()3秒

2分()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2.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二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3.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4.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检查预习情况: ① 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湿漉漉(lù lù)飒飒(sà sà)

蔫巴(niān)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绽(zhàn)开 愠怒(yùn)② 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探究问题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四、思考: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五、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六、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七、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八、布置作业

5.4、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

6、自然段)

[学习

3、——

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教学目标:

1、认识

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五、学后心得交流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5、古诗三首

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连线: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张继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白 银盘”,把()比作“青螺”

《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

7、个生字。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四季风光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

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

2、—

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3、)

三、指导写字。“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鼓励学生公正地评价朗读情况并学会表扬。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教学教程

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

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

1、-

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

一、教学重点、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因果句式回答问题。】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过程:

1、读题目,了解题意。(“联”指对联,“改联”改写对联。)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指南针

目的: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过程:

1、.读一读,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有什么好处?

2、.读书卡片可以有哪些内容?

3、.参照样子,自己制作一个读书卡片

4、.展示学生所制作的读书卡片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收集身边的闪光点

目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真、善、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写作知识。

(2、)借助口语交际活动拓宽写作思路。

(3、)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提高认识能力,学会赞美别人。

2、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提问时,喜欢让被采访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回答出问题。今天,老师也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采访咱班同学,请大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提出我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

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习作就要按要求完成,请同学读读要求,结合这两点要求,想一想:要写这位同学,还有什么困难呢?

(如学生说不出困难可这样问:我们下周作文课上写这个人,在下面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为这次习作做些什么准备呢?)

预计困难: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对他当时的语言、动作记得不太清楚。

教师点拨:

1、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举的事例都是以前发生的事,可能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困难呢?)

[随机板书:访问、再次回忆]

2、访问就要事先有准备,就像今天老师采访你们一样,我们可以问些什么呢呢?谁能具体谈谈。

(你还记得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你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吗?)

(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3、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特点会时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你能再创设一个环境,让这个人真地说一说、做一做,你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

例如:写同学耐心讲题,可以再拿一道自己不会的难题向同学请教,观察、记录下同学给自己耐心讲解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4、教师小结:当然,无论是使用再次回忆,还是访问、创设情景这些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很具体的得到人物做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为完成习作的第二个要求服务。

13、麻雀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14、让他们自由生息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15、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3、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网中资料查询不到)

4、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从课件中选择一种蝴蝶介绍一下。

2、指名说,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蝴蝶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细读第三段,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绿草如茵、珍品、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赞不绝口、环境清幽

2、朗读一、二段。

二、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

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范读课文。

2、自由练读课文。

3、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18、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

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

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6.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笔方法,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2.继续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坐姿。

教学重点:掌握四种用笔方法:藏锋、露锋、中锋、偏锋 教学准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写字用具、多媒体。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具。

2.让学生欣赏字帖,范字。讲解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特点。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一幅书写不是很漂亮的毛笔字作品,说说不足在哪里。2.师小结:结构安排教好,重点在于用笔方法不够正确。那怎么办? 3.出示本节课课题:第4课 用笔方法

师:用笔方法一共有4种方法:藏锋、露锋、中锋、偏锋。现在老师逐一讲解并示范。

4.藏锋:藏锋是起笔和收笔的地方将笔锋裹藏起来。具体做法是:起笔时欲往右先向左,欲往下先向上,反方向逆行入笔,收笔时也是反方向回收。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5.露锋:露锋是起笔和收笔的地方将笔锋显露出来。具体做法是:起笔时将笔锋顺势而入,收笔时将笔锋顺势而出。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6.中锋:中锋也叫正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笔画正中间运行,这样写出来的笔画饱满有力。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7.偏锋:偏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笔杆倾斜,笔锋偏向笔画的一侧,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单薄软弱,应当避免。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生纠正。

三、学生练习

7.冀教版二年级上册1-4单元教案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小号手之歌》。2.节奏训练。教学重点:

感受小号手的音乐形象;创编动作。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氛围中 , 感受小游击队员勇敢、坚强的革命精神。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阶段目标 : 简要了解歌曲《小号手之歌》的创作背景 ,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师操作 :(1)播放背景音乐 : 《小号手之歌》。

(2)讲述小号手的故事 : 小英雄为了翻身得解放 , 小小年纪就不怕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 参加革命 , 为了保护小军号而身负重伤。战斗胜利了 , 小英雄又拿起军号 , 勇往直前。

3、学生活动 : 边欣赏背景音乐边听老师讲故事。了解音乐创作背景。

4、教师总结 : 《小号子之歌》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曲。《小号手》这部动画片 1974 年还 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奖状 , 主题曲《小号子之歌》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一定也爱唱这首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2、编创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共产儿童团歌》了解历史,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生活,并知道《共产儿童团歌》在革命时期的作用。

2、通过欣赏合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激发学生用坚定、明朗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这首革命历史歌曲。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用良好的精神状态、用坚定、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具准备: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音练习。

二、新授歌曲:

1、导入: 随着《共产儿童团歌》的音乐,老师讲述共产儿童团的革命背景。

2、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a、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b、老师教谱,学生跟唱。c、学生跟琴填唱第一段歌词。d、学生再填唱第二、三、四段歌词。e、教师伴奏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延伸:

1、我们学会了《共产儿童团歌》,你们作为今天的儿童团员应该怎么做呢?师生共同探讨。

2、师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儿童团员保卫祖国的热情,同学们今天的表现也很好老师谢谢大家。希望同学们比他们更厉害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努力学习做一个新世纪的儿童团员。

第二单元 聪明的小精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

1、聆听《可爱的蓝精灵》,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

2、能够用欢快的情趣、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听赏《可爱的蓝精灵》。

1、了解“蓝精灵”是什么?

2、听歌曲,简述人物,让学生来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群爱唱歌、爱跳舞的小精灵,它们就是蓝精灵。创设情景导入。

3、利用多媒体课件,听歌曲《可爱的蓝精灵》的录音,初步感受其活泼、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4、再次聆听音乐,理解歌曲的意境。

教师:这首歌是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动画片的片段,边看边欣赏歌曲。

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动画片的片段,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5、唱歌曲,先听唱模唱歌曲,可加入节奏声势参与歌曲的学唱,增加歌曲气氛。

6、表演蓝精灵。歌曲学会后,可分批让学生扮演心目中的“蓝精灵”基本步伐用蹦跳步,在重拍起步,自由动作。句尾停做个固定的动作。

7、第一种:合作演唱,即一个或两个领唱第一段,其它人唱第二段

8、第二种:合作表演,即组员全部上台,在音乐中交流表演

9、第三种:角色个性化表演。可在全班学生的演唱声中让学生自选“蓝精灵”和“格格巫”的角色进行表演。

10、重合作,相互评价,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要给予评价,评出最可爱的“蓝精灵”和最形象的“格格巫”。

11、教师:你们喜欢蓝精灵吗?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倾听老师介绍《可爱的蓝精灵》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学生轻声读歌词。

12、学生结合歌词和故事情节回答(因为蓝精灵善良、勇敢、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13、学生随着录音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14、教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让我们扮演成可爱的蓝精灵,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15、学生随歌录音边唱边自由表演。课后小结:

表演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燕子》 教学目标:

一、用轻快而柔和的声音演唱《小燕子》。

二、学习用手波浪模仿小燕子的飞翔,培养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育学生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一、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表现小燕子飞翔的动态美。教学难点:

一、抓住三拍子起伏感来演唱歌曲。

二、对学生进行爱鸟、爱护环境的教育。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小鸟飞的律动,自由表演。

二、歌曲《小燕子》(一)、导入

1、小朋友读得真好,把春姑娘的好朋友也引来了,猜猜看会是谁呢?

2、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回答。

3、学生观看,原来是小燕子,你喜欢它吗?为什么?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学生自由表现。

4、教师小结:小燕子样子美丽,是捉害虫的能手,保护庄稼,据说,一对燕子整个夏季可捕食150—200多万只苍蝇、文字、蚜虫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呢?(学生回答)对,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赞美小燕子的歌。(二)、学习歌曲《小燕子》

1、听范唱录音,说一说歌曲中是怎样赞美小燕子的。

2、学唱歌曲:(1)跟旋律哼唱

(2)跟范唱轻填歌词练习

(3)教师提问曲中延音记号的唱法

(4)学生听琴视唱歌曲。

3、歌曲处理:(1)师:歌曲不仅表现了小燕子的美丽,还表现了小燕子除害虫,保庄稼的样子,你觉得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现小燕子的这些特点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3)各组表演唱

(4)用喜爱赞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4、歌曲表演

(1)同学们,刚才用优美的歌声描绘了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那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舞姿来描绘小燕子呢?(2)学生模仿小燕子飞翔的动作。

(3)教师示范小燕子侧飞、高飞、低飞的不同体态,并加上脚的动作。

(4)学生跟做。

(5)想一想,除了小燕子的飞翔,还可以表现小燕子在干什么?怎么做?(鼓励学生大胆做)(6)听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三)、对比欣赏

师:除了这首歌,你还会唱其他有关小燕子的歌吗?

三、深化、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萤火虫》

2、继续体验4/4拍的韵律感 教学目标:

1、用自然纯朴的声音演唱《萤火虫》,感受歌曲带来的愉快心情,的同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2、在传拍游戏中体验4拍子的韵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队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夏夜意境中,有韵律地演唱《萤火虫》。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和感受音乐的情绪。教学过程:

一、听钢琴版《萤火虫》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节拍游戏 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们是怎么和老师问好的?(唱着歌打着节拍)你们真有礼貌!那刚才我们的节奏是怎样打的?是几拍子的? 师示范4/4拍子节奏(先拍手后拍腿)

|)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传节拍,看看谁拍得最好!

拍手

拍腿

拍腿

1、师第一个打节拍,传个每个学生

2、纠正错误的学生,找出出错原因:没有提前准备后再传一次节拍

3、待生懂得正确传拍之后师和生继续传节拍,打过节拍的小朋友不停下来继续做动作

4、当学生一齐传到一半的时候,师变换动作再从第一个学生传起,构成传节拍卡农

第二个动作:|

拍手

闪闪

闪闪(五指张开收拢模仿星星闪烁的样子)

5、师:让我们在老师的歌声中做动作好不好?师唱《萤火虫》旋律生跟师做动作

师讲解找朋友方式:找一个学生对拍,然后再边做动作边在教师中朝不同方向走。

四、新授 导入

1、师:“刚才我们在歌声中做的动作像什么?”做小星星动作边提问“在深蓝深蓝的夜空中眨着明亮的小眼睛看着不远处飞翔的小鸟,消息静静地流淌着,河边郁郁葱葱的草丛中,去取正在弹奏着动听的音乐。听!”师播放钢琴版《萤火虫》

2、师:“听完了这段音乐,你们还看到了些什么?说说!”

生:“有知了在叫、有蚂蚁在爬。。。”

师:“你们看到场面真热闹,王老师刚才也看到了一个小东西,小朋友们猜一猜那是什么?听好了!”

3、师唱一年级教材《萤火虫》,生猜出课题“萤火虫” 学唱新歌

1、师:“今天,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唱一唱萤火虫的歌。先听老师来读一读歌词。”出示方框词图,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2、带生完整读词

3、提示“虫 ”的意思

4、生再次正确完整读词

5、师范唱歌曲,问:“这首歌曲一共几句?”

6、师用“la”唱旋律,找相同的地方

7、师生接龙唱词,师唱第一句,生接相同部分

8、师生再次接龙,师接相同部

9、师钢琴伴奏,生完整唱词

10、师提示唱的不好的地方和气息

11、师再次钢琴伴奏,生完整唱词

12、师:“想不想给这收歌曲加上动作?那就让我们跟范唱中的小朋友唱加上刚才节拍游戏中的动作做一做。”师播放范唱带生边默唱歌曲边做动作。

13、是播放伴奏,生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边做动作。生生互动。

五、拓展

1、欣赏伊能静演唱的《萤火虫》,了解这一位台湾优秀的艺人。

2、师:“萤火虫的光亮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仍勇敢地在夜空中发出点点光去照亮夜空,让我们学习它那自信勇敢那充满爱的奉献精神。就像歌中讲的那样提着小灯笼唱唱着歌走出教室!

第三单元 国徽 首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我爱北京天天安门》 教学目标:

聆听《雪莲献北京》《我爱北京天安们》,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幸福愉快的心情,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教学过程:

一、听赏《雪莲献北京》。

1、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支《藏族》舞。创设藏族人民生活情景并导入。

2、利用多媒体课件,听歌曲《雪莲献北京》的录音,初步感受其热情、欢快、音乐情绪。

3、再次聆听音乐,理解歌曲的意境。

教师:这首歌是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向往北京、热爱领袖的深厚感情。

4、教师:你们喜欢藏族人民吗?为什么?

5、学生结合歌词回答(因为藏族人民善良、勇敢、热爱祖国、热爱领袖„„)。

6、学生随着录音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7、教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热爱祖国的好孩子,让我们扮演成可爱的藏族人民,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8、学生随歌录音边唱边自由表演。

二、听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9、听歌曲《我爱北京天按门》,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教师: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10、复听歌曲。教师引导发学生书仪说一说《雪莲献北京》和《我爱北京天安门》

这两首作品不同的情绪特点。

11、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藏族人民热爱祖国、向往北京天安门心情。

12、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3、学生轻声跟琴唱歌词。

14、教师:你们用优美的歌声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情。

15、学生按教唱、听唱、接唱、小组唱、个人唱等几种形式学唱歌曲,并体会歌

曲的演唱情绪:热情、欢快。

16、用简单的肢体律动再次巩固歌曲。

17、小组合作,演绎歌曲。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插图的提示展开讨论,分组创编歌

曲的丰富形象。a)小组接唱。b)学生自己创编律动。

18、各组表演创编的表现形式(律动、演唱形式、自动伴奏)师生共

同评议。

三、小结。

指导学生谈一谈学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小朋友爱祖国》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个好孩子应具备哪些品质。

2、能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朋友,爱祖国》。

3、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争做“爱祖国、爱科学、诚实勇敢和有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侧重孩子对音乐形象的体验、创造与表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是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好孩子,要诚实》,还记得吗?

全班唱一次。

师:学唱了这首歌曲后,我们知道好孩子包括哪些内容呢? 生:诚实、勇敢-----师:除了这些,你们觉得好孩子还应具备哪些品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有礼貌、爱学习、爱祖国-----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好孩子是爱学习、爱祖国的,老师这里有几种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帮忙找找它们爱什么?

出示小蜜蜂、小鱼儿、小鸟儿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找答案。接下来,我们听听这首歌曲里的回答和同学们的答案是否一致。

二、学习新歌

1第一遍放《小朋友,爱祖国》的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看看歌曲里的回答和同学们的答案是否一致。第二遍听,听到(喂啰啰 喂啰啰 喂啰喂)时手跟着节奏拍。3第三遍听,跟唱(喂啰啰 喂啰啰 喂啰喂)。

4第四遍听,找出重复记号,明白第一、二段是怎样反复的。5 弄清怎样反复后,跟琴唱一次。6跟录音完整唱一次。

三、表现歌曲

1请4个同学分别设计小鱼儿、小鸟儿、小朋友、小蜜蜂的动作表现歌曲。跟着音乐,全班一起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四、创遍歌词 1师生共同创作 师:小树苗

生:爱阳光、爱土地-----师:小草儿

生:爱大地-----答案不限,只要有意义就可以。

2学生自由填词创作(教师引导:歌词要健康、上进、有意义)分组唱一唱、议一议,看看谁编的词有意思。分组表演唱:结合自己编的歌词意思加上动作表演。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好孩子不仅要诚实、勇敢、有礼貌,还要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师:对了。我们爱祖国就好象蜜蜂爱花朵;鱼儿爱江河一样,两者之间是关系密切,不可分的。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人人都来争取做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的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祖国祖国多美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新疆风格的歌曲,掌握节奏:╳╳╳╳╳ | ╳╳╳ ╳|,会唱歌曲。

2、掌握舞蹈动作,能踏音乐节奏表演舞蹈。

3、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4、教育幼儿热爱祖国,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歌曲及舞蹈。

教学难点:掌握舞蹈队形变化,能踏音乐节奏表演舞蹈。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教学过程:

1、课件欣赏祖国风景,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引出课题《祖国祖国多美丽》。

2、课件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教师讲解:这是一首新疆风格的歌曲,新疆歌曲最明显的节奏是:╳╳╳ ╳╳ | ╳╳╳ ╳|,引导幼儿打节拍。

3、教师教唱歌曲。

4、教师弹琴分句教唱歌曲。

5、教师弹琴,幼儿完整唱歌曲。

6、教师小结学习歌曲情况,给每位幼儿奖励一朵小红花,让幼儿戴在右手上。

7、教师完整示范一遍舞蹈。

8、教师教分解动作。

①祖国祖国多美丽:戴花的手挽花成托帽位,另一只手搭舞伴的肩,左脚做踏点步。

② 党的阳光照大地:手的动作保持不变,脚下做后踢步,最后一小节原地跺地一次,同时托帽的手在胸前平伸打开,手心向上。

③我们茁壮成长在您的怀抱里:动作不变。④来„„:双手交叉抱肩,踏点步后退四步。

⑤来„„:双手挽花成右托按掌位,踏点步向前前进四步。⑥我们茁壮成长在:双托掌位,每拍交替转腕,每拍踏点步一次,向戴花的手的方向自转一圈。

⑦您的怀抱里:拍手,踏点步三次;舞伴互相敬礼。

9、前后两排同学面对面串联舞蹈。党的阳光照大地:两人交换位置。

您的怀抱里:两人再次交换位置,回到原位。

10、双圈圆对形串联舞蹈。

11、完整表演舞蹈。

12、展示舞蹈:请个别同学展示。结束部分:

1、教师对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

2、结合学习对同学进行爱国祖国的思想教育。

第四单元 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扬鞭催马送粮忙》

2、唱歌《秋》 教学目标:

1、熟悉《扬鞭催马送粮忙》旋律

2、指导学生以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演唱《秋》,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教学重难点:

以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演唱《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多媒体,听赏《扬鞭催马送粮忙》

二、学唱歌曲

(一)初步感知过歌曲

1、导入:我们的火车开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 节?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们说的都美极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秋》,我们来 听一听歌曲中的秋什么样?-出示歌词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初步感知主要体会歌曲

请绪]-

3、看书上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学生可以自由的说)

4、再听,把你听的感受用丰富的表情表现一下你对秋天的喜爱。[进一步感知]

(二)熟悉歌词

1、自己读词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2、随师按节奏读词[读出情感和音乐,吐字要清晰,声音要轻]

3、再听,讲解反复跳越记号,随录音小声唱一唱。反复记号的作用:让学生看歌片听范唱说说反复记号的用法

(三)学习歌词,纠正难点

1、随琴唱歌词

2、纠正不足

圆圆的:圆的用两条绳子紧紧的捆在一起 师范唱

3、看到秋天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你的高兴心情用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吗?

(四)巩固歌曲

1、用不同的拍手动作表现强弱-放录音,其他同学跟唱。

2、表演歌曲

(1)歌曲中还描绘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请同学们将这几个动物的动作做一做。

(2)都描绘了哪的景色?(东西南北四个山坡的景色)都描绘了什么?[出示图及字提示学生歌词] 启发同学们背唱歌曲。

二、今天我把秋天给你们带来了,想不想看一看?-录像展示[用美的词语描绘秋天]

三、启发学生画一幅关于秋天的画,下节课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听秋的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教学目标:

1、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

2、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 wang wang 大马叫:hui----小鸭叫: ga ga 小猪叫:heng(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小鸡叫: ji ji 小牛叫: mou----小驴叫: a a 小羊叫: mie----(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11)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2)小组汇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采金秋》

2、朗诵《金色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欣赏《采金秋》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采金秋》。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结合歌曲《秋》让学生说一说果实是从书本上哪个位置摘下来的。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有感情的朗读《金色的秋天》

五、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8.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八

教案背景:

本单元刚刚学习《姥姥的剪纸》一文,学生们对剪纸很感兴趣。本单元习作就是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剪纸,想象故事,完成习作。学生已具备欣赏力、感悟力和构思力,能体会情感,构思故事。学生看图仅凭想象,情感空洞,写作言之无物,教师用感人的故事引入情境,开启其想象之窗。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剪纸作品,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展开话题,消除习作的畏惧心理,并从课文中获得启发,读写渗透,为习作做好铺垫。为此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

教学难点:表达通顺、连贯。

课前准备: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1.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那么你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

2.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篇课文中的剪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看着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让画面在你的眼里活起来。

二、与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幅图。

第一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到处是鸟语花香、蝴蝶翻飞。

2、想象故事:那位小男孩,家住在沙漠地带,家里缺水。他出来寻找水的,他可能经过了长途跋涉,克服了千辛万苦,走出了茫茫沙漠„„(发挥想象)

第二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连衣裙,表演着顶碗舞。

2、想象故事:那个跳舞姑娘.你可以先写一下她的外表、服饰、装饰,最好给她起一个名字,然后根据图的意思写“台上一分钟,台

下十年功”(也就是怎么刻苦练习,怎么发现“顶碗舞”的),最后再写练习之后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怎样热烈的掌声,3、片段引路:那位姑娘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穿着一身艳丽的蒙古服装,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她站在草地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服装十分鲜艳,上面的花纹很精致.那为姑娘的脖子上有一串银光闪闪的项链,手上戴只一对金手镯,腰间围了几条彩色丝绸。

第三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放牛娃骑在一头牛上,用力在拉另一个小男孩。两只小鸟在自由的飞翔,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2、想象故事:

a、的那个小男孩意外受伤了坐在石头上,放牛娃看到后扶他起来,并把他拉上牛背带他去疗伤„„

b、那个被拉的小男孩出来游玩时,迷了路。放牛娃把他拉上牛背,送他回家。

第四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蒙古包、小女孩在认真学习,蒙古包外有美丽的牵牛花、郁郁葱葱的小草„„

2、想象故事:先写在蒙古包内小女孩学习的场景。再写走出蒙古包看到的场景。

三、文章谋篇布局指导:

1、进行总写,简要介绍剪纸艺术。

2、对具体要描写的那一幅剪纸进行简要的叙述。

3、由这幅剪纸联想一则故事。

一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三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对这幅剪纸进行总结。

四、精彩范文引路:

1、我喜欢的一幅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人们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在一个蒙古包里面学习,蒙古包外面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草。面对这幅剪纸,我呆呆地思索着,情不自禁的摆动着衣襟,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可爱又很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英其玛,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天放学以后,她都帮奶奶干活。

一天夜晚,在蒙古包里,英其玛正在学习,只见她两眼望着书,嘴里还小声地说着什么。一会儿她又两手托腮,思考着。突然,英其玛一拍桌子,大声喊道:“我终于明白了。”顿时,风吹进蒙古包内,好像在为她鼓掌。

第二天早晨,英其玛照例来到蒙古包外,给花草浇水,施肥。这时,邻居达日娜姐姐走过来,亲切地对英其玛说:“英其玛,你真爱

劳动阿!”英其玛拢了拢打在耳边的头发,笑嘻嘻的说:“达日娜姐姐,不要夸我了,再夸我会脸红的。”多么可爱的英其玛啊!

这张剪纸,把草原上的英其玛刻画得活灵活现了。我喜欢这幅剪纸,它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2、剪纸里的故事

今天,我欣赏了一幅剪纸,我不由浮想联翩。

一天,一个孩子骑着一头牛去采药,他的名字叫小文。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他看见了一个孩子倒在地上。他跳下牛背,仔细打量了一眼,才发现他受了伤,又看见他身边带着一只水壶,然后,小文喂了水。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小龙,他家很富裕。小文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小龙答道:“我在家里很无聊,便跑了出来,然后在这儿跌了一跤。”说到这儿,他的脚上正流着血。小文从自己身上撕下一条布,替小龙包扎好,然后说道:“我还要去采药,我带你去,顺便帮你治疗。”小龙觉得很有趣,便高兴地答应了。“好啊,好啊!”小文跳上牛背,使劲拉着小龙。由于小龙受了伤,怎么拉也拉不上去。牛背上的小文满头大汗。牛似乎知道了小龙的脚不好,便把腿弯曲着,便蹲了下去,让小龙坐在了牛背上。一路上,他们俩有说有笑,在交谈的过程中,小龙知道了小文家境贫寒,妈妈又生了病,便决定帮助小文。

第二天,小龙送了一大笔钱到小文家,小文带妈妈去看病时,遇见了小文,两人紧紧地握着手,激动万分。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

咱们中国的剪纸。

教学反思:

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多数学生都能够依据剪纸内容,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但农村孩子容易受到范文的影响,想象力不够丰富,下一步要着眼于让孩子们自己展开想象,少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9.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思考]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一、天气是什么

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板书] 如: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补充]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板书] 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读图] 2-

6、2-7感受天气。[讨论] 天气概念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板书]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板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板书] [分类]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回忆]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思考] 为什么要把气象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探究实验1]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2] 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 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 2-11)。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天气的概念及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的测量和气象观测中气温的测量,并利用探究实验的研究气象观测中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和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P82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10.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

版)

XX--XX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活页备月 日题练习4型新授单元第四单元主备人

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写好钢笔字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教学难点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第一时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纠正错别字,不规范用字。(1)观察图画,自由读文,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2)

11.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一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4)搬答案.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12.4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二

四(3)班 张国菊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你听:

2.师述:用来表示这些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板书:象声词)象声词一般都要加上引号。3.象声词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1.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83页,默读,迅速地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请一生读)投影出示写作要求: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象声词

2.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下方的图,是怎样的场景,你能用一段话完整地说一说?在几个个场景中你会听到哪些声音? 雷阵雨(片段)

忽然,天暗了下去了,“咔嚓咔嚓”几道闪电划破了天空,雷声“轰隆隆” 地传来,风“呼呼”地刮着,树叶沙沙作响。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了。只听得一阵阵“哗哗”的雨声,雨顺着树叶滑下来“滴答滴答”地落在行人的伞上。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小鸟在碧绿的枝头“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

3.小结:这个片段我们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进行有序地叙述,加上准确的象声词后,文章便有声有色了。

三、出示写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四、独立写作

五、合作修改

上一篇:科技节前的忐忑作文下一篇:喂小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