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24-09-28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17篇)

1.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一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素材,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二

数学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 要使之能成为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同时也要能使之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据此, 可以把问题情境分成:现实的、超现实的 (虚拟的) 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三类.所以, 数学情境创设不一定就非得是生活里面有的真情实景, 有时候情境也可以是很抽象的.创设情境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展现数学问题的背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创设情境, 激发问题,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可以通过下述一些方法来创设:

一是通过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将一张薄薄的人民日报, 连续反复对折若干次, 报纸叠起来的厚度将不断增加,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384400千米, 请展开想象、操作并提出问题.这个情境完全可以运用于乘方运算的教学.又如:幼儿园王老师给班上两个小朋友带来一块矩形饼, 现在要求只切一刀, 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你有几种切法?这可运用于图形面积等分的教学.二是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如一架梯子, 靠在墙上, 太陡了不行, 太平了也不行, 这是生活中的事, 这里又是数学的事, “陡”与“不陡”其实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的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问题, 这个“比”的大小就是数学的学问了.伴随着思考和讨论, 渐渐地“正切”就出来了.梯子“陡”与“不陡”是情境, 研究三角比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要好.类似地,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可以类似地创设情境:一根竹竿长10米, 斜靠在墙上, 竹竿的顶端距离地面垂直距离为8米, 竹竿的顶端下滑1米.教师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 学生的经验派上了用场, 发现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目标.不仅数学味道浓浓, 而且学生不会被动, 这就是好的问题情境.三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例如:教授函数知识的运用时就可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所需创设情境, 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7人乘车去旅游, 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甲种车可乘8人, 乙种车可乘4人.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租车方案和哪种方案费用最少等去提出问题.四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动态创设情境.计算机模拟动态大多以动态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奇妙的图形变化, 可展示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图形的旋转、翻折, 表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利用图形转化, 刻画不同曲线的统一特征, 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通过对各种图形和元素着色, 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使教材中枯燥无味和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形象有趣.五是通过问题解决创设情境.比如:从2-1=1, 思考1-2=?, 不够减, 引入负数, 就是一个可取的情境;同样,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10米深的井里有一只蜗牛, 白天向上爬上3米, 晚上向下滑2米, 爬完某个白天后, 它刚好能够出井, 它多少天能爬出深井?一个比较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衍生性, 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由浅入深的问题.六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例如:有资料表明, 目前世界的城市垃圾年增长率不低于3%, 有些国家高达13%, 2002年底到2007年底我国城市垃圾的堆存量达70亿吨, 侵占了约5亿平方米的土地, 垃圾的资源化和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缓!这可以用作数列知识点的教学.七是使用教材的主题情境图.吕传汉先生认为:在教学中, 教材提供的是一种教学线索.而教材中的主题图只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 其使用与否也应看该图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因此, 丢开主题图进行教学, 且学生能够学好相关知识, 这种教学至少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不盲从.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网友建议用好教材的主题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领会“主题图”的丰富内涵;将静态情景图转化为操作性的动态情境;合理把握呈现方式和呈现时机.除此之外, 数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有关的数学史料来创设情境.

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1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开始更多的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反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了解来应对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本文主要通过联系实际教学条件,使初中数学更加具体化,加强情境教学方式的建立。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站在社会的角度上要从对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从小的树立和培育。而站在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的话,则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探究能力为主,强化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们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衔接,使数学知识能够和生活之间做到融会贯通,既能在特定情境中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通过适宜的情境促进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

1、通过课前预习予以巧妙导入

为了切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们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迁移规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们完成课前的预习。这种方式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可以使难度较高的知识相对简化。预习对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做好良好预习工作的前提下,学生们对讲授的知识能够更加轻松的记忆和理解。而生活化的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也能够激发正处于活泼好动年纪的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中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将学生们引入数学教学的相关情境。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应当直接将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通过这种引导式的问题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进而陷入问题的思考进入到教师所设定的相应情境。这种方法不仅能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进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将生活化的情境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对于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学生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多动手、多实践,积极从生活中探寻数学知识的原理。通常情况下,许多数学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简单地讲述很难使学生们理解透彻,所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实践总结,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还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的内容和重点采取组织学生们演绎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函数的相关教学时,可以将题的内容扩展到生产生活,市场经营以及经济核算等更广泛的知识范围上,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某西服进价是一百元,售价是一百五十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那么商店最多降价多少元出售西服?这种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根据这类情境来进行课堂的情境演绎,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们的课外情境延伸

最后,在引导和培养的作用下还要鼓励学生们从课外的内容中来延伸数学知识,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扩大数学情境的范围。一切知识理论成果都是源于疑问,都源于生活,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取得进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向老师提出问题,对一切不明白、不理解的内容去探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可是任务,所以学生们在课后去探索营造数学情境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结束语: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师在面对情境教学模式的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要做到善于启发学生,开导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积极、耐心的解答,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茂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1)

[2] 任瀚.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S1:68-70.

[3] 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四

【摘 要】写作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情境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认可,逐渐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法;写作素材;写作体验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分值占整体比重甚至超过40%。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难以用有效的语言来表述个体思维,写出的作文或者行文枯燥,或者语言不顺,或者华而无实。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写作方法的传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写,还要让其有内容写,写得有文字、有情感、有哲思。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可以是作文教学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丰满离不开素材的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素材积累的引导。当然,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要求,而是通过在文本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生活阅历,积淀文字,观察生活,让自己写作的素材库更丰实。如在讲《童趣》一课学习完进行延伸练习时,笔者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小画置于多媒体幻灯片中,然后导入:“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竹马’么――胯下骑一竹竿,将它当马骑。在我们丰富的童年生活中,相信也有过跟作者类似的经历吧。你能否在回忆中将这些记忆的珍藏,或者再次走入生活观察有趣童年游戏,写出来跟大家一一分享呢?”学生们顿时兴趣被调动,纷纷说着童年的有趣的事儿,变成相互共享的素材。从生活经历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学生初进初中,心理依然很大成分童心未泯。故而笔者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实际,回味趣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其积累的素材更加有血有肉,写出的东西更加有情有义,其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的动力源。

二、创设文本情境,增强写作体验

随着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们在不断淡化与生活的接触,对于一些事件缺乏很深的理解与很到位的感悟。故而,有些学生在积累很多文字材料后,能够一看题目就有文字可用,但是写出来终究是素材与词语的堆砌,缺乏情感的真实抒发,这也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从单纯复述到感染人的跨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激发,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更丰富的情感思维,有更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在讲背影》第二课时上,笔者与学生就朱自清先生与父亲车站离别的场景进行了重点的交流与解读,让学生懂得了“情感因为离别而喷发,生命因为离别而深刻”。其后,结合学生对离别的理解层次,再次启用了多媒体,并伴随着《假如爱有天意》音乐,播放离别画面,朗读离别经典文字,让学生在浓浓的离别氛围与淡淡的离别情绪中感知与重要之人离别时的情感。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离别时最大的情感就是不舍得;有的则表示离别就是分开,分开就会痛苦;有的认为离别仅是为了下一次更加出色的自己与更加成功的对方更美的重逢。学生们的发言有些让我感到吃惊,他们在陈述中体现出他们理解离别的深度与层次,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其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的情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不是积累得来的,而是体验激发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方法,如何能够在创意与浓情中调动学生,让其有可写之文字,有能抒之情感。

三、创设细节情境,抒写优秀作文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来源。?^察生活是学生能够获取素材与情感的最好途径。写作成文的过程,便是素材剪辑与情感融合与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都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作达到一定水平,对其素材积累与情感体验的教育引导责任也就陡增。教师可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在细腻的情境感染下,让学生不断触及情感点,并厘清思路,将感情抒发的更加细腻。如在讲《羚羊木雕》一课中,笔者感觉到学生们对于文中小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后的复杂情感体会不深。于是,我尝试将当时的文中的描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设置成现场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角色,并辅之以多媒体的flash演示,让学生们也随着体会这种情境下小主人公复杂的心情。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与要求:“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与小主人公一样的遭遇来呢?能否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介绍你生活中的难忘事呢?文章脉络结构可以仿照《羚羊木雕》,倒叙、顺叙皆可。”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情感点被触发,他们都迅速下笔成文。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出虚拟的情境,引学生入胜

此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创设出虚拟的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当今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走入教学课堂,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在优化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建构,主要是当所要创设的情境较为复杂,或者是实物创设难以达到效果的情况下。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特有的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对情境进行创设或再造,无疑是较为节约且高效的一种方法。

5.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五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袁考培

贵州盘县乐民镇第二中学(553504)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只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没有灵性,缺乏活力。使每节课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活起来,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的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平台,而新课的导入又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上课开始,老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紧接着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吗?”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句师生朴实的对话就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与兴趣进入学习过程。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4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工具,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于数学的初步应用。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不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容易染上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激发思维、开发能力、发展个性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例如:从整个数学学习来讲,我认为可以分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两部分,而且必须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做题。有些学生经常为了完成题目,只知道一味做题,这就是大的方法问题。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6.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六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的贴近,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生活化的情境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趣味性。本文通过分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完善生活化情境非常的重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整个教学充满乐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的局限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紧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产生阻碍的作用。导致学生在生活中也不能留心各类物理现象,在学习中不能构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二、将富有生活化的故事融入到教学中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其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探索的精神,学生一般都很喜欢聆听故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伴随着故事的展开,为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故事中蕴含着物理原理,然后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液体沸腾这一内容中,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分析,可以了解液体要沸腾必须达到沸点,但是在对这一方面的概念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普遍不能对吸热的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话题引入。在故事中,奶奶让贪玩的孙子在家烧水,孙子将厨房里的两口锅的水都装满,然后想要烧开其中一个锅里的水,但是直到奶奶回家,锅里的水也没有烧开。老师通过讲述这个生活化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带动,大家在讨论水为什么不开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原理讲述给学生,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大锅里的水不能达到沸点,然后将温度传递到另一个锅里,所以,一个锅的水烧不干,但是另一个锅里的水也不会沸腾,因为锅里的水达不到沸点。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要想使水沸腾,就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液体沸腾要达到两个条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自主的思考,强化对理论的认识。

三、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各类物理现象非常常见,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方式,讲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班级内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例如,人们在游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压力,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学生例举出这些例子后,老师要及时的对这些例子进行理论分析,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和学生在讨论这一现象中,老师要解释原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目标深化。

四、将生活化的实验作为引导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全班同学伸出双手,然后在空气中来回的摆动,然后让学生伸出双手在桌面上摆动,问学生两次动作的不同。学生普遍会感觉到第一次摆动比较顺利,而第二次摆动则比较吃力。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摩擦力。通过生活化的实验的方式,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道具,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非常重要,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融入到生活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教学的内容,在课后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声音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发生器,让学生感受发声的条件等。在学习密度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各类材料的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密度。在这种物理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中更可以获得满足感,在课堂上会更加的专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完善自身,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学科,其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

六、结语

在初中的各类学科中,物理是一门重点学科,这门学科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融入生活情境。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掌握,使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中获得趣味,使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这门学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05).

[2]李国高.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11).

7.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七

一、传统语法教学剖析

传统语法教学以讲解意义、结构、用法等为主要形式。 如学习现在进行时, 教师习惯于讲现在进行时的意义, 强调这个语法的结构, 然后不厌其烦地讲doing的构成, 再给出练习, 训练这一语法的使用。毋庸置疑, 这样的教学我们都亲自实践过, 教学效果不言自明。教师一言堂、教师说了算、学生被动接受和“仓储式”学习, 英语语法课堂成为英语教学最大问题的课堂。

对于将来时的学习, 学生牢记见到将来时间, 应该用“will+动词原形”或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而对于事先安排好的即将发生的事情可以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的特殊用法不甚了解, 致使使用时出现错误, 导致交际、交流的障碍。

语言的使用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意义, 而景境教学法使语言有了“生存”的价值, 有了生命的体征和迹象。 因此, 情景在语法教学中忽视不得, 值得探讨。

二、情景法的使用策略

1.使用图片, 呈现语言背景。

牛津英语教材的语法, 从教材的体例上看, 都是在单元的卡通对话中通过Eddie和Hobo的对话而有机渗透, 在导入的对话中稍有接触, 也在阅读中出现等,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语法知识, 再到语法版块中系统学习, 在以后的几个板块中逐渐消化和使用, 语法呈初步感知———系统学习———拓展运用的趋势。 而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忽略除了语法板块以外的所有新的语法知识外, 对这些内容视而不见, 导致语法教学的低效。

如“过去进行时”是八上Unit8的重点语法项目, 这个时态贯穿reading的始终, 而对于这个时态的学习, 在Grammar板块才正式学习, 通篇这个时态较多, 因此, 给学生阅读造成困扰。如果一句句讲解语法, 难免有冲淡阅读主题之嫌。 借助于图片, 无论是问题“What were they doing? What was Timmy doing?”等的提出, 还是借助图片而直接介绍故事背景, 在语言情境中, 这一新的语法项目, 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避免繁琐的讲解和运用, 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更为语法版块的学习埋下伏笔。

2.无意取材,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

新课改强调双边互动, 在语法课堂上, 多见学生死气沉沉, 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语法更枯燥, 学生更兴趣全无。

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设计、无意取材,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情境, 促使他们动起来。

例如祈使句的学习, 开展“respond and touch”活动, 教师发出指令, 学生做动作, 或者一个学生发出指令, 其他学生做动作, 也可以一个学生发出指令, 另一个做动作等, 都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兴趣高涨, 积极投入。 如教师说出:Touch your nose.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向自己的鼻子;一个学生说:Open your books.其他同学打开课本等。 学习被动语态时, 让一个学生去开门, 门打开后, 问:Is the door opened now? 引导学生完整回答:Yes, it is opened.如此教学, 避免繁琐的讲授和灌输, 学生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三、情景教学中的问题

1.情景过于 “繁华”和 “众多”,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如现在进行时的学习, 一位老师上课, 一个图片接着一个图片, 如姚明在灌篮、李宇春在演唱、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在热舞、 奥运游泳冠军———宁泽涛在参赛等, 学生注意到“情”和 “景”, 跟着明星转, 目不暇接, 却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语法的使用。

2.情景的无效性, 导致语法教学的低效。

有些教师认为, 情境教学就是实物、图片等的运用, 忽视语言情景的作用, 有些情景的提出, 运用图片就多余, 有时也不奏效。 如学习现在完成时, 想表达“李平吃过早饭了”, 呈现早上6:00李平吃饭的画面, 这样的情境与现在完成时脱节, 可谓“画蛇添足”。

语法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而服务, 适当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和运用, 但方法不当, 情景不适, 会事与愿违, 造成情景的浪费和多余。 因此, 在语法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应注重“实”、“效”, 方能灵动语法,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英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语法教学质量, 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作者以实践体会, 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为例, 简单谈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的使用策略, 以期打造灵动的语法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情景法,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江元.快乐英语, 快乐课堂——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4 (1) .

8.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创新

G633.3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同义,简而言之,就是为课堂活动提供具体的景象或境地。经过多种心理学研究,情境能够直接地激发人们的情感,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上不是盲目的。情景教学是结合了中外教育史的经验指导产生的。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因此,在开始教学前,为教学活动创造一定的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跳跃,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活动中必须发挥思维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思维的缺席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并得以创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书本教学,向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不能再枯燥的事情,枯燥的课堂氛围只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是不会有所提高的,因此,老师应该绞尽脑汁,改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色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的设备不断产生,老师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与课堂任务有关的形式多样的资料、形象生动的背景音乐,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引出设定一定的情境,为学生课堂的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情境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或古诗词时,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作者创作的背景资料及相关影视视频,便于学生对古诗词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便于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较好地理解到作者的表达思想。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学重点内容明确化,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通过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不足,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讲解内容通过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内容上划分明确,重点内容明确化。学生们在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清楚地明白课堂的重点任务,有意识地加深对重点内容的了解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点内容上。教学重点内容的明确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们学习的快速进步。

(二)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是盲目的,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用来服务教学的,从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脱离实际,一味追求情境教学的形式化,只会使情境教学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创设情境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较好地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課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一切教学的情境设定都是用来服务学生的,为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创设的情景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角度,选取合适的教学情境。

(三)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初中语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对课文故事情感的准确把握,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进行课文中的角色扮演。课文中角色的准确把握,需要学生们首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抒发自己对课文中角色演绎的见解。课文中角色的扮演,学生们可以互相争取,尽量做到投其所好,扮演学生们喜爱的角色。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的激情,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表达内容的更好理解。

(四)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问式教学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入,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对问题理解地更加透彻,这种直观、明了的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展现的内容能使学生们更加乐意地接受。提问式教学值得广大教师的运用,在其他学校进行推广。

三、情境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的理解

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变学习被动为学习主动,不再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而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教学的情境基础,能够有利于学生呢个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适宜的情境设定是必要的。情境的设定,不仅能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适宜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迁移学习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教学情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情境教学中的许多精彩的能容对学生的个性塑造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创新。因此,情景教学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培养,适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小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情景教学模式的融入,情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琛;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J];现代语文;2009年第009期

[2]邓德良;创设情境 优化语文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009期

[3]黄民宪;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引进与咨询;2005年第007期

9.例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九

例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时 云

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韩愈提倡启发兴趣、生动活泼地教学。他说:“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他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打动学生心弦。他讲的“恢笑啸歌”就是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创设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一、巧设“语言”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用特定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从而形成特有的情感氛围。

如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全身放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周围好像白茫茫的一片,大家飘飘悠悠地漫游着,忽然飘来悦耳的泉水叮咚声,眼前出现一条曲折迂回的小溪,溪水边是青青的小草,赏心悦目。小溪的尽头是一片缤纷落英的桃林,桃花争奇斗艳,实在是美极了。”这段导语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它把学生引入这一情境,既诱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深刻领悟世外桃源的真正含义奠定了基础。

笔者看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上《<论语>十则》时的录像,他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情境:“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他让学生们稍微议论一会儿,接着说:“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魏书生的这个情境导入,像磁铁石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们感到很惊奇,议论纷纷。由此,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巧设“操作”情境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根据初中学生思维虽然活跃但不能持久的特点,笔者经常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些初中生较感兴趣的“操作”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接受美的陶冶,并从中汲取知识。如在教学鲁迅的《风筝》时,笔者就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风筝,第二天回来在班里进行评比。学生做的风筝各种各样,有的很有创意。同学们对彼此做的风筝进行了讨论、交流,气氛热烈。这样的“操作”情境不仅很好地导入了新课,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从中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

在讲课的时候,讲到文章的精彩之处,笔者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能够读出形象,读出画面,读出意境。有时,笔者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文字变成画面。如讲授《核舟记》时,笔者问:“桃子核做的坠子有多大呀?”学生回答说:“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请同学们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了,像三分之一根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两支扮笔的直径。“请同学们在这上面画上一个有八个窗户的小船,五个神态各异的人,六件用具或器具,再写上三十四个字。”同学们怎么画也画不下,但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雕刻得形神毕备、惟妙惟肖,真可谓巧夺天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动手实践,自然为我国古代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三、巧设“音乐”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遵从诉诸感情的原则,以主体的审美情趣为背景和内驱力。有些课文,我们可以引入音乐和图片资料,利用它们创造情境,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扉,陶冶他们的`性情,并为老师讲读课文、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如笔者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先播放根据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而创作的同名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音质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很好地导入了新课。再如讲授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时,笔者先播放录像片《黄河》,音乐悠扬婉转,继而呜咽悲泣,随即又铿锵高昂,犹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配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以及船工奋力划桨力挽狂澜的动人画面。这一审美氛围的设置,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特有的意境之中。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领会诗歌的主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宜采用音乐来导入,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以用他的激昂的《生命》交响乐来导入,《羚羊木雕》可以用婉转优美的《友谊天久地长》来导入等等。在新课教学导入时可以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段落适时地使用。通过音乐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在情绪情感上被打动、被感染,这样,学生也就能自然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受到情感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使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因课而异的。教学情境创设得当,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十

方 延 山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讲解H2和CO还原Fe2O3和CuO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在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也可以故意把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最后做出的结果有出入。有时学生会提醒,及时纠正即可。

3.源于生活,展开讨论

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会积极地进行思考,纷纷要求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相关的例子,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以“厨房中的化学知识”来展开复习设计,厨房中的白醋、大理石台、开水壶中的水垢、铁锅、铝锅,还有小苏打、纯碱、咸菜、胃酸、洗洁精的乳化功能等等都可以用来复习一些相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为了形象说明它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喝可乐时,打开盖子前摇晃几下,打开后会有许多气泡冒出来,为什么?夏天天气闷热时,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鱼会不时跳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

又如,在“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一节的学习中,笔者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上课时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并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不但各种营养素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有些家庭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可以着到鸡蛋起浮下沉;可以教学生用食醋去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及圆珠笔划痕等。

5.情真意切,以情创境

教师上课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激励和感召学生。在讲到水资源这一节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国家水资源是多少的贫乏,西部等省工农业生产是多少的缺水等。当讲到化学工业时,教师可满怀豪情地告诉学生,我国的煤、石油、水泥、钢铁等年产量世界第一,许多尖端科技已超过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三、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化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3.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11.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景教学  实际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灵活的改变,其教学基础都万变不离其宗,即讲、听、背。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由于难以从英语学习中获得趣味,有些学生投入了十分的精力却难以得到五分的回报,学生往往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从而厌学、厌读,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急遽下降。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全球化大热,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通用语言,理应是新时代人才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英语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肩膀上的重担也随之增加。因此,身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积极顺应潮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社会的需要,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英语教学。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研究总结,发现情境教学法能达成这一教学目的。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需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顾名思义,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当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氛围必定需要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符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它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非纯粹的书面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初中生由于涉世未深,从能记事起,绝大多数时间便是呆在学校这一片小天地中,对外面世界的接触也很少。因此,他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也有着单纯的活泼好胜。教师需要同时掌握初中英语教学及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两方面情况来设置符合学生的情境教学。

例如,对于教材八年级下册的Unit 4 A charity show的讲解,学生很难观看到一场慈善秀,因此,教师对此进行情境创设时,一般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对此进行播放并加以简单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触了解慈善的性质,了解关于慈善的知识。而讲解Unit 2 Travelling时,所创设的情境又可截然不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在,诸多家庭都具备了一定的时间与金钱,带着孩子们在假期经历一场旅行,教师可以在课前调查了解,对学生的旅行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认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向学生描述“如果我们全班一起去泰山旅游,需要注意什么呢?”将学生分组探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在旅行途中需要带什么必需品,并阐述带的理由,最后总结出结论,进行演讲。通过学生的参与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起自己的思维,进行热烈的讨论,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学生自主搜寻英语资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二、情境创设与生活接轨,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的共通之处

学习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然而,一旦在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关系甚浅,学生对知识如何运用于生活当中就会完全不解,将导致这一教学目的难以实现。特别是对于英语这一语言类学科,如若所学英语不能运用于生活当中,这种学习便是学而无用。对于情境教学来说,与生活接轨有利于学生通过回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种感受之下,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熟悉亲切之感,明白学有所用,认识到生活与学习的共通之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潜移默化中便能获得知识。

七年级上册Unit 4 Food的讲解,其中包括了许多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食物,然而虽然学了英语,学生仍然没有将所见所闻的中文以英语的形式讲出来的想法,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这种思想。如带着汉堡包、可乐等日常随处可见的食物,让学生回答这些食物的英文名称,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在肯德基等快餐店所能看见的食物及蔬菜等,在其下标注对应的英语,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记忆。在这一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在肯德基或者超市购买食物的简单对话,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将汉语对话转变为英文对话,将汉语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学生关于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为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做好铺垫。

三、情境教学法,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能力的锻炼

传统教学可以看作是一个静态教学中偶尔夹杂动态讨论的教学,而情境教学往往是动态教学中带有静态思考的一种教学。毫无疑问,对于英语这一以交流为主的课程来说,情境教学更适合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仅能够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一能够提高学生讲英语的水平,避免变成“哑巴英语”学者,二能对学生的及时应变能力进行了一个锻炼,并且在不断的动态讨论交流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结语

情境教学法十分适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可以在传输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使他们获得能力的锻炼,从而受益终生。身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共勉,坚持不懈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婷.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海外英语,2012(12):45-46.

[2] 胡敏惠. 试论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J]. 中国校外教育,2012(28):83-84.

12.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十二

一、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写作教学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 仍有很多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改进的地方。

1.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初中教师往往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写作课上,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写作的命题、审题, 让学生自己写文章练习。这种方法下的学生虽然得到了练习, 但是其容易停留在原有的阶段, 踏步不前。比如说, 我们的教师把作文课上写作的要求用模板的形式写出来, 要求学生对写作模板进行牢记。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 学生没有对写作课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没有要求学生自己先动脑筋构思, 想好写作大纲。这样一来, 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在写作教学中获得进步, 或者进步很缓慢。慢慢的, 学生对写作课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失去, 厌倦写作课堂。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育仍然在不断成熟, 他们喜欢有兴趣的课程教学, 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如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进行适时的调整, 仍然盲目地以地统的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就无法在课程上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 导致无法完成写作教学任务。对教学设计得不合理, 使得初中语文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产生困境。许多教师在课案制作时忽略了对写作知识的全面、生动的阐述, 甚至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语文教师并未将感情投入教学中, 没有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中学生难以在写作课上出现感情共鸣。在整个语文课堂中,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情感投入不足, 只依照教材上的内容要求作为教学工具死板地去完成写作教学任务, 最终课堂效果不堪设想。

2. 初中生写作基本功不稳, 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训练

很多教师觉得训练学生写作基本功是很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直接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甚至对有难度的语句的表达问题也不进行讲解, 这种避而不谈导致学生基础差。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基本功就很薄弱, 他们动手进行文章写作的能力也相当差, 无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长期以来, 作文课就变成一堂为了完成任务的课程, 没有任何实际收获, 对学生来说, 写作课的学习就是一种负担, 他们无法在写作课堂上学会抒发和表达情感。

3.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视写作的真正源头是阅读

现在的初中生阅读量非常欠缺, 知识面也没有得到拓展, 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出现的病句、语法错误比较多, 甚至上下文章无法连接, 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主题思想。然而, 我们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 往往不知道阅读其实是写作的前提, 教师没有布置阅读任务, 也没有要求学生的阅读标准。只有学会阅读, 才是将语文课程学好的关键, 也是一个语文语感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 增加知识量, 学生才能在写作中做到下笔如有神, 写出笔下能生花的好文章来。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学生对作文课自然也不会产生恐惧,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 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模拟情境,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比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来, 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的代表。

1. 将情境教学法科学地应用到中学的写作教学中, 能够增强中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 让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其实是情感类学科教学, 学生需要对语文的含义进行理解, 更需要我们的中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 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以不断的提升。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到情境教学, 能够让我们的中学生在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透彻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蕴含的内涵, 在体验情境教学的同时与作文的写作和阅读的文章产生一种共鸣。通常来讲,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引入一个教学情境中是比较有难度的, 但是我们的教师至少可以尝试着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透彻地感受到文章的奥妙。语文, 本来就是一门带有浓厚的情感的学科, 通过创立语文情境教学, 能够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而不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课程。

2. 情境教学的方法运用于语文写作教学, 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课堂上死气沉沉, 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如果我们的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将课堂氛围提升上来, 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不断交流互动, 那么语文课堂上的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语文写作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情境教学是按照新课标要求发展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作文的乐趣, 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感受快乐, 充满学习作文的动力, 值得广大教师共同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崇.新课改下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 (人教版) 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4) .

1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十三

【教材简析】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易产生孤独、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教学资源】vcd《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故确定此框为重点。【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 《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则佛教传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歌曲和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为导课作准备。

2.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入事例,导入新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归纳: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歌词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个人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添一把友谊“柴”,我烧一把关心“火”,集体才会更温暖。

通过教师概括,引出课题:创建新集体(板书)。

二、活动贯穿,体验感悟

自己设计了如下过渡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性格。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迷人的色彩。活动一:我心目中的班集体

1.感同身受,明理知行。

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在小学时经历过的或是看到过的优秀班集体,并说出他们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集体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在组织学生发言后,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再请同学把填写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归纳出优秀集体有何特点。

2.互动交流,合作共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公认的奋斗目标。各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明确定奋斗目标的依据,最后,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确定新集体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 3.友情互递。

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的情境中总结出:集体的成功,确实凝结着许多个人的心血,为了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让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4.连接热点,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大屏幕展示出中国老女排的一则材料,组织学生讨论郎平的话对创建班集体有何启示。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团体比赛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材料:一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连连扣球,使对方手忙脚乱,败下阵去。郎平下场后,人们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取得胜利的不是我,而是全体队员,如果没有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归纳发言,得出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团结协助,互助前行。(板书)

三、应用发展,归纳小结 活动三:全班联名绘诗篇 教师将本班名单发给每个学生,请大家将全班同学的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联成一首诗。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创建班集件创造了人文条件。

最后请同学对今天这节课小结。一方面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14.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十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来,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四大要素。[1]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等密切相关的知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同时注意体现化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首先教师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学习,并逐渐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同时,密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有关方法。

1.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趣味情境。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石,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往往可以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现象,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从而引起思考。

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这些因素,然而此时通过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引起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看似都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明明看到了燃烧的火焰,手帕怎么就没有烧坏呢?通过多种感官获得的知识使让学生印象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多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思考疑问,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利用实验可以设创设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现代社会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只要用发现的眼光,就可以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大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素材。

例如:在学习完第七章后,曾开设过一节《酸碱盐的性质》复习课,从小胖起床在卫生间遇到的牙膏、洁厕灵引出酸的性质,从厨房中的碱面、食盐的鉴别方法等归纳碱的性质,从菜园里的化肥农药等认识有关盐的性质。在学生总结归纳后,再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如何进行污水处理等实际问题。

如今,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学习“化学与能源”时结合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情境;在学习“简单的有机物”时,联系近年来出现的假酒中毒事件、三聚氰胺、甲醛、工业用盐等事件;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考虑环境污染、水污染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3. 利用化学史实,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史料,历史上许多和化学有关的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史实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学习《生石灰》的烧制时,学生回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场景: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的皇家园林,其中收集了许多精美的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修建圆明园使用了大量的汉白玉石材。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们在园内抢掠、破坏,到处放火。熊熊大火烧毁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一些用汉白玉修建的宏伟建筑经大火焚烧,酥裂开来,变成了碎块。这样将石灰石的烧制与圆明园的史实联系在了一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巩固了知识。

4.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著名教育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声音、形状、颜色等的感官刺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所以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可以把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瞬变为定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高度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学习《原子构成》时,学生一时很难从宏观转向微观。此时通过模型、flash动画配上生动的讲解,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水电解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分析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再分解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原子,最后大量的氧分子形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形成氢气。通过如此详细、直观的动画和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总之,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出发,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运用现代媒体,通过实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合适的学习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

15.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关键词】导入艺术 情境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

一、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贵于思,思贵于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置教学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活动。

如何在课堂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比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因前一节课学生学过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在导课时,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然后问“那么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列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学生就会互相讨论甚至有的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他所知道的,如酿酒、制作面包、药用等等,都需要利用细菌和真菌,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活跃了,为整节课定下了基调。

讲授“鱼的侧线”这部分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知鱼是高度近视的,可它们生活在随处是暗礁的水中却不易触礁,为什么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地在轻松愉悦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阶段——侧线的作用。

二、通过创设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导入,加强学生体验教学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或见到过的生活原型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但在设置生活情境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现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的经验积累。所以,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入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例如:在学习“免疫和计划免疫”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假如你身边的人感冒了,你怎么办?”,“你的同学长水痘了,你一定也会生病吗?”,“完整的皮肤一般不会发生炎症,而破损的皮肤为什么容易发炎?”再如,在讲到“用药和急救”这一节时,学生对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出血都有体会,并知道怎么处理。但对动脉出血以及急救方法还是不深刻。去年笔者在讲这节课前,刚好学校一个学生出了意外,手腕被玻璃割伤到动脉,很多学生都看到了那种情景,在笔者的指导下:打120,用毛巾在上臂处压迫止血,包扎伤口,再送往医院。所以,在上急救那节课时,在讲到动脉出血应如何处理时,学生就可以争先恐后地回答,并能通过记忆把处理方法讲出来。

三、设置实验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常用仪器,具备一定的式样操作能力,还要具备验证简单的生物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要对生物学问题具备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等。生物实验的直观、生动、鲜明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并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生物学兴趣。在初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鼠妇,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学生很少接触这类小动物,就急于想了解、知道鼠妇,在上课时,每一组的同学都带来了几十只的鼠妇,再通过上课的小组合作探究方案,实施探究实验,最后展开交流等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鼠妇的生活环境,而且自从那节课开始,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四、巧用诗歌、谚语创设情境导入,知识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界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可以选择一二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通过诗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色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完成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16.创设情境,进行有效初中英语教学 篇十六

摘 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本文首先论述了情境创设的定义和作用;然后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及实现情境教学的三种方式;最后,笔者还提出了进行情境教学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 定义; 作用; 基本原则; 方式;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7-00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鉴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许多英语教师形成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共识。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及作用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上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转引自邓涛,2008)。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事件、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以此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张爱辉等,2008)。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适宜,既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又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语9B unit3 Two cities in China中的Welcome to Beijing时,由于在牛津英语7B unit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Integrated skills――A day at the Palace Museum中,接触过紫禁城的一些知识,我就可以用7B中学过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图片来引入北京这个话题。

2.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设置情境时,要尽可能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学习资源。教学情境越真实,学生越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后,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What problems do you face and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m?学生可以结合文中提到的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来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由于这个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枯燥地复述课文。

3.交际性原则

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景活动,诱发学生“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交往,操练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授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中的Speak up――Giving directions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简易地图,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位学生充当指路者,另一位学生充当问路者)编写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对话,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4.目标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教材,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有的情境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unit4 Wild Animals中的Reading――The story of Xi Wang中,在读前我通过呈现图片、竞猜、听歌曲等方式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入文章主题。在读后,我又通过模拟动物保护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境,升华动物保护的主题。这些情境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参与,但却偏离了阅读课的主要目标,即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实现情境教学的多种方式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情境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突出情境,交流,互动。在这方面多媒体课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可以引用图片、声音、影像等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认知,模拟教学情境开展英语练习。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3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时,就用多媒体呈现了一段美国孩子过万圣节的视频,包括万圣节时,孩子们去敲邻居家的门要糖果;孩子们穿着各式戏服佩戴各种面具开派对;孩子们制作南瓜灯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万圣节时的情境,进行表演,通过这些真实场景的呈现,和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绎课文内容显得非常清晰、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2.运用实物道具创设情境

实物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如果让学生反复单调的操练,他们会觉得学习英语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但是,教师用一些实物进行具体的表演和游戏,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5 Going shopping这篇课文时,为了在环境上予以渲染,我课前将课堂布置成商店的样子,还从家中带来各种学生喜欢的用品,并在每样商品上配以相应的价格,让学生从心理上觉得这个“商店”处处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也就更易于学生融入、投入这一情景。此外,在表演之前,我还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和帮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共同制定规则:在有客人光临时,营业员要有礼貌地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而客人则要告诉营业员自己需要的商品颜色和数量;营业员再根据客人提供的信息选好相应的商品再递给客人,最后收钱找钱。看似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情景,却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活用真实生活实例拓展情境

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又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初中英语教材的许多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授完课文中的知识后,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4 Food这一单元时,我创设了在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景――和父母在饭店就餐。首先,向学生展示饭店的菜单,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和家人喜爱的食物,最后为全家点菜。再例如教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这一单元时,我在教授完学生各种路线的表述后,让学生用英语表述每天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这样既复习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又把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四、进行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现有的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超过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真实生活

在情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导入时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在阅读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能化解课文的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设的情境要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话可说,那么创设情境的目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就根本没有达到,影响其后的教学效果。

4.创设的情境要密切联系教材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切记因追求花哨的形式而导致情境繁琐。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任何教学活动应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这一教学目标应是为本课的主体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这一教学活动是低效或无效的(张献臣,2011)。

总之,情境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情境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遵循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教学原则,创设真实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去感悟、理解和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邓涛.让学生爱上课堂――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爱辉,王淑萍,刘焕朝.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8(4):123-124

[3]张献臣.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A]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7.情境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篇十七

2.1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并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将告别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得到较大的优化。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愉悦高效的学习,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优化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对于英语教材的理解也更加上升了一个档次,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也更加自如,并不会出现现今高分低能的情况,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依据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情境

初中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学习中并没有较高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受教师的压力,这样其学习兴趣就无法提高,而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就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内容中,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通常教师都会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情境,初中生处于叛逆的边缘,在这个年龄段不宜过多的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应该通过活跃的气氛来诱导其更好的学习,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气氛中吸收相关的英语知识,这样不仅学生学得更快,而且学习效果更佳牢固,在短时间内不会忘记,学生也会更加喜爱英语的学习。

2.3应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通常与多媒体教学有较密切的联系,情境教学离不开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可以将英语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一首英文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相关视频,学生就可以根据视频来学习歌曲,这样将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音乐视频将更加直观,学生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相关内容,教导其他英语知识也是一样,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将更好的提升其学习效率。

2.4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性地位,但是现今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的进行学习,丧失了其主体性地位,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将能够更加稳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加积极,学生自身构建教学情境,学生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就已经学习到了相关的英语知识。教学质量自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运用情境教学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3.1切合实际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要切合实际,有的英语知识的学习是不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所以要依据相应的知识来进行,不能够盲目采取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3.2要进行相应的引导

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不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而是要使其积极的思考相关的知识。

3.3鼓励为主

上一篇:2016病媒生物知识培训总结下一篇:祝小姐妹结婚祝福语